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94 关系: ACVR1B,埃德蒙·费希尔,半乳糖激酶,尿素循环,一级和二级抗体,亚瑟·霍里奇,底物水平磷酸化,代謝途徑,代谢,保罗·格林加德,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心房利鈉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單鏈構象多態性,共价修饰,共有位点,C-Myc,硫胺素焦磷酸,磷脂酸,磷酸,磷酸酶,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糖原分解,糖酵解,縮合反應,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真核起始因子,真核起始因子2,真核起始因子4E,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組織蛋白,生物分子,甘露庚酮糖,甘露糖,焦磷酸盐,番石榴,牙本质基质蛋白1,DNA复制,DNA修復,EIF2B,莽草酸途径,鞘氨醇,表觀遺傳學,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高尔基体,髓鞘鹼性蛋白,记忆T细胞,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鳥苷,... 扩展索引 (44 更多) »
ACVR1B
1B型激活素受体(Activin receptor type-1B),缩写为ACVR1B或ALK-4,在人体中是一种由ACVR1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ALK-4能够对激活素或激活素样配体(即抑制素)的信号进行转导。激活素首先与或结合,之后再与ALK-4形成复合物。上述过程能够招募、或者分子。ALK-4也可以转导、GDF-1、Vg1的信号。但是,和激活素不同,这些分子(与ALK-4的结合)需要蛋白等共受体。.
查看 磷酸化和ACVR1B
埃德蒙·费希尔
埃德蒙·费希尔(Edmond H. Fischer)是瑞士、美国籍生物化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1992/fischer-autobio.html,7歲時隨同他兩個哥哥一起到瑞士念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於日内瓦大学攻讀化學,后在同一学校获哲學博士学位。1950年赴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研究。其关于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为一种生物调节机制的研究与埃德温·克雷布斯一起在199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1992/fischer-autobio.html。.
查看 磷酸化和埃德蒙·费希尔
半乳糖激酶
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是一种催化α-D-半乳糖磷酸化为半乳糖-1-磷酸的磷酸转移酶,在此过程中消耗一分子ATP。半乳糖激酶催化Leloir途径(有机体中将α-D-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1-磷酸的代謝途徑)的第二步反应,最早在哺乳动物的肝臟中发现, 后来在酵母、古菌、植物和人类中都有发现。.
查看 磷酸化和半乳糖激酶
尿素循环
尿素循环(Urea cycle),也称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是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一个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由氨()生成尿素()。尿素循环将高毒性氨转化为尿素排泄。这是人们第一个发现的代谢循环(汉斯·克雷布斯(Hans Krebs)和Kurt Henseleit于1932年发现),比三羧酸循环的发现还早五年。 尿素循环学说是1932年,由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等人通过鼠肝切片体外试验结果提出的。後來为赖特纳等人的完善。 在哺乳动物中,尿素循环主要发生在肝脏中,而小範圍发生在肾脏中。但在鸟类和陆生蜥蜴中,转换得出的产物却是尿酸。鱼类并不需要转换氨,它们的身体直接与水接触,通过简单的扩散即可实现氨的清除。 尿素的生成场所是肝细胞(Hepatocyte)。循环一部分发生在线粒体內,另一部分发生在細胞質内,因此过程中需要转运。.
查看 磷酸化和尿素循环
一级和二级抗体
一级和二级抗体是两种不同的抗体,前者直接与抗原结合,而后者则与已经和抗原结合的前者相结合。.
查看 磷酸化和一级和二级抗体
亚瑟·霍里奇
亚瑟·霍里奇(Arthur L. Horwich,),美国生物学家,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工作,并且自1990年至今一直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主要是蛋白质折叠和分子伴侣(chaperonin),他早于1989年就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
查看 磷酸化和亚瑟·霍里奇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是指一类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 除了发生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之中的底物水平磷酸化之外,制造腺苷三磷酸的另一条路径是氧化磷酸化作用,这一作用发生在细胞呼吸的过程之中。在氧化磷酸化期间,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被氧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生成2.5分子的腺苷三磷酸,而还原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被氧化时则生成1.5分子的腺苷三磷酸。氧化磷酸化利用跨线粒体膜的电化学或化学渗透质子梯度以生产腺苷三磷酸,这点是与底物水平磷酸化之间最大的不同。 不像氧化磷酸化,氧化与磷酸化这两个过程在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中并未联系在一起,尽管这两种磷酸化都会使得腺苷三磷酸生成并且在分解代谢的氧化过程中常会得到活性中间体。然而通常情况下多数的腺苷三磷酸是在有氧或无氧呼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中形成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充当腺苷三磷酸的快速来源,而不依赖额外的电子受体以及呼吸作用。这种情况例如人类红细胞,其中没有线粒体,或是缺氧状态下的肌肉细胞。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主要部分发生在细胞质中,为糖酵解的一部分;以及在有氧与无氧环境中的线粒体中,为三羧酸循环的一部分。 在糖酵解的放能阶段,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了四分子的腺苷三磷酸:其中两分子是在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的过程中被磷酸甘油酸激酶将磷酸基转到腺苷二磷酸上的;另外两分子是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中被丙酮酸激酶将磷酸基转到腺苷二磷酸上的。第一步是在3-磷酸甘油醛与一分子的无机磷酸被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转变为1,3-二磷酸甘油酸之后发生的。在接下来独立的步骤(区别于氧化磷酸化的重要步骤)中,通过磷酸甘油酸激酶的作用,将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上的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腺苷二磷酸上,生成3-磷酸甘油酸。因为腺苷三磷酸从无机磷酸基团中生成出来,此步骤导致了糖酵解过程中的能量收获。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在之后发生:在丙酮酸激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反应而生成丙酮酸。此反应重新生成了在糖酵解准备阶段用于将葡萄糖活化为葡萄糖-6-磷酸以及将果糖-6-磷酸活化为果糖-1,6-二磷酸而耗去的腺苷三磷酸。 一旦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就被转变为乙酸酯并结合到辅酶A上以生成乙酰辅酶A并进入三羧酸循环。然而三羧酸循环是需氧呼吸,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另一个例子就发生在琥珀酰辅酶A转换为琥珀酸时,鸟苷二磷酸通过被转上一个磷酸基团而生成了鸟苷三磷酸(GTP)。此磷酸基团在另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事件中被转移到腺苷二磷酸上。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另一种形式的底物水平磷酸化见于工作中的骨骼肌与大脑之中。磷酸肌酸作为一种便利现成的补充物被储存起来,肌酸磷酸激酶将磷酸基团从磷酸肌酸转移到腺苷二磷酸上而生成腺苷三磷酸。接着腺苷三磷酸释放所汇存的化学能。 除此之外,底物水平磷酸化亦在发酵过程中见得到,例如异质乳酸发酵、丁酸发酵与丙酸发酵等。 Category:细胞呼吸.
查看 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
代謝途徑
代謝途徑(metabolic pathway)在生物化學中,是一連串在細胞內發生的化學反應,並由酶所催化,形成使用或儲存的代謝物,或引發另一個代謝途徑(稱為「流量控制反應」)。多種途徑都是精細的,並涉及原來物質逐步修飾成所需的化學結構的化合物。在分子生物学中常被称作代谢通路,通常是指某个或某几个基因表达所涉及的全部酶或信号分子。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细胞内所有表达的基因的集合称为基因表达谱通常用RNA-seq来测定。 細胞內不同代謝途徑組成了代謝網絡。底物是否進入代謝途徑,要視乎細胞的需要,即合成代謝物及分解代謝物濃度的獨特組合(流量控制反應的動力)。代謝途徑包括主要的代學反應(一般都是需要酶的)令生物保持牠的內環境穩態。.
查看 磷酸化和代謝途徑
代谢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总称。这些反应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环境作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生命就會結束。 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归纳为代謝途徑,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物质。酶对于代谢反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酶可以通过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产生的能量来驱动其他化学反应。一个生物体的代谢机制决定了哪些物质对于此生物体是有营养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氢作为营养物质,但这种气体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代谢速度,或者说代谢率,也影响了一个生物体对于食物的需求量。 代谢有一個特点:無論是任何大小的物种,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为柠檬酸循环(又称为“三羧酸循环”)中的最为人们所知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无论是微小的单细胞的细菌还是巨大的多细胞生物如大象。代谢中所存在的这样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代谢途径的高效率以及这些途径在进化史早期就出现而形成的结果。.
