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瑞典君主

指数 瑞典君主

典君主是瑞典王國的國家元首。瑞典奉行君主立憲制,實行代議民主的議會制,故此君主雖然擁有瑞典最高官職和軍階,但只負責國家禮儀。1810年的《繼承法案》指定貝爾納多特王朝為瑞典王室,也規定國王(同時暗示女王)必須為新教徒。 現任瑞典君主為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王。.

目录

  1. 196 关系: AIK體育會加布埃里爾王子 (瑞典)埃里克十二世埃里克十四世王冠埃里克·埃里克松埃里克·克努特松埃里克七世 (瑞典)埃里克一世埃里克九世埃里克八世 (瑞典)厄蒙德·斯萊姆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卡尔十四世·约翰卡尔·爱德华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卡爾十世·古斯塔夫卡爾十三世卡爾十五世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是訪問列表卡爾七世 (瑞典)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古斯塔夫·瓦萨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古斯塔夫三世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古斯塔夫五世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古斯塔夫阿道夫王子海叶卡捷琳娜二世各国领导人列表吉森大学君主立宪制坦佩雷塔尔图大学大十字勳章大洪水时代奥尔登堡王朝奥利瓦条约奥拉夫五世奧林匹克運動會宣布開幕者列表奧洛夫·舍特康努格奧斯卡二世小英格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尼古拉王子 (瑞典)尼尔斯 (丹麦国王)川越市中国-瑞典关系丹麥-挪威布里斯萊夫·斯渥克爾松... 扩展索引 (146 更多) »

AIK體育會

150px AIK體育會(Allmänna Idrottsklubben,簡稱AIK),是瑞典最大的體育會,也是瑞典歷史最悠久的體育會之一。體育會1891年於斯德哥爾摩成立,現時的會址位於索爾納市。AIK除了曾奪得足球、曲棍球、冰球、手球、福樂球、保齡球、羽毛球、體操的瑞典錦標外,還有溫布頓網球錦標。.

查看 瑞典君主和AIK體育會

加布埃里爾王子 (瑞典)

加布埃里爾王子,達拉納公爵殿下(HRH Prince Gabriel of Sweden, Duke of Dalarna ;)是瑞典王子及王室的成員之一。 加布埃里爾王子於2017年8月31日生於丹德吕德市的。。王子是瑞典王子卡爾·菲利普和王妃蘇菲亞的第二名孩子;他的爷爷奶奶是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十六世及王后西爾維婭。 瑞典皇室在王子出生四天後公布他的名字為:加布埃里爾·卡爾·瓦瑟(Gabriel Carl Walther),頭銜為達拉納公爵(Duke of Dalarna)。王子是瑞典王位第六順序繼承人繼承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加布埃里爾王子 (瑞典)

埃里克十二世

埃里克·马格努松(Erik Magnusson,),即瑞典国王埃里克十二世。他与巴伐利亚公爵路易四世的女儿贝阿特丽克斯结婚,于1356年发动对抗其父馬格努斯四世的起义,在1356-1359年统治瑞典南部和芬兰。.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十二世

埃里克十四世王冠

埃里克十四世王冠是瑞典国王埃里克十四世为了自己在1561年的登基仪式而制作的,该王冠制作于斯德哥尔摩。 1970年测量时,其质量为1715克,直径23.7厘米。.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十四世王冠

埃里克·埃里克松

埃里克·埃里克松(Erik Eriksson 或 Erik läspe och halte;),被後世人稱為埃里克十一世,又被稱為不善言和瘸子埃里克。埃里克王朝的瑞典國王(1222年-1229年及1234年-1250年在位)。埃里克王朝開創者埃里克九世的曾孫、克努特·埃里克松之孫、埃里克·克努特松及丹麥公主丹麥的里基莎之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埃里克松

埃里克·克努特松

埃里克·克努特松(Erik Knutsson;),被後世人稱為埃里克十世。埃里克王朝的瑞典國王(1208年-1216年在位)。埃里克王朝開創者埃里克九世的孫子、克努特·埃里克松之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克努特松

埃里克七世 (瑞典)

埃里克七世()。斯滕克爾王朝的瑞典國王(1066年至1067年在位)。有說埃里克七世可能是斯滕克爾的一名信奉基督教的兒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七世 (瑞典)

埃里克一世

埃里克一世可以指:.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一世

埃里克九世

埃里克九世(Erik Jedvardsson,),亦稱聖埃里克(Erik den helige、Sankt Erik),是1156年至1160年間的瑞典君主。 根據斯韋雷薩迦的記載,埃里克九世是耶德瓦爾德之子,1150年起成為當時的瑞典國王老斯渥克爾(一世)的敵對國王,老斯渥克爾於1156年12月25日在赴聖誕崇拜途中在阿爾瓦斯特拉被謀殺後,埃里克九世成為全國國王。據說埃里克九世致力維持基督教在他的領地的影響力,並將基督教傳播去芬蘭。他領導第一次瑞典十字軍東征征討異教徒的芬蘭人,並遊說烏普薩拉主教亨利留在當地傳福音,最後主教亨利成為殉教者。埃里克九世亦致力編纂他王國的法律,其後給稱為國王埃里克的法律(或稱為烏普蘭法典)。 此外,他在老烏普薩拉建立了一個修道院分會,來自丹麥奧登斯修道院。他還建立了一個不受歡迎而類似於歐洲其他地方的十一奉獻以支持教會。因為他對基督教的貢獻,他獲稱為“聖埃里克”,獲成為斯德哥爾摩的主保聖人。 1160年的耶穌升天節當埃里克九世聽完彌撒離開教堂時,瑞典貴族與對手斯渥克爾王朝的結盟在埃斯特拉羅斯的老烏普薩拉附近暗殺他,他被叛軍拉下馬跌在地上,嘲笑並刺傷他,然後斬下他的首級。埃斯特德遜王朝的馬格努斯·亨里克松(丹麥國王斯文二世私生孫亨里克·斯卡德洛和老英格的孫女之子)以丹麥貴族身份繼承王位。但是一年後,馬格努斯·亨里克松於1161年在厄勒布魯被卡爾·斯渥克爾松謀殺。斯渥克爾王朝重新當政,直至1167年,被流放的兒子克努特·埃里克松回國,暗殺卡爾·斯渥克爾松並於十年內統一全國後,埃里克王朝正式確立,克努特一世的兒子埃里克·克努特松及孫子埃里克·埃里克松相繼成為國王。 子女.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九世

埃里克八世 (瑞典)

埃里克八世()。斯滕克爾王朝的瑞典國王(1066年至1067年在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埃里克八世 (瑞典)

厄蒙德·斯萊姆

厄蒙德·斯萊姆(Emund den gamle.;),因為他即位時年事已高,又名老人厄蒙德。烏普薩拉王朝的開創者勝利者埃里克的孫子、奧洛夫·舍特康努格的兒子、第三任國王阿農德·雅各布的庶兄,母親為奧洛夫·舍特康努格的妾侍厄德拉(約979年-1035年),第四任史載的瑞典國王(1050年至1060年) 。挪威國王奧拉夫二世的妻子阿斯特里德是厄蒙德的同父同母妹妹。.

查看 瑞典君主和厄蒙德·斯萊姆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全名卡尔·古斯塔夫·富尔克·休伯特斯、Carl Gustaf Folke Hubertus,),是当今的瑞典国王。 他是已故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和薩克森-科堡-哥達-的施比拉公主(Sibylla av Sachsen-Coburg-Gotha)的唯一儿子。由於其父在即位前便因遭遇空难去世,而他的叔父皆失去王位繼承權,故而他於1973年9月15日继承了祖父古斯塔夫六世的王位,而他和英國的伊莉莎白二世為最長任期君主之一。.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卡尔十四世·约翰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Jean-Baptiste Bernadotte,),生于法国波城,1804年晋封法国元帅,1810年被选为瑞典王储,1818年分別以卡尔十四世·约翰(Karl XIV Johan)和卡爾三世·約翰(Karl III Johan)的名号加冕为瑞典国王与挪威国王,在位至1844年去世。.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尔十四世·约翰

卡尔·爱德华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

卡尔-爱德华公爵(Carl Eduard Georg Albert Leopold;),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奥尔巴尼公爵利奥波德王子和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海伦娜公主的长子。现任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的外祖父。是乔治五世最小的堂弟,也是荷兰女王威廉明娜的表弟。.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尔·爱德华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

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卡爾十世·古斯塔夫(Karl X Gustav,)是1654年至1660年間的瑞典國王。他是卡爾九世的外孫。他的妻子是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的海德維希·伊麗歐諾拉,二人育有一名兒子卡爾十一世。 他率領軍隊出征波蘭、德意志和丹麥,在位大部分時間都不留在國內。他的軍隊成功地橫渡了貝爾特海峽,並與丹麥簽訂了《羅斯基勒條約》,開拓了帝國時代的領土。.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卡爾十三世

卡爾十三世(Karl XIII,),在挪威稱卡爾二世(Karl II),1809年至1818年期間的瑞典國王,1814年至1818年的挪威國王。他是瑞典國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次子,瑞典-挪威聯合的首任君主。.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爾十三世

卡爾十五世

卡爾十五世(Karl XV,),原名卡爾·盧德維格·歐根(Karl Ludvig Eugen),是1859年至1872年間的瑞典國王和挪威國王,他在挪威的稱號為卡爾四世(Karl IV)。.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爾十五世

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是訪問列表

以下列出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所有國是訪問。.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國是訪問列表

卡爾七世 (瑞典)

卡爾七世(Karl Sverkersson;),全名為卡爾·斯渥克爾松。斯渥克爾王朝的瑞典國王(1161年-1167年在位)。斯渥克爾王朝開創者斯渥克爾一世的兒子。卡爾·斯渥克爾松是第一位史載名叫卡爾的國王,但是世人卻以卡爾七世為稱號。.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爾七世 (瑞典)

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

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Karlskrona Örlogsbas)位於瑞典南部的卡爾斯克魯納市,是瑞典海軍的作戰中樞archivedate兼首要基地isbn,同時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登錄名稱為卡爾斯克魯納軍港(Naval Port of Karlskrona)。基地內部共駐有1,750名瑞典海軍官兵、文職僱員,並設有潛艇、水面船艦等各式部隊archivedate,以及軍港以外的造船廠、防禦工事等周邊設施。的總部也設在此處Swedish Coast Guard |title.

查看 瑞典君主和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

古斯塔夫·瓦萨

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Vasa,),瑞典国王(1523年—1560年在位)原名古斯塔夫·埃里克松(Gustav Eriksson),其子埃里克十四世追尊他为古斯塔夫一世(Gustav I),瓦萨王朝的创建者。成为国王前,他曾在1521年反抗统治瑞典兼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起义中被选为摄政。.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瓦萨

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

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f Adolf,Gustaf Adolf Oscar Fredrik Arthur Edmund,),瑞典王位第二继承人,西博滕公爵,因意外早逝未能成为瑞典国王。其子卡尔·古斯塔夫为现任瑞典国王。 他是古斯塔夫六世和第一任妻子玛格丽特郡主的长子。出生时为瑞典国王奧斯卡二世的曾孙,瑞典王位第三顺位继承人。次年,祖父登基,是为古斯塔夫五世,父亲成为瑞典王储,他的继承顺序上升为第二位。他的母亲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第三子康诺公爵亚瑟亲王和王妃普鲁士的玛格丽特郡主的女儿.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阿道夫亲王

古斯塔夫三世

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是1771至1792年間的瑞典國王。他是瑞典國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之子、卡爾十三世之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外甥,也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之表弟。 他利用派系鬥爭加強王權,終結了瑞典史上的「自由時代」,並進行財政、司法和行政改革;另一方面,他熱心發展瑞典藝術和文化,成立了瑞典學院和瑞典王家歌劇院。 1792年,他被瑞典貴族刺殺死亡。.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三世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Gustav II Adolf,),瑞典瓦薩王朝國王,生於斯德哥爾摩,即位後,與神聖羅馬帝國相爭,節節獲勝,卻於呂岑會戰不幸陣亡。他是歷代瑞典國王中惟一被國會封為「大帝」(den store)者,另外,清教徒称之為「北方雄狮」。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都有古斯塔夫·阿道夫廣場,以紀念這位君主。.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五世

古斯塔夫五世(Gustaf V,),原名奧斯卡·古斯塔夫·阿道夫(Oscar Gustaf Adolf),自1907年擔任瑞典國王,也是貝爾納多特王朝第5任國王。 古斯塔夫五世是奧斯卡二世國王和索菲亞王后的兒子、卡爾十四世·約翰的曾孫、現任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曾祖父。 1881年9月20日还是王储的古斯塔夫与巴登大公弗里德里希一世的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结婚。这次婚姻对于瑞典贝尔纳多特王朝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维多利亚公主的祖母是瑞典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的公主,瑞典第一位国王古斯塔夫·瓦薩的后裔。他们的结合使瑞典贝尔纳多特王朝注入了瓦萨王朝的血液,无疑加强了原本是法国元帅后代的贝纳多特王朝的合法性。二人婚后育有三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五世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英文:Gustaf VI Adolf),全名:奥斯卡·弗雷德里克·威廉·奥拉夫·古斯塔夫·阿道夫(Oskar Fredrik Wilhelm Olaf Gustav Adolf),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的长子,一出生就授予斯科訥公爵。从母系来看他又是瓦萨王朝古斯塔夫四世的后裔。1950年10月29日即位。 1905年6月15日他与表妹康诺的玛格丽特公主结婚。玛格丽特公主是英国康诺和斯特拉森公爵阿瑟親王之女。 他第二次和路易丝·蒙巴頓(Louise Mountbatten)女士在1923年11月3日结婚,但這段婚姻並未帶來子女。他的皇位由孫兒卡爾十六世繼承,卡爾是西博滕公爵的兒子。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也是一名業餘的考古學家,並在1953年獲英國國家學術院(British Academy)選為名譽會員。.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Gustav IV Adolf,),是1792年至1809年間的瑞典國王,也是最後一個統治芬蘭的瑞典君主。.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

古斯塔夫阿道夫王子海

古斯塔夫阿道夫王子海(Prince Gustav Adolf Sea)是加拿大北部的陸緣海,位於博登島和埃勒夫靈內斯島之間的北冰洋,由基吉柯塔魯克地區負責管轄,名稱取自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 Category:北冰洋陸緣海 Category:努納武特地區地理.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古斯塔夫阿道夫王子海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有些中文依照英文(Catherine II)而稱呼她為凱薩琳二世,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1762年至1796年在位),也可能是最知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斯德丁,出生名为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恩堡(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通过政变废黜并刺杀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俄罗斯女皇。在其治下俄罗斯经历复兴,达到其历史顶峰并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叶卡捷琳娜即位和在位时均时常依靠其宠幸贵族的协助,如和波将金。在苏沃洛夫、鲁缅采夫和乌沙科夫等将领支持之下,叶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罗斯帝国通过军事及外交迅速扩张。在南方,俄罗斯通过俄土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并击溃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及亚速海的广阔区域进行了殖民(即新俄罗斯);在西方,叶卡捷琳娜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统治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瓜分,俄罗斯获得了最大面积的领土;在东部,俄罗斯开始对阿拉斯加进行殖民,俄属北美由此建立。 叶卡捷琳娜改革行政区划,诸多新城镇在其令下建立起来。她跟随其所景仰的彼得大帝的步伐,继续根据西欧模式对俄罗斯进行现代化革新,但征兵制及经济仍旧以为基础,国家及地主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农奴,由此导致了多次叛乱,农民及哥萨克的普加乔夫起义即为一例。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被称为“叶卡捷琳娜时代”,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及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彼得三世在位时颁布,由叶卡捷琳娜确认延续的《贵族自由宣言》将贵族由强制兵役和国家公务中解放出来。叶卡捷琳娜推动诸多古典主义贵族建筑的建设,改变了俄国的面貌。她热心支持启蒙时代理念,由此获得开明专制君主一称。叶卡捷琳娜亦支持艺术事业,推动了的发展。这一时期所建立斯莫尔尼宫是欧洲首家由国家资助的女性高等教育机构。.

