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1 关系: ABC冰,埔里酒廠,双皮奶,多士,大宜都比賣,大寮區,大寮紅豆文化節,大福 (食品),大雕燒,天照大神,娘惹糕,宇治金時,小紅豆,小豆,小森林,屏東縣,丁少華,中华人民共和国歌手列表,中世紀飲食,中草药列表,下野家例,年糕,乔家栅食府,保食神,包心粉圓,刨冰,和洋折衷,咋喳,哈囉哈囉,冬至,冰棒,冰沙,农业史,内蒙古双子叶植物列表/1,八寶鴨 (粵菜),珍珠奶茶,砵仔糕,神誕生,竹田鄉,粮食,粽,粘豆包,粉圓,納徵,素盞嗚尊,紅豆 (消歧義),紅豆冰,紅豆飯,紅豆沙,紅豆湯,... 扩展索引 (61 更多) »
ABC冰
ABC冰(Air Batu Campur、Ais Kacang),又名娘惹紅豆冰 (在东南亚,闽南语或福建话称为红豆霜(閩南語:Ang Dao Nseng,即红豆刨冰之意),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一種廣受歡迎的刨冰甜品。它更被馬來西亞官方譽為「國民甜品.
查看 紅豆和ABC冰
埔里酒廠
埔里酒廠,位於台灣南投縣埔里鎮市區的酒廠,由臺灣菸酒公司經營,主要生產紹興酒、愛蘭白酒與愛蘭囍酒。現在以觀光酒廠的經營方向轉型,每年入園人次高達130至150萬。對外開放供民眾參觀酒文物館、品酒、介紹紹興酒與愛蘭白酒的特色、產製及飲酒文化;以及販賣相關酒副產品,其中以紹興酒蛋與紹興香腸最為熱銷。.
查看 紅豆和埔里酒廠
双皮奶
双皮奶是一种甜品。产于中国广东顺德,甘香嫩滑,别具一格。相傳雙皮奶是由一位董婆婆在顺德的大良於1850年代發明。 雙皮奶在广东很著名。在澳門,以義順的雙皮奶最為馳名。而在广州,就以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经营的南信甜品店最为知名。在香港,澳洲牛奶公司是最為馳名。在順德,則以仁信和民信為最著名。.
查看 紅豆和双皮奶
多士
多士(toast),為西方麵包,在歐式早餐中常見。主要成份為高筋麵粉、酵母粉、糖、食鹽、蛋白(用於烤出吐司上方金黃色的外皮)。經由攝氏約190度的焗爐,焗約30分鐘,出爐後冷卻切片。面包经过加热后,表面逐渐变成褐色。这种变化过程称为美拉德反应。溫度高時較為鬆軟好吃,低溫的狀態下會變硬,風味口感會差很多。因此市售的常温软吐司,必须加入食品添加劑以维持其口感。.
查看 紅豆和多士
大宜都比賣
大宜都比賣(オオゲツヒメ)亦可寫成大氣都比賣或大宜津比賣,乃《古事記》之記述,祂是日本神話裡掌管食物的女神。.
查看 紅豆和大宜都比賣
大寮區
大寮區是中華民國高雄市西南方的一個市轄區,北毗鳥松區、大樹區,西鄰鳳山區、西南隔鳳山丘陵接小港區,南接林園區,東隔高屏溪鄰臺灣省屏東縣屏東市、萬丹鄉、新園鄉。目前人口約有11.2萬人,曾是台灣人口最多的鄉,但因商業較不發達、市區分佈較分散,生活機能一般多依賴緊鄰之鳳山區、小港區提供。 2008年9月通車之高雄都會捷運系統橘線,東側終點站大寮站就設置於本區西側,加上本區北端尚有台鐵後庄車站,對外交通堪稱便利。另本區與左營、鳳山、岡山並列高雄市眷村的集中地。.
查看 紅豆和大寮區
大寮紅豆文化節
大寮紅豆文化節,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於高雄市大寮區舉辦,時間08:00-21:00。.
查看 紅豆和大寮紅豆文化節
大福 (食品)
大福是日本和菓子當中一種尺寸較大、包着紅豆餡的日本式麻糬(Mochi)。 大福的外皮和麻糬類似,用糯米製成,外面會沾上一層白粉避免粘手,裡頭包著飽滿的紅豆泥,餡料的量常跟餅皮的量一樣甚至更多,使得大福的外型圓渾有緻。據說大福就因為這樣的外型而稱為「大腹餅」,後人取其吉祥的諧音改稱「大福」。 也有包入豌豆和大豆混合內餡,大福的糯米餅皮也可以混入艾草或著些許的鹽,作成「艾草大福」或「鹽大福」等不同風味。.
查看 紅豆和大福 (食品)
大雕燒
大雕燒,台灣街頭小吃的一種,外型酷似男性生殖器,口味分為鹹、甜兩種,以雞蛋糕的麵粉為基礎,餡料方面可以選擇香腸、芝士、紅豆、煉奶、草莓、巧克力、抹茶等,咬下之後會爆漿。.
查看 紅豆和大雕燒
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日本書紀》稱法),亦稱天照大御神(《古事記》稱法)、天照皇大神、日神,是日本神話中高天原的統治者與太陽神,被奉為今日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最高神祇。在《日本書紀》中其弟素盞嗚尊以「姊」稱呼,因此一般被視為女神,但民間也有流傳天照大神本為男神的說法,後因蘇我氏屢推女性天皇才把天照大神改成女神以証女性的統治權力。.
查看 紅豆和天照大神
娘惹糕
娘惹糕(馬來文:Nyonya Kuih)為娘惹糕點的總稱,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及泰國南部一帶,其種類及口味繁多,有蒸、炸、烤、甜、鹹、辣等,主要製作原料為糯米、米、木薯粉等,並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材料,如班蘭(Pandan)、椰漿、椰絲、綠豆泥、紅豆泥、花生粉、椰糖(Gula Melaka)、叁巴(Sambal)等。大多數娘惹糕因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的緣故,口感較為軟糯,加上早期娘惹善於利用各種植物的汁液為糕點染色,鮮豔的色彩及混合各種香料的強烈香味為娘惹糕的最大特色。.
查看 紅豆和娘惹糕
宇治金時
宇治金時(うじきんとき)是一種日本的傳統刨冰,以日式抹茶加砂糖及水煮成糖漿,淋在刨冰上,旁邊加上以砂糖熬煮的紅豆,製成色彩分明的甜品。也有人加上白色的糯米糰子,增加色彩及口感。 「宇治」原指宇治抹茶,即以京都府宇治市周邊地區所生產的日本抺茶,起源可上溯至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宇治周邊地區所生產的茶被分類為高級抹茶,以「宇治玉露」最著名。 「金時」原指名為「金時豆」的紅豆,後來演變為指以砂糖煮調過的紅豆。現在的「宇治金時」則泛指由許多口味加上綠茶所製成的冰品(例如:芒果、草莓、薄荷),上面還可以加紅豆或蘆薈還有兩球冰淇淋。.
查看 紅豆和宇治金時
小紅豆
小紅豆,可以指:.
查看 紅豆和小紅豆
小豆
小豆可以指:.
