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01 关系: 半屏山,十二章,台灣中元法會,台灣地基主信仰,台稉九號,参考膳食摄入量,合桃糊,大甲西社抗清事件,大甲歷史,中川雅也,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中華民國與賴索托關係,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东亚史,九層糕,床母,二澳,伊朗饮食,何子平,利國偉,前7千纪,剪舌麻雀,倫教糕,砵仔糕,福隆便當,稻,稻殼,第二次布尔战争,簡悅強,米 (消歧義),米飯,糯米粉,糯米雞,糙米,炸香蕉,煎薄鐺,狗干粮,狗仔粉,花生糊,芋頭糕,莫拉克風災各方反應,荷兰东印度公司,荷葉飯,華飛烈,西環永安公司倉庫大火,馬來亞戰役,馬儀英,香蕉糕,香港盂蘭勝會,設拉子,... 扩展索引 (51 更多) »
半屏山
半屏山,位於台灣高雄市境內,左營、楠梓兩區交界之處,蓮池潭之東北邊,與龜山隔潭對峙,是一座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小山,向東南傾斜約30-35度,西北側坡度較緩,海拔曾經高約二百三十三公尺,最長約兩千五百公尺,最寬約有八百公尺,主要由石灰岩之珊瑚礁石灰岩及上新—更新世青灰色泥岩偶夾薄砂岩層之古亭坑層組成 。 半屏山這個名字的由來,在《鳳山縣采訪冊》裡的記載有提到:....平地突起,形如列幛、如畫屏,故名。為聖廟左翼,蓮花潭直逼山下,又如展旂,故亦名旂山。」,因為半屏山是傾斜的台地狀孤丘單面山,其外形不但很像被斧頭削去一半,遠遠看去,也像展開的屏風旗幟,所以就有了半屏山的稱呼。 半屏山自古即是著名景點,並以「屏山塔影」聞名。由於半屏山的造型奇特,因此從古到今,產生許多關於半屏山的傳說。但由於山上的石灰岩已遭水泥廠開挖多年,目前半屏山不但高度變低,最高處只剩 181 公尺,樣貌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原本具有的特色至今已看不大出來了。 高雄捷運於左營=世運兩站間,設有穿越半屏山之全線唯一山岳隧道。世運站於設計階段時,曾暫名為半屏山站。.
查看 白米和半屏山
十二章
十二章,又称“十二文章”,是漢字文化圈古代貴族禮服上的十二種紋飾,分別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的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到了周代正式確立,成為歷代帝王的服章制度,一直沿用到袁世凱復辟帝制為止。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的國徽也是依照十二章紋設計的。 十二章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按品位遞減。例如明代服制規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亲王、世子俱九章。.
查看 白米和十二章
台灣中元法會
臺灣中元普渡法會是指臺灣的中元法會儀式,相對於個人或單一家庭的「家普」、單一機關的「私普」,由各聚落、團體或廟境居民聯合舉辦稱公普、聯普,其中由寺廟舉辦的稱為廟普,行會舉辦的稱為行業普、各角頭舉辦的稱為角頭普等,由七月初一至七月底關鬼門止,往往每日皆有普度。整個區域的公普又稱大普。1952年起,政府大力推動「節約拜拜」,定於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時統一普渡,之後順應民情,由各家廟宇自行決定普渡期程。 在臺灣,中元普渡不僅是民間的活動,公家也會藉此機會禱祝社會安和樂利。 在中元普渡中,號稱「南虎尾,北基隆」。雲林縣虎尾鎮有分為東、西、南、北、中、德興、福德等區域進行普渡。而基隆以老大公廟為主。 2009年臺北市政府亦舉行中元普渡,還請來臺灣省城隍廟、臺北府城隍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及松山霞海城隍廟等「臺北四大城隍廟」的城隍尊神主鎮於臺北市市民廣場,為國家、社會與八八水災的災民們祈福,供品全部捐贈基督教聖道兒童之家等慈善團體。 現時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查看 白米和台灣中元法會
台灣地基主信仰
臺灣地基主信仰是臺灣祭拜地基主(民間偶爾寫為地祇主或地居主)的民間信仰,又稱地主神、地主公、地靈公、厝宅公等,是住宅、房舍的守護靈,是一種民間信仰。多在除、清、盂、九等節慶設置香案,以菜餚、紙錢祭拜地基主。有許多人在作牙祭拜土地神、或者祭灶神時,一併祭拜地基主。但地基主並不是灶神,亦不等同土地神(或稱土地公、福德正神),目前普遍認為管轄範圍境主(或稱「統境王」、「統境公」,市鎮或廟宇轄區的守護神,類似城隍)大於土地神,土地神又大於地基主。 地基主信仰在臺灣的普遍性極高,不只自用住宅會祭拜地基主,許多公司行號,甚至公家機關也往往會加以祭拜。許多臺灣人,遷居搬家時也會祭拜新宅、舊宅的地基主:與舊宅地基主話別是感謝其辛勞;與新宅地基主溝通則希望其保祐。.
查看 白米和台灣地基主信仰
台稉九號
台稉九號(或台稉9號,Taiken 9)是粳稻的一個品系,由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許志聖博士以經γ射線誘變的北陸100號為母本,台農秈育2414號為父本,雜交後代選育。台稉九號自1981年開始育種,1993年命現名。.
查看 白米和台稉九號
参考膳食摄入量
参考膳食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简称DRI)是美国国家学院医学院(IOM)于1997年制定的一套营养学建议摄入量,旨在拓宽已有的建议膳食摄入量(RDA)的覆盖范围。 DRI中的推荐量数值与美国及加拿大用于營養標籤的RDI、DV數值不同,后两者是基于1968年的过时RDA数值。 DRI提供多种不同的参考值:.
查看 白米和参考膳食摄入量
合桃糊
合桃糊,又稱合桃露,是用合桃做成的糊狀物,是一道中國傳統甜湯。做法是將合桃磨成末狀後,用溫水或沸水沖開,就可以食用了。為使口感更佳,在磨合桃時也會加小量白米。合桃糊通常是熱食,尤其是在冬天時食用,可以溫暖身體。 一般較稠的稱合桃糊,較稀的的則稱為合桃露。 Category:甜湯.
查看 白米和合桃糊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為台灣原住民平埔族歷史上最大的民眾起義事件,以大甲西社的林武力為首。發生於台灣清領時期雍正年間的該事件,持續長達一年。事件過後不僅漢人與平埔各族群間傷亡慘重,也讓清廷於平埔各族境內加強駐兵,加強控制平埔族群。此「番亂」名稱,來自福建提督許良彬奏摺所稱。 此外,事件爆發後,鳳山總兵奉令率軍前往大甲協助平定,導致鳳山守備鬆散,曾參與朱一貴事件的舊部便趁機起事,造成鳳山的吳福生事件。.
查看 白米和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大甲歷史
於大甲之名的起源,存在兩種說法:.
查看 白米和大甲歷史
中川雅也
中川雅也(),常稱莉莉·弗蘭奇(),日本福岡縣北九州市小倉市出生,是一名日本作家,身兼插畫、音樂、攝影及唱片騎師等多職,為時尚創意人,在日本各大電視台及報紙都有專欄;在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中川在作詞和作曲時有時候會使用「Elvis Woodstock」(エルヴィス・ウッドストック)的筆名,但在其他時候則只會使用「Lily Franky」名義進行活動。.
查看 白米和中川雅也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雙邊之關係史。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台灣的关系重疊。.
中華民國與賴索托關係
中華民國與賴索托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賴索托王國之間的關係。兩國於1966-1993年有官方外交關係但曾經中斷,二次斷交後,目前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賴索托的相關事務由。.
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
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肯亞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兩國無正式外交關係,目前也沒有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對肯亞的相關事務由。.
