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

指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

一條橫貫大陸鐵路(First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原稱「太平洋鐵路」(Pacific Railroad),稍後又被稱為「陸上路線」(Overland Route),是美國一條鐵路線,在1863年至1869年由加利福尼亞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及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興建,連接艾奧瓦州的康瑟爾布拉夫斯、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至加里福尼亞州三藩市灣東岸的奧克蘭。這條鐵路連接美國東部的既有鐵路網,首次實現以鐵路連接美國的大西洋海岸與太平洋海岸。當主要的客運鐵路服務在全線營運直至1962年時,該條鐵路常被稱為「陸上路線」。 這條鐵路線的興建與營運得到1862年與1864年《太平洋鐵路法案》的授權。國會以30年期政府債券及大量批出政府土地支持。1869年5月10日通車,帶動美國西部的人口及經濟增長。 這條貫通大陸的鐵路逐漸取代大多數極緩慢及危險得多的驛站馬車及篷車隊交通線。火車提供更快、更安全及更便宜的往來東西部客貨運輸。 中央太平洋鐵路與南太平洋鐵路在1870年合併營運,1885年正式合併。聯合太平洋鐵路在1901年取得南太平洋公司的控股權,直至1913年被迫售出為止。1996年,聯合太平洋收購南太平洋。 沿鐵路線鋪設的電報線由於更容易維護,很快取代了先前鋪設的第一條橫貫大陸電報線。.

32 关系: 加州和風號台城礼拜堂吉姆·柏瑞哲太平洋铁路奧勒岡小徑奧格爾維中心車站中国留美幼童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科罗拉多领地第一橫貫大陸的鐵路美國反中情緒美國交通美國鐵路運輸史美利堅治世美国种族主义DDA40X型柴油机车芝加哥、伯靈頓和昆西鐵路聯合太平洋鐵路聯合太平洋鐵路大男孩型蒸汽機車聯合車站 (奧馬哈)西伯利亞鐵路西经100度线西部開拓史香港歷史年表舊金山灣區镀金时代苏伊士运河横贯大陆铁路(美国)沙加緬度 (加利福尼亞州)摩爾門之路普莱森顿 (加利福尼亚州)19世纪

加州和風號

| 加州和風號為美國國鐵所經營,從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開往北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近郊埃默里維爾的長途城際旅客列車。列車經由伊利諾伊州,愛荷華州,內布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貫穿美國中西部和西海岸地區,是美鐵旗下運行線路最長的城際列車之一。列車穿越大平原,洛基山脈,科羅拉多河谷,內華達山脈等地,沿途風景優美壯麗,聞名於世。.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加州和風號 · 查看更多 »

台城礼拜堂

台城礼拜堂,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台城镇,为台山市的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2002年。 台城礼拜堂的历史年代为民国。.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台城礼拜堂 · 查看更多 »

吉姆·柏瑞哲

詹姆斯·「吉姆」·柏瑞哲(James "Jim" Bridger,),活躍於1820年代至1840年代的美國西部拓荒時期探險家、陸軍嚮導、偵查員。 吉姆·柏瑞哲具有異乎尋常的強健體質、豐富的地理知識及野外求生本領,使他在洛磯山脈,從現今的科羅拉多州南部到加拿大邊境之間,綿亙1500公里、海拔4000公尺左右的崇山峻嶺間遊走。柏瑞哲受過教育,除了母語英語外,也通曉法語、西班牙語、數種印第安語。他與其他多位美國西部歷史名人往來或認識。 吉姆·柏瑞哲被認為是最著名的山人之一。山人特指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前期,美國西部一種白人冒險家及拓荒者。山人的特性是愛好和平、不為追求名譽或利益而探險,與原住民、白人、以及大自然和諧相處。.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吉姆·柏瑞哲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铁路

#重定向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太平洋铁路 · 查看更多 »

