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86 关系: 南宋四川抗蒙山城,南寧軍,南岩宫,史嵩之,复州 (湖北),大同 (蒲鮮萬奴),天兴 (金朝),天福 (四條天皇),太平桥 (歙县),孟珙,宝通寺,宣缯,安庆市,安徽历史,宋理宗,宋金战争,宋朝,宋朝狀元列表,寿昌軍,岳州,岳珂,丁黼,中国年号列表,东钱湖,乔行简,应㒡,保生大帝,嘉禎,嘉熙,儋州 (古代),商丘市,八思巴,元朝,王遂 (宋朝),神鵰俠侶,福清縣知縣列表,窝阔台,端平入洛,端平更化,绍定,真州之战,真德秀,隆庆府,遂宁府,荊門軍,青山区 (武汉市),青山镇街道,静海军节度使,袁商,袁韶,... 扩展索引 (36 更多) »
南宋四川抗蒙山城
南宋四川抗蒙山城是宋元战争时期南宋军民在四川制置司(今中国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境内修筑的用以抗击防御蒙古军队入侵的数十座山城,这些山城遍布四川,相互呼应,充分利用了四川盆地特殊的红层方山地貌及其它地理优势,形成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山城防御体系,坚持抗元长达53年之久,极大的延长了南宋的寿命。这些山城也使得四川地区成为南宋坚持抵抗时间最长、被蒙古人最晚征服的地区。由于四川抗蒙山城久攻不克,四川地区难以平定,元军不得不改变其最初“取蜀灭宋”的战略,自咸淳七年(1271年)起改向荆襄地区进军,由汉水渡江以灭南宋。南宋四川抗蒙山城中以蒙古大汗蒙哥逝世之地——合川钓鱼城最为知名,钓鱼城与云顶城、运山城、大获城、得汉城、白帝城、青居城及苦竹隘并称为四川“八柱”,皆为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据点。 现中国四川省及重庆市境内仍保存有约40座南宋四川抗蒙山城遗址,其中钓鱼城、神臂城、白帝城、天生城、重庆城中原南宋四川制置司衙署遗址皆入选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云顶城、小宁城、平梁城、礼义城、得汉城、多功城、天赐城、龙崖城、磐石城等9处抗蒙山城遗址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整体而言,除个别几座山城(如钓鱼城)外,大多数山城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
查看 端平和南宋四川抗蒙山城
南寧軍
南宁军,中国宋朝的行政区划——军。 北宋熙宁六年(1173年),改儋州设昌化軍,南宋端平(1234年—1236年)年间改名南寧軍,治所在义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旧儋县)。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等市县地。下辖三县:宜伦县、昌化县、感恩县。元朝沿置。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又改南宁军为儋州。 Category:南宋的军 Category:元朝的军 Category:海南的军 Category:儋州市 Category:东方市 Category:12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端平和南寧軍
南岩宫
南岩宫位于中国大陸湖北省武当山南岩坡,全称大圣南岩宫,又称紫霄岩,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岩宫始建于唐,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毁,元中统年间重建,延祐元年(1314年)赐名“天乙真庆万寿宫”。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大规模扩建,并敕封“大圣南岩宫”。北坡上有南天门、北天门、小宫门、御碑楼、龙虎殿、玉皇殿、配殿等建筑,南侧悬崖上有皇经堂、两仪殿、万圣楼、天乙真庆宫石殿、古祺亭等建筑。宫内现存六十余通元明清以及民国碑刻和数十处摩崖石刻。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为石砌仿木结构,面阔进深各三间,高6.8米,单檐歇山顶。两仪殿外有龙头状石雕伸出悬崖外,龙头上置香炉,俗称“龙头香”。.
查看 端平和南岩宫
史嵩之
史嵩之(),字子由,一作字子申,南宋大臣。史载为南宋大臣史浩之孙,史弥远之侄;但实际上,史嵩之的祖父是史浩的堂弟史渐。 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查看 端平和史嵩之
复州 (湖北)
复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初置复州,治所在建兴县(隋朝改沔阳县,今属湖北省)。唐朝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仙桃、天门、监利等市县地。宝应后移治竟陵县(五代后晋改景陵县,今天门市)。南宋端平间还治沔阳镇。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复州路。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湖北的州 Category:荆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仙桃市 Category:天门市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27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端平和复州 (湖北)
大同 (蒲鮮萬奴)
大同(1224年-1233年九月)是蒲鮮萬奴建立的东夏政权的年号,共10年。 大同年号史书无记载。1980年代在东北地区出土的蒲鮮萬奴官印中有“大同”年款。.
