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2 关系: 基马克,占星術和科學,卡西姆汗國,卡普丹帕夏,古埃及,古王國時期,吉亞斯丁·巴勒班,大維齊爾,大流士三世,奥斯曼帝国,奧斯曼帝國國家機關,宦官,安德烈·古利提,安薩里,尤努斯帕夏,尼札姆·穆勒克,左拉瓦爾·辛格,巴哈欧拉,巴戈阿斯,帕夏,一千零一夜,底萬,伊斯蘭學校,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利斯凡别戈维奇·阿里帕夏,凱庫巴德二世,凱霍斯魯三世,凱考斯二世,克利奥帕特拉一世,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突尼西亞總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第一代克莱武男爵罗伯特·克莱武,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第一次英阿战争,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維齊爾 (仙靈棋),约翰二世 (拜占庭),省 (奥斯曼帝国),瓦塔斯王朝,達姆甘之戰,華西爾 (仙靈棋),魯斯坦帕夏,谢尔库赫,贾法尔·伊本·叶海亚,阿尔塞斯,阿爾普·阿爾斯蘭,阿拉丁帕夏 (维齐尔),赛义德·阿卜杜拉帕夏,...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基马克
基马克是在阿拉伯和波斯史料中记载的基马克汗国中的一个突厥部落。該汗國在額爾齊斯河由基馬克人、欽察人、韃靼人和其他突厥人組成。人们说基马克人由imi与叶马克两族构成。他们的汗国由743生存至1050年。在现在哈薩克北部。.
查看 維齊爾和基马克
占星術和科學
占星術由許多不同的信想組成,認為天文現象與人類世界中的事件和人格描述之間存在著關係。占星術因為沒有描述宇宙的能力,不被科學界認同。已經進行過對占星術的科學測試,沒有證據顯示傳統的占星術意圖支援前述的前提。 占星術可否證性的預測,已被證偽。最著名的測試由領導,委員會的成員包括科學家和占星家。他得出的結論是的預測沒有比機會更好。占星家兼心理學家Michel Gauquelin宣稱發現對運動員出生日期的統計支持"",但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不能複製它。後繼的研究召集人聲稱Gauquelin曾經建議刪除納入研究的特定個體來試圖影響研究的標準。也有人暗示,Geoffrey Dean,的出生日期是由父母(在1950年之前)提供的,可能已經造成明顯的影響。 占星術未能證實它在可控制研究的有效性,並且也沒有科學有效性,因此被認定為偽科學 。基於生物學和物理學的基本方面,沒有行動機制的提議,恆星和行星的位置和運動可能會影響地球上的仁和事,但占星家反駁說他們並沒有充分的瞭解。.
查看 維齊爾和占星術和科學
卡西姆汗國
卡西姆汗國,又名卡西莫夫汗国。是一个以俄国人为宗主的鞑靼汗国。由1452年生存至1681年,这国家在奥卡河中游梁赞州一带。这国在瓦西里三世形成。.
查看 維齊爾和卡西姆汗國
卡普丹帕夏
卡普丹帕夏,(奥斯曼土耳其语: قپودان پاشا‎, modern: Kaptan Paşa),或译为卡普坦帕夏,奥斯曼帝国海军的总司令。该职位也被称为“卡普丹德里亚”(奥斯曼语: قپودان دریا, modern: Kaptan-ı Derya,海洋舰长)。通常情况下,冬季驻守加拉达和盖利博卢,夏季则进行每年度的巡航。Shaw, Stanford J., Vol.
查看 維齊爾和卡普丹帕夏
古埃及
古埃及(مصر القديمة)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耕作,即尼羅河河谷一帶,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杨洪强编著,《古埃及文明-全球史之四》,2005年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江晓原,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45-64 ISBN 7-5382-7184-8。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古埃及跟很多文明一樣,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
查看 維齊爾和古埃及
古王國時期
古王国(前2686年—前2181年)是古埃及历史的一个时期,对应于从埃及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的四个王朝。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金字塔时期”,因为其中的第四王朝以曾修建为数众多的金字塔建筑群而闻名于世。国王(直至新王国时期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斯尼弗鲁为金字塔建筑的艺术格局奠定了基础,而其后的胡夫、哈夫拉和孟考拉三位国王则在吉萨地区兴建了数个金字塔。这一时期的古埃及文化经过多方面的融合达到第一个历史上的巅峰,连同后来的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共同标志着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兴盛。 “金字塔时期”这一术语出自笔下,而如今则认为,在古埃及人看来,古王国时期与之前的早王朝时期没有什么区别,这不仅是因为早王朝时期最后一位国王与古王国时期的前两位国王有着血缘关系,还因为古王国时期的王都(国王的皇居)延续了早王朝的传统,设在“Ineb-Hedg”,即孟菲斯的埃及语名。一般认为区分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的标准之一是建筑风格的剧变,这意味着大型建筑工程已开始对整个埃及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古王国时期的第四王朝—第六王朝这后三个王朝史料稀少,常被史学家称作“历史刻在石头之上”的王朝,其中“石头”指的是石制建筑。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历史框架主要是通过研读纪念碑上的铭文构建起来的。还常将之后的第七王朝和第八王朝纳入古王国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段时期也可以继续看作是以王都为中心的君主政权。古王国时期国家内部安定,社会繁荣发展,国王被神化,大权独揽,国家机器建立在整个社会面向国王源源不断的公共服务与财富贡献上。Carl Roebuck, The World of Ancient Times, p.
