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神道

指数 神道

道是日本的原生傳統宗教,為日本人(大和民族)的,奠基於日本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與自然崇拜,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其特色是將世間萬物中令人敬畏及崇拜的均視為神,從山、海之類的自然界物體或現象、祖靈、傳統神話中的的神祇與英雄、乃至各種幽靈等皆是,數量之多可以「八百萬神」來形容。與其他民間信仰相似,神道沒有統一的信仰組織,旗下分為數個流派。.

目录

  1. 427 关系: AIR (遊戲)加賀之潛戶埔里地區歷史年表偶像崇拜十手南北朝时代 (日本)南洋神社南朝 (日本)反日古坟时代古事記古語拾遺台灣宗教台灣佛教台灣日治時期名古屋市各国宗教吉川惟足吉利支丹吉利支丹大名吉田兼俱君主崇拜君權神授說坐摩巫祭神增上寺增田福太郎境界線上的地平線用語列表壽喜燒多神論大坪與一大宮八幡宮大川周明大國隆正大和族大麻 (神道)大麻 (消歧义)大黑天大连市大本教大日本帝国天叢雲劍天孫降臨天主教會天國天皇天理教天神天照大神天武天皇天母教... 扩展索引 (377 更多) »

AIR (遊戲)

| 《AIR》是日本遊戲製作公司Key於2000年9月8日所推出的視覺小說,該遊戲也是繼《Kanon》後Key推出的第二款Windows平台戀愛遊戲,同時也被稱做Key公司季節組曲中的「夏」。起初是作為成人電腦遊戲發售,並且藉由CD-ROM來存取遊戲的相關檔案。之後Key推出了刪除色情內容、適合一般玩家遊玩的「全年齡向」的電腦遊戲版本,而遊戲也被陸續移植于Dreamcast和PlayStation 2等家用平台上。在2005年4月28日,Key重新修改遊戲系統之後推出了可以於Windows 2000/XP平台个人电脑上運行的《AIR》標準版。在這之後《AIR》亦繼續展開多項移植企劃,除了於2007年推出PlayStation Portable運行的掌上型遊戲機版本外,同年5月也推出了可分別在和FOMA平台上使用的行動電話版本。另外在2009年7月31日推出了能夠在Windows Vista平台運行的《AIR》版本,而在2010年5月也推出可以於Windows 7運行的《AIR》紀念版,其中這2個版本皆是作為全年向遊戲銷售的美少女遊戲。 遊戲提供了各式各樣不同的預設故事路線,在玩家角色與遊戲角色互動的過程中來決定進入不同的分支劇情。這些故事多是圍繞著3名女主角所展开的,整個遊戲劇情依照順序分成「DREAM篇」、「SUMMER篇」以及「AIR篇」3個不同的章節。從遊戲標題開始《AIR》便積極強調作品與天空關聯的意象,故事內也不斷使用了「翅膀」這一元素。遊戲劇情為一名正在尋找「天空中的女孩」的雜耍藝人國崎往人及其身旁發生的故事,當他旅行到一個安靜的海邊小鎮時遇見了3名女孩,其中一人便是往人旅程終點的關鍵之一。而在成人版的《AIR》遊戲之中玩家在與3名女性角色互動到一定程度,玩家便能夠看見因應劇情所出現的色情畫面。由於游戏劇情讓人感動,因此許多愛好者称其为著名的「泣系遊戲」。此遊戲正式推出后,就進入日本最暢銷電腦遊戲榜,日本後續的統計資料也將它列為前50名的優秀遊戲之一。許多愛好者認為《AIR》與同樣是由Key公司所推出的《Kanon》優秀許多,雖然《AIR》在作為一款美少女遊戲上並沒有特別的突破,但無論是遊戲的畫面還是音樂部分在質量上已大大改善,同時複雜的劇情也加強了《AIR》的故事深度。到了今日《AIR》已經推出許多遊戲平台的版本,而銷售量也已經超過300,000套。 隨著《AIR》於日本獲得許多正面的評價,Visual Art's公司也陸續將原作故事改編並发布于其他媒體上。首先是漫畫家桂遊生丸參考遊戲的內容進行的漫畫創作,並在2004年8月10日到2006年2月10日於漫畫雜誌《Comptiq》上連載,之後也由角川書店推出了2集單行本。而Key公司除了授權印製漫畫選集以及畫冊外,也陸續推出相關的廣播劇系列光碟及數張音樂專輯。此外京都動畫也依照《AIR》的故事內容改編成13話的同名電視動畫,由石原立也擔任動畫導演一職,並於2005年1月6日到3月31日這段期間於電視台上播出。稍後又另外製作了2話OVA動畫「AIR in Summer」來補充故事劇情,並且分別於2005年8月28日和9月4日於電視台播出。另外東映動畫在動畫播放的同一年也獲得Key公司授權推出動畫電影版本,並於2005年2月5日時在日本數家電影院內首映。其中電影版本則是由出崎統擔任導演,並於之後推出「典藏版」、「特別版」以及「普通版」3種版本的DVD光碟。.

查看 神道和AIR (遊戲)

加賀之潛戶

加賀之潛戶(加賀の潜戸、かかのくけど)乃日本島根縣松江市北部(舊)面向日本海的海岸觀光勝地。「加賀」是聚落的名稱,亦可用加賀潛戶表示。此地歸屬大山隱岐國立公園管轄,1927年被指定為國家名勝和天然紀念物時,皆登錄成「潛戶」之名。 此地的神話色彩濃厚,與日本神道關係頗深,為佐太大神(主祭神)的出生地。.

查看 神道和加賀之潛戶

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埔里地區之地理位置位在臺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距離今約三千年前,已有人類陸續在埔里盆地周邊臺地地區建立家園;從其史前遺址所發現的石器、陶器,可發現該時期之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但不知原因為何,這些史前人類又像謎一樣的消失。直到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自分別居住在埔里的南北兩側,成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由於這次的移民行動沒有經過官府准許,再加上隨意殺害埔社及眉社原住民,終於引來當局關注;隔年,漢人被澈底驅逐,郭百年等墾首被依法懲治。埔社與眉社的原住民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對漢人因而產生不好的觀感;但也正因經過這些衝擊,他們才更加了解漢人的社會文化,激起其放棄狩獵並從事農耕的想法。 1825年,分散居住在臺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因遭受漢人於經濟上的掠奪,導致其耕地大量流失,生活日漸窘迫,而不得另尋發展;當時,埔里正好提供其絕佳機會,於是,在互相招引之下,他們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陸續進入埔里。 平埔族族群進入埔里後,一開始以埔社與眉社的佃田為生,後來依恃其農耕技術較當地族群進步,逐漸獲得當地大多土地,當地原居民因此逐漸撤往山區居住。後來,漢人也隨著逐漸鬆弛廢除的內山開墾禁令陸續前來開墾居住。1875年,埔里地區之開發大致完成。 沙連堡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其範圍包括今部份水里鄉、魚池鄉、國姓鄉、埔里鎮及仁愛鄉一帶;而埔里正是水沙連六社的重要地區,當初稱為蛤美蘭社,亦稱埔裡社(埔裏社)。道光年間,平埔族遷居至該地,並建立三十多個部落。光緒年間,總兵吳光亮建立大埔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在此設立隸屬南投縣之埔里鎮,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一帶及南投縣轄境之北,其東側為仁愛鄉,西側為國姓鄉,南面魚池鄉,西距草屯鎮38公里,西北距臺中58公里,南距日月潭約17公里,是通往臺灣中部各主要風景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鎮內所轄面積約162.227平方公尺,人口約87,000人,包含泰雅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各族群;除商業活動之外,居民大多從事農林業,全區沒有大型工廠。.

查看 神道和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人物的崇拜,与一神论的独一真神(上帝)相对,因其都是人手所造的物体。在亚伯拉罕诸教中,被认为是一项主要的罪,有时导致激烈的破坏偶像运动。「破壞偶像主義」便是會破壞宗教圖像或反對宗教敬仰的教條、常規或態度,對宗教圖像持較激烈的反對行為。 然而各个宗派之间关于什么才算是偶像没有统一意见。在其它宗教裡使用祭祀圖像是被允许的,但是“偶像崇拜”一词常常被回避,或是自然地被否定。 一般的反對崇拜偶像,則稱「無偶像論」,與崇拜偶像相反。反对偶像崇拜是以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兰教等的一神教,不能接纳很多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印度教等眾多民间信仰的主要原因。 被认为是偶像崇拜或是有类似嫌疑的,包括制造各种神灵的形象,或是宗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如先知、圣人、神职人员,制造人或动物的形象,使用宗教或世俗符号。神学家将概念推而广之,包涵了将任意非神灵的事物神化,这也包括世俗生活中的事物,而不仅仅是某一具体图像。例如,天主教义中称:“偶像崇拜不单单是指异教的错误信仰。只要是人类将所造物抬高到上帝的位置,不论这是其它神灵、或是魔鬼(如拜撒旦教)、权势、享乐、种族、祖先、国家、金钱等,都被认为是偶像崇拜。”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passage 2113, p.460, Geoffrey Chapman, 1999 最早期的基督徒没有在崇拜中使用圣像……到了公元4、5世纪,教会开始使用圣像。他们的理由是,圣像比讲道或书籍更能帮助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认识基督教。”——《圣经、神学及教会著作百科全书》第4册503-504页,麦克林托克和斯特朗合编 圣经、神学、教会著作百科全书》说:“人只该向上帝祷告,并通过中保[居间人]耶稣基督这样做。因此,向圣人或天使祷告不但没用,而且亵渎上帝。不管受造物多么受人尊崇,总之崇拜受造物就等于拜偶像,是上帝的神圣律法所严厉禁止的。”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本來也反對偶像崇拜,但為了迎合信徒的需要才有佛像,而神道教實際上沒有偶像,卻是真正的多神教。而在一神教內部對於聖像也有分歧的,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還有基督教中新教幾乎完全排斥聖像的,即使新教的十字架上多沒有基督受釘像的,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經過大爭辯後曾發生聖像破壞運動。 佛教的金刚经也反对偶像崇拜,“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强调佛性无颜色,无形象。无形无相。 在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的制度支配下,自遠古直至清末,中國宗教很早的就分別滿足天子唯一可進行祭天的精神崇拜;及滿足朝臣以下社會有偶像的需求(中國民間信仰),所以也造成了普遍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等一神論信仰,不願意認知中國民間信仰的根本原因之一。.

查看 神道和偶像崇拜

十手

是一種來自日本的武器兼。外型為帶鉤的短棒,棒身多以30㎝ - 1m左右的鋼﹑黄銅﹑鍛銀等金屬或樫﹑日本栗等堅硬木料所製造。根據讀音寫成漢字「十手」或「實手」,以前者較為常用,部份武術流派會以「實手」作標示。十手是一種普遍的武器,以「十手術」聞名的武術流派亦有不少。另有一種日本武器名為「」,是琉球的古兵器之一,外觀形態與十手頗為相似。.

查看 神道和十手

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镰仓时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查看 神道和南北朝时代 (日本)

南洋神社

南洋神社(なんようじんじゃ)位於帛琉共和國科羅,係一座神道敎神社。舊社格為官幣大社。日本戰敗後一度廢社,並於1997年小規模重建。.

查看 神道和南洋神社

南朝 (日本)

南朝()也被称作吉野朝廷(),是日本南北朝時代京都以南的大和国的吉野(奈良县吉野郡吉野町)、(同县五條市西吉野町)、攝津國的(大阪府大阪市住吉区)为根据地的属于後醍醐天皇的大觉寺统的朝廷。从1336年到1392年止共存在56年,拥有并制定元号等职能的政权。.

查看 神道和南朝 (日本)

反日

反日為對於日本、日本人、日本民族及日本文化存在不滿意、不信任以至仇恨的負面情緒或者行為表現,相似詞彙有「仇日」和「排日」,相反詞彙為「崇日」、「哈日」和「親日」。依據各個地區歷史差異,因為可能受到日本侵略、殖民統治、日本政府、日本軍隊及日本企業等負面言行舉止所影響,產生對於日本戒備、反感、憤慨甚至仇視或者排斥的態度;關於這點,又能夠稱之為反日情感、反日情緒或者反日主義。相關的情緒表現亦經常涉及對於日本民族、日本文化及日本天皇等等與日本相關的文化符號及習慣。 近代因為殖民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歷史因素,在美國、大中华地区、朝鲜半岛等交戰國或殖民地區中,曾有明顯與集體的反日輿論發表和行為,比如:美國和中國等主要交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製作並散佈反日的戰爭宣傳,和當時的親日戰爭宣傳形成宣傳戰 。另外,美國戰後1980年代因日本汽車工業興起挑戰美國汽車工業,也發生少數日製車遭公開毀損的事件。1982年一名中国出生的美籍华裔陳果仁還因美国的反日情绪遭美国人圍殴打致死。1990年起因歷史教科書、靖國神社和慰安婦等事件,在東亞諸國也有不少從抗議或反對日本政府作為的抗爭遊行,而其部份情緒的表現包括從對日本政府特定行為的不滿,轉化或延伸為對對日本文化或日本人的本質或種族的仇恨。.

查看 神道和反日

古坟时代

古墳時代,為大和時代的一個階段,日本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從西元300年開始,迄於西元600年,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古墳的分布基本上遍及日本本州島南部,以奈良、大阪為主,北海道則未發現。此一時期的墳墓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有壕溝,“前方後圓”形式的墓制最具代表性,墳的周遭圍繞著中空的黏土塑像,這些筒狀土製人偶有可能是殉葬用,稱之「埴輪」。建築這些墳墓須花費大量財力,只有少數的統治階級能夠負擔,目前發現有七十一座,以鑰匙孔形的古墳最常見,大阪的大仙陵古墳,又名“仁德天皇陵”據悉為全世界最大的古墳。古墳裏通常有許多銅鏡、珠寶等陪葬品,到了後期還有兵器和鎧甲。 古墳時代又分前、中、後三期。自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並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也於此時相繼編成,從而進入日本的歷史時代。古墳時代中後期,因有大量馬匹骨骼出土,故有騎馬民族征服論,提出大和國後期的國王(继体天皇)是朝鮮人,但日本歷史有相反的說法,是神功皇后征新羅生下應神天皇,即是神道教中的八幡。此一時期渡來人自朝鮮半島、中國吳越和中原地區大量來日,引進先進的技術,奠下发展基础,佛教也於此时由百济引入。.

查看 神道和古坟时代

古事記

《古事記》(こじき、ふることふみ),日本和銅四年(711年)9月18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萬侶(おお の やすまろ、太安 万侶)編撰日本古代史。和銅五年(712年)1月28日,將完成的內容《古事記》獻給元明天皇,為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內容大略可分成:「本辭」、「帝紀」兩個項目,以及「上卷」、「中卷」、「下卷」三個部份。全書採用漢文寫成。.

查看 神道和古事記

古語拾遺

《古語拾遺》()是日本平安時代神道資料集。由齋部廣成於大同2年(807年)編纂。全1卷。 《先代旧事本紀》、《本朝月令》、《政事要略》、《長寛勘文》、《年中行事秘抄》、《釋日本紀》和伊勢神道都有引用這本書。是重要的神典。.

查看 神道和古語拾遺

台灣宗教

臺灣各宗教受《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擁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並且各宗教間皆為平等。除此之外,臺灣傳教環境極為自由,政府奉行政教分離原則,政府與宗教之間亦無關聯。又因臺灣為一移民社會,華人移民固有的傳統信仰如佛教、道教,在該族群中極為流行且根深柢固,而西方世界較常見的宗教,如基督宗教及伊斯蘭教,亦擁有不少的信眾。 201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的調查,2300萬臺灣人口中,佛教、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三者難捨難分,約佔93%。基督徒(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約4.5%,其他信仰或不表態,約2.5%。.

查看 神道和台灣宗教

台灣佛教

台灣佛教的信仰人口約801.5萬人,佔2300萬人口的35%,其信仰人數可能與道教、儒教或其他台灣民間信仰,甚至與其他新興宗教有重疊的情況。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台灣民間信仰或台灣宗教。因此就廣義而言,在台灣佛教是最大宗教。 台灣佛教系統承襲自中國閩南地區,世俗化的信仰體系(其中代表為巖仔和高僧信仰)為其一大特色,與以出家僧侶為主的叢林體系(以四大法脈為代表)並立。然而因戰後中國傳入的佛教體系一枝獨秀,蓋過原有本土佛教勢力,使得原有的本土佛教體系常遭誤解,例如世俗體系部份就經常被誤認為「佛道混合」或「非正信」,但實際上世俗體系的發展未必違反佛教原教旨。 不過,從佛教以不同形式傳入台灣後,臺灣的佛教信徒,並沒有精確的統計。因此,統計改以觀察寺院增加數目、並透過台灣社會變遷歷次調查問卷中有關宗教項目的實際統計數字,來論斷其變革的趨勢。.

查看 神道和台灣佛教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查看 神道和台灣日治時期

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是位於日本爱知县西部(尾張地方)的都市,也是愛知縣縣治,同時是中部地方的中樞都市、以及上述區域唯一的政令指定都市,人口約230萬,在日本各都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中京圈的主要城市。由於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因此又被稱為「中京」。全市劃分為16個區。 名古屋是中部地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領域的中樞,市中心的(名古屋站商圈)、榮、、、是全市主要的商業區,其中前兩地擁有大規模的地下街廓。2008年,名古屋市和神戶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創意都市」。2017年,名古屋的城區人口約有1007萬人,在世界排名第37位。此外,在美國智庫AT Kearney頒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古屋市被評為世界第69位的都市。 名古屋的市徽由圓形中置一「八」字而成,取自江戶時代在此當家的尾張德川家的印記「丸八印」。.

查看 神道和名古屋市

各国宗教

这个条目概述了各国宗教信仰情况。.

查看 神道和各国宗教

吉川惟足

吉川惟足(),日本江户时代的神道神职人员。他开创了吉川神道运动。此运动源自神道,认为神道包括其他宗教在内万物之源。他在1682年成为幕府神道事务主管“神道方”,这一职务后来一直由其家族后裔担任。.

查看 神道和吉川惟足

吉利支丹

吉利支丹是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乃至明治初期對國內天主教徒的稱呼。該詞源於葡萄牙語「cristão」,最早指的是信仰基督宗教的信徒,後來專指成為基督徒的日本人,尤其是當時傳入日本的天主教之信徒。.

查看 神道和吉利支丹

吉利支丹大名

吉利支丹大名(キリシタンだいみょう)乃是日本從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期間信仰基督教,並接受洗禮的大名。具代表性的吉利支丹大名有高山右近、大友宗麟(義鎮)、大村純忠、有馬晴信、小西行長、黑田孝高、蒲生氏鄉、筒井定次等人。.

查看 神道和吉利支丹大名

吉田兼俱

吉田兼俱(吉田兼倶,),日本神学家,活动于公元15世纪中后期至16世纪前期,作为日本京都吉田神社的领导人,他糅合了各种宗教思想成立吉田神道,企图取得优势地位,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看 神道和吉田兼俱

君主崇拜

君主崇拜,指崇拜君主的信仰文化,伴隨古人的君權神授說而產生的。 中國古代以帝王為天子,即“天的兒子”,對其崇拜。 古代高句丽人的酋長有稱天帝子的習慣:如解慕漱、金蛙和朱蒙。 日本直到二戰戰敗為止,都一直將天皇尊敬為神,神道教現仍是日本民族当中的一個信仰。 在泰國,至今人們普遍對國王十分尊崇,尊號是拉瑪,即借用印度神話英雄羅摩的名號,意指國教佛教說的僅次於佛陀的英雄轉輪聖王。 尼泊爾的國王是毗溼奴第十一個化身。 在西方,西亞北非歐洲一帶,有觀點認為君主崇拜始於古埃及。古埃及法老認為他們是神的兒子,所以法老就是地上的神。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埃及最後一任法老克麗奧佩脫拉七世。 自從凱撒大帝稱帝,並消滅埃及之後,這個傳統流傳到羅馬,但凱撒大帝並未有自稱為神,而是容許他的一個刻有銘文Deo Invicto的雕像的樹立,意思指他是“不敗的神”。在羅馬帝國,自公元37年登基的該猶王開始, 歐洲的君主崇拜自從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以後就被廢止。作為閃米特一神諸教源頭的古以色列人的君主崇拜體現在,猶太教崇拜他們預期中成為未來新的猶太國的君主彌賽亞,(基督本意指以色列人的塗過油的國王,和日後基督教所理解的基督概念有別,而按基督教的解釋是猶太教的解釋是過時或錯誤的),古以色列人將这种塗過油的國王当作救世主進行崇拜,認為他會拯救他們的民族。 在古代以至现在的其它许多地区,也存在君主崇拜。海島民族一般也有尊崇君主的傳統。.

查看 神道和君主崇拜

君權神授說

君權神授說,或作天授君權說(Divine right of kings),是古代以宗教來主導政治時期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種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於凡間管治世人,是神在人間的代表,作為人民只可遵從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這個說法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現過,但在啟蒙時代後,人們思想開始由宗教指導中釋放出來,使這個說法的相信者變得越來越少,在現代社會這個說法早已為不可信及無稽。.

查看 神道和君權神授說

坐摩巫祭神

坐摩巫祭神(イカスリノミカンナギノマツルカミ)為日本神道的神祇,《延喜式神名帳》指出共五位神明(詳情見次段說明),亦可寫作座摩巫祭神。.

查看 神道和坐摩巫祭神

增上寺

增上寺是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芝公園的一座淨土宗寺院,山號為三緣山,正式的全名為三緣山廣度院增上寺。日本淨土宗鎮西派七個大本山其中之一,也是江戶幕府德川家的靈廟之一。增上寺的前身是由空海的弟子,也是入唐八家之一的宗叡創建於武藏國的貝塚,相當於現在的千代田區及紀尾井町一帶,原寺名為光明寺,屬於真言宗的寺廟。明德4年(1393年)由淨土宗八祖聖聰上人入主,改為淨土宗,並改寺名為增上寺。.

查看 神道和增上寺

增田福太郎

增田福太郎(),日本知名法學、民俗學學者,新潟縣上越市人。京都大學博士,為臺灣宗教與民俗學巨擘。曾任教於臺北帝國大學、福岡大學、亞細亞大學等。.

查看 神道和增田福太郎

境界線上的地平線用語列表

日本作家川上稔所著輕小說《境界線上的地平線》的用語列表。.

查看 神道和境界線上的地平線用語列表

壽喜燒

壽喜燒, 又名「鋤燒」。是一種日本料理,是一種以少量醬汁烹煮食材的火鍋,通常食材包括高級的牛肉切片(例如:霜降牛肉)、大葱、萵苣、豆腐、魔芋丝等,这些食材会在由酱油、糖与味醂等混合的汤汁中煮制,并蘸生鸡蛋食用。 壽喜燒一般被視為一種冬季食品,常在忘年会上食用。.

查看 神道和壽喜燒

多神論

多神論或多神教(來自πολυθεϊσμός,polytheism),相对于一神論或一神教而言,指崇拜或信仰许多(複數)神的信仰體系或者宗教教條。典型代表为印度教、古希臘宗教和古埃及宗教。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非洲的伏都教和新兴的威卡教都被认为是多神論的宗教。跟一神論不同,多神論是描述某種信仰體系的內容特徵,即該信仰體系中有多於一個的神;而一神論則是對某一宗教信仰的教條特徵的描述,即要求信仰獨一真神、并視為宗教義務。通常人們認為佛教不是多神論的宗教,因为佛教中没有神的概念;然而宗教学则认为佛教属于多神教。基督教虽然有三位一体之说,但是因為強調教徒對於耶和華本身的獨一性信仰,所以还是属于一神論的宗教。 多神論信仰的信徒相信有许多位神(灵)的存在,尽管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或某种场合只会拜一位神。 多神論信仰體系常見於青銅時代及鐵器時代,到軸心時代才逐漸有更加教條化、哲學化的一神論、泛神論或無神論興起。歐洲古典時代遺留有眾多有關當時多神論信仰和宗教崇拜的記錄,包括古希臘宗教、古羅馬宗教等;在基督教興起并統治歐洲后,這些多神論的記錄被中東地區的西羅馬帝國、埃及和阿拉伯國家保留了下來。中國先秦時代典籍也保留了一些關於上古民族多神崇拜的記錄。.

查看 神道和多神論

大坪與一

大坪與一(),日治時期高雄市的日本人,企業家。.

查看 神道和大坪與一

大宮八幡宮

大宮八幡宮是位於日本東京都杉並区大宮的神社。祭祀的是八幡大神(應神天皇)、仲哀天皇、神功皇后。屬於別表神社。 由源義家創建的神社,主要以子育、安産方面祈願的功效而聞名。本神社位處東京近中央位置,故有「東京的肚臍(東京のへそ)」之異名。 御神水為「多摩乃大宮水」。.

查看 神道和大宮八幡宮

大川周明

大川周明(),出生於山形县酒田市,日本极端民族主义者、大亚细亚主义作家思想家、回教学者及甲級疑犯。.

查看 神道和大川周明

大國隆正

大國 隆正 (大国 隆正;おおくに たかまさ;),是日本幕末・明治維新期間的國學學者、神道家。別姓野之口。又名一造、匠作、仲衛,諱秀文、秀清、隆正,字子蝶,號葵園、佐紀乃屋 。.

查看 神道和大國隆正

大和族

大和族(大和民族/やまとみんぞく),又称日本民族、和人、大和人,是构成日本人的主体民族,以日本語為母語,约占當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族與琉球族),主要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最早起源於阿伊努人對日本另一地區居民的稱呼,後來「大和」一詞有時成為日本的代稱,例如大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大日本帝国时代,大和人(内地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族、琉球族、朝鲜族、蕃人、漢人的民族。.

