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 关系: 南朗山,壽臣山,大潭,大潭郊野公園,大潭水塘,孖崗山,小葉瑞香,箭藥叉柱蘭,爆炸品處理課,畢拿山,衛奕信徑,香港2013年3月,香港山峰,香港島,香港保衛戰,金馬倫山 (香港),陽明山莊,淺水灣坳,淺水灣道,渣甸山。
南朗山
南朗山(或寫作南塱山,英文:Brick Hill)是香港的山峰之一,位於香港島南區,海拔284米,北靠班納山和金馬倫山,南望南中國海,西臨深灣、香港仔南避風塘、布廠灣及大樹灣,東至深水灣。 香港海洋公園盤據著大半個南朗山,其不少遊樂設施均在南朗山的南部山麓。南朗山的東北山坡,有一個索道系統(海洋公園纜車)連接半山和山下黃竹坑道正門附近。而南朗山的西南山坡,則由一組戶外電動扶梯系統連接半山和山下大樹灣入口。 不過南朗山的山峰不在香港海洋公園範圍之內。於南朗山道的南朗山道休憩公園有一條由南區區議會和民政事務總署建造的石屎山徑,並在山頂以西建有南朗亭。南朗亭和南朗山山頂之間亦有明顯山徑,不過主要是泥路,比較不好走。南朗山山頂有警察通訊站和三角測量站,也設有無線電視發射站,還有數碼電視廣播輔助發射站。 南朗山北面山腰有海洋公園的海馬標誌,因而被部份人俗稱為海洋公園山。 南朗山英文名被稱為「Brick Hill」,有指是因為山上曾經有磚窯,而現時磚窯遺址有大量亂石。 香港駕駛學院香港分校,曾設在香港海洋公園正門的西側,其後因應海洋公園擴建而遷出。 南朗山的北面山下還有警察學院、黃竹坑邨(已清拆)、黃竹坑道等。 File:HK Aberdeen Promenade Ap Lei Chau Bridge Nam Long Shan.JPG|從香港仔眺望南朗山 File:Nam Long Shan viewed from Middle Gap.jpg|從中峽眺望南朗山 File:Nam Long Shan viewed from Wong Nai Chung Gap.jpg|從黃泥涌峽眺望南朗山.
查看 紫羅蘭山和南朗山
壽臣山
壽臣山是香港港島南部的一個山丘,位於黃竹坑與深水灣之間,海拔150米。這座山週圍是香港其中一個高級住宅區,被稱為壽山村。 壽臣山的北部為黃竹坑谷(曾被英國人命名為士丹頓谷),是明清時期香港村(又稱香港圍)的所在地,有指這是整個香港名稱的由來。 壽臣山原名鐵坑山,因昔日黃竹坑一帶被稱為「鐵坑」。至於壽臣山的名稱,因1936年獲英王為表揚周壽臣對香港貢獻,將鐵坑山命名壽臣山,並把他的府邸—松壽居,門前道路命名為壽山村道。.
查看 紫羅蘭山和壽臣山
大潭
大潭(Tai Tam)是一個位於香港港島南區東南部的近郊地方,赤柱以東、石澳以西。其唯一主要道路是大潭道,大部分地方為大潭水塘、大潭郊野公園和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所覆蓋。沿著大潭道的都是一些歷史悠久的豪華公寓。 大潭的東邊是大潭港和大潭灣這兩個海灣。它們位於赤柱半島和鶴咀半島兩半島之間。大潭的南邊是紅山半島,該半島大部分土地興建成低層豪宅;西邊是大潭水塘和大潭郊野公園;北邊鄰近柴灣。 香港童軍總會也在大潭港上設立大潭童軍中心,以用作宿營之用。該童軍中心鄰近大潭村,村外是一大片的紅樹林。此外,包辦中小學的香港國際學校也位於大潭。.
