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秦桧

指数 秦桧

檜(),字會之,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江宁)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补密州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禍後隨同徽、欽二帝被擄到金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回到南宋。此後出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獨攬相權十九年。因其力主对金议和,并促使宋高宗杀害抗金将领岳飞等,被民间广泛视为汉奸、卖国贼,元編《宋史》列入奸臣。.

227 关系: 劉大中 (宋朝)劉錡南宋南宋皇朝古今風雲人物台州市史彌遠史才參知政事吳秉信吳芾吴三桂吴琚吴益同平章事向子諲吕颐浩大慧宗杲太师妙峰山姚宽姚岳 (宋朝)孟忠厚孝感動天孫近宪圣慈烈皇后完颜昌宋史宋史人物列表宋孝宗宋宁宗宋仁宗宋高宗宋辽金夏历史年表宋金戰爭 (1125-1141)宋金战争宋朝宋朝王爵列表尚书仆射對江澤民的評價岳云岳飞岳飛傳岳飛第四次北伐上下五千年两宋风云严嵩中原文化中國宰相列表中國人...中國盜墓史中國酷刑史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家列表中国四大列表中華五千年七贤庵万俟卨九品芝麻官九锡京剧亂世情侶二胡協奏曲廣南國建炎南渡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张叔夜张子健张孝祥张常先张国立张西曼張去為張宗元張俊張俊 (消歧義)張元幹張福巒張綱 (宋朝)張栻張浚張憲 (宋)何㮚徐才厚刘岑刘勉之喻樗周紫芝呂本中傅自得唐文若八千里路雲和月 (1988年電視劇)八大豪侠元祐 (年號)兀术王十朋王居正王中王王之道王仲岏王佐 (宋朝)王侁王珪 (宋朝)王綸 (紹興進士)王銍王次翁秦大士秦姓秦钜秦承恩程瑀精忠岳飞紹興 (南宋)紹興和議羅嘉良羅汝楫白彪隆兴北伐韩世忠韓侂冑莫須有营造法式袁崇焕西山朝馮溥香港慈雲閣駱應鈞高閌謝伋魏矼说岳全传鶴林玉露趙士俴趙逵黃五福黃公度黃毓民中國歷史評說系列黄巨川黄中黄药师范同范宗尹胡宏 (理学家)胡寅郡王胡舜陟胡铨胡憲 (宋朝)赵令衿赵璩赵高赵鼎開禧北伐董得元葱包桧儿葉庭珪葉廷珪 (宋朝)葉青 (臺灣)葛立方邵兴蔡京蔡襄蔣益澧鄭居中 (北宋)金超群金朝耿南仲虞允文陳俊卿 (南宋)陳儀陸游陈居仁陈嘉庚陈诚之陈良翰查籥枢密使林大鼐林季仲林霆李光李焘 (宋朝)李道洪李顯忠李敖杭州岳王庙杭州市松漠紀聞杜斌丞樂以琴民間傳奇江宁区 (南京市)汤思退汪应辰汪伯彦汪勃汪藻油条沈作喆洪兴祖洪皓洪迈洪适淮西兵變清风明月佳人朱弁朱勝非朱倬朱翌朱敦儒文化大革命时期文物古迹损毁列表慶國公曹粹中曾幾曾慥1090年1090年代1091年10月6日1130年1138年1139年1142年1154年1155年11月18日12 扩展索引 (177 更多) »

劉大中 (宋朝)

劉大中是宋朝政治人物。 歷官监察御史,江南东、西两路宣谕史。绍兴五年(1135年)夏历四月,巡视宁国县。官至参知政事。有金人遣使讲和,刘大中與赵鼎皆以为不可,秦桧大怒,令萧振以不孝之名言其罪,十月丁巳,罢参知政事。刘大中被贬处州(今浙江麗水縣),赵鼎亦罢相。.

新!!: 秦桧和劉大中 (宋朝) · 查看更多 »

劉錡

劉錡(),字信叔,宋朝名將。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滬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外表出眾。通曉兵法與風水五行之術,擅長射箭,聲音響亮如洪鐘。宋孝宗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死後被尊為神,在浙江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镇有劉王廟奉祀。後人居於閩南,將其墓遷到福建泉州安溪縣,1985年安溪县人民政府批准為「安溪縣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秦桧和劉錡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秦桧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南宋皇朝

《南宋皇朝》是一部未拍摄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被列为浙江省杭州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

新!!: 秦桧和南宋皇朝 · 查看更多 »

古今風雲人物

《古今風雲人物》,是一個香港電台的廣播節目,於2010年開始播出,介紹古今中外人物的歷史。繼《神州五十年》後於香港電台播放,播放時間為一輯半小時(三十分鐘),由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於香港電台第一台播放。除此之外,香港電台網站亦設有專屬網頁,供聽眾聆聽。 該節目由《中華五千年》的撰稿人張偉國博士,以及與張偉國共同主持《神州五十年》的麥勁生教授、亦有曾與張偉國共同於公開大學共事的曾卓然,在樹仁大學共事的羅永生博士主持,本節目主要以講述及兩位主持人(每集只有兩位主持人)的對談為主。 除了討論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外,亦有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供聽眾了解該時代的時空背景。.

新!!: 秦桧和古今風雲人物 · 查看更多 »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新!!: 秦桧和台州市 · 查看更多 »

史彌遠

史彌遠(),字同叔,中國南宋中期权臣。孝宗時代宰相史浩之子。浙江鄞县人。.

新!!: 秦桧和史彌遠 · 查看更多 »

史才

史才(?—1162年),南宋大臣、诗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新!!: 秦桧和史才 · 查看更多 »

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於唐朝首先設置,並非正式官位,而是三省長官以外的官員,加上此頭銜(或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的頭銜),即可以進入政事堂議事,等於成為宰相群的一員。 宋代太祖時,為分割宰相權力,故在同平章事(即宰相,簡稱平章),底下設參知政事(簡稱參知、參政),原不知印,不升政事堂,為宰相的副職,開寶六年始升都堂議政,至道元年與宰相輪班知印,後來實際權力大致等於宰相,遼、金、元等朝多沿用此制。參知政事一職,明代洪武九年以後不存,清代的協辦大學士有時亦美稱參知,但已為虛職而無實權。 地方亦有參政一職,洪武九年,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改參知政事為布政使,以左、右參政為布政使之副職。清初略略沿用,乾隆時廢。.

新!!: 秦桧和參知政事 · 查看更多 »

吳秉信

吳秉信,字信叟,曾經是國學官。南宋学者、词人、历史学家。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人 因張浚事得罪秦檜,被黜返鄉,與蔣璿、顧文、汪思溫、高閌、王次翁、徐彥老、陳先成立「八老會」。後為吏部侍郎。知常州。.

新!!: 秦桧和吳秉信 · 查看更多 »

吳芾

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 绍兴二年(1132年)壬子科张九成榜進士。擔任删定官,迁秘书正字,乐清县尉。与秦桧旧舊,秦桧权势熏天,如不相識,吴芾揭露秦桧卖国。秦桧使人罢免吴芾,出京通判处、婺、越(今绍兴)三州。秦桧死后,为处州知府。曾建议高宗亲征,驻跸建康(今南京),“以系中原之望”。绍兴三十年(1160年),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绍兴三十一年(1162年),调任两浙东路安抚使,驻越州。三十一年,擔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孝宗即位,知绍兴府,乾道元年(1165年),调任刑部侍郎,升给事中,乾道三年(1167年)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身份知临安府兼任两浙东路安抚使。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起知太平州。乾道六年(1170年),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修小西湖于后里吴,淳熙五年逸老於休休堂,淳熙十年(1183年)卒。朱熹作《神道碑铭》。有《湖山集》十卷。.

新!!: 秦桧和吳芾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新!!: 秦桧和吴三桂 · 查看更多 »

吴琚

吴琚(生卒年不详)字居父,号云壑,开封(今属河南)人。南宋著名书法家。姑姑是吳皇后。父親吳益(1124~1171),母親是秦檜的長孫女。吳琚雖然出身外戚之後,卻能「惜名畏義,不以戚畹自驕」。妻子邢氏。才气横出,精诗词,工翰墨,正、行草体尤为所长。著作有《云壑集》。书法作品有《碎锦帖》、《七言绝句》传世。镇江北固山上镌“天下第一江山”六字,亦其手书。曾官任司農少卿、敷文閣待制。 W.

新!!: 秦桧和吴琚 · 查看更多 »

吴益

吴益,字叔谦,南宋外戚。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人。宋高宗宪圣皇后吴氏的弟弟。 建炎年间,以恩补官,官至干办御辇院。高宗和吴皇后喜欢书法,吴益和弟弟跟随学习。吴氏被册封皇后,加封吴益为成州团练使,加文州刺史。后习明经,娶秦桧长孙女为妻,与王继先交相引荐,历官至保康军节度使,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以秦桧的原因,授文资,直秘阁,历任秘阁修撰、直徽猷阁,最后又加直宝文阁。秦桧死後,通过秦熺奏请,升任敷文阁待制。显仁太后死後,进吴益为少保。宋孝宗嗣位,进吴益为少傅,又进太师,封太宁郡王。乾道七年(1171年)吴益卒,谥庄简,追封卫王。弟弟吴盖官至少保,封新兴郡王。乾道二年(1166年)吴盖卒,赠太傅,追封郑王。《翰墨大全》丁集卷四录有吴益《玉楼春》词1首,《全宋词》据以录入。宋代名吴益者尚多,外戚吴益是否即《玉楼春》之作者吴益,尚难断定。 兒子吳珣、吳琚、吳琠、吳璐、吳璟、吳珙、吳琦。侄子吳環、吳玫、吳珪、吳璨。.

新!!: 秦桧和吴益 · 查看更多 »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秦桧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向子諲

向子諲(),字伯恭,號薌林居士,祖籍开封,临江人。宋朝官员、著名词人。.

新!!: 秦桧和向子諲 · 查看更多 »

吕颐浩

呂頤浩(),字元直,中國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

新!!: 秦桧和吕颐浩 · 查看更多 »

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公元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曇晦,號妙喜,又號雲門,諡號普覺禪師。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著名禪宗大師,為臨濟楊岐派第五代傳人,提倡看話禪。是南宋前期對金主戰派的代表人物。.

新!!: 秦桧和大慧宗杲 · 查看更多 »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新!!: 秦桧和太师 · 查看更多 »

妙峰山

妙峰山,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是一座汇集了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的名山。.

新!!: 秦桧和妙峰山 · 查看更多 »

姚宽

姚宽,字令威,号西溪,宋代嵊县(今浙江省嵊县)人。 姚舜明之子。宣和三年随父迁居诸暨。自小聰慧,博闻强记,精通天文曆算。以父蔭補官,呂頤浩、李光主帥江東時,聘為幕僚。秦桧执政時,因有旧怨“抑而不用”,以賀允中、徐林、张孝祥等人推薦,權尚書戶部員外郎、枢密院编修官。紹興三十二年,帝召對殿中,忽感風眩而卒。與其父同祀於嵊县、诸暨两邑之乡贤祠。著有《西溪居士集》五卷,乐府一卷。有子姚侃、姚仅。长女嫁崇安刘撰,次女嫁余姚赵伯提。.

新!!: 秦桧和姚宽 · 查看更多 »

姚岳 (宋朝)

姚岳,字崧卿,京兆府人。宋朝進士、政治人物。.

新!!: 秦桧和姚岳 (宋朝) · 查看更多 »

孟忠厚

孟忠厚,字仁仲,北宋外戚。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宋哲宗嫡妻隆祐太后孟氏之兄子。父亲孟彦弼被追封为咸宁郡王。 哥哥孟忠亮。 孟皇后被废,退居瑶华宫,但是孟忠厚作为外戚,宋哲宗待之甚厚。宋徽宗宣和年间,官至将作少监。靖康元年(1126年),知海州,召为权卫尉卿。金国人围困汴京,后宫起火,孟后出宫居住在孟忠厚家,于是免于被俘北迁。金兵北退,张邦昌迎接孟后听政,孟后派孟忠厚持书告康王。康王即位为宋高宗,授他任徽猷阁待制、徽猷阁直学士。不久又调为武职,官任常德军承宣使,管理皇城司,侍孟太后至杭州。苗刘兵变被平定后,孟太后听政,推恩外戚之家,孟忠厚任宁远军节度使。孟太后崩,他又任镇潼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信安郡王,加少保。秦桧和他不和,判福州。绍兴九年(1139年),判婺州兼安抚使。改判绍兴府。又得罪秦桧,罢官为醴泉观使。秦桧死后,宋高宗召回孟忠厚,授保宁军节度使,判绍兴府,後为万寿观使,提举秘书省。绍兴二十七年孟忠厚死,赠太保。三个儿子都官至直秘阁,亲属六人各进一官。 次子孟嵩的生平介紹見其墓誌《直秘阁孟君墓铭》。.

新!!: 秦桧和孟忠厚 · 查看更多 »

孝感動天

《孝感動天》是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的古裝劇,於1995年海外發行,1997年首播。由羅嘉良、蔡少芬、黎瑞恩、葉蘊儀及魏駿傑主演的親情倫理單元劇。.

新!!: 秦桧和孝感動天 · 查看更多 »

孫近

孙近(?—?) 南宋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字叔诣。 崇宁二年进士。崇宁五年,考中宏词科。建炎元年(1127年)知绍兴府。歷官吏部侍郎、直学士院,南渡後,附會秦檜,主議和。官參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绍兴八年(1138),胡銓曾上書,請斬王倫、秦檜、孫近三人。.