查看 神道和大和族

大麻 (神道)

大麻(或称大幣,おおぬさ)乃是神道祭祀中用以祓除的道具之一,於榊枝或是白木棒上掛上紙垂(しで)或麻苧而成。以白木棒作成者或謂祓串(はらえぐし)。 大麻(おおぬさ)之字,本來是幣(ぬさ)之美稱。幣為獻予神之祭品,亦是祓除罪孽而使用的物品,主要為麻與木棉做成,之後則使用布帛與紙。因此神事上所使用的布帛與紙被稱作大麻。 大麻在被稱作上述祓具之外,伊勢神宮所頒布之神札亦稱為大麻(神宮大麻,在此則唸作「たいま」),與上述為不同的物品。 大麻的使用方式,乃是將之朝向祓除對象之人或物而左、右、左搖動,藉此將穢轉移至大麻之內。過去,在祓除人穢時為需要受祓者手持大麻將身上的穢惡轉移置大麻上。如今則不論人、物,皆由後方的人以大麻對之搖振以祓除受祓者身上的穢惡。 Category:神道.

查看 神道和大麻 (神道)

大麻 (消歧义)

大麻可以指:.

查看 神道和大麻 (消歧义)

大黑天

大黑天(Mahākāla,ནག་པོ་ཆེན་པོ།),又意译为大黑、大时、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译为摩诃迦罗、莫诃哥罗、玛哈嘎拉等名称。 该神本是婆罗门教湿婆(即大自在天)的化身,后为佛教吸收而成为佛教的护法神,特别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护法神,是专治疾病之醫神與財富之神。.

查看 神道和大黑天

大连市

大连市(Dalian/Dairen),旧称旅大市,别称鯤城、滨城,旧名達爾尼 、青泥洼。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新华网 2009-10-14。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新华网 2011年5月6日。.

查看 神道和大连市

大本教

大本,俗稱大本教,是一個日本的新興宗教。1898年由日本人出口直、出口王仁三郎創立。 1892年,日本神道十三派之一金光教的巫師出口直,自稱得到國祖國常立大神的神示,1898年與同教的巫師出口王仁三郎相約,創立大本教。出口直為大本教第一代教主,出口王仁三郎為大本教的聖師。 出口直自稱得到了嚴靈國常立大神的神示,以御筆先(自動書寫)的方式與教徒進行間接交流。出口王仁三郎則主要以小松林命、松岡芙蓉仙人以及豐雲野大神等瑞靈系的神祇附身的方式同教徒直接交流;1918年出口直昇天之後,他也自稱嚴靈附身,後來口述出版了《靈界物語》一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大本教因主張人人平等以及世界和平而在日本迅猛發展,十分有影響力。這引起了當時大日本帝國政府的關注。從1921年(大正10年)起,日本政府對大本教進行鎮壓,史稱第一次大本事件。出口王仁三郎以不敬罪、違反新聞報紙法的罪名被逮捕;但次年由於大正天皇的大葬而被特赦出獄。1924年,出口王仁三郎等6人受到中國馬賊盧占魁的邀請前往蒙古傳教,途中遭到張作霖的襲擊,全部被捕。但後來被證實了日本人身份後,6人全部被釋放,同年回國。 1934年在東京九段會館成立昭和神聖會,信眾超過800萬人。次年又發生第二次大本事件,大本教的大量相關人員被逮捕,建築被拆毀,著作被禁。出口王仁三郎於1942年被保釋出獄,但活動全部停滯。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鎮壓令解除,重新活躍。 1980年,大本教內部發生分裂,最終分裂為大本本部、大本信徒聯合會以及愛善苑三個團體。 大本教以京都府綾部市梅松苑(大本教發祥地)和龜岡市天恩鄉(即龜山城,大本教的布教中心)為二大聖地。以出口直的《大本神諭》和出口王仁三郎的《靈界物語》為二大教典。目前在日本國內有教徒10萬至50萬人左右,日本國外有5000至10000人左右。.

查看 神道和大本教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查看 神道和大日本帝国

天叢雲劍

天叢雲剣又名草薙劍(くさなぎのつるぎ、くさなぎのけん),乃日本神道的三神器之一;另有別名都牟刈大刀(つむがりのたち)、八重垣劍(やえがきのつるぎ)、沓薙劍(くつなぎのけん)等。.

查看 神道和天叢雲劍

天孫降臨

天孫降臨是指神道中的太阳女神天照大御神的孫子瓊瓊杵尊,從高天原降臨葦原中国(日本)。降臨之时天照大御神授三神器与他約定世代统治日本,这是天壤无穷神敕,是日本人称天孙民族的原因。日本一个法学家说这神话原型是伽耶首露王的传说。.

查看 神道和天孫降臨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查看 神道和天主教會

天國

天国,有時也稱為天堂,字面意思即天上的国度,很多宗教和心灵哲学認為人死后的生命形式将存在的处所。.

查看 神道和天國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查看 神道和天皇

天理教

天理教是原屬日本教派神道系統、後自立成教的日本新興宗教之一。江戶時代末,1838年由農婦中山美伎在日本大和國山邊郡庄屋敷村(今奈良縣天理市)創立,信仰父母神“天理王命”(てんりおのみこと),主要教義認為,父母神創造世界和人類,人的身體是向父母神借來的,必須按照神的意願支配,通過奉行“聖舞”和拜領“神授”,滌除“灰塵”,凈化心靈,愉快地將日常勞作視為“聖勞”,從所有的因緣中了悟天理,最終實現父母神佑護的“康樂生活世界”。天理教的基本經典是被稱為“三原典”的《御神樂歌》(聖舞時的歌詞)、《御筆先》(記“神示”的1711首和歌,與前書同出自中山美伎之手)和《御指圖》(中山美伎和另一領導者飯降伊藏的言論集,被視為“啟示錄”),以及為適應戰後新情況而由天理教總部于1949年編定的《天理教教典》(1956年譯成中文)。 該教初創時受到日本警方壓制,但以中山家族為中心頑強存續,並於1896年隨日本移民傳入臺灣,在臺北、嘉義等地活動,信徒多為日本人,且同樣遭到日本統治當局取締;直到1908年,天理教在日本獲得政府許可設立正式教會,在臺天理教方被解禁,但臺灣當地人入教甚少。太平洋戰爭後,日本信徒被遣返,天理教在臺活動一度中止。1962年,日本人再度來臺,恢復傳教工作。1966年起,與台灣建立學術交流機制,並派遣三濱善朗來台重建天理教傳道系統。1971年12月,獲准成立「財團法人中國天理教總會」,1977年9月,於大直新建的臺灣傳道廳落成。1997年12月底統計,天理教在臺灣有教會、布教所145個,信徒22000人,教職人員420人,其中外籍人員30人。日本天理教總部在臺灣設有「臺灣傳道廳」,出版《中文天理》月刊,從日本派遣廳長統籌教務,「中國天理教總會」董事長負責會務。天理教信徒均視中山美伎為教祖,把日本奈良縣天理市三島町中山美伎故居當作聖地,臺灣經常有信徒前往日本「歸參」,1986年中山美伎“百年祭”期間達600人。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與日本天理大學締結為姊妹學校,互派教授講學。2015年將法人名稱變更為「財團法人天理教臺灣總會」。.

查看 神道和天理教

天神

天神可以指:.

查看 神道和天神

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日本書紀》稱法),亦稱天照大御神(《古事記》稱法)、天照皇大神、日神,是日本神話中高天原的統治者與太陽神,被奉為今日日本天皇的始祖,也是神道最高神祇。在《日本書紀》中其弟素盞嗚尊以「姊」稱呼,因此一般被視為女神,但民間也有流傳天照大神本為男神的說法,後因蘇我氏屢推女性天皇才把天照大神改成女神以証女性的統治權力。.

查看 神道和天照大神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日本第40代天皇(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名大海人皇子()。 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胞弟,参加大化革新,天智天皇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弟,但兄弟之间因皇位继嗣问题似不圆满。天智天皇死后,天武遂避难于吉野,但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之间发生了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以东国为基地,在内乱中取得胜利,翌年继位于飞鸟净御原宫。在位期间,制定了《》,修纂国史,规定八色姓(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置),,形成律令体制,加强了天皇皇室权力的制度化。并实施了以诸皇子为中心的皇亲政治。这一方针为「鸕野讚良皇女」(即持统天皇)所继承。 他崇奉日本神道教,谥号「天渟中原瀛真人」(即是鋪满天上珠玉的瀛洲)。.

查看 神道和天武天皇

天母教

天母教(てんもきょう)是台灣日治時代的神道系新宗教之一。扶桑教之一派,1925年由中治稔郎創立。.

查看 神道和天母教

太陽神列表

本表列出世界各地的神話中,代表或和太陽有關的神或女神。.

查看 神道和太陽神列表

奠祭

奠祭是一种通过撒酒向神献祭的仪式,许多宗教都有此种仪式。 中國古代有酹(ㄌㄟˋ)、奠酹、薦酹等儀式,在祭祀後以酒灑地。 在犹太教中: 以赛亚使用奠祭作为隐喻,描述“受苦的仆人”的结局:“将命倾倒,以致于死” 。基督徒将耶稣基督视为这个预言的应验。 有多种液体用于奠祭,最常见的是酒或橄榄油,在印度使用酥油。仪式中所使用的器皿,包括patera。奠祭通常是浇在地上。 在古希腊,奠祭是一种献祭的类型,倾倒在祭坛上,各种有营养的或珍贵的液体,例如香水、酒、蜂蜜、牛奶、油和果汁。 后来献祭的对象包括天神缪斯、伊俄、维纳斯以及祖先的灵魂。 古希腊文献经常提到奠祭。欧里庇得斯描述失败的可怕后果,奠祭中包括某些神祇,如许多希腊悲剧的共同主题,酒神的女伴(The Bacchae)。在奥德赛中提到,由大麦、酒、蜂蜜和水组成的奠祭用于召唤哈底斯。 在神道教中,奠祭称为“神酒”。在神道教寺庙的仪式中,通常使用清酒,而在家庙中,可能用每天早晨更换的清水代替。仪式可以使用白色瓷器或者没有装饰的金属杯。 在古巴,一个普遍的风俗是从酒杯中洒出一两滴兰姆酒,并且说“para los santos”(为了圣徒)。.

查看 神道和奠祭

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列表

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辦,至今有22個城市成功舉辦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7個城市成功主辦2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當中,1916年、1940年及1944年的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1940年及1944年連續兩屆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取消。除此之外,雅典在1906年主辦的屆間運動會並沒有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 目前東京已被國際奧委會選為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巴黎選為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洛杉磯選為202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而平昌和北京則被被選為2018年及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同时,2020年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8年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分别在洛桑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國際奧委會將於2018年10月決定2022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城市。.

查看 神道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列表

娜烏西卡

娜烏西卡(ナウシカ)是日本动画導演宮崎駿所創作的漫畫《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及動畫電影《風之谷》當中的角色。娜烏西卡是風之谷的公主,而風之谷則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人口不到500人而且仍在穩定的減少當中。她是第11個孩子,也是唯一一位倖存下來的。娜烏西卡很少與她的寵物狐松鼠分開。在風之谷古老的傳說中,她被稱為「身穿藍衣的人」。 娜烏西卡的日語聲優是島本須美,她在動畫《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中為克拉利絲配音,因此得到宮崎駿的注意。美國社會學研究者達森(Patrick Drazen)稱讚島本須美在《風之谷》中的一段配音:娜烏西卡為了阻止重傷的小王蟲進入酸湖,受傷的右腳因此浸入湖水中遭受腐蝕而慘叫。.

查看 神道和娜烏西卡

婚礼

婚礼是一種締結婚姻的儀式,有法律公證儀式或宗教儀式等,用來慶祝一段婚姻的開始,代表结婚。 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在大部分的文化裡,通常都會發展出一些結婚上的傳統與習俗,其中有許多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徵的意義。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

查看 神道和婚礼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 神道和媽祖

學科列表

這是一個學科的列表。學科是在大學教學(教育)與研究的知識分科。學科是被發表研究和學術雜誌、學會和系所所定義及承認的。 領域通常有子領域或分科,而其之間的分界是隨便且模糊的。 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學裡只有四個學系:神學、醫學、法學和藝術,而最後一個的地位稍微低於另外三個的地位。在中世紀至十九世紀晚期的大學世俗化過程中,傳統的課程開始增輔進了非古典的語言及文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工程等學科,現今的學科起源便源自於此。到了二十世紀初期,教育學、社會學及心理學也開始出現在大學的課程裡了。 以下簡表展示出各大類科目,以及各大類科目中的主要科目。 "*"記號表示此一領域的學術地位是有爭議的。注意有些學科的分類也是有爭議的,如人類學和語言學究竟屬於社會科學亦或是人文學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工程学科亦或是形式科学。.

查看 神道和學科列表

宣陵 (後梁)

宣陵中国后梁太祖朱温陵墓,位于河南省伊川县白沙乡常岭村北。面积9.8亩,封土长宽各100米,高20米,四周有围墙,神道两侧建石雕俑群。现已毁坏。.

查看 神道和宣陵 (後梁)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查看 神道和室町幕府

宮崎市

宮崎市()是位於日本九州地方東南部,宮崎縣中部的城市,也是宮崎縣縣政府所在地。宮崎市擁有喜凱亞、青島、等觀光資源,是一座以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喜凱亞度假區內的喜來登頂級海洋度假大飯店是九州最高的建築。宮崎市有人口約40萬人,是九州次於長崎市的人口第七多城市,自1998年開始是中核市。.

查看 神道和宮崎市

家宅六神

日本的家宅六神(かたくろくしん)乃指神道中構成屋宅並守護的六位神祇總稱:石土毘古神(いわつちびこのかみ)、石巢比賣神(いわすひめのかみ)、大戶日別神(おおとひわけのかみ)、天之吹男神(あめのふきおのかみ)、大屋毘古神(おおやびこのかみ)、風木津別之忍男神(かざもつわけのおしおのかみ)等。.

查看 神道和家宅六神

完美自由教團

完美自由教團是一個大正時代創立於日本,神道系統的新興教派。多以通稱的PL教、PL教團表記。.

查看 神道和完美自由教團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查看 神道和宗教

宗教中的牛

家牛在世界上各種宗教,最主要是印度教,耆那教,拜火教,以及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宗教,被視為神聖的動物。特别是印度一些州和尼泊爾被禁止宰殺。.

查看 神道和宗教中的牛

宗教年表

宗教年表是按年代学排列的从史前时代到近现代重要的宗教事件纲要。此文广泛涉及史前时代,由于大量的人类宗教经历没有被归入信史,信史只有将近5000年(文字出现的时间),缺乏真实的书面记录,大多数对原始宗教的认知来自于考古学发现和其他间接来源还有推测,许多原始宗教一直受到持续争论。.

查看 神道和宗教年表

宗教场所

宗教场所狭义指各种宗教信仰为了进行礼拜、朝圣、祭祀等活动所修立、使用的建筑物,广义的宗教场所包含圣地、道场在内。.

查看 神道和宗教场所

宗教經典

宗教经典(religious texts或scripture)是被各个宗教分别视为具有神圣性,一般在宗教教义和实践中具有中心地位的文献,佔了世界文獻的一大部分。很多宗教和新紀元運動相信他們的神聖文獻是由神或超自然力量所啟示。 多數古代的宗教文獻起初是口傳,通過背誦而流傳,其後才輯錄成書。這些宗教文獻最初全都是人手編寫的,再通過傳抄方式流傳。直到公元868年,佛教的《金剛經》成為第一本可以廣為分發的印刷版本經籍。至於全世界印刷出版數量最多和譯本最多的經書是《聖經》。.

查看 神道和宗教經典

宇賀神

宇賀神(宇賀神),是日本中世以降信仰的神,可能出自不明的蛇神或者外來神祇。.

查看 神道和宇賀神

安田峰俊

安田峰俊出生于滋贺县,毕业于立命馆大学、广岛大学文学研究所,现为作家,在多摩大学任教。.

查看 神道和安田峰俊

寺庙

寺庙,即寺院(佛寺)與庙宇的合称,有時統稱為廟、廟宇,台灣常稱宮廟,一般專指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實際上不限於佛寺與廟宇,還包括祠、道觀等。功能包括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的寺廟。一般所稱寺廟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但一些名人的家廟由於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同時有著寺廟的性質。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三教合流、佛道雙修、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寺廟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寺廟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查看 神道和寺庙

富坂聪

富坂聪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为《周刊文春》记者、作家。.

查看 神道和富坂聪

富士山

富士山()是日本一座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活火山,位於東京西南方約80公里處,主峰海拔3776--,2002年8月(平成14年),經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後,為3775.63公尺,是日本国内的最高峰。參考:(日本總務省消防廳雜學關鍵第14篇,富士山是日本第一的山);PDF檔。富士山顶於冬季积雪,直至次年6、7月才會融化,在管理上属于本州地區的富士箱根伊豆国立公园範圍內。富士山不但名列日本百名山,同時也是日本三名山之一,其名稱由來源自於竹取物語。聞名全球的富士山是日本重要的象征之一,被視為聖山,最高可遠眺哈里發塔和環球貿易廣場,其在古代文献中亦被称為不二、不盡或是富慈,也经常被称作芙蓉峰或富岳。自古以来,这座山的名字就经常在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中出现。 在富士山山麓周围,分布着5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是日本著名的观光度假名胜地。富士山有4个主要的登山口,分别为富士宫口、须走口、御殿场口、富士吉田(河口湖)口等,其中前三个登山入口都在静冈县内。 富士山與樱花、新幹線並列为日本的國家象徵。由于富士山本身的魅力和在日本的地位,人们一直以来希望将其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日本政府在2012年重新提交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薦申請,成功於2013年6月22日正式獲選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使富士山成為日本的第17個世界遺產(第13個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神道和富士山

富永仲基

富永仲基(),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者。出生于大阪商人家庭,是一位著名的宗教批评家。他在其著作中,包括《出定后语》(1745年)和《翁之文》(1746年),批评佛教,儒家和神道教,理由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有违情理。.

查看 神道和富永仲基

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該書是解釋儒家經典《春秋》的三部專著之一。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鮮等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 神道和尊王攘夷

小玉 (貓)

小玉(たま,Tama,1999年4月29日-2015年6月22日,雌性),是日本和歌山縣紀之川市貴志川線貴志站的母三色貓站長。她原本是流浪貓,在2007年1月5日被正式委任為該站的站長。協助她的還有助理站長Chibi(ちび,雌性,2000年5月12日-)及小玉的母親Miiko(ミーコ,雌性,1998年10月3日-2009年7月20日)。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招徠客人,年薪為一年份量的貓糧,任期終身。小玉上任後該線乘客數量穩步增加,甚至有遊客從海外遠道而來,慕名拜訪,為當地旅遊業作出了不可多得的貢獻。她的職位亦有所調整,先後擢升為「超級站長」,「和歌山電鐵社長代理」,「和歌山縣勳功爵」及「和歌山縣招攬觀光大明神」,死後更加被追封「名譽永遠站長」的稱號。 2015年6月22日,小玉因急性心脏衰竭去世,終年16岁,以人類而言約等於80歲。同月28日鐵路公司以神道儀式為她舉行葬禮,吸引了三千多名市民前來送別,獻上鮮花及貓罐頭。.

查看 神道和小玉 (貓)

小畑友纪

小畑友纪 (小畑友紀,)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日本女漫画家,现居于北海道。.

查看 神道和小畑友纪

小村神社前站

小村神社前站()是一位於日本高知縣高岡郡日高村下分椋之島 、隸屬於四國旅客鐵道(JR四國)的鐵路車站。車站編號為K08-1。車站名稱以附近的神道教神社小村神社而命名,又由於小村神社又稱為「土佐二之宮」(土佐二の宮),因此本站亦設有副站名。 小村神社前站是JR四國自成立以來的第4個新設車站,又由於在它開業前,JR四國已為所有車站加上車站編號,為免要更改大量車站的編號,所以採取了分支編號,變成為「K08-1」,也因此成為JR四國唯一,也是其他有編號的日本鐵路車站中少見的取號方式。.

查看 神道和小村神社前站

山崎闇斋

山崎闇斋(山崎闇斎,),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日本京都人。早年讀四書五經,曾剃髮为僧,后因接觸朱子學而还俗,並以朱子學解釋神道教思想,推動尊皇,他常年致力于宗教思想领域研究,将各种思想加以结合,开馆授徒,自成一家。影响了日本思想学术的发展。著作有《辟异》、《垂加文集》、《文会笔录》等。弟子有佐藤直方、浅见纲斋、三宅尚斋等。.

查看 神道和山崎闇斋

山本常朝

山本常朝(1659年7月30日-1719年11月21日),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武士、《葉隱》的作者(口述者)。通稱神右衛門、俳號為古丸。.

查看 神道和山本常朝

岛根县

島根縣()是日本西部日本海沿岸山陰地方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松江市。多山的地形使得島根縣的人口密度和工業化程度均較低。但島根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日本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島根縣的轄區範圍包括出雲國、石見國、隱岐國三個舊令制國。現在島根縣也大多被分為出雲地方、石見地方、隱岐地方三個地區。在日本的行政區劃中,日本和韓國之間有爭議的領土竹島(韓方稱獨島)被劃入島根縣。 島根縣這一縣名來自於縣廳所在地松江市的松江城附近地區舊屬島根郡(嶋根郡)。在《出雲國風土記》中,嶋根一名由八束水臣津野命命名。另外,松江市的轄區範圍橫跨島根郡(大橋川以北)和意宇郡(大橋川以南)。.

查看 神道和岛根县

島原之亂

島原之亂(1637年—1638年 寛永14年10月25日)是江戶時代初期發生的日本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揆(人民起義),幕府時代結束前的最後一場內戰。亦可稱為島原天草之亂、島原天草一揆。始於寬永14年(西元1637年)10月25日,終於寬永15年(西元1638年)2月18日。內亂的成因是高壓政治、重稅等。.

查看 神道和島原之亂

巫女

是日本神社中輔助神職的職務,且不受《》限制的女性专有工作职位。在某些場合下也會被稱為或。通常巫女身穿白色上衣及紅色緋袴,代表清新、神聖、無垢之傳統形象,但已不具古代靈媒的身份。.

查看 神道和巫女

巫覡宗教

巫覡宗敎又稱巫敎、巫覡敎等等,是一类涉及到诊断、治疗與引發疾病等能力的传统信仰及实践,是原始宗教的一個子類。巫覡宗敎有时因为与灵魂的特殊的关系、或对灵魂的控制而造成人们的苦难。巫師或稱巫覡(例如漢族的巫與覡、滿族的薩滿、蒙古族的博、朝鮮族的巫、藏族的苯)曾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 常見的巫術有附身、占卜、祈福、施咒等。巫的歷史悠久,原始社會的村落共同體中就有借助神靈附體的力量,替人祈禱驅邪治病的專業人員,這種人員就是巫。巫包括靈媒、祭司、巫醫、占卜師、魔法師等。 巫覡宗敎传统始于史前时代并且遍布世界。最崇拜薩滿教的地方是伏爾加河流域、芬蘭人種居住的地區、東西伯利亞與西西伯利亞。朝鮮人也是巫敎的信徒,他們的東學黨據說是由此而來。满洲人的祖先女真人,曾信奉萨满教(巫敎的一種),直到公元11世纪。清朝皇帝把萨满教和满族的传统结合起来,运用萨满教把东北的人民纳入帝国的轨道,同时萨满教在清朝的宫廷生活中也找到了位置。 有一种与当代人对巫敎(简·阿特金森称之为“萨满术”)的研究不同,代表人物为莫赛·伊利亚德,他在其1951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中提出假设:巫敎乃是一种单一类型的教---他称之为“典型的”巫敎,其结论认为:巫敎是国家产生前的社会中的文化产物。但当代专家学者抛弃了他的假设和结论,主要研究巫敎在各种政治制度下的实践,远起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近至曾是殖民地的地区,如当代的朝鲜和臺灣,涉及各类制度环境。萨满敎(阿爾泰與西伯利亞巫教)仍然存在于20世纪的北亚。.

查看 神道和巫覡宗教

上帝

上帝,通常是指信仰系統中的至高神。 在华夏信仰中,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又称“帝”、“天”、“天帝”、「太一」、「皇天」、“昊天上帝”,和后土成對,並稱「皇天--土」。緯書又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义礼智信。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受到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教的神。.

查看 神道和上帝

上村健太郎

上村健太郎(,)是日本政府官員、警察和航空自衛隊將領,也是1954年自衛隊創立後第一任(空軍參謀長)。 上村自1930年開始在政府任職,初期服務於內務省和地方縣廳等行政機構,之後則進入警界,歷任課長、署長、部長等勤務,1945年時官至東京警視廳特別高等警察部長,但在二戰結束後旋即辭任。1952年起,他改加入日本新設的國防機構——(今防衛省),並隨著1954年航空自衛隊成立而出任幕僚長,1956年以空將階級退役。上村離隊後仍繼續受任於調撥廳(今)和,並曾在中日合作策進委員會、日本道路公團、、立飛企業和等組織中擔當幹部職位,最終於1981年逝世。.

查看 神道和上村健太郎

上村幸治

上村幸治出生于鹿儿岛县,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大学,为每日新闻社中国总局长,独协大学教授,为日本中国通。.

查看 神道和上村幸治

帝王陵墓

帝王陵墓,或稱陵園,是指君主的墳墓。陵墓中深深渗透着礼法的内容,天子死后的埋葬地称“陵”,诸侯称“封”,大夫称“坟”。坟丘的大小、衣襟棺椁、墓葬仪式都是按等级严加规定的。.

