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卵磷脂
卵磷脂(lecithin)属于一种混合物,是存在于植物组织以及卵黄之中的一组黄褐色的油脂性物质,其构成成分包括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三酸甘油酯以及磷脂(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然而,卵磷脂有时还是纯磷脂酰胆碱的同义词(生物化学),而磷脂酰胆碱只是一种作为其磷脂部分主要成分的磷脂。采用机械方法或者化学方法(利用己烷萃取),可以从卵黄(希腊语:λέκιθος)或大豆之中分离出卵磷脂。 1846年,法國化學家及藥理學家首次分離出卵磷脂。1850年,他將磷酸醯膽鹼命名為「léchithine」。因為Gobley一開始是從蛋黃中萃取出卵磷脂—,而「λέκιθος 」(lekithos)為古希臘語的「蛋黃」之意—,並在1874年鑑定出結構。 卵磷脂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在水溶液中,根据不同的水合和温度条件,其磷脂可以形成脂质体、脂质双分子层、微团(micelles)或板层状结构。从而,人们通常将其归为一种具有两性(amphoteric)特征的表面活性剂。 市场上销售的卵磷脂有的属于食品添加剂,而有的则属于医疗用途。.
查看 磷脂酰胆碱和卵磷脂
三磷酸胞苷
三磷酸胞苷(cytidine triphosphate, CTP)是一種核苷酸,為合成RNA的原料之一。CTP與ATP同為高能分子,但與ATP相較之下較少作為能量來源。CTP可參與甘油磷脂(例如磷脂酰膽鹼和磷脂酰乙醇胺等)的合成或蛋白質的糖基化。 Category:核苷酸 Category:嘧啶酮.
查看 磷脂酰胆碱和三磷酸胞苷
磷脂醯乙醇胺
磷脂酰乙醇胺結構圖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简称 PE,俗称脑磷脂),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等统称为广义卵磷脂。.
查看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醯乙醇胺
磷脂酸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缩写PA)是一种常见的磷脂,也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磷脂酸是最简单的二酰基甘油磷脂。.
查看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酸
甘油磷脂
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或Glycerophospholipid)是由甘油构成的磷脂,其分子结构中甘油的1号和2号位羟基均被脂酰基取代,3号位羟基则为含磷基团所取代。是一种两性分子。它们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查看 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
髓磷脂
髓磷脂(Myelin)为包繞在神经元的軸突外部的物質,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中斷部份,形成一節一節的形狀。中断的部分称为“蘭氏结”(Ranvier's node)。髓磷脂由30%蛋白质和70%的各类脂质组成。后者主要含有鞘氨醇、脑苷脂、脂肪酸和磷脂酰胆碱(少数为磷脂酰乙醇胺)等,在高等动物的脑髓鞘和红细胞膜中特别丰富。髓鞘(myelin sheath)是由施旺细胞(Schwann's cell)或其它类型的神经支持细胞形成的。 感覺神經元無論是樹突或軸突都有髓鞘,但其軸突明顯比較短,因為感覺 神經元要把外面的感覺傳進來到細胞本體,再經由軸突,傳到下一個細胞,因此樹突很長。 聯絡神經元,其軸突是沒有髓鞘的。 運動神經元的樹突連接著聯絡神經元的軸突,所以比較短,但他的軸突較長,且具有髓鞘。 目前知道髓鞘的功能有三。一是支持轴突与周围组织,例如相邻的轴突之间的电气绝缘,以避免干扰。二是通过一种称为“跳跃式传导”的机制来加快动作电位的传递。三是在一些轴突受损的情况下引导轴突的再生。.
查看 磷脂酰胆碱和髓磷脂
脂质体
脂质粒(Liposome)也稱為微脂粒,是一种具有靶向给药功能的新型药物制剂。 脂质粒是利用磷脂双分子层膜所形成的囊泡包裹药物分子而形成的制剂。由于生物体质膜的基本结构也是磷脂双分子层膜,脂质粒具有与生物体细胞相类似的结构,因此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脂质粒进入人体内部之后会作为一个“入侵者”而启动人体的免疫机制,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从而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中靶向性地富集。这就是脂质粒的被动靶向性。 通过在脂质粒膜中掺入一些靶向物质,可以使脂质粒在生物或者物理因素的引导下向特定部位靶向集中,这就是主动靶向脂质粒,目前已经出现的脂质粒主动靶向机制有:热敏脂质粒、磁导向脂质粒和抗体导向脂质粒等。.
查看 磷脂酰胆碱和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