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祁濟時

指数 祁濟時

祁濟時爵士,KCMG(Sir Michael David Irving Gass,),英國殖民地官員,1965年9月至1969年1月出任香港輔政司兼行政及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1969年3月至1973年10月任英屬西太平洋高級專員。 祁濟時在1939年加入殖民地部,早年於西非黃金海岸政府供職,官至內政部常務次官。在1958年至1965年間,他調任英屬西太平洋高級專員公署布政司,此後出任香港輔政司。在輔政司任內,他與何禮文及姬達等港府官員應對六七暴動,並在1967年6月至9月期間暫代戴麟趾爵士署任港督一職,設法主持大局。在暴動期間,他對滋事的左派份子採取強硬態度,從而有效控制局勢,但也因此成為左派陣營口誅筆伐的主要攻擊對象之一。祁濟時在1969年卸任前夕獲英廷授予KCMG勳銜,以肯定他在任輔政司期間的表現。 祁濟時在1973年結束殖民地生涯,返回英國定居,晚年曾於1977年至1981年間出任森麻實郡議會議員,並熱心參與研究森麻實郡的地方歷史。祁濟時與妻子伊利沙伯·艾克蘭-胡德在1975年結婚,其妻也曾任郡議員,1998年至2015年出任森麻實郡郡尉。.

7 关系: 姬達祈濟時祈济时韓美洵華智禮麥仕德戴磊華

姬達

姬達爵士(Sir Jack Cater,),生於英國倫敦,1940年志願入役英國皇家空軍,於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中隊服役,亦曾在海外戰區擔當行政業務,戰後的1945年11月,以空軍少校階級前往香港加入軍政府,至民事小組工作。1946年在皇家空軍香港基地退役,加入當時的漁務處(今漁農自然護理署)做見習生,展開長達40年的公職生涯。 1967年6月港督戴麟趾爵士因病與家人返回英國休假,防衛司兼港督特別助理姬達獲任命為增設的副輔政司(特別職務),姬達、華民政務司何禮文和輔政司祁濟時三人成為香港政府應對1967年暴動的核心決策人物。由於1967年任職防衛司時,處理六七暴動表現獲認同,故當政府打算成立廉政公署,姬達便成為不二之選。1973年獲香港總督麥理浩委任為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1974年領導香港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成立;為首任廉政專員,並接管警方反貪污部工作。針對打擊警察及公務員貪污,致力洗脫瀰漫社會的賄賂歪風。當年有婦人曾跪在路上向他伸冤,也有年輕人在街頭向他鞠躬敬禮。姬達家人形容他為「香港真正的朋友及僕人。」 1978年至1981年任香港布政司。姬達爵士為香港社會的發展建設,以及帶頭在社會上樹立廉潔的風氣方面,貢獻良多。後來亦成為港督人選之一。 姬達離開政府後繼續留港工作和生活,至2001年才辭退所有工作回家鄉定居,最後一次來港是2002年,之後病情惡化遂轉往根西島專心養病。及至2006年4月14日因病辭世。 姬達在多年來以香港為家,其家人發出的訃文指姬達「在香港服務56年,以令到世界更美好為奮鬥目標」,令人懷念。 而廉署亦讚揚他是捍衛亞洲邁向廉潔之鑰匙。.

新!!: 祁濟時和姬達 · 查看更多 »

祈濟時

#重定向 祁濟時.

新!!: 祁濟時和祈濟時 · 查看更多 »

祈济时

#重定向 祁濟時.

新!!: 祁濟時和祈济时 · 查看更多 »

韓美洵

韓美洵,CBE(,),英國殖民地官員,1964年3月至1969年5月出任香港副輔政司,任內曾多次署任輔政司兼行政立法兩局當然官守議員。 韓美洵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1941年加入香港政府任職官學生,同年12月參與香港保衛戰。香港淪陷後,他以戰俘身份被日方囚禁,1942年9月與另外千餘名戰俘和其他被囚人士登上客貨輪里斯本丸,準備被押往日本從事苦工。不過,里斯本丸在10月1日駛至浙江舟山對開海面時遭美國海軍潛水艇用魚雷擊中,該船旋於翌日沉沒。是次海難造成多名戰俘喪生,但韓美洵成功獲救,此後他在日本繼續遭到拘禁,直到二戰於1945年結束為止。 戰後,韓美洵重新加入香港政府,1964年出任副輔政司前歷任首席助理華民政務司、助理輔政司、兩局秘書、副防衞司和人事處主任等職,期間又曾於1954年至1956年被借調到英屬洪都拉斯出任發展專員一職。返回香港後,他在1958年至1959年參與香港紋章的設計工作,1962年至1963年主持初級公務員薪酬調查,發表備受爭議的《韓美洵報告書》。在副輔政司任內,韓美洵曾應對六七暴動,並在暴動初期兼任港府內部的宣傳委員會主席一職。他在暴動過後負責評估事件和撰寫報告,以及處理個別滋事份子被港府引用緊急條例長期拘留的問題。韓美洵喜愛研究港府歷史,曾於1963年和1969年分別為港府出版《香港旗章、公印和紋章》和《香港政府部門:1841年-1969年》兩書。.

