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科學月刊

指数 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Science Monthly)是在臺灣發行的一套介紹今日各科科學的月刊。擁有四十多年歷史的《科學月刊》於1970年1月1日正式出版。當時,一群留美的台灣學生,以「引介新知、啟發民智」為己任,興辦這份科學雜誌。.

目录

  1. 34 关系: 嚴家淦劉源俊台灣雜誌及期刊列表幹流仁大工業區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張昭鼎彩雲圣经密码周定一 (天文學家)周延鑫光環 (光象)倪維斗 (台灣)秘雕魚物理学史馬尼拉海溝香茅許雲基謝瀛春趙丰黃榮村量子隱形傳態自由号战列舰臺灣商務印書館臺灣與印尼關係史金鼎獎陳垣崇林孝信林孝信 (消歧義)李怡嚴民主行動聯盟手铳2015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2015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

嚴家淦

嚴家淦(),字靜波,江蘇省吳縣(今苏州市)人,歷任政府重要職務,為財經專家中央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繼任第五任中華民國總統。曾做過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行政院長和副總統美聯社,台北,1994年1月22日電。此外還當過中華民國國軍退輔會主任委員。雖然嚴家淦繼任總統之位僅有三年,在位期間亦甚少行動,但在其他崗位上,創下顯赫的政績。其中留下最大貢獻的是確立新台幣政策、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讓台灣人可得到基本的教育,對台灣於之後發展水平取得顯著的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礎。嚴家淦建議陳誠改革幣制,廢除舊台幣,發行新台幣,實行金圓券跟新台幣隔離,因此被經濟學家稱為「新台幣之父」。.

查看 科學月刊和嚴家淦

劉源俊

劉源俊(),臺灣物理學家,原籍上海市青浦区,生於雲南昆明。現為東吳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科學月刊》董事長,並曾擔任東吳大學和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

查看 科學月刊和劉源俊

台灣雜誌及期刊列表

以下列出台灣境內出版的各類雜誌及期刊。本列表以向中華民國政府登記發行的刊物為收錄範圍。.

查看 科學月刊和台灣雜誌及期刊列表

幹流

在水文學中,幹流是「河川下游內、對比於支流的主要河段」,即河流系統中最終最主要的河道,故又稱為主要河道,或簡稱主河道Patrick, pp.

查看 科學月刊和幹流

仁大工業區

仁大工業區(Renda Industrial Park)是由相鄰的仁武工業區與大社工業區所組成,位在台灣高雄市的仁武區及大社區,鄰近高雄煉油廠,並與台塑仁武廠相隔於後勁溪兩岸。其仁武部分完成於1972年,占約21公頃,屬於綜合性工業區,區內有化學、塑膠、金屬、電子零件、機械設備廠商;大社部分則於1971年及1975年分別完成兩期開發,共有109公頃,以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兩園區由仁大工業區服務中心管理,該中心同時也掌管位於梓官區的海洋放流管制中心。.

查看 科學月刊和仁大工業區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

《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Days We Stared at the Sun II)是一部2017年的台灣電視劇,為《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的續集,由鄭有傑製作及執導,楊烈、巫建和、宋柏緯、王丁筑和胡廣雯領銜主演,故事以2010年代的台灣社會議題為藍本,描述由宋柏緯飾演的青年何士戎在太陽花學運發生後,痛心於臺灣媒體亂象並成為記者,他揭發了大型企業的黑幕,但企業總裁未能受到法律制裁,他便綁架對方甚至自焚。劇集自2017年7月29日起至同年9月2日止於公視播出,共六集。在劇集播出之後受到好評,尤其是劇中與臺灣社會議題相關之處更是受到盛讚。.

查看 科學月刊和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

張昭鼎

張昭鼎(),出生於屏東,臺灣著名無機化學研究先驅學者。.