查看 紅豆和小豆
小森林
《小森林》(Little Forest)是的日本漫画作品,及以此改编的日本电影。2002年12月至2005年7月间在讲谈社的《》中连载。作者本人在岩手县(現:奧州市)生活时的真实体验下,以一个生活在被大自然包围的小村落的女性姿态描绘。.
查看 紅豆和小森林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查看 紅豆和屏東縣
丁少華
丁少华(),中国大陆歌手,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2009年中国江苏卫视电视选秀节目《“雪碧”飞扬新声绝对唱响&名师高徒》亚军。在比赛过程中,因其出众的音乐才华、独特的声线和高超的吉他弹奏水平获得了众多专业评审的好评和青睐。.
查看 紅豆和丁少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歌手列表
本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歌手,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籍的歌手為主,曾在中国大陆發行唱片出道的非中国大陆籍的新人歌手、曾在新马港台发唱片的中国大陆籍歌手亦可收入。 本表不收录在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成名后往中国大陆发展的非中国大陆籍歌手,关于此类歌手请见香港歌手列表、台湾歌手列表、新加坡歌手列表和马来西亚歌手列表。 注:影视明星出道时间较早,但该词条其出道日期以其发行首张EP或首张专辑为标准; 歌手的出道方式以其比赛成名为基准(本表不收录每个歌手所获的各项奖项内容),代表曲目为其传唱度较高的歌曲(由于表格内容有限有些歌手传唱度歌曲较多但希望最多写5首即可).
中世紀飲食
中世紀飲食文化泛指欧洲中世纪(從5世纪到16世纪)的飲食習慣、烹調方法和餐桌禮儀,這套飲食文化跨越近千年,涵蓋嚴寒的北歐和酷熱的地中海,屢經轉變和更替,成為今日歐洲菜系的基礎。隨著歐洲文明的擴張,其影響見諸世界各地。 從古時起,麵包已是歐洲的主食,麵條、麥片亦常見於民間;常用调味料有濃酸果汁、酒和醋,伴以白糖和蜜糖,令當時的菜式偏向酸甜。一如不少古文明,肉類同樣是富人之食,而以豬肉和雞肉最常見,牛因為有農業價值而較少入饌。當時的歐洲人亦喜好扁桃漿,在四旬節更會用來代替動物奶。 雖然外界往往視歐洲為一個文化單元,但它幅員廣闊,而且古時交通不便和保鮮方法不周,各地會因應不同就近的特產而發展出不同的飲品習慣。 當時雖然有「進口」食品,但價格高昂,只限於貴族享用。這種以食物區分貴賤的傳統,在古歐洲十分常見。當時只有貴族有資格「浪費」食物,享用不同香料,而未進身貴族的富商卻要受制於禁奢令,不得濫用食物。社會上亦普遍認為食物質素與進食者有一種神聖和自然的聯繫,下層人民應當吃粗糙、廉價食品,而富人要享用精緻菜餚。以階級決定進食食物的優劣,這方面与儒家的名教思想在中國封建時代的用餐(乃至社會和生活的方面)都有著相同的影響。.
查看 紅豆和中世紀飲食
中草药列表
中草药列表未完全统计,以汉语拼音排序。加“*”号的为动物类药。.
查看 紅豆和中草药列表
下野家例
下野家例 是日本北方(栃木縣、茨城縣和群馬縣)流行的家庭食品。以鮮菜、大豆、酒粕(釀酒過後的酒米)和油豆腐製成,一般加上白萝卜和胡萝卜等等。 通常,在二月份的第一個午之日,同紅豆飯一起吃。為了安撫傳説中的日本神祈五谷神(稲荷の神),是下野家例的緣起。.
查看 紅豆和下野家例
年糕
年糕,客家語稱為甜粄,閩南語稱甜粿,是流行於東亞新年的一種傳統美食,流行於中國大陸、臺灣、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地區,中文裡年糕與“年高”諧音,有年年昇高的意思。年糕早期是在年夜用來祭祀神灵及供奉祖先,其後漸漸成為一種農曆新年食品。.
查看 紅豆和年糕
乔家栅食府
乔家栅食府,隶属于百联集团控股的上海新路达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一家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餐饮店,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以销售各种上海传统小吃以及各式江南传统糕团著称。.
查看 紅豆和乔家栅食府
保食神
保食神(ウケモチノカミ)為《日本書紀》的記述,祂是日本神話裡出現的女神,別名有宇食持命、宇食保命、宇氣母智命等。 和《古事記》記述的大宜都比賣可能是同一人物,但故事細節略有不同。.
查看 紅豆和保食神
包心粉圓
包心粉圓是台灣宜蘭的地方小吃。是在粉圓中加入紅豆.
查看 紅豆和包心粉圓
刨冰
刨冰,台灣閩南語稱礤冰,台灣客家語主要稱刷冰或擦冰,俗稱(雪花冰),是一種冰品,將冰塊用特殊機器或手工用刨刀、鑿刀刨細,在上面添加不同配料,或是容器內先放好配料再切冰灑其上。 從台灣傳入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越南。.
查看 紅豆和刨冰
和洋折衷
和洋折衷(わようせっちゅう)是混合日本風和西洋風的一種樣式。 料理上,混合和風和洋風雙方的特徵,代表例有混合和的紅豆餡和洋的麵包的紅豆麵包等。建築上,混合洋風和和風要素的建築,稱作和洋折衷建築。.
查看 紅豆和和洋折衷
咋喳
咋喳即「雜雜」,傳說是葡萄牙語「雜糧」的音譯。據說是以前駐守在澳門的兵房,把各種豆類煮成一煲糖水作為午餐而發明的。後來流傳到阿婆在街邊擺賣此種糖水,故又稱阿婆粥。 最初的喳咋以各種豆類為主,有紅豆、綠豆、眉豆、紅腰豆、三角豆等,後來還加入芋頭、西米、椰漿和淡奶。.
查看 紅豆和咋喳
哈囉哈囉
哈囉哈囉(Halo-halo)是一種把甜豆、果凍等東西一同摻在沾著煉奶的碎冰裡食用的菲律賓甜點。在他加祿語裡哈囉哈囉有「把東西混合在一起」的意思。.
查看 紅豆和哈囉哈囉
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在太阳到达黃经270°时开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
查看 紅豆和冬至
冰棒
冰--棒或棒冰,香港、潮汕稱為雪--條,臺灣稱冰枝、枝仔冰,客家話稱為雪支,福州话称冰箸, 中國北方又稱冰--棍(儿),是一種棒狀冰品。.
查看 紅豆和冰棒
冰沙
冰沙,又稱沙冰,冰品。是一款冷飲料,將水及冰塊混合磨成沙狀後,再混入糖漿、果汁、香味劑、酸乳酪或水果與果實的碎塊(例如:紅豆、涼瓜泥等)等配料調製而成。現時冰沙並非用人手製作,而是使用刨冰機或高速的食物調理機,製成紅豆冰沙。一些冰沙專賣店會把冰沙放在密封的杯子內,供顧客即時飲用。.
