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男高音

指数 男高音

在音乐,男高音(tenor)是一名音域佔c-c2共15度的歌唱家。他们按音質、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抒情花腔男高音(lirico-Leggero tenor)、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和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目录

  1. 204 关系: 基督的童年埃克托·柏辽兹厄勒克特拉 (歌剧)卢卡斯·格拉贝尔卢奇亚诺·帕瓦罗蒂古雷之歌台北天幕史蒂芬·克里遜叶甫盖尼·奥涅金 (歌剧)后宫诱逃合唱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墨西哥国歌大衛·米勒 (歌手)大海 (张雨生)女人皆如此女低音女高音女武神 (歌劇)姬聲雅士宿毛市安娜·涅特列布科安娜斯·巴爾莎安德烈·波伽利安琪拉·基柯基沃安魂曲 (莫扎特)安東尼·拉休拉尹克荣尼基·柏恩尼可莱·盖达尼克松在中国 (歌剧)尼诺·马查伊泽尼斯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中央民族樂團中山·逸仙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东京基督教短期大学希普林·卡萨利斯布蘭詩歌 (奧爾夫)三大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一顆偷偷落下的眼淚康姆·威尔金森庄严弥撒 (贝多芬)以色列人在埃及建中合唱團张汝钧弗兰科·科莱里... 扩展索引 (154 更多) »

基督的童年

《基督的童年》(L'enfance du Christ),作品號二十五,是法國作曲家埃克托·柏辽兹基於耶穌基督童年時,隨家人走避埃及的經歷寫成的合唱曲,並由作曲家自己負責作詞。該曲主要創作於1853至1854年間。而全曲還包含了此前在1850年開始創作的《入埃及記(La fuite en Egypte)》的合唱曲。全曲於1855年12月10日首演於巴黎海茲音樂廳(Halle Herz),由柏辽兹親自指揮巴黎喜歌劇院(Opéra-Comique)的團員演出。 柏辽兹以「宗教三部曲(Trilogie sacrée)」來歸類該曲:第一樂章講述猶太的黑落德王為保王位,而要下令殺死所有猶太的新生嬰兒;第二樂章則是描述天使為聖家帶來了追殺令的警報,因此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帶著耶穌逃往埃及;而最後一個樂章講述聖家逃到埃及的塞易斯,並獲以實瑪利人的家庭收留。值得留意的是,柏辽兹並非一個忠實教徒,創作此曲僅僅顯示了他對羅馬天主教的宗教音樂的讚許。而這部作品當中,也有不少地方顯示,柏辽兹的創作,受其入門導師让·弗朗索瓦·勒絮尔(Jean-François Lesueur)的聖經故事神劇作品所影響。.

查看 男高音和基督的童年

埃克托·柏辽兹

埃克托·路易·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又译--,法国作曲家,以1830年写的〈幻想交响曲〉闻名。.

查看 男高音和埃克托·柏辽兹

厄勒克特拉 (歌剧)

厄勒克特拉(德文:Elektra)為理查·史特勞斯所作的單幕歌劇,德文劇本由霍夫曼斯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於1903年所作,而本劇於1909年1月25日在德勒斯登國家劇院首演。.

查看 男高音和厄勒克特拉 (歌剧)

卢卡斯·格拉贝尔

盧卡斯·葛雷比爾(Lucas Grabeel,),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演员。他的成名之作是歌舞青春,他在這部电影中饰演雷恩·伊凡斯。早在1997年他就开始了演艺生涯。.

查看 男高音和卢卡斯·格拉贝尔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

卢奇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也是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別號「高音C之王」。.

查看 男高音和卢奇亚诺·帕瓦罗蒂

古雷之歌

《古雷之歌》(Gurre-Lieder)是奧地利作曲家荀伯克的大型清唱劇音樂作品,本作品需要動用5位獨唱家及1位朗誦旁白者,再加上三隊男聲合唱團、一隊混聲合唱團及編制十分龐大的管絃樂團,由1900年起開始構思,斷斷續續的規劃及動筆,直至1911年11月才正式完成。樂曲依據丹麥作家(Jens Peter Jacobsen)於1868年創作,但直至他逝世時亦未完成的詩集《盛開的仙人掌花》(En Cactus springer ud)中的《古雷之歌》而獲得靈感(Gurresange),荀伯克依據由所翻譯的德文譯本,把詩歌內容放進音樂內。.

查看 男高音和古雷之歌

台北天幕

台北天幕,是台北小巨蛋的玻璃帷幕外牆,為目前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三大的巨型LED數位看板(第一大為蘇州圓融時代廣場天階、第二大為美國拉斯維加斯天幕、第三大為北京世貿商城天偕)。於2006年12月31日邀請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在台北小巨蛋舉辦跨年演唱會,並於演唱會前為台北天幕進行點燈揭幕,營運後為台北的城市景觀及科技化形象有顯著的效益,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專門作為廣告用途的大型LED戶外數位看版。.

查看 男高音和台北天幕

史蒂芬·克里遜

史蒂芬·克里遜(Stephen Christian,)是另類搖滾樂團安柏林樂團的主唱。 Category:美国男歌手 Category:美國新教徒 Category:美国摇滚歌手 Category:中佛罗里达大学校友.

查看 男高音和史蒂芬·克里遜

叶甫盖尼·奥涅金 (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語:«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拉丁轉寫:Yevgény Onégin,作品號二十四)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譜曲的三幕歌劇。俄語劇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羅夫斯基(К.)基於俄國著名詩人亚历山大·普希金1830年發表的同名長篇詩體小說改編而成。該劇1879年在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下首演於莫斯科小劇院(Малый театр, Москва)。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抒情歌劇的典型作品。歌劇劇本的用詞用字十分貼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詩,還有柴可夫斯基添加的音樂和戲劇元素。劇情講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終生抱憾:當年玩世不恭地拒絕一名少女的求愛;還有草率激怒好友,導致在決鬥中殺死對方。該劇有不少套全劇錄音,也經常在各地上演。.

查看 男高音和叶甫盖尼·奥涅金 (歌剧)

后宫诱逃

后宫诱逃(K.384;德语: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 英语: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是奥地利作曲家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创作的三幕德语歌剧。 德语唱词由克里斯多夫·弗雷得里希·布里茨那(Christoph Friedrich Bretzner)创作,故事讲述了英雄贝尔蒙特在仆人佩德利奥的帮助下,前往土耳其塞利姆帕夏的后宫营救被海盗掳走的爱人康斯坦斯。.

查看 男高音和后宫诱逃

合唱

合唱指一種集體性的歌唱藝術。在合唱中,人員分成若干聲部,分別採用不同的旋律,同時唱歌。這類表演團隊被稱為合唱團或者合唱隊。參加的人員則稱做合唱團員或者合唱隊員,其所演唱的歌曲稱作合唱音樂,但也常遇到將合唱當做合唱團或合唱音樂的簡稱。.

查看 男高音和合唱

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塞維利亞的理髮師》是法國作家博馬舍於1775年所寫的劇本,原名《Le Barbier de Séville》。以此劇本為基礎所製作的歌劇,最著名的為羅西尼作曲,史特比尼作詞的二幕歌劇《Il Barbiere di Siviglia》。同樣以上述劇本為基礎所製作的歌劇還有帕伊謝洛作曲,Nicholas Isouard作詞的版本。雖然帕伊謝洛的版本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不過最終羅西尼的版本通過時間的考驗而流傳下來,並且自它在1816年於羅馬首演後就一再演出。 《塞維利亞的理髮師》的為自博馬舍的劇本《費加洛三部曲》中第一部,《塞維利亞的理髮師》(1772年)、《費加洛的婚禮》(1778年)、《有罪的母親》(1792年),而莫札特於1786年作曲的歌劇《費加洛的婚禮》即是基於第二部而寫的。.

查看 男高音和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墨西哥国歌

墨西哥国歌 (Himno Nacional Mexicano)启用于1854年,于1943年成为官方国歌。其歌词是由诗人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博卡内格拉于1853年创作的;1854年,雅伊梅·努诺·罗卡为歌词谱曲,使这首歌得以在当年的墨西哥国庆日(9月16日)首次亮相。 墨西哥国歌在非正式场合有时被称作「Mexicanos, al grito de guerra」(西班牙语,意为“墨西哥人,响应战争召唤”),这取自副歌部分的第一句。 国歌演奏时,将右手手心朝下平放于左胸前,以示敬礼。.

查看 男高音和墨西哥国歌

大衛·米勒 (歌手)

大衛·米勒(英语:David Miller,1973年4月14日—)是美国的男高音歌手,是歌剧流行音乐组合美声男伶(IL DIVO)的成员之一。.

查看 男高音和大衛·米勒 (歌手)

大海 (张雨生)

《大海》是台湾男歌手張雨生的歌曲,由陈大力填词,陈大力和陈秀男谱曲,时长4分35秒,收录于1992年专辑《大海》中。.

查看 男高音和大海 (张雨生)

女人皆如此

《女人皆如此,或戀愛學堂》(Così fan tutte, ossia La scuola degli amanti,作品號K.588)為莫札特所作喜歌劇,劇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撰寫。莫札特有三部歌劇作品的劇本都由彭特所作(女人皆如此、唐·喬望尼與費加洛婚禮)。這齣劇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Emperor Joseph II)的建議下進行創作,原本規劃是由作曲家薩列里(Antonio Salieri)為這劇本譜曲,但不知何故,在他完成第一幕的部分後即中斷創作。這個標題「Così fan tutte」原意為「女人們都這麼做的」,不過通常翻譯為「女人皆如此」,這段文字在劇中第二幕終曲前由三名男士所唱出。.

查看 男高音和女人皆如此

女低音

在歌唱方面,女低音(Contralto)是女聲中最低的聲部,音域通常是從中央Ç下的˚F音往上爬升二個八度(F3〜F5)音色相比女高音較寬厚深沉,有時候一些音色比較磁性暗啞,而聲音又渾厚的女中音,也會被歸類爲女低音。諸如 Lady gaga ,艾美·懷恩豪斯以及愛黛兒等流行歌手。。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一幕第一场的《奥尔伽的咏叹调》就是由女低音独唱。另外在一些乐器名称里带有“女低音的音域”之含意。.

查看 男高音和女低音

女高音

在音乐,女高音(soprano)音域指成年女歌手能达到的声音频率(而非响度)最高的(通常是C4-C6)范围。注意,英文中soprano一词还表示一个系列的乐器中声音频率最高的一种。.

查看 男高音和女高音

女武神 (歌劇)

《女武神》 (Die Walküre)是《尼伯龍根的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第二部歌劇,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女武神》於1870年6月26日在Munich Court Theatre首演。August Kindermann飾演Wotan,Heinrich Vogl飾演Siegmund,Therese Vogl飾演Sieglinde,Sophie Stehle飾演Brünnhilde。著名歌曲《女武神的騎行》 (Ride of the Valkyries)亦是出自《女武神》歌劇。 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及沃爾松格傳說 (Volsunga saga)。.

查看 男高音和女武神 (歌劇)

姬聲雅士

姬聲雅士(Gay Singers)是香港一支無伴奏合唱組合,正式成立於1994年,是香港最早期成立的無伴奏合唱組合之一,亦被譽為「香港最為人熟悉的無伴奏合唱組合」。.

查看 男高音和姬聲雅士

宿毛市

宿毛市()是位於高知縣西南部與愛媛縣接壤的城市。主要市區位於宿毛灣旁,轄區還包括沖之島。.

查看 男高音和宿毛市

安娜·涅特列布科

安娜·尤利耶芙娜·涅特列布科(Anna Jur'evna Netrebko,)是來自俄羅斯,當紅於世界歌劇界的女高音歌手。她不僅具有華麗的嗓音,扎實的歌唱基本功,而她的美貌更是為人所稱道。她與更因男高音羅蘭度·維拉臣多次成功合作,而和其被並稱為當今歌劇界的「夢幻情侶」。2006年她在萨尔兹堡取得奥地利国籍。.

查看 男高音和安娜·涅特列布科

安娜斯·巴爾莎

安娜斯·巴爾莎(Aγνή Mπάλτσα,),希臘著名次女高音歌劇唱家,因在1980年代多次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的成功合作而聞名於世。.

查看 男高音和安娜斯·巴爾莎

安德烈·波伽利

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是一位義大利盲人歌手。他是一位古典跨界音樂男高音,和英国女高音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新西兰女高音海莉·薇思特拉等同属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跨界音乐歌唱家。 波伽利得到过最辉煌时期的卢奇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的指导,曾被誉为帕瓦罗蒂的接班人。.

查看 男高音和安德烈·波伽利

安琪拉·基柯基沃

安琪拉·基柯基沃(Angela Gheorghiu;),原名安琪拉·布爾拉庫(Angela Burlacu),羅馬尼亞著名女高音歌剧歌唱家,也是法籍男高音羅伯托·阿藍尼亞的前妻。基柯基沃以擅長演繹威爾第和普契尼的作品而著名於世。而她演繹寫實主義歌劇和法語歌劇也廣受好評。另外基柯基沃也致力推廣故鄉羅馬尼亞的音樂,偶有錄製羅馬尼亞的民歌和東正教的宗教音樂作品。.

查看 男高音和安琪拉·基柯基沃

安魂曲 (莫扎特)

《d小调安魂弥撒曲》,KV626,或简称《d小調安魂曲》,是莫扎特創作的一套安魂曲,亦是他最後的作品之一,写于1791年。.

查看 男高音和安魂曲 (莫扎特)

安東尼·拉休拉

安東尼·拉休拉(Anthony Laciura,)是一名美國歌劇男高音,他的才能以和演員而聞名。他出生在新奧爾良,與Charles Paddock在那裡一起學習歌喉,Paddock也是的老師。.

查看 男高音和安東尼·拉休拉

尹克荣

尹克榮(윤극영,尹克榮;1903年9月6日-1988年11月15日)本贯海平,是韓國的一位著名诗人、作词家、作曲家。.

查看 男高音和尹克荣

尼基·柏恩

尼古拉斯·賓納特·占士·阿當·柏恩(Nicholas Bernard James Adam Byrne,),普遍被稱為尼基·柏恩(Nicky Byrne),出生在都柏林,是著名的愛爾蘭以Pop為主的樂隊西城男孩中最年長的成員。.

查看 男高音和尼基·柏恩

尼可莱·盖达

尼可莱·哈利·古斯塔夫·盖达(Nicolai Harry Gustav Gedda,),著名瑞典籍男高音歌唱家。尼可萊·蓋達一生錄製了超過200張歌劇和古典歌曲專輯,被譽為歷史上錄製曲目最豐富的男高音歌手。.

查看 男高音和尼可莱·盖达

尼克松在中国 (歌剧)

《尼克松在中国》(Nixon in China)是一部由约翰·库利奇·亚当斯创作的三幕歌剧,剧本由爱丽丝·古德曼(Alice Goodman)撰写,是亚当斯的第一部歌剧,创作灵感来源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2年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行。这部作品于1987年10月22日在休斯顿大剧院首演,制作,马克·莫里斯编舞。塞拉斯于1985年向亚当斯提出这部歌剧的构思,后者起初不是很有兴趣,但之后觉得这可以是一次很有价值的研究机会,于是接受了项目。古德曼在歌剧剧本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有关尼克松访华的研究,不过她没有参考多少1972年以后出版的资源。 为了创造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亚当斯在标准的管弦乐团基础上增加了萨克斯、更多的打击乐器以及电子合成技术。部分评论家认为歌剧的音乐风格有明显的极简主义色彩,但也表现出了多种曲风,受到了包括菲利普·格拉斯以及像理查德·瓦格纳和小约翰·施特劳斯这些19世纪作曲家的影响。亚当斯还将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的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爵士乐等音乐风格混和,还利用大乐团来让人联想到尼克松年青时生活的1930年代。这多种元素的组合频繁变化,来反映舞台上的相应变化。 歌剧1987年的首演所获评价褒贬不一,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很快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尼克松在中国》此后多次在欧洲和北美演出,并录制了两个版本。2011年,本剧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首演,该版本主要基于原版制作。同年歌剧又经加拿大歌剧公司在多伦多演出,这是一个抽象化的版本。进入2010年代后,评论家的意见逐渐开始认可这部作品,称其为美国歌剧中的一出经久不衰的杰作。但截至2015年6月,这部作品仍然没有在中国大陆演出過。.