奧勒岡小徑

奧勒岡小徑(Oregon Trail)是19世紀北美大陸西部拓荒時代美國的開拓者、移民通行的主要道路之一 。奧勒岡小徑從密蘇里州橫越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懷俄明州、愛達荷州,終點抵達奧勒岡州,全长3490公里, 。1869年,大陸橫貫鐵路開通後,這條道路的長距離交通功能最後被鐵道取代。.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奧勒岡小徑 · 查看更多 »

奧格爾維中心車站

查德·B·奧格爾維中心車站(Richard B. Ogilvie Transportation Center),舊稱「西北車站(Northwestern Station)」,是位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區的一座地上鐵路車站。車站由芝加哥通勤鐵路(Metra)運營,為芝加哥市區通勤列車重要的始發站之一。車站始建於1911年,曾為芝加哥西北鐵路公司,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所使用的大型聯合車站。1987年在原址建成42層摩天大樓“花旗集團中心”,佔據橫豎各兩個街區,北臨朗道夫街,東接運河街,西朝克林頓街,南向曼迪遜街。車站,及附屬設施佔據一層和二層空間,月台高於街面。.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奧格爾維中心車站 · 查看更多 »

中国留美幼童

中國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首批官派留學生。早年容閎曾留學美國,成為首名就讀耶魯學院之中國人。1870年,容閎倡議派幼童前往泰西肄業之計劃,獲其好友丁日昌贊同,並且得到曾國藩、李鴻章支持,成立「幼童出洋肄業局」。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幼童出洋時平均年齡只有12歲,容閎亦被任命為留美學生監督及清政府駐美副公使。但隨後數年,駐美公使陳蘭彬不斷地要求撤回學生,與容閎爭論不休,李鴻章從中調停。 然而1881年,留學之事出現變數。李鴻章本欲該批學生進入軍校就讀,但美國政府當時只允許日本人就讀軍校,而拒該批學生於外,陳蘭彬故主張全撤留學生。再加上留美幼童習染西洋風氣,甚至歸信基督教和剪辮,令保守的清朝官僚十分不滿,上奏批評要求撤回。最終朝廷准奏,召回幼童。除了部分因病和擅自留美不歸者外,其餘均召回國授予職務。 雖然這次留學運動未能完滿成功,但這一批留學生返國後對於中國現代化均有貢獻。當中最著名者為外交官唐紹儀、劉玉麟、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香港行政局首任華人官守議員周壽臣等。.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中国留美幼童 · 查看更多 »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優勝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 )是美国加州中东部横跨图奥勒米县、马里波萨县和马德拉县东部部分地区的国家公园,,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26 August 2013。该公园占地并延伸到了横跨内华达山脉西坡。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每年大约有三百八十多万游客:大部分人在七平方英里(约合十八平方公里)的约塞米蒂山谷逗留。1984年,优胜美地被选定为世界遗产,其壮观的花崗岩峭壁、瀑布、清澈的溪流、巨型红杉林和生物多樣性为国际所公认。该公园大约95%的地方被指定为。约塞米蒂虽然不是第一个指定的国家公园,但它对国家公园这个概念的发展起到了支配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像和约翰·缪尔等人的工作所起的作用。 优胜美地是内华达山脉最大而且最不分散的栖息地之一。该公园还拥有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该公园海拔从不等,还包括五个主要植被区:/橡树林地,低山地森林,高山地森林,亚高山植物和高山植物。加州7000种植物物种中,内华达山脉占了 约50%,而约塞米蒂公园内占了20%多。该公园内记载的160多种稀有植物有着合适的栖息之地,以及以这些植物中的许多植物所占据的有限范围为特征的罕见的当地地质岩层和特有的土壤。 是以花岗岩和更老的岩石残留物为特点。大约一千万年前,内华达山脉隆起而后偏斜形成西部相对平缓的山丘以及令人着迷的东部山丘。这些隆起增加了溪流和河床的陡峭程度,产生了又深又窄的峡谷岩层。约一百万年前,雪和冰积累而形成了将那些河谷往里移动的较高的高山草甸上的冰川。早期冰川时期,约塞米蒂山谷的冰的厚度可达。大块冰的下坡运动切割并雕刻了如今吸引如此之多的游客到其风景优美的U形山谷观光。 2014年被用來命名Apple電腦作業系統OS X Yosemite。.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科罗拉多领地

