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0 关系: 劉馬車,城巴A20線,城巴E21A線,城巴E21線,城巴N21、N21A線,卡尼丁缺乏症,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南海十三郎,卓健醫療,吳重振,大欖隧道,姜中平,孫錦順,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九龍巴士30線,九龍巴士32H線,九龍巴士42線,九龍巴士45A線,九龍巴士45線,九龍巴士45M線,九龍巴士46線,九龍巴士46X線,九龍巴士N241線,九龍西聯網,亞視新聞,仁濟醫院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伍晃榮,彭罡原,北大嶼山醫院,北大嶼山新市鎮,僱員再培訓局,嘉禾大廈大火,石硤尾邨美映樓爆炸事件,王卓祺,祖堯 (選區),祖堯巴士總站,祖堯邨,祖亞奧·利馬,福德學校,美孚站,瑪嘉烈公主 (斯諾登伯爵夫人),瑪嘉烈醫院 (消歧義),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盧均宜,盈暉臺,莊亨岱,聖斯德望堂,荃灣區,荃灣新市鎮,... 扩展索引 (60 更多) »
劉馬車
劉馬車(Carriage Lau,真名劉駿軒,),香港網絡紅人、演員,曾活躍於YouTube,並以「全港最高質YouTuber」自居,截至2015年9月1日,其訂閱人數達4萬人,但其後有所回落。2016年9月,“劉馬車”在因犯強制猥褻罪和猥褻兒童罪,被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六個月。.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劉馬車
城巴A20線
城巴A20線是香港一條來往紅磡站及機場(地面運輸中心)的機場巴士路線,由城巴經營,提供港鐵紅磡站、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深水埗、長沙灣及美孚來往機場(一、二號客運大樓)的機場巴士服務。值得留意的是A20線的第一代原為中巴於1995年至1998年營運,但機場由啟德遷往赤鱲角而停辦,城巴的A20則為第二代。 本線是七條不取道昂船洲大橋的城巴機場快線路線其中之一(另外四條為城巴A26線、城巴A29、A29P、NA29線,因取道龍翔道及呈祥道來往,無法駛入昂船洲大橋,除此之外還有城巴A21、NA21線)。 城巴NA20線則為A20線的通宵特別班次,來往機場(地面運輸中心)及黃埔花園的機場巴士服務。.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城巴A20線
城巴E21A線
城巴E21A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何文田(愛民邨)及東涌(逸東邨),途經旺角、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葵青貨櫃碼頭、青嶼幹線繳費廣場、東涌北及東涌市中心,但不經機場。.
城巴E21線
城巴E21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大角咀(維港灣)及機場博覽館,途經旺角、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貨櫃碼頭、青衣、青嶼幹線繳費廣場、東涌。 城巴E21C線是E21輔助路線,來往大角咀(維港灣)及飛機維修區,途經旺角、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貨櫃碼頭、青衣、青嶼幹線繳費廣場、國泰城,祇於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各對開一班,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不設服務,不設任何分段收費及轉乘優惠。.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城巴E21線
城巴N21、N21A線
城巴N21線是香港的一條通宵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天星碼頭及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城巴N21A線則為N21線的特別班次,繞經逸東邨,往機場方向亦經東涌北。.
卡尼丁缺乏症
卡尼丁缺乏症,又稱原發性肉鹼缺乏症,是一種罕見的隱性遺傳病,屬於肉鹼缺乏症的一種,因脂酰肉鹼轉位酶(簡稱肉鹼)基因突變而引起,患者身體缺乏細胞內負責脂肪運輸的卡尼丁,當身體燃燒脂肪產生能量時,脂肪酸積聚細胞內,無法正常運送;患者通常在1歲前發病,即使活到4、5歲亦會出現心臟病。病發時會不省,嚴重者會導致猝死。近年有研究認為這是造成嬰兒猝死的重要原因,但因嬰兒猝死後多列作死因不明的個案,令該病未受足夠關注。.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卡尼丁缺乏症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SALEM-Immanuel Lutheran College,簡稱沐恩中學、ILC、SALEM-ILC)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大元邨,於1983年由南亞路德會創立。校名中「沐恩」的意思是「沐浴在主的恩典中」,英文校名中的「Immanuel」是聖經中的先知以賽亞及聖徒馬太等對耶穌基督的別稱,「Lutheran」就是路德教會的英文名稱。前稱沐恩中學(Immanuel Lutheran College),成立法團校董會後,把辦學機構南亞路德會及其英文簡稱SALEM加入學校註冊名稱。.
南海十三郎
江譽鏐()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黃沙叢桂西街,自稱江譽球,別字江楓,藝名南海十三郎,廣東南海縣人,是三十年代著名的年輕編劇家。他曾育有一女黃菊霜,生於1938年。他是父親太史江孔殷其第六夫人杜氏的十三子,故藝名「南海十三郎」。 影星梅綺的叔父,袁準為其弟子。.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南海十三郎
卓健醫療
卓健醫療服務有限公司(Quality HealthCare Medical Services Limited),是香港其中一家私人門診醫療及保健服務集團,成立於1998年,由多家診所等醫療機構經收購合併而成。.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卓健醫療
吳重振
吳重振(Ng Chung Chun,),生於香港,祖籍廣東番禺。一生熱愛數學,積極推動數學競賽活動及投身數學教育。是香港教育統籌局小學及初中數學奧林匹克代表隊總教練,同時為港島民生書院訓導主任、數學科教師。2009年9月2日因中風而送往瑪嘉烈醫院急救,後一直昏迷,延至9月4日因腦幹死亡辭世。享年54歲。.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吳重振
大欖隧道
大欖隧道(英語:Tai Lam Tunnel),簡稱欖隧,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及香港寶嘉建築,是香港新界西的重要交通樞紐,與青朗公路同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的一部份。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條例》。 大欖隧道的興建主要是為紓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負荷,同樣亦大大緩和大老山隧道在1994至96年間的交通壓力,並將元朗與港九市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荃灣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距離拉近,市民可以直接由荃灣、九龍西和香港島經大欖隧道進入元朗區各市郊區域,不需再經大老山隧道、青山公路或屯門公路。.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大欖隧道
姜中平
姜中平(Geung Chung-Ping,),香港甘草演員、監製、策劃,1950-60年代香港粵語片的著名反角,亦是當時難得演反角而走紅的演員。.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姜中平
孫錦順
孫錦順(Sun Jin Shun,)祖籍廣東省東莞縣,於新加坡出生,中國足球運動員,司職左輔鋒,曾經兩次射穿球網,被譽為「孫鐵腿」。.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孫錦順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
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故是一宗於2003年7月10日在香港屯門公路發生的嚴重交通意外。事故涉及一輛九龍巴士265M線的雙層巴士從高架橋墮下,釀成21人死亡、20人受傷,死者包括司機。事件廣受香港社會關注及香港傳媒報道,亦間接推動港府積極進行屯門公路改善工程以期提升公路的行車安全。.