查看 紫羅蘭山和大潭
大潭郊野公園
大潭郊野公園(Tai Tam Country Park)(劃定於1977年10月28日)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部大潭的郊野公園,地區行政上屬於南區的赤柱及石澳(D17)。佔地1,315公頃,即是香港島面積的約五分之一。.
查看 紫羅蘭山和大潭郊野公園
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南區一組水塘,位於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群。 2009年,大潭水塘聯同薄扶林水塘、黃泥涌水塘、九龍水塘、城門水塘及香港仔水塘等5個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務設施,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水塘內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水務署,2009年9月初版。.
查看 紫羅蘭山和大潭水塘
孖崗山
孖崗山(The Twins)是香港南區的一座山,位於香港島南部赤柱以北、淺水灣以東,鄰近紫羅蘭山及赤柱峽道。該山是衛奕信徑第一段起點必經山峰。.
查看 紫羅蘭山和孖崗山
小葉瑞香
小葉瑞香是香港常見的瑞香科瑞香屬半落葉灌木植物。花期在每年2-3月。主要生長於叢林、山坡灌叢之中。分布在香港的紫羅蘭山、馬鞍山、大東山,還有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貴州五個省份。.
查看 紫羅蘭山和小葉瑞香
箭藥叉柱蘭
箭藥叉柱蘭(学名:Cheirostylis monteiroi),又名大花甌蘭,蘭科叉柱蘭屬,香港稀有極危的地生蘭。本種以F.
查看 紫羅蘭山和箭藥叉柱蘭
爆炸品處理課
品處理課(俗稱拆彈專家;英文: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Bureau,縮寫:EOD)於1972年成立,隸屬於香港警務處行動處行動部,主要責任為爆炸品處理(包括陸上及水下的爆炸品:爆竹、煙火、炸藥、炸彈、手雷、簡易爆炸裝置及炮彈等)、防範化生輻核、檢查子彈(小口徑彈藥除外,由軍械法證課負責)及爆炸品的儲存庫及設施,以及銷毀等。.
查看 紫羅蘭山和爆炸品處理課
畢拿山
拿山(Mount Butler,又譯畢拉山)是香港的一座山峰,位於香港島東部,渣甸山與柏架山之間,海拔436米。山峰北部屬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南部則屬大潭郊野公園範圍。 File:mountbutler_trigo.JPG|畢拿山上的三角網測站(地圖無標示).
查看 紫羅蘭山和畢拿山
衛奕信徑
衛奕信徑(Wilson Trail)是香港一條長途遠足徑,於1996年啟用,全長78公里,共分10段,為香港第二長的遠足徑,僅次於麥理浩徑之後。本徑由香港島南邊的赤柱蜿蜒至新界東北的南涌,越過香港眾多崇山峻嶺,貫穿香港8座郊野公園:大潭郊野公園、大潭郊野公園(鰂魚涌擴建部份)、馬鞍山郊野公園、獅子山郊野公園、金山郊野公園、城門郊野公園、大帽山郊野公園以及八仙嶺郊野公園。衛奕信徑的名稱是為了紀念鍾情於香港山水及遠足活動的第27任香港總督衛奕信而建。 因為定線的問題,衛奕信徑無可避免地需要穿過市區,包括港島東部、九龍東部和大埔。而且因為第二段和第三段被維多利亞港所阻,所以衛奕信徑成為香港唯一一條不連貫的長途遠足徑。此徑起於赤柱赤柱峽道,向北經過港島的數個山峰到達鰂魚涌。之後需在太古站乘港鐵到藍田站。棄油塘站不用的原因是因為衛奕信徑啟用時尚未有該站和須經區議員和運輸署准許,但轉用油塘站則可節省一半路程。於藍田繼續,經啟田道和鯉魚門道到油塘(此段雖長約1.6公里,但因位於市區,所以不設標距柱),越過魔鬼山、五桂山等,轉向西面,到達九龍群山,再從九龍水塘開始往北走到達九龍坑山,向東登上八仙嶺,最後再轉西北方下降至南涌作為終點。 為雷利計劃(香港)青少年發展項目籌款的《雷利衛徑長征》,由2003年起每年10月份舉行,賽道主要依整條衛奕信徑前進,但乘坐港鐵時需於油塘站及鰂魚涌站出入,而非原先的藍田站和太古站。.
