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福爾摩沙人

指数 福爾摩沙人

福爾摩沙人( 或),有時被寫作福爾摩莎人,福爾摩沙是歐美世界較早期時對臺灣島的稱呼,故稱住在此島的住民為福爾摩沙人(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國之涉臺文書記錄尤指臺灣原住民或專指特定地區之臺灣原住民,如西拉雅族人等),意即福爾摩沙/福爾摩莎(美麗)島上的居民,源自西方稱臺灣的拉丁文及葡萄牙文慣用詞「」。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名遠早於臺灣,而歐美國家曾長期普遍使用福爾摩沙之稱呼至二十世紀下半葉。「福爾摩沙人」此語後則泛指出身臺灣者,以區隔外來之中國人。近年來則可與廣義的臺灣人通用(含外國移居而來的臺灣新住民),因而也有臺灣人以本詞作為自稱。.

14 关系: 中華民國干治士喬治·撒瑪納札福爾摩沙福爾摩沙三族記福爾摩沙語 (撒瑪納札)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西拉雅族臺灣臺灣原住民族臺灣人臺灣裔臺灣歷史陳誠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福爾摩沙人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干治士

干治士(George Candidius,Georgius Candidius,),又譯甘地丟斯、康第紐斯、康德,生於德國普法爾茨的基爾夏爾特,是的宣教士,也是首位來台的新教牧師(1627-31年,1633-37年)。干治士以其生活在新港社的經驗,寫下的《福爾摩沙島的對話與簡短的故事》(荷蘭語:Discourse ende cort verhael van't eylant Formosa),或譯《台灣略記》,描述了當時西拉雅族的社會組織、宗教及風俗習慣。他也編寫了西拉雅語辭典,把祈禱文和教理問答翻譯成西拉雅語,為之後的宣教奠定基礎。為了紀念他的事蹟,19世紀來台的甘為霖牧師,特別以干治士湖來命名日月潭(1873年)。.

新!!: 福爾摩沙人和干治士 · 查看更多 »

喬治·撒瑪納札

喬治·撒瑪納札(George Psalmanazar;)是一位聲稱自己為福爾摩沙(今臺灣)原住民的法國人。他在英國出版了一部名為《福爾摩啥》的民族誌,內容概述了關於福爾摩沙的歷史、地理、文化、語言字母等,一時驚動歐洲上層社交圈,並翻譯成多國語言刊行,但在幾年之後便被揭穿是一本偽書。之後,他成為一位神學散文家,並與塞繆爾·詹森及多名英國18世紀著名文學家成為朋友及熟人。.

新!!: 福爾摩沙人和喬治·撒瑪納札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

福爾摩沙一詞音譯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均為「美麗」之意,也寫作福爾摩莎、福摩薩。 15世紀以來,自大航海時代開始,葡萄牙人在全球開闢新航線後,世界上許多地方便以福爾摩沙命名,遍布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和大洋洲;地形亦包括海灣、海灘、島嶼、山脈、河流、湖泊、城市等。在世界各地稱為「福爾摩沙」的地方發現的生物物種,經常都以「福爾摩沙」命名;包括原有的陰性詞,也包括其陽性形式。16世紀,葡萄牙人發現有臺灣這個美麗的島,便說出:「Ilha formosa!」(好美丽的岛!)。.

新!!: 福爾摩沙人和福爾摩沙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三族記

《福爾摩沙三族記》為台灣醫師作家陳耀昌的大河小說作品。小說時代為台灣歷史上荷蘭時期與鄭氏王朝的政權轉移時期,藉由瑪利婭、烏瑪與陳澤等三位分別來自不同民族(荷蘭人、西拉雅人與河洛人)的男女面對戰爭的無情殺戮與親人摯友的永別來刻畫出大時代的背景與小人物的故事。.

新!!: 福爾摩沙人和福爾摩沙三族記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語 (撒瑪納札)

福爾摩沙語是法國人喬治·撒瑪納札於1704年創造的人工語言。根據其著作《福爾摩啥》所述,福爾摩沙語是福爾摩沙的語言,本無文字,後由先知撒瑪納札(Psalmanaazaar)以自稱神賜的字母寫成經文《甲爾哈巴底翁德》(Jarhabadiond),成為福爾摩沙字母的源頭。福爾摩沙語擁有20個字母,而每個字母都有4、5種寫式。.

新!!: 福爾摩沙人和福爾摩沙語 (撒瑪納札)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

《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英語原書名:An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Formosa, an Island subject to the Emperor of Japan,意譯為「日本天皇之屬島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是一本在1704年於歐洲出版的一本有關台灣的專書,作者撒瑪納札(George Psalmanazar,1679年?-1763年)自稱是來自台灣的原住民。書中對台灣的歷史背景及地理狀況,以及島上居民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有詳盡的描述。後來發現,作者並不是什麼台灣原住民;他對台灣的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的描繪,和動物與植物的敘述,也都是憑空捏造的,因為他根本沒去過台灣。.

新!!: 福爾摩沙人和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 · 查看更多 »

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Siraya),又譯作希萊耶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主要分佈在嘉南平原。台灣文字歷史上被外來者以「福爾摩沙人」(Formosan) 稱呼,部分係專指其所接觸之西拉雅族人等。 19世紀因漢人爭地壓力,部份西拉雅人逐漸東遷,移住臺東、花蓮一帶,幾乎漢化,失去傳統風俗及語言,因此以平埔族群分類之。如今尚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承認,近年發起正名運動,要求官方承認其原住民身分,臺南縣政府在2005年率先認定西拉雅族為「縣定原住民族」,2010年縣市合併後,臺南市政府繼承其為「臺南市定原住民族」)。2013年,花蓮縣富里鄉公所亦跟進承認。 西拉雅族由於自身的阿立祖信仰,又有「拜壺民族」的稱呼,但有一說指出西拉雅族並非祀奉壺,而是崇拜壺中象徵祖靈神力的水。.

新!!: 福爾摩沙人和西拉雅族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裔移民大規模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數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部族所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本島的所有部族為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意即「福爾摩沙島上的居民」。目前僅16個部族為官方所承認,根據《原住民族身分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6萬多人口(2018年2月),佔臺灣人口的2.38%。 臺灣原住民族曾是臺灣的主體民族,但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範圍受到排擠,治權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原住民族地區,簡稱原鄉,原住民族則享有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四成六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區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

新!!: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原住民族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

臺灣人是由多數族群所構成,包含原居台灣的台湾原住民族,後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1990年代後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族群,其中漢族閩南裔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本指涉為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直至解嚴之後,臺灣主體意識逐漸高漲,則逐漸以臺灣人自稱。.

新!!: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臺灣裔

台灣人後裔,簡稱台灣裔、台裔、台僑,指父母是來自於台灣的移民,在海外出生,或是在台灣出生、成長,之後移居至其他國家的人士。也可以用來指擁有台灣人祖先但不居住在台灣的人。他們可能只擁有非中華民國國籍,或同時擁有中華民國與其他國籍。台裔人士多半分布在日本、東南亞地區,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紐西蘭等地區也有許多台灣人移居,他們通常被歸屬於海外華人。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的大陸地區漢族人占台灣島上的漢族人口約15%,但也有部份認為自己已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而不少台灣人後裔也自認擁有華裔血統(或可以說可以接受華裔身份,但在台灣以外就強調台裔身份),但不一定所有的台灣人後裔都源自漢族血統(如台灣原住民,駐台日本人後裔或台灣新住民)。.

新!!: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裔 · 查看更多 »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新!!: 福爾摩沙人和臺灣歷史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福爾摩沙人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福爾摩莎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