查看 男高音和尼克松在中国 (歌剧)

尼诺·马查伊泽

尼诺·马查伊泽(ნინო მაჩაიძე,拉丁转写:Nino Machaidze,),格鲁吉亚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马查伊泽8岁开始接受声乐训练,先后在和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学院学习声乐。2008年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她代替安娜·奈瑞贝科出演古诺歌剧《》中的朱丽叶,由此成名。.

查看 男高音和尼诺·马查伊泽

尼斯

尼斯(Nice)是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港口城市,位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为滨海阿尔卑斯省行政中心。尼斯地处马赛和意大利热那亚之间,为主要旅游中心和蔚藍海岸地区的首选度假地,尼斯是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马赛),大都会区人口933080人(1999年统计)。尼斯是法国第五大城市,城市中心人口347,100人。(2004年统计).

查看 男高音和尼斯

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

《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Bastien und Bastienne,K. 50)是由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创作的一部单幕歌唱剧,写于1768年。当时他只有12岁。这部作品是受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医生与催眠术士的委托创作的,讽刺了当时时兴的“田园风”,其中特别还对让-雅克·卢梭的歌剧《乡村中的占卜师》进行了戏拟。这部剧的剧本由F·W·魏斯克恩与J·H·穆勒等人创作,编译自夏尔·西蒙·法瓦的剧作《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的爱情故事》(Les Amours de Bastien et Bastienne)。依所著的莫扎特的传记,该剧是在梅斯梅尔的花园中进行的首演。但这个说法没有其他的证据支持。该剧首次可以证实的演出是1890年于柏林建筑之家(Architektenhaus)进行的。 这部歌剧序曲的主题与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类似。其中的唱段则兼具法德两国作品的特点:作品的旋律大多是法国式的,但也有德语艺术歌曲风格的唱段,比如巴斯蒂妮的第一段咏叹调。这段旋律后来还在莫扎特1788年写的G大调三重奏(K.564)中出现。另一个纯艺术歌曲风格的唱段是巴斯蒂妮的咏叹调《我对于他的心思已了如指掌》。除了主角二人和解的场景外,莫扎特对于乐队的运用都较为保守。 莫扎特尽管当时尚年幼,但已经熟练掌握声乐作品写作技巧以及戏拟的诀窍。这些都会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开花结果。《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可能是莫扎特少年时写的歌剧中,较为容易表演的一部。.

查看 男高音和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niversité de la Colombie-Britannique,簡稱UBC)--簡稱卑--詩大學或卑大,是一所位於加拿大卑斯省的公立大學,也是U15大學聯盟、大英國協大學協會、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和Universitas 21成員之一。UBC为全世界培養了眾多的顶尖人才,學術聲譽極高,至目前為止共有7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著名经济学家-zh-tw:勞勃·孟岱爾;zh-cn:罗伯特·蒙代尔;zh-hant:羅伯特·蒙代爾;zh-hk:羅拔·蒙道;-。UBC於1908年創校,現在總共有兩個主要校區。學校主校區位於緊鄰溫哥華市西端的大學保留地,為卑斯省最古老的大學,起初為研究性合作機構,後來逐漸發展為聞名國際的綜合大學;另外该校位於基隆拿市的新校區成立于2005年,稱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奧卡納干分校,取代原奧卡納干大學學院。.

查看 男高音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中央民族樂團

中央民族樂團是位在北京的中國國營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前身是中央樂團民族管弦樂隊,1960年組建。 中央民族樂團第1任團長李煥之,曾到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舉行音樂會,並擁有許多位正高級職稱的創作人員(指揮、作曲)和演員(演奏員):作曲家劉文金;胡琴家周耀錕;管樂家王鐵錘;柳琴家張鑫華;琵琶家楊靜等。而中國國家1級指揮閻惠昌和胡炳旭;台灣高雄市實驗國樂團樂團首席丁魯峰曾在團工作多年。.

查看 男高音和中央民族樂團

中山·逸仙

《中山·逸仙》是美國華裔作曲家黃若作曲,以普通話演唱的三幕歌劇。香港歌劇院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委約創作。莊梅岩創作歌劇劇本。歌劇以孫中山和宋慶齡的愛情為主題,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 黃若寫了西方樂團和中樂團兩個版本。西方樂團版原本於北京首演,但被取消,中樂團版於香港首演。他之所以寫了兩個版本,「是感興趣於探索東方和西方的影響怎樣改變作品」。Kelly Chung Dawson,, China Daily, 13 May 2011 on chinadaily.com.cn.

查看 男高音和中山·逸仙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第一個火星探測計劃,于2016年1月11日立项。2011年發射的螢火一號是该計劃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计划預計在2020年7月、8月擇期以長征五號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發射萤火二号,一步趕超完成繞、著、巡三階段任務。.

查看 男高音和中国火星探测计划

东京基督教短期大学

东京基督教短期大学()20**年**月**日阅览。,-->是过去一所位于日本千叶县印西市的私立短期大学。.

查看 男高音和东京基督教短期大学

希普林·卡萨利斯

希普林·卡萨利斯(Cyprien Katsaris),法國籍塞浦路斯人,钢琴家和作曲家。.

查看 男高音和希普林·卡萨利斯

布蘭詩歌 (奧爾夫)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亦譯為《博伊伦之歌》或《布朗尼之歌》,是德国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絃乐作品。內容取自同名的文學作品,是其中一首較為人所認識的二十世紀古典音樂作品,當中的開場及終曲《哦,命運》更是本曲的代表作。2009年,由英國廣播公司和其他機構所做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哦,命運》是英國近75年來最為人所認識的古典樂曲。在電視、電影及廣告中的配樂中经常出现。奥夫在创作的技法上,运用最简单的旋律素材、强烈吃重的节奏,将没有任何发展与变样的乐句大量的反反复复,在看似单调乏味的手法上,营造出源源不断的能量。.

查看 男高音和布蘭詩歌 (奧爾夫)

三大

三大可以指:.

查看 男高音和三大

三大男高音演唱会

三大男高音演唱会是指三位歌剧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哥、-zh-hans:何塞·卡雷拉斯;zh-hk:何塞·卡雷拉斯;zh-tw:荷西·卡列拉斯;-和-zh-hans:卢奇亚诺·帕瓦罗蒂; zh-hant:盧奇亞諾·帕華洛帝;-联袂举办的演唱会。1990年7月7日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前夜,三位歌唱家在意大利罗马的古卡拉卡拉浴场第一次联手登台。祖宾·梅塔担任乐队指挥。举办这场音乐会的设想来自制作人和经纪人马利欧·德拉第。第一场音乐会的主要目的为癌症基金筹款,同时也是欢迎多明哥和--的好友--成功治愈白血病,回到歌剧舞台。 继1990年成功举办了首场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之后,又有三场男高音演唱会在世界杯期间举行,分别为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之夜在美国洛杉矶道奇體育場、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之下以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在日本横滨市。另外,还在世界其它城市举办男高音演唱会,地点通常选在体育场或者室外的知名建筑旁。如2001年6月23日中国演唱会在北京紫禁城举行。 演唱会在商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录制成系列唱片,十分畅销。包括「卡列拉斯-多明哥-帕華洛帝:三大男高音演唱会」(Carreras - Domingo - Pavarotti: the Three Tenors in Concert)、「1994年三大男高音演唱会」(The Three Tenors In Concert 1994)、「1998年三大男高音演唱会」(The Three Tenors: Paris 1998)、「三大男高音圣诞演唱会」(The Three Tenors Christmas)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精选」(The Best of the Three Tenors)。祖宾·梅塔是1990年和1994年演唱会的乐队指挥,1998年演唱会指挥是詹姆士·列文。 三大男高音演唱会曲目丰富,除了经典的歌剧以外,还包括百老匯音樂劇甚至热门流行音乐。经典曲目有贾科莫·普契尼创作的歌剧《-zh-hans:图兰多; zh-hant:杜蘭朵公主;-》里的乐曲《-zh-hans:今夜无人入睡; zh-hant:公主徹夜未眠;-》和意大利名曲《-zh-hans:啊!我的太阳; zh-hant:我的太陽;-》。 尽管三大男高音演唱会向普通大众推广了高雅音乐,但是也受到批评家的指责。他们指出每场演出要支付给三位歌唱家和指挥每人超过100万美金,报酬过高,并且在体育场演出歌剧,会导致音响效果,不能很好地表现歌剧的魅力。面对批评,多明哥在1998年的一次访问中说,“我可以理解批评家的抱怨,但是我不希望他们参加三大男高音演唱会。” 在三大男高音演唱会成功后,有很多类似的演唱会涌现,如爱尔兰男高音、澳大利亚男高音、三大加拿大男高音、十大男高音、三大女高音 和三大中国男高音等等。.

查看 男高音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

一顆偷偷落下的眼淚

一顆偷偷落下的眼淚(Una furtiva lagrima)是一首浪漫曲,在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葛塔諾·多尼采蒂的作品《愛情靈藥》中第二幕,第七場由飾演Nemorino的男高音唱出。 Nemorino愛上了Adina,但她對這個傻傻的鄉巴佬並無興趣。為了得到Adina的心,Nemorino用他所有的錢,向Dulcarmara醫生這個雲遊無定的騙子買了一劑「愛情靈藥」,其實這劑所謂的靈藥只是一瓶便宜的紅酒。但當Nemorino見到Adina的哭泣時,他以为她已經因為靈藥的關係而愛上了自己。 這是Nemorino在他發現靈藥令他成功得到他愛人Adina的心而唱出的。.

查看 男高音和一顆偷偷落下的眼淚

康姆·威尔金森

寇姆·威尔金森(Colm Wilkinson,),爱尔兰音乐剧演员、男高音暨作曲家,其饰演過最著名的角色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灵魂人物、男主人公尚萬強。此外,他曾經参演第一部登陆中国大陆由百老汇演员演出的音乐剧。.

查看 男高音和康姆·威尔金森

庄严弥撒 (贝多芬)

《D大调庄严弥撒》,作品12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9年至1823年间创作的弥撒。该作品一般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齐名;此二者都是古典音乐时期最显著的弥撒。但该作品知名度不如同时期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和晚期钢琴奏鸣曲高。.

查看 男高音和庄严弥撒 (贝多芬)

以色列人在埃及

《以色列人在埃及》(Israel in Egypt),HWV54,亦可譯作《在埃及的以色列人》,是德國巴洛克時期作曲家韓德爾所創作的一齣神劇,創作於1738年10月,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並配器,首演在1739年4月4日於英國倫敦皇家劇院舉行。 合唱段落在《以色列人在埃及》中成了絕對的主導,而且更在多個樂章中採用了雙合唱團的配模,這相比韓德爾其他的神劇-包括為人熟識的《彌賽亞》為多。以修訂版中全曲共39首,只有11首是涉及獨唱的曲目(第2,第39首分別由獨唱和雙合唱團演唱),雙合唱團段落更佔全曲近乎一半。歌詞的內容皆選自聖經舊約中的出埃及記及詩篇,但亦有不少評論認為一直和他合作的劇作家查理斯·詹寧斯(Charles Jennens)亦有份整理。 初稿時原設有三部份,第一部份乃取自早兩年完成的作品《加露蓮女皇喪禮歌曲》(HWV264),副題稱為「以色列人為約瑟之死的輓悼」(Lamentation of the Israelites for the death of Joseph),當中韓德爾把第2首「鍚安的人在哀悼著」改為「以色列的人在哀悼著」,可惜是由於初演後的反應不佳,後來再公演時,韓德爾把這部份刪去,原來的第二、三部份(出埃及記、摩西之歌)便成了現時的第一、二部份。 由於改動後第一首曲目已經是男高音的宣敘調,欠缺了慣常的一個器樂前奏,在1758年的重演中,韓德爾將另一劇神劇《所羅門》的序曲(亦有指再加入部份的選段)加進去,成為新的第一幕;及後亦有一些演出原用《加露蓮女皇喪禮歌曲》的前奏曲(甚至是全套作品)作為開場,這兩種處理方法現今仍然被採納為一個緩衝方法。.

查看 男高音和以色列人在埃及

建中合唱團

建中合唱團 團隊類型 男聲合唱/TTBB 創團時間 1967年 指導老師 賴以恒 學生指揮 黃昱綸(50屆) 團員數量 約30人 組織類型 學生社團 聯絡方式 10066 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 網路論壇 https://www.facebook.com/ckchoir/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合唱團 (簡稱建中合唱團 、建中團、建合、英文:Taipei Municipal Chien-Kuo High School Choir、CK Choir),為台灣合唱音樂界相當活躍的社團,並是全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專任學生指揮、伴奏的高中合唱團。 宗旨以培養聲樂人才、發揚合唱藝術,並同時兼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發展為主。團內所有事務皆由學生幹部自主行政,設有指導老師一名加以輔導,是一個非校隊性質的學生社團。 社團練習室早期位於日治時期的木造建築第二學寮(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改名勾踐樓,又名木樓),這也是建中合唱團校友團木樓合唱團的名稱源由。現已遷至現址格物樓四樓與音樂科共用一間教室。(第42屆之後該教室為合唱團專用) 每年固定行程為參加台北市學生音樂比賽,並時常在市賽中晉級參加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與台灣各地高中合唱團互相觀摩。在每年五、六月之交,都會定期舉辦成果展,並不定期與高中友校舉辦聯合演出。成果展結束後,高二幹部則會藉由交接儀式將團務全部轉移到高一團員身上,以培養新一批學生幹部的獨立行政能力。.

查看 男高音和建中合唱團

张汝钧

張汝鈞()香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為香港藝術家聯盟會員、美聲合唱團創團音樂總監和指揮,現為該團擔任榮譽藝術顧問。.

查看 男高音和张汝钧

弗兰科·科莱里

弗兰科·科莱里(Franco Corelli,),義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他活躍於1950年代至1976年間的歌劇界。除了強而有力的聲音,科莱里還具有生動的舞台表演和富吸引力的樣貌,風靡當年的歌劇舞台。.

查看 男高音和弗兰科·科莱里

弗雷迪·默丘里

弗雷迪·默丘里(Freddie Mercury,),原名法鲁克·布勒萨拉(Farrokh Bulsara,ફરોખ બલ્સારા‌ mr-mercury.co.uk)英国歌手、詞曲作家及唱片監製,以摇滚乐队皇后乐队的主唱和主创身份最为出名。作为一个表演者,他以华丽的风格和跨四个八度的嗓音闻名.

查看 男高音和弗雷迪·默丘里

弗朗兹·莱哈尔

弗朗兹·莱哈尔(Franz Lehár,)是一位匈牙利血统的奥地利作曲家。匈牙利名为Lehár Ferenc。 莱哈尔曾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在德沃夏克鼓励下开始作曲。他的音乐生涯始于军队乐队长,后来才在定居地维也纳投入其轻歌剧创作生涯。 他的轻歌剧《风流寡妇》获得世界性的胜利,连同时代的古斯塔夫·马勒都十分喜爱这部作品。其他較著名的作品有《卢森堡公爵》、《微笑的大地》、《帕格尼尼》和《沙皇太子》。他的大部分男高音咏叹调是写给理查德·陶伯的。 他轻歌剧的成功使他获得大量财富,他购买了维也纳的史肯耐德小皇宫,仆人簇拥。他在遗嘱中写道,他的大部分财产和他的房子将会捐给他的出生地Bad Ischl和帮助穷困的艺术家。 莱哈尔和爱默里希·卡尔曼是两战期间所谓的“银色”维也纳轻歌剧时代的开启者。.

查看 男高音和弗朗兹·莱哈尔

弄臣 (歌劇)

《弄臣》(Rigoletto)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著名三幕歌劇,與《茶花女》、《遊唱詩人》並稱為威爾第中期的三大傑作。意大利語劇本由以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所作的法語戲劇《》為基礎改編而成。該劇首演於1851年3月11日的威尼斯鳳凰劇院。 《弄臣》是現在各大歌劇院的標準保留劇目之一。而劇中詠嘆調至今依然流行,幾乎是每位男高音首張個人專輯的必唱的曲目。根據美國歌劇協會數據顯示,現時《弄臣》在北美地區上演的頻率,名列第九。.

