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綠色和平電台

指数 綠色和平電台

綠色和平電台(英文:GreenPeace Broadcasting Station),全名綠色和平台灣文化廣播電台,是台灣的一家廣播電台,1995年2月6日開播。 綠色和平電台絕大多數的節目都是純閩南語臺灣話發音。.

47 关系: 劉一德基隆市台湾地下电台大話新聞三立新聞台三重區于右任于美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張宏林張志豪 (台灣政治人物)何博文徐國勇傅雲欽玉山玉山于右任銅像破壞事件王世堅王瑞德王桂榮第44屆金鐘獎第49屆金鐘獎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管中祥簡余晏羅懿芬莊淇銘鍾年晃親中媒體賴品妤趙天麟 (臺灣)黃帝穎黃越綏蔡振南自立晚報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臺灣廣播電台列表陳玉玲陳立宏林奎佑林育卉楊烈楊長鎮楊蕙如母親的名叫台灣成和平新台灣新聞周刊憲法各表

劉一德

劉一德(Liu Yi-te或Lau Yi-te,),臺灣外省人第二代,現任臺灣團結聯盟黨主席。生於臺灣嘉義,原籍中國湖南邵陽,父親是1949年跟隨孫立人將軍的中國青年軍抵臺移民。.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劉一德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台湾地下电台

台湾地下电台产生于二十世纪90年代,在中国国民党处于大众媒体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下,为了在选举时让更多的民众听到自己的声音,民主进步党等反对党纷纷设立地下电台,宣传政见,号召选民投票支持。 在台灣,廣播電台的主管機關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早年為行政院新聞局)。早年中國國民黨長期執政時代,廣播電台頻道分布不均,為掌控媒體而佔有多數的頻率,扼殺媒體自由;1990年代起,因而有地下電台的興起,節目大多以批評時政為主。2000年後,政府開放小功率電台申請設立,部份地下電台因此合法化。為增加營收,除了政論節目外,地下電台的節目大多進行商品販賣,尤其以藥品為主;但部份藥品未經檢驗,含有各種不明成分對人體有害,造成不少非法藥物氾濫的情況發生。在台灣中南部農村地區,出現不少因服用非法藥品而導致腎臟病變需洗腎的案例。迄今台灣街頭仍有所謂的「電台指定藥局」,而這些藥局的主要宣傳媒介都以地下電台居多,尤其是病入膏肓的老年聽眾很容易受到電台蠱惑與誤導而誤買誤用藥物,造成長遠的身心傷害。.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台湾地下电台 · 查看更多 »

大話新聞

《大話新聞》是台灣三立電視台的一個政論節目,2002年11月—2012年5月31日間於三立新聞台下午8時55分至11時(台灣時間)播出,由三立電視新聞部自製(2008年前委外由「浩達傳播」製作)。最初是由鄭弘儀與-姜-玉鳳合作主持,而後改由鄭弘儀獨自主持至節目停播,屬於台灣少數會在節目上引用報章雜誌新聞及國外統計書面資料的政論節目。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曾琮愷說,也因為拿出證據常踩到政府痛腳,經常替特定泛綠政黨及政治人物澄清,而遭到泛藍媒體指為立場不夠中立。 2018年1月,鄭弘儀重回三立並開設新談話性節目《鄭知道了》,於1月22日開始播出。.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大話新聞 · 查看更多 »

三立新聞台

三立新聞台(英语:SET News Channel),為三立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原名SET電視台後改為SETN,2000年代中才改為三立新聞台,2014年11月1日,啟用高畫質版本「三立新聞台HD」,但實際播出畫質依然是標準畫質,從2015年3月9日的《早安新鮮聞》開始,正式以高畫質播放;製播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新聞回顧、娛樂資訊及時事論壇等。.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三立新聞台 · 查看更多 »

