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指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21日至11月23日,全國同時舉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代表總額3045人(實際選出約2961人),隨國民政府遷台者由於大陸地區一直無法進行改選,許多代表一直當到過世,未過世者則一直擔任至1991年底方才全面退休。現在在世者約十餘人,包括鄧育英(西康),洪文山(嫩江),張驊(興安),熊愷(江西),伍雲格爾勒(蒙古),周宜逵(青海)等人。.

13 关系: 外蒙古独立姜绍祖 (中华民国)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二月政爭國立宜蘭高級中學國民政府八里西龍巖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第一屆國大代表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老賊 (臺灣政治)滕傑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外蒙古独立 · 查看更多 »

姜绍祖 (中华民国)

姜紹祖(1892年—1967年),民国教育家、政治人物。字梅塢,以字行,谱名颖焚,学名绍祖,浙江象山人。.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姜绍祖 (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簡稱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回應台灣民主化的呼聲與本土化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分開,在不變更原有憲法架構的原則下,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條文。自民國80年(1991年)首次修訂以來,目前為第七次增修版本(2005年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在中華民國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其序言載明增修憲法之目的,係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條文中也未對省制、領土變更等涉及法統的內容予以大幅度的修改或凍結;但其中將台澎金馬等實際管轄領土稱為「自由地區」、省虛級化、正副總統直選、中央公職人員僅由自由地區之國民選出等條文,使中華民國憲法定義在自由地區順利運行。.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查看更多 »

二月政爭

二月政爭又稱李郝政爭是指中華民國(台灣)在1988年1月13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逝世後的一連串中國國民黨黨內及政治圈的權力鬥爭,主角為以當時繼任總統、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為首、支持改革及本省人為主的「主流派」,以及政治立場保守威權、外省人為主的「非主流派」。由於兩派的政治角力在1990年2月以後逐漸白熱化,因而得名。此次政爭也影響到後來中國國民黨的分裂。二月政爭也突顯蔣家及外省勢力在蔣經國逝世僅兩年便失去全權支配的影響力,本土力量至此主導台灣政治。.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二月政爭 · 查看更多 »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臺灣話:kok-lîp-gî-lân-ko-ki-tiong-hâk),位於臺灣宜蘭縣宜蘭市市區西南側,簡稱宜蘭高中、宜中(gî-tiong)、宜蘭中學,舊稱宜蘭省中、省宜中、省立宜中,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北州立宜蘭中學校,民國57年(西元1968年)停止招收初中部後更名臺灣省立宜蘭高級中學,民國89年(西元2000年)2月1日廢省改隸屬教育部,更名為國立宜蘭高級中學並使用迄今,校史迄今餘七十五年以上,校風自由,學校代表色為白色及粉紅色,由於舊校徽有翅膀圖樣,而又有「翱翔青年」之稱。.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八里西龍巖

八里西龍巖,又稱西龍巖寺、西龍寺,是一所臺灣新北市八里區的巖仔、觀音廟,是八里信仰中心之一,與八里天后宮以及八里大眾廟並稱為八里三大古廟。亦是旅遊勝地,每年春季有許多人來此賞花。.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八里西龍巖 · 查看更多 »

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重定向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國大代表

#重定向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第一屆國大代表 · 查看更多 »

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重定向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 查看更多 »

老賊 (臺灣政治)

老賊在台灣被用作稱呼不斷自我延任的民意代表,是貶稱,暗示這些民意代表缺乏合法性,通常是指歷經四十年未曾改選的所謂「萬年國會」。.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老賊 (臺灣政治) · 查看更多 »

滕傑

滕傑(),号俊夫。江蘇省淮安府阜寧县人。中華民国軍事將領、政治人物。.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滕傑 · 查看更多 »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1990年由國民大會代表(以下簡稱國大代表)參與投票選舉中華民國總統的間接選舉,選舉地點是在臺北市陽明山中山樓,也是最後一次的總統間接選舉。1990年3月21日先舉行總統選舉,副總統選舉則於隔日的3月22日舉行。選舉結果,於1988年依《中華民國憲法》繼任總統(原總統蔣經國於任內逝世)的李登輝獲選任為第八任總統,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李元簇則當選為副總統。 由於本屆選舉被視為是蔣經國逝世後的接班人選舉,影響台灣的政治發展,因此格外引起注目。此外,選舉過程中執政國民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黨內鬥爭也影響著之後的權力分配,包括隨後郝柏村的政治勢力消長、新黨的出走、李登輝的權力擴大等。此外,由於國代濫權行為引起的野百合學運更是台灣歷史上最大的學生運動,當中學生提出的要求也在日後一連串《中華民國憲法》修憲中獲得實現,影響後20年的台灣政局。其要角也在日後進入台灣政界,影響台灣政治。而民進黨的「總統民選行動」也在日後導致修憲並總統直選。.

新!!: 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和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