查看 紅豆和冰沙
农业史
农业史记录了人类驯化植物和动物、发展以及传播技术用来提高生产力的历史。农业起源于地球不同的地方,农业的起源中心包括旧大陆和新大陸的至少11个独立的区域。 早在公元前2万年,人类就已经有采集和进食野生的谷物。大约在公元前9500年,黎凡特开始耕种8种——、一粒小麦、大麦、豌豆、小扁豆、、鹰嘴豆、亚麻。公元前1.15万年到公元前6200年之间,中国开始耕种稻、绿豆、大豆、紅豆。大约在公元前1.1万年,美索不达米亚开始驯养猪属,公元前1.1万年到公元前9000年之间开始驯养绵羊。大约公元前8500年,在现今的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地区,原牛被驯化成家牛。大约公元前7000年,新幾內亞开始栽培甘蔗和。公元前5000年,非洲的萨赫勒地区开始栽培高粱。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之间,南美的安地斯山脈开始栽培马铃薯、菜豆、古柯,驯养大羊駝、羊驼、豚鼠。同一时期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始种植并杂交香蕉。公元前4000年,把野生的玉蜀黍属驯化成 玉米。公元前3600年,秘鲁栽培棉花。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开始驯养骆驼。 公元前3300年,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见证了农业的多样性。这个时期出现了多种文明诸如美索不达米亚的 苏美尔、古埃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古希腊。到了铁器时代以及古典时代,古罗马的扩张,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建立的羅馬帝國,把古代地中海和西欧都贯穿起来,在原有的农业体系之上建设了一套庄园体系。到了中世纪,在和欧洲,农业有了技术改良,农作物被传播移植。这其中包括经由安达卢斯传播到欧洲的糖、大米、棉花、果树(如橙)。1492年之后,哥倫布大交換把新世界的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薯、木薯带到了欧洲,把旧世界的农作物如小麦、大麦、大米、芜菁还有马牛羊等牲畜带到了美洲。 新石器革命之后,灌溉、輪作、肥料被使用,并从英国农业革命开始的过去200年内大幅发展。从1900年开始,发达国家以及少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力被机械化所替代,并出现了人工肥料、农药以及人工選擇。哈柏法的发明使得人工硝酸铵肥料被大规模运用,从而大幅提高了。现代农业引发了社会、政治、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生物燃料、转基因生物、关税、農業補貼。作为回应,20世纪发展起来的有機農業被用来取代合成农药。.
查看 紅豆和农业史
内蒙古双子叶植物列表/1
Category:内蒙古植物列表.
八寶鴨 (粵菜)
八寶鴨 (粵菜)源於紹幫菜中八寶姑嫂鴨,傳至廣東後,填料改為咸蛋黃、金華火腿、紅豆、薏米、糯米、乾百合、乾蓮子、花生,調味料改用蠔油,1930年代成為香港宴會名菜。.
查看 紅豆和八寶鴨 (粵菜)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Bubble tea, Pearl milk tea)簡稱珍奶,又稱粉圓奶茶(Tapioca (ball) tea)、波霸奶茶(B(P)oba milk tea),是一項於1980年代發明及廣傳於台灣的茶類飲料,為泡沫紅茶(Bubble tea)、珍珠茶飲文化中的一支,將「粉圓」(「珍珠」,Tapioca ball)加入香醇的奶茶中,也尚有「珍珠紅(綠)茶」、「珍珠奶綠(茶)」等變種,由於口感特殊,所以受到廣大的歡迎與回響,也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多年來,已經由台灣流行至東亞、歐洲、美國甚至中東國家等地方,近年也成为了网络爆红的对象,現在更進一步的用蛋卷、脆笛酥來飲用。 粉圓(珍珠,波霸)的主要成份為澱粉,通常由太白粉,即木薯(樹薯,Cassava)的木(樹)薯粉(Tapioca),也有以地瓜粉、馬鈴薯粉等或果凍者所製成的直徑5~10 毫米的澱粉球,並添上水、糖及香料,其顏色、口感依成分不同而不同。.
查看 紅豆和珍珠奶茶
砵仔糕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粤式糕點,也是香港的街頭傳統小吃,是原創於台山,原創人為朱強,除後遷移到香港居住,成為香港傳統小食之一。。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但現在的製法已多數改用小瓷碗。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剛蒸好的砵仔糕,暖,滑,香 爽。 砵仔糕在1980年代的时候,只有一、两种的口味。现在有以砂糖、冰糖等製成,亦有绿茶砵仔糕、南瓜砵仔糕。在香港深水埗曾有一档古法瓦砵头砵仔糕,说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头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备此糕点。現在砵仔糕在香港仍作為一種懷舊小食繼續有售,還有食店嘗試用紫心番薯等材料製作不同色彩的砵仔糕。 在广州西关也有售卖,一般以一碗或半碗為单位,每个晶莹剔透,咬下去的口感很弹牙,不同口味的馅,如红豆。.
查看 紅豆和砵仔糕
神誕生
誕生(神産み、かみうみ)乃日本《記紀》二書中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二神繼國誕生後,產下諸神的日本神話故事。.
查看 紅豆和神誕生
竹田鄉
竹田鄉(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zugˋ tienˇ hiongˊ)位於臺灣屏東縣中部,為六堆之中堆。北臨麟洛鄉,東鄰內埔鄉、萬巒鄉,西鄰萬丹鄉,南接潮州鎮。居民以客家人為多,約佔八成 。 竹田、竹南、糶糴、履豐、頭崙、二崙、美崙、永豐、福田、西勢、南勢等十一村為客家--,僅近萬丹鄉之六巷、大湖、鳳明、泗洲村為閩南--。 本鄉地處屏東平原中央,有東港溪、隘寮溪的支流流過,地勢平坦,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居民產業以農業為主。.
查看 紅豆和竹田鄉
粮食
糧食指植物可供人类食用的部分。狹義的糧食單指谷物(cereal),即禾本科作物的种子(以及例外情形的非禾本科的荞麦种子)。广义的粮食还要包括豆科植物的种子,以及马铃薯等植物可供食用的根或莖部。粮食所含營養物質主要為醣類(澱粉为主),其次是蛋白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對糧食的定義包括三大类穀物,包括麦类、稻谷、粗粮(又稱雜粮,即經常被用作動物飼料的粮食,包括大麦、玉米、黑麦、燕麦、黑小麦、高粱)。中国在先秦即有五谷之说,指稻、黍、稷、麦、菽物种作物,其种子称作稻米、黍米、粟米、麦粒、菽豆。.
查看 紅豆和粮食
粽
粽,或作--,又稱粽子,傳統以米為主的食品,並用葉子包裹於其外,其中以中國式粽為主流。中國粽更為端午節應食品之一。一般是以竹葉包裹糯米或油飯、豆沙、绿豆、红豆、眉豆、黄豆、腊肠、鹹鴨蛋、花生、栗子、玉米、冬菇、虾米、豬肉之類,並水煮或蒸熟。 起源於端午節祭祀龍或伍子胥的祭品,後來楚人为了让投江過世的屈原遺體不被鱼类所食,就以粽子投江喂鱼,另說則是直接以粽子祭祀屈原的亡魂。.