科罗拉多领地(Territory of Colorado)作为美国合并建制领土存在于1861年2月28日至1876年8月1日,之后以科罗拉多州名义加入联邦。 此领地于1858-1861年间的派克峰淘金潮初期合并建制并拥有了这一地区第一个大型的白人聚居区。组织成立科罗拉多领地的法案于1861年2月28日在美国国会通过并由总统詹姆斯·布坎南签署通过。值得注意的是,法案是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南部各州未出席的情况下通过的。科罗拉多领地的边界与现在科罗拉多州的边界完全相同。这个领地的组建帮助联邦加强了对落基山脉沿线矿产丰富的地区的控制。成立为州的想法迅速扩张,但是在安德鲁·约翰逊总统于1865年动用否决权的阻止下陷入困境。 这个问题在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在任期间持续,而他在美国重建时期试图建立科罗拉多州的努力却遭到国会反对。科罗拉多领地最终于1876年以科罗拉多州名义加入联邦,也意味着科罗拉多领地结束存续。.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科罗拉多领地 · 查看更多 »

第一橫貫大陸的鐵路

#重定向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第一橫貫大陸的鐵路 · 查看更多 »

美國反中情緒

美國反中情緒自十九世紀後期就已經存在,其中包括黃禍論和冷戰期間的麥卡錫主義。現代美國的反中情緒是中國崛起的產物。反中情緒或反華是一個政治術語,指對中國(現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外交政策、文化等其他領域的反對甚至敵視的態度。.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美國反中情緒 · 查看更多 »

美國交通

雖然美國在鐵路客運方面薄弱,且大都市普遍存在交通堵塞的問題,但美國仍然是世界上交通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17世紀之後,隨著殖民地的發達,美國各地的交通網開始逐漸成形。1869年,美國完成了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1950年代之後,美國開始大規模建設州際高速公路。美國全國的交通運輸事業由美國交通部(DOT)管理。美國的公路網雖然以高速公路為主,但普通公路也十分發達。普通公路自1920年代開始發展。其中以66號公路最為著名。美國的鐵路客運在20世紀中期之前仍然發達。但在20世紀中期之後,隨著空運和高速公路系統的發達,鐵路客運規模大幅縮小,現在只有一些大都市之間有少數客運列車運行。但東北部地區則是例外。和客運相反,美國的貨運鐵路系統是世界最繁忙的。美國也是世界屈指可數的空運大國,且飛機製造行業也十分發達。.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美國交通 · 查看更多 »

美國鐵路運輸史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鐵路網絡。鐵路在美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從1810-1850年工業革命時期到1850-1890年新殖民地開拓時期,鐵路均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鐵路時代始於1828年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的創立,其後由於政府扶持等原因,鐵路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雖然由於數次經濟危機而導致鐵路業衰退,但總體而言整個19世紀鐵路均處於高速發展中。 美國南部雖然很早就開始修築鐵路以聯繫棉花產區和主要海港,但是直至美國內戰前整個南方一直缺乏聯結成網絡的鐵路系統。內戰及戰後初期的另一個鐵路修築增長點位於美國中西部。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於1869年竣工,極大的促進了美國中西部的開發。隨著玉米帶地區農業發展,鐵路成為運送農產品和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在玉米帶地區,有80%的農場位於鐵路沿線5英里以內的地區,以便於農產品的運輸。至19世紀末,美國已擁有20家全國性大型鐵路公司,以及不可勝數的地區性小型鐵路公司。 美國鐵路在1910年代發展到頂峰,其路網長度達到254,251英里(1916年),居世界之冠,約有210萬名鐵路員工。但隨著汽車和航空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鐵路業在客貨運輸中所占的份額逐年減少,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所回潮,但總體呈衰退趨勢。二戰以後,不少鐵路公司紛紛破產,線路也被廢棄。至1980年,全國只剩下數家大型鐵路公司。長途客運也與1971年交由政府主導的國家鐵路客運公司運營。此外,在紐約市、芝加哥、洛杉磯等大型城市,通勤鐵路仍然得到發展。目前,美國鐵路網的總長度為139,679英里(2011年),鐵路員工數約為21萬。 雖然目前美國鐵路長途客運日漸式微,但貨運總量仍十分可觀。美國鐵路大量運送的貨櫃、煤炭和石油,在經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從1987年至2000年,美國鐵路貨運量增長172%,鐵路運輸占運輸市場份額的43%,高於其他發達國家。.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美國鐵路運輸史 · 查看更多 »