查看 端平和大同 (蒲鮮萬奴)
天兴 (金朝)
天興(元年:1232年四月 - 末年:1234年正月)是金哀宗的第三个年号。金哀宗使用天興这个年号一共三年。 天興元年,是年本正大九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又改元天興。 天興三年正月己酉日(公元1234年2月9日),帝自縊于蔡州幽蘭軒。末帝退保子城,聞帝崩,率群臣入哭,諡曰哀宗。哭奠未畢,城潰,諸禁近舉火焚之。奉禦絳山收哀宗骨瘞之汝水上。末帝為亂兵所害,金亡。 李兆洛《纪元编》以盛昌作为末帝的年号,但没有史料证据,南宋王應麟所著類書《玉海》中收有盛昌年號,稱為金國年號。.
查看 端平和天兴 (金朝)
天福 (四條天皇)
天福(1233年四月十五日至1234年十一月五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四條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藤原賴經、執權為北條泰時。.
查看 端平和天福 (四條天皇)
太平桥 (歙县)
歙县太平桥又名河西桥,民间俗称寡妇桥,是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城西练江上的一座纵列式法券大型联拱石拱桥,长268米,宽7.1米,高9.5米,十六孔,孔径12.4-16米不等,为安徽省最大的古石桥,有“千里江南第一桥”之誉。 太平桥位置在徽州府城西门潮水门外,府属西四县(婺源、祁门、黟县、休宁)均由此入城,南宋端平元年(1234)始建浮桥,名为庆丰桥,明初架木桥,弘治年间改为石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建,1996年加固维修。原桥身与分水垛用红色粉砂岩砌成,桥面与栏杆用青色泥灰质角砾岩,1969年桥面与栏杆被洪水冲毁,后将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两侧悬挑加筑人行道和架装栅栏。桥中心原有桥亭,亭内北面供奉佛像,两旁立碑记,1949年后拆除,碑记移至太白楼。 此桥上游为练江大桥(原为万年桥),下游为紫阳桥,西侧桥头正对太白楼。.
查看 端平和太平桥 (歙县)
孟珙
孟珙(),字璞玉,随州棗陽(今湖北枣阳)人,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四世祖孟安是岳飛部将,祖父孟林也是岳家軍一員,父孟宗政,子孟之经。.
查看 端平和孟珙
宝通寺
宝通寺,又名宝通禅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为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一。1959年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初名东山寺,后唐贞观(627年-649年)年间易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为防范金兵南侵,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幽济禅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赐寺名为崇宁万寿掸寺。元末万寿禅寺毁于战火,此后几经毁坏,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定名宝通禅寺。 现存建筑多为光绪年间重建,是历代的皇家寺院,同时也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寺内有洪山八景(东岩、云扃、怀樽、翠屏、栖霞、狮子峰、仙人石、寿泉),并珍藏着珍贵文物,如宋代古钟为湖北现存佛教文物中最古老的大型冶炼法器,另有密宗日式建筑的法界宫,内有飞来巨石,神韵十足。 寺后的洪山南坡上有洪山宝塔和洪山摩崖石刻,均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端平和宝通寺
宣缯
宣缯,南宋大臣,绍定初年首辅,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嘉定中,拜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太师,谥忠靖。与史弥远亲和。 《宋史》列传载:“嘉泰三年,太学两优释褐。历官以太学博士召试,为秘书省校书郎。升著作佐郎兼权考功郎官、知吉州、福建提点刑狱。迁考功员外郎,又迁秘书少监。时暂兼权侍立修注官、守起居舍人,为起居郎兼权侍左侍郎,编《孝宗宝训》。试吏部侍郎,权兵部尚书。嘉定十四年,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明年,拜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奉祠。端平三年召赴阙,升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诏缯尝预定策,以王尧臣故事赠太师,谥忠靖。” 宣缯曾在宝庆元年进《即位事始》。.
查看 端平和宣缯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查看 端平和安庆市
安徽历史
安徽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分屬漢地徐、揚二州地域.
查看 端平和安徽历史
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原名赵与莒,後賜名赵贵诚,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宋宁宗太子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1224年寧宗駕崩後,彌遠矯詔立貴誠為帝,是為宋理宗,改名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
查看 端平和宋理宗
宋金战争
宋金战争,是从1125年-1141年金军南侵,灭北宋、占领中原开始,1161年-1164年;1206年-1207年;1216年-1219年,金军屡次对宋朝进行的侵略性战争,直到端平元年(1234年)蔡州之战,南宋联合蒙古帝国灭亡金朝,共计25年。.
查看 端平和宋金战争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端平和宋朝
宋朝狀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 Category:宋朝人列表 Category:中国状元列表.
查看 端平和宋朝狀元列表
寿昌軍
寿昌军,中国宋朝的行政区划——军。 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升鄂州武昌县(今湖北省鄂州市)为寿昌军使,续升寿昌军。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以武昌县还隶鄂州。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武昌县为散府,治本县。后革武昌府,以武昌县属本武昌路。 Category:南宋的军 Category:湖北的军 Category:鄂州行政区划史.
查看 端平和寿昌軍
岳州
岳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州置州。治所在巴陵县(今岳阳市)。唐朝时,辖今湖南洞庭湖东、南、北沿岸各县地,后略小。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名同岳飞姓,改为纯州,旋恢复旧称。元朝改为岳州路,明朝改为岳州府。1913年废。.
