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史弼 (元朝),三旦八,亦思巴奚兵乱,德化县,元爪战争,元朝,元朝行政区划,王克恭,王翰 (元朝),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福建道宣慰司,福建行政长官列表,福清市,翁翊皇,爪哇岛,龙兴府,阮弘道,阔里吉思 (弘吉剌部),閩越,蒲壽庚,蒲壽晟,泉州府,泉州路,满者伯夷,澎湖寨巡檢司,澎湖縣歷史,浙江历史。
史弼 (元朝)
史弼(),字君佐(若佐),蒙古名塔剌渾,元朝政治人物,原為蠡州博野縣(今河北省蠡縣)人。 史弼會蒙古語,至元十年(1273年),隨軍攻打樊城,為副萬戶,隨伯顏駐守瓜州。至元十三年(1276年),史弼攻下揚州城,任揚州路達魯花赤,為萬戶。轉任黃州路宣慰使。至元十七年(1280年),平定杜可用起義,史弼歷任浙西、淮東、浙東宣慰使。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平定楊鎮龍起義。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和高興等將南征爪哇。至大三年(1310年)為同知樞密院事、江西行省右丞。延祐五年(1318年),史弼為平章政事,又加银青荣禄大夫,封鄂国公。不久去世。 早期蒙古帝国汉军万户。能举着数百斤重的石狮行走,武勇绝伦。随伯颜南征时,表现非常突出。.
查看 福建历史和史弼 (元朝)
三旦八
三旦八是元朝末年至正年间的官员,曾参加了亦思巴奚兵乱。他原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元史·本纪第四十五》官至行宣政院使,(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八十七》 后来三旦八奉命前往江西饶州镇压反元武装,因贪于搜刮财物而久战无功,就妄称調職,率兵往福建。到福建后被福建廉访佥事(俗稱憲司)般若帖木兒弹劾,而被禁錮在兴化路(另一说为寓居兴化路)。 1356年与原兴化路总管安童联手招募乡勇,并在1359年响应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普化帖木儿的号召参与了對「憲司」般若帖木兒的戰鬥,史稱「省宪构兵」,三旦八与亦思巴奚军的赛甫丁联兵北上进攻福州的般若帖木儿,并攻克福州。 同年因为兴化方面与亦思巴奚军发生冲突,亦思巴奚军的阿迷里丁发兵进攻兴化,三旦八从福州南下到兴化劝解阿迷里丁,最终没能说服对方退兵。阿迷里丁俘获了三旦八,在攻克兴化路首府莆田城之后将三旦八押往泉州。.
查看 福建历史和三旦八
亦思巴奚兵乱
亦思巴奚兵乱,是發生於元朝末年1357年至1366年間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長達近10年、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稱為波斯戍兵之亂;由於古泉州人称色目人为番客,因此又称番客之乱。在兵亂期间,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且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占领了福州,还参与了兴化的乡族内战,引发了福建沿海的多個派別參加的大规模混戰,后来又与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对抗,最後被元朝將領陳友定平定。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及興化等地方,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由于连年战争破坏了泉州港的安定局面,大批乔居穆斯林逃离,重创了泉州及兴化一带的社会秩序及经济貿易,更導致了時為世界最大港口的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随着泉州港衰落,泉州伊斯蘭教势力也被驱离。.
查看 福建历史和亦思巴奚兵乱
德化县
德化县(tl)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中国当代瓷器的著名产地,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有些媒体将德化县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面积2220平方千米,人口30万。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
查看 福建历史和德化县
元爪战争
元爪战争,指元朝元世祖晚年对爪哇岛的入侵战争。 13世纪爪哇岛上信诃沙里国崛起。1290年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Kertanagara)将三佛齐逐出爪哇。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亚萨(Kertarajasa)创立强大的满者伯夷王朝,以满者伯夷城为首都(在今泗水西南)。随后信诃沙里国王克塔纳伽拉被叛将贾亚卡特望(Jayakatwang)杀害。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从福建行省泉州渡海,登陆爪哇岛,联合满者伯夷王克塔拉亚萨攻打信诃沙里国叛将贾亚卡特望,灭信诃沙里国。满者伯夷国王克塔拉亚萨随后反戈,打退元军,统一爪哇。《元史》称满者伯夷为“麻偌巴歇”,是爪哇国的国都。.