查看 瑞典君主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各国领导人列表

本列表列举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現任領導人,包括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应注意的是,这种职务划分的主要依据议会民主制国家的权力分配习惯。而对于总统制、半总统制或采用其他政体的国家而言,此划分可能并不十分准确。比如总统制国家的总统本身兼任政府首脑(不设总理),一党执政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领导人(总书记或第一书记)一般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而有些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并不享有该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法定头衔。此外领导人头衔或称号也可能存在翻译不够准确的问题。列表以國家所在的大洲區分。.

查看 瑞典君主和各国领导人列表

吉森大学

吉森大学,全称吉森尤斯图斯-李比希大学(德语:Justus-Liebig-Universität Gießen,缩写为JLU),是一所位于德国黑森州吉森的公立大学,1607年由黑森-达姆施塔特伯爵(Ludwig V.)建立,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德国大学列表 1945年以前学校的正式名称一直是路德维希大学(Ludwigsuniversität),以此来纪念这位学校的奠基人。1957年,经过战后重建,学校以曾在此工作过的化学家尤斯图斯·李比希来命名并沿用至今。 学校所处的吉森市位于黑森州中部,距法兰克福7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其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全德国排名第一。和毗邻的马尔堡以及诸如海德堡、弗莱堡、蒂宾根、格丁根这样的德国城市类似,凭借着庞大的学生数目以及不设围墙的学校,吉森堪称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查看 瑞典君主和吉森大学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憲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對於君主專制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雖然是國家的元首,但君主的权利與產生的方式,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利範圍也各不相同。.

查看 瑞典君主和君主立宪制

坦佩雷

坦佩雷(Tampere,Tammerfors),人口225,485人(2016年3月),芬兰第三大城市,主要交通枢纽之一。.

查看 瑞典君主和坦佩雷

塔尔图大学

塔尔图大学(Tartu Ülikool;Universitas Tartuensis)位于爱沙尼亚塔尔图,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于1632年设立。她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具有超过380年的历史,2015年QS世界大學排名將其排在第400位。 目前爱沙尼亚的国家部长及其他国家领导和商界领袖中有80%毕业于该校。 Kogu perega..JPG Tartu Observatoorium.jpg Uus Anatoomikum.JPG TÜ kunstimuuseum, sinine saal.JPG.

查看 瑞典君主和塔尔图大学

大十字勳章

大十字勛章(Großkreuz des Eisernen Kreuzes) 是一種頒授予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及納粹德國或其盟友的軍事領袖的勳章。在通常的頒授情況下,它是鐵十字勳章系列的最高級別。此勳章在1813年3月10日拿破崙戰爭時期,與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同時設立。此勳章在1870年普法戰爭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及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三次戰爭中再次被頒發。.

查看 瑞典君主和大十字勳章

大洪水时代

大洪水时代(Potop;Tvanas)是波兰立陶宛联邦17世纪中期的一个历史时代,其中包括一系列战役。广义上讲这个时代以1648年的赫梅利尼茨基起义为始,以1667年的安德鲁索沃休战为终,这样俄波战争与第二次北方战争中的波兰阶段便也处在这一时期。狭义上讲,大洪水时代指的是瑞典帝国对联邦的入侵与占领时的这一阶段,这样便只包括第二次北方战争中的联邦阶段(1655年-1660年),这也被称为“瑞典大洪水时代”(Švedų tvanas,Potop Szwedzki)。 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战争中丧失了其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与大国地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大洪水时代

奥尔登堡王朝

奥尔登堡王朝是德国北部的一个贵族家族,它起源于奥斯纳布吕克北部的地区,1100年在文献上首次提到埃基尔玛一世(Egilmar I.),他是第一名已知的该家族的人物,一般被看作该家族的创始人。 奥尔登堡王朝名称来源于一个1108年首次在文献中提到的、位于洪特河畔的城堡(奥尔登堡),从12世纪中开始奥尔登堡王朝的伯爵使用这座城堡作为其驻地。1448年奥尔登堡伯爵迪特里希·冯·奥尔登堡(Dietrich von Oldenburg)的长子克里斯蒂安一世当选为丹麦国王,使得该家族的地位大增。克里斯蒂安一世的弟弟格哈特四世则继承了奥尔登堡伯爵的头衔,但是这个旁支于1667年因安东·君特伯爵(Anton Günther)无子灭绝。但是安东·君特有一私生子,他建立了阿尔登堡-本蒂克家族(Haus Aldenburg-Bentick)。奥尔登堡王朝的丹麦国王分支中则分出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王朝。 宗德堡一支又分为许多分支,其中奥古斯滕堡分支于1931年灭绝。而比较新的格吕克斯堡分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王朝则于1863年通过克里斯蒂安九世登上了丹麦王位。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儿子乔治一世成为希腊国王,其子孙一直统治到1967年。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孙子哈康七世于1905年成为挪威国王,今天的挪威王室依然是奥尔登堡王朝的。英国王储查理斯王子的父亲是一名希腊王子,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他也是奥尔登堡王朝的人,但是假如他或者他的子孙继承英国王位的话他们决定保持溫莎王朝的称呼。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则于此前就已经通过彼得三世登上了俄罗斯的王位。彼得三世的后代一直到1918年以罗曼诺夫-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为其王朝的名称。 1751年戈托普王朝的一个儿子阿道夫·腓特烈登上了瑞典王位,成为至1809年占有瑞典王位的王朝。这个王朝于1878年灭绝。1773年阿道夫·腓特烈的一个兄弟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获得了奥尔登堡伯爵领地,并于1776年被提升为公爵。他的后代于1815年成为奥尔登堡的大公,并在当地统治至1918年。 今天奥尔登堡王朝最显著的人物中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和西班牙的王后苏菲亚(Queen Sofía of Spain)。.

查看 瑞典君主和奥尔登堡王朝

奥利瓦条约

《奥利瓦条约》(德语:Vertrag von Oliva、波兰语:pokój oliwski、瑞典语:Freden i Oliva)也称《奥利瓦和约》,于1660年4月23日在波兰王国王家普鲁士省但泽附近的奥利瓦签署,签署方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勃兰登堡-普鲁士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和波兰国王约翰二世。 条约中,约翰二世宣布放弃对瑞典王位的要求,同时放弃利沃尼亚和里加,上述地区自1620年代后被瑞典控制。条约解决了自齐格蒙特战争(1598年-1599年)、波兰-瑞典战争(1600年-1629年)、北方战争(1655年-1660年)以来瑞典和波兰之间一直持续的战争状态。 条约还确认霍亨索伦家族拥有曾是波兰附庸的普鲁士公国的完全主权,但如果霍亨索伦家族被结束其统治,则普鲁士仍归波兰王室拥有。 《奥利瓦条约》和同年《哥本哈根条约》的签署代表瑞典帝国的实力达到顶峰。 Category:17世纪欧洲条约 Category:1600年代欧洲 Category:神圣罗马帝国条约 Category:德国条约 Category:波蘭條約 Category:瑞典條約 Category:領土變更相關條約 Category:波兰政治史 Category:瑞典帝国 Category:1600年.

查看 瑞典君主和奥利瓦条约

奥拉夫五世

奥拉夫五世(Olav V,亚历山大·爱德华·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Alexander Edward Christian Frederik;),挪威国王,1957年至1991年在位。1903年7月2日生于英国的桑德林漢姆府,他是丹麦的卡尔王子(后来的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和莫德公主(英王爱德华七世之女)之子。 1929年3月21日, 他娶表姐瑞典瑪塔公主(Märtha of Sweden)为妻并生有一子两女, 哈拉尔、拉格茜尔公主和阿斯特丽公主。二战流亡时,玛塔王储妃和皇室孩子住在华盛顿, 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曼尔莎王储妃在丈夫即位前的1954年去世。 奥拉夫五世曾获得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金牌,是获得过奥运金牌的两位国王之一,另一位為同樣獲得風帆比賽金牌的前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二世。.

查看 瑞典君主和奥拉夫五世

奧林匹克運動會宣布開幕者列表

奧林匹克運動會(奧運會)和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青奧會)是國際綜合運動會,每兩年間隔舉行夏季運動會和冬季運動會,分別進行夏季和冬季運動競技。開幕典禮期間,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先發表演說,然後邀請主辦國的代表宣布該屆奧運會開始。現時的《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宣布開幕者須為主辦國的國家元首 ,但並非每次開幕典禮都是這樣。以下列出在各屆奧運會以各種身份宣布開幕的人。 《奧林匹克憲章》第5章56條規定宣布開幕者須說出的句子。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句子為:本人宣布於……(主辦城市)舉行的第……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屆次)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揭開序幕。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句子為:本人宣布於……(主辦城市)舉行的第……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屆次)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揭開序幕。 但歷史上也有未依循這規定的情況發生,例如加拿大總督莊美楷宣布2010年冬季奧運會開幕時沒有依照憲章規定。 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句子為:本人宣布於……(主辦城市)舉行的第……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屆次)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揭開序幕。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句子為:本人宣布於……(主辦城市)舉行的第……屆(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屆次)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揭開序幕。 。.

查看 瑞典君主和奧林匹克運動會宣布開幕者列表

奧洛夫·舍特康努格

奧洛夫·舍特康努格(Olof Skötkonung;)是瑞典歷史上首位有確切記載的國王勝利者埃里克的兒子。第二位有確切記載的瑞典國王(995年至1022年)。.

查看 瑞典君主和奧洛夫·舍特康努格

奧斯卡二世

奧斯卡二世(Oscar II,),原名奧斯卡·弗雷德里克(Oscar Frederik),1872年至1905年之間為挪威國王,由1872年至去世為瑞典國王。他是瑞典及挪威國王奧斯卡一世和王后洛克滕堡的約瑟芬的三子,母親為古斯塔夫·瓦薩的後裔。 他統治的瑞典進行工業化,使科技迅速發展;但瑞典-挪威聯合也是他在位期間解散的。.

查看 瑞典君主和奧斯卡二世

小英格

小英格(Inge Halstensson;)。斯滕克爾王朝國王哈爾斯滕的兒子、老英格的侄子、菲里普的弟弟。瑞典國王(1110年-1125年在位)The article Inge d.y. in 國家百科全書 (1992).

查看 瑞典君主和小英格

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

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Sverker den yngre 或 Sverker Karlsson;),或稱為斯渥克爾松二世。斯渥克爾王朝的瑞典國王(1196年-1208年在位)。斯渥克爾王朝開創者斯渥克爾一世的孫子、卡爾·斯渥克爾松與妻子克里斯蒂娜·斯蒂格斯多塔·維德之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

尼古拉王子 (瑞典)

尼古拉王子,翁厄曼蘭公爵殿下(HRH Prince Nicolas of Sweden, Duke of Ångermanland, )是瑞典王子及王室的成員之一。尼古拉於2015年6月15日生於丹德吕德市的丹德呂德醫院。他的外祖父母是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及王后西爾維婭。.

查看 瑞典君主和尼古拉王子 (瑞典)

尼尔斯 (丹麦国王)

尼尔斯(Niels; – 1134年6月25日)是1104至1134年在位的丹麦国王,斯文二世之子,继承了兄長埃里克一世之王位,死后,王位由埃里克一世之子埃里克二世继承。其子强人马格努斯虽然沒能夠成为丹麦国王,惟後來成为了瑞典国王。 Category:生年不详 Category:1134年逝世 Category:丹麦君主.

查看 瑞典君主和尼尔斯 (丹麦国王)

川越市

川越市()是日本埼玉縣西南部一個城市。過去是入間郡。目前是中核市與業務核都市。.

查看 瑞典君主和川越市

中国-瑞典关系

中國-瑞典關係(Relationer mellan Kina och Sverige),是指歷史上的中国和瑞典、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瑞典王国之間的雙邊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驻瑞典大使陈育明曾指出,虽然中瑞两国距離遥远,但两国人民渴望彼此了解,並期盼增进两国友谊。.

查看 瑞典君主和中国-瑞典关系

丹麥-挪威

丹麦-挪威联合王国(丹麥文/瑞典文:Danmark-Norge),1524年-1814年,北欧国家,由原卡尔马联合(1397年-1523年)演变而来。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后,挪威继续与丹麦联合。此後数百年间,丹麦和瑞典不断争雄,挪威长期作为丹麦牵制瑞典北方的基地而存在。 1658年与1660年之间,瑞典王国一度冲破丹麦的封锁,占领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港,但最终由于1659年瑞典侵略丹麦失败而被后者收复。 1801年,英国怀疑丹麦与法国结盟,故用军舰轰击哥本哈根,且封锁挪威,造成其境内大饥荒。 1814年,原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麾下大将,瑞典王储卡尔·约翰(后来的卡尔十四世)进攻丹麦,迫使之于1月14日签订《基尔条约》,割让挪威。5月17日,丹麦王储——挪威总督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后来的克里斯蒂安八世)宣布挪威独立,卡尔·约翰前往征讨,最终于8月14日签订莫斯和约,将挪威并入瑞典。丹麦-挪威联合体终结。1815年维也纳和会上,列强承认挪威是瑞典的领土。 * Category:欧洲历史上的王国 Category:欧洲历史上的共主邦联.

查看 瑞典君主和丹麥-挪威

布里斯萊夫·斯渥克爾松

布里斯萊夫·斯渥克爾松(),斯渥克爾王朝的瑞典國王王位觊觎者,東約特蘭國王(1167年-1169年在位)。根據唯一的中世紀來源,他與其兄弟科爾·斯渥克爾松皆是斯渥克爾王朝開創者斯渥克爾一世的兒子的兒子、卡爾·斯渥克爾松的侄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布里斯萊夫·斯渥克爾松

布洛特-斯文

布洛特-斯文(Blot-Sven;)或稱為犧牲者斯文。瑞典斯滕克爾王朝國王(1084年-1087年在位)。因為在西約塔蘭法沒有記載斯文在統治者列表中,所以認為他的統治並沒有到達西約特蘭。根據瑞典歷史學家阿道夫·舒克(AdolfSchück)的論據,不應以布洛特-斯文作為一個個體的國王,因為有跡象表明這可能是國王紅色哈康的另一個名字。.