三重區

三重區,為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1962年從臺北縣三重鎮率先升格為臺北縣第一個縣轄市三重市,與板橋市(現新北市板橋區)共為臺北縣的兩大都市,2010年由於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三重區。 三重區距離臺北市中心很近交通方便只有一水之隔,地處臺北盆地主要腹地的中心位置,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 三重的交通從清朝的台北橋(鐵路)、之後的中興橋以及近年的捷運系統,再加上1950、1960年代影視文化與商業在三重的蓬勃發展,造就三重成為臺北縣第一個市況繁榮的縣轄市(1962年升格三重市)。 同時,自1960年代以來,三重一直是著稱的外地人就業發展跳板,吸引來自台灣各地青年(以雲林縣居多)前來工作並定居,形成大台北都會區衛星都市之一。 改制為新北市後,藉著本身的地緣優勢與人口優勢,城市發展逐漸凝聚深固,現今三重區已是位於淡水河左岸的宜居都市之一。 行政機關集中於新北大道一段(原中山路),由於三重區開發很早,比較欠缺都市基礎規劃,卻因接近臺北市的地緣因素而吸引大量的人口定居於此,因此市區整體發展趨於飽和且人口老舊且稠密擁擠,曾經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四高與世界人口密度第23高的都市,人口密度平方公里高達約2.4萬人,現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六高、新北市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市轄區。2011年8月底人口曾超過39萬。 三重距離台北車站、台北雙子星大廈、北門廣場 接近,另外三重忠孝橋直接連接市民大道的高度便利性,加上台北市「」、捷運機場線等國際工程實施,三重區成為西區門戶通道城市之一。 不過由於都市老舊化、人口稠密問題、交通雍塞等問題,市區規劃與公共設施建設的加速發展是近年來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公共設施逐漸發展迅速,例如運動中心、大型都會公園、大型停車場的建設及橋樑的修繕美化。).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三重區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于美人

--耘婕(),藝名--美人,一般人常會簡寫成----捷,籍貫山東青島,1/4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血統,出生於臺灣臺北市,臺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臺灣節目主持人。曾是補習教育老師,現為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暢銷書作家、經紀人;曾連續三年獲得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電視事業處「十大廣播DJ」。.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于美人 · 查看更多 »

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英語:Broadcasting Development Foundation),簡稱廣電基金會、廣電基金、廣基、BDF,為中華民國(台灣)一個由政府成立、但已解散的非營利組織,運作期間為1985年9月9日至2008年9月30日,主管機關為行政院新聞局。依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捐助章程》,廣電基金登記成立時的資產為新台幣4900萬元。.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 查看更多 »

張宏林

張宏林(),現任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綠色和平電台主持人、亞洲體驗教育協會理事。臺灣綠黨第十三屆共同召集人、全球綠人台灣之友會前執行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前秘書長、荒野保護協會前秘書長,曾任多個公益團體主要職務,長期致力於社會改革和公民參政。.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張宏林 · 查看更多 »

張志豪 (台灣政治人物)

張志豪,臺灣政治人物,民主進步黨黨籍,新北市人,臺大碩士畢業,曾任民主進步黨發言人、民進黨新聞輿情部政務副主任、新北市「小英之友會」副秘書長、綠色和平廣播電台主持人。.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張志豪 (台灣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何博文

何博文,臺灣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媒體工作者,現任新北市市議員。何博文為台中市人,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學士、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曾任民主進步黨臺灣民主學院主任、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員。2014年當選新北市議會第二屆議員。.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何博文 · 查看更多 »

徐國勇

徐國勇(1958年6月7日-),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行政院發言人,曾任第6屆立委、第9屆臺北市議員。徐國勇是特教老師出身(師專畢業),後轉任律師,並取得法學博士,也曾任三立新聞台節目《前進新台灣》主持人。現任民進黨副秘書長徐佳青為其親姪女。.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徐國勇 · 查看更多 »

傅雲欽

傅雲欽(),台灣律師、建國廣場負責人、台灣獨立的理論研究者及運動者。,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7/08/02, 國史館學術集刊, 2004.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傅雲欽 · 查看更多 »

玉山

玉山,通常是指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為台灣最高峰。 布農族稱其為Tongku Saveq、卡那卡那富族稱其為Tanungu'incu、鄒族稱其為Patungkuonʉ(八通關)、排灣族稱其為kanasi,主峰為臺灣最高的山,位於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處,位於玉山國家公園中。早期西方人稱摩里遜山(Mt.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玉山 · 查看更多 »

玉山于右任銅像破壞事件

玉山于右任銅像破壞事件共有兩次,接連發生於1995年11月1日及1996年的臺灣南投縣。.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玉山于右任銅像破壞事件 · 查看更多 »

