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41 关系: 吕颐浩,大名县,大安 (辽朝),天祐民安,天授 (后理),定西州,宝箴塞镇,宋刑统,宋哲宗,宋用臣,宋朝,寬治,寿昌,岳州,岳麓书院,崇安文庙,崇寿寺塔,崇法寺塔,上治,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木构建筑列表 (唐-宋),三苏墓,平夏城之戰,广宁桥,广教寺双塔,張讀 (宋朝),張茂則,彭汝礪,何昌言,圣水寺 (罗源),包綬,包拯,刘安上,嘉保,呂希哲,唐庚,唐恪,唐河县,元祐 (年號),元祐更化,元符,瞎征,王存,王中正,王遇,王辟之,禁書,福清縣知縣列表,禾谱,... 扩展索引 (91 更多) »
吕颐浩
呂頤浩(),字元直,中國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
查看 紹聖和吕颐浩
大名县
大名县是河北省邯郸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本為魏州,後改名時取《史記》:「萬,盈數也。魏,大名也。」故稱大名。頻繁登場于《水滸傳》中,當時叫大名府,是盧俊義的故鄉。.
查看 紹聖和大名县
大安 (辽朝)
大安(1085年-1094年)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年号。辽朝使用该年号共10年。.
查看 紹聖和大安 (辽朝)
天祐民安
天祐民安(1090年-1097年)是西夏崇宗李乾顺的第二个年號,共計8年。.
查看 紹聖和天祐民安
天授 (后理)
天授(1096年)是后理皇帝段正淳的年号,共计1年。 李兆洛《纪元编》天授年号在开明、文安之后。李崇智从胡氏《野史》,天授在开明、文安之前。.
查看 紹聖和天授 (后理)
定西州
定西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宋绍圣二年(1096年)筑定西城,名定西寨,隶属巩州。金朝皇统二年(1142年)建定西县,贞祐四年六月(1216年),定西县升为定西州,下辖三县:定西县、安西县、通西县。治所在定西县(今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元朝至元三年,并三县入本州,至正十二年(1352年),陇中地震,改定西州为安定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定西州降为安定县,隶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清朝隶属甘肃省巩昌府。民国三年(1914年)安定县改为定西县。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定西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5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紹聖和定西州
宝箴塞镇
宝箴塞乡,中国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武胜县西部。与本县万善镇、万隆镇、金牛镇、胜利镇,以及合川区的二郎镇、燕窝镇等地为邻。全乡面积28.7平方公里,人口22823人(2008年)。乡人民政府驻雷家石坝子,距县城21公里。历史上搬过多次乡政府和乡公所,前一次在老街。.
查看 紹聖和宝箴塞镇
宋刑统
《宋刑统》,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是中國宋朝的主要憲制法典。.
查看 紹聖和宋刑统
宋哲宗
宋哲宗赵煦(),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為宋神宗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原名傭,曾封为延安郡王。生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駕崩,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得年二十三岁,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查看 紹聖和宋哲宗
宋用臣
宋用臣(),北宋宦官,字正卿,开封府人。 宋用臣以父荫供职内省。宋神宗时,兴建东、西府、筑京城,建尚书省、太学,立原庙,导洛水通汴河,这些大工程,都是宋用臣掌理。官至登州防御使、加宣政使。宋哲宗元祐初年,降为皇城使,贬谪为监滁州、太平州酒税。与王中正、李宪、石得一被旧党视为“四凶”。元祐四年(1089年),主管灵仙观。绍圣初年,召为内侍押班,宋徽宗即位,转任蔡州观察使、入内副都知。为永泰陵修奉鈐辖,卒赠安化军节度使,谥号僖敏。.
查看 紹聖和宋用臣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紹聖和宋朝
寬治
寬治(1087年四月七日至1095年十二月十五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堀河天皇。.
查看 紹聖和寬治
寿昌
寿昌(1095年—1101年正月,或作寿隆、盛昌)是辽朝君主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最后一個年號,共計近七年。 据邱靖嘉考证,《辽史》将“寿昌”改作“寿隆”,是沿袭金代史料。金世宗嫡母钦慈皇后蒲察氏名寿昌,金代为避讳,将寿昌改称为寿隆、盛昌邱靖嘉.
查看 紹聖和寿昌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查看 紹聖和岳州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观光点。.
查看 紹聖和岳麓书院
崇安文庙
崇安文庙是原福建省崇安县的文庙,旧址位于今武夷山市崇安街道市政府、市图书馆一带,1959年被列为崇安县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作为闽北工农兵代表会议会址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前后大部分建筑逐渐被拆毁,2001年1月20日被撤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格。 崇安文庙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在营岭(今市政府一带)重建。由于朱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崇安度过,在其死后地位逐渐提升,尤其是淳佑元年(1241年)诏以朱熹从祀孔庙之后,崇安文庙也有了特殊意义,不断重修扩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武夷文庙进行了规模最大的改建,由原坐北朝南改为坐西朝东。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七月毁于火。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明伦堂又被火毁,再次重建。清末废科举改学堂,文庙内先后创立了“崇安中西学堂”“同化两等小学”“师范讲习所”“县立初级中学”“武夷小学”“清献小学”等。1933年闽北红军占据崇安县城期间,于3月5日在文庙召开闽北苏维埃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9年再次重修。20世纪70年代末大多数建筑被陆续拆毁,现存的遗迹有两处泮池及状元桥、一座明代棂星门、五通宋明石碑(其中五贤祠内胡氏绘像碑四通和圣谕碑一通)、一幢崇圣祠(旧政府会堂)、半幢明伦堂(现政府食堂后旧机关幼儿园)等。.
查看 紹聖和崇安文庙
崇寿寺塔
崇寿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内,又称北寺塔,1957年被列为第二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寿寺早已被毁,仅存诸佛舍利宝塔。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系密檐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共十三层,高45米。.
查看 紹聖和崇寿寺塔
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永城市西城区烈士陵园内,因建于原崇法寺内而得名,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法寺塔为八角九级木构砖砌阁楼式佛塔,全高34.6米,底部直径7.7米,始建于宋元祐八年(1093年),建成于绍圣五年(10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进行过两次修缮。自其地宫中曾发现宋代铜钱,而其“宝塔盘云”为永城八景之一。.
查看 紹聖和崇法寺塔
上治
上治(1095年)是大中国皇帝高升泰的年号,共计1年。.
查看 紹聖和上治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紹聖和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查看 紹聖和中国人口史
中国木构建筑列表 (唐-宋)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流,现存的木构建筑中,大多是明代建築及清代建筑,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存量极少,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唐代的南禅寺大殿。从唐 辽宋金至今,这些建筑历经千年,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见证,每一件都是弥足珍贵的国宝。 下面列出所有已发现的唐代至南宋建造的木构建筑,由于很多建筑具体建造时间不详,甚至断代都存在争议,所以不能完全按建造时间排序,而是以地域为主,兼顾时间。.
三苏墓
三苏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西部,三苏是指北宋时期知名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三人。相传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在汝州相见,兄弟俩人后在四周游玩,见此地景色与家乡眉山有几分相像,遂将此地定为养老和埋骨之所。墓地周边有历代留下的诗文碑刻,2006年,三苏墓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紹聖和三苏墓
平夏城之戰
平夏城之战是宋夏战争的组成部分。.
查看 紹聖和平夏城之戰
广宁桥
广宁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古城东北侧、广宁桥直街与长桥直街交叉口处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南北向跨漕河,桥心正对大善塔与龙山,因建桥之后来往百姓广受其惠而得名,可查的最早记载为其重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明万历二年至三年(1574-1575)重修,为绍兴现存最大的单孔石拱桥。 该桥总长60米,宽5米,桥面长6.7米,净宽3.58米,桥高5.8米,拱高4.2米,跨径6.25米,南北两侧各沿16级和20级台阶而上,拱券采用七折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券石顶刻有鲤鱼跳龙门、金龙伴玉兔等六幅石刻及捐资题记,桥上置栏板与覆莲望柱,另在桥西北侧民居墙上嵌有万历三年(1575)商廷试所撰、谢敏行所书《重修广宁桥记》碑。因桥下北侧有纤道穿过桥洞,近年研究观点认为其是中国国内最早的立交桥。.
查看 紹聖和广宁桥
广教寺双塔
广教寺双塔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城北的敬亭山东南麓,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教寺已毁,双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均为七层,高17米,两塔相距26.9米。.