查看 瑞典君主和布洛特-斯文

世界各国和地区领导人连任限制列表

本条目列举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国家元首或虚位元首体制国家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政府首脑职务的连任限制情况。.

查看 瑞典君主和世界各国和地区领导人连任限制列表

三体问题

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模型。.

查看 瑞典君主和三体问题

乌尔丽卡·埃利诺拉

乌尔丽卡·埃利诺拉(Ulrika Eleonora,),瑞典女王(1718年-1720年)和瑞典王后(1720年- 1741年)。 她是卡爾十二世的妹妹。1718年卡爾十二世在对挪威的战争中阵亡,乌尔丽卡·埃丽奥诺拉遂继承王位。她在位期间,极力否定彼得大帝在瑞典的既得利益,招致俄国贵族的反感,结果引发了俄国对瑞典新一轮的作战。此时瑞典正陷入对挪威的作战不能自拔,俄国的打击对瑞典来说是致命的。乌尔丽卡·埃丽奥诺拉女王试图通过外交渠道与瑞典的老对手英格蘭结成同盟,虽然该目的最终达到了,但英瑞两国的同盟舰队最终被俄罗斯舰队击败,瑞典丧失了最后的据点。1720年乌尔丽卡·埃丽奥诺拉被推翻,普法尔茨王朝灭亡,由丈夫弗雷德里克一世繼任為瑞典國王。而俄国则通过《尼斯塔德條約》得到了波罗的海的出口,从此瑞典一蹶不振,成为一个二流国家。 E Ulrika E E E Category:斯德哥爾摩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乌尔丽卡·埃利诺拉

亞歷山大王子 (瑞典)

亞歷山大王子,南曼蘭公爵殿下(HRH Prince Alexander of Sweden, Duke of Södermanland ;)是瑞典王子及王室的成員之一。 亞歷山大王子於2016年4月19日生於丹德吕德市的。。王子是瑞典王子卡爾·菲利普和王妃蘇菲亞的首名孩子;他的爷爷奶奶是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十六世及王后西爾維婭。 瑞典皇室在王子出生兩天後公布他的名字為:亞歷山大·艾力克·胡伯特斯·貝蒂爾(Alexander Erik Hubertus Bertil),頭銜為南曼蘭公爵(Duke of Södermanland)。王子是瑞典王位第五順序繼承人繼承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亞歷山大王子 (瑞典)

康諾的瑪嘉烈公主

瑪嘉烈·維多利亞·夏洛特·奧古斯塔·諾拉(Margaret Victoria Charlotte Augusta Norah,),生于薩里郡,英國公主,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的第一任妻子。 1905年6月15日,她和古斯塔夫六世在溫莎堡结婚,生有五個孩子。公主在1920年逝世,丈夫在1950年登基,因此她未有瑞典王后的头衔。 Category:英国公主 Category:瑞典君主配偶 Category:瑞典王妃 Category:欧洲储妃 Category:帝王嫡妻未得封后者 Category:薩里郡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康諾的瑪嘉烈公主

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本名伊丽莎白·雅莉珊德拉·玛丽(Elizabeth Alexandra Mary),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联合王国,和其他十五個國家的君主,以及大英國協的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從西元1952年即位至今,現時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十二个在她即位后获得独立國家地位的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女王,是英國史上最長壽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伦敦,为约克公爵及公爵夫人(日后的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长女,在家中接受私人教育。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佐治六世即位,伊丽莎白亦由此成为王位推定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开始履行公共职责,并于服役。1947年伊丽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成婚,两人育有四名子女:查尔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 伊丽莎白二世为首位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君主,并先後接见和造访了五位教宗。於其在位期間的重大宪政变革包括英国权力下放、加拿大及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国家亦经历了诸多战争及冲突。而伊丽莎白二世亦為现今为世界最年长的在位君主和英国历史上最为年长的君主。2015年她超越其外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世界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女性君主及女性国家元首;2016年10月13日,由於泰國國王拉瑪九世辭世,成為現時統治國家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也是首位舉辦過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國家元首。 女王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其子女、孙子女和曾孙子女的出生及婚嫁,其(1953年),登基(1977年)、(2002年)及钻禧纪念(2012年),亦经历了父亲的早逝,菲利普亲王之舅蒙巴顿勋爵遇刺(1979年),其子女婚姻的破裂(1992年),前王儲妃戴安娜的过世(1997年)及其母后伊麗莎白王太后和王妹瑪格麗特公主的過世(2002年)。虽然国内仍存在一定共和主义,对英国王室时有批判,但伊丽莎白个人仍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表現出君主本身的特殊性。.

查看 瑞典君主和伊丽莎白二世

弗雷德里克九世

弗雷德里克九世(Frederik IX,),全名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迈克尔·查尔斯瓦尔德马·乔治·奥尔登堡(Christian Frederick Francis Michael Charles Waldemar George Schleswig-Holstein-Sonderburg-Glücksburg),丹麦国王,1947年-1972年在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弗雷德里克九世

北雪平

北雪平(瑞典语:Norrköping,)是位于瑞典南部約塔蘭北部、东约特兰的一座城市。2006年初统计人口约为12万,是瑞典的十大城市之一。有“瑞典的曼彻斯特”之称。.

查看 瑞典君主和北雪平

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

安哈尔特-德绍的利奧波德一世(德语:Leopold I. von Anhalt-Dessau,1676年7月3日—1747年4月7日),安哈尔特-德绍親王,普魯士元帥,腓特烈大帝時期的一代名將。利奧波德的父親約翰·格奧爾格二世是安哈爾特-德紹親王,母親是奧蘭治親王和拿騷伯爵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的女兒、奧蘭治親王沉默者威廉的孫女拿騷的海莉艾特·嘉芙蓮。.

查看 瑞典君主和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

喬治三世

喬治三世(George III,),全名喬治·威廉·腓特烈(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至1801年1月1日後因大不列顛及爱尔兰組成聯合王國而成為聯合王國國王,直到1820年駕崩為止。喬治三世同時為不倫瑞克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為漢諾威國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漢諾威的選帝侯。喬治三世為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位不列顛君主,是首位以英语為母語的漢諾威王朝君主,而事實上,喬治三世從未到訪過德意志地區。 喬治三世漫長的統治,見證了其王國與大片歐洲大陸進行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在他的統治初期,大不列顛在七年战争中擊敗法国,並使大不列顛壓倒歐洲各國、成功支配著北美洲及印度地區。不過,隨著大不列顛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敗,喬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獨立最終促成美國立國。此後,喬治三世參與了一連串的反法戰爭,反抗拿破崙及革命後的法國,這些戰爭最後以拿破崙在1815年被擊敗而作結。 喬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倍受精神問題困擾,其精神病最初僅反覆出現,但後來卻演變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喬治三世的病情曾令當時的醫學界大惑不解,但現今學者一般相信他所患的是噗瑳症(Porphyria)。噗瑳症是血液病的一種,能夠透過服用毒藥砒霜而引發,而根據近世研究,亦的確發現喬治三世留存後世的頭髮樣本中,存有高含量的砒霜。喬治三世在1810年最後一次病發後,其太子威爾斯親王喬治以攝政王身份代為統治。喬治三世在1820年駕崩後,威爾斯親王繼位,是為喬治四世。歷史學界對喬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猶如「萬花筒般觀點多變」(kaleidoscope of changing views),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受到歷來傳記作者的個人偏見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歷史史料所影響的。.

查看 瑞典君主和喬治三世

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

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Kungliga Vetenskaps- och Vitterhetssamhället i Göteborg )是1778年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之命而成立,是瑞典皇家藝術與科學院(KVVS)位於南部哥德堡的地方分院,也是17个团体之一。.

查看 瑞典君主和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

哈加宮

哈加宮(Haga slott),前名王后樓(Drottningens paviljong),是位於瑞典索爾納市哈加公園內的宮殿。哈加宮由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國王授權,由於1802至1804年間建造。 現任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和姐姐都是在哈加宮出生。1947年他們的父親古斯塔夫·阿道夫親王死於空難後,國王一家便遷至斯德哥爾摩王宮。1966年,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把哈加宮的處置權轉交瑞典政府,以接待政府賓客。 2009年4月,瑞典首相弗雷德里克·賴因費爾特宣佈,政府將會把哈加宮的處置權交還王室,以供維多利亞公主和丹尼爾親王2010年6月婚後用作官方居所。.

查看 瑞典君主和哈加宮

哈康七世

哈康七世(Haakon VII av Norge, Christian Frederik Carl Georg Valdemar Axel,)第一任挪威国王,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與皇后瑞典的路易絲公主的次子,1905年挪威自瑞典獨立後,議會選出他继承王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哈康七世

哈康六世

哈康六世·馬格努松(Håkon VI Magnusson,Håkan Magnusson,)是挪威国王(1343年–1380年在位),同时也是瑞典国王(1362年–1364年在位)。他是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1319年–1364年在位)的次子,马格努斯四世的母亲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之女英格堡·哈康斯多塔,所以他同时也继承了挪威王位,是为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七世。1343年,他被选为挪威国王,是为哈康六世,因其年幼,由其父亲摄政,直到1355年。1356年,其哥哥埃里克·马格努斯被瑞典贵族拥立为瑞典国王(即埃里克十二世),发动叛乱,他也被牵连其中。1359年,双方达成和解,共同统治瑞典。但是埃里克·马格努斯于1359年即死于黑死病。他于1362年继承其哥哥的位置当选为瑞典国王,与其父亲共同统治瑞典。1363年,他迎娶了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最年轻的女儿玛格丽特。1364年,他和父亲在瑞典的统治被来自梅克伦堡的统治者阿尔伯特推翻。1380年逝世后,其子奥拉夫·哈康松即位,是为奥拉夫四世。 Category:丹麦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查看 瑞典君主和哈康六世

哈康王储

哈康·马格努斯王储(Crown Prince Haakon Magnus,),生于奥斯陆的,他是哈拉尔王储和宋雅王太子妃(后来的哈拉尔五世国王和宋雅王后)的第二个孩子和独生子。他的教父母是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 of Sweden)和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Queen Margrethe II of Denmark)。 2001年8月25日,王储在奥斯陆大教堂与单身母亲梅特·玛丽特·特赛姆·霍伊比小姐(Mette-Marit Tjessem Høiby)结婚。2004年1月21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英格丽·亚莉姗德拉公主出生,成为挪威王位的第二继承人。2005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塞维尔王子出生。.

查看 瑞典君主和哈康王储

哈爾斯滕

哈爾斯滕(英語當地地名與外來地名:Alstan (古諾爾斯語: Hallstein ;)。斯滕克爾王朝的開創者斯滕克爾之子。瑞典國王(1067年-1070年及與弟弟老英格共治1079年-1084年在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哈爾斯滕

哈拉尔五世

哈拉尔五世(Harald V,),挪威國王,1991年1月17日登基。 他是当时挪威王储奥拉夫王子(后来的国王奥拉夫五世)和王储妃玛塔公主的独生子,生于奥斯陆附近的斯考古姆(Skaugum)乡村王储行宫中。 哈拉尔是自奥拉夫四世1370年出生以来第一位在挪威本土出生的王储。由于他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后裔,哈拉尔五世对英国王位也有继承权。 哈拉尔国王有两个姐姐,分別為生于1930年的拉格茜尔公主(Princess Ragnhild, Mrs.

查看 瑞典君主和哈拉尔五世

儒勒·昂利·庞加莱

儒勒·昂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法語发音,又译作彭加勒、昂利·彭加勒,),通常称为昂利·庞加莱,法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理论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庞加莱被公认是19世纪后和20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繼高斯之後对于数学及其应用具有全面知识的最后數學家。 他对数学,数学物理,和天体力学做出了很多创造性的基础性的贡献。他提出的庞加莱猜想是数学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在他对三体问题的研究中,庞加莱成了第一个发现混沌确定系统的人並为现代的混沌理论打下了基础。庞加莱比爱因斯坦的工作更早一步,并起草了一个狭义相对论的简略版。庞加莱群以他命名。.

查看 瑞典君主和儒勒·昂利·庞加莱

克努特·埃里克松

克努特一世(Knut Eriksson;古諾爾斯語:Knútr Eiríksson;),全名為克努特·埃里克松。埃里克王朝的瑞典國王(1167年-1196年在位)。埃里克王朝開創者埃里克(九世)與老英格的孫女克里斯蒂娜·比約恩斯多塔的兒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努特·埃里克松

克努特二世 (瑞典)

克努特·霍爾姆松(Knut Holmgersson 或 Knut Långe till Sko;),被後世人稱為克努特二世,又被稱為高個子克努特。埃里克王朝的瑞典國王(1229年-1234年在位)。霍爾姆耶·菲里普松之子,據說霍爾姆耶·菲里普松是聖埃里克的幼子菲里普·埃里克松的兒子、克努特·埃里克松的侄兒,所以他仍被視為埃里克王朝的國王之一。.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努特二世 (瑞典)

克里斯蒂娜

克里斯蒂娜(Christina,也譯為克莉絲汀)是一个女性人名,来源于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可以指:.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里斯蒂娜

克里斯蒂娜女王

克里斯蒂娜女王(Drottning Kristina,),即克里斯蒂娜·奧古斯塔(Kristina Augusta),是1632至1654年間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是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與王后勃兰登堡的玛利亚·伊丽欧诺拉所生唯一存活的合法繼承人。在國王於三十年戰爭呂岑會戰中陣亡後,當時6歲的克里斯蒂娜便以假定繼承人的身份繼承了王位,到18歲的年紀時她開始實際的統治。 克里斯蒂娜最為人所知者,就是她被認為是1600年代最博學多聞的女性。她喜愛書籍、手稿、繪畫、以及雕塑。由於其對宗教、哲學、數學、與鍊金術的興趣使然,她吸引了想要讓斯德哥爾摩成為「北方雅典」的許多科學家。她才思敏捷而喜怒無常;她不願臣服於自己的女性角色。當她做出了不婚的決定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而在1654年退位後,她改信天主教會,並且將自己的名字從"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瓦莎"(Kristina Augusta Wasa)改為"克里斯蒂娜·亚历珊德拉"(Christina Alexandra)。 在28歲時,這位「北方的智慧女神」搬到了羅馬 。當時的教宗描述克里斯蒂娜是一位「沒有領土的女王、沒有信仰的基督徒、以及不知羞恥的女人」。儘管如此,她仍然成為了一位神學與音樂領域的領導人物,並且支持了許多巴洛克藝術家、作曲家、與音樂家。 她是一共五代教宗所招待的貴客也是反宗教改革派的重要人物,她是少數幾位死後葬於聖伯多祿大殿的女性。她超乎常人的生活方式、陽剛的打扮與行為,在許多的小說、戲劇、或電影中被傳頌。在克里斯蒂娜的所有傳記中,關於她的性別與文化認同,都是很重要的內容。.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里斯蒂娜女王

