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甘介侯

指数 甘介侯

介侯(),江苏宝山人。 甘介侯192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回国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教。后历任外交部秘书、秘书长、代理部长,湘鄂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江汉关监督兼外交部特派湖北交涉员,第一方面军外交处处长,第四集团军外交处处长等职。1932年,出任外交部常务次长。其后又曾任外交部特派两广交涉员、第五路军总部顾问。1938年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日战争结束后,于1946年任北平行辕顾问。1949年,曾作为时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私人代表赴美,促成了李宗仁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会面。后任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并定居美国,还曾任教于新泽西州立大学。1984年11月10日在纽约病逝。.

11 关系: 建国大业北平和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李宗仁李宗仁回憶錄最新支那要人传1932年中国1940年代中国1949年中國

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是慶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担任制片人,众多一线明星友情客串零片酬出演。该片于2009年2月初开拍,2月12日正式举行开机仪式,历经四个多月拍摄后于6月杀青,同年9月16日下午2点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描寫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影片同时再现毛泽东、蔣中正、宋庆龄、周恩来、蒋经国、李宗仁、李济深、张澜、宋美龄、蔡廷锴、冯玉祥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美国之音。 中国电影集团于2010年开拍该片的前传《建党伟业》,2011年6月正式公映。.

新!!: 甘介侯和建国大业 · 查看更多 »

北平和谈

北平和谈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以國民政府代表团名義)於1949年4月在北平进行的停火谈判。該年4月1日,政府代表团自南京飞抵北平。4月13日至4月15日,双方代表团进行实质磋商,拟定《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4月20日,政府电告南京代表团拒绝签字。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談判終告失敗。.

新!!: 甘介侯和北平和谈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新!!: 甘介侯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1933年—1945年),簡稱委員長侍從室,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身旁的最重要的幕僚組織,其地位甚可與清代之軍機處相比。 侍從室早在1933年蔣中正駐節南昌指揮江西剿共時就已成立,本只是一批隨蔣奔走的參謀、秘書與譯電人員,以處理各類函件公文為其任務。但後隨著蔣權力日增,該室人事與組織亦日漸擴大。至1940年代,侍從室已擴編為三個處與侍衛長室、參事室:侍一處負責軍事、情報業務;侍二處則處理黨務、政治業務為主;侍三處則是人事調查、考核業務;侍衛長室即蔣中正之警衛單位;參事室乃研究專門性內政外交問題以供蔣參考,頗類智囊團之組織。 侍一處主任先後為錢大鈞、林蔚、賀耀組、張治中、周至柔。 侍二處主任為陳布雷,周佛海、張道藩、陳方先後任副主任。 侍三處主任為陳果夫,羅良鑑、劉詠堯、蕭贊育先後任副主任。 侍衛長則由俞濟時專任,副侍衛長馮聖法、警衛團團長石祖德、特務團團長柳元麟。 參事室主任先後為朱家驊、王世杰,至周鯁生、陶希聖、陳豹隱、王徵、張忠紱、郭斌佳、甘介侯等任參事。 隨著蔣中正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三個職務,兼任黨政軍三系統之主官,蔣身邊最為親近的侍從室對於戰時中國軍事、政治、外交、黨務、人事等事項的審定與意見,素為蔣所重視;甚至可決定何種情報上呈給蔣,以及左右蔣對人事的陟升罷黜,其影響性冠絕一時。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與委員長侍從室的出現,多被視為蔣中正權力具體化的表徵,亦是中國政治軍事化的結果。 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撤銷,成立國防部,侍從室亦分別被併入國民政府。侍一處改組為參軍處警衛室,侍二處、侍三處則併入國民政府文官處;侍衛力量亦改編為國民政府警衛總隊,統歸軍務局長俞濟時指揮管制,繼續遂行侍衛及警衛任務。侍從室則於1945年10月1日正式結束,並為1949年8月1日成立之中國國民黨總裁辦公室之前身。.

新!!: 甘介侯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 · 查看更多 »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是1938年至1948年间国民参政会的组成人员。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规定,参政员分别由国防最高会议、各省市政府及省市党部联席会议、蒙藏委员会、侨务委员会提名,再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共有四届,初次公布的人数分别为200名、240名、240名、290名。.