九龍巴士30線
九龍巴士30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荃威花園及長沙灣。.
九龍巴士32H線
九龍巴士32H線,由九巴營辦,是一條來往象山邨及荔枝角,途經石圍角、仁濟醫院、楊屋道(樂悠居)、大窩口邨、葵涌邨、葵盛圍、葵芳及荔景(荔景邨、瑪嘉烈醫院及清麗苑)的日間巴士路線。 九巴開辦此「社區醫院專線」之目的,在於方便上述地區的居民往返仁濟醫院及瑪嘉烈醫院,並推動無障礙運輸。其兩輛掛牌車均為設置兩個輪椅停放區的單層巴士。.
九龍巴士42線
九龍巴士42線是香港一條來往葵青區青衣長康邨和觀塘區順利邨的巴士路線 ,書名:九龍區巴士路線與社區發展,ISBN 9789888263059,出版商:中華書局 (香港),出版日期:2013年7月,第228頁。但由於本線服務範圍廣泛,橫跨東西達五個都會區域,流水客量不俗。.
九龍巴士45A線
九龍巴士45A線是香港一條已停駛的新界區巴士路線。.
九龍巴士45線
九龍巴士45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麗瑤及九龍城碼頭。 本線與41線同為葵青區來往土瓜灣的巴士路線,兩者在美孚新邨以東的行車路線完全一致,同樣經何文田一帶前往九龍城碼頭。.
九龍巴士45M線
九龍巴士45M線是香港一條已停駛的新界區巴士路線。.
九龍巴士46線
九龍巴士46線是香港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麗瑤及佐敦(渡華路)。.
九龍巴士46X線
九龍巴士46X線是香港一條來往沙田大圍顯徑邨及美孚的巴士路線。本線是唯一一條全日經城門隧道來往九龍的巴士路線,途經大圍、城門隧道、葵涌和荔景。 九龍巴士46P線為46X特別班次,在星期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於美田單--開往葵芳站,黃昏繁忙時間則以循環線形式來往美田和葵芳站。.
九龍巴士N241線
九龍巴士N241線是香港一條來往及青衣長宏邨的通宵路線,途經長安邨、長康邨、長青邨、葵芳、荔景山路、青山道、旺角、尖沙咀等地。本路線主要用途是方便市民於途徑沿線日間路線(包括然不限於6、41A、42A及46線)收車後仍可乘搭本線回家。 深宵特別巴士路線N41X,由紅磡站單向往長宏,途經尖沙咀、油麻地、旺角及奧運站後,取道青葵公路直達長康邨、長青邨、翠怡花園、青衣邨、長安邨及長亨邨。.
九龍西聯網
九龍西聯網(全稱九龍西醫院聯網,Kowloon West Cluster)是香港醫院管理局的地區性醫院聯網,負責服務深水埗區、葵青區、荃灣區及離島區(只包括北大嶼山)約127萬人口;現任總監為謝文華醫生。.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九龍西聯網
亞視新聞
亞視新聞(ATV News)是前香港亞洲電視有限公司新聞及公共事務部(ATV News and Public Affairs Division)製作的新聞類電視節目的統稱。其總部位處亞洲電視大埔廣播大樓,在灣仔電訊大廈設有直播室。另外,在北京及廣州設有新聞中心或記者站,會定期派出記者駐守。其官方口號為「亞視新聞 深入社群」。亞視新聞的主要競爭對手為無綫新聞。 亞洲電視的新聞和財經節目主要以粵語製作,每日於旗下中文頻道本港台及亞洲台播出,而以普通話及英語製作的新聞和財經節目則於旗下頻道國際台及亞洲台播出。 2016年2月6日起,由於員工連續兩個月被拖欠工資,亞視絕大部分員工已離職,所有自製新聞節目停播,此舉更違反牌照要求。同月20日,亞視恢復製作粵語新聞直至4月1日停播。 2016年4月2日起,亞視免費電視牌照屆滿,亞視新聞停播。新聞部資料室3名員工繼續獲臨時清盤人德勤聘用,處理新聞部影片。.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亞視新聞
仁濟醫院 (香港)
仁濟醫院(Yan Chai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YCH)是香港一所慈善機構,開辦仁濟醫院及學校,提供醫療、教育及社會等服務機構。 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荃灣仁濟街7-11號.
伊利沙伯醫院
伊利沙伯醫院(簡稱伊院,Queen Elizabeth Hospital、QE,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QEH)是香港一所大型公立地區綜合性全科醫院,設有24小時急症室服務,佔地7公頃,位於九龍油尖旺區的京士柏南部、加士居道及衛理道一帶,並鄰近佐敦。 伊利沙伯醫院於1963年啟用,當時由醫務衛生署(後改稱衛生署)管理,以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命名,藉以紀念。1992年由醫院管理局接管,屬於九龍中聯網的龍頭醫院,目前由醫院管理局和伊利沙伯醫院管治委員會共同進行管理。該院目前設有1841張病床。現時伊利沙伯醫院的行政總監是盧志遠醫生。.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伊利沙伯醫院
伍晃榮
伍晃榮(),綽號「阿盲」,香港已故資深體育新聞主播,香港無綫電視前體育新聞主播。伍晃榮以輕鬆的手法報導體育賽事,深得不少觀眾愛戴,也影響了整個香港電視新聞界報導體育新聞的方式。 伍晃榮在退休前的職位為無綫新聞體育新聞採訪主任,主管無綫新聞的體育新聞,負責採訪、編輯體育新聞及調派其他屬下的體育記者採訪體育新聞。2005年6月30日報道完最後一節新聞(六點半新聞報道)後正式退休。 2008年4月17日,伍晃榮因白血病感染肺炎引致器官衰竭在瑪嘉烈醫院逝世,終年67歲。.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伍晃榮
彭罡原
彭罡原(英文:Byron Pa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廣東揭西。彭罡原原名彭志鴻,1993年改為彭冠期,2011年再易名彭罡原。 彭罡原曾是一位游泳教練和救生員,也曾當過電影副導演、替身及西厨師。參選2005年度第一屆《香港先生選舉》。是香港前無綫電視藝員。目前是一位電影演員。屬於藝行者電影公司旗下。2009年彭罡原离开电视圈,跃进大银幕,参演拍摄描写香港同性恋、毒品的奇情电影《安非他命》,片中毫无保留的全裸演出,完全投入的演技大获好评。彭罡原因此成为第一位在电影中全裸演出的《香港先生》而轰动全城。 2011年彭罡原凭着艺术电影《安非他命》提名角逐201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员奖项,并成为大热门。除幕前演出外,更自组班子,创作多部独立电影。2010年彭罡原更修读心理学导师课程,拓展心灵辅导事业,并尝试将心灵辅导与电影相结合。.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彭罡原
北大嶼山醫院
北大嶼山醫院(簡稱北大、嶼院;North Lantau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NLTH),是香港離島區大嶼山東涌的一所公立醫院,屬於九龍西醫院聯網,於2013年第二季落成,同年9月24日起分階段啟用,至2014年9月25日起提供24小時急症室及住院服務。 北大嶼山醫院由醫院管理局九龍西醫院聯網管理,轄下以瑪嘉烈醫院為主的各醫院支援北大嶼山醫院的服務及資源。.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北大嶼山醫院
北大嶼山新市鎮
北大嶼山新市鎮(North Lantau New Town)是位於香港大嶼山北部的新市鎮,範圍包括東涌、大蠔灣、小蠔灣及大嶼山東北部部份地區,及兩者之間沿岸拓展的填海土地,為離島區唯一一座及最年輕的香港新市鎮。目前因新市鎮的商業區、住宅區和社區設施皆集中發展在東涌,因此政府及坊間將北大嶼山新市鎮,俗稱為東涌新市鎮(Tung Chung New Town)。 由於大蠔灣昔日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香港政府於1999年將大蠔灣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於2004年提出將大蠔灣劃為自然保育區,後來遭破壞後消失),故此於2010年前東涌新市鎮的各項發展計劃只集中在東涌。而部分城市後勤設施,例如港鐵車廠、巴士車廠、廢物轉運站、污水處理廠、廚餘回收中心、濾水廠和車輛扣留中心等皆設置於小蠔灣,港鐵小蠔灣車廠亦預留發展上蓋物業,並隨上蓋物業發展而增設鐵路車站。隨著香港政府於2011年起再專注擴展東涌範圍至石門甲一帶及在東涌東建設高密度住宅及主要商業運輸物流區,東涌新市鎮的發展得以繼續。.