美利堅治世

美利堅治世(拉丁文:Pax Americana,亦被翻譯為「美利堅和平」)是指在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延續至今的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的相對和平,以及由此美國享有全球權力優勢的時期。儘管這個單語的含義和用途根據使用者的政見、歷史觀等有很大的不同;但人們通常認為美利堅治世在北美開端於內戰後百廢俱興的美國,這個時期的美國在國內大規模開發工業、礦業,並通過與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開戰獲得北美洲西部的大量土地,並以鐵路和白人拓荒者鞏固了美國在當地的影響,並在19世紀30年代以後在當地建立新州。 Pax XXX這一單語起源於Pax Romana(羅馬治世)和Pax Britannica(不列顛治世)。在歷史上,羅馬帝國和大英帝國強大的國力與隨之而來的國際影響力保證大多數地方強權不敢對抗他們,並由是保證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在許多地區相對的和平。.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美利堅治世 · 查看更多 »

美国种族主义

自以及奴隶时代开始,种族主义和民族偏见就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主要问题。法律曾一度默许了种族主义的合法性,并给予白人受法律保护的优待和权利,而这些权利不为美国原住民、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以及拉丁裔美国人所享有。从17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歐裔美國人(尤其是英裔美国人)享有法律所赋予的特权,这些特权了包括受教育权、移民权、选举权、公民权、土地征用权以及刑事诉讼权。这一时期,许多从欧洲移民而来的非新教徒——尤其像是犹太人、爱尔兰人、波蘭人以及意大利人——在美国社会中都遇到了排外主义以及其他一些种族歧视形式,而歧视他们的人并不完全是白人。 以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为导向制度架构主要包括奴隶制,与印第安人的战争,美国原住民保留地,对原住民的隔离,专门的寄宿学校,以及集中营。对种族歧视的正式废除发生在20世纪中叶,但这不能为社会所接受,这一行为也被视为有悖道德。但种族政治现象仍然显著。社会经济不平等中依旧保有种族主义,并且采取了一种更加现代、更加委婉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成了一种最为普遍的种族主义符号。种族分层还是继续存在于就业、居住、教育、贷款和政府治理中。 涵盖了众多美国公民权和人权组织,它曾报道说:「在美国,歧视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并延伸到了所有有色族群中」。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一般美国民众所持观点本质上已经有所转变,但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等组织的调查发现,许多美国人承认还是有歧视性观念;例如,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2007年的一篇文章说大约十分之一的人承认对西班牙裔美国人有种族偏见,而四分之一的人承认对有种族偏见。.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美国种族主义 · 查看更多 »

DDA40X型柴油机车

DDA40X型柴油机车是美国通用汽车易安迪公司(GM-EMD)在1960年代末为联合太平洋铁路研制的一款超大功率电力传动柴油机车,这也是至今世界上单节功率最大、单节长度最长的柴油机车。DDA40X型柴油机车是专门用于牵引快速重载货物列车、采用双机组设计的6,600马力干线货运柴油机车,装用两套16-645E3-A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及AR12型交流发电机,但由于美国铁路对于双机组大功率柴油机车的兴趣不大,该型机车并没有进行过大批量生产。1969年至1971年间,易安迪公司仅生产了47台DDA40X型柴油机车。.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DDA40X型柴油机车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伯靈頓和昆西鐵路