查看 端平和岳州
岳珂
岳珂(1183年—1243年),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年又自号倦翁。岳霖之第三子,岳飛之孙。.
查看 端平和岳珂
丁黼
丁黼(1166-1236)字文伯,号延溪。南宋石埭(安徽石台县)人。 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為州录事参军,擔任余杭知县,再迁太仆寺簿。嘉熙元年,被聘为参议官。嘉定中期,丁黼在餘杭得到陳正卿之《風俗通義》藏本,與館中本、孔復君本互相參校,“始可句讀”,並於夔州付梓刊行。嘉定十六年(1223年),官军器监,人称“丁大监”。著有《延溪集》五十卷、《六经辨证疑阁》和《诸史精考》等。多次上書言大臣不法事。 端平三年(1236年,窝阔台汗八年),爲四川制置使兼工部侍郎,知成都府。是年蒙古分三路大軍進攻南宋,東路攻淮颺,中路攻襄樊,西路走四川;六月,元军闊端和穆直会师汉州(今四川广汉),逼近成都,十八日进至城北驷马桥,成都承平日久,不知兵革,官吏“犹晏然”,“居民皆纵观”,赵彦呐率三萬人退至夔门(今重庆奉节),成都府所部士兵不足千人,幕客杨栋盡取珍宝而去。十九日,丁黼率僅存兵力至石筍橋,鞑兵四合,被射死於成都城西南。死後其部下王翊抗蒙,十月二十六日,王翊投井殉難。.
查看 端平和丁黼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查看 端平和中国年号列表
东钱湖
东钱湖,亦称东湖、万金湖,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个湖泊。东钱湖位于鄞州区东钱湖镇境内,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4.5公里,水域面积19.1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宁波市区饮水和灌溉的主要水源。湖区和周围地区目前为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代管。.
查看 端平和东钱湖
乔行简
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南宋大臣。.
查看 端平和乔行简
应㒡
应繇(㒡读音yóu),,南宋大臣。字之道,自号葺芷,南宋昌国人,一说鄞人。.
查看 端平和应㒡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閩南語白話字:Pó-seng tāi-tè)為中國大陸閩南(泉州、漳州、廈門)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保生大帝通常是指北宋人吳夲,然而亦有所謂的「保生三真人」信仰,認為孫思邈、吳夲、許遜三位在成神後結拜為義兄弟,而都會被稱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還有三十六神將.
查看 端平和保生大帝
嘉禎
嘉禎(1235年九月十九日至123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四條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藤原賴經、執權為北條泰時。.
查看 端平和嘉禎
嘉熙
嘉熙(1237年—1240年)是宋理宗趙昀的第四个年号。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
查看 端平和嘉熙
儋州 (古代)
儋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五年(622年)改儋耳郡置,治所在义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旧儋县)。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儋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为昌化军。南宋端平中改为南宁军。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又改南宁军为儋州。1912年废为儋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海南的州 Category:儋州市 Category:东方市 Category:昌江黎族自治县 Category:62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查看 端平和儋州 (古代)
商丘市
商丘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东界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人口727.39万。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在此交汇。.
查看 端平和商丘市
八思巴
八思巴(梵文:ārya आर्य ,意为圣者;),西藏佛教萨迦派第五代法王,也被認為是達賴喇嘛的前世之一。本名羅卓堅贊(blo-gros-rgyal-mtshan),或譯洛珠坚赞,意为“聖者慧幢”,乌思藏萨斯迦人(今西藏萨迦县)。.
查看 端平和八思巴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端平和元朝
王遂 (宋朝)
王遂,字颖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王韶玄孙,南宋大臣。 年少时慕战国策士,真德秀勉其志于道,为改字去非。嘉泰年间中进士,庆元六年(1200年),以父任主富阳簿。历官差干办诸司审计司。宋理宗绍定三年(1229年),知邵武军兼福建招捕司参议官。改知安丰军,迁国子监主簿、太常寺主簿等。绍定六年(1232年),入朝拜监察御史,迁右正言,拜殿中侍御史,奏论进君子、退小人、正风俗,直声震内外。端平三年(1236年),迁户部侍郎。出知遂宁府、成都府、平江府、宁国府、建宁府、隆兴府等。残本明抄本《诗渊》收遂诗八十多首,官至权工部尚书,病卒。.
查看 端平和王遂 (宋朝)
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是金庸創作的武俠小說,為「射鵰三部曲」的第二部。《神鵰俠侶》在描寫情感方面為金庸作品中著墨最多、最深入的一部,被讀者稱為「情書」,也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動畫、漫畫和廣播劇。.
查看 端平和神鵰俠侶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查看 端平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窝阔台
窝阔台汗(;),又作斡歌歹、和歌台、倭闊岱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大汗(又译合罕,)的称号,和诸汗()相区别。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庙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查看 端平和窝阔台
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是指南宋在聯合蒙古帝国滅金朝之后,下令出兵收復位于河南的原北宋東京開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軍事行動,由于糧草不濟以及沒有騎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軍大敗而退回原來的秦嶺淮河線防線。.
