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32 关系: 劉鎮華,卢永祥,反奉战争,吳光新,吴佩孚,吴炳湘,合肥市,吕秀文,吕调元,大公报,外蒙古独立,奉系,姚国桢,姜桂題,孫岳,孫傳芳,孔繁锦,宁武 (人名),安福俱乐部,屈映光,上海国会非常会议,中华民国第三届国会,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中國總理,中国历史,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國務總理,东北军,三一八惨案,府院之争,井勿幕,建国军政制置府,张仁奎,张建功,张敬尧,張廣建,張文生,何豐林,徐世昌,徐道隣,徐树铮,北洋军阀,北洋軍,北洋政府,北戴河近代建筑群,國民革命軍北伐,刘宝善,刘询 (民国),善后会议,... 扩展索引 (82 更多) »
劉鎮華
劉鎮華(),字雪亞,出生於河南省巩縣,早年为镇嵩军的统领,后为國民革命軍上將。.
查看 皖系和劉鎮華
卢永祥
卢永祥,原名振河,字子嘉,山東省济南府济阳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子卢小嘉。.
查看 皖系和卢永祥
反奉战争
反奉战争,又称国奉战争、浙奉战争、或第三次直奉战争,是一场发生于中华民国的内战。1925年10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在武汉就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发动反奉战争,图谋东山再起。.
查看 皖系和反奉战争
吳光新
吳光新(),字閻堂、自堂、植堂、志堂。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今合肥市)人,清末民初皖系軍事將領。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一(其他三位為靳雲鵬、徐樹錚、傅良佐),段祺瑞的妻弟。.
查看 皖系和吳光新
吴佩孚
吳佩孚(),字子玉,山东省蓬莱县人。晚清秀才,北洋军阀中曾經為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並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
查看 皖系和吴佩孚
吴炳湘
吴炳湘(), 字镜潭,安徽合肥人。中華民國警察界人物、实业家。章伯锋 主編,北洋军阀, 1912-1928,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年.
查看 皖系和吴炳湘
合肥市
合肥市,简称合或肥,有时亦简称庐,别称庐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和最大城市,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环抱巢湖,位于安徽省正中央,分别与东边的滁州市、马鞍山市,南边的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西边的六安市,北边的淮南市相邻。现辖4区4县1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96.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75%。 合肥历史悠久,自秦汉建制已有二千余年,历为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著称。.
查看 皖系和合肥市
吕秀文
呂秀文()山东潍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查看 皖系和吕秀文
吕调元
吕调元(),原名景丰,字权予,号燮甫,安徽省太湖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官员。中华民国安徽省省长,皖系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查看 皖系和吕调元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查看 皖系和大公报
外蒙古独立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葉脫離中國獨立的历史事件。 中國自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實行自治。1921年在蘇聯紅軍的介入下,中華民國政府尚能掌握內蒙古,而外蒙古地區成為不受管轄處於實質獨立狀態。外蒙古前後多次宣布獨立,雖曾獲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不過於冷戰期間曾有爭議。外蒙古包括现在蒙古国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蒙古国雖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主权独立国家,而唐努乌梁海地区则被俄国控制。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乌梁海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庫蘇古爾省,今日俄蒙界線便因此而定。.
查看 皖系和外蒙古独立
奉系
奉系是民国军阀派系,属于北洋系,先后以张作霖和其子张学良為首,并一度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军政府。 20世紀初,奉系張作霖接受招安。唐德剛:〈從北京政變到皇姑屯期間的奉張父子〉,刊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奉系受到日本支持。1918年,张作霖統一滿洲。后联合皖系与孙中山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
查看 皖系和奉系
姚国桢
姚国桢()字幼枝,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刘街村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
查看 皖系和姚国桢
姜桂題
姜桂題(),字翰卿,安徽省潁州府亳州姜屯人,清末民初軍事將領。.
查看 皖系和姜桂題
孫岳
孫岳,本名孫耀,字禹行,直隶省高陽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孫岳
孫傳芳
孫傳芳,字馨远,山東省泰安县范镇人,中华民國军事将领,直系領導人之一。張振鶴「孫传芳」孫传芳常常面带笑容,但面善而心狠,故人称“笑面虎将軍”。.
查看 皖系和孫傳芳
孔繁锦
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孔繁锦 (醫師)。 孔繁錦(),字華清,是一位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中華民國將領。。民国3年(1914年)孔繁锦迎娶恭亲王府总管盛子川的孙女、恭亲王府福晋史官富竹泉的女儿、京师第一女子学堂教师秋瑾的学生富瑾瑜为妻。.