查看 維齊爾和古王國時期
吉亞斯丁·巴勒班
吉亞斯丁·巴勒班(غیاث الدین بلبن;),是印度庫特布沙希王朝第9位蘇丹。他是前一位蘇丹納斯爾的維齊爾,他減少了叛逆的貴族的力量,並提高了蘇丹的地位。儘管只有少量的軍事成就,但他卻是伊勒杜迷失至阿拉乌丁·卡尔吉之間最強大的統治者。 他原是中亞欽察玉里伯里部人,是一位貴族之子。他幼年時被蒙古人俘獲帶到伽色尼賣為奴隸。他被賣給一位來自伊拉克巴士拉的蘇非霍加·賈拉勒丁,被改名為巴哈·烏德丁。在1220年他被帶到印度德里蘇丹伊勒杜迷失處。 他最初的工作是為蘇丹帶水壺,但很快就被蘇丹擢升為個人隨從。他成為德里四十名突厥貴族中最值得注意的人物之一。在1266年成為蘇丹。 他統治時代打敗了騷擾德里的拉傑普特人,並重新征服了孟加拉,同時成功地面對蒙古察合台汗國的威脅。 他長子穆罕默德汗死於1285年的比亞斯河戰役,他另一個兒子,布格拉汗,不願繼承王位,而是試圖成為孟加拉的獨立統治者。因此,巴勒班選擇了他的孫子凱·庫斯魯作為繼承人。 但是,他的死後,他的貴族提名奎爾巴德為蘇丹。 在奎爾巴德統治時期(1287-1290),而他的父親布格拉汗在孟加拉宣稱獨立。奎爾巴德非常虛弱,無能,最終陷入中風,不得不把他的統治權交給他三歲的兒子沙姆斯丁·凱烏馬爾,後者最終在1290年被監護人賈拉勒·菲路茲·卡爾吉所廢除,結束了奴隸王朝。.
查看 維齊爾和吉亞斯丁·巴勒班
大維齊爾
大維齊爾(土耳其語:Sadr-ı Azam、Serdar-ı Ekrem,鄂圖曼土耳其語:صدر اعظم),音为“萨德拉赞”。源自阿拉伯語「維齊爾」(وزير),是蘇丹以下最高級的大臣,相當於宰相的職務,擁有絕對的代理權,原則上只有蘇丹才能解除此權。大維齊爾持有帝國印章,能召集所有維齊爾參與國家事務,會議舉行的地方叫「庫巴爾提」(圓穹下),位於托卡比皇宮。他的政府機關在最高樸特。大維齊爾也是巴基斯坦總理的烏爾都語尊稱。 在鄂圖曼帝國初期,「維齊爾」只用於尊稱。首位被冠以「大維齊爾」稱號的是钱达尔勒·卡拉·哈利勒·海雷丁帕夏。創立「大維齊爾」稱號的目的是要區別持有蘇丹印章的維齊爾。綜觀鄂圖曼帝國的歷史,大維齊爾也會使用「最高維齊爾」(صدر عالی)、「絕對代理人」(وكیل مطلق)、「國家持有者」(صاحب دولت)及「維齊爾人」(ذات آصفی)的稱號。 在科普魯律時期,鄂圖曼帝國被大維齊爾操縱。蘇丹失權及權力下放到政府下層正是科普律魯時期的寫照。 19世紀坦志麥特時期以後,大維齊爾的職位相當於當時西方君主政體的總理。.
查看 維齊爾和大維齊爾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現代波斯語: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Darius III;),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希臘人稱他為科多曼努斯(Codomannus),而巴比倫人稱他原名為阿塔沙塔(Artashata)。統治時間從前336年-前330年。是阿塔薛西斯二世的侄孫 身為維齊爾的宦官巴戈阿斯為了獨掌大權,殺死了阿爾塞斯之後,擁立他為君,是為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起初受制於巴戈阿斯,而後他先發制人,賜死了巴戈阿斯。大流士三世掌控大權後,很快就發現他面對的是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帝國,心懷不滿和忠誠有問題的總督們控制帝國廣大的區域,帝國治下的許多異族也心存異心,尋找機會叛變。然而大流士三世無力處理。 前334年,西方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大軍入侵波斯帝國,並在多場戰役中擊敗人數眾多的波斯軍,並於前331年攻下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整個波斯帝國大部分區域被亞歷山大控制。波斯即將淪亡時,總督貝蘇斯兵變,挾持並軟禁了大流士三世,貝蘇斯為了不讓亞歷山大擄獲大流士三世,將大流士三世殺死,自立為王。.
查看 維齊爾和大流士三世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查看 維齊爾和奥斯曼帝国
奧斯曼帝國國家機關
多個世紀以來,奧斯曼帝國發展出先進的國家機關,即奧斯曼帝國國家機關(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 Teşkilatı)。奧斯曼帝國有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政府,以蘇丹為最高統治者,能有效地管治地方、人民及官員,維齊爾及阿迦是官員的職稱。軍事是維繫等級制度的重要一環。.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查看 維齊爾和宦官
安德烈·古利提
安德烈·古利提(Andrea Gritti,)或譯葛利提是一位十六世紀時的威尼斯共和國總督(Doge of Venice,又稱執政官),於1523年至1538年在位。在此之前,他於外交和軍事方面亦對威尼斯共和國有著傑出的貢獻。.
查看 維齊爾和安德烈·古利提
安薩里
罕默德·安萨里(一作加札利;ابو حامد محمد ابن محمد الغزالی,),在波斯呼羅珊圖斯出生及逝世。他是波斯裔伊斯兰神学家、法理学家、哲学家、宇宙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秘主义者,是逊尼派伊斯兰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被认为是怀疑论的先驱,在他的主要著作《》中,他改变了早期伊斯兰哲学的方向,将它由伊斯兰玄学带入因果论的时代。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安萨里是繼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後,最有影響力的穆斯林,在伊斯兰文明中將安萨里視為是,也就是復興者,依照傳統每世紀會有一個復興者出現,復興他們的信仰Dhahabi, Siyar, 4.566-->。但也有學者認為他從在科學和信仰上的運動反而是伊斯兰科學進展的損害。安萨里的著作也改變了伊斯兰教的哲學,像早期的伊斯兰新柏拉圖主義是以古希腊哲学,但在受到安萨里驳斥後,一直無法恢復過來。安萨里也提出了當時正統的伊斯兰信仰,和蘇菲主義有密切的關係。後來正統伊斯兰信仰和伊斯兰神秘主義仍然各自發展,但保有對彼此的接納,因此不會試圖譴責或掃除消滅另外一方。.
