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罗荣桓

指数 罗荣桓

罗荣桓(),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南湾村(今属衡东)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罗荣桓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上井岡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先后担任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曾参加古田会议。历任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动员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过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理师长,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开辟山东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同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攻占东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政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罗荣桓从1942年起经常带病指挥作战,1946年曾切除一侧肾脏,以后长期抱病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员、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

186 关系: 劳动模范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南岗干部子弟学校单县古田会议叶剑英吴先恩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大兴事件大行政区大決戰孙晓风宋任穷对毛泽东的评价山东大学山东军区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山東省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育才学校东方 (2011年电视剧)三大战役下半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平型关战役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纪念馆人民政府五卅运动井冈山 (电视剧)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张秋桥张鼎丞张梅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彭德怀徐向前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北京医院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列表北戴河近代建筑群刘中华刘亚楼周恩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八一勋章 (1955年)八路军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四平市王平 (上将)王秉璋王若望私立青岛大学秋收起义秋收起义 (电视剧)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第二次国共内战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罗东进罗荣桓羅姓独立自由勋章聂荣臻聂鹤亭萧华 (上将)衡东县衡阳市解放 (电视剧)解放勋章高岗高干子弟谭政鲁南战役 (1940年)费县贺子珍軍團黄永胜辽沈战役范漢傑胶东军区海军支队赖传珠肖向榮锦州战役 (1948年)长春围困战雅各布·罗森菲尔德老武汉大学陳誠陈光 (军事家)陈毅陆房战斗抗日军政大学林彪林月琴林晓霖李作鹏李刚 (武警)李现杨靖宇武汉大学校友列表江口会议沂蒙山反铁壁大“扫荡”洛川会议渤海1944年秋季战役渌口区湘江战役湖南人湖南省朱毛之争新桂系无盐村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政治指导员11月26日12月16日1902年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1944年山东军区对日作战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2003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扩展索引 (136 更多) »

劳动模范

劳动模范(model worker),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基层劳动者。由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称号。.

新!!: 罗荣桓和劳动模范 · 查看更多 »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North China Military Martyrs Cemetery),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343号。.

新!!: 罗荣桓和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 查看更多 »

南岗干部子弟学校

南岗干部子弟学校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为解决中高级指挥员的子女教育问题,由政委罗荣桓夫人林月琴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为干部子女筹建一所学校。.

新!!: 罗荣桓和南岗干部子弟学校 · 查看更多 »

单县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罗荣桓和单县 · 查看更多 »

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为“古田会议”。在会上毛泽东确立了其在红四军中的领袖地位,此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会议之一。.

新!!: 罗荣桓和古田会议 · 查看更多 »

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汉族,廣東梅县客家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早年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参与北伐战争。1927年12月,组织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务,参与历次反围剿战役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后委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州市市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等职务,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卷入“二月逆流”案。林彪事件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他与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联手策划怀仁堂事变,逮捕四人帮成员。此后担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廢除國家主席時期相當於國家元首)等職。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于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

新!!: 罗荣桓和叶剑英 · 查看更多 »

吴先恩

吴先恩(),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三乡二村四角槽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

新!!: 罗荣桓和吴先恩 · 查看更多 »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Decisive Engagement: The Liaoxi Shenyang Campaign)1991年上映于中国大陆的战争片,导演李俊、杨光远、韦廉、景慕逵、翟俊杰,主演古月、苏林、赵恒多、吴志远、孙海英、姚居德。 该片是《大决战》系列电影之一,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被誉为战争史诗片。.

新!!: 罗荣桓和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大兴事件

大兴事件,也称“红八月”,是指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初期,1966年8月29日至31日发生在北京市大兴县(今大兴区)针对“五类分子”(俗称“黑五类”)的大规模屠杀事件。.

新!!: 罗荣桓和大兴事件 · 查看更多 »

大行政区

大行政区(简称大区)是指在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下辖若干省、市,高于省级的第一级行政区。当时全国共设立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行政区。.

新!!: 罗荣桓和大行政区 · 查看更多 »

大決戰

《大決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于1980年代中期開始拍摄的关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系列電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部電影的合稱,影片於1990年代初期方始殺青,并於1991年上映。.

新!!: 罗荣桓和大決戰 · 查看更多 »

孙晓风

孙晓风(),山东蓬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罗荣桓和孙晓风 · 查看更多 »

宋任穷

宋任穷(),原名宋韵琴,湖南浏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宋任穷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参与中央工农红军历次反围剿战役,任红五军团三十八师政委、十三师政委等职位,率部参加长征,并任中央纵队干部团政委。抵达陕北后,担任红二十八军政委,与刘志丹参加东征。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八路军129师政训处副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政委、首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西南军区副政委。随后进入中央,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工作。随后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之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负责拨乱反正工作。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先后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新!!: 罗荣桓和宋任穷 · 查看更多 »

对毛泽东的评价

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关于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评价。直至今日,毛泽东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争议极大,评价褒贬不一。.

新!!: 罗荣桓和对毛泽东的评价 · 查看更多 »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简称山大,各校区分别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威海市和青岛市,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是“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山东大学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目前拥有在职教职工7493人(不含附属医院),各类全日制学生6万余人。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新!!: 罗荣桓和山东大学 · 查看更多 »

山东军区

山东军区,也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军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军区、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在华北地区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其范围从津浦路以东的山东大部地区和江苏、安徽、河南三省边界的部分地区,东至黄海、渤海,西临津浦路与冀鲁豫軍区,北抵天津与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东抗日根据地,南至陇海路与华中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相连。 其军区部队主要为原山东地区游击队和原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为林彪统帅的老部队。抗战胜利前夕,其主力部队发展到8个师。1945年9到10月间,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1、2、3、5、6、7师共计6万余人进入东北,加上黄克诚率领的从江苏淮安出发进入东北的新四军第三师3.5万余人,共同组建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即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之前身。 山东军区所辖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进东北之后,山东军区转由新四军接管和进一步发展。 1946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并同时组建一支野战部队。据此,1946年1月7日,以山东军区留守山东的第4师、第8师及其它地方部队,与从皖北、苏北北上的陈毅率领的新四军江北部队,合并组建山东野战军,由新四军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兼任野战军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与粟裕率领的由江南新四军编成的华中野战军共同编组为华东野战军,隶属华东军区陈毅兼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1949年1月,按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

新!!: 罗荣桓和山东军区 · 查看更多 »

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

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是在抗日战争末期战略反攻阶段,毛泽东发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命令,指示敌后的共产党军队把日军一切守备薄弱和在我(指:共产党军队)现有条件下能够攻克的沦陷区,全部化为解放区,迫使敌人处于极端狭窄的城市和交通要道之中”。八路军山东军区各部队遵照毛泽东的这一命令,在山东军区统一部署下,向全区范围内的日伪军展开的进攻战役。于1945年春、夏季向日伪展开攻势作战为开端,至1945年9月结束后山东省除铁路沿线几个孤立的大城市外,全部为山东解放区所辖,总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约2800万人口。.

新!!: 罗荣桓和山东军区1945年对日大反攻 · 查看更多 »

山東省 (中華民國)

山東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魯」。.

新!!: 罗荣桓和山東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

这是一个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各事件的列表。.

