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糖原

指数 糖原

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人类等动物和真菌储存糖类的主要形式;是多糖的一種,由葡萄糖失水(脫水)缩合作用而成。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动物和真菌的能量储存物质。 在人体中,糖原主要由肝脏和肌肉的细胞产生与储存,并且作为长期储存的次级能量(还有作为储存的主要能量是在脂肪组织积累的油脂)。肝糖原可以由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合成。由肝糖原转化的葡萄糖會給全身各处使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 在肝脏细胞(肝细胞),糖原可以在饭后不久构成高达其鲜重(成年人100-120克)的8%。只有储存在肝脏的糖原可以由其他器官使用。在肌肉,糖原的浓度較低(約肌肉质量的1-2%)。人体的糖原主要储存在肝脏、肌肉和红血球。.

65 关系: 劍龍屬原生菌類卡尔·斐迪南·科里卵巢透明细胞癌多糖己糖激酶三磷酸尿苷丙酮酸代謝途徑代谢伯明翰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化学遗传学内啡肽减肥皮質醇玉米鬚磷酸吡哆醛禁食科里循环稳态第二信使系统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糖原生成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类糖酵解线粒体肌病细胞质基质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絕食生糖氨基酸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常见缩写列表生物化学概述生酮作用食品化學饥饿马拉松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高胰島素血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龐貝氏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阴道阿根廷葡聚糖...葡萄糖肝醣儲積症肌小節肉类食物酮症蛋白激酶A李大斐江崎固力果淀粉酶未解決的生物學問題有氧舞蹈有机化合物列表无氧运动支链淀粉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劍龍屬

劍龍屬(學名:Stegosaurus)是一類已滅絕的草食性四足動物,是裝甲亞目劍龍下目的一個屬。屬名為Stegosaurus,源自希臘文中的(stegos-;指屋頂)與(-sauros;指蜥蜴)。劍龍是最知名的恐龍之一,因其特殊的骨板與尾刺聞名。劍龍就像暴龍、三角龍以及迷惑龍一樣,經常出現在書籍、漫畫或是電視、電影當中。 劍龍生活在侏儸紀晚期,大約是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左右,也就是啟莫里階至提通階早期。劍龍與一些巨型蜥腳類恐龍,如梁龍、圓頂龍與迷惑龍(原名雷龍)等優勢草食性恐龍,生存於相同時代的相同地區。在美國與加拿大西部的莫里遜組地層中,大約已經挖掘出約80具劍龍屬的身體骨骼,且其中至少可辨識出3個物種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新!!: 糖原和劍龍屬 · 查看更多 »

原生菌類

原生菌類,如黏菌 (slime molds) 和水黴菌 (water molds),他們的外表特徵與真菌界的成員相似,且皆為異營,儲藏肝醣,細胞壁含纖維素與幾丁質 (chitin),因此有些分類學家仍將黏菌與水黴歸在真菌界。但他們與真菌界的成員的關係並不密切,如他們有游走細胞 (swimming cells),具鞭毛; 或行變形蟲運動,而與菌類不同; 黏菌有吞噬作用,吞入固體食物,而菌類則分泌酵素,將食物分解而行吸收。此外,有些水黴會儲藏一種碳水化合物一mycolaminarin,此物質很像褐藻中的儲藏物質,但與菌類、植物、動物者不同。黏菌和水黴傳統上被視為菌類,但經由以上特徵,他們較適合歸在原生生物界。 黏菌又分為原生質體黏菌 (plasmodial slime molds) 和細胞性黏菌(cellular slime molds)。水黴又分為單鞭毛可動細胞 (uniflagellate motile cells)和雙鞭毛可動細胞 (biflagellate motile cells) 。.

新!!: 糖原和原生菌類 · 查看更多 »

卡尔·斐迪南·科里

卡尔·斐迪南·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他与妻子吉蒂·黛丽莎·柯里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糖原和卡尔·斐迪南·科里 · 查看更多 »

卵巢透明细胞癌

卵巢透明细胞癌,是一类隶属卵巢肿瘤的表面上皮-间质肿瘤,占全部卵巢肿瘤病例的6%。透明细胞癌也通常和胰腺、唾腺有关。.

新!!: 糖原和卵巢透明细胞癌 · 查看更多 »

多糖

多醣(Polysaccharide)由多個單醣分子脫水聚合,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可形成直鏈或者有分支的長鏈,水解后得到相应的單醣和寡糖。例如用来储存能量的淀粉和糖原,以及用来组成生物结构的纤维素和甲壳素。 多糖常常由略带修饰的重复单元构成。由于结构不同,多糖高分子和构成它的单糖分子性质迥异,可能无定形,甚至不溶于水。 自然界中存在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和甘油醛)一般为单糖,通式为(CH2O)n,其中 n\ge 3。与此相对,多糖的通式为为CxH2O)y,其中x通常在200到2500之间。鉴于多糖通常由六碳糖构成,多糖的通式也可写作(C6H10O5)n,其中 40\le n\le 3000,不过多糖和寡糖的分界见仁见智。 多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在生物中有储存能量和组成结构的作用。淀粉(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葡萄糖的聚合物,在植物中用来储存能量。动物将能量储存在糖原(也叫动物淀粉)中。糖原也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但分子中支链更多。动物更活跃,所以利用的是代谢更快的糖原。 纤维素和甲壳素是两种组成生物结构的多糖。纤维素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可谓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有机分子。纤维素应用广泛,不仅在造纸业和纺织业中举足轻重,而且是生产人造丝、醋酸纤维素、赛璐珞、硝化纤维等的原料。甲壳素结构和纤维素类似,但支链中含有氮,所以强度更高。其存在于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和真菌的细胞壁中。甲壳素也有很多作用,比如可用作手术缝合线。.