新!!: 秦桧和孫近 · 查看更多 »

宪圣慈烈皇后

宪圣慈烈皇后吳氏()。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汴梁(今河南開封)人。紹熙五年(1194年),吳氏支持趙汝愚、韓仛冑等大臣發動的政變,迫宋光宗禪位予其子宋寧宗,史稱紹熙禪位。 在世時曾稱隆慈備福光祐太皇太后,与西汉孝昭皇后上官氏、孝元皇后王政君,同为中国史上皇帝在世时法定「曾祖母辈分」的太皇太后。.

新!!: 秦桧和宪圣慈烈皇后 · 查看更多 »

完颜昌

完颜昌(),本名撻懶,金穆宗完顏盈歌之子,金国史官完颜勗之兄。历任金国第一次伐北宋六部路都統、金国第二次伐北宋元帥左監軍、右副元帥、左副元帥、魯國王。1129年后,因看到南宋军力快速上升,所率金军屡次被击败,而逐渐成为金国「主和派」大臣之一,天眷二年因政争失败,被金熙宗贬往行台(中京),不久下詔誅杀,完颜昌听到消息后欲南逃,在祁州被主战派完颜宗弼(兀朮)派人追上杀死。吕颐浩对他们的评价,是完颜昌“有谋而怯战”,完颜宗弼“乏谋而粗勇”。.

新!!: 秦桧和完颜昌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秦桧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史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宋史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宋孝宗

宋孝宗趙眘(、眘,「慎」異體字,shèn),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曾名伯琮、瑗、玮,字元瑰,一字元永,他是宋太祖之子秦康惠王趙德芳的後裔,宋高宗養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禪位予赵眘,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讓位予兒子宋光宗趙惇。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逝,终年67岁。葬于永阜陵。 宋孝宗是自宋朝的帝位淪入宋太宗之手後,終於恢復由開國皇帝宋太祖的後裔繼承,時隔186年。孝宗也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同時期的皇帝是金朝的金世宗。.

新!!: 秦桧和宋孝宗 · 查看更多 »

宋宁宗

宋寧宗趙擴()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在位30年,享年55岁,宋光宗之次子,李鳳娘所生。寧宗本人頗為好學,即位初年召朱熹入宮講學,受朱熹影響很深。但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 寧宗在位前期,太師韓侂胄打壓理學,在韓侂胄死后,官方恢复了理学地位。縱觀宋宁宗时期,大規模宋金戰爭發生了兩次,第一次是開禧初年韓侂胄伐金,最終不能戰勝金國,從而簽訂了嘉定和議。第二次宋金戰爭從嘉定十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嘉定十四年三月,戰爭波及了長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區,最終宋金都沒能獲勝。.

新!!: 秦桧和宋宁宗 · 查看更多 »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其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為庆国公,八年(1015年)受封為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趙禎;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年號為天圣;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岁,在位41年。民間流傳“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自古以來,其在包青天劇中亦樹立明君之形象。.

新!!: 秦桧和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宋高宗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中國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在位35年。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 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恐懼將领权力过大,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採取求和政策,終於1141年(紹興十一年)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然宋高宗之稱臣決策導致南宋偏安之局面,卻成功鞏固了南宋在中國南方的統治,並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局面。.

新!!: 秦桧和宋高宗 · 查看更多 »

宋辽金夏历史年表

宋辽金夏历史年表為宋辽金夏四朝的历史年表。 宋朝(960-1279年)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辽朝(907/916-1125年) 金朝(1115-1234年) 西夏(1032-1227年)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历史事件列表 | 中国君主列表 | 中国朝代 | 宋朝 | 辽朝 | 金朝 | 西夏 Category:宋辽金夏 Category:中国史年表.

新!!: 秦桧和宋辽金夏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宋金戰爭 (1125-1141)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女真人久居北方寒冷之地,不耐酷暑。金軍一般是盛夏休戰,而于秋冬季節弓劲马肥之际南侵,宋人于是稱之為“防秋”。春末金軍退兵,即將進入盛夏季節,則是宋軍北伐之時《s:新唐書/卷166》、《s:上李太尉論北邊事啟》杜牧獻言。《s:三朝北盟㑹編_(四庫全書本)/卷176》、《s:厯代名臣奏議_(四庫全書本)/卷090》呂頤浩奏。。 宣和七年(1125年)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戰爭大事記如下:.

新!!: 秦桧和宋金戰爭 (1125-1141) · 查看更多 »

宋金战争

宋金战争,是从1125年-1141年金军南侵,灭北宋、占领中原开始,1161年-1164年;1206年-1207年;1216年-1219年,金军屡次对宋朝进行的侵略性战争,直到端平元年(1234年)蔡州之战,南宋联合蒙古帝国灭亡金朝,共计25年。.

新!!: 秦桧和宋金战争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秦桧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宋朝王爵列表

宋朝王爵列表,以下的列表列出宋朝的王爵。 宋朝基本沿襲了唐朝的王爵制度,多數冊封宗室爲王,王爵分爲王、嗣王和郡王三等。王爵及身而止,通常不世襲,只有奉祀宋太祖的安定郡王以及濮、秀、榮、沂四嗣王實行兄終弟及的世襲。異姓功臣封王較少,外戚封賞極濫,通常追封皇后或者皇太后的三代或五代祖先爲王,其父兄子侄往往受其蔭庇。 宋代爵位遷轉、加封情況也很頻繁,一般初封小國,後逐次進封大國。基本上封王者大都歷 封數國。死者的爵位一般會受到追贈加封。.

新!!: 秦桧和宋朝王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新!!: 秦桧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對江澤民的評價

對江澤民的評價是關於在1989年至2002年期間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的評價。江澤民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接任黨總書記一職,並成為第三代最高領導人,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後退休,由胡錦濤接任。.

新!!: 秦桧和對江澤民的評價 · 查看更多 »

岳云

岳雲(1119年—1142年),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提举醴泉观,追赠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

新!!: 秦桧和岳云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新!!: 秦桧和岳飞 · 查看更多 »

岳飛傳

《岳飛傳》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歷史劇集,於1994年7月18日首播,共20集,蕭笙監製。.

新!!: 秦桧和岳飛傳 · 查看更多 »

岳飛第四次北伐

岳飛率岳家軍的第四次北伐發生于紹興十年(1140年)六月、閏六月和七月期間。岳飛率十萬岳家軍大敗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兀朮)的女真軍主力于郾城、穎昌和其它河南各地,完顏宗弼逃出開封退回北方。但因為宋高宗趙構和權相秦檜要簽訂《紹興和議》等政治原因,岳飛的第四次北伐因此失敗。.

新!!: 秦桧和岳飛第四次北伐 · 查看更多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新!!: 秦桧和上下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两宋风云

《两宋风云》是袁腾飞在百家讲坛主讲的一个电视节目,首播于2009年7月13日,结束于2009年8月11日,一共30集。节目讲述了从宋徽宗即位到宋高宗退位期间的历史故事。由于主讲人相声般的语言风格, 2009-8-14 受到观众追捧,使百家讲坛收视率达到自2009年来最高。目前,以袁腾飞在节目中的讲稿为基础的同名图书已经出版。.

新!!: 秦桧和两宋风云 · 查看更多 »

严嵩

嚴嵩(),字惟中,號介溪,别号勉庵,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嘉靖年间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旋病休归里。严嵩读书八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还朝复官。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二十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晚年,以事激怒世宗,为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職,兩年而歿。著有《钤山堂集》40卷。.

新!!: 秦桧和严嵩 · 查看更多 »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約六千年至西元前約三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时期。 於2011 年3 月18 日查閱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河南省占据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新!!: 秦桧和中原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國宰相列表

*本篇應指歷代最高官職者,並非單指「宰相」一職。.

新!!: 秦桧和中國宰相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人

中國人具有多重含意:以「地理」概念界定是指出生或居住在「中國地區」的人;以「國籍」概念界定是指具有中國國籍的人;以「国族」概念来界定是指属于中华民族的人。孙中山:三民主義。 「中國」一詞,在過去是指「中央之國」的意思,有職掌中心等多重複合含義,因此過去中國王朝都會稱自己國家為「中國」,治下子民亦有稱自己為「中國人」《隋書/ 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勢陵中夏。。自清朝中葉起自稱中國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至晚清制定國籍法,以現代國籍法定義中國人。晚清時期產生「中華民族」的概念,涵蓋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而中華民國也是以「中華民族」的概念而命名的。如孫文于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說明仿西方民族國家,把多民族擬成一個民族國家。梁啟超提出中國民族主義,主張由各民族融合成單一中華民族,以中國作為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成為中國人。。另有,章太炎提出,是漢民族主義的一部份,希望由漢族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稱中國。 因而現今在國際認定上,「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華民族」並不相等於「中國人」,因其是個政治及國族概念,也包含散居其他國家國籍的華人。.

新!!: 秦桧和中國人 · 查看更多 »

中國盜墓史

盗墓,又叫掘冢、掘坟、掘墓、抇墓、发丘等。掘冢,奸事也,但因为中国传统的厚葬风习,事死者如事生参见《礼记,祭礼》 。盗墓,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自古就没停止过,对此陳夢家曾表示是“山川效靈”、“地不愛寶”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首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林曾说“百墓九十九空”,能免于洗劫者,少之又少。早在《吕氏春秋》里就有盗墓的记载,因陵墓“具珠玉玩好财物宝器甚多”,于是“无不抇之墓也”,“大墓无不抇也”。历史上的名人如:刘去、曹操、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辇真珈、孙殿英等都曾盗发坟陵。.

新!!: 秦桧和中國盜墓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酷刑史

酷刑是野蠻社會的陋習之一。和其他文明類似、在中國歷史上,酷刑之盛行,種類之繁多,令人匪夷所思,包含有斬、殺、車裂、凌遲、梟首、宮刑、幽闭、剥皮、铁铉油炸、老虎凳、站铁笼等。.

新!!: 秦桧和中國酷刑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书法

中國書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也是東亞書法的代表。所以以漢字為依托的角度看,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但是这种独特性并不妨碍不认识汉字的人欣赏中国书法。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裏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書法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其表現形式是依附於漢字的藝術,而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筆劃的組合變化多端,與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更富於造形性。加上漢字書法不僅有一套完整的筆法(點、橫、撇、豎、鈎等),更加有一套成熟的審美體系。依循漢字的結構規律,變化組合,就可以表現出千姿百態的書法藝術,創造出不同面貌和情趣的美感。 书法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艺术,有自身悠久、深厚的传统,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在中国古代,书法具有非常高的参与程度,一般的知识分子都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学习书法,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中国自从秦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相当多的书法作品被创造出来;其中最优秀者成为皇室、贵族和文人最珍贵的收藏品。此外,中国书法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这表明书法在中国古代已是一门很成熟的艺术。 中国书法有非常好的生活基础,很多完美的书法作品是以书信、诗词手稿、碑文、墓志铭、牌匾、屏风、室内装饰品等形式存在的,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文字内容和书法的艺术美相得益彰的特点。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篆刻、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 中国书法受到中国古代当权者和知识分子的重视,具有一定的书法水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素质之一。很多皇帝本人非常重视书法的学习,有的皇帝甚至有很高的水平,是有名的书法家。中国书法直接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书法的发展,尤其是其中以汉字为书写内容的部分。.

新!!: 秦桧和中国书法 · 查看更多 »

中国书法史

中國書法歷史和中国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悠久。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中国书法在古代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很多理论著作是书法家艺术实践的总结,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学习和创作。.

新!!: 秦桧和中国书法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书法家列表

中国书法家列表根據:.

新!!: 秦桧和中国书法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四大列表

中国四大(包括四小)是一些在中国广泛流传的特色事物。.

新!!: 秦桧和中国四大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華五千年

《中華五千年》是一個香港電台廣播節目,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開播至二千年停播,一共九百集,為香港電台最長壽的歷史教育廣播劇。.

新!!: 秦桧和中華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七贤庵

七贤庵,位于中国福建省诏安县梅洲乡梅山村崭山脚下。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陈景肃、翁侍举、吴大成、郑柔等七人因为不满秦桧而罢官归故里讲学。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在讲学旧址建七贤庵以纪念七人。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七贤庵重修。 2009年11月16日,七贤庵被列入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 秦桧和七贤庵 · 查看更多 »

万俟卨

万俟卨(音同“莫棋瀉”,),複姓万俟,字元忠,一作元中,開封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宋代宰相。.

新!!: 秦桧和万俟卨 · 查看更多 »

九品芝麻官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Hail the Judge),是香港演员周星驰於1994年主演的喜劇电影,當時由於臺灣連續劇《包青天》爆紅,香港各家電視台紛紛欲加入轉播,王晶於是惡搞,創造一個「新的包青天故事」,電影的香港原名為《--》,副標題「白--包青天」中的「白--」即「白臉」,原因是周星驰扮演北宋名臣包龍圖(包拯,人稱「包青天」)的後人包龍星,只不過包拯是黑臉的,包龍星卻是白臉的。包龍星是一個小官,为了幫一名含冤被判處死刑的女子伸冤,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打敗了犯罪者與背後的惡勢力,告大白於天下。 该影片延续了周星驰一贯的搞笑风格,尤其片中臺詞十分詼諧逗趣,属其电影的经典之作。.

新!!: 秦桧和九品芝麻官 · 查看更多 »

九锡

九锡是中国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臣子的九种最高赏赐。“锡”同“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九锡之說始於周代,齊桓公曾接受其中的二錫,於汉代形成,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是王莽,元始五年(5)五月,富平侯张纯为首九百零二名公卿大夫、博士、列侯、议郎等一起向太皇太后上书,称颂王莽功德可比伊尹和周公,请加“九锡”。因自王莽始,受九锡者之后大多篡位,故之后功臣多拒受九锡以避嫌。.

