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相州

指数 相州

州可以指:.

目录

  1. 165 关系: 劉從德劉皇后 (後唐末帝)劉方南北朝行政區劃史建瑭史朝義司隸向宗回吉顼天雄军节度使孔彦舟宗澤宇文盛 (越王)宇文胄宇文招安阳市安金全寇彥卿封延之尉遲迥尉遲迥之亂岩州 (隋朝)岳云岳飞临漳县万俟卨三阶教乐从训平洌广平郡义成军节度使康福庾岳令制國列表张亮 (唐朝)张彦成张俭 (唐朝)张道源张通儒張說彰德軍節度使律宗地論宗北魏行政區劃刘守忠刘延皓刘通 (东平)傅奕唐朝行政区划冯元常... 扩展索引 (115 更多) »

劉從德

刘从德,表字复本,益州华阳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外戚,刘美长子。 父刘美死,刘从德年十四,由殿直转任供备库使。刘太后临朝,刘从德只因为是外戚,被太后恩宠无比,历任恩州刺史、蔡州团练使、知和州、卫州、相州。在卫州时,县吏李熙辅讨好他,他向朝廷举荐。刘太后于是任命李熙輔为京官。从事郑骧也因为攀附刘从德升官。他的妻子王氏是嘉州大富豪王蒙正之女。王蒙正贿赂而得郎官、刺史之职。刘从德得病,召还京师。在途中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号康怀,封荣国公。太后录用内外姻戚门人、僮隶数十人。他的妹夫马季良、表兄钱暧、岳父王蒙正都升官。.

查看 相州和劉從德

劉皇后 (後唐末帝)

刘皇后(),应州浑元县(今山西省应县)人,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皇后,刘茂威的女儿。生李从珂长子李重吉。 李从珂初封潞王。后唐明宗天成年间,刘氏被封为沛国夫人。李从珂起兵推翻闵帝李从厚期间,李从厚杀死李重吉。清泰元年(934年)七月,百官数次上表,请立中宫,刘皇后遂被李从珂立为皇后。刘皇后性格强戾,末帝李从珂很害怕她。她弟弟刘延皓开始是李从珂的牙将,李从珂即位,拜刘延皓为宫苑使、宣徽南院使。清泰二年(935年),为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驻鄴城),这都是刘皇后的缘故。刘延皓为人谨厚,显贵后改节变坏,贪污受贿,掠人园宅,在鄴城不能体恤军士,军士皆怒。捧圣都虞候张令昭派他的屯驻兵驱逐刘延皓,刘延皓投至相州。当时,石敬瑭已反,刚刚用兵,张令昭又作乱。张令昭紧闭城门,派遣他的副使边仁嗣请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李从珂以张令昭为右千牛卫将军,权知天雄军府事。然后遣范延光征讨张令昭,张令昭败走邢州,范延光追至沙河,斩杀张令昭,作乱的屯驻诸军三千余人都因此而死。有司请杀刘延皓正军法,李从珂因为皇后的缘故,只削其官爵。晋高祖石敬瑭攻入洛阳,刘皇后与李从珂一起自焚。.

查看 相州和劉皇后 (後唐末帝)

劉方

劉方()京兆郡長安縣人,北周和隋朝將領。他以平定交州李佛子之亂和遠征林邑而出名。 北周時為上士,因戰功,授上儀同。680年,楊堅成為北周丞相,劉方跟隨韋孝寬,前往相州討伐尉遲迥,因功,授開府儀同三司,封河陰縣侯。 581年,楊堅代北周自立,建立隋朝,進封公爵。583年,追隨衛王楊爽自白道攻打突厥,升大將軍。此後,歷任甘州刺史、瓜州刺史。 交州人李佛子據越王故城起兵造反,遣兄子李大權佔據龍編城、別帥李普鼎佔據鳥延城。602年,在左僕射楊素推薦下,劉方擔任交州道行軍總管,以度支侍郎敬德亮為長史,統帥二十七營進軍前往討伐。劉方治軍嚴格,犯禁令者皆斬。若有士兵生病,劉方親自前往看病。行軍至尹州,敬德亮得了重病。劉方前往探病,見敬德亮病危,傷心地悲泣嗚咽,一行人無不感動。劉方行軍至都隆嶺,李佛子派2000人攻擊,劉方派營主宋纂、何貴、嚴願等人將其擊敗。隨後進兵與李佛子對峙,遣人向李佛子曉以利害。最終李佛子投降,被押送長安。 此後,劉方任驩州道行軍總管,以尚書右丞李綱為司馬,負責經略林邑。劉方派遣欽州刺史甯長真、驩州刺史李暈、上開府秦雄等人攻打越常,又自與大將軍張愻、司馬李綱等人,率水軍攻打比景。605年,劉方率水軍到達入海口,林邑王范梵志派兵把守要塞,但被劉方擊敗逃走。隋軍沿闍黎江進軍,林邑軍在南岸設立防柵。劉方通過大量設置旌旗、敲打金鼓來示威,林邑軍驚恐潰散。劉方命以弓弩射擊大象,大象負傷,回頭衝亂了林邑軍隊的陣腳,使其傷亡慘重,在退卻途中被俘虜上萬人。渡過区粟、越過六里,擊敗沿途遭遇的林邑部隊。隨後沿大綠江而進,擊破沿途各處要塞。經過馬援銅柱,又南進八日,到達林邑國的國都。林邑王范梵志棄城逃往海上。隋軍自林邑王廟中掠得了金人,洗劫了林邑王宮殿,勒石紀功而還。因當地酷熱,隋軍腳上浮腫,死者十之四五。劉方也因病在歸國途中死去。追贈上柱國、盧國公。其子劉通仁嗣。.

查看 相州和劉方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查看 相州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史建瑭

史建瑭(),字國寶,代州雁門人。後唐重要軍事將領。父親史敬思為晉王李克用的義子,十三太保之一,官封九府都督。 史建瑭因父蔭,年少便出仕於軍中。光化年間,史建瑭主管昭德軍,他與李嗣昭一同攻打汾州,率先登城,生擒叛將李瑭以獻俘,授職檢校工部尚書。天祐五年(908年),朱溫部將李思安圍攻上黨之時,史建瑭為前鋒,與總管周德威前赴救援。當時後梁軍夾城深固而且援路斷絕,史建瑭每日帶領精騎,設置埋伏生擒後梁軍,夜間進犯後梁軍營,驅斬數以千計,敵人因此不敢芻牧。天祐七年(910年),後梁軍將領王景仁安營於柏鄉,史建瑭與周德威先出井陘。天祐八年(911年),高邑之戰中,當時日已晡晚,後梁軍有回歸之意,當時後梁軍結為方陣,分其兵為二:汴、宋之軍居於左方,魏、滑之軍居右方。周德威擊其左翼,史建瑭督部落精騎先陷入其陣,夾攻於右翼的魏、滑之軍,遂長驅追擊。當夜攻入柏鄉,俘斬數以千計,論功加封為檢校左僕射。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大敗後梁軍班師時,史建瑭留守於趙州。後梁軍將領氏延賞數次侵犯趙州之南面邊境,史建瑭設伏柏鄉,擒獲氏延賞以獻給李存勖。 天祐九年(912年),後梁太祖朱溫親自帶兵攻打蓚縣。當時晉軍李存勖正在攻打幽州,分身不下,朱溫聲言後梁軍有五十萬,即將攻打鎮州及定州。都將符存審向史建瑭說:「後梁軍倘以五十萬而來,我等應如何應付?」裨將趙行實說:「走入土門為上策。 」符存審認為事未可知,但朱溫在東,別將西來,尚可以從容地設法謀取。不到旬日,楊師厚圍攻棗強,賀德倫圍攻蓚縣,朱溫親自率軍,攻城甚急。符存審說:「晉王方事北面,南方之事,付與我等數人。如今西道並無兵,坐滋後梁軍的軍勢。何以為謀。朱溫若不能攻下蓚、阜二地,必向西攻打深州、冀州,與公等料閱騎軍,偵視賊勢。」乃選定精騎八百趨至信都,符存審扼下博橋,史建瑭與李嗣肱分道生擒後梁軍。史建瑭乃將麾下三百騎分為五軍,親自率領一軍深入,下命各軍俘掠後梁軍之斥侯而還,在博橋會合。翌日,諸軍皆到達,擒獲斥侯數百人,聚合後皆誅殺,只放走數十人回營,回營的斥侯皆說:「沙陀軍大至矣!」後梁軍震恐。明日,史建瑭、李嗣肱與屬下穿著後梁軍服色,混入斥侯中,等待至晚上,至賀德倫軍的寨門,殺死守門者,縱火大噪,俘斬而去。當夜,朱溫燒營而遁走,當至貝州,迷失道路,委棄兵仗,不計其數。 天祐十二年(915年),史建瑭跟隨李存勖進入魏博,史建瑭與符存審的前軍屯兵於魏縣。天祐十三年(916年),於元城打敗後梁大將劉鄩,收復澶州,以史建瑭為刺史、檢校司空、外衙騎軍都將。再曆任貝州及相州刺史,屯兵於德勝口。天祐十八年(921年),鎮州大將張文禮殺義父王鎔叛變,史建瑭與閻寶一同討伐張文禮,史建瑭為馬軍都將。同年八月,收復趙州,擒獲刺史王鋋。進逼鎮州時,史建瑭在攻打其城門時為流矢所中,於軍中逝世,死時四十六歲(新五代史記載為四十二歲)。 史建瑭的兒子史匡翰為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女婿,娶他的女兒魯國長公主,官至義成軍節度使。.

查看 相州和史建瑭

史朝義

史朝義(),突厥族人,生於寧夷郡,是安史之亂的領導者之一,史思明長子。.

查看 相州和史朝義

司隸

司隸,西晉以後改稱司州,是中國古代地名,在各朝代為所處地域不盡相同,唐代以後廢除,成為歷史名詞。.

查看 相州和司隸

向宗回

向宗回,字子发,怀州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北宋外戚。宋神宗向皇后的弟弟。 向宗回是向经的长子。少年时骄纵,有小才,在蔡州任上,擒获巨贼,惩处余党。遇到饥荒,开仓放粮以兴力役。官至相州观察使。宋徽宗即位,进彰德军留后。向太后临朝,封向宗回汉东郡王,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崇宁初年,有人告发他有阴谋,宋徽宗命开封府、御史中丞审问,向宗回恐惧,交还印绶,以太子少保致仕。后削官流放郴州。走了两天,改为居家反省,次年,恢复官爵,奉朝请。六十二岁去世,赠检校少师,谥号荣纵。.

查看 相州和向宗回

吉顼

吉顼,郡望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洛州河南(河南洛阳)人,武周时期宰相。.

查看 相州和吉顼

天雄军节度使

天雄軍節度使,唐朝為魏博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魏博(今邯鄲)一帶,为河北三镇之一。在8世纪末是河北三镇的首领,9世纪衰落。.

查看 相州和天雄军节度使

孔彦舟

孔彦舟(),字巨济,宋朝相州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 孔彦舟出身无赖,杀人为盗贼。靖康元年(1126年)应募为宋军,官至京东西路兵马钤辖。金军入侵山东,他率领部下南逃,所过之地多杀掠,后为沿江招捉使。建炎四年(1130年)镇压洞庭湖钟相,于湖南大肆烧杀。绍兴二年(1132年)投降刘豫,跟随刘麟攻打宋朝,刘齐被废,孔彦舟为金国将领,跟随兀术攻下郑州、濠州,镇压太行山义军。官至河南尹、南京(开封府)留守。上表请金帝攻下宋朝淮南,最后完颜亮酒醉杀死孔彦舟。.