克里斯蒂安十世

克里斯蒂安十世,或譯基士揚十世(Christian 10.;Kristján 10.,),全名克里斯蒂安·卡尔·弗雷德里克·阿尔伯特·亚历山大·威廉(Christian Carl Frederik Albert Alexander Vilhelm),丹麦国王,1912年-1947年在位。他也是冰島王國唯一一名國王,1918年至1944年在位。尽管其在1920年的复活节危机中形象大为受损,但在其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勇行为再次获得了国民的爱戴。.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里斯蒂安十世

克里斯托夫二世 (巴登-罗德马亨)

巴登-罗德马亨藩侯克里斯托夫二世(Christoph II.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里斯托夫二世 (巴登-罗德马亨)

克里斯托弗三世

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Kristofer av Bayern;)是卡爾馬同盟時期的丹麥國王克里斯托弗三世(Christoffer III)(1440年–1448年),於1441年成為瑞典國王(1441年–1448年),於1442年成为挪威國王克里斯托弗(Christoffer)(1442年–1448年)。 克里斯托弗是羅馬人民的國王及普法爾茨選侯魯普雷希特的孫子,父親為普法爾茨-諾伊馬克特伯爵約翰,而母親波美拉尼亞的加芙蓮是波美拉尼亞公爵的女兒、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的妹妹,於1416年出生於諾伊馬克特。 1439年,舅父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被丹麥及瑞典廢黜,克里斯托弗出任為丹麥攝政,其後於1440年4月9日在維堡議會中自稱為丹麥國王。後來克里斯托弗相繼於1441年被選為瑞典國王及1442年被選為挪威國王。 即位初期,克里斯托弗立即平定了始於埃里克時期在日德蘭半島及菲因島的農民叛亂。當他在羅斯基勒的居所被焚燬,他遷居至哥本哈根,並定為首都。因為克里斯托弗是德意志人,而且沒有企圖制止他的舅父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搶奪哥特蘭城堡附近的航運,所以瑞典人民並不喜歡他,將一連串的歉收歸咎於克里斯托弗,因此卡爾馬聯盟的條約被修改,貴族政治抬頭,掌握立法的權力,國王的權力進一步被削弱。1445年,克里斯托弗迎娶勃蘭登堡的多羅西婭為妻子。 1448年,克里斯托弗突然在赫爾辛堡逝世,死後無嗣,瓦爾德瑪四世的子嗣被斷絕。克里斯托弗被葬在羅斯基勒主教座堂。丹麥國王埃里克五世的直系後代克里斯蒂安一世被丹麥貴族選舉為王位繼承人,及被要求迎娶克里斯托弗的遺孀勃蘭登堡的多羅西婭為妻子,兩人於1449年10月28日結婚。 Category:丹麥君主 Category:瑞典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Category:巴伐利亞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里斯托弗三世

克提·卡爾松

克提·卡爾松()是一位瑞典神職人員、外交家、軍事領袖及政治家,出自瑞典著名的瓦薩家族,是卡爾·克里斯謝因松(瓦薩)和妻子來自丹麥貴族的埃芭·埃里克斯多塔的兒子。在卡爾馬聯盟時期曾擔任瑞典國家執政(1464年12月26日-1465年8月11日)。 克提·卡爾松於1454年8月報讀羅斯托克大學,其後於1455年6月16日入讀魯汶大學。當他完成碩士課程後回到瑞典,在烏普薩拉教區當上法政牧師,當時他的表兄小延斯·本格特松是烏普薩拉教區主教。當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於1457年成為瑞典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欽點克提·卡爾松為林雪平教區助理主教。1458年4月,當上一任主教去世後,年僅25歲的克提·卡爾松被選為林雪平教區主教。教宗庇護二世於1459年9月24日正式確認和授權,但是要等待到1460年3月才收到羅馬教廷的正式批准 Nordisk Familjebok, 2nd ed.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提·卡爾松

克拉福德奖

克拉福德奖(Crafoord Prize)在1980年由人工肾脏发明者、瑞典人和他的妻子安娜-格蕾塔·克拉福德设立,瑞典皇家科学院管理。设立目的是对诺贝尔奖遗漏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予以提倡和奖励。这些领域有四个类别:天文学,数学,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其中特别是强调关于生态学,还有,这疾病使霍尔格在生命最后几年时受尽煎熬。根据科学院,“这些学科被选择,是补充那些被授予的诺贝尔奖”。 每年只颁发一个奖项,以旋转机制 - 天文学和数学;然后地球科学;然后生物科学。对于克拉福德多发性关节炎奖,只有当一个特别委员会认定在多发性关节炎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时才会颁发。克拉福德奖的得獎者在每年一月中旬公布,在四月的克拉福德日由瑞典国王颁獎,国王也在每年12月颁发诺贝尔奖。在,奖金为US$500,000。用以资助获奖者作更深入研究。 首届於1982年頒發,获奖者是俄國數學家弗拉基米尔·阿诺尔德和美籍加拿大數學家路易·尼倫伯格,由科学院引用了其在非线性微分方程领域的工作成果。第一位被授予该奖项的女性是美國天文学家,於2012年獲獎。.

查看 瑞典君主和克拉福德奖

勃兰登堡号战列舰

勃兰登堡号战列舰(SMS Brandenburg)为德意志帝国于19世纪90年代初所建造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主导舰,以当时的勃兰登堡省命名。它是德国首批前无畏舰之一,同级姊妹舰还包括有韦尔特号、魏森堡号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而在此之前,海军仅装备有岸防舰和铁甲巡防舰。舰只于1890年5月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1891年9月21日,并至1893年11月19日投入使用。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在德国舰队的前十年役期中,勃兰登堡号都跟随第一支队服役。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这一时期主要局限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指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重大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于1900-1901年间被派遣至中国。至20世纪初,四艘同级舰均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勃兰登堡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便已显得过时,仅执行有限度的任务,首先是充当岸防舰。1915年12月,它退出现役并被改造为使用。当战争结束后,舰只于1920年在但泽拆解报废。.

查看 瑞典君主和勃兰登堡号战列舰

皇室

皇室或王室,也稱為皇家或王家,是指在君主制国家运用權力进行统治的家族集团。一般代表家族中的不同輩份的成員以及一些旁系分支,通常有血緣關係,但並非必然。 不同国家的王室之间常见政治联姻。皇室不一定只在一家一地,並且有很多旁系。同一個皇室中不同房的成員可能統治不同的國家。欧洲地区,同一皇室的后代可能使用不同名称。.

查看 瑞典君主和皇室

皇家六翼天使勋章

皇家六翼天使勋章(Kungliga Serafimerorden,又译塞拉芬皇家骑士勋章)是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创建于1748年2月23日的皇家骑士勋章,同时创设的还有剑勋章和。1975年瑞典勋章规则重新制定后,这一勋章被定为仅向外国国家元首和王室成员颁发。这一勋章同时给予获得者骑士称号,该勋章是瑞典最高等级的勋章。.

查看 瑞典君主和皇家六翼天使勋章

皇家特權

皇家特權是特有的權力、特權和豁免權的組合體,只在擁有屬於君主的君主國的普通法中并且有時在民法司法權中被承認。它是一些政府關於他們國家的統治方式的進程的行政權力被執行的手段,由君主擁有并被賦予君主。它是一些政府關於他們國家的統治方式的進程的行政權力被執行的手段,由君主擁有并被賦予君主。個別特權能被國會廢除,雖然在聯合王國特別程序適用。 雖然一些共和國國家元首擁有類似的權力,但它們并不完全相同,包含一些基本的不同處,而且不同處可能或多或少都比較廣泛。見保留權力。 雖然特權起初只由君主行使,並且不需要國會的同意,但它們現在總在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被行使,首相或內閣就相關向國會負責。可能有君主可以在沒有首相或內閣的建議下選擇行使皇家特權的情形。這樣的情形是罕有的,並且通常只發生在緊急狀況或現有的先例不足以適用於存有疑問的境況的情形。在許多自由民主制君主立憲國家,這樣的行為可能促成憲法危機。 然而不是所有君主立憲國家都有能被獨立行使的皇家特權。例如,瑞典國王和日本天皇有不能被以任何程度的個人自行決定權行使的特定的政府職責,不論有什麽樣的境況。.

查看 瑞典君主和皇家特權

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

君主是君主制国家的国家元首,在君主制之下,一国或一政治实体由一人统领,其职位通常以世袭制继承,并统治终身或至其逊位。君主可为独裁者(如在君主专制之下),亦可为实行传统权威,只保留少量,并将国家的实际权力交托予立法机构及/或内阁行使的象征式元首(如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在一些设有官方宗教的国家内,该国君主同时也会与其国教相关联。多数国家同时只会有一名君主,除非君主在位时未成年、缺席或缺乏行为能力,此时可由留守负责处理君主的事务。在一国内同时存在两个君主共同统治的状况称为,此制度现今为安道尔所采用。 君主各有其头衔和敬称,多数时候来源于传统,并由国家宪法所保障。君主可有诸多头衔,例如“国王”和“女王”、“亲王”和“女亲王”、“皇帝”和“女皇”等。其头衔在当地语言中各自不同,但如下列表将会将其尊号和头衔通过最通用的英语汉译法表示出来。罗马数字(汉语中以“世”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将用于区分同名君主。 在政治和社会文化研究中,君主制通常与世袭统治相关。历史上和当代的多数君主都出生并成长于皇室中。继承人由一系列不同方式决定。例如近亲、长子继承或兄终弟及。现代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 马来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两个特殊的君主制国家。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是由统治者会议在九个州的世袭统治者中选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亦是由选举产生。这种方式被称为選舉君主制。这些体制与传统的君主制概念不同,但由于其保有一些相关的君主制特性,因此也被归类为君主制。许多君主制体系则是世袭制和选举制的结合,在这些体系下,继承人的选举或提名受限于。 下表的君主都为主权国家的统治者,统治一国构成区域或文化或传统政体的君主将列于之下,现今对已废除的王位的宣称者则列于王位觊觎者之下。.

查看 瑞典君主和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

王國

王國,是一种實行君主制的主權國家,通常指统治者称号为“国王”或“女王”的国家。现代实行君主制的国家多称为王國或君主國,汉语多对应到英语的Kingdom,按照中文的概念,多指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政治实体,或国家元首为国王或女王的现代主权国家。其它种类的君主制国家包括帝国、汗国和公國等。.

查看 瑞典君主和王國

玛塔·路易斯公主

玛塔·路易斯公主(Princess Märtha Louise,),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宋雅王后的长女。.

查看 瑞典君主和玛塔·路易斯公主

玛德琳公主 (瑞典)

玛德琳公主(Prinsessan Madeleine,),全名Madeleine Thérèse Amelie Josephine,海爾辛蘭及--女公爵,是瑞典國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及王后西爾維婭的第二個女兒,現時為瑞典王位的第六順序繼承人。其長姊為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其兄長為韋姆蘭公爵卡爾·菲利普王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玛德琳公主 (瑞典)

玛格丽特一世

玛格丽特一世(Margrete 1.、Margrete I、Margareta,),是丹麥、瑞典和挪威女王,她建立了统一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卡尔马同盟。 在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历史上玛格丽特一世均起着一个中心作用。她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史中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玛格丽特一世毕生致力于统一北欧各国。她的父亲瓦尔德马四世死后,她的未成年的儿子奥拉夫二世及四世成为丹麦国王,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六世死后,奥拉夫又获得了挪威的王位,但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已经是丹麦和挪威的真正统治者了。奥拉夫三世死后她正式成为丹麦和挪威女王。最后她使通过征战使瑞典降伏。.

查看 瑞典君主和玛格丽特一世

福尔孔王朝

福尔孔王朝(Folkungaätten)一译富尔昆王朝,也称比耶博王朝(Bjälboätten)是中世纪统治瑞典和挪威的一个王朝。1250年,瑞典国王埃里克十一世死后无嗣,于是当时瑞典的实际统治者摄政伯爵比尔耶尔就立其子瓦尔德玛·比耶松为瑞典国王,是为王朝之始。统治期间,瑞典的封建化进程加快,王权进一步扩大,并在瑞典确立了稳固的世袭君主制,制订出能推行全境的法律。但是福尔孔家族在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过程中损害了拥有封地的贵族富豪的阶级利益,矛盾日益尖锐。到马格努斯·埃里克松时,福尔孔王朝在瑞典的统治被来自梅克伦堡的统治者阿尔伯特推翻。但是马格努斯·埃里克松因为其母亲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之女英格堡·哈康斯多塔,所以他同时也继承了挪威王位。福尔孔王朝转而统治挪威王国(1319年-1387年)。传至奥拉夫四世(1380年-1387年在位,因其母亲玛格丽特一世是丹麦国王瓦尔德玛四世的女儿,所以他也是丹麦国王),死后无嗣,王统终绝。.

查看 瑞典君主和福尔孔王朝

福克·伯納多特

福克·伯納多特(Folke Bernadotte af Wisborg,)是瑞典外交官,伯納多特家族的成員。.

查看 瑞典君主和福克·伯納多特

科科拉

科科拉(Kokkola),瑞典语称卡勒比(Karleby),是芬兰共和国西芬兰省中博滕区的一个使用“城市”称号的市镇,为该区首府,成立于1620年。辖区总面积2730.8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44.1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286.72平方千米。2009年6月登记总人口数为45764人,人口密度为31.69人/平方千米。芬兰语人口和瑞典语人口比例分别为84.2%和13.9%。.

查看 瑞典君主和科科拉

科爾·斯渥克爾松

科爾·斯渥克爾松(),斯渥克爾王朝的瑞典國王王位觊觎者,東約特蘭國王(1167年-1173年在位)。根據唯一的中世紀來源,他與其兄弟布里斯萊夫·斯渥克爾松皆是斯渥克爾王朝開創者斯渥克爾一世的兒子的兒子、卡爾·斯渥克爾松的侄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科爾·斯渥克爾松

第三次俄土战争

1709年,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战败于俄国境内的波尔塔瓦,撤退至奥斯曼帝国,请求苏丹协助抗敌。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亞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戰爭以俄國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並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統治。 category:俄土战争.

查看 瑞典君主和第三次俄土战争

納爾瓦之役

纳尔瓦之役((Битва на Нарве,Slaget vid Narva,Battle of Narva)发生于1700年11月30日,俄羅斯帝國入侵瑞典領土。最終瑞典国王卡爾十二世以一流的战术大败沙皇彼得大帝的大军。這場戰役是大北方战争的開端。 11月30日,37,000名俄军包围了仅由8,140名瑞典军(由卡尔十二世率领)防守的纳尔瓦,但中午,查理十二世的瑞典军与援兵突袭俄军,轻易地把慌张的俄军打败,加上俄军指挥多是外地人,使很多军团都不能合作,所以战役后,俄军失去了足足15,000人,而瑞典则只有667人阵亡。.