新!!: 秦桧和九锡 · 查看更多 »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秦桧和京剧 · 查看更多 »

亂世情侶二胡協奏曲

《亂世情侶二胡協奏曲》又名《第2二胡協奏曲》,何占豪於1987年應香港中樂團之邀,為黃安源而創作的二胡協奏曲。.

新!!: 秦桧和亂世情侶二胡協奏曲 · 查看更多 »

廣南國

廣南國(,1558年-1777年)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據有今越南中部一帶,由阮氏家族世襲掌權,號稱「阮主」()。 阮主名義上奉後黎朝皇帝為君主,並使用後黎朝的年號,但事實上是一個地方割據政權。阮福濶在位期間,開始使用「王」的稱謂,鑄「大越國阮主永鎮之寶」,大臣上書阮主時皆使用「稟」字。.

新!!: 秦桧和廣南國 · 查看更多 »

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或称宋室南渡、高宗南渡,亦有人称为靖康南渡,广义上指的是宋室的南迁,狭义上是指两宋交替之际北宋皇室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方女真人的追击,南逃到江南地区的历史事件。从靖康二年(1127年)夏,一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金国以「搜山检海捉赵构」为号,连续派兵追击南下的赵构,最终还是宋金两国以和谈结束。此后,宋金两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新!!: 秦桧和建炎南渡 · 查看更多 »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原名《高宗系年要錄》,凡二百卷,南宋李心傳著。 李心傳三十歲進士不第,遂絕意於仕途,專心從事史學研究。李心傳以《高宗日曆》、《中興會要》等史書為基礎,又參考各類官書,以及一百多種私家記載、文集、傳記、行狀、碑銘等史料,進行詳細的考訂,仿李燾的《續資治通鑑長編》體例,編成此書。所谓“中兴”,是指徽钦二帝为金人掠走后,赵构建立南宋。《建炎以來繫年要錄》記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紹興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宋高宗一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有大量史料記載,如秦檜陷害岳飛之事,此書記載甚詳。宝祐初曾刻之扬州。後來的《宋史》和《續資治通鑑》等作品,多以此書為參考。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原書已失佚,今本是清人編《四庫全書》時,再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可與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互為補充。.

新!!: 秦桧和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 查看更多 »

张叔夜

張叔夜,字嵇仲,信州永丰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人,北宋名将。宋徽宗大观年中赐进士出身,曾任右司员外郎、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曾镇压宋江起事。靖康之难中率军守汴梁城,失败后随宋钦宗被金国掳走,途中自缢而死。.

新!!: 秦桧和张叔夜 · 查看更多 »

张子健

张子健(),中国演员。出生于天津,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因在电视剧《甘十九妹》饰演尹剑平、《白眉大侠》饰演王顺、《寇老西儿》饰演宋真宗、《神探狄仁杰》饰演李元芳、《猎鹰1949》饰演燕双鹰知名。.

新!!: 秦桧和张子健 · 查看更多 »

张孝祥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南宋詞人、政治家。 先祖曾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再迁明州(今宁波),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生于明州鄞县桃源鄉(今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廷试第一。唱第之時,秦檜黨羽曹詠(參見《樹倒猢猻散》賦)于殿廷請婚。孝祥受揖不答。于是檜黨搜羅其父罪狀下獄。孝祥本有可意者,此時無奈,娶次舅時氏女為妻,遣同居李氏入浮山為女道士(近人考證)。 時氏早卒,被喻樗选为女婿。后因赞成张浚北伐,事败被革职。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興修水利,颇有治绩。紹興二十九年(1159),御史中丞汪徹弹劾汤思退,孝祥受牵连被免官。不久又起知撫州。孝宗即位,出知平江府。召為中書舍人,再遷直學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乾道五年(1169年),以疾請歸,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是年,與虞允文在芜湖舟中飲食,中暑卒。 孝祥才思足敏,词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苏轼。史稱其“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今存《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 中秋過洞庭調寄《念奴嬌》見其本領。 李氏生子張同之,1971年,張同之夫婦墓于南京江浦黃葉嶺被發現,出土墓志確定與嗣父張孝祥的本生父子關系。.

新!!: 秦桧和张孝祥 · 查看更多 »

张常先

张常先是宋朝官員。 张叔夜第三子。秦桧與其父友好,因此重用他。绍兴二十五年.除江西转运判官。豫章太守(今江西南昌)张宗元因悖逆秦桧。秦桧下令张常先陷害他,常先寫信給江州(今江西九江)通判葉義問,要其拘留宗元,葉義問對此責問常先,曰:“吾甯得罪,不爲不祥。”。.

新!!: 秦桧和张常先 · 查看更多 »

张国立

張國立(),出生於中國天津,在陝西長大。中国大陆著名男演員兼男​​導演,一級演員。多次獲國內影視獎項。熱心於公益事業。他的妻子鄧婕和兒子張默也是演員。全国政协委员(政協委員)、制片人、主持人。中国铁路文工团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張國立是台北法鼓山安和分院的聖嚴法師門下弟子,法名“常升”。 張國立以中國政協委員的身分在政協會議上發言 :「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那些分裂祖國思想、搞台獨的人到我們這來掙錢,我覺得我們演藝界的人也應該要有這樣的自己自覺政治高度和政治立場。.

新!!: 秦桧和张国立 · 查看更多 »

张西曼

张西曼(),又名百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左翼人士,中华民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俄语语文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俄罗斯学的奠基人。.

新!!: 秦桧和张西曼 · 查看更多 »

張去為

张去为,南宋宦官。内侍张见道养子。 初为韦太后宅提点官,官至安德军承宣使、带御器械,升为内侍省押班。当时张见道为内侍省押班,父子一起充任景福殿使。张见道以保康军承宣使致仕,他之后日益得到宋高宗的宠信。和秦桧、王继先一起擅权用事,升任延福宫使,官至内侍省都知,干预朝廷正午。金国皇帝完颜亮想要率兵南下,张去为暗中阻止宋朝用兵,進献去蜀地避乱之策,被宰相陈康伯所拒,侍御史杜莘老劾其罪,请皇帝杀他以振奋士气,高宗不得已,令张去为致仕,杜莘老也出补外任。宋高宗内禅,以张去为修宫有功劳,提举德寿宫特迁安庆军承宣使,宋孝宗成恭皇后入宫,他出力很大。皇后驾崩,太上皇高宗派他传旨,立谢贵妃为皇后。但是张去为至死不复涉朝廷事。.

新!!: 秦桧和張去為 · 查看更多 »

張宗元

张宗元是宋朝政治人物。 早年出入张浚幕府,任川陕宣抚使,累官兵部侍郎。赵构猜忌岳飞,於是张浚推荐张宗元前去監管岳飛,绍兴七年(1137年),朝廷命兵部侍郎张宗元为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前去鄂州(今湖北武昌),接管岳飛的軍隊。张宗元归朝向高宗上奏:“(岳家军)将帅和,军旅精锐,人怀忠孝,众和而勇,皆飞训养所致。”赵鼎罷相後,流寓廣西,张宗元同情他,曾赠物品以供赵鼎食用。秦桧得知,将张宗元调离广西。豫章太守张宗元因悖逆秦桧。秦桧下令张常先陷害他,葉義問對此責問张常先,此事株连张浚,又捕捉赵鼎之子赵汾交付大理寺,不久因秦桧死而得免。.

新!!: 秦桧和張宗元 · 查看更多 »

張俊

張俊,字伯英,鳳翔府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人。五世祖徙秦州,子孙遂为秦州三阳寨人。.

新!!: 秦桧和張俊 · 查看更多 »

張俊 (消歧義)

中国历史上有数个名为张俊的人:.

新!!: 秦桧和張俊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張元幹

張元幹(),字仲宗,福建永福嵩口乡月洲村(今福建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人,自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南宋初期詞人。.

新!!: 秦桧和張元幹 · 查看更多 »

張福巒

張福巒(,),越南南北朝時期廣南阮主的大臣。清化處宋山縣人。.

新!!: 秦桧和張福巒 · 查看更多 »

張綱 (宋朝)

張綱,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江蘇金坛薛埠)人。 以首贡入太学,内舍、上舍皆第一,賜狀元。政和六年,任太学博士,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与蔡京不合,出任主管玉局观。後曾任监察御史。南宋時又因得罪秦桧被罢官。隐居茅山。卒谥文简,祀七贤祠。 2008年7月30日永新县埠前镇埠前老街发现“宋知州张纲神道碑”。.

新!!: 秦桧和張綱 (宋朝) · 查看更多 »

張栻

張栻() 南宋時理学學者。字敬甫,號南軒,漢州绵竹县(今屬四川省)人,仕至右文殿修撰。丞相張浚(1097—1164)之子。.

新!!: 秦桧和張栻 · 查看更多 »

張浚

張浚(),字德遠,號紫巖居士,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抗金將領,,父張咸。母秦國夫人計氏。長子張栻。.

新!!: 秦桧和張浚 · 查看更多 »

張憲 (宋)

张宪(),或说为阆州(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前军统制,与中军统制王贵并为岳飞的左膀右臂。官至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与武安军承宣使王贵出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的正副都统制,接替岳飞掌握兵权。因拒绝诬陷故帅岳飞而被冤杀,后平反昭雪,追复原官,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新!!: 秦桧和張憲 (宋) · 查看更多 »

何㮚

何(),俗写何栗,字文缜,仙井(今四川仁寿)人。 元祐四年(1089年)出生,政和五年(1115年)乙未科状元,與秦檜同榜。授秘书省校书郎,次年提举京畿学事,歷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外放四川遂宁知府、御史中丞等職,弹劾王黼,连奏七章,以徽猷阁待制知山东泰州。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圍攻汴京。有退役老兵郭京偽稱精通佛道二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陣,可生擒金國二帥。孫傅與何對此深信不疑。何屢催郭京出戰,但郭京再三延期,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大風雪,郭京命令軍隊出擊,不久軍隊敗走,不少墮死於護城河裡。郭京向張叔夜說:“須自下作法。”京師淪陷。宋欽宗派遣何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後以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尹。建炎元年(1127年)與徽、钦二帝及后妃,皇子、皇女、宗室等人被掳北上,绝食而死。臨終有「人生會有死,遺憾滿乾坤」之句。高宗贈之大學士,妻趙氏封眷國夫人;高宗南渡後再追封潞國公。有二子雍、熙。.

新!!: 秦桧和何㮚 · 查看更多 »

徐才厚

徐才厚(),辽宁瓦房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主要领导人之一,绰号“东北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上将军衔(2014年被开除军籍)。1968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大学文化。曾任中共第十五届至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六届中央书记处书记、总政治部主任,曾经长期在沈阳军区服役。北京退休軍醫蒋彦永少将抨擊解放軍在徐才厚任內腐敗。《南華早報》2015年3月援引軍方消息稱,徐才厚是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泽民卸任後繼續施展決策影響的代理人,架空軍委主席胡锦涛。2015年徐才厚因膀胱癌终末期,全身多发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医治无效在医院死亡。.

新!!: 秦桧和徐才厚 · 查看更多 »

刘岑

刘岑(),字季高,号杼山,吴兴(今浙江吴兴)人。.

新!!: 秦桧和刘岑 · 查看更多 »

刘勉之

刘勉之(),字致中,号白水先生。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 绍兴年间(1131~1162年),刘勉之经吕本中举荐于朝,因秦桧反对,不为引见。刘勉之与朱松关系较好,朱松死后,其子朱熹从之就学。 Category:武夷山人 Category:刘姓.

新!!: 秦桧和刘勉之 · 查看更多 »

喻樗

喻樗(),字子才,嚴州(今浙江省建德東北,含今桐廬、建德、淳安)人。 祖先喻藥南昌人,仕梁,官至安州刺史,後徙嚴州,喻樗為十六世孫。少慕伊、洛之學,曾言:“六經數十萬言,只有十字能盡,其義便足。要之,不出乎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而已。”建炎三年(1129年)進士,性直好議論,謂趙鼎曰:「公之事上,當使啟沃多而施行少。啟沃之際,當使誠意多而語言少。」趙鼎奇之,引為賓客。任玉山縣尉,有狀元門生汪應辰,後來成為女婿,另有門人程迥、尤袤。歷任秘書省正字,兼史官校勘。不主張和議,為秦檜所忌,出知舒州懷寧縣,通判衡州致仕。秦檜死,起為大宗正丞,提舉浙東常平。淳熙七年,卒。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新!!: 秦桧和喻樗 · 查看更多 »

周紫芝

周紫芝,字小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 南宋文學家、官員。.

新!!: 秦桧和周紫芝 · 查看更多 »

呂本中

呂本中(),初名大中,字居仁,號紫微、東萊,壽州(今安徽壽縣)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是道學家,學者稱之為“東萊先生”。著有《東萊先生詩集》、《江西詩社宗派圖》、《紫微詩話》及《童蒙詩訓》等。紹興八年(1145年),卒於上饒。《宋史》卷376有傳。.

新!!: 秦桧和呂本中 · 查看更多 »

傅自得

傅自得,字安道。宋朝政治人物。傅察之子,母亲是宰相赵挺之之女,是赵明诚之妹。傅察死于金國,傅自得从母徙居晋江。傅自得與傅自强、傅自修三兄弟为同榜进士。李邴将女兒嫁给他。傅自得南渡居泉州。以荫为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主管台州崇道观,通判漳州,知兴化军,以忤秦桧罢官。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去世,墓在南安县云谷双象峰下。有《至乐斋文集》。.