新!!: 祁濟時和韓美洵 · 查看更多 »

華智禮

軍中將華智禮爵士,KBE,CB,MC(Lieutenant-General Sir John Francis Worsley,),英國陸軍將領,1966年至1968年任駐港英軍司令,任內應對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期間,華智禮指揮駐港英軍參與處理沙頭角槍戰、文錦渡事件和打鼓嶺事件等多宗邊境衝突,並配合香港警隊採取多次聯合行動拘捕左派份子和出動軍火專家拆除左派在全港各處放置的土製炸彈。1967年8月4日,華智禮更向訪港的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借用直昇機,配合軍警空降到僑冠大廈,成功搗破左派位於大廈內的據點。另一方面,英國政府在華智禮任內對駐港英軍展開軍費檢討,促使香港立法局在1967年3月通過香港政府每年承擔的經常軍費由4,000萬港元上調一倍至8,000萬港元。在軍費檢討下,香港皇家後備海軍等駐軍單位因經費不繼而遭到解散,但一些諸如京士柏陸軍醫院等新建的軍事設施,也是在其任內落成啟用的。 華智禮1933年加入英屬印度陸軍,早年在印度各地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先後參與東非戰役和緬甸戰役等戰事,並在二戰結束後於1945年前赴印尼作戰,憑藉傑出表現在翌年獲頒授軍功十字勳章。1947年印度獨立後,他以少校身份收編到英國陸軍旗下的約克及蘭卡斯特軍團,1953年改編入南蘭開郡軍團(威爾斯親王義勇軍),其後分別於1956年、1960年、1961年和1966年升任上校、准將、少將和中將。出掌駐港英軍前,他曾擔任的職務包括駐德英軍第6步兵旅群司令(1957年-1960年)、第48師(本地陸軍)兼西密德蘭軍區司令(1961年-1963年)、以及坎伯利參謀學院院長(1963年-1966年)等。 1968年從軍隊退役後,華智禮曾任國家陸軍博物館執行委員會委員和轄下的印度軍隊博物館委員會委員。跟印度關係深厚的他還於1980年10月出任英國東南亞墳場協會首任主席,後延任一屆至1986年3月卸任。.

新!!: 祁濟時和華智禮 · 查看更多 »

麥仕德

麥仕德少將,CB,OBE(Major-General Ronald William Lorne McAlister,),英國陸軍將領,1975年2月至1977年3月擔任駐港英軍副司令兼啹喀旅少將。 來自軍人家庭的麥仕德在1942年加入英國陸軍,同年配屬至英屬印度陸軍旗下的雅麗珊皇后直屬第3啹喀來福槍團,由此展開他與啹喀兵的長久聯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先後派駐英屬印度和緬甸等地,也曾參與緬甸戰役。戰後,他因為1947年印度獨立而被編入英軍第10啹喀來福槍團,及後曾於馬來亞、婆羅州和香港等地服役,並參與應對馬來亞緊急狀態和印馬衝突。從軍期間他曾三度獲得傳令褒獎,也先後獲得多面軍事獎章,1965年升任中校。 1967年,麥仕德隨啹喀兵派駐香港,在六七暴動期間應付中港邊境的緊張局勢,當中包括於同年7月8日在沙頭角槍戰率領英軍解救遭中國大陸民兵攻擊的沙頭角警崗。8月10日至11日的文錦渡事件當中,他與大埔理民官鮑富達等人一度被大陸工人挾持於文錦渡警崗,其後遭武力威迫下簽署「認罪保證書」後才得以獲釋。儘管邊境的連串事件是英方和港府在六七暴動期間遭遇的一大挫折,但麥仕德與部屬保持克制,避免使緊張局勢升級。 麥仕德後來於1968年和1974年分別升任准將和少將,駐港英軍副司令兼啹喀旅少將任內是他第四度派駐香港。1977年退伍後,他熱心於退伍軍人活動,並於1977年至1985年榮任瑪麗公主直屬第10啹喀來福槍團上校和於1980年至1990年出任啹喀旅協會主席。.

新!!: 祁濟時和麥仕德 · 查看更多 »

戴磊華

戴磊華,QPM,CPM(Edward Tyrer,),舊譯邰華,英國殖民地資深警務人員,1966年12月至1967年7月出任香港警務處處長。 「六七暴動」在1967年5月爆發的時候,戴磊華正在英國休假,到6月中旬才返回香港主持大局,但未幾突然於7月14日返英述職,同月21日宣佈以「健康關係」提早退休,無需返港,引起多番揣測。根據後來解封的官方機密文機披露,戴磊華因拒絕聽從時任署理香港總督祁濟時的指示,採取強硬手段鎮壓暴動,結果被要求即時申請提早退休。 戴磊華在1937年加入千里達警隊任職警官生,1938年升任助理警司,二戰期間曾經於1939年至1942年投身英軍服役參與戰事,隨後短暫於英屬印度警隊任職。在1945年9月,戴磊華加入香港臨時軍政府,最初以陸軍上尉階級處理警務工作,旋於1946年出任助理警司、1953年升任警務處助理處長,在1963年再升任警務處副處長。出任警務處處長以前,戴磊華曾在1952年、1956年和1963年三度獲補送往英國的警察學院短期深造。.

新!!: 祁濟時和戴磊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祁济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