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直奉戰爭

指数 直奉戰爭

奉戰爭,北洋政府時期,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在中國北方先後於1922年、1924年進行的兩次戰爭,直系先勝後敗,奉系則先敗後勝。.

36 关系: 大城戰鬥奉直战争姚馬渡戰鬥孫中山山東省 (中華民國)山海關戰鬥 (北洋政府時期)中国空军史张之江张廷谔张作霖何柱國 (軍事將領)德州戰鬥土肥原贤二北倉戰鬥刘恩格唐绍仪内战固安戰鬥第一次直奉戰爭第二次直奉戰爭筑摩级防护巡洋舰非常公民馬廠戰鬥護法運動趙家驤黎元洪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董如奉释妙兴長辛店戰鬥段正元永清戰鬥民国军阀朝陽戰鬥 (北洋政府時期)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大城戰鬥

大城戰鬥發生於1922年4月28日-5月1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冀東一帶。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也是直奉戰爭一部份。交戰兩方為直軍東路及奉軍東路。戰鬥結束後,奉軍東路獲勝佔領河北重要據點大城县。.

新!!: 直奉戰爭和大城戰鬥 · 查看更多 »

奉直战争

#重定向 直奉戰爭.

新!!: 直奉戰爭和奉直战争 · 查看更多 »

姚馬渡戰鬥

姚馬渡戰鬥發生於1922年4月26日-27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冀東一帶。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也是直奉戰爭一部份。交戰兩方為直軍及奉軍。戰鬥結束後,進攻之奉軍東路以猛烈炮火及騎兵擊敗直軍。.

新!!: 直奉戰爭和姚馬渡戰鬥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直奉戰爭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山東省 (中華民國)

山東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簡稱為「魯」。.

新!!: 直奉戰爭和山東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山海關戰鬥 (北洋政府時期)

山海關戰鬥發生於1924年10月6日—9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冀東北。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交戰兩方為直一軍彭壽華部、葛樹屏部及奉一路、奉三路。戰鬥末了,直軍敗退黃土嶺後,吳佩孚北上督軍,而奉軍則攻佔山海關。.

新!!: 直奉戰爭和山海關戰鬥 (北洋政府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国空军史

没有描述。

新!!: 直奉戰爭和中国空军史 · 查看更多 »

张之江

张之江,字紫珉,教名保罗。直隸省沧州滕庄子乡留老仁村人(今属河北黄骅市),民初西北军将领,中央國術館創辦人,禁煙委員會首任委員長,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新!!: 直奉戰爭和张之江 · 查看更多 »

张廷谔

张廷谔,字直卿,中国河北丰润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张曾于1923年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并于1934年及1945年两次出任天津市长。.

新!!: 直奉戰爭和张廷谔 · 查看更多 »

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小名张老疙瘩,奉天省海城縣(今屬辽宁)人,出身贫农。曾任中华民国陸海軍大元帥,喜人以「張大帥」稱。 张作霖是北洋军奉系首领,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个掌权者。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藥炸毁,史称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身受重伤,回到奉天(今瀋陽市)后身亡,子張學良接掌東北軍政。.

新!!: 直奉戰爭和张作霖 · 查看更多 »

何柱國 (軍事將領)

何柱國(),原名铸果,字敬之,廣西容縣南乡阳梅墟人,中华民國奉系及東北軍高级将领 。 何柱国虽然是广西籍军政人物,但是与当时中国国民党内部派系“桂系”并无任何关联。.

新!!: 直奉戰爭和何柱國 (軍事將領) · 查看更多 »

德州戰鬥

德州戰鬥可以指:.

新!!: 直奉戰爭和德州戰鬥 · 查看更多 »

土肥原贤二

土肥原贤二(),日本帝国昭和时代的陆军大将。从1913年起在中国从事策划侵略活动,有“帝国陆军头号中国通”之称,参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扶植清逊帝溥仪在中国东北地区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以及在日军入侵中国华北地区中发挥核心作用。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列为甲级战犯,东京审判判其死刑。.

新!!: 直奉戰爭和土肥原贤二 · 查看更多 »

北倉戰鬥

北倉戰鬥發生於1922年5月5日-7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天津西北一帶。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也是直奉戰爭一部份。交戰兩方為直軍及奉軍。戰鬥結束後,攻擊失利的張作霖退往天津,所轄兩路兵士大部份降於直軍。.

新!!: 直奉戰爭和北倉戰鬥 · 查看更多 »

刘恩格

刘恩格(),字鲤门,号怀园,奉天府遼陽州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直奉戰爭和刘恩格 · 查看更多 »

唐绍仪

唐紹儀(),又名紹怡,字少川。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1912年擔任中華民國首任國務總理,之後在廣州軍政府、國民政府擔任不同職位的官職,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政府军统特工殺手暗殺於上海。.

新!!: 直奉戰爭和唐绍仪 · 查看更多 »

内战

内战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爆发的战争James Fearon, in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7.

新!!: 直奉戰爭和内战 · 查看更多 »

固安戰鬥

固安戰鬥發生於1922年4月28日,地點則是在直隸省固安縣一帶。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也是直奉戰爭一部份。交戰兩方為直軍中路及奉軍中路。戰鬥結束後,守城之直軍中路張福來師獲勝,並守住固安,失利奉軍向天津撤退。.

新!!: 直奉戰爭和固安戰鬥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直奉戰爭

一次直奉戰爭,發生於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以直勝奉敗收場。.