查看 瑞典君主和納爾瓦之役

約翰一世 (瑞典)

約翰·斯渥克爾松(Erik Knutsson;),被後世人稱為約翰一世。斯渥克爾王朝的瑞典國王(1216年-1222年在位)。斯渥克爾王朝開創者老斯渥克爾的曾孫、卡爾七世的孫子、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與福爾孔家族的比爾布沙的女兒英格耶德·比爾耶斯多塔之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約翰一世 (瑞典)

紅色哈康

紅色哈康(Håkan Röde;)。相傳是斯滕克爾王朝的開創者斯滕克爾的庶子。瑞典國王(1070年-1079年在位)Håkan Röde in 國家百科全書: 。對他的記載很少,而且很多是互相矛盾,對他的統治更是沒有資料,只知道他在十一世紀下半差不多統治了十年 article in Nordisk familjebok (1910): 。 瑞典歷史學家阿道夫·舒克(Adolf Schück)聲稱,不應以布洛特-斯文 作為一個個體的國王,而是有跡象表明這可能是國王紅色哈康的另一個名字 。 紅色哈康這個別號是來自於13世紀初寫的西約塔蘭法的記載的統治列表。 同一來源聲稱紅色哈康在西約特蘭萊韋內出生。.

查看 瑞典君主和紅色哈康

維堡城堡

維堡城堡(Выборгский замок,Viipurin linna,Viborgs fästning)是一座瑞典在中世紀建造的城堡,位於現在俄羅斯的維堡,目前屬於一座博物館。.

查看 瑞典君主和維堡城堡

约凯拉校园枪击事件

约凯拉校园枪击事件在2007年11月7日发生于芬兰新地区图苏拉市镇区的公立中学约凯拉中学(Jokelan koulukeskus)中。 该次事件导致了9人死亡:6名学生(5男1女)、校长、校护及凶手自己。在事件发生前的几个小时,凶手将一段视频发表在了YouTube网站上,预言了该次校园大屠杀。 这是芬兰校园中发生的第二次枪击事件。另一次事件在1989年发生于劳马的劳曼梅里学校。当时一名14岁的学生射杀了他的两名同学。.

查看 瑞典君主和约凯拉校园枪击事件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Глушков,),家乡顿河畔罗斯托夫,逝世于莫斯科。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控制论研究院院长,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副院长,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外国院士(1975年),保加利亚科学院外国院士(1974年),波兰科学院外国院士(1977年)。德国利奥波第国际科学院院士(1975年)——此科学院的知名院士还有歌德、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和居里夫人等。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荣誉博士(1975年)。波兰控制论协会会员。 多次当选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程序委员会的成员和主席,并在纽约、爱丁堡、斯德哥尔摩、卢布尔雅那(前南斯拉夫)组织举办代表大会,主要负责电子计算机在自然科学、机器、语言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人工智能创建方面的应用。因主持代表大会的学术水平极高,格卢什科夫收到过美国副总统、瑞典国王的感谢信,也因此获得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的银色勋章。1971年,格鲁式科夫被联合国任命为计算机技术专家。 格卢什科夫曾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美国百科全书写过关于控制论的文章。作为客座教授曾到访过波兰、匈牙利、东德、西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古巴、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印度、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挪威和芬兰。 1967年,在格卢什科夫带头下,苏联成立了第一个控制论研究所(隶属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科学院),1969年,他建立了数字机器理论、计算机系统构造,1975年又建立了计算递归宏观组织结构。因此,他三次被授予列宁勋章(1967、1969、1975年),被授予一枚十月革命勋章(1973年),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9年),并数次获得列宁奖金和国家奖金(1968、1970、1977、1981年) 其它荣誉还包括: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一级勋章(1973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劳动旗帜勋章(1976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银色勋章(1974年)。 1996年,在格卢什科夫逝世14年后,为表彰他在科技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组织Computer Society授予了他Computer Pioneer奖章。.

查看 瑞典君主和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

瑞典历史

典国家形成于公元11世纪。1397年瑞典被并入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17世纪瑞典成为称霸欧洲北部的强国。18世纪初开始衰落,丧失了大部分海外领地。1809年,瑞典控制下的芬兰被并入俄国。1814年从丹麦手中取得挪威。1905年,挪威脱离瑞典独立,现代瑞典王国的版图最终形成。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均保持中立。二战后经济与科技发展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瑞典自国家形成至今一直实行君主制政体,从未成立过共和国。.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历史

瑞典君主列表

此列表列出10世紀末以來,所有曾擔任瑞典王國統治者(包括國王、女王、攝政、國家執政)的人。雖然瑞典一千多年來都是君主國Lagerqvist (1996), s. 9Ohlmarks, s. 8,但不同朝代的君主有不同形式和實權,瑞典的領土也有不同 ,甚至連國家名稱「瑞典」(Sverige)也隨着語言演化而改變。 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國王是勝利者埃里克Lagerqvist & Åberg, s.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君主列表

瑞典学院

典学院(瑞典语:Svenska Akademien)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于1786年创立,是瑞典皇家学院之一。瑞典学院参照法兰西学术院模式,共设有18名院士,其主要职责为保持瑞典语言纯正。 自1901年以来,瑞典学院每年都颁布诺贝尔文学奖,以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大楼是瑞典学院开展活动和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场所。.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学院

瑞典國慶日

典國慶日(Sveriges nationaldag)是瑞典在每年6月6日慶祝的全國節慶。這個節慶之前被稱為古斯塔夫·瓦薩日(Gustav Vasas dag)和瑞典國旗日(svenska flaggans dag),直至1983年瑞典國會才把它正式定為國慶日。.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國慶日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

典皇家工程科学院(Kungl.;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是瑞典最高工程学学术团体。.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

瑞典皇家科学院

典皇家科学院(Kungliga Vetenskapsakademien,鲜译“瑞典皇家自然科学学会”)於1739年奉瑞典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之命,仿效当时的伦敦皇家自然科学促进学会和巴黎皇家科学院成立,是17个团体之一。作为非官方的独立学术团体,它致力于推进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及数学的发展。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总部设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目前有约350名瑞典籍会员(院士)和164名外籍会员(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会员采用终身制,自1739年成立以来,共选举产生了约1450名会员。随着会员的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自1970年代起,超过65岁的会员将成为荣誉退休会员,目前瑞典皇家科学院有164名65岁以下瑞典籍会员。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会员分为十个学部:.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皇家科学院

瑞典王位繼承

典王位繼承受瑞典憲法之一部份──《繼承法案》規管。王位繼承不僅規定當君主去世或退位時,由誰來繼續王位,而且規定當君主患病、出國或無法履行職務時,由誰擔任攝政(代任國家元首)。 1980年之前,《繼承法案》規定只有男性可以繼承王位,但1980年修訂的《繼承法案》允許君主的最年長的子女繼承王位,不限男女。 若君主去世或退位時尚未指定繼承人,則由瑞典憲法之另一部份──《政府法案》規管。詳情請參閱下文「繼承人出缺」一節。.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王位繼承

瑞典首相

典首相(Statsminister)是瑞典的政府首腦。1876年,新成立的瑞典議會的議員路易斯·德·吉爾(Louis de Geer)就任第一任首相。現任首相為2014年10月就职的斯蒂凡·洛夫文。.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首相

瑞典解放戰爭

瑞典解放戰爭於1521至1523年之間發生,導致卡爾馬聯合解體。 1520年11月,卡爾馬聯合君主克里斯蒂安二世佔領斯德哥爾摩後,屠殺了上百個反對聯合的瑞典人,史稱斯德哥爾摩慘案。24歲的古斯塔夫·瓦薩逃出,但他的父親則被殺。1521年1月中,民眾在穆拉聚集,並推舉古斯塔夫·瓦薩為「達拉納和獨立瑞典國家首領」。他當時的16名衛士,後來演變成瑞典的斯韋阿近衛隊。 古斯塔夫·瓦薩率領的起義軍攻佔科珀爾貝里銅礦和韋斯特羅斯之後,有更多人加入軍隊,人數增至1000人。 古斯塔夫·特羅雷大主教率兵前往海爾辛蘭,但他的2000名騎兵剛遇上農民軍便望南而逃。1521年4月底前,古斯塔夫·瓦薩已控制了除了城堡以外的達拉納、耶斯特里克蘭、西曼蘭和內爾徹全境。 7月15日,國會於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議。古斯塔夫·埃里克松(瓦薩)獲准自由地前往斯德哥爾摩,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也得到赦免。為了作出保證,特羅爾拘禁了斯卡拉主教迪德里克·斯拉格赫克(Didrik Slagheck),也承諾會給予古斯塔夫·埃里克松大量麥芽和蛇麻。不久,起義軍抵達斯德哥爾摩外圍的布魯克貝里(Brunkeberg),但無法攻佔該城。 1521年夏季,很多農民返回家鄉收割禾稼,故戰事十分平靜。先有投向丹麥的拉什·斯格松·斯巴爾(Lars Siggesson Sparre)議員,後來林雪平主教漢斯·布拉斯克(Hans Brask)和圖雷·延松(Ture Jönsson)議員都向古斯塔夫·埃克里松投誠。8月下旬,瓦斯泰納地方議會通過,承認古斯塔夫·埃克里松為約塔蘭和瑞典國家首領。同時,克里斯蒂安二世派置瑞典的政府組織離開。 冬季,斯特格堡的指揮官投降起義軍,古斯塔夫·埃克里松控制斯特格堡。然而,起義軍一直未能攻陷一些重要的堡壘,直至1522年呂貝克派遣戰船助攻後,才能把它們攻佔。1523年,起義軍佔領斯德哥爾摩(6月20日)、卡爾馬(7月7日)和芬蘭全境(10月)。 1523年6月6日,國會在斯特蘭奈斯選舉古斯塔夫·瓦薩為瑞典國王(1528年於烏普薩拉加冕),這天後來成為瑞典國慶日。6月23日,古斯塔夫·瓦薩和起義軍進入斯德哥爾摩。老斯騰·斯圖爾(Sten Sture den äldre)於50年前擔任執政官時成立的臨時國家委員會,也成為永久委員會。 1524年9月1日,瑞典和丹麥在馬爾默簽訂《馬爾默和約》。 Category:瑞典戰爭 Category:丹麥戰爭.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解放戰爭

瑞典議會

典議會(Sveriges riksdag)是瑞典的国家立法机关。瑞典議會實行一院制,由349名議員(riksdagsledamöter)組成,並由議長(talman)領導。現任議長為佩爾·韋斯特貝里。議員任期固定為四年,每四年於9月第三個星期日舉行的議會選舉日選出,最近一次選舉於2014年9月29日舉行。议会大厦位於斯德哥爾摩聖靈島(Helgeandsholmen)上。.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議會

瑞典-美國關係

典-美國關係,是指瑞典王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兩者的聯繫起始於17世紀的瑞典在美殖民活動,美國獨立戰爭之後,瑞典是首批承認美國的國家之一Bureau of European and Eurasian Affairs |accessdate.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美國關係

瑞典東印度公司

典東印度公司(Svenska Ostindiska Companiet,簡稱SOIC)是瑞典為了與東亞(特別是中國)貿易,而於1731年在哥德堡成立的公司。此公司的成立,是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功所啟發,並於18世紀成為瑞典最大型貿易公司,直至於1813年停止運作。.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東印度公司

瑞典政府

典王國政府是瑞典的最高行政機構,由首相和他任命的內閣成員組成。政府須向立法機關──議會──負責。《1974年政府》法案實施後,君主不再屬於行政機構,也不是行政或立法的一份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瑞典政府

瑪塔公主 (瑞典)

塔·索菲亞·洛維莎·達格瑪·提拉(Märtha Sofia Lovisa Dagmar Thyra,),挪威王奧拉夫五世的表姐及儲妃,婚前是瑞典公主。在丈夫奥拉夫五世继承挪威王位之前就去世,因而未曾加冕为王后。.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瑪塔公主 (瑞典)

瑪嘉烈公主 (斯諾登伯爵夫人)

嘉烈公主,斯諾登伯爵夫人(The Princess Margaret,Countess of Snowdon,),是乔治六世和伊麗莎白·鮑斯-萊昂所生的小女儿,為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之妹。瑪嘉烈公主曾經外訪多地,包括于1966年访问香港。瑪嘉烈公主于2002年2月9日6点30分在爱德华七世医院睡梦中安然去世。 父亲即位时,瑪嘉烈公主曾是仅次于姐姐的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随着外甥子孙们出生才逐渐后推,直到去世前仍排在第十一顺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瑪嘉烈公主 (斯諾登伯爵夫人)

瓦爾德瑪·比耶松

德瑪·比耶松(Valdemar Birgersson;)。比耶博王朝的瑞典國王(1250年-1275年在位)。比耶博王朝開創者執政公爵比爾耶爾與前任國王埃里克·埃里克松的姊姊之長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瓦爾德瑪·比耶松

瓦爾德馬一世 (丹麥)

德馬一世,又名瓦爾德馬大帝('''Valdemar den Store'''.;),丹麥國王(1146年-1182年在位)。丹麥國王埃里克一世的長子克努特·那維特的兒子。 父親克努特·那維特在瓦爾德馬一世出生前被當時國王尼爾斯的兒子、前任瑞典國王強人馬格努斯所謀殺。他的母親基輔的英格堡(基輔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羅維奇的女兒)其後以自己的祖父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的名字為剛出生的瓦爾德馬一世命名。 1146年,當瓦爾德馬一世十五歲時,丹麥國王埃里克三世遜位,內戰隨即爆發。西蘭島的貴族推舉前任國王埃里克二世的私生子斯文三世為丹麥國王,而另一方面,日德蘭半島的貴族亦宣佈強人馬格努斯的兒子克努特五世為丹麥國王,而瓦爾德馬一世亦佔據日德蘭半島南部的石勒蘇益格。此內戰為期十年,直至1157年,在丹麥貴族施壓下,克努特五世、斯文三世及瓦爾德馬一世三人終於達成和約,共同統治丹麥。可惜於1157年8月9日,一場在羅斯基勒舉行的和平晚宴中,斯文三世陰謀殺害克努特五世及瓦爾德馬一世。在這場名為「羅斯基勒流血晚宴」之中,克努特五世涉嫌被斯文三世的侍衛殺害。其後,斯文三世逃至日德蘭。因為克努特五世的同母異父妹妹是瓦爾德馬一世的妻子,瓦爾德馬一世為妻舅報仇終於在同年的格拉特希夫戰役中將斯文三世打敗,斯文三世因座騎陷入沼澤而被農民擒下並殺害。瓦爾德馬一世成功統一了丹麥。 1158年,瓦爾德馬一世的好友阿布薩隆當選為羅斯基勒主教,瓦爾德馬一世任命他為首席顧問,阿布薩隆將受內戰破壞的丹麥重新建立和重組。在阿布薩隆的鼓動下,瓦爾德馬一世宣布向襲擊丹麥海岸的文德人發動戰爭,文德人大多居住於波美拉尼亞和波羅的海的呂根島。1168年,丹麥軍隊攻取文德人的首都阿科納,文德人自此改變成為基督徒,丹麥成為文德人地區的宗主國。自此,丹麥的影響力達至波美拉尼亞。 瓦爾德馬一世的統治開始了丹麥的崛起,並由他的次子瓦爾德馬二世統治下達至頂峰。因此,瓦爾德馬一世亦被稱為"瓦爾德馬大帝"。.