查看 紅豆和粽
粘豆包
黏豆包是一种源于满洲的食品。满洲人传统上喜欢黏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等。在中国东北地区非常的普遍。 黏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 黏豆包的做法: 第一步,淘米。把大黄米(亦有用江米、糯米做白色豆包)泡上半日,然后淘净沙子。 第二步,和面。将浸泡后的黄米晾大半干,磨成面,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馒头那样进行“发酵”。待发出酸味,开始用手揉面。 第三步,制馅。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 第四步,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波罗叶(苏子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 黏豆包有多种吃法。可蘸白糖吃,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小孩子们冬季里还愿啃冻豆包,练其牙齿,吃着玩。再复杂一点,可滚上炒熟的黄豆面吃,又增添了一种糊香豆味,叫做“驴打滚儿”。 --(nián)是形容詞,--(zhān)是動詞,中國大陸曾於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頒布實施時,將「--」廢除,但1988年公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又將「--」恢復使用。2013年的《通用規範漢字表》中,亦收入「--」字,所以無論繁簡都應作「--豆包」。.
查看 紅豆和粘豆包
粉圓
粉圓(Tapioca ball),在珍珠奶茶中也稱波霸或珍珠,主要成份為澱粉,通常由太白粉,即木薯(樹薯,Cassava)的木(樹)薯粉(Tapioca),也有以地瓜粉、馬鈴薯粉等或果凍者所製成的直徑 5~10 公厘的澱粉球,並添上水、糖及香料,其顏色、口感依成分不同而不同。 粉圓早期的顏色是白色,現今較常見的黑色一般稱為珍珠粉圓,是廠商將焦糖加入了粉圓之中,並以此增加黑糖的甜味並且受到大家的喜愛。在其他國家則流行彩色粉圓。.
查看 紅豆和粉圓
納徵
納徵是東亞傳統婚禮中的訂婚儀式,由男家進行。又稱為「過大禮」、「大聘」,日本稱為「結納」,朝鮮半島稱為「納幣」(납폐、納幣),越南稱為「Lễ ăn hỏi」。納徵是《禮記》三書六禮中,六禮的其中一項,演變至今,遵守的人愈來愈少,而且儀式已經給簡化了許多,亦由於近世納采、納吉二禮往往與納徵合而為一,於是名稱也經常混用。 通常,男家擇定良辰吉日後,攜禮書、庚譜、禮金和禮品到女家,可以說是訂婚的其中一個儀式。.
查看 紅豆和納徵
素盞嗚尊
素盞鳴尊(スサノオ),又作建速須佐之男命(たけはやすさのおのみこと,《古事記》),降馬頭主、素盞鳴尊、素盞雄大神、素戔嗚尊、須佐乃袁尊、牛頭天王等,日本神話著名神祇。伊奘諾尊所生三貴子之--子。其性格變化無常,時而凶暴時而英勇,最著名事蹟為斬殺八岐大蛇。.
查看 紅豆和素盞嗚尊
紅豆 (消歧義)
紅豆可以指:.
查看 紅豆和紅豆 (消歧義)
紅豆冰
紅豆冰是一種以紅豆調製的甜品、飲料,起源於香港,在广东、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和台灣流行。 紅豆冰是起源於香港的冰室,概念源於中式甜品紅豆沙。做法是將以紅豆與糖煮成的紅豆糖水冷卻後,加入淡奶和自製的刨冰,後來這種造法因成本的關係被取締,所以改用製冰機造出來的冰粒,現時大多改以碎冰代替。 紅豆冰有時會被加上一球雪糕,被稱為雪糕紅豆冰。.
查看 紅豆和紅豆冰
紅豆飯
紅豆飯是在日本和朝鲜吃的传统饮食。.
查看 紅豆和紅豆飯
紅豆沙
紅豆沙是用红豆做的一种豆沙。英语叫「red bean paste」,在韩国称为「팥소()」,在日本称为「小豆餡(あずきあん、)」。.
查看 紅豆和紅豆沙
紅豆湯
紅豆湯(粵式稱紅豆沙)是中國常見的糖水甜品之一,主要材料是紅豆和糖。.
查看 紅豆和紅豆湯
紅龜粿
紅龜粿,又稱紅龜糕。客家語稱之為紅粄或紅印粄。為閩南人、潮州人、客家人、廣東人等節慶祭祀之糯米製食品,流行於福建、廣東、臺灣與南洋的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區,狀貌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以植物葉為墊。類似相關的食品有「紅片糕」、包捲狀,切為小塊一般只作為甜點用。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帶,主要以閩南話(福建話)“Ang Ku Kueh”來稱呼這道糕點。 一般常见的内陷为,花生、红豆、莲蓉。近几年的新口味内陷则有,芝士、黑芝麻等。.
查看 紅豆和紅龜粿
綠豆沙
綠豆湯是華人地區常見的甜品之一,主要材料是綠豆。有時會加些牛奶增加口感。 可熱食、冷食、甜食等。加米可以成為綠豆粥。 熬煮過程當中除了加糖之外,不加其他材料。糖可以是冰糖、砂糖或紅糖,帶出的口味也不同。這是夏天清涼解渴的消暑聖品。 在台灣,夏天的綠豆湯與冬天的紅豆湯是典型的夏冬兩季的代表飲品.
查看 紅豆和綠豆沙
綜藝大熱門
《綜藝大熱門》(Hot Door Night)為三立電視綜藝節目,由吳宗憲、陳漢典、LuLu主持。2013年7月1日起於三立都會台21:00首播。東森綜合台於當天23:00播出。2015年5月21日起,三立電視從監製改為與好看娛樂共同製作。 《綜藝大熱門》曾入圍2015年第5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7年第52屆金鐘獎「綜藝節目獎」及「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等重要獎項。 2016年1月1日起《綜藝大熱門》全新改版。可於行動影音串流平臺LINE TV線上看。.
查看 紅豆和綜藝大熱門
红豆蛋糕
紅豆蛋糕是一流行亞洲的蛋糕,不同國家依靠他們的方式做紅豆蛋糕。在日本,主要用日本紅豆(アズキ、Azuki)做的豆沙餡(餡子、Anko)。 Category:紅豆 Category:蛋糕.
查看 紅豆和红豆蛋糕
羊羹
羊羹是一種中国和日本点心,一般以紅豆為材料,其後亦發展至有栗子、番薯甚至是綠茶口味的不同款式。羊羹除了傳統的甜味之外,也另有一些咸味的羊羹。羊羹在日本非常著名,為一般日本人品茶時常備的甜點之一。 依據寒天的用量可以分成「煉羊羹」及「水羊羹」兩種種類。由於煉羊羹的糖度很高,在真空包裝下妥善保存的話,大多可以在常溫下保存超過一年以上。因為以上特點,羊羹也被當作緊急時的非常食糧。.
查看 紅豆和羊羹
炸糕
糕,是北京、天津两地人民愛吃的面食,常做早點。.
查看 紅豆和炸糕
瓦洛彭县
洛彭县(印尼语:Kabupaten Waropen)是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西北的一个县,滨邻极乐鸟湾。2010年普查共24,639人,2014年估计共30,318人。瓦洛彭县2003年之前是亚彭瓦洛彭县(印尼语:Kabupaten Yapen Waropen)的一部分。.