新!!: 罗荣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设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初次開始實行军衔制時的军衔之一,1955年至1965年为该国的最高军衔,1965年被废止。此军衔原本只打算授予毛泽东一人,但毛泽东本人拒绝接受,因而自始至终无人被授予此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5年至1965年实际上的最高军衔是仅次于此军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而如今现行的最高军衔是上将。.

新!!: 罗荣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通称开国元帅、十大元帅)依序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及叶剑英十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5年授予给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贡献良多的十位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人的最高军衔。同时授予的还有十名大将。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颁发命令状,授予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每位元帅授勋均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中,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除了后来被授予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外,被评为元帅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被评为大将的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但最终他们拒绝授衔。1965年军衔制取消,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也没有再设立元帅和大将军衔。.

新!!: 罗荣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是1954年至1975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咨议机关。.

新!!: 罗荣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以下以姓氏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同字母按政治排名)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副国家级官员)的姓名(正国级领导人加粗)、性别(缺省为男性)、民族(缺省为汉族)、政治面貌(缺省为中共党员)、正副国家级职务(国家级正职加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新!!: 罗荣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检察院、最高检、高检院或高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主要办理终审之检察事务,指导各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还可负责应举报人提交的材料调查政府其他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并收集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证据并向同级人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必须向全国人大做年度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员组成,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新!!: 罗荣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1954年9月行宪、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期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下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由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组成。.

新!!: 罗荣桓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成立)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事的最高统辖机关”,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兼任该委员会主席。 中革军委存在时,不存在单独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这与后来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委员会并存,再后来中共中央军委、国家中央军委并存的状况不同。.

新!!: 罗荣桓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簡稱最高人民检察署、最高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行宪前中央人民政府轄下的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於1949年10月22日設立,同年11月1日正式辦公。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頒佈改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新!!: 罗荣桓和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是中央军委议事协调机构,负责人民武装工作。.

新!!: 罗荣桓和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纪委),是中央军委机关第一级职能部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检查机关。.

新!!: 罗荣桓和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下属局,负责全军干部工作。.

新!!: 罗荣桓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新!!: 罗荣桓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

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是已撤销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工作。.

新!!: 罗荣桓和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66年5月设立的一个机构,隶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简称中央文革小组。设立它的初衷是领导文化大革命。但在文革推进过程中,它很快就成为权力极大的机构。1969年中共九大后自动撤去,之后四人帮通过1970年成立的中央组织宣传组继续发挥影响。此时,它的紧跟毛泽东的成员都进入中央政治局。他们是:江青、陈伯达、康生、张春桥、姚文元。主要成員都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被告人。陈、康为五人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另三人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

新!!: 罗荣桓和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 查看更多 »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新!!: 罗荣桓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各地成立的軍事、政治相結合的地方組織。1937年11月聂荣臻創立了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晋察冀根据地。開闢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這些抗日根據地成爲1938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抗日戰場之一。以下是主要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新!!: 罗荣桓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华东局

中共中央华东局是负责华东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机构。 1945年8月25日陈毅在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中共七大后起程返华中。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与中共中央华中局合并为中共中央华东局。1945年9月26日陈毅行至冀鲁豫边区濮阳县时,突然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因到山东接替罗荣桓工作的林彪转去东北,令陈毅不要再返华中,应取捷径赴山东,接替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于是,陈毅偕宋时轮、傅秋涛东进山东。1945年9月下旬,饶漱石率华中局机关、新四军军部及第二师第四、第五旅,第四师第九旅,第七师等部共4万余人,由江苏省淮阴向山东进发。10月初,新四军先头部队第二师第四旅、第四师第九旅到达临沂。10月4日陈毅抵达山东军区机关所在地临沂。罗荣桓连续几天向陈毅详细介绍了山东的形势、周围的敌情、自己的看法和今后意见;介绍了留在山东的各部队军事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介绍了干部配备情况,某些将领的脾气秉性;共同讨论了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组为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合并后的干部配备、党政军工作的重点,讨论了阻击徐州国民党军北上的作战方案。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分局副书记,黎玉代理山东分局书记。1945年10月28日,饶漱石抵达临沂,华中局与山东分局留下的一部分机关合并为中共华东中央局。华东局机关驻在临沂城西门里路南原德国医院的旧房子里(现临沂市电影发行公司)。194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饶漱石任华东局书记(饶到山东不久即去北平参加军调部工作,后又赴东北,直到1947年初才返回山东),陈毅、黎玉任副书记,饶漱石、陈毅、黎玉、张云逸、舒同组成华东局常委会,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的党政军工作。1945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批准增补郭子化、李林为华东局委员。华东局成立后,原隶属于山东分局的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5个区党委,直接由华东局领导。在淮安设立华东局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领导陇海路以南的苏北、苏中、淮北、淮南抗日根据地以及国统区的地下党组织。 1945年10月24日在淮阴市华中分局、华中军区正式成立。苏北、苏中、淮北、淮南重新划分为8个地委、专署、军分区。为统一行政机构,1945年10月29日在淮阴成立苏皖边区政府, 主席李一氓、副主席刘瑞龙、季方、韦悫、方毅,淮阴市为边区政府驻地和直辖市。华中分局书记邓子恢,副书记谭震林,常委还有张鼎丞,粟裕、刘晓、曾山。委员陈丕显,管文蔚,张爱萍,刘瑞龙,萧望东,方毅,李一氓等15人。组织部长曾山,宣传部长李一氓,副部长冯定,民运部长刘瑞龙,情报部长杨帆,城工部长张登。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政委邓子恢,副司令员张鼎丞。1945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同意粟裕提议,以张鼎丞为新四军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 1945年10月15日,以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机关部分人员,组成津浦前线指挥部,由陈毅兼司令员,黎玉兼政委。在鲁南津浦沿线地区的新四军第一纵队、新四军第二纵队,第四季第七师和山东军区第八师共7万余人,划归津浦前线野战军建制。1946年1月7日,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

新!!: 罗荣桓和中共中央华东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山东省的代表机关。曾两次组建。.

新!!: 罗荣桓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中南局

中共中央中南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负责中国中南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1949年5月12日,以中共中央中原局为基础成立华中局。林彪为第一书记,罗荣桓为第二书记(未到职),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并主持工作。1949年12月改称中共中央中南局。1951年11月,邓子恢为第二书记,叶剑英为第三书记, 副书记有谭政、李先念、李雪峰。1954年4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撤销大区一级党政机构的决定而取消。 中南局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和巩固中央政权、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等,包括著名的“三反”、“五反”运动,就是在党中央的要求下,由中南局具体在中南六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开展工作。现址为中共武汉市委所在地。 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皆由林彪一人担任。 1960年10月, 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王任重(1966年8月起);第二书记王任重/韦国清(1966年8月增补),第三书记陈郁(1965年5月增补)。书记:吴芝圃、刘建勋、张平化、黄永胜、王首道(1964年5月增补)、赵紫阳(1965年2月增补)、李一清(1965年2月增补)、金明(1965年2月增补)。1961年7月,王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候补书记。1966年1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取消。.

新!!: 罗荣桓和中共中央中南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东北局

中共中央东北局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负责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

新!!: 罗荣桓和中共中央东北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

这是中共政治家家族的列表。主要包括曾经担任过中共政治局常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家族人员列表。.