查看 相州和孔彦舟

宗澤

宗澤(),字汝霖,浙江义乌人,中国宋朝著名将领,南宋高宗時任東京留守兼知開封府,重用岳飛北伐,並多次請高宗遷回開封未果,最後因不能擊敗金朝军队,氣憤憂鬱而死。 宗泽出生于北宋嘉祐四年十二月乙亥(十四)日(1060年1月20日)。早年家贫,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中进士,历任馆陶县尉和龙游、胶水、掖县县令等职。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因反对北宋与金朝海上之盟灭辽,自请去职不得,软禁于镇江。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出任磁州知州,不久升任河北义兵都总管,率领当地民军屡败金兵。时康王赵构赴金议和,途经磁州时被宗泽谏止。当年底,赵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副之。 宗澤在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赴任開封留守後,看到了金軍雖精干卻兵力不足的問題,于是聯絡黃河南北的所有民間抗金武裝,使他們不至于成為反對南宋政權的盜匪、甚至幫助金國的偽軍。宗澤积存了足夠半年用的糧草,他所收編的王善、楊進、王再兴、李貴、丁進、馬皋、張用、曹成、馬友、李宏等部,都有相當的戰力。到金軍秋天再次南侵時,宗澤的隊伍名義上已達百萬,這種以數量和民心去對抗金軍的質量的作戰方式馬上就被證明是有效的。 从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7年末到1128年初)的这段时间里,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此时前东路军统帅“二太子”完顏宗望已经病死,东路由“三太子”完顏宗輔和元帅左监军完顏昌统领,“四太子”完顏宗弼率兵向开封东面进逼;西路由完顏娄室和完顏杲(撒离喝)率领,攻打陕西;中路由左副元帅完顏宗翰和元帅右监军完顏希尹指挥,作为主攻部队取西京河南府,又佔领郑州,在开封西面和宗泽所率的东京留守司军对阵,完顏宗翰又命部将完顏银朮可与完顏拔离速、赛里、萨谋鲁、耶律马五、沙古质等分兵继续南下,企图从南面包抄。在开封及附近的州县,宋、金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戰鬥。儘管宗澤的东京留守司军四面受敌,但宗澤坐镇留守司从容地调动军队部署战鬥,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軍無功而退,宗澤認為宋軍實力充沛,準備北伐反擊。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馬擴,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開封留守司。宗澤和王彦、馬擴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

查看 相州和宗澤

宇文盛 (越王)

宇文盛(),字立久突,越野王,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十子。 武成(559年—560年)初年,封越国公,食邑万户。天和(566年—572年)年间,进柱国。建德三年(574年),进爵为越王。五年(576年),东伐北齐,宇文盛为后一军总管。次年,攻克高显等数城,平并州,进位上柱国。平邺城,拜相州总管。宣政元年(578年),拜大冢宰。汾州稽胡刘爱逻干反周,宇文盛率诸军讨平。大象元年(579年),迁大前疑,转太保。下诏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食邑万户给宇文盛,宇文盛出就国。二年(580年),朝京师。其秋,杨坚诬告其与赵王宇文招谋反,与其子宇文忱、宇文悰、宇文恢、宇文懫、宇文忻等五人被害,国除。.

查看 相州和宇文盛 (越王)

宇文胄

宇文胄(),宇文什肥子,宇文颢孙,北周奠基人宇文泰侄孙。 因宇文泰与高欢争雄,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天平元年(534年),高欢杀宇文什肥。宇文胄当时家贫,很有干略。高欢念其年幼,没有杀害,将其阉割。后来北齐、北周分别取代东魏、西魏。宇文什肥被追封为邵景公,由其弟宇文护子宇文会袭爵。直到北周天和年间(566年—572年),周齐通好,五年(570年)二月,宇文胄才得以回到关中,被授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袭封邵国公。不久除授宗师中大夫,进位大将军,出为原州刺史,转荥州刺史。 大象末年,左丞相杨坚辅政,二年(580年)六月,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抗杨坚,七月,宇文冑举本州兵响应,秘密写信说服亳州总管元景山,元景山擒其使者,封了信交到杨坚府上,杨坚很嘉奖他,进位为上大将军。宇文胄屯兵洛口。尉迟迥遣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出白马,兵分两路攻东郡太守于仲文,于仲文出逃。被任为汴州刺史的清河公杨素到洛阳,因宇文胄据武牢,无法赴任。杨坚拜杨素为大将军,发河内兵攻宇文胄,八月,杨素在荥阳打败了宇文胄。宇文胄败逃,在石济被追上擒获斩杀。国除。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周静帝以平定宇文胄等为杨坚之功,准杨坚建台置官。.

查看 相州和宇文胄

宇文招

宇文招(),字豆卢突,赵僭王(一作赵平王),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七子。.

查看 相州和宇文招

安阳市

安阳市,古称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权,为“七朝古都”。 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石家庄与郑州之间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现下辖4区、1县级市、4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352平方公里,人口511.7万。2009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查看 相州和安阳市

安金全

安金全(),中国唐朝末年及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后唐将领。.

查看 相州和安金全

寇彥卿

寇彥卿,字俊臣,開封人。其世代皆效力於宣武軍擔任牙將軍職。 朱溫初就鎮,以為通引官,累遷右長直都指揮使,領洺州刺史。魏博节度使羅紹威將誅牙軍,太祖遣彥卿去魏博計事,彥卿陰為紹威計畫,乃悉誅牙軍。 彥卿身長八尺,隆準方面,語音如鐘,工騎射,好書史,善於迎合朱溫的意思,動作皆如旨。朱溫曾說:「敬翔、劉捍、寇彥卿皆天為我生之。」其愛之如此。賜以所乘愛馬「一丈烏」。 當朱溫在包圍鳳翔的時候,命令彥卿負責把軍隊陣仗整頓好,彥卿騎乘先前所賜的一丈烏奔馳到陣前,朱溫張大眼睛對他說:「真神將也!」 初,朱溫與崔胤謀,欲遷都洛陽,而唐昭宗沒有准許。其後唐昭宗往鳳翔奔逃,朱溫以兵圍之,昭宗既出,明年,太祖以兵至河中,遣彥卿奉表迫請遷都。彥卿因悉驅徙長安居人以東,人皆拆屋為筏,浮渭而下,道路號哭,仰天大罵曰:「國賊崔胤、朱溫使我至此!」唐昭宗亦顧瞻陵廟,傍徨不忍去,謂其左右為俚語云:「紇幹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相與泣下沾襟。昭宗行至華州,遣人告訴朱溫,何皇后懷孕在身,願留華州待冬而行。朱溫大怒,顧彥卿曰:「汝往趣官家來,不可一日留也。」彥卿復馳至華,即日逼迫唐昭宗上道。 朱溫篡唐自立,遂拜寇彥卿為感化軍節度使。歲餘,召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充金吾衙仗使。彥卿晨朝至天津橋,民梁現不避道,前驅捽現投橋上石欄以死。彥卿見太祖自首,太祖惜之,詔彥卿以錢償現家以贖罪。御史司憲崔沂劾奏彥卿,請論如法,太祖不得已,責授彥卿左衛中郎將。復拜相州防禦使,遷河陽節度使。 太祖遇弒,彥卿出太祖畫像事之如生,嘗對客語先朝,必涕泗交下。 後梁末帝即位,徙鎮威勝。彥卿明敏善事人,而怙寵作威,好誅殺,多猜忌。卒於鎮,年五十七。.

查看 相州和寇彥卿

封延之

封延之,(),字祖业。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中國东魏時期人物,北魏司空孝宣公封回季子,北齐封隆之之弟。.

查看 相州和封延之

尉遲迥

尉遲迥(),字薄居羅,父尉迟俟兜,母昌乐大长公主,周太祖宇文泰的外甥,爵封蜀國公,官拜相州(今河南安陽)總管。.

查看 相州和尉遲迥

尉遲迥之亂

尉遲迥之亂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查看 相州和尉遲迥之亂

岩州 (隋朝)

岩州,隋朝、唐朝时设置的州。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朝設置岩州。治所在林虑县(今河南省林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林州市。隋炀帝大業元年(605年)废,地入相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岩州。同年被窦建德占据。武德四年(621年)归唐,武德五年(622年)被刘黑闼占据,唐朝收复,将岩州废除,地入相州。.

查看 相州和岩州 (隋朝)

岳云

岳雲(1119年—1142年),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长子,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提举醴泉观,追赠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

查看 相州和岳云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查看 相州和岳飞

临漳县

临漳县古称邺城、邺是河北省邯郸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境内有漳河,故名。古属邺地。县政府驻:临漳镇,建安路。.

查看 相州和临漳县

万俟卨

万俟卨(音同“莫棋瀉”,),複姓万俟,字元忠,一作元中,開封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宋代宰相。.

查看 相州和万俟卨

三阶教

三阶教,又称三阶宗、第三阶宗、三阶佛法等。为北齊法藏信行法師创立。隋唐朝時遭到朝廷視為異端而多次禁止,中唐時消失。.

查看 相州和三阶教

乐从训

樂從訓,唐朝魏博節度使樂彥禎之子。 樂從訓為人凶险,中和四年(884年)十二月,宰相王铎出京擔任义昌军节度使,途经魏州,李山甫唆使從訓伏兵於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突襲劫掠,王铎及家属吏佐等三百馀人皆遇難。魏博百姓素知王铎名望,为其死而惋惜,因此痛恨乐从训。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魏博百姓不满乐彦祯已久,从训聚集五百士兵作为心腹,称之为“子將”,更引起魏博老兵的怨恨。乐从训感到不安,逃离魏州。乐彦祯便任他为六州指挥使、相州刺史。後來魏博士兵支持都将趙文㺹为留后,囚禁了乐彦祯,並逼他在龍興寺出家为僧,不久彦祯被殺。乐从训得知魏博兵變,其父生死不明,率军三万进军魏州。趙文㺹拒绝和乐从训交战。魏博士兵又殺趙文㺹,另推小校罗弘信为帅。罗弘信击败乐从训,迫使他撤往內黃(河南省內黃縣)。魏博军繼續包围內黃。乐从训希望藉魏博军杀死雷鄴一事向朱全忠求援。三月,朱全忠得讯,派都指挥使朱珍等分兵北上,占领魏博黎阳(今河南滑县北)、临河(今河南濮阳西北)、李固(今河北大名东南)三镇,进军内黄,起初击败了魏博军,俘周儒等将领。但四月当乐从训试图突围时,被罗弘信部将程公信(一作程公佐)袭杀。乐彦祯父子都被梟首魏博轅門示众。四月二十六日,罗弘信以礼物犒劳朱全忠军,请求和好。朱全忠立即撤军,并上书朝廷委任罗弘信暂代魏博留后。.

查看 相州和乐从训

平洌

平洌(),唐朝安史之乱人物。 安禄山将平洌和张通儒、李廷堅、李史魚、獨孤問俗引入幕府,以高尚典書記,嚴莊掌簿。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市)谋反,平洌为策划者之一。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为帝,以相州为成安府,改元天和,平洌与高尚并列宰相。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史思明和安庆绪决裂,率军进犯邺南(今河南安阳),平洌充使者前往谢罪。.

查看 相州和平洌

广平郡

廣平郡,或为廣平國、平--國,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分鉅鹿郡而置。郡治在廣平縣。屬冀州刺史部。東漢時併入鉅鹿郡。三國魏復置。隋初年廢。.