查看 維齊爾和安薩里
尤努斯帕夏
尤努斯帕夏(Yunus Paşa;),奥斯曼帝国官员,曾于1517年1月30日出任帝国宰相“大维齐尔”,但当年9月13日就在任上被处死了。.
查看 維齊爾和尤努斯帕夏
尼札姆·穆勒克
尼札姆·穆勒克(نظامالملک、),本名阿布·阿里·哈桑·伊本阿里·圖席(Abu Ali Hasan ibn Ali Tusi),波斯学者、塞尔柱王朝维齐爾(宰相)。自1064年被任命為塞爾柱帝國维齐爾以來,他掌握帝國行政大权近30年之久。代表性的政績包括修建大量伊斯兰学校、編撰法典、平定南伊朗等。.
查看 維齊爾和尼札姆·穆勒克
左拉瓦爾·辛格
左拉瓦尔·辛格·卡赫卢里拉(Zorawar Singh Kahluria,)是道格拉人(今克什米尔)的一位名将。他以“拉达克的征服者”而为世人所知,被誉为“印度的拿破仑”。 出生在今日印度喜马偕尔邦的比拉斯普尔,后来其家族迁徙到查谟。他为道格拉人的拉贾服役,后来被著名拉贾古拉卜·辛格(后来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建立者)任命为将军,镇守雷阿西。他的忠诚和才能受到古拉卜的肯定,先是提升为查谟北部所有要塞的指挥官,后来被任命为基斯赫特瓦尔的总督,授予“维齐尔”头衔。 1834年,古拉卜派左拉瓦尔率领5000人入侵拉达克,迫使拉达克向道格拉人臣服。拉达克不断起兵反抗,最终都被他镇压。此后,他又率兵相继征服了巴尔蒂斯坦周围各土邦。 1841年,左拉瓦尔写信给西藏的阿里噶本,命令其向道格拉人进贡,遭到拒绝。率领6000人东进,讨伐西藏,向班公错进军。另有道格拉人征调的拉达克、巴尔蒂军队抄另外两条路,经过玛旁雍错、噶尔托克(今噶尔雅沙)入侵阿里地区,并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这里。敌将逃往普兰,但不久也被道格拉人攻陷。这时整个阿里地区都被道格拉人征服,西藏被迫向道格拉人求和。驻藏大臣向满清朝廷求救,但正值鸦片战争期间,满清正在遭受英国的侵略,无力应对。西藏只好派藏军防御。 道格拉人对阿里地区的征服引起达尔德人瓜分西藏财富的渴望,同时也引起库马盎王国和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注意。12月,英属印度向锡克帝国发起抗议和最后通牒,警告他们不要这样做。然而,随后发生的突发事件,将战争的结局彻底改变了。左拉瓦尔向冈仁波齐峰进军,当时正值冬季,大雪封住了道路。这一意外事件使道格拉军队的补给线被拉长,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死。藏军乘机偷袭了道格拉人的营地。左拉瓦尔在战斗中中弹落马,被藏军杀死。他的阵亡导致道格拉军队的溃败。道格拉军队撤离西藏时,在穿越山口时遭遇恶劣天气而死亡大半。 Category:印度军事人物 Category:拉达克 Category:克什米尔 Category:战争身亡者.
查看 維齊爾和左拉瓦爾·辛格
巴哈欧拉
巴哈欧拉(بهاء الله Bahá'u'lláh),原名米尔扎·侯赛因·阿里(波斯文:میرزا حسینعلی نوری Mírzá Ḥusayn-`Alí Nuri,),又譯巴哈乌拉,他是巴哈伊信仰的創始人,出生於伊朗德黑兰。 他称自己是巴比教,19世纪由伊斯兰什叶派来源的新宗教所预言的先知,但在更广的意义上,他称自己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他各大宗教中,所预言的上帝使者的再来。1863年他创建了新的宗教思想,并被信徒称为“巴哈歐拉”,意思是“上帝的榮耀”。他的宗派后來成為了巴哈伊信仰。 巴哈欧拉教导,人类是一个族群,团结为一个全球社群的时代到了。他的宣示招致了波斯和奥斯曼帝国的迫害和监禁,最终被囚禁于巴勒斯坦(今以色列)的阿卡24年,并在那里去世。他写作了大量的宗教文献,最著名的有《亚格达斯经》和《笃信经》。.
查看 維齊爾和巴哈欧拉
巴戈阿斯
巴戈阿斯(古波斯楔形文字: ,Βαγώας,),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知名宦官、维齐尔(宰相),可能是埃及人。他幫助亞他薛西斯三世剷除宗室,掌管朝政,成為维齐尔。西元前338年,他更毒殺亞他薛西斯三世,扶植其子亞他薛西斯四世繼續掌握權力。因阿爾塞斯不服,巴戈阿斯仍重施故技,將其殺害,轉而擁立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即位後,立即將他賜死。.
查看 維齊爾和巴戈阿斯
帕夏
帕夏,前稱貝蕭(土耳其語:paşa)是奧斯曼帝國行政系統裡的高級官員,通常是總督、將軍及高官。帕夏是敬語,相當於英國的「勳爵」,是埃及殖民時期地位最高的官銜。.