新!!: 罗荣桓和中共政治家家族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罗荣桓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简称红三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成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滕代远(后杨尚昆代)、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军1万余人。下辖红五军:军长彭德怀兼任(后邓萍兼任),政治委员滕代远兼任(后张纯清代);红八军,军长李灿(后何长工代理),政治委员何长工(后邓乾元代理)。不久,红十六军也划归红三军团建制:军长胡一鸣、政治委员李楚屏。 红三军团组成后,根据李立三控制下的中共中央指示,开展了对长沙的攻击,并于7月27日一度攻占长沙。不久,由于遭到何键的反攻,红三军团被迫撤出长沙,受到严重损失。8月23日,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双方自发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1932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要求,红一方面军撤销,红三军团改辖红五军、红七军和红十四军,6月5日,红十五军回归红三军团。1933年6月,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的编制,红三军团下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四师:师长张锡龙(后洪超代)、政治委员彭雪枫(后黄克诚代);第五师师长寻淮洲(后李天佑代)、政治委员乐少华(后为陈阿金、钟赤兵代);第六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代),政治委员陈阿金(后为江华、徐策代)、政治部主任欧阳钦。 1934年1月,中央军委取消了红一方面军的编制,红三军团直属中央指挥,10月10日,红三军团开始参加长征,此时各级主官为: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下辖三个师:第四师师长洪超(后彭雪枫、张宗逊代)、政治委员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里怀、政治委员徐策。 1935年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由于损失巨大,取消了师一级的编制,改组为4个团。7月21日,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三军团番号取消,部队归红一军团指挥,编为红一军团第四师。 1937年,原红三军团主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任团长,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军团.

新!!: 罗荣桓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红一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隶属红一方面军。.

新!!: 罗荣桓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简称红八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1934年9月在江西省兴国县成立,长征途中被击溃,撤消番号。.

新!!: 罗荣桓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通称红四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后建立的著名部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军一级的武装力量。因其领导人为朱德与毛泽东,史称朱毛红军。.

新!!: 罗荣桓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一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走出草地之后,1935年9月12日,在川甘边界的俄界(今甘肃省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将军委纵队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共七千多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此时尚不知道陕北有红军与苏维埃根据地,起名陕甘支队是因为要打到甘东北或陕北经过游击战争靠近中苏边界。9月17日凌晨强攻夺取天险腊子口。9月18日至22日在陇南西固县(今宕昌县)的哈达铺正式实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4万人或7000多人,继续北上。1935年10月19日行军至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当地苏维埃政府会师。1935年11月与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改编为红一方面军。.

新!!: 罗荣桓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文工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文工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直属单位。.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文工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海南等5个省级行政区内陆、海、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驻广州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1989年11月,33位前解放军高级领导人被中共中央军委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 其中有一位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三位前国家主席(毛泽东、李先念、杨尚昆),一位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两位前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邓小平),10位共和国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位解放军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11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刘志丹)。 按照以上标准,能够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称号的领导人,都必须是大将以上军衔或者按规格可授大将以上军衔者——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曾计划授予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授予周恩来,刘少奇及邓小平元帅军衔,授予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大将军衔。而陈毅、叶剑英都曾说过,若非叶挺早逝,将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而朱瑞、蒋先云、伍中豪、韦拔群、刘英、余天云、王良等高级将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也未被列入。陈光、饶漱石、高岗应政治原因,未被列入。.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简称国防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红山口甲3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央军委直属单位。 1985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成立国防大学。1986年1月15日,由军事学院、后勤学院、政治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它是全军唯一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高级指挥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國防大學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红军建立初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后来的红军大学。抗战时期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于五十年代先后成立了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等高等军事学院,于1969年同时撤消了军政大学。1986年1月,军事、政治、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简称国防科大,本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大学。.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位于北京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机关职能部门。.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首。由1945年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骨干,在东北三省发展组建而成。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在1949年3月11日改称为第四野战军。1955年4月,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所部转隶广州军区。.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隶属中部战区陆军,军部驻地河南省新乡市。.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隶属中部战区陆军,军部驻河北省保定市。.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俗稱陸軍番號,旨在列举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各部的编制序列沿革及各时期变化。 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军的番号排列数目为70个军。1948年11月至1952年10月,共组建67个军。第五十六军、五十七军、五十九军一直没有组建过。后经历次改编,现有13个集团军。.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性的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和检查全军的战备、训练、编制、武器、装备、纪律、政治教育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区之一,是战略区域内合成军队的最高领导指挥机关,负责黑龙江、吉林、辽宁等3个省级行政区内及内蒙古东部的陆、空军部队作战指挥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领导辖区内的民兵、兵役、动员工作和战场建设。军区机关驻沈阳市。2016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撤销。.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管理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全军的干部考核、任免、组织、调配、培养、数量统计、军官预备役、抚恤保健一级军衔和勋章奖章的授予。.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簡稱總政治部、总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经存在的的政治工作機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其前身是1930年创建的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1954年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總政治部負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宣傳、思想政治、青年、組織、紀律工作,並負責保衛及對外聯絡工作。總政治部與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合稱為四總部。2016年1月撤销,改组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一个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由序言和七章组成,共60条。这个会议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受该纲领为施政方针。.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名单。附各委员会名单。 本次全会共有来自46个单位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662人,正式代表510人,候補代表77人,特別邀請人士代表75人。.

新!!: 罗荣桓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

本列表所列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构的各类重要会议。.

新!!: 罗荣桓和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常设机关,自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曾两次设立。.

新!!: 罗荣桓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会议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召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后其职权由党代会转移到中央委员会,再转移到中央政治局,最后转移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即党代会职权实现了三次转移,因前三者均无常设机构履行其职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从1927年5月的五届一中全会开始设立。1943年4月2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规定:在两次中央全会之间,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的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军各机构则是它的办事机构和执行部门。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成员称“中央政治局委员”,或“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局委员一般都在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国家机构、中共中央各部门或各省市的党政机关担任主要职务,按惯例可以被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全体会议提名全国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省部级正职人选也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属于国家级正职的一级领导职务,而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补委员属于二至三级干部。 自1982年中共十二大废除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副主席职务开始,政治局委员的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简体)”,不同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书记处按担任者党内地位的排名方法。.

新!!: 罗荣桓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延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44名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罗荣桓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任期为1956年至1969年,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通过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等决议。.

新!!: 罗荣桓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97名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罗荣桓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简称“兵科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直管单位,是一家集常规武器装备与技术综合性的大型研究机构,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新!!: 罗荣桓和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简称中国海大、海大(OUC),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始建于1924年,是中国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国家111计划,为北极大学联盟、IAMRI联盟、海洋大学联盟成员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牵头高校,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计划,现辖崂山、鱼山、浮山、西海岸4个校区。.

新!!: 罗荣桓和中国海洋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簡稱「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家軍委副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上的国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地位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軍方高級領導人,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將領能擔任的最高軍職。.

新!!: 罗荣桓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新!!: 罗荣桓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1949年5月1日成立于沈阳。其前身可溯至1927年满洲的日本移民建立的千代田小学校,及1948年中共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民主联军南岗干部子弟学校。现正式名称为东北育才教育集团,为隶属于沈阳市教育局的独立法人。九个校区分布于沈阳,抚顺及铁岭等地,共包括13个学部,校园占地面积66.4万㎡,其中建筑面积35.1万㎡。每年向辽宁全省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招生,学生拥有沈阳市学籍。.

