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4 关系: 宇文士及,宇文化及,宇文成都,安阳市,上下五千年,张亮 (唐朝),张须陀,徐文远,地戏,刘黑闼,周文舉,八柱国,元颜子,王君廓,王世充,王伯当,王當仁,王辩 (隋朝),秦琼,程咬金,翟让,瓦岗,隋唐十八好漢,隋唐英雄 1 & 2,隋炀帝,隋朝故事新编,隋末民变,裴仁基,說唐,魏徵,黄君汉,车鼓弄,郝孝德,郭孝恪,蔡建德,金鏞城,柳亨,李密 (隋朝),李世勣,李仲文,李公逸,杨庆 (隋朝),段达,3月21日。
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字仁人,雍州长安人。隋唐时期官员、驸马、许国皇帝宇文化及的弟弟,唐高祖、唐太宗时期的宰相。.
查看 瓦岗军和宇文士及
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隋末武將,割據勢力之一。弒隋炀帝自立,後為竇建德所殺。.
查看 瓦岗军和宇文化及
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清代小说《说唐》中人物,宇文化及之子。被隋炀帝封为天保大將軍之職。兵器凤翅镏金钂,被称为隋唐第二条好汉。曾在晋阳与李渊之子李元霸比武,输给李元霸。与瓦岗寨英雄为敌,帮助其父夺取隋朝天下,在扬州被李元霸所杀。历史上,宇文化及有二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与化及同时被窦建德斩杀。 在黃易小說《大唐雙龍傳》中,宇文成都被設定為宇文化及的堂兄弟,宇文閥閥主宇文傷之子,宇文閥四大高手之一。因擊殺寇徐二人愛馬導致雙方結怨,在梁都攻防戰中由寇仲斬殺。.
查看 瓦岗军和宇文成都
安阳市
安阳市,古称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中国魏晋南北朝政权,为“七朝古都”。 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石家庄与郑州之间的重要城市,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现下辖4区、1县级市、4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352平方公里,人口511.7万。2009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查看 瓦岗军和安阳市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中国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上古到鸦片战争前共262个历史故事。其中上古到东汉是林汉达的遗作,三国到清中期由曹余章撰写。1979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分五册,后改为分上中下三册。1991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合订本。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彩图版。2002年,曹余章将历史故事扩展到了332个,时间断限到辛亥革命,出版名为《新版上下五千年》。2012年,又将历史故事扩展到372个,时间断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出版名为《最新版上下五千年》。.
查看 瓦岗军和上下五千年
张亮 (唐朝)
張亮(),中国唐朝初期名将、政治家。鄭州滎陽人(今河南省鄭州市惠济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以反罪处斩。.
查看 瓦岗军和张亮 (唐朝)
张须陀
张须陀(),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市)人,隋朝大将。性刚烈,有勇略,被认为是隋朝柱石。.
查看 瓦岗军和张须陀
徐文远
徐文远,隋朝、唐代初年经学家。名旷,字文远,以字行。东海郡郯县(今郯城)人。后来定居洛州偃师(今河南省偃师)。.
查看 瓦岗军和徐文远
地戏
地戏又称安顺地戏,俗称跳神,是中国的地方戏剧曲种之一,流行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中。地戏与屯堡人一同出现于十四世纪,但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因此,地戏的演出形式与流行于云南地区的傩戏十分相似。.
查看 瓦岗军和地戏
刘黑闼
刘黑闼(闥,音ㄊㄚˋ;),隋末唐初割據勢力之一。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县东北)人。.
查看 瓦岗军和刘黑闼
周文舉
周文舉,隋末起义军领袖,东郡韦城(今河南省长垣县北)人。 616年,李密从雍州逃亡出来,当时今河南省东部有外黄人王當仁,济阳人王伯当,韦城人周文舉,雍丘人李公逸等都聚众起事。李密于各部首领之间游说夺取天下的谋略。大家开始都不信,时间久了,就渐渐相信了,相士认为李密是公卿子弟,有志气、抱负,当时有谶语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李密多次能渡过难关,或许就是就是将成帝业的李姓人。周文舉等人渐渐敬重李密。在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前后,他们纷纷归附。后来周文举依附兖州的徐圆朗。622年二月廿六日,唐朝汴州总管王要汉攻克徐圆朗所占的杞州,抓获徐圆朗的部将周文举。.