僱員再培訓局
僱員再培訓局(英文:Employees Retraining Board,縮寫:ERB),是香港的法定機構,根據香港法例《僱員再培訓條例》於1992年成立,專門負責為香港的合資格僱員提供技術訓練,以協助他們應付香港經濟結構轉型,並協助他們重新投入就業市場。現任主席是梁永祥先生。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至晚上七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僱員再培訓局
嘉禾大廈大火
嘉禾大廈大火是2008年8月10日在香港旺角彌敦道嘉禾大廈發生的五級大火,事件造成4死55傷,其中兩名死者是消防員。這宗火警是香港21世紀首宗亦是2000年代唯一一宗五級火警,而上一宗五級火警是在1996年發生的嘉利大廈大火。.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嘉禾大廈大火
石硤尾邨美映樓爆炸事件
石硤尾邨美映樓爆炸事件於2014年11月22日在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邨美映樓11樓一個單位發生,釀成2死11傷.;包括隸屬於石硤尾消防局的9名消防人員,其中6人危殆。消防總隊目梁國基最終傷重不治殉職。.
王卓祺
王卓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2008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表揚對低收入階層民生問題意見的貢獻。.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王卓祺
祖堯 (選區)
堯是香港葵青區議會下轄的選區,代號S15,區議員為民建聯成員鮑銘康。.
祖堯巴士總站
堯巴士總站(英文:Cho Yiu Bus Terminus)是香港的一個巴士總站,位於新界葵青區祖堯邨敬祖路、香港房屋協會祖堯商業中心旁,現時有1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3條巴士路線及1條專線小巴路線途經。 由於進出此站需要途經彎位狹窄的敬祖路,並不適合車長12米的巴士行走,故使用此站的巴士路線均設有用車長度限制(10.6米或以下)。.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祖堯巴士總站
祖堯邨
是香港於1976至1981年期間,由香港房屋協會所發展的甲類出租屋邨之一,位於新界葵涌荔景山麗祖路1至5號、念祖街2及3號、榮祖街2至6號。全邨依山而建,佔地18.35公頃。.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祖堯邨
祖亞奧·利馬
亞奧·利馬·波爾圖·彭利拿(João Emir Porto Pereira,),生於巴西佩洛塔斯,巴西足球運動員,司職進攻中場,現時效力香港超級聯賽球會香港飛馬。.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祖亞奧·利馬
福德學校
福德學校(Bishop Ford Memorial School)是位於香港黃大仙區東頭村白鶴山山上的一所小學。校園正門前方原址是培民村,現已修建為斜坡。校舍旁邊為美東村美德樓。山後方是黃大仙區摩士網球場、佛教醫院、永光堂及樂富地鐵站。現任校監是潘樹照先生;校長是許加路先生。 相鄰原有一所福德幼稚園,但已在1993年結束。.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福德學校
美孚站
美孚站(Mei Foo Station)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是港鐵荃灣綫及西鐵綫其中一個車站,名稱取自車站附近的美孚新邨。.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美孚站
瑪嘉烈公主 (斯諾登伯爵夫人)
嘉烈公主,斯諾登伯爵夫人(The Princess Margaret,Countess of Snowdon,),是乔治六世和伊麗莎白·鮑斯-萊昂所生的小女儿,為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之妹。瑪嘉烈公主曾經外訪多地,包括于1966年访问香港。瑪嘉烈公主于2002年2月9日6点30分在爱德华七世医院睡梦中安然去世。 父亲即位时,瑪嘉烈公主曾是仅次于姐姐的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随着外甥子孙们出生才逐渐后推,直到去世前仍排在第十一顺位。.
瑪嘉烈醫院 (消歧義)
全世界有數間醫院被命名為瑪嘉烈醫院的有:.
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
H7N9(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7N9,記作A(H7N9)或H7N9)是一種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個亞型,因病毒在禽鳥類的死亡率低,經基因交換後轉移到人類上感染後成為病發期短、重症率與死亡率均相對於SARS略高而引發社會注意。 H7N9原本屬於低致病性感冒病毒,仅在禽间发现。2006年美国卫生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开了1988年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火鸡身上第一个病毒记录。2013年3月下旬,人类感染甲型流感H7N9病毒與病例在上海開始陸續在中国长江三角洲一帶的城市被发现,這是該病毒全球首次感染人類,中国農業部獸醫師于康震表示:家禽、鴿子中分離到的H7N9與患者分離出之病毒高度同源,該病毒經基因交換後仍能感染雞、鴿子等禽鳥,對家禽呈低致病力,感染後沒有顯著症狀或大規模患病與死亡,尚未發現豬感染該病毒(該病毒在活禽市場檢出率最高,在養禽場尚未檢出),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流感病毒研究中心主任田代正人表示,H7N9病毒相對於其他禽流感病毒(如H5N1)较难追查,病毒在禽鸟间传播而不能被飼養者以至衛生部門及時發覺」 中国国家衛計委與世衛组织駐華代表藍睿明均認為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繫,目前疫情處於散發狀態,尚未發現人傳人,但至今病毒來源不明、傳播途徑不清,不排除通過候鳥遷徙帶入國內的可能;5月22日中新社報導,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青年教師熊成龍、張志傑在最新一期的國際傳染病領域著名期刊「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研究成果顯示,H7N9病毒起源於華東地區,而非學界之前所認為的「來自於中韓禽類混血」。國家衛計委在4月17日之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馮子健表示,不排除該病毒存在有限「人传人」的能力。.
