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二次西貢條約

指数 第二次西貢條約

《第二次西貢條約》(Traité de Saigon (1874)),又稱《甲戌和約》()或《法越和平同盟条约》,是1874年越南阮朝和法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73年,法國人讓·迪皮伊(Jean Dupuis)在中越邊境從事走私,與越南發生衝突。安鄴大尉奉南圻統督馬里·儒勒·杜白蕾(Marie Jules Dupré,越南稱作「游悲黎」)之命,率領法軍前往北圻處理此事。安鄴未經許可便攻破了河內,逮捕了阮知方,史稱北圻變故。不久後法軍在北圻遭到越南軍隊和黑旗軍的襲擊,安鄴陣亡。 杜白蕾得知後,派遣南圻民政視察專員保罗-路易-费利克斯·菲拉斯特(Paul-Louis-Félix Philastre,越南史料稱之為「霍道生」)前往北圻交涉。越南官員阮文祥負責同法國談判,並將安鄴之死的責任推在黑旗軍身上。 為了讓法國歸還河內,越南政府派遣黎峻、阮文祥前往西貢談判,並於1874年3月15日與杜白蕾少將簽訂和約。.

14 关系: 不平等条约弘治府北圻遠征北圻變故嗣德帝第一次順化條約第二次順化條約西貢條約越南歷史黑旗軍阮增阭阮朝潘簾1800年-1899年條約列表

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平条约。.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不平等条约 · 查看更多 »

弘治府

弘治府()是越南阮朝時期的一個府,主要位於今天檳椥省。原是永隆省弘道府。 紹治三年(1843年),改弘道府為弘治府,領保佑縣、保安縣二縣。 嗣德四年(1851年),弘安府併入弘治府,領保佑縣、保安縣、新明縣和惟明縣四縣。 嗣德二十年(1867年),永隆省被法國佔領。 嗣德二十七年(1874年),越法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正式割讓永隆省。弘治府併入法屬交趾支那殖民地。.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弘治府 · 查看更多 »

北圻遠征

北圻遠征(Expédition du Tonkin;),又稱北圻戰役、東京戰役,是1883年6月至1886年4月期間法國與越南阮朝、中國清朝以及黑旗軍在北圻(今越南北部)發生的一系列戰事的統稱。最終法國勝利,並在北圻建立保護地。 北圻遠征引起的效應錯綜複雜,不僅是1884年中法戰爭的導火索,也是導致1885年越南勤王運動的原因之一。這迫使法國調集了大量士兵組成北圻遠征隊,分乘兵船開往紅河三角洲。雖然法國官方宣稱該戰爭在1886年4月結束,遠征隊人數也被大幅削減,但直到1896年北圻才真正獲得安定。.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北圻遠征 · 查看更多 »

北圻變故

北圻變故()指的是1873年法國進攻北圻(越南北部)的事件。 1864年,法國通過南圻遠征,佔領了南圻(越南南部)。法國希望以南圻作為侵略中國的跳板。因此在1866年,法屬交趾支那總督皮埃爾·德·拉·格朗迪埃爾(Pierre de la Grandière)派遣拉格雷(Doudard de Lagrée)中校和安鄴大尉逆湄公河而上,尋找去中國的水路,但失敗而回。而就在此時,一位名叫讓·迪皮伊(Jean Dupuis,越南史料稱之為涂普義)的法國人從中國歸來,告訴總督府說北圻有不少江河去中國雲南比較便利,因此總督府以前往雲南販賣武器為由,派遣米樂、德·亞爾荷(d'Arhaud)前去北圻,同時與駐守河內的欽差大臣黎峻討論通商之事。黎峻以未得到朝廷命令為由一再拖延。 迪皮伊不僅向中國的雲南總督出售武器,還參與了走私食鹽的生意,當時這在越南是違法的。嗣德帝得知後,派兵部右參知潘廷評為欽差大臣,前往河內,命令阮知方向迪皮伊交涉。迪皮伊援引1862年西貢條約的內容,聲稱已得到中國方面的許可,無需請求越南方面的許可,怒而離席。嗣德帝命黎峻、阮文祥前往西貢,要求總督府懲治迪皮伊。總督馬里·儒勒·杜白蕾(Marie Jules Dupré,越南稱作「游悲黎」)少將決定佔據北圻,派遣安鄴大尉率170名士兵前往河內,聲稱要處理迪皮伊事件。 安鄴大尉率軍來到河內城下,僅帶數名士兵進入城中,同阮知方會面。安鄴不僅沒有談及迪皮伊事件,反而提出圍剿北圻的匪幫並要求開放紅河各口岸通商。阮知方拒絕了這些要求。但安鄴出城之後,單方面地宣佈開放紅河口岸。越南官員們十分不滿,阻撓通商。於是安鄴決定用武力保障通商。 1873年10月15日,安鄴率法國士兵攻打河內,用大炮攻擊城牆。河內很快便陷落,守城的阮林陣亡,阮知方重傷。阮知方與潘廷評都被俘。阮知方拒絕接受治療,絕食而死。安鄴派法國士兵攻破寧平、南定、海陽等地,越南官軍望風而潰。 嗣德帝得知安鄴大尉攻佔河內,派陳廷肅、阮仲合、張嘉會去河內求和,又派黃繼炎前去北圻防禦。同時派黎峻、阮文祥出使西貢,向法屬交趾支那總督府提出交涉。安鄴仍然拒絕退兵。黃繼炎聯合黑旗軍的劉永福,進攻河內。安鄴在紙橋被黑旗軍伏擊身亡。 1874年,法國代表保罗-路易-费利克斯·菲拉斯特(Paul-Louis-Félix Philastre,越南史料稱之為「霍道生」)與越南代表黎峻在西貢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迫使越南將安江省、河仙省、永隆省割讓給了法國。在越南的傳教行為得到允許。歸仁、海防等地被開闢為通商口岸。.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北圻變故 · 查看更多 »

