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紫光閣功臣像

指数 紫光閣功臣像

紫光閣功臣像,是清代懸挂在中南海紫光閣內的功臣畫像。这些画像均为立轴式,上方为题赞,下方绘功臣像。此外,当今收藏界还流传着其他类似草稿性质的手卷本若干以及油画。.

37 关系: 三格 (棟鄂氏)平定回部于敏中廓爾喀之役張芝元張朝龍圖欽保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哈國興福康安福长安端濟布策布登扎布納木扎勒烏爾納額敏和卓許世亨高天喜豐昇額豆斌賽沖阿霍集斯舒赫德阿桂薩拉爾閻相師董誥蔡攀龍鄂對梁朝桂武隆阿滿福慶桂書麟普吉保普尔普

三格 (棟鄂氏)

三格(),棟鄂三格,諡剛勇,棟鄂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軍事將領。.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三格 (棟鄂氏) · 查看更多 »

平定回部

大小和卓之亂,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國回部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發動的叛亂,清代文獻稱之為平定回部。霍集--與其兄波羅尼都出自中亞費爾干納地區伊斯蘭教蘇菲派的分支白山派和卓家族,故稱波羅尼都為“大和卓”,--為“小和卓”。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發兵平定準噶爾後,將被準噶爾囚禁的大小和卓兄弟釋放,派波羅尼都隨軍招撫西域天山南路各地。不久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反叛,大小和卓乘機控制了今新疆西南部一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殺死副都統阿敏道,公然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清軍在庫車、葉爾羌(今莎車)、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西逃,經葱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境內。--受傷身亡,波羅尼都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戰事結束。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是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之一,自此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平定回部 · 查看更多 »

于敏中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號耐圃,清朝政治人物。江南鎮江府金壇縣(今江蘇省常州市金坛区)人。狀元及第,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諡文襄。《清史稿》有傳。.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于敏中 · 查看更多 »

廓爾喀之役

廓爾喀之役,又稱平定廓爾喀、廓藏戰爭,尼泊尔方面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नेपाल-चीन युद्ध ),是清乾隆年間由廓爾喀(尼泊爾王國)入侵清朝藩屬西藏引發的戰爭。廓爾喀是18世紀統治尼泊爾的部族,以貿易與邊界糾紛為由,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侵入西藏聶拉木、濟嚨(在今西藏自治區吉隆縣)等地。清廷隨即調兵進剿。次年(1789年),駐藏大臣及噶廈官員私自與廓爾喀議和,允諾向廓爾喀償銀贖地,並向朝廷謊報失地收復,奏凱班師。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爾喀派人入藏討要贖地錢財,噶廈官員藉故不與。次年(1791年)夏,廓爾喀以藏官爽約,再次入侵後藏,攻克聶拉木、濟嚨、定日、日喀則等城,洗劫了班禪額爾德尼駐錫地日喀则札什倫布寺。乾隆皇帝派两广总督福康安、海蘭察等領兵入藏增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清軍收復濟嚨,隨後攻入廓爾喀境內。六七月間,清軍逼近廓爾喀都城陽布(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廓爾喀遣使求和,許諾永不侵犯藏境。八月,福康安--許廓爾喀歸降,啟程返回西藏,史稱“平定廓爾喀”。平定廓爾喀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的最後一役。此戰之後,廓爾喀遣使赴北京朝覲,成為中國的屬國。福康安為整飭西藏吏制,奏請頒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確立了此後一百餘年間西藏的政治、軍事、賦稅等制度,達賴喇嘛與駐藏大臣的職權更加強化。此後五十年間,西藏地方與周邊邦國相安無事。.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廓爾喀之役 · 查看更多 »

張芝元

張芝元(),四川清溪人。以千總從副將軍明亮征金川有功,積官至越巂營參將。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從成都將軍特成額駐兵江卡,捕夾壩,圍本肯賊寨,燒賊碉堡。四十七年十二月,擢懋功協副將。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為亂,張芝元率屯練降番赴臺參戰。參贊海蘭察等分攻大埔林、中林、大埔尾三莊,張芝元帶兵策應。賊據小半天山,將軍福康安等由前山進;張芝元與領隊大臣普爾普領廣東兵及屯練兵另為一路,夜半先登,繞大山夾攻賊軍後方。黎明時,各路清軍同抵山麓,攀山而上,張芝元先登,斬獲無算,並堵賊軍去路。未幾,林爽文就擒。臺灣平,擢建昌鎮總兵,圖形紫光閣,列前二十功臣。不久,調松潘鎮總兵。廓爾喀掠西藏濟嚨、聶拉木,張芝元率兵破賊。廓爾喀再叛,張芝元偕提督成德督兵攻聶拉木,守拍甲嶺隘口斷賊軍援兵,清軍遂攻下聶拉木;乘勝攻克濟嚨。賊首拉特納布都爾悔罪乞降,廓爾喀平定。五十七年九月,卒。 五十八年,論平定廓爾喀功,再圖形紫光閣,列後十五功臣。.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張芝元 · 查看更多 »