查看 皖系和孔繁锦
宁武 (人名)
宁武()学名宁良志,曾用名宁梦岩、宁孟言,生于奉天府海城县响堂乡苗官屯,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皖系和宁武 (人名)
安福俱乐部
安福俱乐部,又稱安福派,中華民國初年政治组织,成立于1918年3月8日,源于“中和俱乐部”,因俱乐部场所设在北京安福胡同,故名安福俱乐部,成员称为安福党人。由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親信心腹徐樹錚所籌劃組織,皖系外交官曾宗鑒亦有參與。该俱乐部操纵了第二届国会议员选举,故该届国会称为安福国会。1920年7月爆发直皖战争,直系取胜之后控制北京,段祺瑞辞职,8月,安福国会解散,安福俱乐部也随之消散。 安福俱乐部的前身「中和俱樂部」成立于1917年3月27日,由靳雲鵬、李國筠等联合合平社、澄社、憲政會、新民社、衡社、靜廬、正社、友仁社、憲法協議會、蘇園等十一个政團組織所组成。 1918年3月7日晚,王揖唐、王印川、刘恩格、黄云鹏、田应璜、解树强、江绍杰等人在宣武门内安福胡同梁式堂的住宅开会,成立了安福俱乐部,并决定3月8日为正式成立日。安福俱乐部下设有干事部(主任王揖唐)、评议会(主任田应璜)、政务研究会(主任李盛铎)。干事部下分文牍、交际、会计、庶务、游艺五课,课下复设股。 安福俱乐部实际上是一个议会政党,制度完密,凡重大议案须经该会议决,才能作为安福俱乐部的议案。凡安福系议员,须在国会参众两院内保持一致主张。之所以用俱乐部的名义而不用政党名义,是因为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后,政党为人所忌。.
查看 皖系和安福俱乐部
屈映光
屈映光(),字文六,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人,清末民初政治家、佛教人物。.
查看 皖系和屈映光
上海国会非常会议
上海国会非常会议是1923年中华民国策划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以反对直系逼迫大总统黎元洪去职。后因议员人数不足,该次会议未能举行。.
查看 皖系和上海国会非常会议
中华民国第三届国会
中华民国第三届国会(俗称“新新国会”,乃相对于俗称“新国会”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而言)是1920年起开始筹备的中华民国第三届国会,但参议院议员一直未能产生,最终此届国会流产。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7-88页.
查看 皖系和中华民国第三届国会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是指1913年至1925年期间间断召开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国会议员任期長達十三年,因该届国会议员于民国元年(1912年)选举,故俗称“民元国会”;相对于第二届国会(俗称“新国会”)而言,又被称为“老国会”。该届国会的法理依据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查看 皖系和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
中國總理
中國總理,是指近代中國政府的政府首腦,現在多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位列最高級別的國家級正職。 在中國歷史上,總理一職作為政府首腦始創於清朝末年,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仿效日本設立責任內閣,置內閣總理大臣(首相)一職,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凯先后擔任此職。 中華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設國務院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置國務總理作為國務院的首長。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后,國務院被行政院取代,國務總理也被行政院院長取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設政務院,政務院以總理作為首長。1954年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中央人民政府,即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總理作為中央政府負責人。 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在聯合國中的代表中國的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因此目前國際上稱的「中國總理」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查看 皖系和中國總理
中国历史
中國歷史如果從中國第一次成体系甲骨文或陶文的文字出现的商朝中期算起約有3,300年(前1300年算起);從考古学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文化算起約有3,700年;从西周文献中傳說中的夏朝算起约有4,100年(前2070年算起);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700年(前2698年算起);從盤古、上帝、女媧等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五千年」(這也是傳統民間認知上的長度);從標誌著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算起約有10,000年;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中国史前時代的傳說有伏羲做八卦,黃帝時代倉頡造文字;而近代考古發現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從政治和社會形態區分中國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約在早於距今6,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晚期或者仰韶文化早期時代,中原地區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氏族。同時,原始社會平等被打破。而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夏朝已經開始君王世襲,周朝建立完備的禮制,至東周逐漸解構,秦朝統一各國政治和許多民間分歧的文字和丈量制度,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君權統治。自漢朝起則以文官主治國家直至清朝。清末以降,民主政治、科學、馬克思主義等各種政治思潮流傳,先是革命黨推翻--於1912年成立中華民國。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因國共內戰失敗而退守臺灣,維持兩岸分治格局至今。 從經濟形態觀察,中國古代人口主要由自由人構成,私有制、商業活動發達。周朝時商業主要由封建領主階層控制的官商貿易和庶人的自由貿易構成。秦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人口由士、農、工、商等構成,其中以從事農業的自由民為主體,是一個君權官僚制下的以土地爲主要生產資本的較為自由的商業經濟社會,一些重要的行業譬如油鹽米等由官僚和商人垄断。除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也有很大的發展。早在漢朝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東亞與中亞至歐洲的陸上交通時,國際貿易早已起步;隋唐時大運河的開通促進南北貿易;唐朝的盛世及外交的開放、交通的建設,更使各國文化、物資得以交流;唐朝時出現類似匯兌証券的飛錢,宋代時出現紙幣;元代時更因為全面開通商旅的關卡使得與中亞的商業交流十分繁榮;明朝中葉實行海禁,清代則受到西方國家海上發展的影響,海上國際貿易發展迅猛。中華民國成功實施民主制度,實行自由經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先為公有制的計劃經濟社會,改革開放後逐步向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社會轉型,該形態被稱為在宏觀調控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1980年代以來工業化發展迅猛,數億人口在短短20多年內從農民轉為城市工商業就業者(目前僅僅被稱為“農民工”的產業工人就達到約2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国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查看 皖系和中国历史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查看 皖系和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是中華民國國務院的首長,也是北洋政府時期的政府首腦。有些國務總理名義上曾代行大總統職權,但實權卻握在軍閥手上。 此外,袁世凱擔任大總統時,曾將國務總理職銜改稱為「政事堂國務卿」,此處亦一併收錄。.