新!!: 罗荣桓和东北育才学校 · 查看更多 »

东方 (2011年电视剧)

《东方》是一部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2009年9月28日在烟台开机,到海内外共16个城市取景,历时136天,使用群众演员30000多人次(有名姓演员564人),2010年2月10日在圣彼得堡正式杀青。2011年3月22日至4月10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率先播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的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全国重点献礼剧目之一。.

新!!: 罗荣桓和东方 (2011年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華民國政府称为三大会战,指的是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間,中国人民解放军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第二次國共内戰中的三次關鍵戰役。三次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均以中國共產黨的胜利告终。 1947年7月,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軍事》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I》,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年5月,第472頁,ISBN 7500002424。由1948年起,解放軍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國軍損失超過150万,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中國国民党在中國大陆的统治逐漸崩溃。而中國共產黨勢力經年累月積攢之優勢完全顯現,開始向全中國进一步进军。以至1950年打下海南島與西康,中國共產黨統治整個中國大陸。.

新!!: 罗荣桓和三大战役 · 查看更多 »

下半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特定人士逝世时,应下半旗志哀。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军委主席等国家级正职领导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对世界和平或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等。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国务院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维基文库 此外,在不幸事件或严重自然灾害导致重大伤亡时,亦可由国务院决定下半旗志哀。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公祭日期间,纪念地点也会下半旗志哀。.

新!!: 罗荣桓和下半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平型关战役

平型關战役,或稱平型關战斗,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日至11月8日)中的一场战役,由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历时一个月(从当年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中国方面投入兵力11个军共计十余万,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屬中等规模战役。 中國大陸所稱平型關大捷或乔沟伏击战或蔡家峪伏擊戰,指该战役的第18集团军第115師林彪部在山西灵丘县西的平型关一带配合国军作战,為平型關戰役中的一段小插曲。中共戰史普遍未提及國軍戰況與死傷人數,僅稱「九月二十五日……以劣势装备获得「歼灭」日军精锐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余具、步枪1000余支、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械的战果……」 平型关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守土抗战”。也曾作过一次较大的主动出击计划,策划以3个师的兵力,出长城合围日军,歼灭日军于关外,缓解平型关正面防御的紧张局势,以巩固内长城的基本防线。即计划由晋绥军71师、新编第2师以8个团兵力西北出擊,八路军第115师以4个团東南出擊。关内守军誘引日軍第5師團主力從當面來攻,出关的3个师從兩翼合圍日军。1937年9月24日,阎锡山以第6集团军名义下达“25日平型关出击计划”,115师于喬溝伏擊了相向而行,于数小时内先后抵达的日軍武装押运汽车队和輜重隊两部,击毙两部中佐指挥官,日军辎重队7人幸存。中共史称平型關大捷。 平型关战役本身是完全失败的,乔沟伏击战也未確實阻斷日本軍。.

新!!: 罗荣桓和平型关战役 · 查看更多 »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國民黨稱平津會戰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進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華民國國軍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

新!!: 罗荣桓和平津战役 · 查看更多 »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纪念平津战役建立的纪念馆。纪念馆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平津道8号,由纪念广场、展厅、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组成,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成面积12800平方米。馆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现在已部分时间对游人免费。 纪念广场中央是60多米高胜利纪念碑,造型是插向云霄的三棱刺刀。广场上还建有雕塑,陈列着火炮、坦克等兵器。展厅包括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军威园中陈列着歼-6、62丙型护卫艇、红旗-61导弹等人民解放军退役兵器。.

新!!: 罗荣桓和平津战役纪念馆 · 查看更多 »

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总称,包括行政、立法(含人大、政协)、司法、军队等组织和机构。现多指的是1954年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政部门的总称,即除立法(含政协)、司法、军队和政党组织以外的行政事务组织,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机关。.

新!!: 罗荣桓和人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是中國於北洋政府治下反帝国主义和反当政的民国军阀势力的一场运动,由中国国民党上海執行部(時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策劃及領導的第一个重大群众运动。 事件發展至1925年5月30日,青岛、上海等地工人遊行抗議日本棉紗廠非法開除及毆打工人,遭到開槍鎮壓,引發流血事件,是為五卅慘案(又稱青沪惨案、五卅大屠殺)。.

新!!: 罗荣桓和五卅运动 · 查看更多 »

井冈山 (电视剧)

《井冈山》,中国大陆电视剧,导演金韬,主演王霙 、王伍福、潘雨辰、黄鹏、宋佳伦。.

新!!: 罗荣桓和井冈山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中国古代社会有避讳的传统。因此并不直接用君主或尊者的名字命名地方。使用人名命名的地方,有些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些则使用字、号或其它称谓。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普遍不再避讳。以人名命名的地名、道路名开始大量出现,成为个人获得尊重的标志。例如中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的“中山路”、“中山公园”就是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抗日战争后,北京将一些街道以以牺牲将领命名,如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其它地方亦有效仿。1949年后,中国大陆政权更迭。一些由中华民国政府以当局政要名字命名的地名被更改,如林森县、立煌县、中正路,但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山县、中山路等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牺牲的烈士命名了大量的县乡镇地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盛行改名风,地名首当其冲,文革结束后大都改回原名。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条第2款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故现在中国的地名比较少用党政领导人的名字命名。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在北京市百子湾南一路悬挂路牌,私自命名为葛宇路。此后,“葛宇路”逐渐被社会认可,并取代原路名。2017年爆光后,引发关注,相关部门恢复原名。 以下所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以人物名命名的地名。.

新!!: 罗荣桓和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建军大业

《建军大业》(The Founding of an Army),是一部于2017年上映的中国电影,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军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南昌广播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上海三次元影业、英皇影业有限公司、太阳娱乐文化有限公司和寰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共同出品。 《建军大业》的故事聚焦于1927年由中國共產黨發起的南昌起义。电影于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7年8月3日在香港上映。.

新!!: 罗荣桓和建军大业 · 查看更多 »

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是慶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担任制片人,众多一线明星友情客串零片酬出演。该片于2009年2月初开拍,2月12日正式举行开机仪式,历经四个多月拍摄后于6月杀青,同年9月16日下午2点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描寫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影片同时再现毛泽东、蔣中正、宋庆龄、周恩来、蒋经国、李宗仁、李济深、张澜、宋美龄、蔡廷锴、冯玉祥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美国之音。 中国电影集团于2010年开拍该片的前传《建党伟业》,2011年6月正式公映。.

新!!: 罗荣桓和建国大业 · 查看更多 »

张秋桥

张秋桥(),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中国共产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四人帮”之一张春桥的弟弟。.

新!!: 罗荣桓和张秋桥 · 查看更多 »

张鼎丞

张鼎丞(),又写为张鼎亟,原名张福仁,福建永定县金砂乡西湖寨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鼎丞于1928年领导永定暴动,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土地人民委员、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在抗战期间,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中共中央党校二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文革期间受迫害,后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因病逝世。.

新!!: 罗荣桓和张鼎丞 · 查看更多 »

张梅

张梅()原名“刘新民”,陕西米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生,林彪的第二任妻子。.