查看 紅豆和瓦洛彭县
熟字訓
熟字訓(),是日語訓讀的一種,它並非像一般訓讀以每個漢字為單位,而是以每個「熟語」(由兩個或以上的漢字組成的詞彙)為單位使用的訓讀。大部份熟字訓的讀音不能分拆並對應個別漢字,必須把整個讀音與整個詞彙對應。例如山葵的日文「わさび」(wasabi),可寫成漢字「」,但「わさび」這個音與「山」和「葵」這兩個字根本不能對應;「」的訓讀是「やま」(yama),「」的訓讀是「あおい」(aoi),但「」卻要讀成「わさび」,這就是熟字訓。以下是一些熟字訓的例子:.
查看 紅豆和熟字訓
燒仙草
烧仙草,客家称为仙人粄,港澳称为涼粉,潮汕称为草粿,又稱仙人冻,是一种粤式甜点,在广东、香港、澳门地區十分著名,在臺灣也非常流行。烧仙草的外觀和口感均類似两广流行的一種藥膳龜苓膏,但味道不同,做法、材料等均不同。.
查看 紅豆和燒仙草
煎蕊
蕊(es cendol),又譯煎律、晶露(印尼語的d音是捲舌音)、珍多冰,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地区的传统甜点,也流行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
查看 紅豆和煎蕊
花札
花札亦稱為花牌、花鬪、花歌留多,是日本紙牌遊戲歌留多的一種。源於日本,後於朝鮮王朝後期傳到朝鮮半島的一種傳統紙牌遊戲。目前一般的花札都是所謂的“八八花”,卡片上畫有12個月份的花草,每種各4張,整組48張。一般兩人玩的叫「來來」(日語:こいこい,兩人以上玩的叫「」(羅馬字:Hana-awase),不過在日本花札愛好者之中屬八八的玩法最受歡迎。南韓則以GO-STOP玩法最熱門,並且在日本與朝鮮半島的許多地區都有本地的獨特玩法。 任天堂公司在跨入電子遊戲產業之前就是靠製造花札起家。.
查看 紅豆和花札
菠蘿包
菠蘿包,亦稱波羅包或酥皮麵包,是一種甜味麵包,沒有餡料,源於香港,約於1960年代出現。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亦稱「--」)因而得名,所以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分。.
查看 紅豆和菠蘿包
萩餅
萩餅(お萩もち、御萩おはぎ、萩の餅はぎのもち、牡丹餅ぼたもち),日本點心(和菓子)之一,招待客人時常用的甜點。.
查看 紅豆和萩餅
萬丹鄉
萬丹鄉(下淡水、Tampsuy)位於臺灣屏東縣西南方,西臨高屏溪(下淡水溪)與高雄市為界,北鄰屏東市,東以隘寮溪和竹田鄉分界,南接新園鄉和崁頂鄉,東北方接麟洛鄉,地處屏東平原,全鄉地勢平坦。 清朝時期的幾大渡船口皆在萬丹轄區內,進出的人口眾多因而逐漸繁榮,即有一說法萬丹地名來自於「萬舟雲集」,成為屏東平原上第一個「街市」,故有句臺語古諺「屏東古早係阿猴,萬丹係街仔頭」說明了萬丹的起源特色。 萬丹鄉地理位置優越,鄰近屏東市、潮州、東港及高雄市,亦是屏東縣的交通重鎮之一。 居民以閩南人為大多數,客家人約佔兩成左右,散居鄉內。 本鄉為全縣人口第四多之鄉鎮,約五萬一千人,僅次於縣治屏東市、內埔鄉及潮州鎮,人口則主要分布於市中心及西側的社皮、崙頂、及後--等地。.
查看 紅豆和萬丹鄉
食戟之靈角色列表
食戟之靈角色列表為日本漫画《食戟之靈》及其動畫、VOMIC登場的角色。.
查看 紅豆和食戟之靈角色列表
餺飥
餺飥是山梨縣(故甲斐國)的鄉土料理,由扁平的烏龍麵加上蔬菜及味噌燉煮而成的一種麵食。有時被認為屬於烏龍麵的一種,但也有山梨人認為餺飥與烏龍麵不同。因為餺飥大受歡迎,富士山河口湖一帶商家,發展成為外帶包裝禮盒,成為山梨縣人氣土產商品。.
查看 紅豆和餺飥
西米露
西米露是一個盛行於華人界,從小吃店到飯店均會出現的糖水,由於製作方便又美味,因此廣為流傳,于台灣、港澳、中國大陆、越南等地較為常見。隨著演變,從原本的椰奶西米露或芋頭西米露,逐漸出現像是南瓜、哈密瓜、橘子、紅棗、芒果、西瓜、火龙果、番薯、红豆等創新口味。 西米露的基本材料包括西米、鮮奶(或淡奶)、椰汁及糖,並可按個人口味加添水果粒。.
查看 紅豆和西米露
馬嘉伶
嘉伶()是在日本發展的台灣藝人,為日本偶像團體AKB48 Team 4成員,也是AKB48首位非日本人出身的成員,本籍台中,出生於高雄。2015年通過「AKB48台灣徵選活動」成為AKB48台灣研究生(預備成員),同年底成為AKB48的「台灣留學生」这一称谓于2018年4月25日从官方描述中去除,展開在日本的演藝活動;2016年2月21日升格進入Team B,成為AKB48正式成員。.
查看 紅豆和馬嘉伶
驴打滚
打滚,又称豆麵糕,是一种以--做皮,红豆做馅的满族传统小吃,清朝时列为宫廷食品,现已成为北京著名小吃。因为在其表面裹有均匀的一层豆麵,外观颇似小毛驴在土地上打滚后浑身沾满干土而得名。 驴打滚的制作是将--和成米漿,上锅蒸熟成麵团,然后用勁攪拌,再裹以炒熟的豆麵擀成麵皮,放入红豆馅卷成卷,切成合适的大小即可。.
查看 紅豆和驴打滚
變調
變調(tone sandhi)又稱為連續變調、連接變調,即是將聲調變化之方法使用於字詞音節併合上的處理。 變調在梵文裡意思為「合併在一起」。在所有的聲調性語言裡改變聲調的程序是一種主動形態的作為,不過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是一種語言上比較普遍性的聲調併合運作形態。 變調亦存在於許多漢語族语言,如現代標準漢語、粵語、客家语、閩南語、莆仙語、閩東語、吴语與晋语中皆有此現象。現代標準漢語的變調規則比较简单,而莆仙語、閩東語的變調規則最為複雜。.
查看 紅豆和變調
豐仁冰
豐仁冰是「豐富豆仁實的冰品」的意思,常取其諧音寫作瘋人冰,別名泡泡冰,但非豐原或基隆等地的冰品。.
查看 紅豆和豐仁冰
豆包
豆包,在中國东北稱為黏豆包,是一种以大黄米粉或小黄米粉为皮,以豆沙为馅,蒸熟后食用的包點食品,一般在中国北方地区出现。 後來出现以麵粉为皮的豆包,由於外表與馒头相似,通常在豆包上点上胭脂。馅料也逐渐简化,不用豆沙而直接将红豆煮熟後加糖為餡。 Category:包子.
查看 紅豆和豆包
豆制品
豆制品,一类食品的统称。广义上指的是以大豆、小豆、豌豆、绿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狭义上指的是主要以大豆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衍生制品。豆製品通常不包括花生、咖啡豆之製品。 豆制品主要有发酵豆制品,和非发酵豆制品两大类,发酵豆制品又可分為無鹽發酵豆製品和非無鹽發酵豆製品:.