查看 科學月刊和張昭鼎

彩雲

彩雲(英文:Iridescent Clouds)通常為一種莢狀雲,具有明亮點或彩色邊緣,其色彩稱之為雲彩(英文:Irisation或Cloud Iridescence),屬於一種光象。常見的色彩是桃紅色或綠色,位在距太陽附近的雲上。彩雲的形成為一種「繞射現象」(Diffraction),其雲彩為大型日華的片段,但比例過小,無法觀察出圓弧。.

查看 科學月刊和彩雲

圣经密码

圣经密码,也称作Torah密码 (妥拉,英文:Torah,可泛指猶太教的全部律法教條,尤指《猶太聖經》的首五卷書),最初指的是在《希伯来圣经·创世记》的开头每隔50个字母跳读,就可以拼出“Torah”一词(意指《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及《申命记》),另外在《出埃及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亦是如此。这种现象后来被称做等距字母序列(Equidistant letter sequences),简称“ELS”。这个密码,由于The Bible Code一书的出版而闻名于世,书中作者声称这些密码可以预言将来。此論受到各方專家和许多宗教团体强烈質疑,且也不被教廷所認可。.

查看 科學月刊和圣经密码

周定一 (天文學家)

周定一(),台灣天文學家,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與天文研究所,是日震學、星震學的專家。.

查看 科學月刊和周定一 (天文學家)

周延鑫

周延鑫()是一位台灣昆蟲學家,曾經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查看 科學月刊和周延鑫

光環 (光象)

光環(英文:Glory)為氣象學的名詞,中國宋朝時稱為光相、現代中文習稱佛光、寶光、寶光環、觀音圈、觀音輪、反日華等等;歐洲則稱作布羅肯幽靈(英文:Brocken Specter)、布羅肯虹(英文:Brocken Bow)或布羅肯現象(英文:Brocken Phenomenon),是一種陽光透過雲霧反射,並經由雲霧中的水滴發生繞射與干涉,最後形成一圈彩虹光環的光学现象,在光環中經常包括觀察者本身的陰影。.

查看 科學月刊和光環 (光象)

倪維斗 (台灣)

倪維斗(),籍貫浙江寧波鎮海。1966年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1972年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及數學博士。1972-1974年任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物理系研究員。1974-2000年任教於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2000年10月1日起退休,自2006年起被聘為退休榮譽講座教授。專長在理論與實驗重力物理學、相對論天文物理學及宇宙論、天文動力學、基本粒子物理、量子光學等。曾任“國際現代物理期刊”〈IJMPD〉的編委。近年倪教授主要心力多投入於「量子電動力學與軸子(Q & A,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and the search for Axion)實驗」,推動 "雷射天文動力學空間〈ASTROD〉計畫";並與法國 VIRGO、日本KAGRA地面重力波量測計畫有密切合作。.

查看 科學月刊和倪維斗 (台灣)

秘雕魚

雕魚是當鱼畸形导致鱼背隆起或體側彎曲,以X光檢視骨骼型態,脊椎形狀呈現波浪狀、單彎、雙彎,甚至3彎,彎曲程度視個體畸形的嚴重情況而異。因為看起來像是黃俊雄布袋戲裡面的角色「秘雕」,故被稱為「秘雕魚」。 於1993年,台灣環保團體曾於核二廠附近發現畸形花身雞魚,於是台灣電力公司特別委託專家調查,並解釋為水溫所引起,但在調整出水口及水溫之後,畸形魚並沒有減少,邵廣昭(中央研究院動物所所長)表示,這是因為核二廠改善工程當初並非是為了解決82年發現秘雕魚事件而作,而是早在76年時台電為符合環保署制訂之兩項「放流水標準」之一,「在出水口外500公尺處水溫不得超過背景水溫加4℃」之規定即已策劃並定案。此工程延宕至民國82年起才施工,並於83年完成。啟用後確已達到使溫排水在排水口外海擴散較佳之預期效果,但在「出水口內」及「堤岸旁」之近域內之水溫,因為海水還沒來得及流到外面去擴散和稀釋,當然水溫是不可能降低的。而嗜高溫的魚苗被溫水誘引而來也無法阻止,同時在岸邊又有淡水外流的誘因下,魚苗乃聚集生活在出水口內或堤岸邊,故而造成畸形。因此核二廠之排水口改善工程與秘雕魚其實並無關連,也很難防止秘雕魚不再產生。 之後又發現豆仔魚、烏魚和虱目魚等魚類畸形。.

