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粄條

指数 粄條

粄條是流行於華南的客家美食。是大米類副食產品。.

目录

  1. 25 关系: 基隆廟口台灣菜客家菜客家文化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國旗屋米干店祠祭粿粿条美興街美濃區盧滿妹青粄鳳林鎮 (台灣)麟洛鄉臺灣國語臺灣漢人金邊粉沙河粉新埔鎮新竹市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2013年臺灣毒澱粉事件

基隆廟口

基隆廟口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的小吃市集,以仁三路上的聖王公廟(奠濟宮)為中心聚集,是全台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基隆市民在口語上又常以「廟口」稱之 - 美食饗宴 - 基隆市觀光旅遊服務資訊網。全天24小時皆有店家在此營業,每到晚間夜市時段時更為熱鬧,所以也稱為廟口夜市。.

查看 粄條和基隆廟口

台灣菜

臺灣菜(簡稱臺菜)在廣義上指在臺灣創造、或富有臺灣特色的菜餚,狹義上則限定於傳統臺灣閩南人的菜色。整體而言雖然和傳統的中華料理大部份相同或接近,但是因為在臺灣能夠取得的食材與中國大陸不盡相同,隨著時間的演變,當年以閩南與客家為大宗的各省移民帶至臺灣的菜色已演變成有新意的特色菜系。 臺灣四面環海,氣候溫熱多雨,物產豐饒,取材較北方多元,例如使用非常多海鮮作為食材;且因地處亞熱帶地區,蔬菜、水果生產頗豐、種類繁多,所以「水果入菜」也是台菜一大特色。而每遇節慶,台菜師傅喜愛以中藥材熬燉各種食材作為藥膳食補,因此依節氣進補也是台灣飲食的主要習慣之一。另外,臺灣茶葉聞名於世,也有一些料理以茶入菜。醬油、米酒、麻油、豆豉、九層塔、油蔥酥、香菜是台菜最常使用也最有特色的調味料與香料。.

查看 粄條和台灣菜

客家菜

客家菜,主要指客家人的飲食,因客家地区主体分布于闽粤赣交界处,故又称东江菜、闽西菜、赣南菜。因為客家族群多遷徙且居住華中、華南丘陵的丘陵山地地區,遷徙行程中只能以鹽保存食物,勞動出汗多亦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並且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如酸菜、福菜、梅乾菜、大叶品种的芥菜)作為食材入菜。不過目前已有偏向少油少鹹的改良式客家菜。 客家人勤儉刻苦,平時省吃儉用,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為了不浪費食材,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演變至今,已形成「四炆四炒」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 所謂的「炆」,是指大鍋烹煮、持久保溫。典型的「四炆」係指酸菜(或鹹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四道菜;而典型的「四炒」係指客家炒肉(又稱客家小炒)、豬腸炒薑絲、鴨血(亦有用豬肚者)炒韭菜、豬肺鳳梨炒木耳(俗稱鹹酸甜)四道菜。.

查看 粄條和客家菜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指亞洲地區的客家人共同所创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話、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汉人南迁时自身所保留的唐宋時期的河洛文化和中原文化并吸收了苗族、瑤族、畲族等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了原生在廣東地區的南粵文化(即嶺南文化或稱廣東文化),而位于江西省南部的客家人,則融入了吳文化和楚文化,再加上長期居住在丘陵地環境影響,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徵上也有所不同。而客家人也被稱為是「丘陵上的民族」。其文化特色為:保守、穩重、節儉。.

查看 粄條和客家文化

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

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新加坡共和國(通稱新加坡、星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但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雖無邦交,而兩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領域皆保持密切關係。新加坡也數次在海峽兩岸官方交流間擔任第三方的角色。.

查看 粄條和中華民國與新加坡關係

國旗屋米干店

原稱老旺米干店,後改九旺米干店,最後戲稱為國旗屋而知名,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平鎮區與中壢區之間忠貞市場內的雲南米干麵店,由國共內戰時滇緬游擊隊的孤軍後裔張老旺所開,因先前多次在國慶日自發性舉行升旗典禮,後以開店時布置多面中華民國國旗以傳承愛國之心而聞名。.

