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窩闊台汗國

指数 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1225-1309年)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位於中亞的葉密立河流域,都城在叶密立,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的额敏县。窩闊台汗國据有蒙兀兒斯坦的一部分,其地基本上是乃蠻故地。窩闊台汗國成立於1225年,由成吉思汗把今阿爾泰山以南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給其子窩闊台,到1309年被察合台汗國(1219-1502年)及元朝瓜分,窝阔台汗国的末代可汗察八儿出走元朝,窩闊台汗國滅亡,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中最短國祚的汗國,只有84年歷史。 窩闊台汗國成立之時,其實並沒有國名。現在的名字其實是歷史學家從其第一代君主「窩闊台」的名字而作為汗國的通稱。.

42 关系: 合失吉尔吉斯斯坦安童 (至元年间)察合台汗國察八儿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巴巴哈尔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疆域史中国首都中国朝代东突厥斯坦七河地區乃蛮伊兒汗國伯顏 (八鄰部)忽必烈哈拉和林八剌元史譯文証補元武宗元朝元朝藩王列表元成宗元明清历史年表火赤哈儿·的斤窝阔台笃哇畏兀儿高昌回鶻贵由阿力麻里蒙古帝国蒙古四大汗国蒙古汗国列表汗國最大帝國列表海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歷史1309年

合失

合失(,),蒙古帝国大汗窝阔台的第五子。孛剌合真皇后所生。合失是贵由大汗和阔端太子、阔出太子的弟弟,被称为合失大王,合失嗜酒死的很早。蒙古称西夏为河西,合失与河西音近。及合失卒,左右讳言河西,惟称唐古特。他在1235年生下的儿子海都,成为窝阔台后王中的成功者,是窝阔台汗国的奠基者,始终与忽必烈争夺大汗之位。.

新!!: 窩闊台汗國和合失 · 查看更多 »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新!!: 窩闊台汗國和吉尔吉斯斯坦 · 查看更多 »

安童 (至元年间)

安童(),元朝政治家,哈萨克札剌亦儿氏,木华黎四世孙。 安童少年时即随同忽必烈征战,忽必烈称帝后,即任命其为四怯薛之长,掌管宿卫。至元二年(1265年),安童被任命为中书右丞相。在任丞相期间,安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在权力争斗中扳倒了阿合马。至元十二年(1275年),辅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进攻。次年,部将叛乱,将其绑献于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忙哥帖木儿又将其转送窝阔台汗国的海都,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方才被放还。 被放还后,安童逐渐失去忽必烈的信任。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忽必烈新建尚书省,架空安童,不久又将其免职。至元三十年(1293年),安童去世。元成宗大德七年,赠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东平王、谥忠宪。碑曰《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后加赠推忠守正同德翊运功臣,进封鲁王。元惠宗至元二年(1335年),又赠推忠佐运开国元勋,于所封地建立祠堂,派官员致祭。.

新!!: 窩闊台汗國和安童 (至元年间) · 查看更多 »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国(1222年-1570年/1680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建於1222年,于14世纪中叶(1346年)分为东西两部分,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实际上亡於帖木兒帝国,至1402年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吐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东察合台汗国(此时为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可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东察合台汗国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于1514年建立叶尔羌汗国,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亦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彻底结束。察合台汗国后来形成中亚广泛使用的察合台语(后发展为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

新!!: 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 · 查看更多 »

察八儿

察八儿,窝阔台汗国海都汗之子。窝阔台汗国的末代可汗。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海都死后,察八儿继承汗位。窝阔台的后代为争夺汗位导致分裂。大德七年(1303年),察八儿和察合台汗国可汗笃哇遣使到大都请和,西北诸王承认了元朝宗主的地位。但是,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联盟崩溃了。1304年,笃哇在元朝的支持下,掠夺窝阔台汗国西部城池,元朝怀宁王海山也在东部袭击窝阔台汗国。察八儿大败,只好投降笃哇。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察八儿乘内乱力图恢复窝阔台汗国,失败,东归元朝,1310年,察八儿被继位为帝的海山(即元武宗)封为汝宁王。窝阔台汗国的领地被察合台汗国也先不花可汗吞并。 Category:窝阔台汗国君主 Category:元朝王爵 Category:中国末代君主.