新!!: 罗荣桓和张梅 · 查看更多 »

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

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改建後名為東北烈士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原擬用作圖書館,後由大日本帝國傀儡政權的警務機構——滿洲國警察旗下的哈爾濱警察廳佔用。哈爾濱警察廳及其轄下部門管理當地治安等事宜,但同時施行令治安惡化的政策,並在警察廳內殺害抗日人士。抗日戰爭勝利後,舊址改建為東北烈士紀念館,旨在紀念抵抗侵華日軍的烈士、並教育後代,成為中國其中一所較早成立的紀念館。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舊址在1999年1月成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 罗荣桓和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旧址 · 查看更多 »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罗荣桓和彭德怀 · 查看更多 »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罗荣桓和徐向前 · 查看更多 »

北平和平解放

--,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平津战役的尾声。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中华民国国军(下简称“国军”)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下称“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军守军陷于绝境。16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商谈和平,双方于21日达成《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22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准备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平津战役结束。至此,中国共产党控制了华北主要城市及大片地区。.

新!!: 罗荣桓和北平和平解放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十一学校

北京十一学校(英文:Beijing National Day School,缩写:BNDS)是中国大陆地区最著名的中学之一,也被称为“北京国庆日学校”。成立于1952年,学校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南部,前身是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十一学校为北京市示范高中和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试验学校。北京十一学校每年有约60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约占每届毕业生总数的五分之一,清北人数位列全国前十。出国深造的学生中,名校录取人数位列全国第四。学校亦有很多校友活跃在中央及地方金融系统、军队系统、国企系统和党政机关。.

新!!: 罗荣桓和北京市十一学校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位于中國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的一座革命公墓。2014年被国务院增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罗荣桓和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 查看更多 »

北京医院

北京医院,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所大型全科三级甲等医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

新!!: 罗荣桓和北京医院 · 查看更多 »

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列表

本条目所列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包括原北平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有关原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及1953年7月7日成立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请见相关条目。 “作曲”一栏所填为电影字幕内提示者。凡电影采取先前原有之歌曲者,歌曲皆放在“插曲”一栏并加括号,但不注作者。若字幕内提示有作词者,则在“作曲”栏内说明。凡插曲名称无法查实者,皆取歌词首句命名之,并加--号。.

新!!: 罗荣桓和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列表 · 查看更多 »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包括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皇岛市文物保护单位等。.

新!!: 罗荣桓和北戴河近代建筑群 · 查看更多 »

刘中华

刘中华()山东文登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新!!: 罗荣桓和刘中华 · 查看更多 »

刘亚楼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王松、萨沙(Лю Ялоу),福建武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上将军衔。 刘亚楼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闽西游击队排长,红四军随营学校学员班长,红十二军连长、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三纵队八支队政治委员,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委员,第一师师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39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东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终身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负责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中力量。此外,他还兼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新!!: 罗荣桓和刘亚楼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罗荣桓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党和国家领导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政治术语。该词用于国内领导人时,是一个指称中央层面具有特定职务及级别的高级领导人的政治术语,常见于中国内地的媒体报道和官方公文中。.

新!!: 罗荣桓和党和国家领导人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之一,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国家级副职)。.

新!!: 罗荣桓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查看更多 »

八一勋章 (1955年)

八一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一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八一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和三级八一勋章,另设有八一奖章。以奖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

新!!: 罗荣桓和八一勋章 (1955年)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罗荣桓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是当时中国四大中央级国立中山大学之一。武大从此开始了由专科性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作为国民大革命的结晶,办学时间虽短,却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新!!: 罗荣桓和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115師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8月25日由紅一方面軍改編成,下轄第343旅、第344旅、獨立團、隨營學校,初期師長為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參謀處長王秉璋。对日著名战例是在1937年9月配合國民革命軍友军在平型關伏击日军辎重队,即平型关战斗。.

新!!: 罗荣桓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是中华民国国军主力之一,新桂系嫡系部队。曾参加统一广西、滇桂战争、北伐战争、宁汉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國共內戰、抗日战争,获誉“钢七军”。最终于1949年11、12月间,在广西博白地区,被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陈赓第四兵团、第四野战军43军围攻,全部被消灭。.

新!!: 罗荣桓和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 查看更多 »

四平市

四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西南部,与辽宁省相邻,北靠长春市、南临铁岭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一座工业城市。.

新!!: 罗荣桓和四平市 · 查看更多 »

王平 (上将)

王平(),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湖北阳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王平1926年在本乡参加组织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师十一团政治委员,參加過長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時期,任八路軍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冀中军区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政治委員,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志愿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文化大革命”时期遭迫害,此后起用为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新!!: 罗荣桓和王平 (上将) · 查看更多 »

王秉璋

王秉璋()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罗荣桓和王秉璋 · 查看更多 »

王若望

王若望(),原名王寿华,笔名若望、若涵、若木。中国江苏省武进县人。民运人士。 1934年,因参加罢工,被国民政府逮捕并判刑。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获释后赴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在中共山东分局工作期间,公开批评上级领导黎玉,认为他有“八大盲目性”,“路线方针都错了”。后在审干运动中,王若望被认为煽动其他人反党,在中共山东分局内部,舒同等人已经决定将其定性为“特务”,并把定性情况通报延安,也得到了延安方面的批准。后来由于罗荣桓出面,认定王若望是思想作风问题,并非特务和敌人,挽回定性。 曾任《文艺月报》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打成右派,開除黨籍,下鄉勞動,前妻精神分裂死亡。1968年,因批判毛泽东,入狱四年。 1978年,獲得平反,出任《上海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7年,被邓小平点名开除出党。 1989年,因参与八九民运被捕,入狱14个月。1991年1月,明報出版社出版自傳體長篇小說《王若望自傳》(原名自我感覺良好)第一卷)。1992年流亡美国。2001年12月19日,因肺癌于纽约逝世。.

新!!: 罗荣桓和王若望 · 查看更多 »

私立青岛大学

私立青岛大学是中华民国青岛市在20世纪20年代存在的一所私立大学,也是青岛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大学,存在时间为1924年到1928年。私立青岛大学为今中国海洋大学的源头。.

新!!: 罗荣桓和私立青岛大学 · 查看更多 »

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又稱秋收暴动、秋收起事,是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按《中央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所規劃的一連串的暴動,是一個涉及四省的全盤暴動計畫,毛澤東並未參與決策,且參與領導的僅僅是湖南、江西邊界的湘南一路,此外湖南還有兩路:湘東(中)、湘西。至於湖北,則計畫有七處暴動。 據統計,當時中共在中國各地發動了大小100多次武裝暴動,遍及14省140餘縣(市)。規模和影響較大的還有湖北鄂中、鄂西特委於1927年9月領導的沔陽、監利、公安等縣的暴動;1927年10月有馮平領導的海南島暴動、馬尚德(楊靖宇) 領導的河南確山暴動、唐澍等領導的陝西清澗暴動;1927年11月有吳光浩領導的湖北黃麻暴動、曾天宇領導的江西東固等地的暴動;1927年12月張太雷等領導的廣州暴動。秋收暴動延伸到1928年還有方志敏等領導的江西弋橫暴動;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暴動;賀龍、周逸群領導的湖南桑植暴動;朱積壘等領導的閩西暴動,劉志丹、唐澍等領導的陝西渭華暴動;彭德懷等領導的湖南平江暴動。.