查看 端平和端平入洛
端平更化
端平更化,是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宋理宗亲政改元「端平」後實施的改革。 權相史弥远共擅權二十五年,南宋日渐衰落。理宗一親政就任用洪咨夔等人做监察御史,彈劾了史弥远一党的“三凶”梁成大、李知孝、莫泽。而被史弥远排斥的真德秀、魏了翁则被召入朝。当时紙幣的发行量超过三亿贯,通貨膨脹,物价飞涨。宋廷停止发行新幣,回收部分旧幣,并动用库存黄金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平抑物价。但是不久蒙古入侵,南宋军费陡升,宋廷不得不大量发行貨幣以缓解财政压力。最終经济整顿破產。 宋理宗一直希望使理学成為正统官学,早在宝庆三年(1227年)就封朱熹为信国公。端平更化後,朱熹和理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都先后被入祀孔庙。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又分别加封周敦颐为汝南伯、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张载为噤伯。景定二年(1261年)理宗排定的入祀孔庙的名单包括: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张拭、吕祖谦。其中除司马光外,剩下的都是理学代表人物。 理宗的政治改革也要解決大量冗官,這是通过控制考中進士的人数和严格升迁制度辦到的。从端平元年开始,平均每次科考的中進士人数为四百五十人,而不是以前的平均每次六百人。理宗又规定无论在首都的朝官还是在外地的地方官都不得私荐官员,没有擔任过州县地方官的人不能進入朝廷做郎官,已经当上郎官的必须外放,补上州县地方官这一任。但這些措施流于表面,未能根本解決問題。 Category:南宋政府 Category:1230年代中国政治 Category:中国的改革.
查看 端平和端平更化
绍定
绍定(1228年-1233年)是南宋皇帝宋理宗的年号,共计6年。.
查看 端平和绍定
真州之战
真州之战,南宋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九月,蒙古帝国将领察罕攻打宋朝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被知州丘岳击退的战役。 1236年十一月,蒙古宗王口温不花等率军攻打南宋淮西。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等三州守将弃城逃走。口温不花收取三州兵马粮械,派游骑从信阳向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掠夺,派遣部将察罕率军攻打真州,自己率军继续南进。察罕率军到达真州,知州丘岳治军严明,防守严密,挫败攻城蒙古大军,乘胜出击,在浦桥(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大战,用强弩射杀蒙古一将,蒙古军稍稍撤退。丘岳认为蒙古兵力超过自己十倍,于是设三道伏兵,他在西城置炮。蒙古军再次进攻,宋朝伏兵突起,炮石齐发。丘岳派勇士袭击蒙古军营垒,焚烧庐帐,蒙古军被迫撤走。.
查看 端平和真州之战
真德秀
真德秀,字景元,後改景希,號西山,後世稱西山先生。中國福建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南宋名臣、著名儒家學者,屬朱熹理學一派。.
查看 端平和真德秀
隆庆府
隆庆府,中国南宋时设置的一个府。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升剑州置,治所在普安县(今四川省剑阁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剑阁、梓潼及江油市东北部地。属利州路。端平三年(1236年)兵乱,徙治苦竹隘(今剑阁县东北小剑山顶)。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望改为剑州。 Category:南宋的府 Category:四川的府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剑阁县 Category:梓潼县.
查看 端平和隆庆府
遂宁府
遂宁府,中国北宋时设置的府。 政和五年(1115年)升遂州置,治所在小溪县(今四川省遂宁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遂宁、蓬溪,重庆市潼南等市县地。属潼川府路。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因兵乱,一度权治蓬溪寨(今四川省蓬溪县)。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为遂宁州。 Category:宋朝的府 Category:四川的府 Category:重庆的府 Category:遂宁行政区划史.
查看 端平和遂宁府
荊門軍
荆门军,中国五代十国时设置的一个军。 五代十国荆南改荆门县设置荆门军,治所在荆门县(今湖北省荆门市)。北宋开宝年间将长林县属入。包括今湖北省荆门市、当阳市。南宋端平年间治当阳县。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荆门府,后降为荆门州。.
查看 端平和荊門軍
青山区 (武汉市)
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
查看 端平和青山区 (武汉市)
青山镇街道
青山镇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
查看 端平和青山镇街道
静海军节度使
静海军节度使(),又稱交州節度使、交趾節度使,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年)在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设置的藩镇,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仍作为宋朝皇帝赐予越南丁朝、前黎朝、李朝和陈朝各朝君主的加官,直到宋朝灭亡以后方才停止使用。.
查看 端平和静海军节度使
袁商
袁商,南宋大臣。字清夷,號可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查看 端平和袁商
袁韶
袁韶(),南宋大臣,字彦淳,庆元府(今宁波)人。.