盧均宜
盧均宜(Lo Kwan Yee,),生於香港,香港足球運動員,司職右後衛,於2011–12年度獲選香港足球先生,曾經效力香港超級聯賽球會傑志並擔任其隊長一職。.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盧均宜
盈暉臺
暉臺(Nob Hill)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灣景荔徑8號的私人屋苑,鄰近荔景山路,共有3座樓宇和一座名為盈暉薈的商場。盈暉臺前臨美孚新邨,遠眺荔枝角公園,北面為九華徑,西面鄰近瑪嘉烈醫院及葵涌醫院。 前荔園遊樂場於1997年結業之後,長江實業及遠東發展就在該處的南面(即前荔枝角巴士總站及百麗殿舞臺原址)興建盈暉臺,並於2002年落成。而荔枝角巴士總站則獲安置於盈暉臺基座。 第一座的基座設有盈暉薈商場(2011年7月前名為盈暉家居城)包括超級市場、快餐店、補習社、幼稚園等租戶。黑暗中對話體驗館,港鐵特惠站亦設於商場內。.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盈暉臺
莊亨岱
莊亨岱(),福建泉州人,中華民國警察與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任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署長、總統府國策顧問。他是首位警察科班出身的警政署長。.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莊亨岱
聖斯德望堂
聖斯德望堂(英語:St. Stephen's Parish)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新界西南總鐸區的一所天主教教堂。位於新界下葵涌榮芳路十四號,於1980年落成。.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聖斯德望堂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荃灣區
荃灣新市鎮
荃灣新市鎮(Tsuen Wan New Town)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新市鎮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馬灣及陰澳。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根據香港政府的預計,在2012年,該新市鎮的人口已逾81.6萬左右,人口規模為眾新市鎮之首。 1961年,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唯一橫跨兩個區分(荃灣區及葵青區)的新市鎮,這是由於初發展時葵青區尚未獨立出來;亦是現時唯一不設單車徑的香港新市鎮,但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設立連接屯門和荃灣的單車徑。.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荃灣新市鎮
荔枝角公園
荔枝角公園(Lai Chi Kok Park)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的荔枝角灣原址及其南面,分三期興建,佔地17.65公頃,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荔枝角公園
荔景
荔景(Lai King),又稱荔景山(Lai King Hill)或荔枝嶺(Lai Chi Ling),位於香港新界下葵涌醉酒灣與荔灣交界的山坡上,名稱取自荔景邨,地區行政上屬於葵青區。「荔景」其實並不是正式地名,但由於港鐵荔景站位處此地,故香港市民逐漸習慣把這裏稱為「荔景」。按照政府官方分區,荔景範圍實為「下葵涌」的一部分。.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荔景
荔景站
荔景站(Lai King Station)位於新界葵青區下葵涌荔景,是港鐵荃灣綫與東涌綫的跨月台轉車站,於1982年5月10日啟用,承建商是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荔景站
荔景邨
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青區,建築時項目名稱為荔景政府廉租屋邨,隨著1973年房屋署成立,在入伙時則改稱為荔景邨,此邨共有7座前政府廉租屋設計大廈及1座工廠大廈,由前工務司署設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及則是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位於邨旁。.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荔景邨
華荔邨
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荔枝角灣荔景山路282號,於2001年落成,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原址為商人邱德根擁有的著名遊樂場荔園及宋城。 是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荔枝角灣荔景山路278號,在華荔邨旁邊。共有三座樓宇,在2001年落成。 華荔邨與荔欣苑位於荔枝角灣,街道標示位於荔景山路、九龍深水埗區與新界葵青區區界旁邊(以屬於華荔邨、介乎盈輝臺與華荔邨的緊急車輛通道作區界,以及九龍與新界間的界線),隔鄰屋苑盈暉臺已被劃入深水埗區,而地理環境卻非常接近荔枝角及美孚新邨,故此往往被誤認為區域行政上隸屬深水埗區,但實際上華荔邨與荔欣苑與九華徑、瑪嘉烈醫院同屬葵青區。.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華荔邨
青衣城
青衣城(Maritime Square)是香港大型商場之一,與香港新界青衣島青衣站相連,於1999年4月1日開張,1期及2期總面積為58萬平方呎,共有逾170多間商舖,屬港鐵公司旗下的物業之一。.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青衣城
青衣站
青衣站(Tsing Yi Station)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共用的鐵路車站。青衣站是青衣島唯一的鐵路車站及兩綫轉車站,更是整個青衣島以及整個葵青區唯一可供新界的士駛入的地方,於1998年6月22日啟用,服務島上近20萬名居民。.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青衣站
馬笑英
笑英(英語:Ma Siu Ying,1908年2月4日-1978年2月9日),是南洋著名粵劇花旦及香港電影演員,籍貫廣東省順德縣,於新加坡出生,為家中長女,父親是葯材鋪當掌櫃;母親為洗衣婦,13歲時登臺演粵劇幫補家計,並「唱桂枝」(街頭賣唱),至15歲時已在南洋成為著名粵劇的正印花旦,後來在香港加入馬師曾的太平劇團,二次大戰後為電影及電視演員。 馬笑英的胞妹馬金娘亦是粵劇及電影艷星。馬笑英曾與著名笑匠伊秋水結婚;離異後再嫁電影監製張作康,育有兩子一女。 馬笑英與曾與黃曼梨、黎灼灼、李倩蘋、徐意、甘露、鄭文霞、李月清、容玉意、陳皮梅、黎雯、高偉蘭(盧敦夫人)等結義金蘭組成「十二金釵」。馬笑英之誼女為許瑩英之長女李白燕。 1978年2月9日,馬笑英在九龍美孚新邨的往所心臟病突發,急送瑪嘉烈醫院搶救不治逝世,2月13日在九龍殯儀館舉行喪禮,遺體下葬九龍長沙灣天主教墳場。.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馬笑英
馮康 (香港)
馮康醫生,曾是香港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總監,負責管理新界東七間醫院,女兒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治助理馮海容。.