查看 福建历史和元爪战争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查看 福建历史和元朝
元朝行政区划
元朝开始实行行中书省制。「行中书省」的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元代的行省制是沿袭自金国的行尚书省。开始它和金国一样,只是一种中央政府派遣在外的临时机构。后来由于战争等各种因素,行省也开始干预地方政务,逐渐变成了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辖范围很大,改变也比较频繁。到了中叶,开始稳定下来,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区、宣政院辖地,以及10个行中书省。省下有路、府、州、县,路归省管。府和州有的归路管,有的归省管,还有的州归府管。县有的归路管,有的归府管,有的归州管。.
查看 福建历史和元朝行政区划
王克恭
王克恭,明朝开国时期驸马,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 王克恭初为福建行省参政,后改任福州卫指挥使,尚明太祖兄长南昌王朱兴隆之女福成公主。拜驸马都尉。以镇国上将军领兵镇婺源州,许溥化为他的属下。他在婺源招徕流民,兴办学校,有惠民治政。赵汸的《東山存稿》有《送王駙馬都尉赴會稽序》。.
查看 福建历史和王克恭
王翰 (元朝)
王翰()元末色目人,姓唐兀氏, 字用文,号时斋,仕名那木罕。先祖为西夏人,姓唐兀氏 。王翰元末任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后明军入福建,王翰寓居沙堤。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征召王翰上京。王翰自刎而死,为元朝殉国。 今天在福建的王翰后裔,追溯先祖至东晋王导,与晋江汉族王氏联为同宗,而不再认为自己是色目人的后代了。.
查看 福建历史和王翰 (元朝)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福建布政司,是明清在闽江流域及附近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8府1直隶州57县。布政使司衙门驻福州府。.
福建道宣慰司
福建道宣慰司,又称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元朝在福建设立的机构。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福州路(治今福建省福州市),一度移治泉州,后还福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为福建道宣慰司,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次年复设福建行省。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改为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治泉州。次年,改为福建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分管福州路、建宁路、泉州路、兴化路、邵武路、延平路、汀州路、漳州路等八路。辖境相当今福建全省。另有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归属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福州路。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为福建行中书省,治福州,至正十八年(1358年)分省于建州、泉州,明太祖改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查看 福建历史和福建道宣慰司
福建行政长官列表
本表列出历代福建地区历任主要行政长官或相当官员。.
福清市
福清市(闽东语:Hók-chiăng-chê)位于福建东部沿海,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福州市代管,简称“融”,因城南玉融山而得名。 福清市为中国极具实力的县市之一,为首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县市”,综合竞争力福建省各县(市)的第二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列第廿八位。.
查看 福建历史和福清市
翁翊皇
翁翊皇,明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人,為鄭成功母親田川氏繼父。.
查看 福建历史和翁翊皇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查看 福建历史和爪哇岛
龙兴府
龙兴府,元朝设立的府。 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1278年,并入福建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置江西行省,龙兴府为江西行省治所,后改龙兴路,元朝末年,朱元璋改洪都府、南昌府。 Category:元朝的府 Category:江西的府 Category:南昌行政区划史.
查看 福建历史和龙兴府
阮弘道
阮弘道(),滁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 其早年与楊元杲跟随朱元璋渡江,分任行省左右司員外郎。后以郎中身份跟从朱文正镇守南昌。后有功,升任福建、江西行省參政,死于任上。.
查看 福建历史和阮弘道
阔里吉思 (弘吉剌部)
闊里吉思(),元朝大臣,蒙古弘吉剌部人,燕只斤氏。 他本来是侍卫,为博尔赤(司膳官)。建康路达鲁花赤药失谋的儿子。在1288年为司农少卿,升为司农卿。1291年,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右丞廉希恕率兵攻打海南黎族部落。1298年,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帅。1300年,为征东行省平章政事,建议革除高丽的弊政,裁汰冗员。元成宗没有想干预高丽的国政。1301年再为湖广行省平章。1302年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以贪赃免职。1311年死后,追封晋宁王,一说卒年六十六岁。.