查看 紫羅蘭山和衛奕信徑
香港2013年3月
*3月1日:永旺(香港)百貨有限公司旗下的多家百貨公司、綜合百貨超市、食品超市、便利店等將悉數跟隨母公司由JUSCO(吉之島)更名為AEON。.
香港山峰
香港山峰有超過300座,分佈於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以及263多個島嶼以上。.
查看 紫羅蘭山和香港山峰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查看 紫羅蘭山和香港島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查看 紫羅蘭山和香港保衛戰
金馬倫山 (香港)
金馬倫山(Mount Cameron,或譯金馬麟山),土名飛鵝嶺,是香港香港島中部的一個山峰,山峰約高439米,位於約為灣仔至金鐘之間的南方對上位置,香港仔郊野公園內,鄰近灣仔峽。金馬倫山路崎嶇險要,梯級陡峭,山頂荒涼,遍布火成岩。 坊間不少人士會將金馬倫山西北的山頭寶雲山誤以為是金馬倫山,因為後者山頂建有名為金馬倫大廈的住宅,加上以前金馬倫山所指範圍亦包括寶雲山。香港忠靈塔遺址及荷蘭灣徑均是位於今日寶雲山而非金馬倫山。.
陽明山莊
陽明山莊(Hong Kong Parkview)是香港一處豪宅屋苑,位於香港島黃泥涌峽大潭水塘道88號,即渣甸山和紫羅蘭山之間。陽明山莊以西為黃泥涌水塘公園,其餘三面則為大潭郊野公園所包圍。屋苑海拔接近300米,是香港地勢最高的大樓之一,共有18座大廈,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由協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於1989年落成。.
查看 紫羅蘭山和陽明山莊
淺水灣坳
淺水灣坳(英文:Tsin Shui Wan Au或Repulse Bay Gap)是香港一個山坳,位於香港島南部,紫羅蘭山與孖崗山之間,位處海拔約160米之處,因鄰近淺水灣一帶而得名。此處是多條山徑的交匯處,除了衛奕信徑第一段及紫羅蘭山徑之外,還有小徑通往赤柱、大潭及淺水灣等地。該處有一條小橋,由於位於紫羅蘭山與孖崗山之間,故被名為紫崗橋。.
查看 紫羅蘭山和淺水灣坳
淺水灣道
淺水灣道(英文:Repulse Bay Road)是香港香港島的一條主要道路,呈南北走向。北起黃泥涌峽道,經紫羅蘭山山腰落山至淺水灣海灘,南接舂磡角道及赤柱峽道。也是去淺水灣必經之路,全長5.3公里。由於路段途經淺水灣泳灘,所以因此得名。.
查看 紫羅蘭山和淺水灣道
渣甸山
渣甸山(Jardine's Lookout),土名爛泥山,是香港的一個山峰,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東南部,大坑以南一帶,海拔433米。毗鄰山峰包括有聶高信山、紫羅蘭山及畢拿山等。港島徑第五段、衛奕信徑第二段、大潭郊遊徑和金督馳馬徑均途經渣甸山。 由於19世紀渣甸洋行在此處設立瞭望台指揮其商船出入維多利亞港,因此該山直接以“Jardine's Lookout”命名(即「渣甸洋行的瞭望台」之意),而中文名稱則定為「渣甸山」。 由於渣甸山上景色優越,故一直是香港島的豪宅半山區之一,有「東半山」之稱號。從地產買賣角度來說,一般渣甸山住宅會被歸納為大坑區的一部份。另一方面,雖然渣甸山名門(位於大坑徑23號)名稱中有「渣甸山」三字,然而該屋苑實位於渣甸山以北的大坑內,地理上並不屬於渣甸山的範圍。.
查看 紫羅蘭山和渣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