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威廉·羅便臣
威廉·羅便臣爵士,GCMG(Sir William Robinson,),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11任港督。 威廉·羅便臣在1898年2月期滿離任,香港並沒有任何地方以威廉·羅便臣爵士命名;羅便臣道其實是以第5任港督夏喬士·羅便臣爵士命名的。.
查看 白加和威廉·羅便臣
德輔
德輔爵士,GCMG(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是英國派駐香港的第10任港督;在任職港督前曾任第三任斐濟總督兼西太平洋高級專員(1880年-1885年)及紐芬蘭第八任殖民地總督(1886年-1887年)。.
查看 白加和德輔
白加道
白加道 (Barker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車道路,是來往香港島太平山山頂山頂纜車白加道站至山腰山頂道40號摘星閣鄰近之間。白加道是雙線雙向行車道,無巴士、小巴,是純民居的山頂高級住宅區,不過可容許的士、貨車及私家車等車輛出入。 白加道1號是摘星閣,沿途無分支路往其他街道,直至終點白加道51號,西端該處除了是小型纜車分站,也是白加道與舊山頂道及種植道交界點,向南面山上望去見太平山獅子亭,向北望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及中環、尖沙咀兩岸。至於在街頭,白加道1號鄰近,除了見山頂道公路有巴士站及加油站,還有出入於僑福道路口的小巴及的士等。 山頂道沿途有住宅柏加別墅、維多利亞大廈、政務司司長公館、三軍司令官邸及摘星閣等。山頂道沿途的住宅,正門不在路邊,以高架斜道連接,路口有保安,又或者鐵閘上貼有告示「私人地方,內有惡犬」。 白加道是1890年代已經開拓的道路,以署理香港總督白加爵士(George Digby Barker)命名。.
查看 白加和白加道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查看 白加和香港總督
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錯綜複雜,街道眾多,根據地政總署的紀錄,已經刊憲命名及年代太久遠而沒有刊憲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沒有刊憲命名的私家街道,共有逾4千條。道路的長度共達1,984公里。而街道的名稱亦五花八門。由於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當中亦有部份街道名稱以英國地名或人名而命名,不过在英国治下,亦有不少街道以中國地方名或城市名来命名,这种中西文化滙聚,互相包容,亦成为香港的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此外,有些街道名稱則以一些吉祥的用語或字眼來而命名。亦有不少是以香港開埠以來各行各業的興起及當地社區的發展而配合上的街道名稱。.
查看 白加和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駐港英軍
港英軍(British Forces Overseas Hong Kong)是駐紮在香港的英國陸軍、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皇家空軍單位。1997年7月1日,駐港英軍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全部撤離香港。撤軍前,軍事費用由英國政府及香港政府各自承擔一半。.
查看 白加和駐港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