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5 关系: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孫運璿,字形,巨,丘姓,习仲勋,传承字,异体字,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中国地名列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标准代码,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简化字,简化字总表,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繁体字,繁簡轉換一對多列表,甯姓,规范汉字,識正書簡,邱姓,通用规范汉字表,校對,正寫法,正体字,汉字简化,汉字简化方案,汉字规范,汉字改革,漢字簡化爭論,漢字標準列表,浚县,新字形,於姓。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中國大陸於1965年出版字表,共收6196字,統一規定當時印刷宋體字形標準,以簡化字為主(《簡化字總表》1964年發佈),附以對應之繁體字。 所謂的「新字形」即由此表而來,在這之前通用的字形則稱為「舊字形」;表中用字主要從簡從俗,如「--」、「--」等很多時會被誤為简化字(注意此「新舊字形」也和異體字屬兩個標準,而「新字形」也適用於印刷繁體字)。以下舉出幾個範例:;「--」在新字形成為「--」;從「--」改從「--」;將折省寫為點;「--」在新字形成為「--」;「--」在新字形成為「--」;其他 官方說法其字形標準功能在1988年由新出之《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代替;但2009年《通用規範漢字表》徵求意見稿仍根據此表字形原則對44個字作了修訂。 值得一提是表中特別註明十五個「繁體字」:--(注意--兩字的偏旁被简化,變成--,此外「--」「--」也和現在台港澳慣用的「--」「--」不同)「作为人名地名及引用文言文的时候仍有需要」。.
孫運璿
孫運璿()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僚、工程師,籍貫山東省蓬萊縣。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二戰後受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任至臺灣修復電力,曾前後擔任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院長。在臺灣素有「永遠的行政院長」之稱。在將近20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的任內,他推行十大建設,與李國鼎共同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規劃臺灣早期科技政策;被許多人認為不僅是臺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也堪稱是「臺灣經濟的推手」《孫運璿傳》,楊艾俐著,天下雜誌社,1989年4月10日初版,ISBN 978-957-9079-01-3之一,也是臺灣經濟貢獻重要人物之一。 1984年2月24日,時任行政院長孫運璿因罹患腦溢血而一度病危,不久因身體狀況不理想而辭職下臺。經過漫長的恢復,孫運璿中風後的病情仍不甚理想,只能以輪椅代步。儘管喪失了部份語言和行動能力,且已淡出政治圈,他仍然受到中國國民黨乃至臺灣政壇內的景仰,曾於4年內以國民黨大老身份,兩度替該黨總統候選人連戰站臺助選。2006年2月,他因併發症於臺北市病逝,享壽92歲。.
字形
字形(glyph),又稱字圖或書形,是指字的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64《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中定义字形为“一个可以辨认的抽象的图形符号,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设计”。在語言學中,字(character)是語意的最基本單位,即語素;字形是指為了表達這個意義的具體表達。同一字可以有不同的字形,而不影響其表達的意思,例如拉丁字母第一個字母可以寫作a或ɑ,漢字中的“--”、“--”。.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字形
巨
巨可能是:.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巨
丘姓
丘是一个中文姓氏,丘(邱)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丘姓
习仲勋
習仲勳()原名習中勳,字相近,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習家營,祖輩遷入陕西富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领导人。 习仲勋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习仲勋发动了两当兵变,其后历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关中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关中军分区兼警备第一旅政委、中共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中共绥德地委书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野战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他是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习仲勋是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的父亲。.
传承字
传承字(traditional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主要是隸變之後的楷書字體)沿用至今的漢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字简化过程中,传承字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这些传承字既不属于简化字,也不属于繁体字。中国大陆目前使用的规范汉字主要包括简化字和未经简化的传承字。在某些时候,未被简化的传承字和繁体字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传承字和简化字会被笼统的称为“简化字”。 大部分的汉字都是传承字。GB 2312中的传承字有四千多个,约占2/3。而《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8105个字中有不到六千个传承字,超过2/3。 中国大陆目前主要使用的规范汉字使用新字形。.