查看 神道和帝王陵墓

严岛神社

嚴島神社()一般是指位於日本廣島縣廿日市市境內島嶼 —— 嚴島(舊名宮島)的神社。神社創建於約公元593年,擁有約一千四百年的歷史,為日本國內其他約五百座嚴島神社的總本社。神社主要祭奉宗像三女神(田心姬命、市杵島姬命、湍津姬命),其中嚴島之名即來自市杵島姫命(いちきしまひめのみこと/Ichikishima Himenomikoto)。嚴島神社修築於瀨戶內海海濱的潮間帶上,神社前方立於海中的大型鳥居是被譽為「日本三景」之一,為嚴島境內最知名的地標。嚴島神社的大部分建築結構均被日本政府列為國寶,神社亦收藏許多國寶級的文物。神社在1996年時與後方彌山的原始林區登錄於世界遺產名單中。.

查看 神道和严岛神社

中山义隆

中山义隆出生于美属冲绳石垣市登野城,大学毕业于近畿大学。现任日本第18届石垣市市长。.

查看 神道和中山义隆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東亞文化上在七月十五的傳統節日,本來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地官赦罪日,佛教傳入後又以此日為盂蘭盆節,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不少地區在同一日都有各式活動。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改為格里曆7月15日,另一些則改為格里曆8月15日,較接近農曆原來的日子。.

查看 神道和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

查看 神道和中国教育史

丰饶之海

《豐饒之海》(),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的超長篇鉅作,1965年在雑誌「新潮」開始連載。豐饒之海是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前的壓軸之作,將三島式美學發揮到極致。豐饒之海的名稱來自月海之一的豐饒海,存在於月球上的巨大坑洞,雖名為“豐饒”,其實是匱乏。豐饒之海前後分四部曲——《春雪》、《奔馬》、《曉寺》、《天人五衰》。豐饒之海是一部以「濱松中納言物語」為藍本之「大河小說」(roman fleuve),納入佛教唯識思想、神道一靈四魂說、能樂「仕手」「脇役」等種種東洋傳統概念所寫成。為此,三島由紀夫曾自述:「我正計畫在明年寫一部長篇小說,可是,沒有形成時代核心的哲學,如何寫成一部長篇呢?我為此遍索枯腸,儘管現成的題材多得不勝枚舉。.

查看 神道和丰饶之海

帳女王

帳女王在日本皇宮中眾女官中是一個崇高的職務,多由親王之女,也就是某位女王來擔任,由於此職務之榮耀和地位之高,是各位女王們都很願意擔任的職務。.

查看 神道和帳女王

主神

在许多多神論系统中有种趋势:其中一个神(通常为男性)拥有主神或众神之王的卓越地位。这种趋势与人类历史上政治权力等级制度的增长相并行,在这种制度中君主拥有人事的最终决定权。神系中的其他神祇通常以家庭关系与之相连结。 从历史观点上说, 随后的社会事件,比如战争侵略或权力更迭,导致人们信仰的前任神王被新的神祇所取代。 主神被取代的例子.

查看 神道和主神

主要宗教创始人列表

以下人物被认为创立了主要的宗教,或者第一位旧传统思想的创新和弘揚者。.

查看 神道和主要宗教创始人列表

东方哲学史

东方哲学流派众多,历史悠久,研究东方哲学史一般认为是受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影响于近代开始的。东方哲学中历史最早的当数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其中中国哲学在东亚,东南亚有巨大影响;中国哲学于历史上深刻影响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国家地区的哲学思想。印度哲学通过佛教影响了中国哲学并在南亚有巨大影响。七世纪产生了伊斯兰阿拉伯哲学。.

查看 神道和东方哲学史

东方求闻口授 ~ Symposium of Post-mysticism.

《东方求闻口授 ~ Symposium of Post-mysticism.》()是一迅社于2012年4月27日发售的东方Project设定集,由ZUN主编,由匡吉、TOKIAME、阿櫻、あずまあや、キツネ多位插画师提供插画。台灣版由青文出版社代理。和前一作《东方求闻史纪》相仿,记录从东方风神录至东方神灵庙的人物设定与故事环境,但方式略有改变。.

查看 神道和东方求闻口授 ~ Symposium of Post-mysticism.

七五三節

七五三節是日本獨特的一個節日。神道教裡有一個習俗,新生兒出生後30至100天內需至神社參拜保護神,到了三歲(男女童)、五歲(男孩)、七歲(女孩)則於每年的11月15日(明治維新前是農曆十一月十五)再去神社參拜,感謝神祇保佑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

查看 神道和七五三節

七福神

七福神是在日本信仰中被認為會帶來福氣、財運的七尊神明,一般以惠比壽、大黑天、毘沙門天、壽老人、福祿壽、辯才天、布袋為七福神,整體形象類似中國的八仙。 據信七福神起源於關西,但最初由何時、何人所定義已不可考,而且依時代及地方的不同所供奉的七福神也有些差異,例如也有人認為壽老人和福祿壽同為南極老人的化身,應視為同一尊神明,因而改用吉祥天或猩猩來代替壽老人。不過今日的七福神已大致定調,而且排除了不具人形模樣的猩猩和稻荷(亦為福神)。 七福神中除了惠比壽為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餘皆為外來神明(但「大黑」讀音同「大國」,遂與神道的神明「大國主命」神佛習合)。大黑天、毘沙門天、辯才天傳自印度,壽老人、福祿壽、布袋則傳自中國。 日本民間信仰相信,正月時將七福神乘坐寶船的圖繪放在枕下的話就能夠得到一個吉利的初夢。.

查看 神道和七福神

七條兼仲

七條兼仲(生年不詳-1582年)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阿波國板野郡七條城城主。別名是孫次郎、求馬。阿波國的國人眾。父親是七條敏仲。.

查看 神道和七條兼仲

世界宗教博物館

世界宗教博物館,簡稱宗博,位於台灣新北市永和區,為全世界首座以世界宗教為主題的博物館。.

查看 神道和世界宗教博物館

世界宗教列表

下面列出了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教派。.

查看 神道和世界宗教列表

世界主要宗教

世界主要宗教在20世纪根据比较宗教学的研究,依照其基本哲学观念和神学范畴来分类,但对于如何划分宗教信仰人群,尚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包括:.

查看 神道和世界主要宗教

三波春夫

三波春夫(、本名北詰文司)是新潟縣三島郡越路町(現・長岡市)出身的大衆歌謠歌手。曾獲授予紫綬褒章、勲四等旭日小綬章以及新潟縣公民榮誉賞。.

查看 神道和三波春夫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查看 神道和平安时代

幸運☆星角色列表

此列表是《幸運☆星》內的登場人物的介紹,譯名以台灣角川中文版為準。只列出中文版漫畫曾經出現的人物。此作品角色為左撇子者異常得多(主角是左右開弓)。 ※備註:.

查看 神道和幸運☆星角色列表

幽灵图

幽灵图()是由鬼魂、恶魔和其他鬼神為題材的日本繪畫流派。而幽灵图也被认为是日本的风俗画,Schaap 1998, 17于19世纪末的幕末时期最為盛行。Addis 1985, 178.

查看 神道和幽灵图

久米邦武

久米邦武(日語:くめ くにたけ,1839年8月19日(天保10年7月11日) - 1931年(昭和6年)2月24日),是日本近代史學研究的先驅之一。其長男為著名畫家久米桂一郎。.

查看 神道和久米邦武

庚申信仰

庚申信仰(こうしんしんこう)是根據道教的「三尸說」,加上佛教,特別是密教・神道・修驗道・呪術醫學等,各種日本民間信仰、習俗等混合成的複合信仰。.

查看 神道和庚申信仰

亚洲艺术史

亚洲艺术史或东方艺术史,包含了各类文化和宗教的广泛影响。 亚洲艺术史与西方美术史在时间上为平行发展,但大体上早上几世纪开始出现。 中国美术史、、 、日本藝術 都对西方艺术史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而相应的,西方美术对东方美术也有着不同的影响。近東艺术同样对西方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开原始藝術外, (现伊拉克,西南亚,约公元前7600年)代表了最古老的亚洲艺术形式。Bellwood, Peter.

查看 神道和亚洲艺术史

亞裔拉丁美洲人

亞裔拉丁美洲人,是指生活在拉丁美洲的東亞人、東南亞人、南亞人和西亞人和他們的後裔。 亞洲人在拉丁美洲生活有長遠的歷史,早在16世紀菲律賓人已來到這里,亞洲人移民拉丁美洲的高潮是19世紀至20世紀,但他們人口只有約4000000人只佔拉丁美洲人口的1%。其中人口最多的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其次是朝鮮人和印度人。巴西是亞裔最集中的拉丁美洲國家,亞裔人口有220000人。秘魯的的最高比例是5%,近幾十年來,這些社區出現了顯著的移民,所以日本和美國現在有成千上萬的拉丁美洲亞裔人士。.

查看 神道和亞裔拉丁美洲人

京都市

京都市()是一個位于日本西部近畿地方京都府南部的城市,為京都府府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京都市的面積為827.83平方公里,下轄11個區。2017年10月,京都市有人口1,472,027人,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都市。京都市還和京都府南部、滋贺县西部及大阪府的部份地區共同組成了“京都都市圈”,其人口數約有379萬。京都市也是「京阪神都會區」的一部份。 自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到1868年明治天皇東京奠都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京都市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京都的一些傳統民俗,諸如葵祭、祇園祭等已舉辦超過千年,成為京都獨有的風景。京都市的部份歷史建築在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的名義被列为世界文化遺產。這些因素使得京都吸引了眾多觀光客,2008年造訪京都的日本國內外遊客數便已突破5000萬人。京都也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其中又以傳統產業和電子產業最為重要。京都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城市之一,市內共有37所大學,每百萬人平均擁有大學數量和學生佔人口比例都在日本大都市中居首。.

查看 神道和京都市

人間宣言

《人间宣言》为1946年1月1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的诏书。诏书后半部分否定了日本天皇作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宣告天皇也是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从某种意义上减弱了长久以来存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忠君思想。.

查看 神道和人間宣言

二二八公園福德宮

二二八公園福德宮,位於臺北市二二八公園急公好義坊之側,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懷寧街109號,俗稱新公園土地廟,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是位於博愛特區的知名土地廟,是北臺灣最有名的土地廟之一。.

查看 神道和二二八公園福德宮

应神天皇

應神天皇(),是傳說中日本第15代天皇,其在《日本書紀》中被稱作譽田別尊(),《古事記》裡則名為品陀和氣命()。神道教尊為戰神八幡神。配合考古學發掘與書面資料研究,自應神起天皇在位時間和事跡的可信度大增。.

查看 神道和应神天皇

井上伊之助

井上伊之助(),漢名高天命,生於日本高知縣,除了是基督教神職人員外,也從事醫療服務。 井上伊之助的父親於台灣日治時期初期前往臺灣花蓮從事樟腦採收,後於太魯閣事件中,與數十位政府官員一起遭台灣原住民殺害。譚昌國:〈日本殖民主義與宣教--簡介井上伊之助〉為此,井上伊之助於神學院畢業後,以教化及服務的理念,前往臺灣的原住民部落進行傳教及醫療工作。後因一生對臺灣原住民的醫療工作貢獻良多;因此在臺灣,被稱為「原住民醫療服務之父」。 慈濟月刊稱呼井上「以愛報仇」。.

查看 神道和井上伊之助

庙会 (日本)

日本庙会是一种起源于宗教活动的风俗。日本由于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各种节日同中国一样也有庙会。但举办地点除了佛教寺院之外还有神道教的神社。 不过随着明治维新五年后的1873年日本弃农历改格里历,庆祝时间普遍发生了变化。甚至原本的新春庆典也依照格里历更改,农历的春节变为了公历的元旦。如京都在每年年尾的12月21日会在東寺举办庙会出售各种旧货、工艺品和小吃,年底在12月13日开始至12月30日也会在六波罗蜜寺举行祈福仪式。12月31日(除夕)到1月1日(元日)在八坂神社都会举办“苍术庙会”。在除夕之夜用苍术的根来燃起篝火并点灯也是当地的传统。当地赶庙会的人也会把火种带回家来煮年夜饭,或是点燃自家佛龛的蜡烛以祈求平安。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近年来也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现代庙会,如“铁男根庙会”,庙会的活动主题是陽具。会有抬着巨型粉红色陽具模型游行的队伍,以及会场上会出售各种与陽具有关的食品、工艺品 。.

查看 神道和庙会 (日本)

廟會

廟會,又稱為廟市或節場,是指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是中华文化傳統的节日風俗。现代庙会主要在春节期间举行。.

查看 神道和廟會

廢佛毀釋

廢佛毀釋(廃仏毀釈,はいぶつきしゃく),發生於日本明治元年(1868年),為明治政府打壓佛教的運動。 慶應三年(1867年),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大政奉還給天皇,江戶時代結束,當時的日本人常常將神道與佛教混為一談,是為神佛習合,甚至有人認為神道中的神都是佛教的佛、菩薩的化身,號稱本地垂跡。 明治天皇創立了新政府,開始了明治維新,政府強力鼓吹神道,以強調天皇統治的合理性,因為在日本神話之中,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代。並且為了進一步區分神道與佛教,天皇下了一道神佛分離令。這一來造成了日本佛教遭到排斥與摧毀,雖然原本的神佛分離令本意只是要瓦解神佛習合的現象,並非是要排斥佛教,不過還是引發了廢佛毀釋的運動。 因此一運動,很多佛寺主要供奉的對象都被更換成大物主,神道亦成為日本之國教。.

查看 神道和廢佛毀釋

延平郡王祠

延平郡王祠,又名開山王廟或鄭成功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清代臺灣府城油行尾街),為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鄭成功紀念祠,其前身為民間所建的開山王廟,臺灣日治時期曾改名為開山神社,是日人在臺最早設置的神社,也是二次大戰前日本海外神社中唯一是從廟宇改為神社的特例。但現今樣貌實為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動工改建的結果,所以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蹟,直至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將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登錄為臺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

查看 神道和延平郡王祠

伊势神宫

伊勢神宮是位於日本三重縣伊勢市的神社,被定為之本宗,即神社本廳所屬所有神社的中心。正式名稱為神宮,在與其餘神宮區別時才會冠上地名。無神階,于明治時代至戰前為止,在之近代社格制度中,被視為特別的存在,而不定社格。.

查看 神道和伊势神宫

伊奘諾尊

伊奘諾尊(日本語:イザナギ ;《古事記》作伊邪那岐命,《日本書紀》作伊奘諾尊),是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神祇,他與妹妹伊奘冉尊(日本語:イザナミ)被視為第七代的兄妹神祇,並且是日本諸島、諸神的創造者。.

查看 神道和伊奘諾尊

伊豆那姬命

伊豆那姬命(イヅナヒメノミコト)乃日本高知縣二家神社(詳見後敘)主祀的女神,《記紀》二書並無記錄。.

查看 神道和伊豆那姬命

传教士

传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或宣教士,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利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查看 神道和传教士

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

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是第四批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重要罪证遗址之一,位於吉林省长春市朝陽區。建国忠灵庙是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政府設立的廟宇,由逾14万名青少年無償參與修建,在1940年9月18日落成。該庙是建国神庙的摄庙,佔地45.6万平方米,用以祭祀戰死的日本和滿洲國軍人,旨在強化日本人的民族意識、同時削弱當地人的反抗意識,被喻為「东北地区最大的靖国神社」。1987年,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被列入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旧址現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內,用作倉庫。.

查看 神道和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

伴天連追放令

伴天連追放令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所發布關於限制基督教傳教與南蠻貿易的法令,由豐臣秀吉於1587年7月24日在筑前箱崎(今福岡市)下達。「伴天連」是葡萄牙語「Padre」的日語漢字翻譯,意為神父或傳教士,「追放」則是放逐的意思。由於當時傳入日本的基督教宗派只有天主教會,因此該法令實際上係針對來自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國家的商人及傳教士而來。.

查看 神道和伴天連追放令

开山

開山可以是指:.

查看 神道和开山

佐藤重和

佐藤重和(佐藤重和,)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为日本外交官。.

查看 神道和佐藤重和

彬子女王

彬子女王(,),日本皇族。寬仁親王與寬仁親王妃信子的長女,有一妹瑤子女王。她是作為大正天皇直系3代之外的女性皇族而受封女王。使用的徽印是雪花。.

查看 神道和彬子女王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查看 神道和佛教

御守

在富士山上神社所賣的御守 御守()是指日本地區的一種護身符,經常在神社、寺院中可見到或購買到,通常是可輕易握在手掌裡的大小。御守外觀跟華人地區的香火袋相似,也有祈求護佑的作用,但御守有更多樣化的設計,同時也從最早用来辟邪和解除厄运,逐渐衍生到生活各個層面,包含交通安全、財富、安产、良缘、学业、健康、等方面,象征著愿望和守护。御守價格便宜也可作為吊飾,是許多觀光客到日本旅遊時會購買的紀念品之一。.

查看 神道和御守

御神體

御神體是指神道中神所寄宿之物體、也是人們崇拜的對象『日本の神々の事典』。 大神神社以三輪山為神體『神道の本』、皇大神宮則以三種神器中的八咫鏡為神體。 古神道中的神奈備(かんなび)、皇室神道中的神器(じんぎ)、神社神道中的社(やしろ)、裝飾注連繩的場所都被視為神體『八百万の神々』。.

查看 神道和御神體

御朱印

御朱印,通常是日本神社与寺院授予的一种参拜证明。 在参拜神社或寺院后,参拜者向神社或寺院供奉少量金额的钱币(通常为300日元),即可获得神社或寺院方面人员在参拜者所提供的御朱印帐上书写并盖章的参拜凭证。在参拜者自身未准备御朱印帐,或神社、寺院方面有权授予御朱印的神职人员不在场时,有时会提供一张先前写、印好御朱印的纸张。受理处通常名为“授与所”、“御朱印所”、“社务所”、“寺务所”等。 由于宗教派别观念,或神社、寺院的实际经营场地条件等原因,并非所有的神社或寺院都授予御朱印。.

查看 神道和御朱印

德仁親王

皇太子德仁的旗幟。 皇太子德仁親王()日本的皇室成員。日本今上天皇明仁與皇后美智子的長子,幼稱「浩宮」(),目前天皇的確定繼承人,日本的皇太子、親王,勳等大勳位,徽印為梓(あずさ)。依據《皇室典範》,其敬稱為殿下。 1988年取得學習院大學人文科學硕士学位,隨後取得剑桥大学名譽法學博士。 根據日本的傳統繼位順序為第一順序繼承人。今上天皇明仁宣布將於2019年4月30日讓位,德仁親王将于5月1日继任成为第126任天皇,并启用新年号,10月22日登基。 目前居住在東京都港區元赤坂二丁目赤坂御用地內的。.

查看 神道和德仁親王

得救

得救或得救贖就是離開苦難。在宗教,得救就是靈魂得以脫離罪。 研究有關如何「得救」的學問稱為救贖論。.

查看 神道和得救

忍术

忍术是在日本一种用来进行间谍和暗殺活动的技术,修練者稱為忍者,其包括了战斗、制造混乱和收集情报。忍术的训练內容包括了伪装、逃跑、隐藏、格斗、地理學、医学和爆破。忍术起源於平安時代末期,其發源地為伊賀地區。但受中國許多道家方士學說影響,忍者最常用的咒語“臨兵闘者皆陣列在前”九字護身法就是出自中國丹道大家葛洪的《抱朴子》一書。 不同于神道中的忍法,忍术一般为军事而使用,是一种痲痺敌人的詐術或稱特種作戰技術。.

查看 神道和忍术

保科正之

保科正之(),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之子,後成為保科正光養子。其兄德川家光封他出羽國山形藩二十萬石、陸奧國會津藩二十三萬石,為會津松平家第一代當主。.

查看 神道和保科正之

修陵 (南梁)

修陵中国南北朝时梁武帝陵墓,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荆林镇三城村北。陵墓东向,已平。墓前存石天禄一只,位于神道北侧。长3.1米,高2.8米,颈1.5米,体围2.35米。.

查看 神道和修陵 (南梁)

土器川

土器川(),是流經日本四國香川縣仲多度郡滿濃町及丸龜市的一條河流,是香川縣境內唯一一條屬於一級水系的河川。河川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在土器川最下游的丸龜市,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製造土器的工匠居住,因而得名。流域內的人口約有三萬五千人。.

查看 神道和土器川

圣人

聖人,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中国,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詣高深者,稱聖人。圣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诸子百家书籍。 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聖人,但也有聖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聖人,比方一些宗教創始人或神職人員。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佛教(猶如藏傳佛教活佛和南傳佛教的羅漢)、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聖人。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聖人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如果沒有被宗教封聖的被公眾認可的人物,或者從當事人所不信仰的其他宗教的角度界定,可能會被稱為偉人或英雄。.

查看 神道和圣人

圣职者

圣职人员,又称神职人员,指在宗教机构中,担任宗教性职务的人员。大多數宗教都有圣职人员,虽然名称各异。而在某些宗教的某些教派,更對指定一定職級以上需要出家。.

查看 神道和圣职者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查看 神道和圣诞节

在日朝鲜人和韩国人

在日朝鲜人和韩国人(日語:在日朝鮮人、在日韓国人,韓語:재일 한국인、재일 조선인)泛指在日本居住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国民,据2017年统计,在日朝鲜国民有3.1万,在日韩国国民有45.2万。.

查看 神道和在日朝鲜人和韩国人

地震神

地震神(ナヰノカミ、なゐの神)為日本神話中出現的地震神祇。.

查看 神道和地震神

北朝 (日本)

北朝()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一个以足利氏为頂点,获得全国多数武士及大多数公家的支持的持明院統的朝廷。对比同時期在奈良吉野所成立的大觉寺统的政权被称作南朝(吉野朝廷)。 随着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政权灭亡,南北朝分裂。建武3年/延元元年(1336年)以後,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之始。.

查看 神道和北朝 (日本)

國學 (日本)

日本國學是日本江戶时代民间学術,不同于江戶幕府倡导的日本朱子学与兰学。.

查看 神道和國學 (日本)

國之常立神

國之常立神(クニノトコタチノカミ)為《古事記》裡的記述,《日本書紀》則記作國常立尊或國底立尊,祂是日本神話裡神世七代之一。.

查看 神道和國之常立神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以下收錄畢業自國立宜蘭高級中學之著名教師、校友。.

查看 神道和國立宜蘭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國魂

國魂(くにたま)是神道的觀念之一,國(令制國)或國土的神格化。也寫作國靈。別名「大國魂神」、「大國魂命」。.

查看 神道和國魂

國教

国教或官方宗教、官方信仰,是指由国家确立的特定宗教,具有高於其它宗教地位的宗教。国教往往负担着通过宗教宣扬国家指導思想的任务。.

查看 神道和國教

制服

制服是指一群來自相同團體的人穿著著统一样式的服裝,用以辨識其正在做進行的共同事情,或者用來分別其職業或特別身份,例如:學生、警察和軍人等。制服也可以制定階級,例如:在香港,初級護士的制服是粉紅色,正式護士的制服是白色等。另外,制服也是生活中角色扮演的道具,表示服從某種規章制度下的人的工作服裝,例如:囚犯服裝。 有些職業的制服是全世界統一樣式,例如民用航空飛機駕駛員的制服,一般为黑色,佩戴飞行标志和肩牌,并且在袖口处缝有代表级别的标志,戴大檐帽及海軍制服等等。 有一些地方的學校,例如亞洲的一些國家,都要求學生穿著校服上學。.

查看 神道和制服

和久產巢日神

和久產巢日神(ワクムスビノカミ)乃《古事記》之記述,《日本書紀》寫成稚產靈,祂是日本神話裡掌管蠶桑、五穀的神祇。.

查看 神道和和久產巢日神

和服

和服()。国民服制是1941年文部省制定《国民礼法要项》中的国民礼服,,包括平民男子礼服纹付羽织袴、帷子和女子長着等。而,又被称为公家着物。「着物」起初泛指衣服,随着洋服(ようふく)进入日本,日本国学运动兴起,本土傳統着物逐渐改称「和服」。。 另一種常用來稱呼和服的名稱是吳服(),原本指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絲綢織品所製作的服裝,現今則指用於製作和服的織品,與服裝剪裁樣式是沒有關係的。現代日本和服,除了皇室傳統服飾和國民服制外,宗教傳統服飾(如神道教巫女、神官的穿著)也是和服的一種。 现代和服主要為日本国民於冠婚葬祭、傳統節日、飨宴,以及進行傳統藝能時所穿著的。根據近代習慣,未婚女性於成人式、婚礼場合可以穿著一種擁有「及地袂」的「振袖」和服。現時部分年紀較大的女性以及極少部分的年長男性會以和服作為日常衣裝。至於職業相撲選手,由於規例所限,他們必須時常穿著和服,但他們所穿著的那種和服比較偏向浴衣,材質以棉為主。.

查看 神道和和服

員林市

員林市位於臺灣彰化縣中部偏東位置,建城於1728年(清雍正六年),2015年8月8日改制為縣轄市「員林市」,彰化縣政府民政局自治行政科,2015-08-09查閱。在改制成縣轄市前,其前身是「員林鎮」,因曾經多次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鎮,故有「全臺第一大鎮」名號。 員林市人口目前接近12.5萬人,就人口數而言,是彰化縣第二大行政區(僅次於縣治彰化市)、南彰化地區經濟及文化中心、全國第四大縣轄市(次於彰化縣彰化市、屏東縣屏東市、新竹縣竹北市)。.