查看 皖系和中華民國國務總理
东北军
東北軍为中华民国时東北的奉系军阀武装,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東北易帜之后,编为國民革命軍东北边防军,纳入南京中央政府军系统,拥有兵力约三十万。.
查看 皖系和东北军
三一八惨案
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民国军阀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大沽口守軍炮擊日本軍艦,日本等國認為違反《辛丑和約》,對北洋政府提出抗議。由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共同在北京發動群眾運動與學生運動,進入天安門抗議帝國主義,要求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造成北洋政府以武力鎮壓。这是国共两党最早的联合反军阀抗議活動。.
查看 皖系和三一八惨案
府院之争
府院之争(又稱黎段相爭)指1916年至1917年(民國五至六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的權力鬥爭。.
查看 皖系和府院之争
井勿幕
井勿幕(),乳名回寅,名泉,字勿幕,後以字為名,易字文淵。曾用筆名俠魔、大無畏等。中國陝西蒲城縣三合鄉人,祖籍廣陽鎮(今屬銅川市)井家原。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建國初期的政治人物,被孫中山譽為革命的「後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查看 皖系和井勿幕
建国军政制置府
建国军政制置府是1922年由徐树铮在福建设立的政府。.
查看 皖系和建国军政制置府
张仁奎
张仁奎()字锦湖(又字镜湖),山东滕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上海青帮『大』字辈人物。韩荣钧、吴善中,张仁奎生平考略,民国档案2008年第3期.
查看 皖系和张仁奎
张建功
张建功(),字鸿勋,河南清丰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属于皖系。.
查看 皖系和张建功
张敬尧
张敬尧()字勳臣,安徽省颍州府霍丘县人。中华民国及满洲国军事将领,被國民政府軍事調查統計局(軍统)刺殺身亡。范春荣「張敬尧.
查看 皖系和张敬尧
張廣建
張廣建(),字勳伯。安徽廬州府合肥縣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查看 皖系和張廣建
張文生
張文生()字星五,江蘇省徐州府沛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来新夏等《北洋軍閥史 下冊》、徐友春主編《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查看 皖系和張文生
何豐林
何豐林(),字茂如,山東平陰人。清末、中華民國軍人。北洋政府政治人物、皖系軍閥、奉系軍閥。.
查看 皖系和何豐林
徐世昌
徐世昌(),字卜五,號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城汲縣(今河南省卫辉市),远祖为浙江鄞县人,祖籍天津,逝世于天津市,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官僚,曾任慶親王內閣的協理大臣(副總理)。馮國璋代理黎元洪辭職所餘第一任大總統任期後,1918年,徐世昌獲段祺瑞控制的安福國會支持,選舉為第二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曾是袁世凯支持者,亦是稱帝的反對者,與北洋軍閥關係密切。.
查看 皖系和徐世昌
徐道隣
徐道隣()名審交,字道隣,以字行,小名旭郎、九如,江蘇蕭縣人(今屬安徽),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徐樹錚之子,生于日本東京,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法学家。徐友春 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查看 皖系和徐道隣
徐树铮
徐樹錚(),字又铮、幼铮,号铁珊,自号则林,人称“小扇子”,江蘇省徐州府萧縣(今屬安徽省)官桥镇醴泉村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
查看 皖系和徐树铮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中华民国早期最重要的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培植的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执掌政权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雄霸一方,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因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从而导致各领导人以所据地方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地建立势力范围。北洋军阀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在不同时期由北洋军阀中的不同派系的实力较强的军阀或军阀集团所控制,北京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势力的实际控制比较薄弱,形成了实际上军阀割据的局面。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事實上,北洋軍閥通常仍有北洋政府頒發的正式官銜,如都督、巡閱使、經略使、鎮守使或軍政長官等。.
查看 皖系和北洋军阀
北洋軍
北洋軍又稱北洋新軍,為中國清末至民初之政府軍。其源自清朝在甲午战争后由袁世凱編練的新軍(全稱新建陸軍),為中國第一支近代化陸軍。民國成立後,北洋軍成為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事實上的國防軍。但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分裂為三大派系與數個小派系,各自割據一方,形成北洋軍閥。.
查看 皖系和北洋軍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查看 皖系和北洋政府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
北戴河近代建筑群,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包括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皇岛市文物保护单位等。.
查看 皖系和北戴河近代建筑群
國民革命軍北伐
國民革命軍北伐,又稱國民政府北伐、國民黨北伐、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間,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向北洋軍閥發動政變之內戰,因為國民革命軍戰場由南向北推進,故又簡稱“北伐”或“北伐战争”。 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由蒋中正担任总司令,起兵廣東,连奪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進至華中,國民政府内部因对蘇聯與中国共产党态度不同而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復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上,加入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後,1928年6月攻克北京。奉系军阀、安國軍總司令、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张作霖從北京撤往中国东北,隨後因皇姑屯事件被炸死,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完成武裝奪權。 國民政府在北伐戰爭中,除了透過直屬的國民革命軍,也吸收中國各地反北洋勢力,成功將北洋軍閥及其掌控的北洋政府瓦解。北伐結束後,國民政府正式統治全中國,成為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代表的政權。但實際上,國民政府的組成內外仍有不同派系勢力,造成日後發生中原大戰等連串內鬥衝突,且由于之后的日本入侵中国以及国共两党间的斗争,导致中国实质上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大陆。.