查看 紅豆和豆制品
豆类
豆类指雙子葉植物中離瓣植物豆科的泛稱:字典裡列出了四種『豆』的涵義,除了泛稱豆科的植物,亦指中國古代的器皿,亦是姓氏之一,及二一四部首之一。擷取於2012-09-10。,因而概稱為豆科植物,亦或稱豆子,指其使用的種子。本文特指供作食用或作為動物飼料的種類。 豆類植物種類極多,全世界有近二萬種 FABACEAE: 記錄了種類數量,豆科植物有745屬,19500種。擷取於2012-09-10。,大部分用作蔬菜,如豌豆、菜豆、刀豆等,也有用作油料作物和作为粮食的辅助主食,如黄豆制作豆面,小豆制作红豆沙等。豆科植物由于一般具有共生的根瘤菌,可以帮助吸收空气中的氮,所以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 有的豆科植物在汉语中不叫“豆”,如花生雖屬豆科但在漢語中不用“豆”字稱呼。但另也有非豆科植物卻以“豆”稱之的,如咖啡豆、可可豆。类似豆子形状的物体有时也称做“豆”,如铜豆子。.
查看 紅豆和豆类
豆花
豆花,又稱豆腐脑、豆腐花,是由黃豆漿絮凝後形成的果冻或布丁狀食品,比豆腐嫩軟,是一种常见小吃、甜點。各地对其称谓略有不同,中国北方多称豆腐脑,南方多称豆花或豆腐花,但在部分地区也有其他称谓。传统的制作方法,豆花多使用可食用性的石膏粉或滷水凝结,在口感上有明顯的粗澀的感覺。现在多使用新型絮凝剂,口感更细腻。.
查看 紅豆和豆花
豆沙
豆沙,或称作豆茸,是東亞常用的甜點材料,是由磨成茸狀的豆混合了糖而成。通常以红豆或绿豆作为馅料。 中國北方的豆沙馅的做法是將红豆去掉豆皮,弄碎煮烂,加糖,再用油炒一炒。.
查看 紅豆和豆沙
豆沙窩餅
豆沙窩餅是一道中國上海菜的甜點,先以麵粉和雞蛋製成的薄餅皮,再包著紅豆豆沙的餡料,然後煎炸成金黃色,切件後便可食用。豆沙窩餅以外皮薄脆和餡料不太甜為上品。 Category:紅豆 Category:中國甜食 Category:京津小吃.
查看 紅豆和豆沙窩餅
豆沙麵包
豆沙麵包(あんパン,台灣稱紅豆麵包)是日本的一種麵包,內為紅豆餡。豆沙麵包是由木村屋(現木村屋總本店)創業者,茨城縣出身的舊士族木村安兵衛和他的次男木村英三郎策劃出的麵包。1874年開始在銀座的店鋪銷售,并博得好評。1875年4月4日,豆沙麵包被獻上給賞花行幸的明治天皇,木村屋的豆沙麵包因此成為皇室的御用達。豆沙麵包和木村屋也因此在全日本的知名度都大幅提高。之後每年的4月4日都被定為「豆沙麵包之日」。.
查看 紅豆和豆沙麵包
豇豆
豆(學名:Vigna unguiculata,漢語拼音:jiāng dòu,注音符號:ㄐㄧㄤ ㄉㄡˋ),又称豆角、长豆、红豆(不是赤豆)、缸豆,属豆科豇豆属植物。臺灣閩南語俗稱菜豆仔。豇豆是最重要的食品豆科作物之一。覆蓋亞洲,非洲,歐洲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半乾旱熱帶地區。.
查看 紅豆和豇豆
越橘
越橘(学名:Vaccinium vitis-idaea),又名温普(盛京通志)、红豆(黑龙江)、牙疙瘩(大兴安岭),是杜鵑花科的落葉灌木植物,有“北國紅豆”讚譽;性耐寒,味熟时略酸甜,未熟略苦,生長在海拔900-2000米針葉林與闊葉樹交混區,紅果實可當果醬、鮮食,葉可製成茶葉泡茶,葉含烏蘇酸、鞣質成分。中医学认为它“利尿消炎”。喜酸性潮濕土壤。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維他命C、B族維他命等營養量,野生欧洲越橘大量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挪威和瑞典)。.
查看 紅豆和越橘
超级英雄
超级英雄(Superhero)是假想出來的英雄人物及定型角色,早期多为漫画中的角色,近年也有了很多超級英雄是出於電視劇和電影的宣傳。 超級英雄和20世紀中期的美國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連,他们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壮举和英勇的行为,保护人類,与恶势力搏斗。一般他们都会有一套能够代表其个性和超能力的华丽装束,和一个有着同样个性的名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就是超人,自从他在1938年初次登场以来,长达数十年内,超级英雄的传奇故事就以支配者的地位稳稳的占领了美国的漫画业,并成功跨越了多个不同媒体,成为电影、电视、游戏等的热门题材。 1938年,名为《动作漫画》的连环漫画杂志首次展示了脚蹬红靴子的超人把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的形象。到了1940年,这一连环漫画月销量达一百万册。超级英雄的时代就此揭开序幕。1956年,出版首个超人故事的DC漫画公司为满足公众的需求,陆续推出了蝙蝠侠、神力女超人、绿灯侠和義勇群英等超级英雄形象。到了20世纪60年代,另一個漫威漫画公司又以神奇四侠、浩克和復仇者崛起與DC競爭。有些超级英雄轉眼便被遺忘,成为了过眼烟云,亦有些超级英雄流传至今,深入民心,部分具代表性者更不斷擴展其影響力,及於人文、文化、潮流等領域。.
查看 紅豆和超级英雄
麦当劳
-- -- -- -- -- -- 麥當勞(McDonald's)是源自美國南加州的跨國連鎖快餐店,也是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店,主要販售漢堡包及薯條、炸雞、汽水、冰品、沙拉、水果、咖啡等快餐食品,目前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近郊的。 麦当劳之企業版圖遍布全球六大洲119個國家,擁有約3萬2千間分店,是全球餐飲業中知名度最高的品牌,在很多国家代表着美国文化。其購買開心樂園餐免费赠送玩具等銷售策略对儿童族群更是具有吸引力。由於其規模與影響力跨越國界,麦当劳已是公眾討論關於食物導致肥胖、企業倫理和消費責任焦點等議題之焦點;其商品被指影响公众健康,例如高热量导致肥胖以及缺乏足够均衡营养等,因而被抨击为垃圾食品。部分國家甚至视其为美国生活方式入侵之象徵。 麥當勞在中國大陸早期译名是「麦克唐纳快餐」,直到後期才統一採用現今的香港譯名。引入新資本的麥當勞(中國)公司2017年以其招牌標誌“金拱门” (Golden Arches)為公司新名稱,但保留麥當勞品牌於旗下餐廳使用。而港澳地區和廣東省粵語區又常將其稱為M記、麥記或老麥。台灣地區則是隨著麥當勞出售台灣麥當勞所有股權後,更名為「和德昌」公司。.
查看 紅豆和麦当劳
麦当劳产品
麥當勞(英语:McDonald's)在美國及全球各地主要販售漢堡包,以及薯條、炸雞、汽水、冰品、沙拉、水果、咖啡等快餐食品。中國大陸早期译名是「麦克唐纳快餐」,直到後期才統一採用現今的港式譯名。.
