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亚铁氰化钠
亚铁氰化钠,一般为十水合物形式,化学式Na4Fe(CN)6·10H2O。.
查看 碳化三铁和亚铁氰化钠
回火
回火(Tempering)是在冶金學當中,一種改善金屬材料性質的熱處理技術。 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到奥氏体转变温度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高温加热1到2小时后冷却。经过回火,钢的结构趋于稳定,其脆性降低,韧性与塑性提高。回火往往与淬火相伴,并且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能消除或者减少淬火应力,稳定钢的形状与大小,防止淬火零件变形和开裂。高温回火还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依据加热的温度不同,回火分为:.
查看 碳化三铁和回火
碳
碳(Carbon,拉丁文意為煤炭)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C,原子序数為6,位於元素週期表中的IV A族,屬於非金屬。每個碳原子有四顆能夠進行鍵合的電子,因此其化合價通常為4。自然產生的碳由三種同位素組成:12C和13C為穩定同位素,而14C則具放射性,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碳是少數幾個自遠古就被發現的元素之一(見化學元素發現年表)。 碳的同素異形體有數種,最常見的包括:石墨、鑽石及無定形碳。這些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包括外表、硬度、電導率等等,都具有極大的差異。在正常條件下,鑽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熱導率是已知材質中最高的。 所有碳的同素異形體在一般條件下都呈固态,其中石墨的熱力學穩定性最高。它們不易受化學侵蝕,甚至連氧都要在高溫下才可與其反應。碳在無機化合物中最常見的氧化態為+4,並在一氧化碳及過渡金屬羰基配合物中呈+2態。無機碳主要來自石灰石、白雲石和二氧化碳,但也大量出現在煤、泥炭、石油和甲烷水合物等有機礦藏中。碳是所有元素中化合物种类最多的,目前有近一千萬種已記錄的純有機化合物,但這只是理論上可以存在的化合物中的冰山一角。 碳的豐度在地球地殼中排列第15(见地球的地殼元素豐度列表),並在全宇宙中排列第4(见化學元素豐度),名列氫、氦和氧之下。由於碳元素極為充沛,再加上它在地球環境下所能產生的聚合物種類極為繁多,因此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學根本。.
查看 碳化三铁和碳
碳化物
碳化物是碳与电负性比它低的或和它相近元素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碳化物一般按以下标准分类:.
查看 碳化三铁和碳化物
磷化二铁
磷化二鐵(英文:Iron Phosphide),化學式為FeP。在工業上,因為FeP和FeP的存在,會使鋼的強度、韌性和耐磨性大為降低,因此常用脫磷反應除去鋼中的磷含量。.
查看 碳化三铁和磷化二铁
莱氏体
莱氏体(ledeburite),也译作粒滴斑鐵,是液態鐵碳合金在1147℃左右發生共晶轉變時形成的共晶混合物,由奥氏体(γ-Fe)和渗碳体(Fe3C)组成,含碳量为4.3%,用Ld表示。进一步降温到727℃时,组分之一的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莱氏体成为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被称为低温莱氏体或变态莱氏体,由Ld'表示。.
查看 碳化三铁和莱氏体
贝氏体
--(Bainite),也译作--,是钢在热处理时形成的一种显微组织组成物,是由沃斯田鐵在波來鐵温度范围以下和马氏体点(麻田散鐵转变开始的温度)以上的温度范围内分解而成的肥粒鐵和雪明碳鐵的混合体。最早由埃德加·贝恩等人描述,故名。 贝氏体分为两种,在较高温度(350~550℃)形成的称“上贝氏体”,其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在较低温度形成的称“下贝氏体”,其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针状或竹叶状。贝氏体由于碳化物颗粒周围受腐蚀而变得比较粗糙,故在显微镜下呈黑色。 目前贝氏体的转变机制尚存争议,目前主要有“切变学说”和“扩散学说”两个学派。.
查看 碳化三铁和贝氏体
肥粒鐵
肥粒鐵(Ferrite),又稱為α鐵(α-Fe),体心立方结构,是鋼鐵的一種顯微組織,通常是α-Fe中固溶少量碳的固溶體,一般的鋼鐵中可能固溶有其它合金元素等雜質。同時,肥粒鐵也是波來鐵和變韌鐵的構成組織之一。肥粒鐵具有鐵磁性,所以它也是鋼鐵材料磁性的來源。.
查看 碳化三铁和肥粒鐵
铁碳合金相图
铁碳合金相图是铁-碳二元合金系统的相图。 在加工完的钢和铸铁中,总会含有一定数量的碳元素,这些碳元素所占的比重决定了钢/铸铁的特性。通过铁碳合金相图,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出(钢铁)形成过程中的组分变化与碳元素含量、温度间的相互关系。 若需要知道在不同冷卻速率下的,一般會參考。 碳是铁碳合金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碳含量小幅的變化也可能會對合金的材質或性質有大的影響。铁碳合金相图可以表達溫度及碳的濃度對鋼鐵的影響,不過沒有其他金屬的資訊。铁碳合金相图可以分為二部份:的Fe-Fe3C系統,其中的碳已和鐵鍵結,以及穩定的Fe-C系統,其中碳以石墨的形式存在。铁碳合金相图一般會包括這兩個系統,不過Fe-Fe3C系統用到的比較多。.
查看 碳化三铁和铁碳合金相图
Β铁
β铁是一種已過時的名詞,以前用來稱呼鋼鐵的一種顯微組織,後來發現其實就是溫度超過臨界溫度A2,由鐵磁性變為順磁性的肥粒鐵。 低碳鋼、中碳鋼及大部份鑄鐵在室溫下的主要相都是肥粒鐵(α鐵),當鐵或肥粒鐵钢加熱超過臨界溫度A2,也稱為居里溫度771 °C(1044K或1420 °F),ASM Handbook, Vol.
查看 碳化三铁和Β铁
波來鐵
光体 (Pearlite),是鋼鐵的一種由铁素体和雪明碳鐵構成的層狀組織。波來鐵中通常含有88%的肥粒鐵和12%的雪明碳鐵,整體的含碳量約為0.8%。波來鐵組織在鋼的顯微組織中是最常見的。 波來鐵的生成,是由含碳量約0.8%的沃斯田鐵,在極慢速的冷卻中,冷卻到攝氏727度時開始產生相變化,而同時析出肥粒鐵和雪明碳鐵,成為波來鐵組織,由於是由單相的固體同時析出兩種相,因此這種變態反應稱為共析反應或共析變態,而含碳量0.8%的鋼,就稱為共析鋼。若是含碳量較低的情況,會在較高溫時先開始析出肥粒鐵,而使剩餘未發生變態的沃斯田鐵含碳量逐漸提高,到了共析點時開始生成波來鐵,這種含碳量低於波來鐵的鋼,就稱為亞共析鋼。而若含碳量較高,則會先析出雪明碳鐵,使沃斯田鐵的含碳量逐漸降低,到了共析點時開始生成波來鐵,這種鋼就稱為過共析鋼。 波來鐵之所以會形成層狀組織,依據R.
查看 碳化三铁和波來鐵
淬火
--火,俗称蘸(zhàn)火,金属和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把合金制品或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随即在含有矿物质的水、油或空气中急速冷却,一般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
查看 碳化三铁和淬火
无机化合物列表
无机化合物列表中,无机化合物名称遵循IUPAC無機化合物中文命名法。按照阳离子,带正电元素或基团的拼音顺序排列成表。.
查看 碳化三铁和无机化合物列表
亦称为 Fe3C,渗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