查看 男高音和弄臣 (歌劇)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德布西)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Pelléas and Mélisande)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一部五幕十二場的歌剧。這歌劇改編自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的話劇,原作的一次演出裏,曾由另一位法國作曲家佛瑞創作場景音樂。德布西看過話劇版本後覺得非常喜歡,認為梅特林克象徵主義的風格很適合自己,在得到梅特林克答應後,德布西自行將劇本改編為歌劇劇本,刪減了部份場次並稍作更改,1902年於巴黎喜歌剧院首演。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主题是禁戀,梅麗桑德是戈洛的妻子,卻愛上其弟佩利亚斯。故事並沒有清晰的時代或傳說背景,裏面的人物都是活在夢中,但人物的對白卻經常流露出微妙而寫實的心理變化,故事中出現的事物常常有更深刻的象徵意義。例如劇本中經常利用法語尊稱的您(vous)和暱稱的你(toi)去梅麗桑德和兩位男主角之間的親疏有別。音樂風格上,這歌劇也帶有德彪西印象派的特徵,著重音色的變化。歌唱部份近似說話,沒有明顯的咏嘆調和宣敍調的區分,樂隊經常以重覆出現的主導動機暗示人物或情感。因此這歌劇被認為是法國樂派對德國作曲家瓦格纳歌劇的回應。 除了德布西和佛瑞,西貝流士也曾以此主題創作組曲,勋伯格亦曾以此主題創作交響詩。.

查看 男高音和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德布西)

彼得·許萊爾

彼得·許萊爾(Peter Schreier,),德國著名男高音歌劇唱家,指揮家,以演繹德語歌劇和巴赫各部聖樂中傳道者的角色而聞名於世。.

查看 男高音和彼得·許萊爾

何塞·卡雷拉斯

何塞普·卡雷拉斯(Josep-Maria Carreras i Coll,發音:,),是加泰隆尼亞歌唱家,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是演繹威爾第和普契尼作品中男高音角色的權威之一。.

查看 男高音和何塞·卡雷拉斯

依多美尼歐

《克里特王依多美尼歐,或伊莉亞和伊達孟特》(Idomeneo, re di Creta ossia Ilia e Idamante,K.366)為莫札特所作之義大利文歌劇。劇本由瓦雷斯果(Giambattista Varesco)編寫,改編自丹榭(Antoine Danchet)的法文作品。當時這部法文作品曾由康普拉(André Campra)譜曲於1712年上演。莫札特與瓦雷斯果在1780年受鐵歐德(Karl Theodor)的委託進行創作。這齣歌劇在慕尼黑王宮的屈維利埃劇院(Cuvilliés Theatre)於1781年1月29日首演,由當時24歲的莫札特譜曲,而依多美尼歐也是莫札特第一齣成熟的歌劇作品,管絃樂、宣敘調與旋律線都展現岀作品的成熟度。而在某些方面(例如合唱部分),這齣歌劇還是呈現一種實驗的風格,並不算完備。除此之外,莫札特還必須與劇作家瓦雷斯果爭執,大至作品的翻修與改變,小至一些歌詞的文字調整。而今依多美尼歐已是相當常見,且在各個劇院經常上演的基本作品。.

查看 男高音和依多美尼歐

快樂、哀愁和中庸

《快樂、哀愁和中庸》(L'Allegro, il Penseroso ed il Moderato),HWV55,是德國作曲家韓德爾於1740年完成的合唱劇樂。在韓德爾全集中,本曲被修入於神劇類別,但是全套作品卻沒有任何和聖經內容相關的題裁或經文。反而歌詞則完全取材自英國大文豪米爾頓的兩首於1641年所創作的長篇「雙子」田園詩《》(L'Allegro)和《》(Il Penseroso,亦可譯為「憂鬱的人」),因此後世亦稱本曲為一首田園式頌歌(Pastoral Ode)。 相比《彌賽亞》、《猶大·瑪加伯》及《耶弗他》等神劇,《快樂、哀愁和中庸》本來屬韓德爾毫不顯眼的作品,但自從1988年,美國舞蹈家馬克·莫理斯及他的「馬克·莫理斯舞蹈團」以本曲創作舞劇並一炮而紅,樂曲也在短時間內令不少音樂及舞蹈愛好者所認識。.

查看 男高音和快樂、哀愁和中庸

命運之力

《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4幕歌劇。意大利文劇本由皮亞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編寫。歌劇劇本乃改編自里瓦斯(Rivas)公爵薩維德拉(Angel de Saavedra)編寫的西班牙戲劇《Don Alvaro o La Fuerza de Sino》(1835年),而其中一幕是改編自弗里德里希·席勒的作品《Wallensteins Lager》。 歌劇於1862年11月10日在聖彼得堡首演。 歌劇幾經修訂後,於1863年在羅馬演出(劇名為《Don Alvaro》),不久後於馬德里上演(戲劇原作者薩維德拉亦有出席欣賞)。1865年,歌劇於紐約及維也納演出。1866年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及1867年於倫敦上演。 後來對劇本增加了部份內容,再由威尔第修訂樂曲。經修訂的版本於1869年2月27日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演。此最後修訂的版本亦被是現時的標準版本。 《命運之力》是一部著名歌劇,有多個錄音版本,經常重演。.

查看 男高音和命運之力

唐懷瑟 (歌劇)

《唐懷瑟》(德文:Tannhäuser),又译《唐豪瑟》,全名为:《唐怀瑟与瓦特堡歌唱大赛》(Tannhäuser und der Sängerkrieg auf Wartburg),是德国作曲家理查·瓦格纳的一部歌剧,属于拜鲁依特音乐节上演剧目。本剧经瓦格纳本人多次修改,有三个版本曾于德累斯顿(1845年)、巴黎(1861年)和维也纳(1875年)首演。.

查看 男高音和唐懷瑟 (歌劇)

冬之旅

《冬之旅》(Winterreise,D. 911, 89)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依据威廉·米勒的诗改编的声乐套曲,创作于1827年至1828年间。在这部套曲之前,舒伯特曾在1823年为米勒的《美丽的磨坊女》配过曲。它是在舒伯特日益病入膏肓时创作的,因而多少能反应出他当时的身心状态。 《冬之旅》讲述了失恋的主人公在冬季漫行时的所见所感。由于其较大的体量,并且其中歌曲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它对于表演者的诠释有较高的要求。尽管此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曾在1816年写过套曲《》(An die ferne Geliebte),但舒伯特所写的《美丽的磨坊女》及《冬之旅》仍可称开创这种体裁先河之作。 这部套曲原本为男高音和钢琴而作,但经后人改写,其他音域的歌唱家也可演唱。在舒伯特身后,弗朗茨·李斯特等作曲家对于这部套曲进行了改编。并且,它还影响到了后世的一些作品,比如古斯塔夫·马勒的《青年流浪之歌》。后人也试图从这部套曲中读出舒伯特在政治方面的一些诉求。.

查看 男高音和冬之旅

全民最大黨

是台灣中天電視首創、以輕鬆逗趣的方式笑看新聞事件及針砭時事的綜藝節目,製作人為王偉忠,節目口號為「全民做老闆!」,沿用主要《全民大悶鍋》班底演員模彷演出,以兩至三個主題形式討論;節目亦沿用《全民大悶鍋》受到歡迎的單元,包括「阿洪之聲」及「芒果亂報」等等。 节目全程Live現場直播,2007年9月10日起週一至週五晚上10點至11點於中天娛樂台播出,在2007年12月17日後改為週一至週五晚上9點至10點於中天綜合台播出,在2010年8月2日─2012年9月21日於中天娛樂台週一至週五晚上9點至10點播出。該節目是緊接《2100全民亂講》及《全民大悶鍋》後的第三代「全民亂講系列」節目,在該節目停播後開始播出「全民亂講系列」第四代《全民大新聞》,至翌年1月25日的播畢後「全民亂講系列」結束。.

查看 男高音和全民最大黨

八戶市

八戶市()是位於日本青森縣東南方,面臨太平洋的一個中核市,僅次於青森市的第二大城市。 八戶市是青森縣南部地區的中心都市,以此作為生活中心的八戶都市圈其人口大約有33萬人。若將鄰近的岩手縣東北部亦包括在這商圈之內,其人口則是東北地方少有的60萬人。.

查看 男高音和八戶市

关贵敏

关贵敏(),中国山西长治人。中国大陆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一级演员 ,載於《自由電子報》,2011年4月13日。,素有「中國歌王」美名,嗓音至今依然清亮甜美。关贵敏的夫人是音乐家邹晓群。 早年在家乡农业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一名工人,业余爱好唱歌。1978年调到北京中央电影乐团。音域宽广,音色甜美醇厚,将西洋发声和民族唱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在1970和1980年代曾红极一时,先後為五十餘部電影、電視配唱。代表歌曲有《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青春啊,青春》、《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再见了,大别山》、电视剧《敌营十八年》主题歌《曙光在前头》等。 1983年关贵敏被医院诊断为早期肝硬化,开始练习法轮功。1996年4月移民美国。 关贵敏認為,艺术应该反映真实的客观世界和人的真实情感,但共产党把艺术作为欺骗人民、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关贵敏擔任2007、2008年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全球華人聲樂大賽(後改為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評審。後參與組建美國神韵艺术团,並出任副团长,他說「中国大陆被中共统治以来,是不信神的,是不讲道德的。」「在全世界推神韵晚会,是通过晚会形式告诉人们,人应该有崇高的道德。」 根据大纪元报导,关贵敏在2011年担任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評委主席。一则2011年12月28日大纪元报导中,提到关贵敏从12月中旬开始参加神韵艺术团的2012年度全球巡回演出,并给观众带去了震撼;在该报导所配的12月27日晚,神韵艺术团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剧院举行的第二场演出演员谢幕合影中,可见关贵敏穿黑色燕尾服在舞台中间向观众挥手谢幕。 大纪元对2012年2月羅切斯特神韵表演的报导中提到,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师认为「神韻的歌詞很有感召力,被譽為「中國歌王」的關貴敏的演唱,唱得正氣浩然,蕩氣迴腸,很富於感染力」。 2012年4月17日,大纪元报导2012年光臨歐洲的是神韻三大團之一的神韻國際藝術團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關貴敏、曾是首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女子青年組冠軍的神韻舞蹈編導任鳳舞,以及第四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青年男子組金獎得主吳巡天等優秀藝術家組成的強大陣容。.

查看 男高音和关贵敏

克莱德·麦克菲特

克莱德·兰斯利·麦克菲特(Clyde Lensley McPhatter,)是一位美国节奏布鲁斯和摇滚歌手,是嘟·喔普和节奏布鲁斯风格形成中的关键人物,或许是1950和60年代被模仿得最多的节奏布鲁斯歌手。麦克菲特的男高音唱腔形成于他少年时代演唱的福音音乐。他在青少年时代组建黎巴嫩山歌手组合(The Mount Lebanon Singers)并在其中担任男高音领唱Arnold Shaw, Honkers And Shouters.

查看 男高音和克莱德·麦克菲特

克里斯·布朗

克里斯·布朗,全名克里斯托弗·莫里斯·布朗(Christopher Maurice "Chris" Brown,)是美国歌手、演员。2005年末,年仅16岁的他发布了首张同名专辑《Chris Brown》。该专辑中收录了打榜单曲“Run It!”,该曲曾登上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头名,这使得他成为继1995年之后,首位出道单曲即登上排行榜头名的男性歌手。.

查看 男高音和克里斯·布朗

克里斯·馬汀

克里斯托弗·安東尼·約翰·“克里斯”·馬汀(Christopher Anthony John "Chris" Martin,)出生于英格蘭德文郡,是酷玩樂團(Coldplay)的主唱、吉他手與鋼琴手。他的音域介於中音和高音之間,並且經常使用假聲(falsetto)。他在英格蘭多塞特郡的 Sherborne School 接受教育,那是一所知名的男子私立學校。之後他在倫敦大學學院(UCL)取得希臘文與拉丁文雙主修研究的一級榮譽學位。.

查看 男高音和克里斯·馬汀

皇宮酒店 (舊金山)

皇宮酒店(The Palace Hotel)是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的一家歷史悠久且頗具盛名的酒店,座落於市場街與口西南角。為了與最初興建於1875年的皇宮酒店(遭到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引起的火災損毀後已拆除)作區別,這家酒店又被稱作為「新」皇宮酒店("New" Palace Hotel)。 1909年12月19日,酒店於舊址重建後開張。隨後,在1989年1月至1991年4月間短暫歇業兩年,針對建築進行翻修並加強抗震結構。這間佔據大部分城市街區的百年酒店緊鄰灣區捷運蒙哥馬利街站與蒙纳德诺克大厦,且與相隔一條市場街。 皇宮酒店是官方計畫的一員。.

查看 男高音和皇宮酒店 (舊金山)

玫瑰騎士

《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是理查·史特勞斯所著的歌劇,共分三幕,时长将近4小时,於1911年1月26日在德國德累斯頓市首演。故事敘述一位19歲的單身伯爵與32歲的元帥夫人發生外遇,伯爵又陰錯陽差地擔任了夫人表親的「玫瑰騎士」,向一位富家女提親,卻愛上她的故事。.

查看 男高音和玫瑰騎士

王菀之

王菀之(Ivana Wong Yuen Chi,),香港著名實力派歌手及演員,2005年加入樂壇被喻為擁有「天籟之音」,一直橫掃各大音樂頒獎禮的創作、歌曲及歌手獎,兩度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個人演唱會,2017年伙拍張敬軒紅館演唱會,2012年憑〈留白〉勇奪四大音樂頒獎禮歌曲獎與及2012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金曲金獎」,氣勢一時無兩。王菀之在戲劇演出方面亦極具天賦,2014年首次參與電影演出,即憑《金雞SSS》榮獲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及「最佳女配角」兩個獎項,以及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提名,演技備受肯定。 王菀之曾7年獲得商業電台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唱作人」獎項,其中3年榮獲「叱咤樂壇唱作人金獎」,更曾數度獲得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十大銷量本地歌手」獎項,為她帶來「唱作女皇」的美譽。 2011年為劉偉強導演執導電影《不再讓你孤單》創作包辦作曲、填詞及主唱的電影歌曲〈錯過了地址〉獲得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提名。2011年10月首次於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2場《水.百合》個人演唱會,邀得3位當今樂壇頂尖音樂總監及42人弦樂隊合作,史無前例,口碑載道,更被喻為「顛覆紅館的Art Show」。2014年5月再度登上紅館舉行其第二次個人演唱會《菀之論》,全場座無虛席,並於演唱會中表演踢躂舞及鋼管舞,成為香港樂壇首位將該兩種舞蹈帶入紅館的女歌手。 除歌唱方面,王菀之2006年開始參演舞台劇,2010年《柯迪夫Octave》19場演出全部爆滿,她更憑為此劇創作的歌曲入選第20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原創音樂」提名。2011年翻譯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Because》為她帶來第21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提名,演戲天分得到業界肯定。2013年初次參與TVB劇集《老表,你好嘢!》演出一鳴驚人。 2015年11月11日,王菀之於微博上傳多張照片並公開宣布與著名人像公仔設計師蘇卓航(Eric So)的婚訊。二人於同月29日於陽明山莊低調舉行婚禮,只邀請了親戚及數名圈中好友出席,包括張敬軒、容祖兒、王祖藍、黃偉文及吳君如等。.

查看 男高音和王菀之

琼·维克斯

·维克斯(Jon Vickers,),加拿大男高音,音乐博士,加拿大勋章获得者。 维克斯出生于萨斯喀彻温亚伯特王子市,他在一家八个孩子之中排第六。1950年,他获得奖学金在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歌剧。1957年维克斯进入伦敦的皇家歌剧院柯文特花园公司。1960年他到大都会歌剧院发展。他演唱的意大利和德国歌剧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他是典型的“英雄男高音”,很适合演唱瓦格纳的歌剧,但其个人哲学观使得他对瓦格纳的歌剧角色有所保留。他另一个名角色是在威尔第歌剧《阿依達》中的拉达梅斯和《奧泰羅》里面的主角摩尔人奧泰羅。他分别在塞拉芬和卡拉扬手下录制过两次《奧泰羅》。 1968年他获得了加拿大勋章。 1953年他与 Henrietta Outerbridge 结婚,并育有五个孩子。 2015年7月10日,瓊‧維克斯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過世,享壽88歲。.