香港2008年4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香港2009年5月
left.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Li Ka Shing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原稱香港大學醫學院,為一所坐落於香港港島薄扶林的醫學院。其校址離香港大學本部有數公里之遠,鄰近作為其教學及研究基地的瑪麗醫院。港大醫學院現提供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學及生物醫學的教育與研究項目。除中醫課程採用中英雙語教學外,所有課程均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主要的教學醫院為位於附近的瑪麗醫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是香港最早成立的醫學院,已有逾百年歷史,時至今日香港也僅有兩所同時提供醫學及藥學專業培訓的醫學院,另一所為1981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Faculty of Medicine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立於1981年,為香港中文大學其中一所學院,由五所分學院組成,設有多種醫療科學課程提供予本科及研究生,包括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護理學及中醫學 。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為有關學院的教學醫院及研究基地。除中醫學採用中英雙語模式教授外,其餘課程均以英語教授。 中文大學醫學院為香港僅有的兩所醫學院之一,也是香港僅有的兩所提供醫學和藥學課程的大學。另一所為歷史較悠久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香港命案列表
此列表記錄香港曾經發生過涉及人命的案件,包括謀殺、誤殺、倫常慘劇等他殺命案,而天災意外涉及人命案件則不在此列。此列表可能並不完全,尚有大量案件由於年代久遠,資料不完整而未被記錄。根據香港法例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條例》第2條,18歲或以上人士一旦被裁定謀殺罪成立,必須一律判處終身監禁。而所有因精神失常犯下謀殺罪者,不分年齡,一律判等效於終身監禁的無限期醫院令。.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香港命案列表
香港紅十字會
香港紅十字會(Hong Kong Red Cross,縮寫:HKRC),全稱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簡稱香港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分會)是香港一個慈善團體,於1995年7月7日前稱為「英國紅十字會(香港分會)」,是國際红十字與红新月運動在香港的執行機構,積極推動社群,本著人道理念與志願服務精神,竭力保護生命、關懷傷困、維護尊嚴。 在香港,紅十字標誌的使用,受到《日內瓦公約》和《》(《香港法例》第1129章)所保護。.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香港紅十字會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Hong Kong Red Cross Hospital Schools)是香港紅十字會轄下的一系列特殊學校的統稱。 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轄下共有23個單位,附設於各大醫院內,大部份來自各醫院兒科病房,亦設有精神科班,讓患有精神科疾病未能入學的兒童有機會接受教育。.
香港特色街道名稱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錯綜複雜,街道眾多,根據地政總署的紀錄,已經刊憲命名及年代太久遠而沒有刊憲命名的公共街道,再加上沒有刊憲命名的私家街道,共有逾4千條。道路的長度共達1,984公里。而街道的名稱亦五花八門。由於香港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當中亦有部份街道名稱以英國地名或人名而命名,不过在英国治下,亦有不少街道以中國地方名或城市名来命名,这种中西文化滙聚,互相包容,亦成为香港的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此外,有些街道名稱則以一些吉祥的用語或字眼來而命名。亦有不少是以香港開埠以來各行各業的興起及當地社區的發展而配合上的街道名稱。.
香港特殊學校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的特殊學校,以按照欄位中的「學校名稱」下方使用漢語拼音開首文字排列。.
香港醫院列表
本列表列出香港的醫院及主要醫療設施。.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香港醫院列表
許敬雅
許敬雅,MBE(,),來自英國的香港插畫家、畫家和歷史學家,1967年至1989年任職於香港政府新聞處,1972年為清潔香港運動創作名為「垃圾蟲」的卡通人物。 許敬雅先後畢業於法漢姆藝術學校和皇家藝術學院,來港前曾於倫敦歷任《》設計師和藝術總監等職,1967年加入港府後任職藝術總監,隨後於1974年升任創作總監。他創作的「垃圾蟲」在七、八十年代深入民心、家喻戶曉,成為清潔香港運動的標記。此外,他在港府供職期間也設計過不少海報、郵票和書刊等。1989年退出港府後,他選擇留港生活,並熱衷於研究香港歷史、著述自娛和從事藝術創作。.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許敬雅
高耀森
耀森,MH是香港一位私人執業醫生,他在SARS爆發期間,關閉了自己的診所,到瑪嘉烈醫院擔當義務的醫務工作,幫助診治該院受感染的兒童病人,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2003年,香港電台與明報合辦的「抗 SARS 傑出獎」選舉,高醫生在醫護科技組勝出。 他在1980年代在港大醫學院任教,在瑪麗醫院診治因輸血而感染愛滋病的兒童,當他離開教職成立個人診所之後,仍然繼續協助這些病人。.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高耀森
高永文
永文醫生(Dr Ko Wing-man,),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潮州,前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骨科專科醫生,香港醫務委員會委員、香港防癌會主席、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委員、香港紅十字會董事會委員、香港潮商學校校董會會董、香港新聲會顧問、樂善公益基金會顧問、中國香港醫療衛生學會會長及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及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席、潮州市政協常委。 高永文在2013年成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成立以來民望最高的局長。他的民望淨值達80%(支持率82%減去反對率2%)。一直到2014年6月公布的一次調查,他的民望淨值仍高踞在77%。.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高永文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
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縮寫OCLP),簡稱和平佔中、佔領中環、佔中,中国官方贬称非法佔中,是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基督教新教牧師朱耀明於2014年9月28日起在香港發動的一場爭取真普選的政治運動。運動於2013年初開始醞釀,提出以公民抗命為手段,採取佔領香港金融區中環的交通要道的方式,來爭取符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能夠公平實踐「投票權」、「參選權」和「提名權」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反對人士則擔憂活動受非理性行為影響,導致可能的暴力衝突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 2014年9月26日晚上,學界罷課集會演變成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為接下來的一連串公民抗命揭開序幕。發動罷課及重奪「公民廣場」行動的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在翌日(9月27日)繼續於添美道集會,而「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因應當晚形勢,於9月28日凌晨1時40分宣佈正式啟動醞釀1年8個月的佔領中環,並且以佔領政府總部開始,反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提名方案,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撤回8月31日之政改決議,以及香港政府重啟政改諮詢、重交政改報告。啟動佔中後,警察在同日上午開始封鎖政府總部,令示威者無法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導致群眾於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防暴警察在當日傍晚展開驅散行動,施放大量催淚彈鎮壓,結果激發民憤,導致示威活動在當晚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等人流密集的地區,隨後更一度擴散至尖沙咀(但僅佔據3日便告失守)。 由於大量參與者以雨傘阻擋警察所使用的胡椒噴霧,而佔領旺角、銅鑼灣、尖沙咀行動均由市民自發,佔領人士不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原先倡議的「一波又一波」抗爭行動變成長期佔據。加上由外媒使用的「雨傘革命」、「雨傘運動」名稱獲得佔領人士普遍接受,行動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由於以上原因,加上佔領地不是由中環開始,因此有人認為「佔領中環」從未發生。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補充,「雨傘運動」並非由「和平佔中」發起,概念上亦有分別;於自首當日更指「雨傘運動」的出現替代了「和平佔中」,他認為佔中是否結束意義已經不大。「和平佔中」3位發起人於12月3日自首,但警方未有拘留或正式起訴;而「雨傘運動」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立法會示威區清場作結,此前旺角佔領區在11月25至27日遭到警方清場,而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佔領區亦在12月11日被清場,導致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
麥理浩