新!!: 糖原和多糖 · 查看更多 »

己糖激酶

己糖激酶(Hexokinase;又称六碳糖激酶)是生物體內的重要酵素,功能是參與D-己糖(例如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磷酸化產生D-己糖-6-磷酸的過程,這個過程會消耗一個ATP,並使其轉變成ADP。.

新!!: 糖原和己糖激酶 · 查看更多 »

三磷酸尿苷

三磷酸尿苷(uridine triphosphate, UTP)是一種嘧啶核苷酸,由鹼基、尿嘧啶與核糖組成,另外還接有一個三磷酸於5'位置。UTP主要是作為RNA合成(轉錄)時的原料。.

新!!: 糖原和三磷酸尿苷 · 查看更多 »

丙酮酸

丙酮酸(pyruvic acid,化學式:CH3COCOOH)是一種α-酮酸,其燃点为82 °C,在生物化學代謝途徑中扮演重要角色。丙酮酸的羧酸鹽陰離子(carboxylate anion)被稱之為丙酮酸鹽(pyruvate,這個字在中文裡也經常簡單地稱作丙酮酸)。.

新!!: 糖原和丙酮酸 · 查看更多 »

代謝途徑

代謝途徑(metabolic pathway)在生物化學中,是一連串在細胞內發生的化學反應,並由酶所催化,形成使用或儲存的代謝物,或引發另一個代謝途徑(稱為「流量控制反應」)。多種途徑都是精細的,並涉及原來物質逐步修飾成所需的化學結構的化合物。在分子生物学中常被称作代谢通路,通常是指某个或某几个基因表达所涉及的全部酶或信号分子。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细胞内所有表达的基因的集合称为基因表达谱通常用RNA-seq来测定。 細胞內不同代謝途徑組成了代謝網絡。底物是否進入代謝途徑,要視乎細胞的需要,即合成代謝物及分解代謝物濃度的獨特組合(流量控制反應的動力)。代謝途徑包括主要的代學反應(一般都是需要酶的)令生物保持牠的內環境穩態。.

新!!: 糖原和代謝途徑 · 查看更多 »

代谢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总称。这些反应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环境作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生命就會結束。 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归纳为代謝途徑,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物质。酶对于代谢反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酶可以通过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产生的能量来驱动其他化学反应。一个生物体的代谢机制决定了哪些物质对于此生物体是有营养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氢作为营养物质,但这种气体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代谢速度,或者说代谢率,也影响了一个生物体对于食物的需求量。 代谢有一個特点:無論是任何大小的物种,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为柠檬酸循环(又称为“三羧酸循环”)中的最为人们所知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无论是微小的单细胞的细菌还是巨大的多细胞生物如大象。代谢中所存在的这样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代谢途径的高效率以及这些途径在进化史早期就出现而形成的结果。.

新!!: 糖原和代谢 · 查看更多 »

伯明翰大学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是一所于1900年创立在英格兰伯明翰市的世界百强名校,英国顶尖学府。是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作为羅素大學集團创始成员之一,该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创立于1825年的伯明翰藥理與外科医学院(The Birmingham School of Medicine and Surgery)以及後來的梅森理學院(Mason Science College)。伯明翰大学是第一所获得皇家特許狀的红砖大学。前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和內維爾·張伯倫都是此校在梅森理學院時期的校友,另前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則是1945-1973年之間的本校校監。 大學裏有一座100公尺高的红色钟塔,約瑟夫·錢柏林鐘塔,不僅是校園中一座标志性建筑,亦為目前世界最高的獨立鐘塔。校中傳言指學生在鐘塔響起時於底部穿過會在該學年不合格。在學術研究方面,伯明翰大學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功研制代替心脏运行的塑料心脏、维生素c的合成、利用微波为雷达提供动力、过敏性疫苗的应用、人工血主要组成部分的合成、遗传学发展下动植物养殖技术等。伯明翰大學一共走出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位英国首相。 伯明翰大學在2008年全英RAE的评比中:全校15.8%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即4*),42.6%的研究达到了国际优秀水平(即3*)。在2016-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30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英第15名、世界第84名。2014年的星期天日報獲選為年度英國大學。 伯明罕大學擁有巴柏美術館,館藏有文森·梵谷、巴勃羅·畢卡索、克洛德·莫內的作品。拉普沃茲地質學博物館以及約瑟夫·錢柏林鐘塔,都是伯明罕市知名景點。.

新!!: 糖原和伯明翰大学 · 查看更多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截至2015年,共有2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该校定义,这些人可以包括其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学校的教师。曾于1945至1953年担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的阿瑟·康普顿于192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与该校相关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八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分享了四座奖项,分别是:约瑟夫·厄尔兰格和赫伯特·斯潘塞·加塞一起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尔·斐迪南·科里与夫人格蒂·科里一起赢得了194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瑟·科恩伯格和塞韦罗·奥乔亚一起获得了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有丹尼尔·那森斯和乔治·斯内尔一起赢得了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有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共有17位赢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超过其他所有奖项的总和。除丹尼尔·那森斯是在这所学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威廉·莫尔纳尔在该校获本科学位外,其他所有的获奖者都是或曾经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师。.