查看 男高音和琼·维克斯

理髮師合唱

髮師合唱(barbershop music)指一种無伴奏的合唱方式團體,也泛指理髮師合唱這種類型的歌曲。.

查看 男高音和理髮師合唱

神韵艺术团

韻藝術團成立於2006年,總部設於美國紐約。神韻的宗旨是復興五千年神傳文化,2018年有五個團同時在世界各地開始巡迴演出,每一年的演出都有一套全新的節目,配合全新的音樂、服裝、動態天幕和歌唱曲目。2006年獲《Billboard》雜誌評選為全美七大優秀大型舞台劇。 《紐約時報》2010年〈一夜看盡五千年中華傳統音樂與舞蹈〉報導,指神韵每年在全世界逾100個主要城市巡演(至今未能前往中國大陸演出,主要原因是該團體與“法輪功”有密切關聯),在2007年首演季,觀眾只有二十萬;在2010年演出季,觀眾已超過一百萬。每個分團除了有知名的舞蹈家和音樂家外,有獨立的樂隊、編舞、作曲家、主持人、服裝設計師、舞台設計師、天幕和電腦藝術家約100人,均受受過傳統的文化培訓。常獲世界各地藝術大師的五星級評價,被稱「奇蹟再現」。.

查看 男高音和神韵艺术团

福山潤

福山潤()是一名日本男性聲優(配音員)、歌手。生於廣島縣福山市,出身於大阪府高槻市。事務所所屬。本名也稱為福山潤,在日本喜愛他的聲優迷們暱稱他為ジュン或ジュンジュン(潤潤)本人親筆書寫並且公開的暱稱,最初是由聲優森川智之所命名。與之友好的聲優們以及聲優迷亦如此稱呼。。.

查看 男高音和福山潤

福爾摩沙合唱團

福爾摩沙合唱團(Formosa Singers)成立於1994年,為台灣最活躍的合唱團隊之一,並致力於台灣本土合唱作品推廣。.

查看 男高音和福爾摩沙合唱團

秦始皇 (歌劇)

《秦始皇》(英語:The First Emperor)是一部以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為原型的英語悲歌劇。該劇由旅美華裔作曲家譚盾譜曲,並由作曲家自己和作家哈金一起填詞。該劇於2006年12月21日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進行了全球首演。.

查看 男高音和秦始皇 (歌劇)

秋川雅史

秋川雅史(),日本著名聲樂家、男高音。他出身於日本愛媛縣西條市,父親秋川暢宏亦是聲樂家。他參加了2006年12月31日舉辦的第57屆NHK紅白歌合戰。他的單曲《千の風になって》(中文譯名:化為千風)在2007年1月22日的「Oricon每周單曲排行榜」進佔第1,是他的代表作。.

查看 男高音和秋川雅史

竹溪里 (臺南市南區)

竹溪里位於臺灣臺南市南區健康路一段、竹溪、國民路與南門路區域間。北、東、南至西順時針分別與中區的法華里與五妃里、新生里、大林里與明德里銜接。本里大多為住宅區,甚少空氣污染及吵雜噪音。且為臺南市主體育場、棒球場所在地與機關團體研習、開會熱門地點,里內有臺鹽實業公司總部。.

查看 男高音和竹溪里 (臺南市南區)

第1號交響曲 (布萊恩)

《d小調第1號交響曲》是英國二十世紀作曲家布萊恩的作品,又稱為「哥特(Gothic)」。創作於1919年至1927年。這首作品的長度及所需的演出人數,於1974年曾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列為演奏時間最長和所需人數最多的交響曲。縱使現時已有其他作曲家所寫的交響曲,長度和演奏時間都比本曲為長,不過若只論曾作公開演奏及被灌錄成唱片的話,仍以本曲為紀錄保持者。 全首交響曲由兩部份組成,而每部份則再分成三個樂章(即全曲共有六個樂章)。第一部份為純樂器演奏,時間約為40分鐘;第二部份則加入聲樂,演奏時間超過一小時。總演奏時間約為115分鐘。樂譜於1932年由位於萊比錫的 Cranz 出版社發行,1976年再由United Music Publishers重印成袖珍總譜。不過兩者的錯誤卻非常多,另外亦沿用舊的編號,把本交響曲稱為第2號交響曲(作曲家於1967年把自己的交響曲重新編號,《哥特交響曲》被編為第1號)。 值得一提是,1928年作曲家以本樂曲參加當年由Columbia唱片公司所舉辦,為紀念舒伯特逝世100周年的作曲比賽,在英國賽區得到第二名,獲得了50英磅的獎金;並獲推薦到維也納作總評(決賽的評判包括了卡爾·尼爾森和格拉祖諾夫等人),但最終得獎作品則為庫特·阿特伯格的第6號交響曲。 作曲家將此曲獻給德國作曲家理察·史特勞斯。.

查看 男高音和第1號交響曲 (布萊恩)

第8號交響曲 (馬勒)

《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是由古斯塔夫·馬勒創作,於1906年定初稿,並於1907年全面完成的交響曲。馬勒在本交響曲棄用傳統以「樂章」作為分段,但卻沿用在第二,第三交響曲中以「部份」(Part)來區分不同的主題,將樂曲分成兩個部份。另外合唱部份貫穿整首交響曲,全首交響曲的演奏時間為80分鐘。由於演出人數眾多,除了超大編制的管弦樂團、管風琴外,連同男聲、女聲、童聲合唱團,總人數超過一千人,規模空前,因此本曲也有《「千人」交響曲》之別名。.

查看 男高音和第8號交響曲 (馬勒)

第9號交響曲 (貝多芬)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作品125是貝多芬於1818至1824年間創作的四樂章交響曲,也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該作品是古典音樂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一,亦屬於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 該作品篇幅宏大,演奏全曲需約一小時。貝多芬也是首個在交響曲中使用人聲的主流作曲家。末樂章的歌詞由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欢乐颂》(An die Freude)中部分詩句改編而成。該作品的別稱“合唱”由此而來。 時至今日,《第九交響曲》仍在世界文化界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該曲第四樂章部分樂段經指揮家赫伯特·冯·卡拉扬整理後,以《歡樂頌》(Ode to Joy)之名成為歐洲聯盟的官方盟歌。於2003年,交響樂的手稿在倫敦的蘇富比拍賣行以330萬美元的天價售出,印證了其價值。正如蘇富比的手稿部負責人史提芬·路博士(Dr.

查看 男高音和第9號交響曲 (貝多芬)

第一誡的義務

《第一诫的义务》(Die Schuldigkeit Des ersten und fürnehmsten Gebottes,K. 35)是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参与创作的一部宗教歌唱剧,写于1767年。这齣歌剧的第一部也是他第一部歌剧作品。创作这部作品时,莫扎特年仅11岁。依照现在的研究结果,这部歌剧的剧本是由伊格纳茨·安东·冯·韦泽所写。此前由于剧本的封面上仅有署名“J.A.W.”,相关研究者曾推测剧本作者可能是约翰·亚当·威兰或是雅各布·安东·马里亚努斯·威默。莫扎特只写了歌剧的第一部,第二部与第三部分别由米歇尔·海顿与完成。后两部目前都已佚失。歌剧的第一部1767年3月12日在萨尔茨堡大主教宫骑士厅首演,第二与第三部则分别于同月的19日与26日首演。.

查看 男高音和第一誡的義務

米良美一

米良美一(米良 美一,)是一名出生于宮崎縣西都市的日本男性聲樂家。擅於以假聲男高音演唱,個人的音域範圍為3個半8度音階。身高142.7cm。.

查看 男高音和米良美一

米歇尔·普拉松

米歇尔·普拉松(Michel Plasson,)是一名法国指挥家。.

查看 男高音和米歇尔·普拉松

维姆·梅尔滕斯

维姆·梅尔滕斯生于比利时内尔佩尔特)是一位比利时佛兰德区的作曲家,男高音歌唱家,钢琴家,吉他手和音乐理论家.

查看 男高音和维姆·梅尔滕斯

美丽的磨坊女

《美丽的磨坊女》(Die schöne Müllerin,作品号25,D. 795)是由弗朗茨·舒伯特基于德国诗人威廉·米勒诗作改编的声乐套曲,创作于1823年。在此之后,舒伯特还为米勒的《冬之旅》配了曲。它是最早的一部被广为传唱的声乐套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视为艺术歌曲这一体裁的一部巅峰之作。 这部套曲原先是为男高音及女高音而作,后来被改为其他音域。由于歌词所讲是一位男青年的故事,因而这部作品经常由男歌唱家演绎。这部作品的钢琴部分不仅仅只是人声的伴奏,并且承担了这部作品相当大的比重。 这部作品演奏时长通常在60至70分钟之间。.

查看 男高音和美丽的磨坊女

美聲少年

美聲少年(Il Volo,)是一個來自義大利以古典跨界為主的男子組合。「Volo」一詞在義大利語的意思是「展翅高飛」。成員包括皮耶羅·巴羅內(Piero Barone)、伊納吉歐·博施基托(Ignazio Boschetto)及吉安路卡·吉洛貝爾(Gianluca Ginoble)。2015年他们代表意大利参加欧洲歌唱大赛,並獲得第三名。.

查看 男高音和美聲少年

羅伊·奧比森

羅伊·奧比森(Roy Orbison,),也被稱為「The Big O」,是一位美國創作歌手,最出名是他標誌的墨鏡,及個性鮮明強而有力的嗓音,所作歌曲曲式較複雜,富幽鬱的情感。.

查看 男高音和羅伊·奧比森

羅伯托·阿藍尼亞

羅伯托·阿藍尼亞(Roberto Alagna,),著名法籍歌劇男高音歌唱家,1996年至2009年是羅馬尼亞著名女高音安琪拉·基柯基沃的丈夫。.

查看 男高音和羅伯托·阿藍尼亞

羅蘭多·比利亞松

罗兰多·比利亞松(Rolando Villazón,)全名埃米略·罗兰多·比利亞松·毛萊翁(Emilio Rolando Villazón Mauleón),墨西哥歌劇男高音。他因與女高音安娜·安奈瑞贝科的多次成功合作,而和其並稱當今歌劇界「夢幻情侶」。.

查看 男高音和羅蘭多·比利亞松

烏列爾

烏列爾或譯為烏列、烏里耶爾,依據希臘語和俄語發音則譯為鄔里伊爾 (英語:Uriel,希伯來語:,標準希伯來語:Uriʾel,提比里安發音:ʾÛrîʾēl,希臘語:Ουριήλ,俄語:Урии́л;東正教譯名:總領天使鄔里伊爾,天主教譯名:總領天使優禮,基督新教譯名:天使長烏列爾),名字的意思是「神之光」,是猶太教及基督教信仰中一位天使長的名字。但不包括在正典書籍及不被天主教官方認可,但在猶太教神祕文學中祂是一位重要的天使長。在舊約聖經的偽經《衣索比亞語以諾書》()、《》和新約聖經的偽經《》中,名字有被提及。和米迦勒、加百列及拉斐爾同為站在上帝寳座面前的四大天使。烏列爾的意思是「神之光明」和「神之火燄」。據說烏列爾不只是大天使,也是熾天使和智天使。 在啟示錄式著作、卡巴拉著作和神祕主義著作裡,烏列爾通常與烏利亞 (Urial)、沙利葉 (Sariel,意思為「神之令」)、法紐爾 (Phanuel,意思為「神之顏」) 等混同。.

查看 男高音和烏列爾

爱就是力量

《爱就是力量》(愛は力)是中国歌手阿兰·达瓦卓玛以alan之名与男高音歌手福井敬合作发行的单曲,预定于2011年1月1日发行。这首歌是东京电视台于2011年1月2日放送的新春大型时代剧《戦国疾風伝 二人の軍師 秀吉に天下を獲らせた男たち》的主题歌。.

查看 男高音和爱就是力量

田園調布

園調布()是日本東京都大田區的町名,位於大田區最西端,鄰接世田谷區最南端,為日本知名的高級住宅區。郵遞區號為145-0071。.

查看 男高音和田園調布

男中音

在音乐领域,男中音(baritone)是指音域A-a1共15度的男歌唱家,通常兼备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质,既亮堂、柔润,又庄重、沉着。比才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華格納歌剧《唐懷瑟》中的《晚星之歌》就是由男中音独唱。.

查看 男高音和男中音

男低音

在音乐,男低音(bass)是一名唱音域F-f1共15度(按谱所示低8度)的歌唱家,音色低沉、浑厚、老成、持重。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格列敏咏叹调“爱情能征服所有的人们”就是一首男低音独唱曲。.

查看 男高音和男低音

男聲合唱

男聲合唱是指一种只有男聲的合唱,屬於同聲合唱。 男聲合唱的聲部分配一般來說是由第一男高音(Tenor 1)、第二男高音(Tenor 2)、男中音及男低音所構成,常簡寫為“TTBB”。如果是「理髮店式」合唱音樂()中的第一男高音,由於常使用假聲男高音(Falsetto Tenor)的技巧唱歌,跟女中音的音域重疊,故也有可能簡寫為“FTBB”及“ATBB”。 男聲合唱的曲子是十分多元化的:包括艾爾噶的《五首無伴奏男聲合唱曲——選自希臘詩集》(Five unaccompanied part-songs from the Greek Anthology, Opus 45)、沃爾夫的《三首無伴奏男聲合唱曲》(Drei Lieder für Männerchor A Cappella, Op.13)、孟德爾頌的《兩首宗教男聲合唱曲》(Zwei geistliche Männerchor, Op.

查看 男高音和男聲合唱

男性女高音歌手

男性女高音(Male Soprano, Sopranist) 兼具女高音和男高音的音質,既高亢、優雅又華麗、豐潤。名曲如莫札特歌劇>中>.

查看 男高音和男性女高音歌手

無伴奏合唱

無伴奏合唱(a cappella;中文音譯:阿卡貝拉 或阿卡佩拉)無樂器伴奏的純人聲音樂,但事實上並非一定要「合唱」,常見於15和16世紀的教堂音樂,亦有組合利用這種形式來重新編排流行音樂。在外國比较著名的无伴奏团体有、、、、Pentatonix、VoicePlay、New York Voices、The Manhattan Transfer以及日本的。這種音樂風格的小組近年也流行於香港,台灣和日本。例如台灣2013年金曲獎的最佳演唱組合獎得主歐開合唱團就是无伴奏合唱的合唱團。 值得注意的是「無伴奏合唱」並非真的無伴奏,它只是"無樂器"或"無背景音樂"而已,在主音以外的聲部,如低音、和音、人聲敲擊等,就是伴奏,只不過它們都是由人聲唱出罷了。.

查看 男高音和無伴奏合唱

特鲁希略

特鲁希略(西班牙語:Trujillo)是一個西班牙語地區常見的地名和人名。可以指以下事物:.

查看 男高音和特鲁希略

特洛伊人

《特洛伊人》為白遼士所作的法文五幕歌劇,劇本由白遼士本人在1856年到1858年間親自完成,主要是根據維吉爾(Virgil)的敘事史詩《埃涅阿斯紀》寫成。特洛伊人是白遼士最龐大也是最具有雄心的作品,也可以視為是他創作生涯的一個總結,但是在他有生之年卻從未見到這齣歌劇完整上演過。這齣作品的最後三幕曾以《在迦太基的特洛伊人》為名,在1863年11月4日於巴黎首演。.

查看 男高音和特洛伊人

盧廣仲

盧廣仲(),出生於台灣臺南仁德大甲里,台灣男演員、男歌手、作曲家、填詞人。 盧廣仲在就讀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一年級時因車禍住院而開始接觸吉他,並在隔年獲得淡江大學「金韶獎」創作歌謠比賽創作及獨唱冠軍;接著,他又獲得國立政治大學「金旋獎」創作組冠軍及最佳人氣獎,並在第20屆金曲獎中獲得最佳新人獎以及最佳作曲人獎。2018年憑「魚仔」一曲獲得第29屆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並再度拿下最佳作曲人獎。.