查看 皖系和國民革命軍北伐
刘宝善
刘宝善()籍贯不详,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刘宝善
刘询 (民国)
刘询()字润田,直隶省河间府献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刘询 (民国)
善后会议
善后会议是1925年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在北京成立的临时性民意机构。.
查看 皖系和善后会议
傅良佐
傅良佐(),字清节,湖南省乾州厅(今吉首市乾州街道)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他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一(其他三人为靳雲鵬、徐樹錚、吴光新)。.
查看 皖系和傅良佐
冯耿光
冯耿光(),字幼伟,广东番禺人。清朝军事将领,中华民国银行家。.
查看 皖系和冯耿光
军阀
軍閥可以定義為軍人以武力為後盾,割据一方,以保有並擴張自己的權位,忽視國家的秩序法律。以下為軍閥的定義:.
查看 皖系和军阀
冀察政务委员会
冀察政务委员会,是1935年12月到1937年8月之间实际管理中国河北、察哈尔两地之行政机关。它是中华民国对大日本帝国妥协之产物,雖隸屬於国民政府,但也為適應華北特殊情況而有很大自主程度。 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本人眼里是华北自治政权,在南京眼里是地方政府。由宋哲元亲任委员长,委员会里西北军、东北军和亲日分子三足鼎立。 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和冀察绥靖公署被取消。.
查看 皖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
倪志亮
倪志亮(),北京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红四方面军和八路军129师的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驻朝鲜大使。 倪志亮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后前往鄂东北,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随后率部参加长征,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员。此后奔赴东北,担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大使,此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位。.
查看 皖系和倪志亮
倪道杰
倪道杰()字幼丹,安徽省阜阳县人,中华民国实业家、政治人物,倪嗣冲的长子。.
查看 皖系和倪道杰
皖系军阀
#重定向 皖系.
查看 皖系和皖系军阀
皖系軍閥
#重定向 皖系.
查看 皖系和皖系軍閥
王占元
王占元()字子春,中國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南馆陶镇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曾經为湖北省的统治者,与李純、陳光遠并称“长江三督”。.
查看 皖系和王占元
王印川
王印川()字月波,河南省怀庆府修武县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见《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民国政党史》、《民国職官年表》.
查看 皖系和王印川
王士珍
王士珍(),字聘卿,號冠喬、冠儒,直隷省正定府正定县牛家荘人。清末民初軍事將領、政治家。.
查看 皖系和王士珍
王廷楨
王廷楨(),字子銘(又作子明),天津府天津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王廷楨
王揖唐
王揖唐(),旧名志洋,字慎吾、什公。后更名賡,字一堂,号揖唐,筆名逸塘。安徽合肥人。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詩人,曾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及日本成立的多個傀儡政權中任职。.
查看 皖系和王揖唐
王永泉
王永泉(),字伯川,亦百川,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人,祖籍江苏省,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王永泉
王承斌
王承斌,(),字孝伯,满族,奉天省寧遠州(今辽宁兴城)人,中华民国军事人物。他是政治家吴景濂的表弟,亦是漫畫《老夫子》作者王家禧的父親。.
查看 皖系和王承斌
王普
王普()字慈生,又字慈僧,安徽省阜阳县(今阜阳市隅首)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张绍祖,王普两任安徽省省长,天津政协公报2009年05期.
查看 皖系和王普
秦德純
德純,字紹文,山東省沂州府沂水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查看 皖系和秦德純
第二次段祺瑞內閣
二次段祺瑞內閣成立於民國6年(1917年)7月17日,結束於同年11月22日。 張勳復辟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之後,段祺瑞重新出任國務總理;而黎元洪大總統則通電不復任大總統,由副總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職務。 此時西南各省對於段祺瑞已經十分不滿,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中國,對湖南(護法軍政府)和四川(西南軍閥)積極用兵,也乘機擴大皖系的勢力。而馮國璋則主張「和平統一」。兩人對此的分歧越來越大,出現「第二次府院之爭」。 段祺瑞的出兵在川、湘都遭遇失敗,而馮國璋又暗中聯合各地軍閥對抗段祺瑞,直系的曹錕、李純、王占元、陳光遠四名督軍在湖南戰事吃緊之時突然通電主和,段祺瑞不得不在10月19日辭去陸軍總長職務,由王士珍繼任;11月22日更是辭去國務總理,由外交總長汪大燮代理。.
查看 皖系和第二次段祺瑞內閣
米振標
米振標(),字錦堂,陝西省綏德州人,清末民初軍人。清末毅軍将领。民国時期的毅軍總司令。.
查看 皖系和米振標
罗開榜
罗开榜()字仲芳,谱名法榜。安徽省合肥东南乡(今肥东县复兴乡)城山罗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查看 皖系和罗開榜
田中玉
中玉(),字薀山,直隷省永平府臨榆縣(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清末民初軍事將領。北洋政府、皖系人物。邵桂花「田中玉.
查看 皖系和田中玉
田應璜
應璜(),字子琮,山西省大同府渾源州人,中華民国政治家。屬於北洋政府、皖系。《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民国職官年表》《约法会议记录》,第101页.
查看 皖系和田應璜
盧小嘉
盧小嘉,又作少嘉、筱嘉,民國四公子之一,山東省济南府济阳县人,民初将领卢永祥(盧子嘉)之子。盧小嘉的事蹟離奇,多出於街談巷論。.