查看 白米和中華民國與肯亞關係
东亚史
東亞史是指以東亞為整體的歷史,涉及地域包括东亚及周边的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在近代之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文化圈。东亚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包括中国中原王朝和地方性政权历史)、蒙古地区的历史、日本群岛的历史和朝鲜半岛历史,以及越南北方王朝的歷史,今日一般指中日韓三國。 东亚地区的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明的影响,并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和蒙古地区、印度支那等地。在大陆,中国的黄河流域孕育了早期的文明,并在公元前211年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受到中国的统治和影响。日本在隋唐之际屡次派出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传统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另外,由于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了抵御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大修长城,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隔离并且冲突频发;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後來滿族(滿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尤其显著,其中蒙古族和女真族曾一度统治整个中国。然而由于中华文明根深柢固且汉族人口众多,这些曾经侵入或征服汉地的民族,例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后来都因程度不同地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而被认为是完全或部分融入所谓中华民族当中。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历史,但最终扩张了汉民族的文化内涵。 近代以来,东亚国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唯独日本通过近代化的改革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断与其他邻国和地区发生战争。 20世纪以来,民族独立和殖民体系的崩溃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战以后,欧洲国家相对衰落,世界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东亚又成为世界的重要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和中華民國、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日矛盾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查看 白米和东亚史
九層糕
九層糕是以木薯粉,粘米粉,水和紅糖等造成九層棕色透明糕點,也可以一層加香蘭葉攪拌成的綠色汁和加椰汁,成綠白相交的九層糕。是中国南方的特色小吃。 Category:中國賀年食品 Category:中式糕點 Category:年糕.
查看 白米和九層糕
床母
床母,為華人信奉的床之女神,閩南人稱其為床母,廣東人稱之為床頭婆婆。相傳床母能保佑嬰兒、幼兒平安順利長大,故家有嬰幼兒者均祭祀之,祭祀日期在每年的七夕。.
查看 白米和床母
二澳
二澳是香港新界大嶼山的一個地方,位於大澳之西南。該處的主要交通,主要靠海路,或由鳳凰徑步行前往,車輛均無法駛到該處。2001年有環保人士到二澳種植紅樹及清除薇甘菊而引起村民不滿,雙方發生爭執。後來二澳村村民與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的安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進行復耕計劃,卻被環保團體攻擊,村民遂決定封村禁止全民進入該區,過去有行山人士到達村口才發現此路不通,天黑前又不夠時間原路折返,加上村民堅拒放行,最終行山人士要由水警救走,二澳亦被冠以「惡人谷」之名。 2013年由二澳村村長及商界人士黃永根發起成立二澳農作社,正式恢復耕種,面積相等於三個維多利亞公園,稻米就是他們的重要發展項目。二澳農作社營運經理李立航表示,二澳現時約有10畂稻田(約44萬平方呎),全採用有機水稻耕作,平均每畂可生產150公斤穀,經去殼打磨製成白米,於大澳門市及網上發售。 二澳水澇漕集水區有「天池」之稱,負責為大澳居民供應食水,近年有遊人到該處嬉水與違法跳潭,區議員擔心會影響食水水質,水務署表示「天池」的食水屬「原來水」及「未處理水」不會直接供給居民,會先收集到濾水廠去除雜質及細菌,並符合世衞標準後才會供給居民使用。.
查看 白米和二澳
伊朗饮食
伊朗饮食, 也叫波斯饮食,Yarshater, Ehsan, Iranian Studies, vol.
查看 白米和伊朗饮食
何子平
何子平(),表字不詳,廬江郡灊縣人。東晉侍中何楷的曾孫,其家世代居於會稽。其人以孝聞名。.
查看 白米和何子平
利國偉
利國偉爵士(,),香港銀行家、政治家及教育家,1983年至1997年任恆生銀行董事長,1968年和1976年先後獲香港政府委任為行政及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1978年退出兩局後,於1983年至1988年再仕行政局,並於1982年至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 1946年,利國偉在何添招攬下加入恆生,由低做起,拾級而上,1964年當上副總經理,後於1967年和1983年分別獲委任為總經理和董事長,服務滿51年,到1997年才告引退。在恆生工作多年的他曾於1965年銀行擠提風潮期間,代表恆生與英資匯豐銀行談判,達成恆生賣盤予匯豐的協議,從而避過結業倒閉的下場;1969年,他又倡導向外界推出恆生指數,該指數從此成為香港股市表現的參考指標,兩個決定對恆生均具深遠影響。 利國偉在政商界也甚具影響力,除了擔任兩局非官守議員以外,更在1988年至1991年受港府所託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主席,對交易所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此外,在八十年代中英兩國展開香港前途談判期間,他曾協助財政司彭勵治爵士在1983年推出聯繫匯率制度,設法保住港元幣值以穩住香港人對前途的信心;他後來又於1984年隨兩局議員代表先後奔走中英兩國,拜會過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向他們表達港人對前途問題的看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主權移交步入倒數階段,受中方重視的他還先後獲委任為港事顧問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等職。 利國偉也十分重視香港的教育發展,與中文大學的關係尤其密切,在擔任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以前,他早自1963年起出任該校校董會的首任司庫,多年來一直支持該校的發展。另外,在他的支持下,恆生商學書院和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分別得以在1980年和1992年創校。利國偉在1976年到1989年間又先後擔任過港府教育委員會主席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參與制定香港的教育政策,任內曾經歷1978年的金禧事件,以及在1988年富爭議性地落實港府提出中文大學「四改三」的方案。 憑藉其在政商界和教育界的表現,利國偉曾屢獲英廷授勳,並在1988年獲冊封爵士。1997年,他再獲新成立的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儘管未曾接受大學教育,但包括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在內的多家本地和海外專上院校均曾向他頒授榮譽博士學位,對他的成就予以肯定。.
查看 白米和利國偉
前7千纪
在前7千纪(或称前第7个千年),農業由安那托利亞傳播到巴爾幹半島。 世界人口維持500萬人,世界各地的人類仍與狩獵為生。在中東的農業社會,牛被人類馴服,陶瓷開始常見,開始傳播到歐洲及南亞,第一個金屬制品制成。.
查看 白米和前7千纪
剪舌麻雀
《剪舌麻雀》(日語:舌切り雀)是日本的一則童話故事。.
查看 白米和剪舌麻雀
倫教糕
倫教糕(亦作倫滘糕),又稱白糖糕,是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使用白米及白糖製成的傳統小吃。始創於明朝時順德倫教(古稱倫滘)的一梁姓小販。據說該小販蒸鬆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但蒸出來的反而深受歡迎,人人食過都認為這種新小吃質地爽滑。後來,小販改用白糖製糕,令蒸出來的糕顏色更晶瑩潔白,食客稱之為「倫教糕」,後來又稱「白糖糕」。.
查看 白米和倫教糕
砵仔糕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粤式糕點,也是香港的街頭傳統小吃,是原創於台山,原創人為朱強,除後遷移到香港居住,成為香港傳統小食之一。。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但現在的製法已多數改用小瓷碗。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剛蒸好的砵仔糕,暖,滑,香 爽。 砵仔糕在1980年代的时候,只有一、两种的口味。现在有以砂糖、冰糖等製成,亦有绿茶砵仔糕、南瓜砵仔糕。在香港深水埗曾有一档古法瓦砵头砵仔糕,说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头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备此糕点。現在砵仔糕在香港仍作為一種懷舊小食繼續有售,還有食店嘗試用紫心番薯等材料製作不同色彩的砵仔糕。 在广州西关也有售卖,一般以一碗或半碗為单位,每个晶莹剔透,咬下去的口感很弹牙,不同口味的馅,如红豆。.
查看 白米和砵仔糕
福隆便當
福隆便當,又稱福隆鐵路便當或福隆月台便當,是一款曾經販售於臺灣鐵路宜蘭線福隆車站的鐵路便當。.
查看 白米和福隆便當
稻
稻或米或飯(已煮熟米),俗称大米,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耕種及食用的歷史相當悠久,分為水稻和光稃稻。稻的栽培起源于約西元前8200年南中國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帶Huang, Xuehui; Kurata, Nori; Wei, Xinghua; Wang, Zi-Xuan; Wang, Ahong; Zhao, Qiang; Zhao, Yan; Liu, Kunyan et al.
查看 白米和稻
稻殼
稻殼是大米穀物的堅硬保護層,稻殼也可以用作建築材料、肥料、絕緣材料或燃料。.
查看 白米和稻殼
第二次布尔战争
二次布尔战争(Second Boer War;Tweede Boerenoorlog;Tweede Vryheidsoorlog/Tweede Boereoorlog;1899年10月11日-1902年5月31日),是一场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之间的战争。.