查看 男高音和盧廣仲

音域

音域是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歌唱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查看 男高音和音域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查看 男高音和音乐

莎樂美 (歌劇)

《莎樂美》(德語:»Salome«,作品號五十四)是理查德·施特劳斯作曲並作詞一套單幕德語歌劇。該劇腳本是基於奥斯卡·王尔德同名法語戲劇的赫德維希·拉赫曼(Hedwig Lachmann)德語譯本改編而成的。1905年12月9日首演於德累斯頓的宮廷歌劇院。 該劇最為世人熟悉的段落,也是上演初年最為臭名昭著的,便是女主角莎樂美的「七層紗之舞(Tanz der sieben Schleier)」。而當今更著名便是更為驚人的最後一幕,呈現莎樂美熱情地親吻起施洗者約翰斷頭上的嘴唇。這一段今日已成為戲劇女高音的音樂會常用曲目,而全劇也是各大歌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市面也有不同錄音的版本售賣。.

查看 男高音和莎樂美 (歌劇)

莫幹生

莫履賢,MBE,JP(Mok Kon-sang,),字幹生,號應霖,〈混跡洋行成巨賈,祖孫三代皆買辦〉,2009年5月7日。香港紳商,1917年至1931年任太古洋行末任買辦。 莫幹生來自莫仕揚家族,與祖父莫仕揚和父親莫藻泉三代均任太古洋行買辦,橫跨前後61年。在買辦任內,莫幹生協助太古拓展業務,使之在1920年代一躍而成香港數一數二的英資洋行。不過,莫幹生也透過太古糖業囤積居奇,趁價低的時候買入食糖,然後再待價而沽,從中賺取600萬至700萬港元的鉅額利潤。莫幹生透過太古糖業從中取利的做法引來太古大股東施懷雅家族的注意,促使太古方面展開調查,最終迫使莫幹生在1929年賠償25萬港元和解,至1931年再被迫辭任買辦一職,標誌著莫家勢力逐漸從太古洋行消退。 莫幹生嘗任東華醫院和保良局總理,對教育發展尤其關注,他除了是香港大學終身校董外,也是九龍城民生書院創辦人之一,並曾慷慨捐助聖保羅男校、聖士提反書院和母校皇仁書院等校。莫幹生在半山干德道41號建有豪華大宅,大宅後來曾用作香港外國記者會,也是1950年代荷里活電影《生死戀》的拍攝場地之一,復於1960年代末拆卸重建為聯邦花園。 莫幹生不少家族成員均各有所長,其弟莫應溎和莫應基分別是執業大律師和資深股票經紀,其中莫應溎後來支持共產黨,並轉到中國大陸定居。莫幹生其中一位孫兒莫華釗是文物收藏家和註冊會計師;曾外孫女陸恭蕙曾任立法局、立法會議員和環境局副局長;而姪孫莫華倫則是國際男高音歌唱家。.

查看 男高音和莫幹生

莫華倫

莫華倫 (Warren Mok Wah-yeun,),澳門居港男高音歌唱家,為中國三大男高音之一。祖籍廣東珠海會同村,為香港開埠初期太古洋行買辦莫仕揚家族家族成員,莫慶義醫生之子。7歲隨父母移居香港,後移民美國,近年回流香港。 莫華倫是夏威夷大學學士、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音樂碩士。1987年在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初度登台,曾飾演50多個角色,亦灌錄了很多唱片。近年亦涉足音樂製作,旨在把歌劇介紹給亞洲的聽眾,此外由2000年起擔任澳門國際音樂節總監以及港澳多個歌唱團的指揮、顧問等。.

查看 男高音和莫華倫

莫札特歌劇列表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创作的歌剧作品总计有22部。这些歌剧的类型以及规模各有不同。其中既有莫扎特早年临摹之作,也有他后来技巧纯熟时的作品。这些歌剧中有三部没有最终完成,并且直到他去世多年后才得以上演。莫扎特几齣成熟时期的歌剧都是世界各地上演不息的经典剧目。 莫扎特幼年即有采撷吸收各种风格作品中养分的能力。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他说:“您知道,从任意一个类型或风格的作品中,我都可以多多少少地学习模仿一些东西。”他善于运用这种天赋来同化与完善学习内容,并由此创新进而实现更大的突破。因而,他早年虽然会循规蹈矩地按照正歌剧、喜歌剧以及歌唱剧的传统去创作作品,但在成熟后就会凭借自己的创造力来改良这些体裁。比如《唐·喬望尼》就结合了正歌剧与喜歌剧两种体裁的特点:这部剧既有正歌剧型的角色唐娜·安娜,也有喜歌剧型的角色莱波雷洛与泽琳娜,更有二者的混合体唐娜·埃尔薇拉。 莫扎特也常发展与提炼其早期作品中的一些创意与亮点。例如,一些研究者认为其晚期歌剧中的一系列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特别是那些既有魅力又谙于世故的“威尼斯风流妇人”,都能在莫扎特早期作品中发现她们的影子:比如巴斯蒂妮(《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妮》)与桑德里娜(《假女园丁》)就是康斯坦策(《后宫诱逃》)与帕米娜(《魔笛》)的原型。桑德里娜的配角塞尔佩塔则是布隆德(《后宫诱逃》)、苏珊娜(《费加罗的婚礼》)、泽琳娜(《唐·喬望尼》)以及蒂丝皮娜(《女人皆如此》)这些光彩照人的配角的前身。 这些歌剧取材广泛。早期作品的剧本大多改编自己有的作品。由莫扎特自己挑选的第一个剧本是1781年神父所写的《依多美尼欧》。五年后,他开始与其最重要的伙伴,洛伦佐·达·彭特,的合作,并迎来了自己的“凤凰涅槃”。此前曾有达·彭特早在1783年即为未完成的《失望的新郎》写过剧本的说法,但目前的研究否定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莫扎特认为,作为作曲家,他也应该为剧本投入大量精力,以令其更好地为音乐服务。音乐学家这样写道:“达·彭特可能确实在对于戏剧性的需求方面与莫扎特一拍即合。但在与达·彭特合作前,莫扎特曾带些威胁意味地要求过几个作家在剧本中安排其所爱的充满戏剧性的合唱。”.

查看 男高音和莫札特歌劇列表

莫扎特作品列表

以下是奧地利作曲家 Category:各作曲家樂曲列表 cs:Seznam skladeb Wofganga Amadea Mozarta es:Anexo:Catálogo Köchel de la obra de Mozart.

查看 男高音和莫扎特作品列表

莉莉瑪蓮

《莉莉瑪蓮》(Lili Marleen)是一首在二次大戰兩方陣營中廣為流傳的德語歌曲。.

查看 男高音和莉莉瑪蓮

遊唱詩人 (歌劇)

《遊唱詩人》(Il trovatore)是一部四幕的著名歌劇,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意大利文劇本是由巴達爾(Leone Emanuele Bardare)及卡瑪拉諾(Salvatore Cammarano)編寫,改編自Antonio García Gutiérrez的話劇《El Trobador》。 《遊唱詩人》於1853年1月19日在羅馬阿波羅歌劇院(Teatro Apollo)首次演出。.

查看 男高音和遊唱詩人 (歌劇)

聖誕快樂 (電影)

《聖誕快樂》(,),2005年的電影。故事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1914年的英法聯軍與德軍三方協議聖誕節休戰。此電影後來入圍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查看 男高音和聖誕快樂 (電影)

荒唐分局角色列表

《荒唐分局》(Brooklyn Nine-Nine)是一部由與共同開創,於2013年9月17日開播的美國情景喜劇。劇集背景設定在紐約市警察局旗下位於布魯克林區的虛構警區99分局,講述分局警探們的爆笑辦案故事。本劇由環球電視公司製作,FOX取得播映權,但在播映5季後,FOX取消了劇集,於是自第6季起改由NBC接續播映。.

查看 男高音和荒唐分局角色列表

萊茵的黃金

《萊茵的黃金》 (Das Rheingold)是《尼伯龍根的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系列中四部歌劇的第一部,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萊茵的黃金》於1869年9月22日於Munich Court Theatre首演,由August Kindermann 飾演Wotan,Heinrich Vogl飾演Loge,Wilhelm Fischer 飾演Alberich。.

查看 男高音和萊茵的黃金

萬聖節樂團

萬聖節(Helloween)是德國力量金屬樂團,1984年於北德國漢堡成立,第一代陣容為主唱兼吉他手、貝斯手、鼓手和吉他手。1985年發行迷你專輯《》,以及首張錄音室專輯《》,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張力量金屬專輯,樂團成為力量金屬流派的創造者。隨後主唱加入,樂團擴編為,凱伊·漢森專職擔任吉他手。在這個陣容中,萬聖節發行第二張專輯《》和第三張專輯《》,音樂評論家們廣泛的認為這兩張作品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傑作,萬聖節自此成為值得留意的重金屬樂團。 然而,吉他手凱伊·漢森在第三張專輯發行後離開樂團,他自己成立了另一支力量金屬樂團伽瑪射線,萬聖節則招募了入替。更換吉他手之後的萬聖節接著發行第四張專輯《》和第五張專輯《》,它們的銷量下滑並招致評論家和樂迷的負面評價。這直接造成了樂團成員間的緊張關係,並導致鼓手英戈·史維坦柏格和主唱麥可·坎斯卡遭樂團開除。隨後分別由和入替。陣容變動後的萬聖節接連發行《》(1994年)、《》(1996年)、《》(1998年)和《》(2000年),受到音樂評論家和樂迷的熱烈歡迎,使樂團重振了聲勢。 但是在《黑暗騎士》發行之後,樂團內部再度發生緊張局勢和衝突,吉他手羅蘭·格拉波和鼓手烏利·庫什遭樂團開除,兩人繼續在另一支力量金屬樂團活動。樂團隨後招募到吉他手和鼓手入替,但是因為患病而退出,專輯錄到一半卻沒有及時找到適合的新鼓手人選。於是萬聖節在沒有鼓手的情況下邀請了兩位鼓手支援,錄製專輯《》(2003年)。到了2005年,樂團終於找到穩定的鼓手加入,之後接連發行《》(2005年)、《》(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都獲得不錯的銷量和迴響。除了鼓手丹尼爾·勒本之外,所有成員都貢獻了歌曲創作。 2011年11月,樂團宣布前成員凱伊·漢森和麥可·坎斯卡雙雙回歸陣容,並展開,演出行程預計於2018年結束。萬聖節自1984年成立以來,總計發行了15張錄音室專輯、3張現場專輯、1張翻唱專輯、3張迷你專輯、5張合輯、5張影像作品、31張單曲、22支音樂錄影帶,全球唱片銷售量總計為八百萬張。.

查看 男高音和萬聖節樂團

静冈国际歌剧比赛

静冈国际歌剧比赛(Shizuoka International Opera Competition)是在日本静冈县滨松市举办的歌剧比赛。.

查看 男高音和静冈国际歌剧比赛

蝙蝠 (歌剧)

《蝙蝠》(Die Fledermaus)為奥地利作曲家小約翰·史特勞斯所譜曲的輕歌劇。其德文腳本由卡爾·哈夫納(Carl Haffner)與理查德·热内(Richard Genée)所作。.

查看 男高音和蝙蝠 (歌剧)

被出卖的新嫁娘

被出賣的新嫁娘(Prodaná nevěsta)為史麥塔納的第二齣歌劇,三幕喜歌劇。捷克文劇本由薩比納(Karel Sabina)所作,而由史麥塔納於1863年到1870年間譜曲。原本這部作品規劃為輕歌劇,以一些對話取代詠嘆調,並且在1866年在布拉格首演。而目前確定的演出為喜歌劇版本,於1870年完成並於同年進行首演。其序曲跟三首舞曲通常會作為管絃樂團的演出曲目。.

查看 男高音和被出卖的新嫁娘

风流寡妇

风流寡妇(Die lustige Witwe)是弗朗兹·莱哈尔一部三幕的轻歌剧。剧本由维克多·里昂和莱奥·斯坦根据Henry Meilhac的轻松喜剧L'attaché d'ambassade改编而成的。首演于1905年12月30日在维也纳的维也纳剧院。歌剧长约80分钟。 风流寡妇是莱哈尔最成功的轻歌剧。.

查看 男高音和风流寡妇

馬利奧·蘭沙

利奧·蘭沙 (Mario Lanza,),著名美籍男高音歌唱家、演員,義大利人,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的當紅荷里活影星。馬利奧在16歲時,立志成為一名職業歌手。他的本名叫阿爾弗雷德·阿諾德·科克薩(Alfred Arnold Cocozza)。1942年7月到8月間,他於麻薩諸塞州坦格活德城市中的伯克希爾音樂節時,改名為馬利奧·蘭沙 ,其中蘭沙來自於他的母親瑪麗亞·蘭沙的姓氏。 1947年,馬利奧正式進入好萊塢露天劇場,並且與米高梅的老闆路易·B·梅耶簽訂一份為期七年的合同,當時路易·B·梅耶看見馬利奧的表現,對他的歌聲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前,馬利奧僅公開演唱過兩場歌劇的演出。1948年,他在紐奧良演出歌劇《蝴蝶夫人》,劇中他飾演男主角平克頓的角色。 1949年,馬利奧演出了他的電影處女座《熱吻傾城》(That Midnight Kiss),與凯瑟琳·格雷森分別擔任此片的男女主角。1950年,馬利奧馬上又擔任電影《彩鳳朝陽》(The Toast of New Orleans)的男主角。其中他在片中演唱的主打歌「Be My Love」,變成了他的成名曲,這首金曲,讓他的唱片首次得到銷售量破百萬的紀錄。1951年,馬利奧扮演了他的偶像─男高音恩里科·卡羅素(Enrico Caruso),出演了傳記電影《一代歌王卡羅素》,片中那首「The Loveliest Night of the Year」(這首歌曲使用了「Sobre las Olas」的旋律),又幫他的唱片創下第二次銷售百萬的紀錄,而《一代歌王卡羅素》也是同年最賣座的電影。 馬利奧演出的下一部電影,《金縷情歌》(Because You're Mine),其中與電影同名的主打歌「Because You're Mine」,更讓馬利奧的唱片創下第三次百萬銷售的紀錄,但這也是最後一次,這首歌於1952年被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為最佳原創音樂獎。當他錄製好電影《學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的幕後配音時,在片廠中,馬利奧與片廠負責人多爾·沙里(Dore Schary)起了激烈的爭執,只因馬利奧與該片導演柯蒂斯·伯恩哈特(Curtis Bernhardt)在藝術觀點上產生了意見分歧,最終的結果是馬利奧被米高梅解雇。 馬利奧的個性是出了名的「桀驁不馴、不屈不撓與雄心勃勃」的。在他的電影生涯中,大部分的時間他暴飲暴食以及酗酒,深深影響到他的身體健康,更影響他與導演、製片的人際關係,甚至是其他劇組的演員。好萊塢的女專欄作家赫達·霍珀(Hedda Hopper)曾寫道:「他(馬利奧·蘭沙)的笑容,和他的聲音一樣大,那是和虎獸相匹配的,是不可能靠後天訓練出來的。」她又補充道:「他是『最後一個偉大的浪漫表演者』。」在《學生王子》之後,他又接連拍了三部電影。1959年,馬利奧因為患有肺栓塞而逝世,年僅38歲,儘管馬利奧已逝世,但他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男高音」。作家愛蓮·基梅爾(Eleonora Kimmel)形容蘭沙如同「流星瞬間閃爍的光芒」。.

查看 男高音和馬利奧·蘭沙

馬克白 (歌劇)

《麦克白》是一部歌劇,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意大利文劇本乃根據威廉·莎士比亚的同名著作,由皮亞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編寫,由馬菲(Andrea Maffei)再作潤飾。 朱塞佩·威爾第於1846年至1847年開始撰寫《馬克白》。皮亞威的劇本是以Carlo Rusconi在1838年在都靈出版的《馬克白》譯本為藍本編寫。歌劇於1847年3月14日於佛羅倫斯的佩哥拉劇院(Teatro della Pergola)首演,之前威爾第從來沒有讀過莎士比亞的故事原文。 差不多20年後,為讓歌劇於巴黎抒情歌劇院(Théâtre Lyrique)上演,威爾第被要求加插一些芭蕾樂曲,以迎合巴黎觀眾的口味和習慣。藉此機會,威爾第重新對全劇的音樂作了仔細的修改。這個修改版本於1865年4月21日首次搬上舞台,這個版本是現代較為採用的版本。 威爾第的《馬克白》頗為緊貼莎士比亞的原著,但他稍作了一些有趣的改動。他沒有依照原著以三個女巫入劇,而是以三組女合唱團扮演三個女巫作三部合唱。最後一幕以英國難民合唱為啟首,並以一群吟遊詩人慶祝戰勝暴君的合唱作結尾,這些改動無疑是向莎士比亞致敬。 《馬克白》是一部著名歌劇。有幾個錄音版本,經常演出。.