查看 磷酸化和代谢
保罗·格林加德
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 ,),美国生物医学家。.
查看 磷酸化和保罗·格林加德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或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简称为STAT蛋白)在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等许多方面起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家族,并由JAK激酶激活。 此途徑的失效常常在腫瘤發展初期觀察到,導致血管新生、腫瘤抗性加強,以及免疫抑制。 基因敲除的研究證明STAT蛋白與免疫系統的發育以及作用上相關,也與免疫耐受及偵測癌細胞有關。.
心房利鈉肽
心房利鈉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又稱心鈉素、利鈉素、利尿素、血管舒張素、心房排鈉肽。屬於()家族之一員,其另包含()和()。心房利鈉肽是一種肽荷爾蒙,主要由心房的心肌細胞生產、儲存和分泌,含有28個胺基酸,在第7和第23胺基酸位置由兩個半胱胺酸殘基以雙硫鍵鍵結形成一環狀結構。.
查看 磷酸化和心房利鈉肽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截至2015年,共有2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该校定义,这些人可以包括其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学校的教师。曾于1945至1953年担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的阿瑟·康普顿于192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与该校相关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八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分享了四座奖项,分别是:约瑟夫·厄尔兰格和赫伯特·斯潘塞·加塞一起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尔·斐迪南·科里与夫人格蒂·科里一起赢得了194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瑟·科恩伯格和塞韦罗·奥乔亚一起获得了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有丹尼尔·那森斯和乔治·斯内尔一起赢得了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有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共有17位赢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超过其他所有奖项的总和。除丹尼尔·那森斯是在这所学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威廉·莫尔纳尔在该校获本科学位外,其他所有的获奖者都是或曾经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师。.
單鏈構象多態性
單鏈構象多態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简称为SSCP)是一種分離核酸的技術,可以分離相同長度但序列不同的核酸(性質類似於DGGE和TGGE,但方法不同)。.
查看 磷酸化和單鏈構象多態性
共价修饰
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是酶中的氨基酸残基因发生共价修饰而使酶发生活性变化的过程,这是酶的一种活性调节机制,为可逆的。.
查看 磷酸化和共价修饰
共有位点
共有位点(Consensus site)是一个细胞生物学术语,指的是蛋白质上总是被某一种特定的方式修饰的位点,修饰方式如 N- 或 O-糖基化、磷酸化等等。共有位点的多寡可以用来评估序列的同源性。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共有序列(Consensus sequence)。.
查看 磷酸化和共有位点
C-Myc
C-Myc或Myc是编码转录因子的。这一基因编码的蛋白在细胞核内被磷酸化,有多种功能:在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凋亡和细胞轉化中发挥作用。.
查看 磷酸化和C-Myc
硫胺素焦磷酸
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或thiamine diphosphate,ThDP)是一种硫胺素(维生素B1)衍生物。它由硫胺素在肝细胞内受硫胺素焦磷酸激酶的催化被磷酸化而生成。分子内含有嘧啶环和噻唑环,不过噻唑环是其催化性质的关键。它是体内催化α-酮酸氧化脱羧的辅酶,也是磷酸戊糖途径中转酮酶的辅酶。其噻唑环2-位被去质子化后生成的叶立德是重要的中间物,它可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羰基的碳原子,噻唑环对碳负离子有稳定作用。.
查看 磷酸化和硫胺素焦磷酸
磷脂酸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缩写PA)是一种常见的磷脂,也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磷脂酸是最简单的二酰基甘油磷脂。.
查看 磷酸化和磷脂酸
磷酸
磷酸(phosphoric acid)或稱為正磷酸(orthophosphoric acid),化學式H3P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不易挥发,不易分解,几乎没有氧化性。具有酸的通性,是三元中强酸,其酸性比盐酸、硫酸、硝酸弱,但比醋酸、硼酸等强。由五氧化二磷溶于热水中即可得到。正磷酸工业上用硫酸处理磷灰石即得。用硝酸使磷氧化,可以得到较纯的磷酸;一般是83%-98%的稠厚溶液,如果再浓缩,可以得到无色晶体。磷酸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加热会逐渐失水得到焦磷酸,进一步失水得到偏磷酸。磷酸容易自行結合成多種化合物如焦磷酸(pyrophosphoric acid)或三聚磷酸(triphosphoric acid)等。 除了用作化学试剂之外,磷酸也可主要用于制药、鐵銹轉化劑、食品添加物、溶劑、電解液、肥料、冶金、飼料等,也有在醫學美容及牙科的用途。 磷酸為三元酸,可解離出三個氫離子,因此可形成三種不同的酸根,分別是:磷酸二氫根、磷酸氫根以及磷酸根。.
查看 磷酸化和磷酸
磷酸酶
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和自由的羟基。磷酸酶的作用与激酶的作用正相反,激酶是磷酸化酶,可以利用能量分子,如ATP,将磷酸基团加到对应底物分子上。在许多生物体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磷酸酶是碱性磷酸酶。 磷酸酶可以被分为两类:半胱氨酸依赖的磷酸酶和金属磷酸酶(其活性依赖位于活性位点上的金属离子)。.
查看 磷酸化和磷酸酶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是一类与神经营养因子特异性结合的生长因子受体。 有两类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等)和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的Trk受体家族。.
查看 磷酸化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是指由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1-磷酸(G-1-P)及葡萄糖的过程,即糖原支链的异化作用。此反应的化学实质是链最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被磷酸化,进而以单体葡萄糖形式脱离糖原链。在生物体内,这个反应通过糖原磷酸化酶催化。.
查看 磷酸化和糖原分解
糖酵解
糖酵解(glycolysis--是把葡萄糖(C6H12O6)转化成丙酮酸(CH3COCOO− + H+)的代谢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自由能被用于形成高能量化合物ATP和NADH。 糖解作用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過程的第一步。糖解作用是一个有10个步骤酶促反应的确定序列。在该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会经过十步酶促反应转变成两分子丙酮酸(严格来说,应该是丙酮酸盐,即是丙酮酸的阴离子形式)。 糖解作用及其各种变化形式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生物中,无论是有氧和厌氧。糖酵解的广泛发生显示它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代谢途径之一。事实上,糖解作用及其并行途径戊糖磷酸途径,构成了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还在不存在酶的条件下进行金属催化的太古宙海洋。糖解作用可能因此源于生命出现之前世界的化学约束。 糖解作用发生在大多数生物体中的细胞的胞质溶胶。最常见的和研究最彻底的糖解作用形式是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这是被Gustav Embden,奥托·迈尔霍夫,和Jakub Karol Parnas所发现的。糖解作用也指的其他途径,例如,脱氧酮糖酸途径()各种异型的和同型的发酵途径,糖解作用一词可以用来概括所有这些途径。但是,在此处的讨论却是局限于双磷酸己糖降解途径(EMP途径)。 整个糖解作用途径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查看 磷酸化和糖酵解
縮合反應
縮合反應(condensation reaction)是化學反應的一種,當中兩個分子透過官能團的變化結合成一個新的分子,過程中有細小的分子失去。如所失去的小分子為水,這個過程則稱作脫水反應。其他常見的小分子包括氯化氫、甲醇或乙酸等。 當兩個獨立的分子反應,這縮合反應屬於分子間的。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如兩個氨基酸透過形成肽鍵而結合成二肽,並透過不斷重複這一步驟形成多肽及蛋白質。與脫水反應相反的反應就是水解反應,當中水分子以氫氧離子及氫離子的形式與反應物反應,並使目標反應物分解。 如結合的過程中均由同一分子的原子或官能團參與,這縮合反應就屬於分子內的,而這類反應常導致環的生成。其中一個例子為狄克曼缩合反应,當中一個二酯分子的兩個酯官能團互相反應,透過失去一個醇分子而生成β-酮酯。.