查看 白米和第二次布尔战争
簡悅強
簡悅強爵士,GBE,JP(,),香港政治家、銀行家和執業律師,1957年至1980年歷任市政局、立法局及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期間曾長年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在1960年代及1970年代與關祖堯爵士及馮秉芬爵士等人同為華人代表。簡悅強也是香港望族簡東浦家族成員,1963年至1983年在家族有份創辦的東亞銀行出任主席。 簡悅強早年先後受教於拔萃男書院、香港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早於二戰以前已分別在英國和香港考取得執業律師資格。戰後,他於1945年加入羅文錦爵士旗下的律師樓,而且積極參與本地政壇,除了在1949年與貝納祺等人組織香港革新會,又在1957年至1958年任香港律師會主席,以及在1957年至1961年獲港府委任為市政局非官守議員。 在行政立法兩局供職期間,簡悅強不單敢於為普羅市民發聲,且多番獲港府委以重任,當中包括在1974年與1979年分別獲港督麥理浩爵士指派草創消費者委員會及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並擔任兩個委員會的主席,以化解當時米價暴漲及公務員工潮等危機;此外,他也曾就設立廉政公署向麥理浩提供不少重要的意見。在1970年至1975年和在1979年至1983年間,他還兩獲港府委任為貿易發展局主席,任內配合香港工商業的發展需要,向各國推廣與香港貿易。 簡悅強也相當關注香港的高等教育發展,他由1963年至1983年間歷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董會主席和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另又於1983年至1996年擔任中文大學首任副監督,對中文大學的發展具重要影響。簡悅強曾獲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也是兩所大學的終身校董。 在多年的公職生涯中,簡悅強經歷過不少動盪歲月。在1966年,時任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的他批准天星小輪加價,間接成為同年九龍騷動的導火線之一;在翌年的六七暴動期間,他嚴辭批評左派滋事份子,並主張港府以強硬態度加以對付,表現頗獲港府認同。簡悅強多年來深獲港府信任,屢獲英廷嘉獎。他在1972年及1979年兩度封爵,是歷來首位獲英廷賜封GBE勳銜的華人。在1975年英女皇訪港時,簡悅強更代表香港市民向女皇致歡迎辭,反映其地位深重。 簡悅強在1979年隨港督麥理浩等人出訪北京,期間與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舉行閉門會談,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從英國接收香港主權,使他對香港前景感到擔憂。簡悅強返回香港後旋於1980年辭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至1983年辭任貿發局主席及東亞銀行主席,不久更將手上東亞股票轉讓予另一主要股東李冠春家族,從此淡出香港的商界與政壇。簡悅強晚年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至2012年以99歲高齡逝世,他生前在一眾在世非官守太平紳士中,資歷也是最深的一位。.
查看 白米和簡悅強
米 (消歧義)
米可以指:.
查看 白米和米 (消歧義)
米飯
米飯--,簡稱飯,是一種用稻米與水煮成的食物。米飯是中国大陆、香港、臺灣、日本和朝鮮等東亞地區最主要的糧食。米飯製法為一杯米加一杯到一杯半的水(米水體積比為1:1或1:1.5,越多的水將使米飯的口感越軟爛),煮出來的米適當的膨脹,裡面全熟,去除水分後即成。 米飯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於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飯低,上古的華夏民眾後來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時的烹煮效果,就發展出較飽滿的米飯。現代由於打磨穀粒的技術比古代越趨先進,因此民眾食用的米飯也漸漸由粗硬難吃的糙米改為口感Q彈的白米,但已失去存於糙米表面即穀糠的各種營養,雖然幾乎只剩下澱粉質等糖分,不過身為主食以增加飽足感為第一優先,其餘養份可由配菜解決。.
查看 白米和米飯
糯米粉
糯米粉,糯米浸泡一夜,和水磨打成漿水,用布袋裝著,吊一個晚上,待水滴乾,把濕的糯米粉團掰碎、晾乾後的成品。黏度比在來米粉來得高些,所以作出來的成品黏度較高。一般市售的糯米粉,如非特別註明,都是生糯米粉。.
查看 白米和糯米粉
糯米雞
糯米雞是源自廣東的一種點心.。製法是以荷葉包著糯米,中央放雞肉、叉燒肉、咸蛋黃、冬菇等餡料。 傳統的糯米雞的份量不少,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因此約1980年代起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而體積小一半的珍珠雞。另一種和糯米雞相似的點心是荷葉飯。兩者外形相似,但荷葉飯是以粘米而不是糯米製成。.
查看 白米和糯米雞
糙米
糙米是稻米脱壳后的米,保留了粗糙的外层(包含皮層、糊粉層和胚芽),颜色较精制白米深。日本稱為玄米,英文称为brown rice(棕米)。糙米磨去外层可以制得白米,因为糙米保存完整的稻米營養,富含蛋白質、脂質、纖維及維生素B1等,所以是比白米更健康的食物。但口感较硬,對很多人來說味道不如白米,烹调也需要更久。.
查看 白米和糙米
炸香蕉
香蕉(馬來文/印尼文:Pisang Goreng,泰文:กล้วยทอด,越南文:Chuối chiên)是一道將香蕉裹上一層麵糊,在放進熱油裡炸,酥炸後的炸香蕉外脆內軟,流行於東南亞各地和南印度一帶,是當地人下午茶時間或飯後所享用的甜點。.
查看 白米和炸香蕉
煎薄鐺
薄鐺,簡稱薄鐺(也寫作餺餦、煎薄罉、薄罉,有誤寫成煎薄餐、薄餐、煎薄撐和薄撐等),是煎餅的一種,源自中國廣東,大致可分為鹹薄罉及甜薄罉兩種。「鐺」俗作「罉」,本是一種煮食器皿。 煎薄鐺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及粘米粉加水開成的粉漿,再視乎鹹或甜選擇配料煎製而成。鹹薄鐺的配料包括韮菜及蝦米,並以食鹽及胡椒粉調味;甜薄鐺的配料則包括花生碎、白芝麻及椰絲,並以砂糖調味。.
查看 白米和煎薄鐺
狗干粮
狗干粮是经过加工脱水制造而成的狗饲料,由於形似餅乾,俗稱狗餅,一般有鸡肉、羊肉、牛肉或是鱼肉口味。除了肉类以外,一般都会有白米、糙米、其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等成分。 品质好的狗干粮应该以肉类为主要成分,也就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所以在成分表中首5个成分如果有越多的肉类就越好。另外谷类、副产品和不明肉类不应该为主要成分,甚至能免则免,所以目前市场上有些牌子特别有注明“无谷类”(grain free)。比如,Innova Evo,Orijen。.
查看 白米和狗干粮
狗仔粉
狗仔粉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於香港出現的一種街頭小吃,以粘米製成,麵條形狀與狗的尾巴相似,並製作成粉麵販售。雖然狗仔粉在香港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低下階層的食品,其命名也難登大雅之堂,但著名的飲食雜誌米芝蓮指南,卻把這種香港粉麵收錄為推介食品。.
查看 白米和狗仔粉
花生糊
花生糊是用花生做成的糊狀物,是一道香港傳統甜湯。做法是將花生磨成末狀後,用溫水或沸水沖開,就可以食用了。為使口感更佳,在磨花生時也會加小量白米。花生糊通常是熱食,尤其是在冬天時食用,可以溫暖身體。.
查看 白米和花生糊
芋頭糕
芋頭糕是廣東食品,也香港和澳門地區茶樓賣的點心。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常见,作为早餐或下午茶点心。材料有粘米粉、芋頭、蝦米、冬菇、臘腸和臘肉。芋头糕制作完毕可炸也可不炸就直接食用,食用时搭配辣椒酱风味更佳。.
查看 白米和芋頭糕
莫拉克風災各方反應
以下紀錄為中華民國(台灣)國內外各界對於八八水災的捐助。.
查看 白米和莫拉克風災各方反應
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簡稱VOC),是荷蘭歷史上為向亞洲發展而成立的特許公司,成立於1602年3月20日,1798年解散,是世界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指公開而非特權股份)。 其標幟以V串連O和C(上方的A為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縮寫,代表該船隻或設備是阿姆斯特丹所派出,若為米德爾堡市派出者則加註M字,依此類推。)。在其成立將近200年間,總共向海外派出1,772艘船,約有100萬人次的歐洲人搭乘4789航次的船班從荷蘭前往亞洲地區。平均每個海外據點有25,000名員工、12,000名船員。.