查看 男高音和馬克白 (歌劇)

香港城市室樂團

香港城市室樂團於1999年創立,以新穎的節目編排見稱。他們在音樂的造詣使香港城市室樂團享負盛名。他們擅長小型及親切的表演,為香港文化景像增添色彩。香港城市室樂團由很多居住香港的專業音樂家所組成。他們全情投入音樂表演及教授他們擅長的樂器。他們來自十多個國家或地區,分別是香港、中國、俄羅斯、英國、澳洲、美國、韓國、日本及菲律賓。曾與樂團合作過的音樂家包括丹麥牧童笛大師帕蒂莉(Michala Petri)、法國薩克管好手戴朗高、澳洲鋼琴家胡活德(Roger Woodward)、英國單簧管神童朱里安·貝理斯、日本阿根廷式手風琴家小松亮太、中國鋼琴家孔祥東、捷克的豎琴演奏家英格列霍娃、香港男高音莫華倫、樂壇巨星奧莉花紐頓莊和張學友、維也納愛樂樂團團長何力克及華裔荷蘭籍指揮家丘健彬等。 香港城市室樂團每年定期與國際演藝名家舉行音樂會,而且節目是十分多元化,包括巴洛克式室樂、古典交響樂和協奏曲, 弦樂的浪漫作品。當中部份成員曾為香港管弦樂團及香港室樂團之前的成員,亦有本地的自由專業音樂家。樂團以舉辦高水準的音樂會為目標,曾舉行的音樂會包括「樂靈」、「聖誕魔聲夜」、「顯赫巴羅克」、「探戈迷情夜」、「愛與死」等。 香港城市室樂團曾於2001年演出「顯赫巴羅克」演奏會,2002年與瑞典室樂合唱團在聖約翰座堂的燭光夜合作表演。2003年《雪人》與《大熊》的表演門票曾全部售罄。因為演出非常生動活潑,以各式樂器製造出各種特別音效,帶觀眾進入一個童話世界。是次表演更邀請了擅演兒童劇的詹瑞文為觀眾講故事,增加趣味性。2004年曾經在「法國五月」及「第五屆亞太口琴節二○○四香港」參加演出。2006年與來自蘇格蘭的蘇格蘭哨兵團表演「樂而忘返蘇格蘭」音樂會。由於多年來超卓的表演,香港城市室樂團在2003年5月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藝術新進獎」。2005年亦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的一年計劃資助。.

查看 男高音和香港城市室樂團

马太受难曲

太受难曲(Matthäuspassion) BWV 244,是一部清唱剧受难曲,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於1727年(在萊比錫擔任教會指揮時),内容是根据马太福音里有关耶稣的受难。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是巴赫两部完整的受难曲作品。整部作品演出时间长达3小时。.

查看 男高音和马太受难曲

马勒作品列表

古斯塔夫·马勒()是奥地利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和指挥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复兴,其价值方为人所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位列是演出和录音最频繁的作品。.

查看 男高音和马勒作品列表

马里奥·德·摩纳哥

里奥·德·摩纳哥(Mario del Monaco,),著名義大利男高音歌劇唱家,被認為20世紀聲音最響亮的男高音歌唱家。.

查看 男高音和马里奥·德·摩纳哥

譚天樂

譚天樂 (Alex Tam,),男高音,合唱指揮,及作曲家。現為香港歌劇院合唱總監,艾莉亞音樂學院院長,香港演藝學院合唱指揮,及聲樂導師,香港浸會大學聲樂講師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 http://rthk.hk/special/xmasconcert2014/artists03.htm.

查看 男高音和譚天樂

魏东明

魏东明(,出生于北京)。中国钢琴家、作曲家。 资料来源:【中华全国艺术家协会官方网站】【中国网】【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官方网站】.

查看 男高音和魏东明

魔笛

《魔笛》(Die Zauberflöte),编号K.620。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于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維登劇院首演,作者于同年去世。 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C.

查看 男高音和魔笛

鲍比·V

鲍比·威尔逊(Bobby Wilson),生于1980年2月27日,以其艺名鲍比·V(Bobby V)知名,是美国音乐人。他的昵称“瓦伦蒂诺”(Valentino)是因为根据预产期推算,他应该在情人节那天出生, bobbyvalentino.com.

查看 男高音和鲍比·V

賈尼·斯基基

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為普契尼所作的單幕義大利語歌劇,劇本由佛昌諾(Giovacchino Forzano)所寫,其故事是根據但丁的神曲改編。此為普契尼所作的三合一歌劇(Il trittico)的最後一齣,於1918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歌劇中最著名的片段為女高音的詠嘆調「喔,我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在電影中與其他作品曾多次出現。.

查看 男高音和賈尼·斯基基

费德里奥

费德里奥(也译为菲岱里奥)是乐圣贝多芬唯一一部歌剧。歌剧的最终版本是两幕剧,但首演的时候是三幕。.

查看 男高音和费德里奥

趙傳

趙傳(Chief,)是台湾流行歌手,1986年籌組〈紅十字合唱團〉,1986年該團獲得「YAMAHA熱門音樂大賽」冠軍(註:此音樂大賽更名後於1988年舉辦「第一屆全國熱門音樂大賽」,簡稱:熱音賽)。1989年加盟滾石唱片,代表作歌曲包括〈我是一隻小小鳥〉、〈我終於失去了你〉、〈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愛要怎麼說出口〉等。1991年榮獲第三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1992年獲得第四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粉墨登場/滾石)。 2012年離開滾石唱片後,正式加盟華納音樂,推出專輯《音樂武俠》。2014年,趙傳出道邁向25年,宣布在6月13日發行新歌加精選「一顆滾石的25年」專輯,收錄25首歌曲,並以新歌〈一顆滾石〉感恩前東家,另外還把自己的招牌歌曲製作為電音版本,堪稱是個人音樂史上一大創舉。 2015年參加《隱藏的歌手》節目之錄製,為第七期之原唱歌手。2016年參加第四季《我是歌手》,為首發歌手八人中之一人,於節目第五期遭淘汰。同年十月,以「請叫我鬥牛士」身分參加江蘇衛視《蒙面唱將猜猜猜》節目錄製。.

查看 男高音和趙傳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查看 男高音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齊格弗里德 (歌劇)

《齊格弗里德》(Siegfried)是《尼伯龍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第三部歌劇,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齊格弗里德》於1876年8月16日在拜罗伊特节日歌劇院(Bayreuth Festspielhaus)首演。由Georg Unger飾演Siegfried,Max Schlosser飾演Mime,Franx Betz飾演Wotan,Karl Hill飾演Alberich,Amalie Materna飾演Brünnhilde。.

查看 男高音和齊格弗里德 (歌劇)

迷失決勝分

《迷失決勝分》(Match Point)是一套2005年首映的英國劇情驚悚片,由伍迪·艾伦導演。.

查看 男高音和迷失決勝分

露莎卡

露莎卡 (Rusalka)為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所作之歌劇,劇本由詩人克瓦皮爾(Jaroslav Kvapil)創作。而斯拉夫神話中,露莎卡為水妖,通常居住在湖河中。 克瓦皮爾的劇本主要根據艾爾班(Karel Jaromír Erben)與涅姆佐娃(Božena Němcová)的童話,他在與作曲家有任何接觸之前即完成這部作品。劇情類似小美人魚。這部作品於1899年完成,而當時克瓦皮爾才開始找尋對這部作品有興趣的作曲家。克瓦皮爾的作曲家朋友當時正投入在另一項計畫中,於是向他提及德弗札克正在找尋題材寫歌劇。德弗札克通常對於艾爾班的故事特別感興趣,而在讀過這個劇本後,他很快的就完成這齣歌劇。1900年4月22日開始,而當年的11月底即完成這部作品。.

查看 男高音和露莎卡

茶花女 (歌劇)

《茶花女》(La traviata)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劇。 意大利文劇本由(Francesco Maria Piave)編寫,改編自小仲马於1848年出版的小說《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劇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首演。作品名稱“La traviata”解作“迷途婦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說,亦被改拍成電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藍本改編。.

查看 男高音和茶花女 (歌劇)

胡安

胡安(Juan)是西班牙文名字,為西班牙語的「約翰」。经常会被不懂西班牙文的人以英语发音错译为“朱安”。其名最早来源于希伯來文יוחנן,意指「對神的忠誠」,可以指:.

查看 男高音和胡安

胡安·迪亞戈·佛瑞茲

·迪亞果·弗洛雷茲 (Juan Diego Flórez,),著名祕魯籍男高音歌唱家,其聲音類型是少見的花腔男高音 (tenor leggiero)。近年弗洛雷雷茲以成功演唱羅西尼的歌劇作品而著名。2007年6月4日,弗洛雷雷茲獲授祕魯國家最高榮譽,太陽大十字勳章。.

查看 男高音和胡安·迪亞戈·佛瑞茲

阿弗雷多·克劳斯

阿弗雷多·克劳斯·特鲁希略(Alfredo Kraus Trujillo,),西班牙籍奧地利裔男高音歌唱家。克劳斯是20世紀一大傳奇的男高音歌唱家,並以作為马斯内維特的最佳詮釋者而著名於世。.

查看 男高音和阿弗雷多·克劳斯

阿依達

《阿依達》(Aida)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4幕歌劇。意大利文劇本由編寫,改編自所寫的故事。歌劇於1871年12月24日在埃及開羅的首演。 對於該部歌劇的創作目的,坊間有很多誤傳。實際上《阿依達》並非為慶祝1869年通航的蘇伊士運河,或開羅總督歌劇院的啟用所作的。現在可確定的是該劇是由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帕夏以150,000法郎邀請威爾第作曲,定於1871年1月上演,但因普法戰爭爆發而延遲上演。 《阿依達》是一部著名歌劇,當年一上演已獲高度讚賞。《阿依達》經常被演出,並有多個錄音版本。其中一首樂曲《榮耀歸於埃及》(Gloria all´Egitto)更成為歐洲的足球比賽時球迷經常詠唱的歌曲。.

查看 男高音和阿依達

赞歌

《赞歌》,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的一首蒙古族独唱歌曲。歌词作者为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曲子为胡松华蒙古族牧歌《小黄马》的曲调改编。 该曲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由胡松华独唱。.

查看 男高音和赞歌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万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現代樂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查看 男高音和赫伯特·冯·卡拉扬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那不勒斯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 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在该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曾经是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另一方面,黑手党组织克莫拉继续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查看 男高音和那不勒斯

邱穟恆

邱穟恒(Yau Shui Hang, Benny,)华裔加拿大人,藝人。 1999年加入華僑之聲,之後憑參加新秀歌唱大賽溫哥華選拔賽2000獲得亞軍而轉投新時代電視。 2009年12月離開新時代電視。現為公主郵輪的郵輪節目總監及樂隊「The WestCoast Players」的主音歌手。.

查看 男高音和邱穟恆

良木園酒店

良木園酒店(英文:Goodwood Park Hotel)位在新加坡烏節商圈,史各士路22號,位處獅城精華地段,週遭有許多的購物中心。其為新加坡一家歷史悠久的酒店,其地位可與萊佛士酒店相抗衡。酒店的母公司為良木集團為前新國首富邱德拔所有現由其女伊麗莎白邱經營。良木集團還擁有新加坡怡閣(約克)飯店(同在烏節區)和英國的皇家花園飯店。良木園酒店高貴不貴,但也因此常只被評為四星級,不過其英國殖民時期所保留的建築,卻是一般五星級酒店所無法企及的。.

查看 男高音和良木園酒店

艾爾頓·約翰

艾爾頓·赫拉克勒斯·約翰爵士,CBE(Sir Elton Hercules John,),英國籍搖滾樂唱作人、作曲家、鋼琴家和演員。自1967年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與作詞人伯尼·陶平(Bernie Taupin)成為創作夥伴,迄今二人已經合作完成三十餘張專輯。 在艾爾頓·約翰四十年的音樂生涯中,他共計售出超過二億五千萬張唱片,使得他成為“史上最成功的藝人”之一。 他的單曲《風中之燭(1997)》在全球已成功售出3300萬張,成為“告示牌百强单曲榜”歷史上最暢銷的單曲。 在艾爾頓·約翰爵士的音樂歷史中,共計有超過50首歌曲進入各大主流電臺的TOP40單曲,其中還有一張在美國連續七年蟬聯榜首的專輯。而在“告示牌百强单曲榜”的歷史中,艾爾頓·約翰爵士共有五十六首歌曲進入前四十;十六首進入前十;四首亞軍單曲和九首冠軍單曲。並且他還贏得了六座格萊美獎盃、四座全英音樂獎獎盃、一座奧斯卡獎盃、一座金球獎獎盃和一座托尼獎獎盃。在2004年,《滾石》將艾爾頓·約翰爵士列為“史上最偉大的百位藝人”中的第49位。 艾爾頓·約翰爵士在1994年進入摇滚名人堂, 在1996年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勳章,而在1998年又因“對音樂和慈善的突出貢獻”獲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的皇家嘉許。 艾爾頓·約翰爵士還曾參與過一些英國王室演出,例如:1997年在西敏寺的戴安娜王妃葬禮和2012年在白金漢宮的伊莉莎白二世“鑽禧慶典音樂會”。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艾爾頓·約翰爵士致力於抗擊艾滋病的公益活動, 并在1992年成立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從1993年開始,該基金會會舉辦年度“奧斯卡獎派對”,這已經成為好萊塢上極為矚目的活動。自成立以來,“艾爾頓·約翰艾滋病基金會”迄今已經募集了兩億美元的善款。 2005年12月21日,艾爾頓·約翰爵士與電影製片人大衛·弗尼西(David Furnish)結成民事伴侶, 這被視為LGBT社會運動的一個標誌。 2008年,《告示牌》將艾爾頓·約翰爵士評為“最成功的獨唱男歌手”而列入“告示牌百強單曲榜之史上最成功藝人榜”。 在約翰爵士之前,只有披頭四樂隊和麥當娜入選。 2018年,艾爾頓·約翰爵士宣布為了多陪家人,將於年底舉辦為期三年,至2021年,共300場的世界告別巡迴演唱。未來將不再巡迴表演,但仍會繼續從事音樂創作。.

查看 男高音和艾爾頓·約翰

雷纳塔·泰巴尔迪

雷纳塔·泰巴尔迪(Renata Ersilia Clotilde Tebaldi,),台灣譯「提芭蒂」,大陆譯「苔芭尔蒂」,是意大利歌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歌剧界认为她有着“天使般的美丽歌喉”。 泰巴尔迪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其父是佩萨罗一所学校的小提琴音乐老师。在1950年代到60年代,她与当时走红的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馬里奧·德爾·莫納科被誉为是一对“黄金搭档”。 她常被拿來與同年代的希臘裔女高音卡拉絲相比較,被視為是卡拉絲的競爭對手。 Category:義大利女高音 Category:歌劇演員 Category:意大利罗马天主教徒.

查看 男高音和雷纳塔·泰巴尔迪

這幅畫像迷人美豔

這幅畫像迷人美豔(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ön)是1791年歌劇《魔笛》第一幕內由男高音角色——演唱的詠嘆調,由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作曲,伊曼紐爾·席卡內德作詞,屬甚緩板(Larghetto),調性為降E大調。.

查看 男高音和這幅畫像迷人美豔

陈容 (声乐家)

陳容(Armando Chin Yong,)是一位馬來西亞聲樂家,也是唯一曾先後在歐洲和亞洲歌劇殿堂演出的馬來西亞華裔男高音。 他學習聲樂於意大利羅馬和奥地利維也納,曾在歐洲數個歌唱比賽中獲得優秀成績和好評。Pages 9 and 10 of write-up on the 19th World Chinese Church Music Conference.