查看 紹聖和广教寺双塔
張讀 (宋朝)
張讀(),字聖行,泉州安溪人,宋朝官員,著名孝子,曾为苏辙门客,編有《國朝會典》。 宋治平三年,張讀生于晋江张林。后移居安溪县永安里埔□乡(现城厢员宅村)。 紹聖四年(1097年),以太學上舍生參試,中進士,初任福州教授,後任河南颍昌府法曹参军。以孝行聞名鄉里,又改任泉州通判、知兴化军。 绍兴十五年(1145年)去世,追贈尚書。 嘉熙年间,知县赵崇栗將永安里标为“曾子里”。.
查看 紹聖和張讀 (宋朝)
張茂則
张茂则,字平甫。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宦官。 张茂则初补小黄门,五迁至西头供奉官,干当内东门。宫中夜里有盗贼,张茂则首先登上屋顶,擒获盗贼,转任领御药院。宋仁宗患病期间,他恳求补外任,为永兴军路兵马钤辖。入朝担任内侍押班,副都知。宋神宗熙宁初年,与司马光一起巡视恩州、冀州、深州、瀛州,进入内都知。上元节夜晚,宫中起火,他带领大家及时扑灭火情,宋神宗赐他窄衣金带。宋哲宗即位,迁宁国军留后,加两省都都知,卒年七十九岁。绍圣年间论元祐党人,张茂则追贬为左监门卫将军。宋徽宗崇宁年间,入党籍。.
查看 紹聖和張茂則
彭汝礪
彭汝礪(),字器資,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彭汝方之兄長。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第一名進士(狀元),授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掌書記。元豐初年,出京爲江西轉運判官,徙提點京西刑獄。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爲起居舍人,一年後升中書舍人。紹聖二年(1095年)正月,召爲樞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著有《易義》、《詩義》、詩文五十卷,已佚。後人輯其遺詩爲《鄱陽集》十二卷。.
查看 紹聖和彭汝礪
何昌言
何昌言(),字忠孺,江西臨江人。宋朝紹聖四年(1097年)狀元,任承事郎,簽書武臨軍節度判官。晉奉議郎、秘書省校書郎、工部侍郎。宋徽宗登基後,遭陷被貶至朝請郎及建昌軍仁都觀提舉。憤懣鬱積而卒。.
查看 紹聖和何昌言
圣水寺 (罗源)
罗源圣水寺,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南郊莲花山腰的一座佛教寺庙。.
查看 紹聖和圣水寺 (罗源)
包綬
包綬,幼名包綖,北宋名臣包拯次子,母孙氏。北宋官员。.
查看 紹聖和包綬
包拯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人,北宋人,官至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封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色金魚袋。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被后世稱譽为「包青天」,將他奉為神明崇拜。中國民間信仰傳其為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之一,亦稱森羅殿主及閻羅天子、包府千歲、文曲星君、馬國公。.
查看 紹聖和包拯
刘安上
刘安上(),字元礼。永嘉县人。.
查看 紹聖和刘安上
嘉保
嘉保(1095年十二月十五日至1097年十二月十七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堀河天皇。.
查看 紹聖和嘉保
呂希哲
呂希哲(1039年-1116年)字原明,號滎陽先生。北宋壽州(今安徽壽縣)人。 祖籍萊州。宝元二年(1039年),出生於官宦世家,曾祖呂蒙亨,祖父呂夷簡,父親呂公著。母親魯氏。外祖父魯宗道。有弟吕希纯。少時從焦千之、孫復、石介、胡瑗學習。又從程顥、程頤、張載遊。不事科举,绝意进取。以蔭得官。元祐年間,范祖禹薦舉為崇政殿說書,教導皇帝以“正心誠意”為本。紹聖初年,出知太平州。 徽宗初年,召為秘書少監,後改光祿寺少卿。後因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徙邢州,寄寓淮、泗間十餘年,授徒讲学,“名益重,遠近皆師尊之”,元祐党人路過都前去拜访,創滎陽學派。政和六年(1116年)卒。著有《岁时杂记》二卷,已佚,《说郛》有节录。 妻子是姨丈張昷之與大姨的女兒張氏。.
查看 紹聖和呂希哲
唐庚
唐庚(),字子西,眉州丹稜(今屬四川)人。.
查看 紹聖和唐庚
唐恪
唐恪(),字钦叟,余杭人。 四岁丧父,元祐九年(1094年)以父荫入仕,调郴县尉。为人耿直,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宋徽宗大观年间,召为屯田员外郎,迁起居舍人。靖康元年(1126年),拜同知樞密院事,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時金人南下,邀割三鎮,唐恪主和议,當時諸道勤王之兵大集,唐恪下令停止前進,最後部隊皆散去。为御史所劾,罢相。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立张邦昌,唐恪署名其中,最後服药死。.
查看 紹聖和唐恪
唐河县
唐河县为中国河南省下辖县份,隶属南阳地级市。唐河得名于流经境内的一条河流"唐河", 唐河汇入唐白河, 之后在襄阳汇入汉江。.
查看 紹聖和唐河县
元祐 (年號)
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元丰八年,神宗驾崩,遂改元“元祐”,其中“元”字继承自“元丰”。当时哲宗年仅十岁,由高太后执政,对宋神宗的改革,也就是熙寧變法(或称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史称“元祐更化”。哲宗对于此是不满的。元祐八年,太后病逝,哲宗亲政,随即改元。由於元祐年間是由反對新政的舊黨當政,因此後來的新舊黨爭中,元祐一名又被用來指稱舊黨及其成員。.
查看 紹聖和元祐 (年號)
元祐更化
元祐更化,發生於王安石變法實行18年後,是北宋新舊黨爭全面爆發的一個轉捩點。.
查看 紹聖和元祐更化
元符
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三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三年,改元原因為咸阳百姓段义捡到一枚玉印,经鉴定认定该符印是上天降的传国之宝,為祥瑞,因此改元“元符”,以示庆祝。 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即位沿用。.
查看 紹聖和元符
瞎征
征,又作邦彪篯,唃厮啰国第四代赞普。 宋神宗元祐年间,历任鄯州防御使、庭州团练使。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其父阿里骨去世,他即位。元符二年(1099年),宋朝攻取邈川(今青海省乐都)、青唐(今青海省西宁市)。贵族反叛,瞎征逃到青唐新城,和妻子削发为僧尼。之后到宗哥城(今青海平安驿)投降宋朝。宋朝让他去邈川,之后又到熙州。次年,到开封府朝觐,回湟州招抚,感觉不能自立,求内徙中原。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迁居邓州,次年去世。.
查看 紹聖和瞎征
王存
王存(),字正仲,丹陽(今屬江蘇)人。 祖籍山東莘縣。幼聰慧好學,十二歲時前往江西就學,五年始歸。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進士,授嘉興縣主簿、上虞縣令。歷官秘書省著作佐郎、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宁八年(1075年)撰《元丰九域志》。官太常禮院。熙寧九年(1076年)十一月,安南行營將士疾疫,詔遣王存前往南嶽祈禱。 元祐二年(1087年),拜为中大夫、尚书右丞。次年,拜左丞相。绍圣初年(1094年),退休歸理。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病卒。追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庄定。司马光赞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另著有《王正仲集》、《枢密院诸房例册》。.
查看 紹聖和王存
王中正
王中正,北宋宦官。字希烈,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因父职补入内黄门,到延福宫学习诗书、历算。宋仁宗喜欢他的才干,命他在左右。庆历年间坤寧宮事變,王中正手持弓矢在殿西监督捕射,射死叛軍四人中的三人,时年十八岁,历任干当御药院、鄜延路、环庆路公事,分治河东边事。随王韶入熙河,修整城垒守具,转任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升内侍押班。吐蕃围攻茂州,他奉诏往援,解围,进升为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宋军五路进攻西夏,他佥书泾原路经略司事。因会师灵州失期,士兵伤亡惨重,改任金州观察使,贬秩二等,提举崇福宫。与李宪、宋用臣、石得一被旧党视为“四凶”。宋哲宗绍圣初年,复为嘉州团练使,七十一岁时卒。.
查看 紹聖和王中正
王遇
王遇可以指:.
查看 紹聖和王遇
王辟之
王闢之(1031年—?),字聖塗,宋代臨淄人,治平四年(1067年)進士,初授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縣)知縣,以“貴德尚賢”聞名。紹聖二年(1095年),知忠州。紹聖三年(1095年),改任知州縣令,“考於詩,復其舊貫,種荔枝數百株”,又修荔枝樓。紹聖四年(1096年),告老還鄉。著有《澠水燕談錄》十卷。.