查看 維齊爾和帕夏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كتاب ألف ليلة وليلة;هزار و یک شب;又稱《天方夜谭》,「天方」是麥加舊譯名),它是一部最早誕生於古波斯文明時代的故事和之後的阿拉伯時代的民間故事集。源於東方口頭文學傳統、於9世紀左右以阿拉伯文成書。 《一千零一夜》成書後一直在阿拉伯地區流傳,但只是普通的民間文學,不太受到重視,到18世紀初傳到西方。1704年,法國人安托万·加朗首先將《一千零一夜》部分故事譯成法文,不久風靡歐洲,各種西文相繼出現。在20世紀初經西方傳到中國。 整本故事以包孕体出现,讲述了山鲁亚尔(شهريار,意为“国王”或“统治者”)和他的妻子山鲁佐德(又譯“雪赫拉莎德”、“謝赫拉莎德”,شهرزاد,可能意为“高贵的后裔”)之间诉说的故事,而连环包孕手法在故事集中常常被使用。有的故事是单独的,有的则构架在另一个故事之上。就整本故事来说,有的包含几百个夜晚的故事,有的则超过了1,001这个数目。 就某些特别的故事而言,如《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的故事》的确是中东独特的民间故事,但并不在《一千零一夜》当中。安托万·加朗以及其它欧洲翻译将其一并加入了故事集中。女主人公山鲁佐德讲述故事在诗意、吟颂、歌曲、哀歌、赞美、恳求、表扬、谜语、注释上都有极大的创新和丰富。她的故事在阿拉伯版本上都是独特的。有的故事不过几段长,有的则洋洋洒洒。.
查看 維齊爾和一千零一夜
底萬
底萬(波斯語:دیوان)是伊斯蘭國家裡的高級行政體系。.
查看 維齊爾和底萬
伊斯蘭學校
伊斯蘭學校(阿拉伯語:;英語:Madrasah)指伊斯蘭世界所有類型的學校,包括世俗及宗教學校。.
查看 維齊爾和伊斯蘭學校
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
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奧斯曼土耳其語:ﭖروانه معين الدين سليمان、Pervâne Muineddin Süleyman;阿拉伯語:Mu‘īn al-Dīn Sulaymān)是對安那托利亞政務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名角色,當中魯姆蘇丹國、蒙古伊兒汗國及拜巴爾一世馬木留克都牽涉在內。.
利斯凡别戈维奇·阿里帕夏
利斯凡别戈维奇-斯托切维奇·阿里帕夏 (Ali-paša Rizvanbegović-Stočević,Rıdvanoğlu Ali Paşa) 是波斯尼亚裔奥斯曼帝国政治家。曾于1813年至1833年担任过黑塞哥维那斯托拉茨的地方行政长官。1833年至1851年任黑塞哥维那维齐尔并是该地区的实际统治者。黑塞哥维那帕夏领领主(帕夏)。他强烈反对1831年波斯尼亚起义并负责镇压叛乱的波斯尼亚维齐尔侯赛因·格拉达什切维奇。.
凱庫巴德二世
凱庫巴德二世(阿拉伯語、波斯語:علا الدين كيقبادان بن كيخسرو、Alā al-Dīn Kayqubād bin Kaykhusraw,土耳其語:Alaeddin Keykubad)是魯姆蘇丹國蘇丹凱霍斯魯二世三名兒子裡最年幼的一名。作為蘇丹愛妻居爾居·哈頓的兒子,凱庫巴德二世被指為儲君。凱庫巴德二世體質虛弱,在1246年父親逝世時年僅七歲。 維齊爾沙姆斯丁·伊斯法哈尼(Shams al-Din al-Isfahani)為了在蒙古人的威脅下維護塞爾柱人在安那托利亞的主權,同時將凱庫巴德二世及他的兩名哥哥凱考斯二世及基利傑阿爾斯蘭四世放上王位。 1254年,蒙古人傳召十九歲的凱考斯二世會見可汗蒙哥。三兄弟在開塞利商討後決定讓凱庫巴德二世代替凱考斯二世前往晉見可汗。前往哈拉和林的路途艱辛,凱庫巴德二世將行程延遲到1256年。他看到拜住聚集騎兵準備移入安那托利亞,他通知哥哥們要滿足蒙古人的需求。凱庫巴德二世被發現死在路上。阽同凱庫巴德二世出使的巴巴·圖厄拉伊被指控殺害凱庫巴德二世,但最終不了了之。凱庫巴德二世被葬在安那托利亞與哈拉和林之間的荒野。.
查看 維齊爾和凱庫巴德二世
凱霍斯魯三世
凱霍斯魯三世(阿拉伯語、波斯語:غياث الدين كيخسرو بن قلج ارسلان、Ghīyāth al-Dīn Kaykhusraw bin Qilij Arslān;土耳其語:III.
查看 維齊爾和凱霍斯魯三世
凱考斯二世
凱考斯二世(波斯語、阿拉伯語:عز الدين كيكاوس بن كيخسرو、Izz al-Dīn Kaykā'ũs bin Kaykhusraw,土耳其語:II.
查看 維齊爾和凱考斯二世
克利奥帕特拉一世
克利奥帕特拉一世·忒娅·埃庇法内娅·叙拉(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 Α' Θεά Επιφανεία η Σύρα,拉丁化:Kleopátra I Theá Epiphaneía ē Sýra;约前215年—约前176年),希腊化时代的叙利亚塞琉古王朝的公主、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共治王后或女王(女法老,约前193年起在位至逝世)、摄政女王或太后(前180年起在位至逝世),叙利亚国王安条克三世(大帝)与王后拉俄狄刻三世的女儿,埃及国王(法老)托勒密五世的妻子,国王托勒密六世和托勒密八世的母亲,也可能是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二世的母亲。她是托勒密王朝第一位以国王母亲的身份统治埃及的女王,也是继阿尔西诺伊一世以后第二位外来的女王,并且是第一位握有实权的女王。.
查看 維齊爾和克利奥帕特拉一世
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
科普魯律·穆罕默德帕夏(كپرولی محمد پاشا,Köprüli Meḥmed Paşa;或;),又稱羅什尼克的穆罕默德帕夏。阿爾巴尼亞裔奧斯曼帝國權臣,科普魯律時期的創立者。通過打擊腐敗,整頓軍備,他扭轉了奧斯曼帝國的頹勢,擴展了奧斯曼的疆土,并擊敗了哥薩克、匈牙利人甚至威尼斯人。他的行政能力使他聲名遠播。其家族統治奧斯曼帝國長達半個世紀(十七世紀後半期)。奧斯曼帝國在科普魯律家族治下達到了其極盛。.