張朝龍

張朝龍(),山西大同人,寄籍貴州。以馬兵從征緬甸。又從參贊大臣海蘭察征金川。金川平定後,敘功賜孔雀翎。累擢廣東撫標中軍參將。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為亂,張朝龍率廣東兵攻臺,多有斬獲,賜誠勇巴圖魯名號。臺灣平定後,圖形紫光閣,列後三十功臣。擢福建南澳鎮總兵。1788年,從討安南,破西山軍。次年,西山軍在阮惠的率領下,趁春節清軍無備之機大舉進攻清軍。孫士毅退往鎮南關(今中越邊境友誼關)。張朝龍於市球江南堵敵,因斷橋不能過江,與提督許世亨、總兵尚維昇戰死。賜諡壯果,奉諭入祀昭忠祠。部議照提督例給予騎都尉又一雲騎尉世職。阮惠降,遵旨於昇龍(今河內市)立祠。五十六年(1791年)正月,奉諭再加恩賞給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子張文貴襲。.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張朝龍 · 查看更多 »

圖欽保

圖欽保(),瓜勒佳氏,又稱圖欽寶,滿洲鑲黃旗人,清朝軍事將領。 早年出身前鋒校。乾隆三十三年,因跟從明瑞征緬甸有戰功,授三等侍衛、賜法福禮巴圖魯。乾隆三十五年,任健銳營副前鋒參領。乾隆三十七年,跟從將軍阿桂征金川,圍困有功。乾隆三十七年,任額外參領。乾隆三十九年,任湖南長沙協副將。乾隆四十年,任陝西固原總兵官。次年,圖形紫光閣。乾隆四十四年,任甘肅寧夏總兵,乾隆四十六年,因平定蘇四十三起義陣亡,入祀昭忠祠。 祖父為瓜勒佳業楚,父親瓜勒佳福保。有兄弟瓜勒佳三星保、瓜勒佳三官保,子瓜勒佳明昌。.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圖欽保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國立故宮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與種類眾多,重要者如舊藏於南薰殿的歷代159幅帝王像、59幅皇--像、202幅先聖名臣像 ,以及70件限展書畫和已登錄為中華民國國寶的各類品項。截至2017年5月31日為止,藏品總計有696,476件冊。.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 · 查看更多 »

哈國興

哈國興(),直隸河間人。清朝著名將領。 父哈攀龍,官貴州提督。乾隆十七年(1752年),哈國興中式壬申恩科武進士,授三等侍衛。歷貴州提督、雲南提督加太子少保、貴州古州鎮總兵、雲南臨元鎮總兵。乾隆三十七年,擢任西安提督,授為參贊大臣,征大小金川時病逝。加贈太子太保,諡壯武,入祀昭宗祠。命圖形紫光閣。 子哈文虎,由父廕恩授守備。乾隆三十八年,於木果木陣亡,入祀昭宗祠,恩賜其弟哈文彪為千總。.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哈國興 · 查看更多 »

福康安

福康安( a;),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鑲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學士傅恒子。.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福康安 · 查看更多 »