查看 磷酸化和縮合反應
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
线粒体膜间隙蛋白质是对存在于线粒体膜间隙中的蛋白质的统称。这些蛋白质包括腺苷酸激酶、单磷酸激酶和二磷酸激酶等。虽然线粒体拥有自身的核糖体(即线粒体核糖体),可以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蛋白质生物合成,但线粒体膜间隙蛋白全部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合成的。膜间隙蛋白有保守性寻靶和非保守性寻靶两种转运定位方式。有研究表明,线粒体膜间隙蛋白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翻译后修饰
翻译后修饰(英語: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縮寫PTM;又稱後轉譯修飾)是指蛋白質在翻译後的化學修飾。對於大部份的蛋白質來說,這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較後步驟。PTM是細胞信號傳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蛋白質,或是多肽,是多條或一條胺基酸的鏈。當合成蛋白質時,20種不同的胺基酸會合併成為蛋白質。胺基酸的翻译後修飾會附在蛋白質其他的生物化學官能團(如醋酸鹽、磷酸鹽、不同的脂類及碳水化合物)、改變胺基酸的化學性質,或是造成結構的改變(如建立雙硫鍵),來擴闊蛋白質的功能。 再者,酶可以從蛋白質的N末端移除胺基酸,或從中間將肽鏈剪開。舉例來說,胰島素是肽的激素,它會在建立雙硫鍵後被剪開兩次,並在鏈的中間移走多肽前體,而形成的蛋白質包含了兩條以雙硫鍵連接的多肽鏈。 其他修飾,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質活動機制的一部份。蛋白質活動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鈍化。.
查看 磷酸化和翻译后修饰
真核起始因子
真核起始因子(英文: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简称为eIF),又称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是指参与真核翻译起始这一过程的蛋白质。与原核起始因子只有三种(IF1、IF2、IF3)相比,真核起始因子种类多且复杂,目前已鉴定的真核起始因子共有12种。Hershey, J.
查看 磷酸化和真核起始因子
真核起始因子2
eIF2(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真核起始因子2)是一个重要的真核起始因子,它的作用是在真核翻译起始过程中介导起始tRNA(Met-tRNAi)与核糖体结合。它是一个异源三聚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eIF2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其蛋白磷酸化作用能够调控真核翻译的起始因子。.
查看 磷酸化和真核起始因子2
真核起始因子4E
真核起始因子4E(英文: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简称“eIF4E”)是一种帽结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识别mRNA的5'端的帽子结构,它在真核翻译的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eIF4E可以与eIF4A和eIF4G共同组成eIF4F复合物参与真核翻译起始。因此,通过与mRNA的5'端的帽子结构结合,eIF4E就可以将eIF4A带到mRNA的5'端,让eIF4A发挥解旋酶活性来打开mRNA的5'端的二级结构。.
查看 磷酸化和真核起始因子4E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胺腺二核酸磷酸(简称:辅酶Ⅱ,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曾被称为三磷酸核苷酸(,缩写为TPN)——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核苷酸类辅酶,它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与腺嘌呤相连的核糖环系2'-位的磷酸化衍生物,参与多种合成代谢反应,如脂类、脂肪酸和核苷酸的合成。这些反应中需要NADP+的还原形式NADPH作为还原剂、氢负供体。 植物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光反应电子链的最后一步以NADP+为原料,经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的催化而产生NADPH。产生的NADPH接下来在碳反应中被用于二氧化碳的同化。 对于动物来说,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相是细胞中NADPH的主要来源,由它可以产生60%的所需NADPH。.
組織蛋白
組織蛋白(histone )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其将DNA包装和组织成被命名为核小体的结构单元。它们是染色质的主要蛋白质组分,作为DNA缠绕的线轴,并在中发挥作用。没有组织蛋白,染色体中未缠绕的DNA将非常长(人类DNA中的长宽比超过1000万比1)。例如,每个人类二倍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具有约1.8米长的DNA,但是在组織蛋白上缠绕它具有大约90微米(0.09毫米)的染色质,当在有丝分裂期间复制和浓缩时,其导致约120微米的染色体。.
查看 磷酸化和組織蛋白
生物分子
生物分子(Biomolecule)是自然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分子的总称,包括大分子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和核酸,以及小分子例如代謝產物,次级代谢产物和天然产物。这类材料的更通用的名称是生物材料。大多数生物分子都为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和氢,多数含氮、氧、磷和硫,有时也有其他元素出现,但例子不多,参见生物无机化学。.
查看 磷酸化和生物分子
甘露庚酮糖
露庚酮糖(Mannoheptulose)是一种庚糖,即有七个碳原子的单糖。它是己糖激酶的抑制剂,通过竞争性地与己糖激酶结合来阻断葡萄糖的磷酸化。结果是葡萄糖的降解被抑制。D-甘露庚酮糖最早在鳄梨中发现。 有研究指出,甘露庚酮糖會抑制胰島素分泌。 This inhibition occurs because when mannoheptulose is present the glycolysis is inhibited (because there is no production of glucose-6-P) therefore no increase in ATP concentration which is required to close the KATP channel in the beta cells of the pancreas causing a diminution of calcium entry and insulin secretion.
查看 磷酸化和甘露庚酮糖
甘露糖
露糖(Mannose)是一種單醣,也是一種六碳醣。在自然界中較少單獨存在,多以群體的大分子形式出現。其甜度比蔗糖低,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代糖使用。 它與核糖、半乳糖、墨角藻糖、胺基葡萄糖同為禽流感病毒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甘露糖在醣類代謝過程中,會因為己糖激酶的作用,而磷酸化形成甘露糖-6-磷酸。.
查看 磷酸化和甘露糖
焦磷酸盐
磷酸盐(英文:Pyrophosphate)是焦磷酸的盐。焦磷酸盐又称二磷酸盐或双磷酸盐。在食品添加剂中,焦磷酸盐的代号是E450。除了正盐以外,也有一些焦磷酸的酸式盐存在,比如Na2H2P2O7。.
查看 磷酸化和焦磷酸盐
番石榴
石榴(学名:Psidium guajava),因臺語稱為林菝仔、菝仔,因此在臺灣又俗寫為芭樂,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原产美洲,现中国华南地区及四川盆地均有栽培。.
查看 磷酸化和番石榴
牙本质基质蛋白1
牙本质基质酸性磷蛋白(Dentin matrix acidic phosphoprotein 1,简称:DMP1)是在人类中由DM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牙本质酸性磷蛋白是细胞外基质蛋白和SIBLING蛋白的一种。这种蛋白质对于骨和牙本质的矿化是关键的,存在于骨和牙组织的不同细胞中。该蛋白质含有大量的酸性结构域,多个磷酸化位点,功能性arg-gly-asp细胞附着序列和DNA结合结构域。在未分化的成骨细胞中,其主要为调节成骨细胞基因特异性表达的核蛋白。在成骨细胞成熟期间,其被磷酸化并运输到细胞外基质,用以协调矿化基质形成。该基因中的突变引起常染色体隐性低磷酸血症,这种疾病表现为疳和骨软化。其基因结构在哺乳动物中是保守的。已经被描述为编码该基因的不同的同种型的两种转录变体。.
查看 磷酸化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
DNA复制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排除突变等不定因素)。 DNA复制是一种在所有的生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生物学过程,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对于双链DNA,即绝大部分生物体内的DNA来说,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开始于一个亲代DNA分子,最后产生出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亲代双链DNA分子的每一条单链都被作为模板,用以合成新的互补单链,这一过程被称为半保留复制。细胞的校正机制确保了DNA复制近乎完美的准确性。 在细胞当中,DNA复制起始于基因组的特殊位点,称为“起始位点”。起始于起始位点的DNA解链和新链的合成会形成复制叉。除了DNA聚合酶外,一些酶通过添加和模板相配的核苷酸来合成新DNA,一些和复制叉连接的其他蛋白对DNA的复制起始和延伸起辅助作用。 DNA复制也可以在体外(即人工地)进行,从细胞中分离的DNA聚合酶和人造的DNA复制引物可以用来启动以已知序列的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这种采用了循环方式的人工合成,在一个DNA池中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
查看 磷酸化和DNA复制
DNA修復
DNA修复是细胞中经常运行的一种进程。它使基因组免受损伤和突变,因此对细胞的生存是很重要的。在人的细胞中,一般的代谢活动和环境因素(如紫外线和放射線)都能造成DNA损伤,导致每个细胞每天多达1,000,000处的分子损害。这些损害给DNA分子造成结构上的破坏,由此可大大的改变细胞阅读信息和基因编码的方式,其餘的損害引發在細胞基因體中的潛在有害突變,進而影響子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後的存活。因此,DNA修复必须经常运作,以快速地改正DNA结构上的任何错误之处。當正常修復程序失效與細胞凋亡沒有發生,則不可回復的DNA損傷可能會發生,包含了雙股斷裂與DNA與DNA交互連結。 DNA修復的速度與許多因素有關,如細胞類型、細胞老化以及外在環境等。然而當細胞累積大量的DNA損傷老化時,DNA修复的速度下降,直至赶不上正在进行的DNA损伤的速度。这时,细胞可能遭受以下三种命运之一:.