突尼西亞總理
突尼斯总理,突尼斯政府首脑,由突尼斯总统任命,领导政府工作。.
查看 維齊爾和突尼西亞總理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是由英格蘭、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所組成的聯軍,為搶下被回教敘利亞的薩拉丁佔領的耶路撒冷。但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墜水而死,德軍隨即撤退。英法聯軍經海路到達聖地,前进到耶路撒冷。不久之後,英法聯軍的領袖發生糾葛,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因而下令撤回軍隊。由於兵力薄弱,無法有效攻擊而決定撤退。此後,埃及苏丹薩拉丁與十字軍立約,准許非武装的基督徒朝聖者自由前往耶路撒冷朝圣。.
查看 維齊爾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代克莱武男爵罗伯特·克莱武
陆军少将罗伯特·克莱芙,第一代克莱芙男爵,KB,FRS(Robert Clive, 1st Baron Clive,),一译罗伯特·克莱武,又称印度的克莱芙(Clive of India),英国军人、政治家,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建立起军事、政治霸权。他与沃伦·黑斯廷斯一样,都是英属印度殖民地建立过程中的早期关键人物。克莱芙还是托利党国会议员。.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1099年)是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的一项军事行动,旨在收复穆斯林的征服中被占领的黎凡特聖地,最终以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收尾。1095年,西方基督教罗马天主教会教宗乌尔班二世最初为了应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求援,而号召西方志愿军前往拜占庭帝国抵御塞尔柱人从安纳托利亚而来的入侵。后来,东征的目的逐渐演变为夺回圣地及耶路撒冷城,并将东方基督教从伊斯兰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十字军隊员主要为来自西欧各国的骑士和农民,他们跋山涉水,来到君士坦丁堡,而后又将战矛转向耶路撒冷。队伍中的农民数量大大超过骑士,但由于他们沒受过战斗训练,因此最初十字军并未到达圣城。1099年,重新组织的十字军大军攻陷耶路撒冷,并屠杀了城中大量的穆斯林和犹太居民。东征过程中,西方人在黎凡特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的黎波里伯国、安条克公国和埃德萨伯国四个十字军国家。由于十字军对耶路撒冷这座461年未在天主教控制下的圣城怀有极强的热忱,因而他们拒绝将夺取的土地归还给拜占庭帝国。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对于穆斯林的勢力扩张的一次回应,其后的近两百年内,第二次东征至第九次东征纷至沓来。同时,东征也间接重啟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來衰落的国际贸易。.
查看 維齊爾和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
一次英国锡克战争是指在1845年至1846年期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锡克帝国之间的一场局部战争。这场战争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胜利而告终,也使得锡克帝国的部分领土被并入英印领地。.
第一次英阿战争
一次英阿战争(亦称为奥克兰的蠢事),是英属印度与阿富汗之间的一场战争,在1839年爆发,1842年结束。是次战争乃19世纪期间,英俄在中亚角力(大博弈)时的首场大型冲突。这场战争其中一个未受世人重视的事实是,参与战争的英军部队大部分由印度人组成,而英军死伤者也多为印度人。.
查看 維齊爾和第一次英阿战争
索库鲁·穆罕默德帕夏
索庫魯·穆罕默德帕夏(Sokollu Mehmed Paşa;),鄂圖曼帝國政治家,出身於波士尼亞的東正教徒家庭,索庫魯在年幼時被帶離家鄉,並通過鄂圖曼的德夫希爾梅制度培養成一名耶尼切里。德夫希爾梅制度從基督教家庭裡挑選出男孩,這些孩童們會被強迫皈依伊斯蘭教,並經歷嚴格的教育與訓練,成為鄂圖曼帝國中的菁英官僚與士兵,索庫魯是他們之中最傑出者(成為相當於鄂圖曼帝國宰相的大維齊爾)。 索庫魯通過鄂圖曼帝國的制度,先後擔任蘇丹侍衛隊指揮官(1543年-1546年),卡普丹帕夏(1546年-1551年),魯米利亞總督(1551年-1555年),第三維齊爾(1555年-1561年),第二維齊爾(1561年-1565年)和大維齊爾(1565年-1579年)前後經歷三名蘇丹的統治時期,分別為:蘇萊曼一世、塞利姆二世與穆拉德三世Imamović, Mustafa (1996).
維齊爾 (仙靈棋)
維齊爾(英文:Ferz、Fers、阿拉伯文: وزير) ,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象棋棋子,也作為仙靈棋子使用,縮寫以F表示,移動為斜向一格,在波斯象棋等都有出現,類似中國象棋的士、仕,所以也可譯為仕、士。 原文最早來自梵語,是指維齊爾。.
约翰二世 (拜占庭)
约翰二世(希腊语:Ιωάννης Β' Κομνηνός,)是1118年至1143年在位的拜占庭皇帝。他也被称作”美男子”或“好人约翰”。他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皇帝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长子并且是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中兴时期的第二位皇帝。约翰二世是一位虔诚而又极富恻隐之心的君主,他决心抚平半个世纪前曼齐克特战役给帝国留下的创伤。 约翰二世还被认为是科穆宁王朝最伟大的皇帝。在他25年的统治生涯中他与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定结了同盟,又在巴尔干击败了切佩涅格人、匈牙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并且亲自指挥庞大的攻势来对抗小亚细亚的突厥人。约翰的行动扭转了东线的战略平衡,而且光复了大量位于小亚细亚为突厥人所侵占的拜占庭城市和堡垒。在东南方,他又设法控制了从门德雷斯河以西至西利西亚和塔尔苏斯的所有道路。这有力地展示了拜占庭皇帝在基督教世界中的领导者地位。约翰二世还成为了拜占庭与十字军联军的领导者并挺进为穆斯林占据的叙利亚地区。尽管约翰为了宣传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他的希望还是落空了。十字军盟友的推诿并且他们不愿和他的军队奋战在一起,这种模棱两可的同盟关系使得约翰倍感失望。在约翰二世时期,帝国人口又重新恢复到了1000万人左右。W.