查看 皖系和盧小嘉
直皖戰爭
戰爭,發生於1920年7月14日,是直系曹錕與皖系段祺瑞為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在京津地區的對抗。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
查看 皖系和直皖戰爭
靳雲鶚
靳雲鶚()字荐卿、薦青,山東省济宁州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皖系四大金刚之一靳雲鵬的弟弟。.
查看 皖系和靳雲鶚
靳雲鵬
靳雲鵬(),字翼青,山东省兗州府邹县(今邹城)苗庄人,后随父母逃荒到济宁市区南马道。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剛」之一(其他为徐樹錚、吴光新、傅良佐)。.
查看 皖系和靳雲鵬
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是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因日方经办人是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寺内正毅挚友西原龟三而得名。 1916年6月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病逝,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由国务总理段祺瑞掌握實權。同年10月日本大隈重信内阁辞职,原朝鲜总督寺内正毅组阁上台。寺内内阁调整了日本对华政策,停止支持中国南方革命党人,唯一支持段祺瑞政府,增加对华经济援助,力图维持和扩大日本在华利益。而段祺瑞感到自己麾下的皖系军阀不易控制,故需要借款编练效忠自己的军队。自寺内正毅1916年10月上台之后,立刻派其私人幕僚西原龟三多次前往中国秘密访问,并以日本兴业银行、台湾银行、朝鲜银行三行的名义,于1917年1月20日与中国交通银行(隶属于中国政府交通部)总裁曹汝霖签订了第一批借款500万日元的合約。之后又有第二次交通银行借款2000万日元;有线电信借款2000万日元;吉会铁路借款1000万日元;黑龙江省吉林省金矿森林借款3000万日元;满蒙四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山东济顺、徐高二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总共八项借款,合计14500万日元。贷款的抵押物包括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 中国接受借款后,日本加强了在山东的存驻,1917年9月29日在青岛设置了民政署(1918年中日山东秘约协议废除但机构依然存在,直至1922年中日签订《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后正式废除)。也在济南驻军,并且控制了胶济铁路以及渗入了中国军械制造。 西原借款所得款項,日後用於财政性支出占65.22%,军费占总支出占25.40%。曹汝霖表示有這筆錢之後,政府財政壓力得到緩解,“官员无欠薪,军警无欠饷”。当时的财政部官员周叔廉表示,日方对借款的条件並不苛求。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後,以“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而停付本息,日方還因此血本無歸,日本政府必須發行債券以救濟日本興業銀行。日本国内指责该项借款实乃卖国之举,胜田龙夫也认为西原借款是无效的“泡沫借款”。.
查看 皖系和西原借款
西北军
西北军,泛指在民國初年至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具有中國西北地域关联背景的军队,是一个泛称。其得名於1919年,由原计划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军」改編而成的「西北邊防軍」。如冯玉祥统帅“国民军”,中原大战后由冯玉祥体系中分裂出的韩复榘、宋哲元、石友三等。另外,杨虎城所部源自陕军,也被称西北军;而杨虎城的部队在中原大战曾猛烈攻击过冯玉祥军。相比起东北军的称呼,这些被视为西北军的队伍在形成过程中与西北地域并无稳定联系,很多将领是直隶、山东人,且也非发迹于西北(但也有一些人是起于西北的地方势力,如杨虎城、高桂滋)。即使从其队伍活动最久的势力范围看,也并非仅仅在西北,更多活动在塞北及华北地带。而还有一些地方势力,尤其是边疆民族地方的势力,虽然也在西北地域,但一般被视为西北军阀势力而不称西北军,如马家军(马鸿逵曾参与冯玉祥“护党救国西北军”又离开)、新疆不同时期的控制者。1930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获胜后,南京國民政府对军队获得了优势主导权,西北军这样的称呼慢慢不再被人们使用。.
查看 皖系和西北军
馬福祥
福祥(),字雲亭,回族,甘肅省蘭州府河州城人,馬家軍的知名領袖,曾任蒙藏委員会委員長。有子馬鴻逵。.
查看 皖系和馬福祥
馬聯甲
联甲(),江蘇省沭陽县人,清末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馬聯甲
許世英
許世英(),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秋浦县(今东至县)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国务總理。鄭則民「許世英.
查看 皖系和許世英
魯系
魯系是北洋军阀中的派系。对鲁系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 直皖战争之后,皖系失败,靳云鹏重新组阁,虽然他是皖系大将,可是他具有多方面的条件,所以赢得多方面的支持,他和奉系首领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和直系曹锟是把兄弟。因为他是山东人,所以和直系实力分子王占元、吴佩孚是同乡,由于吴佩孚通电支持他,于是便有直皖之外将成立鲁系之说。 后又有山东五子讲组成鲁系之说,所谓山东五子指的是吴佩孚、王占元、卢永祥、张怀芝、周自齐五位山东籍军人,因为他们五人的字都有一个子字,所以时人称之为山东五子,实际上五子隶属与不同的政治团体,有不同的政治背景,无论如何也不能融为一炉,所谓鲁系之说,不过是外人附会而已。 有鲁系之说也由于直皖战争之后,吴佩孚的崛起,这位山东籍的军人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像当时的中国的局势。 L.