查看 相州和广平郡

义成军节度使

义成军节度使,又称郑滑节度使,為唐朝、五代在今河南省北部设立的節度使。 758年八月,设立滑濮六州节度使。九月,设郑蔡节度使。759年四月,设郑陈颍亳节度使,一度有申州、光州、寿州,后归淮西节度使。五月,滑州归汴州节度使。761年五月,设立滑卫六州节度使,下辖滑州、卫州、相州、贝州、魏州、博州。763年,滑卫为滑亳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德州、魏州、博州,后来卫州归泽潞节度使,相州、贝州归昭义节度使。另设魏博节度使。769年,滑亳增加陈州。770年四月,设立郑颍节度使,下辖泾州、郑州、颍州,治泾州。郑颍支援泾州财政。772年十二月,设立永平军节度使。下辖滑州、亳州、陈州,治滑州。777年九月,段秀实遥兼郑颍节度使。十月,永平军增加宋州、泗州。779年三月,汴州、颍州隶属永平节度使,永平治汴州。781年郑州隶属永平节度使。宋州、亳州、颍州另设宣武节度使,泗州归属淮南节度使。永平军下辖汴州、滑州、陈州、郑州。784年,汴州、滑州归宣武节度使,滑州又复归,治滑州。785年,永平军改为义成军,下辖滑州、许州、陈州、郑州,治滑州。786年七月,陈州、许州另设陈许节度使。之后,义成军节度使长期领有滑州、郑州。822年,领颍州,890年六月,改号宣义军。后唐恢复义成军。.

查看 相州和义成军节度使

康福

康福(),是五代十国后唐、后晋的武将,蔚州(今河北蔚县)人,世为本州军校。 后唐庄宗看康福是胡人而且长得福态,命他为马坊使,在相州牧马。鄴都之變,明宗李嗣源被迫造反时,康福献马数千匹。明宗即位后,以他为飞龙使、磁州刺史。康福和李嗣源常常用胡语交谈。枢密使安重诲很讨厌康福。 天成四年(929年),朔方军列校李宾作乱。节度使韩澄向朝廷请求由朝廷任命节度使,安重诲推荐康福担任朔方节度使。康福认为是安重诲陷害他,向李嗣源哭诉。李嗣源让康福领兵一万人赴灵州,击败在西北的吐蕃部落。康福在朔方三年,农业丰收,马匹充沛。安重诲却说,康福有异志。李嗣源没有怀疑他。之后,历任彰义节度使、静难节度使(又稱邠宁节度使,驻邠州)检校太傅。清泰年间,移镇雄武节度使(驻秦州),加特进、开国侯,充西面都部署。 石敬瑭建立后晋,加康福检校太尉、开国公。又加同平章事。移镇河中节度使,加兼侍中。入朝改赐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增食邑至五千户,实封五百户。天福七年(942年)秋,在京师开封去世,年五十八。赠太师,谥号武安。.

查看 相州和康福

庾岳

庾岳(),本名庾業延,後獲賜名「岳」。代人,代國及北魏將領。曾參與北魏初多場戰事,官至司空。.

查看 相州和庾岳

令制國列表

令制國,或簡稱分國,從奈良時代開始,首先是分為五畿七道,後於1869年加上北海道,明治維新時開始地方改革。1889年後廢除其他道,只保留北海道。 國相當於中國古代的地方單位的州,是次於道的行政單位,有時也被稱為「日本六十餘州」。 以下是日本從7世紀後半到明治時代的地方區分一覽。.

查看 相州和令制國列表

张亮 (唐朝)

張亮(),中国唐朝初期名将、政治家。鄭州滎陽人(今河南省鄭州市惠济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以反罪处斩。.

查看 相州和张亮 (唐朝)

张彦成

张彦成(),五代十国潞州潞城(今山西潞城)人。曾祖张静,汾州刺史。祖张述,泽州刺史。父张砺,昭义行军司马。 张彦成开始为并门牙将。后唐天成年间,自秦州盐铁务官改任郓州都押牙。刘知远镇守北门,表张彦成为行军司马,让儿子刘承祐娶张彦成之女。张彦成从刘知远平定汴州、洛阳,建立后汉,以军功加特进、检校太尉、同州节度使。刘承祐即位为汉隐帝,张彦成加同平章事。郭威伐河中,张彦成有馈輓之劳,河中平定,加检校太师。乾祐三年(950年)冬,张彦成移镇相州。后周建立,广顺初年,张彦成加兼侍中,移镇南阳。广顺三年(953年)秋,回京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当年秋天,得病而卒,年六十岁。赠侍中。.

查看 相州和张彦成

张俭 (唐朝)

张俭(),字师约,雍州新丰人,祖父皖城郡公张威曾當過隋朝相州刺史。父親张植曾經當過车骑将军、连城县公。《旧唐书》卷八十三《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

查看 相州和张俭 (唐朝)

张道源

张道源,并州祁县复礼乡至孝里人,唐朝初年政治人物。.

查看 相州和张道源

张通儒

张通儒(),华州下邽人,唐朝安史之乱人物。张仁愿的孙子。 安禄山将张通儒和平洌、李廷堅、李史魚、獨孤問俗引入幕府,以高尚典書記,嚴莊掌簿。755年,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市)谋反,以高尚、嚴莊為謀主,孫孝哲、高邈、張通儒、通晤為腹心。何千年也勸安禄山派李歸仁、張通儒率兵二萬从雲中,取太原,團弩士萬五千入蒲關,以動關中,安禄山不听。 756年正月,安禄山稱雄武皇帝,國號燕,建元聖武,子安慶緒为晉王,安慶和为鄭王,達奚珣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莊為御史大夫。安祿山攻克长安,以張通儒為西京留守,田乾真為京兆尹,安守忠屯兵苑中。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自立为帝,以相州为成安府,改元天和。郭子仪率师讨伐,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田乾真等从长安逃跑。九月廿八日,唐朝大军进入西京。张通儒等收罗残兵退保陕郡,安庆绪调集了洛阳的全部兵力,命令严庄率领,与张通儒合兵,共有步、骑兵十五万,来阻挡官军。十月十五日,官军与回纥军前后夹击,叛军大败。严庄与张通儒等人放弃陕郡向东败逃到邺郡。安庆绪命張通儒为中書令秉政。758年,高尚与张通儒等人又因争权不和。大将蔡希德有才略,所率部队精锐,但性格刚正,直言不讳,张通儒就进谗言杀死了他,蔡希德部下数千人都离军而逃。 759年三月,史思明和安庆绪决裂,率军进犯邺南(今河南安阳)。张通儒、高尚等人对安庆绪说:“史王遠來,我们都应该去迎接感谢。”安庆绪派他们去。史思明见到张通儒、高尚等,痛哭流涕,重加礼赏,然后让他们回去。安庆绪来到后,史思明将他连同他的四个弟弟以及高尚、孙孝哲、平洌、崔乾祐等全部杀掉。张通儒、李庭望等人都被授以官职。史思明留子史朝清守幽州,派阿史那玉、向貢、張通儒、高如震、高久仁、王東武等輔佐。761年,史朝义杀死史思明,即帝位,他秘密派人到范阳,命令散骑常侍张通儒等人杀掉史朝清以及史朝清的母亲辛氏。叛军自相攻击,在城中打了几个月,張通儒战死。.

查看 相州和张通儒

張說

張說(),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後徙洛陽。唐玄宗宰相,封燕國公。擅長文學,當時朝廷重要辭章多出其手,尤長於碑文墓誌,與許國公蘇頲齊名,並稱“燕許大手筆”。.

查看 相州和張說

彰德軍節度使

昭德軍節度使,後改稱彰德軍節度使,五代初後梁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設立的節度使,梁貞明元年(915年)三月設立,設立原因是為削弱魏州天雄軍節度使的勢力。下領相、澶、衛3州。貞明二年(916年)八月,後梁相州昭德軍節度使張筠棄城而走,昭德軍至此廢除。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十一月,析鄴都留守所領相州置彰德軍節度使。下領相州、澶州及衛州。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八月,分澶州置鎮寧軍節度使,割衛州益滑州義成軍節度使。至後周,彰德軍僅領相州1州。.

查看 相州和彰德軍節度使

律宗

戒为师” 律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因着重研习毗奈耶及传持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为唐朝高僧道宣所创,因其理论依据《四分律》,也称四分律宗。也因道宣最后在终南山修行,律宗也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 佛教三无漏学中,分“戒、定、慧”三个部分;戒律为三学之首,为佛教徒一切修持的基础。.

查看 相州和律宗

地論宗

地論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研習《十地經論》為主,屬如來藏唯識學派。隋唐之際,講《十地經論》的大德稱為「地論師」,其宗派則名為「地論宗」。.

查看 相州和地論宗

北魏行政區劃

北魏政區承襲十六國,與南朝一樣為州郡縣三級制。北魏自代北之地(今山西省北部)崛起,統一華北後,屢次入侵南朝宋,佔領山東、河南與淮北地。又取南朝齊淮南地及南朝梁漢中、劍閣一帶。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東部,東達遼西,南達江漢流域。在擴充領土期間,州郡多因時制宜,到487年開始整頓。到北魏孝明帝之後領土減少,州郡濫置。 北魏州轄區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級直接管理縣,使得郡級逐漸虛級化。北魏設有僑州郡縣和雙頭州郡(如南雍州),並將州郡縣按人口數分等級。為了防範新附或異姓叛變,於406年將各級行政長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須一位為宗室,還設有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 北魏還特為鮮卑本族或其他民族(漢人除外)設置領民酋長來管理該族,地位只次於州刺史。又延續十六國政區,設有管理州境內其他民族的護軍。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廢除。還有鎮戍制,於重要的軍事要地設鎮。鎮由鎮將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鞏固首都平城的六鎮,自孝文帝遷都後勢微。六鎮民變後,北朝的鎮戍專管軍事,不再具政區性質。.

查看 相州和北魏行政區劃

刘守忠

刘守忠,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后周到宋朝初年将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与赵匡胤、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杨光义、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其父刘万国在后周时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马步军都指挥使,刘守忠以左骁卫上将军致仕。其子刘用是宋太宗在晋王府的旧人,太宗末年,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宋真宗时,历任州部署、副都部署、知州等职。.

查看 相州和刘守忠

刘延皓

刘延皓(《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将官,为后唐末代皇帝也是他的姐夫李从珂短暂担任枢密使。.

查看 相州和刘延皓

刘通 (东平)

刘通(),字仲达,东平府齐河县(今山东省齐河)人,元代将领。 刘通开始跟随严实归附元太祖铁木真,相继攻取濮州、曹州、相州、潞州、定陶、楚丘等地。刘通被木华黎任为齐河总管,升上千户。后在齐河城奋勇击败南宋将领彭义斌。官至济南府知府、德州等处二万户军民总管。元宪宗六年(1256年)刘通去世。.

查看 相州和刘通 (东平)

傅奕

傅奕(),相州鄴(今河南安陽)人,一生經歷北周、隋、唐三朝。唐朝初期,傅奕是研究天文與曆法的學者,在當官之前曾做過道士,亦是一位激烈的排佛論者。唐高祖時,官至太史令,力反佛教。.

查看 相州和傅奕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查看 相州和唐朝行政区划

冯元常

冯元常,唐朝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出自长乐冯氏,冯子琮曾孙。.

查看 相州和冯元常

冯元淑

冯元淑,唐朝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出自长乐冯氏,冯子琮曾孙。.

查看 相州和冯元淑

冯辅兴

冯辅兴,北魏外戚,冯熙之子,长乐郡信都县人。.

查看 相州和冯辅兴

凤赤相鱼

凤鱼,是江户时代日本发现的怪鱼。昭和初期的民俗学者藤泽卫彦的《变态见世物史》中有记载。.

查看 相州和凤赤相鱼

凌烟阁

凌烟阁是位於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樓。.

查看 相州和凌烟阁

元乂

元乂(),一名叉,字伯雋,小字夜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裔,太师、江阳王元继长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相州和元乂

元雍

元雍,字思穆,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第六子,生母韩贵人。他在魏孝明帝时手握大权,以贪腐成为巨富。528年,孝明帝被其母胡太后毒死後,军阀尔朱荣占领洛阳,将元雍等两千多名帝国宗室和官员河陰屠杀。.

查看 相州和元雍

元桢

元禎(),鮮卑名乙若伏,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第十一子,生母劉椒房。.