查看 紅豆和麦当劳产品
黑豆
黑豆可以指:.
查看 紅豆和黑豆
赤小豆
赤小豆(学名:Vigna umbellata),又名赤豆、紅飯豆、飯豆、蛋白豆、赤山豆,是豆科植物,外形與紅豆相似而稍微細長,致生混淆。飯豆另有其他顏色,以紅色和黃色為主,紅色即赤小豆。 赤小豆主要用於中藥材,常與紅豆混用,然而赤小豆藥效較佳。.
查看 紅豆和赤小豆
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Center of origin)指的是某类生物体,无论是栽培的还是野生的,首先获得某种特殊性状的地理区域。许多研究认为起源中心也是變異中心。.
查看 紅豆和起源中心
藍蘭島漂流記角色列表
藍蘭島漂流記登場人物是藤代健的漫畫作品《藍蘭島漂流記》中所出現的部分角色資料。名字翻譯參考自東立出版社的中文版漫畫。當中,亦涉及到原作漫畫、動畫作品、輕小說作品、及廣播劇CD內的人物的說明。 聲優(配音員)欄將以動畫版角色(廣播劇CD版角色)表示。.
蔬菜列表
蔬菜列表,列舉所有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蔬菜。.
查看 紅豆和蔬菜列表
雁山公园
雁山公园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建于1869年。 该公园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大岗埠豪绅唐岳所建的私家园林,称为“雁山别墅”。唐岳死后,其子因经营不善,将之变卖给时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因之为广西省西林县人,遂更名为“西林公园”。民国18年(1929年),岑春煊将之捐赠给国民政府,更名为“雁山公园”。 公园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30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围以砖石围墙。公园整体依山傍水,内有建于方竹山北麓的涵通楼,为一座两层殿堂式楼阁,其前有戏台;楼西南为澄研阁,是一座两层高飞檐建筑;楼东侧的湖面上有碧云湖舫,为一座两端三层高翘、中为两层的船舫式建筑。三座建筑由长约100米、两层复通的曲折长廊相连。此外还有梅厅、琳琅仙馆、稻香村、花神祠、红豆院、绣花楼、相思亭、玄珠桥等建筑。园内植有诸多名贵植物,其中红豆、丹桂、方竹和绿萼梅被称为“雁山四宝”。岑春煊购得该别墅后,曾对该园加以修整,涵通楼、澄研阁按原样恢复,碧云湖舫改建为水榭,分南北两厅。园内还有稻田、菜畦、瓜棚、茅房等田园景物。雁山公园借助真山、真水配以人工建筑和田园景色而建,体现了南方园林的典型特色。雁山公园自民国19年(1930年)以后用作校舍至今。.
查看 紅豆和雁山公园
雪米糍
雪米糍(Mochi ice cream)又稱麻糬冰淇淋,是一種在日本使用搗碎的糯米並加冰淇淋的冰品甜點,這是由日美商人和活動家弗朗西絲·橋本發明。.
查看 紅豆和雪米糍
蛋糕列表
以下为蛋糕的列表。蛋糕主要是由几种面粉,鸡蛋和糖制成的。.
查看 紅豆和蛋糕列表
蛋黃酥
蛋黃酥是台灣月餅的衍生品;也是一般大眾所認定台式油皮月餅中的一種。內餡是鹹鴨蛋黃、紅豆沙,甜而不膩,香酥可口。.
查看 紅豆和蛋黃酥
Vigna angularis
#重定向 紅豆.
柏餅
柏餅(かしわもち)是和菓子的一種,流行於日本關東地區,外型像中國的茶果,呈圓形或半圓形,以洗淨的粳米(蓬萊米)乾燥後磨成的上新粉(中間粗度的粉)製成,包入甜餡料,做好後加上日語稱為「柏」的槲櫟(學名:Quercus dentata)葉或菝葜葉對摺包在外面即成。餡的種類有紅豆粒餡、豆沙、味噌餡等。 柏餅是日本端午節的食品。據說是德川幕府九代將軍德川家重時開始出現,自江戶時代流傳至今。 由於槲櫟葉在新芽生出前,老葉不會掉落,有「子孫繁榮」的象徵。在近畿地方圈(關西)以南的四国地方,因為少有槲櫟生長,就改用菝葜葉代替槲櫟葉。.
查看 紅豆和柏餅
根瘤菌
根瘤菌主要指与豆类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氮的细菌,一般指根瘤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两属都属于根瘤菌目。 根瘤菌侵入寄主根内,刺激根部皮层和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引起这些细胞的强烈生长,使根的局部膨大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内定居,植物供给根瘤菌以矿物养料和能源,根瘤菌固定大气中游离氮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两者在拮抗寄生关系中处于均衡状态而表现共生现象。 根瘤菌细胞呈杆状,有鞭毛和荚膜,鞭毛为正常的活动器官,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属需氧型。在根瘤中生活的菌体形式多种多样,有梨形、棍棒型或T、X、Y等型,这种变形的菌体成为类菌体;类菌体在豆科植物体内不生长繁殖,却能与豆科植物共同固氮,对豆科植物有良好作用。 每种根瘤菌只能与一种或几种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如下表: 此外,还有些微生物能同非豆类植物(如苏铁、木麻黄等)共同形成根瘤固氮,主要是一些放线菌和一些细菌、真菌、固氮蓝藻等。.
查看 紅豆和根瘤菌
森博嗣
森博嗣(),工學博士,前名古屋大學副教授,現為日本小說、推理小說作家。.
查看 紅豆和森博嗣
殭屍
--,亦称跳屍,是源於中國明清民間傳說的一種復活死屍,全身僵硬,指甲发黑尖锐,有锐利犬齿,惧阳光,日間躲於棺材、山洞等潮湿阴暗的地方,入夜后出没,以吸食活人或家畜血液保持行动力,有意识的往人口集中地前进,对活物攻击性强且力大无穷,跳跃前进時雙手向前伸…… 據南袁北紀《子不語》及《閱微草堂筆記》所記載,殭屍還有三個別名:移屍、走影、走屍。與中國殭屍相似存在的外國鬼怪,有吸血鬼、喪屍等。 在香港電影中,最初的殭屍都是身穿清朝官员服饰,因从月亮吸收陰氣,死不瞑目,殭屍因積攢怨氣、人為破壞或墓地風水屬性屍變而形成。以爪為武器,被抓傷者會感染屍毒死亡,繼而變成另一隻殭屍;於月圓之夜,陰氣增強的時候,力量亦會隨之而增強。中國殭屍電影的始祖是林正英,由他出演的殭屍電影超過25部。.
查看 紅豆和殭屍
水晶包
水晶包,潮汕地區也称為無米粿,是廣東潮州小吃,在廣東其他地區、香港和澳門地區也很常見,做法是將白蓮茸,紅豆茸搓成丸狀餡料待用。將餡料黐上一粒杬仁,放入用澄麵和生粉搓成粉糰的皮,捏成水晶包,蒸約三分鐘即成。水晶包的外皮看过去有点透光,有的则可以看到里面的馅料。.