新!!: 窩闊台汗國和察八儿 · 查看更多 »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新!!: 窩闊台汗國和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巴哈尔

巴巴哈尔公主,元朝公主,是贵由的女儿,是也立安敦、阿剌真之后又一个被许嫁高昌回鹘亦都护的公主。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的曾孙火赤哈儿·的斤,抵抗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到大都朝觐元世祖。元世祖忽必烈嘉奖他坚守火州,在1276年左右。把侄女巴巴哈尔公主嫁给他,赏赐了十二万钞锭,赈济畏兀儿百姓。至元十四年(1277年),海都、都哇的军队袭击高昌、哈密,火赤哈儿的斤战死于哈密。但火赤哈儿的斤与巴巴哈尔公主的联姻,巩固了蒙古对西域的控制,提高了亦都护的政治地位。.

新!!: 窩闊台汗國和巴巴哈尔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新!!: 窩闊台汗國和中国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是依年份列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朝代更迭之間,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本年表基於年份不重疊的原則,將在下一個朝代的「記錄」起始點延至前一朝代結束的下一年,並非代表該年份為朝代的真正起始點。.

新!!: 窩闊台汗國和中国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疆域史

中国疆域史是關於從古至今中國領土變化過程的歷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夏朝起迄中華民国的秋海棠葉形狀,而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的又有改變。 基於中國的疆域不斷變遷,因此中國的領土主張受到爭論,部分領土是否曾經被中國統治,亦存爭議。.

新!!: 窩闊台汗國和中国疆域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首都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城市都曾經成为過中国的首都,也有更多的城市曾经成为中国某一地区所成立国家的首都。.

新!!: 窩闊台汗國和中国首都 · 查看更多 »

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指的是於中原或附近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這些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統代表政權更替构成了中國朝代的輪替。中原朝代二字示意:“朝”指當政政權,“朝代”泛指“朝”政權執政的時代可用做划分該历史時代的称呼,它的性质是某个历史阶段的国家政权,也可做為一个或多个政权的集合代称。.

新!!: 窩闊台汗國和中国朝代 · 查看更多 »

东突厥斯坦

東突厥斯坦(Sherqiy Türkistan;شىعىستىق تۇركىستان,S'yg'ystyq Turkystan)即突厥斯坦的东半部地区,具体指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一线以东的中亚地区。在支持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人士使用时即指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歷史上,這個地區曾长时间存在若干獨立國家,也曾數度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1759年,清朝在灭亡准噶尔汗国后的一系列战役期间征服了东突厥斯坦,并被称为“西域新疆”(即“西方的新疆土”),以与清初其他新征服的地区相区别(如“云南新疆”、“广西新疆”等)。1881年,清帝国击败攫取了维吾尔人起义成果的阿古柏所建立的七城汗国,收复了东突厥斯坦,并将这一地区设立为行省,称“新疆”(即“新的疆土”)。中華民國建立後,中國各地陷入長年戰亂之中,中国中央政府對新疆的控制力下降,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得以發展,并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当地曾成立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新!!: 窩闊台汗國和东突厥斯坦 · 查看更多 »

七河地區

七河地區(哈萨克语为Zhetysu,俄语借译为Semiryechye),指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伊犁河、卡拉塔尔河、哈萨克阿克苏河、列普瑟河、阿亞古斯河及现在已经消失的 Baskan河和Sarkand河)所在流域,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中亚河中以东,以伊塞克湖及楚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大致包含了今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和吉尔吉斯斯坦东部。 该地前后历经了七次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包括古月氏、古乌孙、北匈奴、葛逻禄、回鹘、契丹及瓦剌蒙古人。.

新!!: 窩闊台汗國和七河地區 · 查看更多 »

乃蛮

乃曼 (,又名粘八葛)古代突厥部落,於11世紀開始居住在蒙古高原西部。牧地在阿爾泰山之陽,北接斡亦剌惕,西界回鶻,操突厥語族語言,使用畏兀儿文字。又譯乃馬、乃滿、廼蠻、奈曼、奈蠻、耐滿、粘拔恩、粘八噶等。他们有一突厥名sakiz oghuz,八姓乌古斯人。乃蠻故地(今阿爾泰山以南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在1225年被成吉思汗封給其子窩闊台,1309年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國及元朝瓜分。.