查看 端平和袁韶
高衡孙
衡孙,南宋大臣、诗人。高闶的从孙,庆元府鄞縣人。.
查看 端平和高衡孙
贾似道
賈似道(),字師憲,南宋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人,為南宋丞相,在南宋滅亡前最後二十多年掌握朝廷大权。 德祐元年(1275年),似道亲出督师。二月,至安庆鲁港,与元兵相遇,大将夏贵先已决计降元,至是不战而去,且扬言前锋已败,摇动军心,致全军溃散。战时私自与元朝議和,事闻,似道罢官、贬逐。八月,被监送官郑虎臣杀于漳州。未久,宋亡。.
查看 端平和贾似道
趙不熄
嗣濮王趙不熄(《滘頭趙氏族譜·安懿濮王嗣封源流考》:……寶慶元年五月,不熄嗣,端平元年春正月薨。),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永嘉郡王趙士程第五子,第二十二代嗣濮王。.
查看 端平和趙不熄
趙不擅
新興郡王趙不擅(《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理宗三》:(淳祐十一年)三月丁卯,少保、保寧軍節度使、嗣濮王不擅薨,贈少師,追封新興郡王。),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第十六代嗣濮王趙士歆第七子《宋會要輯稿·帝系二·濮秀二王杂录》:「(淳熙四年)十月九日,诏士歆第七男赐名不擅。时善切。」,第二十三代嗣濮王。.
查看 端平和趙不擅
趙師彌
潤節惠王《宋会要辑稿·礼五八·王谥》:特赠太师、追封润王师弥,谥节惠。趙師彌(《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理宗四》:(寶祐六年五月)丁卯,嗣秀王師彌薨。),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崇憲靖王趙伯圭第九子,第五代嗣秀王。.
查看 端平和趙師彌
趙葵
趙葵(),字南仲,號信庵,一號庸齋。衡山(今属湖南)人。.
查看 端平和趙葵
郭虾蟆
郭虾蟆(),一名郭斌,由于其兄郭禄大曾被赐姓“颜盏”,因此也被称为颜盏虾蟆,金末会州(今中国甘肃会宁)人,将领。後來成為金國最後一座城池的守衛者,不屈而死。.
查看 端平和郭虾蟆
阳平关之战 (1236年)
阳平关之战,南宋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九月,蒙古帝国窝阔台攻宋,蒙古军于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老勉县)全歼曹友闻之军的作战。 1236年九月,阔端率蒙古、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等民族军号称五十余万,分兵两路攻打四川,合击成都。一路由宗王末哥率领攻宕昌、阶州(今甘肃武都)等城,直趋成都。一路由阔端亲率主力出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攻下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击败都统李显忠,占领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另派兵猛攻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 四川制置使赵彦呐派扼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的利州都统制曹友闻退守大安军。曹友闻认为大安军平坦,利于骑兵,不利步兵防守,建议还是守卫仙人关,以威胁蒙古军后方,使他们不敢长驱直入。赵彦呐没有采纳,一天发出七道令牌,强迫曹友闻转守大安。九月初九日,曹友闻退至大安。九月十六日,曹友闻与下属商议,大安无险可守,只有鸡冠山一堡可守,但是无粮无水,若坚持五日,可有转机。诸将认为堅守不战,可超过五日。 曹友闻于是派弟弟四川制置司帐前总管曹万,率一万大军到鸡冠隘(今陕西勉县西南)守卫。曹友闻亲自率精锐万人设伏,商定如果蒙古军攻打阳平关,诈败入堡,曹友闻乘机攻打其后方,两声鼓为号,内外夹击,大开阳平关城门,炊烟不出。九月廿一日,曹友闻选精兵七千七百人,从大安渡江逆江而上三百里,再渡江到刘溪、黑水一带谷地设伏。九月廿二日,蒙古军分批到达,曹万、刘孝全率军在关外迎战,蒙古军败,下午,曹万退入鸡冠隘堡,蒙古军将其包围。九月廿七日,曹友闻探知蒙古军掠夺大安,命大军到阳平关集结,走了二十里,天降暴雨,夜间人马困乏。部将吕嗣宗建议到天明再走,曹友闻考虑到鸡冠隘堡原计划坚持五日,现在已经八天,遂令大军继续前进。到达水牛岭,分三路攻打蒙古军营地,战至天明,攻破数十营,直插阳平关。曹万等将领,听到鼓声率军出堡夹击。九月廿八日,战至回回寨,阔端想要逃跑,汪世显率军从大安前来援救,阔端于是分骑兵为百十队,向宋军轮番进攻。宋军寡不敌众,战斗力大减,曹友闻中流矢,下马步战而死。曹万率领仅存五百人入堡。九月廿九日,曹万、刘孝金等见赵彦呐不派援军,城中无粮,率军突围,转战到龙门(阳平关附近的龙门洞),全部战死。.
赵复
赵复,字仁甫,中国宋末元初德安府(治今湖北省安陆市)人。学者称为江汉先生。.
