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第37軍 (日本陸軍)

指数 第37軍 (日本陸軍)

37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之一軍。 1942年4月由婆羅洲守備軍編制成軍,同月20日編入南方軍作戰序列,擔當舊英領婆羅洲之守備任務。1944年9月名稱變更為第37軍,繼續擔任婆羅洲守備任務直到終戰。.

目录

  1. 11 关系: 南方軍 (日本陸軍)大日本帝國陸軍軍列表婆罗洲守備軍婆羅洲戰役 (1945年)前田利為砂拉越第33軍 (日本陸軍)阿波丸事件英屬婆羅洲日佔時期陸軍大學校沙巴州铁路

南方軍 (日本陸軍)

南方軍為大日本帝国陸軍的總軍之一。於1941年11月依大陸令第555號編制成總軍。緬甸、泰國、南洋方面等地區為其作戰地域,擔負防衛・軍政之任務。.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南方軍 (日本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軍列表

大日本帝國陸軍軍列表為舊日本陸軍的軍之列表。.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大日本帝國陸軍軍列表

婆罗洲守備軍

#重定向 第37軍 (日本陸軍) category:軍 (日本陸軍).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婆罗洲守備軍

婆羅洲戰役 (1945年)

婆羅洲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在西南太平洋戰區最後一場主要軍事行動,在一系列由5月1日至7月21日期間的兩棲登陸行動中,由指揮的攻擊佔領該島的日本軍隊,盟國的海空軍力量,主要是由托馬斯·金凱德指揮的美國海軍第7艦隊、及美國陸軍航空軍第13航空隊亦在此戰役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戰役中,他們受到了由海军中将指挥、位于婆羅洲東南部的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以及由陸軍中將指揮、位于西北部的日本第37軍的抵抗。 雖然該戰役當時在澳洲受到批評及在以後時間被認為是沒有意義或浪費士兵的生命,它仍然達到一系列目的如增強對佔領荷屬東印度大部份地區的日軍的孤立、攻佔主要石油供應地區釋放盟軍戰俘,當時這些戰俘的處境已十分惡劣(参见及)。 盟軍在婆羅洲一系列行動計劃代號為雙簧管及是屬於蒙特克萊爾行動的第2階段,該行動的目的是消滅當地的日軍及收復荷屬東印度、菲律賓南部及英屬婆羅洲北部,蒙特克萊爾行動的第1階段,代號為勝利,目的是在菲律賓的彭內島、宿務島及內格羅島登陸及已在1945年中完成。 原本雙簧管行動分為6個階段:雙簧管1號行動是攻打打拉根;雙簧管2號行動是攻打峇里巴板;雙簧管3號行動是攻打馬辰;雙簧管4號行動是攻打泗水或巴達維亞(雅加達);雙簧管5號行動是攻打荷屬東印度東部;及雙簧管6號行動是進攻英屬婆羅洲(沙巴),最後只有進攻打拉根、峇里巴板及英屬婆羅洲—納閩及文萊被實施,整個戰役由1945年5月1日實施的拉開序幕,於打拉根的東北部海岸實施登陸,之後在1945年6月10日實施: 在婆羅洲北部的納閩及艾文萊海洋實施登陸,1個星期後澳軍根據雙簧管6號行動的計劃,之後盟軍主力轉移至東面中部海岸,於1945年7月1日實施,在峇里巴板實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 這些行動最終亦是澳軍隊對日軍的最後一系列行動。.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婆羅洲戰役 (1945年)

前田利為

前田利为(日语:前田 利--、),日本的華族、大日本帝国陸軍軍人。陸軍大将军衔。旧加贺藩主前田本家第16代目当主(侯爵)。.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前田利為