查看 相州和元桢

石重信

楚王石重信(《旧五代史》卷七十六),字守孚,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兒子,母李皇后,少年时为人聰敏又睿智,且好礼。《旧五代史》卷八十七《新五代史》卷一十七 后唐天成年间,石重信因是后唐明宗外孙,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不久加检校刑部尚书,守相州长史。未几,迁金紫光禄大夫,超拜检校司徒,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历事明宗及后唐闵帝、末帝,不仗着自己贵戚的身份,克己复礼,温和恭顺,很为时人所称道。 后晋高祖登基后,天福二年二月,石重信以左骁卫上将军拜封检校太保、河阳三城节度使,他的政績很好,才一个多月就去除百姓不便之事十余件,石敬瑭下诏褒揚。同年范延光謀反,石敬瑭派前灵武节度使、洛都巡检使张从宾为魏府四面副都部署兼诸军都虞候讨之,六月,张从宾亦叛,与范延光合谋,杀石重信于理所,《旧五代史》卷九十七《新五代史》卷八《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时年二十。後晉高祖打算追封他太尉,但大臣以汉朝例无论皇子生死不封三公而勸阻。石敬瑭说:“此兒为善却遭祸,我很哀悼他,从我开始,何必有先例。”遂册赠太尉。天福七年正月,加赠太师,追封沂王。《旧五代史》卷八十後晉出帝天福八年五月,改封楚王。《旧五代史》卷八十一王妃南阳白氏,昭信军节度使白奉进之女。《旧五代史》卷九十五石重信有兩個兒子,年幼而成长于深宫中,後來随少帝北迁,不知所终。.

查看 相州和石重信

王峻 (後周)

王峻(),字秀峰,相州(今河南安阳东南)人。後周政治人物。 父王丰,官乐营使。王峻善歌唱,镇州节度使张筠很欣赏他的才能,後歸赵岩。赵岩被杀,王峻投靠后唐三司使张延朗。不久,张延朗被杀,王峻归劉知遠。劉知遠稱帝後,拜王峻為客將。官兵馬都監。 漢隱帝元年(948年),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等反叛,被樞密使郭威與王峻的大軍擊敗,王峻以功升至宣徽北院使。後周建國後,封王峻為樞密使,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威對王峻百依百順,從不違逆。王峻日益驕縱,要求兼任青州節度使,又要求罷免宰相李谷、范質。周太祖想把柴榮調到京師時,王峻等群起反對。郭威流淚對馮道等大臣說,王峻欺負我。廣順三年(953年),王峻被貶商州(今陕西商州),不久以腹疾卒於商州。王殷也被處死。王峻妻和長子死於乾佑之亂。.

查看 相州和王峻 (後周)

王德仁

王德仁,隋末起义军领袖,汲郡人。 614年,王德仁拥有数万部众,在林虑山据守。617年,李密攻克洛口仓,赵、魏以南,江、淮以北,群雄莫不响应,孟让、郝孝德、王德仁及济阴房献伯、上谷王君廓、长平李士才、淮阳魏六兒、李德謙、谯郡張遷、魏郡李文相、谯郡黑社、白社、济北張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驴贼等都归附李密。李密都把他们拜以官爵,使他们各领其众,设置百营簿来管理。618年,李密遣房彦藻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房彦藻回程走到卫州,王德仁截杀了房彦藻。王德仁占据林虑山,有数万人,四处抢劫,为患数个州县。王德仁杀了房彦藻后,李密派徐世勣征伐他。王德仁战败,五月初十,王德仁和武安郡通守袁子都向唐王李渊投降,李渊以王德仁为邺郡太守。唐朝任命安阳令吕珉为相州刺史,改相州刺史王德仁为岩州刺史。王德仁愤恨不平,八月十二日,将山东大使宇文明达诱骗进林虑山杀害,叛唐归附王世充。.

查看 相州和王德仁

王爵

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僅次於整個國家的君主,高於公爵。中国近代最高等级的王爵称为亲王,因此“亲王”也用来翻译西方君主制国家相应的爵位。王爵和作为君主称号的“王”有所不同,前者是君主授予的爵位,而后者是一国的君主。.

查看 相州和王爵

王璿 (唐朝)

王璿,字希琢,出自琅琊王氏,武周时代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 《旧唐书》、《新唐书》没有他的传,十世祖是东晋尚书令王彪之,曾祖父是王猛是南朝陳東衡州刺史、應陽成公。祖父王纊是唐朝的鼓旗將軍、楚州刺史(王璿次子王同人墓志记载为王续,官吏部侍郎赠魏州刺史),父亲王德儉在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时任中书舍人,与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侯善业、袁公瑜等人拥戴武昭仪为皇后有功,后任至御史中丞、歸仁縣男。在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时追赠六人官爵,他父亲王续被追赠魏州刺史,王德儉本人追赠兖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八月十九,營繕大匠(将作大匠)王--被武则天任命为夏官尚書(兵部尚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九月廿二,他和其他的宰相李游道、袁智弘、崔神基、李元素还有孔思元、任令輝,被酷吏王弘义诬陷,一起流放到了岭南,在相位仅三十三日。按旧唐书记载,长安元年(701年),又赐德俭子殿中监王璿实封二百五十户,长安三年(703年)他官职为金紫光禄大夫、行殿中监兼检校奉宸令、琅耶县开国子,之后史书没有他的相关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他的儿子有左衛中郎王大有、泗州刺史王同人、荊府功曹參軍王既濟、南和县尉王休明、博州別駕王休光、相州刺史王休名、解县令王休言。 2013年7月,西安市航天学校内的唐代墓葬群中,其中一座高阳郡君许氏夫人墓,出土墓志一盒,载:“维龙朔元年(661年)岁次辛酉十月癸亥朔廿三日乙酉,大唐故楚州刺史归仁公夫人高阳郡君许氏之柩窆於雍州万年县义善乡兴善坊西。”按楚州刺史归仁公夫人高阳郡君许氏即是王德俭之妻。.

查看 相州和王璿 (唐朝)

王贵 (南宋)

王贵(?—1153年),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名将岳飞麾下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官至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武安军承宣使、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追赠宁国军节度使。.

查看 相州和王贵 (南宋)

王黼

王黼(),字將明,北宋開封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末期政治人物,風姿俊美,善於逢迎,被稱為六賊之一。原名王甫,後因與東漢宦官王甫同名,而被賜名黼。.

查看 相州和王黼

王既甫

王既甫(),名溥长,山東諸城人,中國諸城派古琴演奏家,與王冷泉一起成立了諸城派。,楊康寧,《藝術百家》,2012年S2期 王既甫祖上為相州王氏,因子孫太多而不得不遷居,其父王式钰亦移居到诸城后营居住。王家有三子,长子寿长(字恒甫)、次子延长(字益甫)和三子王既甫皆不曾考取功名。王既甫因家近文廟而習得音律,可能還一度當過樂舞生。王式钰到贵州黄平州任吏目時隨父前往,一次父親府上宴飲之時有虞山琴派琴家在場,因而與長兄一起拜師學琴,後以琴傳家。王既甫共有三子,长子王斌(字良臣)过继给了無子而早夭的大哥。二子文桢、作桢(字心源,即王心源)隨父習琴。.

查看 相州和王既甫

程咬金

程咬金(),本名知節,字义贞,唐朝大将,济州东阿斑鸠店人(今属山东省东平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间故事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但實際上,一生並無以板斧為武器,而用槊。.

查看 相州和程咬金

罗弘信

罗弘信(《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一),本名罗宗弁,字德孚,爵封北平郡王,谥莊肃,晚唐军阀,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文德元年(888年)利用士兵对前任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及其子乐从训的不满以节度使身份控制魏博后以节度使身份管治魏博。他开始了罗家三代人(他和其子罗绍威、孙罗周翰)对魏博的管治,直至后梁年间。.

查看 相州和罗弘信

田弘正

弘正(),本名田興,字安道,唐憲宗賜名弘正。唐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從侄,相州刺史田廷玠之子。唐憲宗時為魏博節度使,唐穆宗時以功高,升中書令。後改任成德節度使,被成德軍兵馬使王廷湊謀殺。赠太尉,谥忠愍。.

查看 相州和田弘正

田承嗣

承嗣(),字承嗣,平州盧龍(今屬河北省盧龍縣)人。曾為魏博節度使,封雁门郡王。曾祖田堪,隋州从事。祖父田璟,為鄭州司馬。父田守義,官至安東副都護。.

查看 相州和田承嗣

盧從願

卢从愿(),字子龚,相州临漳(今河南安陽)人,祖籍范阳涿(今河北省涿州市),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

查看 相州和盧從願

韦孝宽

韦孝宽(),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出自京兆韦氏东眷,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京兆韦氏郧公房始祖。.

查看 相州和韦孝宽

韦嗣立

韦嗣立(),字延构,唐朝鄭州陽武(河南原陽縣)人。其父韦思谦曾經担任宰相,韦嗣立於武则天长安末年与异母兄韦承庆同时任宰相,十余年间,父子三人相继为宰相,被传为美谈。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再次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因与韦皇后同宗,被封为逍遥公,次年任中书令。唐睿宗即位后,被贬出为刺史。.

查看 相州和韦嗣立

韩嘉彦

韩嘉彦,中国北宋相州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人。韩琦第五子。.

查看 相州和韩嘉彦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查看 相州和韩琦

韩茂

韓茂(),表字元興,安定郡安武县(今甘肃省镇原县西南)人。。魏文成帝时尚书令。.

查看 相州和韩茂

韩重赟

韓重贇(),宋朝磁州武安人。 五代十国后汉末年在枢密使郭威麾下,郭威建立后周朝。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参与对北汉的高平之战,升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之后转任殿前司控鹤军都指挥使。为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之一。显德七年(960年),韩重赟参与陈桥兵变协助赵匡胤建立宋朝,为“以翊戴功”功臣,升任侍卫亲军司马军主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建隆元年(960年)五月,韩重赟从征潞州李筠,因功代替张光翰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夔州,时属后蜀,今重庆市奉节)节度使。九月,征淮南李重进,任淮南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出为忠正军节度使,韩重赟继任殿前都指挥使、改领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当时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都不再设置,韩重赟成为殿前司第一长官。 建隆三年(962年)正月,宋太祖命韩重赟监督扩建皇城东北部,按洛阳宫殿图修建。乾德四年(966年)八月,黄河在滑州决口,韩重赟监督军士、民夫修筑河堤。乾德五年(967年),有人诬告韩重赟私取亲兵为心腹。赵匡胤大怒,没有调查就要杀死韩重赟。赵普劝谏:“亲兵,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赵匡胤于是在二月解除韩重赟的军职,出为彰德军(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亲征北汉,任命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开宝七年(974年)韩重赟去世,其子韩崇训、韩崇业。.

查看 相州和韩重赟

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 ,一译菩提留支,北印度佛教高僧,北魏佛经翻译家。地論宗即依據菩提流支與勒那摩提合譯的《十地經論》而成立,其中本於菩提流支而始於道寵的流派,稱為「相州北道派」,持九識說。.

查看 相州和菩提流支

裴寂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西眷裴。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至六年(623年)为尚书右僕射,六年至九年(626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

查看 相州和裴寂

裴怀古

裴怀古(),字德度,寿州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裴怀古在武则天时期任桂州都督、唐睿宗时任汝州刺史、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治政有方,被称为良吏。.

查看 相州和裴怀古

裴景仙

裴景仙 ,唐朝人,又稱裴景先、裴景僊,開元年間為官。.

查看 相州和裴景仙

高乾 (北魏)

--(),字--邕,渤海蓚县人。北魏官员,官拜司空,封长乐郡公,后因受到北魏孝武帝和权臣高欢的猜忌而被赐死。.