閩越
閩越(Mìng-uŏk;Bân-oa̍t;Mâing-ṳ̆e;Máng-e̤̍h),又稱為閩粵,亦稱為無諸國。狭义上的闽越指今中國福建省。在中國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於越人外遷至闽中地区,與當地的百越土著“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個國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於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閩越人,存在的時間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後的六、七十年之間,國力達到鼎盛,是當時中國東南方勢力最強的國家,閩越王無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邊的興田鎮)所建的王城,也是當時東南一帶規模最大的城市。.
查看 福建历史和閩越
蒲壽庚
蒲壽庚(),號海雲,中国宋朝末年福建海商,其先世為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後漢化,定居福建泉州。.
查看 福建历史和蒲壽庚
蒲壽晟
蒲壽晟,又名壽宬,字鏡泉,號心泉。宋代末年福建商人、文學家。祖籍阿拉伯。蒲开宗之子。咸淳七年(1271年)任梅州知州,為官清廉,頗得鄉民敬佩。咸淳九年(1273年),任满,因平定海寇有功,诏为吉州知州,不赴任,棄官還家,隱居於泉州,致力作詩,以五言古詩、律詩最佳,有數百首傳世,著有《心泉學詩稿》。清代紀曉嵐讚曰:「在宋元之際,猶屬雅音」。 蒲壽晟弟蒲壽庚,元朝時任福建行省中書左丞,掌控泉州的海上貿易。.
查看 福建历史和蒲壽晟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查看 福建历史和泉州府
泉州路
泉州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为路,属福建行省,并曾于路置福建行省。二十二年属江西行省,二十三年属江浙行省。治所在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晋江流域、及厦门、同安、德化等市县,以及台灣實際統治的澎湖縣、金門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泉州府。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福建的路 Category:泉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厦门行政区划史.
查看 福建历史和泉州路
满者伯夷
满者伯夷(爪哇语:Madjapahit;马来语:Majapahit)是13世纪时东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国,位於今日泗水的西南,《元史》称为麻喏巴歇,《明史》称为满者伯夷。从1293年至1500年,满者伯夷王国曾统治马来半岛南部、婆罗洲、苏门答腊和巴厘岛。于西元1350年至1389年期間,國王哈亞·烏魯克(Hayam Wuruk)和首相加查·馬達在位時期勢力達于巔峰,其領土範圍甚至遠至泰國南部、菲律賓、東帝汶。 德国东方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maja pahit”来自印尼的一种果树木橘(Aegle marmelos)的名字。.
查看 福建历史和满者伯夷
澎湖寨巡檢司
澎湖寨巡檢司,或稱澎湖巡檢司,設置於澎湖群島。設治時間以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的考證最為早,也就是根據一般史書及《元史》、《新元史》,考定:「蒙元世祖遠征日本因風失敗,迂迴台灣,道經澎湖設治澎湖,企圖進取台灣,作為征日本之準備。」 該地方區劃隸屬於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官為澎湖寨巡檢。隨後擊敗元朝取得中原政權的明朝仍依循前例於澎湖設置該官署,直至1384年因為實施封海政策,予以廢除。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明朝復設澎湖寨巡檢司。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蘭進取澎湖為止。.
查看 福建历史和澎湖寨巡檢司
澎湖縣歷史
澎湖,古稱「平湖」或「彭湖」。史前時期,有粗繩紋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證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連雅堂在1920年台灣通史稱:「澎湖之有居人,尤遠在秦和漢之際,或曰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而史籍可考的最早歷史史學家的看法不一,在隋代以前,並無任何文獻資料可供參考,一些學者認為最早見於文獻上的記載為《隋書流求國傳》,其中記載隋煬帝三次派兵伐流求。而元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曾記載:“琉求國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是較早期有關澎湖的紀錄。.
查看 福建历史和澎湖縣歷史
浙江历史
今天浙江省的范围定型于明朝初期,且700年改变甚小。此前的历史有些历史时期涉及太湖地区北部和东部,如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和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而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等地区划入南京范围后,经历江南省,江苏省与浙北一直分属不同的政区。 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在范围上大体即为今天的浙江省范围。.
查看 福建历史和浙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