王世堅

王世堅(),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一邊一國連線成員之一,為第八、九、十一、十二屆台北市議員,前立法委員。最早出任台北市議員,2005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立法委員,2008年連任失利後回鍋擔任台北市議會第十一、十二屆議員。身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家屬,他是二二八和平促進會理事長。因長年學習小提琴,為鄉情重奏團小提琴手。.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王世堅 · 查看更多 »

王瑞德

王瑞德(),世新大學三專畢業,台灣媒體工作者、時事評論員,多從事社會犯罪評論、政治評論。曾任自由時報社會記者、民視新聞台《頭家來開講》政論節目之常態來賓。 2011年7月27日,由自由時報社長林鴻邦慰留無效核定正式退休後,開始活躍於台灣各大政論性節目。.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王瑞德 · 查看更多 »

王桂榮

王桂榮(Wang Kenjohn,)臺灣企業家,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區),曾目睹圓環緝菸事件(二二八事件導火線),移民美國,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重國籍。他熱心於台灣公益與黨外運動,設立了有「台灣諾貝爾」稱號的台美基金會, 也是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的創辦人之一,。1988年,曾獲美國總統雷根頒授「亞太裔十年成就獎」得主之一。.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王桂榮 · 查看更多 »

第44屆金鐘獎

44屆金鐘獎是2009年度台灣廣播電視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表揚2009年度傑出的台灣電視藝人與廣播業界人員。頒獎典禮於2009年10月16日晚上7時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主持人由徐乃麟、陳亞蘭、梁赫群、白歆惠擔任,紅地毯主持人則由梁赫群和潘慧如擔任。該屆頒獎典禮由和展影視製作、台灣電視公司執行製播並負責全程實況轉播。.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第44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第49屆金鐘獎

49屆金鐘獎(49th Golden Bell Awards)是2014年臺灣傳媒業界的年度盛事之一,以表揚2014年度傑出的臺灣廣播與電視從業人員。該屆頒獎典禮由中國電視公司承辦,並延續過往模式分為廣播金鐘獎、電視金鐘獎等兩大部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於2014年(民國103年)10月18日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由路嘉怡與區耕祥(Dennis)擔任主持人;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於2014年(民國103年)10月25日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由曾國城與任家萱(Selina)擔任主持人,吳怡霈、紀言愷主持星光大道。 第49屆電視金鐘獎中國電視公司播出收視率,最高3.51%,平均收視2.57%。。.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第49屆金鐘獎 · 查看更多 »

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

9屆立法院為當前中華民國最高立法機關立法院的屆別,開會地點位於臺北市。其中在2016年1月16日選出的立法委員,立法委員任期從2016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涵蓋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與蔡英文的任期。這屆立法院席次總計113席,包括73席單一選區選出的區域立法委員、6席平地和山地原住民選舉區選出的原住民立法委員,及34席由比例代表制選出的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這屆席次自40席增長至68席,中國國民黨則從上屆64席掉至35席,時代力量和親民黨分別獲得5席和3席,無黨團結聯盟和無黨籍各有1席。相對地,台灣團結聯盟在這屆立法院則沒有任何席次。 這屆立法院有47名新任立法委員就任,男性和女性分別為71人與42人(男性63%、女性37%),女性立法委員較上屆多5個席次。由於許多中國國民黨籍資深立法委員競選連任失利,使得這屆立法委員平均當選年齡49.94歲,是2008年席次減半後最為年輕的一屆。這屆立法院也是中華民國自1949年撤往臺灣及1992年全面改選立法院以來,民主進步黨首次單獨獲得過半的席次,取得完全執政。新創立的時代力量成為第3大黨,和親民黨同樣可依法組成黨團,具提案權和參與黨團協商的權利,這讓立法院繼續維持由「兩大兩小」4個黨團共同協商的狀況。.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列表 · 查看更多 »

管中祥

管中祥(),臺灣學者,長期參與媒體改革運動、並關注人權與文化議題。強調媒體改革運動的核心價值為傳播公民權,在此基礎上,擴展媒體改革的多樣路徑。認為媒體改革運動應視是為政治運動,是一種政治制度與政治價值的改變。.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管中祥 · 查看更多 »

簡余晏

簡余晏(Chien Yu-yen,),中華民國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臺灣南投人,成長於臺北市,畢業於北一女、政大新聞系。記者出身、具傳播專業,曾任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臺北市廉政委員及臺北市議員。夫婿陳裕興任職於行政院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簡余晏 · 查看更多 »