查看 相州和高乾 (北魏)

高隆之

隆之,本姓徐,字延興。北齊洛陽(今屬河南)人。 父徐幹為姑婿高氏所養,因從其姓。高欢认他为弟(《北史》作弟,《北齐书》作从弟)。天平元年(534年)領營構大將軍。累迁并州刺史。东魏初年,为尚书右仆射,主持邺都营建工程。與孫騰、司馬子如、高岳合稱「四貴」,非法專恣。官至太保。高洋小時,高隆之曾对他無禮,高洋取代东魏时,隆之反對。高洋下令把高隆之殴死。赠冀定瀛沧幽五州诸军事、大将军、太尉、太保、冀州刺史、阳夏王,但没有上谥号。后高洋更杀其诸子(《北史》称高隆之被杀诸子为司徒中兵高慧登等二十人,《北齐书》则作高德枢等十余人),高隆之绝嗣。乾明年间,高隆之兄子高子远被立为高隆之的子嗣,袭爵阳夏王。 552年,高隆之受皇帝高洋意旨在全国择地冶炼,在相州牵口冶(今河南安阳水冶镇)监造冶铁炉,开始引水鼓风炼铁制造兵器,被后人尊称为“冶炼老祖”。.

查看 相州和高隆之

高闾

闾(),字阎士,闾本名驴。渔阳郡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南)人,中国南北朝北魏散文家、魏孝文帝时中书令。 五世祖高原,晋朝上谷郡太守。祖高雅,州别驾。父高洪,陈留王从事中郎。高驴早孤,年少好学,博涉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高驴家贫,为车夫送租平城,求见崔浩,崔浩奇其文才,为他改名高闾,由此知名。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为中书博士。魏文成帝和平末年,为中书侍郎。魏献文帝即位,冯太后临朝,诛乙浑。高闾与中书令高允入禁中参决大政,官至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赐爵安乐侯。承明初年(467年),为中书令,加给事中,参予机密。国家典章、诏书令檄颂赞等都出其手。官至中书监。太和年间,魏孝文帝命高闾等修律。他向魏孝文帝陈安边之策,建议于六镇之北筑长城。出为相州刺史,认为迁都洛阳有十不便,建议迁都到邺城,反对孝文帝南征,认为汉朝名臣,都不以江南为中国。三代之境,也不是很辽阔。孝文帝说:“淮海是扬州,荆山及衡阳是荆州,这不是贴近中国吗?”官至太常卿。景明三年(502年)十月,高闾在家中去世。景明四年(503年)三月,赠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文侯。 高闾议政知无不言,为文风格优雅。其文章与与高允齐名,并称“二高”。有文集,今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十七篇。高闾《论淮南不宜留戍表》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公高闾有《燕志》十卷,记录北燕历史。有三子:高元昌、高定殷、高幼成。.

查看 相州和高闾

魏博

魏博,唐朝地名。“魏博”一词原为魏博节度使简称,代指魏博地区。《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博节度使所辖州六:魏州、相州、博州、卫州、贝州、澶州。县四十三。治所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北)。所在地区地处河北南部、黄河以北,西依太行,东南靠黄河,南为河南。 明代王夫之言,魏博者,天下强悍之区。认为汉光武自用河北之兵以平寇乱,遂屯兵黎阳,定为永制,而东汉以强。认为其民习于强而以弱为耻。唐藩镇时代,河北藩镇倚魏博之强而存在。黄巢横行天下,却从未侧目河北。 Category:魏姓.

查看 相州和魏博

魏兰根

魏兰根(),中国北魏官员,表字兰根,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西)人。.

查看 相州和魏兰根

许惇

許惇(),東魏、北齐官员,齐后主时尚书右仆射。表字季良。高陽郡新城县(今河北省徐水县西南)人。.

查看 相州和许惇

豆盧通

豆卢通(),又名会,字平东。昌黎郡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北周、隋朝官员。豆卢宁的弟弟陇右总管府长史、沃野县公豆卢永恩之子,豆卢勣之兄。 其先为鲜卑慕容氏,后改姓“豆卢”。北周时,豆卢通以父功,赐爵临贞县侯,邑千户。不久授大都督,迁仪同三司。受大冢宰宇文护引荐令督亲信兵,改封沃野县公。后加开府,历武贲中大夫、北徐州刺史。尉迟迥起兵反对丞相杨坚。豆卢通破尉迟迥部将乌丸尼,固赐物八百段,进位大将军。杨坚建立隋朝,进爵南陈郡公。入朝典宿卫。一年后,出为定州刺史,转相州刺史。尚隋文帝妹昌乐县长公主。迁夏州、洪州二州总管,为政宽惠。开皇十七年(597年),卒于洪州总管任上,谥安。有子豆卢宽。.

查看 相州和豆盧通

贾至

賈至,字幼鄰,一作幼幾,河南郡洛阳县(今屬河南)人,或依郡望称长乐郡人。唐代官员、詩人。.

查看 相州和贾至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該時期的越南受中國的隋、唐等王朝統治,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此一時期的起迄時間,越南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定為603年至939年;另有定為602年-905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隋朝及唐朝統治,並過渡至獨立建國的時期。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將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勢力,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並繼續統治安南,並設置都護府(曾稱作交州總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鎮南都護府等)及節度使等軍政官署,管轄當地。在第三次北屬期間,該地曾爆發多起民變,並受環王國(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闍婆(位於爪哇)、南詔國(位於中國西南)的侵擾。到唐末五代時期,曲承裕成為靜海節度使,其後,越南人士逐漸取得自主權力,標誌著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查看 相州和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趙禼

趙禼(禼音xiè ㄒㄧㄝˋ 謝,)字公才,邛州依政(今四川成都邛崍市)人,北宋政治人物、將領。.

查看 相州和趙禼

鹤壁市

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市境东、西、北三面皆被安阳市包围,南面与新乡市邻接。地处太行山脈东南之丘陵与平原区间,卫河及淇河为境内主要河流。鹤壁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炭城市,因煤而兴。全市总面积2,140平方公里,人口160.6万。.

查看 相州和鹤壁市

霍彦威

霍彦威(《旧五代史》卷六十四),924年-926年间名为李绍真,字子重,谥号晋忠武公,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和后唐将领。.

查看 相州和霍彦威

范延光

范延光,字子环,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将领。相州临漳人(今河北省临漳)人。开始在后唐为宣徽南院使,以平定朱守殷之乱,授为枢密使。后来镇压魏州天雄兵变,改为天雄軍节度使。石敬瑭代后唐建立后晋后,范延光很迟才归降、致贺,而他的女儿又是后唐末帝子雍王李重美妃,虽然石敬瑭封他为临清郡王以示安抚,但两人彼此并不信任。937年,在邺城反晋,次年兵败後归罪下属孙锐并灭其族,请求投降,石敬瑭先拒绝,后接受,于是范延光派儿子范守图、范守英入质大梁而后开城投降,获赐铁券,为天平军节度使,改封東平王,以太子少师致仕,最后被杨光远杀害。.

查看 相州和范延光

郝琼

郝琼,五代十国时后唐大臣。 长兴四年(933年)十二月十八,李从厚以前相州刺史郝琼为右骁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以光禄卿、充三司副使王玫为三司使。清泰元年(934年)四月十八,李从珂以宣徽北院使郝琼为宣徽南院使,权判枢密院;以前三司使王玫为宣徽北院使。五月廿四,以宣徽南院使、右骁卫大将军郝琼为左骁卫上将军,职如故。清泰二年(935年)十一月庚子,以左骁卫上将军郝琼为左金吾上将军,以光禄卿王玫为太子宾客。.

查看 相州和郝琼

胡规

胡规(), 唐朝末年兖州人。一名瑚儿。 最初效力泰宁军节度使(军部在兖州)朱瑾,为中军都校。《旧五代史》卷一十九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攻打兖州。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十一月,朱瑾堂兄齐州刺史朱琼投降朱全忠,朱全忠让朱琼招降朱瑾。朱瑾率领精骑隔着护城河与朱全忠谈笑如常,派胡规持书信、钱币去朱全忠军门诈降,要朱琼亲自来取符节,朱全忠不防,朱琼被朱瑾擒杀,朱全忠军大惊而去。 四年(897年)正月,朱瑾出奔,朱全忠夺取兖州,胡规与兖州牙将阎宝、康怀贞归顺宣武军,朱全忠提拔了他们,署胡规为宣武军都虞候。胡规帮助葛从周讨伐成德军、义武军,随张存敬攻克晋州、绛州,都有功,被署为河中都虞候,处理盐务。天复年间,朱全忠讨伐劫持昭宗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胡规权知洽州。昭宗回到长安,诏授胡规为皇城使。昭宗迁都洛阳,以胡规为御营使,到洛阳后,授胡规内园庄宅使。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年)四月,追斩魏州叛将李重霸。七月,辅佐李周彝征讨相州,独当一面,立有军功,回军后,权知耀州事。次年,讨沧州,任诸军壕寨使。 朱全忠受禅建立后梁,除授胡规为右羽林统军,不久协助刘鄩统兵收复潼关,擒叛将刘知俊弟刘知浣献上,于是被任为右龙虎统军兼侍卫指挥使。乾化元年(911年),诏修洛河堤堰,军士因而过度砍伐百姓园林,河南尹张宗奭奏其事,时任北面招讨使的胡规及其子胡义方因此获罪被军法处置,胡规被赐死。.

查看 相州和胡规

郭子仪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

查看 相州和郭子仪

郭崇仁

郭崇仁,字永年,北宋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人。宋真宗章穆皇后之弟。郭守文第四子。 淳化四年(993年)补左班殿直,迁东头供奉官、閤门祗候。契丹国入侵,密诏河北诸将,官升崇仪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景德四年(1007年)其姊章穆皇后病故,真宗深为哀悼,以崇仪副使郭崇仁为庄宅使、康州刺史,转任宫苑使,昭州团练使,天禧五年(1021年),任解州团练使。後历任为蔡州团练使、贺州防御使、高阳关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因病落军职,改磁州防御使。他的性格慎静,不喜欢任外官,皇帝命他知相州、卫州二州,都推辞不就任。郭崇仁去世後,赠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

查看 相州和郭崇仁

郭元振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祖父任相州汤阴令,定居当地,因此成为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唐朝將領、宰相。.

查看 相州和郭元振

阳平郡 (曹魏)

阳平郡,中国古代的郡。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分魏郡置阳平郡,治所在馆陶城(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下辖馆陶县、发干县。先后属冀州、司州、相州。北周灭北齐,以相州陽平郡設置屯州。隋朝成立,屯州管轄陽平郡館陶县、清淵县。开皇三年废阳平郡入屯州。大業元年(605年)废屯州并入魏州。 Category:曹魏的郡 Category:晋朝的郡 Category:北齐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河北的郡 Category:山东的郡 Category:邯郸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查看 相州和阳平郡 (曹魏)

赵煚

趙煚(),字賢通,天水郡西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查看 相州和赵煚

赵普

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 曾祖父是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赵普生于蓟州,后唐末年,赵迥舉族迁居恆州(今河北省正定县),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又遷至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初任陇州巡官,王勋很看重他,后周显德元年(955年)七月,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同事。显德三年(956年),他成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幕僚。赵匡胤破南唐的滁州后赵普任幕府推官。之后宰相范质奏调赵普任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死,柴宗训即位,是年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

查看 相州和赵普

閻文應

阎文应,北宋宦官。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阎文应给事掖庭,在嫔妃宫中侍奉,积迁至入内副都知。宋仁宗初亲政,他与宰相吕夷简计划,将刘太后垂帘时所任命的大臣全部罢免。郭皇后说吕夷简也是依附刘太后,宋仁宗将吕夷简一起罢免。阎文应素与吕夷简相交结,将内情告知,吕夷简怨恨郭皇后。杨美人、尚美人得宠,尚美人在仁宗面前有言语得罪皇后,皇后要打尚美人,宋仁宗保护尚氏,皇后失手抓伤仁宗脖颈。宋仁宗大怒,把抓痕给执政大臣看,要废黜皇后。当时吕夷简再次为相,遂和阎文应合力乘隙废郭后。郭皇后被废为净妃,居于瑶华宫。阎文应请求皇帝杨美人、尚美人送出宫去,尚氏废为女道士,杨氏别宅安置,被阎文应送出。仁宗既而后悔,想要复立郭后,阎文应挟太医诊治,使郭后暴死。后历任昭宣使、恩州团练使。因遭谏官弹劾,被谴出宫。先后任嘉州防御使、秦州钤辖、郓州钤辖、相州钤辖。死后赠邠州观察使。.

