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石崇

指数 石崇

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勃海郡南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縣)。西晉司徒石苞的第六子,西晉著名官吏、盜賊。為人豪奢但又文藻不凡,八王之亂時遭孫秀誣陷,被處死。.

60 关系: 厕筹博古葉子南皮县司馬炎上下五千年中國歷代文人並稱世说新语張輔 (西晉)何攀侍中刘琨刘讷刘舆 (西晋)嵇紹和郁八王之乱元琛石姓石苞王元姬王粹 (西晉)王肃 (三国)王朗王戎王愷王愷 (西晉)王敦綠珠熊远芙蓉女兒誄顏含西晋行政区划西晋故事新编詩品贾谧黃香蓮郭彰郭槐阮佃夫蘇則蘇愉蔭客制鄒捷 (西晉)金谷二十四友投壺息妫楊濟歌女洛阳历史洛阳市...潘岳潘炕流亡海棠曹彪曹攄晉朝侯爵列表晉明帝晉書人物列表晋朝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厕筹

厕筹,又称厕简、乾屎橛,粵語稱攪屎棍为竹木制的薄片,古人在上厕所以后用来刮清污秽的用具。 厕筹的使用在古代印度、中国、日本都有记载。例如:《毗尼母经》记载释迦牟尼指示比丘上厕所应该使用“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著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東晉裴啟《語林》記載「劉寔詣石崇,如廁,見有絳紗帳大床,茵蓐甚麗,兩婢持錦香囊,寔遽反走,即謂崇曰:乃誤入卿室內,崇曰:是廁耳,寔更往,向乃守廁婢,所進錦囊,實籌。」《資治通鑒》唐紀四十七載,鎮海節度使韓滉運送大量物資至關中,其中就有廁籌:「則資裝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廁籌,滉皆手筆記列,無不周備。」。唐代道宣《教誡新學比丘行護律儀》「上廁法第十四」要求僧人「常具廁籌,不得失闕」,「不得用文字故紙」。《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梁紀,载北齐皇帝高洋让其宰相杨愔给他递厕筹,「雖以楊愔為宰相,使進廁籌,以馬鞭鞭其背,流血浹袍。」。《南唐書·浮屠傳》:「後主與周後頂僧伽帽,披袈裟,課誦佛經,跪拜頓顙,至為瘤贅。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刺,則再加修治。」 在中国,厕筹在元明清代逐渐被手纸代替,《明史》志第五十職官三記載:「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鐘鼓司掌管出朝鐘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諸雜戲;寶鈔司掌造粗細草紙;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寶鈔司即主管手紙的單位。《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記劉姥姥:“覺得腹內一陣亂響,忙的拉著一個小丫頭,要了兩張紙就解衣。”但在民國初年,民生普遍貧困,仍有不少人用瓦片或玉米梗清除污穢,黃仁宇曾記載抗戰時期,士兵入厕时以竹片瓦片作手纸。1948年9月24日,国共内战中的淮海战役進入尾聲,國民黨軍覆滅,国军一名高级将领王耀武化装为贫民出逃时就因便后使用手纸而被发现以致被俘。.

新!!: 石崇和厕筹 · 查看更多 »

博古葉子

博古葉子,是明清時一種酒令葉子,最知名的版本是由汪道昆题赞、陳洪綬繪製、黃建中雕刻。.

新!!: 石崇和博古葉子 · 查看更多 »

南皮县

南皮縣,河北省滄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

新!!: 石崇和南皮县 · 查看更多 »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 石崇和司馬炎 · 查看更多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新!!: 石崇和上下五千年 · 查看更多 »

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中國歷代文人好品題,樹立門戶,明朝品題尤多,為歷朝之冠。明朝文士好名,吳偉業與錢謙益常有意氣之爭,吳偉業稱:“吾郡自西铭先生以教化兴起,云间夏彝仲、陈卧子从而和之,两郡之文遂称述于天下。”.

新!!: 石崇和中國歷代文人並稱 · 查看更多 »

世说新语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內容大多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風貌和軼文趣事,由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依內容分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等等,共三十六類(門),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志人小說“隨手而記”的特性。.

新!!: 石崇和世说新语 · 查看更多 »

張輔 (西晉)

張輔(),字世偉,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東漢時著名天文學家、發明家張衡的後代。西晉官員,官至秦州刺史。.

新!!: 石崇和張輔 (西晉) · 查看更多 »

何攀

何攀 ,字惠興,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漢司空汜鄉侯何武弟潁川太守何顯後裔。.

