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匯率制度
匯率制度(英文:exchange rate regime)指一國貨幣管理部門在外匯市場管理本國貨幣與其他貨幣關係的方式。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有密切的關係,兩者通常受共同因素所影響。 匯率為一國貨幣和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根據經濟學傳統的分類,匯率制度可粗略地劃分為三種:浮動匯率,意即由市場主宰標的貨幣匯率的變化;釘住浮動,即是由中央銀行維持匯率在某個目標範圍或指定數值附近上下浮動;固定匯率,貨幣與黃金、某種國際性貨幣(通常該國際性貨幣選擇多為美元或者歐元)之間的匯率被鎖定在某一點或者採用一籃子貨幣組合來維持其幣值。這裡所指的匯率是官方匯率,即是中央銀行與一般銀行之間的兌換率,而非外匯交易根據的市場匯率。 實務上的情況則較複雜,國際貨幣基金會在2006年公佈了對世界各國匯率制度的分類,當中把各國制度按其浮動性分爲以下八種。.
查看 發鈔銀行和匯率制度
冠君產業信託
冠君產業信託()是香港鷹君集團分拆的房地產信託基金。 冠君產業信托的投資组合裏有兩項資產,其中一項是位於香港中環的花旗銀行廣場可出租總面積的95.7%。另一項是在2008年2月14日以125億港元購入的位於香港旺角的朗豪坊的商場及寫字樓部份。 冠君產業信托上市時以每基金單位5.1元訂價,集資近63億元,2006年5月24日正式上市。上市後鷹君集團、嘉里建設及永泰亞洲分別持有冠君49.2%、4.2%及1.6%的股權。 鷹君資產管理(冠君)有限公司為冠君產業信託的管理人,負責制定冠君產業基金的投資及融資策略,資產優化、收購及出售的制度,並整体管理冠君產業基金旗下物業。.
查看 發鈔銀行和冠君產業信託
祁禮賓
祁禮賓爵士,JP(Sir Vandeleur Molyneux Grayburn,),英國及香港銀行家,1930年至1943年間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司理,1941年7月獲港府委任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在1900年加入滙豐的祁禮賓曾先後在滙豐多個遠東分行任職,至1930年起出任總司理,任內參與檢討香港幣制和稅制,以及在1931年至1935年間負責統籌重建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的工程。在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後,雖然滙豐總行早已安然遷到倫敦,但身在香港的祁禮賓落在日軍手上,並且被強迫清算滙豐在遠東餘下的資產。此外,在沒有保證金的情況下,他被要脅簽發大批滙豐紙幣,前後總值1.198億港元。 在1943年,祁禮賓被日方指控從事諜報,以及將金錢偷運入赤柱拘留營,結果於同年6月被判入赤柱監獄勞役三個月。祁禮賓在獄中受盡折磨,而且被關進籠子內,同年8月21日因營養不良病死於赤柱監獄內,不過亦有傳言指祁禮賓是被日軍虐待致死。.
查看 發鈔銀行和祁禮賓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HSBC、滙豐)為滙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屬於滙豐集團的創立成員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旗艦銀行,也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银行,以及港幣的三間發鈔銀行之一(另外兩家是渣打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香港)),總部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1號香港滙豐總行大厦,現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各附屬公司主要在亞太地區設立約700間分行及辦事處。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年營業收益總額2552.33億港元,稅前利潤增加13%至1,156.19億港元(2016年為1,027.07億港元)股東應佔利潤增加13%至885.3億港元(2016年為786.46億港元)資產總值上升5%至79,430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75,490億港元)負債71903.60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68698.16億港元)股東權益總額6964.8億港元(2016年12月31日為6280.06億港元).
香港銀行公會
香港銀行公會(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Banks)是香港銀行界的法定團體。 香港銀行公會於1981年成立,前身是香港外匯銀行公會。根據香港法例第364章《香港銀行公會條例》而成立,條例亦提供法定架構,令香港政府與銀行界交流意見。 香港的銀行除領有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的銀行牌照外,亦必須成為銀行公會會員才可在香港經營銀行業務。公會以整間銀行作為會員,由各銀行會員委任一名高級管理人員作代表。 香港銀行公會有3位永久會員,永久會員為香港的發鈔銀行,即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中國銀行 (香港)有限公司及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1996年起,銀行公會主席由3間永久會員銀行的高層人員輪流擔任,每年轉換一次。 公會內設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及紀律委員會3個主要委員會。其中,委員會下附有「其他專案委員會及工作小組」。 銀行公會曾經協議訂定香港的最優惠利率。但現時,最優惠利率並非由銀行公會訂定,而是由各間銀行自行決定。.
查看 發鈔銀行和香港銀行公會
東藩滙理銀行
東藩滙理銀行(The 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也称东方银行、东亚银行、(香港称)金宝银行、东洋银行、(福州称)東藩滙兑銀行、(上海称)丽如银行,是第一家在香港開業的銀行,也是香港第一家發鈔銀行。.
查看 發鈔銀行和東藩滙理銀行
摩士
摩士爵士,KBE,JP(Sir Arthur Morse,),舊時也譯摩斯爵士,英國和香港銀行家,1941年至1953年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主席,1943年至1953年兼任總司理,1946年至1953年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是滙豐銀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初期的重要領導人物。 在1912年加入滙豐的摩士,早年曾在香港總行和中國內地各分行任職凡二十餘年,1940年調任倫敦分行總經理,1941年香港淪陷前夕出任主席,繼而在1943年起出任總司理,任內成功帶領滙豐渡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並負責在戰後將總行遷回香港,以及重建香港、遠東和全球各地的業務。「凡有利於香港者,即有利於滙豐」一語,即出自他任內。摩士在1953年卸任主席和總司理後,回到英國出任滙豐的倫敦顧問委員會主席,繼續參與滙豐業務。 摩士曾分別於1949年和1961年兩度封爵士,另在1940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現今位於九龍黃大仙的摩士公園,即以他命名。.
查看 發鈔銀行和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