新!!: 糖原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化学遗传学

化学遗传学(Chemical genetics)是一门应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来系统地干扰和探索细胞内生物学过程,从而鉴定参与这些生物过程的生物大分子的方法。近年来应用高通量技术进行化学遗传学的筛选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 糖原和化学遗传学 · 查看更多 »

内啡肽

内啡肽(endorphin),亦稱安多酚或腦內啡、腦內嗎啡,是一種可於動物體內自行生成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它是由脊椎動物的腦下垂體和丘腦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新!!: 糖原和内啡肽 · 查看更多 »

减肥

减肥,又稱纖體、瘦身或秀身,是指採用人為手段故意降低体重,特别是减少体内的脂肪。减肥的原因主要有:.

新!!: 糖原和减肥 · 查看更多 »

皮質醇

質醇(cortisol),,屬於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在應付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提高血壓、血糖水平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在藥理學,人工合成的皮質醇稱作氫羥腎上腺皮質素(hydrocortisone),除了補充皮質醇不足外,也會用作治療過敏症和發炎。最初被用作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時,皮質醇被稱作Compound E(化合物E)。.

新!!: 糖原和皮質醇 · 查看更多 »

玉米鬚

玉米鬚(corn silk),為一種絲狀、光滑柔軟的纖維,來源是玉米的花柱與柱頭,每一根纖維都是由柱頭延長而成,底部都連接著一個胚珠。成熟時可長至30cm或更長,顏色呈淺綠色或是黃褐色。 作為中藥材,於秋季收穫玉米時一同採收。.

新!!: 糖原和玉米鬚 · 查看更多 »

磷酸吡哆醛

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phosphate;PLP)是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这种维生素主要包括三种天然有机化合物:吡哆醛、吡哆胺与吡哆醇。磷酸吡哆醛参与催化的几种反应有:转氨基作用、α-脱羧作用、β-脱羧作用、β-消除作用、γ-消除作用、消旋作用以及羟醛反应。.

新!!: 糖原和磷酸吡哆醛 · 查看更多 »

禁食

禁食(fasting)是指个人有意識地停止進食某些或所有食物,甚至飲料。禁食亦包括禁止食用某些特定食物(例如肉類、用不同方式处理的食物)。.

新!!: 糖原和禁食 · 查看更多 »

科里循环

科里循环(Cori cycle,以其发现者卡尔·斐迪南·科里和格蒂·科里(Gerty Cori)命名。指的是骨骼肌细胞通过糖解作用分解葡萄糖或肝糖获得能量,其产物丙酮酸经转化为乳酸,乳酸通过血液到肝,在那里经过糖質新生,重新生成葡萄糖。而葡萄糖会再随血液到达骨骼肌。这一过程被称为科里循环。但这个过程同时会牵涉到谷氨酸代谢,部分的尿素循环和柠檬酸循环。.

新!!: 糖原和科里循环 · 查看更多 »

稳态

內平衡(homeostatic,又稱恆定狀態或恆定性)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范围内,生物體或生态系统內環境有賴整體的器官的協調聯繫,得以維持体系內環境相对不变的狀態,保持动态平衡的這種特性。 器官與器官之間必須經由調整和監管機制保持平衡,才能使整個基體的正常運作。在人類,體內平衡包括以下的內容:.

新!!: 糖原和稳态 · 查看更多 »

第二信使系统

二信使(英语:Second messenger)在生物学里是胞内信号分子,负责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以触发生理变化,如,细胞分化,迁移,存活和细胞凋亡。因此第二信使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的启动组成部件之一。第二信使分子的例子包括:环腺苷酸(cAMP),環磷酸鳥苷(cGMP),肌醇三磷酸(IP3),(DAG),鈣離子(Ca2+)。细胞释放第二信使分子是响应于暴露在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第一信使。第一信使是细胞外因子,通常是激素或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血清素。 厄尔·威尔伯·萨瑟兰(Earl Wilbur Sutherland Jr.)发现的第二信使,为他赢得了197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萨瑟兰看到,肾上腺素会刺激肝脏把肝细胞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糖),但肾上腺素单独不会糖原转化成葡萄糖。他发现,肾上腺素必须触发一个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才把肝脏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 该机制被马丁·罗德贝尔(Martin Rodbell)和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Alfred G. Gilman)详细研究,他们赢得了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新!!: 糖原和第二信使系统 · 查看更多 »

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是指由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1-磷酸(G-1-P)及葡萄糖的过程,即糖原支链的异化作用。此反应的化学实质是链最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被磷酸化,进而以单体葡萄糖形式脱离糖原链。在生物体内,这个反应通过糖原磷酸化酶催化。.

新!!: 糖原和糖原分解 · 查看更多 »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是糖原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催化糖原的磷酸解反应。.

新!!: 糖原和糖原磷酸化酶 · 查看更多 »

糖原生成

糖原生成(Glycogenesis)是指生物体中糖原合成的过程,其中葡萄糖分子被添加到糖原链上以用于储存。在肝脏进行完科里循环后的休息时期,此过程被启动起来;胰岛素也可以启动这一生物化学过程,例如在一顿含糖的餐后,胰岛素的分泌可以应对血液中提高的葡萄糖水平。.