查看 神道和員林市

哲学

哲學(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是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為基礎。在日常用语中,其也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查看 神道和哲学

唐乾陵

乾陵是一座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方向85千米处,为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查看 神道和唐乾陵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查看 神道和儒家

儒教 (宗教)

儒教源自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天子为宗教领袖,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儒教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清代儒家宗教化形成的孔教也属于儒教分支。 何光沪对于儒教的定义如下:“所谓儒教,非指儒学或儒家之整体,而是指殷周以来绵延三千年的中国原生宗教,即以天帝信仰为核心,包括‘上帝’观念、‘天命’体验、祭祀活动和相应制度,以儒生为社会中坚,以儒学中相关内容为理论表现的那么一种宗教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儒教是宗教。民间也多不认为儒教是宗教,多数人认为敬天、祭祖属于道教而不是儒教。.

查看 神道和儒教 (宗教)

出口王仁三郎

出口王仁三郎()是日本的一位宗教家,為新興宗教大本教的聖師。他為大本教教義的整理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大本教實質上的創始人。 原名上田喜三郎(うえだ きさぶろう)。後來大本教的教主出口直在御筆先中,將其名字寫作了同音的「鬼三郎」。由於厭惡「鬼」字,因此將「鬼」字改為了在日語訓讀中同音的「王仁」(日語中皆發音為:おに / oni)。.

查看 神道和出口王仁三郎

兩部神道

兩部神道,又稱兩部習合神道,是指以佛教密宗的立場解釋神道。.

查看 神道和兩部神道

八咫鏡

八咫鏡是日本神話中「三神器」之一,《日本書紀》名作「真經津鏡」。 一般認為八咫鏡放於日本三重縣的伊勢神宮裏。根據神道,八咫鏡代表「正直」。八咫鏡直譯的意思是「八手鏡」。 根據日本神話,由於素盞鳴尊大鬧高天原,天照大神非常憤慨,便躲進天岩戶裏,天地間因此墮入黑暗,有見及此,諸神一起製造了八咫鏡,掛於天岩戶前,並一起跳舞——即日本的祭祀舞蹈「神樂」。天照大神听见外面人声喧闹十分好奇,便從洞中探出身來想要看个究竟;外面诸神则趁机把天照大神拉了出来,天地間又再次充滿日光。 在日本也被當作法官的徽章圖樣,象徵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查看 神道和八咫鏡

八紘一宇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廣島縣福山市素盞嗚神社,建立了祈願戰爭勝利的「武運長久」與「八紘一宇」石碑。 八紘一宇是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戰时期的国家格言,日本政府宣传部门的解释是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意思,但在当时的氛围下,实质上是服务军方的侵略扩张政策,从军备、政治体制、外交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动员。.

查看 神道和八紘一宇

关东州

关东州(Kvantunskaya oblast,)是中国东北辽东半岛南部一个存在于1898年至1945年間的租借地,包括军事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旅顺口港(亚瑟港)和大连港(达尔尼港)。此地曾先後被迫租借予俄國和日本。.

查看 神道和关东州

兴梠一郎

兴梠一郎出生于大分县,毕业于九州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曾是外务省驻香港专门调查员,为日本中国问题专家、神田外语大学教授。.

查看 神道和兴梠一郎

典侍

典侍,是宮中尚侍所的次官,在尚侍所中地位僅次於尚侍而已。其長官為尚侍,次官為掌侍。 在尚侍侍妾化號之後,典侍的地位往上升,成為尚侍所實際上的最高女官,並同時接替尚侍其所負責的奏請、傳宣一職,但由於其職務之故,和尚侍一樣需常隨侍於天皇面前,故也和尚侍一樣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現,而之後便尤其次官掌侍升等成為尚侍所內的最高女官。雖然如此,典侍仍不算正式的嬪妃位號,但育有皇子女的典侍已有天皇側室()的地位。.

查看 神道和典侍

勿體無

勿體無()是一個日本用語,從佛教用語「物體」的否定詞而來,意思是「當一件事物失去了它該有的樣子,對此感到惋惜感嘆的心情」。 源於古神道的日本民間信仰神道教,認為在每一片散落的櫻花花瓣、每一次的吐息中都宿有一個生命,因此他們以感恩惜福的心情來看待自然萬物,其根本流盪著「もったいない」的價值觀。 最早的時候使用是具有「不都合である」(不健全、不好)與「かたじけない」(感激萬分)等意思。現在一般是表達「沒有辦法充分發揮某件事物的價值,造成無謂的浪費」,或是戒除會造成這個狀態的行為而使用的日文片語。 至於もったいない! 的使用,可以用於當食物或時間等一些有用的東西被浪費的時候。近似的意思是「哦,真是浪費!」。除了其主要含義的「浪費」 ,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指「不孝、不敬」。.

查看 神道和勿體無

国学院大学栃木短期大学

国学院大学栃木短期大学()2014年**月**日阅览。,-->是一所位于日本栃木县栃木市的私立短期大学。.

查看 神道和国学院大学栃木短期大学

国体

国体,指國家的形式。國家在政治權力組成與分配方面的體制。.

查看 神道和国体

倭國大亂

倭國大亂,是指彌生時代後期倭國各地内戰,直到卑彌呼被立為邪馬台國女王才結束。.

查看 神道和倭國大亂

Cosplay

Cosplay(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イ,和製英語:costume play,簡稱コスプレ(Cosplay)),中文一般翻譯為「角色扮演」或「扮裝」,是指利用服裝、飾品、道具還有化妝等手段來扮演動漫、遊戲中人物角色的一種表演藝術行為。 參與Cosplay行為的扮裝者在日文稱為「コスプレイヤー」(可簡稱「レイヤー」),中文一般稱「扮裝者」、「角色扮演者」或「角色扮演員」,英文「cosplayer」或簡稱「coser」。 Cosplay的名稱起源於1978年Comic Market召集人米澤嘉博氏為場刊撰文時,以「costume Play」來指出裝扮為動漫角色人物的行為,並由日本動畫家於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時確立以和製英語詞語「Cosplay」來表示。 而當代的Cosplay通常被視為一種次文化活動,扮演的對象角色一般來自動畫、漫畫、電子遊戲、輕小說、電影、影集、特攝、偶像團體、職業、歷史故事、社會故事、現實世界中具有傳奇性的獨特事物(或其擬人化形態)、或是其他自創的有形角色。方法是特意穿戴相似的服飾,加上道具的配搭,化粧造型、身體語言等等參數來模仿該等角色。.

查看 神道和Cosplay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查看 神道和犹太教

皇学馆短期大学

皇学馆短期大学()2014年**月**日阅览。,-->是过去一所位于日本三重县伊势市的私立短期大学。.

查看 神道和皇学馆短期大学

皇国史观

皇国史观是日本以天皇為中心,評斷歷史人物、事件之於天皇屬於忠誠或是叛逆之觀點而出發的思想。其肇始者為日本南北朝時期,隸屬南朝的北畠親房為了發揚南朝之正統性所著之《神皇正統記》。江戶時代,水戶學之《大日本史》亦繼承其觀點,設立叛臣、逆臣傳,瘩罰謀逆之人。一如《大日本史·逆臣》傳序「弒逆,人神所共憤,而天地所不容也。一有弒逆之臣,則人人得而誅之。其得保首領、老死牅下,乃幸而免耳。異邦之史,臣弒其君者,歷世不絕。故歐陽脩創例於《唐書》,《元史》臣論列於遼、金二史,皆本《春秋》之意,而使生者膽落,死者骨驚,抑又嚴矣。」 明治维新後,其史觀變成主流,卻隨著一部分國粹思想主義之國學者如大國隆正之流,而演變成類似中国民族主义般,自命為高人一等之天朝的變質局面。此者於二战時期达到顶峰,卻也因二战敗而被視為禁忌。如今隨口提起則恐有遭人側目之虞。然而,在少部份右翼势力中仍然相当有其影響力,與左派進行意识形态相爭。 上述變質後的“皇国史观”之核心思想是:神化大和民族、日本天皇和日本宗教及文化;不顧日本二戰時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一面,單純宣揚“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圣战”、“正义之战”之說。大東亞共榮圈亦將侵略战争中的犧牲者看作是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 二战后,“皇国史观”这种军国主义历史观,在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民主改革中已被否定。但随着美國與蘇聯进入冷战,美国占领当局认为,日本反军国主义的政治势力大多属于日本左翼力量;于是,为了压制左翼,美国占领当局改变了对日政策:一方面改变原先废除天皇(美国當時认为天皇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总代表)的想法,以压制日本的左翼及减少日本右翼势力对美军占领的抵制;另一方面,又解除对日本的二战战犯及高官的清洗令,允许日本发展军备;遭到“整肃”的前战犯,例如岸信介,重新出现、活跃在日本政界。 Category:大日本帝國 Category:日本歷史認識問題.

查看 神道和皇国史观

皇民化運動

皇民化運動(),即日本化運動,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其統治下的本國少數民族以及殖民地族群,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讓這些族群認同日本與日本天皇,同化為完全的日本人。主要影響地包括琉球、台灣、朝鮮、與滿洲等地。發起人主要有日軍軍部、右翼內閣大臣等。.

查看 神道和皇民化運動

矢乃波波木神

乃波波木神(ヤノハハキノカミ)為日本神道的神祇,也是日本民間信仰中可掃除厄運的帚神,亦可寫作波比祇神(ハヒキノカミ)。.

查看 神道和矢乃波波木神

石平 (评论家)

石平,現名石平太郎,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毕业于北京大学、神户大学。 石平早年因精神分裂深受文化大革命的迫害,1982年开始参加中国民主运动,1989年因天安门事件而发表“精神的诀别”,由于对当局的失望,归化日本,为日本《产经新闻》专栏“石平的China Watch”执笔,日本知名评论家。他留日后不断地以“评论家”、“中日外交政治专家”等身份活跃于日本媒体,对中国诸多批判,并发表尖閣諸岛属日本领土的談話。.

查看 神道和石平 (评论家)

石門心學

石門心学(せきもんしんがく)是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思想家石田梅岩(1685年 - 1744年)開祖的一個倫理學支派。這個派別吸收了宋明理學(特別是明朝時的心學)、禪宗与武士道,提出四民应以武士为学习对象,认为人应努力工作不能游手好闲。 这种理论也是日本工业化与经济成长基础,在江戶時代後期於日本全國大流行,但到明治維新後衰退。松下幸之助也信仰这哲学。.

查看 神道和石門心學

王子神

王子神(おうじがみ)乃日本民間信仰的神祇,也就是將御子神予以神格化,此種信仰稱為王子信仰。.

查看 神道和王子神

王懿修

王懿修(),字仲美,安徽青阳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政治人物。.

查看 神道和王懿修

琉球历史

琉球群島歷史是指琉球群島範圍内的歷史。.

查看 神道和琉球历史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查看 神道和琉球国

琉球神道

琉球神道是琉球(琉球群島)的傳統宗教信仰,因其崇拜龍宮(ニライカナイ)和御嶽,所以又稱為「龍宮信仰」、「御嶽信仰」。 琉球神道的核心是祖靈信仰,並與來訪神信仰、東方(太陽)信仰、妹神信仰混合而成琉球神道信仰。.

查看 神道和琉球神道

琉球族

琉球族(;)是琉球群島的土著民族,現多稱作うちなーんちゅー,或按所其生活的地域的不同(沖繩群島、先島群島與奄美群島)劃分,分別稱為沖繩人、先島人和奄美人,為現今日本第二大民族。 由於琉球群島在近代從獨立的民族國家成為日本的一部份,因而強調出身地的「沖繩人」、「先島人」、「奄美人」,在意義上不同於血統及文化論的「琉球族」,兩者不能畫上等號。目前日本的國勢調查中,並無所謂「琉球人」或「琉球民族」之類的統計項目存在,另外,沖繩縣民也不等同於所謂「琉球人」或「琉球民族」,所以,目前無法確認其定義或數目等。歷史上的琉球族主要分布於琉球群島(包括今沖繩縣和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另有部分人生活在日本本土和臺灣、以及其他一些海外地區。 琉球族的原生語言是琉球語,如今有些琉球族人已不會說琉球語,今日較通用的語言為日本語或沖繩辯(沖繩式日本語)。.

查看 神道和琉球族

社格

格(しゃかく)是日本神社的格式。基於祭政一致,由朝廷等所定。.

查看 神道和社格

,在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含義,常和宗教、神秘學、儀式性的習俗有關。其中一種含義是超自然體系中的至高者(The Most High),不受自然規律限制,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宇宙萬物和整體世界(Holist World),能對物質相位(Material Phase)施加直接或間接干涉。在所有的人類社會中都存在這種概念化的偶像(Conceptualized Idol),但因各地文化風俗和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有異,人們對神的認知完全分歧,導致法西斯思想、無理排他、種族主義、鎖國政策、軍國主義等充滿攻擊性的社會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查看 神道和神

神 (神道)

對於神道信仰是一種令人敬畏及信仰的對象。神道以自然崇拜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將自然界各種動植物及精靈,及英雄豪傑死後的靈魂視為神祇。日本神話也有所謂「八百萬神」的說法,顯示神道中的神祇非常多。 日本江戶時代的思想家本居宣長在《古事記傳》曾給予神祇一個定義:.

查看 神道和神 (神道)

神宮

宮(じんぐう)為日本伊勢神宫(三重縣伊勢市)的正式名稱。或者用「○○神宮」來定義所稱呼的神宮。神宮的奉祀只限於日本皇室祖先神、天皇及對於大和平定有非常功績的特定神祇。關於伊勢神宮(皇大神宮)之祭神天照大神分靈出來奉祀在日本全國各地所叫得出名稱來的神社,請參照神社條目。.

查看 神道和神宮

神主

主可以指:.

查看 神道和神主

神世七代

世七代()是日本神話中開天闢地的七代神祇的總稱。.

查看 神道和神世七代

神代文字

代文字(じんだいもじ、かみよもじ)指的是漢字傳入日本前所被使用的文字的總稱。包括有筑紫文字、北海道異体文字和阿比留草文字等。江戶時期開始有人對其真假進行過論證(事實上大多數的證據也集中在那個時代),因此近代普遍認為多數的神代文字是虛構的。.

查看 神道和神代文字

神使

使(しんし)是神道中神的使者(使い)或神的眷族,代行神意和現世接觸的特定動物。也稱作「神の使い(かみのつかい)」、「つかわしめ」等。有時也被視為神。.

查看 神道和神使

神佛分離

佛分離(神仏分離)為日本明治時代前期所發生的一系列針對佛教的宗教事件,其目的在於將佛教與日本既有的神道信仰分離,打破傳統日本社會「神佛習合」的格局,以提升神道至等同國教的地位。此現象至明治憲法施行後,才由宗教自由與「」政策取代。.

查看 神道和神佛分離

神佛習合

佛習合(しんぶつしゅうごう)是將日本本土的信仰和佛教折衷,再習合形成一個信仰系統。一般指的是在日本神道和佛教發生(合一)的現象,在廣泛的意義上說,佛教在世界各地蔓延時,也指佛教與本土的信仰之間發生的現象。下面介紹了在日本的神佛習合。亦稱做神佛混淆(しんぶつこんこう)与本地垂迹。.

查看 神道和神佛習合

神國發言

國發言(神の国発言(かみのくにはつげん))是指2000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森喜朗一次關於日本是「以天皇為中心的神國」的爭議性發言。神國發言在日本政界掀起很大波瀾,最終導致森喜朗不得不解散眾議院(神國解散)、提前進行大選。.

查看 神道和神國發言

神的概念

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力量的存在,通常是信仰的主要目标。Swinburne, R.G. "God" in Honderich, Ted.

查看 神道和神的概念

神社

是神道的信仰中心,日本人的精神圖騰。神社雖起源甚早,但該宗教建築的真正深殖民心與發揚,應該是19世紀中的明治維新之後。 神社主要祭祀對象一方面為主神——「天照大神」(太陽女神),一方面也崇仰自然萬物及各種神靈,具代表性者為全日本現今將近四萬座掌管財富與農作物的稻荷神社。日本最重要的神社包括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最古老的神社的出雲大社,世界文化遺產的嚴島神社,供奉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供奉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與近年頗引起爭議的靖國神社。 日本人在每年的新年亦會到神社參拜,透過捐獻、祈求和求籤等途徑希望在新的一年吉祥。除此之外,在重要的時刻,如相親、考試、懷孕等,日本人亦會到神社購買相對的守護符以求平安。而在不同的節日,如夏祭,人們亦會神社舉行祭禮。 早年神社建立有一定的幽靜環境、資格、規模與場地大小限制(例如場地要5000坪以上、本殿5坪、拜殿20坪左右),現今已較無規束。 除少數神社外,現今多數日本神社由宗教法人神社本廳監督管理,平日祭祀則由各駐社的宮司處置打理。.

查看 神道和神社

神祇官

祇官是日本處理神道事務的官員,最早出現在8世紀律令制時代。.

查看 神道和神祇官

神職 (神道)

神職是日本神社的祭司,也叫神主。 神職在神道中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他们也負責替信徒祓除与主持婚礼並管理神社一般事務。在远古时代因政教合一,因此氏族首领也是神官,到后来才有专门的神职。在日本和平憲法成立前,國家神道的神官是公务員,他们分五级(淨階、明階、正階、權正階、直階)。 在《日本書紀》与《古事記》中,最早的神官在崇神天皇时代出现。在伊势神宮的祭司称大神主。他们穿的狩衣是奈良与平安时代服装,可以结婚,职位可以世袭。現代人要成为神官,要在国学院大学、皇學館大學学习四年上古日语与仪式。 category:神道聖職者 Category:宗教職業.

查看 神道和神職 (神道)

神道指令

道指令(しんとうしれい)、全稱「国家神道、神社神道ニ対スル政府ノ保証、支援、保全、監督並ニ弘布ノ廃止ニ関スル件」(大意:有關廢止政府對國家神道、神社神道的擔保、支持、保護、監督、傳播的文件),是一道在日本於二戰中戰敗後,由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在1945年10月頒佈的命令。該命令的主旨是要求日本廢除神道教的政教合一體制,終止國家層面對神道教的支持。.

查看 神道和神道指令

神风

神风是一个日本神道中的词语,指的是从神居住之处吹来的威力强大的风暴。 “神风”一词最早在《日本书纪》的垂仁纪中出现。1274年和1281年,元军两次攻打日本,都因为遭遇海上风暴而造成重大伤亡,被迫撤退。当时禅宗流行,根据迷信的说法,日本人认为是“神”制造了这些风暴,将外来入侵者毁灭。“神风”一词便用于指这两场风暴。 日本在二战期间曾经组织“神风特攻队”来对抗盟军,“神风”一名便是从此而来。 Category:神道 Category:温带气旋 Category:强度不明的热带气旋 Category:13世紀日本.

查看 神道和神风

神馬

,是日本神道傳統中向神社奉納作為神的坐騎的祭事用馬。.

查看 神道和神馬

神話作品

話作品(Mythic fiction)泛指大量研習神話、民間傳說和童話,再進行延伸的作品而言。神話作品一般而言是介於文學作品和奇幻作品之間。.

查看 神道和神話作品

神樂

樂(かぐら)是日本神道神事之時,奉納神的歌舞。.

查看 神道和神樂

神是中学生

《神是中学生》(かみちゅ!,对应汉字“神中!”),是于2005年6月在日本朝日电视台放映的原創电视动画。內容讲述住在瀨戶內地方架空城鎮的女主角友里惠,突然成了神明后与朋友间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在作品中的神明则是根据日本神道教的八百万神及众神论来描绘的,故事中的神明无处不在,而且就在身边。背景為1980年代風格。另外,标题,不是「神是--中学生」而是的意思。 电视播放計12回,但动画本身共16话,有4话是在之后销售的DVD中;海外Animax播出的則是DVD版本。动画获选为2005年第9回文部省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优秀奖。於《月刊Comic電擊大王》2005年6月号至2007年1月号連載《神是中学生》漫畫版作品。.

查看 神道和神是中学生

神慈秀明會

慈秀明會 (宗教法人 神慈秀明会)是日本一個神道類的新興宗教團體,1970年由小山美秀子創立,本屬之分支。總部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神苑,海外在台灣、香港、美國設有支部。早期以醫治為宗旨,近年活躍於環境保護、自然農法、美術等公益領域。.

查看 神道和神慈秀明會

祖先牌位

先牌位是漢字文化圈祖先崇拜中供奉列代先祖的牌位,在閩、粵語中也稱爲公媽牌或神主牌,祖先牌位一般供奉在家中的祖龕和祠堂之內,也有家中不便設置祖先牌位又無祠堂者把祖先牌位安置在寺廟之內。 有些位牌只是普通書寫上文字的牌,也有些是可以打開的盒子,例如臺灣閩南人的公媽牌,裡面裝有多代祖先的諱名和生卒日期。同房兄弟分家以後,則從祖先牌位分香,繼續供奉。 祖先牌位有多種類型,有些是供奉歷代祖先,有些則是以個人或夫婦為單位,因應地域、宗教、文化等不同認知,各有其特點。 日本佛教供奉祖先的佛具有「位牌」、「」或「」,有些宗派只是供奉「過去帳」而不用牌位。供奉列代祖先的箱型牌位是可以打開的「回出位牌」,外面的木牌寫著「某某家歷代祖先之靈位」(○○家先祖代々之霊位),裡面則有8-10塊寫著祖先諱名的木牌。而有些個人牌位也是可以打開的,裡面有該先人的生卒日期,有些還有生平簡介。神道供奉祖先的神具稱為「靈璽」、「靈璽簿」或「御靈代」,意義與佛教的位牌相同。 牌位在琉球語沖繩方言中稱爲「トートーメー」(羅馬字:tōtōmē),它是隨著儒家思想一同傳入琉球王國,有「沖繩位牌」、「唐位牌」和「大和位牌」幾種樣式,傳統上是要由嫡長子來繼承。.

查看 神道和祖先牌位

祓禊,是東亞傳統宗教如(道教、日本神道、朝鮮巫教等)中为了消除霉氣進行的洁净仪式。東亞傳統认为霉氣令人不洁与生病,为了除去霉气,就由宗教人員(如道士、神官等)進行用水洗濯恢复洁净的仪式或秉火祈福。这仪式就是祓除。祓與褉合稱為「祓褉」。在日本,參加喪禮後的人也由神官進行鹽祓。邪馬台國的倭人在丧葬后有洗濯习惯。進伊势神宮的人也要禊后才可入。.

查看 神道和祓

祓戶大神

祓戶大神(ハラエドノオオカミ)為日本神道中掌管祓的神祇,《記紀》二書並無記載,但《延喜式》大祓詞則提到此四神乃瀨織津姬神(セオリツヒメノカミ)、速開都比賣(ハヤアキツヒメ)、氣吹戶主(イブキドヌシ)、速佐須良比賣(ハヤサスラヒメ)等。.

查看 神道和祓戶大神

禍津日神

禍津日神(マガツヒノカミ)為《記紀》二書出現的厄運災禍之神,別名為大綾津日神(オオアヤツヒノカミ,即大屋毘古神)。.

查看 神道和禍津日神

福天

福天(ふくでん)乃日本民間信仰中掌管福氣運勢的神祇,又有福之神、福神等別名。雖然神道認為此神明屬福神、佛教認為屬於天部,但通常不會如此明顯區分。.

查看 神道和福天

福岛香织

福岛香织出生于奈良县奈良市,毕业于大阪大学、复旦大学,为产经新闻记者,作家。.

查看 神道和福岛香织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查看 神道和禅宗

私立大學

私立大學(Private University)是主要由民間資本維持經營的大學,一般指非由地方或者國家政府管理,其主要經費來源仰賴學費、捐款、募款等非政府資金,以維持其獨立非營利組織之特性。.

查看 神道和私立大學

秦河勝

'''秦河勝'''像,选自菊池容斋《前贤故实》 秦河勝(),生卒年不詳,飞鳥时代日本秦氏领袖,冠位为大花上。.

查看 神道和秦河勝

秋篠宮妃紀子

文仁親王妃紀子(,),原名川嶋纪子(),秋篠宮文仁親王之妻,即今上天皇明仁的二儿媳,使用的徽印是檜扇菖蒲。现任结核预防会总裁、日本红十字社名誉副总裁。.

查看 神道和秋篠宮妃紀子

秋篠宮文仁親王

秋篠宮文仁亲王(),日本皇室成員。文仁親王是當今日本天皇明仁及皇后美智子的次子,皇太子德仁的弟弟。根據現在的皇室典範規定,秋篠宮文仁為第二順位皇位繼承人。幼名礼宮(あやのみや)。其幼名及名字出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畢業於學習院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The Graduate University for Advanced Studies)理學博士。 现任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总裁、日本动物园水族馆协会总裁、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分会名誉总裁、日本网球协会名誉总裁、日蘭協会名誉总裁、理学博士(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理學名譽博士(布拉帕大學、诗纳卡宁威洛大學、朱拉隆功大學、烏汶叻差他尼大學)、水產生物學名譽博士(Kasetsart大學)、水產學名譽博士(孔敬大學、先皇技術學院)。.

查看 神道和秋篠宮文仁親王

秋葉權現

秋葉權現(秋葉権現)乃日本靜岡縣秋葉山的山岳信仰與修驗道融合、神佛習合下的神祇,又稱秋葉三尺坊大權現。其本地佛為觀世音菩薩,共有75尊跟隨的眷屬神。該神明是家喻戶曉、可預防火災的「火伏神」(火伏せの神),其信仰中心為位於靜岡縣西部的秋葉神社,後來推廣至日本全國。在神佛分離、廢佛毀釋尚未實行前,該社乃自遠州大登山秋葉寺分靈而來,為全國秋葉社、秋葉宮之總本社。.

