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 关系: 夏尔·贝特兰,奧爾沃,巴黎,巴黎第六区,巴黎经济学院,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中華民國與法國關係,伊夫·布雷歇,伊格納西奧·拉莫內特,皮耶·布迪厄,竺家宁,罗兰·巴特,費爾南·布勞岱爾,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路易·肖韋爾,路易·杜蒙,郭倩如,薩支遠,艾絲特·杜芙若,雅克·德里达,雅克·勒高夫,陳玉慧,陶赟,李晏榕,東吳大學 (臺灣),歷史與社會科學年鑑,法国大学列表,湯瑪斯·皮克提,潘鸣啸,新學院,拉斯帕伊大道。
夏尔·贝特兰
夏尔·贝特兰(Charles Bettelheim,)是一名法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工业模式研究中心(法语:Centre pour l'Étude des Modes d'Industrialisation)创始人,非殖民化期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经济顾问。他在法国新左翼中非常有影响力,被《世界报》认为是法国,也是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和印度的“资本主义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奧爾沃
奧爾沃(Orvault)是法國卢瓦尔河大区卢瓦尔-大西洋省的一座城市。位於布列塔尼地區。在布列塔尼的歷史區域劃分中則是屬於南特地區。是南特郊區內的第四大卫星城。位於南特西北郊區。.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奧爾沃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巴黎
巴黎第六区
巴黎第六区(6e arrondissement de Paris)是法国首都巴黎市的20个区之一。面积2.15平方公里。 巴黎第六区位于市中心区,塞纳河左岸。它北临塞纳河,与巴黎第一区相接,西临巴黎第七区,东邻巴黎第五区,南接巴黎十四区。 巴黎第六区以拥有圣日耳曼德佩教堂(建于6世纪)所在的圣日耳曼德佩区,以及位于卢森堡公园的法国参议院而著称。.
巴黎经济学院
巴黎經濟學院 (French: École d'économie de Paris),創立於2006年12月21日,是一家由眾多法國大學組成的聯盟大學,提供碩士、博士以及其他經濟學的研究。.
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等师范学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也译作高等師範学校,簡称巴黎高师(ENS Paris或Normale sup或ENS Ulm),位于巴黎乌尔姆路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它是世界上高等师范学校中最古老的一所。如同國家行政學院,巴黎高師也沒有頒發學位的權利,學生必須透過合作大學的註冊學籍,來取得該大學頒發的學位。现为(PSL)的成员之一。 擁有法國國籍的入學學生可獲得4年免費教育,及準公務員身分,並享有公務員津貼,畢業後需服務於國家單位至少6年,期間分別為4年工作,及2年帶薪假期的安排。如不願意進入公務體系,則必須支付學費及已領取的津貼。 ENS位于巴黎五区的乌尔姆路,受部长直接管理。物理学家于2012年接替了哲学家担任校长。其学生和校友被称为“高师人”(normaliens),Normalien一词通常是指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新老“学生”,即学校章程中指明的、通过口试和笔试选拔的学生。高师里还有一些通过审核材料而选拔的“自由听课生”,他们不包含在normalien之列,一般所謂「高師人」,僅指那些具有準公務員身份的學生,通常外國學生也不在高師人之列。 一般高師人畢業後多任教職,学校1987年8月26日的章程中写到,“通过高水平的科学与文化教育,学校培养的学生将从事基础或应用科学的研究、大学、预科班、中学的教学,以及国家、地方、公共机构或企业的行政管理”。 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網路的起源,坐落在乌尔姆路上的这所学校如今已跻身欧洲最负盛名的教育机构之列。学校通过全国最富选拔性的竞考之一——大學校竞考来录取新生,同时也招收国际学生。《泰晤士高等教育》对学校的介绍是这样的:.
中華民國與法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法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法蘭西共和國之間的關係。1913-1964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斷交後,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
伊夫·布雷歇
伊夫·布雷歇(Yves Bréchet,生于法国奥维涅省(Auvergne)),物理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格勒诺布尔技术学院(Grenoble INP)教授。目前担任法国原子能专署首席科学家。.
伊格納西奧·拉莫內特
伊格納西奧·拉莫內特·米格斯(Ignacio Ramonet Miguez,)出生於西班牙的蓬特韋德拉省雷東德拉,是在法國工作的西班牙記者與作家。 拉莫內特曾為《法國世界外交論衡月刊》(Le Monde diplomatique)的總編輯(1991年 - 2008年3月),並且是課徵金融交易稅以協助公民組織(ATTAC)的創辦人、非政府組織「全球媒體觀察」(Media Watch Global)的創始人之一。 拉莫內特現在為全球媒體觀察的董事長,並且與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中南美洲的南方電視台(TeleSUR)關係密切;此外也任教於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EHESS),教授符號學。.