查看 科學月刊和秘雕魚

物理学史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物质、能量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它是最早形成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形成物理学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通过几何学的方法统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学。这些方法形成于古巴比伦和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数学家阿基米德和天文学家托勒密;随后这些学说被传入阿拉伯世界,并被当时的阿拉伯科学家海什木等人发展为更具有物理性和实验性的传统学说;最终这些学说传入了西欧,首先研究这些内容的学者代表人物是罗吉尔·培根。然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学说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从而一般没有察觉到它们所描述的内容反映着自然界中重要的哲学意义。而在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史上,类似的研究数学的方法也在发展中。 在这一时代,包含着所谓“自然哲学”(即物理学)的哲学所集中研究的问题是,在基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前提下试图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发展出解释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及其后的经院哲学,物体运动是因为运动是物体的基本自然属性之一。天体的运动轨迹是正圆的,这是因为完美的圆轨道运动被认为是神圣的天球领域中的物体运动的内在属性。冲力理论作为惯性与动量概念的原始祖先,同样来自於这些哲学传统,并在中世纪时由当时的哲学家、伊本·西那、布里丹等人发展。而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物理传统也是具有高度的哲学性的。.

查看 科學月刊和物理学史

馬尼拉海溝

尼拉海溝(Manila Trench)是位在菲律賓西方南海的海溝,最深處約 5400 公尺。而南海的平均深度約 1500 公尺。馬尼拉海溝是中國中沙群島與菲律賓群島的自然地理分界。.

查看 科學月刊和馬尼拉海溝

香茅

香茅是禾本科香茅屬(学名:Cymbopogon)約55種芳香性植物的統稱,為常見的香草之一。因有檸檬香氣,故又被稱為檸檬草。最適種植於海拔50至500公尺,排水良好之山坡地。.

查看 科學月刊和香茅

許雲基

許雲基(),臺灣臺中人,為原子核物理學家。在從臺中一中畢業後,許雲基曾赴日本內地的京都帝國大學工學部就讀,並於戰後轉回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並自該系畢業。 1947年,許雲基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的助教,與戴運軌和太田賴常等人一同於臺大重建荒勝文策團隊當年在臺大製作、曾完成世界第二次人工撞擊原子核實驗的,並成功於1948年完成了中華民國暨戰後全亞洲首次人工撞擊原子核實驗。爾後,許雲基接手了太田賴常主持的原子核物理實驗室,並領導臺籍技師們屢次改良該實驗室之設備,使其成為1960年代亞洲最先進的原子核實驗室。爾後,許雲基由助教漸次升為講師、副教授、教授,進而在1962年成為臺大物理系的系主任。1985年,許雲基從臺大物理系退休,於1989年成為該系的名譽教授,並在2005年起率領重建原子核實驗室成為臺大物理文物廳。.

查看 科學月刊和許雲基

謝瀛春

謝瀛春(),台灣女性傳播學者、科普編輯。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傳播博士,曾任《科學月刊》執行編輯、總編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曾因核能科技普及的貢獻,於2004年獲頒全球核能婦女會獎(WiN Award),為該獎項的第八位得獎者、第一位得獎的台灣人。.

查看 科學月刊和謝瀛春

趙丰

--(Benjamin Fong Chao,)是一位台灣知名地球物理學家,花蓮縣人,曾任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

查看 科學月刊和趙丰

黃榮村

黃榮村(Jong-Tsun Huang,) ,臺灣心理學家,彰化縣員林鎮/田中鎮人。現任中國醫藥大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學術專長為人類知覺、認知科學及決策與選擇行為。.