查看 紹聖和王辟之
禁書
禁書,泛指政府或宗教領袖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或信眾的信仰,禁止不利己的書籍。他們採取強烈的排他行為,例如焚書或追殺原作者。此外,在書籍的內容觸犯宗教禁忌或文化、道德上的禁忌,或批評時政,亦有可能導致書籍被禁止出版、持有與販賣。甚至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而查禁某些图书。.
查看 紹聖和禁書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查看 紹聖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禾谱
《禾谱》是中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共五卷,北宋曾安止撰,为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后的一部重要古代农业科技著作。 全书包括稻名篇、稻品篇、种植篇、耘稻篇、粪壤篇、祈报篇等内容,详细记载了北宋时期吉泰盆地地区50多个水稻品种的名称、特征、来源以及播种、插秧、收割的时间和栽培技术、管理方法。《通考经籍志》和《宋史·艺文志》均有著录。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遭贬南迁,过泰和时见到此书,作《秧马歌》附于书后,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又叹“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但当时曾安止已经失去了目力,无力补写。一百多年后的南宋时,曾安止的侄孙曾之谨著《农器谱》三卷以补之。 《禾谱》和《农器谱》原书均在明代末年佚亡,1983年泰和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进行农史调查时,在石山公社(现石山乡)匡原村所藏光绪三十四年刊《匡原曾氏重修族谱》中发现了经谱撰修者删削的《禾谱》部分内容,同时曾氏祠堂中发现了《秧马歌》碑刻。另外,据近年的研究,元朝王祯所著《王祯农书》也保存了《禾谱》和《农器谱》的部分内容。.
查看 紹聖和禾谱
秦观
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查看 紹聖和秦观
程之才
程之才,字正輔,宋朝成都路眉州眉山县人。嘉祐進士,累官廣南東路提刑。 程之才是程濬的長子,程濬是苏轼母亲程氏之兄,故程之才與苏轼是表兄弟,皇祐四年(1052年),娶苏轼姐蘇八娘,故也是苏轼的姐夫,但八娘生病,程家卻不為之求醫,“年十有八而死”,蘇洵非常憤怒,也因蘇洵埋怨程之才,故程之才與苏轼兩人並不融洽。 紹聖二年(1095年)正月,程之才為廣東提刑,居韶州,即蘇軾的頂頭上司,程有意化解兩方恩怨,刻意幫助蘇軾,蘇、程兩家又重修舊好。 杨慎《词品》說程之才的孫子程垓是蘇軾的中表,這是很明顯的失誤。.
查看 紹聖和程之才
绍圣绍述
紹聖紹述,中国北宋宋哲宗恢复宋神宗时各项新法的事件。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神宗母太皇太后高氏病死,宋哲宗赵煦亲政。哲宗对守旧派的专横无君久已不满,因此亲政后召见新党。标榜恢复“先帝遗业”,以“绍述”(继承)其父神宗成法为名,于元祐九年(1094年)四月,改元绍圣,表示继承神宗新法。起用新党,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被贬窜的变法派要人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入朝任要职,在元祐更化中被贬逐的新党人士纷纷起用。命翰林学士承旨曾布修神宗正史。重掌政权的新党对在元祐年间执政的旧党展开猛烈,贬逐元祐旧党,贬斥旧党吕大防、刘挚等,追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尽废元祐法度,陆续恢复神宗青苗法、免役法等各项新法。虽名“绍述”,但新法并未真正得到恢复,他们主要是对元祐诸臣进行残酷的迫害,被定为元祐党人者共七十三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更加激烈。.
查看 紹聖和绍圣绍述
熙寧變法
熙寧變法,又作王安石變法、熙豐變法,指北宋大臣王安石推动的、並由宋神宗推行的新政,旨在消除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國庫的收入,但是在施行過程中對人民造成了很多額外負擔,並遭到保守派旧党的激烈反對,造成了新舊黨爭。新法最終一度被廢除,但一些好的措施最終还是保留了下来,直至宋亡。.
查看 紹聖和熙寧變法
花洲书院
花洲书院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城东南侧,紧邻古城墙。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范仲淹曾有诗曰:“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据史籍记载,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中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
查看 紹聖和花洲书院
韓縝
韓縝()字玉汝,灵寿(今属河北)人。 祖先真定灵寿(河北灵寿县)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的弟弟。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時自龍圖閣直學士進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韓縝以酷刑少恩著稱,性颇暴虐,知秦州时,下令以铁裹杖箠杀部属,是時秦人有“宁逢乳虎,莫逢玉汝”之语。哲宗時,拜尚書左僕身,出知穎昌府。以太子少保致仕。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卒,謚莊敏。.
查看 紹聖和韓縝
萧县文庙
萧县文庙是清代安徽省萧县的县学文庙,位于县城内,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当时殿址在今之城北的旧城,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年重修,永乐十六年(1418年)、成化、嘉靖年间相继重修。万历五年(1577年)因旧城毁于洪水,迁至新城今址重建。清雍正、乾隆间也有修葺。 文庙曾有石坊、棂星门、教育署、训导署、大成殿、崇聖祠、明伦堂等建筑。石坊上书“太和元气”,现四字尚存。棂星门和二署在民国间已破坏,崇圣祠和明伦堂毁于文革。今唯大成殿幸存。1980年,文庙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省、县两级曾多次维修,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
查看 紹聖和萧县文庙
解放大桥 (福州)
福州解放大桥(闽东语平话字:Gāi-huóng-dâi-giò),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跨越闽江,连接台江、仓山两区。福州解放大桥由万寿桥、中洲岛和江南桥三部分组成,属于罕见的桥联桥、桥上桥的独特风格,为闽江福州段最古老的一座石桥。 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福州太守王祖道在万寿寺旁,用120只木船,架设南北2座浮桥,每船皆用粗大藤缆分别紧固于江中所立的18根石柱上。船上铺厚木板,宽一丈一尺,两边设扶栏,并在南、北、中建3个亭子,供行人憩息。建桥工程历时一年,于绍圣六年(1094年)10月完工,命名万寿桥。陆游过此桥,留下《渡浮桥望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船横系大江心"。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王祖道再任福州太守,并发起募捐将浮桥改为石墩桥。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石墩桥建成。 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万寿寺僧王法助得到元成宗铁木耳的嘉许,募集了数百万贯资金,奉旨把万寿桥改建成简支石梁石板桥。大桥前后建造共花了19年时间,到元至治二年(1322年)才竣工,桥长391米,宽4.5米,共87孔。后人为纪念王法助的功绩,便把这条大桥命名为万寿桥。万寿桥建成后,又在南面建成木石混合结构9孔的“江南桥”,亦称“仓前桥”,长135米。清乾隆年间,江南桥被水冲毁,也改建为全石桥。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为了适应开通汽车的需要,将万寿和江南两桥改为公路桥,在原有桥墩上用混凝土加高2米,路面和桥栏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日商"大和工业合资会社"承建。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纪念人民解放军冲过此桥,追击南逃國軍部隊,将此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70年,解放大桥采取桥上架桥的形式,加高4米、加宽桥面2米。 1994年,因闽江洪水的冲击,解放大桥桥墩崩离原位,停止使用;1995年开始重建;1996年9月29日竣工。新桥为现代双曲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联拱桥,总长565米,宽12米,设置四组桔红色钢管弧形空中吊桥,分承桥身的负荷。中洲岛以南部分长100米,中洲岛旱桥141米,中洲岛以北长324米。 2009年6月,解放大桥开始封闭施工,更换104根吊杆,将原先的橘红色弧形钢管漆成灰白色。.
查看 紹聖和解放大桥 (福州)
觀天曆
《觀天曆》,是中国古代曆法,北宋使用的第八部历法,屬於陰陽曆。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1年),黄居卿修成。从绍圣元年(1094)颁布施行。岁实(回归年)为365\frac日,朔策(朔望月)为29\frac日,岁差七十八年差一度,推五星纪元,其中火星、土星两星较密。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被《占天曆》取代。崇宁三年(1104年)至崇宁五年(1106年)间又施用。.
查看 紹聖和觀天曆
高升泰
高升泰()是北宋年間雲南大中國皇帝,滇东白蛮领袖。大理点蒼山蓮花峰芒湧溪人氏。1080年,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时为鄯阐(昆明)侯的高升泰受其父高智升之命率滇东乌蛮三十七部兵马攻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1081年,高智升與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接著便擁立段正明繼位。高升泰封为善阐侯。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一直以來都在專權的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帝,国号“大中”,年号上治。分封诸子弟:其弟高升祥的势力在善阐府(昆明),幼子高泰贤的势力在永昌府(保山)、高泰运的势力在腾冲府(腾冲)、高泰慧的势力在鄯巨府(永胜)。1096年,高升泰病逝。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后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高升泰諡号富有聖德表正皇帝。 Category:大理皇帝 S Category:中国历史政权 天.