福长安

福長安(a;),字誠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傅恆之子,孝賢純皇后之姪。福長安在清高宗時期官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因平定臺灣、廓爾喀戰役有功圖形紫光閣,封一等侯,嘉慶四年,高宗崩,被指責與和珅同黨,逮下獄,奪爵,籍其家,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屢坐事譴謫。二十一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二十二年,卒。 福長安同他的哥哥福康安一樣,自幼被乾隆養育宮中,後自藍翎侍衛累遷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武備院卿,領內務府。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以工部右侍郎福長安、為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十月,署理工部右侍郎事務。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命在軍機處學習行走,五月,賞紫禁城騎馬。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馳驛前往奉天一帶,查辦工程事件。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補戶部左侍郎。 乾隆四十九年五月,為鑾儀衛掌衛事大臣。六月,加恩補授內大臣。七月,甘肅石峰堡逆回平,軍機大臣梁國治、董誥、福長安、並軍機章京之勤勞出力者,一併交部議敘,俱加軍功三級。 乾隆五十一年閏七月,戶部尚書員缺。著福長安補授。兵部尚書慶桂出差之缺。著綽克托署理。行在兵部事務。仍著福長安帶管。十二月,以正白旗漢軍副都統福長安、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喀甯阿、對調。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臺灣平。以福長安夙興夜寐、一體宣勤,交部議敘。三月,調鑲紅旗蒙古都統福長安、為正紅旗滿洲都統。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崇文門稅務由福長安接管。 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大學士王傑、尚書彭元瑞、董誥、胡季堂、福長安、將軍保甯或簡任綸扉。綜理部務。或出膺閫帥。宣力邊疆。宜錫宮銜。用昭優眷王傑、著加太子太保。彭元瑞、董誥、胡季堂、福長安、保寧、俱著加太子少保。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爾喀平。諸功臣畫像紫光閣,福長安皆與焉。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調正紅旗滿洲都統福長安、為鑲白旗滿洲都統。 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蕩安樂坪賊巢、生擒首逆王三槐,福長安日直樞禁。勞績倍著。自辦理軍務以來。一體始終其事。加恩賞封一等侯爵,照例承襲。 嘉慶四年(1799年),高宗崩,他以阿附大學士和珅,下獄奪爵,籍其家。諸大臣議用朋黨律坐立斬,上命改斬監候,而賜和珅死,使監福長安詣和珅死所跪視。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就遷員外郎。 嘉慶六年(1801年),以請還京,奪職,發盛京披甲。旋自驍騎校屢遷:再為圍場總管,一為馬蘭鎮總兵,再署古北口提督。屢坐事譴謫。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授正黃旗滿洲副都統。 嘉慶二十二年(1817),卒。.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福长安 · 查看更多 »

端濟布

端濟布(),瓜勒佳端濟布、瓜爾佳端濟布,諡壯節,瓜勒佳氏(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军事將領。.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端濟布 · 查看更多 »

策布登扎布

布登扎布(),一译车尔登扎布、车布登扎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多罗郡王额驸策棱次子,博尔济吉特氏。 策尔登扎布初授一等台吉,雍正十年(1732年)参加额尔德尼昭之战,封辅国公。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授他为所部副将军参赞。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帝命分其兄成衮札布所属自为一旗,建立札萨克。乾隆十九年(1754年),督兵招抚乌梁海,以征乌梁海及准噶尔有功,赐贝子品级。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清军参加征讨准噶尔达瓦齐至伊犁。伊犁平,晋封多罗贝勒。原辉特部台吉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谋叛,车布登扎布将这件事密告将军班第。于是参加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追捕阿睦尔撒纳至哈萨克境,又至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佐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征讨乌梁海,擒拿固尔班和卓。进封多罗郡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署定边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遣兵擒青衮咱卜叛党达玛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授定边右副将军,随定边将军兆惠征阿睦尔撒纳余众及新疆“小和卓”霍集占。乾隆帝以其父“超勇”号赐给他,并晋亲王品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西域事定,以功臣画像列紫光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奉命到西藏。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代其兄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授盟长。后因牟利被劾,罢左副将军。又因擅请展牧界,削亲王品级。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策尔登扎布卒。.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策布登扎布 · 查看更多 »

納木扎勒

那木扎爾()、那木札勒、納木扎勒、納穆札爾,圖伯特氏,諡武毅,清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蒙古正白旗,拉锡子。.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納木扎勒 · 查看更多 »

烏爾納

烏爾納(),納喇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朝軍事將領。 早年自護軍累遷至甘肅蘭州城守營參將,跟從征討金川,攻克沙壩山。之後攻遜克爾宗、甲爾納,均受傷,后攻克榮噶爾博,再升任陝西延綏鎮總兵。之後攻克邁過爾,在凱立葉屯兵;攻克木思工噶克、勒吉爾博、得式梯、轉經樓等地,均有戰功。在大金川之役中,攻克西里、科布曲、噶喇依。乾隆四十一年,進攻噶喇依,后在救喇嘛寺中受傷身亡。后贈世職騎都尉兼雲騎尉、進世職三等輕車都尉、圖形紫光閣,入祀昭忠祠。.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烏爾納 · 查看更多 »

額敏和卓

額敏和卓(),中國回部吐魯番魯克沁(今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魯克沁鎮)人,維吾爾族,清代第一代吐魯番札薩克,封吐魯番回部札薩克多羅郡王。額敏和卓因平定大小和卓之亂軍功而圖形紫光閣,是乾隆皇帝最為倚重的維吾爾族大臣。額敏和卓名字中的“和卓”(即火者)是人名的一部分,並不是中亞宗教領袖瑪哈圖木·阿雜木後裔之稱號“和卓”。.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額敏和卓 · 查看更多 »

