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中国山東省泰安)人,與同郡臧霸為舊交。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為將堅毅而穩重,對待部下也相當嚴厲。五子良將中最受曹操器重、並以古時名將對比之。早年戰功赫赫,攻呂布,防張繡,拒袁紹,征劉備。然而在樊城之戰中不敵關羽,水淹大軍,最後率軍投降,以致晚節不保;逝世後諡曰厲侯。被北宋诗人孔平仲叹“英雄成敗皆偶然”。.
查看 節鉞和于禁
五子良将
五子良將,指的是漢末三國時期,五位曹魏將領的合稱,源於陳壽的《三國志·魏志第十七·张乐于张徐传》。五人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前任)樂進、左將軍(前任)于禁、征西車騎將軍(曹丕時期後任左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後任)徐晃。.
查看 節鉞和五子良将
廉悌臣
廉悌臣(염제신,),字愷叔,小字佛奴,元朝及高麗王朝末期官員、將領。本貫坡州廉氏。 廉悌臣是中贊廉承益之孫,少孤,在姑夫元朝平章末吉家長大。泰定帝自晉王府邸入繼元朝大統之時,末吉帶著廉悌臣在和林迎接,泰定帝見廉悌臣之面相,以之為奇,命令他在禁中宿衛。居於禁中數年後,廉悌臣以多年未見母親為由,請求回高麗,泰定帝命降香金剛山。回到元朝後,授予尚衣使。第二次歸鄉回來之後,授予征東省郎中。同僚們作威作福,廉悌臣力爭阻止他們,田民詞訟悉還攸司,高麗忠肅王認為他為官很清簡。 後來廉悌臣擔任翊正司丞,奉旨出使江浙行省。會計中政院錢貨的許多官吏向他行賄請求說好話,廉悌臣一概拒絕,丞相別哥不花待以殊禮。別哥不花入相後,向元順帝推薦廉悌臣,說他為官清白。元順帝要重用他,他卻以母親得病為由請求回到高麗。高麗忠穆王拜他為三司右使,賜輸誠翊戴功臣號,轉都僉議評理、進贊成事。 高麗恭愍王即位後,拜廉悌臣為左政丞,賜端誠守義同德輔理功臣號。蔡河中在元朝圖謀復相,當時元朝南征紅巾軍,蔡河中秘密見太師脫脫,請求回國徵調高麗兵助陣。恭愍王畏懼脫脫之勢,乃派柳濯、廉悌臣等率軍出兵,行至鴨綠江時,部將康允忠舉兵返回松都,誅殺蔡河中。 1356年,恭愍王肅清了奇轍等親元派勢力。由於奇轍是元朝奇皇后的兄長,恭愍王畏懼元朝報復,任命廉悌臣為西北面都元帥,假節鉞。 1364年,領都僉議司事。當時辛旽專權,廉悌臣不附,辛旽對他非常討厭。而幸臣金興慶也因為廉悌臣不把錢借貸給他而結怨。二人便都向恭愍王告發,恭愍王不聽信這些讒言。禑王繼位後,讓他領三司事,尋領門下府事。禑王服喪結束後,廉悌臣對他說:「爲君難,爲臣不易,親賢遠佞」等話,禑王為之動容,加賜忠誠守義同德論道輔理功臣號。北元遣使拜其為將作院使。1382年病危時,禑王派中官前去賜藥,不久卒,年七十九,諡號忠敬。 廉悌臣有三子,廉國寶、廉興邦、廉廷秀。後來由於廉興邦謀反,皆被滅族。.
查看 節鉞和廉悌臣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查看 節鉞和关羽
郭杲
郭杲(gǎo),是宋朝政治人物。郭浩之子。 宋光宗時,擔任殿前統帥,與枢密使赵汝愚等人“夜以兵卫南北内”,紹熙五年(1194年),參與趙汝愚、趙彥逾、葉適、徐誼、韓仛冑等人的禪位之謀,意圖光宗退位,韓仛冑请隆慈太皇太后垂簾聽政,郭杲“以军五百至祥禧殿前,祈请御宝”,逼光宗退位,立其子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史稱绍熙内禅。事后,郭杲因定策之功,加授節鉞。 宋庆元六年(1200年)秋天,有戍卒张威等百餘逃入黑谷,金國捕獲多人移交宋朝,郭杲杀之而不上報。累官殿前副都指挥使。庆元六年十二月,郭杲卒於兴州,韩侂胄以郭杲侄郭倪领殿帅。.
查看 節鉞和郭杲
樊城之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是漢末三国时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汉大将關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蜀漢失荊州三郡,與東吳關係破裂,此後發生夷陵之戰。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經已穩定益州、漢中,荊州守將關羽見時機成熟,遂北伐曹操。關羽首先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急求援軍,魏王曹操先後派出徐晃、張遼、裴潛、呂貢援救曹仁,自己亦親征,不過張遼和曹操未到,樊城之圍已經解除。 原因是曹操派人連絡孫權,希望孫權從關羽背後偷襲荊州。由於劉備借南郡一直不奉還,且關羽又經常擾攘邊境奪取糧食,故此孫權接受曹操的意見,聯合討伐關羽,派呂蒙指挥荊州行動。當時關羽剛被徐晃擊敗,意圖撤退,得知大本營南郡已失,唯有退守麥城,最後突圍時被擒,被孙权斬首。.
查看 節鉞和樊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