查看 紹聖和高升泰
计里画方
计里画方为古代中国地图学的一种传统定量制图方法,此种制图方法先在地图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绘成方格坐标网,以此来控制地图上各要素的方位和距离。计里画方法一直使用至清代,在地图投影法和经纬度制图传入之前是中国科学性最强的制图方法。这一方法于13世纪传到西方,被阿拉伯和意大利的地图学學者所采用,其建立的坐标体系被李约瑟称之为定量方格坐标网。.
查看 紹聖和计里画方
许将
许将(),字冲元,谥文定,福建福州人,祖籍闽清,迁居闽县,宋嘉祐八年(1063年)状元,是福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查看 紹聖和许将
趙偲
赵偲(),宋朝皇子、封越王。宋神宗赵顼的十四子(遗腹子),生母林贤妃。 元豐八年(1085年)八月生。元祐元年(1086年)八月賜名,授檢校太尉、武成軍節度使,封祈國公。八年(1093年)五月,加開府儀同三司。紹聖五年(1098年)三月,改武安軍,進封永寧郡王。元符二年(1099年)二月出閤。五月,改鎮安、集慶等軍,進封睦王。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改清海、鎮海等軍,遷守司徒,進封定王。九月,改武寧、武勝等軍。 崇寧元年(1102年)三月,改成德、定武等軍,遷守太保、真定尹。二年(1103年)五月,改淮南、永興等軍,揚州、雍州牧。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改荊南、泰寧等軍,荊州、兗州牧,進封鄧王。三年(1109年)正月,改鳳翔、山南西道,遷守太尉,鳳翔、興元牧,進封越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遷太傅。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改永興、成德等軍,遷太師,雍州、真定牧。二年(1127年),太上皇赵佶被金朝虏到青城,父老道遇赵俁、趙偲二王,哭着说:“愿与王俱死。”徐秉哲捕拿为首的父老,将其杀,派兵卫送二王到金营,金兵北掳至庆源境上,赵俣饿死,越王赵偲至韩州,建炎三年(1129年,金天会七年)八月,趙偲去世。 南宋绍兴初年,有个叫崔绍祖的人到寿春府,自称越王次子,受太上皇蜡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兴师恢复江山。镇抚使赵霖上报皇帝。宋高宗将他召赴行在,事情败露,送台狱伏罪,在越州被棄市。 清代董鄂氏出身的尚书铁保自称赵偲后裔。.
查看 紹聖和趙偲
趙似
楚荣宪王赵似(),宋朝宗室。 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赵顼的十三子,生母朱德妃(追尊钦成皇后朱氏),宋哲宗的同母弟弟。 元豐六年(1083年)十二月生。七年(1084年)十二月,賜名赵似,授檢校太尉、集慶軍節度使,封和國公。宋哲宗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普寧郡王。紹聖五年(1098年)三月出閤,改橫海、鎮海等軍,進封簡王。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崩,向太后议立新君。赵似作为哲宗的母弟,得到宰相章惇的推荐。太后不满哲宗的母弟再继承皇位,会进一步提升其母朱氏的地位,说:“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端王赵佶。宋徽宗即位,改赵似武昌、武成軍,遷守司徒,進封蔡王。八月,改保平、鎮安等軍,遷太保。九月,改鳳翔、雄武等軍,鳳翔尹。蔡王府史有不满之言,似上表待罪。左司江谏江公望上疏,宋徽宗没有追究赵似。崇寧二年(1103年)五月,改荊南、武寧等軍,荊州、徐州牧。五年(1106年)三月薨逝,輟朝七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追封韓王。及葬,四臨其喪,仍御書御制挽詞二首賜之。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追封楚王,諡榮憲。子赵有恭,定国军节度使、永宁郡王。.
查看 紹聖和趙似
趙佖
吳荣穆王赵佖(),宋朝宗室。 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赵顼的九子,生母武贤妃,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生。六年(1083年)閏六月賜名赵佖,授檢校太尉、山南東道節度使,封儀國公。年幼时曾患严重急惊风,几乎丧命,为儿科名医钱乙治疗痊愈。 宋哲宗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大寧郡王。紹聖二年(1095年)三月出閤,改鎮安、武勝等軍,進封申王。五年(1098年)三月,改保平、奉寧軍,拜司空。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崩,无儿子。赵佖在诸弟中年龄最长,但嫡母向太后以他有目疾为理由(可能是幼年惊风导致的斜视),不支持他即位。神宗十一子宋徽宗赵佶即位,以赵佖为帝兄,加殊礼,改永興、成德等軍,京兆、真定尹,遷守太傅,進封陳王,賜贊拜不名。九月,改荊南、淮南,遷守太尉,荊州、揚州牧。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二月,賜詔書不名。崇寧二年(1103年)五月,改河東、山南西道,遷守太師,太原、興元牧。三年(1104年)十二月,賜入朝不趨。五年(1106年)十一月薨逝,輟朝七日,贈尚書令、兼中書令、徐州牧,追封燕王。及葬,四臨其喪,宋徽宗禦書禦製挽詞二首。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加贈侍中,追封吳王,諡号榮穆。.
查看 紹聖和趙佖
趙俁
燕王赵俁(),宋朝宗室。.
查看 紹聖和趙俁
趙禼
趙禼(禼音xiè ㄒㄧㄝˋ 謝,)字公才,邛州依政(今四川成都邛崍市)人,北宋政治人物、將領。.
查看 紹聖和趙禼
趙暘
趙暘,字羲若。鄭州人。 先世為杭州人,後遷徙鄭州。紹聖元年(1094年)進士。靖康初年爲左正言。高宗建炎初年,以秘書少監出京提點坑冶铸钱行,提举江州(今九江)太平观。寓居信州(今屬江西)玉山。累官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有孫趙蕃。.
查看 紹聖和趙暘
黃庭堅
黃庭堅(),字鲁直,號山--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乃江西詩派祖師。书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習藝於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師、龍圖閣直学士,謚文節。.
查看 紹聖和黃庭堅
黃朝英
朝英,字士俊。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生卒年不詳。大約哲宗、徽宗年間人,绍圣年間舉於科場。大力贊揚王安石變法。著有《靖康缃素杂记》十卷。.
查看 紹聖和黃朝英
黄诰
诰可以指:.
查看 紹聖和黄诰
龟兹
龟兹(汉语拼音(叶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查看 紹聖和龟兹
龟兹回鹘
龟兹回鹘,或称西州龟兹,又称龟兹回鹘。9世纪回鹘分裂后,迁居龟兹的回鹘人所建。国主自称师子王,身穿黄衣,头戴宝冠,与宰相九人共治国事。国城有市井无钱币,以花蕊布来交易。特产有米麦瓜果。西至大食国要走六十日,东至夏州要走九十日。 宋朝咸平四年(1001年)、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六年、天禧元年(1017年)、四年、天聖二年(1024年)、七年、九年、景祐四年、熙寧四年、五年、紹聖三年,龟兹前后遣使向宋朝朝貢十二次。景祐四年(1037年),宋仁宗赐以佛经一藏。熙宁四年(1071年),使者为李延庆、曹福。五年(1072年),使者为卢大明、笃都。绍圣三年(1096年),使者为大首领阿连撒罗等三人,以表章及玉佛至洮西。熙河经略使以其通使稀少,请宋哲宗皇令在熙、秦二州买卖。11世纪末,被高昌回鹘吞并。《宋史·龟兹传》就是记载的龟兹回鹘,而不是汉唐以来的白氏龟兹。.
查看 紹聖和龟兹回鹘
蜡版印刷术
蜡版印刷术是发明于宋朝绍圣元年的一种代替雕版印刷的快速印刷术。虽然清代文献中没有关于这项技的记载,但外国同时期文献中却有不少的记录;例如法国人戈罗西于1788年所著的《中国通史》中记载了清代流行蜡版印刷的情形。后来英国伦敦会传教士米怜、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卫三畏等人都记述了清代广州流行蜡板印刷的史料。根据外国文献记录可知蜡版印刷术的概貌:.
查看 紹聖和蜡版印刷术
范冲
范冲(),字元长。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双流县)人。 范祖禹之子。绍圣年間进士。宋高宗即位,召为虞部员外郎,历任两淮转运副使,宗正少卿兼直史馆。元祐中奉旨重修《神宗实录》,尽斥王安石之非,甚至对王安石的人品全面否定,他保留原書的黑墨字,新修以红字,删字以黄,被世人称为“朱墨史”。绍兴十一年〔1141年〕去世,葬常山永年寺附近。.