伯克的麥理浩男爵,KT,GBE,KCMG,KCVO,(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Baron MacLehose of Beoch,),英國資深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1971年至1982年出任第25任香港總督,他的任期前後長達10年半,先後獲四度續任,是香港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 外交官出身的麥理浩雖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經驗,但沒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認為是歷史上最傑出和最受市民愛戴的港督之一,輿論更以「麥理浩時代」(MacLehose Years)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麥理浩任內推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深刻的改變。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政、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範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設立郊野公園、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麥理浩見證了香港的經濟起飛,任內經濟增長之強勁為開埠以來所未有。在他的協助下,香港由原本以輕工業為主導,逐步轉型以電子工業、金融業和商業為重心,一躍而成「亞洲四小龍」之一,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日後成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大都會,奠定重要基石。此外,財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麥理浩任內提出的「積極不干預主義」,也成為港府的理財哲學、以及麥理浩在施政上的依歸。 不過,外界也有意見批評麥理浩始終未能完全解決房屋不足、大學學位不足、教育質素參差、貧富不均和交通擠塞等核心問題,不少輿論也認為他未能快速應對任內接二連三的社會運動;至於在處理中國大陸非法入境者及越南難民來港的問題上,也引起不少爭論。 在中港關係方面,麥理浩改善了雙方自六七暴動以來的關係,他在1979年應邀訪問北京等地,成為二戰後首位官式訪問中國的港督。訪華期間,他會見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席間得悉鄧小平堅決要在1997年或之前收回香港,結果這次會面為後來的香港前途談判揭開序幕。麥理浩返港後擔心引起恐慌,隻字不提鄧小平堅持收回香港的言論,只引述鄧小平「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但為免觸動中方神經,他放棄原擬推動民主政制改革的計劃。 麥理浩未及香港前途談判召開,便先行卸任港督,但他卸任返英後,繼續透過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參與香港事務。他在晚年参与制定「居英權計劃」,又多次批評末任港督彭定康為立法局引入的民主改革。在1997年,年近80歲的麥理浩特意返回香港,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縱使英政府杯葛在7月1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但他仍堅持出席。 無論如何,麥理浩對香港的貢獻深受各方肯定,他除了多次獲英廷授勳外,更在1982年獲封為終身貴族,而香港的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而以他命名。.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麥理浩
麗瑤公共運輸交匯處
麗瑤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Lai Yiu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為一個位於新界葵青區荔景麗瑤邨的公共運輸交匯處,現時有3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1條巴士路線途經。.
麗瑤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葵青區,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並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位於香港新界葵涌荔景山,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最早落成的居屋屋苑之一,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以穗禾苑的錯層式十字型設計作藍本,採用了3層共用一部電梯, 以及以3個單位為一組共用一條樓梯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 翠瑤苑鄰近華員邨及青山公路葵涌段。屋苑只有一座,大部份單位景觀開揚,中層以上向南的單位更可遠晀中環一帶及維港海景。 跟一般居屋不同,翠瑤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麗瑤邨
葵青區
葵青區(Kwai Tsing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南部,是新界面積最小的一區,原本屬於荃灣區,於1985年4月1日從荃灣區中獨立,即現在的葵涌和青衣範圍。其區議會最初稱為葵涌及青衣區議會,於1985年4月1日改稱為葵青區議會,面積約21.82平方公里。據2016年中的統計,葵青區的人口有520,572人。香港經濟命脈之一的葵青貨櫃碼頭亦位於此區,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也必須經過此區及荃灣區,眾多工商大廈座落此區。.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葵青區
葵涌
葵涌(Kwai Chung)在香港新界西南,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在香港行政區劃中,曾經為荃灣區,葵涌後來與青衣島一同分拆,組成葵青區。葵涌可以再細分為--、--及--,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及下葵--,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較稠密,而工業區則主要集中在中葵--一帶。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業重鎮,有大量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同時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其中葵涌貨櫃碼頭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貨櫃碼頭。.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葵涌
葵涌醫院
葵涌醫院(Kwai Chung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KCH)是香港醫院管理局轄下的一所精神科醫院,位於新界葵青區下葵涌荔景,毗鄰瑪嘉烈醫院;於1981年10月15日啟用,為九龍半島和新界西大部份地區的精神病病人提供評估、治療與住院服務。病床逾900張,連同轄下分別於油麻地、下葵涌及東九龍的精神科診所,全院共有約1,300名人員。.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葵涌醫院
蔡沛華
蔡沛華(Philip Choi Pui-wah,),香港護士及院牧,2016年立法會選舉衛生服務界功能界別候選人,但只得9,430票,以5,791票差距敗給競逐連任的獨立候選人李國麟。.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蔡沛華
蔡淇俊
蔡淇俊(Choi Kay Chun,),原名蔡誌鋒,曾為香港無線電視演員。.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蔡淇俊
醫院管理局
醫院管理局(簡稱醫管局;Hospital Authority,縮寫作 HA)是一個香港法定機構,負責管理香港公立醫院及診所,執行香港政府的公共醫療政策,並向香港政府提出包括醫院收費及所需要資源等相關政策建議,以及培育訓練醫療人員、進行醫院服務相關研究等。 醫院管理局由內部多個委員會組織而成,向香港政府衞生首長(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負責。截至2018年4月1日,醫管局管轄43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48間專科門診及73間普通科門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醫管局合共提供28,329張病床,僱員人數約76,000人。各醫院及門診按其所屬區域,劃分為七個醫院聯網。.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醫院管理局
臨時房屋區
臨時房屋區,簡稱臨屋區(T.H.A.) 又稱安置區,是已消失的一種香港公共房屋,用來安置受清拆、火災或其他天災影響急需安置但又未能即時符合入住公共屋邨者的臨時居所,現被中轉房屋取代。 早期稱為「安置區」,主要是政府劃出空地及各間面積,由居民自行委託承建商,以木板或鋅鐵搭建而成的平房,1970年代後期,「安置區」改稱為「臨時房屋區」,臨屋區的建築(簡稱臨屋)多為一至兩層樓高的平房,由政府負責興建,視乎家戶人口分派到一層或兩層的單位,而單位內不設廚房及浴廁,住戶均在屋外生火煮食,亦需要至公共廁所,而部份地處偏遠或座數甚多的臨屋區,會設有市場或士多,如荔景、圓洲角等,而臨屋區中唯一以水泥興建的建築物,大多是變壓站及房屋署辦事處,而早年立法局議員李柱銘曾設辦事處在永泰臨時房屋區。而部份大型臨屋區也曾設有巴士總站,如青欣、田心等等。 臨屋區最為人詬病的是居住環境,不單狹窄,而且衛生環境惡劣。末代港督彭定康於1995年巡視九龍灣啟祥臨屋區時,當地居民送上一隻活捉的大老鼠抗議。最後彭定康在施政報告中說要在1997年前清拆所有臨時房屋區。香港最後一個臨屋區——西貢沙角尾臨時房屋區——已於2001年5月31日完成清拆工程,標誌著殘舊的臨時房屋區也完成了其歷史任務。.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臨時房屋區
長洲 (香港)
長洲(Cheung Chau)是香港的一個島嶼,因狀似啞鈴而有啞鈴島(Dumbbell Island)的別稱,位於大嶼山東南方,屬於連島沙洲,北望喜靈洲,其西南方有石鼓洲,距離香港島西南方約10公里。長洲行政上被劃入香港十八區中的離島區,島上人口約4萬,是離島區中人煙最稠密的島嶼。長洲對內沒有陸上公共交通,基本發展尚算完善,除了有警署、消防局及醫院等基本設備外,島上也有學校、公共屋邨和綜合大樓等基礎建設。 長洲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島上有不少觀光名勝,例如張保仔洞、北帝廟和長洲石刻等;而渡輪碼頭沿岸一帶則海鮮食肆林立。此外,長洲每年均會舉辦盛大的太平清醮,這項活動是長洲最大型的傳統節目,每次均吸引大批人士慕名參觀。島上設有不少青年旅舍、渡假屋,也有酒店。.