查看 相州和閻文應

薛嵩

薛嵩(),字嵩,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薛仁貴之孫,薛楚玉之子。曾參與安史之亂的叛軍,後歸順唐朝,封昭義節度使、平陽郡王。著名小說《薛刚反唐》的薛刚,原型即薛嵩。.

查看 相州和薛嵩

薛儆

薛儆()讳儆,别名缜,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薛氏。唐睿宗的驸马。 薛儆曾祖父薛德元,封庐奴候,官至相州刺史。祖薛怀安,赠庆州刺史。父亲薛瑊,赠绛州刺史。薛儆是薛瑊幼子。驸马都尉薛瓘是薛怀安哥哥薛怀昱的儿子,薛儆是驸马都尉薛绍的堂弟。 薛儆补安国相王府典签,转任法曹。出任为汾州司兵,娶安国相王的女儿荆山县主,擢升为朝散大夫,秘书郎,转太常丞。安国相王即位为唐睿宗,荆山县主封鄎国公主,薛儆拜驸马都尉,殿中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太仆少卿,上柱国,封汾阴公,邑二千五百户。转岐州刺史,转任太常少卿,为母亲丁忧,起复历任泽州刺史、邓州刺史、虢州别驾、邓州别驾、郓州刺史、绛州别驾、汾州别驾,开元八年(720年)十二月初七日,年三十二岁,于安业里薨,赠兖州都督。次年七月十六日辛酉,归葬于万泉县孤山塋。嗣子薛鏽、薛镛、薛镠、薛镕等。.

查看 相州和薛儆

薛锈

薛锈(),唐朝官员,出自河东薛氏。唐玄宗的驸马。 薛儆高祖父薛德元,封庐奴候,官至相州刺史。曾祖父薛怀安,赠庆州刺史。祖父薛瑊,赠绛州刺史。父亲薛儆娶唐睿宗之女鄎国公主。薛锈官至光祿卿,开元十六年(728年)五月初六日封薛锈娶唐玄宗之女唐昌公主,婚礼于光顺门外举行,薛锈的妹妹是太子李瑛的太子妃,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咸宜公主的楊洄向唐玄宗奏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與薛锈潛搆異謀,欲害壽王李瑁。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被唐玄宗废黜为庶人,并被赐死。薛锈也被赐死。.

查看 相州和薛锈

葛荣

葛荣(),北魏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鲜卑族人。.

查看 相州和葛荣

邺城遗址

邺城遗址或称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东魏时,兴建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 邺城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的漳河北岸,在今河北省临漳城区20公里,距河南省安阳市主城区18余公里。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北城、邺南城、铜雀台)和河南省安阳市东北(曹操高陵、西门豹祠)。1988年,以邺城遗址之名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邺城旧址附近,即临漳县及相邻的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交界处,还经常有重要的东汉與魏晋南北朝相关的考古學发现。.

查看 相州和邺城遗址

邺都之乱

邺都之乱,又稱鄴都之變。是五代十国后唐莊宗时,由魏博軍的一個士兵皇甫暉發動的兵變,又引爆了一連串兵變事件,莊宗養兄李嗣源奉命前去平亂,卻被士兵挾持而一起叛變。最后,莊宗在興教門之變中被杀,李嗣源称帝,是为唐明宗。.

查看 相州和邺都之乱

鄭回

鄭回,唐相州(今河南安陽)人,曾任西瀘(今四川西昌)縣令,後戰爭中為南詔俘獲,在南詔任清平官(相當於宰相)。他也是大長和建立者鄭買嗣的七世祖。.

查看 相州和鄭回

长孙平

长孙平(),字处均,隋河南洛阳人,父亲长孙俭,为北周柱国大将军。.

查看 相州和长孙平

苏震

苏震,唐朝官员,雍州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苏瓌孙,苏诜子。.

查看 相州和苏震

苗傅

苗傅(),南宋初年將領,山西上黨人,因不滿權臣勾結宦官並把持朝政,和劉正彥率領所部的赤心軍發動苗劉兵變,最後失敗而在建康被磔棄市。.

查看 相州和苗傅

雷切

雷切是一把傳說中曾把雷神所降之雷切開的刀,故得此名。.

查看 相州和雷切

雄闊海

闊海,古典小說人物,出自《說唐全傳》,為隋唐十八好漢之一,排行第四。別稱「紫面天王.

查看 相州和雄闊海

陸昕之

陆昕之,字庆始,北魏大臣,陆丽之孙,陆定国之子。 陆定国娶河东柳氏,生子陆安保,后娶范阳卢度世之女,生陆昕之。二妻都是士族于是嫡妾不分。陆定国亡后,两子争袭父爵。仆射李冲当权,与卢度世之子卢渊婚亲相好。陆昕之由是承爵。陆安保沉废贫贱,不免饥寒。陆昕之风望端雅,袭爵,例降为东郡公。娶魏献文帝之女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通直郎。景明年间,以从叔陆暐之罪免官。后来因为是驸马,历任通直散骑常侍、司徒司马,加辅国将军,出任兖州刺史。进号安东将军、青州刺史。在青州以宽平著称。转任安北将军、相州刺史。永平四年(511年)夏,陆昕之卒。赠镇东将军,冀州刺史,谥号惠。陆昕之容貌柔谨,孝文帝非常喜欢这个女婿。陆昕之死后,母亲卢氏思念悲伤而亡。公主侍奉婆婆有孝顺之名,神龟初年,与穆氏顿丘长公主并为女侍中。性不妒忌,以陆昕之无子,为他纳妾媵,但都是生下女儿。公主有三女无子,以陆昕之从兄陆希道第四子陆子彰为后。.

查看 相州和陸昕之

陆隽

陆雋,又作陆儁,北朝魏献文帝、魏孝文帝时侍中、尚书令,代郡(治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陆俟族子、陆丽族弟。其父雲中鎮將陆宜。 魏文成帝时,陆雋历任侍中、给事。魏献文帝即位初年,官至侍御长。天安元年(466年)陆雋因参与诛权臣乙浑有功,拜侍中、乐部尚书。转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赐爵安乐公,很被皇帝重任。之后拜尚书令。魏孝文帝太和四年(480年)出任安东将军、定州刺史,转任征东大将军、相州刺史。为政宽惠,吏民安定。死后谥贞公。其子澄城太守陆登,衛將軍、儀同三司、南青州刺史陆景元。陆登子陆匡,官至司空倉曹參軍。.

查看 相州和陆隽

李大師

李大师(),字君威,相州(今河南安陽)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魏龙骧将军、荥阳太守、姑臧穆侯李承的玄孙,北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高平宣景男李虔的曾孙,北齐广武东二郡太守李晓的孙子,隋朝清江洛阳二县县令李仲举的长子,李行师的哥哥。.

查看 相州和李大師

李嶠

李嶠,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的宰相。.

查看 相州和李嶠

李平 (北魏)

李平(),字曇定,又作雲定,中国北魏軍事人物、政治人物。頓丘郡(郡治今河南清丰)人。李崇从弟。.

查看 相州和李平 (北魏)

李延寿

李延寿(),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窦建德尚书礼部侍郎李大师第四子。.

查看 相州和李延寿

李忠臣

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薊县人。 少年从军,以材力奮,為節度使薛楚玉部下。安史之亂時,隨史思明攻打河陽,趁夜率五百人投降李光弼,唐肅宗召至京師,賜名李忠臣,賜良馬、甲第。時立有戰功,大敗奚族首領阿布離。郭子儀軍攻相州時,諸軍皆潰,惟獨李忠臣獨勝。李忠臣對下貪暴兇淫,曾為辛京杲死罪開脫。任淮西節度使,與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參與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忠臣与马燧合军,進軍汴州南,攻破李靈曜部。 馬燧知李忠臣暴戾,不入汴城。忠臣入城後,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忠臣擊殺之;忠臣又打算殺害劉昌,劉昌因此逃亡。李忠臣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大歷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李希烈驅逐,783年,擁立朱泚稱帝,784年朱泚败后,被朝廷处死。.

查看 相州和李忠臣

李嗣业

李嗣業()唐代将军,怛罗斯战役中,高仙芝的副将。他的臂力過人,善用陌刀,所向披靡,歷史上有「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的說法。.

查看 相州和李嗣业

李周 (五代)

李周(),字通理,邢州内丘县(今河北省内丘县)人,五代十国将领。李抱真的后裔。 李周开始为县捕贼将,后来投奔李克用,任黄头军使。后来随唐庄宗征战,孤军坚守杨刘城(今山东省东阿县北)。同光年间,历任相州、蔡州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唐明宗时讨平庆州窦廷琬叛乱。后晋建立,李周任邠州节度使、东京留守,年七十四岁去世。.

查看 相州和李周 (五代)

李元姜

李元姜(),字元姜,相州顿丘(今河南省濮阳县)人,文成元皇后长兄太宰、顿丘宣王李峻的孙女,顿丘公李奇第二女。.

查看 相州和李元姜

李珣 (宋朝)

李珣,字公粹,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外戚。宋真宗章懿皇后的侄子。 李珣是李用和第三子。以官荫担任閤门祗候。哥哥李璋为閤门副使,他求官通事舍人,一年后才得到任命。从西上閤门副使,转任均州防御使,知相州时,宋仁宗赐诗、飞白字以表示对表弟的宠信。转任相州观察使,刘从德的儿子刘永年同时被任命,被御史所论,于是告罢。李珣出使契丹国,参与钓鱼会,契丹赏赐他的宝物,他回国上献朝廷。被宋仁宗赐黄金及“李珣忠孝”四个字。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宣州观察使。宋哲宗时,进泰宁军留后、提举万寿观,再知相州,卒年七十四岁。.

查看 相州和李珣 (宋朝)

李神

李神,字稚穆,恒农郡(今河南灵宝)人,中国南北朝北魏軍人,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的儿子。 年轻时跟随征战,被从兄李崇重用。進威遠将軍、新蔡郡太守,兼建安戍主。转任寧遠将軍、陳留郡太守,兼狄丘戍主。以軍功封長乐县開国男,食邑二百户。历任征虜将軍、驍騎将軍、直閤将軍。 南朝梁将领趙祖悦屯駐硤石,李神在揚州刺史李崇属下統水軍,与梁軍作战。南朝梁霍州司馬田休攻打建安,被李神击退。率战艦一百隻,和崔亮、李平攻下硤石,進平北将軍、太中大夫。 孝昌年間,行相州事,加撫軍将軍。假鎮東将軍、大都督。528年(建義元年),受位衛将軍。葛荣之乱,相州百姓多逃散,州将元鑑投靠葛荣,都督源子邕、裴衍战敗,相州荒废。李神率軍民,保士气,葛荣军久攻不能破城,获得勝利。爾朱荣在鄴西擒获葛荣,平定祸乱。李神受位車騎将軍,進爵为公。 529年(永安二年),南梁扶植元顥入洛陽,魏孝庄帝避難河内,李神受位侍中,任殿中尚書,行相州事。魏孝庄帝回到洛陽,改封李神安康郡開国公。531年(普泰元年),位至驃騎大将軍、儀同三司、相州大中正。永熙年間去世。534年(天平元年)追贈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将軍、司徒公、冀州刺史。其子李士約。.