新!!: 糖原和糖原生成 · 查看更多 »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缩写为DMs,简称diabetes)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的特徵是患者的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值。高血糖會造成俗稱「三多一少」的症狀:、 、及體重下降。對於第一型糖尿病,其症狀會在一個星期至一個月期間出現,而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則較後出現。不論是哪一種糖尿病,如果不進行治療,可能會引發許多併發症。一般病徵有視力模糊、頭痛、肌肉無力、傷口癒合緩慢及皮膚很癢。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酸血症與;嚴重的長期併發症則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慢性腎臟病、、以及視網膜病變等。 糖尿病有兩個主要成因:胰臟無法生產足夠的胰島素,或者是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全世界糖尿病患人數,1997 年為 1 億 2,400 萬人,2014年全球估计有4.22亿成人患有糖尿病。由於糖尿病患人數快速增加及其併發症,造成財務負擔、生活品 質下降,因此聯合國將每年的 11 月 14 日定為「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

新!!: 糖原和糖尿病 · 查看更多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簡稱為DKA),是一种可致命的糖尿病併發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痛、、排尿量增加、全身乏力、神智不清,嚴重者或會昏迷。患者的呼氣中亦可能会存在一種显著的氣味。症狀的发展期通常是較為快速。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在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後才得悉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發生於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但某些情況下,它亦可在患上其它類型的糖尿病的人身上發生。可能的誘發因素包括感染、不正確地使用胰島素、中風以及某些藥物,如類固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因患者體內胰島素不足,身體轉而消耗脂肪和產生酮酸而導致。它可經由這一些檢查中所發現的跡象診斷:在血糖測試中所發現的高血糖水平、血液的pH值相對較低,以及在血液或尿液測試中發現酮酸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治療程序是静脉输液以及注射胰島素。可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以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兩種方式之一去進行胰島素治療。治療過程中通常還需要補鉀,以預防低鉀血症。在治療期間,應定期檢查血糖和血鉀的水平。若患者出現潛在性感染,則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若患者的血液的pH值嚴重過低,則可能會施予碳酸氫鈉;然而,碳酸氫鈉的使用效果尚不明確,因此通常不推薦使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發率因地區而異。在英國每年約有4%的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马来西亚則為約2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種醫療上的應急情況,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致死。它最早在1886年被文獻描述;在1920年代胰島素應用於治療前,基本上一旦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便会使患者死亡。現在若得到適當和及時的治療,其死亡率則約在1%-4%之間。高達1%病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兒童併發腦水腫。.

新!!: 糖原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查看更多 »

糖类

醣類(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布于自然界。醣類的另一個名稱为“碳水化合物”,其由來是根据生物化学家先前發現一类物质可写成经验分子式:Cn(H2O)n,其氢与氧元素的比例始终为2:1,故以为醣類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后来的发现证明了许多糖类并不符合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有些物質符合上述分子式却不是糖类,如甲醛(CH2O)等。醣類為人體之重要的營養素,主要分成三大類:單醣、雙醣和多醣。在一般情況下,單醣和雙醣是較小的(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例如,葡萄糖是單醣,蔗糖和乳糖是雙醣(見圖示)。 糖类在生物体上扮演著众多的角色,像多醣可作为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澱粉和糖原;或作为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如:甲殼素和纖維素;另如五碳醛醣的核糖是構成各種輔因子的不可或缺失之物質,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 DNA和 RNA)。醣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 在食品科學和其他非正式的場合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指:富有澱粉(如五穀類、麵包或麵食)或簡單的醣類的食物(如食糖)。.

新!!: 糖原和糖类 · 查看更多 »

糖酵解

糖酵解(glycolysis--是把葡萄糖(C6H12O6)转化成丙酮酸(CH3COCOO− + H+)的代谢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自由能被用于形成高能量化合物ATP和NADH。 糖解作用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過程的第一步。糖解作用是一个有10个步骤酶促反应的确定序列。在该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会经过十步酶促反应转变成两分子丙酮酸(严格来说,应该是丙酮酸盐,即是丙酮酸的阴离子形式)。 糖解作用及其各种变化形式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生物中,无论是有氧和厌氧。糖酵解的广泛发生显示它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代谢途径之一。事实上,糖解作用及其并行途径戊糖磷酸途径,构成了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还在不存在酶的条件下进行金属催化的太古宙海洋。糖解作用可能因此源于生命出现之前世界的化学约束。 糖解作用发生在大多数生物体中的细胞的胞质溶胶。最常见的和研究最彻底的糖解作用形式是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这是被Gustav Embden,奥托·迈尔霍夫,和Jakub Karol Parnas所发现的。糖解作用也指的其他途径,例如,脱氧酮糖酸途径()各种异型的和同型的发酵途径,糖解作用一词可以用来概括所有这些途径。但是,在此处的讨论却是局限于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EMP途径)。 整个糖解作用途径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新!!: 糖原和糖酵解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肌病是一种由线粒体的代谢缺陷脱引起的肌病,属于线粒体病。这种疾病也是一种母系遗传病,可根据临床不同症候群再细分为几种疾病。1962年,Luft首次采用改良戈莫理氏染色法(Gömöri trichrome stain,MGT)发现。在活体检查中,线粒体肌病患者的肌肉组织中常带有“破碎红纤维”(ragged red fibers),这些肌纤维内含有轻度累积的糖原和中性脂。此外,破红肌纤维中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则会减弱。.

新!!: 糖原和线粒体肌病 · 查看更多 »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 matrix、intracellular fluid(ICF)),又称胞质溶胶(cytosol)、基本细胞质(fundamental或ground cytoplasm)、透明质(hyaloplasm)。为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容物以外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

新!!: 糖原和细胞质基质 · 查看更多 »

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年頒發一次的國際獎項,其中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及和平等5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經濟學獎則於1969年起頒發"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4 November 2007,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諾貝爾獎至今已頒給800多人,其中至少有20%是以色列或者以色列移民。 首位得到諾貝爾獎的猶太人或持有以色列国籍的是阿道夫·冯·拜尔,因成功分析出吲哚的結構而於1905年獲頒化學獎。2011年中,除了文學獎、和平獎及經濟學獎外,其他獎均有猶太人獲獎。其中,丹·谢赫特曼獲得化學獎,拉尔夫·斯坦曼及布鲁斯·博伊特勒獲生物或醫學獎,至於物理學獎則由索尔·珀尔马特、亚当·里斯連同非猶太人的布萊恩·施密特共同獲得。 一些猶太得主,如埃利·維瑟爾(1986年收到和平獎),凯尔泰斯·伊姆雷(2002年收到文學獎)是大屠殺的倖存者, Associated Press, January 16, 2006.