查看 瑞典君主和瓦爾德馬一世 (丹麥)

瓦迪斯瓦夫四世

迪斯瓦夫四世·瓦萨(Władysław IV Waza;Vladislaus IV Vasa或Ladislaus IV Vasa;Vladislovas IV Vaza;1595年6月9日—1648年5月20日),属于曾统治波兰和瑞典两国的瓦萨王室,自1632年11月8日起至1648年去世时止任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是反宗教改革时期的重要人物,因其宗教寬容的主張,處於与神職人員及貴族的緊張關係之中,也是歐洲現代早期選舉君主制的案例之一。他的能力與評價較其父為高,但面對的的困局卻比其父艱難十倍。他在位的十六年是「波蘭黃金時代」的尾聲,此時經濟條件因為天災與戰爭而不斷惡化,但是因為他的努力,各種社會與宗教大問題沒有在他生前引爆,而是拖延到他死後才開始清算。 瓦迪斯瓦夫四世是齐格蒙特三世·瓦萨(Zygmunt III Waza)与王后奥地利的安娜(亦被称为哈布斯堡的安娜)之子。1610年,方为青少年的瓦迪斯瓦夫被七波雅尔选为俄国沙皇,但因父王反对,俄国爆发人民起义,瓦迪斯瓦夫未能真正登上俄国皇位。不过,至1634年为止他一直使用莫斯科大公之衔。 瓦迪斯瓦夫1632年被选为波兰国王,成功领导波兰立陶宛联邦抵御外敌,其中属1632年至1634年间的斯摩棱斯克战争最为著名,其间他曾亲自作战。瓦迪斯瓦夫支持波兰宗教宽容,实行军事改革,譬如建立联邦海军。他也以艺术赞助人的身份著称。然而,他未能实现重夺瑞典王位,征服奥斯曼帝国博取声望,加强国王权力,对联邦施行改革的理想。 瓦迪斯瓦夫去世时未有合法男性后代,其弟约翰二世·卡齐米日·瓦萨(Jan Kazimierz Waza)成功登上波兰王位。瓦迪斯瓦夫的逝世标志着波兰立陶宛联邦相对稳定时期的结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不断酝酿的冲突和矛盾最终浮出水面,使联邦遭受一连串灾难性打击,其中以有史最大的一次哥萨克起义赫梅利尼茨基起义(1648年)和瑞典的入侵(大洪水时代,1655年—1660年)。.

查看 瑞典君主和瓦迪斯瓦夫四世

瓦薩橋

薩橋(Vasabron)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座橋樑,連接諾馬姆和斯德哥爾摩老城。該橋得名於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瓦薩橋於1872年開始修建,並在六年之後竣工。.

查看 瑞典君主和瓦薩橋

特倫德拉格

特倫德拉格(Trøndelag)位於挪威中部,依ISO 3166-2:NO標準編號順序,包括南特倫德拉格與北特倫德拉格兩個郡,總面積達,依2008年7月所公告統計結果,人口共有414,965人。也有習慣將特倫特區域兩個郡與默勒-魯姆斯達爾,合稱中挪威。 特倫德拉格的名稱,出自於當地古老的特倫德部落(Trønder),結合挪威語中的法律(lag)一詞,意思是「依法是特倫德的領域」。該區域內,最大的城市是特隆赫姆(Trondheim),曾經是挪威歷史上的第一個首都,以及文化上被視為特倫德拉格的首都,來自於特倫德拉格的人,稱為特倫德人(Trønder),方言特徵是在結尾處常常省略了元音。 默勒-魯姆斯達爾郡的北默勒(Nordmøre)與魯姆斯達爾(Romsdal)兩地域,以及諾爾蘭的賓達爾區(Bindal),傳統上也屬於特倫德拉格的一部份,當地居民的方言與特倫特拉格非常接近。 鄰國瑞典北部耶姆特蘭省內的耶姆特蘭與海里耶達倫,歷史上為特倫德拉格的一部份,因此兩地又被稱為東特倫德拉格(Öst-Tröndelag)。.

查看 瑞典君主和特倫德拉格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查看 瑞典君主和芬兰

芬兰历史

芬兰历史开始于1万多年前人类在现芬兰地域的定居,这种原始公社制度在芬兰一直持续到12世纪。经历了瑞典发动的一系列扩张活动后,芬兰开始被瑞典统治,直到19世纪初。1809年,俄罗斯帝国击败瑞典,芬兰成为沙皇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随着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芬兰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1918年的芬兰内战使俄国布尔什维克势力退出芬兰国土。在短暂的王国政体倒台后,芬兰共和国于1919年成立。1939年,苏联发动了苏芬战争,芬兰被迫割地,此后,芬兰在1941年加入德国阵营参加了对俄战争。二战结束后,芬兰成为战败国,主权和外交长期受制于苏联,没有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解体后,芬兰逐渐摆脱了苏联的影响,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

查看 瑞典君主和芬兰历史

芬兰大公国

芬兰大公國(1809-1917年),芬兰历史上的一个大公國,附属于俄罗斯帝国。 1807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与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东普鲁士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法国默许俄罗斯帝国入侵瑞典王国的領土芬兰。1808年,芬蘭戰爭爆发。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昏庸无能,指挥不力,使瑞典战败,被迫割地求和。芬兰从此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附属国。亚历山大一世建立芬兰大公国,自任芬兰大公。 1917年12月,芬兰国民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之际,宣布独立。芬兰大公国终止。.

查看 瑞典君主和芬兰大公国

芬蘭大公

芬蘭大公或芬蘭大親王(Storfurste av Finland、Suomen suuriruhtinas)是瑞典君主於大約1580年至1809年間使用的頭銜,也是1809年至1917年間作為芬蘭大公國元首的正式頭銜。女性的頭銜為芬蘭女大公或芬蘭大公主(Storfurstinna av Finland),只有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和烏爾麗卡·埃利諾拉使用過。.

查看 瑞典君主和芬蘭大公

隆德大学

隆德大学(Lunds universitet),建于1666年,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为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隆德大学为瑞典顶尖学府,名列世界第六十大、欧洲前二十大学府。 其位于瑞典斯堪尼省的隆德市,所在的城市约十万人口左右。隆德大学的建立可以溯及1425年,方济各会在隆德大教堂比邻设立的中世纪大學(studium generale),因此时常与1477年和1479年分别设立在乌普萨拉和哥本哈根的中世纪大学互别苗头。在瑞典于1658年与丹麦的和平协议下取得斯堪尼省之后,现今的隆德大学则在1666年建立。 隆德大学有10个學院,包含另外在马尔默和赫尔辛堡设有的分校区,以及航空学院。2013年的统计下,全年学生共有47700人,其中约6400人为国际学生,分别在50个专业的800个课程学习。隆德大学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也是全球Universitas 21联盟成员。 2016年6月,隆德大学与瑞典科学委员会,已在隆德共同完成同步辐射实验室四期 MAX IV 的建设,用于研究粒子加速物理。此外,一所正在建设中的跨领域科研机构,欧洲散裂中子源 ,也预计在2025年,全面完工。 隆德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以隆德大教堂附近的隆德公园(Lundagård)中心,另有一些学院系所散布在隆德市的不同地点,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一个带状地带,这个带状地带从公园向北,穿过大学医院并继续向北,一直到市的东北外围地区,在最外围的就是工程学院的大校园,该院在瑞典又称为隆德工学院。.

查看 瑞典君主和隆德大学

韦尔特号战列舰

韦尔特号战列舰(SMS Wörth)是德意志帝国建造的首个远洋战列舰——勃兰登堡级的第二艘,是为纪念1870年普法战争中的胜利而命名。其姊妹舰还包括有勃兰登堡号、魏森堡号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始,1892年8月6日,并至1893年10月31日投入舰队使用。韦尔特号及其三艘姊妹舰是当时仅有的装备有六门大口径重炮的战列舰,而非其它海军常用的双炮塔四门炮配置。 韦尔特号在职业生涯的前十年都跟随德国舰队服役,参加和平时期常规的例行训练巡航和演练。它于1900年曾随帝国海军远征至中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但当舰队抵达时,北京之围已经解除,使得韦尔特号在中国几乎没有执行任何直接行动。1906年,由于更新更强大的舰只取代了勃兰登堡级的前线战列舰地位,韦尔特号只得作储备安置。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已过时和能力有限的韦尔特号于头两年在帝国海军内充当岸防舰,但没有参与任何行动。至1916年,它进一步沦为,并在战争结束前一直担当此职。尽管有计划在战后将其改造为一艘货船,但韦尔特号最终于1919年在但泽拆解报废。.

查看 瑞典君主和韦尔特号战列舰

韋寶珊

韋寶珊爵士,CMG,JP(Sir Boshan Wei-Yuk,),名廷俊,小名玉,字寶珊,韋玉是另一個為後人熟識的名稱,香港銀行家、商人及政治家,曾參與創立保良局,以及在1891年成功協助設立團防局委員會。韋爵士自1896年至1917年期間出任定例局(後改稱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是香港1842年開埠以來第四位擔任該局議員的華人。韋爵士任內曾協調英國與新界鄉民,使新界成功於1898年納入香港版圖,他後來在辛亥革命中,亦擔任了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及革命軍胡漢民之間的保證人,具有一定聲望。 韋寶珊爵士是近代歷史上首位被送到西歐留學的華人留學生之一,也是歷來第三位獲勳爵士的華人。韋爵士早於1890年曾倡建由香港經廣州,再通往北京的鐵路,但有關建議要到多年以後才能實現。.

查看 瑞典君主和韋寶珊

莉莲·梅·戴维斯

莉莲·梅·戴维斯(Lillian May Davies,后來改名Lilian May Davies,),生于英国威尔士,已故瑞典王子、哈兰公爵贝蒂尔亲王之妻,现任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之婶婶,头衔為莉莲王妃(Prinsessan Lilian)、哈兰公爵夫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莉莲·梅·戴维斯

聖巴泰勒米

圣巴泰勒米(Saint-Barthélemy),台灣又譯聖巴瑟米,正式全名为圣巴泰勒米集体(Collectivité de Saint-Barthélemy),别号为「Saint Barts」(圣巴斯岛)、「Saint Barths」或「Saint Barth」,是一个法国海外屬地。法国政府于2007年2月22日宣布该岛自法属瓜德罗普(法国海外大区)分离,成为直辖於巴黎中央政府的海外行政区。而该法令在该行政区议会首次集会時的2007年7月15日正式生效,令圣巴泰勒米岛成為法国在加勒比海上西印度背风群岛的四个属地之一,而其辖区主要包括圣巴泰勒米本岛和附近的几个小岛。.

查看 瑞典君主和聖巴泰勒米

菲里普 (瑞典)

菲里普(Filip Halstensson;)。斯滕克爾王朝國王哈爾斯滕的兒子、老英格的侄子。瑞典國王(1105年-1118年在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菲里普 (瑞典)

馬克西米連三世 (上奧地利)

克西米連三世(又名條頓騎士團團長馬克西米連,),哈布斯堡王朝的內奧地利攝政(1593年-1595年)、蒂羅爾執政及外奧地利大公(1612年-1618年)。馬克西米連三世是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第四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及馬蒂亞斯的弟弟。.

查看 瑞典君主和馬克西米連三世 (上奧地利)

馬格努斯·亨里克松

格努斯二世(Magnus Henriksson;),全名為馬格努斯·亨里克松。埃斯特德遜王朝的瑞典國王(1160年-1161年在位)。丹麥國王斯文二世的孫兒亨里克·斯卡德洛與瑞典國王老英格的孫女英格·拉格瓦爾德斯多塔之子。挪威國王英格一世·哈拉爾松同母異父的兄長。.

查看 瑞典君主和馬格努斯·亨里克松

馬格努斯·拉杜洛斯

格努斯·比耶松(Magnus Birgersson/Magnus Ladulås;),又名馬格努斯·拉杜洛斯。比耶博王朝的瑞典國王(1275年-1290年在位)。比耶博王朝開創者執政公爵比爾耶爾與前任國王埃里克·埃里克松的姊姊之次子、瓦爾德瑪·比耶松的弟弟。 馬格努斯·比耶松是第一位馬格努斯正式即位為瑞典國王,而並非被認為是王位覬覦者或謀叛者。強人馬格努斯(即馬格努斯一世)是丹麥王室成員,老英格的外孫,並非王室正統;馬格努斯·亨里克松(即馬格努斯二世)是也是來自丹麥埃斯特德遜王朝的瑞典國王,老英格的外曾孫,也並非王室正統。.

查看 瑞典君主和馬格努斯·拉杜洛斯

馬格努斯一世 (瑞典)

格努斯一世(Magnus Nilsson;Magnus NielsenBricka, Carl Frederik, Dansk Biografisk Lexikon, vol.;),又名強人馬格努斯。埃斯特德遜王朝的瑞典國王(1125年-1130年在位)。丹麥國王尼爾斯的兒子、母親是瑞典國王老英格的女兒瑪格麗特·弗雷德庫拉,所以他亦被視為斯滕克爾王朝的成員。.

查看 瑞典君主和馬格努斯一世 (瑞典)

马格努斯七世

格努斯·埃里克松(Magnus Eriksson,)即瑞典国王马格努斯四世以及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七世。其父亲是瑞典国王比尔耶尔·马格努斯的弟弟南曼兰公爵埃里克·马格努斯,母亲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之女英格堡·哈康斯多塔。馬格努斯於1316年4月或5月期間出生在挪威。.

查看 瑞典君主和马格努斯七世

高錕

錕爵士(Sir Charles Kuen Kao,),出身上海的香港電機工程學家,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揚「在光傳輸於纤维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 籍貫江蘇省金山縣張堰鎮的書香門弟,祖父高吹萬是清末江南著名書畫家,父親高君湘律師是美國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博士。直至中學一年級,一家人住在上海法租界,1949年移民香港跳級讀中學四到七年級,獲香港大學錄取,但港大二戰後停辦電機工程學系,故高錕赴英國重讀高中、繼而本科、1965年獲帝國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博士。 1966年在美國電信企業ITT的英國標準電信實驗室任工程師時做出劃時代的實驗,證明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長距離傳遞信息,打破玻璃纖維在早期只能短距離傳信的理論難題。1970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創系教授,1987年昇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諾貝爾獎委員會認定其獎項算在標準電信實驗室和香港中文大學名下。獲獎後自言「在香港就讀高中、也曾在中大執教鞭、當校長,並在這裏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載,是個名副其實的香港人。」,有英国、美国双重国籍和香港永久居留权。國際媒體常稱「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

查看 瑞典君主和高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查看 瑞典君主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查看 瑞典君主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象征天皇制

象徵天皇制(象徴天皇制),是指在日本国宪法规定之下,天皇作为日本国家以及国民总合象征的制度。.

查看 瑞典君主和象征天皇制

貝蒂爾親王

貝蒂爾親王(Prins Bertil,),全名貝蒂爾·古斯塔夫·奧斯卡·卡爾·歐根(Bertil Gustaf Oskar Carl Eugén),瑞典王子、哈蘭公爵,為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的三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貝蒂爾親王

贝尔纳多特王朝

贝尔纳多特王朝(瑞典語:Ätten Bernadotte),是自1818年開始統治瑞典至今的王朝,在1818至1905年間更同時統治挪威。.