新!!: 罗荣桓和秋收起义 · 查看更多 »

秋收起义 (电视剧)

《秋收起义》(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2017年中国时代剧,由侯京健、赵韩樱子、白恩、黄勐、夏德俊领衔主演,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拍攝,2017年8月1日在湖南卫视首播。.

新!!: 罗荣桓和秋收起义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任期由1954年至1959年。與會者被稱為全國人大代表,總共1226人,其中包括177名少數民族的代表,147名婦女代表,其中中共黨員668人,占54.48%。.

新!!: 罗荣桓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7日选出。共有80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13名,秘书长1名,委员65名。任期由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期間共召開110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新!!: 罗荣桓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任期從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 以下依发布时的顺序列出全体代表名单。本名单单位和人名均按第一字笔划排列。.

新!!: 罗荣桓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期由1959年至1964年,期間召開過四次會議。.

新!!: 罗荣桓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9年4月27日选出。共有80名组成人员,其中委员长1名,副委员长16名,秘书长1名,委员62名。任期由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期間共召開137次會議。常委會组成情况如下:.

新!!: 罗荣桓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35人,任期从1959年4月至1964年12月。 以下列出全部代表名单。单位和姓名均按笔划排列。.

新!!: 罗荣桓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罗荣桓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是经阎锡山同意,由中国共产党、阎锡山方面及其他方面联合组成的第二战区抗日动员组织苏振兰,华北敌后模范的统一战线组织——记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湘潮2008年第7期。.

新!!: 罗荣桓和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罗东进

罗东进(),湖南衡东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羅榮桓元帥和林月琴之子。 1999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 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特别邀请人士,分入第五十六组。.

新!!: 罗荣桓和罗东进 · 查看更多 »

罗荣桓

罗荣桓(),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县南湾村(今属衡东)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罗荣桓1927年在武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前身)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鄂南暴动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上井岡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先后担任特务连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曾参加古田会议。历任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动员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加过长征。1936年入红军大学学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理师长,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开辟山东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同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攻占东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政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罗荣桓从1942年起经常带病指挥作战,1946年曾切除一侧肾脏,以后长期抱病工作。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员、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

新!!: 罗荣桓和罗荣桓 · 查看更多 »

羅姓

罗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5位。在中國大陸人口排名第276位。.

新!!: 罗荣桓和羅姓 · 查看更多 »

独立自由勋章

立自由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二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另设有独立自由奖章。以奖励抗日战争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人员。.

新!!: 罗荣桓和独立自由勋章 · 查看更多 »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新!!: 罗荣桓和聂荣臻 · 查看更多 »

聂鹤亭

聂鹤亭(),安徽阜阳聂老村彭庄(今属阜南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聂鹤亭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同年加入中共。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东江特委教导营营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五团副团长,三十三团团长,师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军团作战科科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参谋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长,哈尔滨卫戍司令员兼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辽北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工程兵副司令员。.

新!!: 罗荣桓和聂鹤亭 · 查看更多 »

萧华 (上将)

萧华()又名萧以尊,中国江西兴国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其姓名受二简字影响有时写作“肖华”。 萧华于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政治工作。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营政委、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红一军团组织部长、红二师政委,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委、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一兵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委,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指挥长春围困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时遭受迫害,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兰州军区第一政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萧华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也是授衔时最年轻的上将。.

新!!: 罗荣桓和萧华 (上将) · 查看更多 »

衡东县

衡东县位于湖南中部、衡阳市东北部,为衡阳市辖县。面积1,926平方千米,国内生产总值151.72亿元(2011),全县总人口(户籍)73,7081人(2010年) 。县治城关镇。辖有15个镇,9个乡。荣桓镇以罗荣桓元帅的名字而命名,是衡东的东大门,东邻攸县,北部与湘潭县、株洲县交接,东部和攸县相邻,南部和衡南县、安仁县接壤,西部和衡山县相连。 自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至1966年属衡山县。 1966年分拆衡山县东部置衡东县。.

新!!: 罗荣桓和衡东县 · 查看更多 »

衡阳市

衡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因地处南岳衡山的南面而得名。回雁峰是南岳第一峰,座落市区,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市区又名雁城。衡阳是全省常住人口第二大城市,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2017年初全市常住人口733.75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17.85万。衡阳是湖南省重要的交通、经济城市、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抗战纪念城、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6个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地区公路铁路交通枢纽。京广、衡柳、湘桂、吉衡和在建的怀邵衡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两广的门户。地处湖南中部偏南,位于东经110°32′16"-113°16′32"、北纬26°07′05"至27°27′24"区域。.

新!!: 罗荣桓和衡阳市 · 查看更多 »

解放 (电视剧)

《解放》是一部于2009年上映的中国大陆电视剧,该剧以第二次国共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争夺政权而展开的民族内战。.

新!!: 罗荣桓和解放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解放勋章

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三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和参与起义的原中华民国国军人员。 解放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另设有解放奖章。以奖励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和直接领导中华民国国军起义的原国军人员。.

新!!: 罗荣桓和解放勋章 · 查看更多 »

高岗

岗()原名高崇德,字硕卿,中国陕西米脂县武镇(今属榆林市横山区)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高级领导人之一。 高岗早年在西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后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红二十六军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委等职务。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集东北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号称“东北王”。1953年,奉调进京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后与饶漱石密谋取代刘少奇和周恩来而遭批判,自杀身亡。1955年,被开除党籍。.

新!!: 罗荣桓和高岗 · 查看更多 »

高干子弟

干子弟狭义上又被称之为「高干子女」,在民间亦常被称为「红色贵族」、「红二代」、「红三代」;目前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部、军)级以上党、政、军队、企业的高阶官员们(高级干部)的子侄、女儿和女婿、孙辈们,始自中国大陆从共产党建政以来,以和统治阶层有血缘关系进而谋取了重要职位的人群。.

新!!: 罗荣桓和高干子弟 · 查看更多 »

谭政

谭政(),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谭政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在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二军等部队指挥领导政治工作。后跟随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在陕北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位。后被诬陷为“谭政反党宗派集团”首要分子,遭监禁。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1988年,于北京逝世。.

新!!: 罗荣桓和谭政 · 查看更多 »

鲁南战役 (1940年)

鲁南战役中国又称鲁南反扫荡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的战役。 1940年4月14日,日、“伪”军进攻八路军根据地,双方交战30余次《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新!!: 罗荣桓和鲁南战役 (1940年) · 查看更多 »

费县

费县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蒙山沂水,蒙山南部。 耕地面积101万亩,山丘面积占76.4%,辖18个乡镇。.

新!!: 罗荣桓和费县 · 查看更多 »

贺子珍

贺子珍(),原名贺桂圆,江西省永新县人,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

新!!: 罗荣桓和贺子珍 · 查看更多 »

軍團

軍團由若干个军组成的军事建制单位,隶属于集团军或方面军。指挥官为军团长。.