芝加哥,伯靈頓和昆西鐵路(英文:Chicago, Burlington and Quincy Railroad,縮寫:CB&Q;代號:CBQ),是美國中西部曾經存在的一個鐵路系統。其簡稱Q,或伯靈頓鐵路(Burlington Route),和後繼者伯靈頓和西北鐵路以及BNSF鐵路相同,主要服務於科羅拉多州,伊利諾伊州,艾奧瓦州,肯塔基州,密蘇里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威斯康星州和懷俄明州。其路網亦通過子公司科羅拉多和南方鐵路(Colorado and Southern Railway,C&S),沃思堡和丹佛鐵路(Fort Worth and Denver Railway,FW&D)延伸到延伸到新墨西哥州和德克薩斯州。伯靈頓鐵路亦曾和岩島鐵路共同擁有伯靈頓-岩島鐵路。伯靈頓主線聯結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聖路易斯,堪薩斯城,奧馬哈和丹佛。由於伯靈頓主要經營地區為美國中西部地區,故其宣傳口號為:“西部任何地區”,“和風之路”以及“西部之路”。1970年,伯靈頓鐵路和其他數家鐵路公司合併成立伯靈頓北方鐵路。 1967年,伯靈頓鐵路共計運送195.65億噸每英里的貨物,7.23億人次每英里的客運。其子公司科羅拉多和南方鐵路為11億噸每英里的貨物和1千萬人次每英里客運,沃思堡和丹佛鐵路為14.66億噸每英里的貨物和1300萬人次每英里客運。1970年合併時,伯靈頓線路總里程數為8,538英里,科羅拉多和南方鐵路為708英里,沃思堡和丹佛鐵路為1362英里,伯靈頓-岩島鐵路情況不詳。.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芝加哥、伯靈頓和昆西鐵路 · 查看更多 »

聯合太平洋鐵路

联合太平洋铁路(Union Pacific Railroad,),总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拥有現今全美國最大的鐵路網絡。员工总数超过44,000人,机车数量超过8,000辆,覆盖线路超过31,900英里,遍布美国中部和西部23个州。現時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為詹姆斯·楊(James R. Young)。多年来,联合太平洋铁路兼併了多家铁路公司,包括密苏里太平洋铁路、芝加哥和西北铁路、西太平洋铁路、密苏里-堪萨斯-得克萨斯铁路、南太平洋铁路等。同時,聯合太平洋鐵路也控股持有墨西哥鐵路公司Ferromex的26%的股份。公司目前最大競爭對手為BNSF鐵路公司,其營運範圍與聯合太平洋鐵路相近。.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聯合太平洋鐵路 · 查看更多 »

聯合太平洋鐵路大男孩型蒸汽機車

大男孩(英文:Big Boy)為聯合太平洋鐵路使用的“4000”系列4-8-8-4關節轉向架式蒸汽機車(4884-1型、4884-2型)的通稱。1941年和1944年由美國機車公司生產。產量共25台。為世界上僅有之軸式為4-8-8-4的蒸汽機車。列車前後分別排列有兩組動輪,每組為四週八個動輪,加上兩週四輪的無動力導輪或從輪。兩組動輪擁有獨立的活塞和曲柄連桿,以關節式轉向架相連接並共用火箱。.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大男孩型蒸汽機車 · 查看更多 »

聯合車站 (奧馬哈)

奧馬哈聯合車站(Omaha Union station)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奧馬哈市區,為一座已經停止營運的大型鐵路車站。其地址為南10街801號,隔著路軌和奧馬哈伯靈頓車站相望。車站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曾被譽為是“中西部最佳裝飾藝術建築之一”。"(nd) City of Omaha Landmarks Heritage Preservation Commission.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聯合車站 (奧馬哈)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亞鐵路

西伯利亞鐵路(Transsibirskaya magistral),又稱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一連串連接莫斯科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鐵路網絡。全長9,289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線。該線設有通往蒙古國、中國和北韓的支線。此線自1916年連接莫斯科和海參崴。 此鐵路在1891至1916年在亞歷山大三世和皇太子尼古拉(後來的尼古拉二世)委托下交由俄羅斯政府監督興建。鐵路在完工以前已經吸引不少遊客寫下遊記。俄羅斯也表達了透過連接西伯利亞鐵路和瓜達爾港參與中巴經濟走廊的意願。.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西伯利亞鐵路 · 查看更多 »