查看 瑞典君主和贝尔纳多特王朝

黎塞留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 ,,),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及天主教的枢机。 他在法國政務決策中具有主導性的影響力;特别是三十年战争时,他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为法国获得了相当大利益。在他当政期间,法国专制制度得到完全巩固,为路易十四时代的兴盛打下了基础。他是黎塞留公爵的开创者。同时,为巩固中央集权制,黎塞留镇压农民起义、到处收买御用文人。被誉为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

查看 瑞典君主和黎塞留

齐格蒙特三世

格蒙特三世·瓦萨(Zygmunt III Waza,),在瑞典稱西吉斯蒙德(Sigismund),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国王(1587年-1632年)和瑞典國王(1592年-1599年)。在他45年的統治時期,波蘭-立陶宛聯邦是名副其實的東歐第二強國(奧斯曼帝國為東歐第一強);波蘭的霸權穩固地建立在東北歐地區,是基督世界中,人口僅次於西班牙帝國和法國的第三大國(人口將近一千一百萬)。 在現今的波蘭,齊格蒙特三世的評價仍有頗高的爭議。一方面在他堅持王權的統治下,波立聯邦在對外戰爭的成就當中,迎來國際地位、軍事與經濟影響力的頂峰期,是「波蘭黃金時代」的最後光輝;但另一方面是,他受耶穌會鼓動,把天主教激進的反宗教改革潮流引入聯邦,使得原本寬容合作的教派與貴族出現裂痕,並且浮現出導致後來聯邦衰落瓦解的預兆。現今波蘭通俗的歷史書籍,常常把聯邦衰落的源頭歸咎於他,但學術性的歷史學者卻認為這並非他的過錯,也不是他所能掌控,而較多是植基於聯邦體制原本分權傾向的巨大弱點(波蘭特有的貴族民主制)。 但是,齊格蒙特三世應該為後來的聯邦衰落負上多少責任,仍是一個高度爭議的話題,譬如他好大喜功、四處征戰的風格,有的學者就認為是缺乏目標、濫用國力的行為;因為四處征戰就是四面樹敵,雖然因此獲取不少俄國、瑞典的土地,顯著提升了波蘭的國際地位;但未來俄、瑞的國力復甦崛起後,不久就成為波蘭軍事上的夢靨。.

查看 瑞典君主和齐格蒙特三世

龙讷比

龙讷比(瑞典語:Ronneby)是一個位於瑞典布萊金厄省的城市地区,並且是龙讷比市的所在地。於2010年龙讷比擁有人口12,029人。 龙讷比在瑞典是「瑞典花园」的中心地帶,而於2005年,龙讷比的布恩斯柏肯公園(Brunnsparken)獲選為全瑞典最美麗的公園,而於2006年,則獲選為全瑞典最美麗公園的第四位。龙讷比亦擁有一個建於12世紀的教堂。.

查看 瑞典君主和龙讷比

霍爾斯坦-哥托普王朝

霍爾斯坦-哥托普王朝(瑞典語:Holstein-Gottorpska ätten),是自1751年至1818年間統治瑞典,在1814年至1818年間同時統治挪威的王朝。.

查看 瑞典君主和霍爾斯坦-哥托普王朝

阿尔特马克条约

《阿尔特马克条约》(Truce of Altmark)由瑞典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于1629年9月25日在格但斯克附近的阿尔特马克村签署,结束了为期三年的波瑞战争。 条约规定,瑞典继续控制立窝尼亚和维斯瓦河口地区,但从普鲁士公国的大部分地区撤军,仅保留几个沿海城市。波兰-立陶宛联邦夺回瑞典自1625年入侵以来占据的土地。立窝尼亚道加瓦河以北地区被割让给瑞典,但其东南部分仍由联邦统治。瑞典将分得未来六年内联邦三分之二的港口航运费,这些港口包括但泽和埃尔布隆格等。这笔航运费为瑞典参与三十年战争提供了资金。 1635年,《阿尔特马克条约》续签。瑞典放弃普鲁士的港口,波兰-立陶宛联邦放弃包括里加在内的立窝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仅保留陶格夫匹尔斯地区。此次条约是在瑞典被联邦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打败后不久签署的。这场发生在什图姆的战役使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险些被俘。 Category:瑞典历史 Category:波兰历史 Category:立陶宛历史.

查看 瑞典君主和阿尔特马克条约

阿德農·戈爾德斯克

阿德農·戈爾德斯克(Anund Gårdske;)。根據不來梅的亞當所寫的漢堡大主教史,阿德農·戈爾德斯克曾於1070年左右成為瑞典國王(1070年-1075年在位)The article Anund in Nationalencyklopedin.

查看 瑞典君主和阿德農·戈爾德斯克

阿爾伯特 (瑞典國王)

阿爾伯特(Albrekt av Mecklenburg;Albrecht III, Herzog zu Mecklenburg;)。梅克倫堡王朝的瑞典國王(1364年-1389年在位)、梅克倫堡-什未林公爵(1384年-1412年在位)(被稱阿爾布雷希特三世)。梅克倫堡-什未林公爵阿爾伯特二世(或稱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被瑞典人稱為梅克倫堡之狐)與的女兒的次子。阿爾伯特通過阿爾伯特比耶博家族的母親歐菲米亞·埃里克斯多塔,而成為瑞典王位首位順位繼承人,亦通過小斯渥克爾松·卡爾松的女兒克里斯蒂娜·斯渥克爾多塔成為斯渥克爾家族繼承人。斯渥克爾二世於1196年至1208年間一直是瑞典國王。.

查看 瑞典君主和阿爾伯特 (瑞典國王)

阿道夫

阿道夫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诸语言的民族中一个常见的名,它由Adolf翻译而来,Adolf有时也拼写成Adolph、Adolphus。.

查看 瑞典君主和阿道夫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Adolph Friedrich,)是1751年至1771年間的瑞典國王。他是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的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呂貝克親王主教)和巴登-杜拉赫的阿爾貝蒂娜·弗雷德里卡之子,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舅父。 禮帽派對俄戰爭後,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在1743年要求瑞典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為王儲。次年,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六女路易斯.烏爾里卡結婚(腓特烈二世的妹妹)結婚。.

查看 瑞典君主和阿道夫·弗雷德里克

阿斯特丽公主

芬纳恩夫人阿斯特丽公主(Prinsesse Astrid, fru Ferner,),挪威公主,是挪威王储奥拉夫(后来的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和挪威王储妃玛塔公主的第二个女儿。.

查看 瑞典君主和阿斯特丽公主

腓特烈大帝之崔恩克傳

《腓特烈大帝之崔恩克傳》(德語:Trenck – Zwei Herzen gegen die Krone)是一部2003年的德國長篇電視電影,被分割為兩集,因此也可視為是一部迷你影集,由導演,、、等主演。曾於1972年出品的同一題材迷你影集裡飾演主角崔恩克的在這部相隔30年之後的電影中出演馮·哈畢赫將軍。這部影片曾於臺灣公視播出,譯名《腓特烈大帝》。.

查看 瑞典君主和腓特烈大帝之崔恩克傳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SMS Kurfürst Friedrich Wilhelm)是德意志帝国的首批远洋战列舰之一,以17世纪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所命名。它是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的第四艘,其它姊妹舰还包括有勃兰登堡号、韦尔特号和魏森堡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威廉港的开始,1891年并至1893年完工,造价高达1123万马克。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从1894年起至1900年担任德国舰队的旗舰。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它在德国舰队生涯中所参与的现役任务十分有限。因此,其职业生涯主要专注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大型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派遣至中国。舰只于1904-1905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1910年,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被售予奥斯曼帝国,并更名为巴巴罗萨·海雷丁号(Barbaros Hayreddin)。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主要是为色雷斯的奥斯曼地面部队提供火炮支持。它也参与了与希腊海军的两次海上交锋——1912年12月的以及次月的,两场战役均以奥斯曼海军的失败告终。由于长期处于严重失修的状态,这艘老旧的战列舰在奥斯曼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加入同盟国后,被拆除了部分武装。1915年8月8日,该舰在达达尼尔海峡遭英国潜艇的鱼雷击中并沉没,造成多人罹难。.

查看 瑞典君主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英国王位继承

英国和其他英聯邦王國君主的继承规则由英国和其他英联邦王国共同的王位继承法确定。此王位继承法由数部原为英国立法的法律构成,现在也成为其他英联邦王国法律的一部分。按照现代的英联邦王国的宪政惯例,王位继承法须由所有王国共同商定并分别立法才可更改。 根据2011年各王国商定的修正案,在各王国完成立法程序后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将从長子繼承制改为長子女繼承制;即從威廉王子的後代開始,無論是兒子或女兒都严格按照长幼繼承王位成為繼承人。男性子嗣不再在继承王位上相较女性成员享有优先特权,而是男女平等。除此基本原则之外,王位继承规则还包括《1701年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所规定的规则:即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此法令还规定继承人也不得嫁娶天主教徒,但此规定也将在最近一次修正完成后被取消。此外该法令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通过立法来决定,君主本人无权左右王位继承顺序。 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的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上,与会英聯邦王國首脑同意更改1701年《王位继承法》,王室成员无论男女都将能拥有同等继承权,不过这只会对查尔斯王子的后代产生影响,并不改变已有的王位继承顺序,而2018年威廉王子與夫人誕下第三個孩子劍橋的路易王子,其排名位於其姊劍橋的夏洛特公主之後,則是這個修改首次實際反映到前列的繼承順序中。同时,英国君主不得与天主教徒结婚的禁令也被废除,但君主本人还必须是新教徒。以上修订还需要得到各英联邦王国按照本国宪政要求立法或确认才会正式生效。.

查看 瑞典君主和英国王位继承

英格玛·伯格曼

安永·英格玛·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瑞典男電影、劇場、以及歌劇導演。他出生於一個路德會傳敎士的家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七封印》(1957年)與《野草莓》(1957年)、《假面》(1966年)、《呼喊與細語》(1972年)和《芬妮和亞歷山大》(1982年)。 伯格曼從他對的探索中,發現了憂鬱與絕望,同時也發現喜劇與希望。除了導演之外,柏格曼也為他大多數的電影作品撰寫劇本。他被譽為近代電影最偉大且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他導演過62部電影,多數自行編劇,也導演超過170場的戲劇。他所喜愛合作的國際知名演員有麗芙·烏曼與馬克斯·馮·賽多。他大部分的電影都取景自故鄉瑞典,主題多是冷酷的,處理痛苦與瘋狂。 柏格曼活躍了超過60年,但他的事業在1976年受到嚴重挫折,當時他被指控逃漏所得稅。在一場拙劣的刑事偵查之後,他終止一系列待完成的製作,關閉他的工作室,並且自我放逐至德國8年。.

查看 瑞典君主和英格玛·伯格曼

老英格

老英格(Inge Stenkilsson;)或稱為英格一世。斯滕克爾王朝的開創者斯滕克爾與老人厄蒙德的女兒阿斯特里德·尼亞爾斯多塔的兒子。瑞典國王(1079年-1084年及1087年-1105年在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老英格

虚位元首

虚位元首是指没有实际权力,处于“虚位”的国家元首,不在国家政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与实权元首的概念相对。现在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和议会内阁制的总统在一般情况下都属于虚位元首,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例如中国国家主席、德国联邦总统、意大利总统、印度总统、新加坡总统等都属于虚位元首。 不过虚位元首仍然是国家的最高代表,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有时候会接待外国政要、出席重要的场合、颁授国家荣誉及进行国事访问等。根据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时候还会根据国会的决定任命和罢免政府首脑、根据政府首脑的提案解散国会等礼仪性的政治工作。有些情况下,虚位元首可通过兼任一些职务获得一定实权,如1993年之后的中国国家主席都会兼任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从而获得实权。.

查看 瑞典君主和虚位元首

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05年)

陛下之舰柯尼斯堡号(SMS Königsberg)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四艘柯尼斯堡级小巡洋舰的首舰,以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命名。它由基尔的承建,于1905年1月开始、同年12月、至1906年6月投入舰队使用。其包括有十门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4.1节。 柯尼斯堡号在入役后被编入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在此期间,它经常护送德皇威廉二世的游艇出访外国。1914年4月,舰只被派往德属东非进行为期两年的部署,却因同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柯尼斯堡号最初试图攻击英、法两国在该地区的通商运输,但它于这段经历中仅摧毁过一艘敌对商船。煤炭短缺阻碍了其的能力。1914年9月20日,它在中突袭并击沉了英国防护巡洋舰。柯尼斯堡号随即退至魯菲吉河修理其推进装置。在修理工作完成之前,英国巡洋舰探明了柯尼斯堡号的所在,但由于无法驶入浅水区而设置封锁。在中,英国派出两艘浅水重炮舰和,试图摧毁这艘德国巡洋舰。1915年7月11日,两艘重炮舰于近距离严重击损了柯尼斯堡号,迫使其船员凿沉舰只。幸存船员打捞起了舰上的全部十门主炮,并转而用作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在。柯尼斯堡号于1963-65年间进行了部分拆解,其余残骸则沉入河床。.

查看 瑞典君主和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05年)

林西莉

塞西莉亞·林奎斯特(Cecilia Lindqvist,),漢名林西莉,是一位瑞典漢學家。.

查看 瑞典君主和林西莉

林雪平

林雪坪(Linköping;),瑞典东约特兰省城市,同时也是省政府所在地,故而该城市也可以依照當地华人习惯称之为省会或省城。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本市人口为104,232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林雪平

李姬镐

李姬镐(이희호;),大韩民国第15任总统金大中的夫人,韩国女权运动和社会活动家,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推动者。 李姬镐1922年9月21日出生于朝鲜日治时期京城府(今首爾特別市)寿松洞,1962年5月10日与金大中结婚,经历了丈夫从死囚到总统的传奇人生,人民网。她热衷于社会活动,反抗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呼唤妇女解放,反对军事独裁,争取民主,并致力于南北韩和解与统一。.

查看 瑞典君主和李姬镐

比爾耶爾·馬格努松

比爾耶爾·馬格努松(Birger Magnusson;)。比耶博王朝的瑞典國王(1290年-1318年在位)。比耶博王朝國王馬格努斯·比耶松與第二任妻子的長子。.

查看 瑞典君主和比爾耶爾·馬格努松

波兰君主列表

这是一份波兰君主的列表。在使用时,请注意以下问题: 封建割据时期的波兰并无统一政权。这张表中只列出那些获得克拉科夫的、名义上可以认为是全波兰地位最高的统治者(所谓克拉科夫大公,并不是一个世袭的头衔)。关于这一时期波兰各地的世袭统治者,请分别参见“相关条目”中各条目。.