查看 神道和秋葉權現

穢多

多(古代ゑた、現代えた)乃是日本中世紀時代兩種部落民之一,受到日本佛教與神道中「污穢」觀念影響,對於「較污穢的工作」、「較污穢的人(罪人)維生的行業」的稱呼。穢多的起源不明,有人推測是逃亡的農民,後來變成從事皮革加工的「部民」;亦有人認為是對於身分的俗稱,源自古代被征服的奴隷。雖然穢多的起源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但是跟非人的差別為世襲制,子女必須繼承父母的職業。.

查看 神道和穢多

竹林山觀音寺

竹林山觀音寺,又稱林口廟或林口觀音媽廟,簡稱竹林山寺、竹林寺。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林口區的著名景點,位於林口區竹林路325號。為一民俗化觀音寺,1801年創立神明會輪祀泉州泉安龍山寺「十八手觀音」,1939年建廟時稱林口龍山寺,後改竹林山寺,1949年更名為竹林山觀音寺。香火鼎盛。2000年重建,落成後更加巍峩壯觀,是林口、蘆竹、龜山三個地區的信仰中心。.

查看 神道和竹林山觀音寺

紅淡比

紅淡比(学名: Cleyera japonica)为肖柃属常綠喬木。日本稱之為榊。.

查看 神道和紅淡比

織田秀信

織田秀信((天正8年—慶長10年五月初八)),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武將,洗禮名彼得。祖父為織田信長,父為織田信忠。關原之戰時反抗德川家康,被流放至死。.

查看 神道和織田秀信

織田政權

織田政權指的是日本天正元年(1573年,實質上是永祿11年,即1568年)至天正11年(1583年)期間,由織田信長建立的武家政權。.

查看 神道和織田政權

美智子皇后

皇后美智子(;)是日本現任天皇明仁的皇后,目前擔任日本红十字会名誉总裁、以及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名誉总裁。结婚前的戶籍名是正田美智子(),為日本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

查看 神道和美智子皇后

眞子內親王

子內親王(),日本皇族。秋篠宮文仁親王與秋篠宮文仁親王妃紀子長女,今上天皇明仁的第一個孫女,有一妹(秋篠宮佳子內親王)和一弟(秋篠宮悠仁親王)。使用的徽印是木香薔薇。.

查看 神道和眞子內親王

產土神

土神(うぶすながみ、うぶしなのかみ、うぶのかみ)是日本一種神格類似華人土地神的神祇。不過,近代日本民眾大多將産土神、鎮守神(ちんじゅ)、氏神(うじがみ)等視為同義詞。.

查看 神道和產土神

田中义一

中义一(),日本大正、昭和期間的政治家及軍人,第26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27年-1929年)。.

查看 神道和田中义一

物部守屋

物部守屋()是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官職為大連(伴造出身的有力豪族)。物部守屋出身於當時朝廷中的有力氏族物部氏,其父親為物部尾輿,母親為弓削氏之女阿佐姬。 物部守屋同其父一樣,對剛傳入日本的佛教持反對態度,主張推崇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強硬地反對佛教。572年,敏達天皇即位。物部守屋被任命為大連。而另一位支持佛教的貴族蘇我馬子則被任命為大臣。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敏達14年(585年)2月,蘇我馬子得病,上奏敏達天皇,提出建立佛寺、崇祀佛像的請求,並得到天皇的許可。但不久日本卻發生了疫病,大量人口死亡。3月,物部守屋便連同中臣勝海上奏,認為由於崇信「蕃神」導致了這場疫病,要求廢止佛法。天皇隨即准奏,守屋親自前往蘇我氏所建的佛寺,破壞佛塔,燒毀佛殿,將佛像投入海中,當面唾駡蘇我馬子、司馬達等等一些信佛者,將和尚、尼姑拖到鬧市鞭打。從此物部守屋與蘇我馬子二人結下大怨。然而疫情更為嚴重,敏達天皇也病重,但蘇我馬子卻病癒。於是天皇再次批准馬子建立佛寺。 不久以後,敏達天皇駕崩。天皇的駕崩加劇了崇佛派和排佛派的對立。在殯宮舉行天皇葬禮時,物部守屋和蘇我馬子互相譏諷和嘲笑。在蘇我馬子的推舉下,馬子的外甥池邊皇子即位,是為用明天皇。物部守屋則與敏達天皇的異母弟穴穗部皇子相結交,並奉穴穗部皇子的命令攻殺了先皇的寵臣三輪逆。 587年,用明天皇得病,欲重新信奉佛法,召集群臣商議。物部守屋、中臣勝海二人強烈地反對,但蘇我馬子卻引豐國法師入宮講解佛法,守屋怒視豐國法師。押坂部毛屎將群臣將要在路上謀害物部守屋的事秘告於物部,於是守屋逃出宮殿,在阿都(河內國)聚兵自衛。中臣勝海舉兵響應,製作了崇佛派的彥人皇子和竹田皇子的像對其進行詛咒。但不久自度形勢不利,前往彥人皇子的住宅並發誓效忠於皇子。歸途中,中臣勝海為舍人迹見赤檮所殺。物部守屋隨後遣使告知蘇我馬子,稱群臣欲謀害自己,不得不聚兵自衛。馬子雖然公開表示要討伐守屋,但卻招兵買馬,日夜警備。 同年4月,用明天皇駕崩,蘇我馬子推舉泊瀨部皇子即位,是為崇峻天皇。物部守屋欲舉兵擁立穴穗部皇子即位。蘇我馬子得知了此事,假借敏達天皇皇后炊屋姬(推古)的詔命,發兵誅殺了排佛派的穴穗部皇子和宅部皇子。蘇我馬子決定殲滅物部守屋,聯合泊瀨部、竹田、豐聰耳(聖德太子)等皇子與朝廷各公卿大臣,率軍攻打物部氏,史稱丁未之亂。 物部氏據稻城抵抗,一度擊退蘇我氏的軍隊。豐聰耳皇子向四天王像祈禱,若能戰勝物部氏,必廣建佛塔,弘揚佛法。於是蘇我軍大勝,迹見赤檮射殺物部守屋,其子也全部被殺,物部氏滅亡。豐聰耳皇子於是在難波建立了四天王寺以還願。.

查看 神道和物部守屋

狐狸精

精,也称狐妖、妖狐,是一種由狐狸修練成的妖精,其在東亞地區的普遍性跟歐洲大陸的小仙子傳說可相比擬。 在中国神话中,妖狐一般是狐狸修煉、高人指点或吸收日月精华而化为人形的妖精。當中道行比较高的狐狸精大多以化身妖娆女子等迷惑人的本領。在日本,妖狐有明顯的善惡之分。 目前在香港的民間宗教信仰中以及江浙地區對於狐仙依然保有高度崇敬;民間傳言狐仙愛吃雞蛋(在日本則是炸豆腐),因此常以雞蛋供奉之。.

查看 神道和狐狸精

直毘神

毘神(ナオビノカミ、ナホビノカミ)為《記紀》二書出現的消災解厄之神,對應於司掌災厄的禍津日神(マガツヒノカミ)。.

查看 神道和直毘神

相撲

撲是日本傳統的体术,由兩名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由神道的占卜神事發展而成,作为专业竞技项目,則稱為大相撲。相撲是日本的国技和国際性的武术、格斗和体育运动。.

查看 神道和相撲

瀧行

瀧行(滝行,たきぎょう)是日本入瀧(瀑布)進行的修行。密教、修驗道、神道的修行方法之一。有時也用在武道團體測試根性或電視節目的處罰遊戲。.

查看 神道和瀧行

瀨織津姬神

織津姬神(セオリツヒメノカミ)為日本神道的神祇,《記紀》二書並無記載,但《延喜式》大祓詞則記成瀨織津比咩,另有瀨織津媛神、瀨織津比賣神等別名。.

查看 神道和瀨織津姬神

白無垢

白無垢(),是表裹完全純白色的和服。在古代日本,白色是神聖颜色。室町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生產、葬礼、切腹也穿這種和服。明治以後,神道的結婚儀式期間,女方也穿這種和服做為新娘服。.

查看 神道和白無垢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查看 神道和百科详编

莊陵 (南梁)

莊陵为中国梁简文帝萧纲及其正妻王靈賓的合葬陵园,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荆林镇三城村北,南距梁武帝修陵60米。陵墓向东,已平。陵前神道存石天禄一只。高3.16米。已残。.

查看 神道和莊陵 (南梁)

鎮守神

鎮守神(ちんじゅがみ)是日本神道中特定建築物或地域的守護神。現在大多和氏神、產土神視為同義詞。祭祀鎮守神的神社稱作鎮守社。.

查看 神道和鎮守神

鎌倉江之島七福神

鎌倉江之島七福神(かまくらえのしましちふくじん)是神奈川縣鎌倉市・藤澤市的8座寺社所構成的七福神巡禮札所。.

查看 神道和鎌倉江之島七福神

鎌田正威

鎌田正威()是台灣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的官員,曾任明石元二郎總督之秘書官,日本香川縣出身。.

查看 神道和鎌田正威

遊魂 -Kiss on my Deity-

《遊魂 -Kiss on my Deity-》(タユタマ -Kiss on my Deity-)是Lump of Sugar於2008年7月11日發售的成人遊戲。2009年11月5日由5pb.代理發售Xbox 360版。2009年5月29日Lump of Sugar發售Fan disc《遊魂 -It's happy days-》(タユタマ -It's happy days-)。2016年9月23日發售續作《遊魂2 -you're the only one-》(タユタマ2 -you're the only one-)。標題「タユタマ」是「」之略、「deity」是「神、女神」之意。.

查看 神道和遊魂 -Kiss on my Deity-

聞得大君

聞得大君()是琉球神道最高級祝女(神女)的稱號。在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聞得大君一職由國王親自任命,為高級神女三十三君之首席,掌管琉球國的最高御嶽齋場御嶽。 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在位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宗教上推行「祭政一致」的政策,設置聞得大君一職以統轄全國境內的祝女。聞得大君由國王直接任命,而且只能由國王的親屬(如妃嬪、翁主等)出任,尊稱為「聞得大君御殿」、「聞得大君加那志」。 聞得大君的宗教職責是為琉球的國家安泰、海路安全、五穀豐登祈禱。.

查看 神道和聞得大君

聖安德烈堂

聖安德烈堂(英文:St Andrew's Church)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8號,是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轄下的一所教堂。聖安德烈堂是九龍區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英語教堂,原是一所為居港外籍人士之設的教會,今日已成為一所香港的本地教會,九成參與崇拜的信徒皆是香港人。.

查看 神道和聖安德烈堂

聖地

聖地,指被視為「神聖之地」,往往是有重大作用和歷史意義之地。儒家士人中,專指和孔子等儒家聖賢有特別關係的地方,如出生地、活動地。 聖地一詞後來被各種文化、宗教、信仰等所借用,指稱與諸神仙、聖人有密切關係的所在。在中國歷史,人們也把祭祖的神龕、宗廟等視為神聖的地方,有人也稱這種地方為聖地。;古代文獻:.

查看 神道和聖地

聖誕夜

聖誕夜,即聖誕節前夕(12月24日),中文又稱「平安夜」(源自著名的聖誕歌曲《平安夜》(Stille Nacht)),在大部份基督教社會是聖誕節慶祝節日之一。聖誕夜傳統上是擺設聖誕樹的日子,但隨著聖誕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聖誕樹早在聖誕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 在英國,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時會被銀行及貿易公司視為短日(下午休息)。 傳統教會的聖誕期在平安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參看待降節),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聖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聖誕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當主顯節(顯現日)慶祝時。 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聖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是燒鯉魚。.

查看 神道和聖誕夜

遗华日侨

遗华日僑(又称日本遺孤、中国帰国者、残留日本人、中国残留日本人、中国在留邦人),指1945年日本關東軍在撤退和遣返期间,遗弃在中國大陸的或日裔滿蒙開拓移民。日侨中大部分都是日本国策移民计划的一员,目前尚有多於4000人在生,大部分都來自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相較於俄國遠東、庫頁島和朝鮮半島,二戰後遺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人人數不少,這些人後來多融入當地漢人家庭,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承認這些遺華日僑為少數民族。.

查看 神道和遗华日侨

荼吉尼

荼吉尼(梵文:डाकिनी ;),音译,又作荼枳尼天、吒枳尼,意译为“空行母”,藏傳佛教的佛母或明妃。鬼之總名,能魅人,與人通者也。世間小術。 在日本,除了佛教信仰之外,也和神道的稻荷神習合。 在佛教中,空行母被認為是天界或他方佛土的女性金剛乘修行者,有許多是佛或是菩薩化身。她們以年輕而憤怒的形象出現、頭帶頭骨串成的花冠、一手持盛滿血及靈藥的骨杯「嘎巴拉碗」、另一手提彎刀「卡提月」、裸露着身體在屍骸上起舞(象徵我慢與無明),象徵著充滿活力的女性。空行母是指證悟的女性,或來自佛土的女性。在无上瑜伽中与修行者共修双身法的也是空行母。空行母是一种女性的修行人。形式上存在很多种,般若佛母就是代表法身、金刚亥母是她的报身、伊喜措嘉是應身。 空行母屬於金剛乘的內三寶,分別是上師本尊空行母,主要分世間空行母跟出世間空行母。兩者在於前者是世間的護法或是鬼神眾並未覺悟而成聖,後者則是佛菩薩的化現像金剛亥母或是人間有修成金剛乘的女性修行者。 荼吉尼在其宗教體系中有很高的活躍度,藏傳佛教第三代大宝法王让炯多杰3歲時就獲授由十萬名荼吉尼的頭髮變化出來的一頂,它給予其主人凌駕一切情感生命的能力。大宝法王頭頂黑冠的形象以宗教藝術形式流傳下來。.

查看 神道和荼吉尼

荒吐神

荒吐神(アラハバキ)乃日本(特別是東北地方)民間信仰的神祇,漢字亦可寫作荒覇吐、荒脛巾、阿良波波岐、荒掃除、阿羅波婆枳、麁脛バキ、阿羅波比等,另有別名荒波波機神、荒羽羽氣神、阿良波波岐明神等。.

查看 神道和荒吐神

荒魂與和魂

荒魂與和魂,是指日本神道信仰中神的靈魂。.

查看 神道和荒魂與和魂

鏡餅

鏡餅()是日本過新年時,用以祭祀神明的一種用米飯做的糕餅(年糕),准确說是一種麻糬(--),一般而言,鏡餅為大小兩個圓盤狀之餅相疊而成。鏡餅最早在室町時代時出現,傳統上由各家庭自行製作,而現今的鏡餅則往往是工業化大量生產,於商店出售的。 鏡餅名稱來源並不清楚,有種說法認為「鏡」字意指其形狀與鏡子類似(同時日本神話中的三神器包含八咫鏡),另外圓形也似乎有祈求家庭圓滿之意;而餅用兩塊疊在一起的餅的理由則眾說紛紜,從意指過往之年與來臨之年、人類的心臟、日與月到陰與陽等的說法都有。 鏡餅的上方往往會放上一顆柳橙。因為橙在日語的諧音有「幾個世代」之意,故用以比喻健康永恆的家庭,世世代代繁榮昌盛。 一般認為在12月28日(明治維新前為農曆十二月廿八)開始供奉鏡餅是最適當的,除了「八」在傳統上是較好的數字外,在之後的日子中,29日的「九」與「苦」同音,日本人認為不吉,而30日是農曆中的最後一日,31日則為新曆的最後一日,若在此時擺的話,會變成「一夜飾」或所謂的「一夜餅」,會讓人覺得欠缺誠意或聯想到葬禮的擺飾,所以一般都在28日開始供奉鏡餅。 另外習俗上會在新年的1月11日(明治維新前為農曆正月十一)進行開鏡餅「鏡開き」(「割り」這個字忌諱使用)的儀式。這儀式最初是在元宵節至正月二十期間進行,後來因為德川家光於四月二十逝世,關東地區就把每月的二十視為忌日,於是把開鏡餅儀式改為正月十一進行現在則在格里曆1月7日至1月11日進行。其他地方則在1月20日進行。京都於1月4日(正月初四)。一般都會以木槌將鏡餅給槌開,並佐汁粉以食。.

查看 神道和鏡餅

鐮子坑口金陵祠

鐮子坑口金陵祠,是位於臺灣臺中市豐原區鐮村--的土地祠,為具有日式風格的建築。.

查看 神道和鐮子坑口金陵祠

靖國神社爭議

靖國神社爭議,是靖國神社於1978年被日本政府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入祠後,在日本國內與國際社會所引發的爭議。.

查看 神道和靖國神社爭議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該神社供奉自明治維新时代以來為日本战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抗日戰爭(1931-1945)及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陣亡的日军官兵、朝鮮籍日本兵及三萬名台灣高砂義勇隊等日本兵。靖國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直由日本軍方專門管理,是國家神道的象徵。在二戰後,遵循戰後憲法政教分離原則,改組為宗教法人。 自明治天皇開始,靖國神社成為日本天皇唯一鞠躬的对象。1978年之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14名日本甲級戰犯入祠靖國神社引起爭議,此後天皇便未參拜此神社。 事實上靖國神社並沒有設置靈位,只有名冊,一律平等。例如甲級戰犯的靈位和骨灰另安置於殉國七士廟中。.

查看 神道和靖国神社

青岛宗教

青岛历史上的宗教活动较为活跃,先后有道教、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日本神道也曾在两次日占时期占有一席之地。最早传入的是道教。公元前140年即有道人在崂山修行。公元3世纪佛教传入,建于公元264年的崂山崇佛寺为佛教在青岛的发端之地。清末基督教、天主教传入,有十几个国家的传教士在青岛传教。1914年第一次日占时期,日本神道随日本侨民和官兵一道传入青岛,建立了青島神社等一些参拜场所,战后均被毁。1920年代初,伊斯兰教传入。宗教活动在青岛开展活跃,影响深远。崂山被誉为中国道教全真派第二丛林,湛山寺为佛教天台宗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名刹。各教派建立了许多传教活动社团,先后有长老会、浸信会、信义会、同善教会等差会、修会在青岛创办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公益事业。 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宗教民主改革,废除了道教、佛教中的部分旧制度,将从是反政府活动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外国传教士全部驱逐出境,没收外国教会的财产归中国教会所有,将宗教活动控制在中共政策的指引下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宗教活动均被迫停止。1978年后,恢复和落实了中共的宗教政策。198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处恢复办公,宗教爱国组织和宗教团体相继恢复和重新建立。后相继成立了青岛市基督教协会、青岛市道教协会、青岛市佛教协会和青岛市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青岛市开始把驻青外国人的宗教活动纳入依法管理范围,为青岛境内的外国人确定活动点。2002年,逐级建立宗教工作责任制,有宗教活动的村(居)设立宗教工作联络员;在全国首创成立宗教政策法规宣讲团;在全国首次开展宗教团体届中评估工作,建立与宗教团体负责人联系制度。2003年实施《青岛市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青岛市宗教团体及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暂行规定》。2004年,湛山佛学院成立。.

查看 神道和青岛宗教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查看 神道和青岛市

青岛神社

青岛神社(青嶋神社)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座神社,原址位于青岛市市北区贮水山北侧(现儿童公园内),设计者是内务省神社局的建筑技术加护谷佑太郎。神社建于1916-1919年,是青岛第一次日占时期日本守备军司令部为了供奉日本神道教的天照大神和在春秋两季祭奠在日本攻占青岛期间阵亡的官兵而建,1949年之后,神社内的建筑物陆续被拆除,神路两侧的樱花树在1970年代末被伐除,改种雪松。目前当年的“青岛神社”尚存樱花路两侧的小型石灯笼的底座,108级石台阶,二鸟居的柱础以及神社派出所旧址。 Category:中國的神社 Category:青岛日本建筑 Category:青岛宗教建筑 Category:青島已拆除建築物.

查看 神道和青岛神社

風中緋櫻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Dana Sakura)改編自鄧相揚同名小說《風中緋櫻》,是萬仁電影有限公司製作、台灣公共電視在2003年首播的歷史大戲,以1930年在台灣南投縣霧社所爆發的賽德克族原住民武裝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霧社事件為背景的台灣電視劇,製作人是萬仁。該劇主要是以霧社事件倖存者高彩雲女士(賽德克語原名:娥賓·塔達歐)的角度來回憶闡述霧社事件的前後始末。.

查看 神道和風中緋櫻

被神化的人列表

被神化的人列表列出了一些被自己或其他人神化的名人,並且区分了是在生前已被神化或是死後才被崇拜.

查看 神道和被神化的人列表

袴 (和服)

袴(日語:袴,假名:はかま),是日本和服的一種下裳。袴(褲)本來指褲子,但現代日本此字包括褲和部份款式的裙子在內的下裳,因此在中文裏也稱為褶裙。袴實取自漢服中南北朝至隋唐流行的軍服、軍袴的大口袴,因兩褲腿寬大外加褶皺因而外觀看形似下裳。 武家服飾的袴正面左腿三褶,右腿兩褶,共折疊出五個褶,再加上褲腿後面各一個褶,合計七褶,突出所謂武士道的義勇仁禮誠名忠克。袴的樣式在平安時代成形,最初是使用在武士階級,在日本武士道上,袴的穿法逐漸的講究化、多樣化。後來逐漸成為男性傳統禮服的下裳。 明治时代教育家下田歌子發明供女性用的行燈袴,結構與一般的袴不同,實際上是前後兩片式的打褶裙子(裳),現代女性弓道服、昭和初期女學生服及現代女大學生畢業服所穿的都是這種行燈袴。神道教的巫女服則是裙子,只是行燈袴出現後,人們也把這種裙子稱為袴。 Category:褲 Category:和服.

查看 神道和袴 (和服)

食盐

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产生人类能感知的鹹味,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钠的精製鹽.

查看 神道和食盐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基本上是指7世紀的日本,具體而言乃是從592年到710年之間的時期,也有人認為其開始階段可更早至538年,和前一時期的古墳時代後期相重合。飛鳥時代以其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處的飛鳥(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あすか漢字也寫作「飛鳥」)命名。大和王權在飛鳥時代開始發生巨大的變革,大化改新後中央集權的天皇體制正式成形,取代昔日地方豪族各自半獨立的局面。從政治事件方面來說,飛鳥時代可以比較狹義的指592年推古天皇即位,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改革,至694年持统天皇從飛鳥浄御原宮遷都藤原京为止的102年,或至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為止的116年。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其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也以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自飛鳥時代中消失。飛鳥時代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日本國的稱呼,從倭(わ、やまと、ワ、ヰ)變為了日本(にほん)。 在藝術史上,飛鳥時代還可以分為兩個時期:6世紀的「飛鳥文化」(狹義,指到大化改新為止,早期佛教文化傳入並受到北魏和百濟的影響)和7世紀的「白鳳(はくほう)文化」(參見子條目命名之說明,指大化改新後的時期,受到更多隋朝和唐朝文化的影響)。.

查看 神道和飛鳥時代

餓沙羅鬼

《餓沙羅鬼》(原題:ガサラキ)是日昇動畫製作的機械人動畫,於1998年10月4日至1999年3月28日期間,由大阪電視台和東京電視台播映,全25集。導演為《裝甲騎兵》的原作者高橋良輔。.

查看 神道和餓沙羅鬼

饒速日命

饒速日命(ニギハヤヒ)是日本神話中的神祇,亦是天孫降臨之一。祂在《日本書紀》中被記錄為饒速日命,而在《古事記》中被稱為邇藝速日命。.

查看 神道和饒速日命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查看 神道和香港人口

香港社會

香港社會的政策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多個政策局及部門負責,主要由勞工及福利局及民政事務局領導。資源主要投放於:推動家庭關係、抗毒運動、教育改革、青少年發展、體育發展、長者服務、殘疾人士及精神病患者康復服務、社會企業以及就業服務,以及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查看 神道和香港社會

香港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又稱為香港日治時期或香港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在珍珠港事件當日,日本軍隊由酒井隆指揮從寶安縣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駐港英軍、英屬印度陸軍、香港防衞隊、香港警務處、加拿大軍隊和協助駐港英軍撤離的中華民國國軍。雖然香港政府多番宣傳駐港英軍戰鬥能力,惟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加上種種原因,駐港英軍始終形勢不利。經歷香港保衛戰後,於1941年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香港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大英帝國在香港的殖民地統治因而暫時中斷。 日本軍隊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香港占領地首任香港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本軍隊在香港濫殺無辜,又推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部份香港島、九龍主要街道及地區名稱亦被更改成為日本名,例如皇后大道中被改成「中明治通」。香港市民在安全、民生及經濟等方面皆受盡摧殘,市民對日本人反感,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本將領。至中期,更有香港市民參與東江縱隊游擊隊。 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日本廣島市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投下原子彈,廣島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美國在三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以原子彈轟炸日本,摧毀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終戰,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軍隊繼續維持香港秩序,直至同年8月月底,英國軍隊再次抵達香港,並且成立軍政府,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管治香港。.

查看 神道和香港日佔時期

觸穢

觸穢,是一種宗教觀念,世界上不少宗教皆有認為不潔(穢)可由接觸傳播的觀念。.

查看 神道和觸穢

詔書奉戴日

詔書奉戴日 是指紀念滿洲國皇帝每次頒佈詔書的日子。此所指之詔書共五份:.

查看 神道和詔書奉戴日

誓約

誓約(うけい或うけひ)乃是古代日本實行的占卜形式之一,又可寫成宇氣比、祈請、誓等。.

查看 神道和誓約

高士神社

士神社位於臺灣高雄州恆春郡蕃地(今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建於日本統治時期昭和十四年(1939年),1945年二戰後一度毀壞廢棄,2015年重建,是臺灣戰後第一座供奉神祇的神社。.