查看 瓦岗军和周文舉
八柱国
八柱国是中国历史上西魏的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为:.
查看 瓦岗军和八柱国
元颜子
元颜子,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后裔,常山康王拓跋素的玄孙,西魏宗室、官员。 元颜子被封为宜都郡公,河东薛慎担任宜都公侍讀。元颜子官至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监、洵州(治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刺史。其子浮阳郡公元德整。元德整有二子:元宝藏、元宝林。元宝藏被封为武阳郡公,隋朝末年在魏徵鼓励下参加瓦岗军。.
查看 瓦岗军和元颜子
王君廓
王君廓(),并州石艾(今山西省平定县)人,唐朝初年名将。.
查看 瓦岗军和王君廓
王世充
王世充(),字行滿,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官居太尉、相国,封郑王。隋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在东都洛阳接受杨侗的禅让,自稱「大鄭皇帝」。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敗於李世民,被唐朝貶謫巴蜀,遇仇而死。.
查看 瓦岗军和王世充
王伯当
王伯当(),隋朝末年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人,隋末民变的起义领袖,瓦岗军名将。.
查看 瓦岗军和王伯当
王當仁
王当仁,隋末民变起义军领袖,济阴郡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人。 616年,李密从雍州逃亡出来,当时今河南省东部有外黄人王当仁,济阳人王伯当,韦城人周文舉,雍丘人李公逸等都聚众起事。李密于各部首领之间游说夺取天下的谋略。大家开始都不信,时间久了,就渐渐相信了,相士认为李密是公卿子弟,有志气、抱负,当时有谶语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李密多次能渡过难关,或许就是就是将成帝业的李姓人。王当仁等人渐渐敬重李密。在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前后,他们纷纷归附。.
查看 瓦岗军和王當仁
王辩 (隋朝)
王辩(),字警略,隋朝将领。.
查看 瓦岗军和王辩 (隋朝)
秦琼
(),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查看 瓦岗军和秦琼
程咬金
程咬金(),本名知節,字义贞,唐朝大将,济州东阿斑鸠店人(今属山东省东平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间故事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但實際上,一生並無以板斧為武器,而用槊。.
查看 瓦岗军和程咬金
翟让
翟让()隋末群雄中瓦岗军领袖,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後因與李密爭權,被李密派蔡建德刺殺。.
查看 瓦岗军和翟让
瓦岗
岗可以指:.
查看 瓦岗军和瓦岗
隋唐十八好漢
隋唐十八好漢,是《說唐》、《興唐傳》諸多小說、评书中的人物,在《說唐》中提到十四個,後來在评书中變成四猛十三傑,《兴唐传》裡又加上了程咬金。十八人以武功的強弱來排名,等級差異極大,如宇文成都雖排行第二,在面對第一好漢李元霸時,卻如蚍蜉撼大樹。 “隋朝十八条好汉”的说法,在《说唐》以前的《大唐秦王词话》、《隋唐演义》等小说里从未提过。《说唐》书中没把十八条好汉说全,只说了十三条:第一李元霸,第二宇文成都,第三裴元庆,第四雄阔海,第五伍云召,第六伍天锡,第七羅成,第八杨林,第九魏文通,第十尚师徒,第十一新文礼,第十六秦叔宝,第十八单雄信,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都缺名。此书的粗疏可见一斑。 隋唐十八好漢的版本眾多,人物不一,與史書中的人物更未必吻合,例如李元霸只是唐高祖李淵早逝的兒子,正史中並沒有太多記載。.
查看 瓦岗军和隋唐十八好漢
隋唐英雄 1 & 2
《隋唐英雄》,英文名Heroe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1 / 2,是2012年上映于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的古装武打剧,本剧分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三部和第四部在2013年4月开机。讲述了隋朝末期和唐朝初年各路英雄相互攻打逐鹿中原的历史画卷。该剧导演是李翰韬,主演是张卫健、赵文瑄、杜志國、余少群、刘晓庆、蓝燕、蒲巴甲、陈冲、张瑞希。.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查看 瓦岗军和隋炀帝
隋朝故事新编
《隋朝故事新编》是中国作家马舒、马达编著的一部关于隋朝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内容包括从隋文帝取代北周到唐朝灭隋共68个历史故事。接续在文革中的去世的林汉达所著的《故事新编》系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和马舒所著的《西晋故事新编》《东晋故事新编》(中华书局出版)、《南北朝故事新编》(齐鲁书社出版)。1992年8月,《隋朝故事新编》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
查看 瓦岗军和隋朝故事新编
隋末民变
隋末民变是隋朝末年民变推翻隋朝统治的战争,战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
查看 瓦岗军和隋末民变
裴仁基
裴仁基,字德本。隋朝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隋末名将。.