長洲官立中學
長洲官立中學(簡稱長洲官中或長官;英文:Cheung Chau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CCGSS)為香港長洲的一所男女文法學校,於1908年創校,當年是由美國回流的華僑吳頌堯先生向政府提出開辦的官立學校。創校初期,為一地區初級學校,並以大新街18號更練館作校舍。直至1928年,紅磚屋校舍在現址(長洲學校路5B)落成啟用,並由時任教育司活雅倫先生主持啟鑰儀式。1961年取消小學部及開設中學會考課程,並正名為長洲官立中學。紅磚屋校舍在二次大戰期間曾為日軍軍部,現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及是現存六幢戰前官立學校校舍之一。.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長洲官立中學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源自于一种反轉錄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进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New disease baffles medical community, J.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艾滋病
英華書院
英華書院(Ying Wa College,縮寫YWC,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於1818年成立,是香港一所直資基督教男子中學,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成員學校之一,也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之學校,被視為香港傳統名校之一。英華書院與漢學、華語翻譯、新教在華傳教、香港開埠及教育、華文報刊出版及印刷方面的歷史息息相關。英華書院有關其馬六甲時期及香港開埠初期的歷史文獻多以非華語寫成,因此書院在一些史料上亦有英華學院、英華學校等華文譯名。 英華書院於1818年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在馬六甲成立。書院業務除教學外,亦有印刷設備出版不同書刊,當中包括基督新教刊物、教材、報刊及小說。書院於1843年由時任同屬倫敦會的傳教士及漢學家理雅各,連同印刷設備遷至香港,為倫敦會在香港的傳教站。書院於1858年停止辦學,其下印刷設備亦於1871年售予王韜以成立中華印務總局及出版香港首份華人主理報章《循環日報》。1911年,多名道濟會堂牧師共同提倡英華書院作為一所學校復辦,以配合香港大學的成立及當時社會需要。在倫敦傳道會同意代為尋找人選出任校長的情況下,英華書院於1914年恢復辦學。英華書院復校後之校舍,曾設立在九龍塘牛津道,到2003年遷至西九龍填海區。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45位。.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英華書院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雨傘革命
陳豪
陳豪(Moses Chan,),在香港出生,澳籍華人,籍貫廣東台山。香港著名男演員,現為香港無綫電視(TVB)經理人合約男藝員,是TVB當家小生之一,被稱呼為「師奶殺手」。妻子是前無綫電視藝員陳茵媺,現育有兩子一女。.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陳豪
陳曾熙
陳曾熙(),原籍廣東順德,是香港大型地產商恆隆集團之創辦人兼首任董事長,陳啟宗、陈乐宗之父親,陳曾熙家族主要成員。 陳曾熙的家庭富有,在二戰前,留學日本,攻讀土木工程。之後,任職伍宜孫家族的永隆集團,負責外匯、樓宇按揭等。在1950年代初,自立大隆地產。其弟陳曾燾來香港助兄長發展,外包政府及其他地產發展商的建築項目。陳曾熙在1960年9月13日創立恒隆集團,並在1960年代初贏得與政府換地權益,早前購下九龍荔園毗鄰的九華徑山地,給興建瑪嘉烈醫院,所以交換得何文田發展恆信園,獲利甚豐。在1970年代始,陳曾熙致力業務多元化,由日本引入乾洗,及經營石油氣、停車場、金融、保險等。1972年帶領恒隆上市。1977年,發展九龍灣德福花園和淘大花園,其後1984年興建康山花園、康怡花園等。1985年,陳曾熙發現身患重病,即深居簡出,並曾到外國求醫。1986年初病發入住伊利沙伯醫院,3月8日病逝,終年63歲。3月10日上午出殯,隨即火葬。陳曾熙遺下一妻三子,家屬遵照遺願設立「陳曾熙紀念基金」以培養後進,遺產由舊屬殷尚賢當基金信托人。 晨兴集团是其子陳啟宗、陈乐宗創辦,是一家集創投、地產等多元事業的企業。.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陳曾熙
恒隆集團
恒隆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地產公司。主要業務是物業發展以供銷售、投資物業以供收租之用、擁有和管理酒店、停車場管理及物業管理,以及經營乾洗服務。 公司在香港註冊,於1960年9月13日由陳曾熙、陳曾燾創辦,現任董事長為陳曾熙兒子陳啟宗。2008年12月31日半年業績,公司的資產淨值為719.392億港元,純利為9.0550億港元。.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恒隆集團
李紹鴻
李紹鴻,S.B.S.,I.S.O.,J.P.(,),香港醫生及公共衛生、傳染病和醫療行政專家,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署任香港政府醫務衛生署署長,1989年4月至1994年6月任首位衛生署署長。 李紹鴻195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60年加入醫務衛生署任職醫生,署任醫務衛生署署長前,曾於1967年升任高級醫生、1970年實任首席醫生、1973年任助理署長,以及自1977年起晉升為副署長,任內處理過公共衛生、傳染病控制、衛生教育、職業與環境健康、衛生政策和醫務衛生管理等各方面事宜。醫務衛生署在1989年分拆成為衛生署和醫院事務署後,他順利過渡為衛生署署長,任內曾署任衛生福利司一職,處理過大小公共衛生等多方面的議題。 1994年退出衛生署後,李紹鴻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醫學講座教授和社區及家庭醫學系系主任,1999年起兼任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學院首任院長,至2001年退休;後獲禮聘為社區醫學榮休講座教授,2009年進一步當選為中大榮譽院士。退休後的李紹鴻仍身兼多項與公共衛生相關的公職,歷任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職業性失聰補償管理局主席、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愛滋病科學委員會委員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李紹鴻
楊千嬅
楊千嬅(Miriam Yeung Chin-wah,),原名楊澤嬅,香港女歌手、女演員,為香港集「歌--」及「影--」於一身的巨星天后,首位囊括《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女歌手金獎」、《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為千禧年香港樂壇及影壇標誌性人物。2000年起推出《少女的祈禱》、《小城大事》年度金曲,也領衍主演《五個小孩的校長》和《春嬌救志明》香港票房冠軍電影。.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楊千嬅
清麗苑
清麗苑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居者有其屋屋苑,由甘洺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位於香港九龍荔枝角呈祥道及葵涌道交界,鄰近瑪嘉烈醫院,共有七座樓宇,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最早的居屋屋苑之一。雖然屋苑地理上位於葵涌南部(穿鼻山),名字上又有「麗」字(與「荔」粵音相同),容易讓人誤會屬於新界葵涌荔景,但在十八區分區行政上,清麗苑隸屬於深水埗區,而非葵青區。 跟一般居屋不同,清麗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清麗苑
潘佩璆
潘佩璆醫生(),香港立法會功能界別勞工界議員(2008年 - 2012年),前任香港工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香港醫療人員總工會主席,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前成員,現職九龍觀塘聯合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潘佩璆
新福港
新福港集團,(英文: Sun Fook Kong Group ,簡稱: SFK,),在香港有50多年的香港公司集團。集團的業務包括土木工程及樓宇建設、房地產開發及物業管理、科技與資訊、投資與貿易、金融物流和教育等。新福港外判承包工程眾多。包括承建多項香港地標建築,中環太子大廈、文華東方酒店、花旗銀行廣場、汀九橋、朗豪坊、荃灣行人天橋網絡等。.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新福港
新界區小巴路線列表
本列表為新界區專線小巴路線的一覽表。;顏色說明.