新!!: 石崇和何攀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新!!: 石崇和侍中 · 查看更多 »

刘琨

刘琨(),字越石,中山郡魏昌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人中国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他曾经在西晋末年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武装割据了近十年,对抗周围的游牧民族。.

新!!: 石崇和刘琨 · 查看更多 »

刘讷

劉訥,又作劉納,字令言,西晉彭城叢亭裏人。 劉茂五世孫,官至司隸校衛。史稱劉訥善於識人,有「人倫鑒識」美稱,史書載他在洛陽見諸名士而歎曰:“王夷甫太鮮明(精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與渤海石崇、吳國陸機、吳國陸雲、渤海歐陽建、中山劉琨、中山劉輿、荥阳潘岳、蘭陵繆徵、京兆杜斌、京兆摯虞、琅邪諸葛詮、弘農王粹、襄城杜育、南陽鄒捷、齊國左思、清河崔基、沛國劉瑰、汝南和郁、汝南周恢、安平牽秀、潁川陳眕、太原郭彰、高陽許猛等有往來,號稱“二十四友”。.

新!!: 石崇和刘讷 · 查看更多 »

刘舆 (西晋)

刘舆(),字庆孙。中国西晋末年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其祖父刘迈官至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父亲刘蕃也曾出任高官。《晋书》卷六十二.

新!!: 石崇和刘舆 (西晋) · 查看更多 »

嵇紹

嵇紹(),字延祖,譙國銍縣人(今安徽宿州),晉朝大臣,官至侍中,其父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因在八王之乱中捨身保衛晉惠帝而身亡,因而被晋朝作为忠臣颂扬,位列《晋书·忠义传》之首。然而因其经历的特殊性,对于他的评价却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争议。.

新!!: 石崇和嵇紹 · 查看更多 »

和郁

和郁(),字仲舆,汝南郡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西晋官員。官至尚書僕射、中書令、尚書令。 和郁祖父和洽,父亲曹魏廷尉、吏部尚書和逌,兄长中书令、太子少保和嶠。和郁才望不及和峤,而以清干著称。和郁及石崇、陆机、陆云、潘岳、刘琨等人归附于贾谧的门下,号二十四友。299年,晋惠帝派遣尚书和郁等拿着符节到东宫,废黜太子司马遹为平民。300年,司马伦掌权,派遣尚书和郁持符节把贾南风押送到金墉城。恢复司马遹的爵位封号,派尚书和郁带领东宫僚属到许昌迎接司马遹的遗体。后历任尚书左右仆射。307年十一月初八,朝廷任尚书右仆射和郁为征北将军,镇守邺城。308年九月,汉国王弥、石勒进犯邺城,和郁弃城而逃,奔于卫国。309年任中书令,寻迁尚书令。311年,刘曜、王弥攻入洛阳。和郁与傅宣赴告各地,征义兵,并与豫章王司马端投奔大将军苟晞。不久病卒。子和濟,为和嶠嗣子,西晉中書郎。.

新!!: 石崇和和郁 · 查看更多 »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發生於西晋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間的政治動亂,是一场由西晋皇族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為中国历史上一場極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晉書》将八王彙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进而引发战争,祸及全社会,造成大量破坏,也加剧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乱期間,北方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鲜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个部族趁西晋政权内部空虚,纷纷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据政权,入驻中原,最後導致建興四年(316年)西晉滅亡。之后晋室遗族走避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的中原地区则由汉族以及非汉族的各游牧民族部族政权割据,前后建立十六个国家,其中以鲜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权影响力最广。因为鲜卑属于上古华夏族同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族后裔,所以这五个少数民族被南方王朝统称作“五胡”,中国古代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北分裂的局面从東晉十六國一直持续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后,隋朝正式成為統一的王朝。.

新!!: 石崇和八王之乱 · 查看更多 »

元琛

元琛(),字昙宝,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文成帝拓跋濬之孙,北魏宗室、官员。.

新!!: 石崇和元琛 · 查看更多 »

石姓

石姓是東亞文化圈的姓氏之一,在古籍《百家姓》中排名第188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第81位(2006年统计数据);韓國人口排名第68位,使用人口約56500(석(韓國姓氏石通昔,為新羅三大王姓));臺灣人口排名第68位;日本人口排名4722。.