查看 皖系和魯系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查看 皖系和護法運動
许光达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湖南省善化縣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大將軍銜。 许光达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之后参加红军,曾任红六军17师、红三军8师师长等职,后因重伤赴苏联养病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军政大学任教,后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3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中国国防部副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1977年6月3日中央军委签发六号文件为其平反。.
查看 皖系和许光达
賈德耀
贾德耀()字焜庭、昆庭,安徽合肥人,民国政治人物,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
查看 皖系和賈德耀
龚心湛旧宅
龚心湛旧宅为中华民国初期皖系政治人物、安徽财政厅厅长、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中国实业银行总理,大陆中孚银行董事、启新洋灰公司总经理、耀华玻璃公司总董、开滦矿务局议董事长龚心湛在天津的故居,位于原天津英租界爱丁堡道(Edinburgh Road)(今和平区重庆道64号),该建筑目前是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皖系和龚心湛旧宅
龔心湛
心湛(),原名心瀛,字仙舟,安徽合肥人。民国初期皖系政治人物,曾代理国务总理。.
查看 皖系和龔心湛
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
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原址位于今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始建于1919年。.
龙济光
龙济光(),字子诚(亦作紫丞、子澄),哈尼族,云南省臨安府蒙自县逢春嶺納更土司(今其辖地属元阳县)。清末民初军事将领,曾任广西提督,广东安抚使、都督兼署民政长,两广巡阅使。.
查看 皖系和龙济光
范筑先
范筑先(),原名--金标,字夺魁,中国山东省馆陶县(现属河北省)人,著名抗日将领。 范1904年因家乡卫河水灾而被迫投军,加入北洋军第四镇,后被选拔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兵科学习,毕业后任炮兵连长。中华民国建国后,范加入国民党,但仍服役于北洋军中,被逐级提拔为第四师参谋长,属于皖系浙江都督卢永祥和第四师师长陈乐山麾下。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后,孙传芳乘机自福建率军夺取浙江,收编第四师,任命范为第八旅旅长。1925年孙传芳对第四师进行改编,范被撤去军职,隐居上海,后回乡并改名“竹仙”。 1926年,范在张维玺的游说下投入冯玉祥麾下,再度改名为“筑先”,参与北伐战争,任高级参议。中原大战时,范任冯玉祥讨蒋南路军(即张维玺部)总司令部参议。战败后,范决意脱离军界,不同张维玺退兵陕西,而是投奔韩复榘,任参议。 1933年,范被任命为沂水县县长,同年又被调任临沂县长,为政其间多有清名。1936年冬,范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特派彭雪枫对范进行游说,争取其秘密支持。抗战爆发后,范在中共支持下,拒绝韩复榘的撤退令,于11月19日发出“皓电”,通电全国,誓与日军在黄河以北抗战到底。很快,范在中共的协助下掌握了鲁西北二十多个县的政权,并对各路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其兵力达到2万余人,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山东省六区游击司令。 1938年3月,为策应徐州会战,范率部在濮县、范县等地对日军土肥原贤二部进行了阻击,迟滞了其南渡黄河。在武汉会战期间,范更是全军而出,对被日军占领的济南展开攻势,一度攻占济南市郊机场。但是在日军的反扑下,范部也遭到很大损失,其次子阵亡。 为报复范发动的济南战斗,日军在1938年11月对范的军事中心聊城发动攻势。范亲自布置放弃聊城,希望能在八路军129师支援下对日军实施反包围。但是11月14日时,由于需要接待鲁西行署主任李树春来访,范比预定计划推迟两小时撤离聊城,结果其所部700余人被日军千叶联队1000余人包围在聊城,经过一昼夜苦战,范全军覆没,本人亦阵亡。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事人物 Category:中国抗日战争牺牲者 Category:馆陶人 C.
查看 皖系和范筑先
胡景翼
胡景翼,字励生、笠僧、立生。号中山。陕西富平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查看 皖系和胡景翼
郭松龄
郭松龄(),字茂宸,奉天府(今瀋陽市)深井子镇渔樵村人,祖籍山西省汾陽县。清末民初奉系將領,曾為張學良之教官。後起兵反奉失敗,被殺。.
查看 皖系和郭松龄
阎相文
阎相文(),字焕章。山东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阎相文
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是中國大陸一部近代史電視連續劇,共六十集(内容等同于海外68集版《满清末代王朝》),但中国大陆地区观众只能看到五十九集。由張黎執導。中国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开机拍摄,2003年出品。劇情背景為自清朝慈禧太后歸政光緒皇帝,至民初袁世凱稱帝失敗,約廿年間的中國歷史,包括洋務運動、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庚子後新政、預備立憲、丁未政潮、孫中山革命起義、宋教仁案與二次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等史事。敘事主要圍繞以下六位主角發展:慈禧太后、李鴻章、光緒皇帝、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該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次後即被停止重播,其影碟仍被允许发行。該劇第59集中,孫文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演说,在第一次播出時被刪剪。2003年,該劇在臺灣由緯來綜合台及中視以《滿清末代王朝》之名先後播出。2005年,香港無綫電視購得該劇集之播映權。 《走向共和》是中國歷史劇突破舊思維的一種嘗試,在學術界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注意與迴響。传言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播出該劇時刪除了一些情節(如第59集末尾孙文在上海大礼堂的讲演),雖然事實上央视在播出的时候确实播放了最后孙文的演讲,但是只播放了部分内容而刪減了許多孫文痛批專制的部分,甚至被許多文章認為是在諷諭目前中共當權者;而整部戲裡在中國被删减了许多民主憲政發展的镜头,完整版在台灣的「滿清末代王朝」始可見全貌。除此之外海外未刪減正體中文版的「走向共和」亦也可見全貌。.