查看 紹聖和范冲
范純粹
范純粹(),字德孺,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第四子。以父蔭作官至贊善大夫、檢正中書刑房,但因與司馬光同一派系,反對王安石主張的變法,而捲入新舊黨爭被貶至滕縣作知縣。後又遷作成都諸路(即川陝四路,包括利州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夔州路)茶場提舉。。 政和七年卒,終年七十二歲。.
查看 紹聖和范純粹
范正平
范正平(),字子夷,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開封縣尉。北宋丞相范純仁次子。范仲淹為其祖父。.
查看 紹聖和范正平
茅山道院
茅山道院,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是道教宫观。.
查看 紹聖和茅山道院
胡伸
胡伸,字彦时,秀水人。 14歲時与兄胡伋游学杭州,入太学,与同郡汪藻俱有文名,时人曰:“胡伸汪藻,江左二宝。”。绍圣四年(1097年)与胡伋同登進士第,初授颍川教授。元符二年(1099年),召为太学正。.
查看 紹聖和胡伸
郓国公主 (宋神宗)
鄆國公主(),為北宋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的皇女。 元豐八年(1085年)二月薨逝,追封惠國公主。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姐姐为鄆國長公主。后改公主为帝姬,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改封賢康長帝姬。.
阮骏
阮骏(),福建莆田人。 绍圣元年(1094年),中进士。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曾任河南府少尹。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攻入开封后被捉并被杀。 Category:莆田人 Category:阮姓 Category:紹聖元年甲戌科進士.
查看 紹聖和阮骏
阳江市
阳江市(邮政式拼音:Yeungko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现辖阳春市(县级市)、阳东区、阳西县、江城区;东与江门市相邻,西与茂名市交界,北与云浮市相接,南临南海。 阳江正在阳东区兴建大型核电站——东平核电站。阳江人均GDP位居粤东西北第一位,也是粤东西北首个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
查看 紹聖和阳江市
阿里骨
阿里骨,于阗人,唃厮啰国第三代赞普。 董毡养子。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他和西夏密约,想用西夏之力收复被宋朝夺得的熙州河州六州,结果失败。次年,他向宋朝上表谢罪,恢复关系。他专宠西夏公主,好杀戮,修建寺院,虐待百姓。蕃文上书,要求与宋朝互不侵犯。绍圣三年(1096年),阿里骨去世。.
查看 紹聖和阿里骨
阿連撒羅
阿连撒罗,龟兹回鹘大首领,绍圣三年(1096年),龟兹回鹘可汗使大首领阿连撒罗等三人带着表章及玉佛到洮西。熙河经略使以他们很少通使,请宋哲宗令他们在熙州、秦州博买,而估所赍物价答赐遣还,宋哲宗接受了。.
查看 紹聖和阿連撒羅
赣州佛塔
赣州佛塔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大余县、信丰县、安远县、石城县,共有五座佛塔,其风格、结构相似,建造年代相近,2006年被共同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紹聖和赣州佛塔
赵宗汉
景孝簡王趙宗漢《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宗室一》:「大觀三年八月薨,贈太師,追封景王,謚孝簡。宗漢善畫,嘗作八鴈圖,人稱其工。仲增嗣。」(《宋史·卷二十·本紀第二十·徽宗二》:「(大觀三年八月)己丑,嗣濮王宗漢薨。甲午,以仲增為開府儀同三司,封嗣濮王。」),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宋太宗趙炅曾孫、商恭靖王赵元份孫、濮安懿王趙允讓第二十二子、宋英宗趙曙弟弟。.
查看 紹聖和赵宗汉
赵宗晖
懷榮穆王趙宗暉《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宗室一》:「紹聖元年薨,年六十七,贈太師,追封懷王,謚榮穆。」(《宋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哲宗二》:「(紹聖元年五月)丁卯,嗣濮王宗暉薨。」),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宋太宗趙炅曾孫、商恭靖王赵元份孫、濮安懿王趙允讓第三子、宋英宗趙曙兄長。.
查看 紹聖和赵宗晖
赵颢
吴荣王赵颢()字仲明,宋朝第五代皇帝宋英宗赵曙的第二子,母亲宣仁皇后高氏,初名赵仲糺。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英宗即位,赵颢自右內率府副率為和州防禦使、樂安郡公。八月,遷明州觀察使,封祁國公。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加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保寧軍節度使,封東陽郡王。三年(1066年),出阁。四年(1067年)正月,加檢校太尉、武昌武安等軍節度,進封昌王。九月,徙泰寧、鎮海軍節度,進封岐王。 赵颢有天资,好学,每学完一经,就赐给讲读官以器币服马。书法工飞白体,善于射箭,好图书,博求善本。宋神宗嘉赏他,每得一部稀有书籍,亟派使者快马送给他看。赵颢受母亲宠爱,反对王安石变法,当时太皇太后曹氏和高太后当着宋神宗的面,批评青苗法,赵颢附和。宋神宗说:“我败坏天下,汝自当之!”赵颢害怕,哭着说“何至是也。”熙宁七年(1074年)上元节,赵颢违制将王安石骑马引入宣德门,结果岐王被送交开封府处理,王安石在四月被迫离职。开封府尹蔡确将赵颢无罪释放。 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官制行(元丰改制),換開府儀同三司。遷守司空,進封雍王。屡请居外,高太后不准。宋神宗病重时,赵颢一度觊觎皇位,大臣王珪、章惇主张立皇子,蔡确、邢恕得知高太后也想立幼君,也支持皇子赵煦,赵颢只得退出皇位竞争。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赵煦即位,改赵颢成德、橫海軍,遷守太保、真定尹,進封楊王,賜贊拜不名。十二月,改永興、鳳翔等軍,遷守太傅,加京兆、鳳翔尹。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遷守太尉,雍州、鳳翔牧。赐咸宜坊第一区,榜为“亲贤”,与弟赵頵宅邸相对。皇帝车驾偕三宫临幸赵颢王府,留宴一整天。 三年(1088年)八月,赵颢進封徐王。四年(1089年)九月,賜詔書不名。七年(1092年)十一月,赐剑履上殿。八年(1093年),宣仁太后病危时,赵颢天天探视。九年(1094年)三月,宣仁太后祔庙,遷赵颢守太師,進封冀王。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賜入朝不趨。十月,改淮南、荊南、揚州、荊州牧,進封楚王。三年(1096年)赵颢病危,宋哲宗亲自带医生探望。九月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辍朝五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追封燕王,諡号榮。比葬,四臨其喪,陪葬永厚陵。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即位,進封吳王。.
查看 紹聖和赵颢
赵挺之
赵挺之(),字正夫,密州诸城(今山東諸城)人,北宋大臣。 熙宁三年(1070年)叶祖洽榜进士,擔任登州與棣州教授,元丰末年通判德州。元祐初,召试馆职,为秘阁校理,迁监察御史。元祐四年(1089年),坐不论蔡确,出京通判徐州,五年,移知楚州。八年,五月为京东路转运副使。入为国子司业,历官太常少卿,绍圣四年(1097年)十月为礼部侍郎、十一月為吏部侍郎,再擔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兼侍講。徽宗即位,擔任礼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力主绍述之说,並排击元祐诸臣不遗余力。崇宁元年(1102年),由吏部尚书拜右丞,进左丞、中书门下侍郎。五年(1106年),进拜尚书右仆射。擔任宰相期間,与蔡京争权,常說蔡京的奸恶。趙挺之第二次拜相約一年,大观元年(1107年),蔡京再拜相,赵挺之罢去,授佑神观使。不久卒,享年六十八歲,赠司徒,谥曰清宪。《全宋诗》卷八七五录其诗三首。《全宋文》卷二一〇七收其文十七篇。.