查看 紅豆和水晶包
池田町 (北海道)
池田町()位於北海道十勝綜合振興局中部,以葡萄酒之町聞名,並設有町營釀酒事業。名稱則來自此地最早成立的「池田農場」。.
查看 紅豆和池田町 (北海道)
決戰少林
決戰少林(英語:Xiaolin Showdown),港譯《少林大戰》,為美國時代華納公司旗下Cartoon Network推出之電視動畫。開播時間:2003年11月1日,劇終時間:2006年5月13日。.
查看 紅豆和決戰少林
涼糕
凉糕是一种小吃。切糕為涼糕的前身,也是平民百姓喜愛的小吃之一,它有「年年高」之意,意指越來越好,過年過節時為了討個吉利百姓們都會食用。涼糕是糯米切糕的吃法之一,吃起來又涼又甜極為爽口,利用糖、豆沙、江米等材料做成的糕點冰起來,再切塊就成了涼糕了,是夏天消暑點心之一。.
查看 紅豆和涼糕
湯圓
湯圓是一個盛行於華人界的美食及甜點,由於製作方便又美味,因此廣為流傳,是上元與冬至應景的一種食品,於台灣、港澳、中国大陸、琉球、新馬地區等較為常見。大多為糯米製成,吳語稱為「湯糰」;興化語稱之為「丸囝」;閩南語稱為「圓仔」;客家語稱為「惜圓、粄圓、雪圓仔、圓粄仔」;閩東語馬祖話稱「湯丸」;閩東語福州話稱為「元宵丸」,通常作成紅白兩色,馅子分为以芝麻和豆沙为代表的甜汤圆和以鲜肉等为代表的咸汤圆。.
查看 紅豆和湯圓
漢餅
漢餅,為華人傳統飲食的一種,相傳源於漢朝,當時將麵食通稱為餅,經歷兩千餘年的演進,現今多指以麵粉製成的點心,甚至加入奶油,衍生出中西合璧的滋味。外觀從初始圓形至長方形、花形等,餅皮製法大致可分為台式、港式,其上的花紋也隱含了吉祥寓意,內餡更是豐富多樣。漢餅用途也從充飢果腹,至婚俗、年節送禮、歲時祭典都不可少,於台灣甚至發展出各樣在地化餅類。 漢餅衍生至今,已然乘載了華人飲食、生活文化之縮影,成為日常物質精神所必須。.
查看 紅豆和漢餅
最中
最中(日語:もなか)是一種日本甜食,做法是將糯米粉溶於水中桿成薄皮,放入模型中烤製成型,最後再將紅豆餡填入烤好的外皮中。原本以外皮包著紅豆內餡才稱為最中,但是現在裡頭包著其他食材的食物也能稱為最中。 「最中」最早是平安時代皇宮內的御用點心,宮廷在中秋時都會舉行賞月宴會,並準備圓形的點心,詩者源順對著明月吟唱「水面明月影,中秋月正圓」,因而得名「最中」(もなか),而現在最中除了圓形外亦有其他不同外型。.
查看 紅豆和最中
我爱我家 (家庭情景喜剧)
《我爱我家》是由英达、王朔和梁左参与策划并主创的中国大陸第一部情景喜剧,由北京紅綠藍影視廣告中心製作。这也是全世界首次用汉语普通話演出的情景喜剧。被誉为“中国电视喜剧的里程碑”,导演英达也因此被称做“中国情景喜剧教父”,他还被国外同行戏称为“中国的(美国情景喜剧之父)”。.
海端鄉
海端鄉(郡群布農語:Haitutuan)位於台灣臺東縣西北端,北臨花蓮縣卓溪鄉,東鄰池上鄉、關山鎮,東南鄰鹿野鄉,西鄰高雄市桃源區,南接延平鄉,是全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在全國所有鄉、鎮、縣轄市、區之中,人口密度倒數第二。 海端鄉地處中央山脈之上,鄉內幾為高山深谷,地勢起伏甚大,有新武呂溪、龍泉溪、加拿溪、崁頂溪等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族布農族為主,產業則以農業為主。.
查看 紅豆和海端鄉
海軍咖喱
海軍咖喱(海軍カレー、かいぐんカレー)是一種起源於大日本帝國海軍的咖喱及咖喱飯。其特徴是在咖喱內加上炒過的麵粉製成餬來使用,一般人所說的日式咖喱,大多是指與海軍咖喱相似的這種。而繼承到海上自衛隊的咖喱飯則成為配菜(Side Dish),並搭上沙律、牛奶及水煮蛋等,以照顧艦內乘組員的營養需要。.
查看 紅豆和海軍咖喱
新園鄉 (台灣)
新園鄉位於台灣屏東縣西部沿海,北臨萬丹鄉,西隔高屏溪鄰高雄市大寮區、林園區,東鄰崁頂鄉,東南連東港鎮,南濱台灣海峽。 本鄉位處屏東平原西側,係由高屏溪及東港溪合力沖積而成,除東側的鯉魚山小坵外,地勢十分平坦,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查看 紅豆和新園鄉 (台灣)
斜紋夜盜蟲
斜紋夜盜蟲(学名:Spodoptera litura)是鱗翅目夜蛾科夜盜蛾屬的一种,俗稱黑肚蟲、土蟲或行軍蟲。一年可發生 8至11 世代,初孵化的幼蟲為灰綠色,具群集性,三齡以後幼蟲漸轉為黑色。幼蟲晝伏夜出,雜食性,可危害多種作物如葉菜類、茼蒿、落花生、田菁、毛豆、紅豆、青蔥、玉米、花卉、瓜果類及印度棗、木瓜等果樹等多種作物,幼蟲食量極大,會大量啃食植株心梢及葉片,嚴重時常導致全園廢耕。 斜紋夜盜蛾成蟲體長約2公分,外觀呈黑褐色,翅中央有一條寬長灰白斜帶為其辨識特徵,有趨光性,雌蟲交尾後飛至植株葉背產下數 10 至數百粒卵,堆集成卵塊,其上附有雌蟲的鱗毛。.
查看 紅豆和斜紋夜盜蟲
拗九粥
拗九粥(Â-gāu-cé̤ṳk)是在中國福州本地节日拗九節時候吃的粥,成分是糯米、紅糖、花生、紅棗、桂圓、荸薺、紅豆、核桃仁、芝麻等等。 拗九粥源於佛教故事「目連救母」中的典故,福州人傳說,釋迦佛弟子目連羅漢,事母至孝,每每用神通到地府,給已故的母親送飯,飯菜豐盛無比,但卻會被鬼卒搶來喫掉,母親望洋興嘆,卻無冥福可消受。目連就用五穀雜糧,細細烹煮這道看起來黑黑的,實際卻是很可口的拗九粥,鬼卒以其色黑而不敢食,目連母親才終於享用了這一道美食。 Category:福州文化 Category:福建食品 Category:糯米食品 Category:粥.
查看 紅豆和拗九粥
曼煎粿
曼煎粿(香港又叫冷糕) ,可能源自於福建泉州一帶,是煎餅的一種,使用以發酵的麵糊倒入圓形煎盤上,讓麵糊受熱發脹而成,其餡料多以炒香的花生碎、蔗糖及罐頭玉米粒為主。是一道盛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臺灣、福建泉州等地的街邊小吃。.
查看 紅豆和曼煎粿
亦称为 红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