查看 磷酸化和DNA修復
EIF2B
eIF2B(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B,真核起始因子2B)是一种参与真核翻译起始的重要的蛋白质,也是一种鸟苷酸交换因子。其作用是在翻译起始过程中,将eIF2上结合的GDP(eIF2·GDP,eIF2的非活性状态)转换为GTP(eIF2·GTP,eIF2的活性状态),使得eIF2可以重新参与翻译起始。因此,在细胞中,eIF2B的作用是使足量的eIF2·GTP存在以参与翻译起始过程。 eIF2B是一种多亚基复合物,包含五个亚基,分别为α、β、γ、δ和ε。 eIF2B是与细胞生存紧密相关的真核起始因子。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白质消失”,就是由于eIF2B的两个不同亚基的编码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查看 磷酸化和EIF2B
莽草酸途径
莽草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又叫做分支酸途径,Chorismate pathway)是一个存在于细菌、真菌、藻类以及寄生生物和植物中的代谢途径,用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这个代谢途径在动物中不存在,因此对于动物而言这些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無法自己製造(但這三者的有些氨基酸可以另闢途徑合成,如酪氨酸是在人體由苯丙氨酸合成的方法所得,雖然酪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之一,他的合成來源苯丙氨酸則是必需氨基酸之一,因此依然要先有必需氨基酸的攝取才能合成出來),要通过食物中的细菌或者植物(或者吃细菌或者植物的动物)摄取。 参与莽草酸途径的七种酶是,,,莽草酸脱氢酶,,,和。.
查看 磷酸化和莽草酸途径
鞘氨醇
氨醇(Sphingosine)又称神經鞘胺醇,学名2-氨基-4-十八烯-1,3-二醇,是一种含有不饱和烃基链的十八碳氨基醇。鞘氨醇属于鞘脂类,为细胞膜组成成分之一。.
查看 磷酸化和鞘氨醇
表觀遺傳學
表觀遺傳學(英语:epigenetics)又譯為表徵遺傳學、擬遺傳學、表遺傳學、外遗传学以及後遺傳學,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的变化。 表徵遗传学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与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学遗传法则不相符的许多生命现象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表徵遗传现象包括DNA、RNA干扰、组蛋白修饰等。与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影响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表徵遗传学主要研究这些“表徵遗传现象”建立和维持的机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和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括基因组中非编码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 表徵遗传学指基因组相关功能改变而不涉及核苷酸序列变化。例如DNA和组蛋白修饰,两者均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调节基因的表达;阻遏蛋白通过结合沉默基因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这些变化可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而得以保留,并且可能持续几代。这些变化都仅是非基因因素导致的生物体基因表现(或“自我表达”)的不同,由于目前尚不清楚组蛋白的化学修饰是否可遗传,有人对于用此术语描述组蛋白化学修饰提出了异议。 表徵遗传学在真核生物中主要表现在细胞分化过程。在胚胎形态形成过程中,全能干细胞将分化成完全不同的细胞,也就是说,一个受精卵细胞分化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并通过抑制其他细胞和激活相关基因而进行持续的细胞分裂。 2011年的相关研究已证实,mRNA甲基化对人体内能量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RNA上的N6-甲基腺苷进行脱甲基治疗可控制FTO基因相关肥胖症,并因此而开创了RNA表徵遗传学的相关领域。.
查看 磷酸化和表觀遺傳學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為一種生長因子,可以調控細胞的生長和分化,且在血管新生上扮演重要角色。未控制的血管新生常常導致癌症。在化學上PDGF為醣蛋白二聚體,且有A和B兩種不同形式,可組合為AA、AB和BB等結構。 PDGF是一種有效的间充质細胞丝裂原,包含纖維母細胞、平滑肌、神經膠細胞。在小鼠和人类中,PDGF信号网络都包括四種配体:PDGFA 到 PDGFAD,与两个受体:PDGFRA和PDGFRB。所有PDGF都表达到胞外,并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同元二聚体,但只有PDGFA和B可以形成有功能的异元二聚体。 PDGF在被合成出來之後,會先貯存在血小板中的α顆粒當中,直到受到刺激後才釋放出來。另外,平滑肌細胞、活化的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等多種細胞也會製造PDGF。 醫療上,可使用合成PDGF加速病灶的癒合;骨科和牙周病專科上也會以PDGF治療骨質流失。.
高尔基体
尔基体(Golgi apparatus)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屬於細胞的一組膜,專門收集並包裹各種物質,例如酶和激素。這些膜形成像一堆平板的扁囊,部份扁囊常常脫離並移向質膜,一旦與質膜接合,便將其中內含物排出細胞。 大多数真核细胞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均有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是1898年被意大利解剖学家卡米洛·高基发现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在于处理细胞膜、溶酶体或内体上的以及细胞生产的蛋白质,将它们分到不同的小泡中去。因此它是细胞的中心传送系统。 大多数离开内质网的运输小泡首先来到高尔基体,在这里被改变,分开和运送到它们的最终目的地。大多数真核细胞有高尔基体,但是尤其在分泌许多物质(比如蛋白质)的细胞裡它特别突出。比如免疫系统中分泌抗体的浆细胞的高尔基体就特别发达。.
查看 磷酸化和高尔基体
髓鞘鹼性蛋白
人腦髓鞘鹼性蛋白(英文:Myelin basic protein,簡稱MBP)是一種相信對在中央神經系統的神經髓鞘化過程非常重要的蛋白質。 MBP在與髓鞘膜隔離後,首先於1979年進行測序。從基因上為實驗老鼠剔除MBP後,發現牠們減少了中央神經系統的髓鞘化及漸進的失調,如顫抖、癲癇及過早死亡。MBP的基因是位於染色體18,主要在中央神經系統及造血系統的不同細胞中出現。 在中央神經系統的MBP十分散落,有著部份拼接變異體及大量後翻譯修飾的蛋白質,高包括有磷酸化、甲基化、脫酰胺基化及瓜氨化。.
查看 磷酸化和髓鞘鹼性蛋白
记忆T细胞
2.其中大部分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E)并产生细胞因子(辅助型T细胞)或杀死细胞(细胞毒T细胞)3.剩下的一部分将成为记忆T细胞(M)进入休眠态,并将在体内长期存活直至再次被相同抗原激活。--> 记忆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子类,该种细胞曾经遇到过某种特定抗原且产生过反应。这些细胞可以识别外来入侵物,比如细菌、病毒、癌细胞等。记忆T细胞的形成通常是因为曾受特定抗原的感染、经历癌症或接种疫苗。当同一个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T细胞可以更快地产生比首次接触此抗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这一行为被用于T细胞增殖化验来验证曾经是否接触过某种抗原。.
查看 磷酸化和记忆T细胞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得主是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冯·贝林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8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而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总数为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分布相当广。截至2000年,有13名获奖者来自神经生物学领域,而有13名则在中间代谢研究中做出贡献。1939年的获奖者,德国人格哈德·多馬克,被其政府禁止领奖。虽然后来他得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却没有得到奖金。截至2014年,共有12位女性获得该奖项,人數僅次於16名的和平獎和13名的文學獎,是女性得主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她们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魯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麗莎白·布萊克本(2009年)、卡羅爾·格雷德(2009年)、邁-布里特·莫澤(2014年)和屠呦呦(2015年)。截至2015年,共有210人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有9年因故停发(1915-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1942年)。.