許世亨

許世亨(),四川新都人,回族。清朝乾隆年间的武将。 初為騎兵。從征金川、西藏。以武舉授把總,累遷守備。復從征金川,賜孔雀翎,加勁勇巴圖魯。累擢參將。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川平,擢雲南騰越鎮總兵。五十二年(1787年),赴臺灣平定林爽文叛亂,平亂後改賜堅勇巴圖魯名號,圖形紫光閣,列前二十功臣。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調廣西提督。從征安南,攻克昇龍(今越南河內市),封一等子。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阮惠率兵反攻,清軍戰敗,孫士毅渡富良江退兵,許世亨與尚維昇、張朝龍等斷後,戰死。進封三等壯烈伯,祀昭忠祠,諡昭毅。子許文謨。.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許世亨 · 查看更多 »

高天喜

天喜(),諡果義,甘肅省西寧府(今青海省西寧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高天喜 · 查看更多 »

豐昇額

豐昇額(a;),钮祜禄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军事将领、清朝兵部尚書、户部尚书。.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豐昇額 · 查看更多 »

豆斌

豆斌(),諡壯節,陝西省平涼府固原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豆斌 · 查看更多 »

賽沖阿

賽沖阿(v,),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襲雲騎尉世職。乾隆五十二年,派隨將軍福康安往勦臺灣林爽文。賜號斐靈額巴圖魯。臺灣平,列後三十功臣中,繪像紫光閣。嘉慶十一年,為欽差大臣,赴臺灣平蔡牽、朱濆。歷西安將軍、吉林將軍、成都將軍。二十二年,召為正白旗漢軍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尋授盛京將軍。二十四年,復召為理藩院尚書。道光元年,出為西安將軍。四年,召授內大臣、鑲藍旗蒙古都統,充總諳達。八年,卒。贈太子太師,諡襄勤。.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賽沖阿 · 查看更多 »

霍集斯

霍集斯(),中國新疆烏什人,清代回部王公,歷任烏什、和闐阿奇木伯克,封郡王品級多羅貝勒,作為“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而圖形紫光閣。霍集斯以機智多謀、善於應變而著稱,歷經蒙古準噶爾部、大小和卓、清朝統治時期,始終身居高位,逢兇化吉。曾在平定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中發揮重要作用,晚年留居北京。霍集斯族屬一般被認為是維吾爾族,留居京師後隸屬於蒙古正白旗。.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霍集斯 · 查看更多 »

舒赫德

舒赫德(v,)舒穆禄氏,,字伯容、伯雄、號明亭,諡文襄,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军事将领、清朝初期政治人物。徐元夢之孫。.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舒赫德 · 查看更多 »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阿桂 · 查看更多 »

薩拉爾

薩拉爾(),其名又作薩賴爾、薩喇爾、薩喇勒,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人,後被編入蒙古正黃旗,清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薩拉爾 · 查看更多 »

閻相師

閻相師(),字渭陽,甘肅高臺人。雍正七年(1729年),由行伍拔把總,效力西路軍營,升千總。乾隆七年(1742年),遷提標左營守備。九年,遷大同協都司。十年,調安西城守營。十二年,遷涼州鎮標中軍遊擊。安西提督李繩武,以閻相師久在口外,熟悉夷情,奏留本任,遇缺候補。十四年,補安西提標前營。十七年,署瓜州營參將。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哈善謀誅厄魯特降人沙克都爾曼濟。下大雪時,閻相師領兵五百人,假稱迷路,借宿於沙克都爾曼濟軍營之中。當夜襲殺沙克都爾曼濟,殲其部眾四千餘人。不久,偕副將丑達領兵千人赴魯克察克會同額敏和卓驅逐回酋莽阿里克。二十二年二月,錄功,遷金塔寺營副將。五月,管理吐魯番屯田。二十三年正月,擢甘肅肅州鎮總兵,三月,賜花翎。領綠旗兵隨靖逆將軍雅爾哈善等剿回酋霍集占,授領隊大臣。五月,圍庫車城,力戰受傷。九月,清軍攻克阿克蘇,留閻相師駐守。二十四年三月,授安西提督。閏六月,駐防喀什噶爾。九月,調甘肅提督,移駐庫車。因大軍凱旋入京覲見,賞銀幣,圖形紫光閣。二十七年(1762年),因病解任調理,予食全俸。不久病逝,贈太子太保,諡桓肅。.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閻相師 · 查看更多 »

董誥

董誥(),字雅倫,號蔗林。浙江富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董誥 · 查看更多 »