查看 紹聖和赵挺之
葉夢得
葉夢得(),字少蘊,自號石林居士,宋朝人,原籍蘇州吳縣(今屬江蘇),居烏程(今浙江吳興)。父親葉助,母親為晁補之二姐。 早年師從晁补之、张耒,紹聖四年(1097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大观三年,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汝州,不久落职,提举洞霄宫。政和五年,知蔡州,移颍昌府。靖康元年,知杭州。宋室南渡後,任建康(江蘇南京)知府,致力於抗金防備及軍餉勤務。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授戶部尚書,遷尚書左丞。与宰相朱胜非等不合,罢归湖州。後任江東安撫使。陳振孫說他“平生所歷州鎮,皆有能聲。” 葉夢得博學多才,能工詩。早年風格婉麗,中年學蘇東坡,南渡後多感懷時事之作。晚年居卞山下,奇石森列,藏書數萬卷,啸咏自娱,王士禛称其犹有北宋诗人遗风。叶梦得還在《云水录》中記載尿液中提制性激素的方法。著有《石林春秋谳》30卷、《春秋考》30卷、《建康集》、《石林詞》一卷、《石林诗话》一卷、《石林燕語》、《岩下放言》一卷、《石林奏议》十五卷等三十多種。.
查看 紹聖和葉夢得
葛勝仲
葛勝仲(),字魯卿,常州江陰(今屬江蘇)人。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進士,官杭州司理參軍。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爲兗州教授。政和四年(1114年),擢國子司業,六年,除國子祭酒。宣和元年(1119年),知汝州。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知湖州。紹興元年(1131年),罷歸,晚年寓居丹陽。紹興十四年(1144年),卒,諡文康。其婿章倧寫有《文康葛公行狀》。有《丹陽集》八十卷,已佚。.
查看 紹聖和葛勝仲
邓国公主 (宋哲宗)
邓國公主,本名不詳,()北宋皇帝宋哲宗嫡长女,母親昭慈圣献皇后孟氏。初封福庆公主。 當時哲宗正寵愛姿色美豔,但嚣张狭隘的刘婕妤,把孟皇后冷落在旁,使劉婕妤一心想爬到皇后的位置。紹聖三年(1096年)九月,三岁的福慶公主重病,藥石罔效,都没有好转的迹象,孟皇后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宮醫治。由於符水之事向為宮中禁忌,孟氏大驚失色,命將符水藏之,等到哲宗到時,再一一說明原委,哲宗認為是人之常情,並不怪罪。孟皇后即取符咒烧灰作法。但自此,宫中开始盛传皇后使用巫术。 公主病逝后,孟氏養母听宣夫人燕氏等人為孟氏祈福,此事正落人口實,哲宗聽說後也開始懷疑起來,命人調查此案。皇城司遂逮捕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數十人,將他們刑求逼供,史載「搒掠備至,肢體毀折,至有斷舌者」,在酷刑之下,孟氏的罪名被羅織出來,於是被廢,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沖真」。 宋徽宗即位后,于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追封侄女为邓國公主。後改公主为帝姬,改封洵美帝姬。.
蔡卞
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仙游人。熙宁三年(1069年)与兄蔡京同时中进士。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拜尚书左丞。参与对元祐党人的清算。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罢章惇、蔡卞、蔡京。蔡卞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池州。越年,复被起用知大名府,擢知枢密院事,開府儀同三司,加少保。后因为与蔡京政见相左,出知河南府。旋拜昭庆军节度使。入为侍读,进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累迁镇东军节度使。政和七年,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的高邮,年七十。死後贈太師,谥文正。以书法圆健遒美闻名。有《楞严经偈语碑》存于泰山灵岩寺。还有《毛诗名物解》传世。.
查看 紹聖和蔡卞
蔣璿 (宋朝)
蔣璿,宋朝政治人物,。字宣德,明州奉化,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
查看 紹聖和蔣璿 (宋朝)
苏东坡 (2012年电视剧)
,2012年上映于中国大陆的古装剧,讲述了北宋大文豪苏轼波澜壮阔、精彩斑斓的人生,主演是陆毅、林心如、萨日娜、韩雪。.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查看 紹聖和苏轼
苏辙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自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孝宗淳熙年間,追諡文定。蘇洵之子、蘇軾之弟,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蘇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稱“三蘇”,苏辙則是“小蘇”。作品有《欒城集》傳世,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
查看 紹聖和苏辙
老子八十一化
《老子八十一化》,又名《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描绘了老子起乎无始直至宋绍圣五年(公元1098元)之间的显化事迹,包含老子化胡。它形成于宋代,与宋朝观复大师谢守颧《太上混元圣纪》一书的内容相近似。 Category:道教文献 Category:宋朝典籍.
查看 紹聖和老子八十一化
陳師道
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別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北宋詩人。.
查看 紹聖和陳師道
林希
林希(),字子中。福建福州人。北宋官员。.
查看 紹聖和林希
李宪 (北宋)
李宪,字子范,宋朝宦官,开封祥符(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宋仁宗皇祐年间,补入内黄门,迁任供奉官。宋神宗时,历任永兴军路、太原府走马承受,官至宣州观察、宣政使、入内副都知,迁宣庆使。他和王韶收复河州,攻克珂诺城,为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击败吐蕃木征,击破十余座城堡,木征率领八十余个酋长投降,因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北宋乘西夏内乱,征集熙河路、麟延路、环庆路、泾原路二十万大军分五路攻西夏。李宪任熙河经略使,率熙秦军由熙州(今临洮)往北攻夏。八月,李宪以李浩为先锋,至康古城(今榆中境),进取西市新城(今榆中三角城),九月初二日,克兰州。李宪设帅府,置兰州,李浩为知州。次年正月,北宋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兰州入北宋版图。李宪进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但因违犯军令,贻误战机,无功而归。任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宋哲宗即位,因他罔上害民,被贬右千牛卫将军,分司南京应天府(商丘)。後居陈州因病而死,绍圣初年赠武泰军节度使,谥号忠敏。.
查看 紹聖和李宪 (北宋)
李诫 (北宋)
李诫(),一說李誠,字明仲,郑州管城县(今河南省郑州新郑市)人,北宋著名建筑师。.
查看 紹聖和李诫 (北宋)
杨汲
杨汲,字潜古。福建泉州人,宋朝进士。 曾任赵州司法参军、提举西路常平、户部侍郎。元祐初年(1086~1093年),以宝文阁待制知庐州。绍圣年间(1094~1097年),复为户部侍郎。 Category:泉州人 Category:杨姓 Category:宋朝进士.
查看 紹聖和杨汲
杜充
杜充,字公美,相州(今中国河南省安陽市)人。曾是開封留守宗澤的副手,1128年七月宗澤去世後接替其職位,為名將岳飛的上司。但杜充与宋高宗一样害怕和金朝打仗,先是全部放棄了抗金起義不斷的河北(黃河渭河以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義都被金軍鎮壓,由此徹底丟掉了北宋末年被金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陝西關中和河南一帶由此變成了新的“河北”,江南則變成了新的“河南”。1129年六月又南逃建康府,丟掉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領土。完顏宗弼(兀朮)攻過長江後投降金國。.
查看 紹聖和杜充
欽成皇后
欽成皇后朱氏,名不詳(1052年-1102年),本姓崔,中國北宋時期皇族女性,為宋神宗妃、宋哲宗生母。 朱氏出身汴京(今河南開封),生父崔杰早逝,母亲李氏改嫁朱士安,于是跟随继父姓朱。后来又成为任氏的养女。 熙寧元年(1068年)時十六歲,選入宮,後晉才人、婕妤,生二子一女,即後來的宋哲宗趙煦、蔡王趙似和贤静长帝姬,後晉德妃。哲宗即位,尊為聖瑞皇太妃,其時宣仁、欽聖(宋神宗的嫡妻向皇后)二位太后皆居尊,故此封號為皇太妃而非皇太后。 元祐三年(1088年),宣仁太皇太后下诏,引用《春秋》“母以子贵”之义,让太妃朱氏出入时的舆盖、仗卫、冠服等都以皇后的礼仪进行。到绍圣年间,哲宗下令“即合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并追赠朱氏的生父崔杰、继父朱士安、养父任某皆为太师、太保。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崩,无子,宰相章惇推荐朱太妃的小儿子赵似继承。向太后担忧哲宗的母弟继承皇位后朱氏势力更会压过自己,说:“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生母已死的端王赵佶,即宋徽宗。 两年后(崇寧元年(1102年)二月),朱太妃薨,年五十一,追封為皇后,上尊諡號欽成,葬永裕陵。.
查看 紹聖和欽成皇后
武夷君
武夷君,又稱武夷王、武夷顯道真君,是中國福建武夷山的山神、鄉土神。武夷山因此神而得名。古時,凡福建人,入武夷山之前多半會先向武夷君祭禱。 武夷君也作為道教中陰間土地所有權的持有之神,陸鴻漸《武夷山記》:「武夷君,地官也。」古時凡建造陰宅或陽宅,都會向武夷君祈禱,焚燒紙錢,刻劃一磚作契約,埋在屋角,世稱「磚契」,與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地基主有關。.