查看 白米和荷兰东印度公司
荷葉飯
荷葉飯是廣東點心的一種。製法是以新鮮荷葉包著香米,中央放魚、雞肉、冬菇等餡料,蒸熟而成。 荷葉飯的歷史悠久,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記說:“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裏香透,名曰荷包飯。”而相傳在更早的南北朝時已開始有以荷葉包裹米飯的作法。 荷葉飯所用的餡料不一,現在一般飲茶時每以「鮮蝦荷葉飯」作招徠,以蝦配合荷葉的香味。 和糯米雞不一樣,荷葉飯用的不是糯米,而是普通粘米或絲苗米。此外,好的荷葉飯要有荷葉的清香,因此宜用新鮮的荷葉。 Category:廣東米飯 Category:蒸飯 Category:香港米飯.
查看 白米和荷葉飯
華飛烈
華飛烈(Frederick Townsend Ward,),原名飛特烈·湯森德·華爾,漢名華飛烈,美國麻省人,清朝聘外籍傭兵常勝軍第一任隊長。1859年至中國,初任清水師砲艇“孔夫子號”兵士,守上海青浦,抵抗太平軍建功,並娶當時上海華人商會會長、富商楊坊女兒為妻。1862年應江蘇巡撫李鴻章之邀,領華人、西洋、呂宋等一千名洋槍兵,至寧波鎮壓太平軍。9月20日於指揮進攻慈谿,巷戰時重伤陣亡,享年31歲。死後,遺缺由美國人白齊文接任。.
查看 白米和華飛烈
西環永安公司倉庫大火
西環永安公司倉庫大火指在1948年9月22日發生於香港西環屈地街電車總站旁永安公司貨倉的大火,當日早上8時05分起火,兩個倉庫全部焚燬《大公報》,1948年9月23日,第2張第4版,「永安公司貨倉大火 燃燒十八小時未.
馬來亞戰役
來亞戰役是於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期間,同盟國與大日本帝國在英屬馬來亞上的戰事。在這場戰役因為日本的士兵擁有曾在中國作戰的豐富戰鬥經驗、加上對叢林戰有相當完善的準備以及機動作戰,比較起來英聯邦軍隊的士兵訓練不足,飞机和坦克数量上处于劣势且指揮官指揮不力。但是双方裝備並沒有明顯差異,且英軍兵力遠大於日軍。戰役中山下奉文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攻破英軍防線,使得英軍只能一退再退最終撤退到新加坡,戰役最後以日軍的勝利告終,以少許代價佔領了整個馬來半島以及新加坡,遠比大本營預計佔領時間還要短上許多,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則稱新加坡的陷落為「英國史上最大的災難」,而日本也稱此次戰役為日本版的閃擊戰。.
查看 白米和馬來亞戰役
馬儀英
儀英博士,MBE,JP(Dr.,),香港基督教女教育家,1947年至1949年任廣州真光中學校長,1949年至1973年任九龍真光中學創校校長。 馬儀英早年在香港和廣州接受教育,後來前往美國深造,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她畢生從事教育工作,除擔任九龍真光中學校長外,也是多間教會學校校董,亦曾獲香港政府委任為教育委員會委員和中文中學會考委員會委員。在1964年,她獲港府委任為教育報告書工作委員會委員,就《馬殊及森遜報告書》的建議作出研究和檢討。工作委員會復於1965年1月發表報告,促成港府在同年4月發表《香港教育政策白皮書》,對港府教育政策的方針起一定影響。 馬儀英是虔誠的基督徒,曾為中華基督教會和合一堂等擔任教會事工。.
查看 白米和馬儀英
香蕉糕
香蕉糕是一種帶有香蕉味的白色圓條狀軟糕,是香港一種粵式小吃,由糯米粉、粘米粉、香蕉油、砂糖等製成,也可加入豆沙、棗泥等增加口感。里面并没有真正的香蕉,只是形状和味道比较像而已、其香蕉氣味來自香蕉油。香蕉糕是香港的传统小吃,在1970年代以前,物質不豐富的時代,香蕉糕曾經是甚受歡迎的零食,但隨著西式糖果和零食的大量湧入,如今香蕉糕在香港已不常见,成為一種香港懷舊小吃。.
查看 白米和香蕉糕
香港盂蘭勝會
蘭勝會中的“盂蘭”由梵文「Ullambana」譯來的,意為“救倒懸”,即救度亡魂倒懸之苦,是來自民間《目蓮救母》的故事;“勝會”是指一大群人舉行活動的意思,在香港亦稱為盂蘭節、中元節或鬼節。相傳陰司地府在七月初一大開鬼門關,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再次關閉,七月十四日佛教定為「盂蘭盆會」,而道教則稱為「中元普渡」(詳見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香港盂蘭勝會是始於中國潮州、海豐、陸豐、鶴佬籍等移居到香港的人士,他們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從中國內地來到香港,聚居於銅鑼灣、上環、西營盤、深水埗、尖沙咀等地,並將他們在家鄉流行的盂蘭節也一併帶來,以聯繫同鄉感情、紀念祖先和超渡地方上的孤魂野鬼。這些活動於2011年更以「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名義獲列入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查看 白米和香港盂蘭勝會
設拉子
設拉子(شیراز Shīrāz))位於伊朗西南部,是法爾斯省的首府。根據2005年的資料,設拉子的人口為1,255,955,是伊朗第六大城市。 設拉子地處札格羅斯山脈的山腳,海拔超過1,450公尺。由於氣候溫和,因此盛產包括葡萄、綿花和白米。.
查看 白米和設拉子
許寰哥
許寰哥(),名玉寰,綽號寰哥,西班牙语名荷西·許寰哥(Jose Cojuangco),譜名尚志,清代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角尾鄉鸿渐村人(20世紀,改為漳州龍海縣角美鎮鸿渐村)。清末閩南商人,移居菲律賓,為當地華僑富豪。.
查看 白米和許寰哥
許寰哥家族
許寰哥家族,是知名的菲律賓華人政治望族,曾有兩名後裔擔任菲律賓總統。.
查看 白米和許寰哥家族
謝枋得
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遠祖居會稽,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南宋移民、文學家,隱居福建建寧、泉州安溪、被元朝徵調至燕京,不降,絕食而死,門人私諡文節。.
查看 白米和謝枋得
譚雅士
譚雅士,OBE,JP(,),香港大律師和政治家,1939年至1941年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 譚雅士早年先後受教於拔萃男書院、香港大學、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獲法學士學位後返港成為當時少有的華籍執業大律師。在1939年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以前,他曾多次獲香港政府委任到不同的委員會供職,並於1931年至1932年出任東華醫院辛未年首總理、1936年至1937年出任保良局丙子年主席、以及在1936年和1937年分別獲委任為市政局非官守議員和團防局紳。譚雅士在立法局供職期間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局勢自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也日益嚴峻,任內他除了反對港府計劃開徵入息稅外,又批評港府於1940年設立的移民局擾民,並多番促請港府平抑物價。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譚雅士先後被日治政府強迫擔任香港善後處理委員會委員和華民各界協議會委員;1945年香港重光後,譚雅士雖然淡出政壇,但獲港府委任為兒童法庭、紳士法庭和交通法庭法官,後來又任中央裁判司署裁判司等職,1949年更與羅顯勝成為首批獲委任為常任裁判司的華人。1951年辭任裁判司後,他重新開展私人執業,至1960年退休。 譚雅士是香港首位華人首席按察司楊鐵樑爵士的岳丈,此外,他在1931年於香港島半山區薄扶林道建成名為「Jessville」的大宅,該座被指具歷史價值的大宅在2006年一度被譚雅士的後人申請拆卸重建,引起公眾關注,經港府介入後,大宅最終得以保留。.