新!!: 窩闊台汗國和乃蛮 · 查看更多 »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拉丁转写:Hülegü-yn Ulus;波斯语:سلسله ایلخانی;阿塞拜疆语:Hülakülər dövləti;英语:Ilkhanate),1220/1256–1357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统治。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国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从属”,“伊儿汗”即“从属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后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新!!: 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 · 查看更多 »

伯顏 (八鄰部)

伯顏(;),中国元朝初年的軍事家和政治人物。 伯顏出生於八鄰部,父親曉古台,曾隨旭烈兀西征西亚,伯顏即在伊儿汗国生長,信奉景教。至元初年,受旭烈兀派遣出使大都,並受到元世祖的赏识和信任,遂留仕于元朝,並娶了宰相安童之妹。1265年成為光祿大夫中書左丞相,1274年,元大舉伐南宋,統帥史天澤因病辭退,伯顏遂成為征宋總帥,進展順利,1276年2月4日宋軍投降,進入臨安,元军俘虏宋恭帝和谢太后以及很多南宋宗室和大臣,元朝改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 后伯颜又统帅大军负责对窝阔台汗国海都汗的战争,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前,任命伯颜和不忽木等人为托孤大臣,1294年2月18日元世祖去世,1294年5月10日,伯颜和大臣们拥立元成宗铁穆耳登基称帝,元成宗登基后,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依前知枢密院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庚子日(1295年1月11日),伯颜病逝。 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特赠宣忠佐命开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安王,谥忠武。至正四年(1344年),元惠宗加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进封淮王,余如故。.

新!!: 窩闊台汗國和伯顏 (八鄰部)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窩闊台汗國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Karakorum)(),又称哈剌和林,簡稱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前杭爱省西北角,曾是蒙古首都。.

新!!: 窩闊台汗國和哈拉和林 · 查看更多 »

八剌

八剌(Baraq),察合台汗国察合台长子木阿秃干之孙,哈剌旭烈汗的侄子,也孙都哇的儿子。察合台汗国的第七任可汗。 1266年,忽必烈支持八剌夺取了木八剌沙的汗位。然而在八剌即位后,就向忽必烈发起进攻,攻克和田。1268年,窝阔台汗国海都汗被忽必烈击败,转而联合金帐汗国忙哥帖木儿进攻八剌。八剌战败,次年,海都与八剌重新划分中亚的势力范围。八剌又进攻呼罗珊,被伊利汗国阿八哈击退。1271年,八剌去世。.

新!!: 窩闊台汗國和八剌 · 查看更多 »

元史譯文証補

元史譯文証補是清朝洪钧撰写的关于元朝(包含蒙古帝国)的史书,是中国第一部靠翻译外国史料撰写的元朝历史书。共三十卷,书未成,洪钧就去世了,故有十卷只有目录没有内容。.

新!!: 窩闊台汗國和元史譯文証補 · 查看更多 »

元武宗

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在位4年,自1307年6月21日至1311年1月27日。乃元世祖之曾孫、太子真金之孫、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成宗之侄。 1309年2月17日,群臣为海山上汉文尊号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他去世后,謚號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蒙古语称曲律皇帝()《元史》卷二十三(武宗本紀二):“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國語曰曲律皇帝。”。.

新!!: 窩闊台汗國和元武宗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窩闊台汗國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朝藩王列表

元朝的封藩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三部分:.

新!!: 窩闊台汗國和元朝藩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成宗

元成宗铁穆耳(;),是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1294年5月10日—1307年2月10日在位,在位14年。元世祖孙、太子真金第三子。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特穆爾,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谥号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蒙古語号完澤篤可汗()。《元史》卷二十一(成宗本紀四):“是年九月乙丑,諡曰欽明廣孝皇帝,廟號成宗。國語曰完澤篤可汗。”.

新!!: 窩闊台汗國和元成宗 · 查看更多 »

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明清历史年表為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年表。.