新界區專線小巴313線
新界專綫小巴路線313,由廣安運輸營辦,來往荃灣(曹公街)及瑪嘉烈醫院(K座)。.
新界區專線小巴404M線
新界區專線小巴404M線是香港一條由鈺天營辦的綠色專線小巴路線,由葵芳站循環往來海濱花園。.
新界區專線小巴407線
新界專綫小巴路線407,由馬亞木旗下的富運專線小巴有限公司營辦,來往長宏及瑪嘉烈醫院,途經葵盛圍、葵芳、荔景山路,是小巴大王馬亞木首條服務青衣區的專線小巴路線,亦是馬亞木唯一一條全日提供服務青衣區的專線小巴路線。 本線另設立區間線407A,來往葵芳新都會廣場及瑪嘉烈醫院,並設立與港鐵的轉乘優惠。不過較特別的是,該路線假日早上不提供服務,要到13:45才開始提供。 新界專綫小巴407B線,及407線晨早特別班次,只於平日早上由單向開往葵盛圍,以前往葵盛圍一帶學校的學生及職員為服務對象。.
新界區專線小巴410線
新界區專線小巴410線是由偉文發展營辦的一條專線小巴線,由石蔭往來瑪嘉烈醫院。.
新界區專線小巴90M線
新界區專線小巴90M線是由好景專線小巴有限公司營辦的一條專線小巴線,來往浩景臺及美孚站。.
方剛
方剛 (Vincent Fang Kang,)祖籍安徽,生於上海,香港製衣商人,前自由黨黨魁。 方剛是香港紡織業聯會名譽會長方鏗之弟,其家族於1973年在香港創辦Toppy國際集團,主要銷售女裝成衣服裝,旗下品牌有Toppy、Episode、Colour 18等。 2004年,方剛正式參與政治,代表自由黨在2004年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功能界別選舉中參選,並當選成為議員。2006年7月,香港政府為建議開徵商品及服務稅展開諮詢。方剛聯同20多個零售、飲食等行業組成反銷售稅大聯盟,並出任主席,希望反映香港商界及市民反對銷售稅的民意。2013年1月,他向港府倡議大量輸入外地勞工 。2016年不再競逐連任立法會議員。.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方剛
2009年香港H1N1流感大流行政府反應
2009年,香港在各區出現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香港政府有就流感大流行以行動回應防備。.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各國疫情及反應
本條目記載了全球各國及國際組織於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潮中的疫情和反應,依照洲別分類。.
查看 瑪嘉烈醫院和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各國疫情及反應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香港情況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在香港自五月開始引起公眾廣泛關注。2009年5月1日晚上8時10分,香港政府宣佈,一名由墨西哥經上海前往香港的墨西哥籍男子證實確診感染甲型H1N1流感--成為香港首宗確診個案,亦是亞洲區首宗確診個案。第一名香港確診的患者曾經入住灣仔維景酒店,使其受到為期七日的隔離。.
2011年花園街排檔大火
2011年花園街排檔大火指在2011年11月30日凌晨於香港九龍旺角花園街188至198號之小販排檔所發生之四級大火,大火波及2座唐樓,事件造成9死34傷,其中5人危殆,是香港回歸以來最多人死亡的火災。而花園街排檔於差不多一年前的2010年12月6日亦發生過一場三級火警,當時有7人受傷,為縱火所為。.
2014年3月香港暴雨
2014年3月香港暴雨是指香港於2014年3月末出現的惡劣天氣。受到徘徊在廣東沿岸的低壓槽及冷暖氣團交匯影響,香港在2014年3月29至31日出現連場暴雨和惡劣天氣。暴雨警告信號連續3天發出。其中,3月30日晚上的豪雨導致香港天文台發出有紀錄最早的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山泥傾瀉警告及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新界西及九龍中部等多處地區更同時受雹暴侵襲。.
2015年韓國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
2015年大韓民國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指2015年5月起於韓國爆發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疫情。 2015年5月20日,韓國公布第一宗中東呼吸綜合症感染個案,截至2015年6月26日共有181確診病例(其中,醫院工作人員28人:醫生4人、護士9人、照顧者7人、其他9人),31人死亡、81人出院。2015年12月23日,韩国官方宣布疫情正式结束。.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
9・28催淚彈驅散行動是指2014年9月28日黃昏至29日凌晨,香港警方對示威者的大規模驅散行動,當中防暴警察施放大量催淚彈,並威脅向群眾開槍。此前,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對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的決議激發香港市民強烈不滿,隨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在9月22日發起一連5日的大專罷課,學民思潮則於9月26日加入,發動中學罷課;9月26日當晚突然發生重奪「公民廣場」行動,導致27日防暴警察進駐,以及8萬人集會聲援。 9月28日凌晨,「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突然宣佈自2013年初提出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最後部曲正式啟動。當日上午警方封鎖政府總部,導致前往添馬艦支援佔領人士的市民被堵塞在海富中心附近一帶,因而在下午衝出夏慤道等主幹道;同日黃昏,警方開始採取更高級武力,展開大規模驅散行動,防暴警察施放87顆催淚彈,更一度威脅開槍,是香港防暴警察接近9年以來首次使用催淚彈。驅散行動導致近百人受傷,事件令民憤進一步爆發,及引起國際關注,佔領行動擴散至旺角及銅鑼灣,9月29日至10月1日連續3晚有20萬人上街抗命,運動亦逐漸演變成「雨傘革命」。.
亦称为 瑪嘉烈醫院 (香港),香港瑪嘉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