省 (奥斯曼帝国)
省或行省(,Eyalet,,埃亚莱特),或被称为贝勒贝伊里克或帕夏里克,奥斯曼帝国的1876年行政区划改革之前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从1453年到19世纪初,奥斯曼的地方政府组织都很松散。该帝国的一级区划为省(Eyalet),由三马尾帕夏统领。由帝国宰相“大维齐尔”提名首都和各省所有的高级官员。在1861年至1866年间,各省被废除,为便于管理,其辖区被分为多个州(Vilayet,维拉耶)。 每个省份被划分为多个旗(突厥语称“”,阿拉伯语称“里瓦”),各旗长官为一马尾帕夏,称号为“米拉-利拉”或“桑贾克贝伊”。这个省份通常被欧洲人称为“帕夏里克”(或译为帕夏辖区)。帕夏被赋予了绝对的行政权力,在其省份之内,无论军事、经济还是治安、司法都受他管理。 by Forbes, A.
瓦塔斯王朝
塔斯王朝(柏柏尔语: ⵉⵡⴻⵟⵟⴰⵙⴻⵏ, Iweṭṭasen,阿拉伯语: الوطاسيون, al-waṭṭāsīyūn),1472年–1554年统治摩洛哥的王朝。 和马林王朝一样,他们也是柏柏尔人的一支宰那泰人的后裔。马林王朝的维齐尔篡位,建立瓦塔斯王朝。维齐尔夺取了苏丹阿卜杜勒哈克二世(Abu Muhammad Abd al-Haqq)的权力,阿卜杜勒哈克二世在1459年屠杀了许多瓦塔斯人,于1465年费斯民变中被谋杀了。Abu Abd Allah al-Sheikh Muhammad ibn Yahya al-Mahdi是第一个瓦塔斯王朝苏丹,但是仅仅控制了北部摩洛哥,摩洛哥被分为若干国家。摩洛哥终于在1554年塔德拉之战后被萨阿德的首领Tagmadert取代,萨阿德王朝自1511年以来统治所有的摩洛哥南部。.
查看 維齊爾和瓦塔斯王朝
達姆甘之戰
1063年,塞爾柱帝國的阿爾普·阿爾斯蘭與庫塔爾米什在伊朗達姆甘爆發繼承權戰爭。結果阿爾斯蘭獲勝並繼任蘇丹。.
查看 維齊爾和達姆甘之戰
華西爾 (仙靈棋)
華西爾(英文:Wazir 、Arabic: وزير) ,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象棋棋子,也作為仙靈棋子使用,縮寫以W表示,移動為正向一格,在帖木兒象棋等都有出現,類似中國象棋的將、帥。 原文來是來自波斯語,是指維齊爾。.
魯斯坦帕夏
魯斯坦帕夏(Rüstem Paşa;),克羅地亞人出身的奧斯曼帝國政治家,他曾兩次作為蘇萊曼大帝的大维齊爾,此外他與蘇萊曼大帝的女兒結婚,因此也被稱為德馬特·魯斯坦帕夏(damat意為“女婿”),他是鄂圖曼帝國最具影響力與成功的大維齊爾之一,他也是鄂圖曼歷史上最富有的大維齊爾。 魯斯坦帕夏出生於克羅埃西亞的小鎮斯克拉丁,他從孩童時期便被帶往伊斯坦堡,在那裡他接受了良好的軍事和官僚訓練。1539年11月26日,他與蘇萊曼一世和许蕾姆苏丹所生的女兒米赫麗瑪赫蘇丹結婚。他的兄弟是鄂圖曼帝國海軍的卡普丹帕夏。.
查看 維齊爾和魯斯坦帕夏
谢尔库赫
谢尔库赫(Asad ad-Din Shirkuh bin Shadhi,),中古時期穆斯林軍事家,萨拉丁的叔父,曾任埃及总督。 謝爾庫赫是庫德族人,出生於現在的亞美尼亞境內的村落,其父親為庫德人領袖(Shadi)。1163年他被摩蘇爾地區的君主努爾丁派到埃及去解決當地的內戰,後與當地維齊爾沙瓦(Shawar)發生衝突。1169年打敗了沙瓦,進入開羅成為當地統治者,但兩個月後去世,其勢力由薩拉丁所繼承。 Category:埃及军事人物 Category:埃及政治人物 Category:阿尤布王朝 Category:庫爾德人.
查看 維齊爾和谢尔库赫
贾法尔·伊本·叶海亚
贾法尔·伊本·叶海亚 (جعفر بن یحیی برمکی, جعفر بن يحيى, ja`far bin yaḥyā,Ja'far ibn Yahya Barmaki, Jafar al-Barmaki)(公元767-803年)是阿拔斯王朝维齐尔。他的父亲叶海亚是哈里发哈伦时期的维齐尔。 803年,据说是因为和哈里发哈伦的妹妹阿拔萨的情感而遭斩首。虽然历史资料仍不清楚有关贾法尔死亡和巴尔马克家族失势的真实原因。 贾法尔在伊斯兰科学方面颇有声望,并把许多印度的科学传入阿拔斯王朝。 据信,他说服了哈里发在巴格达开一家造纸厂。造纸术是从751年怛罗斯战役俘获的唐朝俘虏那儿获得的。.
阿尔塞斯
阿尔塔薛西斯四世·阿尔塞斯(古波斯楔形文字: ;Ἀρταξέρξης;Artaxerxes IV Arses;),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36年在位)阿尔塔薛西斯三世的幼子。 宦官兼宰相巴果亞斯維齊爾谋杀阿尔塔薛西斯三世与其他子嗣后,将其拥立。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借口其拒绝代替父亲赔偿损失而入侵小亚细亚。 前336年巴果亞斯因阿尔塞斯反对自己专权,殺之,子女亦遇難,改立旁系公族大流士三世即位。.