嗣德帝

嗣德帝(,),即阮翼宗(),名阮福時()。越南阮朝第4任皇帝,1847年—1883年在位。年號嗣德。 原名阮福洪任(),是宪祖绍治帝阮福暶的儿子,1847年,嗣德帝18歲即位,强化了对天主教的镇压政策,拒絕与法国拿破仑三世的来使交涉。1859年起,法国以保护传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义,入侵并占领嘉定省、边和省、定祥省、永隆省。1862年越法签订壬戌条約(第一次西贡条約),越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赔款2千万,允许天主教传播。法国控制越南南部。 就在越南瀕臨亡國危機之時,曾經遊歷西方國家的阮長祚於1866年向嗣德帝上書,建議開放門戶、在外交上走親西方路線並且進行一系列內政、軍事、教育體制的改革。嗣德帝徵詢群臣的意見,遭到群臣的一致反對,因此最終沒有採納阮長祚的意見。 嗣德帝在位期間,北圻山賊橫行。嗣德帝招安了劉永福的黑旗軍,並在清朝的協助下逐漸平定了山賊。1873年,法國攻入河內,嗣德帝邀请刘永福的黑旗軍对抗法国。1882年,因貿易糾紛法國再次入侵北圻。清朝出兵干涉,导致了次年中法战争爆发。就在戰爭發生期間,嗣德帝於1883年7月17日驾崩。 嗣德帝沒有兒子,收養了三個養子:瑞國公膺禛(即育德帝)、堅江郡公膺禟(同慶帝)和膺祜(建福帝)。嗣德帝逝世後他們都年幼,朝政完全由阮文祥、尊室說等權臣把持。在這些權臣和法國人的作用下,嗣德帝死后短短两年之间,其侄育德帝阮福膺禛、其弟協和帝阮福昇、其侄建福帝阮福昊、咸宜帝阮福明、同庆帝阮福昪相继即位,阮朝处于混乱之中。中法战争后,越南最终成为法国的保護国。 嗣德帝也是一位儒學學者,在位期間曾編寫《嗣德聖製字學解義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也是在他在位期間編纂完成的。.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嗣德帝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順化條約

《第一次順化條約》(Traité de Hué (1883)),又稱《癸未和約》(Hòa ước Quý Mùi, 1883),指的是1883年8月25日越南阮朝與法國在順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次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1881年,法國商人從越南前往中國雲南邊境貿易的時候,遭到山賊的阻撓。翌年,法國便以此為由出兵北圻,佔領了河內。越南嗣德帝邀請黑旗軍抗擊法國,並向中國清朝求救。清廷僅派遣廣西兵前往救援。法軍在北圻遭到越軍、清軍、黑旗軍的圍攻,戰爭陷入僵局。1883年,法國決定攻打越南首都順化來扭轉戰局。8月18日,孤拔率七艘軍艦自北圻來到順化河口,炮擊順安屯;兩天之後,法軍攻佔順安屯,佔據了香江入海口,兵臨順化城下,要求與阮朝政府談判。 此時嗣德帝病逝,刑部尚書阮文祥、兵部尚書尊室說專權。協和帝對阮文祥和尊室說甚為不滿,朝廷陷入混亂之中。阮朝對法軍的到來甚為懼怕。阮文祥帶著法籍主教 加斯帕爾(Monsignor Gaspar)來到法軍陣營,請求停戰兩天,以進行談判。 法方全權代表弗朗西斯·儒勒·何羅芒(François-Jules Harmand)隨後來到順化,向越南朝廷下達蠻不講理的最後通牒,其語氣仿佛修昔底德《戰爭志》中的彌羅斯對話一般。越南皇帝和大臣們根本沒有機會對條約的內容進行討論,也無法對法方進行談判。 8月25日(陰曆七月廿三),越方代表協辦大學士陳廷肅、吏部尚書阮仲合,同法方代表何羅芒、路易·歐仁·德·尚波(Louis Eugène Palasne de Champeaux,越南譯作「參哺」),在順化皇城簽訂和約。.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第一次順化條約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順化條約