新!!: 秦桧和傅自得 · 查看更多 »

唐文若

唐文若(),字立夫(一作元夫),眉山人。南宋官员。父唐庚,《宋史·文苑传》有传。.

新!!: 秦桧和唐文若 · 查看更多 »

八千里路雲和月 (1988年電視劇)

《八千里路雲和月》是台灣中華電視公司於1988年製作演述岳飛故事的40集古裝電視劇。首播期間為1988年11月21日至1989年1月13日,由宗華擔任製作人與導演,外景導演由鹿峰擔任,鹿峰與丁仰國負責動作指導,何家勁、凌波、張振寰、金超群、范鴻軒主演,是何家勁在台灣拍的第一部電視劇。.

新!!: 秦桧和八千里路雲和月 (1988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八大豪侠

《八大豪侠》是一部由香港导演王晶执导而拍摄制作的在中国推出古装武侠电视连续剧,于2005年1月26日在上海开机。.

新!!: 秦桧和八大豪侠 · 查看更多 »

元祐 (年號)

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元丰八年,神宗驾崩,遂改元“元祐”,其中“元”字继承自“元丰”。当时哲宗年仅十岁,由高太后执政,对宋神宗的改革,也就是熙寧變法(或称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史称“元祐更化”。哲宗对于此是不满的。元祐八年,太后病逝,哲宗亲政,随即改元。由於元祐年間是由反對新政的舊黨當政,因此後來的新舊黨爭中,元祐一名又被用來指稱舊黨及其成員。.

新!!: 秦桧和元祐 (年號) · 查看更多 »

兀术

完顏宗弼(),女真名完顏兀朮,一作完顏乌珠,汉姓王,名宗弼(民间常称为金兀朮)。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

新!!: 秦桧和兀术 · 查看更多 »

王十朋

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浙江樂清)人,南宋作家。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乐清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

新!!: 秦桧和王十朋 · 查看更多 »

王居正

悦公、斗魁公均葬于琼州府邕阳都潭谢村(今海口府城镇那央村委会潭社村)西侧,墓地约一亩,周围用花岗岩筑起一米多高的围墙,呈圆形。墓坐北向南,背依山、面朝潭。悦公墓地现为海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尚仁公、汝绳公 葬于海口市土桥墟(红旗镇)东鳌村香仁坡。 悦公十三世孙心让公葬于 抱罗 抱锦村 西坑山坡并建祠于此,祠毁于文革。悦公二十四世裔孙绥耀搜集整理。.

新!!: 秦桧和王居正 · 查看更多 »

王中王

王中王(),著名粤剧丑生。原名王华生,广东宝安县人。 年轻时随粤剧名旦黄种美学戏,后拜著名艺人廖侠怀为师。他长期在省港两地的名戏班中演出,是粤剧界有名的丑生。他以扮演“奸相”最为投入迫真。 1933年在广州海珠大戏院演奸臣秦桧一角,栩栩如生,其高超演技,使台下观众误以为真,群情激怒,当时台下观剧的莫秀英(陈济棠夫人)也禁不住拿起茶几上的小杯向台上扮演奸臣的王中王掷去,这事使他声名大振,各大猛班均争相拉拢加盟。时有“生秦桧”之称。并拍电影无数:包括:《五虎平西》《荡寇志》《冰山火线》《齐候嫁妹》《洪承畴》等等。 王中王在港期间先后加盟大东亚,新春秋班,日月星,大利年粤剧团。合作演员有马师曾,谭兰卿,上海妹,卫少芳,车秀英,薛觉先,楚岫云,靓次伯等。1950年回广州定居,在太阳升粤剧团任职。1958年加入广东粤剧院二团任副团长。回国后与罗家宝,林小群,吕玉郎,楚岫云,张玉珍,曾三多等合演无数受观众环迎粤剧。如:《柳毅传书》《附荐何文秀》《借靴》《苏三起解》《玉河浸女》《牡丹亭》《荔枝换绦桃》,其中《打麵缸》拍成电影。王中王饰演的谐趣师爷更与文覺非、陆云飞同获粤剧三大名丑称号。 澳门演出.png 师徒.jpg 太阳升六柱.jpg 戯妆照.jpg 资料来源:《粤劇粤曲兿術在西闗》.jpg Category:粵劇演員.

新!!: 秦桧和王中王 · 查看更多 »

王之道

王之道,字彦猷,庐州濡须人。 生於元祐八年,宣和六年與兄王之義、弟王之深同中进士。靖康初年,授官历阳縣令。历任朝奉大夫。建炎年间,金兵陷无为军(治今安徽无为),率里人扰击金兵。绍兴中期,通判滁州。因反對秦桧,谪监南雄盐税,自號相山居士。绍兴二十三年,起用通判安豐軍。晚年升任枢密使太师,封魏国公。卒于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有《相山文集》二十六卷,已佚,今本為清代開四庫館自《永樂大典》輯出三十卷。.

新!!: 秦桧和王之道 · 查看更多 »

王仲岏

王仲岏,後來避宋钦宗讳改名仲山,宋王珪第四子,曾任承事郎。他是秦桧的岳父。據《玉照新志》紀述:「秦檜初擢第,王仲岏以其子妻之」。相傳王仲岏曾任撫州知府,「當年金兵還沒打到撫州城下時,王仲岏就大開城門投降」。 大姐夫為外甥女李清照父李恪非,三姐夫為鄭居中。.

新!!: 秦桧和王仲岏 · 查看更多 »

王佐 (宋朝)

王佐(),字宣子,号敬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王羲之第三十一世裔孙。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初一日出生,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授承事郎,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又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因忤怒秦桧之子秦熺,被外放。秦桧死后,復为秘书郎,领右司郎。绍熙二年(1191年)二月十一日卒,享年六十六岁。.

新!!: 秦桧和王佐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侁

王侁,字秘權,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官员。.

新!!: 秦桧和王侁 · 查看更多 »

王珪 (宋朝)

王珪(),字禹玉,華陽(今四川成都)人。 父親王準、祖父王贄、曾祖父王景圖,皆登進士第。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通判揚州,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侍讀學士。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累官至三公,有“三旨相公”之稱,除了「取聖旨、領聖旨、得聖旨」之外,一無事做。哲宗即位,封岐國公,卒于任上。諡文恭。《宋史》称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 王珪的長女嫁文人李格非,生李清照,《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而秦檜妻王氏亦是王珪四子王仲岏之女。有關內容記載於葉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收錄於杜大珪所編《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八。 《宋史》卷三一二有〈王珪傳〉。.

新!!: 秦桧和王珪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綸 (紹興進士)

王綸(,字德言,諡章敏,建康人,宋朝官員、進士出身。 王綸於紹興五年(1135年)登進士,授平江府崑山縣主簿,歷鎮江府、婺州、臨安府教授,代理國子正。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為監察御史,與秦檜政見不合。秦檜死後,召為起居舍人兼崇政殿說書,同時兼理禮部侍郎。二十八年(1158年),同知樞密院事。次年六月,王綸被派往金國當稱謝使,九月回京,報告與金國關係告好,但其實金人已密謀犯境。三十一年(1161年)八月逝世。贈左光祿大夫,諡章敏。.

新!!: 秦桧和王綸 (紹興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銍

王銍(),字性之,自號汝陰老民。汝陰(今安徽阜陽)人。 北宋學者王昭素五世孫,父王萃師事歐陽修。王銍約生於元祐初年,幼而博學,讀書一目十行,嘗從歐陽修學習。大觀元年,王銍訪曾布於京口,曾布以三子曾紆之女兒嫁之。南渡後寓居剡中,紹興初年,官迪功郎,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權樞密院編修官。绍兴四年(1134年)撰成《枢庭备检》,为右承事郎。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以右承事郎主管江州庐山太平观。绍兴七年,遭秦桧排擠,避居剡溪山,以詩詞自娛。世称雪溪先生,绍兴九年(1139)正月,献《元祐八年补录》及《七朝史》,由右承郎迁右宣义郎。绍兴十三年癸亥(1143年),献《太玄经解义》,绍兴十四年(1144年)卒。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等書。有子王廉清、王明清。.

新!!: 秦桧和王銍 · 查看更多 »

王次翁

王次翁(1079—1149年),字慶曾,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號兩河先生。南宋大臣,罢居明州鄞县。 崇寧時期進士,任湖南參謀官。不久致仕,後來受到秦檜提拔,拜御史中丞、參知政事,迎接韋太后回國時獲罪,罷居四明。與蔣璿、顧文、汪思溫、高閌、吳秉信、徐彥老、陳先成立「八老會」。有子王伯庠。 W W W W Category:王姓.

新!!: 秦桧和王次翁 · 查看更多 »

秦大士

秦大士(),字鲁一,号涧泉。江苏江宁人。 秦大士是南宋宰相秦檜的後代,世居金陵,其父秦有倫官翰林院侍讲学士。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皇太后六十大寿特设恩科,為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長子秦承恩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 Category:清朝狀元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南京人 D.

新!!: 秦桧和秦大士 · 查看更多 »

秦姓

姓在百家姓中排第78。.

新!!: 秦桧和秦姓 · 查看更多 »

秦钜

鉅(?—1221年),字子野,南宋丞相秦檜曾孫。蘄州(今湖北蘄春)通判。.

新!!: 秦桧和秦钜 · 查看更多 »

秦承恩

承恩(),字芝轩、慎之,江苏江宁人,清朝大臣。 南宋宰相秦檜的後代,秦大士之子。乾隆二十六年中式辛巳科二甲第十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擢拔為侍讲。出京为江西广饶九南道,再升迁為直隶布政使。乾隆五十四年,擢陕西巡抚,負責剿匪。秦承恩依附和珅。和珅垮台後,秦承恩被遣戍伊犁。嘉慶七年(1802年)释还。歷任直隸通永道,擢江西巡撫,遷左都御史仍署巡撫事。,嘉慶十一(1806年)年授工部尚书,同年六月改刑部尚書署直隸總督,嘉慶十三年春,北京城發生了著名的「敏學事件」,黃帶子宗室愛新覺羅敏學大鬧步軍統領衙門,秦承恩捏造事實為敏學開脫,被革去刑部尚書一職,降翰林院編修在文穎館效力。終官司经局洗马,三品卿銜。嘉慶十四年(1809年)卒。父秦大士,有子秦耀曾、秦念曾,兄弟翰林院侍講學士禮部尚書銜秦承業為愛新覺羅旻寧老師。.

新!!: 秦桧和秦承恩 · 查看更多 »

程瑀

程瑀,字伯㝢,饒州浮梁人。 他的姑姑臧氏撫養程瑀長大,臧氏死後,始復原本姓。太學考試第一名畢業,累官校書郎。官至兵部侍郎。曾與禮部侍郎秦檜共赴河東。.

新!!: 秦桧和程瑀 · 查看更多 »

精忠岳飞

是一部2013年首播的中国大陆长篇古装历史剧,由东阳盟将威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上海华大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小马奔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香港著名导演鞠觉亮执导,著名导演唐季礼担任编剧和总制作人,并由黄晓明、林心如、罗嘉良、刘承俊、丁子峻、邵兵、张馨予、张嘉倪等人领衔主演,黄晓明同时为该剧的出品人之一。 全剧以宋金两国海上之盟夹攻辽国(宣和伐辽)至两国签订绍兴和议停战共约二十年的历史为背景,刻画了抗金名将岳飞波澜壮阔的一生,尤其着重讲述了北宋因靖康之变亡国后,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北伐金国,多次大败金军的事迹,中间还穿插了以宋高宗、秦桧为代表的南宋朝廷和金人之间的外交斗争。 本剧的策划耗时十年之久,总投资过亿,于2011年6月24日宣布启动,同年10月30日正式开机,期间先后辗转北京顺义、江苏无锡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等多地取景拍摄,历时半年多时间后至次年5月8日终于杀青关机。2013年7月4日,本剧在浙江、安徽、山东、天津四家卫视黄金档全国首播,同年7月19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下午档播出。台湾则于7月25日在中天娱乐台首播该剧。.

新!!: 秦桧和精忠岳飞 · 查看更多 »

紹興 (南宋)

紹興(1131年-1162年)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二个也是最後一個年号,共计32年,有承繼前業,振興昌盛又或是紹奕世之宏修,興百年之丕緒之意。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宋孝宗即位沿用。.

新!!: 秦桧和紹興 (南宋) · 查看更多 »

紹興和議

紹興和議是南宋和金朝在宋紹兴十一年(1141年)達成的第二次和議,宋高宗在急於求和下,接受了金朝的苛刻條件。此和議達至宋金近一百年南北分治的局面,大致以秦嶺淮河線為界。.

新!!: 秦桧和紹興和議 · 查看更多 »

羅嘉良

羅嘉良(Gallen Lo Ka Leung,),原名羅浩良,香港實力派演員。現為無綫電視藝員。暱稱「撈家」,首位获得三届视帝的TVB「一哥」,憑電視劇《難兄難弟》、《天地豪情》、《流金歲月》三度成為香港視帝,三次的獲獎次數為長達10年之獎項紀錄保持者,直至2012年被黎耀祥打平,其後在2014年再被郭晉安打平。 1984年参加无线电视新秀歌唱大赛投身演艺界。1986年加入香港無綫電視,2003年离开無綫電視,往中國大陆发展,同年签约香港寰宇有限公司。.