新!!: 石崇和石姓 · 查看更多 »

石苞

石苞()《晉書》石苞本傳寫石苞於泰始八年(272年)死,但《晉書武帝紀》及《資治通鑑》皆稱他泰始九年二月死,現從武帝紀。,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漢末晉初官員,三國時曹魏和西晉重要將領,官至西晉司徒。.

新!!: 石崇和石苞 · 查看更多 »

王元姬

王元姬(),王朗之孙女,王肃之女,司马昭之妻,晋武帝之母。.

新!!: 石崇和王元姬 · 查看更多 »

王粹 (西晉)

王粹,西晋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晋灭吴的名将王濬的孙子。父亲王畅,官至散骑郎。 王粹在289年奉晋武帝诏娶颍川公主。贾谧喜欢接纳士大夫。王粹和陆机、陆云兄弟,郭彰、石崇、和郁、荥阳人潘岳、清河人崔基、勃海人欧阳建、兰陵人繆徵、京兆人杜斌、挚虞,琅邪人诸葛诠、襄城人杜育、南阳人邹捷、齐国人左思、沛国人劉瓌、周恢、安平人牵秀、颖川人陳眕、高阳人许猛、彭城人刘讷、中山人刘舆、刘舆的弟弟刘琨,都归附于贾谧的门下,号称二十四友。 303年八月,河间王司马颙让张方任都督,带领七万军队,从函谷关向东,直指洛阳。成都王司马颖在朝歌驻扎军队,让平原内史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统领中郎将王粹、冠军将军牵秀、中护军石超等军队二十多万人,向南逼临洛阳。王粹等人不服陆机。白沙督孙惠劝说陆机将都督的职位让给王粹。陆机不同意。304年八月刘渊派左於陆王刘宏,带领五千精骑,会同王粹阻击东嬴公司马腾。王粹已被司马腾打败,刘宏无功而返。308年十一月初八,石勒在三台抓住并杀了魏郡太守王粹。.

新!!: 石崇和王粹 (西晉) · 查看更多 »

王肃 (三国)

王肃(),字子雍,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三国时期经学大师,曹魏重臣王朗之子,也是晋王司马昭的岳父。王肃注释的儒家六经曾经是从三国一直到南北朝的官方儒学教材,直至唐代孔颖达重新编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注释,这也就是迄今的标准六经注释版本。.

新!!: 石崇和王肃 (三国) · 查看更多 »

王朗

王朗(),本名嚴,字景興,東海郯縣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时期人物,在曹魏时官至司徒。.

新!!: 石崇和王朗 · 查看更多 »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新!!: 石崇和王戎 · 查看更多 »

王愷

王愷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石崇和王愷 · 查看更多 »

王愷 (西晉)

王愷(),字君夫,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人。西晉外戚。祖父是曹魏司徒王朗,父親則是曹魏儒學家王肅,姊姊是文明皇后王元姬。王愷作為外戚,身份顯貴,十分富有,且性格奢侈,曾與晉朝富豪石崇鬥富。.

新!!: 石崇和王愷 (西晉) · 查看更多 »

王敦

王敦(),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为東晋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新!!: 石崇和王敦 · 查看更多 »

綠珠

綠珠(?-300年),晉白州博白(今廣西)人。 生雙角山下,西晉石崇宠妾。「美而艳,善吹笛」。西晉太康年間,石崇出任交趾採訪使,路過博白,驚慕綠珠美貌,以三斛明珠聘為妾,並在皇都洛陽建造金谷園,石崇還在南皮(今古皮城遺址處)為綠珠建了梳妝樓。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專權,倫之黨羽孫秀垂涎綠珠,向石崇索要綠珠,石崇拒絕。孫秀遂誣石崇與淮南王司馬允合謀討伐司馬倫,領兵圍金谷園收捕石崇,當時石崇正在大宴宾客,聞之对绿珠说:“我因你而获罪”,绿珠泣曰:“妾當效死君前,不令賊人得逞!”綠珠墜樓自盡。孫秀殺石崇全家。.

新!!: 石崇和綠珠 · 查看更多 »

熊远

远(),字孝文,东晋大臣。《晋书》卷九十一.

新!!: 石崇和熊远 · 查看更多 »

芙蓉女兒誄

《芙蓉女兒誄》是中國章回小說小說紅樓夢中的一篇詩詞,而實際上乃一篇祭文,出現於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之中,乃紅樓夢中最長的詩文辭賦。晴雯死後,賈寶玉為了悼念她,而作了此祭文。而芙蓉女兒誄更是作者發揮文學才華最充分的一篇。.