羅懿芬

羅懿芬,台灣電台主持人。 在台灣中功率電台開放期間,羅懿芬成為台中市全國廣播的創台總監,之後並協助不同的業主先後申請到四家電台執照,以專業經理人的角色在多家電台開創初期扮演打前鋒的任務。目前她則是透過個人部落格,以網路電台的形式繼續在空中發聲。.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羅懿芬 · 查看更多 »

莊淇銘

莊淇銘(),臺灣作家、教育工作者。曾任中華民國電腦輔助教學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資訊學會理事、資訊工業策進會顧問、台北縣政府顧問、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政府顧問、台灣人權促進會理事、綠色和平電台節目主持人、僑務委員會電視節目《宏觀天下》主持人、《臺灣時報》主筆、《民眾日報》主筆、淡江大學教授、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主任、淡江大學資訊研究所所長、開南管理學院(現在的開南大學)和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的教授兼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經營研究所教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莊淇銘 · 查看更多 »

鍾年晃

鍾年晃(),臺灣苗栗頭份客家人,淡江大學法文系畢業,報社記者出身,現為臺灣知名媒體人、時事評論員、電台與電視政論節目主持人。.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鍾年晃 · 查看更多 »

親中媒體

親中媒體,是指抱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場的傳媒,主要廣泛使用在臺灣、香港、澳門等華語圈地區,在臺灣又常被稱為統派媒體。依政治立場又可分為:傾向中國共產黨立場或具有中資背景的傳媒,被稱為親共媒體;傾向中國國民黨或泛藍立場的傳媒,被稱為親藍媒體。.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親中媒體 · 查看更多 »

賴品妤

賴品妤(),雲林人,是國立臺北大學進修部法律系學生,在2013年8月加入成立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擔任幹部。其父親是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賴勁麟,為民進黨籍,母親則是媒體人吳如萍,還有一位妹妹。而她長期關注臺灣社會議題,並自2012年起開始參加許多學生運動。其曾經參加過的活動包括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公民運動、白衫軍運動、反媒體壟斷運動、秋鬥、反對陳德銘的抗議行動以及中國國民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抗議等,也曾經以Cosplay的行動方式對華光社區遭到拆除議題表達關切。.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賴品妤 · 查看更多 »

趙天麟 (臺灣)

趙天麟(),臺灣外省人第二代,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父親籍貫安徽亳州,母親則為臺灣花蓮人;趙本人生於臺北市,國立中山大學公共政策碩士,歷練豐富,曾任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言人、民進黨文宣部主任、民進黨青年部主任、高雄市議會議員、臺聯議會黨團幹事長等要職。.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趙天麟 (臺灣) · 查看更多 »

黃帝穎

黃帝穎(1984年1月23日-),台灣台北萬華出生,台灣律師。.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黃帝穎 · 查看更多 »

黃越綏

黃越綏(Ellen Huang,),出生于臺灣臺南縣新營鎮,是臺灣著名政治人物。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哥哥黃越欽曾任監察委員與司法院大法官,弟弟黃越宏是知名新聞人。.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黃越綏 · 查看更多 »

蔡振南

蔡振南(台羅:Tshuà Tsín-lâm,),出生於台灣嘉義縣新港鄉,台灣男歌手、男演員、作曲家、填詞人。.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蔡振南 · 查看更多 »

自立晚報

《自立晚報》,1947年在台灣創辦,是臺灣第一份晚報。.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自立晚報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簡稱觀傳局),是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政府一級單位。前身主要為臺北市政府新聞處,並納入原屬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職掌的觀光旅遊業務。馬英九擔任臺北市市長時代開始籌劃臺北市政府新聞處改--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2007年5月23日臺北市議會通過改制案;郝龍斌接任市長後,2007年9月11日正式成立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同時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第四科移撥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觀光傳播局的主要業務有兩項:一項為管理全市的新聞行政及市政宣導業務,主要任務包括向市民傳達台北市政府的政策,使市府各項施政作為能讓市民瞭解及共同參與;另一項為負責台北市的城市行銷與觀光產業管理,主要任務為推廣城市觀光,並促進台北市觀光產業的活絡與發展,這也是觀光傳播局成立的最主要目的。.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 查看更多 »