新!!: 秦桧和羅嘉良 · 查看更多 »

羅汝楫

罗汝楫,字彦济,徽州歙县人。 政和二年进士,授监登闻鼓院,遷大理丞、刑部員外郎,宋高宗时,任监察御史,依附秦桧,升殿中侍御史,與御史中丞何鑄聯合彈劾岳飛,稱金兵攻淮西,岳飛至舒蘄頓兵不前。八月,岳飛免職奉祠。歷官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累赠少师。绍兴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除宫观。有一子羅願。.

新!!: 秦桧和羅汝楫 · 查看更多 »

白彪

白彪(),原名劉國榮,暱稱彪叔,香港電視藝員,於1976年在佳藝電視劇集《射鵰英雄傳》及《神鵰俠侶》飾演郭靖而為人所認識。.

新!!: 秦桧和白彪 · 查看更多 »

隆兴北伐

隆興北伐,是南宋孝宗隆興年間1163年北攻金朝之戰役。 1162年,宋高宗退位,宋孝宗趙眘即位。宋孝宗即北伐收復中原,圖光復北宋故地,南宋於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不宣而戰,派張浚、李顯忠北伐金朝,初期取勝,後因將帥失和而於符離(今安徽宿州)被金軍擊敗。兵敗後,隆興二年十一月,宋朝與金國簽訂「隆興和議」,由舊時之君臣關係改為叔侄關係,歲幣減少。 北伐失敗後,宋孝宗不甘心,勵精圖治,重用虞允文等主戰派大臣,但同時任用主和派大臣,与金维持和平局面。.

新!!: 秦桧和隆兴北伐 · 查看更多 »

韩世忠

韓世忠(),字良臣,绥德州(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官至太傅、镇南、武安、宁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封咸安郡王(从一品),太师致仕,赠通义郡王,追封蕲王、谥“忠武”。原配白氏死後,梁紅玉成為韓的正妻。.

新!!: 秦桧和韩世忠 · 查看更多 »

韓侂冑

韓(),又作仛冑,字節夫,祖籍河南安阳,中国南宋政治人物,北宋名臣韓琦之曾孫,母親為宋高宗吳皇后的妹妹。侂冑娶吴皇后的侄女为妻,无子。侄孫女是宋寧宗的恭淑皇后。 侂冑曾與宗室趙汝愚合作,迫宋光宗禪位予其子嘉王趙擴,即宋甯宗,史稱紹熙禪位,又任寧宗宰相,任內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奪秦檜官爵,力主北伐抗金,因將帥乏人而功虧一簣。後在金國示意下,被楊皇后和史彌遠設計殺害,函首予金。 侂冑因禁絕朱熹理學與貶謫趙汝愚,故被理學學者視為奸臣。元編《宋史》列為奸臣。.

新!!: 秦桧和韓侂冑 · 查看更多 »

莫須有

莫須有為南宋時期中古漢語的口語,原意「或許有」。以秦檜誣害岳飛之詞“該事體莫須有”而聞名,于今漸成成語,後人以之借代「誣陷的冤罪」,常說“莫須有的罪名”,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意。.

新!!: 秦桧和莫須有 · 查看更多 »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中國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对于古建筑研究,唐宋建筑的发展,考察宋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装修做法、当时的施工组织管理,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此書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1103年)颁发施行。由将作监少监李诫所作。书中规范了各种建筑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建筑施工设计、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全书357篇,3555条。是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原书《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年)编成,但因为没有规定模数制,也就是“材”的用法,而不能对构建比例、用料做出严格的规定,建筑设计、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李诫奉命重新编著,终成此书。.

新!!: 秦桧和营造法式 · 查看更多 »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一说字自如,明朝廣東東莞縣(今屬廣東省東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抗清名将。 袁崇焕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職兵部,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曾指揮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大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多次和後金部隊在该防线交战。後因誅殺毛文龍、在己巳之變護衛不力以及擅自與後金議和等罪,被明廷判以凌遲。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袁崇煥平反,但史學界對其事仍有爭議。現存袁崇焕纪念馆等紀念場所。.

新!!: 秦桧和袁崇焕 · 查看更多 »

西山朝

西山朝()又稱作西山阮朝,越南朝代名,是越南在1778年至1802年间存在的朝代,享國祚廿四年。 1771年出身西山地區的阮岳、阮侣及阮惠三兄弟率領農民起義,推翻了廣南國(阮主)的統治,之後一路擴張,先後殲滅了北方的鄭氏政權以及後黎朝,結束了越南自莫朝建立開始,達二百五十多年的混亂割據狀態,建立西山政權。.

新!!: 秦桧和西山朝 · 查看更多 »

馮溥

馮溥(),字孔博,號易齋,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今臨朐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秦桧和馮溥 · 查看更多 »

香港慈雲閣

香港慈雲閣有限公司 是香港一家骨灰龕營運商及慈善機構。曾於玉樹地震發生時,捐出一百萬港幣。並在香港、中國內地的廣東省等地參與公益事業、贈醫施藥 。 慈雲閣永遠名譽主席兼創辦人是慈善家、惠来籍富商、前廣東省政協委員、揭陽市政協名譽副主席林世鏗先生。副主席是香港太平紳士、前廣東省政協委員葉慶忠先生。其他創辦人包括揭陽市政協委員、香港寶景實業創辦人、惠来籍富商林寶喜、佳寧娜飲食集團的創辦人、前全國政協委員馬介璋、香港新聯實業創辦人、惠来籍富商方錦坤 現任主席是惠州西湖賓館主席丶惠州市政協常委、廣州市政協委員連增傑先生 慈雲閣是一座位於香港九龍慈雲山慈雲山道150號的廟宇,創建於1970年代,原址前身為招利伯廟,根據「招利張老伯史略」碑記所載,招利伯姓張,名老蓀,字招利,曾隨岳飛征戰,後岳飛被秦檜所害,逃難到南方潮州府落籍,曾向天許願以身保鄉里,死後歷次顯靈並得封為城隍,並立有「招利祠」祀奉。 慈雲閣是德教的山門。德教是中國古代的宗教,初以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為其道德準則與信仰教化的標準,並融匯佛教、耶教、回教三大宗教經典作為其教義。慈雲閣供奉多位道家神祇,更設有一個展示八仙和龍王等40多位神明雕像的「古國神廊」。當中饒富特色是建於地洞中的「地藏府」,藉由顯示十八層地獄腰斬、剝皮、烙刑、勾脷筋等的刑罰,警惕遊人留意自己現世的言行。此外,慈雲閣的露天平臺,可眺望香港和九龍的風景。 慈雲閣B座及E座設有49,410多個骨灰龕位及1,180多個神祖靈位,是經發展局確認符合地契規定用途的私營龕場。而3層高的A座亦於2011年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改作骨灰龕,完成後可提供30,388個骨灰位。2011年6月,慈雲山居民向城市規劃委員會請願,反對慈雲閣增加骨灰龕位。居民指出自2011年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慈雲閣設骨灰龕後,慈雲山道已不能負荷掃墓人士所帶來的交通流量。化寶爐煙囱與校園接近,排出的廢氣會影響學童的健康。在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慈雲閣設骨灰龕前,地政總署曾於2008年公佈慈雲閣擅自將廟宇改建成骨灰龕場,違反土地契約。.

新!!: 秦桧和香港慈雲閣 · 查看更多 »

駱應鈞

駱應鈞(Felix Lok Ying Kwan,),1973年考入邵氏電影公司第3期演員訓練班,並簽約為基本演員,之後因為工作量不足,1974年公司跟他提前解約,1975年投考了第5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並加入無綫電視成為旗下藝員。2011年初離開服務30多年的TVB轉往內地發展。2012年簽約香港電視網絡,至2015年4月約滿回復自由身。 駱應鈞的父親為樂善堂觀塘學校前校長駱存斌,叔父是著名粵語片演員駱恭,弟弟為香港資深大律師駱應淦,大姊為《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妻子駱友梅。.

新!!: 秦桧和駱應鈞 · 查看更多 »

高閌

,字抑崇,號息齋,宋鄞縣人。生于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A.D)丁丑,卒于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A.D)癸酉。 宣和年间置讲议司,紹興元年(1131年)賜進士,改承奉郎,授秘書正字。歷官禮部郎國子司業。宋室南渡后学制多为其所建立。任礼部侍郎後以得罪秦檜罷官。與蔣璿、顧文、汪思溫、吳秉信、王次翁、徐彥老、陳先成立「八老會」。與楊簡、袁燮和沈煥等形成四明學派,創辦長壽書院,以傳播陸九淵的心學為宗旨。卒贈少師。諡憲敏。著有《春秋集注》。.

新!!: 秦桧和高閌 · 查看更多 »

謝伋

謝伋(?~約1165年),字景思,河南上蔡(河南汝縣)人。 父謝克家曾官參知政事,绍兴二年(1132年)上書彈劾秦檜。謝伋於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爲大宗正丞。後任太常寺少卿。不久秦檜復相,父子一起隱居於台州黃岩靈石寺。其父死後,遷居黃岩三童嶴,以種藥为生,自號「藥寮居士」。绍兴二十五年,秦檜令其黨羽曹泳選择酷吏刘景守台州,整治谢伋。秦桧死后,朝廷召回谢伋,官放处州(浙江丽水)知府。绍兴二十七年,改任为提举两浙路茶盐公事。著有《藥寮叢稿》二十卷、《四六談麈》1卷,皆佚。其诗据《天台绩集别编》等书輯錄一卷。.

新!!: 秦桧和謝伋 · 查看更多 »

魏矼

魏矼,字邦達,和州曆陽(今安徽省和县)人。 唐代魏知古的後人。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及第。建炎元年(1127年)任常山县知县,歷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官至侍御史。绍兴元年(1131年)任枢密院计议官。南宋時,魏矼是主战派,绍兴八年,金人遣使议和,由魏矼擔任馆伴使,魏矼卻反對議和。秦桧告訴他:“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魏矼回答:“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不以诚待相公耳!”最後秦檜改派吴表臣为馆伴使。魏矼上书曰:“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其不可从者,以国人之意拒之,庶无后悔”,呼吁高宗抗敌。晚年授太平兴国宫提举。寓居常山黄冈永年寺僧舍,與了空和尚友好。.

新!!: 秦桧和魏矼 · 查看更多 »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全名《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描写了宋代抗金朝名将岳飞率领宋军抗击北方金人南下入侵的英勇事迹,由清代的作家钱彩、金丰在各类“岳传”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后世一般将钱彩列为“编次”者,金丰列为“增订”者。.

新!!: 秦桧和说岳全传 · 查看更多 »

鶴林玉露

《鶴林玉露》是南宋罗大经撰。分甲、乙、丙三编,各編六卷,共十八卷。明代葉廷秀評論羅大經:「其言以紫陽為鵠,學術治道多有發明,而不離王道。」此書約成於宋理宗淳祐年間。.

新!!: 秦桧和鶴林玉露 · 查看更多 »

趙士俴

思溫靖王趙士俴(《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踰年薨,贈少師,追封思王,謚溫靖。),祖籍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人,宋朝宗室、榮國和思公趙仲僴第四子《宋史·卷二百二十九·表第二十·宗室世系十五》、第十四代嗣濮王。.

新!!: 秦桧和趙士俴 · 查看更多 »

趙逵

趙逵,字莊叔,資州磐石縣人。生卒年不詳。 先祖是秦人,八世祖趙處遷徙至四川資州。讀書一目數行,喜讀史書。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狀元,不為秦檜所喜,授左承事郎,宋高宗嘗問秦檜:“趙逵安在?”,歷官秘书省校书郎。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擢著作郎、起居郎。至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尚在世。卒於中书舍人任上。.

新!!: 秦桧和趙逵 · 查看更多 »

黃五福

黃五福(,)是越南後黎朝末期的一名宦官,也是鄭主麾下的一員名將,封爵曄郡公()。黃五福以其成功鎮壓和攻佔廣南阮主的都城富春的事蹟聞名。.

新!!: 秦桧和黃五福 · 查看更多 »

黃公度

黃公度(), 字師憲,莆田(今屬福建)人。 黃滔的八世孙。生於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早年攻讀於鰲山,紹興八年(1138年)進士第一,授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司,升秘書省正字。因譏切時政,绍兴十五年被秦檜排斥,為主觀台州崇道觀,後改肇慶府通判。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死後復出,官至尚书省考功員外郎。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去世。累赠正奉大夫。著有《知稼翁詞》二卷。 黃公度工於詞,陈廷焯稱:“黄师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 公度娶左朝奉郎方符之女为妻,生五子:黃沃、黃泮、黃洧、黃洙、黃寧(南僧)。.

新!!: 秦桧和黃公度 · 查看更多 »

黃毓民中國歷史評說系列

黃毓民中國歷史紀錄片系列,是黃毓民在香港有線電視主持的一系列歷史清談節目。.

新!!: 秦桧和黃毓民中國歷史評說系列 · 查看更多 »

黄巨川

巨川,南宋政治人物。余姚(今属浙江省慈溪市)人。.

新!!: 秦桧和黄巨川 · 查看更多 »

黄中

中,南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绍兴五年榜眼,授何宁军节度推官,官起居郎。後官国子司业。绍兴二十九年四月,黄中庆贺金主完颜亮生辰归国,称金国重修汴梁,是为了迁都以便军事威胁南宋,南宋应加强战备。宰相沈该和汤思退认为形势并非如此,汤思退更与黄中发生言语冲突。累官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岳飞遇害,黃中问秦桧:“岳飞何罪?”,流落在外二十余年。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召回,任秘书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封江夏郡开国公。卒赠太师,谥简肃,朱熹为之作墓志铭。.