皮耶·布迪厄
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國著名社會學大師、人類學家和哲學家。《卫报》评价他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当代知名学者」,一位可与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雅各·拉冈等人齊名的思想家。国际社会学协会將他的著作《》評定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十部社会学著作之一。布迪厄并不是一个出世的学者。承左拉和萨特的衣钵,他积极投身社会運动,招来不少争议。 布迪厄開創了許多調查架構和術語,如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和,以及、場域或位置,以及等概念,以揭示在社會生活中的動態權力關係。他的作品強調實踐與體現(embodiment)在社會動態和世界觀的建構所扮演的角色或其型態,經常處在反對普世化的西方哲學傳統的立場。他的理論基礎建立在路德維希·維根斯坦、莫里斯·梅洛-龐蒂、埃德蒙德·胡塞爾、、卡爾·馬克思、加斯東·巴舍拉、馬克斯·韋伯、艾彌爾·涂爾幹、歐文·潘諾夫斯基以及牟斯。值得一提的是布萊茲·帕斯卡對他的影響,布迪厄將他的討論群命名為「帕斯卡學派沉思者」(Pascalian Meditations)。 布迪厄拒斥由尚-保羅·沙特所體現的知識分子「先知」或「全能知識分子」的這個概念。他最著名的書是《區隔: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La Distinction)。他認為,品味判斷關連到社會地位。他結合了社會理論以及來自調查研究、照片與訪談的資料,來提出這個論點,試圖調和若干知識難題,例如如何在客觀結構之內理解主體。在這個過程中,他試圖調和外部社會結構與主觀經驗對個體的影響。.
竺家宁
家寧(),中華民國语言学家,浙江省奉化縣人。.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竺家宁
罗兰·巴特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法国文学批评家、文學家、社會學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巴特的許多著作對於後現代主義,尤其是結構主義、符號學、存在主義、馬克斯主義與後結構主義思想的产生了很大影響。.
費爾南·布勞岱爾
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法國年鑑學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學家。.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Silva Cardoso,暱稱FHC,),巴西社會學家與政治家,曾於1995年-2003年任巴西總統。.
路易·肖韋爾
路易·肖韋爾(Louis Chauvel),1967年生於法國巴黎, 巴黎政治學院和盧森堡大學社會學教授、歐洲社會學協會秘書長,法國大學研究院(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France/IUF)成員,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社會變遷研究中心(Observatoire sociologique du changement/OSC)研究員。專長在社會變遷,中產階級,代際等問題的研究。其最近的新著,“失敗的中產階級”(Les classes moyennes à la dérive)在法國引起重大的迴響。他的另一本重要著作“世代的命運:廿世紀法國的社會結構與世代群集”(Le Destin des générations.
路易·杜蒙
路易杜蒙(Louis Dumont,1911年生於奧斯曼帝國塞薩洛尼基,1998年11月19日卒於巴黎) 是法國人類學家,在1950年代於牛津大學擔任副教授,曾任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主任。杜蒙是印度文化與社會的專家,他也研究西方文化的社會哲學與意識形態。.
郭倩如
郭倩如(Clara Kuo,),台灣企業家,羅芙奧藝術集團(Ravenel International Art Group)副董事長。 父親為台灣劍道家郭弘一老師。劍道七段教士,「剣道ひとすじ」終生致力於推廣台灣劍道運動。著有「」與「」二書。.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郭倩如
薩支遠
薩支遠,曾任中華民國駐巴林代表,輔仁大學法文系系友會會長。.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薩支遠
艾絲特·杜芙若
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法國經濟學家,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聯合創始人,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艾絲特·杜芙若是國家經濟研究局副研究員 ,服務於經濟分析董事會,是經濟和政策研究的發展經濟學主管 。.
雅克·德里达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當代法國解構主義大師、當代最重要亦最受爭議的哲學家之一。德希達一生總共發表超過40多部著作,以及數百篇散文。他在人文和社會科學如: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政治理論、女權主義和酷兒研究都有顯著影響。他的作品迄今在歐洲大陸、南美和其他國家地區的歐陸哲學中仍佔主導地位,特別是在圍繞本體論、認識論(尤其是關於社會科學)、倫理學、美學,詮釋學、哲學辯論的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雅克·德希達的哲學亦影響建築(以解構主義的形式)、音樂、藝術和藝術評論家。德希達曾說過,作為解構主義的鼻祖,他已留下屬於自己的「遺產」。在後來的著作中,他經常處理一些道德和政治議題,這些作品影響了不同的政治運動,從而使德希達成為一位份量十足的公眾人物。.
雅克·勒高夫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Le Nouvel Observateur.