查看 端平和赵复
赵竑
趙竑(),南宋宗室,秦康惠王趙德芳九世孫,原為宋寧宗養子,立為皇儲,因趙竑與宰相史彌遠不睦,寧宗駕崩後,彌遠矯詔立趙昀為帝,是為宋理宗。廢趙竑為濟王,藩封霅川,霅川之變時,趙竑被彌遠誣以謀反而冤死,剝奪王爵。宋度宗時平反。宋恭帝追封鎮王,諡昭肅,贈官太師兼尚書令。.
查看 端平和赵竑
鄒應龍
邹应龙(),又作应隆,字景初,南宋福建泰宁县人,由狀元出身曾高任礼部尚书一生剛正清廉。.
查看 端平和鄒應龍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查看 端平和自贡市
陈卓 (南宋)
卓(),南宋大臣。字立道,浙江鄞县人。.
查看 端平和陈卓 (南宋)
陈容 (南宋画家)
容(约1200年–1266年)Barnhart, R. M. et al.
查看 端平和陈容 (南宋画家)
陈良彪
良彪,字绰然,宋朝福建福州长乐县麟墩村(今金峰镇陈墩村)人,南宋武状元。绍熙初年,陈良彪在长乐西石岩禅寺寄读,民间传说一夜他到后山深涧里捕得一只大黄鳝并将其煮食,结果整夜烦热,次日力气大增,寺庙僧人就劝其文武并重,于是他才开始白天习武、夜晚读书,得以文武兼备。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他考中己未科武举状元,初任保义郎,后于嘉定二年(1209年)任右班殿值,嘉定四年赴邕州任知州,任上在判案时因不详“折杖法”,将原本杖一百实杖二十的杖法操作为实杖一百下,几乎将犯人打死,因此被弹劾而勒令停止。宝庆三年(1227年)以郊祀恩典授武德郎,后来又升任承信郎,绍定元年(1228年)被提拔为武经大夫,官终于端平元年(1234年)的武略大夫。他也是长乐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陈和栋,武状元陈良彪,吴航乡情,2007年.
查看 端平和陈良彪
陇南市
陇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与黄土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有“陇上江南”之称。.
查看 端平和陇南市
林希逸
林希逸(),字肅翁,號鬳齋,又號竹溪,福清(今屬福建)人。 生于南宋绍熙四年。早年師從陳藻,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及第,为平海军节度推官。淳祐六年(1246年)召爲祕書省正字,淳祐七年,遷樞密院編修官。景定四年,官司农少卿。不久,出京知饒州。終官中書舍人。咸淳七年辛未(1271年)卒。精于易學、老庄、王弼玄学和邵雍象数之学,著有《庄子鬳斋口义》、《老子鬳斋口义》、《列子鬳斋口义》三書,另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已佚。.
查看 端平和林希逸
杨谷
杨谷,南宋越州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市)人。 父杨次山與宋宁宗之杨皇后結誼聯宗,成為國舅。嘉定十五年(1225年),宋宁宗驾崩後,宰相史弥远密谋拥立成国公赵昀,命杨谷和其弟杨石告知皇后,皇后不同意。杨谷兄弟哭诉,说如果不从,祸变必生。皇后最终同意,立赵昀为宋理宗。 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宋理宗下诏以奉国军节度使杨谷、保宁节度杨石一起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十一月,杨石进封新安郡王。杨谷进封永宁郡王。宝庆三年(1227年)正月,以册宝礼成,以杨谷、杨石一起升为少傅。绍定元年(1228年)正月,杨谷、杨石一起升为少师。端平二年(1235年)三月,杨谷、杨石一起升为太师,不久推辞免除。宝祐元年(1253年)八月,宋理宗赐杨次山谥号惠节,杨谷谥号敏肃,杨石谥号忠宪。.
查看 端平和杨谷
杜范
杜範(),字成之,號立齋,黃岩杜家村人。 少年師從杜知仁,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進士,歷官金壇縣尉,婺州司法參軍,安吉司理參軍,《宋史》称“杜範在下僚已有公辅之望”。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任監察御史,劾尚書右丞鄭清之,理宗不敢得罪郑党,貶杜範為起居郎。次年任太常少卿。嘉熙二年冬,任江西寧國知州。嘉熙四年六月,任吏部侍郎兼中書舍人。淳祐二年(1242年)六月,任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淳祐四年(1244年)十二月,官右丞相兼樞密使,临安市民“欢呼载道”,逐史嵩之黨人劉晉之、鄭起潛等,次年上疏五事:“正治本,肅宮闈,擇人才,惜名器,節財用。”。淳祐五年(1245年)四月二十一日,病逝臨安,宋理宗諡清獻。葬於黃岩縣西70里靖化鄉黃杜嶺(今牌門)。著有《古律詩歌》5卷。黄震在《戊辰修史丞相杜範传》中说:“端平大坏之余,方得正人如杜公。”车若水《恸立斋先生》稱:“元元含望久,及是事方新。四海看更化,皇天忍误人。”有侄杜浒於宋亡後以身殉国。.