鳥苷
鳥苷(Guanosine)是核苷的一種,是由鳥嘌呤與核糖(呋喃核糖)環組成,兩者之間由β-N9-配糖鍵相連。 鳥苷經過磷酸化之後可變成鳥苷單磷酸(GMP)、環鳥苷單磷酸(cGMP)、鳥苷雙磷酸(GDP)或鳥苷三磷酸(GTP)。 若鳥苷與脱氧核糖相連,則會產生脱氧鳥苷。 Category:核苷 鳥苷溶解性非常差,很难溶解于水中或者有机溶剂中。只有极少数有机溶剂可以用来溶解鳥苷,比如DMSO.
查看 磷酸化和鳥苷
黄体
体是雌性哺乳动物卵巢内的临时性细胞团结构,是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细胞团,是内分泌系统的一部份,产生相对较高水平的孕酮与温和水平的雌二醇与抑制素A,以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从而释放黄体化激素与卵泡刺激素。黄体的颜色为明黄色,这是由于从膳食中浓缩了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每次月经周期形成一个新的黄体。黄体的基本功能是合成和分泌孕酮,这种激素可使子宫为妊娠做好准备。.
查看 磷酸化和黄体
鈉鉀泵
鈉鉀泵(也可稱為鈉鉀-ATPase, Na+/K+-ATPase),是一種位於細胞膜上的酶(EC 3.6.3.9)(或說得更精確一點,離子匣式跨膜ATP酶)可在人類細胞及後生動物中發現。 鈉鉀泵可以將細胞外相對細胞内較低濃度的鉀離子送進細胞,並將細胞内相對細胞外較低濃度的鈉離子送出細胞。經由以具放射性的鈉、鉀離子標定,可以發現鈉、鉀離子都會經過這個通道,鈉、鉀離子的濃度在細胞膜兩側也都是相互依賴的,所以顯示了鈉、鉀離子都可以經過這個載體運輸。目前已知鈉鉀泵需消耗ATP,並可以將三個鈉離子送出細胞,同時將兩個鉀離子送進細胞。 鈉鉀泵在1950年被丹麥的科學家延斯·斯科(Jens Skou)發現,它代表了我們對離子進出細胞的認識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也在細胞刺激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像神經細胞的衝動,就是用鈉鉀泵幫助維持細胞電位使神經衝動得以傳輸。.
查看 磷酸化和鈉鉀泵
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Morbus Alzheimer,Alzheimer-Krankheit,縮寫:AK,Alzheimer's disease,縮寫:AD)或稱腦退化症。舊稱為Senile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縮寫:SDAT 、奥茨海默症、老人失智症;俗稱早老性痴呆、老人痴呆(但醫界不建議使用此名稱),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持續性神經功能障礙,此症佔了失智症中六到七成的成因。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難以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早期症狀還應該增加行為或性格的改變,「輕微行為能力受損」(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MBI),對平日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對人物冷感、對日常作息焦慮、無法控制衝動、多侵略性、挑戰社會規範、對食物失去興趣、事事疑心,突然經常動怒爆粗話。隨著疾病的發展,症狀可能會包含:譫妄、易怒、具攻擊性、無法正常言語、容易迷路、、喪失生存動力、喪失長期記憶、難以自理和行為異常等。當患者的狀況變差時,往往會因此脫離家庭和社會關係,並逐漸喪失身體機能,最終導致死亡。雖然疾病的進程因人而異,很難預測患者的預後,但一般而言,確定診斷後的平均餘命是三到九年,確診之後存活超過十四年的病患少於3%。 阿茲海默症的真正成因至今仍然不明。目前將阿茲海默症視為一種神經退化的疾病,並認為有將近七成的危險因子與遺傳相關;其他的相關危險因子有:頭部外傷、憂鬱症或高血壓的病史。疾病的進程與大腦中和Tau蛋白相關。要確切地診斷阿茲海默症,需要根據病人病史、行為評估、的結果、腦部影像檢查和血液採檢,亦可能接著做神經影像檢查輔助診斷,以排除其他類似的認知障礙。初期症狀常被誤認為是正常的老化狀況,或是壓力的一種表現,因而常耗時三到六年才確診。在無法排除其他可治癒原因時,有極少情況下,腦部切片可能對確診有幫助。、運動、避免肥胖等,都有助於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目前並沒有特定藥物或營養補充品,有實證證明對疾病治療有效。 目前並沒有可以阻止或逆轉病程的治療,只有少數可能可以暫時緩解或改善症狀的方法。截至2012年為止,已有超過1000個臨床試驗研究如何治療阿茲海默症,然而這些研究是否能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仍是未知數。疾病會使患者會越來越需要,這對照護者是一大負擔;這樣的照護壓力涵括了社會層面、精神層面、生理層面和經濟因素。不同的運動計畫,無論時間長度與每週運動頻率,都能改善病人的居家生活表現功能,也對於改善預後有相當助益。由失智症狀引起(造成)的行為異常和思覺失調,常以抗精神病藥治療,惟其效益不高且可能增加死亡率,因此並不特別建議使用。 阿茲海默症最早於1906年,由德國精神病學家和病理學家愛羅斯·阿茲海默首次發現,因此而得名;主要分為家族性阿茲海默症與阿茲海默老年痴呆症兩種,其中又以後者較常見。阿茲海默症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6%發生率),但有4%~5%的患者會在65歲之前就發病,屬於。在2010年,全球有將近2100萬到3500萬名阿茲海默症患者;而歸因於阿茲海默症相關的死亡案例,大約有48.6萬例。在已開發國家中,阿茲海默症是相當耗費社會財政補助的疾病之一。.
查看 磷酸化和阿茲海默症
赤鲜糖-4-磷酸
赤鲜糖-4-磷酸(Erythrose 4-phosphate)是丁糖赤藓糖的磷酸化衍生物,是卡尔文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 此外,它也是生物合成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前体。.
查看 磷酸化和赤鲜糖-4-磷酸
葡萄糖-1-磷酸
葡萄糖-1-磷酸(Glucose 1-phosphate或 cori ester)是葡萄糖上1'-碳原子磷酸化的产物,它可以存在α- 和β-两种异头物。.
查看 磷酸化和葡萄糖-1-磷酸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6-磷酸(英語:Glucose 6-phosphate),也称6-磷酸葡萄糖,是葡萄糖經過磷酸化(在第6号碳)之後生成的分子。它也是生物細胞中的常見分子,參與磷酸戊糖途径與糖酵解等生化途徑。 在糖酵解中,這個分子是由第一個步驟形成,進行催化的酶是己糖激酶或其他類似的酶。葡萄糖-6-磷酸在糖酵解中,會經由磷酸葡萄糖異構酶的催化,而形成果糖-6-磷酸,以繼續接下來的步驟。 Category:磷酸酯 Category:单糖衍生物.
查看 磷酸化和葡萄糖-6-磷酸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或钙调蛋白激酶(英文: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or CaM kinases )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特性的蛋白激酶,被钙/钙调蛋白复合物所调节。这个种系的蛋白在活化時表現出一種记忆效应。.
钙调蛋白
钙调蛋白(Calmodulin,简称CaM),是一種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蛋白质,普遍存在真核生物细胞中。 钙调蛋白是一种多功能中介钙结合蛋白。它是第二信使Ca^2+的细胞内靶点,钙调蛋白的激活需要Ca^2+的结合。一旦与Ca^2+结合,钙调蛋白作为钙信号转导通路的一部分,通过改变激酶或磷酸酶等目标蛋白的活性而起到信号转导的作用。.
查看 磷酸化和钙调蛋白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sin light-chain kinase,MYLK 或 MLC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来调节II型肌球蛋白的轻链。.
查看 磷酸化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查看 磷酸化和脱氧核糖核酸
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合成是指利用乙醯輔酶A以及丙二醯輔酶A經過脂肪酸合酶的催化,反應合成脂肪酸的過程。這對細胞和生物體內的作用與糖解作用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流程。該過程發生在細胞的細胞質中。 轉化為脂肪酸的大部分乙酰輔酶A通過糖酵解途徑來源於糖类。.