查看 男高音和陈容 (声乐家)

GO!純情水泳社!

《GO!純情水泳社!》(日語原名:ケンコー全裸系水泳部 ウミショー,意「健康全裸游泳社 海商」),簡稱《海商》(ウミショー),副題「健康全裸系水泳社」,是於2005年的《週刊少年Magazine》33號開始連載的日本漫畫。於2007年7月3日動畫化,更於同年秋季推出舞台劇,於2007年10月25日發售5gk.製作的PS2平台遊戲。無論是漫畫版還是動畫版,也是殺必死極多的作品。漫画版至第七卷,累计销量为40万部。.

查看 男高音和GO!純情水泳社!

MSG A Cappella

MSG A Cappella是台灣的純人聲演唱團體,成軍於2009年,目前編制由七名團員組成。.

查看 男高音和MSG A Cappella

Prima donna

prima donna,是義大利文中「首席女性」的意思,通常用於歌劇劇團之中。這個專有名詞通常會用在指涉歌劇劇團中的首席女歌手,也是在演出時會賦予重要角色的演出工作的人物。「prima donna」通常是歌劇劇團中的女高音,但並非絕對。相對應來指稱首席男歌手的專有名詞則是「primo uomo」,在歌劇劇團中幾乎都是由男高音擔任。 在一般傳說中,這些「prima donna」都被認為是自我本位的,無理取鬧的,以及暴躁的(irritable),將自己的意見(Opinion)置於其他人的意見之上。 中国传统戏剧团体的首席女演员,通常是年轻的旦角演员,称作“当家花旦”。 Category:歌剧 Category:女歌手 Category:術語.

查看 男高音和Prima donna

The 7th Blues

《The 7th Blues》是日本摇滚组合B'z的的第七张录音室专辑。1994年3月2日由BMG ROOMS于日本发行。是B'z唯一一張亦是日本音樂史上最高銷量的雙CD錄音室專輯。 此張專輯為1994年日本當年唯一一張初動量突破百萬的專輯。 最終銷量約163萬張,為日本最暢銷專輯第120名。.

查看 男高音和The 7th Blues

VOX 玩聲樂團

VOX玩聲樂團,是「A Cappella」(阿卡貝拉、無伴奏合唱)人聲樂團,也是流行音樂團體,成軍於2012年,是由五位男性組成的純人聲演唱團體,擅長演唱現代A Cappella,曲風為流行音樂及搖滾風格。經常將流行音樂改編為A Cappella版本,並在YouTube上播送,也是台灣第一支以阿卡貝拉為職業演出的團體。根據純人聲音樂跨國性整合平台--中華暢聲亞洲音樂協會(Vocal Asia)紀載,VOX玩聲樂團是目前台灣最活躍、也是最受矚目的A Cappella 團隊之一。2013年在音樂製作人李壽全老師的協助及指導下發行首張專輯《朱古力》,並於2016年11月發表第二張專輯《VOX 2》。.

查看 男高音和VOX 玩聲樂團

Wishmaster

《Wishmaster》是芬兰交响金属乐团夜愿的第三张专辑,由Spinefarm唱片发行于2000年5月19日。 《Wishmaster》延续了前张专辑《Oceanborn》 强大交响力量金属的的特色,但也更重视强有力的旋律速度与沉重的氛围。《Wishmaster》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幻想主题,这或许超越了其上张专辑。虽然 人们通常认为专辑接近传统力量金属,但其也有种类繁多的慢歌,如《Come Cover Me》和《Two for Tragedy》,以及更多的史诗类作品,如《Dead Boy's Poem》和《FantasMic》。《Kinslayer》则写了科伦拜恩高中屠杀的受害者。《Wishmaster》的灵感来自于幻想小说《指环王》和《龙枪》,里面提到了瓦爾妲、羅斯洛立安和从前的林頓;此外还有达拉马、雷斯林·马哲里以及后来的最终归宿旅店。歌曲《FantasMic》和迪斯尼动画电影相关,尤以其中的幻想和寓言的元素,而歌曲标题则是来自迪士尼乐园节目《Fantasmic!》。 专辑同名歌曲《Wishmaster》一直夜愿的精选作品之一,其在几个精选辑中 都有收录。其自发布以来经常在现场演奏中出现,歌曲还是2005年录制的现场DVD《End of an Era》的特色作品。截至2010年,虽然乐队成员发生了变化,但它还仍然经常现场演出中演唱。而在录制管弦乐曲目《Dark Passion Play》时,还为《Wishmaster》录了一个新的管弦乐前奏。由于金属清唱乐团van Canto 2008年的翻唱视频,首歌通而受到了金属社团的的注意。其它经常在现场演唱的音乐包括《She Is My Sin》、《Dead Boy's Poem》和《Come Cover Me》。 《Wishmaster》排到了芬兰官方榜单的第一名;这张专辑也首次亮相于欧洲榜单,并排在法国榜的第21位和德国榜的66位。专辑在芬兰已经售出超过7.7万张。.

查看 男高音和Wishmaster

X Japan

X JAPAN是20世紀末在日本組建的五人男子搖滾/重金屬樂團,音樂作品銷量超過五千萬張,音樂風格主要是擁有重交響樂元素的力量/速度金屬,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發展成具備前衛金屬元素的樂團,擅長詮釋。樂團在1988年實現了獨立音樂界的巨大成功後,才決定與主流唱片公司簽約正式出道。他們被視為是日本特有視覺系文化的開山始祖,也是日本最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傳奇樂團,對後來的音樂世代具有相當影的響力。2007年,《滾石雜誌》將他們的出道專輯《》列為日本史上百大搖滾專輯第15名。 1982年創始於日本千葉縣館山市,原名「X」;1992年改名為「X JAPAN」,主要成員為鼓手YOSHIKI、主唱TOSHI、吉他手HIDE、吉他手PATA、貝斯手TAIJI、貝斯手HEATH、吉他手SUGIZO。樂迷通常以「X」稱呼他們,並以「WE ARE X」自稱或作為精神口號。1997年4月因主唱TOSHI以音樂取向不同而退出,在無法找到後繼主唱的情況下,9月22日樂團宣布解散,12月31日在呼聲中舉辦解散演唱會。次年吉他手hide意外離世,解散期間知名度未減反增。2007年樂團復活,2009年展開亞洲巡演,2010年展開北美洲巡演,2011年展開歐洲、南美洲與東南亞洲巡演。 樂團是日本史上第一個以獨立製作專輯打進主流唱片排行榜的搖滾樂團、日本地下音樂界獨立搖滾專輯的銷售紀錄保持者、第一個正式專輯銷售破百萬張的視覺系搖滾樂團、第一個參加NHK紅白歌唱大賽的視覺系搖滾樂團、第一個連續三天在東京巨蛋舉行演唱會的藝人。他們被公認為日本視覺系樂團的代表,創造出90年代日本的視覺系風潮,影響深遠。 X JAPAN之所以被稱為「傳奇」、「神話」,是由於出道以來,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得到了全國性的高人氣,專輯也衝破百萬枚銷量。出道未滿一年已有能力登上日本武道館、未滿一年半已能塞滿東京巨蛋,並演出13次、未滿兩年就開搖滾樂團先例登上了國營電視節目《NHK紅白歌合戰》,且出場5次。這些驚人且無前例的紀錄僅花八年時間就達成,卻在1997年閃電解散告終。.

查看 男高音和X Japan

查尔斯·阿兹纳吾尔

查尔斯·阿兹纳吾尔(Charles Aznavour,出生名为Shahnour Vaghinag Aznavourian,Շահնուր Վաղինակ Ազնավուրեան,) 是法国人,而后归化至亞美尼亞的歌手、编曲、演员、公众活动价以及外交家。阿兹纳吾尔以其独特的男高音嗓音而闻名于世,他的声音在高音部分清澈、嘹亮,低音部分细碎、悠远。他共写作超过1300首歌曲,录制超过1400首,曾以八种不同语言唱过歌曲,唱片销售总量超过1亿8000万。.

查看 男高音和查尔斯·阿兹纳吾尔

柯以敏

柯以敏(Mindy Quah,)是一位馬來西亞的女歌手,祖籍福建南安,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家中兄妹三人,排行第二,大哥柯大卫是著名男高音歌手,香港演艺学院的声乐教师。2003年与丈夫黃國輔和女儿從台灣移居到中国北京,後來分居北京、台北。2018年6月20日,罹患家族遺傳的腎囊腫導致腎衰竭的丈夫黃國輔病逝於台北。.

查看 男高音和柯以敏

恩里科·卡鲁索

恩里科·卡羅素(Enrico Caruso,),義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男高音。不單在歌劇方面發展,卡鲁索在20世紀頭兩個年代還演唱當時的流行曲,而且還是那個年代的錄音先鋒。卡羅素有力、寬厚和優美的聲線,通過他的錄音傳遍大西洋兩岸,成為當年最著名的明星,因此被譽為「一代歌王」。.

查看 男高音和恩里科·卡鲁索

李文智

李文智(Wen Chih Lee,)是一位男高音及假聲男高音聲樂家,為中華民國出生的美國人。十九歲開始學習聲樂,演出曲目極廣,涵蓋早期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以及歌劇、神劇、音樂劇等。曾獲得金曲獎最佳演唱獎、美國普世知識貢獻獎 (Knowledge of the World Award),現與曼里昂佛萊雪、馬友友、帕爾曼、哈恩等人同為美國傑出藝術家裡事會(Distinguished Artist Council) 成員。.

查看 男高音和李文智

杰伊·布兰南

杰伊·布兰南(Jay Brannan,1982年-)是美国的创作歌手和演员。.

查看 男高音和杰伊·布兰南

格莱美传奇奖

格莱美传奇奖(Grammy Legend Award 或称 Grammy Living Legend Award)是格莱美奖中为表彰“在唱片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和影响的人士”所设立的一项特别荣誉奖。格莱美奖最初称为“留声机奖”(Gramophone Awards),由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负责评选。首届格莱美奖于1959年颁发,之后每年举行一次颁奖仪式。格莱美奖涵盖多个音乐领域,所表彰的对象是对音乐产业有着杰出成就的人士。 格莱美传奇奖于1990年首次颁发给了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丽莎·明尼利、和四位音乐家。次年,另外四位音乐家(艾瑞莎·弗兰克林、比利·乔尔、约翰尼·卡什和昆西·琼斯)获此殊荣。芭芭拉·史翠珊和迈克尔·杰克逊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获得此奖项。 1994年,美国的两位音乐家和弗兰克·西纳特拉获得了格莱美传奇奖。在此之后,奖项不再每年进行颁发。1998年,意大利歌剧男高音歌唱家卢奇亚诺·帕瓦罗蒂获奖。羿年,奖项颁发给了英国的创作歌手艾尔顿·约翰。2003年,英国三人兄弟乐队组合比吉斯成为21世纪以来首位获奖者。截至目前,共有14位音乐家和一个乐队获得了该奖项。.

查看 男高音和格莱美传奇奖

橘子新乐园

ORANGE RANGE(中文譯名:橘子新樂園、日語譯名:オレンジレンジ),是一隊來自日本沖繩縣的五人男子組合樂團。2003年憑一曲「上海HONEY」知名度大升,2004年憑多首優秀作品迅速走紅。.

查看 男高音和橘子新乐园

檜山修之

檜山修之,為出身於日本廣島縣廿日市市的男性配音員以及廣播主持人。所屬的經紀公司為ARTSVISION,血型是A型,處女座。 其本嗓聲質屬帶磁性的男高音,適任偏向弱冠的青年男性角色。因其聲質的魅力性,以及其對戰吼與絕招的演繹處裡帶給業界深刻的震撼力,而多被聘任詮釋奇幻、科幻、以及武打類別的日本動畫以及遊戲作品中的正派英雄人物。 其出道作為1989年OVA版本的《怪俠佐羅利》的木乃伊,並以《幽遊白書》的飛影一角成名。檜山在1990年代擔綱主角的作品甚多,在歐美地區尤其以任天堂的獲獎作品《薩爾達傳說:時之笛》的青年林克最廣為人知與被受愛載;而自勝任了勇者系列中的《勇者特急隊》以及《勇者王》的兩部作品主角後,其在亞太地區更是擁有了「熱血英雄代言人」的定評。.

查看 男高音和檜山修之

次女高音

在音樂领域,次女高音(Mezzo-soprano,或稱為女中音)是指音域佔A3—A5的女歌唱家。次女高音的音色界乎女高音及女低音之間,聲帶通常比女高音略長和寬,高音厚實、有力,中聲區聲音特別豐滿圓潤。.

查看 男高音和次女高音

次中音号

次中音号,又称瓦格纳大号(Wagner tuba),一種銅管乐器。.

查看 男高音和次中音号

歌伴合唱團

歌伴合唱團(Les Compagnons de la chanson)是一個在二戰期間成立的、源自法國里昂的法國合唱團。在1946年前,此團是「樂伴合唱團」(Compagnons de la musique)的一部份。 歌伴合唱團的成員在1952年時在巴黎遇見了艾迪特·皮雅芙,並錄製了《Les trois cloches》這首在1945年時由讓‧維拉‧吉爾(Jean Villard Gilles)與馬克‧赫蘭(Marc Herrand)所作的法語歌曲。 歌伴合唱團唱的一些歌曲如《Tom Dooley》、《Kalinka》和前述的《Les trois cloches》的重命名版本等曾創下很好的銷售紀錄,後者曾在1959年時在英國單曲排行榜上排行第二十一。 歌伴合唱團錄製了350張的黑膠唱片且每年進行約300場的音樂會。他們最後一次的音樂會是在1985年的時候舉辦的。.

查看 男高音和歌伴合唱團

歌唱演员

歌唱演员,是「歌手」的正式名称,即演唱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的职业和工作人员。是演员的一个分野。 较有关注度者被称作「歌唱明星」(歌星),具有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被尊称为「歌唱家」(歌唱艺术家)或「声乐艺术家」(声乐家)。 根据唱法又分为三大派系。.

查看 男高音和歌唱演员

歌剧

歌剧(opera,opere為複數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樣,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而意大利歌劇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劇,直至格魯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劇」,以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紀歌劇巨匠,顯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時先以正歌劇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語喜歌劇,風行各地,尤以《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為人稱頌。而莫氏倒數第二部歌劇《魔笛》(最後一部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語歌劇的指標性作品。 19世紀初期是美聲(bel canto)風格歌劇的高峰期,風行當時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人的歌劇,時至今日,依然常見於舞台。與此同時,賈科莫·梅耶貝尔的歌劇作品則成為了法式大歌劇(Grand Opera)的典範,並風行全法。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 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約翰·亞當斯的簡約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為歌劇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隨著20世紀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台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為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查看 男高音和歌剧

歌手

歌手是對於歌曲和其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稱呼,也作為職業名使用。在中國大陸則被定義為演員類的歌唱演員。那些符合關注度和知名度的歌手又被称作「歌星」。達到一定艺术造诣和成就者則尊称為「歌唱家(歌唱藝術家)」或樂隊的「聲樂家(聲樂藝術家)」。根據唱法,歌手又分為美聲、民族、流行等四大演唱派系。.

查看 男高音和歌手

比萨大学

比萨大学(意大利语:Università di Pisa),意大利比萨的一所著名大学。官方宣称的创建时间为1343年9月3日,但是其历史可上溯到11世纪。.

查看 男高音和比萨大学

永远的朋友

《永远的朋友》(Forever Friends)是一首发行于2008年、并以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奥运歌曲作品,也是在当时被北京奥组委所征集和推荐的众多奥运歌曲之一。该作品由意大利作曲家乔吉奥·莫罗德尔(Giorgio Moroder)与中国钢琴家孔祥东共同谱曲,中国词作人黄小茂和德国词作家(Michael Kunze)合力完成。.

查看 男高音和永远的朋友

汉斯-约阿希姆·罗奇

汉斯-约阿希姆·罗奇(Thomaskantor Hans-Joachim Rotzsch,1929-),出生于莱比锡,是一位德国男高音、合唱指挥。他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位出生于莱比锡的圣托马斯乐长(Thomaskantor)。.

