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 关系: Akt/PKB信号通路,受体 (生物化学),代谢型受体,保罗·格林加德,促卵泡激素,心臟,心房利鈉肽,催乳素受体,环磷酸鸟苷,环腺苷酸,磷脂酶,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神经递质,离子通道,细胞内钙传感蛋白,生物化学,间隙连接,钙调蛋白,肼屈嗪,肌醇三磷酸,蛋白激酶C,G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抗利尿激素,5-羟色胺受体。
Akt/PKB信号通路
Akt信号通路或者PI3K-Akt信号通路是促进响应胞外信号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到的核心蛋白是PI3K (磷脂酰肌醇 3-激酶) 和Akt(蛋白激酶B)。 一种生长因子的初始刺激引起细胞表面受体的活化和PI3K的磷酸化。 活化的PI3K进一步磷酸化细胞膜上的脂质,形成第二信使PIP3(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 Akt,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通过与这些磷脂酰肌醇的对接位点的相互作用被募集到细胞膜上。 活化的Akt通过磷酸化一系列胞内蛋白介导下游响应,包括细胞存活,细胞生长,增殖,细胞迁移和血管形成。Akt信号通路在所有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并且高度保守。.
受体 (生物化学)
受體(Receptor),又称受器、接收器,是一個生物化學上的概念,指一類能傳導細胞外信號,並在細胞內產生特定效應的分子。產生的效應可能僅在短時間內持續,比如改變細胞的代謝或者細胞的運動。也可能是長效的效應,比如上調或下調某個或某些基因的表達。 受體通過與特定的配體結合而感知到細胞外的信號。隨後,受體的結構發生變化,並誘導細胞內產生相應的效應。受體通過信号级联效應,逐步以指數級擴大細胞內產生的效應的強度。信號級聯的第一步可能是產生cAMP等第二信使分子,誘導下一級反應。根據受體所在的位置,可以分爲細胞表面受體和細胞內受體兩類。其中細胞表面受體位於細胞表面,處於內環境中的配體可以直接與之結合。大部分的細胞內受體都屬於核受體。在未與配體結合時,這些受體位於細胞質中,配體需要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才能與該受體結合結合。在與配體結合後,核受體會轉入細胞核中發揮效應。另一類細胞內受體是細胞內的酶、RNA、核糖體等,配體通過與這些受體結合發揮效應。.
代谢型受体
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是真核细胞跨膜受体的一种亚类。它们本身不是离子通道,取而代之的是这种受体产生第二信使,使得离子通道打开而产生效应。.
查看 第二信使和代谢型受体
保罗·格林加德
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 ,),美国生物医学家。.
查看 第二信使和保罗·格林加德
促卵泡激素
促卵泡激素(--是一种由脑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属于糖基化蛋白质激素,因最早发现其对女性卵泡成熟的刺激作用而得名。后来的研究表明,促卵泡激素在男女两性体内都是很重要的激素之一,调控着发育、生长、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过程。促卵泡激素和黄体化激素在生殖相关的生理过程中协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看 第二信使和促卵泡激素
心臟
心臟(英語:heart)是一種在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有的肌造器官,它的功用是推動循環系統中血管的血液。血液提供身體氧氣以及養分,同時也協助身體移除。心臟位於胸部縱隔腔的中間部位 。 人類、其他哺乳類、鸟類的心臟可分為四個腔室:左右心房(上半部)、左右心室(下半部)。通常右心室以及右心房會被合稱為右心,而左邊的心房與心室則被合稱為左心,兩者又合稱為心臟。另一方面,魚類則有兩個腔室——一個心房、一個心室;而兩棲類、爬蟲類則有三個腔室。 健康的心臟會透過心瓣使血液維持單一方向的流動,並藉此避免發生的問題。心臟被一種稱為心包的保護性袋狀物所圍繞,在心膜中有包含少量的心包液。心膜是由三層所構成:心外膜、心肌層、以及心內膜。 心臟負責了全身的血液循環,循環又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兩種。體循環負責身體大部分的血液運輸,身體的缺氧血會先由上腔和下腔靜脈回流到心臟右心房,之後再進入右心室。右心室會將缺氧血泵入肺臟進行氣體交換,這部分與肺臟相關的循環系統稱為肺循環。缺氧血在肺臟得到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後變成顏色較鮮艷的充氧血。接下來,充氧血會回到左心房,經過左心室後由主動脈輸送至全身,再次回到了體循環系統,而在肺臟獲得的氧氣將會被用來供全身進行新陳代謝成為二氧化碳再經心臟流入肺臟排除。通常每一次心跳,右心室會輸出到肺部與左心室輸出到主動脈相等的血液量。靜脈運輸血液到心臟,而動脈則運輸血液離開心臟。靜脈通常血壓會比動脈血壓來得低。心臟壓縮的速率在人休息時,大約是每分鐘72次。運動會短暫的增加心跳速度,但長期而言會降低靜止心率,同時也對心臟健康有幫助。 2008年,心血管疾病成為全球最常見的死因,大約佔了30%的死亡人數。而在這些死亡的案例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是因為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而死亡。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含:抽煙、體重過重、運動不足、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以及缺乏控制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通常會以聽診器進行聽診確認心音的狀況、也有用心電圖、或是心臟超音波。心臟相關疾病通常由心臟病學專家來治療,不過也有可能會有其他的醫學領域專家一齊合作醫治。.