查看 科學月刊和黃榮村

量子隱形傳態

量子遙傳(quantum teleportation),又稱量子隱形傳輸、量子隱形傳送、量子隱形傳態,是一種利用量子纏結來傳送量子態至任意距離的技術。 名詞翻譯可能最早見於 2000 年科學月刊上的文章,因為 tele 字首表示遠方的意思。 量子遙傳並不會傳送任何物質或能量。這樣的技術在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上相當有幫助。然而,這方式無法傳遞傳統的資訊,因此無法使用在超光速的通訊上面。量子遙傳與一般所說的瞬間移動沒有關係–量子遙傳無法傳遞系統本身,也無法用來安排分子以在另一端組成物體。 C.

查看 科學月刊和量子隱形傳態

自由号战列舰

自由号战列舰(Liberté)是自由級戰艦的首艦。本艦屬1900年艦隊法案其中之一,於1902年12月開始鋪設龍骨,1905年4月19日時首次下水;經歷5年多的建造後,終於在1908年3月正式服役。然而,以全裝重型火炮(All-Big-Gun)設計概念建造的无畏号战列舰開始於1906年12月服役於英國皇家海軍,這使得本艦及其同型艦在服役時即淪為二流戰艦。 在自由號服役後,法國海軍將本艦指派至,並曾於1909年9月與正義號、真理號一同前往美國參加。當本艦於1911年9月25日在土倫港駐錨時,前副砲彈藥艙突然發生火災並引起大爆炸,最終導致250人罹難,艦體也幾乎損毀,服役三年半多的自由號在毫無建樹下就此畫下句點。其殘骸在爆炸後一直留在土倫港內,直到1925年才打撈拆解。.

查看 科學月刊和自由号战列舰

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商務印書館,簡稱臺灣商務或商務印書,是一家臺灣的出版零售業者,其前身是1947年10月在臺灣臺北市設立的「商務印書館臺灣分館」。.

查看 科學月刊和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與印尼關係史

臺灣與印度尼西亞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印尼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兩者曾於近現代兩度由相同國家統治管轄:荷蘭帝國(1624-62)與大日本帝國(1942-45)。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重疊。.

查看 科學月刊和臺灣與印尼關係史

金鼎獎

金鼎獎(Golden Tripod Awards)是中華民國文化部主辦的一個國家級獎項,頒給在出版領域有卓越表現之出版事業及從業人員。.

查看 科學月刊和金鼎獎

陳垣崇

陳垣崇(),台湾医学家和发明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第三任所長(2001-2010)。他的許多醫學創新研究,已運用在臨床上,改善病人照護。.

查看 科學月刊和陳垣崇

林孝信

林孝信(),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臺北市。台灣《科學月刊》創辦人,曾參與保釣運動,因此列名黑名單。 專長領域:物理學史與哲學,數學史與哲學,科學教育,通識教育,政治經濟學,媒體分析等。.

查看 科學月刊和林孝信

林孝信 (消歧義)

林孝信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查看 科學月刊和林孝信 (消歧義)

李怡嚴

李怡嚴(),台灣理論物理學家,前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在《科學月刊》草創時期扮演要角,為科學月刊基金會第一任董事。致力於台灣科學教育。.

查看 科學月刊和李怡嚴

民主行動聯盟

民主行動聯盟,台灣公民團體,在2004年正式成立,主要目標在於推動民主運動,監督陳水扁執政,主張兩岸統一。曾經推派代表,參與國大選舉。2008年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解散。.

查看 科學月刊和民主行動聯盟

手铳

手铳,元末明初對火銃的一種分類,因形體較輕,口徑較小,可在其後裝入木柄以手持使用,故稱手銃。屬火門式(Touch Hole)火器,可以看作近世的火槍與現今各式槍械的前身。.

查看 科學月刊和手铳

2015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12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查看 科學月刊和2015年12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4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查看 科學月刊和2015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