异体字
异体字(亦稱又體、或體,《說文解字》中稱為重文)是指读音、意思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漢字。異體字又可分為兩種:在任何情況下讀音和意義都一樣的異體字(下稱「完全異體字」)和只在某些情況下才相通的異體字(下稱「部分異體字」)。 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对应的规范外的异体字,因而随着各中文地区对正体字的不同认定,哪些字是另一些字的异体字,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台湾,「--」是「--」的異體字(完全異體字),「--」是「--」的異體字,但在中国大陆卻恰恰相反。.
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中国地名列表
自1955年3月到1964年8月間,中国大陆有八个省和自治区的35个地区和县因地名用字「生僻难认」而被改名。改名的方法多为使用普通話同音或近音字作为正规地理名称以替代原有名称,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更改和认可,很多历史悠久、意义确切的地名用字被更改,甚至一些屬於常用字的地名如江西省新喻县的“喻”、虔南縣的“虔”也被认为“生僻难认”改称新余县、全南縣。以下列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64年《简化字总表》所附錄之地名变更情况。其中未标注音者表示更名后读音不变。.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中国地名列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为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全国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主要任务是对全境语言文字包括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贯彻执行国务院对语言文字的政策和法令。.
国家标准代码
国家标准代码,简称国标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文常用汉字编码集,亦为新加坡采用。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强制使用GB 18030–2005标准,但GB 2312–80仍然在部分领域被使用。 强制标准冠以“GB”。推荐标准冠以“GB/T”。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冠以“GB/Z”。.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是中國大陸於1988年3月25日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字表,內收通用字共7000個(含《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這個表亦代替了1965年出版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收6196字),規範了中國大陸的印刷字形標準,另外亦恢復了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被淘汰了的15個異體字(--)為規範字。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隨着2013年6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發佈而停止使用。.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2002年3月31日试行的“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的规范。编号为“GF 1001-2001”。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给出了338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和以往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规定有所不同的是,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改变为引导式的,即强调只是推荐的书写形式而已。.
简化字
化字(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指大陆地區的汉字简化过程中已经被简化了的汉字。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收录的简化字是大陆地區最新的简化字规范。 《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大约有两千二百余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大约有简化字两千五百左右。 大多数汉字并没有被简化,被称为傳承字。 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简化字有时会被不精确的称为殘体字、简笔字或者俗体字。 简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與「--」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于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简体字表与大陆的简化字完全相同。.
简化字总表
《簡化字總表》是首個系統化的簡化字標準,於2013年由《通用規範漢字表》(基本沿襲《簡化字總表》之標準,但没有提及字表以外的汉字是否類推簡化)取代。 《簡化字總表》最初在1964年發表,是為了修補1956年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的缺漏。《簡化字總表》改進了《漢字簡化方案》欠缺系統及不作說明,導致了社會上用字混亂的问题。後於1977年二簡字草案公佈,試行了一段時間後中止,1980年起再行修訂,但是二簡字修訂草案最後不被採用,二簡字被廢除,因此1986年再次發佈《簡化字總表》。《簡化字總表》的最終版本是1986年修訂版,共收2,274個簡化字及14個簡化偏旁:第一表收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350個,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個及讠、饣、纟、钅、呙等14個简化偏旁,第三表收类推简化字1,753個,《附錄》收习惯被看作简化字的規範漢字39個,其《說明》裡有提到表外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簡繁轉換一對多列表
本列表按简化字筆畫數羅列了一個简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情況。的是簡化字;的是可對應的繁體字;括號中的是括號前繁體字的全同異體字,在除專有名詞等情況外可完全對應、互換使用。.
繁体字
本文介绍的是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 繁体字(un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化字相对,指已有简化字代替的通常笔画较多的汉字。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在实际生活中谈到的繁体字,实际上是指繁体字和传承字的集合。 ,或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相對,是使用繁體字作为書寫的最基本單元的文字系统。.
繁簡轉換一對多列表
本列表按漢語拼音排列,羅列了一個繁體字可對應多個簡體字的情況。的是繁體字,的是可對應的簡體字。 注意:本條目內容包含語文的習慣用法,而不只限於官方標準(《簡化字總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及《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內容。.