查看 相州和李神

李神俊

李神俊(),名挺,小名提,字神俊,以字行,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辅国将军、荆州刺史兼都官尚书、泾阳昭子李佐的儿子,北魏、东魏的官员。.

查看 相州和李神俊

李端愿

李端愿,字公谨,北宋潞州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 李端愿是李遵勖的次子,李評的父亲。李端愿因为母亲万寿公主的关系,七岁时授如京副使,四次迁官恩州团练使。官至邢州观察使、镇东军留后,知襄州、郢州二州,本路转运使向朝廷献羡财数十万而得赏,李端愿上书常赋三折,百姓不堪命。宋仁宗怒,夺其转运使之赏,重申折变之禁。宋英宗即位,以李端愿为武康军节度使、知相州。辞官,为醴泉观使。神宗即位,朝廷想要筑啰兀城,他手写赵普谏阻宋太宗北伐的手疏进呈宋神宗。连年告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宋哲宗即位,官至太子太保。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李端愿精通医术,撰有《简验方》一卷,已佚。出自《宋史·艺文志》。.

查看 相州和李端愿

李继韬

李继韬(《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小字留得,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后梁和晋国的后身后唐将领。父李嗣昭为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养堂兄,也是晋国一员受尊敬的大将,但李嗣昭死后,李继韬接管了他的辖区,转投晋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后梁。后唐灭后梁后,庄宗起初想赦免李继韬,但后来发现他仍在图谋反对朝廷统治,于是将其诛杀。.

查看 相州和李继韬

李道

李道(),南宋将领。字行之,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 金兵入侵,李道与其兄李旺聚众归附宗泽,宗泽死後,隶属于襄阳镇抚使桑仲,官至武义郎、閤门宣赞舍人。抗御刘豫有功,历知邓州、随州,升武义大夫。退守江州,归岳飞指挥,收复襄阳等郡,升复州防御使、果州观察使。李道守鄂州,加官中侍大夫、武胜军承宣使。再升御前诸军统制。武兴蛮杨再兴起事,李道破其众,擒杨再兴及其二子,转任保宁军承宣使。李道代刘锜任御前诸军都统制,击败入犯金兵,焚烧金国将领刘士萼的舟船。因和鄂帅关系不好罢官而去。之后,起知荆南府。隆兴年间,为湖北副总管。死后,赠太尉,谥忠毅。其女为宋光宗皇后李凤娘,追封他为楚王。.

查看 相州和李道

李道彦

李道彦,唐朝宗室,胶东郡王,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孙子,李神通长子。 李道彦幼孝谨,由于李渊起兵,李神通在鄠县避吏,在山谷间,让李道彦出山讨饭,或采野果以食;神通没吃,李道彦不敢先。李渊授朝请大夫。武德初年,封义兴郡公。武德五年(622年),例得胶东郡王,授陇州刺史。贞观初年,为相州都督,爵位按例降为国公。徙岷州都督。630年,以父丧解官。荷土就坟,躬莳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复识。太宗嗟叹李道彦孝顺,敕侍中王珪临谕。除服,复拜岷州都督。从李靖击吐谷浑,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被党项拓跋赤辞所败,死者数万,退保松州。唐太宗下诏减死,谪戍边。召为妫州都督。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一子为太中大夫、行剑州长史,且有子中散大夫、检校太子左赞善大夫李文奖。 四世孙李昌岠,辰锦观察使;李昌○,荆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查看 相州和李道彦

李行师

李行师(),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唐朝官员。.

查看 相州和李行师

李訢 (北魏)

李訢(),北魏時代官員,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陽郡人。 李崇和容城君孫氏之子。母親出身低,為兄弟所輕,其父李崇說相面者稱他會富貴,於是送李訢到國都平城為中書学生。魏太武帝把舅舅陽平王杜超之女嫁給他為妻。崔浩從中書学生中選出優秀者為助教,崔浩的侄子崔箱子、卢度世、李敷3人被推舉。太武帝意中李訢,於是崔箱子落選,李訢被取中。李訢為中書助教博士,入朝為皇孫拓跋濬講義經書。 文成帝拓跋濬即位,李訢轉任儀曹尚書,兼中秘書。受爵位扶風公、加号安東将軍。出為使持節、安南将軍、相州刺史。因為清廉統治和明快的裁決而得到民衆的信任。上疏郡縣設立学校,被魏献文帝採納。 李訢因為貪墨受到彈劾,尚書李敷為他說情。魏献文帝深恨自己的嫡母文明太后與李敷的弟弟李弈私通,讓李訢告發李敷可以免罪,李訢被女婿裴攸所勸,同意告發,於是李敷兄弟被殺。李訢免官后受鞭刑、髠刑,配為雑役。不久復官太倉尚書,攝南部事,被献文帝重用,参与議論軍国事,主持人材選舉,權勢很大。 476年(承明元年)六月,献文帝去世,李訢為司空受爵位范陽公。七月,轉任侍中、鎮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477年(太和元年)二月、文明太后授意范標誣告,以反乱之罪將李訢處死。.

查看 相州和李訢 (北魏)

李恽 (蒋王)

李惲(),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生母王氏。.

查看 相州和李恽 (蒋王)

李杰 (武威县子)

李杰(),本名务光,相州滏阳县(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北魏并州刺史李宝的后裔,唐朝官员。.

查看 相州和李杰 (武威县子)

李正己

李正己,原名李懷玉,唐代高句麗人。唐朝第一任淄青平盧節度使。 早年是平盧節度使侯希逸的副將,駐軍於營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力抗安祿山有功。安史之乱后,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使其无法在营州地区立足,从而渡海南迁入青州(今山东益都)。进入山东后,李正己与侯希逸重视农业,法制的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被李懷玉驅逐,朝廷不能阻止,遂以懷玉为淄青平卢节度使,受赐名正己。大历中期,李灵曜叛變,李正己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實力最堅強。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正己上表讨之,並聯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燕薊节度使朱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八道兵馬會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东陵县),九月,李寶臣和李正己在棗強會兵,進圍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見勢不妙,暗中勾結李正己,於是李正己按兵不動。河南诸道兵亦不敢进攻。是年十二月,田承嗣上表稱罪,事遂不了了之。大历十一年(776年)田承嗣又蠢蠢欲動,出兵援救李灵曜,最後李灵曜失敗被殺,田承嗣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又替他说话,事遂平。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納自领军政。.

查看 相州和李正己

李憕

李憕(),并州太原郡文水县(今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敦煌房,凉武昭王李暠十一世孙,神龙年间右台监察御史李希倩的儿子,安史之乱死节忠臣。.

查看 相州和李憕

杨尚希

杨尚希(),中国南北朝时期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身弘农杨氏,历仕北周、隋朝,官至礼部尚书、蒲州刺史、高都公。.

查看 相州和杨尚希

杨再兴

杨再兴(?—1140年),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将领,官至武经郎、湖北京西宣抚司第四副将。另有武冈军傜人杨再兴,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作乱被擒。.

查看 相州和杨再兴

杨雄 (观王)

楊雄(),本名惠,字威惠,弘农郡华阴县人。文帝楊堅族子。.

查看 相州和杨雄 (观王)

松平清宗

松平清宗(1538年-1605年12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德川氏家臣。父親是松平清善。.

查看 相州和松平清宗

杜充

杜充,字公美,相州(今中国河南省安陽市)人。曾是開封留守宗澤的副手,1128年七月宗澤去世後接替其職位,為名將岳飛的上司。但杜充与宋高宗一样害怕和金朝打仗,先是全部放棄了抗金起義不斷的河北(黃河渭河以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義都被金軍鎮壓,由此徹底丟掉了北宋末年被金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陝西關中和河南一帶由此變成了新的“河北”,江南則變成了新的“河南”。1129年六月又南逃建康府,丟掉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領土。完顏宗弼(兀朮)攻過長江後投降金國。.

查看 相州和杜充

杜遺

杜遺(),魏郡邺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北魏的外戚,密皇后杜氏(魏太武帝的生母)、杜超的从弟。 杜超薨後,太武帝授杜遺侍中、安南將軍、開府、相州刺史。入為內都大官,進爵廣平公。杜遺個性忠厚,歷任州郡,所在都有好名声。興安元年(452年)十二月戊寅,魏文成帝進建業公陸俟爵為東平王,進廣平公杜遺爵為廣平王。興安二年(453年)正月辛巳,廣平王杜遺薨,進其子司空杜元寶爵為京兆王。贈太傅,諡号宣王。.

查看 相州和杜遺

杜超

杜超(生年不詳-444年),字祖仁,魏郡邺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北魏的外戚,密皇后之兄。.

查看 相州和杜超

桑維翰

桑維翰(),字國僑,河南洛陽人,五代後晉時大臣,官至宰相。桑維翰面貌醜怪,身材短小而面長,常臨鑑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於公輔。.

查看 相州和桑維翰

梁仕尧

梁仕尧(),名显,字仕尧,安定乌氏人。北周邢州刺史。.

查看 相州和梁仕尧

楊津 (北魏)

楊津(),字羅漢,本名延祚,魏孝文帝令其改名。恒農郡華陰县(今陕西華陰东南)人,中国南北朝北魏軍人、官僚,楊懿第五子。.

查看 相州和楊津 (北魏)

樊叔略

樊叔略(),陈留县(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查看 相州和樊叔略

樂彥禎

樂彥禎(),本名樂行達,晚唐藩鎮军阀,883年-888年取代了韓簡,成為魏博節度使,因治軍無方,士卒醞釀兵變,只好出家為僧。其子相州刺史乐从训得知,憤而聯合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攻擊魏博,卻被留後罗弘信率兵斬殺,樂彥禎也被連累而處死。.

查看 相州和樂彥禎

武白

武白,遼朝(契丹)学者、政治人物。 开始是北宋的国子博士,被朝廷派遣知相州赴任途中,在通利軍被遼軍俘虜。在遼朝担任上京国子博士。后来任臨潢县令、广德軍節度副使。有人告发宰相劉慎行与儿媳姚氏私通。遼聖宗命武白調查,武白调查出事实。武白出使高丽国,回国后任权中京留守。当时劉慎行諸子掌握权要,以户籍管理不实,将武白左遷。不久,转任尚書左丞、知枢密事,又任遼興軍節度使,後致仕。.

查看 相州和武白

武懿宗

武懿宗,武则天伯父武士逸的孙子,武元忠之子。 武则天建立武周,封武懿宗司农卿,爵为河内郡王。历怀州、洛州刺史。审理刘思礼之案时,诬杀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36家数千人。他的残酷甚至比周兴、来俊臣更甚之。神功元年,契丹孙万荣大败王孝杰之兵,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讨伐契丹,娄师德、沙吒忠义并为总管,兵马二十万,到达赵州。武懿宗听说契丹兵至,害怕想弃军逃走,有人劝他:“契丹贼虽众,无辎载,以劫掠为目的,若按兵以逸待劳,攻击他的归途,可成大功。”武懿宗不采纳,退保相州,契丹遂进屠赵州。后来孙万荣死,武懿宗再与娄师德安抚河北,有人从契丹军中逃归,全被他杀死,先剔取胆,再杀死。开始孙万荣德别帅何阿小攻陷冀州,杀人不留,武懿宗的残暴与他相似,所以号称“两何”,百姓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张元一有《嘲武懿宗》詩:“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著贼,骑猪向南趣。” 神龙初年,唐中宗复辟李唐,由郡王降为耿国公,迁太子詹事,怀州刺史。神龙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安死去。有子武履贞等八人。.