新!!: 糖原和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絕食

绝食(Hunger Strike),又称绝食抗议,特指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进行非暴力抵抗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非抗議性質的自主性停止饮食,一般稱之為禁食。 绝食者公开宣布一定期间内(最常见的为达到特定目的之前)停止进食,少数同时停止饮水,甚至拒绝静脉注射。绝食抗议的效果,要取决于绝食者的名望、绝食事件的公开程度、公众对绝食者诉求的赞同程度,被抗议方的一贯态度和所处形势等。 绝食可以导致死亡,但绝食者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应该与用停止饮食来自杀(包括殉夫、殉国)的情况区别开来。.

新!!: 糖原和絕食 · 查看更多 »

生糖氨基酸

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是指在体内能转化生成葡萄糖、糖原的氨基酸。 生糖氨基酸有15种: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异白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天門冬氨酸和天冬酰胺。这些氨基酸在代谢过程中转变为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琥珀酰辅酶A、延胡索酸,进一步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最后经过糖質新生途径净合成葡萄糖。.

新!!: 糖原和生糖氨基酸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新!!: 糖原和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糖原和生物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 – 是对生物体体内化学过程的研究。旨在阐释所有生命体和生命活动的化学机理。.

新!!: 糖原和生物化学概述 · 查看更多 »

生酮作用

生酮作用(Ketogenesis,又称酮体生成)是指脂肪酸降解过程结果所致的酮体生成过程。.

新!!: 糖原和生酮作用 · 查看更多 »

食品化學

食品化學(food chemistry),是在食品領域之中,研究食品裡所有天然與非天然食材的合成或分解的化學過程和相互作用。研究內容的主要範圍,包括食品營養成份分析、食品色香味化學、食品加工化學、食品物理化學和食品有害成分化學。.

新!!: 糖原和食品化學 · 查看更多 »

饥饿

--,是动物的一种感受,产生的原因是肝的糖原水平下降到低于一个阈值。这种不快的感觉是在下丘脑产生,由肝和胃的感受器感应。一般人可以超過30天不进食而不至于死亡,但在缺水的情况下则只能维持三天。 胃部的填充对饥饿感的减除只起到一小部分的作用。大量的进食-zh-hans:沙拉;zh-hk:沙律;zh-tw:沙拉;-并不一定能够产生饱的感觉。只能等到血糖水平升高,饥饿感才会被消除。.

新!!: 糖原和饥饿 · 查看更多 »

马拉松

拉松(marathon)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長跑運動。這項運動的名稱來自於古希臘時代的马拉松战役。這場雅典與波斯的戰役發生於公元前490年,這場戰役中,有位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相傳他為了傳達訊息,在長跑後過世。在1896年的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將這個運動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之一,但直到1921年,马拉松的長度才被規定下來。雅典馬拉松賽事的路徑,就是當年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由希臘馬拉松戰場跑到雅典的路徑。 現在規定的長度是42公里195米或26英里385碼http://www.iaaf.org/mm/Document/imported/42192.pdf 国际田联竞赛规则第240条。全世界每年舉行的馬拉松比賽超過八百個,大型的賽事通常有數以萬計的參與者,多數人以健身休閒為目的。可以肯定的是,長時間維持如此高的比賽強度,心志的力量對於這類比賽就相當重要。.

新!!: 糖原和马拉松 · 查看更多 »

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截至2017年,诺贝尔奖有844次授予男性,48次授予女性,此外还有27次授予组织。首位赢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玛丽·居里,她和亨利·贝可勒尔以及自己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赢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瑪麗·居禮也是唯一一位多次获奖的女性,她还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所以诺贝尔奖女性得主一共是47位。瑪麗·居禮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两人也是唯一一对获诺贝尔奖的母女。共有16位女性曾获诺贝尔和平奖,14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2位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位曾获诺贝尔化学奖,两位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2009年获奖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成为唯一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这年共有5位女性获得诺贝尔奖,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新!!: 糖原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胰島素血症

胰島素血症 (hyperinsulinemia)是指血中胰島素相對葡萄糖的濃度過高,是早期的第二型糖尿病常見的症狀之一, 症狀也出現在施打過多胰島素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先天高胰島素血症、 (胰島β細胞過度活化)、胰臟癌的患者中。 高胰島素血症和代謝症候群有關,代謝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高胰島素血症在肥胖的高血壓中有增加鈉離子再吸收中有重要作用。而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是第二型糖尿病的高危險族群。 第二型糖尿病中,人體的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抗性,導致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造成血糖升高,並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導致高胰島素血症。有研究說明胰島素抗性導致的高胰島素會導致胰島素抗性增強。 在新生兒中,高胰島素血症和環境與遺傳有關。若嬰兒母親有糖尿病,且沒有適當控制血糖,導致高血糖,胎兒的β細胞會有增生現象。這些快速分裂的β細胞會提升血中胰島素濃度來和高血糖拮抗。出生後,由於母親血液所提供的高血糖已不存在,會導致新生兒的血糖快速下降,但胰島素濃度持續偏高,容易導致低血糖。治療這種狀況則需要給予高劑量的葡萄糖,把血糖濃度維持在正常值。新生兒的高胰島素血症通常在一到兩天後消退。 此外許多胰島β細胞製造胰島素中間參與調控的蛋白,如鉀離子通道蛋白活性降低,也會造成先天性高胰島素血症。 會造成先天性高胰島素血症,和因為母親糖尿病造成的症狀不同,先天性不是暫時的,需要利用一些藥物,例如打開鉀離子通道的藥物,如diazoxide;或是抑制胰島素生成的藥物,如octreotide.