查看 皖系和走向共和
赵博生
赵博生(),原名赵恩溥,中国河北省沧县东慈庄(今属黄骅市)人,西北军将领,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查看 皖系和赵博生
赵席聘
赵席聘()字国珍,直隷省保定府清苑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区赵庄村)人,中華民国军事将领。 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查看 皖系和赵席聘
赵倜
赵倜()原名金生,字周人,河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赵倜
赵荣华
赵荣华()字锦堂,外号赵二虎,山东黄县(今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王院赵家村人,龙口市志,齐鲁书社,1995年,第818页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皖系和赵荣华
钱能训
钱能训(),字幹丞、幹臣,浙江省嘉興府嘉善县魏塘镇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查看 皖系和钱能训
肇和級防護巡洋艦
肇和級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海军重建时期所订购的最后一级防护巡洋舰,这也是中国第一级采用蒸汽轮机(时称“透平机”)的军舰。 本级原设计作为训练巡洋舰使用。各舰未及实际服役,辛亥革命即已爆发,建造一度中断。中华民国继承并保有本级前两舰(肇和、應瑞),两舰随后历经军阀混战,最终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先后被日军飞机击沉。三号舰因民国内战不断,无力筹款,被迫放弃,转售予希腊海军;1940年意大利对希腊宣战前夕被意大利潜艇偷袭击沉。.
查看 皖系和肇和級防護巡洋艦
鄭士琦
鄭士琦()字雲卿,安徽省鳳陽府定遠縣人。清末民初軍人,屬于皖系。.
查看 皖系和鄭士琦
鄭俊彥
鄭俊彥()字傑卿,直隷省趙州寧晋县人,中华民國軍事將領。.
查看 皖系和鄭俊彥
蕭耀南
萧耀南(),字珩珊(又作衡山),湖北省黄州府黄冈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查看 皖系和蕭耀南
陳調元
陳調元(),字雪暄(又作雪軒),直隷省保定府安新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國民革命軍上將。.
查看 皖系和陳調元
陈树藩
树藩(),字柏森(柏生),陕西安康人。民国皖系军阀,曾任陕西督军。.
查看 皖系和陈树藩
陆建章
建章(),字朗斎,号八庚,安徽蒙城人,中华民国将领及政治人物,北洋元老,主張南北和談,後遭奉军徐树铮刺殺。陸建章早年因欣賞當時年輕隊官馮玉祥的表現,便和王化東作媒,撮合陸建章妻子劉氏的姪女劉德貞嫁給馮玉祥。1925年,冯玉祥杀了徐樹錚,为陸建章报了仇。.
查看 皖系和陆建章
陆冲鹏
陆冲鹏()江苏省海门县人,海门县大地主,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律师、青帮人物。郁有满,江苏帮会志,方志出版社,2004年,第149页.
查看 皖系和陆冲鹏
陆军第四镇
陆军第四镇,清朝末年军队现代化改革之后的新军编制之一,从常备新军右镇改变而来,相当于现在的师的规模。辖第七协和第八协。 1905年组成。第四镇驻直隶马厂(天津南60公里处)。首任统制是段祺瑞。辛亥革命之前,统制是吴凤岭。第七协统领陈光远。第八协统领王遇甲。该镇是袁世凯嫡系。 武昌起义发生时,代理统制是王遇甲,7协协统陈光远,8协协统王遇甲兼。该镇曾被编入第一军,由荫昌指挥,南下湖北镇压革命党人。不久,第一军由冯国璋接手,调王遇甲进总司令当参议,提拔陈光远为四镇统制,李厚基为7协协统。 民国之后,改名为陆军第四师,师长杨善德,镇压二次革命,进驻淞沪。 后陈乐山,属于段祺瑞皖系,驻浙江。江浙战争后失败,残部编入孙传芳护路队。最后编入国民革命军,是国军第四十七师的前身,出名将郭华宗,上官云相。.
查看 皖系和陆军第四镇
暗杀事件列表
* Category:歷史相關列表.
查看 皖系和暗杀事件列表
林建章
林建章()字増荣,别名述端。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人。清末民初海軍将领。.
查看 皖系和林建章
李玉麟
李玉麟(),字凤山,山东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22页.
查看 皖系和李玉麟
李經羲
李經羲()字仲仙、仲轩,号悔庵、蜕叟。安徽省廬州府合肥縣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清末历任各地巡抚、总督,中华民国时期曾任国务总理。他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之子。.
查看 皖系和李經羲
李鼎新
李鼎新()字承梅,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曾任海軍總長。.
查看 皖系和李鼎新
李方桂
李方桂,中華民國语言学家。山西昔阳县人,生於廣州。.
查看 皖系和李方桂
李景林
李景林(),字芳宸(又作芳岑),直隶省冀州棗強縣恩察鎮人,清朝及中华民國军事將領,武術家。竇希彦「李景林.
查看 皖系和李景林
杨善德
杨善德(),字树棠,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
查看 皖系和杨善德
杜鍚珪
杜鍚珪(),字慎丞、慎臣,号石鍾,福建省福州府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中华民国海军将领、政治家。.