查看 粄條和國旗屋米干店

祠祭

祭是在宗族祠堂祭祀祖先,又稱族祭。.

查看 粄條和祠祭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查看 粄條和稻

粿

粿是閩語糕的總稱,在客家語稱為粄,是指用秫米、粳米磨成米漿後加入餡料,以粿印模出各種形狀。因加入各種配料而衍生各種稱法,如鹹甜粿、甜粿、菜頭粿、草仔粿、芋粿。因要多花功夫時間製做,並非日常家庭主食,是只有在年節祭拜時才會特別做的供品。.

查看 粄條和粿

粿条

粿条是潮州人乃至闽南人的食物,是扁条状的稻米制品,和广府人的河粉及客家人的粄条相同或相似宋祝平. .漳州信息超市.天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2009年3月10日.2010年1月13日查阅,也可称为河粉。是华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乃至东南亚一带常见的食物。 在新加坡和香港,有些人依照闽南语的读音将“粿条”音译成“贵刁”。.

查看 粄條和粿条

美興街

美興街(Meixing St.)是高雄市美濃區北端臨近月光山的南北向主要道路,編號市道181號,連結美濃市區近郊、杉林區。前端出月光山隧道北端過杉美橋之市道181號桐竹路往杉林區月眉接台29線。起端於月光山隧道南端,途中市道181號轉泰安路延續往南,末端止於永安路口。本道路亦產粄條客家美食小吃而聞名,有美濃粄條街之稱。並沿市道181號南下往荖濃溪上游接高美大橋至屏東高樹,所以也是高雄市、屏東縣兩地之間往來重要的路段之一。.

查看 粄條和美興街

美濃區

美濃區(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瀰濃,miˇ nungˇ;臺羅:Bi-long),舊稱瀰濃,是中華民國高雄市的一個市轄區。 美濃是臺灣客家六堆中之右堆,由於清領時期大量客家漢人至六堆地區開墾,使得美濃至今仍保有豐富客家文化,並為南臺灣最著名之客家文化地區之一。其境內居民仍多屬客家人,約佔93.5%左右,但近年青年人口嚴重外流。 美濃之地形多屬山區平原,且為荖濃溪之沖積扇所在;全區水文系統豐富,有荖濃溪與其支流美濃溪貫穿全境。 美濃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溫約攝氏23度,全年降雨量約1,500-2,000公釐,丘陵與山地則在2,000公釐以上,年平均最低溫為攝氏21.6度,而平均最高溫為攝氏28.4度。 美濃東、西、北面分別接壤六龜區、旗山區、杉林區,南與東南分別接壤臺灣省屏東縣里港鄉、高樹鄉,全境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9公里,面積約佔120.0316平方公里。.

查看 粄條和美濃區

羹,為一種黏稠濃湯。主要由肉、菜及勾芡調和,亦能加麵成為麵羹。另亦有甜如豆沙、糖等做成的甜食。.

查看 粄條和羹

盧滿妹

滿妹阿嬤,又稱警察阿嬤,本名盧滿妹,新竹縣湖口鄉客家人,臺籍慰安妇。.

查看 粄條和盧滿妹

青粄

青粄,俗称清明粄,是客家粄类食品之一,主要在清明节时期使用,要用到时令的青草如苎麻草,艾草、白头翁、苧麻叶、鱼腥草、鸡矢藤和使君子等。若用的是艾草,就叫艾草粄,用苎麻草则是苎麻粄,若用狗贴正草(蕺菜)則叫狗貼耳粄。.