甯姓
甯姓(nìng),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1位。 中国大陆的“宁”姓实际包括“寧”姓和“甯”(--的异体字)姓,在汉姓中“寧”姓比“甯”姓更為少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將「--」視為「--」的異體字廢除;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将“甯”字列入,规定“甯”可用于--姓氏人名。.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甯姓
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法定地位的“国家通用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主要由经过简化、整理并颁布的规范化汉字组成。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规范汉字通常包括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而不规范汉字通常包括:被简化的繁体字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已淘汰的异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对允许繁体字、异体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规定:1.文物古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题词和招牌中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二简字(1977年曾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不久废止)、旧字形、錯別字和生造字。.
識正書簡
識正書簡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於2009年接見美國華僑時提出的概念,意思是「閱讀及书写时使用正體中文的同時,書寫上不排斥使用簡體中文」。其它华人地区亦有类似概念,中國大陸将此概念称之为識繁寫簡,在同樣以簡體中文作為官方語文的新加坡等國家也有識繁用簡等呼聲。但因台海兩岸特殊政治情勢及對立的國族認同之故,在台灣有爭議。.
邱姓
邱是一个中文姓氏,丘(邱)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邱姓
通用规范汉字表
《通用規範漢字表》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組織研製的漢字使用規範,自2001年開始研製,原定名《規範漢字表》,歷時八年後於2009年8月12日發表了徵求意見稿。該字表整合了《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1955年)、《簡化字總表》(1964年初發表,最後修訂於1986年)、《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年)以及《現代漢語通用字表》(1988年),并根據中國大陸用字現狀加以修補和完善。《通用規範漢字表》於2009年8月12日放出征求意见稿,於2013年6月5日正式頒佈,成為社会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規範,原有相關字表從即日起停止使用。.
校對
校對,古代稱為校勘、校讎或者校理,是出版編輯過程裡的一個必須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審查訂正排印或繕寫的錯誤。 校對也可以是從事這個工序的人員──校對員(Proof reader)的中文簡稱。《南宋馆阁录》載“卷三《储藏》门记载:“诸字有误者,以雌黄涂讫,别书。或多字,以雌黄圈之;少者,于字旁添入;或字侧不容注者,即用朱圈,仍于本行上下空纸上标写。倒置,于两字间书乙字。诸点语断处,以侧为正;其有人名、地点、物名等合细分者,即于中间细点。” 在分工不足的情況下,中文講校對有時包含著審稿的工作。.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校對
正寫法
正寫法,即是文字--符號形體的規範和使用規則,包括正字法和正詞法。漢字正字法可依據《簡化字總表》、修訂後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等。漢語正詞法可參照《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和《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分詞規範》。在拼写文字中又称拼写法。.
正体字
关于与草体对应的字体类别,见正体。 关于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见繁体字。 关于中華民國官方使用的汉字,见國字。 关于中華民國教育部颁布的正体字之标准字体,见國字標準字體。 关于中國大陸整理漢字時選用的字形,见新字形。 正體字,从正俗的角度来看,与异体字相对,是指在处于同一个位置平面的表示某一单音语素的众多不同形体结构的字中,在其中选定某一字形结构的正选字。中國古代文字學家依照《說文解字》將漢字分為正體、變體和俗體。說文所載的字稱為正體,不載者為變體或俗體。王力 古代漢語 第一冊 中華書局 1962.11.
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是通過減省筆畫等方式對漢字規範字的字形所進行的改造。林玟萱.
汉字简化方案
《汉字简化方案》,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的规范。因为后来又出現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所以这次改革方案又称为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
汉字规范
汉字规范,是指字形结构和笔画符合规范的漢字字體,也就是所謂的正體或正字。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漢字標準可能有所差異,如「--」、「--」、「--」,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日本、韓國各有不同規定。中國有成語「字正腔圓」,至今,大中華區的漢字至少存在着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所頒佈的不同標準。 由于现在汉字演变的历史,正體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含义。在語言政策的爭議上,「正體字」這一詞除了含「標準」之義,還意味着「正統」的漢字。中華民國(臺灣)政府從2004年起,便通過推行各種宣傳與奬勵,以推動「正體字」之稱謂,而不用「繁體字」。.