查看 白米和譚雅士
鸠鸽科
鸽科(學名:Columb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鸽形目中的一个科,一般稱為鸠或者鴿。有許多種類,其中有47屬,其下共有大約320個物種。常常被稱呼為白鴿或鴿子的常见物种是原鴿(Columba livia)。 特徵是酒樽身形,脖子短小,有瘦長的嘴,牠喝水的時候,將嘴至鼻孔的範圍浸入水中吸吮,雄性和雌性從外表看不太出來,只是雄性在身材方面顯得有力,在行為及表情上顯的較為主動。鴿子的肌肉有益於在空中移動,他們有強健的胸骨保護心、肺臟,裡的骨頭是空心的,牠們會吃許多小石頭幫助消化,他們有大約一萬根羽毛,體型輕巧,最快可以大約每小時一百公里的速度飛行。鴿子以如玉米、白米、花生、豆子等種子、果實和其他柔軟的植物維生,属於食果动物,牠們並不挑食,也可以吃飼料。喜愛用幼小樹枝築巢。每次生蛋兩隻,由父母輪流孵化。 牠們活躍於澳新界及東洋界一帶,已經絕種的巨鳥渡渡鳥也属于本科。鴿子嘴巴上半部的地方有磁體偵測器,因此他們能夠偵測強大磁體的範圍。.
查看 白米和鸠鸽科
鸡杂饭
鸡杂饭(Dirty rice)是一道将白米、鸡肝和鸡胗烹调并添加香料和调料的配菜,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南部地区最为流行。.
查看 白米和鸡杂饭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查看 白米和麥理浩
麥若彬
麥若彬爵士,KCMG(,),英國外交官,1987年至1989年間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首席代表,1991年至1994年任英國駐華大使。 麥若彬爵士在1958年加入外交部,先後在多個駐外使館和外交部本部任職,1978年出任香港及常務司司長,翌年改任遠東司司長。麥若彬在1981年擔任港督政治顧問,任內與駐華大使柯利達爵士和港督尤德爵士等人參與香港前途談判,其後為《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細節擔任草擬工作。 麥若彬在1987年至1989年擔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首席代表、1990年至1991年出任外交部副國務次官,以及在1991年至1994年出任駐華大使,負責在《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與中方商討香港主權移交前後的過渡安排。不過他在任內遇到相當的困難,除了中國大陸發生的六四事件外,中英雙方亦就「玫瑰園計劃」和後來的彭定康政改方案等爭執爭拗不斷。麥若彬在六四後和新機場爭拗後,兩度隨柯利達秘密訪華,亦被香港不少輿論批評是架空立法局和漠視香港民意的行為。 彭定康在1992年10月推出倍受中方譴責的政改方案後,麥若彬在1993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姜恩柱展開十多輪會談,試圖尋求共識,但最後會談破裂,促成港府單方面舉行「九五直選」,以及中方自行成立臨時立法會和取消原有的「直通車」安排。此外,中英雙方以會談保密為理由,一度拒絕透露會談的細節,在當時受到輿論抨擊。.
查看 白米和麥若彬
龍江煎堆
龍江煎堆是一種起源於中國廣東省順德區龍江鎮的小吃,以糯米及粘米粉團炸起,在內包上花生碎及糖漿的餡料,外面加上大量芝麻,外形比起拳頭還要大,是廣東及香港等地的傳統賀年食品。.
查看 白米和龍江煎堆
蜂窩餅
蜂巢餅或稱蜜蜂竇是一道流傳於馬來半島一帶的糕點,使用麵粉、粘米粉、雞蛋、椰漿、砂糖拌成麵糊,讓麵糊沾點在蜂巢裝的餅模模上,再放進熱油內將其炸熟,成品類似蜂巢或幾何圖案的大圓花瓣,吃起來薄而脆。雖然材料簡單且廉宜,但製作過程麻煩,需要長時間站在熱油旁,搖晃餅模直到麵糊脫落,再用筷子不停地翻動糕點的每個孔洞,讓它在熱油中定型,加上馬來西亞炎熱的氣候,製作過程非常艱辛,使得這糕點通常只有在華人的農曆新年、馬來人的開齋節或印度人的屠妖節才會見其踪影。其外型與與中國南部一帶流傳的“糖環”類似,但是製作方式並不相同。 蜂巢餅是一道源自南印度的食品,在南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將其稱為“Achu Murukku”,在喀拉拉邦(Kerala)則叫做“Achappam”。後來這糕點流傳至馬來人社群,因沾麵糊下鍋油炸的模具是由黃銅(Loyang)所製,因此被稱為“黃銅餅(Kuih Loyang)”。早期土著嫁給華人成為娘惹後,開始將這道馬來食品帶入華人社會,再進行改良,成為流傳於南洋華人社會中,成為農曆新年中必備的食品之一。華人因糕點的圓盤形且充滿洞柱,而聯想成蜂窩,因此將其稱為“蜂巢餅”或“蜜蜂竇”,也有不少福建人將其稱為“蜂窩菊”(Pang Siu Kiok),後來這道糕點也傳入當地的印度社區中,也成為該族群的佳節糕點之一。近年來,在馬來社區中,因有人認為其形狀類似玫瑰花,而將其稱之為“玫瑰花餅(Kuih Ros)”.
查看 白米和蜂窩餅
胚乳
胚乳(Endosperm)是被子植物種子的一部分,是種子主要的養分儲存處,是由精核和極核結合而成,具有3N(三套)的染色體。我們一般講的胚乳都是內胚乳,但部分植物也有外胚乳的存在,它是由珠心發育而成的。 胚乳通常以醣類的形式儲存養分,但有時也會以脂肪或蛋白質的形式儲存。 人類各主要文化的主食稻米、玉米、小麥等禾本科的植物,其果皮和種皮完全癒合,以致果實和種子難以區分,其種子也就是果實,此類果實稱為穎果,但它們這些果實儲存養分提供胚發育的部位,或說是對初級消費者的營養價值最高、主要食用部位皆是胚乳。.
查看 白米和胚乳
胡鵬飛 (臺灣)
胡鵬飛,臺灣企業家,籍貫江蘇太倉,祖籍安徽舒城。原為中華民國空軍工兵士官長,後在新竹開設起重公司,成為知名企業家。並建造天宏宮,祭拜瑤池金母與蔣介石。胡鵬飛樂心公益,時常捐款救助貧苦,長年在新竹發送白米與食物捐助貧民、街友,晚年還在舒城捐贈人民幣數億元,改善當地設施,創立啟德小學,供當地貧童讀書,被尊稱為「胡大善人」。.
查看 白米和胡鵬飛 (臺灣)
郭春秧
郭春秧(),是一位出身福建省同安縣的南洋貿易商人。.
查看 白米和郭春秧
還願
還願,是一種向神祇許下心願,應驗後對神祇、廟宇或者是社會進行回饋的行為。 拉丁文ex voto是指还愿时捐赠的物品,而非还愿行为。.
查看 白米和還願
蔣肇聰
蔣肇聰,字肅菴,小名明火,是兩兄弟中的老二,在蔣斯千去世後,接替家政,經營數載,使蔣家財勢越來越大。齋號肅庵。浙江奉化溪口鎮人。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之父。.
查看 白米和蔣肇聰
臺灣三字經
《臺灣三字經》出版於1900年台灣日治時期,為漢文作品。該本以漢字著作的作品,作者為台灣新竹人士王石鵬。《臺灣三字經》的著作對象是台灣童蒙學子,目的在以口頭熟讀捷經來介紹台灣歷史與台灣地理。不過,於經文內文中,卻表達了台灣總督府治理台灣初期,台灣人在異族統治下極力避免本族文字斷絕的「遺民心聲」。 經過作者註解後,夾有韻語的《臺灣三字經》成為內容豐富,易於介紹台灣風光的工具書,因此有人稱該書為臺人自製的「臺灣小百科全書」 。另外,該書亦可使用台語八聲七調來詠朗誦吟唱,並更有抑、揚、頓、挫的效果。.
查看 白米和臺灣三字經
臺灣與印尼關係史
臺灣與印度尼西亞關係史是指台灣有信史以來至今與印尼雙方在歷史上不同階段的關係。兩者曾於近現代兩度由相同國家統治管轄:荷蘭帝國(1624-62)與大日本帝國(1942-45)。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其国家外交关系重疊。.