新!!: 石崇和芙蓉女兒誄 · 查看更多 »

顏含

顏含(),字弘都,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晉朝官員,在晉官至右光祿大夫。.

新!!: 石崇和顏含 · 查看更多 »

西晋行政区划

西晋的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新!!: 石崇和西晋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西晋故事新编

《西晋故事新编》是中国作家马舒编著的一部关于西晋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高平陵之变到西晋灭亡共75个历史故事。接续在文革中的去世的林汉达所著的《故事新编》系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1984年7月,由中华书局首次出版,其后又有《东晋故事新编》《南北朝故事新编》《隋朝故事新编》。.

新!!: 石崇和西晋故事新编 · 查看更多 »

詩品

《詩品》,原名《詩評》,唐代改題作《詩品》,南朝梁遠征記室鍾嶸撰,共三卷。《詩品》是中國第一部詩論專著,後人稱之為“百代詩話之祖”、“詩話之伐山”,對中國的詩歌理論和詩話著作、日本的漢詩與和歌產生了深刻影響。.

新!!: 石崇和詩品 · 查看更多 »

贾谧

賈謐(本名韓謐,),字長淵,西晉平陽郡襄陵人。西晉外戚、權臣。襲承了其外祖父賈充的魯公爵位,又憑藉外戚身份掌握大權,與姨母賈南風聯手殺害愍懷太子引起朝臣不滿。后來趙王司馬倫以為太子報仇為名,盡誅賈氏,這件事成為了八王之亂的導火索。.

新!!: 石崇和贾谧 · 查看更多 »

黃香蓮

黃香蓮(),新北市三重區人,台灣歌仔戲演員,工生行。 早期外祖母成立光賽樂歌仔戲團,母親綽號阿快為外祖母所收養,父親黃銘傳朋友稱為大沙仔。四歲時黃香蓮跟著母親到小明明的劇團客串演出,父親過世后才開始在各地主持活動表演。后被陳聰明挖掘進入電視歌仔戲,民國五十八年參加中視電視歌仔戲《三笑姻緣》的演出,改變戲路由旦腳變為生腳自此一炮而紅,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在台視楊麗花歌仔戲團做副生(主要男配角)。七十三年(1984)被劉鍾元網羅參加中視歌仔戲團演出,成為當家小生並擔任製作人。七十九年(1990)與弟弟黃復國成立黃香蓮歌仔戲劇團,除陳聰明導演外,還曾和陳昇琳、朱克榮等導演合作,致力於薪傳教學與推廣演出。 她擔綱幾部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的正生,舞台導演多請曹復永。后解散劇團,退出舞台。中央研究院院士吳成文是她的夫婿。 2011年,為了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再度復出公演,與小咪、石惠君、呂雪鳳等資深歌仔戲演員演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新!!: 石崇和黃香蓮 · 查看更多 »

郭彰

郭彰,字叔武,太原郡晉陽縣人。賈南風從舅。西晉冠軍縣侯。諡烈。《晉書·郭彰傳》:郭彰,字叔武,太原人,賈后從舅也。與賈充素相親遇,充妻待彰若同生。曆散騎常侍、尚書、衛將軍,封冠軍縣侯。及賈后專朝,彰豫參權勢,物情歸附,賓客盈門。世人稱為「賈郭」,謂謐及彰也。卒,諡曰烈。.

新!!: 石崇和郭彰 · 查看更多 »

郭槐

郭槐(),字媛韶,又名玉璜,太原陽曲人。伯父郭淮。父郭配,曹魏時任城陽太守。西晉初權臣賈充後妻,為晉惠帝皇后賈南風之母。.

新!!: 石崇和郭槐 · 查看更多 »

阮佃夫

阮佃夫(),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市)人。南朝宋時宋明帝的倖臣,他曾組織兵變弒宋前廢帝,讓宋明帝得以繼位,並在宋明帝及宋後廢帝兩朝中掌權,期間多有貪賄及奢侈的行徑。後因圖謀廢立,被揭發生遭處死。.

新!!: 石崇和阮佃夫 · 查看更多 »

蘇則

蘇則,字文師,扶風武功人。漢末三國時曹魏涼州官員。.

新!!: 石崇和蘇則 · 查看更多 »

蘇愉

蘇愉(),字休豫,扶風武功(今陝西省武功縣)人,蘇則之子,是魏晉時期政治人物。.