新!!: 秦桧和黄中 · 查看更多 »

黄药师

药师,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角色,是桃花島島主兼「天下五絕」之一「东邪」,黃蓉之父。 黄药师形相清癯,身材高瘦,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身穿青衣直缀,头戴同色方巾的文士模样。漠視世俗禮教、狂傲不羁,性情孤僻,出手狠辣而有「邪」之號。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是他一生武功的寫照,武功造詣非凡,已臻化境,為金庸小說中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之一。 作者金庸評黃藥師為「正中帶有七分邪,邪中帶有三分正」的人物。.

新!!: 秦桧和黄药师 · 查看更多 »

范同

范同(),字择善,建康(今江苏南京)人。 政和五年進士,中博學宏詞科,累官至吏部员外郎。与秦桧力主和议。绍兴八年(1138年),有金使入境,他北向而拜,问金帝起居。绍兴十一年,議奪岳飞、韩世忠的兵權。.

新!!: 秦桧和范同 · 查看更多 »

范宗尹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 少年好学。宣和三年,上舍登進士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靖康初年,金人南下,欽宗召群臣商討對策,他請割地求和。因此罢归。张邦昌被立為楚王,复其职,暗中派他去向康王劝进。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擔任舒州(今安微安慶市)知縣,因反對李綱為相,又被劾曾受張邦昌偽命,責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認為辅政無能,請求罷免,不许。晚年为秦桧所排挤,出京擔任溫州知州。绍兴六年,退居天台,不久卒。.

新!!: 秦桧和范宗尹 · 查看更多 »

胡宏 (理学家)

胡宏(),字仁仲,福建崇安县(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南宋理學名家,家住衡山之下,人稱“五峰先生”。 從小就跟隨父親胡安國學習程氏理學,思想受孟子、周敦頤、张载、程顥、程頤、謝良佐等人的影響。二十歲入太學,師從楊時,與樊光遠、張九成等理學家有密切往來。胡宏的學生有張栻、韓璜、吳翌、彪居正、孫蒙正、趙孟、趙棠等人,以張栻最為出名。胡宏與父親胡安國共同建立“湖湘學派”,哲學思想受二程的影響,他說“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非性無物,非氣無形,性、氣之本也”,“大哉性乎,萬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胡宏與秦檜是世交,但他隱居衡山,有愛國情操,不與投降派往來。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皇王大紀》。牟宗三逕將胡五峰與劉宗周定性為宋明理學的「第三系」(五峰蕺山系),並且認為是北宋周敦頤、張載、程顥三家的嫡傳。.

新!!: 秦桧和胡宏 (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胡寅

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今武夷山市)人。 胡安国之再从侄,生於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因家中多子养不起被父母遗弃,祖母吴氏将他送给堂叔胡安国收养。宣和三年(1121年)中进士,次年娶妻张季兰,官至秘书省校书郎。金人立张邦昌為“楚帝”,胡寅弃官归家。高宗时,擢拔為起居郎。主张抗金,與秦桧不合。人称致堂先生,卒於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享年五十九。全祖望评:“当洛学陷入异端之日,致皭然不染,亦已贤哉,故朱子亦多取焉”。著有《读史管见》、《敘古千文》。朱熹的《通鉴纲目》引用很多致堂胡氏的断语。致堂胡氏即胡寅。.

新!!: 秦桧和胡寅 · 查看更多 »

郡王

郡王是中國古代帝王敕封皇室成員、異姓功臣或外藩國王的一種爵位。郡王的地位僅次於親王,为封爵的第二等,別稱大王。.

新!!: 秦桧和郡王 · 查看更多 »

胡舜陟

胡舜陟(),字汝明,晚自号三山老人。绩溪人。 胡舜舉之兄,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进士,調任山陰縣簿。歷官會州、秀州教諭。宋钦宗時,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建炎十一年,岳飛冤死,胡舜陟上疏仗義執言,觸怒秦檜。轉運使吕源与胡舜陟有旧仇,向朝廷告發胡舜陟“受金盜馬”。秦檜派袁楠等前往逼供。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舜陟死于狱。其妻江氏向朝廷诉冤,得詔雪平反。著有《胡少帅集》等。有子胡元任。.

新!!: 秦桧和胡舜陟 · 查看更多 »

胡铨

胡铨(),字邦衡、号澹庵,谥号忠简,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卒諡忠簡。與歐陽修、楊邦乂、周必大、楊萬里、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

新!!: 秦桧和胡铨 · 查看更多 »

胡憲 (宋朝)

胡憲(),字原仲,號籍溪先生。南宋祟安(今屬福建)人。胡安國的侄子。 生而靜愨,不妄笑語,從胡安國學習,又向譙定學《易》。紹興中期,入太學。紹興十三年(1143年)朱熹之父朱松臨終指定胡憲、劉勉之、劉子翬為朱熹的業師,朱熹自稱向胡憲學習最久。 有行義聞名於朝廷,朱震、劉子羽、呂祉皆向皇帝推薦,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秦桧死,召为秘书正字,曾上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宮室,勢必敗盟。今元臣、宿將惟張浚、劉錡在,識者皆謂金果南牧,非此兩人莫能當。」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卒。.

新!!: 秦桧和胡憲 (宋朝) · 查看更多 »

赵令衿

赵令衿(),宋太祖次子赵德昭玄孙,袭封安定郡王,嘉孝穆公赵世㞺,南宋宗室。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赵令衿年轻时博学能文。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中舍选。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军器监少监,因为言事忤旨夺官。绍兴七年(1137年),以都官员外郎召回。后来请留张浚,再次罢官。后来任通判,知泉州。观看秦桧《家庙记》,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秦桧兄婿汪召锡诬陷谤讪朝政。宋高宗将他下狱,令南外宗正司拘拿。汪召锡又诬陷他和赵鼎的儿子赵汾有密谋,秦桧病死,他才得以出狱复爵。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明州观察使,寻加庆远军承宣使、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

新!!: 秦桧和赵令衿 · 查看更多 »

赵璩

趙璩(),字润夫,原名赵伯玖,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秦康惠王趙德芳六世孫,秉义郎赵子彦之子。宋高宗两位养子之一。宋孝宗時官至少傅。追封信王。.

新!!: 秦桧和赵璩 · 查看更多 »

赵高

赵高(),中国战国时期秦国及秦朝政治人物,历仕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三代君主,沙丘之变和望夷宫之变的主谋、策划者。最后被子婴派宦官韩谈刺杀而死。 一般认为赵高引发的多次秦朝内部宫廷混乱是造成秦朝加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但历史上对赵高是否为宦官以及制造秦朝宫廷混乱的动机都尚存争议。司馬遷著《史记》时没有为赵高单独立传,赵高的事蹟主要记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和《史记·蒙恬列传》中。.

新!!: 秦桧和赵高 · 查看更多 »

赵鼎

趙鼎,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宋高宗時宰相。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

新!!: 秦桧和赵鼎 · 查看更多 »

開禧北伐

開禧北伐,是1206年(南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南宋為收復失地之北伐。1194年,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寧宗即位,權臣韓侂胄以抗金為號召,獲得朝中主戰派支持,於是1206年趁新興的大蒙古國與金作戰時,兵分三路北伐,在攻佔河南、陝西等地後,與金軍相持。此時四川宣撫副使吳曦暗與金軍勾結,棄守川陝要隘,使金軍得以集中兵力進攻兩淮、荊襄地區,北伐戰局逆轉。金軍大舉反攻,宋軍潰退。1208年(南宋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吳曦被殺後,南宋再次被迫與金議和,簽訂了屈辱的《嘉定和議》。根據和約內容,南宋必須送上韓侂胄之首級,於是大臣史彌遠與楊皇后勾結誅殺了他,換取了與金國之和平。.

新!!: 秦桧和開禧北伐 · 查看更多 »

董得元

董得元是宋朝庐陵郡永丰流坑村(现属乐安)人。 绍兴十八年(1148年)五十一歲中状元,因已食官祿,降為第二,帝改為“恩赐状元”。累官参知政事。秦桧病危时,召见董得元和汤思退,嘱咐后事,各赠黄金千两。.

新!!: 秦桧和董得元 · 查看更多 »

葱包桧儿

葱包桧儿,是一种杭州特产小吃,以春饼裹以面皮及葱(切成条状),用铁板用力按压在平锅上,反复数次,达成一定的熟度后做出。传统上会在春饼上添加甜面酱或者辣酱来调味。由于该小吃由上下两个春饼各自裹着油条组成,葱包桧儿的量词为“副”,不称“一个”。.

新!!: 秦桧和葱包桧儿 · 查看更多 »

葉庭珪

葉庭珪,字嗣忠,號翠巖。甌寧(今福建建甌)人。 喜讀書,好借書,動輒抄錄。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初授武邑丞,後任德興知縣。高宗紹興年間任福清知縣,後召為太常寺丞,升遷為兵部郎中,與秦檜不合,紹興十八年(1148年),擔任泉州軍州事,二十一年離去。終官漳州。著有《海錄碎事》二十二卷、《南蕃香錄》一卷。.

新!!: 秦桧和葉庭珪 · 查看更多 »

葉廷珪 (宋朝)

葉廷珪,字嗣忠,號翠巖。北宋甌寧(今福建建甌)人,政治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授武邑丞,因支援燕山之役有功,知德兴县。楚帝張邦昌有詔至,不拜。高宗時,知福清县,历官太常寺丞。叶颙、陈俊卿、黄祖舜、郑丙等人皆出其门。累官兵部郎中。绍兴十八年(1148年)秋天,因與秦桧不和,出知泉州,为政“清静简易”。编著《南蕃香录》,今不存,散作見於陈敬编的《香谱》。另有《海录》三十卷。.

新!!: 秦桧和葉廷珪 (宋朝) · 查看更多 »

葉青 (臺灣)

葉青(),小名阿雲,台灣苗栗人,歌仔戲名伶,行當為小生,尤擅於較為冷峻的角色。在家中排行第四。繼父杜清駿為高雄縣岡山鎮地區戲班胡琴弦手,母親葉月英則為小旦。.

新!!: 秦桧和葉青 (臺灣) · 查看更多 »

葛立方

葛立方,字常之,号懒真子。南宋江陰人。 葛密之孫,葛勝仲之子,母張濩。随父徙居吴兴。紹興八年進士及第,历官左奉议郎、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太常博士。十七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为尚书考功员外郎兼中书舍人。官至吏部侍郎。因得罪秦檜,被逼退出官場。紹興二十六年歸休於吳興汛金溪上。他“博極群書,以文章名一世”,曾著有《韻語陽秋》二十卷、《西疇筆耕》五十卷、《方輿別志》二十卷、《歸愚集》一卷,今存《韻語陽秋》與《歸愚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多平實鋪叙,少清新宛轉之思,然大致不失宋人規格。”隆興二年卒。有子葛郛、葛郯。.

新!!: 秦桧和葛立方 · 查看更多 »

邵兴

邵兴(),南宋抗金义军首领,字晋卿,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人称邵大伯。 南宋初年率军抗金,在解州神稷山安寨,多次击败金军,金朝人抓住他弟弟邵翼,被迫他投降,他依然死战抗金。李彦仙守陕州时,隶属李彦仙。后来陕州失守,他突围南下,改名邵隆,守卫商州十年。宋金和议后,他还是常常派兵化装袭击金兵,于是被秦桧毒死。.

新!!: 秦桧和邵兴 · 查看更多 »

蔡京

蔡京(),字元長。北宋興化仙遊(今属福建)人。北宋時期書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穷奢無能、貪腐保守,直接导致北宋王朝的衰败。.

新!!: 秦桧和蔡京 · 查看更多 »

蔡襄

蔡襄(),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諡號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遊縣(今福建省仙遊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錄》、《荔枝譜》等書。.

新!!: 秦桧和蔡襄 · 查看更多 »

蔣益澧

蔣益澧(),字芗泉,湖南湘鄉人,清朝湘軍人物,參與征討太平天國戰事,曾任浙江巡撫、廣東巡撫等官。.

新!!: 秦桧和蔣益澧 · 查看更多 »

鄭居中 (北宋)

鄭居中(),字达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宰相。.

新!!: 秦桧和鄭居中 (北宋) · 查看更多 »

金超群

金超群,台湾男演员。籍貫山東青島。因演出1993年由華視製播的《包青天》而走紅中、港、台的演藝圈。 其妻陳琪原為一名護士,後轉職當演員,並曾於華視1993年版的《包青天》中飾演龐妃一角。.

新!!: 秦桧和金超群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秦桧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耿南仲

耿南仲(),字希道(一作晞道),两宋时期官员,因在金军南下时主和而被认为误国之臣。.

新!!: 秦桧和耿南仲 · 查看更多 »

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甫(世稱虞雍國、虞雍公),爲隆州仁壽人,即今四川仁壽县人,宋朝宰相和軍事家。.

新!!: 秦桧和虞允文 · 查看更多 »

陳俊卿 (南宋)

陳俊卿(),字應求,號陸悔。福建興化軍莆田縣人。 祖父陳仁,父陳詵,皆以周急好施聞名於鄉里。生於徽宗政和二年(1113年)。幼莊重,不妄言笑,宋紹興八年(1138年)進士一甲第二名,主考官讚為「輔器」,授泉州觀察推官,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秦檜察其不附己,調任南外睦宗院教授,歷官參贊軍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通判南劍州。秦檜死,以校書郎召為監察御史。乾道元年(1165年)除吏部侍郎、兼侍讀、同修國史,言「外戚不應預政」,得罪錢端禮,知建寧府。乾道二年孝宗召入對,授吏部尚書。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拜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用人為己任,所除吏皆一時之選,抑奔競獎廉退。”。乾道六年(1169年),罷相。 乾道六年十月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撫使,平水寇倪郎之亂,海道宴清。淳熙五年(1178年)起判隆興府,不久改判建康府江南東路安撫使行宮留守。八年八月(1181年)除醴泉觀使。淳熙十年(1183年)五月,除少傅,依前觀文殿大學士致仕,十三年正月封魏國公,贈太師。卒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卒)十一月。有《陈正献集》十卷。.