查看 第二信使和心臟
心房利鈉肽
心房利鈉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又稱心鈉素、利鈉素、利尿素、血管舒張素、心房排鈉肽。屬於()家族之一員,其另包含()和()。心房利鈉肽是一種肽荷爾蒙,主要由心房的心肌細胞生產、儲存和分泌,含有28個胺基酸,在第7和第23胺基酸位置由兩個半胱胺酸殘基以雙硫鍵鍵結形成一環狀結構。.
查看 第二信使和心房利鈉肽
催乳素受体
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由染色体5p13-14区段的基因编码,作为一种与催乳素相互作用。 它包括一个胞外区以结合催乳素,一个跨膜区,以及一个胞内区域。 该受体属于细胞因子受体,其第二信使信号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JAK-RUSH信号通路、Ras-Raf-MAPK和PI-3K途径级联放大。 不同组织的催乳素受体可能会有所变化。.
查看 第二信使和催乳素受体
环磷酸鸟苷
环磷酸鸟苷(cGMP或cyclic GMP或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跟环磷酸腺苷(cAMP)一样,是一种具有细胞内信息传递作用的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但两者的生物效应却恰恰相反。.
查看 第二信使和环磷酸鸟苷
环腺苷酸
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简称为cAMP)是一种具有细胞内信息传递作用的小分子,被称为细胞内信使(intracellular messenger)或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
查看 第二信使和环腺苷酸
磷脂酶
磷脂酶(Phospholipase)是一種將磷脂質水解為脂肪酸及親脂性物質的酵素。磷脂酶主要依據其催化反應的對象分為四類,即磷脂酶A、B、C、D四种。.
查看 第二信使和磷脂酶
磷酸二酯酶
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简称为PDE)能夠水解磷酸二酯鍵。由於在細胞內生化途徑的廣泛運用,磷酸二酯酶通常指的是環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將環狀核苷酸,也就是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或环磷酸鸟苷等)的磷酸二酯鍵水解,从而中止这些第二信使所传导的生化作用。 磷酸二酯酶可依以下的特性分类为11型,PDE1至PDE11。.
查看 第二信使和磷酸二酯酶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拥有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功效,降低第二信使(cAMP或cGMP)的水解,因而提升细胞内cAMP或cGMP的浓度。 有些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不同类型的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例如,.
神经递质
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有时简称“递质”或译作神经传递素,常用译名还包括神經傳導物質、神經傳達物質、脑内物质等,是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间的化学突触中充当信使作用的特殊的机体内生的分子。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和感觉系统的各个角落都有分布,是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一环。截止1998年,在大脑内大约有45种不同的神经递质已被确认。.
查看 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
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英语:Ion channel)是一种成孔蛋白,它通过允许某种特定类型的离子依靠电化学梯度穿过该通道,来帮助细胞建立和控制质膜间的微弱电压压差(参见细胞电势)。这些离子通道存在于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针对离子通道的研究叫做通道学,这一研究涉及了许多许多科学技术,例如电流生理学的电压钳位(尤其是膜片钳位技术)、免疫组织化学以及逆转录。.
查看 第二信使和离子通道
细胞内钙传感蛋白
细胞内钙传感蛋白(Intracellular calcium-sensing proteins)是一类作用于第二信使系统的蛋白质。 例子包括:.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查看 第二信使和生物化学
间隙连接
隙连接(Gap junction),或称缝隙连接,是细胞连接的一种,神经细胞之间的间隙连接又称电突触(Electrical synapse),是一种特化的动物细胞间连接,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动物组织中。间隙连接通过连接细胞的胞质,允许多种小分子、离子和电信号直接通过,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选择性,间隙连接的开闭往往受到调控。 形成间隙连接的两个细胞的细胞膜往往平行而且紧密地排列,留有纳米尺度的缝隙,两个分处在相邻细胞质膜上的连接子(Connexon)对齐连接,形成一个狭窄的通道,大量的通道排列在这一缝隙中,进而构成了间隙连接。 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与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相似。 除了完全发育的骨骼肌细胞以及不固定的细胞,例如红细胞,间隙连接在人体中各种组织中几乎处处存在。但尚未在一些低等动物,例如多孔动物门中,发现间隙连接。.
查看 第二信使和间隙连接
钙调蛋白
钙调蛋白(Calmodulin,简称CaM),是一種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蛋白质,普遍存在真核生物细胞中。 钙调蛋白是一种多功能中介钙结合蛋白。它是第二信使Ca^2+的细胞内靶点,钙调蛋白的激活需要Ca^2+的结合。一旦与Ca^2+结合,钙调蛋白作为钙信号转导通路的一部分,通过改变激酶或磷酸酶等目标蛋白的活性而起到信号转导的作用。.