新!!: 窩闊台汗國和元明清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火赤哈儿·的斤

火赤哈儿·的斤(),是高昌回鶻亦都護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曾孙,马木剌·的斤之子。高昌回鶻是大蒙古国的附庸。 马木剌·的斤死后,1266年(元朝至元三年),火赤哈儿·的斤为亦都護。当时窝阔台汗国海都反对忽必烈叛乱,威胁畏兀儿。元朝为了防御海都,在西域设立别失八里元帅府与和州(高昌西州、今吐鲁番)等处宣慰使,畏兀儿断事官改为北庭都护府。1275年,察合台汗国大汗都哇入侵高昌,虽未克城,逼火赤哈儿·的斤嫁女求和。战后,火赤哈儿·的斤移居哈密力,1283年左右,都哇又攻哈密力,火赤哈儿·的斤被杀。.

新!!: 窩闊台汗國和火赤哈儿·的斤 · 查看更多 »

窝阔台

窝阔台汗(;),又作斡歌歹、和歌台、倭闊岱等,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三子,大蒙古国大汗。他是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他登基时接受大汗(又译合罕,)的称号,和诸汗()相区别。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成,元廷追尊庙号太宗,谥英文皇帝。.

新!!: 窩闊台汗國和窝阔台 · 查看更多 »

笃哇

笃哇(),又译都哇、都瓦、都阿、朵瓦、朵哇、秃呵等。蒙古帝国察合台汗国第十代大汗,1272年至1306年在位。 笃哇系察合台汗国君主八剌之次子,其父死后国内发生内乱。1272年,笃哇在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的扶植下继位。此后,笃哇追随海都参与其反对元帝国的战争。1275年,忽必烈下令追回原颁给两汗国君主的金牌,标志着双方关系彻底决裂。同年,笃哇率军12万进逼火州(今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八月,忽必烈任命那木罕为阿力麻里总管,由安童辅佐,率军抵御。次年,元军将领昔里吉、脱铁木尔等发动兵变,抓获那木罕和安童,昔里吉自立为帝,回师进攻和林。海都同笃哇等乘机攻占阿力麻里等地。 此后数年中,笃哇多次率军进攻别失八里地区,与元军将领伯颜、纂公直等长期战争。1287年,海都联合蒙古东部以乃颜为首的诸王,再次进攻和林。1289年,海都和笃哇联军一度占领和林,但听闻忽必烈已经平定乃颜叛乱,前来亲征的消息后,撤回中亚。 1295年,伊儿汗国内乱,合赞汗继位,笃哇、海都联军遂南下攻占呼罗珊地区,1297年,笃哇继续南下,攻占德里蘇丹國的拉合尔,并封其子忽都鲁火者为当地统治者。 1298年,笃哇、海都联军又将注意力转向东线,击败并俘虏汪古部首领,元朝驸马阔里吉思。1301年,笃哇、海都联军进一步越过金山东侵,被元将海山和甘麻剌一战击溃,海都重伤后死于归途,笃哇也中箭瘫痪。 海都死后,笃哇扶植其子察八儿登上汗位,反过来控制了窝阔台汗国。1302年,笃哇在与钦察汗国君主脱脱汗的战斗中失败,陷入四面为敌的境地。1303年,笃哇被迫向元成宗乞和。1306年,察八儿被海山击败,逃奔笃哇,窝阔台汗国遂并入察合台汗国。篤哇再次派軍攻打德里蘇丹國,大敗而回。 同年,笃哇去世,元朝册封其子宽阇继位。.

新!!: 窩闊台汗國和笃哇 · 查看更多 »

畏兀儿

畏兀儿()是元代對高昌回鶻國的稱呼,實是來自突厥語 Uighur 的音譯。學界習慣稱呼為高昌回鶻,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维吾尔族從1922年(蘇聯境內)和1934年(中國境內)開始宣稱其爲自己祖先 。元代有多種譯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宋代称高昌回鹘,《宋史·高昌传》就是记载的高昌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高昌回鹘),新复州有黑韩王,而不是北魏隋唐以来的汉人所建的高昌国(早已在640年灭亡)。他們是聯族,意思是聯盟,祖先是由烏揭人與丁零人組成,即唐朝的回紇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在元朝被称为撒里畏兀尔。.