蔡攀龍

蔡攀龍(),本名奭,字君寵,號躍州,清朝武官官員,福建同安縣綏德鄉翔風里十八都平林(今金門縣金湖鎮瓊林里瓊林)人,係屬同安蔡姓宗親支裔。曾經官至福建陸路、水師提督、江南提督,為金門第一位高階武將,乃金門俗諺「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中的三位提督之一。 其墓為金門縣定古蹟,又據說蔡攀龍為廈門大嶝崎口下村蔡氏的叔祖,為昔日該村「震威殿」主神蔡王爺。.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蔡攀龍 · 查看更多 »

鄂對

鄂對(),全名米兒咱·鄂對。中國新疆庫車人,清代回部王公,歷任阿克蘇、葉爾羌之阿奇木伯克,封貝勒品級固山貝子。因其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中立下軍功,以“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而圖形紫光閣。.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鄂對 · 查看更多 »

梁朝桂

梁朝桂() ,甘肅中衞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以中衞營外委從征金川。四十年(1775年),錄功,賜孔雀翎。累遷陝西潼關協副將。金川平,列五十功臣,圖形紫光閣。累遷甘肅肅州鎮總兵。五十二年(1787年),臺灣林爽文為亂,梁朝桂守臺灣府城、援參贊恆瑞於鹽水港,賜號奮勇巴圖魯。五十三年(1788年)春,擢福建陸路提督。臺灣平,再圖形紫光閣。歷任廣西提督、湖廣提督。五十九年,卒。.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梁朝桂 · 查看更多 »

武隆阿

武隆阿(v,),勇號阿勒精阿巴圖魯,字駿亭,瓜爾佳氏(或作瓜勒佳氏),是一位出身滿洲正黃旗以監生身分任官的清朝官員。.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武隆阿 · 查看更多 »

滿福

滿福(),瓜爾佳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朝軍事將領。 滿福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襲世管佐領。雍正五年(1727年)授三等侍衛,署參領。乾隆三年(1738年),任護軍參領。乾隆七年(1742年),擢升為鑲藍旗蒙古副都統。乾隆九年(1744年),任護軍統領。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熱河副都統,兼署古北口提督。同年,改任拉林副都統。乾隆二十年(1755年),升任都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任吐魯番領隊大臣。乾隆帝派其平沙拉斯、嗎唬斯之亂,因中敵人詐降之計而遇害。諡武毅,入祀昭忠祠,圖形紫光閣。.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滿福 · 查看更多 »

慶桂

慶桂(),字樹齋,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尹繼善子。清朝官员。 乾隆二年(1737年)生。以廕生授戶部員外郎,充軍機章京,超擢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充庫倫辦事大臣,遷理藩院侍郎。三十六年,授軍機大臣。歷任伊犁參贊大臣、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四十二年,授吏部侍郎。調烏里雅蘇臺將軍,授正黃旗漢軍都統,因病回京。四十七年,授盛京將軍,歷任吉林將軍、福州將軍。四十九年,入覲,授工部尚書,仍直軍機,調兵部尚書。五十年,署黑龍江將軍。時陝甘總督福康安赴阿克蘇,上命慶桂帶欽差關防,暫署陝甘總督。尋授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五十一年,召授兵部尚書。五十七年,廓爾喀平定,慶桂為功臣之一,圖形紫光閣。 嘉慶四年(1799年),授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復直軍機。授內大臣,監修《高宗實錄》,加太子太保。拜文淵閣大學士,總理刑部。十七年,晉太保。因年老,罷直軍機處,仍授內大臣。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卒,諡文恪。.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慶桂 · 查看更多 »

書麟

書麟(v,),字紱齋,高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高晉子。初授鑾儀衛整儀尉,累遷冠軍使,擢西安副都統。乾隆三十八年,為領隊大臣,隨參贊大臣豐昇額征金川。金川平,圖形紫光閣。授廣西提督。 四十九年,出為安徽巡撫。五十二年,擢兩江總督。不久,因徇私失察褫職,遣戍伊犂。尋起複為山西巡撫。五十六年,仍授兩江總督。嘉慶四年,授吏部尚書,兼正紅旗漢軍都統,加太子少保。尋協辦大學士,授閩浙總督。五年,調湖廣總督,督師剿襄陽青、藍、黃三號教匪。六年,進剿徐天德、苟文明等,卒於軍中。贈太子太傅,封一等男爵,以子吉郎阿嗣,諡文勤。.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書麟 · 查看更多 »

普吉保

普吉保,札庫塔氏,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普吉保 · 查看更多 »

普尔普

普爾普(),額爾特肯氏,蒙古正黃旗人。清朝軍事將領。.

新!!: 紫光閣功臣像和普尔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圖形紫光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