新!!: 石崇和蘇愉 · 查看更多 »

蔭客制

蔭客制,包含蔭親屬及蔭客。占田制中即規定官吏可以按照品級的高低蔭庇親屬、客戶,多者可以至九族,少者可以蔭三世,此為蔭親屬制。宗室、國賓、先賢後人及士人的子孫待遇相同。官吏還可以蔭庇食客及佃客,此為蔭客制。食客部分,六品以上可以蔭庇三人,七、八品二人,九品及御前護衛可蔭一人。至於佃客,一二品可蔭庇五十戶,三品十戶,四品七戶,五品五戶,六品三戶,七品二戶,八、九品一戶。 雖然蔭客制限制蔭客的數量,但是各大族完全沒有遵守限額。西晉建立不久,世族大戶就擁有超額的奴客量。如王戎「性好興吏,廣收八方田園,水碓周遍天下;積實聚錢,不知紀極」。石崇水碓三十餘區,蒼頭八百餘人;刁協、孫逵有田萬頃,奴婢數千人;謝混一門兩封,田業十餘處,僮僕千人。皆超過限制數量。 由於官吏自身及被蔭庇者皆不需向國家賦稅,朝廷收入減少。最後由一般編戶齊民負擔賦稅,這使得本身負擔不輕的農民紛紛投靠在大地主名下。久之世族掌握了經濟特權,與朝廷分庭抗禮,最後朝廷採取檢括戶籍的方式壓抑世族蔭客數。這個現象一直持續到南北朝。 Category:中国税务史 Category:晋朝政治.

新!!: 石崇和蔭客制 · 查看更多 »

鄒捷 (西晉)

鄒捷,字太應,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鄒湛子,有文才。永康年間任散騎侍郎。.

新!!: 石崇和鄒捷 (西晉) · 查看更多 »

金谷二十四友

金谷二十四友是西晋惠帝时期,一个依附于鲁国公贾谧,以政治为主的文学团体。 金谷園是巨富石崇於洛陽打造之名園,冠绝一时,每次宴客,必命寵姬綠珠出來歌舞侑酒。所謂二十四友即以大富豪石崇為首,加上欧阳建、潘岳、陆机、陆云、缪征、杜斌、挚虞、诸葛诠、王粹、杜育、邹捷、左思、崔基、刘瑰、和郁、周恢、牵秀、陈眕、郭彰、许猛、刘讷、刘舆、刘琨等二十四人,他们经常聚在洛阳金谷园,谈论时政,吟诗作赋,谈论文学,被人称为“金谷二十四友”。 元康六年(296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石崇与苏绍和潘岳等三十人在金谷园为他送行。谢安曾谓此次金谷游宴中以苏绍最优秀,他是石崇的姐夫,苏愉的儿子。但蘇紹本人未在二十四友之列。 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马伦等发动政变废皇后贾南風,賈謐伏诛,稍后石崇、潘岳、欧阳建、杜斌等亦被殺。石崇死後,家產被沒收,金谷园就此败落。唐代许浑有《金谷园》詩:“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二十四友一朝尽,爱妾坠楼何足言。”.

新!!: 石崇和金谷二十四友 · 查看更多 »

投壺

投壺,是眾人輪流将箭桿投抛至酒壶内的遊戲,乃古中國自春秋時代到清末時流行於漢民族的遊戲,也流傳到朝鮮半島、日本、越南。早期為上层贵族宴會餘興節目,後來見於各階層。.

新!!: 石崇和投壺 · 查看更多 »

息妫

息妫(音:Guī),妫姓,春秋时陈国人。因为先后嫁与息侯、楚文王,所以又叫做息姬、息妫、息夫人、息君夫人或文夫人。也因姿色美豔而被称為“桃花夫人”。.

新!!: 石崇和息妫 · 查看更多 »

楊濟

楊濟(),字文通,弘農華陰人。晉武帝武悼皇--楊芷之叔父、楊駿之弟。曆任鎮南、征北將軍,遷太子太傅。.

新!!: 石崇和楊濟 · 查看更多 »

歌女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謳者、歌姬等稱呼。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但不一定都)會提供性服務。有些歌妓是王公貴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還以她們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

新!!: 石崇和歌女 · 查看更多 »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新!!: 石崇和洛阳历史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石崇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潘岳

潘岳(),字安仁,后人多称潘安。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人,西晋文学家。曾任河阳县令、怀县令、太傅府主簿等职。”八王之亂”時,獲罪於孫秀、夷三族。.