汉字改革
汉字改革包含简化字问题、汉字拉丁化问题、规范汉字使用问题。 汉字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汉字过于复杂,认读学习时间长。争论的主要体现是“汉字落后论”和“汉字优越论”。.
漢字簡化爭論
漢字簡化爭論是一個討論漢字正式字體議題。批評者認為,心理學研究表示,筆劃數效應僅對啟蒙時期有影響,對高頻字或閱讀技能較高者而言,多是以組塊為單位識別,筆劃數效應並不明顯,反而是組合性更有影響,簡化字自成一體,難以由常用部件組合,反而不利學習。由於两岸三地的使用習慣、文化認同、意識形態不同,至今簡繁雙方仍爭執不休。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如日本、越南、韩国則較少關注這一爭論。 這裡所謂的「漢字簡化」,主要針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推行的簡化字,臺灣、香港與澳門地区並不採用,更有激烈批評簡化字者。簡化字推行當時也曾招致多方批評,於「大鳴大放」時更有激烈辯論,批評者旋即被「反右運動」清算,從此只有一面倒的喝采聲。本條目中的“繁體字”是中國大陸對傳統漢字字體的稱呼,在香港、澳門等地區也較常使用此名稱,中华民国官方稱之為“正體字”。國民政府所推行的「漢字簡化」與中共所施行的「漢字拉丁化」政策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不可混淆。現行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屬於毛澤東時代下,為響應蘇聯語言國際化而推動漢字拉丁化的过渡性政治產物。然而198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要求国家语委“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正式宣告拉丁化道路的放弃,简化字作为中国的官方书写系统一直使用至今。 按中國官方的分類,簡化字為規範漢字,正體字為非規範漢字,非特殊場合如書法、藝術、古籍、教育、研究外,不可使用於普通印刷品。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部分海外華人地區也採用簡化字。日本和韩国的漢字簡化方案,沒有比中國的簡化字規模還大。.
漢字標準列表
以下列出各地區的漢字標準(不包括字書及字元編碼)。曾多次發表的只列出最新的版本。.
浚县
县(),舊稱--縣,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北部、黄河故道的北岸,属鹤壁市。古称黎阳,是三国时期官渡之战的古战场之一。1994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浚县
新字形
新字形,源於中國大陸漢字改革時所選用之字形,最初標準依據1965年《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以楷體和俗體字为準,對宋体(明體)进行修訂,不單适用於簡化字,還适用於繁體字,中國大陸的中易宋体即采用此标准,與台湾、香港的標楷體及新旧細明體,还有大陸的中易楷体都有些許差異。 與新字形相對之傳統明体(宋体)統稱舊字形或傳承字形,明体(宋体)和楷體的差異本來是正常的印刷體和手寫體的字體差異,比如,“言”字,楷体第一筆是點,而明体(宋体)旧字形第一筆是「一横」(“”),中国大陆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按照楷体或俗寫對宋體進行了改革。由於,新字形主要從俗、從簡,筆劃大多較少,很多時候被錯認為簡化字,比如有人誤以為“”是「」的繁體字,其實是明体(宋体)舊字形,當然“”在中易宋体中的風格,還是新字形化变成了“”。 舊字形或傳承字形,主要是指傳統的宋(明)體字形,起源于明朝,直至現代。其代表書籍有《康熙字典》、《中文大辭典》、《大漢和辭典》、《漢韓大辭典》、《中華大字典》等。在日本被稱為舊字體、正字體。在韓國為標準的印刷字形。然而,舊字形并無一個硬性的統一標準,即使是未曾經過修改的韓國字形、舊細明體(细明体到3.21版为止,采用接近传统明体的字形,新版本采用國字標準字體)等電腦字形,也有不少部份與《康熙字典》上的字形不同。 下面列出中國大陸標準寫法,與康熙字典、臺灣、香港、日本標準或常用字型(參考細明體、標準宋體等)之所不同,且又不屬於簡化字(以《簡化字總表》為準)或異體字(以《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為準,以下簡稱《一異表》)者。.
於姓
--(读音:Yú)是中國姓氏之一,較罕見。.
查看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於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