查看 男高音和汉斯-约阿希姆·罗奇

沈阳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位于沈阳市三好街附近,是东北地区音乐和艺术领域最高学府。 1938年春,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创立了鲁迅艺术文学院;1945年至1953年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至1958年为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以后为沈阳音乐学院。 首任院长为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李劫夫,现任院长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刘辉。 1999年,沈阳音乐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0年,沈阳音乐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有校本部、南校区、桃仙校区、大连校区共4个本科教学校区,以及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和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在传统的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等专业的基础上,又开设了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目前本科人才培养达70余个专业方向。 学院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授予权。.

查看 男高音和沈阳音乐学院

波希米亚人 (歌剧)

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又译作艺术家的生涯)由普契尼作曲,朱赛培·贾克撒、鲁伊吉·佚里卡根据法国剧作家亨利·繆杰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Scènes de la vie de Bohème)改编脚本。全剧共四幕,约1小时40分钟,于1896年2月1日,在意大利都灵皇家歌剧院首演,指挥托斯卡尼尼。.

查看 男高音和波希米亚人 (歌剧)

波蘭安魂曲

波蘭安魂曲 (Polskie Requiem,A Polish Requiem,Polnisches Requiem)是波蘭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指揮家潘德列茨基所創作的大型合唱作品。 《波蘭安魂曲》曾出現多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寫於1980-84年,潘德列茨基斷斷續續的將不同的段落串連成為整體。這個版本於1984年9月28日由羅斯特羅波維奇領導史圖加電台交響樂團作首演。 介紹及評論有關樂曲及個別樂章介紹, 由 Chua Gan Ee 撰寫,1999年 (英文)第二個版本於1993年完成。潘德列茨基加入了「聖哉頌」(Sanctus),並對其他的樂章作出修改。這個版本於1993年11月11日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個「潘德列茨基音樂節」中,由作曲家親自指揮作首演。 到了2005年,為紀念過世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而再增加了一段夏康舞曲。並於同年在作曲家的現居地克拉科夫進行了第三次「首演」。 樂曲主要依照傳統安魂曲的內容及格式而創作,創作模式同時亦受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影響而加入了傳統的波蘭聖詠Święty Boże,屬作曲家晚期的代表作。.

查看 男高音和波蘭安魂曲

泰坦尼克号

-- --(RMS Titanic,--)是一艘英國皇家郵輪,也是白星航運公司旗下的3艘奧林匹克級郵輪之一,在其服役時間是,由貝爾法斯特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建造,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最高水準,設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檔餐廳和豪華客艙。船上也有一臺高功率的,為乘客提供的電報收發服務,以及鐵達尼號的航務通訊。 1912年4月10,鐵達尼號展開前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紐約。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些人都是船上乘客,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和整個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4月14至15日子夜前後,在中途發生碰撞冰山後沉没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鐵達尼號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也在這起災難中死亡。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巴拉德率領團隊發現了鐵達尼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並在3,784公尺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鐵達尼號已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船舶之一,許多保存了關於她的故事,包括書籍、民謠、電影、展覽和紀念品。鐵達尼號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遠洋客輪殘骸,僅次於她的姊妹艦不列顛號。沉沒事故中的最後一位生還者於2009年去世,享耆壽97歲。.

查看 男高音和泰坦尼克号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尼古拉)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一部三幕的幻想喜歌剧。 作曲家: 奥托·尼古拉 脚本: Salomon Hermann Mosenthal,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 首演: 1849年3月9日柏林皇家歌剧院,由作曲家本人指挥 剧长: 大约2.5小时 情节的时间和地点: 温莎, 17世纪初.

查看 男高音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尼古拉)

游宜群

游宜群(Martino Yu,1977年-),台灣桃園畫家,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士、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中國書畫碩士,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博士。長於書法與水墨畫;亦為台灣少見的假聲男高音演唱家,曾於西班牙聖地亞哥大學研習聲樂,2011年與周文彬共同獲得第22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獎。.

查看 男高音和游宜群

漂泊的荷蘭人 (歌劇)

漂泊的荷蘭人(德語:Der Fliegende Holländer;英語:The Flying Dutchman),又譯作徬徨的荷蘭人或飛行的荷蘭人,是一部由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所譜寫的歌劇作品,1843年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森柏歌劇院首演,由華格納本人擔任指揮。劇情描述一個因觸怒天神而受到詛咒,在海上漂流多年的幽靈船長尋得真愛而獲得救贖的經歷。.

查看 男高音和漂泊的荷蘭人 (歌劇)

本杰明·布里顿

愛德華·本杰明·布里顿,布里頓男爵,OM,CH(Edward Benjamin Britten, Baron Britten,),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他是20世纪古典音乐的重要人物。也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由於他的出生日和相傳掌管音樂的主保聖人聖西西里亞(圣则济利亚)的聖日相同,因此有人認為他過人的音樂才華是上天所賦予的。 布烈頓的樂曲種類算多樣化,而他的歌唱類作品(不論是歌劇、合唱曲、獨唱曲還是宗教合唱)及管絃樂配器都是被公認為相當出色的。這與他的合作伙伴及親密伙伴彼得·皮尔斯甚有關連,皮爾斯不但為布烈頓提供了大量創作靈感,亦是作為他各類型歌唱作品首演的演唱者。布烈頓所完成的13齣歌劇,除了第1齣《保羅·班揚》(或譯作《吹牛大王》)外,其他所有的男高音主角都是由皮爾斯所擔任。同時,由於布烈頓自小已在教會中獻唱,因此亦創作出不少具水準的宗教合唱作品。 布烈頓的代表作為數不少,大致可按早、中、後期創作來劃份。早期的代表作有《簡易交響曲》、《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靈光集》、《交響安魂曲》、《聖誕頌歌》、為男高音、圓號和絃樂團所寫的《小夜曲》等;中期則有《彼得·格林》等多部歌劇、《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為男高音、7件獨奏樂器和絃樂團所寫的《夜曲》、《战争安魂曲》等,晚期代表作則有為大提琴家羅斯卓波維契所寫的《大提琴交響曲》、第2,3號大提琴組曲,以及多首以聖經內容為題裁的教會寓言劇。.

查看 男高音和本杰明·布里顿

朱塞佩·德·史帝法諾

朱塞佩·德·史帝法諾(Giuseppe Di Stefano,),義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劇唱家,歌唱生涯頂峰時期橫跨194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而史帝法諾與著名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的長期合作,還有因此而生的緋聞也令他聲名大噪於一時。.

查看 男高音和朱塞佩·德·史帝法諾

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

《我的祖国》(Má vlast)是捷克作曲家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在1874年-1879年间完成的交响诗作品,由六部份乐章组成。尽管这六部份乐章常被认定为一个整体而演奏(其中包括著名的《伏尔塔瓦河》),它的每个乐章其实是独立作品。每部分在1875年至1880年都独自举办了首演。真正六部份合一的完整“首演”直到1882年11月5日才在布拉格举行。 根据弗朗茨·李斯特开创的交响诗音乐形式,斯美塔那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19世纪末期兴起的民族主义音乐(國民樂派)风格。每一个章节都描绘出波希米亚地区的乡间景象、本土历史或者故事传说。.

查看 男高音和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

浮士德 (歌劇)

浮士德(Faust)為法國作曲家古諾所創作的五幕。劇情根據德國大文豪哥德的悲劇《浮士德》第一部(Faust.

查看 男高音和浮士德 (歌劇)

斯卡拉大劇院

斯卡拉大劇院(一譯史卡拉歌劇院,意大利文名為 Teatro alla Scala 或 La Scala)位於義大利米蘭,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大劇院於1778年8月3日正式啟用,當時名為Nuovo Regio Ducal Teatro alla Scala,首日上演安東尼奧·薩列里的歌劇《歐羅巴的現身》(L'Europa riconosciuta)。.

查看 男高音和斯卡拉大劇院

新垣勉

新垣勉()沖繩縣出身的男高音歌手、浸信會牧師。.

查看 男高音和新垣勉

施鴻鄂

施鴻鄂(),中國男高音歌唱家,祖籍上海,1934年11月15日生於漢口。.

查看 男高音和施鴻鄂

悲慘世界 (音樂劇)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又譯孤星淚)是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鲍伯利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尚萬強在多年前因為了家人沒有食物而去偷麵包遭判重刑,假釋後計劃重新做人、改變社會,但卻遇上種種困難的艰辛历程。該劇于1980年在法國巴黎的體育宮首次公演,原本預計上演八週,結果延長加演,共演出了16週,因之後的場地時程已被預訂才不得不下檔。 悲慘世界曾被英國BBC電台第二台的聽眾選為“全國第一不可或缺的音樂劇”。2005年10月8日,該劇在倫敦皇后劇場慶祝20週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經預訂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魯·洛伊·韋伯的《貓》,成為倫敦西區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19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查看 男高音和悲慘世界 (音樂劇)

愛的火焰

《愛的火焰》(英語:Flame of Love)为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主题曲。由中國女歌唱家宋祖英與西班牙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哥合唱。这首歌由北京奥运会闭幕式音乐总监卞留念谱曲。.

查看 男高音和愛的火焰

愛情靈藥

愛情靈藥(L'elisir d'amore)是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葛塔諾·多尼采蒂成名以前的作品,在1832年5月12日於米蘭演出。又译《爱的甘醇》。.

查看 男高音和愛情靈藥

拿布果

拿布果(Nabucco)是由朱塞佩·威爾第作曲的4幕歌劇,義大利文劇本由改編自聖經故事及Anicet-Bourgeois與Francis Cornu的話劇。 拿布果於1842年3月9日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演。威爾第在拿布果譜寫出著名的合唱曲"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也稱為“奴隸大合唱”),是這齣歌劇最經典的片段。.

查看 男高音和拿布果

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拉美莫爾的露琪亞》(Lucia di Lammermoor)是葛塔諾·董尼采悌(Gaetano Donizetti)以沃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史實小說《拉美莫爾的新娘》(The Bride of Lammermoor)為劇本所譜寫的一部三幕歌劇。該劇故事內容為英國蘇格蘭安妮女王(於十七世紀晚期繼任威廉三世之王位)時代,互為世仇的兩大家族阿斯顿家族(Ashtons)和雷文斯伍德家族(Ravenswoods)間所發生的愛情悲劇。 故事開始時阿斯顿家族已握有強大勢力,同時還佔有原為雷文斯伍德家族的城堡,雷文斯伍德家族的唯一繼承人埃德加(Sir Edgardo di Ravenswood)亦被迫遷居至遠方海邊的一座殘破塔樓(Wolf's Crag)。雖然阿斯顿家族已是勝利者,但仍受到當時宗教信仰及政治環境的威脅,其家族首領恩里科勋爵(Lord Enrico Ashton)希望能透過其妹露琪亚(Lucia Ashton)與其政治救星阿图罗勋爵(Lord Arturo Bucklaw)的婚姻來維護阿斯顿家族的既有政治勢力,但卻因露琪亚與埃德加早已相愛且私定終身,因而引發連串的衝突、誤會以及最後的悲劇收場。 該劇於1835年9月26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聖卡洛劇院(Teatro San Carlo)首演,董尼采悌於1839年將該劇改編為法文版,同年於巴黎文藝復興劇院(Théâtre de la Renaissance)演出,該劇原僅被視為專供花腔女高音展示技巧之曲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少數擁有高度技巧之女高音如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及瓊·蘇莎蘭(Dame Joan Sutherland)以其傑出表現賦予了該劇在眾多悲劇中之榮耀地位,從此《拉美莫爾的露琪亞》成為世界各大歌劇院的常備曲目之一,同時在北美地區之二十齣演出次數最多的曲目中名列十三,時至今日仍為義大利美聲歌劇之代表作之一。.

查看 男高音和拉美莫爾的露琪亞

曠野鷹豪樂團

曠野鷹豪樂團(Haggard)於1991年成立,是一支德國交響金屬樂團。他們將西洋古典音樂、文藝復興音樂和歐洲中世紀音樂結合到末日金屬之中。.

查看 男高音和曠野鷹豪樂團

普拉西多·多明哥

何塞·普拉西多·多明哥·恩比爾(José Plácido Domingo Embil,)--西班牙歌唱家,20世紀後半葉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以響亮、清晰和強而有力的嗓音聞名於世。除了演唱以外,多明哥近年開始接觸指揮和歌劇院管理工作,現時是美國華盛頓國家歌劇院和洛杉磯歌劇院的總監。.

查看 男高音和普拉西多·多明哥

10月12日

10月1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5天(闰年第28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0天。.

查看 男高音和10月12日

10月29日

10月2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2天(闰年第30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3天。.

查看 男高音和10月29日

1月21日

1月21日是阳历年的第21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4天(闰年是345天)。.

查看 男高音和1月21日

2005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5年10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0月31日.

查看 男高音和2005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2007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7年9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9月30日.

查看 男高音和2007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

2008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8年3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3月31日.

查看 男高音和2008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典禮,於該運動會比賽日的最後一日晚上(即北京時間2008年8月24日)晚上8時正於北京國家體育場進行,整個典禮歷時兩小時。.

查看 男高音和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2月25日

2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9天(闰年则还有310天)。.

查看 男高音和2月25日

3月11日

3月1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0天(闰年第7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5天。.

查看 男高音和3月11日

9月6日

9月6日是阳历年的第249天(闰年是25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6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6日。.

查看 男高音和9月6日

弗雷迪·默丘里弗朗兹·莱哈尔弄臣 (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德布西)彼得·許萊爾何塞·卡雷拉斯依多美尼歐快樂、哀愁和中庸命運之力唐懷瑟 (歌劇)冬之旅全民最大黨八戶市关贵敏克莱德·麦克菲特克里斯·布朗克里斯·馬汀皇宮酒店 (舊金山)玫瑰騎士王菀之琼·维克斯理髮師合唱神韵艺术团福山潤福爾摩沙合唱團秦始皇 (歌劇)秋川雅史竹溪里 (臺南市南區)第1號交響曲 (布萊恩)第8號交響曲 (馬勒)第9號交響曲 (貝多芬)第一誡的義務米良美一米歇尔·普拉松维姆·梅尔滕斯美丽的磨坊女美聲少年羅伊·奧比森羅伯托·阿藍尼亞羅蘭多·比利亞松烏列爾爱就是力量田園調布男中音男低音男聲合唱男性女高音歌手無伴奏合唱特鲁希略特洛伊人盧廣仲音域音乐莎樂美 (歌劇)莫幹生莫華倫莫札特歌劇列表莫扎特作品列表莉莉瑪蓮遊唱詩人 (歌劇)聖誕快樂 (電影)荒唐分局角色列表萊茵的黃金萬聖節樂團静冈国际歌剧比赛蝙蝠 (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风流寡妇馬利奧·蘭沙馬克白 (歌劇)香港城市室樂團马太受难曲马勒作品列表马里奥·德·摩纳哥譚天樂魏东明魔笛鲍比·V賈尼·斯基基费德里奥趙傳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齊格弗里德 (歌劇)迷失決勝分露莎卡茶花女 (歌劇)胡安胡安·迪亞戈·佛瑞茲阿弗雷多·克劳斯阿依達赞歌赫伯特·冯·卡拉扬那不勒斯邱穟恆良木園酒店艾爾頓·約翰雷纳塔·泰巴尔迪這幅畫像迷人美豔陈容 (声乐家)GO!純情水泳社!MSG A CappellaPrima donnaThe 7th BluesVOX 玩聲樂團WishmasterX Japan查尔斯·阿兹纳吾尔柯以敏恩里科·卡鲁索李文智杰伊·布兰南格莱美传奇奖橘子新乐园檜山修之次女高音次中音号歌伴合唱團歌唱演员歌剧歌手比萨大学永远的朋友汉斯-约阿希姆·罗奇沈阳音乐学院波希米亚人 (歌剧)波蘭安魂曲泰坦尼克号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尼古拉)游宜群漂泊的荷蘭人 (歌劇)本杰明·布里顿朱塞佩·德·史帝法諾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浮士德 (歌劇)斯卡拉大劇院新垣勉施鴻鄂悲慘世界 (音樂劇)愛的火焰愛情靈藥拿布果拉美莫爾的露琪亞曠野鷹豪樂團普拉西多·多明哥10月12日10月29日1月21日2005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2007年9月逝世人物列表2008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2月25日3月11日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