查看 神道和高士神社

高樹沙耶

樹沙耶(たかぎ さや),本名益戶育江,1980年代出道的日本演員、政治人物、煙毒犯。靜岡縣人。 17歲時赴東京發展,進入奧斯卡傳播轄下,1983年以色情電影沙耶的透視圖逐漸打開知名度,1998年與中西圭三結婚但2年後離婚,2002年自由潛水日本大會中達成潛水45M的日本新紀錄,之後短暫前往夏威夷擔任水下攝影輔助工作,回日本重心放往演藝圈後逐漸隨著偵探劇相棒中擔任配角的知名度打開而有所走紅,但隨著相棒第十季的完結後離開劇組而淡出演藝圈,前往沖繩小島上的石垣市定居,嚮往大自然化的嬉皮生活風格,之後不斷傳出生活糜爛與四個男性同居,以及毒品傳言。2016年起開始投入政壇,主推藥用大麻合法化的主張,由小黨新黨改革提名參選第24回参議院東京都區議員,但是落選。 同年10月25日厚生局麻藥取締部突擊搜索了她在石垣市居所,找到持有違禁藥品,高樹沙耶之外同時在屋中還逮捕兩名男性,皆以持毒品罪起訴。2017年4月27日,那覇地方法院根據控方的要求,判處高樹沙耶監禁12個月,但准予緩刑3年執行。.

查看 神道和高樹沙耶

,又稱鬼魂,日本稱之為幽靈,有些人認為鬼是生物死亡後遺留下的靈體。 在其他語言的翻譯上,中文的「鬼」最常被翻譯成英語的「Ghost」,另外邪靈、魔鬼、妖怪、吸血鬼,以及不死生物等其他在恐怖片出現的怪物,和一些宗教神话、民间传说和都市传说的传说生物,也常被稱之為「鬼」,所以叫鬼怪。.

查看 神道和鬼

鬼畜

一日語詞彙,原本為佛教詞彙,乃六道中的餓鬼與畜生兩道合稱之簡寫。這個詞之後轉化為指人殘酷無情以至殘忍、非人道的虐待、虐殺等行動。.

查看 神道和鬼畜

護法神

護法神,是護衛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神明,也是為數最多的神明。佛教、道教認為,護法神不但守護宗教與神佛、經典,也守護寺廟、僧道,也會守護信徒的平安,對於一心修道的信徒更會護持供養,不讓衣食產生因難。 佛、道教的護法神常常是著名的武將,如道教吸收秦叔寶、尉遲恭為鎮護廟門的門神等。 吸收其他信仰、宗教與民間信仰的神靈進入自己的宗教,成為護法神也是重要來源之一。如佛教常常以婆羅門教的梵天、大自在天、那羅延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神為護法神。道教則時常吸收各地的民間神祇進入護法神體系:如王靈官、馬靈官、溫元帥、康元帥等。在日本神道教的牛頭天王、八幡神、三寶荒神成为佛教护法菩萨,上座部佛教國家中國王是護法。 在佛教,還有一種特殊的護法神:明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魔的忿怒化身,以鎮護佛門為己任,並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以不動明王最負盛名,密宗傳說不動明王曾經折服大自在天。.

查看 神道和護法神

護摩

護摩(होम,homa),意譯為火供,最早來自於婆羅門教的吠陀祭祀,用以供養火神阿耆尼(梵 Agni)以為驅魔求福之作法。後融入佛教成為修行儀式的一種,目前主要盛行於佛教金剛乘和日本神道教。.

查看 神道和護摩

魔技科的劍士與召喚魔王

,是三原みつき所著作的日本輕小說作品,插圖由台灣畫家CHuN負責,原版由Media Factory出版。中文版由台灣角川出版。 目前已改編成漫畫版,於月刊Comic Alive上連載,由台灣漫畫家孟倫作畫。並與EDGE RECORD《一起睡 CD》系列舉辦讀者參加合作企劃,截止日期2014年11月16日。.

查看 神道和魔技科的劍士與召喚魔王

魔法人力派遣公司

《魔法人力派遣公司》為角川Sneaker文庫出版,三田誠所著的系列輕小說。插畫由pako負責。由台灣角川發行中譯本小說,也改編為漫畫,2007年10月7日推出電視動畫。.

查看 神道和魔法人力派遣公司

魔法禁書目錄用語列表

法禁書目錄用語為日本作家鎌池和馬的輕小說作品《魔法禁書目錄》及其外傳《科學超電磁砲》、《科學一方通行》的用語介紹。.

查看 神道和魔法禁書目錄用語列表

谷中靈園

谷中靈園(日語:谷中霊園)是一個位在日本東京都台東區谷中的都立墓園,也是一個公園化墓園(日語稱「靈園」)。谷中靈園舊稱谷中墓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尺,墓穴7,000座。谷中靈園因許多日本名人葬於此處,和4月園中盛開的櫻花大道而成為觀光景點。葬於此處的名人包括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前日本首相鳩山一郎和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等。.

查看 神道和谷中靈園

豐宇氣毘賣神

豐宇氣毘賣神(トヨウケビメノカミ)或登由宇氣神乃《古事記》之記述,祂是日本神話裡掌管食物的女神。又有豐受大神、豐受氣媛神(トヨウケヒメノカミ)、豐由宇氣神(トユウケノカミ)、大物忌神、豐岡姬、等由氣大神、止與宇可乃賣神等別稱。.

查看 神道和豐宇氣毘賣神

豐臣政權

豐臣政權(),或稱豐臣氏政權,是指日本自天正18年(1590年;一說天正13年/1585年)到慶長8年(1603年)為止,由豐臣秀吉建立的武家政權。.

查看 神道和豐臣政權

象征天皇制

象徵天皇制(象徴天皇制),是指在日本国宪法规定之下,天皇作为日本国家以及国民总合象征的制度。.

查看 神道和象征天皇制

鳥居

是日本神社的建築之一,傳說是連接神明居住的神域與人類居住的俗世之通道,屬「結界」的一種。鳥居有多種形狀,但大多均以兩根支柱與一至二根橫樑構成,部分鳥居在橫樑中央有牌匾。.

查看 神道和鳥居

賀茂別雷命

賀茂別雷命(カモワケイカヅチノミコト)為日本神道之神祇。.

查看 神道和賀茂別雷命

贖罪

救贖指的是個人或社會从痛苦和己所不欲的状况下解脱,是所有宗教以及部分哲学都要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一般來說,在眾多宗教中,只有猶太教和基督教盼望來自神的救贖,佛教和印度教則認為要藉著自己才能得到救贖。.

查看 神道和贖罪

越南的日本人

越南有日裔社群,包括日本人和日侨後裔。在2009年,他們有9,468人。.

查看 神道和越南的日本人

超级英雄

超级英雄(Superhero)是假想出來的英雄人物及定型角色,早期多为漫画中的角色,近年也有了很多超級英雄是出於電視劇和電影的宣傳。 超級英雄和20世紀中期的美國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連,他们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壮举和英勇的行为,保护人類,与恶势力搏斗。一般他们都会有一套能够代表其个性和超能力的华丽装束,和一个有着同样个性的名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就是超人,自从他在1938年初次登场以来,长达数十年内,超级英雄的传奇故事就以支配者的地位稳稳的占领了美国的漫画业,并成功跨越了多个不同媒体,成为电影、电视、游戏等的热门题材。 1938年,名为《动作漫画》的连环漫画杂志首次展示了脚蹬红靴子的超人把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的形象。到了1940年,这一连环漫画月销量达一百万册。超级英雄的时代就此揭开序幕。1956年,出版首个超人故事的DC漫画公司为满足公众的需求,陆续推出了蝙蝠侠、神力女超人、绿灯侠和義勇群英等超级英雄形象。到了20世纪60年代,另一個漫威漫画公司又以神奇四侠、浩克和復仇者崛起與DC競爭。有些超级英雄轉眼便被遺忘,成为了过眼烟云,亦有些超级英雄流传至今,深入民心,部分具代表性者更不斷擴展其影響力,及於人文、文化、潮流等領域。.

查看 神道和超级英雄

鹿岛号训练巡洋舰

鹿岛号训练巡洋舰(),是香取级训练巡洋舰2号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大日本帝国海军服役。该舰得名自茨城县著名的神道教神社──鹿岛神宫。.

查看 神道和鹿岛号训练巡洋舰

龍泉教

龍泉教()是一個由琉球神道派生出來的新興宗教,目前主要在日本沖繩縣傳播。該教的創始人即為現在的教主高安龍泉。 龍泉教的創始人高安龍泉(1934年1月3日-)原名高安六郎,於1972年在那霸市創立了「琉球神道龍泉之會」,是為該教之始。1975年,高安在前參議院議員稻嶺惠一的支持下,在那霸市的首里開設道場。1977年起,高安每晚都在FM沖繩廣播裡宣揚教義。 1980年,根據日本的《宗教法人法》,高安六郎在那霸以「龍泉」的名字登記為宗教法人,並開始向海外傳教。1993年,高安六郎自稱受到君真物神的「啟示」,改名「高安龍泉」,同時將該教名稱改為「龍泉」(いじゅん)。 龍泉教義基於古代的琉球神道,設有祝女(ノロ)和民間靈媒師(ユタ)之職,具有泛靈論和薩滿教的性質。該教以琉球神道中的萬物之神君真物(キンマンモン)為崇拜對象,認為萬物之間有一種神秘的「內力」,要求信仰者去喚醒這種力量。 主神是君真物,其崇拜的聖地為齋場御嶽和チヂハナ御嶽(皆在今沖繩縣南城市)。其本部(總本山)則位於宜野灣市。該教目前有信徒約1000人,主要分佈於沖繩縣。在日本本土的橫濱以及台灣、夏威夷,亦有違順教的信徒。.

查看 神道和龍泉教

(音同「堪」)是供奉佛像、神像、神位或祖先灵位等信仰對象或聖物的小閣子,如佛龕、神龕等,一般为木製,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龕式,小龕又称。龕表面常有精美的浮雕、通雕和半圆雕等纹饰,具有古典美感。 大龕一般放在宗祠中,而椟一般置于居室内。.

查看 神道和龕

茅泽勤

茅泽勤出生于青森县,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大学、乔治城大学、哈佛大学,曾在时事通讯社、产经新闻社工作,为日本中国问题专家。ISBN 978-4781670485 警視庁組織犯罪対策部 著者略歴.

查看 神道和茅泽勤

霉氣

霉氣,又稱衰氣,晦氣,是東亞傳統宗教(如道教、日本神道、朝鮮巫教、民間信仰等)的中心观念,是指令人不洁与沾上厄运的原因。血污、死亡、疾病与性交、喝酒、食肉也是令人不洁的原因。因此在齋戒时不可接触这些事物,如沾染霉气就迸行祓儀式以恢复洁净。.

查看 神道和霉氣

部落民

部落民()部落民是過去封建時期賤民階級的後代。明治時期併入日本與殖民地的居民,阿伊努人、琉球人、這些日本社會裡的少數族群跟在日朝鮮人和日本華人一樣;不同的是,。 古代日本曾獨自從印度聘請僧侶赴日,種姓制度因此在日本獨立發展,最早的部落民等同種姓制度下的賤民或中亞的齊米。 部落民是過去封建時期賤民階級的後代,他們社會階級低下,世代住在固定的地區。主要從事被認為是宗教上「不潔」的工作,如殯儀業者、屠夫或皮革工人、拾荒者、小丑等,並傳統上居住於對外隔絕的村莊或貧民區(多不適於農耕),分為非人與穢多。非人多數是乞丐、算命、監獄看守,穢多則是處理與死亡有關的工作(因神道教与佛教也认为宰杀与血不潔)。他們要住在特别區域穿特别衣服自異於其他人。居住在對外隔絕的村落,被稱為「穢多」;乞丐、算命、監獄看守等則被稱為「非人」,均是最低階級的人。當年「穢多」若犯罪,武士階級可以殺了他們而不受懲罰。這些人及其子孫所聚集生活的貧困地區逐漸形成部落,故稱為部落民。部落民無法參與正常的社會活動,也不能與一般人交往,只能從事粗賤的工作求生存,世襲無法翻身。 即使1871年日本的封建階級制度廢除,部落民被合法的解放;但是,這沒有減少社會對他們的歧視及改善他們的生活水準。他們一般很難進入好學校或大學,在日本的一些地區,對部落民就業(大公司一般不願招聘他們)、結婚、同住一棟公寓等的歧視仍然存在;一般人结婚前也查清对方家谱保证没部落民血统。戰後日本憲法明文保障人權、平等原則但沒有使「部落民」得到解脫,社會上還是存在諸多歧視。自198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年輕的部落民開始組織和抗議針對他們的不平等待遇。多年來,許多消除差別待遇的運動被鼓勵以解決這個問題。大學裡每年都會處理不少件部落差別的歧視事件。部分民眾不願意自己的子女與「部落民」通婚,過去大企業拒用他們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不少企業主購買一本300頁、詳細刊載「部落民」姓氏與居住地區的手冊,用以剔除「部落民」。 「部落民解放聯盟」調查,目前約有6,000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將近300萬。聯盟人員表示,現在仍有不少人私下購買「部落民」的姓氏與居住地區手冊,用來調查未來女婿及媳婦的出身背景。2009年,「谷歌地球」用了一張公開發售的東京和大阪地圖,其中標明部落民村落所在地,再次引起對偏見、歧視等問題的熱辯。 目前日本完全沒有歧視部落民的縣份多集中在日本北部,而非北部縣份僅只有東京都、富山縣、石川縣沒有歧視部落民的問題,而沖繩縣則為日本南部縣份中唯一沒有歧視部落民的縣份。.

查看 神道和部落民

都七福神

都七福神(みやこしちふくじん)是日本京都的7所社寺構成的七福神巡禮札所。京都是七福神巡拜的發祥地,「都七福神」巡拜歷史悠久。.

查看 神道和都七福神

能剧

能,是日本独有的一种舞台艺术,為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种古典歌舞剧 ,從镰仓时代後期到室町時代初期之间创作完成。能在日本作为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与歌舞伎一同在国际上享有高知名度。.

查看 神道和能剧

阴阳

陽,為源自於古代中國哲學思想的一種二元論觀念。古代中國把事物中對立又聯合的現象,例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牝牡、上下、左右、動靜、剛柔、刑德,用「陰陽」的概念來加以表述,從中彰顯出「相互對立又依存」的抽象關係,並以「氣」作為這種抽象關係的具象表現。 在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陰陽」來論述、發揮其思想主張。西漢儒生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更承繼陰陽家結合陰陽以及五行的論說,將陰陽五行視為政教制度的設立依據和根源。陰陽理論已浸透到包括曆法,天文,氣象,中醫,武術,書法,建築,宗教,風水,占卜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事物當中,為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重要成份。 由於占術憑依陰陽五行術數驗算人事吉凶,「陰陽」一詞也用來代指占術,如《文心雕龍》:「於是伎數之士附於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

查看 神道和阴阳

阴阳道

陽道(陰陽道,おんみょうどう),源於中國阴阳家五行學說,傳入日本後,逐漸發展成富有特色的一門自然科學與咒術系統,成為日本神道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日本法術的代名詞。 史實上的陰陽道,以「天文」「曆法」「漏刻」等為正職,而並行「占卜」「追儺」等事。同時身負科學家與方技師的身分。然而在民間傳說中,卻往往訛傳為法術的使用者。以安倍晴明『占事略決』的「十二神將」為例,其所指的是中國六壬法中配合「黃道十二宮」十二月將所需的神將,乃是作為占卜推算之用,民間卻將之訛傳為晴明所使役的十二式神。時至今日,雖因夢枕獏『陰陽師』一書的暢銷,而令陰陽道為人所津津樂道,然而民眾對陰陽道的正確認知卻尚待加強。奉行陰陽道的術師,稱之為陰陽師。.

查看 神道和阴阳道

阿曇磯良

阿曇磯良(アズミノイソラ)為日本神道的海神,亦是阿曇氏(安曇氏)的祖神,別名有磯武良等。.

查看 神道和阿曇磯良

起請文

起請文()是日本古代的文書之一。用作建立約定時,向神佛起誓不打破約定的文書。亦有與起請混用的情況。.

查看 神道和起請文

赵孟頫墓

赵孟頫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戏台山南,是元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赵孟頫与其妻画家管道昇的合葬墓地。 原墓有圆形墓丘及墓碑,后圮,仅存石马一匹。1992年在距地表深1.5处发现长3米、宽2.6米石板双室墓以及宽达11米的夯筑神道,神道两侧出土石翁仲2尊,石马2匹,均为太湖石质,雕琢精细。.

查看 神道和赵孟頫墓

赵王陵

赵王陵或称三陵陵墓、三陵墓群、温窑灵台,中国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墓葬。位于邯郸西北15-20千米处,即邯郸县与永年县接壤处的紫山东麓丘陵地区,共5座陵墓:包括邯郸县三陵乡三座及永年县温窑村二座。 由于五座赵王陵依山而建,坐西向东,气势恢宏,被世人称为“东方的金字塔”。虽然经历2300多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坏,地面建筑只存遗址和碎砖烂瓦,但整个陵台、陵墓封土、墓台、神道等保存十分完整。赵王陵在中国国内是年代最早、最为集中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陵。200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神道和赵王陵

薮中三十二

薮中三十二(薮中三十二,)毕业于大阪大学,为日本教授、外交官。.

查看 神道和薮中三十二

藏王權現

蔵王権現(ざおうごんげん)是日本獨特的修驗道的本尊。正式名稱為金剛蔵王権現(こんごうざおうごんげん)或稱金剛蔵王菩薩(こんごうざおうぼさつ)。並非源起於印度,而是日本獨有的佛、位於奈良県吉野町的金峯山寺本堂(蔵王堂)的本尊較為人知。「金剛蔵王」是究極不滅真理的體現、亦有掌管所有一切之王的含意。權現是指「在日本神佛習合的演化,透過日本神明的名諱進而展現佛教神佛姿態」之意。蔵王権現亦包含了佛、菩薩、諸尊、諸天善神、天神地祇等所有的力量。.

查看 神道和藏王權現

门神

是中國住宅和佛教道教寺廟大門處的神像,亦見於朝鮮、日本、越南,主要貼在大門或後門,佛教道教寺廟也會在山門處設有門神塑像。門神是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之一。通常為威武之神祇可能成為門神,而神格位階較高者則不作為門神,如玉皇大帝、三清。民間傳說最廣的是左右門分別貼的是秦瓊與敬德(尉遲恭),單門則貼的是魏徵或是鍾馗。 早期的門神是以桃木雕塑而成,並且將其懸掛於門上。古代的門戶大都是雙門為主,所以門神的懸掛或是張貼大都是以雙數為主。相傳,早期的兩尊門神分別是神荼與鬱壘,據說這兩尊神明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守門侍者,他們將害人或是騷擾百姓的魑魅魍魎收服後,丟到深山中讓猛獸啃食,於是每當鬼怪看到這兩尊守門神後,便都望風而逃,並且不敢騷擾或是禍害百姓。隨著時代的前進,皇宮、寺廟和民宅開始將有名的文臣武將尊奉為門神,像是秦瓊與敬德、蕭何、關羽或是張飛,等等。.

查看 神道和门神

闲院宫载仁亲王

闲院宫载仁亲王()是日本皇室的重要成员,閑院宮第六代当主。他是一名职业军人,从1931年到1940年载仁亲王出任参谋总长。.

查看 神道和闲院宫载仁亲王

那智瀑布

那智瀑布(那智滝)是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那智勝浦町那智川的瀑布。瀑高133m,寬13m。與華嚴瀑布、袋田瀑布並稱為日本三名瀑。 那智山中有多達60餘條的大小溪流,本來,那智瀑布是那智山中所有瀑布的總稱,特別是用於籠瀑修行的48處瀑布(那智四十八瀑)。一般通稱的那智瀑布,則專指一之瀑,別名那智大瀑。又因為水落處為岩盤分成三道水流,所以也叫三條之瀑。 古來即為佛教、神道的修行地,同時也是自然信仰的對象,係飛瀧神社之神體。 2004年7月1日,那智瀑布作為紀伊山地的靈場與參詣道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查看 神道和那智瀑布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查看 神道和臺南市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查看 神道和臺中市

臺北天滿宮社

台北天滿宮社是曾經在台北市存在過的神社,位於文武町新公園之西南角。.

查看 神道和臺北天滿宮社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查看 神道和臺北市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查看 神道和臺灣

臺灣神宮

臺灣神宮(前身臺灣神社),是一座建於1901年的神社,主要祭祀死於臺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原址位於臺北市劍潭附近的劍潭山山頂,是台灣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中最為重要的一座(稱作「臺灣總鎮守」)。二戰末期(1944年)升格為臺灣神宮,在1945年之後被拆除,原址改建為圓山大飯店與圓山聯誼會。.

查看 神道和臺灣神宮

臺灣歷史

臺灣歷史,目前有明確文獻記載且能考證時間點者,目前可上溯至1582年7月一場因風擱淺於福爾摩沙的船難後分別由兩位西班牙人神父與一位葡萄牙人耶穌會士所寫關於在臺灣75天見聞的三篇文字記錄。至於臺灣本地的信史則大約從1624年荷兰進佔臺灣開始。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早已有人類活動。距今3萬年前的臺東長濱文化是考古所知的臺灣最古文化。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因在南島語族活動範圍的最北邊,也被認為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臺灣中部有一超部落的大肚王國。而荷蘭及西班牙則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驅逐,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分。1661年4月,鄭成功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式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清朝,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割讓予日本。之後,日本人以“殖民統治與資源開發”為開發臺灣之導向,同時進行如衛生、教育、法治、工商、基礎建設在內的多項建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簽署的《降伏文書》中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宣言》,等同於間接接受《開羅宣言》,而《開羅宣言》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予中華民國.

查看 神道和臺灣歷史

金刀比羅宮

金刀比羅宮(ことひらぐう)是位於日本香川縣仲多度郡琴平町的神社,別稱金毘羅宮,偶爾也寫作日语读音相同的琴平宮。舊社格為國幣中社(現的別表神社)。日本全國、琴平神社、金比羅神社之總本宮。 此宮供奉海上交通之守護神,不少造船廠或是船東於新船下水啟用前會前來祈求航行平安,因此本宮旁的繪馬殿可見到掛滿祈求平安後留下的各種民用、軍用、政府用甚至外國船隻及船用引擎的照片。.

查看 神道和金刀比羅宮

金瓜石社

金瓜石社,俗稱黃金神社,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臨近九份,又稱山神社,為日治時期臺灣第一座具完整神道信仰空間而興建之神社,也是繼台南開山神社之後的第二座神社。於2007年經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定為縣定古蹟(現改為直轄市定古蹟)。.

查看 神道和金瓜石社

金毘羅權現

金毘羅權現(こんぴらごんげん)是琴平山(象頭山)的--和修驗道融合的神佛習合之神,本地佛是十一面觀音菩薩。神佛習合中是香川縣琴平町象頭山鎮座的金毘羅大權現,神佛分離・廢佛毀釋以前以讚岐國象頭山松尾寺金光院(現在香川縣琴平町的金刀比羅宮)為總本宮,祭祀在日本全國的金毘羅宮、金毘羅權現社。.

查看 神道和金毘羅權現

釋廣欽

釋廣欽(),俗名「黃文來」,法名「照敬」,字「廣欽」,以字行,福建泉州惠安縣人,台灣著名的佛教出家眾,其信徒經常尊稱為「廣欽法師」、「廣欽禪師」、「廣欽老和尚」、「廣公上人」、「欽公上人」、「果子師」(水果師)。.

查看 神道和釋廣欽

镰仓幕府

鎌倉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政治中心在鎌倉,镰仓幕府存在的约150年也被称作镰仓时代。镰仓幕府建立者为河内源氏栋梁源赖朝,后演化为以北条時政、北条義時等为中心的坂东武士政权。初代“镰仓殿”源赖朝死后,由于御家人之间残酷的权力斗争,赖朝嫡流断絶,此后北条义时的嫡流、得宗家成为镰仓幕府的实际统治者。由于御家人与得宗家御内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镰仓政权的统治基石逐渐动摇,并最终被各路反镰仓的“恶党”势力攻灭,取而代之的是室町幕府。.

查看 神道和镰仓幕府

腓立比收藏物

Philippi集品 收集的是与信仰,宗教和精神方面有关的头部遮盖物 。.

查看 神道和腓立比收藏物

若松孝二

若松孝二原名伊藤孝,出生于宫城县远田郡涌谷町,为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编剧,被誉为日本电影史的“四大情色大师” 。.

查看 神道和若松孝二

英照皇太后

英照皇太后(),是孝明天皇的女御,明治天皇的嫡母。 婚前名字為九條夙子().

查看 神道和英照皇太后

英语借词

英语借词的詞源很廣泛。由於曾受到法語的影響,英語詞彙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分為日耳曼詞源(大部分來自古英語),與拉丁語源(由拉丁語而來,大部分來自諾曼法語,有一些也直接從拉丁語借來)。 1973年,Thomas Finkenstaedt與Dieter Wolff出版《Ordered Profusion》,書中發表報告,對舊版《簡明牛津字典》(第三版)中約八萬個單詞進行了電腦化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英語單詞來源如下:.

查看 神道和英语借词

雷神 (日本)

雷神(らいじん)乃日本神道或民間信仰中掌管雷的神祇,相當於中國的雷公;另有別名雷樣(かみなりさま)、雷電樣(らいでんさま)、鳴神(なるかみ)、雷公(らいこう)等。.