查看 瓦岗军和裴仁基
說唐
《說唐演義全傳》,簡稱《說唐》,是一部描述隋平陳到唐太宗登基的歷史演義小說,六十八回本,一般认为产生于清雍正年间。作者不详,版本众多,有崇德书院本、观文书屋本、圣德堂本、善成堂本、会文堂本、渔古山房本等等,以及更多的早已湮没无闻的不知名的坊刻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还出現了曲艺理论家陳汝衡改寫的六十六回本。.
查看 瓦岗军和說唐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查看 瓦岗军和魏徵
黄君汉
君汉(),字景云。东郡胙城(今河南新乡市延津县)人,唐初大将,历任怀州剌史、潞州刺史,爵封虢国公。.
查看 瓦岗军和黄君汉
车鼓弄
车鼓弄又名弄车鼓、車鼓陣,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娱乐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迎神赛会,农闲节目的庆祝活动以及新婚闹洞房等喜庆日子,都很盛行。几乎每个村落的老人都会说“车鼓弄,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又扭过去。” 在台灣,名為車鼓陣的弄車鼓為主要的陣頭之一,其音樂也常見於道教及台灣民間信仰的祭典上。.
查看 瓦岗军和车鼓弄
郝孝德
郝孝德,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平原(山东平原)人。大业九年(613年),聚众数万起兵反隋,活动于黄河以北地区。曾与王薄、孙宣雅等起义部队联合,并占领章丘(山东章丘北),后被隋将张须陀击败,归附瓦岗军,会合徐世勣,占黎阳仓(今河南浚县境内),自称平原公。.
查看 瓦岗军和郝孝德
郭孝恪
郭孝恪(),唐朝初年将领,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年少时有不同寻常的志向,父兄以为他是无赖。隋朝末年率数百少年归附瓦岗军李密。李密大喜,使他与徐世勣守黎阳。李密败亡后,徐世勣遣郭孝恪入长安归降唐朝,唐高祖封郭孝恪阳翟郡公,拜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下诏让郭孝恪与徐世勣经略武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以东,所定州县,委以选补。 621年,窦建德援救洛阳王世充,郭孝恪上谒秦王李世民,献计固守武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李世民听从他的建议,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窦建德、王世充被擒获后,李世民置酒大会洛阳宫,对诸将说:“孝恪策擒贼,王长先下漕,功固在诸君右。”郭孝恪迁任上柱国。历任贝(今河北清河)、赵(今河北赵县)、江(今江西九江)、泾(今甘肃泾川)四州刺史,所到之处皆有能干的名声。后改任左骁卫将军,累加金紫光禄大夫。 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拜郭孝恪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又改任安西都护、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刺史。郭孝恪在安西治所高昌故城推诚抚御,尽得当地民众欢心。贞观十八年(644年),焉耆王叛唐归附西突厥可汗欲谷设,郭孝恪请击焉耆(今新疆焉耆),即拜西州道行军总管,率三千步骑出银山道,夜袭焉耆,俘虏焉耆王龙突骑支。唐太宗玺书褒奖。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拜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大总管,郭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进讨龟兹(今新疆库车),攻破国都,自己留守,遣余军分道进追击逃跑的龟兹国相那利。郭孝恪在城外设营。郭孝恪没有防备那利。那利和城内勾结,袭击唐军,郭孝恪殊死战斗,中流矢而亡,而子郭待诏同时阵亡。将军曹继叔进兵,收复龟兹城。太宗责郭孝恪斥候不明,夺其官。后来怜愍郭孝恪死战,为他举哀。唐高宗即位,追还郭孝恪官爵,赠郭待诏游击将军,赙物三百段。 次子郭待封,官至左豹韬卫将军。高宗咸亨初,作为薛仁贵副将讨吐蕃,在大非川战败,免死为民。少子郭待聘,武后长安年间,官至宋州刺史。.