新!!: 糖原和高胰島素血症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得主是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冯·贝林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8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而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总数为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分布相当广。截至2000年,有13名获奖者来自神经生物学领域,而有13名则在中间代谢研究中做出贡献。1939年的获奖者,德国人格哈德·多馬克,被其政府禁止领奖。虽然后来他得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却没有得到奖金。截至2014年,共有12位女性获得该奖项,人數僅次於16名的和平獎和13名的文學獎,是女性得主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她们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魯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麗莎白·布萊克本(2009年)、卡羅爾·格雷德(2009年)、邁-布里特·莫澤(2014年)和屠呦呦(2015年)。截至2015年,共有210人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有9年因故停发(1915-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1942年)。.

新!!: 糖原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龐貝氏症

貝氏症(Pompe disease),又稱為酸性麥芽糖酵素缺乏症(acid maltase deficiency, AMD)或肝糖儲積症第二型(glycogen storage disorder, GSD; glycogenosis II),是一種罕見疾病,成因為第17對染色體出現病變,導致體內缺乏酸性α-葡萄糖苷酶這種酵素,而無法分解肝糖,無法分解的肝糖會累積在溶體內,導致肌肉無力,心臟擴大等病因。龐貝氏症可分成嬰兒型及晚發型兩種,剛出生的嬰兒若得此病症,通常活不過1~2歲。龐貝氏症是經由雙親遺傳給小孩的,而且是一種自體隱性遺傳。龐貝氏症為既是一種代謝性肌肉疾病(metabolic muscle disease)也屬於溶小體儲積症(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 LSD)。.

新!!: 糖原和龐貝氏症 · 查看更多 »

胰岛素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激素,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參與調節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控制血糖平衡,可促使肝臟、骨骼肌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轉化為糖原。缺乏胰島素會導致血糖過高、糖尿病。因此胰島素可用於治療糖尿病。其分子量為5808道爾頓。 胰島素應用於臨床數十年,從抗原性較強的第一代動物胰島素到基因重組但餐前需要等待30分鐘的第二代人胰島素,再發展到現在可以很好模擬生理性人胰島素分泌模式的胰島素類似物。目前更好的模擬正常人體生理降糖模式的胰島素是第三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

新!!: 糖原和胰岛素 · 查看更多 »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Glucagon)又稱升糖素,是一种由胰脏胰岛α-细胞分泌的激素,由29个氨基酸组成直链多肽,分子量为3485道爾頓。 胰高血糖素的一级结构是:NH2-His-Ser-Gln-Gly-Thr-Phe-Thr-Ser-Asp-Tyr-Ser-Lys-Tyr-Leu-Asp-Ser-Arg- Arg-Ala-Gln-Asp-Phe-Val-Gln-Trp-Leu-Met-Asn-Thr-COOH.

新!!: 糖原和胰高血糖素 · 查看更多 »

阴道

道(vagina)是一種纖維肌形成有彈性的柱狀通道的性器官,主要利於雌雄性交與分娩時的產道。在胎盤哺乳動物中(特別是灵长類),月经常是代表生殖繁衍能力的象徵,也是陰道另一個主要功能——週期性從子宮內膜剝落的黏膜組織和血液藉由陰道排出。陰道的型態大小與部位隨物種而不同,甚至同一物種在大小上亦有差異。人類陰道介於陰戶的開口到子宮之間,但陰道的末端止於子宮頸。 在(regio urogenitalis),不像雄性的哺乳動物常是以尿道出口作為單獨的外部尿生殖孔,雌性的哺乳動物常是兩個尿生殖孔,分別為尿道、陰道之用。陰道的開口比尿道孔大很多,兩者外有陰唇保護。而在兩棲動物、鳥類、爬行动物及單孔目的哺乳類動物的雌性身上,動物學家會稱之為泄殖腔的單獨開孔,功能上為腸道、尿道及生殖道共用。 陰道在女人的性與歡愉扮演要角。在人類或其他動物的性喚起過程中,陰道分泌液逐漸增加了陰道濕潤程度、減低摩擦、使通道環境平滑,而在性行為时,阴茎受到分泌液濕潤程度不一的摩擦助其勃射,使雌雄生殖細胞受精。另外,除了功能障碍的因素,會影響陰道的風險尚有各種性傳染疾病(STIs/STDs),因此有關當局如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共衛生與保健部門宣導推行安全性行為。 自古以來陰道在文化上存有若干認知上刻板概念,比如將陰道視為性渴望的焦點、生命至出生的譬喻象徵、地位屈在阴茎之下的器官、視覺上不討喜或其他不入流的代稱。.

新!!: 糖原和阴道 · 查看更多 »

阿根廷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與大多數拉美國家相當不同,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的阿根廷,其種族組成和智利相似,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現深度欧化,例如首都文化幾乎是歐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會素質、教育文化、市場經濟與法規上的發達,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和人權上有很大發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衛星操作技術的國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與東南歐相同,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軍事政變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新!!: 糖原和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葡聚糖

葡聚糖是由配糖键连接的D-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多糖。 很多β-葡聚糖在医学上有重要作用。.

新!!: 糖原和葡聚糖 · 查看更多 »

葡萄糖

葡萄糖(法语、德语、英語:glucose;又称血糖、玉米葡糖、玉蜀黍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種单糖。 因為擁有6個碳原子,被歸為己糖或六碳糖。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分子式為C6H12O6。其水溶液旋光向右,故亦称“右旋糖”。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細胞的能量來源和新陳代謝的中间产物。植物可通过行光合作用產生葡萄糖。.