西经100度线

西經100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西100度的經線,是為西經100°。此線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北美洲、太平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西經100度線與東經80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西经100度线 · 查看更多 »

西部開拓史

《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是一部1963年的史詩型式西部片。時間設定為1839年至1889年。情節是拓荒者普萊史考特一家人四代的故事,旁及各相關人事物;從中呈現半個世紀的美國西部歷史。此片氣勢雄渾壯闊,編劇、取景、攝影、配樂、音效、導演、演員陣容,各方面俱臻上乘水準。 全片包括5個部分:《急流》、《平原》、《非法之徒》,由亨利·海瑟威執導;《南北戰爭》由約翰·福特導演;《鐵路》由喬治·馬歇爾執導。列名主要演員多達24位,包括亨利·方達、葛雷哥萊·畢克、詹姆斯·史都華、約翰·韋恩等,可以說已囊括當時所有演過西部片的大牌男星;其他演員也幾乎都是當代著名影片的主角或重要配角;始終未曾現身的史賓塞·屈賽擔任全片旁白。.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西部開拓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年表

本條目記錄了從有紀錄歷史開端至今的香港、中國、英國和世界大事。.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香港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舊金山灣區

舊金山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简称灣區(The Bay Area),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區域及都會區,位於沙加緬度河下游出海口的舊金山灣和聖帕布羅灣四周。湾区的范围尚有争议,但普遍认可的范围包含西側的舊金山,南側的聖馬刁郡、圣克拉拉谷地區,東側的阿拉米达郡、康特拉科斯塔县、索拉诺县,以及北側的馬林郡、納帕郡和索诺马县,共9个县、101个城市。广义上,湾区也包括附近不沿海的其他郡,例如聖貝尼托縣、聖華金縣、斯坦尼斯劳斯县和聖塔克魯茲縣,这12个县合称,為美國西岸第二大(僅次於洛杉磯)、全美国第五大的都会区。 湾区传统9县的總人口數在768萬左右,而范围更大的综合统计区则有875萬人口。同时,湾区的族裔也非常多样化,过半的地区有亚裔、非裔、西班牙裔和居住,这些族裔也有不小的影响力。也是美國人均所得最高的地區之一。 据考古的证据显示,湾区有人类定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18世纪时,湾区的主要居民是,后来西班牙的殖民者,在的带领下进入了此地区,成为了欧洲人首次有记载的到来。 不像其他以單一城市為中心的大都會區,舊金山灣區裡有數個獨特的城郊中心。分別位於舊金山灣西南東三側的舊金山、奧克蘭、聖荷西,為區內的三大都市。雖然聖荷西在1990年人口普查時超越舊金山,成為灣區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建城歷史最久的舊金山,仍舊是灣區的商業與文化中心。在墨西哥于1821年宣布独立后,附近地区落入了墨西哥政府的控制,直到美国在1846年美墨戰爭时占领。随后,金子的发现吸引了大量的淘金者,他们大多数都是通过湾区的码头登陆的。在加州刚成立时,州議會的办公场所一直在湾区的三个城市里流动,直到永久首府萨克拉门托的成立。1906年,旧金山和周边地区遭到了一场大地震的重创,但很快便恢复了原先的秩序,并在1915年成功举办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湾区由管辖,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旧金山的当时就是美军的主要装卸码头。1945年,联合国宪章在旧金山签署,标志着联合国的成立。1951年,旧金山条约签订,美国与日本结束战争状态。自此之后,湾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政治、文化和艺术运动,并发展出独特的本地流派,也成为了進步主義的摇篮。经济上,湾区在战后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并创造出了超过7000亿美元的生产总值,也成为了500强企业聚集第二多的地区。 虽然已经城市化,但是湾区还是加州最为重要的生态栖息地,承担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例如滤除河流里的污染物和沉淀物,以及孕育着多种濒危物种。湾区还因为板块运动,有着多样化的地形,同时,因为湾区在六个主要板块的交界处,也面临大地震的困扰。湾区有着温和的气候,也非常适合户外运动。在湾区就有7支专业的球队。湾区也是各种艺术形式的中心,还有着很多高等教育院校,例如斯坦福大学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舊金山灣區 · 查看更多 »