新!!: 直奉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直奉戰爭

二次直奉戰爭,中華民國發生於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的一場內戰,以奉勝直敗收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与沪浙皖系、广东孙中山、冯玉祥国民军联手对抗直系把持的中央政府。所以该场战争也是一场联合反直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直系把持的中央政府被推翻。.

新!!: 直奉戰爭和第二次直奉戰爭 · 查看更多 »

筑摩级防护巡洋舰

筑摩级防护巡洋舰(日本海军官方名称“筑摩型”)是旧日本海軍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后一级防护巡洋舰。本级主要的防护手段依然是装甲甲板,属于防护巡洋舰;不过相比起之前的防护巡洋舰,防护水平得到了提升,属于从防护巡洋舰到更先进的轻巡洋舰的过渡型号王佐荣,#联合舰队的黎明,85页,因此也有出版物分类为轻巡。本级采用了大量实验性的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海军首次在巡洋舰上试验搭载了汽輪機。同时本级的2、3号舰也是日本海军第一次委托民间造船厂进行生产建造的大型军舰。 本级各舰建成后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执行各种巡逻和护航的任务。20-30年代,本级3舰均在中国沿海执行任务,保护日本在华利益。由于本级为现代化军舰服役之前的过渡设计,3舰均较早地退居二线,并提早退役。.

新!!: 直奉戰爭和筑摩级防护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非常公民

《非常公民》(又名:《溥儀和他的五個女人》)是由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節目分公司攝制發行的一部30集電視劇,導演成浩。由黃子華、蔣雯麗、秦海璐、陳瑾、李琳及菱姝主演。.

新!!: 直奉戰爭和非常公民 · 查看更多 »

馬廠戰鬥

廠戰鬥發生於1922年5月2日-4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冀東大城县一帶。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也是直奉戰爭一部份。交戰兩方為直軍東路及奉軍東路。戰鬥結束後,進攻的奉軍東路獲勝,直軍失敗撤守,奉軍佔馬廠。.

新!!: 直奉戰爭和馬廠戰鬥 · 查看更多 »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新!!: 直奉戰爭和護法運動 · 查看更多 »

趙家驤

趙家驤(),字大偉,河南省汲縣人,中華民國陸軍將領。.

新!!: 直奉戰爭和趙家驤 · 查看更多 »

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清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大總統死後,曾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新!!: 直奉戰爭和黎元洪 · 查看更多 »

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

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原址位于今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始建于1919年。.

新!!: 直奉戰爭和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 · 查看更多 »

董如奉

董如奉,字杏村,直隸省保定府高陽縣人。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畢業,宣統二年工科進士。高陽董氏有董懋中(嘉靖十七年進士、光祿寺少卿)、董煜(順治十六年進士、金堂知縣)、董一薰(康熙二十四年、安定知縣)等曾中進士。 Category:董姓.

新!!: 直奉戰爭和董如奉 · 查看更多 »

释妙兴

释妙兴(),原名金豪文,字文豪,河南临汝谢湾人,是少林寺的武僧和僧兵首领。法名妙兴,花名金罗汉。少林寺保衛團領導人。.

新!!: 直奉戰爭和释妙兴 · 查看更多 »

長辛店戰鬥

長辛店戰鬥發生於1922年4月26日-5月4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北平西南一帶(今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街道一带)。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也是直奉戰爭最主要戰役。交戰兩方為直軍西路及奉軍西路。戰鬥結束後,直軍西路獲勝。戰鬥過程中,直軍統帥吳佩孚親臨督戰,兩軍一日之間攻守易防九度,最後,奉軍旅長梁朝棟陣亡,梯隊長鄒芬重傷。進攻失利的奉軍敗退豐台,直奉戰爭為之結束。.

新!!: 直奉戰爭和長辛店戰鬥 · 查看更多 »

段正元

段正元(),原名德新,道号正元(取“天元正午,道集大成”之意)。四川威远县望集乡堰沟坝(现镇西镇红林村)人。道德学社创始人。道德学家。.

新!!: 直奉戰爭和段正元 · 查看更多 »

永清戰鬥

永清戰鬥發生於1922年5月2日-5日,地點則是在中國天津西北一帶。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也是直奉戰爭一部份。交戰兩方為直軍中路及奉軍中路。戰鬥結束後,守軍直軍中路獲勝,一度佔領永清的奉軍,戰後敗退天津。.

新!!: 直奉戰爭和永清戰鬥 · 查看更多 »

民国军阀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華民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国共产党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是外國帝国主义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军阀、滇系軍閥、粵系軍閥、舊桂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新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軍閥割据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中央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国共内战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新!!: 直奉戰爭和民国军阀 · 查看更多 »

朝陽戰鬥 (北洋政府時期)

朝陽戰鬥發生於1924年9月13日-22日,地點則是在中國熱河省東南。是北洋政府時期直奉戰爭戰鬥之一,交戰兩方為直一軍及奉二路。戰鬥末了,奉軍攻下朝陽(今属辽宁省)。.

新!!: 直奉戰爭和朝陽戰鬥 (北洋政府時期) · 查看更多 »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又名曹锟宪法,双十宪法,是中华民国在1923年10月10日由中华民国宪法会议公布的第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这部宪法公布后仅一年,即被段祺瑞公布的《临时政府制》所推翻,其大部分条款未能施行。.

新!!: 直奉戰爭和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舉行的第三任大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行憲前最後一次的大總統選舉。結果由曹錕以480票當選大總統,並於10月10日就職。.

新!!: 直奉戰爭和1923年中華民國大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直奉战争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