新!!: 罗荣桓和軍團 · 查看更多 »

黄永胜

黃永勝(),本名黄叙钱。湖北咸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原高級將領,上將軍銜。 黄永胜参加秋收起义,红军时期先后任红三十一师、红六十六师师长、红一师三团团长、红四师副师长、红二师师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教导第二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热辽军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军长,第十四、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五兵团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九一三事件后被打倒,1981年作为林彪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

新!!: 罗荣桓和黄永胜 · 查看更多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新!!: 罗荣桓和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范漢傑

范汉杰,名其迭,字汉杰,以字行,广东嘉應府大埔縣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任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國共內戰時被解放軍俘虜,拘押於戰犯管理所,1960年特赦,後任全国政协委员。.

新!!: 罗荣桓和范漢傑 · 查看更多 »

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成立于1944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胶东军区下属的海军支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前身华东军区海军1949年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根据地海军、海防部队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新!!: 罗荣桓和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 查看更多 »

赖传珠

赖传珠(),号鹏英,江西赣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赖传珠于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加入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二师参谋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第三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第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治委员,第一师政治委员,军团组织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六科科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代部长,参与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处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政治委员,第十五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等职。.

新!!: 罗荣桓和赖传珠 · 查看更多 »

肖向榮

萧向荣(),原名萧木元,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新!!: 罗荣桓和肖向榮 · 查看更多 »

锦州战役 (1948年)

錦州之戰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它是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是遼瀋戰役的一個組成部份。.

新!!: 罗荣桓和锦州战役 (1948年) · 查看更多 »

长春围困战

长春围困战、或稱長春圍城,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中國吉林省长春市发生的一场围城战,进攻方为萧劲光所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下称解放军),守城方为郑洞国所指挥的中華民國國軍(下称国军)。长春战役是辽沈战役之一部分,解放军占领长春宣告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长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以10万解放军围困10万国军。东北解放军意图围城打援,以部分部队进攻长春,吸引沈阳廖耀湘兵团北上救援,然后在途中将廖耀湘兵团围歼。但攻打长春之解放军与守城之国军兵力相当,装备不如国军,而廖耀湘兵团又拒绝北上援救,所以东北解放军始终没决心强攻长春。后解放军决定先攻下锦州,切断东北国军南逃之路,将东北国军滞留在东北战场,逐个消灭,因此主力南下,长春战役形成了围而不攻之局。 战役自1948年5月23日,解放军對防守长春之国军完成包围,并切断国军空中运输开始,直至10月19日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倒戈,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期间150多天解放军进行了围困和经济封锁民逃脱,为让城内老百姓耗光城内国军的粮食,利用铁丝网、壕沟不让难民出来。為劝阻出来者回去,解放军打骂捆绑離開者,开枪射击,最终十余万难民饿毙。。.

新!!: 罗荣桓和长春围困战 · 查看更多 »

雅各布·罗森菲尔德

雅各布·罗森菲尔德(Jakob Rosenfeld,,中文名:罗生特),奥地利医生,中国共产党党员。 罗生特1903年生于乌克兰的利沃夫(当时尚属于奥匈帝国领土),是犹太人。192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928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奥地利犹太人遭到迫害,1939年中華民國驻维也纳領事何凤山发放了罗生特“生命签证”,得以逃离奥地利流亡到上海,并在上海租界开设了诊所,因医术高超而小有名气。 在上海期间,罗生特认识了记者汉斯·希伯,因受后者影响而决定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1941年3月,罗生特离开上海来到了当时新四军驻地盐城,成为第一个加入新四军的国际人士。第二年他经钱俊瑞和陈毅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罗生特在新四军中被誉为“大鼻子神医”,经他救治过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包括罗荣桓、万毅、曾炳华等,此外他还为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作过终止妊娠的手术,陈毅之子陈昊苏也是罗生特接生出世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罗生特被派往东北工作,担任东北野战军一纵卫生部长,在哈尔滨工作了三年, 1949年,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罗生特决定返回阔别10年的祖国,临行前陈毅亲自为他设宴饯行。11月底,罗生特回到奥地利,与妹妹重逢,并得知母亲已惨死于纳粹集中营。1951年8月,罗生特前往以色列看望定居在那里的弟弟,第二年4月因心肌梗塞在以色列去世。他著有《奥地利—中国》一书。 今天在罗生特曾经工作过的山东省莒南县原八路军山东军区旧址和哈尔滨犹太新会堂前树立有他的塑像,在莒南县和奥地利各有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

新!!: 罗荣桓和雅各布·罗森菲尔德 · 查看更多 »

老武汉大学

老武汉大学是直属中国教育部领导的,按照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发展重点文理科综合大学。这一时期自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国立武汉大学,到2000年8月2日与其他高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新!!: 罗荣桓和老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罗荣桓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陈光 (军事家)

光(),原名陈世椿,湖南宜章栗源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陈光参加湘南起义。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陈光历任红四军连长、红四军一纵队大队长、红四军一支队副大队长、红四军一支队大队长、红四军一支队副支队长、红四军一支队支队长、十师三十团团长、十师参谋长、红四军十二师师长、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师长、红十五师师长、红二师师长、红四师师长、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参加长征。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陈光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旅长、115师代理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吉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不久以“反党”罪名被开除党籍、监禁。1954年6月7日,陈光在武汉自焚身亡。.

新!!: 罗荣桓和陈光 (军事家)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罗荣桓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陆房战斗

陆房战斗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发生战斗。.

新!!: 罗荣桓和陆房战斗 · 查看更多 »

抗日军政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中国工农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

新!!: 罗荣桓和抗日军政大学 · 查看更多 »

林彪

林彪(),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 ,號育容、育榮、雨融、毓蓉、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林彪早年投考黄埔军校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他参加南昌起義,随后转战井冈山,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战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参加平型关战役,随后赴苏联养伤。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平定东北、中南战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等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後,他成为中共二号人物,曾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及1970年宪法草案,但1970年第三次庐山会议上,陷入与江青等人的权力斗争,加上因主张设立国家主席而与毛泽东的关系破裂,旋即失势。1971年发生“九一三事件”,林彪和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被绑架和迫害,,所乘256号专机坠毁于蒙古境内,机上全员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三十多摄氏度的海南岛,歼敌数量多于西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新!!: 罗荣桓和林彪 · 查看更多 »

林月琴

林月琴(),原名林英琴,中国人民解放军將領,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的夫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女大校。.

新!!: 罗荣桓和林月琴 · 查看更多 »

林晓霖

林晓霖()祖籍湖北黄冈,生于苏联莫斯科,林彪长女。.

新!!: 罗荣桓和林晓霖 · 查看更多 »

李作鹏

李作鹏(),江西吉安市青原区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於文化大革命时期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并在1969年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3年,因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其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2009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壽95歲。.

新!!: 罗荣桓和李作鹏 · 查看更多 »

李刚 (武警)

李刚(),男,汉族,陕西三原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未获将官军衔的高级将领。.

新!!: 罗荣桓和李刚 (武警) · 查看更多 »

李现

李现(),中国大陆男演员,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10级。.

新!!: 罗荣桓和李现 · 查看更多 »

杨靖宇

杨靖宇()本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人,民国时期军事人物,中国抗日战争名将和烈士。杨靖宇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和中共满洲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因东北抗日联军与位于山海关以内的中共中央难以取得联系,杨靖宇是当时东北抗联的实际最高领导人之一。杨靖宇是少数得到日军高度评价的中国军人之一。 杨靖宇缺少稳定的后方支援,但善于团结其他非亲日势力,擅长游击作战,成功带领部队在东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同日军对抗近8年之久,毙敌过万。杨靖宇在阵亡前被大批敌军追击数日,最后身边只带了2名警卫。他在饥寒交迫已久的情况下仍然明确拒绝了对方的劝降,战死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日军经尸检发现他当时粒米未进,而且身患肺病。 杨靖宇早年曾领导当地农民暴动,因此全家人得罪执政当局。杨靖宇离开家乡后,其母亲和妻子因遭人毒打,相继去世。她们生前并不知道在东北抗日的杨靖宇就是马尚德。.