查看 維齊爾和阿尔塞斯
阿爾普·阿爾斯蘭
阿爾普·阿爾斯蘭(现代土耳其语:Alp Arslan;آلپ ارسلان;),本名穆罕默德·本·達伍德·恰格勒或穆罕默德·本·贾格里,塞爾柱帝國第二任蘇丹,首任蘇丹圖赫里勒·貝格之侄,一族英雄塞爾柱·貝格的曾孫 ,任內屢次與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東羅馬帝國交戰取勝,使帝國得以擴張版圖;最具代表性的是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今土耳其境內)以少勝多擊敗東羅馬帝國遠征軍,此役奠定大塞爾柱王朝在安納托利亞的統治,土耳其後人敬佩他的軍事才能和非凡武藝,尊稱他為“阿爾普·阿爾斯蘭”,意為“英勇之獅”。 施政方面,由於自身對行政事務不感興趣,他將國事悉數交付名相尼札姆·穆勒克管理,對商業則採取開放態度。.
查看 維齊爾和阿爾普·阿爾斯蘭
阿拉丁帕夏 (维齐尔)
阿拉丁帕夏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位大维齐尔。他父亲的名字为凯末尔丁,因此他有时也被称为“哈吉·凯末尔丁奥卢·阿拉丁帕夏”或“阿拉丁·本·哈吉·凯末尔丁”,含义为“哈吉·凯末尔丁的儿子”。他可能出身今土耳其安卡拉省的切恩德勒镇,该镇也是后来显赫的钱达尔勒家族的起源地。他是一名法基(精通伊斯兰法的人)。据信,他在奥斯曼一世在位时(可能是1320年)曾出任维齐尔,并持续到奥尔汗贝伊当政时期。在奥斯曼侯国早年的国家议会底万内仅有一位维奇尔,所以虽然他当时的头衔实际上并不是“大维齐尔”,但由于其职权等同于后来的大维齐尔,他因此被视为奥斯曼帝国的第一位大维齐尔。 他创立了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第一支常备军,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了奥斯曼近卫军。与早期的戴红帽子的突厥士兵相比,新成立的这支部队戴白帽子。阿拉丁担任大维齐尔直到1333年。Halil İnalcık:Kuruluş Dönemi OsmanlI Sultanları, İstanbul, ISAM, ISBN 978-605-5586-06-5 p.24, 71-72.
赛义德·阿卜杜拉帕夏
赛義德·阿卜杜拉帕夏(Seyyid Abdullah Pasha;),是阿拉伯人出身的奧斯曼帝國政治家,並在1747-1750年間出任大維齊爾。曾在1745-47年出任塞浦路斯省總督,1746年出任拉卡省總督,1750年出任科尼亞總督、1750年-51年任奧斯曼波士尼亞省總督,1751-52年出任埃及省總督、1752年-60年出任迪亞巴克爾省總督,1760年出任阿勒頗省總督。 赛義德·阿卜杜拉帕夏出生於基爾庫克,他的父親也曾擔任過大維齊爾的職位,赛義德·阿卜杜拉帕夏年輕時曾於伊斯坦堡培養官員的恩德倫學校學習,並在1745年成為維齊爾。 他在1760年3月死於擔任阿勒頗省長的任上。.
耶路撒冷王國
耶路撒冷王國(Regnum Hierosolimitanum) ,又史称耶路撒冷拉丁王国(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是一个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于1099年建立在南部黎凡特(Southern Levant)的天主教王国。该王国从1099年起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1291年被马穆鲁克摧毁最后一块领土阿卡(Acre)为止。它的历史被分为了两个明显不同的时期,第一王国从1099年持续到1187年被萨拉丁几乎完全侵占为止;在随后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该王国又于1192年在阿卡重建,并沿续到1291年该城的毁灭为止,因此第二王国有时又被称为阿克王国。.
查看 維齊爾和耶路撒冷王國
杜尔巴
杜尔巴(دربار,拉丁化:Durbar)是一个源自波斯语的词语,原意指的是“波斯统治者的宫廷”。在印度和尼泊尔,它则是指土邦王侯(后来由波斯和波斯-土库曼王侯掌控)的宫廷、仲裁所或是役所。而在英屬印度时期,杜尔巴可以是一个由土邦掌权的封建议事厅,又或者只是一个纯粹的社交聚会。.
查看 維齊爾和杜尔巴
梅西赫帕夏
梅西赫帕夏(Mesih Paşa),或称米萨克帕夏(),奥斯曼帝国官员,为拜占庭希腊人出身,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子。他曾出任奥斯曼帝国海军元帅“卡普丹帕夏”,并曾于1499年至1501年出任帝国宰相“大维齐尔”。.
查看 維齊爾和梅西赫帕夏
梅蘇德二世
梅蘇德二世(阿拉伯語:غياث الدين مسعود بن كيكاوس、Ghīyāth al-Dīn Mas'ūd bin Kaykā'ūs)在1284年至1308年間兩度出任塞爾柱魯姆蘇丹國蘇丹。他是蒙古人的附庸,不能行使實權。歷史並沒有交代他的最後命運。 他是凱考斯二世(Kaykaus II)的長子,年輕時曾在克里米亞流亡,也在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生活過一段時間。1280年,他作為王位顗覦者在安那托利亞現身。1284年,新任的伊兒汗國蘇丹貼古迭兒廢黜及處死了凱霍斯魯三世(Kaykhusraw III),以梅蘇德二世取代其位。貼古迭兒的繼任者阿魯渾將塞爾柱的土地分割,將科尼亞(Konya)及蘇丹國的西半部賜給凱霍斯魯三世的兩名兒子。梅蘇德二世起兵進犯,殺死兩人,在1286年攻佔科尼亞。 他對一些土耳其公國發動了多次戰爭,經常都代表蒙古人,甚至有蒙古軍隊的參與。當中最著名的是1286年對蓋爾米揚(Germiyan)的遠征。蓋爾米揚是一個好戰的部族,可能是庫爾德人及土庫曼人的祖先。梅蘇德二世在維齊爾及政治家薩希卜·阿塔(Sâhib Ata)的陪同下發動戰爭。蓋爾米揚雖然不能取得甚麼勝利,但機動性強的蓋爾米揚仍能在區內保留一支重要的軍隊。梅蘇德二世及其蒙古盟友同樣對嘎勒莽帝國(Karamanoğlu)及艾休雷夫魯(Eşrefoğlu)發動了類似的徒勞遠征。 1297年,當時正處於陰謀詭計及叛亂對抗伊兒汗國頻生的環境。蒙古官員及土庫曼的權勢都牽涉在內。倒楣的梅蘇德二世都被捲入一場對抗伊兒汗國的陰謀,梅蘇德二世被褫奪王位及被幽禁在大不里士。他被凱庫巴德三世取代,凱庫巴德三世很快就被捲入另一宗相似的陰謀裡,終被合贊處決。梅蘇德二世得以在1303年重新執政。 約1306年,梅蘇德二世在歷史文獻裡消失得無影無蹤。.