新!!: 糖原和葡萄糖 · 查看更多 »

肝醣儲積症

肝醣儲積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屬於一種合成、分解肝醣有缺陷的代謝疾病。另外,肝醣只分布於肝臟、肌肉。造成肝醣儲積症的病症有兩種,即先天與後天。先天型肝醣儲積症是因為出生前代謝系統出現問題(例如有缺陷的酵素);在家畜之中,後天型肝醣儲積症是因為有毒的生物鹼栗精胺所造成的。 整體而言,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調查顯示,肝醣儲積症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嬰兒中會有2.3位,即每43000個嬰兒中有1位;在美國的調查顯示約20000至25000名嬰兒中會有一人患有肝醣儲積症 Author: Karl S Roth.

新!!: 糖原和肝醣儲積症 · 查看更多 »

肌小節

肌小节(sarcomere,即肌节、肌原纤维节)是的基本单位。肌节由三种不同肌丝系统组成。.

新!!: 糖原和肌小節 · 查看更多 »

肉类食物

肉类食物,或者简称肉类或荤菜,是從各种動物身上可供食用的肉及一些其他組織,经过不同程度及方法的加工,成为不同种类的肉类食物。常见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狗肉以及鸡肉、鸭肉、鹅肉。肉类食物主要的营养价值是提供蛋白质,同时还提供脂肪及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 人類是行為上雜食動物,自史前時代就開始獵殺動物,以其肉类為食物 但是在一些宗教观念例如汉传佛教中,是禁止食用肉类食物的。同时亦有素食主义者出于保护动物或其他原因,不食用肉类食物。.

新!!: 糖原和肉类食物 · 查看更多 »

酮症

酮症是一種代謝狀態,當體內的葡萄糖不足時,肝臟會將脂肪轉換成脂肪酸與酮體,取代原本由葡萄糖負責的能量來源。當血中酮體的含量大於0.5mM,且有長時間的低血糖及低胰島素含量,即為『酮症』。 當肝臟中儲存的肝醣用盡時,便會進行生酮作用(ketogenesis),產生酮體;另外代謝中鏈三酸甘油酯亦會有酮體的產生。 身體主要利用的酮體為乙醯乙酸(acetoacetate)及β-羥基丁酸(β-hydroxybutyrate),而酮體的調節主要由胰島素及升糖素控制。大部分的細胞都可以用葡萄糖及酮體做為能量。在酮症的狀態,身體會利用游離脂肪酸及糖質新生作為剩餘的能量來源。 長期酮症可能由於禁食或生酮飲食導致,現今有些人會故意處於酮症狀態,作為一些疾病的治療方式,如糖尿病、頑固型癲癇。在一般糖解作用時,胰島素會促進脂肪的儲存及阻止脂肪從脂肪細胞釋放;而在酮症狀態下,脂肪細胞會釋放脂肪並代謝之產生能量。因此,酮症被認為是一種脂肪消耗的模式。 酮症與酮酸中毒相似,但酮酸中毒是急性危及生命的狀態,需要立即的醫學治療,而酮症可以是生理性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抗藥性癲癇),酮症可能是對健康有益的。.

新!!: 糖原和酮症 · 查看更多 »

酶(Enzyme(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劑。酶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應中,反應物稱爲底物,生成的物質稱爲產物。幾乎所有細胞內的代謝過程都離不開酶。酶能大大加快這些過程中各化學反應進行的速率,使代謝產生的物質和能量能滿足生物體的需求。細胞中酶的類型對可在該細胞中發生的代謝途徑的類型起決定作用。對酶進行研究的學科稱爲「酶學」(enzymology)。 目前已知酶可以催化超過5000種生化反應。大部分酶是蛋白質,有少部分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这些酶被称为核酶。酶的特異性是由其獨特的三級結構決定的。 和所有的催化劑一樣,酶通過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一些酶可以將底物轉化爲產物的速率提高數百萬倍。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該酶可以使在無催化劑條件下需要進行數百萬年的化學反應在幾毫秒內完成。從化學原理上講,酶和其它所有催化劑一樣,反應不會使其物質量發生變化。酶亦不能改變化學平衡,這一點和其它催化劑也是一樣的。酶和其它催化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專一性要強得多。一些分子可以影響酶的活性。如酶抑制劑能降低酶的活性,酶激活劑能提高酶的活性。許多藥物及毒物是酶的抑制劑。當超出適宜的溫度和pH值後,酶的活性會顯著下降。 酶在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药厂用特定的合成酶来合成抗生素;洗衣粉中添加酶能加速附着在衣物上的蛋白质、淀粉或脂肪漬的分解;嫩肉粉中加入木瓜蛋白酶能將蛋白質分解爲稍小的分子,使肉的口感更嫩滑。.

新!!: 糖原和酶 · 查看更多 »

蛋白激酶A

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简称为PKA)在细胞生物学中是指其活性取决于细胞环腺苷酸(cAMP)水平的一家族酶类。蛋白激酶A也被称为环腺苷酸依赖性蛋白激酶()。蛋白激酶A在细胞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对糖原、糖以及脂类代谢的调控。 请勿将其与腺苷一磷酸激活性蛋白激酶——尽管也是类似的一类,但效应相反——以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相混淆。.

新!!: 糖原和蛋白激酶A · 查看更多 »

李大斐

李大斐 (英文名:Dorothy Mary Moyle Needham,也稱為Dorothy M. Needham,結婚前的姓名是Dorothy Mary Moyle;)是英國生物化學家,專門研究肌肉。是生物化學家李約瑟的元配。.