新!!: 甘介侯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 查看更多 »

李宗仁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生於临桂西鄉村。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黨員。新桂系首领,曾任首任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父親李培英是名教師,育有五子三女。李宗仁排行第二,幼年家貧務農,18歲入廣西陸軍小學。1910年,參加中國同盟會支部,辛亥革命後陸軍小學改組,畢業於廣西陸軍速成學校。 李宗仁以實力軍人之姿,在廣州加入孫文陣營。後與白崇禧、黃紹竑合作,統一廣西,拥戴广州国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帶領廣西軍隊一路由湖南進攻至山海關。北伐以後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参與中原大戰、蔣桂戰爭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日戰爭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台兒莊會戰中名震一時。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經國民大會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1949年11月,當中國國民黨自陪都重慶撤退,代總統李沒有跟他們在一起;相反,李乘機到香港宣布會入醫院治療胃病。蔣介石復出接替李之出缺,開始帶領中國國民黨對抗共產主義。李在香港守侯兩週,之後和夫人郭德潔等家人一道出走美國。李並未赴台,1954年被彈劾罷職。後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1969年病逝於北京。 李宗仁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兩岸分治前,首任也是唯一的中華民國副總統。.

新!!: 甘介侯和李宗仁 · 查看更多 »

李宗仁回憶錄

《李宗仁回憶錄》是1958年夏天,中華民國前代總統李宗仁寓居美國期間親自憶述,由當年「第五戰區老同事」歷史學家唐德剛整理撰寫而成。全書約六十萬字,完稿於1964年,有英文版與中文版傳世。中文稿共分8编72章,约60万字。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的滄桑〉,刊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台北:遠流出版,2010年2月1日初版英文稿原是唐德剛對中文稿的节译、增补和改写而成,共53章,40余万字。叙述李宗仁经历,阐释其垂暮之年,寄居异国,退思补过。中文版由哥伦比亚大学授权和供稿,香港《明报月刊》乃於1977年4月分(該刊總第一三六期)起,按月连载2年之久。后因該刊前編輯幾此稿過長,希望暫時停载若干期,以免讀者乏味。1980年初,《明報月刊》對《李宗仁回憶錄》恢复連载,並擬刊行全书。1980年3月,《李宗仁回憶錄》中文版出版,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内部本,底稿为李宗仁之子李幼邻带回中国的文稿,部分遗失内容根据英文版翻译而来。1980年11月,在中國大陸首次公开发行,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上下两卷本;后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再版,同年台湾也有出版。1990年台灣解嚴後始流行。最近版本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及台北遠流出版2010年2月1日初版。 回憶錄記述李氏自童年「不異群兒」時代起,至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直至1949年擔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期間經歷,記錄中國現代重大歷史事件,披露鮮為人知政治內幕,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珍貴史料。.

新!!: 甘介侯和李宗仁回憶錄 · 查看更多 »

最新支那要人传

《最新支那要人传》(最新支那要人伝)是日本朝日新闻社于昭和16年(1941年)出版的图书,收錄343位當時中華民國政治、外交及軍事知名人士的簡要傳記。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網站有該書的數位化版。.

新!!: 甘介侯和最新支那要人传 · 查看更多 »

1932年中国

没有描述。

新!!: 甘介侯和1932年中国 · 查看更多 »

1940年代中国

中國1940年代可說是歷史轉折的年代。在這段時間,中國長期處於戰爭情勢之中。1940年代起始,中国抗日战争仍艱苦進行。到了1940年代中期,中國除了獲得戰爭最後勝利喜悅外,也充滿大國崛起憧憬。1943年廢除不平等條約,而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與同盟國家並肩作戰,因而獲得更多外援和國際支持,亦為國家發展開創新機。1900年起始的中國革命,最終由中國共產黨取得最後勝利,並告一段落。.

新!!: 甘介侯和1940年代中国 · 查看更多 »

1949年中國

没有描述。

新!!: 甘介侯和1949年中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