查看 磷酸化和脂肪酸合成
脂肪酸代謝
脂肪酸被分類為脂質營養素家族的一員,其在生物代謝中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與其他營養素成員(蛋白質、醣類)比較的話,會發現藉由β-氧化分解同樣質量的脂肪酸能提供最多能量,合成最多ATP。脂肪酸代謝包含了將脂質轉化為能量並提供初級代謝產物的異化作用以及將脂肪酸合成生物體中重要分子的同化作用。此外,脂肪酸代謝對於細胞膜的形成、生物體內能量的儲存以及訊息的傳遞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查看 磷酸化和脂肪酸代謝
醛固酮
醛固酮(Aldosterone)是一種類固醇類激素(盐皮质激素家族),由腎上腺皮質所產生,主要作用於腎臟,進行鈉離子及水份的再吸收,以維持血壓的穩定。整體來說,醛固酮為一種增進腎臟對於離子及水分再吸收作用的一種激素,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部分。.
查看 磷酸化和醛固酮
長期增強作用
長期增強作用(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又稱长时程增强作用、長期增益效應,是由于同步刺激两个神经元而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这是与突触可塑性——突触改变强度的能力相关的几种现象之一。由于记忆被认为是由突触强度的改变来编码的,LTP被普遍视为构成学习与记忆基础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LTP是1966年泰耶·勒莫在兔海马体中发现的,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门主题。许多现代的LTP研究试图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学基本原理,而其他一些研究则以探索LTP和行为学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标。还有一些则试图开发通过提高LTP改善学习和记忆的方法,不管是采用药物手段还是其他手段。LTP还是临床研究的主题,比如在阿兹海默病和领域。.
查看 磷酸化和長期增強作用
酪氨酸
酪氨酸(Tyrosine, 縮寫為 Tyr or Y) 或 4 - 羥基苯丙氨酸, 是細胞用來合成蛋白質的22種胺基酸之一,在細胞中可用於合成蛋白質,其密碼子為UAC和UAU,屬於含有極性側基,人體可自行合成的非必需胺基酸。單詞“酪氨酸”是來自希臘語 tyros,意思奶酪。19世紀初被德國的化學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首先在起司的酪蛋白中發現, ,當用作於官能基或側基時則稱做酪氨酰。.
查看 磷酸化和酪氨酸
酪氨酸激酶
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是在细胞中催化磷酸基团从ATP中转移到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上的酶,起到调控细胞中信号通路的“开”与“关”。酪氨酸激酶是蛋白激酶中的一类,其它的为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激酶类。 与酪氨酸激酶相对应的酶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负责去磷酸化。由激酶和磷酸酶进行的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过程对细胞的增殖、分裂与分化的调控非常重要。酪氨酸激酶的一些突变可使其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能引起细胞的不受抑制的生长,最终演变为癌症。因此一些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等被作为抗癌药物研发出来。.
查看 磷酸化和酪氨酸激酶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能阻斷酪氨酸激酶的藥物。由於酪氨酸激酶在細胞內擔任許多訊號傳遞的開關,因此該酶的突變常常引起癌症;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因此通常做為癌症藥物使用。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也被稱為「Tyrphostins」,也就是 「酪氨酸磷酸化抑制劑」(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Inhibitor)的縮寫,起源於一份1988年的論文。 該論文是第一篇描述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之催化活性的文章。 該研究也是第一個透過系統性的搜尋而發現針對酪氨酸磷酸化的小分子抑制劑。該抑制劑不干擾其他磷酸化絲氨酸與蘇氨酸的蛋白激酶,也不影響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蛋白質,例如胰島素受器的磷酸化結構域。研究更發現儘管各種酪氨酸激酶的結構域都有高度的保留性(即高度相似),設計精良的藥物仍能分辨不同的蛋白質並予以抑制,例如EGFR和HER2。.
查看 磷酸化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酶
酶(Enzyme(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劑。酶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應中,反應物稱爲底物,生成的物質稱爲產物。幾乎所有細胞內的代謝過程都離不開酶。酶能大大加快這些過程中各化學反應進行的速率,使代謝產生的物質和能量能滿足生物體的需求。細胞中酶的類型對可在該細胞中發生的代謝途徑的類型起決定作用。對酶進行研究的學科稱爲「酶學」(enzymology)。 目前已知酶可以催化超過5000種生化反應。大部分酶是蛋白質,有少部分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这些酶被称为核酶。酶的特異性是由其獨特的三級結構決定的。 和所有的催化劑一樣,酶通過降低反應活化能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一些酶可以將底物轉化爲產物的速率提高數百萬倍。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該酶可以使在無催化劑條件下需要進行數百萬年的化學反應在幾毫秒內完成。從化學原理上講,酶和其它所有催化劑一樣,反應不會使其物質量發生變化。酶亦不能改變化學平衡,這一點和其它催化劑也是一樣的。酶和其它催化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專一性要強得多。一些分子可以影響酶的活性。如酶抑制劑能降低酶的活性,酶激活劑能提高酶的活性。許多藥物及毒物是酶的抑制劑。當超出適宜的溫度和pH值後,酶的活性會顯著下降。 酶在工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药厂用特定的合成酶来合成抗生素;洗衣粉中添加酶能加速附着在衣物上的蛋白质、淀粉或脂肪漬的分解;嫩肉粉中加入木瓜蛋白酶能將蛋白質分解爲稍小的分子,使肉的口感更嫩滑。.
查看 磷酸化和酶
色氨酸羟化酶
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EC )也称为色氨酸5-单加氧酶,简称TPH,是合成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过程中重要的酶。色氨酸羟化酶可催化如下酶促反应: 以上反应还需要亚铁离子作为辅酶。.
查看 磷酸化和色氨酸羟化酶
蛋白質交互作用
蛋白質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縮寫:PPIs)是指兩種或以上的蛋白質結合的過程,通常旨在執行其生化功能。在細胞中,大量蛋白質元件組成分子機器,透過蛋白質交互作用執行細胞內多數重要的分子過程,如DNA複製。 蛋白質交互作用在絕大多數生化功能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例如,信號分子經由蛋白質交互作用,將細胞外部的信號傳入內部。這個過程稱為訊息傳遞,是許多生化功能的基礎,也與許多疾病有關,包括癌症。蛋白質亦可透過長時間的交互作用,形成部分的蛋白質複合體,負責攜帶另一個蛋白質,例如從細胞質至細胞核,或反之,如核孔核轉運蛋白的情形;或藉由短暫的交互作用修飾另一個蛋白質,例如負責將磷酸鹽轉移到目標蛋白上的蛋白激酶。蛋白質經修飾後也可能改變其蛋白質交互作用,例如有些SH2結構域的蛋白質只與其他被胺基酸酪胺酸磷酸化的蛋白質結合,布罗莫结构域則專門辨別乙醯離胺酸。 蛋白質交互作用廣泛參與了生物化學、量子化學、分子動力學、訊息傳遞等代謝或遺傳學/表觀遺傳學圖論。事實上,它是所有活體細胞中整個交互作用組學系統的核心。近來,蛋白質交互作用也被應用於奈米生物科技的研究領域。 蛋白質交互作用主宰了活體細胞內幾乎所有的生化反應。透過研究這些交互作用,人們可以更深入了解疾病,進而成為新治療方法的基礎。.
查看 磷酸化和蛋白質交互作用
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化学元素组成。所有蛋白质都是由20种不同的L型α氨基酸连接形成的多聚体,在形成蛋白质后,这些氨基酸又被称为残基。蛋白质和多肽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有人基于发挥功能性作用的结构域所需的残基数认为,若残基数少于40,就称之为多肽或肽。要发挥生物学功能,蛋白质需要正确折叠为一个特定构型,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来实现;此外,在一些蛋白质(特别是分泌性蛋白质)折叠中,二硫键也起到关键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常常需要测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由研究蛋白质结构而发展起来了结构生物学,采用了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技术来解析蛋白质结构。 一定数量的残基对于发挥某一生物化学功能是必要的;40-50个残基通常是一个功能性结构域大小的下限。蛋白质大小的范围可以从这样一个下限一直到数千个残基。目前估计的蛋白质的平均长度在不同的物种中有所区别,一般约为200-380个残基,而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平均长度比原核生物长约55%。更大的蛋白质聚合体可以通过许多蛋白质亚基形成;如由数千个肌动蛋白分子聚合形成蛋白纤维。.