查看 相州和武懿宗

段凝

段凝(?《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本名段明远,后唐庄宗李存勖年间名為李绍钦,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因為其妹为后梁开国者太祖皇帝朱全忠妾,他成为太祖手下官员,后在后梁末代皇帝朱瑱年间成为大将。他雄心勃勃的反攻后梁北方大敌后唐计划的失败使得后唐得以败亡后梁,但尽管有此失败,他仍成为后唐开国皇帝庄宗的爱将。庄宗败亡,由养兄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任后,明宗流放段凝,后赐其死。.

查看 相州和段凝

氏族志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門閥世家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查看 相州和氏族志

河北道

河北道是唐朝的一个道,所辖州府包括:卫州、相州、魏州、博州、贝州、洺州、邢州、赵州、冀州、德州、棣州、沧州、瀛州、深州、莫州、定州、恒州、易州、幽州、妫州、檀州、蓟州、平州、营州、安东都护府。.

查看 相州和河北道

河北西路

河北西路是中國宋朝、金朝设置的一个路,地處北宋的北部。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分河北路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二路,以今白洋淀向南子牙河、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东为二路分界线。河北西路治所在真定府,金朝东部和西南有所缩小。元朝初年废除。.

查看 相州和河北西路

河北路

河北路是中國宋朝设置的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 治所在大名府。在河北省易水、雄县、霸州、海河以南,包括山东、河南的黄河以北大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熙宁六年(1073年),正式分河北路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二路。以今白洋淀向南子牙河、滏阳河及京广铁路东为二路分界线。河北西路治所在真定府。.

查看 相州和河北路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人。唐朝著名诗人。.

查看 相州和沈佺期

游肇

游肇(),字伯始,广平任縣人,游明根之子,北魏官員,北魏三游之一。.

查看 相州和游肇

源乾曜

源乾曜(),封安阳郡公,唐朝官员,唐玄宗年间两度担任宰相。.

查看 相州和源乾曜

源清

源清,唐朝相州临漳人,河南源氏。唐玄宗的驸马。 源清的八世祖源賀为太尉、隴西宣王。七世祖生侍中馮翊惠公源懷。六世祖源子恭,官至中書監、臨汝文獻公,周、隋之際,开始定居相州临漳。高祖父源彪是隋莒州刺史、臨潁縣公,曾祖父是源師民字踐言,隋刑部侍郎。祖父源直心,司刑太常丞。源清的父亲是唐玄宗的宰相源乾曜。李隆基把真阳公主嫁给了源清。源清拜驸马都尉。源清死后,真阳公主改嫁苏震。.

查看 相州和源清

滄水公主

滄水公主,为南北朝北魏公主。父親不详。 滄水公主嫁给了李安世。李安世出自赵郡李氏,李孝伯弟弟李祥的儿子。官至安平将军、相州刺史、假节、赵郡公,太和十七年(593年)在家中去世。李安世原妻博陵崔氏,生子李瑒。崔氏以妒悍被出,李安世尚沧水公主,生二子:李谧、李郁。.

查看 相州和滄水公主

戴胄

戴冑(),字玄胤,墓志记载为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县),两唐书记载为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死后追封道国公,谥号忠,唐朝初年大臣,唐太宗时期的宰相。 祖父戴景珎,司州从事、清都郡功曹。父戴承伯,汲县令,追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 戴胄为人诚实有才干,年轻时钻研律法,是个出色的文簿。弱冠以明经贡举入仕,授吏部云骑尉,迁弘农宫副监,隋炀帝大业末年,戴胄入朝为门下省录事,受到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的礼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遇害,越王杨侗在洛阳即位,以戴胄为给事郎。王世充在击败李密后,大权独揽,想要篡位。戴胄对王世充说:“君臣之分,情均父子,理须同其休戚,勖以终始。明公以文武之才,当社稷之寄,与存与亡,在于今日。所愿推诚王室,拟迹伊、周,使国有泰山之安,家传代禄之盛,则率土之滨,莫不幸甚。” 王世充在口头上赞扬了戴胄,但619年王世充逼杨侗为自己加九锡,戴胄又抗言切谏。王世充没有理他,不久,废黜杨侗,自立为郑国皇帝。王世充命戴胄为郑州长史,令他与自己的侄子行王行本镇守虎牢关。621年,唐朝秦王李世民派大将王君廓攻克了虎牢关,俘获戴胄。李世民任命戴胄为秦王府士曹参军。626年,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退位,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任命戴胄为兵部员外郎,不久升兵部郎中,封武昌县男。 627年(贞观元年),戴胄被任命为大理少卿。一次,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被皇帝召入宫中,不解佩刀进入东上阁,这是一个重大的罪过。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监门校尉不能察觉,其罪当死;长孙无忌误带佩刀而入,罚铜二十斤。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意见。戴胄反对,他认为基于律法,监门校尉和长孙无忌都该严惩,如果因为长孙无忌有功可以法外施恩,监门校尉也不该处死。唐太宗召集大臣复议,封德彝依然坚持。戴胄当面反驳,最后唐太宗听从了戴胄,赦免了监门校尉,也法外施恩將其輕判。 朝廷选拔官吏,有许多官员捏造假的履历骗取重要官位。唐太宗命令这些官员自首,不自首的查出来就处死。有些官员被大理寺查出,戴胄判刑流放。唐太宗对戴胄说:“朕下诏不自首查出来处死,戴卿却只判流放。难道是让朕失信于天下,卿出卖公正吗?”戴胄答道:“如果皇帝陛下直接下诏杀了他们,那就非臣所及。既然,让大理寺审理,我就要依法办案。”唐太宗反问:“你依法办案,却让我失信了?”戴胄答道:“律法是国家向天下承诺的大信,陛下的言语只是根据一时的喜怒。如果陛下依法办案,是忍小忿而存大信。如果陛下为了小忿违背大信,我为陛下可惜。”唐太宗感悟了:“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戴胄多次以这种形式纠正唐太宗的错误,从此,没有积案冤狱。 不久,唐太宗任命戴胄兼任尚书右丞,六月又迁兼任尚书左丞。当时,每年水旱灾害,都以地方州县的正仓出给,没有正仓之处,百姓要去他州就食,多有饥乏。628年,戴胄建议仿效隋文帝建立社仓防备饥荒,让贵族、官员和百姓缴纳粮食,使粮仓丰盈。唐太宗同意,叫这种粮仓为义仓。由于戴胄家贫,唐太宗特诏赐钱十万。 这一时期,尚书仆射缺员:左仆射萧瑀免官,右仆射封德彝去世,新任的右仆射长孙无忌在职不到半年也免官。唐太宗让戴胄负起尚书省的责任来。戴胄处事果断,唐太宗让他和魏征为谏议大夫,纠正过失。629年2月,唐太宗任命戴胄为民部尚书,兼检校太子左庶子,辅导太子李承-乾-。同年,右仆射杜如晦去世前,向皇帝推荐戴胄为吏部尚书。戴胄为吏部尚书后,抑文雅、奖法吏、重实干,被舆论认为没有学术,630年2月唐太宗免去他的吏部尚书,命他以民部尚书參豫朝政,成为宰相之一,并且在631年正月进爵为武昌郡公,食邑二千户。631年,唐太宗向重修洛阳宫戴胄表示反对,认为百姓刚离战祸,不能担负大型建设工程。上表曰: 唐太宗奖赏了他,说:“戴胄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所进官爵,只是以酬其诚。”633年六月三日,戴胄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唐太宗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为道国公,谥号忠。634年(贞观八年)正月廿四日葬于神禾原。诏命虞世南撰写碑文。因为戴胄屋小,唐太宗令有司特为其造庙。魏征、房玄龄都和戴胄亲善,在戴胄死后,他们路过戴胄所游处之地,都为之流涕。戴胄夫人菀氏,卒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四月十二日,享年五十三。两人无子,以兄戴仲孙之子戴至德袭爵。戴胄的女儿嫁给了唐太宗的弟弟道王李元庆。 戴胄夫妇墓在陕西神禾原西麓、子午大道西侧,南距西安市长安区香积寺村约700米,东北距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约8300米。2014年9月——11月考古发掘,出土墓志两盒。戴胄墓志盖篆书“大唐故民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武昌郡公戴府君墓志之铭”24字,夫人菀氏为“大唐故民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道忠公夫人菀氏墓志铭”。.

查看 相州和戴胄

慕容三藏

慕容三藏() 字悟真,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北齐、北周、隋朝将领。东魏高欢手下大将、北齐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次子,燕国太原王慕容恪七代孙。.

查看 相州和慕容三藏

2千纪

2千纪,或称第2个千年,是指从10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1000年,包括了中世紀中期(High Middle Ages)、文艺复兴、早近代(Early Modern Age)、殖民主义时代、工业化时代、民族国家和民主的兴起,并于20世纪伴随着科学的影响、教育的推广、医疗和疫苗的普及达到鼎盛而结束。 中世纪(middle ages)指的是罗马帝国被倾覆的黑暗時期到文艺复兴之前的这段时间,这个时期孕育发展了封建社会。 尽管近几个世纪来,战争的规模空前巨大,十字軍東征、匈人的再崛起、突厥人與蒙古人的入侵、两次世界大战、乃至於高科技武器如原子弹等纷纷投入使用。但令人欣慰的有由全世界有志之政治人物的共同維護與發展、告诫暴力的宗教活动,再加上跨国界治疗伤病的医生和医护人员,以及象征和平与友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進一步展現各國的民族國力。 新的技术不断从各国政府、個人、企業、学术机构進一步研发。活字、收音机、电视,以及全球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得以在分秒之间,以声音、图像以及印刷品等形式,来教育、娱乐及警示万千人类。 中國歷史自本千紀初的北宋以及周邊的遼、西夏、歷經南宋(周邊的金、西夏和蒙古)、元、明、清各朝代交替,直至本千紀最後推翻前清帝制、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从16世纪开始,亚洲、欧洲、非洲等许多人开始新世界,开始了日益进展的全球化进程。全球貿易產生許多集團等跨国公司的产生,同时在多个国家拥有办公室,甚至武裝力量。 世界人口在这千年的头七个世纪中增加了一倍,从公元1000年的2.888亿人增加到公元1100年的3.105亿,公元1200年的4.04亿,公元1300年的3.968亿,公元1400年的3.62亿,公元1500年的4.757亿,公元1600年的6亿人;在最后4个世纪中,世界人口增加了10倍,在公元2000年时已超过60亿。.

查看 相州和2千纪

580年代

580年代是指580年至589年的十年。.

查看 相州和580年代

冯元淑冯辅兴凤赤相鱼凌烟阁元乂元雍元桢石重信王峻 (後周)王德仁王爵王璿 (唐朝)王贵 (南宋)王黼王既甫程咬金罗弘信田弘正田承嗣盧從願韦孝宽韦嗣立韩嘉彦韩琦韩茂韩重赟菩提流支裴寂裴怀古裴景仙高乾 (北魏)高隆之高闾魏博魏兰根许惇豆盧通贾至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趙禼鹤壁市霍彦威范延光郝琼胡规郭子仪郭崇仁郭元振阳平郡 (曹魏)赵煚赵普閻文應薛嵩薛儆薛锈葛荣邺城遗址邺都之乱鄭回长孙平苏震苗傅雷切雄闊海陸昕之陆隽李大師李嶠李平 (北魏)李延寿李忠臣李嗣业李周 (五代)李元姜李珣 (宋朝)李神李神俊李端愿李继韬李道李道彦李行师李訢 (北魏)李恽 (蒋王)李杰 (武威县子)李正己李憕杨尚希杨再兴杨雄 (观王)松平清宗杜充杜遺杜超桑維翰梁仕尧楊津 (北魏)樊叔略樂彥禎武白武懿宗段凝氏族志河北道河北西路河北路沈佺期游肇源乾曜源清滄水公主戴胄慕容三藏2千纪5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