查看 皖系和杜鍚珪
梁士诒
梁士诒(), 字翼夫,号燕荪,广东省三水县人,清朝光緒進士。清末民初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交通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查看 皖系和梁士诒
楊潤
杨润(),字雨田,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皖系和楊潤
段祺瑞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中國安徽合肥(今属肥西县)人,為中華民國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曾三次出任国务总理,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和領導人。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查看 皖系和段祺瑞
段芝貴
段芝貴(),字香巖,安徽合肥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查看 皖系和段芝貴
民国军阀
民國軍閥是指在20世紀初影響中華民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義上歸屬「中央政府」領導,但他們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採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以軍隊作為主要政治資本的勢力,在其勢力強大時即成為當時中國的正式主導政府(即北洋政府)。在實質上依然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割據勢力。中国共产党認為民國軍閥的出現是外國帝国主义在中國的利益表現。主要勢力早期為北洋军阀、滇系軍閥、粵系軍閥、舊桂系軍閥等。後期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国共产党、新桂系軍閥、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等取代。 軍閥割据時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凱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續了13年的時間(也有說到1930年中原大戰為止)。1928年之後,雖然蔣中正委員長的南京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各路新舊軍閥依然對中央政府及其中央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軍事上與政治上的明爭暗鬥或略有式微卻並未停止,這導致了日後抗日戰爭和国共内战時,統一的國家軍政體系始終未能徹底的建立。.
查看 皖系和民国军阀
江浙战争
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甲子兵禍、甲子兵灾,是1924年中华民国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进行的战争,也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 民国初年,上海虽然在行政上属于江苏省,但驻防上海的历任淞沪护军使均属于皖系,事实上受治于浙江督军,不受属于直系的江苏督军节制。1924年9月,江苏督军齐燮元,联合福建孙传芳、安徽张文生向浙江督军卢永祥发动进攻。9月3日,江苏军在江苏宜兴打响了第一枪。江浙战争正式爆发。9月18日,因浙江警务处长夏超倒戈,齐燮元的军队攻陷杭州,卢永祥退往上海。10月,两军在上海近郊发生激战。10月13日,卢永祥下野东渡日本,江浙战争结束。 这次战争破坏相当严重,齐燮元军10月9日攻占青浦时,劫掠了全城三日,造成规模不小的难民潮涌入上海租界。 斧头帮帮主王亚樵与戴笠有参与此战,王亚樵多年以后和戴笠通信时,有提及江浙战争:「江浙战败偕君等去穗复命,尔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辗转十年。北站刺宋、庐山刺蒋,数桉共发,当局震怒,悬赏百万购亚樵之首甚急。亚樵乃一介布衣寒士,辛亥以来以身许国,复兴中华。.
查看 皖系和江浙战争
汤化龙
汤化龙(),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法学家。.
查看 皖系和汤化龙
惠又光
惠又光()名思温,字又光(又作有光、幼光、友光),以字行。陕西清涧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皖系和惠又光
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是张恨水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张恨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鸳鸯蝴蝶派小说代表作之一。最初在北京《世界晚报》副刊上连载,从1924年到1928年,连载长达四年多,全书86回,共90余万字。小说描写的1920年代北京的市井生活。“春明”是首都的别号,春明外史是北京的故事之意。.
查看 皖系和春明外史
海容號防護巡洋艦
海容号防护巡洋舰是清朝末期订购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为海容级巡洋舰首舰。辛亥革命后本舰参加革命,加入民国海军,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动荡时代,最终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在江阴要塞附近自沉。 清末总理衙门主持海军建设时期,所购军舰均以“海”字开头。本舰作为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海军重建时期新购主力军舰之一,舰名寓意“布局有容”。.
查看 皖系和海容號防護巡洋艦
海籌號防護巡洋艦
海筹号防护巡洋舰是清朝末期订购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为海容级巡洋舰二号舰。辛亥革命后本舰参加革命,加入民国海军,经历了军阀混战的动荡时代,最终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在江阴要塞附近自沉。 清末总理衙门主持海军建设时期,所购军舰均以“海”字开头。本舰作为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海军重建时期新购主力军舰之一,舰名寓意“筹划海防”。.
查看 皖系和海籌號防護巡洋艦
曲同豊
曲同丰()字伟卿(后改伟青),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山东省志:人物志(中),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23-524页.
查看 皖系和曲同豊
曹錕
曹錕()字仲珊,清末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大沽口人,中华民国政治及军事人物,直系的領導人之一,曾靠疑似贿选爭議而当选为第三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田子渝, 刘德军,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99-500页。.
查看 皖系和曹錕
曾以鼎
曾以鼎()字省三,祖籍福建省长乐县感恩村,生于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中华民国海军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
查看 皖系和曾以鼎
1921年蒙古革命
1921年蒙古革命,蒙古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人民革命(Ардын хувьсгал),是1921年3月1日至7月11日在博克多汗国(外蒙古),由蒙古人民党和苏俄红军发动的一次军事与政治事件,此次事件导致俄国白军等在外蒙古的势力被基本驱除,蒙古人民党夺得了博克多汗国的政权,为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础。此次事件也标志着自1919年起,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对外蒙古直接统治时期的结束。.
查看 皖系和1921年蒙古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