新!!: 罗荣桓和杨靖宇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校友列表

本条目为各个阶段武汉大学的校友列表,包括曾就读于武大的学生和任职于武大的教职工。.

新!!: 罗荣桓和武汉大学校友列表 · 查看更多 »

江口会议

江口会议是1932年3月中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省赣县江口镇江口村窝上召开的扩大会议。会议是在中央红军攻打赣州城失利后召开。会议总结了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确定了红军下一步行动方针。凌步机,宁都会议背景再研究,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 2(1):59-65.

新!!: 罗荣桓和江口会议 · 查看更多 »

沂蒙山反铁壁大“扫荡”

沂蒙山反铁壁大“扫荡”,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的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载:群众被害和被抓走1.4万余人,被抢走粮食160余万斤。.

新!!: 罗荣桓和沂蒙山反铁壁大“扫荡” · 查看更多 »

洛川会议

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陕西省洛川县城北10公里冯家村的一个私塾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在抗日战争中如何定位的问题上进行内部统一意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址现设有洛川会议纪念馆。.

新!!: 罗荣桓和洛川会议 · 查看更多 »

渤海1944年秋季战役

渤海1944年秋季战役,中国亦称渤海1944年秋季攻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的战役。.

新!!: 罗荣桓和渤海1944年秋季战役 · 查看更多 »

渌口区

渌口区是湖南省株洲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区境北连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和浏阳市,西接湘潭市市区和湘潭县,东邻醴陵市,南界攸县和衡东县。全区总面积1053.6平方公里,人口33.7万人;2011年GDP总量273604万元人民币(2002年);下辖4个镇、10个乡。;政府驻地为渌口镇。2018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株洲县,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设立株洲市渌口区。.

新!!: 罗荣桓和渌口区 · 查看更多 »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双方的一次战役。 1934年11月下旬,蒋介石调集25个师沿湘江构筑了对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第四道封锁线。11月25日,红一方面军分四个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渡过湘江,但后续部队因辎重过多,行动缓慢,未及时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国军抓住良机发起猛烈进攻。 林彪统一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4师参与了这场战役,红一军团在脚山用阵地战硬顶着国军湘军的进攻,损失6000人。一位中共党史专家称:“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在湘江战役中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不然,中共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就有可能被俘,中国革命也有可能在此失败。” 湘江战役的结果使中央红军由10余万锐减为4万余人,董振堂、陈云之红五军团损失过半,刘少奇、罗荣桓的红八军团和少共国际师于此役几乎覆没。.

新!!: 罗荣桓和湘江战役 · 查看更多 »

湖南人

湖南人,又称湘人,一般是指出生地或籍贯地为湖南的人,由于湖南人并非完全由单一族群及完全使用单一方言人群所组成,故一般来讲“湖南人”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共同体,不限于漢族或少數民族。.

新!!: 罗荣桓和湖南人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罗荣桓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朱毛之争

朱毛之争,指中国工农红军成军初期,朱德和毛泽东对红四军领导权的一次争夺。朱毛之争以罗福嶂会议为导火索,以古田会议为结束。结果毛泽东取得了胜利,确立对中央红军的领导地位。.

新!!: 罗荣桓和朱毛之争 · 查看更多 »

新桂系

新桂系是指相對於舊桂系,在1920年代崛起的以李宗仁、白崇禧等廣西出身者为代表的軍閥、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广西历史上一直处于中国边远落后之地,經濟與文化較為落后。历史上广西籍人士除太平军外,只有新桂系登上影响全中国政治舞台。後因國共內戰,中國國民黨失利,新桂系也隨之瓦解。.

新!!: 罗荣桓和新桂系 · 查看更多 »

无盐村

无盐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东南部,为一个村级行政单位,东、西、北邻韩山-龙山山脉,南邻大清河,与后亭村隔河相对。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21210人。东平县县级道路南外环(接李县)经过无盐村。 无盐村为无盐丑女锺离春的故乡,也是古代无盐邑、无盐县的治所。村附近的无盐故城遗址是古代无盐县县城的遗址,为东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罗荣桓和无盐村 · 查看更多 »

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

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一个部门,根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于1949年9月设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调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即告结束。.

新!!: 罗荣桓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政治指导员

政治指导员,簡稱指导员,在部分國家,尤其是社會主義国家由於以「黨指揮槍」為治軍綱領,通常在基层单位如连、中队设立,主要負責處理共產黨的主要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職位,目的是確保軍隊接受共產黨的領導。 政治指导员與同級的连长或中队长等军事(或行政)主官為同級首長,實行的是雙首長制(如同中国省/市/县区/乡镇的行政首长與黨委書記),擁有相同的權力,互相制衡。政治指导员是共產黨在軍隊的代表。.

新!!: 罗荣桓和政治指导员 · 查看更多 »

11月26日

11月2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0天(闰年第33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5天。.

新!!: 罗荣桓和11月26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6日

12月1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0天(闰年第35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5天。.

新!!: 罗荣桓和12月16日 · 查看更多 »

1902年

没有描述。

新!!: 罗荣桓和1902年 · 查看更多 »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其为八路军在最初时期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 1937年8月,八路军共下属:115师、120师、129师、后方总留守处。.

新!!: 罗荣桓和1937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8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38年12月,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陕甘宁留守兵团。总兵力为156700人。.

新!!: 罗荣桓和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0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0年,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原第1纵队)、120师兼西北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兼第2纵队、晋察冀军区兼第3纵队、第4纵队、第5纵队、陕甘宁留守兵团、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400,000人。.

新!!: 罗荣桓和1940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2年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2年秋,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军区、120师兼晋绥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340,000人。.

新!!: 罗荣桓和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1944年山东军区对日作战

1944年山东军区对日作战为1944年春,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继续失利,对山东根据地的“蚕食”政策遭到严重打击,被迫实行兵力的重点配备,同时,由于日军兵力不足,不得不增加大量伪军(包括大批降日的国民革命军)。据此,山东军区决定进行局部反攻。3月25日,山东战场局部反攻开始,通过军事和政治攻势,到12月,先后占领沂水、利津、临邑、乐陵等县城和15500余个村庄,共计人口900余万,根据地面积不断扩大,共歼日军4800余人、伪军5.4万余人,争取1.1万余伪军反正,收复县城9座,占领日军据点1200余处,攻势结束后山东军区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民兵发展到37万余人,为1945年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新!!: 罗荣桓和1944年山东军区对日作战 · 查看更多 »

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5年夏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直到1947年初,中共中央军委才正式将八路军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5年夏,其下属已经包括山东军区、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八路军独立第3游击支队、河南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1,028,893人。.

新!!: 罗荣桓和1945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 查看更多 »

2003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3年1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1月28日.

新!!: 罗荣桓和2003年1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羅榮桓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