查看 端平和杜范
杜杲
杜杲(),字子昕,邵武县(今属福建)人。南宋抗元名将。 父亲杜颖,字清老。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军攻打滁州(今安徽滁县),杜杲当时任江淮置司幕僚,率军成功救援滁州。宋理宗绍定时,杜杲历任濠州(今安徽凤阳)通判、知州等职,为江淮制置大使赵善湘的谋士。史称杜杲“淹贯经史”,“善行草急就章”。他出策断毁盱眙军(今属江苏)浮桥,迫使盱眙军等地金军投降。嘉定十三年(1220年),以两浙转运使朱在的辟荐,“监崇明镇”,嘉定十五年(1222年),崇明島改隶淮东总领,杜杲与总领岳珂不合,慨然引去。端平元年(1234),金灭亡。杜杲出任安丰军(今安徽寿县)知军,后迁淮西转运判官。端平三年至嘉熙元年(1237)期间,杜杲再任安丰知军。时蒙古宗王口温不花攻城,杜杲守城,在余玠等人的支援下,击退了蒙古军。后迁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州,又升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判官。嘉熙二年,蒙古大将察罕攻击庐州,杜杲率军抗敌。他等到敌军攻势衰竭以后,乘机出击,胜利而归,遂因功升兵部侍郎,淮西制置使兼转运副使。安丰军和庐州两战是宋代城市保卫战的成功战例。淳祐二年(1242),杜杲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知府、沿江制置使,兼节制和州(今安徽和县)、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安庆府(今安徽安庆),于真州(今江苏仪征)等职,常有击退来犯的蒙古军。六年,告退。八年,病卒。.
查看 端平和杜杲
桂万荣
桂万荣,南宋政府官员,生平事迹难考,字梦协,庆元年间进士。慈溪人(今浙江慈溪)。曾历职余干县尉,建康司理参军,朝散大夫,宝章阁直学士,常德知府。.
查看 端平和桂万荣
武夷君
武夷君,又稱武夷王、武夷顯道真君,是中國福建武夷山的山神、鄉土神。武夷山因此神而得名。古時,凡福建人,入武夷山之前多半會先向武夷君祭禱。 武夷君也作為道教中陰間土地所有權的持有之神,陸鴻漸《武夷山記》:「武夷君,地官也。」古時凡建造陰宅或陽宅,都會向武夷君祈禱,焚燒紙錢,刻劃一磚作契約,埋在屋角,世稱「磚契」,與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地基主有關。.
查看 端平和武夷君
江陵之战 (1236年)
江陵之战,南宋端平三年(元太宗八年,1236年)十月,蒙古帝国窝阔台攻宋,蒙古东路军进攻南宋重镇江陵,被宋军击败。 1236年,蒙古皇子阔出率军再次攻宋。三月,阔出收降鄂北重镇襄阳,控制了荆朔战略要地。四月,阔出率军攻克随州、郢州(今湖北钟祥)二州及荆门军(今湖北荆门)。八月,破枣阳军(今湖北枣阳)、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十月,阔出病死,窝阔台命忒木台率军继续南攻江陵,南宋连失九州,江陵形势危急,急命节制蕲黄光信阳四郡军马孟珙援救,孟珙先派民兵部将张顺渡江,亲自率主力在后,当时蒙古军在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监利编造木筏,准备渡长江进攻江陵。孟珙布置疑兵计,以少示众,白天則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循环往复,夜间沿江高举火炬,绵延数十里,亲自指挥所部袭击蒙古军,连破二十四寨,夺回被掠军民二万多人。蒙古军被迫北撤。.
汉州
汉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垂拱二年(686年)析益州置,治所在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曾改为德阳郡。户六万九千五,口三十万八千二百三。下领五县:雒县、德阳县、什邡县、绵竹县、金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汉、德阳、绵竹、什邡等市地。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南宋端平中废。元朝中统元年(1260年)复置,省雒县入州。属成都路。明、清属成都府。清朝时不领县,1913年改为广汉县。.
查看 端平和汉州
法醫昆蟲學
法醫昆蟲學(Forensic entomology),為應用昆蟲及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並解決司法實踐中有關昆蟲問題的一門科學。 在自然界中,昆蟲不僅取食動物的屍體,還在其屍體中活動,促使大量微生物進入屍體,使之加速崩潰。為法醫昆蟲學一切工作的基礎。.
查看 端平和法醫昆蟲學
洪山区
洪山区是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之一(另外六个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东湖之滨。全区土地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87万(含流动人口),山水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极为丰富。管辖区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16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两院"院士44人,区内有武汉著名的科技一条街,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在东湖开发区落户。 洪山古名东山,唐贞观四年(630年)尉迟敬德在此监修弥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一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为防范金兵南侵,上奏理宗皇帝颁发带金,下诏将随州大洪山幽济禅寺迁此,改东山为洪山,改弥陀寺为崇宁万寿禅寺。到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又改为宝通禅寺,一直沿袭至今。 1986年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郊区,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1986年以后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全区自西向东呈半圆形,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西与武昌、青山两区相邻,北与黄陂区、新洲区隔江相望,是武汉的东大门。全区版图面积5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6万,常住人口超过100万,辖8个街道6个乡镇。 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20.95%;全口径财政收入26.5亿元,区级财政收入7.19亿,分别增长 26.2%和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1%和10.19%。.