查看 神道和雷神 (日本)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查看 神道和耶稣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查看 神道和耶稣会

选民 (宗教)

选民是指各种自认为是被神所拣选、以实现神的某个旨意(例如在地上充当神的代理人)的团体。这个词汇特别是用以指以色列人,因为在《旧约圣经·出埃及记》中提到,希伯来人是神特选的子民,将来救世主弥赛亚要降临,拯救以色列人。以色列人还占有“神的话”或“神的律法”,是以神向摩西传达摩西五经的方式。犹太人,后来也包括基督徒、穆斯林,都声称自己接受了神的启示,认为自己是神的选民。.

查看 神道和选民 (宗教)

陈宏谋墓

宏谋墓为清朝重臣陈宏谋埋葬处,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四塘乡东泮岭。 陈宏谋病逝后,归葬家乡。墓园原占地10多亩,坐北朝南,前有华表、石坊、陵门、石仪仗、神道、神道碑及乾隆皇帝御赐的旌表碑、谕祭文、恩赐入贤良祠碑等物。除墓碑外,今均无存。1986年修整该墓,以三层料石围砌,高10米,直径3米。1987年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神道和陈宏谋墓

陆钶

陆钶(),字容之,號石樓,浙江鄞县(今寧波)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神道和陆钶

李文忠墓

李文忠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蒋王庙街6号,徐达墓东北,坐西朝东,为明代开国功臣、岐阳王李文忠的墓葬,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墓前为神道,其上依次为石望柱(八面棱形石柱)、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和文臣各一对,其中右侧石马为成品,配有马夫,左侧石马则为半成品。神道碑与其他明功臣墓通常立于最前端的方式不同,立于神道左前侧(北面)约30米处并面向神道,碑上为洪武十九年(1386)董伦所撰碑铭。中为享殿前门遗址和享殿遗址,台基均以城墙砖砌筑,从遗留柱础判断,享殿前门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享殿为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后为墓冢,冢前为其十八世孙李永钦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明岐阳王神道”碑。墓后山有民国所葬黄百韬墓。.

查看 神道和李文忠墓

東方神靈廟 ~ Ten Desires.

廟ver 0.01a (Trial)主選單畫面 是由同人組織上海愛莉絲幻樂團發行的彈幕射擊遊戲,為東方Project的第13作。.

查看 神道和東方神靈廟 ~ Ten Desires.

松平容保

松平容保(;),是日本江戶時代會津藩第九代藩主,曾任京都守護職。官稱肥後守。號佑堂、芳山。幼名銈之允(けいのすけ) 松平容保是美濃國主之六子,母親為側室古森氏。與兄長德川慶勝、德川茂德、弟弟四人並稱為「」(高須松平氏為德川御三家之一尾張家的分支)。.

查看 神道和松平容保

杉山晋辅

杉山晋辅(杉山晋輔,)出生于日本国爱知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为日本外交官。現任日本驻美国大使。.

查看 神道和杉山晋辅

栗原弘行

栗原弘行()出生于日本琦玉县,日本实业家、医疗研究家,伊豆修善寺生命体酸化还元疗法改良者和温冷热刺激疗法开发者,声称是钓鱼岛(日本稱尖閣諸島)的岛主。2014年5月23日,据产经新闻报道,栗原弘行因患肺癌在埼玉市去世,享年67岁。.

查看 神道和栗原弘行

桃園市忠烈祠

桃園市忠烈祠興建於西元1938年,是台灣日治時期建造的一座神社,前身為桃園神社,位於台灣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鄰近虎頭山公園,現已充為桃園市忠烈祠,屬於祠廟類的國家三級古蹟。.

查看 神道和桃園市忠烈祠

梨本宮守正王

梨本宫守正王(),是日本皇室的重要成员,日军的陸軍元帅。梨本宮守正王是昭和天皇的姑父,香淳皇后的叔父,朝鲜末代懿愍太子的岳父。梨本宮守正王是战后盟军最高总司令部下令逮捕的唯一皇族甲级战犯嫌疑人。.

查看 神道和梨本宮守正王

梅花山 (南京)

梅花山是中国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的一座低矮丘陵,位于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梅花山以及山下的“万株梅园”占地400余亩,有230个品种,13000余株梅树,以品种奇特著称,为四大梅园之一,每年春季举办有“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 因相传东吴大帝孙权葬在梅花山,此地原名孙陵岗、吴王坟。山下的孙权故事园建于1994年,内有孙权雕像和孙权故事浮雕碑廊。2006年,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利用精密磁测技术在山顶博爱阁南侧地下发现大型地下建筑,据认为可能是孙权墓葬。 明孝陵位于梅花山正北,神道在梅花山下由南折向东,通往“四方城”碑亭。传说朱元璋说孙权是条好汉,要让他给自己守墓,所以没有迁走孙权的陵墓。梅花山南侧的神道(即石象路)上共立有石兽6种12对,依次是:狮、獬豸、麒麟、马、骆驼、象,每种两对,一卧一立。石象路尽头立有墓表一对。 1944年,汪精卫病死日本后葬于梅花山。1946年,国民政府迁回南京之前,何应钦下令将汪墓炸毁,汪氏尸骸在清凉山火葬场火化扬灰。汪墓原址上建起一座廊亭,北面横额上有孙科手书的“放鹤”二字,现在此处又名“观梅轩”。 山顶观梅轩北侧的博爱阁为1993年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发起捐建。.

查看 神道和梅花山 (南京)

森氏红淡比

森氏紅淡比(学名:Cleyera japonica var. morii (Yamamoto) Masamune)是五列木科、紅淡比屬、紅淡比下的一個變種,常綠喬木。紅淡比原生於日本、臺灣、中國、緬甸、尼泊爾、印度北部的溫暖地區,而森氏紅淡比是臺灣特有變種。紅淡比是常綠橡木林中第二層的常見樹種,在日本神道中被視為神聖的植物,也是神社中的常見樹種。.

查看 神道和森氏红淡比

植木町

植木町()是位于日本熊本縣北部的一個城鎮,屬於鹿本郡。是日本第一的西瓜產地。已於2010年3月23日併入熊本市。 轄區內的田原坂地區過去曾是西南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

查看 神道和植木町

權現

權現(日本漢字:権現),日本神的神號之一。受本地垂迹思想影響,權現代表大乘佛教中的佛菩薩,經由化身方式,以日本神的形態出現。權化與化現被視為是同義辭。.

查看 神道和權現

武士道

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称作侍,さむらい;也有稍微古老的说法武士,ぶし)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如同欧洲中世纪出现的騎士精神,武士道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腹切はらきり、切腹せっぷく)自杀。新渡戶稻造认为,对武士来说,最重要的是背负责任和完成责任,死亡不过是尽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没有完成责任所规定的事务,简直比死还可怕。认为切腹是武士唯一谢罪的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浪人指的是武士畏罪逃亡或效忠的君主或國家滅亡卻不隨之而亡的人。 1869年,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废除幕府时的身份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封建俸禄,武士阶层解体。1871年制定戶籍法为废除等级制着手简化阶层成分,宫廷贵族和大名被指定为华族,武士被指定为士族或卒族,其余者划为平民。明治维新后,武士阶层占据了新政府和地方行政的大部分官职。武士和武士制度虽然消亡,但是武士精神作为一种思想范式和日本美的符号深深植根于国民性格之中,化为纵贯列岛的“国风”,并对后来日本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天皇制、日本神道、武士道三位一体,构成了日本政治文化传统的基本要素。.

查看 神道和武士道

武寧陵

武寧陵中国北齐文宣帝陵墓,位于河北省磁县城关镇前湾漳村。墓高30米,直径150米。墓长52米,深12米,墓道呈斜坡形,南高北低,全长37米,上口宽4米,下底宽3.5米,北端深约9米。墓室高近13米,其四壁厚2.25米,由五层砖砌成。南北7.56米,东西7.4米,面积近56平方米。墓前存二石人,高4.06米。墓前神道长270米。墓于1987年被发掘,出土1805件陶俑,其中两件侍卫俑高1.5米。为磁县北朝墓中出土最大的两件。.

查看 神道和武寧陵

武田梨奈

武田梨奈(武田梨奈,),日本女演员、歌手,經紀公司為Sony Music Artists。.

查看 神道和武田梨奈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查看 神道和武汉市

死神 (日本)

死神(しにがみ)乃是將死者之靈魂帶至陰間或另一世界進行審判,或者在陰間司掌審判死者一生功過之神明。本條目乃就日本之宗教、大眾文化、民間信仰等面向詳述如後,其餘則請參照「死神」之條目。.

查看 神道和死神 (日本)

比賣神

比賣神(ヒメガミ)為日本神道的神祇。.

查看 神道和比賣神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是日本戰國時代中國地方大名,安藝國人眾毛利弘元之子,幼名松壽丸,另名為少輔次郎。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廣元四男毛利季光为祖先。家紋為一文字三星紋。 他領導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發展成統治中國地方10個分國的勢力,領地石高接近120萬石。他以離間計聞名,後人稱其為「謀將」、「謀神」、「知將」、「西國/中國第一智將/謀將」。.

查看 神道和毛利元就

氏神

氏神(うじがみ)乃是日本居住於同一聚落、地域的居民共同祭祀的神道神祇,共同信仰此神明的信徒稱為氏子(うじこ)。不過近代大多將鎮守神(ちんじゅ)、產土神(うぶすながみ)等視為同義詞,而祭祀氏神的處所則稱作。.

查看 神道和氏神

水神 (日本)

水神(すいじん或みずがみ)乃日本神道對於與水(主要是淡水水域)相關的神祇之總稱。.

查看 神道和水神 (日本)

水野勝成

水野勝成()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和江戶時代初期大名。備後福山藩第一代藩主。水野忠重的長男。在《寛政重修諸家譜》中母親是都築吉豐的女兒,但是在水野家的文獻中卻記為本願寺光佐的妹妹。幼名國松。通稱藤十郎、六左衛門。由于德川家康的生母於大之方是父親忠重的姊姊,所以勝成是家康的表親。.

查看 神道和水野勝成

民族自決

民族自决是指,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在没有外部压迫或干扰的情况下,人民可以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自決的權利稱為民族自決權,而其所依据的原则,称为民族自决原则;但其并没有说明自决权的实现方式,或者自决后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果:从原国家独立、与原国家组建联邦、成为保护国、某种程度上的自治亦或者与原国家完全同化。也没有说明,民族之间的界限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组成一个民族。事实上,关于哪些种群有合法的权利实行自决权,现在的法律条文和定义仍然有着太多的矛盾。Betty Miller Unterberger,,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2002.

查看 神道和民族自決

江藤新平

江藤新平(えとう しんぺい;),是日本武士(佐賀藩士)、政治家。幼名恒太郎、又藏。諱胤雄、胤風,号南白。作為朝臣的正式名稱為平胤雄(たいら の たねお)。「維新十傑」及「佐賀七賢」之一。.

查看 神道和江藤新平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查看 神道和江户幕府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查看 神道和江户时代

汤和墓

汤和墓古迹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这座墓室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开国大将汤和的,现在是蚌埠市著名的风景名胜。 墓室是依山傍水的大型砖石建筑,墓前有众多石象生,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粗犷而又流畅。 Category:蚌埠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蚌埠墓葬 Category:明朝墓葬.

查看 神道和汤和墓

汪精卫政权

汪精衛政權或汪兆銘政權,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與日本合作的一个政权。1940年於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汪精衛擔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陳公博、周佛海和李士群為主要成員。1944年汪精卫病亡后,陳公博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該政府終結。 汪精卫政权被认为是抗战时期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合并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权的辖地,外交上獲得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反共产国际协定》缔约国的承認,未受普遍承认。.

查看 神道和汪精卫政权

河豚计划

河豚计划,亦称豚鱼计划(Fugu Plan)。是指大日本帝国在1930年代制定的一份计划,准备为了日本的利益,将逃避纳粹的欧洲犹太难民安置在日本控制的亚洲大陆。1934年,该计划首次提出,在1938年的五相会议上得到确认,但是到了1941年日本加入三国轴心以后,以及其他许多状况的影响,这一计划未能得到充分实施。.

查看 神道和河豚计划

注連繩

注連繩(),又稱標繩,七五三繩。是一种用稻草织成的绳子,是一种神道中用于洁净的咒具。大小相差可以很大,有些繩子光直徑就有數公尺,通常与纸垂一起使用。 注連繩多数见于神社,能辟邪。有时在神社树干上也见到,日本相撲的土俵与横綱力士的腰帶也可見到。這种绳是東亞稻作文化中的一種,而日本新年掛的注連飾則源自中國的葦索(守歲繩)。 File:Izuma Taisha Shimenawa.jpg File:Shimenawa at Izumo-Taisha.png File:Shimenawa-Meigetsuin.jpg File:Yuki_Shrine_-_giant_Sugi.jpg File:Syouhouji5851.jpg File:Meotoiwa wedded rocks.jpg File:注連縄.JPG Category:神道 Category:厭勝物 Category:秸稈製品.

查看 神道和注連繩

清泰陵

泰陵(z)位於中国河北易縣的清西陵,是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墓,建于雍正七年(1730年)。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附设的泰陵妃园寝內,葬有雍正的21位妃嫔。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時間最早,规模最宏大壯觀,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总共占地8.47公顷。 雍正生前曾下詔,不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和神道,其子乾隆帝卻不僅補建了石像生、鋪設長達2.5公里的神道,還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國最大的三座石牌坊。 1980年,文物工作者在泰陵月牙城壁前右下角发现一个盗洞,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挖到了地宫前的第一道屏障金刚墙时,盗洞消失,这意味着盗墓未成功,于是进行回填,恢复原貌。 Category:清世宗 Category:清西陵.

查看 神道和清泰陵

清惠陵

清惠陵(v)是中国清穆宗同治帝的陵寝,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的双山峪,为清东陵中的陵寝之一。督造惠陵工程的大臣為恭亲王、醇亲王、魁龄、荣禄、翁同龢。 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始建,至光绪四年(1879年)九月完工。其主要建筑有神道碑亭、方城、隆恩门、明楼、宝顶、地宫等。但没有修建石象生、神道也没有与清东陵的主神道连接。 惠陵地宫内合葬同治帝及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二人。西侧建有惠陵妃园寝,葬淑慎皇贵妃、献哲皇贵妃、荣惠皇贵妃、恭肃皇贵妃四人。 1928年,惠陵妃园寝被盗。 1945年至1953年,惠陵又被多次盗掘。.

查看 神道和清惠陵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查看 神道和满洲国

滿洲國國歌

满洲国在1933年和1942年制訂過國歌。.

查看 神道和滿洲國國歌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Sinosphere)有時稱為東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華文化圈,是指歷史上受中國及中華文化(或漢文化)影響、過去或現在共同使用漢字、文言文作為書面語之文化圈。日-zh-hans:朝;zh-hant:韓-越大多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語言交流媒介,故漢字文化圈範圍大於漢語圈(Sinophone)。 涵蓋國家包括中國以及歷史上曾受中國皇帝冊封或曾向中國王朝朝貢之周邊國家或民族。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農耕民族,存在冊封體制,從中國歷代王朝引進國家制度、政治思想、中華法系,並發展出相似之文化和價值觀,但與中國保持著相對政治獨立。漢字文化圈所覆蓋地域與現代劃分之東洋地區很大程度重合,包括了中國大陸、澳門、香港、臺灣等漢語地區,古代的越南(京族)、朝鮮半島(朝鮮族)、日本列島(大和族)、琉球群島(琉球族)等。日本歷史學者西嶋定生提出之「東亜(東洋)世界論(冊封體制論)」,形成了歷史學上之「文化圈」概念模型。 漢字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蒙古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本國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古代官方及知識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和--稱為“漢文”)作為書面語言,但漢字文化圈並不使用漢語雅言作為口頭媒體。另外,有些遊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雖然位於漢字文化圈地區內,但不使用漢字。在現代-zh-hans:朝鲜;zh-hant:韓-語、越南語和日本語中,六成以上詞彙都是由古漢語派生出之漢字詞所組成。另外日本假名和越南喃字皆是從漢字衍生之文字,朝鮮半島諺文雖為自創文字但亦能跟日文假名一樣和漢字一同混合使用。東洋世界各國歷史上都曾經使用過漢字。聯合國成立後,中文為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

查看 神道和漢字文化圈

潞简王墓

潞简王墓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北郊13公里處的凤凰山南麓,为明潞简王朱翊鏐及其次妃赵氏的墓。是中國目前保存現狀最好,占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两墓东西并列,均座北朝南。面积13公顷。墓区建筑分两组,第一组导神道部分,即石雕俑群到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至宝城。其总体制度与明定陵相仿。墓建有牌坊、石雕俑群、三孔券御河桥、门楼、稜恩门、稜恩殿、明楼,宝城组成,外建二城墙。外城墙南北324米,东西宽147米,高6米,青石砌筑。次妃赵氏墓与王墓大体相同。 陵墓建成於萬曆43年(1615),完全仿照萬曆皇帝在北京的定陵,現為中國國家AAAA級景區,被譽為中原定陵。.

查看 神道和潞简王墓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原名臺北幸町教會,於1916年落成在臺北市幸町,設計者井手薰。 教堂因為其宗教性,其特色與井手薰其他作品略有不同。外觀方面,井手薰採用哥德式建築的小尖塔、塔樓,誇張線條設計,石雕百葉窗。其中唭哩岸石所砌成的拱門,尤為特色。不過在另一方面,用清水磚刻意造成的紅磚裸露與仍由唭哩岸石搭配的丁掛外表,則又較為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磚造小教堂風格。除此,接連於該教堂後方的主日學教室,也一併採磚造的歐風平房建築。另外,該教堂坐東朝西,西側仍配置基督新教教堂特有的幾何型玻璃裝飾,內部採鋼骨挑高骨架,將木樑架在鋼骨衍架上,且在屋頂舖設原木木板與瓦片,呈現了空曠且莊嚴的傳道會場。.

查看 神道和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朝鮮巫教

朝鲜巫教也稱為巫堂(韓語;무속,巫俗),是朝鲜半岛的本土宗教。与原始巫覡宗教不同的是,自从儒家、佛教和道教进入朝鲜半岛,其巫覡宗教教义多混有儒释道色彩。 现在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济州岛,是如今巫教保留得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在李氏朝鲜时期这些人是两班眼里的贱民。 朝鲜巫教過去曾遭受日本殖民政府和朴正熙政權的壓制,直到全斗煥政府上台才得到喘息並迅速發展。.

查看 神道和朝鮮巫教

朝鲜王陵

朝鲜王陵(朝鲜语:조선왕릉)是朝鮮李朝(1392年-1910年)二十七代國王、王妃以及被追尊的国王及王妃的陵寝及墓园建筑,共有42座,這些墳墓分散在韓國的18個地點。 他們被建造來尊重祖先及其成就,並宣示他們的皇家權威。 2009年6月,大韓民國境内40座王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为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神道和朝鲜王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宗教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沒有公佈任何有關宗教的官方統計數字。北韓是一個世俗國家,官方不鼓勵公眾信仰宗教。從1990年代末Chryssides, Geaves.

查看 神道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宗教

木寺昌人

木寺昌人(木寺昌人,)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为日本政治人物和外交官。.

查看 神道和木寺昌人

本居宣長

本居宣長(),原姓小津,名榮貞,別名健藏,號華風、芝蘭、春庵、舜庵、鈴屋。日本江戶時代的思想家、語言學家。日本國學的集大成者,與荷田春滿、賀茂真淵及其後的平田篤胤齊名。.

查看 神道和本居宣長

本地垂迹说

本地垂迹说是日本佛教興盛時期的一種思想。日本神道的八百万神是佛菩薩的化身,稱為權現。在理論上神佛具有同等地位。.

查看 神道和本地垂迹说

情色描写历史

情色描写(英语:erotic depictions)包括以繪畫、雕塑、攝影、戲劇、音樂以及寫作的手法描述人类的性相關的場面,這在歷史上幾乎所有文明都曾產生過,不分古今東西。在早期人類文化上,性型態與動作上常與超自然力量相聯繫,在一些宗教儀式可見端倪。在亞洲國家如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中國和日本,情欲的表達與在當地本土宗教(諸如印度教、佛教、道教或神道教等)之中有其各自特殊的精神上的意義。而古希臘與古羅馬人产製了諸多情色藝術與裝飾,也多與他們的宗教信仰及文化習俗相融合。 近幾十年隨著電信科技的演進,新興技術——如印刷、攝影、電影與電腦——使得情色描写有了新型態的應用呈現與傳遞形式 ISBN 978-1-4172-2885-0。.

查看 神道和情色描写历史

戰國BASARA系列

| 《戰國BASARA》是CAPCOM發行的动作游戏系列,第一作为PS2遊戲,後續作品亦有登場於PSP、PS3、PS4、Wii等平台,惡魔獵人團隊參與製作。第一作《戰國BASARA》於北美及歐洲的名稱為《Devil Kings》。 BASARA在日語可解作婆娑羅,是當時下級貴族的一種「僭越行為」;不避諱自己的身份高低而穿著華貴的衣服,以及言行舉止上逾越本分的故做風雅。足利幕府第一代將軍足利尊氏在幕府管理的基本方針中予以禁止。其風潮的代表性人物為源家足利氏首席執事,高師直;其他諸如佐佐木道譽、土岐頼遠等等,均在日本古典文學《太平記》中以「婆娑羅大名」稱之,並且加以批判。 2009年4月1日於TBS系播放電視動畫。第二季動畫《戰國BASARA貳》於2010年7月11日開始播放。 2014年7月5日於日本電視台播放《戰國BASARA Judge End》,連同製作小組的人員也大幅更換。.

查看 神道和戰國BASARA系列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八:洪武十五年九月庚午。孝慈皇后梓宫发引。上亲致祭于灵,曰“兹以吉日良辰,安葬皇后于钟山之阳。命妃嫔诸子以下奉送。今当发引。特以牲醴致祭。”祭毕发引。文武百官具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是日安厝皇堂。皇太子奠玄纁玉璧,行奉辞。礼毕,神主还宫,文武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回宫,百官行奉慰礼毕。上复以醴馔祭于几筵殿,自再虞至九虞皆如之。是晚,仍遣醴馔告谢于钟山之神,以复土故也。命所葬山陵曰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 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7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祯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查看 神道和明孝陵

明仁

明仁(;)是日本第125任天皇,為現任之天皇(今上天皇)。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為平成。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御印為「榮」(,「榮」是桐的別稱)。.

查看 神道和明仁

明神

明神(みょうじん)乃是日本神道對神的稱號之一。不過該詞彙用以指稱天皇時則讀成「あきつみかみ」,詳情請參照之條目。「明神」一詞出自佛教用語,如《如意輪陀羅尼經》裡提及「一切諸明神通威力無能及,此如意輪陀羅尼明神通力者」。.

查看 神道和明神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查看 神道和明治天皇

明治三陸地震

明治三陸地震是一場在日本時間1896年(明治29年)6月15日下午7時32分30秒發生於東北地區三陸外海的地震災難,是低角逆斷層型的海溝型地震。明治三陸地震引發日本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海嘯,地震規模估計高達ML8.2~8.5,這次地震引起的大海嘯也被認為是一次典型的地震海嘯,震央在岩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現在的釜石市)東方200公里。 這次海嘯摧毀了大約9,000棟住宅,造成至少21,900人死亡。宮古觀測所的地震儀紀錄到地震持續時間是5分鐘、各地震度为震度2~3。.

查看 神道和明治三陸地震

明治神宫

明治神宮坐落在東京都澀谷區,地處東京市中心,占地70公頃,緊挨著新宿商業區,占據了從代代木到原宿站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除了皇居之外最大的一塊綠地。正式書記中,「宮」的寫法採取日本古代常見寫法,下方「呂」中間沒有一撇「ノ」,為「明治神宫」。.

查看 神道和明治神宫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查看 神道和明治维新

明显陵

明显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父亲睿宗献皇帝朱祐杬及生母慈孝獻皇后蒋氏的合葬墓,是中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 明显陵是明嘉靖时期“大礼议”的产物,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上与其他帝王陵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陵寝结构为“一陵两冢”,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和圆形内外明塘等,都是明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

查看 神道和明显陵

春日神

春日神(カスガノカミ)為日本神道的神祇,亦稱為春日權現(カスガゴンゲン)。.

查看 神道和春日神

昭和天皇之死

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于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6时33分因十二指肠癌在东京吹上御所駕崩,享年87岁,其死讯于当天早上7时55分由宫内厅公布。其后,皇太子明仁即位,次日改元平成,长达62年又13日的昭和时代宣告结束。大行天皇的谥号同月31日确定为“昭和天皇”。同年2月24日,昭和天皇的在东京举行,遗体于当天下午葬在八王子市的武藏野陵。.

查看 神道和昭和天皇之死

海南日占时期

海南日占時期,又稱為海南淪陷時期,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日本帝國軍事占領中国海南岛的時期。.

查看 神道和海南日占时期

新井白石

新井白石(),名君美,號白石。日本江戶時代政治家、詩人、儒學學者,他對朱子理學、歷史學、地理学、語言學、文学等方面造詣頗深;曾為幕府將軍德川家宣、德川家繼的重要輔臣。.

查看 神道和新井白石

新莊文昌祠

新莊文昌祠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為一間主奉文昌帝君的廟宇,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文昌祠最初於1813年建在新莊慈祐宮右側,《淡水廳志》記載為淡水廳五文昌祠之一,1875年遷建於現址。.

查看 神道和新莊文昌祠

新郎

一般來說,新郎一詞專指對於確立婚姻關係的男女,在結婚儀式中男方的稱呼,又稱新郎官。在結婚時,新郎一般會穿上專門的禮服,經過婚禮儀式或法律程序後就成為女方的丈夫。一般新郎也會有一至多位伴郎(或男儐相)的陪同。.