查看 白米和臺灣與印尼關係史
金源米業
金源米業(Gold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是香港交易所的一間公司,為從事搜購、入口、批發、精細加工、包裝、市場推廣及銷售食米、證券投資、物業投資、經營便利店及餐廳及投資控股。主要從事香港白米的入口及批發業務,旗下品牌包括「金象牌」、「袋鼠牌」、「金舫牌」、「櫻城牌」、「金香牌」等。 金源米業於1946年創辦,在1955年取得香港白米進口牌照,之後更取得批發牌照,於1991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金源米業於青衣自置食米處理廠房,備有6條自動化生產線,可供應香港一半以上米糧。於2003年及2004年,金源米業獲頒發ISO9001(質量系統證書)及HACCP(國際食品安全重點控制系統認證),為香港唯一同時獲得此兩項品質控制認證的米商。 2010年,旗下品牌「金象牌」將包裝上「頂上泰國香米」字樣,正式改為「頂上茉莉香米」。5年後,有市民指出「金象牌」刪去泰國字樣後,代理拒絕透露米的來源,惹來市民憂慮米來自中國。2015年9月15日,金源米業董事總經理林世豪表示,「金象米絕對無中國米存在!」。 旗下越南控股(0139.HK)是主要越南國家投資產業之一,但已先後出售業務,包括金源投資國際(嘉進投資國際前身)。.
查看 白米和金源米業
酹粉
酹粉,亦叫瀨粉(「酹」字粵語文讀為「劣」,白讀為lai6,音「瀨」)始於1850年代,原創地是中國中山。為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常見的食品。過去以冷飯曬乾後,磨粉特製而成。現以粘米為主要原料,加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蒸成細長而有韌性的圓條狀透明粉條。廣州傳統瀨粉與香港、澳門做法完全不同。.
查看 白米和酹粉
苦难的行军
朝鲜饥荒()是指自1994年至1998年在朝鮮发生的大面积饥荒灾难,朝鲜官方称之为「苦难的行军」(고난의 행군/苦難의 行軍)。由於朝鲜是為一個封閉的國家,在事件中具體的死亡人數難以知曉,而根據不同的文獻估計,死亡人數約為24萬至350萬不等,死因大多為餓死或因營養不良而病死,峰值出现在1997年William J., Moon.
查看 白米和苦难的行军
送肉粽
送肉粽(台羅:sàng bah-tsàng)(白話字:sàng bah-chàng),又名送煞或喫麵線,是種除煞儀式,為臺灣喪葬習俗之一,所謂「肉粽」、「麵線」都是黑話,指上吊。先民認為吊頸自殺的死者怨氣最重,只要有人上吊枉死,會一而再地尋人為替,以求自己的超度轉世。所以藉由法會將繩索(代表吊死鬼的冤魂)送到海邊或是在河流的出海口燒掉,以達驅邪除煞之效。 以鹿港的作法為例,當地的廟宇會聯合舉辦法會,從屍體發現處的鄰近之廟宇開始,規劃一條路線,最後從福鹿溪或其他路線,將吊死鬼的冤魂送出海(現多以彰濱工業區鹿港區送出海)。目前此儀式以鹿港為主,各地作法不同,亦有許多地方有類似的儀式,且異於鹿港。彰化有些鄉鎮舉辦法會時會遷就,將肉粽只送到最近的河流或大排水溝給燒掉。.
查看 白米和送肉粽
陳華順
陳華順(),中國武術家,廣東顺德人,花名找钱华、爪錢華,是清朝末年詠春宗師梁贊(「贊先生」)之入室弟子,在佛山公開教授詠春拳術。 他生于顺德,據說少年時在米店打工,一開始是米店的搬運工,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能夠單手拿持二百中斤(等於100公斤)白米跑步。後因精通會計,升任帳務。 後到佛山的錢莊擔任出納,負責為人兌換銀幣與銅錢(「找錢」),人稱「找錢華」(爪錢華)。39岁开始拜梁贊为师,由李華(外號「木人華」)教授他詠春拳,1889年李华去世后又由梁赞亲自教授。他在练武的同时还学习漢方医术、诊治病人。 一生收徒不多,共十六弟子。除其子陈汝錦之外,还有雷汝济、陈锡侯、黎厚培、陈孔大、何汉侣、吴小鲁及吳仲素兩兄弟,與封門弟子葉問。.
查看 白米和陳華順
陳振潮菜種行
陳振潮菜種行是香港僅存的菜種行之一,在1905年開業,有逾百年歷史。早年在九龍城開店賣菜種,由於當時做該行業以香港的潮州人為主,因此店舖以此取名,寓意「陳氏家族振興潮州」,顧客大多以務農為生的農人為主,所以有一段時間稱為「陳振潮士多」。該店已是第三代,並見證本地農業百年興衰。現時除菜種外,亦售賣白米、花種等乾貨。 位於深水埗桂林街119號的舖位於1960年代開業,店外兩旁設彩色木告示,寫着「信用可靠」和手繪蔬菜圖案,方便不識字的農人能看圖認舖。而店內則有花斑的地板。 2018年,菜種行東主表示不想透露結業因由,於同年1月6日正式結業。.
查看 白米和陳振潮菜種行
K线
K线(Candlestick chart)又稱“--”,是反映价格走势的一种图线,其特色在於一個線段內記錄了多項訊息,相當易讀易懂且實用有效,广泛用于股票、期貨、貴金屬、数字货币等行情的技术分析,称为K线分析。.
查看 白米和K线
White rice
#重定向 白米.
柯利達
柯利達爵士,GCMG(Sir Percy Cradock,),英國外交官及公務員,1978年至1983年出任英國駐華大使,是英方的「中國通」和主要參與草擬《中英聯合聲明》的英方人物。 柯利達爵士在1954年加入外交部,1967年中國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時,他正在英國駐北京代辦處任職。同年8月22日,北京發生火燒英國代辦處事件,柯利達與代辦等其他職工被紅衛兵毆傷,事後一度被軟禁。柯利達後來在1968年至1969年出任英國駐華代辦,1978年接替尤德爵士任駐華大使,任內促成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展開談判、以及後來在1984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解決香港在1997年以後的主權問題。然而,他在前途談判中作出重大讓步,又強調與中方妥協對香港前途最為有利的看法,激起爭議,不少香港及英國輿論更批評他與英政府出賣港人利益。 儘管如此,柯利達仍深獲首相戴卓爾夫人信任,更在1985年起任三軍情報委員會主席。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他多番訪問北京領導人,設法維持《聯合聲明》,並成功爭取將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在2007年有半數議席透直選產生的承諾,寫進《基本法》附件二內。柯利達後來就新機場計劃向中方多次「解畫」,迫使首相馬卓安於1991年訪華示好,引來馬卓安的不滿。馬卓安因柯利達與港督衛奕信爵士對華過份妥協,在1992年將兩人撤換,且以黨友彭定康出任港督。 彭定康上任後,立即對立法局推動大幅度的民主改革,引來中方強烈不滿。柯利達雖已退出政府,但仍就彭定康推翻中、英早前達成的過渡安排感到相當不滿,多番責難彭定康,指他是「難以置信的畏縮港督」。兩人在香港主權移交前數年多次互相指責,彭定康則以「性情憂鬱的退休大使」揶揄柯利達,並以「柯利達症」嘲諷他對華妥協示好的策略。柯利達晚年主要專注寫作,曾任《南華早報》非執行董事。.
查看 白米和柯利達
林占梅
林占梅(),字雪村,號鶴山、巢松道人,幼名清江,祖籍福建泉州同安。曾任「全臺團練大臣」。 雖出身豪富,卻無膏梁子弟之氣息,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其詩集《潛園琴餘草》更是傳頌一時。其留下的園邸還是他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修築的潛園,是當時新竹文人主要的活動據點。.