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处于美国历史中南北战争和进步时代之间,时间上大概是从1870年代到1900年。这个名字取自马克·吐温第一部长篇小说。1873年,马克·吐温与华纳(Charles Dudley Warner)一同创作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的主题是讽刺南北战争之后的充满贪婪和政治腐败的美国政府。之后,美国人用“镀金时代”一词来称呼这段时期。这个词组实际上出自莎士比亚1595年的作品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 “镀金时代”是美国的财富突飞猛进的时期。这段时间中,数百万的移民从欧洲来到了美国,同时大量的重工业,包括铁路,工厂,采矿,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部分的财富都聚集到了美国的北部和西部。而南部,作为南北战争的战败方,在经济上始终低迷,越来越依赖于棉花和烟草的种植,而且这两种作物始终保持着较低的价格。这个时期对美国南部的黑人来说是最糟糕的时期,他们仍被剥夺政治权利和选举权。此外,美国政治在这个时期之中也有了很大的阶段性进步。.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镀金时代 · 查看更多 »

苏伊士运河

蘇伊士運河(阿拉伯语:قناة السويس Qanā al-Suways,又譯蘇彝士運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在亞洲、非洲交界處的苏伊士地峡,頭尾則在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是全球少數具備大型商船通行能力的無船閘運河。 这条运河連結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船隻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大节省航程。以從英国伦敦港或法国马赛港到印度孟买港的航行為例,穿過苏伊士运河比绕道好望角可缩短至少43%的航程距離(約7000公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透過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运输。 运河当前由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拥有和管理。由於戰略位置極重要,根据国际协定,“运河在战时也可像和平时期一样,可以被任何商用或军用船只使用而无需悬挂区别旗帜。”.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苏伊士运河 · 查看更多 »

横贯大陆铁路(美国)

#重定向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横贯大陆铁路(美国) · 查看更多 »

沙加緬度 (加利福尼亞州)

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又譯為--),是一個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沙加緬度河流域上的城市,也是加利福尼亞州的首府,加州州政府和沙加緬度郡郡政府皆位於此。最初於1849年12月由John Sutter建立,今天也是加州在人口上的第五大城。沙加緬度最初是由Fort Sutter成長而來,而Fort Sutter也是由John Sutter於1839年所建立的。在19世紀中的掏金潮時,沙加緬度是一個重要的人口集散地,也是一個商業和農業中心、和運貨馬車隊、驛站馬車、河輪、電報、驛馬快遞、和第一橫貫大陸鐵路的末端站。.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沙加緬度 (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摩爾門之路

摩爾門之路(Mormon Trail)是指1846年至1868年期間,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信徒自伊利諾州諾伍遷徙至猶他州的一條路線,全長約1300英里(2080公里)。由於遭到迫害,當時的教會領導人楊百翰率領部分摩爾門教信徒自伊利諾州沿這條路線遷徙至西部大平原。直到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完成為止,這一路線持續使用了超過20年的時間。摩爾門之路現在被列入美國國家路線系統。.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摩爾門之路 · 查看更多 »

普莱森顿 (加利福尼亚州)

普莱森顿(Pleasanton)意作幸福屯,是一座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米达县的城市,成立于1894年。在旧金山湾区外,位於奥克兰以東40公里。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人口是70,285。普莱森顿在2005年和2007年被美国人口普查局评为全美最富裕的中等城市。 许多公司选址幸福屯作为总部所在地,例如财富世界500强的西夫韦公司、Polycom、嘉康利、仁科等。普莱森顿被CNN评为最宜居城市第63位,财富杂志Forbes把幸福屯选入“美国上选好家乡”。.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普莱森顿 (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19世纪

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着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破壞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迫使這些國家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新!!: 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和19世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第一橫貫大陸鐵路首條橫貫大陸鐵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