查看 神道和新郎

文鲜明

文鲜明(문선명,),本名文龍明,韩国新興宗教统一教创始人。.

查看 神道和文鲜明

文明V:众神与国王

《文明V:众神与国王》(Civilization V:Gods & Kings)是由Firaxis开发的回合策略游戏文明系列的第五部——《-zh-cn:文明V;zh-tw:文明帝國5;-》的首部资料片,於2012年6月19日於北美洲市場推出。《文明V:众神与国王》中不但增添了27种新单位、13种新建筑、9种新奇迹、9种可游玩的新文明,更改了投射兵种的升级链,还重新引入了宗教系统和谍报机制,同时外交也较前作而言变得更为丰富。.

查看 神道和文明V:众神与国王

无神论人口

统计无神论者的人口很困难,其结果也不準確。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世界上一些政府推广无神论,而另一些政府压制无神论,因此对于无神论者人口的统计可能过高或过低;其次,由于无神论的定义不确定,许多统计的标准并不统一,其中一些可能仅仅统计强无神论者人口,而另一些则统计无宗教信仰者的人口。尽管存在这些困难,大多数研究标明无神论者(无宗教信仰者)占全世界人口的12-15%。 另外,無神論概念出自一神信仰的西方,因此該概念套用到傳統東方文化上,便出現了矛盾,如中國人和日本人等東方民族,經常介於有神論和無神論間(也就是泛神論),與西方嚴格區別兩個概念的思維不同。因此統計該地各國無神論者的比例,可能會出現10-90%的極大落差。特别是在日本,大多数人都同时拥有多个宗教信仰(参见日本宗教)。而無宗教信仰者並不同于无神论者,可能近似于不可知論者。.

查看 神道和无神论人口

日裔美國人

日裔美國人指具有日本血統的美國人,是屬於亞裔美國人群體的一部分。.

查看 神道和日裔美國人

日裔泰国人

日裔泰國人社群歷史悠久,還在近年发展成一個大型的僑居社群。在曼谷居住,而且已經向領事館登記的日裔人士佔全國所有已經向領事館登記的日裔居民的三分之二,他們也是日本國外規模第四大的日本人社群,仅次于洛杉矶、纽约市和上海。日本居民推測當地日本人的實際人數可能比官方數字还要多若干倍,因为许多暂住性居民,尤其是那些持长期旅游签证進入泰國的人,都沒有向日本駐泰國大使館或領事館登记。.

查看 神道和日裔泰国人

日裔新加坡人

日裔新加坡人社群規模龐大,當中以公司員工和他們的家人居多。新加坡第一位日裔居民是在1862年抵達當地的山本音吉,而在明治维新開始後不久,當地也出現了規模頗大的日本人移民潮。.

查看 神道和日裔新加坡人

日枝神社 (千代田区)

日枝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中的神社。祭祀着江户三大祭之一的山王祭。旧社格为准勅祭社、官币大社。 主祭神为大山咋神,祭神为国常立神、伊奘冉尊和足仲彦尊。.

查看 神道和日枝神社 (千代田区)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神道和日本

日本基督教史

日本的基督教(基督宗教)歷史,切確記載起始於16世紀安土桃山時代由天主教傳教士進行的傳教活動,但因基督教教會與日本原有的佛教及神道信仰發生衝突,在豐臣秀吉當政時開始受到迫害,江戶時代更被大規模禁止,導致日本基督徒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至明治維新後,日本才重新開放基督教傳播,新教、東正教等其他基督教宗派也在此時開始傳入日本。現今根據日本政府在2015年底的統計,日本的基督教信仰人口約195萬,佔日本全國居住人口(含旅日外籍人士)約百分之1。.

查看 神道和日本基督教史

日本历史

日本歷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島內的歷史。 根據民間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國。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 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19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1990年代,泡沫經濟破灭。.

查看 神道和日本历史

日本十進分類法

日本十進分類法(にほんじっしんぶんるいほう、NDC),是日本參考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所發展適用於日本國情的圖書分類法。最初的版本為1928年發表的「和洋圖書共用十進分類法案」,1929年始改為現名,最新的版本為2014年12月發行的「新訂10版」。.

查看 神道和日本十進分類法

日本反中情绪

日本反中情绪是指日本對地域上的中國及統治中國的政權之反對情緒,从江户时代开始显现。.

查看 神道和日本反中情绪

日本右翼团体

日本右翼团体(又称日本右翼组织或日本右翼势力)是日本民族主义右派组织。据日本警察厅统计,日本大约有1000多家右翼团体,成员总数大概有10万人。日本右翼团体對於過去戰爭歷史的侵略行為一直持否認或懷疑態度,並支持日本政治人物公開參拜靖國神社。.

查看 神道和日本右翼团体

日本天主教

日本的天主教屬於羅馬公教會(天主教會),始於1549年聖方濟·沙勿略東渡日本傳教,是天主教自反宗教改革時期以來第一批進行傳教的國家之一。天主教傳入日本之初曾蓬勃發展,但在豐臣政權與江戶時代遭到禁絕與迫害,使得宗教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至幕末解除鎖國令後,日本天主教才得以復甦。現今日本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約44.8萬,除了各都市與聚落的教堂外,天主教會在日本各地亦設有多處文教與社福機構。.

查看 神道和日本天主教

日本宗教

日本宗教呈現多元性,現在的日本國憲法保障國民的宗教自由,不立國教。基於歷史因素,神道教與日本佛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文化上,多數日本人同時崇奉神道與佛教,這兩個宗教的儀式已與日本人生活融為一體,如婚禮和葬禮。多數日本人同時信仰神道與佛教。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調查,日本神道教約佔日本人口比率99%,佛教徒約佔人口的80%。許多的日本人不參與任何宗教組織,只參與婚喪喜慶與祭祀等傳統上的宗教儀式,還有不少年輕人就算參加宗教儀式,但卻自認為不可知論者,甚至是無神論者。.

查看 神道和日本宗教

日本庭園

日本庭園(),是指日本傳統的庭園,又稱和風庭園。可見於日本寺院、大名屋敷的庭園跡、政治家、實業家的邸宅跡、公共施設的敷地造型。.

查看 神道和日本庭園

日本人

日本人(にほんじん)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現在日本吸引了相當多的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當中大部分是華人與西方人,部份外國人歸化了日本國籍,也成為日本人的組成部份。.

查看 神道和日本人

日本人口

日本人口根據總務省統計局資料,為1億2659万2千人(2018年1月確定值),是世界人口第十一大國。在20世紀之后,由於日本進入後工業社會,人口生育率降低,醫療條件提高;加上日本一向對外來移民管制甚嚴格,導致日本成為世界上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日本也是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目前,日本總人口與勞動人口仍持續減少。.

查看 神道和日本人口

日本二十六聖人

日本二十六聖人是1597年2月5日(日本慶長2年12月19日)豐臣秀吉下令在長崎處決26名天主教徒,此事件後來被稱作「二十六人的殉教」,這4位西班牙籍傳教士、1位墨西哥籍(當時稱為「新西班牙」)修士、1位葡萄牙籍修士、20位日本籍信徒(含3名未成年者)被追封為聖人,遂以「日本二十六聖人」稱之。.

查看 神道和日本二十六聖人

日本佛教

日本的佛教在飛鳥時代傳入,並於奈良時代與平安時代開始發展,為漢傳佛教的一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中国佛教已经消失的宗派如真言宗、三论宗等,在日本反而传承至今。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調查,日本神道教約佔日本人口比率99%,佛教徒約佔人口的80%。許多的日本人不參與任何宗教組織,只參與婚喪喜慶與祭祀等傳統上的宗教儀式,還有不少年輕人就算參加宗教儀式,但卻自認為不可知論者,甚至是無神論者。.

查看 神道和日本佛教

日本哲學

日本哲學(にほんてつがく)是日本的哲學・思想。歷史上有本土的神道和來自中国的思想,例如,佛教、儒教的融合。如同過去受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影響的水戶學、禪宗,近代至今的日本哲學也受西洋哲學影響。.

查看 神道和日本哲學

日本神社列表

以下為日本現存的著名神道神社的列表,以日本都道府縣排列。.

查看 神道和日本神社列表

日本神祇列表

日本神祇列表包括了神道或佛教之神、民俗信仰之神及從外國引進融入本土文化之神等,日本人將自然界各種動物、植物、精靈、甚至英雄豪傑死後的靈魂視為神祇。此外日本神話也有所謂「八百萬神」的說法,可見其數目之多。 以下的分法只是簡單的分法,另外也有同一位神以各種不同的名稱記錄在下的情況。()內的讀法只是一個例子,亦可能有其他念法。又像是命(…のみこと)、尊(…のみこと)、神(…かみ、…のかみ、しん、じん)、權現(ごんげん)、明神(みょうじん)等神號的一部分大致上會予以省略。另者,日文中神的計算單位是「柱」(はしら)。.

查看 神道和日本神祇列表

日本禪宗

日本禪宗,是鎌倉時代自中國傳入的大乘佛教禪宗宗派,由於獲得鎌倉幕府支持,形成日本歷史上特有的佛教禪宗系統。 幕府以日本武士的領導者身分,取代平安時代的公家貴族執政,幕府將軍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日本武士階層的道德規範“武士道”。 日本的茶道、插花、武術、傳統文學等,皆受到日本禪宗很大的影響。.

查看 神道和日本禪宗

日本道教

日本道教是傳入日本的道教文化總稱,主要是以思想影響日本的文化,而非作為一個宗教進入日本社會。日本是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其古代文明起步較晚,。。道教也將庚申信仰等系列道教文化傳到日本,使得尊崇天皇的信仰體制也是依據諸多道教元素建構。.

查看 神道和日本道教

日本裔巴布亞新幾內亞人

日本人,定居於西巴布亞和德屬新幾內亞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日本的移民在這些島嶼建立了椰樹種植園和貿易企業,特別是在拉包爾。在20世紀上半葉日僑社團仍然很小,在巴布亞的大多數日本人是商人和種植園經理,有少數人是漁民,但人數從未超過100人。他們中的許多人與巴布亞人女人結婚,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多數日本人被驅逐到澳大利亞,在那裡他們被拘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戰後被遣返回日本,雖然他們的混血兒被允許留在當地,並與當地民眾吸收。.

查看 神道和日本裔巴布亞新幾內亞人

日本裔巴西人

日裔巴西人,泛指有日裔血統的巴西公民,或是從日本移居巴西的日本人。.

查看 神道和日本裔巴西人

日本軍國主義

日本军国主义(軍国主義,ぐんこくしゅぎ)指的是大日本帝國時期日本的一種政治意識形態。.

查看 神道和日本軍國主義

日本-印度关系

日本-印度关系指日本国与印度共和国之间的国际关系。 纵观历史,日本与印度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印度与日本间就有悠久的文化交流,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间接进入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支持钱德拉·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对抗英国军队。现在,印度是日本政府最大的发展援助对象 。日本和印度都处于各自历史的关键时刻。 印度独立以来,两个国家一直保持着温和的政治关系。经济上,日本企业如索尼、丰田、本田,在印度建有大量厂房,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也逐渐成为日本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事实上,日本企业是第一批在印投资的企业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企业是汽车业巨头铃木公司,其合资公司馬魯蒂鈴木公司是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 2006年12月,日印关系在印度总理辛格的访日中达到了高潮,双方签署了共同声明,表示将构筑两国间“战略性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日本资助印度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德里的地铁系统。2007年,日本自卫队参加了代号为“马拉巴尔-07”(Malabar 2007)的海上联合军演,这也涉及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和美国。此外,2007年还是“日印友好年”。.

查看 神道和日本-印度关系

日本LGBT权益

LGBT权益雖然在日本不被民事法律保护,不過同性性行為在日本是合法的。目前没有日本法律反对或认可同性戀关系。同性戀在日本國憲法、民事或刑事法律文件中均未提及。.

查看 神道和日本LGBT权益

日本民族主義

日本民族主义指的关于日本民族的民族主义(特别是爱国主义)的是一系列的概念,内容比较宽泛。.

查看 神道和日本民族主義

日本文化

日本文化,是指在日本列島上形成的在關於思想、行為、生活、教育、信仰及價值觀等等的一系列實體或非實體的事物或象徵。 公元四世紀至九世紀,朝鲜半島的移民(渡來人)為日本帶來東亞文化,這包括其書寫系統—漢字。往后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為日本帶來了漢傳佛教文化,如花道、茶道和香道都是伴隨著漢傳佛教傳到日本的,是日本傳統藝術的重要一環。十世紀左右,日本與東亞大陸的交流變少,開始孕育出國風文化。十六世紀中葉,歐陸文化傳到日本,後來因貿易保護政策和基督教禁令,使歐陸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停滯。直至十九世紀,日本在美國的外交壓力下签署日美神奈川条约(日美和親条約),开放了下田及箱馆两港口通商,歐陸文化在日本才得以重新復興,後來更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一員。 由於日本之於東亞大陸的地理位置,日本文化常常被劃入東亞或儒家文化圈文化之中,但始终存在爭議。美国保守派政治学家塞缪尔·P·亨廷顿在1993年發表的文明衝突論中,認為日本文化獨立於東亞自成一體,應並列為世界九大文明之一。而日本历史学家與那霸潤則認為日本文化是東亞大陸文化的延伸,並著重於唐朝文化的色彩,只在些許方面有差異。.

查看 神道和日本文化

日本教育

在日本的教育體制中,初等教育和部分中等教育是強制性的。大部分學生在小学校和中學校(--)階段就讀於公立學校,但是到了高等學校(高中)之後,私立學校成為主流。 在小學校以前的教育有選擇性就讀的幼稚園和(托兒所);托兒所的服務對象是一足歲到五歲的兒童,幼稚園的服務對象是三歲到五歲的兒童。每間托兒所和幼稚園的教育訴求都不相同,有些是為了準備私立小學校入學考試,有些只是單純提供嬰孩玩耍遊戲的空間。從小學校到高等教育機構,學年都是從每年四月開始、三月結束;從八月開始會有一段暑假,在年底時會有寒假。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教育排名中,日本學生長年在閱讀理解、數學、科學項目中名列前茅: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中,日本學生歷年的平均成績在此三科目皆達到540分 。從歷史上來看,日本人普遍較高的教育背景和社會大眾對於教育的重視被視為戰後日本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但是,儘管在日本,每位學生分配到的教育資源遠超過其他OECD會員國,日本政府的教育預算佔GDP的比例卻比OECD會員國平均還低。不僅如此,教育產業總體分配到的GDP比重也偏低,在2015年時,教育佔日本GDP的比例只有3.5%,相較之下OECD會員國平均為4.7%。201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日本25至64歲人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48%,世界第四;在擁有碩士學位的比例上,僅次於南韓。高校畢業生中,繼續升學的比例佔了75.9%。 在日本,教育是個重要的課題。現今日本的教育體系奠基於憲法與《》,並由文部科學省負責統籌。一般有三種類型的教育可供選擇:進入公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進入私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或是到不合文部科學省標準的私立學校。日本實行小學校6年、中學校3年的義務教育,大部分學生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後還會繼續進入高等學校就讀。 雖然日本的義務教育年限只有小學及中學校(初級中學)的9年,仍有超過90%的學生會進入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就讀。超過250萬的學生會進入大學或學院深造。2010年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就學率為98%,位列全球第一,大學就學率也高達45.5%。在過去,進入高等教育被描述成「地獄般的」和「戰爭般的」。然而由於近年來日本出生率的下降,適齡學童越來越少,這個現象開始改變。現在學校開始競爭努力招收新生。不過許多學生仍然在正常課程之外,被送進補習班學習。.

查看 神道和日本教育

日本教育史

日本教育史,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教育是国民才智的基础。.

查看 神道和日本教育史

攝末社

攝末社是日本神道教的一种宗教场所,指在神社的本社之外而受到該神社管理之小型神社——攝社(摂社,せっしゃ)與末社(末社,まっしゃ)的合稱。也可以被稱為枝宮(枝宮,えだみや)或枝社(枝社,えだやしろ)。.

查看 神道和攝末社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是指政治領袖同時兼為宗教領袖,或者宗教領袖同時兼為政治領袖的政體。.

查看 神道和政教合一

愛宕權現

愛宕權現(あたごごんげん)是日本京都愛宕山的山岳信仰、神道的火產靈神、修驗道融合,相傳是佛教地藏菩薩的權現,有武神、火神的性質。 神佛分離、廢佛毀釋以前,從愛宕山白雲寺勸請分靈到全國的愛宕社。 戰國時代武將直江兼續的頭盔上的「愛」字,據說代表「愛宕權現」或「愛染明王」。.

查看 神道和愛宕權現

敏达天皇

敏达天皇(;538年?—585年9月14日?)是日本的第30位天皇,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72年到585年。钦明天皇的次子,母亲石姬皇女(宣化天皇之女)。 569年敏达天皇被钦明天皇立为太子。572年钦明天皇薨,敏达天皇登基。 敏达天皇试图加强日本在朝鲜的影响,但没有成功。在宗教上他偏向神道教。585年在日本瘟疫蔓延,他因此禁止佛教,但同年天皇死于瘟疫。 敏达天皇的第一位皇后在他登基四年後便逝世,他的第二位皇后是后来的推古天皇。他们的儿女中包括皇极天皇。.

查看 神道和敏达天皇

教主

教主,為宗教創始者或某教派之領導者(即使歷史未能證實其存在),被崇拜的人(也許該宗教教徒會認為教主是神)。或作教祖。 在現代用語中,對於領導流行時尚的歌手,藝人或一些比較出名的人亦稱為教主。例如日本藝人濱崎步、臺灣歌手蔡依林、以及被香港傳媒稱為「八十年代搖滾教主」的香港藝人劉以達。 在一些非正式的用法裡面,教主一詞可能帶有貶抑的意味,並暗示其追隨者有盲從的現象。但是一般而言,教主一詞為領導群體的菁英,具有極正面的涵義。 通常被稱呼為教主的人(如上文提到的濱崎步),未必知道自己的言行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之大,或因此感到自傲。通常一些流行文化及運動文化的中心人物常被支持者用「教主」一詞去稱呼。.

查看 神道和教主

慈安太后

孝貞顯皇后(a;),又称慈安太后或東太后,中國清朝咸豐帝的皇后。姓鈕祜祿氏。滿洲鑲黄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楊阿之女。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為同治、光緒初年(1861年至1881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同治帝即位後,稱為「母后皇太后」,與西太后(慈禧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過世為止。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查看 神道和慈安太后

拍手 (神道)

拍手 是神道礼拜仪式,用于驚动神灵与祖先的灵魂(御魂)。.

查看 神道和拍手 (神道)

普天滿宮

普天滿宮是日本沖繩縣的一座神社,位於宜野灣市的普天間。它是琉球八社之一,也是宜野灣市唯一一座神社。 普天滿宮建於一個全長約280m的鐘乳洞中。琉球第一尚氏王朝尚金福王至尚泰久王在位期間,在這個鐘乳洞裡建立了琉球第一座神社——普天滿宮。普天滿宮融合了日本神道和琉球神道的元素,祭祀日本神道熊野權現中的天照大神、家都御子神、伊奘諾尊、速玉男尊、事解男尊,以及琉球神道中日之神、龍宮神(ニライカナイ神)、普天滿女神(グジー神)、天神、地神、海神六位神祇。 1945年沖繩島戰役之中,普天間宮的社掌持神體逃往沖繩島南部的糸滿村避難。戰後,普天間宮被美軍接收。琉球人在具志川村(今宇流麻市)建立假之宮,以繼續祭祀。1949年,美軍將該地還給琉球人,神體遷回原址繼續供奉。 Category:琉球神社 Category:沖繩縣神社 Category:熊野神社 Category:無格社 Category:宜野灣市.

查看 神道和普天滿宮

1940年代臺灣

1940年代臺灣歷經了從日本統治到由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軍事接管的重大變革。不過不論實際統治臺灣的大日本帝國所屬臺灣總督府,或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屬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政府,都讓臺灣成為「經濟困頓的年代」。 以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0月國民政府開始接管臺灣此一時期為分界,造成臺灣經濟困頓的因素,在前半段時期是因為臺灣隨日本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段時期則因為與中國經濟圈結合後,受到中國大陸国共内战政局惡化的波及。該困頓時期直至中華民國政府決定撤至臺灣前後,實施數項重大經濟改革,才獲得改善.

查看 神道和1940年代臺灣

亦称为 日本神道教,神道敎。

太陽神列表奠祭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列表娜烏西卡婚礼媽祖學科列表宣陵 (後梁)室町幕府宮崎市家宅六神完美自由教團宗教宗教中的牛宗教年表宗教场所宗教經典宇賀神安田峰俊寺庙富坂聪富士山富永仲基尊王攘夷小玉 (貓)小畑友纪小村神社前站山崎闇斋山本常朝岛根县島原之亂巫女巫覡宗教上帝上村健太郎上村幸治帝王陵墓严岛神社中山义隆中元節與盂蘭盆節中国教育史丰饶之海帳女王主神主要宗教创始人列表东方哲学史东方求闻口授 ~ Symposium of Post-mysticism.七五三節七福神七條兼仲世界宗教博物館世界宗教列表世界主要宗教三波春夫平安时代幸運☆星角色列表幽灵图久米邦武庚申信仰亚洲艺术史亞裔拉丁美洲人京都市人間宣言二二八公園福德宮应神天皇井上伊之助庙会 (日本)廟會廢佛毀釋延平郡王祠伊势神宫伊奘諾尊伊豆那姬命传教士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伴天連追放令开山佐藤重和彬子女王佛教御守御神體御朱印德仁親王得救忍术保科正之修陵 (南梁)土器川圣人圣职者圣诞节在日朝鲜人和韩国人地震神北朝 (日本)國學 (日本)國之常立神國立宜蘭高級中學校友列表國魂國教制服和久產巢日神和服員林市哲学唐乾陵儒家儒教 (宗教)出口王仁三郎兩部神道八咫鏡八紘一宇关东州兴梠一郎典侍勿體無国学院大学栃木短期大学国体倭國大亂Cosplay犹太教皇学馆短期大学皇国史观皇民化運動矢乃波波木神石平 (评论家)石門心學王子神王懿修琉球历史琉球国琉球神道琉球族社格神 (神道)神宮神主神世七代神代文字神使神佛分離神佛習合神國發言神的概念神社神祇官神職 (神道)神道指令神风神馬神話作品神樂神是中学生神慈秀明會祖先牌位祓戶大神禍津日神福天福岛香织禅宗私立大學秦河勝秋篠宮妃紀子秋篠宮文仁親王秋葉權現穢多竹林山觀音寺紅淡比織田秀信織田政權美智子皇后眞子內親王產土神田中义一物部守屋狐狸精直毘神相撲瀧行瀨織津姬神白無垢百科详编莊陵 (南梁)鎮守神鎌倉江之島七福神鎌田正威遊魂 -Kiss on my Deity-聞得大君聖安德烈堂聖地聖誕夜遗华日侨荼吉尼荒吐神荒魂與和魂鏡餅鐮子坑口金陵祠靖國神社爭議靖国神社青岛宗教青岛市青岛神社風中緋櫻被神化的人列表袴 (和服)食盐飛鳥時代餓沙羅鬼饒速日命香港人口香港社會香港日佔時期觸穢詔書奉戴日誓約高士神社高樹沙耶鬼畜護法神護摩魔技科的劍士與召喚魔王魔法人力派遣公司魔法禁書目錄用語列表谷中靈園豐宇氣毘賣神豐臣政權象征天皇制鳥居賀茂別雷命贖罪越南的日本人超级英雄鹿岛号训练巡洋舰龍泉教茅泽勤霉氣部落民都七福神能剧阴阳阴阳道阿曇磯良起請文赵孟頫墓赵王陵薮中三十二藏王權現门神闲院宫载仁亲王那智瀑布臺南市臺中市臺北天滿宮社臺北市臺灣臺灣神宮臺灣歷史金刀比羅宮金瓜石社金毘羅權現釋廣欽镰仓幕府腓立比收藏物若松孝二英照皇太后英语借词雷神 (日本)耶稣耶稣会选民 (宗教)陈宏谋墓陆钶李文忠墓東方神靈廟 ~ Ten Desires.松平容保杉山晋辅栗原弘行桃園市忠烈祠梨本宮守正王梅花山 (南京)森氏红淡比植木町權現武士道武寧陵武田梨奈武汉市死神 (日本)比賣神毛利元就氏神水神 (日本)水野勝成民族自決江藤新平江户幕府江户时代汤和墓汪精卫政权河豚计划注連繩清泰陵清惠陵满洲国滿洲國國歌漢字文化圈潞简王墓濟南基督長老教會朝鮮巫教朝鲜王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宗教木寺昌人本居宣長本地垂迹说情色描写历史戰國BASARA系列明孝陵明仁明神明治天皇明治三陸地震明治神宫明治维新明显陵春日神昭和天皇之死海南日占时期新井白石新莊文昌祠新郎文鲜明文明V:众神与国王无神论人口日裔美國人日裔泰国人日裔新加坡人日枝神社 (千代田区)日本日本基督教史日本历史日本十進分類法日本反中情绪日本右翼团体日本天主教日本宗教日本庭園日本人日本人口日本二十六聖人日本佛教日本哲學日本神社列表日本神祇列表日本禪宗日本道教日本裔巴布亞新幾內亞人日本裔巴西人日本軍國主義日本-印度关系日本LGBT权益日本民族主義日本文化日本教育日本教育史攝末社政教合一愛宕權現敏达天皇教主慈安太后拍手 (神道)普天滿宮1940年代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