查看 白米和林占梅
林子豐
林子豐博士,OBE(Dr Lam Chi-fung,),香港銀行家及浸信會教育家和慈善家,1922年創立嘉華銀行前身嘉華銀號,1956年至1971年出任香港浸會書院首任校長、1950年至1965年任香港培正中學校長、以及由1941年至1971年出任香港浸信會聯會主席。 林子豐生於廣東揭陽縣一個基督教家庭,早年前往香港從事白米貿易,後來代理越南無煙煤進口。1922年,他在廣州創辦嘉華銀號,銀號其後改組成為銀行,總部更於1924年遷往香港。嘉華銀行在二、三十年代曾經有相當的發展,但後來業務卻因為中國大陸政局不穩而收縮,1941年香港淪陷後,全數業務更告停頓。及至戰後,林子豐重整嘉華業務,並一直擔任董事長至1971年逝世為止。然而,此後嘉華銀行控股權輾轉落入他人手上,到1986年獲中信集團注資,從此添上中資色彩。林家於2002年完全退出嘉華業務,而曾經多次改名的嘉華銀行最終在2010年易名為中信銀行(國際)。 林子豐生前十分熱衷於浸信會事工,除任浸聯會主席外,又嘗任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會長及九龍城浸信會執事會主席等職,並且於1951年和1963年分別牽頭創立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和香港浸信會醫院。在教育方面,他早於三十年代已協助廣州培正中學在香港設立分校,太平洋戰爭期間還在澳門義務擔任廣州培正中學和廣州培道女子中學兩校校長。戰後,他對香港浸會書院和香港培正中學的發展不遺餘力,並成功為兩校爭取由香港政府撥出土地發展,其後促成港府在1970年認可浸會書院為註冊專上學院。浸會書院後來於1972年改名浸會學院,復於1994年獲港府批准正式升格為香港浸會大學。 林子豐育有七子兩女,長子林思顯博士歷任香港市政局委任議員、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嘉華銀行董事局主席和香港浸會學院校董會主席等職;次子林思齊博士於1988年至1995年任加拿大卑詩省省督,是該國歷來首位華人省督和第二位非白人省督。.
查看 白米和林子豐
林國芳
林國芳(),臺灣臺北新莊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吉上社,是臺灣巨富林平侯之子,林國華之弟,板橋林家的重要成員,亦是多次分類械鬥的重要當事人。唯無子,過繼其兄國華之子林維源為子,以祀香火。但他的夫人不喜欢林维源兼祧,另外收养叶化成(东谷)的儿子为螟蛉子,即通称三房的林维德(维得)。.
查看 白米和林國芳
林國華 (板橋林家)
林國華(),字樞北,臺灣臺北新莊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龍溪縣白石吉上社,是臺灣巨富林平侯之子,林本源家族的重要人物,喜好文教,向朝廷捐輸而獲得「欽賜孝廉」(舉人)頭銜,故人稱「孝廉林」,死後商號由弟林國芳繼任。.
搶購
搶購,是一種異常的購買行為,市場上某商品嚴重地「求過於供」,即使是片刻泡沫經濟現象,顧客多數處身於恐慌,作出非理性採購、超買。.
查看 白米和搶購
李國士
李國士,CBE(Edward Hewitt Nichols,),英國殖民地漁農官員,1965年12月至1980年1月任香港漁農處處長,1976年10月至1980年1月兼任立法局官守議員,是香港郊野公園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李國士早年先後畢業於達拉謨大學英皇學院、劍橋大學皇后學院和帝國熱帶農業學院。在大學主修農業的他在1947年加入殖民地部,獲遣派到西非塞拉里昂的殖民地政府出任農業主任,其後於1954年和1957年分別升任高級農業主任和首席農業主任。他在當地主要從事大米種植研究,早年也曾經參與由英國廣播公司製作、大衛·艾登布祿擔任主持、名為《動物園探奇》的西非野生動物電視紀錄特輯。 1959年,李國士調到香港出任農林漁業管理處助理處長,1965年12月接替姬達出任漁農處處長。任內,香港的漁農業日益受到城市化等不利條件所帶來的壓力;有見及此,他提出以「慎密」政策支援本土漁農業,並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和對漁農業提供資助,使到漁業、蔬菜種植業和禽畜養殖業的生產量得以維持。面對香港人對鮮魚的龐大需求,他鼓勵和支援香港漁民到南中國海拓展漁場和開發中層漁類,且推動以機動漁船取代傳統的風帆漁船,從而提升漁業的運作水平。終李國士一任,香港的漁農生產總值由1965年約2億港元躍增至1980年的11億港元,仍然能夠維持有限度的糧食自給。 本身熱愛大自然的李國士早在20世紀七十年代初已經呼籲香港社會大眾正視自然保育的重要性,警告港人不應「只顧目前和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略將來受到歷史的批判」。隨著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在1971年上任後積極研究設立郊野公園,香港政府於1976年正式制定《郊野公園條例》,並由李國士出任郊野公園管理局首任總監和郊野公園委員會首任主席。短短四年間,漁農處在李國士的指導下在全港劃定21個郊野公園,佔全港總面積約40%的土地。他還負責為郊野公園提供各類的配套設施,為早期郊野公園的運作奠下基礎。英廷更於1980年向他頒授CBE勳銜,以肯定他多年來在推動香港漁農業和發展郊野公園方面的表現。.
查看 白米和李國士
杏仁糊
杏仁糊是用杏仁做成的糊狀物,是一道中國傳統甜湯。做法是將南杏(甜杏仁)與小量北杏(苦杏仁)磨成末狀後,用溫水或沸水沖開,就可以食用了。為使口感更佳,在磨杏仁時也會加小量白米。杏仁糊通常是熱食,尤其是在冬天時食用,可以溫暖身體。 Category:甜湯.
查看 白米和杏仁糊
杜德 (華民政務司)
杜德(Ronald Ruskin Todd,),英國殖民地官員,1946年至1955年出任華民政務司,同時兼任行政及立法兩局官守議員,任內曾六度署任輔政司一職。 杜德在1924年加入香港政府,1936年至1939年擔任市政局主席,1941年一度出任署理財政司,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日軍拘禁。在華民政務司任內,他曾經處理1951年11月的東頭村大火,以及應對在1952年3月發生的「粵穗慰問團事件」。.
楊儒門
楊儒門(),臺灣農家子弟,彰化縣二林鎮人,以其關懷及為農民發聲之行動聞名,並以「白米炸彈客」事件著稱。.
查看 白米和楊儒門
永和號
永和號,是香港島中西區的一間舊士多雜貨鋪,它位於中環著名露天街市嘉咸街與威靈頓街120號交界,店舖佔地約1,000呎。可惜老店終不敵時代衝擊,再加上店主關伯(關鏋釗)年事已高,於2009年1月24日結業。.
查看 白米和永和號
沙田雞粥
沙田雞粥是香港沙田馳名的地道食品,最早源於沙田舊墟夜市,過往主要作為一種宵夜食品。 沙田雞粥和其他常見的粥品一樣,主要食材都會包括白米。其他常見粥品,例如艇仔粥、牛肉粥和皮蛋瘦肉粥等,都只會把肉片等食材作為烹調粥的配料。沙田雞粥卻不會把雞視為配料,而是整鍋粥的主要成分,所以雞的分量不能太少,常以整隻雞烹調一鍋粥。烹調雞粥的雞會先移除內臟,並以熱水把燙過,避免雞的血水導致雞粥帶有腥味。過去會把帶皮的雞放入粥內烹調,由於現在社會注重減少過量攝取動物脂肪,所以也有先去皮再放入粥烹調的手法,此外以手撕雞的方式,把雞肉撕出來再放入粥內的烹調方法也甚為常見。.
查看 白米和沙田雞粥
澀谷事件
澀谷事件(渋谷事件/しぶやじけん),是1946年7月19日發生於日本東京都澀谷區澀谷前的一起武裝衝突事件。涉及的一方為警視廳澀谷警察署及與其合作的落合一家、武田組、萬年東一一派等日本黑道暴力團成員;另一方則是在日臺灣人社群成員。該事件共造成在日臺灣人7人死亡、18人輕重傷,另有36人遭拘禁;日本人方面則是有警員1死、1重傷。 事件的發生與處理過程及結果對當時的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威信大受打擊,造成當時的中國與台灣民眾普遍對國民政府的不信任,。.