新!!: 秦桧和陳俊卿 (南宋) · 查看更多 »

陳儀

陳儀(),幼名毅,改名儀。字公俠,後改字公洽,自號退素。浙江紹興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任内发生二二八事件,為事件中爭議政治人物之一。 國共內戰末期,戰爭形勢急轉直下,陳儀曾勸告蔣中正,對國民黨喪失大陸政權要看開。1948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毛森(中將,軍統特工)報批處決的100多名共產黨員。1949年1月,陳儀眼見局勢不利於國民黨,欲投奔中國共產黨,並嘗試策反京滬杭警備軍總司令湯恩伯投共,湯恩伯認為毛森得知,深怕自己被牽連,故將此事呈報蔣中正。陳儀在1949年初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職務,後來開始被軟禁。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到臺灣,後來被囚禁於基隆。1950年5月,蔣中正以匪諜案,指示臺灣軍事法庭判處陳儀死刑。同年6月18日清晨5時許槍決,地點一說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碧潭軍人公墓,一說於臺北市馬場町。.

新!!: 秦桧和陳儀 · 查看更多 »

陸游

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詞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兩宋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陸游曾經請求廢除凌遲,《请除凌迟刑》--:“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明尤存。感傷致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新!!: 秦桧和陸游 · 查看更多 »

陈居仁

居仁(),字安行。宋朝福建莆田人。.

新!!: 秦桧和陈居仁 · 查看更多 »

陈嘉庚

陳嘉庚(閩南語:陳甲庚,白話字:Tân Kah-Kiⁿ, 英文名:Tan Kah Kee,),福建省興泉永道泉州府同安县明盛鄉仁德里(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潯江社區)人,著名華人企業家,慈善家,革命家,閩南人,他的銷售網點遍佈東南亞各大城市以及香港、上海、廈門、廣州等地。他同時為華僑領袖,他與東南亞的華僑為國民黨抗清革命、北伐、抗日大多數資金提供者,组织「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動員南洋華僑踴躍捐款,購買救國公債,選送華僑司機回國,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戰物資,為祖國的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只計陳嘉庚個人便捐出一百多架战斗机、一千多辆战车、百亿军火和救济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出資在多山的福建興建鹰厦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由民間人士出資興建的鐵路。 陳嘉庚在國民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提案,成為近代對漢奸定義的代表,因為得到閩籍華僑勢力的支持,國民黨主戰派勢力大增,動搖者亦不敢加入投降派。國共內戰期間陳嘉庚是毛澤東以及蔣介石爭相拉攏的對象,解放軍攻佔北平後,陳嘉庚曾以華僑首席代表身份參加首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激烈反對毛澤東沿用「中華民國」國名,最後討論後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陳嘉庚亦非常重視教育事業,新加坡、香港、廣州、廈門、南洋以及中國大陸很多獎學金以及學校都是陳嘉庚捐獻的。.

新!!: 秦桧和陈嘉庚 · 查看更多 »

陈诚之

诚之,宋朝福建闽县人(也有说是长乐县人),字自明,一说景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科状元。传说壬戌科第一本为秦桧子秦熺,秦桧为避嫌,遂置陈诚之为首。在策对考试中,陈诚之主张议和,因而也中秦桧之意。后授左承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秘书郎。绍兴十五年(1145年),为祠部员外郎后,以礼部侍郎出知泉州。不久,召为翰林学士,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卒后谥文恭。福建陈氏家谱.

新!!: 秦桧和陈诚之 · 查看更多 »

陈良翰

良翰,字邦彦,临海塘南(今属温岭东海)人。 父陈守忠官和州通判,早逝。陈良翰以孝順聞名。绍兴五年进士。历官会稽主簿、慈溪知县、瑞安知县、衢州教授、检法官、监察御史。隆兴元年(1163年),擔任右正言。當時汤思退等人坚主和金,陈良翰、周操不以为然。陈良翰稱:“思退庸狡,小黠大痴,将误国。”汤思退派王之望出使金朝割海、泗、唐、鄧四州。陈良翰極力反對,说:“金国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指稱這是“秦桧复见於今”。官至兵部侍郎、太子詹事兼侍讲。.

新!!: 秦桧和陈良翰 · 查看更多 »

查籥

查籥,字元章,祖籍海陵(今江蘇泰州)。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士。.

新!!: 秦桧和查籥 · 查看更多 »

枢密使

枢密使,尊称枢相。中国古代官名,負責統帥全国軍政。 唐代宗永泰年間,置枢密使、以宦官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參贊軍機;至昭宗时,借朱温之力,尽诛杀宦官,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天祐元年(904),朱溫命蔣玄暉擔任樞密使,是為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后梁置崇政院,改崇政使,然后以君主左右最亲信的大臣担任此职,“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后唐复改枢密使,位同宰相,专掌军政。莊宗任用宦官張居翰為樞密使,與郭崇韜對掌機務,又以宦官李紹宏為樞密使。後晉天福四年(939)廢樞密院,而“以印付中書,院事皆委宰相分判”。開運元年(944)“復置樞密院,以桑維翰為中書令兼樞密使,事無大小,悉以委之”。 宋朝,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枢密使位高權重,雅稱為太尉,与中书门下之同平章事合称“宰执”;统帅全国军队。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僉书枢密院事、同僉书枢密院事等。太平興國八年正月,曹彬罷樞密使。次日,王顯受命為樞密副使,六月任樞密使。樞密院長官張遜、柴禹錫、趙镕等都是太宗早年在藩邸的親從。宋真宗即位後,以曹彬任樞密使,而以向敏中、夏侯嶠副之。 元朝置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按例太子领枢密使虚衔。枢密副使主持军务,多用蒙古人,汉人任之极少,仅史天泽、王约等任期较长。 清朝对军机大臣也往往尊称为枢密。;唐.

新!!: 秦桧和枢密使 · 查看更多 »

林大鼐

林大鼐,字梅卿,莆田(今属福建)人。 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汪应辰榜進士,为临安教授,及诸王宫教授。历官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官至吏部尚书。后为秦桧所忌,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出知泉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以左朝散郎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於任上。林艾轩撰《吏部尚书林公梅卿挽词》。著有《铁砚小蜡堂集》。.

新!!: 秦桧和林大鼐 · 查看更多 »

林季仲

林季仲(1088-1150?),字懿成,自号竹轩、芦山老人。永嘉(今浙江)人。 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出生,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授婺州兵曹,调仁和县。高宗幸永嘉,御史中丞赵鼎荐为台官,绍兴三年(1133年)为秘书郎。四年(1134),授祠部员外郎。六年,官太常少卿,绍兴七年直龙图阁、知泉州。紹興八年三月因忤秦桧,貶官。,绍兴八年十月知婺州。绍兴十年改知處州。直秘阁奉祠。工於詩,“语佳而意新”。紹興二十年(1150年)尚在世。著有《竹軒雜著》六卷,早佚。清初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六卷。.

新!!: 秦桧和林季仲 · 查看更多 »

林霆

林霆,字时隐。福建莆田人,与郑樵为金石之交。。 政和年间(1111~1117年),中进士。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为敕令所删定官。因秦桧当政而辞官。 Category:莆田人 T Category:宋朝进士.

新!!: 秦桧和林霆 · 查看更多 »

李光

李光(),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虞東南)人。與李綱、趙鼎、胡銓並稱「南宋四名臣」。.

新!!: 秦桧和李光 · 查看更多 »

李焘 (宋朝)

李燾(),字仁甫,號巽岩,眉州丹棱(今屬四川)人,唐初曹王李明之後(《宋史》)。 十二歲親睹“靖康之禍”,北宋覆亡,二十歲憤恨金仇未報,寫了《反正議》十四篇。紹興八年(1138年)進士,调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拟嘉州军事推官。未赴任,在龙鹤山巽岩读书。绍兴十二年,赴华阳主簿任,绍兴二十四年(1154),改宣教郎,知成都府双流县。後知荣州,治水有績。隆兴二年(1164),他任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官至實錄院檢討官、修撰。勤于政事,颇有政绩,“無歌姬,不置產”。張栻說:“李仁甫如霜松雪柏。”痛恨秦檜误国擅权,為秦檜所忌,仕途頗不順,“尝遣人谕意,欲得焘一通问,即召用之,(李)焘恶其误国擅权,迄不与,坐此偃蹇州县,垂三十年”。淳熙三年(1176年)擢为秘书监,权同修国史,兼权实录院同修撰。 李燾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擔任史官著述,在知成都府双流县任上,公务之餘,“日翻史册,汇次国朝事实。”,《长编》之书盖始于此,以四十年之力,撰成《續資治通鑑長編》九百八十卷,自宋太祖趙匡胤建隆(960年),迄於宋欽宗趙桓靖康(1127年),記北宋九朝168年史事。乾道四年(1168)進上已修成的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淳熙元年(1174年),进神宗朝《长编》,孝宗称赞他“无愧司马光”。據史載,李燾在搜集材料時,“作木廚十枚,每廚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誌之。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條”,因卷秩龐大,前後分四次上進。今本久已亡佚,後從《永樂大典》中輯錄部份。淳熙十一年(1184年),臨终前遗言:“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著有《巽岩文集》、《四朝史稿》五十卷、《唐宰相谱》一卷、《江左方镇年表》六卷、《晋司马氏本支》、《齐梁本支》、《王谢世表》、《五代三衙将帅年表》各一卷,《春秋学》、《易学》五卷、《春秋学》十卷等五十餘種,大多失佚。今存《续资治通鑑长编》五百二十卷、《六朝制敌得失通鑑博议》十卷、《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清代皆編入《四库全书》。.

新!!: 秦桧和李焘 (宋朝) · 查看更多 »

李道洪

李道洪(Lee Tao-Hung,),前香港男藝人。.

新!!: 秦桧和李道洪 · 查看更多 »

李顯忠

李显忠(),字公弼,鄜延路绥德軍清涧城人,南宋著名将领,太尉、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襄。本名世辅,紹興年間赐名显忠。父李永奇,字權叔。.

新!!: 秦桧和李顯忠 · 查看更多 »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新!!: 秦桧和李敖 · 查看更多 »

杭州岳王庙

岳王廟是紀念及祭祀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的廟宇,最著名的岳王廟是始建於南宋的杭州西湖西北角、栖霞岭南麓的岳王廟,因岳飛葬於此地,故杭州岳王廟又称岳飞墓。1961年,杭州岳王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秦桧和杭州岳王庙 · 查看更多 »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新!!: 秦桧和杭州市 · 查看更多 »

松漠紀聞

《松漠紀聞》是宋人洪皓在被金國羈留期間所作的見聞錄。全書近七十條。其版本有十餘種之多。按陳順芝的《松漠紀聞》校點說明所言,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顧元慶輯《顧氏文房小說》所收,最通行版本的是《學津討源》本,而《豫章叢書》本則是按元本復校的,最為精確。.

新!!: 秦桧和松漠紀聞 · 查看更多 »

杜斌丞

杜斌丞(),名丕功,字斌丞,自署秉诚,以字行,陕西米脂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民主人士、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

新!!: 秦桧和杜斌丞 · 查看更多 »

樂以琴

樂以琴(),四川蘆山縣人。國民政府空軍飛行员,抗日烈士。.

新!!: 秦桧和樂以琴 · 查看更多 »

民間傳奇

《民間傳奇》(Chinese Folklore),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古裝單元劇集,於1974年11月4日首播,於1977年完結。內容圍繞多個中國著名戲曲、小說、傳說等故事,而主題音樂為中國音樂《得勝令》。其後於1982年再製作了10集《新民間傳奇》。現時無綫不時在黎明時份(凌晨五時許)重播該劇。.

新!!: 秦桧和民間傳奇 · 查看更多 »

江宁区 (南京市)

江宁区,中國江蘇省省會南京市的一個區,江宁亦为南京的古名。南京簡稱「寧」字,即得自「江寧」。2000年,江宁撤县设区,目前是南京市11个市辖区之一。.

新!!: 秦桧和江宁区 (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汤思退

汤思退,字进之,处州人,南宋宰相。.

新!!: 秦桧和汤思退 · 查看更多 »

汪应辰

汪應辰(),初名洋,字聖錫。江西玉山人。 父為弓手,不識字。生於宋徽宗政和元年(1118年),是朱熹從表叔,幼時聰穎,十歲能詩,從喻樗、張九成游。喻樗以女妻之。紹興五年(1135年)中狀元,時年十八,宋高宗以天聖八年狀元王拱辰年實相似,改賜名應辰,宰相趙鼎為其取字聖錫。授鎮東軍簽判,召為秘書省正字,時秦檜主和議,汪應辰上疏主張抗金,出京通判建州(今福建建甌),“蓬蒿滿徑,一室蕭然,飲粥不繼,人不堪其憂”,“處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講學為事”。 秦檜死後,召為吏部郎官。官至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並侍讀。晚年以端明殿學士知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為韓玉譖之,遂以平江米綱有歉貶秩,氣病而卒。諡文定。今傳《文定集》二十四卷。.