新!!: 窩闊台汗國和畏兀儿 · 查看更多 »

高昌回鶻

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后,一部分回鹘人西迁至天山东部地区,与当地其他突厥部落联合,以高昌地区为核心建立的新的国家。宋代史书中称之为高昌回鹘,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中国元代的文献有多種譯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

新!!: 窩闊台汗國和高昌回鶻 · 查看更多 »

贵由

貴由汗(;),大蒙古国第三任大汗,孛儿只斤氏,窩闊台長子,乃馬真后所生,1246年8月24日—1248年4月20日在位,计2年。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追尊庙号定宗,谥简平皇帝,在宗庙中列祭于第七室,排在忽必烈之父托雷后、忽必烈之兄蒙哥前。.

新!!: 窩闊台汗國和贵由 · 查看更多 »

阿力麻里

阿力麻里(Almalik,又譯阿尔马立克),中亚古城,元朝时称为阿力麻里、阿里马城、阿里麻等,明朝时中文史籍称为阿力马力,曾經是察合台汗國的都城。.

新!!: 窩闊台汗國和阿力麻里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窩闊台汗國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四大汗国

蒙古四大汗國,簡稱四大汗國,是對蒙古帝國及其分裂后存在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這四個蒙古汗國的合稱。.

新!!: 窩闊台汗國和蒙古四大汗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汗国列表

蒙古汗國列表如下.

新!!: 窩闊台汗國和蒙古汗国列表 · 查看更多 »

汗國

汗国,是君主制国家的一种,通常指由汗或可汗(大汗)统治的国家。汗国一词常出现在描述古代由突厥、蒙古等中亚民族所建立的国家上。其它种类的君主制国家包括帝国、王國和公國等。.

新!!: 窩闊台汗國和汗國 · 查看更多 »

最大帝國列表

以下是歷史上最大帝國的一些列表。.

新!!: 窩闊台汗國和最大帝國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都

海都(;),蒙古帝国窝阔台汗之孙,合失之子。窝阔台汗国的实际创立者。 自拖雷後裔蒙哥當選蒙古大汗始,窝阔台後裔漸失势,海都即於此时分封至蒙古以西的海押力。蒙哥汗死後,海都支持新汗阿里不哥與忽必烈争夺汗位,終告失败。但海都希冀大汗之位属于窝阔台後代,遂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圖謀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寶座。成吉思汗曾經說出,只要窩闊台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因此他不斷反忽必烈。 有鑑於此,忽必烈遂派察合台後嗣八剌返察合台汗国争夺汗位,企求引起西部诸王内乱,以便其集中精力灭南宋的战争。令忽必烈意外的是,海都虽然與八剌初亦激战,但旋即和好。至元六年(1268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国君王在塔拉斯河会盟,公開反对忽必烈和伊儿汗国,並商議以海都为盟主。会盟各王指稱忽必烈汗已经被汉族同化,言明要對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游牧本性。 次年,忽必烈以那木罕为将,在别失八里击败海都。至元十二年(1274年),忽必烈再遣安童辅佐那木罕西征。未料,那木罕部将昔里吉等于次年底发动兵变,将安童抓获後交予海都。不久,八剌死去,海都扶立笃哇任察合台汗国君王,两汗揮師東進蒙古本部。土土哈把他趕出漠北祖宗大帳。 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海都等同东部乃颜联络,乘忽必烈率领元军主力东去平叛的機會,一度发兵佔领和林,但不久即退出。 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海都纠合诸王四十,再度進兵蒙古,最後在和林被海山(後來的元武宗)击败,於归途中,伤重不治。据扎马剌·哈儿昔记载,海都卒于伊斯兰历701年(1301年9月6日-1302年8月25日),时年六十八岁。 category:窝阔台汗国君主.

新!!: 窩闊台汗國和海都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窩闊台汗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疆歷史

新疆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中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後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壓力,只分布於中亚,其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游牧文化。公元前1世纪新疆大部被汉朝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但是按照史書記載、漢朝對新疆的統治只維持了3年而已、完全不能算是對新疆有文化上的影響。6世纪后,新疆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11世纪后,因為伊斯蘭教的傳播开始出现穆斯林民族;而11世纪后新疆开始伊斯兰化后,经历过一系列大大小小国家政权统治,18世纪中叶以后分别归属于清朝和中华民国,现在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窩闊台汗國和新疆歷史 · 查看更多 »

1309年

没有描述。

新!!: 窩闊台汗國和1309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窝阔台汗国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