查看 磷酸化和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组
蛋白質組(proteome,又譯作蛋白質體),這個字最早出現的時間是1995年,漸漸應用到不同生物系統的研究中。蛋白質组是指組織或細胞中所有的蛋白質的集合。蛋白質組學是蛋白質組的研究。.
查看 磷酸化和蛋白质组
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简称PKC,EC编号:2.7.11.13)是一種蛋白质激酶家族,通过将其它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侧链上的羟基磷酸化来调节这些蛋白的活性。而蛋白激酶C也受二酰基甘油(DAG)或钙离子(Ca2+)浓度的调控,因此蛋白激酶C在几个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人类基因组中,15个同工酶构成了PKC家族 。这些同工酶可依所需第二信使的不同分为三类:典型或传统的PKC(classical or conventional PKC,cPKC);新型的PKC(novel PKC,nPKC);非典型的PKC(atypicalPKC,aPKC)。传统的PKC包括α、βI、βII和γ,需要Ca2+、和磷脂类物质(如磷脂絲胺酸)来激活。新型的PKC包括δ、ε、η和θ同工酶,需要DAG来激活,但不需要Ca2+。因此,传统和新型的PKC都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而新型的PKC,包括ζ和ι / λ,既不需要Ca2+,也不需要DAG激活。.
查看 磷酸化和蛋白激酶C
Β-羟基-β-甲基丁酸
β-羟基-β-甲基丁酸(β-Hydroxy β-methylbutyric acid,HMB)其共轭碱为β-羟基-β-甲基丁酸根(β-hydroxy β-methylbutyrate),是一种人体内天然产生的物质,可用作膳食补充剂,也可用作某些旨在促进伤口愈合的医疗食品的成分,并为因癌症或艾滋病导致肌肉萎缩的人提供营养支持。在健康成年人中,补充HMB已显示增加运动诱发的肌肉大小,肌肉力量和瘦体重增加,减少锻炼对骨骼肌的损害,改善有氧运动表现,并加速锻炼恢复。医学评论和meta分析表明,补充HMB还有助于保持或增加患有年龄相关性肌肉损失的个体的瘦体重和肌肉力量。 HMB部分通过刺激蛋白质的产生和抑制肌肉组织中蛋白质的分解产生这些效应。没有发现长期用作成人膳食补充剂的副作用。 HMB是L-亮氨酸的代谢产物,通过氧化L-亮氨酸(α-酮异己酸)的酮酸而在体内生成。由于只有一小部分L-亮氨酸被代谢成HMB,因此只能通过直接补充HMB来实现药物活性浓度的化合物在血浆和肌肉中的浓度。.
JAK-STAT信号通路
JAK-STAT信号传送途径(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使得细胞外的化学信号跨越细胞膜并将信息传送到细胞核内DNA上的基因启动子上,最终引起细胞中DNA转录与活性水平发生改变。JAK-STAT系统是除了第二信使系统外最重要的信号途径。 JAK-STAT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1)受体、(2)JAK激酶与(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 白细胞中表达了许多JAK-STAT通路,并因此参与免疫系统的调控。 来自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或其它化学信使的信号可以激活此受体;这激活了JAK的激酶功能,导致对其自身的磷酸化(磷酸基团作为蛋白质上的开关);接下来STAT蛋白结合到被磷酸化的受体上,在此STAT被JAK磷酸化;被磷酸化的STAT蛋白结合到另一个被磷酸化的STAT蛋白上(二聚化)并易位到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它结合到DNA上并启动转录那些响应STAT的基因。 哺乳动物中有七种STAT基因,每种都结合到各不相同的DNA序列上。STAT结合到称为启动子的DNA序列上,启动子会控制其它DNA序列表达。这会影响诸如细胞生长、分化及死亡等的基本细胞功能。 JAK-STAT途径是进化保守的,从黏菌和蠕虫到哺乳动物(但真菌或植物则不是)。若JAK-STAT的功能被打乱或失调(通常是遗传或获得性的基因缺陷)会导致免疫缺陷综合征及癌症。.
JAK激酶
JAK激酶(Janus kinase,缩写JAK)是一个细胞内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介导细胞因子产生的信号,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传递下去。它们最初被命名为"just another kinase"1和2(因为这只是基于PCR的筛选发现的大量激酶中的两个)但最后发表为“Janus kinase”。“Janus”这个名字起自罗马神话中代表开始与结束的两面神雅努斯,因为JAK激酶具有两个几乎一样的转移磷酸基团的结构域。其中一个结构域表现出激酶活性,而另一个结构域调控第一个激酶的活性。.
查看 磷酸化和JAK激酶
Leloir途径
Leloir途径(The Leloir pathway)是降解D-半乳糖的代謝途徑,以其发现者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Luis Federico Leloir)命名。 首先,将β-D-半乳糖转化为α-D-半乳糖来激活这一途径。然后,α-D-半乳糖再由半乳糖激酶磷酸化为半乳糖-1-磷酸。接下来,将UDP-葡萄糖上的尿苷二磷酸基团转移到半乳糖-1-磷酸上形成UDP-半乳糖(另一个产物为D-葡萄糖-1-磷酸)。最后,再将UDP-半乳糖转化为UDP-葡萄糖重回上一步反应。 另外,还可以将D-葡萄糖-1-磷酸转化为D-葡萄糖-6-磷酸。.
查看 磷酸化和Leloir途径
LMNA
核纤层蛋白 A/C(Lamin A/C)是由人类基因LMNA 编码的蛋白质,属于核纤层蛋白家族。.
查看 磷酸化和LMNA
Nef
Nef是一种质量约为27-35千道尔顿的较小的豆蔻酰化的蛋白质,由灵长类慢病毒编码。其名称中的Nef是英文全称Negative Regulatory Factor的简写,意即负调节因子。编码Nef的慢病毒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造成AIDS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HIV-2)还有猴免疫缺陷病毒(SIV)。Nef主要位于位于细胞质中,部分存在于细胞膜,属于之一;而致病因子是一类表达致病性的蛋白,这一类蛋白能够起到操纵宿主细胞机制的作用,从而使得病毒能够感染、生存乃至不断复制。虽然Nef字面意思是负调节因子,而且该蛋白也不是HIV-1病毒复制所必需,但是其在宿主体内的存在可以显著地提高病毒滴度。该蛋白被认为是由感染HIV到发展为AIDS的过程中所必需的蛋白。.
查看 磷酸化和Nef
SH2结构域
SH2结构域(Src Homology 2 domain,Src同源2结构域)是癌蛋白''Src''以及许多其它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上的一个保守的结构域。那些含SH2结构域的蛋白质可以对接到其它蛋白中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上。SH2结构域往往存在于帮助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路信号转导的衔接蛋白中。.
查看 磷酸化和SH2结构域
SYNGAP1
SYNGAP1是在人类中由SYNGAP1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是由Ras GTPase活化的蛋白质,对于正常的突触功能与认知能力的发育健全极其重要,其在人体内的突变可能会导致癫痫或智力障碍。.
查看 磷酸化和SYNGAP1
TRPV1
TRPV1是指“瞬态感受器电位阳离子通道,子类V,成员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该通道是一个蛋白质,在人类基因中由TRPV1基因所编码。这一通道属于一种离子通道,是瞬态电压感受器族中的一员,属于TRPV组(即瞬态感受器电位阳离子通道,子类V)。 TRPV1是一个配体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可以被各种外因性及内因性的物理及化学刺激所激发,例如:温度超过43 °C、pH值低(酸性环境)、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N-花生四烯酰基多巴胺以及辣椒素(辣椒的有效成分)。这一通道被发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末梢神经系统上,并且涉及痛觉的传递和调制,以及整合各种同疼痛信息。.
查看 磷酸化和TRPV1
果糖-6-磷酸
果糖6-磷酸(英語:fructose 6-phosphate)是生物體內的常見分子之一,也是糖解作用的過程中所生成的產物之一,屬於酮糖。 在糖解作用中,果糖6-磷酸是葡萄糖6-磷酸在磷酸葡萄糖異構酶(英語:Phosphoglucose isomerase)的催化之下所形成;之後又會經由磷酸果糖激酶(英語:Phosphofructokinase)的催化,以及消耗一個ATP,生成果糖1,6-雙磷酸,是糖解作用中的第二次磷酸化作用。.