查看 瓦岗军和郭孝恪
蔡建德
蔡建德,隋朝末年人物,是瓦岗军李密的死士,奉命刺殺瓦岗军大司徒翟让。.
查看 瓦岗军和蔡建德
金鏞城
金鏞城位于中国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隋洛阳城之东15公里,是离宫与军事要地。建于曹魏明帝曹叡时期,西晋、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及唐朝初年一直沿用。 自曹魏嘉平二年(254年),司马师废曹芳迁于此和咸熙二年(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位居金墉城始,该城亦为废主弃-后-幽居的场所。金墉城共分三个小城,为不同时期修建,丙城为魏晋时期建造,甲、乙二城修建时间晚于丙城。甲城西墙现长22米,宽2米,方向10°.东墙现长21米,宽2米,方向10°.乙城东墙现长25米,宽2米,方向11°.丙墙东墙现长21米,宽2米,方向13°.北墙现长22.5米,宽8米,方向9°.
查看 瓦岗军和金鏞城
柳亨
柳亨,蒲州解人,唐朝官员。 西魏尚书左仆射柳庆之孙。父柳旦,隋朝太常少卿、新城县公。柳亨在隋末历任熊耳、王屋二县长,陷于李密瓦岗军。李密败柳亨归唐朝,为驾部郎中。唐高祖见他容貌魁伟,以殿中监窦诞和襄阳公主之女嫁给他,成了唐高祖之外孙女婿。为左卫中郎将,封寿陵县男。贬出为邛州刺史。後唐太宗加他散骑常侍,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光禄少卿。太宗劝诫他:“与卿旧亲,情素兼宿,卿为人交游过多,今授此职,宜存简静。”柳亨不再射猎,杜绝宾客,约身节俭,勤于职事。太宗亦以此称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修太庙之功,加金紫光禄大夫拜太常卿。从唐高宗至幸万年宫,检校岐州刺史。永徽六年去世,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号敬。.
查看 瓦岗军和柳亨
李密 (隋朝)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隋末起义军领袖。為人好學,曾把書掛在牛角上,騎著牛讀書,人稱「牛角掛書」,早年為杨玄感的幕僚與好友,玄感敗死,加入瓦崗軍繼續起義,一度勢力極大,曾一度與唐王李淵結義。後因被王世充偷襲,歸降李淵,因懷疑李淵即將加害自己而逃遁,被唐將盛彥師所殺。民眾尊敬李密,並傳李密死後成為目連尊者從神,人稱「李判官」。.
查看 瓦岗军和李密 (隋朝)
李世勣
李世勣(,“勣”是“绩”的异体字),原名徐世勣,或作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朝廷倚之為長城。.
查看 瓦岗军和李世勣
李仲文
李仲文(),隋末唐初政治人物。 西魏八大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之孙,真乡郡公李衍之子,是瓦岗军首领李密的堂叔。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当时在长安,柴绍间道赶赴太原。平阳公主则在鄠县派家僮马三宝游说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长安西面小股义军,抵抗京师留守军队的剿杀,屡挫其锋,逐渐壮大,九月与李世民所领军队会合。李渊称帝后,李仲文任太常少卿。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刘武周派遣宋金刚率兵二万人,联合突厥入侵并州,袭破榆次县和介州。唐高祖派遣李仲文、姜宝谊任行军总管率兵出征,救援并州。两人战败,全军覆没,双双被俘。仲文后逃还,退守浩州,协同浩州剌史刘赡防守城池。刘武周军数次攻击浩州,频战皆败。 武德三年(620年),李仲文和西河公张纶领兵攻打石州的刘季真、刘六兒兄弟,迫使刘季真投降。四月李世民彻底击败刘武周及宋金刚。二人逃往突厥,不久被杀。并州平定,李世民留李仲文镇守并州,刘武周数次派兵入寇,都被李仲文击败,并攻占城堡百馀所。唐高祖下诏李仲文为检校并州总管。六月,突厥处罗可汗至并州,在逗留太原三日期间,城中美妇人多为突厥所掠走,并州总管李仲文不敢制止。 处罗可汗走后,骠骑大将军可朱浑定远向唐高祖举报李仲文与突厥通谋,欲在唐军与洛阳王世充交战时,引胡骑进袭长安。唐高祖派皇太子李建成镇守蒲州防备。又令工部尚书唐俭为并州道安抚大使,前往太原安抚地方,并暂时废除并州总管府,征李仲文入朝。武德四年(621年)二月,唐俭密奏李仲文听信妖僧志觉所言,说李仲文身有五色光,还有金狗护卫。还自称有龙附体,即于汾州置龙游府,又娶陶氏之女,以应桃李之歌。谄事突厥处罗可汗,可汗答应立他为南面可汗,占据河北之地。又在并州贪赃枉法。高祖于是令裴寂、陈叔达、萧瑀等共同审理,事皆有验。二月二十七日(乙巳),李仲文被处死。.