砂拉越

拉越(Sarawak),旧译砂--朥越、砂--勞越、砂羅越或砂--捞越,簡稱砂或砂州,马来语又稱作“犀鸟之乡”(Bumi Kenyalang),是马来西亚在婆罗洲领土上两个行政区域之一(另一个为沙巴州),也是全马面積最大的州。砂拉越州在行政、移民和司法制度上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行政区明显不同。地理上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西北,东北与沙巴州相邻,并把汶莱这一独立国家隔成两部分,而其南与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晋市是全州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州内还有美里、诗巫和民都鲁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分布。根据2015年的人口估查,砂拉越州共有2,636,000人。全州的气候类型是熱帶雨林氣候,生长着大片热带雨林,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以许多著名的洞穴系统而闻名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也位于砂拉越州。发源于依兰山脉的拉让江既是该州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来西亚最长的河流;其支流上的巴贡水电站是东南亚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砂拉越州的最高点为2,423米高的毛律山。 在尼亚洞发现了距今四万年前早期人类在砂拉越的居住遗迹。在公元八至十三世纪砂拉越,这一地区与古代中国维持着贸易往来。在十六世纪时这一地区开始受到汶萊帝國(渤泥国)的控制。1841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汶莱手中取得砂拉越(今古晋一带)的统治权,成为了独立的王国,并逐步将版图扩张至今天的范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砂拉越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战后的1946年,砂拉越又被划给英国成为了直轄殖民地,直到1963年7月22日才從英國取得自治權。同年9月16日,砂拉越與北婆羅洲(今沙巴)、新加坡(在1965年被驱逐出联邦)和马来亚联合邦(今马来西亚半岛或西马)组成今天的马来西亚。这一联邦体制的建立受到了邻国印尼的反对,并导致了两国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武装对抗。1966年8月对抗平息后的砂拉越又经历了砂共叛乱,这场叛乱直到1990年才停息。 砂拉越州呈现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和多样化语言。砂拉越州的州元首称作“Yang di-Pertua Negeri”,而其政府首脑称为“首席部长”。砂拉越州的政府架构与西敏制相似,并在国内拥有最早的州議會制度。砂拉越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来语,并没有规定官方宗教。位于古晋的砂拉越博物馆是婆罗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砂拉越还以它的传统乐器而闻名。为期三天的(RWMF)便是在砂拉越州举行。同时砂拉越州也是全国唯一庆祝的地方。 砂拉越州蕴藏着大量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外向出口型,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木材和油棕方面。砂拉越州还有制造、能源和旅游等产业。.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砂拉越

第33軍 (日本陸軍)

33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中之一軍。 1944年4月7日編制成軍,同月11日編入緬甸方面軍作戰序列,佈署於北緬甸方面。面對英國軍隊的攻擊強行苦戰,駐守タトン直至終戰。.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第33軍 (日本陸軍)

阿波丸事件

阿波丸事件指在1945年4月1日,日本郵船之客貨轮“阿波丸号”自新加坡航向日本的途中,在台灣海峽福建平潭县牛山島附近的海面,被美國海軍潛水艇“”用3顆魚雷(一說为4顆)擊沉之事件。.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阿波丸事件

英屬婆羅洲日佔時期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婆羅洲可以分為五個區域。其中位於北方的四個由英國統治:砂拉越、汶萊、納閩和英屬北婆羅洲。剩餘的南方大片土地則是荷屬東印度(今印尼)的管轄範圍。由於婆羅洲所蘊藏的石油資源,婆羅洲是日本的主要目標,同時缺乏防守武力。日本當時長期缺乏自然資源,為了加強其在太平洋的勢力,日本需要穩定的補給--尤其是石油。 1941年,由於日本在中國和法屬印度支那的行動,美國和英國開始對日本實施原物料禁運。婆羅洲位於日本通往新加坡、爪哇島、蘇門答臘島、馬來亞和西里伯斯(今蘇拉威西)的主要航道上,因此婆羅洲對日本來說走重要的戰略地位。掌握這些航道,才能有效控制占領地。 1941年12月16日,日軍從法屬印度支那金蘭灣出航,登陸砂拉越美里。日軍不到一個月內就征服整個婆羅洲。日軍將英國統治的北邊區域稱為北婆羅洲,相鄰的荷蘭統治南方區域稱為南婆羅洲,並將納閩改名為前田島。為近代史中首次婆羅洲全島被單一政權統治。 日軍佔領英屬北婆羅洲長達三年多。這段時間日軍積極地向當地居民推廣皇民化教育,要求他們學習日語和日本文化。日軍將北婆羅洲分為五個州,建造許多機場。.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英屬婆羅洲日佔時期

陸軍大學校

軍大學校為大日本帝國陸軍設置培養參謀軍官的教育機構,德國陸軍、美國陸軍、蘇聯陸軍也有相同的機構,大日本帝國海軍方面與之相當的學校為「海軍大學校」。現在日本陸上自衛隊與之相當的學校是「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陸軍大學校

沙巴州铁路

沙巴州铁路(Sabah State Railway,缩写:SSR;Keretapi Negeri Sabah,缩写:KNS),前称北婆罗洲铁路(North Borneo Railway;Keretapi Borneo Utara),为马来西亚沙巴州政府营运的铁路系统,也是目前婆罗洲岛上唯一一个铁路运输系统。沙巴州铁路只有一条路线,铁路起自位于沙巴州首府亚庇的丹絨亞路,终到内陆省的城镇丹南,营业里程全长134公里。.

查看 第37軍 (日本陸軍)和沙巴州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