新!!: 石崇和潘岳 · 查看更多 »

潘炕

潘炕(),字凝梦,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官员,任内枢密使。.

新!!: 石崇和潘炕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石崇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海棠

海棠是中国对一些植物的俗称,主要分为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并称海棠四品。在分类学上,这些海棠属于不同的科或属,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有灌木的,也有乔木的。.

新!!: 石崇和海棠 · 查看更多 »

曹彪

曹彪,字朱虎,三國时曹操之子,母孙姬。.

新!!: 石崇和曹彪 · 查看更多 »

曹攄

曹攄(),字顏遠,譙國譙縣人,西晉官員、文學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馬,曾祖父為三國時曹魏大司馬曹休。曹攄善治地方,愛民如子,擔任臨淄令期間更被稱為「聖君」。其生平見載於《晉書·良吏傳》中,張隱《文士傳》中亦簡載其生平。.

新!!: 石崇和曹攄 · 查看更多 »

晉朝侯爵列表

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開建五等,侯爵為第二等,官品第一,分大國侯(地方七十里,食邑1600戶)、次國侯(地方六十五里,食邑1400戶)兩級,封國的名稱並不一定採用縣名,封國也並未納入到郡縣行政體系中。侯國置相、典祠、典书、典卫、典礼等官,车前司马(8人)、旅贲(36人)等吏,國主置妾5人。西晉泰始元年(265年),增設郡侯。咸寧三年(277年),規定除宗室推恩之外不得再封授五等爵。《晉書 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 職官》 東晉新制侯爵分為開國縣侯(實封)、五等縣侯(虛封)两个等级。開國縣侯為第二品爵,以縣為國,改稱縣令長為“侯相”,封國納入到了郡縣行政體系中姚乐:《县级封国考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02期。 晉朝的二十等爵制承襲魏制。列侯爵二十級,分縣侯(西晉時,封地縣令長改稱“侯相”)、鄉侯、亭侯三等,縣侯第三品,鄉侯第四品,亭侯第五品。關內侯爵十九級,名號侯爵十八級,第六品。關中侯爵十七級,關外侯爵十六級,第七品。 以下的列表,列出魏末以及晉朝可考的郡侯、大國侯、次國侯、開國侯、五等侯、列侯、關內侯、名號侯、關中侯。.

新!!: 石崇和晉朝侯爵列表 · 查看更多 »

晉明帝

晉明帝司馬紹(),字道畿,東晉的第二代皇帝,晉元帝司馬睿長子。母親是豫章郡君荀氏。在位不足三年,但在位期間平定了王敦之亂。.

新!!: 石崇和晉明帝 · 查看更多 »

晉書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石崇和晉書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因晉朝皇室姓司馬,所以又稱司马晋。晋朝又分為兩個時期,即西晉(265年-316年)与東晉(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為洛陽;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為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晉室先祖在三国時期為曹魏世族,在高平陵之变後剷除曹氏皇親,掌握實權形成霸府政治。265年,晉王司馬炎脅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改國號曰「晉」,定都洛陽,是為晉武帝,史稱西晋。280年,西晋滅孫吳而統一天下,但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年。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候王紛紛動亂,史稱八王之乱。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中原的諸外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316年,西晉灭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国時期。 317年,晋室皇族司马睿於建康称帝,定都建康(即今南京),是為晋元帝,史稱东晋,据有華南地區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百姓陸續南遷,形成華北地區的侨民和南方土著共同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東晉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藩镇心懷野心,先後发生了王敦之乱、蘇峻之亂及桓温專政。雖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383年,前秦出動舉國之師,意圖滅亡東晉。面對亡國之禍,東晉君臣一心,憑藉淝水之戰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復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後期又發生朋黨相爭及桓玄作乱。平民負擔沉重,又發生孫盧之亂。譙縱亦據蜀地自立。最後刘裕崛起,平定諸亂,凭借军事力量奪得帝位,建國號「宋」,是為宋武帝,史稱刘宋,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经济方面,东晋莊園經濟的比例比西晉更大。由於農業技術提升等因素,在僑姓世族與吳姓世族密集開發下,江南獲得全面发展而繁榮興盛,中國的經濟重心也逐漸南移,後來才有大運河的出現。此外,手工業和商业方面也有長足進步。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而他族則作为被統治者而同化,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華夏族者而同化,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遊牧文化也融于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汇,中國文化逐漸转变为儒釋道融合 柳翼謀:《中國文化史》之状况。.

新!!: 石崇和晋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石季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