查看 端平和洪山区
洪咨夔
洪咨夔(),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西)人。 其先世自鄞縣遷徙杭州,家住天目山。祖父洪载。父洪钺。孝宗淳熙三年丙申(1176)生。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傅行简榜進士,五月,授如皋主簿。嘉泰四年,除饶州教授,應博学宏词科,作《大治赋》,楼钥很赏识他的文章。後隨崔與之入蜀,歷官通判成都府。理宗即位,召為秘書郎,遷金部郎中,以忤權相史彌遠转考功员外郎,宝庆元年(1225年)又言李全必为国患,為台谏李知孝、梁成大所劾,九月初,罷歸,居家凡九年,绍定六年以禮部員外郎召還,十一月,拜监察御史,乞罢枢密使薛极,十二月,又劾袁韶、郑损等人,以振朝纲。端平改元,擔任殿中侍御史。不久擢為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官至刑部尚書。端平三年(1236年)卒。諡文忠。 洪咨夔是杰出的诗人。钱锺书《宋诗选注》选其诗四首,说:“他的诗歌近江西派的风格,也受了些杨万里的影响,往往有新巧的比喻。”著有《平齋文集》三十二卷。.
查看 端平和洪咨夔
涟水军
涟水军,北宋时设置的军。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升涟水县置。治所在涟水县(今属江苏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县地。属淮南东路。熙宁五年(1072年)废,元祐二年(1087年)复置。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又废,三十二年(1162年)又置,绍定元年(1228年)又废。端平元年(1234年)复置,景定三年(1262年)升为安东州。 Category:宋朝的军 Category:江苏的军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涟水县.
查看 端平和涟水军
淮安州
淮安州,南宋时设置的州。 端平元年(1234年)改淮安军置,治所在淮安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洪泽县和金湖县以东,宝应县以北,东至海。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为淮安路。 Category:南宋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查看 端平和淮安州
淮安军 (绍定)
淮安军,南宋的军。 绍定元年(1228年),改楚州置,治所在淮安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端平元年(1234年)改为淮安州。 Category:南宋的军 Category:江苏的军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查看 端平和淮安军 (绍定)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查看 端平和潮州市
昌化軍
昌化军,中国宋朝的行政区划——军。 宋神宗熙宁六年(1173年)改儋州设昌化军,治所在义伦县(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旧儋县)。辖境相当今海南省儋州、昌江县、东方县等市县地。下辖三县:宜伦、昌化、感恩。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废昌化军、万安军、吉阳军三军为县,隶琼州。十三年(1143年),为军使,十四年(1144年)复为昌化军,以属县还隶本军。宋理宗端平年间改名南寧軍。元丰八百五十三户。贡高良姜。元丰贡银。 Category:宋朝的军 Category:海南的军.
查看 端平和昌化軍
济宁市
济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泽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阳市,北达泰安市,东邻临沂市,东南临枣庄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为低洼湖区。京杭运河纵贯市境并流经市区,主要河流还有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合称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29.92万。.
查看 端平和济宁市
文曆
文曆(1234年十一月五日至1235年九月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四條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藤原賴經、執權為北條泰時。.
查看 端平和文曆
曾三异
曾三异(),字无疑,号云巢,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干)人。 曾三聘之弟。宋孝宗淳熙年间乡贡进士。七十歲才擔任承务郎,差监潭州南岳庙。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擔任秘书省正字;端平二年,为太社令。奉祠归。著有《宋新旧官制通考》等,今有《因话录》(「因」字一作「同」)一卷传世。.
查看 端平和曾三异
曾从龙
曾从龙(),原名一龙,字君锡,别号云帽居士,宋代福建泉州晉江县人,南宋状元、名臣。 他在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的殿试中取得第一名,宁宗改赐名为“从龙”。 初为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年间知信州,颇有政绩,回京后任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太子左谕德,后兼太子谕德,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國子監祭酒。担任吏部侍郎后仍兼太子右庶子,兼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后被授予刑部尚书一职。 他曾二度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继而累官至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在宋元关系问题上,曾从龙是主战派,1234年(端平元年),他担任资政殿大学士兼知枢密院事,后进为参知政事,以枢密使身份督视江淮、荆州军马,积极主持江淮一带的防务。后在主和派人事要求下,宋理宗将其召回。 1236年去世,享年62岁。逝世后赠少师,追封清源郡公。他的作品编入《曾少师诗文集》。《宋史》·卷四一九《晋江历史人物传》·曾从龙.
查看 端平和曾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