查看 紹聖和武夷君
段正明
大理保定帝段正明是北宋年間雲南大理國皇帝,祖父為大理興宗段思廉。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時,高智升與高升泰父子逼迫上明帝段壽輝退位出家,接著便擁立段正明繼位。十三年以後的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专权已久的高升泰廢段正明,自立為帝。段正明帝號為保定帝。年號有保立(或写作保定)、建安和天祐。.
查看 紹聖和段正明
毕渐
漸(),字之進。荊州潛江(今湖北潛江)人。 天圣七年(1029年)出生,紹聖元年(1094年)甲戌科狀元,授左宣义郎签书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历任太常寺、鸿胪寺少卿,绍圣二年(1095年)出任襄阳幕僚。元符二年(1099年)通判潭州,徙知兖州,入京任膳部員外郎,出知荆南府兼提點刑獄。晚年在荆州任上去世,卒年不詳。《宋史》无传。.
查看 紹聖和毕渐
毛笔
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国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稱,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現今也有一些科學毛筆。.
查看 紹聖和毛笔
毛滂
毛滂(?1061年—?1124年),字澤民,號東堂,衢州江山石門鎮(今屬浙江江山市)人,北宋知名詞人。.
查看 紹聖和毛滂
永安 (西夏)
永安(1098年-1100年)是西夏崇宗李乾顺的第三个年號,共計3年。.
查看 紹聖和永安 (西夏)
永長
永長(1097年十二月十七日至1097年十二月十七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堀河天皇。.
查看 紹聖和永長
沅州
沅州,中国武周时设置的州。 天授二年(691年)改巫州置,治所在龙标县(今湖南省怀化市东南洪江市原黔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怀化、洪江、芷江、会同、靖州、通道、新晃及贵州省天柱等市县地。长安三年(703年)分西部置舞州(后改鶴州、业州),略有缩小。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改为巫州,大历五年(770年)改为叙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复为沅州,移治卢阳县(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属荆湖北路。绍圣以后辖境相当今怀化、芷江、洪江、麻阳、新晃等市县地。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沅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沅州府。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复降为州,以州治卢阳县并入,属长沙府。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又升为沅州府。下轄:龍標縣、夜郎縣(長安三年改隸舞州)、渭溪縣(長安三年改隸舞州)、郎溪縣、譚陽縣(先天二年析龍標縣置)。.
查看 紹聖和沅州
泗洲寺塔
泗洲寺塔又名“泗水塔”,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新春路北段原菩提寺内,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是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该塔是宋代唐州菩提寺内著名建筑,古为八景之一的“古塔凌烟”。.
查看 紹聖和泗洲寺塔
洪炎
洪炎(1067年-1133年),字玉父,豫章(今屬江西南昌)人。江西诗派诗人。 父洪民师进士出身,曾任石州(今山西离石县)司户参军,其母乃黄庭坚之妹。英宗治平四年(1067)生於書香門第,父母皆早亡,幼時由祖母文成县君李氏啟蒙,洪炎與洪朋、洪芻、洪羽為四兄弟,都是詩人,號稱“豫章四洪”。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毕渐榜進士,授谷城县令,坐元祐曲学罢去,复知潁上(今安徽省颍上县)、譙縣(今安徽省亳县),累迁郢州太守、拜著作郎。靖康元年(1126),金人南下,“南州一炬火”,逃难到龙潭(今江苏省句容县西北),辗转流漓至江西,绍兴二年十月,授官秘书少监,绍兴三年正月,官中书舍人。晚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宋高宗绍兴三年卒。 洪炎詩歌瀟灑落拓,《宋百家詩存·西渡詩集提要》說:“其詩瀟灑落拓,絕無羈愁淒苦之況。”著有《尘外记》、《西渡集》。.
查看 紹聖和洪炎
洪駒父
洪芻,字駒父,建昌軍(今江西南昌)人,與洪朋、洪炎、洪羽為四兄弟,號稱“豫章四洪”。北宋詩人。 曾祖弘谔是唐代虔州司仓参军。祖父洪文举为江州助教。父洪民師娶黃庭堅之妹為妻。幼年雙親早逝,由祖母文城君李氏教養成長。工書法,好赋诗词,任黄州监酒官(酒正),好饮酒,黄庭坚曾警戒之。後官黄州知录参军、黄州推官。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與弟洪炎同举進士,主晋州州学教授,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入元祐黨籍,謫閩南,崇寧五年回任宣德郎。闲官散居。靖康年間爲諫議大夫。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因替金人括財,仗勢要挾宮人勸酒,失節“得罪名教”,流放沙門島(今山東蓬萊縣西北海中),永不放还,卒於貶所,卒年不詳。有子洪枿。枿生洪光謙,光謙再生洪覺順(1160-1204)。 晚年诗风苍劲,其作品多師承黃庭堅,“深得豫章之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誉其文:“但以文论,固不愧酷似其舅之称。”是著名的江西詩派人物。宋代释觉范《跋徐洪李三士诗》中提及:“陈莹中尝问予南州近时人物之冠?予以师川、驹父、商老为言。莹中肯首之,戏效孟浩然作语如王谢子弟,风神步趋不能优劣。…”著有《老圃集》、《香譜》各二卷、《豫章職方乘》三卷、《楚漢逸書》八十二篇等。清初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老圃集》二卷。今人郭绍虞自《渔隐丛话》、《能改斋漫录》、《野客丛书》辑出《洪驹父诗话》二十二则。.
查看 紹聖和洪駒父
清溪镇 (东莞市)
清溪鎮是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下辖的一个乡镇,亦雅称鹿城。位于东莞市东南部,與深圳、惠州接壤。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3万人,非户籍人口35万人,本地戶籍居民主要為客家人。歷史上,由於該鎮地處四面環山之盆地,因而較為偏遠落後。自改革開放後,該鎮發展訊速,經濟以外向形製造業為主,2009年該鎮國民生產總值(GDP)達138.3億元人民幣。清溪镇在2005年全国千强镇中名列第45位。其後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2005年,全國政協委員劉家琛提議將清溪鎮劃入深圳,發展成產業轉移和工業後勤基地,使深圳有足夠土地空間。文化方面,清溪鎮於1999年2月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麒麟舞之鄉。.
查看 紹聖和清溪镇 (东莞市)
溫超超
溫超超,惠州人(今廣東省惠州市),北宋時期蘇軾的愛慕者。.
查看 紹聖和溫超超
潭國公主
潭国贤孝长公主(),宋神宗第四女,母贵妃宋氏。 宋神宗始封康国公主。绍圣四年(1097年),下嫁王遇。历封韩、鲁、陈、郓四国公主。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薨逝,追赠潭国长公主。谥号贤孝。宋徽宗時候改封贤孝长帝姬。.
查看 紹聖和潭國公主
潮阳区
潮阳区(官方音译:Chaoyang,传统外文:Teoyeo/Tioyio)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东向西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陈尧佐诗:海滨邹鲁是潮阳。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潮州俗语:海阳银县,潮阳人县,揭阳米县,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潮阳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谷饶内衣、和平音像、贵屿废旧拆解等产业链及果林生态、水产养殖等特色三农产业。是中国“光盘之乡”,打口碟源地。 原潮阳县包括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等地详见潮阳县。.
查看 紹聖和潮阳区
濠江区
江区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北隔汕头港与金平区、龙湖区相望,西界掠鸟尾山接潮阳区东山,东面与南面濒临南海。濠江区于2003年3月由原达濠区和河浦区合并而成,总面积为134.88平方公里,2003年总人口为27.25万。.
查看 紹聖和濠江区
會豐
會豐(Hội Phong、1092年十二月—1100年)是大越国越南李朝仁宗李乾德的第四个年号,共计9年。.
查看 紹聖和會豐
朋黨
朋黨,在東亞歷史上泛指士大夫結成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稱為黨爭。在現今政治中,黨爭可解讀為黨派之間的鬥爭,常見於議會政治。.
查看 紹聖和朋黨
惠州市
惠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北连河源、韶關,东接汕尾,西邻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东端,南海大亚湾北部。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祖籍惠州的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對惠州人來講,自家有親戚在香港十分尋常。 惠州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高科技產业、服務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高科技產业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总投资额730多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石化项目在惠州的兴建和投产,使惠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查看 紹聖和惠州市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是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境内的一个城市浅水湖泊,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景区面积为3.2平方公里,水体面积为1.68平方公里《》,南方网,2004,4,29。,其景观由“五湖六桥十八景”组成。“西湖”一名最早来源于北宋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时所作的诗词,惠州西湖也因为苏轼诗词的传播而得以扬名,至今惠州西湖仍留有和苏轼有关的苏堤、西新桥、王朝云墓等遗迹。在历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颍州西湖合称为中国的三大西湖。.