查看 磷酸化和果糖-6-磷酸
核纖層
核纖層旧称“核周层”、“核衬层”或“核层”,是位于细胞核内染色质与核膜之间的高电子密度网络片层结构,由中间丝与膜相关蛋白(membrane associated proteins)交织形成,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核纤层处于核基质中,在核内与核内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INM)相连,在核外则与内质网相连。核纤层是支撑细胞核的一种结构,对调节DNA自我复制、DNA转录、细胞凋亡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的破裂及重建也起到一定作用。此外,核纤层还可以辅助组织染色质并锚定核孔复合物(nuclear pore complexes,NPCs)、核膜蛋白及转录因子。.
查看 磷酸化和核纖層
核苷三磷酸
核苷三磷酸(英語:Nucleoside triphosphate;NTP)是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含有與三個磷酸基團結合的核苷的分子。因此它是一種類型的核苷酸。核苷三磷酸是生命必需的,因為它們提供了核酸(DNA和RNA)的結構單元,並且在細胞代謝和調節中具有許多其它作用。核苷三磷酸通常提供能量和用於磷酸化的磷酸基團。 自然界常見的型態包括腺苷三磷酸(ATP)、鳥苷三磷酸(GTP)、胞苷三磷酸(CTP)、胸腺苷三磷酸(TTP)以及尿苷三磷酸(UTP)等。這些分子中包含一個核糖,若是將核糖替換成去氧核糖,那麼會使核苷三磷酸變成去氧核苷三磷酸,寫成dNTP,如去氧腺苷三磷酸(dATP)、去氧鳥苷三磷酸(dGTP)等。 除了(d)ATP,(d)GTP,(d)CTP,(d)TTP和(d)UTP外,還存在其它較少豐度的NTP,例如核苷酸代謝的中間體, 。罕見的NTP的一個例子是一些NTP的互變異構形式。它們可以在DNA複製期間引起錯配鹼基配對。.
查看 磷酸化和核苷三磷酸
桂建芳
桂建芳(),中国遗传学家、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以鱼类遗传育种方面的工作知名,包括对多倍体银鲫遗传机制、以及银鲫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他在《自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曾获国家自然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查看 磷酸化和桂建芳
正钒酸钠
正钒酸钠是化學式為Na3VO4的無機化合物,含有正四面體的正钒酸根離子VO43−.
查看 磷酸化和正钒酸钠
氟代脱氧葡萄糖
氟代脱氧葡萄糖是2-脱氧葡萄糖的氟代衍生物。其完整的化学名称为2-氟-2-脱氧-D-葡萄糖,通常简称为18F-FDG或FDG。FDG最常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类的医学成像设备:FDG分子之中的氟选用的是属于正电子发射型放射性同位素的氟-18(fluorine-18,F-18,18F,18氟),从而成为18F-FDG(氟-脱氧葡糖)。在向病人(患者,病患)体内注射FDG之后,PET扫描仪可以构建出反映FDG体内分布情况的图像。接着,核医学医师或放射医师对这些图像加以评估,从而作出关于各种医学健康状况的诊断。.
查看 磷酸化和氟代脱氧葡萄糖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縮寫作 OXPHOS)是细胞的一种代谢途径,该过程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发生,使用其中的酶及氧化各类营养素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三磷酸腺苷(ATP)。虽然地球上的生物消耗的能源物质范围极广,为合成代谢直接提供能量的分子却几乎都是ATP。几乎所有的好氧性生物都以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为制造ATP的主要过程。该途径如此普遍的原因可能是:与其他的代谢途径,特别是糖酵解之类的无氧发酵途径相比,它能更高效地释放能量。 氧化磷酸化期间,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电子供体转移到电子受体,例如氧。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在真核生物中,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系列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的参与下完成,而在原核生物中,这些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间隙中。这一串蛋白质称为电子传递链。真核生物包含五种主要的蛋白质复合体,而原核生物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酶,以便利用各种电子供体和受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质子被电子流过电子传递链所释放的能量泵出线粒体内膜。这会以pH梯度和跨膜电势差的形式产生势能。储存的能量通过让质子顺梯度跨膜内流,由称为ATP合酶的大型酶所使用;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渗透。这种酶在磷酸化反应过程中就像一台机械马达,酶的一部分在质子流的驱动下不停旋转,将二磷酸腺苷(ADP)合成为三磷酸腺苷。 虽然氧化磷酸化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却会产生活性氧如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使自由基扩散开来,破坏细胞及造成病变,还有可能导致老化。该代谢途径中的酶也是许多药物和毒物所抑制的目标。.
查看 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oyl phosphate synthetase)是催化自穀氨醯胺()或氨()与碳酸氢盐合成氨甲酰磷酸这一反应的一种ATP依赖性酶。此酶催化ATP与碳酸氢盐产生了氨甲酰磷酸与ADP。羰基磷酸盐先与氨反应产生氨基甲酸盐。接下来,氨基甲酸盐与第二分子的ATP反应生成氨甲酰磷酸与ADP。 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催化了嘧啶与精氨酸的生物合成以及大多数陆栖脊椎动物尿素循环中的首个关键步骤。大多数原核生物都只有一种类型氨甲酰磷酸合成酶,后者同时用于精氨酸与嘧啶的生物合成,然而某些细菌有着分别不同的类型。 此酶有三种不同型,供应各不相同的功能。.
查看 磷酸化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潮霉素B
潮霉素B(Hygromycin B) 是一种由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产生的抗生素,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一,为微黄褐色粉末。潮霉素B可通过抑制细菌、真菌和一些高等真核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来杀死这些生物。潮霉素B可溶于甲醇、乙醇和水,但在乙醚、氯仿或苯中都几乎不溶。.
查看 磷酸化和潮霉素B
激素
素(英語:hormone)也音譯作荷尔蒙或賀爾蒙,在希腊文原意为“興奋活动”。激素是指体内的某一细胞、腺体或者器官所产生的可以影响机体内其他细胞活动的化学物质。仅需很小剂量的激素便可以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说激素是一种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化学信使。 所有的多细胞生物都会产生激素,植物产生的激素也被称为植物激素。动物产生的激素通常通过血液运输到体内指定位置,细胞通过其特殊的接受某种激素的受体来对激素进行反应。激素分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后,打开了信号通路进行信号转导,并最终使细胞做出特异性反应。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分子通常都会直接被释放进入血液中,主要是进入有孔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旁分泌信号传送的激素分子可以通过组织间隙渗透进入邻近的靶组织中。 此外还有许多自然或者人工合成的外生化合物对人类和其他动物也有类似激素的效果。他们也会像内源产生的激素一样,对体内自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功效或消除产生干扰,并进而影响人体稳态、生殖、发展或者是行为。.
查看 磷酸化和激素
激酶
在生物化学裡,激酶是一类从高能供体分子(如ATP)转移磷酸基团到特定靶分子(受質)的酶;这一过程谓之磷酸化。 一般而言,磷酸化的目的是“激活”或“能化”受質,增大它的能量,以使其可参加随后的自由能负变化的反应。所有的激酶都需要存在一个二价金属离子(如Mg2+或Mn2+),该离子起稳定供体分子高能键的作用,且为磷酸化的发生提供可能性。.
查看 磷酸化和激酶
放射性示踪剂
放射性示蹤劑(Radioactive tracer),又稱放射性標記物(radioactive label),一種化合物,其中的一個或多個原子被替換為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是同位素標記(isotopic labeling)的一种。由于這種化合物在衰變過程中會產生放射性,經由追踪其放射性,可以了解化合物從反應物到產物的路徑,从而研究化学反应机理。 氫(H)、碳(C)、磷(P)、硫(S)和碘(I)的放射性同位素被廣泛地用来追蹤生化反應路徑。放射性示蹤劑也可用於在細胞和組織等生物系統中追踪某物质的分佈。在使用水力壓裂(hydraulic fracturing)技術生产天然氣时,放射性示蹤劑可以用來確認裂缝的位置。放射性示蹤劑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簡稱SPECT,或SPET)和鎝(Technetium)掃描等影像技术的基础。而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则使用天然存在的碳14作為同位素標記物。.
查看 磷酸化和放射性示踪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