新!!: 秦桧和汪应辰 · 查看更多 »

汪伯彦

汪伯彥(),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 少颖异,嗜诗书,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進士,靖康元年獻〈河北邊防十策〉,知相州(今河南安陽)。金人南下,康王赵构在磁州(今河北正定)被金兵围困时,汪伯彦遣兵二千迎康王还相州,授大元帅府副元帅,又升为集英殿修撰。 宋高宗即位,擢知樞密院事,後遷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與黃潛善皆主議和,太學生陳東上書乞留李綱,而罷黃潛善、汪伯彥。伯彥怒曰:「不殺陳東,何以塞眾口!」高宗下命將陳東處死。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降充宁远军节度副使。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复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授观文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事。九年(1139年)二月,知宣州事。六月,授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十年(1140年)五月,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一年(1141年)五月卒于家中,年七十三。高宗悼之,九日后降制除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赠少师。赐其家田十顷,银帛千匹两,官给葬事,官其亲属二人于饶州,谥号忠定。 《宋史·卷四七三·奸臣傳》有傳,南宋權相秦檜是汪伯彥的學生,也入同卷《宋史·卷四七三·姦臣傳》。.

新!!: 秦桧和汪伯彦 · 查看更多 »

汪勃

汪勃,字彦及,黟县人。 十八歲時乡荐,绍兴二年张九成榜進士,调严州建德主簿。歷官签书枢密院、端明殿学士。依附秦檜,官至枢密。.

新!!: 秦桧和汪勃 · 查看更多 »

汪藻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宋朝文学家。 汪穀之子。先世贯婺源,后移居德兴。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年)霍端友榜进士,调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观察推官,再改知宣州(今安徽宣城县)教授。徽宗亲制“居臣庆会阁诗”,下令群臣獻詩,汪藻一人独领风骚,與胡伸俱有文名,時稱“江左二宝”。歷官著作佐郎,與王黼不和,提点江州太平观,終不得用。北宋时官至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绍兴元年(1131年),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淅江吴兴县),擅长写四六文,诏令制诰皆出自其手。官至显谟阁大学士,封新安郡侯,为官清廉,“通显三十年,无屋庐以居。”,後知徽州,王黼貌美,汪藻曾戏之为“花木瓜”,後來王黼得勢,貶汪藻通判宣州。又知抚州(今江西临川)、泉州。绍兴十二年,秦桧子秦熺状元及第,汪藻作《贺宰相子状元及第启》以贺,有譏諷詞,秦桧恨之,指使御史对汪藻弹劾,落职永州,永不得还。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卒于永州。封新安郡侯。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浮溪集》三十六卷,《全宋詞》錄其詞四首。.

新!!: 秦桧和汪藻 · 查看更多 »

油条

油--條,粵語、閩南語地區稱油--炸鬼、炸麵,潮州、汕頭称油炸粿,安徽、天津称馃子,是一种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面食,口感松脆有韧劲,是中国传统早点之一。.

新!!: 秦桧和油条 · 查看更多 »

沈作喆

沈作喆,字明遠,自號寓山,湖州德清縣(今浙江德清縣)人。 秦檜黨人沈該之侄。紹興五年(1135年)進士。 紹興十一年(1141年),任岳飛幕僚。岳飛罷官後,任江右漕屬,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作《哀扇工》詩反映民間疾苦,掇怒洪州知州魏道弼(魏良臣),劾之,降三官。後曾出使金朝。著有《寓簡》。.

新!!: 秦桧和沈作喆 · 查看更多 »

洪兴祖

洪興祖(),字慶善,號練塘,鎮江丹陽人。 生於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政和年間上舍第,官湖州士曹,改宣教郎。建炎三年(1129年)春,高宗幸扬州,召试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博士。興祖上疏,“乞收人心,纳谋策,安民情,壮国威”,“国家再造,一宜以艺祖为法”。绍兴四年(1134年),迁驾部郎官,为秦桧所忌,起知广德军。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替程瑀《论语解》撰序,右正言王珉批判此書“全失解经之体”,“不无怨望之意”,又列举了程瑀注解“弋不射宿”、“周公谓鲁公曰”二例,指程解“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为“不应背后中伤别人,是抱怨朝廷官员党同伐异”,又上書--:“兴祖天资阴险,趋向不正,倾心附之,结为死党,如不痛惩,恐为乱阶。伏望圣断,将兴祖编置远方,以御魑魅。”同年十二月,编管昭州(广西平乐县),魏安行发配钦州,《论语解》书版被毁弃。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八月憂懼卒。著有《韓子年譜》、《楚辭補注》、《楚辭考異》 1卷。.

新!!: 秦桧和洪兴祖 · 查看更多 »

洪皓

洪皓(),字光弼,饶州乐平县(今江西省乐平市洪岩镇岩前村)人,一说饶州鄱阳县(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中国南宋著名的忠臣。.

新!!: 秦桧和洪皓 · 查看更多 »

洪迈

洪迈(),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人(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洪皓第三子。南宋名臣,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以笔记《容斋随笔》、《夷坚志》闻名于世。.

新!!: 秦桧和洪迈 · 查看更多 »

洪适

洪适(),字景伯,号盘洲,宋朝饶州鄱阳人。 洪皓长子,洪迈之兄。以父荫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博学宏词科。第二年,父亲洪皓从金国归来。因为洪皓抗逆秦桧,洪适出为台州通判。秦桧死后,洪适知荆门军。改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开始议论役法不均。宋孝宗时,官至司农少卿,乾道元年(1165年)十二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为相三月而罢。淳熙十一年(1184年)薨,年六十八,谥文惠。喜欢收藏金石,并以此考证史传错讹。著作有《隶释》《隶续》《盘洲集》。.

新!!: 秦桧和洪适 · 查看更多 »

淮西兵變

淮西兵變,又稱酈瓊兵變,是紹興六年(1136年),南宋在淮西軍務的重大挫敗。統制官酈瓊率劉光世舊部四萬及官吏家眷百姓近二十萬,大肆掠奪後,渡淮投靠劉豫的事件。.

新!!: 秦桧和淮西兵變 · 查看更多 »

清风明月佳人

《清风明月佳人》是一部演绎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传奇一生的古装电视剧。本剧于2008年1月在横店影视城拍摄完成,2008年8月取得发行许可证,此后被中央电视台买下播放权,但一直未能播出。.

新!!: 秦桧和清风明月佳人 · 查看更多 »

朱弁

朱弁(1085年-1144年),字少章,號觀如居士,婺源(今屬江西)人。 移居新鄭(今屬河南),“少穎悟,讀書日數千言。既冠,入太學,晁說之見其詩,奇之,妻以兄女”。靖康之變時避亂江南。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以諸生補修武郎,充當河東大金軍前通問副使,隨正使王倫赴金探問二帝,留金十七年,持節不屈,遭遣冷山牧馬。 紹興十三年(1143年),宋金紹興和議成,與洪皓、張劭返,高宗詔為“忠義守節”,三人辭旨憤激,語多忤秦檜。遷宣教郎、直秘閣,主管佑神觀。紹興十四年(1144年)卒,年六十。著有《聘遊集》、《輶軒唱和集》,已佚;今存有《曲洧舊聞》、《風月堂詩話》等。事蹟見《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九八《奉使直秘閣朱公行狀》,《宋史》卷三七三有傳,「朱弁回朝」是寫朱弁的故事。.

新!!: 秦桧和朱弁 · 查看更多 »

朱勝非

朱勝非(),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一說姑蘇(今江蘇蘇州)人。 幼有志氣,機敏多謀,入京城太学深造。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由上舍举進士,初授官府曹。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爲東道副總管,權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靖康之變後,到济州(今山东济宁)康王府勸進趙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試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拜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建炎三年(1129年)發生苗劉兵變,朱勝非於皇帝及叛軍間居中調停,為平叛軍贏取得多時間及機會。 紹興元年(1131年),因馬進陷江州,姚舜明棄城走,勝非赴鎮太緩,降職中大夫,分司南京。元年五月初二日,與吕颐浩、刘光世同兼宣抚淮南。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母喪去職,不久起復右僕射兼知樞密院事。紹興五年(1135年),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紹興七年,起知宣州。紹興八年,又奉祠。紹興九年(1139年),再知湖州,以疾去職。朱勝非是張邦昌友婿,擁護張邦昌,與秦檜不合,宦海起起伏伏,紹興十四年(1144年)卒。谥“忠靖”。有《秀水閑居錄》一卷、《绀珠集》十三卷係後人偽作。《宋史》卷三六二有傳,《全宋诗》卷一五三七录其诗七首。.

新!!: 秦桧和朱勝非 · 查看更多 »

朱倬

朱倬(),字汉章,宋朝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朱倬中进士。任常州宜兴簿。金兵南下,朱倬为逃亡百姓备舟给食。涝灾,郡守派朱倬考察,除民田租十分之九。张浚推荐朱倬,任福建、广东财用所属官。上书说伪齐刘豫必败,被宋高宗赏识,入朝为官,和秦桧不和,贬为越州(治今浙江省绍兴市)教授。当时浙东有民起事,他捕获后因为是饥民,释放其大部。秦桧死后,朱倬知惠州(治今广东惠阳东),陛辞皇帝,宋高宗知朱倬被秦桧压制,命他为国子监丞,历任浙西提举、右正言、御史中丞。上奏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知贡举,迁参知政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三月庚寅,拜尚书右仆射。金朝皇帝完颜亮率兵临江,朱倬荐史浩、虞允文、王淮、陈俊卿、刘珙等人。宋高宗有禅位之意,朱倬密奏阻挡,于是不安求去。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乙亥,罢相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治今江西省九江市)太平兴国宫。次日,宋孝宗即位,任资政殿学士,明年致仕,朱倬卒。复原职,赠特进。 有聞在台灣東石御龍宮為主神,因生前精通易理,並為忠臣,死後歸天稱九巡天官中壇元帥,教化萬民,發揚籤詩文化,曾降乩指示建立籤詩文化館,推廣大眾正確的解讀籤詩,並瞭解籤詩的淵源。.

新!!: 秦桧和朱倬 · 查看更多 »

朱翌

朱翌,字新仲,自號灊山道人、省事老人,舒州懷寧(今安徽潜山)人。 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賜同上--出身。歷官溧水縣主簿、試起居舍人。紹興十一年(1141年),擢中書舍人兼實錄院修撰,不久因忤秦檜,責韶州居住。紹興二十五年,充秘閣修撰。晚年定居鄞縣。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卒。有《灊山文集》四十卷,已佚。.

新!!: 秦桧和朱翌 · 查看更多 »

朱敦儒

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年间,朝廷数次召唤都未答应。紹興三年(1133年)被推荐补右迪功郎之职,五年(1135年)赐以进士出身担任秘书省正字。后历任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而后致仕(退休),住在嘉禾,到秦桧下台,依旧不出,直到绍兴二十九年去世。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文苑》七《朱敦儒传》称:“敦儒素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有词三卷,名《樵歌》。有人把朱的词风分为三段:即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词风激越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后人比之李白,誉为词仙。代表作有《鹧鸪天·西都作》,《水调歌头·淮阴作》等。.

新!!: 秦桧和朱敦儒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物古迹损毁列表

以下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間,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遭到毀損的部分文物古迹之列表。.

新!!: 秦桧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文物古迹损毁列表 · 查看更多 »

慶國公

慶國公可能指以下其中一人:.

新!!: 秦桧和慶國公 · 查看更多 »

曹粹中

曹粹中,字纯老,自号放斋。定海(今属浙江宁波镇海)人。 生卒年不詳。宣和六年进士,授黄州教授。李光以女妻之。秦桧专权,李光為參知政事,秦檜欲透過李光召見粹中,堅辭不赴。私下对妻子说:“尊公的才能最终能为秦桧所容吗?”不久,李光果然被贬,自愧不如。粹中遂隐居不复仕出。張浚任相,起復通判建寧。有《詩說》三十卷,已佚。有子曹盅。.

新!!: 秦桧和曹粹中 · 查看更多 »

曾幾

曾幾(),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诗人。 父曾准嗜读书,與周敦颐为友。早年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长兄曾弼任湖北提举学士时渡江不幸溺死,曾幾受蔭得补将仕郎。在吏部应试,赐進士出身。靖康元年(1126年),提举淮东茶盐。建炎三年(1129年),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历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1138年),与秦桧不合,罷官。不久改為广西转运副使,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寓居上饶,自号茶山居士。陆游拜见曾幾,听曾幾“忧国之言”。二十五年秦桧卒,起復为浙东提刑、知台州。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以左通议大夫退休。乾道二年卒,谥文清。工於詩,推重黄庭坚,被視為江西詩派繼承者,有《茶山集》八卷,早佚,清初四庫館臣自《永乐大典》輯出。.

新!!: 秦桧和曾幾 · 查看更多 »

曾慥

曾慥(?-1155年或1164年),字端伯,号至游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两宋之际道教学者、诗人。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孙。.

新!!: 秦桧和曾慥 · 查看更多 »

109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090年 · 查看更多 »

1090年代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090年代 · 查看更多 »

1091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091年 · 查看更多 »

10月6日

10月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9天(闰年第28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6天。.

新!!: 秦桧和10月6日 · 查看更多 »

1130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130年 · 查看更多 »

1138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138年 · 查看更多 »

1139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139年 · 查看更多 »

1142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142年 · 查看更多 »

1154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154年 · 查看更多 »

1155年

没有描述。

新!!: 秦桧和1155年 · 查看更多 »

11月18日

11月1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2天(闰年第32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3天。.

新!!: 秦桧和11月18日 · 查看更多 »

12

12(十二)是11与13之间的自然数。.

新!!: 秦桧和12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秦檜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