陳玉慧
陳玉慧(Jade Y. Chen),是一位旅居歐洲的臺灣作家、電影導演及編劇。 她在1992年出版《徵婚啟事》後引起輿論廣泛注意,該小說在暢銷數年後更被改編為舞台劇、電影及電視連續劇。她曾以小說《海神家族》贏得台灣文學金典獎及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她也曾擔任《聯合報》駐歐洲特派員並於國際媒體撰寫專欄文章。近年轉行任電影導演。.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陳玉慧
陶赟
陶赟(),中国上海人,旅法学者,独立作家。.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陶赟
李晏榕
李晏榕()是一位生於台灣律師,現任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委員、德臻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及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曾代表社會民主黨參與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臺北市第三選舉區。2016年8月31日,加入林全內閣成立的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成為兼任委員之一。.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李晏榕
東吳大學 (臺灣)
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簡稱東吳(SCU),為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的私立大學。建校於清朝光緒年間,歴史悠久、頗負聲譽。教學單位涵蓋文、理、法、商、外語、社會科學、巨量資料管理等領域,尤以文、法、商等相關學科聞名。 東吳大學是自教育部開辦教學卓越計畫以來經常入選的學校之一,2012年發起優久聯盟(U12)前身「優九聯盟(U9)」,現亦為成員之一。.
歷史與社會科學年鑑
《歷史與社會科學年鑑》(法語:Annales.)是一份1929年起出版的法國社會學學術期刊,由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發行,現任主編是聖康丁昂伊夫利納-凡爾賽大學社會學教授艾提安·安那罕(Étienne Anheim)。該期刊以它作為年鑑學派出版物聞名,最初創刊於史特拉斯堡時題為《經濟社會史年鑑》(Annales d'histoire économique et sociale),後於1939年至1945年間改題為《社會史年鑑》(Annales d' Histoire Sociale),惟1942年至1945年間曾短暫改名為《社會史交融》(Mélanges d’histoire sociale)。1946年後題為《經濟、社會與文化年鑑》(Annales.),至1994年改為現名。2012年,該期刊計畫推出英語線上版。.
法国大学列表
法国共有3500所公立或私立的高等教育院校:其中有包括83所综合大学、224所工程师学院、220所工商管理学院、120所艺术院校、20所建筑学院及3000所其他类院校。.
湯瑪斯·皮克提
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是一位专注于研究收入与贫富不均的法国经济学家。他是社会科学高等学院 (EHESS) 的教学主任以及巴黎经济学院的教授。 他在其2013年的畅销书《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中讨论了他对过去250年的财富集中与分布的研究。他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始终高于经济增长率,这将导致财富不均逐步扩大。因此他提出通过征收全球性财产税来进行财富再分配以解决这个问题。Paul Krugman, “Why We’re in a New Gilded Age,”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May 8, 2014, 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4/may/08/thomas-piketty-new-gilded-age/.
潘鸣啸
潘鸣啸(Michel Bonnin,)出生于法国伊夫林省圣日耳曼昂莱,具有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当代史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中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潘鸣啸
新學院
新學院(The New School)是一所位於紐約市的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其校舍大部分位於格林威治村一帶,也是世界著名的左派大學。大學部跟研究所的學生共約9,300人,主要科系包含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公共政策、美工設計跟藝術音樂相關科目,新學院聚集了全世界左派及少見的歷史學和社會學學者。此外,新學院也跟享譽國際的智庫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titute)維持密切合作關係。 自1919年創校到1997年這一段時間,它的校名其實是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之後,被重新命名為“新學院大學”(New School University),直到2005年又再改名為現今的“新學院”。「社會研究新學院」這個名字現在仍用於這個學校著名的研究部,以社會、歷史、政治經濟、哲學跟人文為主,這個研究所部門起初被稱為“流亡大學”(University in Exile),之後更名為“政治與社會科學研究所”(Graduate Facult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目前新學院大學的校長是前美國參議院議員巴伯·凱瑞(Bob Kerrey),他於2000年就任校長職位。他的治校政策-統整學校裡諸多不同特色的學院-招來正反兩面的評價。他支持2003年美國派兵伊拉克的政策以及反對新學院師生於校內公開場合表達反戰理念,這種種行為引起傳統上左翼色彩濃厚的新學院師生一片不滿及反對的聲浪。凱瑞於2004年指派阿巴杜賴(Arjun Appadurai)為學務長,阿巴杜賴於2006年初卸下學務長一職,但仍擔任約翰杜威社會科學講座教授(John Dewey Professor in the Social Sciences),現今擔任學務長的是人類學暨哲學教授班傑明·李(Benjamin Lee)。.
查看 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和新學院
拉斯帕伊大道
拉斯帕伊大道(Boulevard Raspail)是法国巴黎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从圣日耳曼大道到丹费尔-罗什洛广场,经过巴黎第七区、巴黎第六区和巴黎十四区。与大道相交的主要道路包括蒙帕纳斯大道、雷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