查看 紹聖和惠州西湖
明开
明开(1097年-1103年)是后理皇帝段正淳的年号,共计7年。 李兆洛《纪元编》称年号为“开明”,在天授之前,其后文安。李崇智从胡氏《野史》,开明在天授和天政之间。 根据2004年出土碑刻《陇西氏比丘释戒明之碑》,有“明开七年立冬十九日迁亡”、“癸未御岁 仲冬十六日立墓”,可知年号为“明开”,且用至明开七年。.
查看 紹聖和明开
昭慈圣献皇后
昭慈圣献皇后(),宋朝人,孟姓,洺州(約在今中國河北省永年縣)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廢又二度復位,並二次於國勢危急之下被迫垂簾聽政,經歷之離奇,實為罕見。.
查看 紹聖和昭慈圣献皇后
新会区
新會(新會(會城)話:,汉语拼音:Xīnhùi),簡稱新或會,古稱冈州,因盛產蒲葵而别稱葵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匯合處,名稱來自新會郡,現為中國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市轄區,下轄1街道10鎭,全區總人口为86萬,市区人口38萬。當地居民以漢族的四邑族群為主,母語為粤語四邑片新会話。新会建置於东晋末年,迄今近一千六百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四邑地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發達,是中國產生進士、举人和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新会位列广东最迟開放通商的两個城市之一。這裡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独具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這裡是梁启超、陳献章、陳垣、劉德華等名人的故鄉,同時又作為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發源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新会還是70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广东一大僑鄉。 新会市史志办公室,1999.3.
查看 紹聖和新会区
新会行政区划
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南部的新会區行政區劃以新會區現今行政區劃為主,也包括自新會成立後至今的行政區劃歷史。現時十一個分镇的安排,均源於1955年各区区公所的成立,而现今的行政区划最後修訂於2005年。.
查看 紹聖和新会行政区划
新唐書糾謬
《新唐書糾謬》20卷,宋人吴缜所撰,在四川为官之日所作。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由侍读胡宗愈呈表朝廷,刊行于湖洲。「新唐書糾謬」將《新唐書》中的謬誤,分列為二十門:.
查看 紹聖和新唐書糾謬
新會歷史
新会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222年,孫權在今司前鎮河村附近為治所设平夷縣,新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南朝的馮業南渡新会到宋末的罗贵南迁,新会在中原汉人历次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新会”之名始于東晉元熙二年(420年)。而新会的古称“冈州”就来源于唐代新会县为冈州州治所在。1279年南宋灭亡前夕,新会成为南宋最后的行都所在地。到了明代,新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广东三大城市之一。清末,新会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904年江门开埠,以及之后新宁铁路通车,新会成为四邑交通枢纽。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时期,新会饱受战火摧残。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新会城。改革开放以后,新会经济发展迅速。.
查看 紹聖和新會歷史
承德 (堀河天皇)
承德(109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至1099年八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使用這個年號的天皇是堀河天皇。.
查看 紹聖和承德 (堀河天皇)
曲阜孔庙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內,又稱“闕里至聖廟”,始建於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筑物梁思成 中國建筑史 444頁,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范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查看 紹聖和曲阜孔庙
曹彦约
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都昌人。南宋官员。.
查看 紹聖和曹彦约
曾孝蕴
曾孝蕴,字处善。福建晋江人。曾公亮从子。 绍圣年间(1094~1098年),管干发运司粜籴事。先后提举两浙常平、任转运判官、起居舍人。 崇宁年间(1102~1106年),知襄州,历任江浙荆淮发运使、知杭州,安远军节度副使。 宣和二年(1120年),起复天章阁待制,先后知歙州、知青州、杭州、加龙图阁学士。 曾孝蕴享年65岁。 Category:曾姓 Category:晋江人 Category:宋朝人.
查看 紹聖和曾孝蕴
曾安止
曾安止(),字移忠,号屠龙翁,是北宋的农学家,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所著《禾谱》是中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著。 曾安止是泰和县澄江镇文溪村人,熙宁六年(1073年)中第乙科,熙宁九年“复应”,“得进士出身”。曾任洪州丰城县主簿、江州彭泽令和江州司马。后以“农者,政之所先”,在官府题诗“拂袖而去不为官,宦海几见心向田,问谁摘斗摩霄外,中有屠龙学前贤”,辞官回乡,专致于农业调查和著述。弃官后授宣德郎。1098年因目疾逝世。 著述有《禾谱》五卷,《车说》一卷,《屠龙集》几卷。其中《禾谱》是中国第一部水稻品种专志,为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后的一部重要古代农业科技著作,详细记载了北宋时期吉泰盆地地区50多个水稻品种的名称、特征、来源以及播种、插秧、收割的时间和栽培技术、管理方法。《通考经籍志》和《宋史·艺文志》均有著录。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遭贬南迁,过泰和时见到曾安止,作《秧马歌》附于《禾谱》书后,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又叹“惜其有所缺,不谱农器也”。但当时曾安止已经失去了目力,无力补写。一百多年后的南宋时,曾安止的侄孙曾之谨著《农器谱》三卷以补之。.
查看 紹聖和曾安止
曾布
曾布(),字子宣,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為曾鞏之弟。 熙宁二年(1069年)被韩维、王安石推荐,渐受重用。其間与吕惠卿协助王安石制定新法,計有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农田法,大臣及朝士多反对新法,唯独吕惠卿与曾布始终坚定不移。升为修起居注,任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呂惠卿因父喪丁憂,王安石推薦曾布接替。 熙寧七年(1076年),朝臣大力反对市易法,宋神宗令曾布追究,曾布發現吕嘉问多收利息,利用官府权力而行兼并之事。最後曾布因反对市易法,被王安石撤职,贬为地方官,知饶州、潭州(今长沙)、广州、桂州等地縣令。元丰末年,恢复为翰林学士,遷戶部尚書。 司馬光為政,諭令增捐役法,曾布不同意曰:「免役一事,法令纖悉皆出己手,若令遽自改易,義不可為。」结果又被外调。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任知枢密院事,力赞章惇“绍述”,新法又得到推行。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病故,章惇以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曾布斥道:“章惇,听太后处分!”宋徽宗即位,向太后聽政,擔任宰相主持國政,韩忠彦担任左相,时人戏称“龟鹤宰相”,继续推行新法。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向太后駕崩,宋徽宗親政。崇宁元年(1102年),被蔡京所排挤,御史交相弹劾:“呼吸立成祸福,喜怒邃变炎凉”。多次贬为地方官,发往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居住,貶为司农卿,分司南京,再貶為贺州别驾、廉州司户,大观元年(1107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文肃”。 曾布一生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在司马光執政时,仍坚定地维护新法,《宋史》将曾布列入奸臣传,但梁启超稱他是“千古骨鲠之士”,“其才其学,皆足以辅之”。其妻魏玩為宋朝女詞人之一。.
查看 紹聖和曾布
曾紆
曾纡(),字公袞,一字公卷,晚号空青先生,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 北宋宰相曾布第四子。熙寧六年出生,幼年学诗於母親魏玩。以荫擔任承务郎。紹聖年間任中弘詞科。崇寧初年,坐元祐黨籍,貶谪永州零陵。後遇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今安徽宣城县)节度判官。建炎年間爲兩浙轉運副使。紹興初年,拜爲直顯謨閣。紹興二年(1132年)知撫州。三年,擔任江南西路轉運副使。四年九月,任司農少卿,改福建路提點刑獄,五年二月進直寳文閣。紹興五年,擔任信州知州,改移衢州,十月,卒於赴衢州路上,得年六十三歲。著有《南遊記舊》一卷。其子曾炎辑遺集为《云庄集》20卷,已佚。有一女嫁王铚。.
查看 紹聖和曾紆
晁无咎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中国北宋的词人、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传世。晁端友之子。.
查看 紹聖和晁无咎
晋城二仙庙
晋城二仙庙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原晋城市郊区)金村镇小南村,又称小南村二仙庙,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庙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元明清均有修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3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过厅、献殿、正殿等建筑。其中正殿为宋代遗物,余为明清所建。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面积126.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内有宋代二仙泥像。.
查看 紹聖和晋城二仙庙
晋祠
晋祠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的祠堂,主要祭祀周朝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及其母亲邑姜。晋祠是太原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之一。.
查看 紹聖和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