《第二次順化條約》(Traité de Hué (1884)),又稱《甲申和約》(),指的是1884年6月6日法國駐华公使巴德諾同越南朝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883年,法国与越南阮朝在越南順化簽訂了《第一次順化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次年(1884年),巴德諾來到順化,定立新的條約。這個條約是《第一次順化條約》的修訂版,共19款,大體內容與之前的條約相同。不過將平順省劃歸南圻,將橫山以北的河靜、乂安、清化三省劃歸北圻。同時,越南不再承認中国(清朝)為宗主國,並將清朝頒賜的越南國王金印熔毀。1885年,法國同清政府簽訂了《中法新約》,中国承认了法国与越南签订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和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第二次順化條約 · 查看更多 »

西貢條約

《西貢條約》(Traité de Saigon),又稱《壬戌和約》(Hòa ước Nhâm Tuất)、《第一次西贡条约》或《同法国和西班牙的友好条约》,指的是西元1862年由大南帝國阮朝政府與法蘭西第二帝國、西班牙王國(波旁王朝)之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西元1858年,由於二名西班牙傳教士被大南帝國阮朝政府處決,法國與西班牙聯合出兵以「懲戒」大南。法西聯軍一度佔領峴港,後轉而攻取南圻。大南軍在南圻的戰敗使時任大南皇帝阮福時(嗣德帝)非常沮喪。西元1862年,阮福時派遣潘清简、林维浃兩位前往法、西聯軍佔領的西貢談判。6月5日,與法國指揮官路易·阿道夫·波那少將(Louis Adolphe Bonard)、西班牙指揮官卡洛斯·帕兰卡(Carlos Palanca,即“坡陵歌”)在西貢達成一致意見。翌年4月14日,在順化正式簽訂和約。這也是越南近代史第一個與歐洲國家正式兌現的不平等條約。.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西貢條約 · 查看更多 »

越南歷史

越南歷史悠久,據考古資料顯示,越南在舊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出現東山文化,較重要的民族有雒越人。越南神話傳說提到約四千年前出現最早的王朝鴻龐氏。中國秦漢時期接觸並征服北部(紅河三角洲)及中部後,越南情況乃有可靠的文獻記載。從公元前3世紀晚期至10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統治之下,中國文化大量輸入。現時的越南中、南部地區,曾有占婆國存在(2至15世紀),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曾為扶南、真臘(柬埔寨)等國的領土。 938年,吳權在白藤江之戰打敗中國南漢軍隊,是次戰役為越南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一步。968年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越南正式独立建国。其後越南進入封建時期,經歷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胡朝各朝的發展,15世紀初一度被中國明朝所佔(即屬明時期),不久復國,並在後黎朝前期達至封建時代興盛時期,其後長時間處於分裂及戰亂,有莫朝(與後黎朝合稱南北朝)、鄭主、阮主、西山朝等王朝和政權,到19世紀初期阮朝重新統一全國。越南歷朝曾使用的國號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對外被稱為「交趾」「安南」,19世紀初始稱「越南」。在封建時代各朝,統治者採用中國式的制度治國,文化方面融合了儒、佛、道三教。本土文化亦有所發展,本國文字「喃字」得以應用。對外多次進行戰爭,以維護獨立和擴張領土,曾抵禦北方的中國及蒙古等國,在印支半島逐步征服占婆國,入侵老撾,與真臘、暹羅(泰國)爭雄。 19世紀中晚期,法國漸次吞併越南,進行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日本所支配。1945年越南共產黨(時稱印度支那共產黨)發動八月革命,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即北越),統治北方,獲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共產國家支持,南方亦先後有西方陣營支持的保大帝政權及越南共和國(即南越),南北分裂,美國介入越南政局,支持南越,演成越戰。1975年北越統一全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統一後的越南政府曾染指鄰國老撾、柬埔寨,又與中、美等交惡,外交形勢曲折。1986年以後,越南政府推動革新開放,促進經濟,1990年代又與中、美及世界各國改善關係。.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越南歷史 · 查看更多 »

黑旗軍

黑旗軍,是19世纪末的以钦州人刘永福为首的一支民间地方武装,其人數大約為三千人左右。該軍隊以北斗七星黑旗为战旗,因以得名。.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黑旗軍 · 查看更多 »

阮增阭

阮增阭(;),字子高(),越南阮朝官員。.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阮增阭 · 查看更多 »

阮朝

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 阮朝前身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两段时期,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阮朝 · 查看更多 »

潘簾

潘簾(;),初名潘清菘(),後改名潘清簾(),同慶年間避皇叔母裴氏清諱,去“清”字,改名潘簾,字叔青 ,別號蘭農(),越南阮朝官员。.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潘簾 · 查看更多 »

1800年-1899年條約列表

以下是1800年-1899年國際上的條約、歷史協議、和約、敕令、公約等等的年表:.

新!!: 第二次西貢條約和1800年-1899年條約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甲戌和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