新!!: 糖原和李大斐 · 查看更多 »

江崎固力果

江崎格力高公司(江崎グリコ株式会社,),是一家日本大型糖果糕點公司。總部位於大阪。 企業理念為「」。英語版最初標記為「GOOD TASTE AND GOOD HEALTH」,1992年4月導入現行的企業識別系統後,改為「A WHOLESOME LIFE IN THE BEST OF TASTE」。.

新!!: 糖原和江崎固力果 · 查看更多 »

淀粉酶

淀粉酶(拼音:diàn-fěn méi;注音:ㄉㄧㄢˋ ㄈㄣˇ ㄇㄟˊ;法语, 德语, 英文:Amylase)是一种水解酶,是目前发酵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酶。淀粉酶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原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根据作用的方式可分为α-淀粉酶(EC3.2.1.1.)与β-淀粉酶(EC3.2.1.2.)。 α-淀粉酶广泛分布于动物(唾液、胰脏等)、植物(麦芽、山萮菜)及微生物。微生物的酶几乎都是分泌性的。此酶以Ca2+为必需因子并作为稳定因子,既作用于直链淀粉,亦作用于支链淀粉,无差别地切断α-1,4-链。因此,其特征是引起底物溶液粘度的急剧下降和碘反应的消失,最终产物在分解直链淀粉时以麦芽糖为主,此外,还有麦芽三糖及少量葡萄糖。另一方面在分解支链淀粉时,除麦芽糖、葡萄糖外,还生成分支部分具有α-1,6-键的α-极限糊精。一般分解限度以葡萄糖为准是35-50%,但在细菌的淀粉酶中,亦有呈现高达70%分解限度的(最终游离出葡萄糖)。 β-淀粉酶与α-淀粉酶的不同点在于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葡聚糖链。主要见于高等植物中(大麦、小麦、甘薯、大豆等),但也有报告在细菌、牛乳、霉菌中存在。对于象直链淀粉那样没有分支的底物能完全分解得到麦芽糖和少量的葡萄糖。作用于支链淀粉或葡聚糖的时候,切断至α-1,6-键的前面反应就停止了,因此生成分子量比较大的极限糊精。从上述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作用方式,分别提出α-1,4-葡聚糖-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 4-glucanohydrolase)和 α-1,4-葡聚糖-麦芽糖水解酶(α-1,4-glucan maltohydrolase)的名称等而被使用。.

新!!: 糖原和淀粉酶 · 查看更多 »

未解決的生物學問題

以下列出了一些目前在生物學領域中未解決的問題。詳細內容和來源請閱讀個別文章的介紹:.

新!!: 糖原和未解決的生物學問題 · 查看更多 »

有氧舞蹈

有氧舞蹈(Aerobic Dancing)是有氧運動的一種。.

新!!: 糖原和有氧舞蹈 · 查看更多 »

有机化合物列表

在有机化合物列表中,按官能团进行排序。本表仅列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详细信息参见各官能团的页面(如烷烃)。.

新!!: 糖原和有机化合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无氧运动

无氧运动(Anaerobic exercise)是强度足够引起乳酸形成的體能鍛煉。无氧运动被非耐力运动的运动员用于增强力量、速度和能力,而被健美运动员用于打造肌肉量。利用无氧运动发展的那套肌肉能量系统与有氧运动发展出来的系统是不一样的,良好的无氧供能系统使得人在短时间、高强度活动中具备更好的表现力,持续时间仅几秒钟到两分钟。任何长于两分钟的活动都涉及到较大比例的有氧代谢。.

新!!: 糖原和无氧运动 · 查看更多 »

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Amylopectin)又称胶淀粉、淀粉精,是天然淀粉的两种主要高分子化合物之一,另一种为直链淀粉。普通淀粉颗粒内,支链淀粉约占80%,直链淀粉约占20%。 从结构上来讲,支链淀粉是一个具有树枝形分支结构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一般由1000-300,000个左右葡萄糖单位组成,分子量约为100万,有些可达600万。D-吡喃葡萄糖单位通过α-1,4-苷键连接成一直链,此直链上又可通过α-1,6-苷键形成侧链,在侧链上又会出现另一个分支侧链。主链中每隔6-9个葡萄糖残基就有一个分支,每一个支链平均含有约15-18个葡萄糖残基,平均每24-30个葡萄糖残基中就有一个非还原尾基。因此支链淀粉的结构为高支化聚合物,十分复杂。 支链淀粉可溶于水,与碘作用产生红紫色。支链淀粉加热糊化后,分子中的链较为松散,因此具有较高的粘度。当淀粉糊冷却时,支链淀粉分子中的分支结构又减弱了分子链重新结合的紧密程度,表现出较好的抗老化能力。但支链淀粉耐剪切的稳定性较差,在剪切力作用下淀粉链被破坏,表现为粘度下降,保水力减弱。 支链淀粉在甲基化、水解后,端基的葡萄糖变为2,3,4,6-四-O-甲基-D-葡萄糖,链中非分支点的葡萄糖残基变为2,3,6-三-O-甲基-D-葡萄糖,而链分支点的葡萄糖残基则变为2,3-二-O-甲基-D-葡萄糖。 动物体内贮存的糖原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淀粉,因此也称为动物淀粉。糖原的结构与支链淀粉较为相似,但树枝形的分支更多。支链淀粉一般是每隔24~30个葡萄糖才有一个分支,糖原的支链多大约8~12个葡萄糖就有一个分支。.

新!!: 糖原和支链淀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糖元肝糖肝醣肌糖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