查看 第二信使和钙调蛋白
肼屈嗪
肼屈嗪(Hydralazine),又名肼苯哒嗪,是一種治療高血壓和心臟衰竭的藥物。適應症包含妊娠高血壓以及。目前已知黑人若併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療心臟衰竭效果特別顯著。本品可由口服或靜脈注射給藥。藥效通常會於15分鐘左右開始作用,並持續6小時左右。 肼屈嗪屬於血管舒張劑,常見副作用包含頭痛和心跳过速 -->。冠狀動脈疾病以及風溼性心臟病造成二尖瓣缺損的患者不建議使用。腎功能衰竭患者建議減低藥量。 肼屈嗪由诺华公司的研究人員在開發抗瘧藥物時的意外產品,並於1949年獲得專利。本品列名於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為基礎公衛體系必備要務之一。一個月劑量在发展中国家的批發價位於2.78至9.11美金之間,在美國同等劑量則需約50至100美金。.
查看 第二信使和肼屈嗪
肌醇三磷酸
肌醇三磷酸(Inositol trisphosphate,或称为肌醇-1,4,5-三磷酸或三磷酸肌醇,简写为InsP3或IP3)在细胞中与甘油二酯一起被作为信号转导与脂类信号过程的第二信使分子。肌醇三磷酸由磷脂酶C催化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而产生,水解后剩下的甘油二酯停留在细胞膜上,而肌醇三磷酸则是可溶性的并扩散到整个细胞之中。.
查看 第二信使和肌醇三磷酸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简称PKC,EC编号:2.7.11.13)是一種蛋白质激酶家族,通过将其它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侧链上的羟基磷酸化来调节这些蛋白的活性。而蛋白激酶C也受二酰基甘油(DAG)或钙离子(Ca2+)浓度的调控,因此蛋白激酶C在几个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人类基因组中,15个同工酶构成了PKC家族 。这些同工酶可依所需第二信使的不同分为三类:典型或传统的PKC(classical or conventional PKC,cPKC);新型的PKC(novel PKC,nPKC);非典型的PKC(atypicalPKC,aPKC)。传统的PKC包括α、βI、βII和γ,需要Ca2+、和磷脂类物质(如磷脂絲胺酸)来激活。新型的PKC包括δ、ε、η和θ同工酶,需要DAG来激活,但不需要Ca2+。因此,传统和新型的PKC都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而新型的PKC,包括ζ和ι / λ,既不需要Ca2+,也不需要DAG激活。.
查看 第二信使和蛋白激酶C
G蛋白
G蛋白(英語:G Protein)是指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s)。它含有一个鸟苷酸结合结构域,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激活状态下的G蛋白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第二信使cAMP,从而产生进一步的生物学效应。.
查看 第二信使和G蛋白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这类受体的共同点是其立体结构中都有七个跨膜α螺旋,且其肽链的C端和连接第5和第6个跨膜螺旋的胞内环上都有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结合位点。目前为止,只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G蛋白偶联受体。它们参与了很多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在这些过程中,G蛋白偶联受体能结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并激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信号通路,最终引起细胞状态的改变。已知的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的配体包括气味分子,费洛蒙,荷尔蒙,神经递质,趋化因子等等。这些受体可以是小分子的糖类,脂质,多肽,也可以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一些特殊的G蛋白偶联受体也可以被非化学性的刺激源激活,例如在感光细胞中的视紫红质可以被光所激活。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疾病为数众多,并且大约40%的现代药物都以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靶点。 G蛋白偶联受体的下游信号通路有多种。与配体结合的G蛋白偶联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从而表现出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特性,通过以三磷酸鸟苷(GTP)交换G蛋白上本来结合着的二磷酸鳥苷(GDP)使G蛋白的α亚基与β、γ亚基分离。这一过程使得G蛋白(特别地,指其与GTP结合着的α亚基)变为激活状态,并参与下一步的信号传递过程。具体的传递通路取决于α亚基的种类(、、、)。其中主要的两个通路分别以由三磷酸腺苷环化产生的环腺苷酸(cAMP)和由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生成的肌醇三磷酸(IP3)和甘油二酯(DAG)作为第二信使, 详见环腺苷酸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查看 第二信使和G蛋白偶联受体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也稱為 antidiuretic hormone,簡稱 ADH),又称精胺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血管升压素、血管加壓素等,是一种多肽激素,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尿排出的水量。抗利尿激素主要是在下視丘的(SON)和(PVN)合成,經由神經軸突輸送至儲存,在適當的生理狀況下可由腦下垂體後葉釋放抗利尿激素至血流中,但目前研究也有發現抗利尿激素可直接被釋放進入腦中,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運作。.
查看 第二信使和抗利尿激素
5-羟色胺受体
5-羥色胺受體,也被稱為血清素受體或5-HT受體,是一羣於中樞神經系統中央處和末梢神經系統周邊出現的G蛋白偶聯受體及配體門控離子通道。它們同時調節興奮性和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的傳遞。.
查看 第二信使和5-羟色胺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