查看 維齊爾和梅蘇德二世
森巴戰爭
森巴戰爭,又称中国-锡克战争(चीन-शीख युद्ध),是清朝道光年間克什米尔的森巴部落入侵西藏的戰爭。戰爭始於森巴吞併西藏屬國拉达克王国,繼而入侵阿里。藏軍收復阿里後,在拉達克境內被森巴軍擊敗,於是雙方議和。森巴同意拉達克恢復向西藏朝貢,但此後西藏並未恢復對拉達克的控制。此戰之後,拉達克逐漸淪為英國屬地,成為英屬印度土邦的一部份。.
查看 維齊爾和森巴戰爭
沙姆斯烏德丁·穆扎法爾·沙阿
沙姆斯烏德丁·穆扎法爾·沙阿,(?-1494),孟加拉蘇丹國哈比沙王朝統治者,1490-1494年在位。 他是衣索比亞人,他是前蘇丹馬穆德二世的攝政,後殺死他自稱蘇丹,在波斯-印度歷史家的描述中他是一位暴君。他的殘酷使得貴族和他日益疏遠,在1494年他被他的阿拉伯人維齊爾阿拉烏丁·胡塞因沙所殺。 category:衣索比亞人.
沙特阿拉伯首相
沙特阿拉伯王国内阁首相(阿拉伯语:)或译大臣会议主席,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领导下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形式上的政府首脑、诸大臣之首,实际行政大权仍然掌握在国王手中。不过自1964年费萨尔国王登基以来,沙特王国首相一职历来由国王兼任,国王与首相实际是同一个人,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掌握着最高行政权。.
查看 維齊爾和沙特阿拉伯首相
波斯王子2:影与火
是一款由Broderbund制作和发行的平台游戏。游戏于1993年在MS-DOS发行。游戏后移植至超级任天堂。 《波斯王子2》获得《電腦遊戲世界》1993年年度最佳“动作游戏” 2013年,游戏推出Android及IOS移动版操作系统的高清重制版。.
波斯王子:时之砂
是一款第三人視角的动作冒险游戏,是波斯王子三部曲的首作,由育碧公司开发。以1989年的游戏《波斯王子》为基础,全面更新並3D化而成。发布的平台有个人电脑、XBOX、PS2、任天堂,之后还发布了该游戏的2D版本,平台是GBA和手机。由于《时之砂》的成功,育碧公司分别在2004年发布续作《波斯王子:武者之心》,在2005年发布续作《波斯王子:王者无双》。 2010年推出波斯王子:遺忘之沙的時間點,回到了首部曲時之沙與二部曲武者之心之間發生的事。.
查看 維齊爾和波斯王子:时之砂
月即别
月即別,全名穆罕默德·月即别(Mohammed Öz-Beg Khan,),又译烏茲別克汗,是欽察汗國第九代汗,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欽察汗国君主(1312年至1341年在位)。烏孜別克族即由月即別而得名。.
查看 維齊爾和月即别
撒馬爾罕 (小說)
《撒馬爾罕》(法語:Samarcande)是一部發表於1988年的歷史小說,由黎巴嫩裔法國作家阿敏·馬盧夫所著,故事圍繞11世紀波斯詩人奧瑪·開儼和他的詩集《魯拜集》展開。小說獲得法國。《撒馬爾罕》於2011年2月1日發行中譯本,由臺灣河中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出版。.
拉米罗三世 (莱昂)
拉米羅三世(Ramiro III,),莱昂國王(966年–984年),是胖子桑乔的兒子和他年僅五歲繼任者。在他尚未成年的期間,攝政權在兩位修女的手中:他的姑姑埃尔维拉·拉米雷斯,她在他未成年期間使用了皇后的頭銜,以及他的母親特里萨·安苏雷斯,她在她的丈夫死後投身於修道院。因為如此,他的統治以支持教士而聞名。 在他作為未成年的國王期間,他批准了一項與哈卡姆二世哈里發的和平條約,並且他還對抗入侵加利西亚的維京人。隨著和平條約的締結,維齊爾曼苏尔進入他的領土。 當他成年並與桑查(983年後死亡,萨尔达尼亚伯爵戈麥斯的女兒)結婚之後,拉米羅試圖成為一個專制的君主,導致已經分裂的加利西亞和卡斯蒂利亞更加疏離。由於這一點,再加上接連不斷慘敗於穆斯林手中的經歷,最慘的發生在976年的聖埃斯特班-德戈麥斯,導致982年加利西亞貴族擁立奥多尼奥三世的兒子貝爾穆多二世,為加利西亚以及以後的葡萄牙的國王。兩年後,984年他失去他的王位到貝爾穆多的手中。 Category:萊昂君主 Category:中世紀未成年統治者 Category:10世紀歐洲統治者 Category:佩雷斯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