查看 白米和澀谷事件
期货
期貨合約(Futures contract),簡稱期貨(Futures),是一種跨越時間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透過簽訂合約,同意按指定的時間、價格與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通常期貨集中在期貨交易所,以標準化合約進行買賣,但亦有部分期貨合約可透過櫃台交易進行買賣,稱為場外交易合約。 期貨是一種衍生工具,按現貨標的物之種類,期貨可分為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兩大類。參與期貨交易者之中,套戥者(或稱對沖者)透過買賣期貨,鎖定利潤與成本,減低時間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投機者則透過期貨交易承擔更多風險,伺機在價格波動中牟取利潤。 不少期貨市場發展自遠期合約,指一對一個別簽訂的跨時間買賣合同,交易細則由買賣雙方自行約定。期貨合約則由交易所劃一標準化,讓四方八面的交易者可在同一個平台上方便地撮合交易。期權(選擇權)是從期貨合約上再衍生出來的另一種衍生工具。.
查看 白米和期货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農業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農業北韓在朝鮮半島的歷史中和現實地理條件中都是發展重工業和礦業為主,而南方是糧食和漁業產地,所以建國後糧食生產一直是北韓不可忽略的政治重點,甚至間歇性的飢荒影響了北韓的政權和外交,並間接觸發了北韓對內的深化組事件以及對外的北韓核問題等等行為,北韓農業成為外界研究了解其內部狀態的顯學。 根據美國中情局的研究,2015年北韓23.4%的勞動力用於農業,1960年代為57%。 目前被允許運作的唯一農會是朝鮮農業勞動者同盟。.
月饼
月饼,或叫中秋饼,是大中華地區、越南、琉球的中秋節食品。月餅最初为形如满月的饼,外观为圆形,后来有方形或其他形状。月饼外层通常以小麦粉为皮,其内有馅,馅料多种多样。 中秋节吃月饼是中華文化的传统风俗。中式月饼以广式月饼、潮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此四大派别最為普遍;此外中國各地尚有火腿月饼(云南)、椒葱月饼(江西)、水晶月饼(潮汕)、薄酥月饼(湖南)、冬蓉月饼(廣東台山)、德懋恭水晶饼(陕西)、三白月饼(黑龙江)、海味月饼(山東)、鸡丝月饼(清真式)、酥皮芋泥月餅(潮汕、福建、臺灣),港台有蛋黃酥和綠豆椪(臺灣)、冰皮月餅(香港)等。.
查看 白米和月饼
惠州市
惠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深圳,北连河源、韶關,东接汕尾,西邻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东端,南海大亚湾北部。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眾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祖籍惠州的港澳台同胞逾80萬人,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7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是惠州籍。對惠州人來講,自家有親戚在香港十分尋常。 惠州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快速发展的商业,高科技產业、服務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是中国大陆重要的高科技產业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随着总投资额730多亿元人民币的多个石化项目在惠州的兴建和投产,使惠州成为珠三角经济圈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惠州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查看 白米和惠州市
戴潮春事件
戴潮春事件,或作「戴萬生事件」。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也是時間最久者,自1862年起事至1865年平定,共歷時四年多。事件起因乃官府鎮壓天地會(又名八卦會)所致,影響範圍北至大甲,南至嘉義,遍佈整個台灣中部。雖然起事者為戴潮春,但與事者中包含各地地主,其中以林日成、洪欉等最有勢力。 由於當時清廷正與太平天國交戰,無力理會台灣民變,加上參與事件者包含各地大小地主,在起事當地頗具影響力,因此初期清朝僅能依靠霧峰林家等地方鄉勇勢力抵抗。直到1863年丁曰健與林文察相繼赴台參戰後,戰情才急轉直下,於1865年初結束。 戴潮春事件之後,霧峰林家因建立軍功,獲得大量的田產與樟腦專賣權,一躍而成為中台灣最有勢力的家族。.
查看 白米和戴潮春事件
施世榜
施世榜(),字文標,號澹亭,為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平(今日晉江市安海鎮)人,祖籍河南固始,後隨父親施啟秉來臺在臺灣鳳山縣落籍,為鳳山縣拔貢生。是清代臺灣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創建者。他是施琅的族侄,其父施啟秉與施琅同為潯海施氏十六世,乃第七世祖之後代,而施琅為三房之後,施啟秉為二房之後。 施世榜除開鑿八堡圳外,還在臺灣府城大南門外捐建敬聖樓、捐學田給海東書院、建恩赦橋,於晉江修文廟、安平橋,亦修建了鳳山縣文廟。此外施世榜也先後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與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泉安龍山寺與捐地擴建天上聖母宮(今鹿港天后宮),並捐獻銀元五十元以整修潯海施氏大宗祠。他在林先生廟與鹿港天后宮右廂供有其祿位。 《彰化縣志》載說他「性嗜古,善楷書」,其詩作有幾首收入方志之中。.
查看 白米和施世榜
施勳
施勳爵士,KBE,CMG(Sir Claud Severn,),舊譯史雲爵士,英國殖民地官員,1894年至1912年間於馬來亞地區的殖民地政府任職,官至馬來聯邦專員秘書兼海峽殖民地總督私人秘書。施勳在1912年出任香港輔政司,甫上任就率先於同年接見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內他十度署任港督一職,1919年處理過搶米風潮,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有份參與談判,以求緩和省、港局勢。施勳在1923年獲勳爵士,至1925年新任港督金文泰爵士上任後退休,前後在任13年,是任期最長的香港輔政司(及布政司)。.
查看 白米和施勳
斗
斗即勺,是中國古代滔水器具;亦代指量的容器容積單位。1斗.
查看 白米和斗
文王课
文王卦,中國古老占卜術之一。並非由周文王所創,應創始於至少是漢代京房、焦延壽之後。且其占卜方式多利用擲錢幣或捻白米的方式進行,故又稱金錢卦、米卦。.
查看 白米和文王课
摩斯漢堡
摩斯漢堡(モスバーガー;Mos Burger)是源自日本的跨國連鎖速食餐廳(),由櫻田慧與渡邊和男、吉野祥於1972年在東京創立。至今業務已擴展至全世界,但其主要的分佈點還是集中在於亞洲;截至2018年3月,全球共開設1,693間門市,其中1,341間在日本。.
查看 白米和摩斯漢堡
收驚
收驚(閩南語:siu-kiann),或稱喊驚、收嚇、叫魂,在原始宗教就有此儀式,道教、齋教亦有相同類似儀式。流行於台灣、香港、澳門、南洋,和中國的河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广西等地。.
查看 白米和收驚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简称T2DM,--),大陆旧称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简称NIDDM)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adult-onset diabetes),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種長期的代謝疾病,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常見症狀有、頻尿、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症狀可能還包含多食、感覺疲倦、治不好的痠痛。症狀一般慢慢出現,高血糖會帶來的長期併發症有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導致失明、腎臟衰竭,甚至會造成四肢血液流通不順而需要截肢 ;可能會突然發生,然而卻不太會併發糖尿病酮酸血症。 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發生在肥胖卻又缺乏運動者身上,具有先天基因者風險也會較高。2型糖尿病佔了糖尿病患者約九成的病例,剩下的一成為第一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內的遭破壞,而有著絕對性缺乏胰島素的問題。糖尿病確診需經由血液檢查而定,如檢測、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或是檢測糖化血紅蛋白(A1C)。 有些第二型糖尿病可經由保持正常體重、規律運動及適當飲食來預防,治療方式有運動、等。如果沒有血糖水平經常性偏低,建議使用二甲双胍來治療。許多患者最終都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口服降血壓藥的患者則不一定需要。對肥胖的患者而言,接受减肥手术對改善糖尿病十分有效。 自 1960 年起,第二型糖尿病病例隨著肥胖率升高。1985 年全球僅有約 3000 萬人確診罹患糖尿病,到了2015年患者則增至 3.92 億人;糖尿病通常好發於中高年齡層,但現今青年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比率逐漸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者可能減損長達約十年的壽命。糖尿病是最早被描述的疾病之一,在1920年代就發現了胰島素的重要性。.
查看 白米和2型糖尿病
60億圓紙幣
60億圓紙幣於1949年5月10日,由中华民国新疆省銀行發行,是中國歷史上面額最大的紙幣。 這張60億圓的鈔票上,印有“折合金圓券壹萬圓”字樣,這也是中國貨幣史上唯一在一枚紙幣上並列兩種不同的貨幣單位和金額的紙幣。.
查看 白米和60億圓紙幣
亦称为 粘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