臺灣廣播電台列表

臺灣廣播電台列表,依調頻、調幅分別列出臺灣各地的電台頻道。.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臺灣廣播電台列表 · 查看更多 »

陳玉玲

陳玉玲()是台灣作家、學者。出版《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台灣文學的國度:女性•本土•反殖民》、《沈尹默書法藝術》等專著,《月亮的河流》榮獲2003年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陳玉玲 · 查看更多 »

陳立宏

陳立宏(),出生於台灣台南縣,五歲時移居高雄,曾是《中時晚報》、《聯合晚報》記者、廣播節目主持人、政論节目名嘴,為多個政論節目的常態來賓。2017年6月21日病逝於台北榮總。.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陳立宏 · 查看更多 »

林奎佑

林奎佑是台灣的漫畫家及政論名嘴,筆名魚夫。出生於屏東,原住民族西拉雅族人。天主教輔仁大學經濟系肄業,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EMBA畢業。現居臺南市,另就讀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曾任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施明德國會辦公室第一任主任,政治立場是支持台灣獨立建國。為現任嘉義市駐市作家。.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林奎佑 · 查看更多 »

林育卉

林育卉(),臺灣資深媒體人,外省人第二代,曾任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主任、經濟部宗才怡部長辦公室主任。私立再興小學、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取得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就讀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林育卉是外獨會元老人物之一。.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林育卉 · 查看更多 »

楊烈

楊烈(Yong Lea, ),原名楊松福,出生於台灣台北市,畢業於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早期為體育專校)以及泰北高中(早期為泰北中學)。台灣男藝人。曾發行過《如果能夠》、《飛揚的歌手》的專輯,後參予多部電視劇演出,有台灣的五木宏之稱。.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楊烈 · 查看更多 »

楊長鎮

楊長鎮(Yiong Cong-ziin,),臺灣政治人物,生於苗栗縣獅潭鄉的客家人,曾為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臺灣民主學院」主任,臺灣圖博之友會創辦人,歷任重要黨、公職,也長期從事社會運動和原住民運動,對族群問題有研究。.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楊長鎮 · 查看更多 »

楊蕙如

楊蕙如,,台灣台東縣台東市人,澳洲昆士蘭大學MBA肄業。因被封為「卡神」成為爭議人物。曾經擔任體育經紀人,在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後開始密切參與政治活動,並曾投入民進黨立法委員初選。.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楊蕙如 · 查看更多 »

母親的名叫台灣

母親ㄟ名叫台灣(白話字:Bó-chhin ê Miâ Kiò Tâi-oân;Taiwan - Mother's Name)是一首極具有台灣本土意識的台語歌曲,由王文德作詞作曲,並由台灣歌手蔡振南主唱。.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母親的名叫台灣 · 查看更多 »

成和平

成和平(),出生於台灣桃園市,台北美兆診所耳鼻喉科醫師,超自然現象或超常現象的懷疑論者,生死學者。.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成和平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新聞周刊

《新台灣新聞周刊》(New Taiwan Weekly)為「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月1日成立,簡稱「本土文化」)所創立,以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的政論性雜誌,1996年3月1日創刊 (一說1996年3月8日陳宗逸,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63期,2008年12月3日。),2008年12月3日宣布「暫時停刊」但未曾復刊。創辦人及發行人為詹錫奎(筆名「老包」),每週發行一期。.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新台灣新聞周刊 · 查看更多 »

憲法各表

憲法各表(Two Sides, Two Constitutions)是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謝長廷提出的政治主張,主張以《中華民國憲法》(含《憲法增修條文》)治理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治理大陸,兩岸對等,互不隸屬,依憲法有特殊關係。立場接近於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 謝長廷強調,憲法各表與一中各表的不同在於,憲法各表強調兩岸在現實上不相隸屬,但依憲法有特殊關係;而一中各表則不承認對方擁有主權。他希望以《中華民國憲法》來作為台灣共識的核心,以突破兩岸關係。 這個主張最早稱為憲法一中,因與馬英九提出的主張名稱相近,後改稱憲法共識,又改為憲法各表。謝長廷認為可以憲法共識作為台灣內部共識,對外則用憲法各表來定位兩岸關係。但目前仍然在討論中,未形成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主張。.

新!!: 綠色和平電台和憲法各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綠色和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綠色和平廣播電台綠色和平電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