查看 瓦岗军和李仲文
李公逸
李公逸(),隋末起义军领袖,汴梁雍丘(今河南省杞县)人。 隋末,与族弟李善行以义勇为人所附。616年,李密从雍州逃亡出来,当时今河南省东部有外黄人王當仁,济阳人王伯当,韦城人周文舉,雍丘人李公逸等都聚众起事。李密于各部首领之间游说夺取天下的谋略。大家开始都不信,时间久了,就渐渐相信了,相士认为李密是公卿子弟,有志气、抱负,当时有谶语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李密多次能渡过难关,或许就是就是将成帝业的李姓人。李公逸等人渐渐敬重李密。在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前后,他们纷纷归附。隋炀帝派代江都郡丞冯慈明到东都,被李密所获。李密劝他归顺,冯慈明斥责李密叛逆。冯慈明逃出后又被李公逸抓获,李密将他释放,但是翟让在营门把他杀死。 后来李密失败,李公逸归附王世充。619年二月廿九日,李公逸知王世充必败,以雍丘前来降唐朝。唐朝在雍丘置杞州,李公逸官拜杞州总管,封阳夏郡公,任命李善行为杞州刺史。唐高祖派夏侯端安抚山东,正好李神通、李世勣败于窦建德,山东只有李公逸所占的杞州忠于唐朝,李公逸将夏侯端护送回宜阳。 王世充遣其从弟王世辨率众攻杞州,李公逸遣使向朝廷请援。唐高祖因为雍丘与关中隔着敌人占领区,未即出兵。李公逸以李善行留守,自己入朝请援,在襄城被王世充的伊州刺史张殷抓获,送到洛阳。王世充问他:“你越过郑国向唐称臣,哪有这种道理?”李公逸回答:“我对天下,只知道有唐,不知道有郑。”王世充大怒,杀了他。李善行也遇害。高祖封李公逸的儿子为襄邑县公。.
查看 瓦岗军和李公逸
杨庆 (隋朝)
杨庆,隋文帝堂侄,河间王杨弘的儿子,嗣父位。杨庆善察言观色。隋炀帝猜忌骨肉,滕王杨纶等都被废黜流放,只有杨庆累迁至荥阳郡太守,颇有治绩。当时李密据守洛口仓,李密围城,劝他投降。杨庆投降瓦岗军後,改姓为郭姓。李密败给王世充,杨庆复归东都,改回杨氏,越王杨侗不加责问。杨侗称帝,拜杨庆为宗正卿。王世充将篡位,杨庆首先劝进。王世充称帝,降杨庆爵为郇国公,杨庆复为郭氏。王世充把侄女嫁给他,命他为荥州刺史。王世充败于唐军,杨庆想和妻子同归长安,他妻子说:“国家以妾奉箕帚于公者,欲以申厚意,结公心耳。今叔父穷迫,家国阽危,而公不顾婚姻,孤负付属,为全身之计,非妾所能责公也。妾若至长安,则公家一婢耳,何用妾为!愿得送还东都,君之惠也。”杨庆不许。其妻沐浴梳妆,服药而死。杨庆归唐,为宜州刺史、郇国公,再改姓杨氏。杨庆嫡母元太妃,年老,两目失明,王世充因为杨庆叛己斩杀了她。.
查看 瓦岗军和杨庆 (隋朝)
段达
段达,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查看 瓦岗军和段达
3月21日
3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0天(闰年第8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5天。.
查看 瓦岗军和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