查看 粄條和青粄

鳳林鎮 (台灣)

鳳林鎮(阿美語:Marlimu;臺灣客家語四縣腔:fung limˇ ziinˋ;海陸腔:fung+ lim zhinˊ)位於台灣花蓮縣中段,花東縱谷平原(台東縱谷)花蓮境內最中間地帶,平原佔百分之45,河川地形佔百分之30,餘為山(坡)岳地帶,面積120平方公里,北以壽豐溪支亞干溪與壽豐鄉為界,南與馬太鞍溪與光復鄉為鄰,西接萬榮鄉及中央山脈,東隔海岸山脈與壽豐鄉、豐濱鄉毗鄰,為花蓮縣中區重要城鎮。 鎮內居民組成以客家族群為大宗,約佔六成比例,為全縣與東部客家人口最多地區,也是全台灣客家人口密度高的地區之一,已列入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其餘族群為外省人、閩南人及原住民與新住民。 原住民族群以阿美族、撒奇萊雅族與太魯閣族為主。 2014年鳳林鎮靠著「慢食」(slow food)和「慢活」(slow living)的條件,通過審查,成為國際慢城組織(Cittaslow International)會員同時為台灣慢城聯盟成員。 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與台灣客家語。.

查看 粄條和鳳林鎮 (台灣)

麟洛鄉

麟洛鄉(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linˇlog hiongˊ)位於臺灣屏東縣北部,地勢平坦,全境為平原地形。客家六堆中之前堆,居民以客籍為主,約佔87%,屬高雄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

查看 粄條和麟洛鄉

臺灣國語

臺灣國語是指帶有臺灣話腔調或用詞的中華民國國語。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在官方網站所列的研究重點中,將臺灣國語列為臺灣本土語言分項下,並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查看 粄條和臺灣國語

臺灣漢人

臺灣漢人,或稱臺灣漢族,是指出生或居住在臺灣島和澎湖群島的漢民族,由17至19世紀間、以及1945年至1949年間等兩大批來自中國本土的漢族移民構成,前者俗稱為「本省人」,由閩南裔臺灣人、客家裔臺灣人等族群構成,後者則稱為「外省人」,族群構成較為複雜。其為臺灣人口最多的族群,佔臺灣總人口的95%。现在的主要語言有臺灣話(臺灣閩南語)、客家話、中華民國國語等3種;台湾日治时期受官方同化政策的影响,日语也曾與臺灣話、客家話並列為主要語言之一;台湾光复後因戒嚴時代的語言政策所致,現今以中華民國國語為通用語言。.

查看 粄條和臺灣漢人

金邊粉

金邊粉是一種通過蒸煮米漿而成的粉條食品,是東南亞常見的粉麵食品,尤以泰國最為著名。謠傳是由柬埔寨的金邊傳入,但實為大城王朝時期由中國商人引入泰國。 金邊粉與河粉相比較幼身,粉质类似河粉,但口感比沙河粉坚韧。 金邊粉的煮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炒和水煮,例如著名的泰式炒金邊粉、越南粉、船麵等。.

查看 粄條和金邊粉

沙河粉

沙河粉,簡稱河粉、河或粉,是一種通過蒸煮米漿而成的粉條食品,是中国南方和港澳、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食品,常見的煮法為炒或水煮後配湯,例如炒牛河、上湯河粉。正宗山水沙河粉的原产广州沙河镇。.

查看 粄條和沙河粉

新埔鎮

新埔鎮()為臺灣新竹縣北部的一個鎮,人口約34,000人,以生產稻米、柿子和柿餅聞名,粄條為著名的客家美食。.

查看 粄條和新埔鎮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查看 粄條和新竹市

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臺灣自2013年起調查發現食品产业諸多廠商各式違法事件,其中包含2013年臺灣食用油油品事件、2013年臺灣毒澱粉事件為最大宗,引起社會輿論對食品安全問題普遍關注。包括查出其他工業用有害原料流入食品加工等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以及查出“過期食品”等商品虛偽標示事件。.

查看 粄條和2013年臺灣食品安全問題事件

2013年臺灣毒澱粉事件

2013年臺灣毒澱粉事件,是臺灣自2013年5月起,食品安全主管單位檢驗發現,有不肖業者使用未經核准之順丁烯二酸酐化製澱粉等添加物於常用食品,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事件。5月29日,行政院正式稱此為「違法食品添加物事件」之一。.

查看 粄條和2013年臺灣毒澱粉事件

亦称为 面帕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