查看 瑞典君主和波兰君主列表

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

-- 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Eric of Pomerania,)是挪威(称埃里克三世)、瑞典(称埃里克十三世)與丹麥(称埃里克七世)的國王,也是卡爾馬聯盟的君王,出生在達羅弗。是丹麥、瑞典和挪威女王瑪格麗特一世姐姐英格堡的外孫、外曾祖父為丹麥國王瓦爾德瑪四世。 父親家族來自波美拉尼亞公爵家族,所以又名為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

查看 瑞典君主和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

漢斯 (丹麥)

漢斯(Hans,),本名約翰內斯(Johannes),在瑞典又名約翰二世(Johan II),是卡爾馬聯合的丹麥國王(1481年-1513年)、挪威國王(1483年-1513年)和瑞典國王(1497年10月-1501年),以及石勒蘇益格和霍爾斯泰因公爵。漢斯是卡爾馬聯合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 漢斯在位時的三大方針為:重新鞏固卡爾馬聯合、對抗漢薩同盟和增強丹麥君權。 統治丹麥和挪威的克里斯蒂安一世死後,丹麥和挪威議會先後於1481年和1483年承認漢斯繼任為王。漢斯於1483年5月18日在哥本哈根加冕為丹麥國王,7月20日加冕為挪威國王。他運用外交手段,削弱瑞典執政老斯滕·斯圖雷的勢力,並成為丹麥史上首個與俄羅斯結盟的君主。根據1493年協定,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囚禁了在諾夫哥羅德的所有漢薩同盟商旅,並與丹麥聯手攻打瑞典。漢薩同盟城市受丹麥的私掠船困擾,漢薩同盟地位也日漸下降。 在國內,漢斯廣泛委任平民為官員,甚至為議員,使一些貴族不滿。 1497年,漢斯拉攏瑞典貴族,使斯滕·斯圖雷失去勢力,再發兵攻打瑞典,很快便把瑞典征服了。1500年,他攻打德意志北部的迪特馬爾申,遭受慘敗;丹麥國王長期視迪特馬爾申為領土,但事實上當地處於獨立。1501年,瑞典褫奪了他的王位。漢斯與老斯滕·斯圖雷和斯萬特·尼爾松的戰爭陷入困境,也使丹麥和呂貝克等漢薩城市關係破裂。1509年,經荷蘭調停,瑞典同意原則上承認漢斯為國王,但終生禁止他進入斯德哥爾摩,也不許他重新加冕。 同時,挪威也出現反對勢力,但被挪威總督克里斯蒂安(漢斯之子,後為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鎮壓。 1510年至1512年間,漢斯與瑞典和呂貝克最後一次交戰,丹麥起初形勢不利,但靠着海軍扭轉戰局。戰爭結果是瑞典維持原來狀態,呂貝克的政治和經濟卻因停戰而遭受挫折。.

查看 瑞典君主和漢斯 (丹麥)

木匠厅

木匠厅(Carpenters' Hall)是一座两层砖砌建筑,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老城区的栗树街(Chestnut Street),是美国早期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会议厅。 它完成于1770年到1773年,属于美国现存最古老的行会费城市和费城县木匠公司所有。木匠厅是由建筑师罗伯特·史密斯设计,乔治风格。 1774年9月5日到10月26日,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第一届大陆会议在此举行。 许多政要访问过木匠厅,其中包括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伦·E·伯格、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与希尔维亚王后、捷克总统哈维尔、得克萨斯州州长(后来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和宾夕法尼亚州州长汤姆·里奇。 1970年4月15日列入美國國家史蹟名錄和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and ,成为国家独立历史公园的一部分。今天,木匠厅仍然是木匠公司的会议厅,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超过15万。.

查看 瑞典君主和木匠厅

挪威憲法日

挪威憲法日(Den norske grunnlovsdagen),又名五月十七日節(syttande mai、新挪威語:syttende mai)是挪威的國慶日,訂於5月17日,為每年一度的官方假期。.

查看 瑞典君主和挪威憲法日

朗納爾·洛德布羅克

朗納爾·洛德布羅克,又譯拉格納·羅斯布洛克(古諾爾斯語:Ragnarr Loðbrók),生存於8世紀至9世紀的維京人領袖,根據已知的維京時期史料、、北歐和冰島文學可知,他除了是北歐最著名的維京英雄之一,也曾經統治過丹麥和瑞典。根據這些傳統文獻,朗納爾在9世紀時曾多次對西法蘭克王國(今法國)和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今英國)進行突襲,他最著名的事件是在西元845年3月大舉侵略巴黎,率領上百艘維京戰船與五千多名戰士從塞納河長驅直入城內掠劫,還獲得西法蘭克王國國王禿頭查理繳納的大量金銀,來避免城市被他催毀。.

查看 瑞典君主和朗納爾·洛德布羅克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當地華人有時稱其為斯京),瑞典首都及最大城市,亦是斯德哥尔摩省首府。瑞典王国政府、国会以及瑞典王室的官方宫殿都设在斯德哥尔摩。它位于瑞典的东海岸,濒波罗的海,梅拉伦湖入海处,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餘座桥梁将这些岛屿联为一体,因此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爾摩市區為大斯德哥爾摩的一部分。 从13世纪起,斯德哥尔摩就已经成为瑞典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斯德哥尔摩由于免受战争的破坏而保存良好,现在共有100多座博物馆和名胜,包括历史、民族、自然、美术等各个方面。斯德哥尔摩也是一个高科技的城市,拥有众多大学,工业发达。 斯德哥尔摩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故乡。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诺贝尔奖者授奖,并在市政厅举行晚宴。.

查看 瑞典君主和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爾摩王宮

斯德哥爾摩王宮 (Stockholms slott),或單稱王宮(Kungliga slottet),位於斯德哥爾摩老城北部的瑞典王宮。斯德哥爾摩王宮的歷史始於中世紀,雖然現時王室已經搬出到郊外的卓寧霍姆宮,但斯德哥爾摩王宮仍是瑞典國王的官方居所。 除了用作王室居所的樓層外,王宮其餘部份還有其他用途,如古斯塔夫三世文物館(Gustav III:s antikmuseum)、寶藏展覽廳(Skattkammaren)、軍械展覽廳(Livrustkammaren)和位於地底的三王宮博物館(Museum Tre Kronor)。1878年之前,王宮的東北翼原為王家圖書館所在地,現時該部分是貝爾納多特圖書館,稱為「圖書館翼」(Biblioteksflygeln)。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已經派置衛兵駐守王宮,以維持整個城市(即現時的老城)的治安。.

查看 瑞典君主和斯德哥爾摩王宮

斯德哥爾摩歷史

典首都的斯德哥爾摩自13世紀以來,已有歷史記載。.

查看 瑞典君主和斯德哥爾摩歷史

斯特凡·巴托里

斯特凡·巴托里(Stefan Batory,Báthory István,Steponas Batoras,Ştefan Báthory,Стефан Баторий,)特兰西瓦尼亚的匈牙利贵族(1571年-1586年),后来当选波兰国王(1576年-1586年)和立陶宛大公(1576年-1586年)。他是匈牙利贵族家族巴托里家族的一员。很多历史学家都認為,他是自波兰推行自由选王制以来,最伟大的波兰国王之一;有些人更認為,他比1683年打敗土耳其的扬三世更加偉大卓越,最偉大的選舉制國王當以他為尊。.

查看 瑞典君主和斯特凡·巴托里

斯滕克爾

斯滕克爾(古諾爾斯語:Steinkell;)。斯滕克爾王朝的開創者。烏普薩拉王朝國王厄蒙德·斯萊姆的女婿,瑞典國王(1060年至1066年在位)。有說斯滕克爾可能是西約特蘭公爵拉格瓦爾德和阿斯特里德·尼亞爾斯多塔的兒子,或是來自舊拉多加的公爵拉格瓦爾德。.

查看 瑞典君主和斯滕克爾

斯摩棱斯克战争

斯摩棱斯克战争(1632年–1634年)是一起发生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和沙俄之间的武装冲突。 1632年10月,沙俄为了重夺曾经是俄罗斯属地的斯摩棱斯克而发起了这场战争。虽然在这次战争里的各场小战役中,双方互有胜负,但最终俄军主力部队在1634年2月投降并签署了波尔亚诺夫卡条约。条约中俄罗斯承认波兰立陶宛联邦对斯摩棱斯克的主权,但实际上这一条约只维持了20年,随即爆发了新的波俄冲突,并导致波兰立陶宛联邦再次丢失对斯摩棱斯克的控制。.

查看 瑞典君主和斯摩棱斯克战争

日本-瑞典關係

日本-瑞典關係,是指日本國和瑞典王國之間的。兩者最早的連繫始於日本鎖國時代的瑞典人來日,當日本對外開放門戶後,雙方在1868年簽訂的《大日本國瑞典國條約書》成為明治維新時代第一份日本與外國所締的條約accessdate,也開啟了兩國的外交關係accessdate。此後,日本與瑞典自1900年代開始互派公使,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盟軍佔領日本期間中斷,直至日本重新成為主權國家,日瑞外交關係才於1952年恢復,並從1957年起升為大使級邦交。日本是瑞典在亞洲主要的貿易夥伴之一,而瑞典的國家政策也數次成為日本各界的考察或關注對象,延續至21世紀,兩國在政治、經濟、王室/皇室交流、文化和學術等領域,或是福利制度和人口高齡化等共同議題上均進行過往來。.

查看 瑞典君主和日本-瑞典關係

教宗庇護九世騎士團勳章

教宗庇護九世騎士團勳章(1/Ordine Piano)是由教宗庇護四世於1560年創立,教宗庇護九世於1847年6月17日重新授予的騎士團勳章。自1994年開始,此騎士團勳章可向女性頒授。 此騎士團勳章本由教宗庇護四世於1560年創立,但後來停止授予。1847年6月17日,教宗庇護九世將其重新授予並以自己的教宗尊號將勳章命名。1849年6月17日,教宗庇護九世將勳章分為四級,分別為大絲帶騎士、徽章指揮官、指揮官和騎士。 勳章現時有五個等級。領環大十字騎士為勳章的最高等級並只會授予國家元首。而向非國家元首授予的最高等級為大十字騎士,大十字騎士通常授予給對天主教會及國際社會有傑出貢獻的天主教徒、擔任駐聖座大使職位最少兩年或積極拓展自己國家與聖座關係的外交官。而勳章的其餘三個等級為星級騎士指揮官、騎士指揮官及騎士,這三級的勳章授予信奉天主教及非天主教人士。.

查看 瑞典君主和教宗庇護九世騎士團勳章

扬·卡齐米日

揚·卡齐米日·瓦薩(Jan Kazimierz Waza;Johann II.;Jonas Kazimieras Vaza,),王号揚·卡齐米日(Jan Kazimierz),是波兰立陶宛联邦时代的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奥波莱和上西里西亚的公爵,及名义上的瑞典国王,从1648年到1660年都是他的统治时期。他的双亲分别是齐格蒙特三世·瓦萨(1566年—1632年)和奥地利的康丝坦茨(1588年—1631年)。他的哥哥,和波兰前任统治者是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萨。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室统治者有关系,是瓦萨王室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波兰统治者。他是波兰立陶宛联邦最后一位真正有繼承皇室血統的統治者。.

查看 瑞典君主和扬·卡齐米日

拉格瓦爾德

拉格瓦爾德(Ragnvald Knaphövde;)。斯滕克爾王朝瑞典國王(1125年-1126年在位)。.

查看 瑞典君主和拉格瓦爾德

拉格茜尔公主

拉格茜尔公主(Prinsesse Ragnhild Alexandra,),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的姐姐。.

查看 瑞典君主和拉格茜尔公主

11月16日

11月1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20天(闰年第32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5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11月16日

11月30日

11月3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4天(闰年第33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11月30日

12月20日

12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4天(闰年第35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1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12月20日

1655年瑞典

本列表列出1655年瑞典發生的重要事件。.

查看 瑞典君主和1655年瑞典

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五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场於1912年5月5日至7月2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共有28个国家,240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查看 瑞典君主和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月26日

1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9天(闰年的話还有340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1月26日

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

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烏托亞島大屠殺,是指2011年7月22日发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的爆炸事件与数小时后发生在于特岛的枪击事件。当地时间15时26分,位于奥斯陆市中心的挪威政府办公大楼附近发生爆炸,挪威政府大楼、财政部大楼以及对面的《世界之路》报社在爆炸中受到破坏,造成8人死亡,30人受伤。在炸彈爆炸發生2小時後,在位于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于特岛发生枪击事件,一名装扮成警察的枪手向在岛上参加執政挪威工黨举办的青年团的人群射击,打死69人,打伤66人,疑犯當場被捕。 枪手是32岁的挪威人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當地警方证实两起袭击事件係安德斯一人所为,且与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无关。總共有77人死於該兩宗襲擊。 本次袭击事件是挪威二战后遭受的最大规模袭击,也是2004年马德里连环爆炸案和2005年伦敦爆炸案后欧洲最严重的屠杀事件,深入其根本起因於對移民開放的左派當政多年,在移民政策上開放使得歐洲的穆斯林逐步增多而激化了保守派情緒。這也是首宗大型由極右派人士向左派支持者及同情人士發動的恐怖攻擊。.

查看 瑞典君主和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

2013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3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3年3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查看 瑞典君主和2013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7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小贴士:使用快捷键“Ctrl+F”搜索可以帮您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比如“帕特里斯·塔隆”、“刚果”。 本列表列出2017年各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其他重要領導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2017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2018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小贴士:使用快捷键“Ctrl+F”搜索可以帮您更快地找到需要的信息。比如“瑪格麗特二世”、“伯利茲”等。 本列表列出2018年各國家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其他重要領導人。.

查看 瑞典君主和2018年國家領導人列表

2月19日

2月1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15天(闰年则还有316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2月19日

2月25日

2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5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9天(闰年则还有310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2月25日

3月8日

3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7天(闰年第6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98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3月8日

6月17日

6月1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68天(闰年第16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7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6月17日

6月27日

6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8天(闰年第17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7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6月27日

6月6日

6月6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57天(闰年第158天),離全年结束還有208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6月6日

9月11日

9月11日是阳历年的第254天(闰年是25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1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1日。.

查看 瑞典君主和9月11日

9月18日

9月18日是阳历年的第261天(闰年是26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4天。.

查看 瑞典君主和9月18日

布洛特-斯文世界各国和地区领导人连任限制列表三体问题乌尔丽卡·埃利诺拉亞歷山大王子 (瑞典)康諾的瑪嘉烈公主伊丽莎白二世弗雷德里克九世北雪平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喬治三世哥德堡皇家艺术与科学院哈加宮哈康七世哈康六世哈康王储哈爾斯滕哈拉尔五世儒勒·昂利·庞加莱克努特·埃里克松克努特二世 (瑞典)克里斯蒂娜克里斯蒂娜女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克里斯托夫二世 (巴登-罗德马亨)克里斯托弗三世克提·卡爾松克拉福德奖勃兰登堡号战列舰皇室皇家六翼天使勋章皇家特權现任主权国家君主列表王國玛塔·路易斯公主玛德琳公主 (瑞典)玛格丽特一世福尔孔王朝福克·伯納多特科科拉科爾·斯渥克爾松第三次俄土战争納爾瓦之役約翰一世 (瑞典)紅色哈康維堡城堡约凯拉校园枪击事件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格卢什科夫瑞典瑞典历史瑞典君主列表瑞典学院瑞典國慶日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王位繼承瑞典首相瑞典解放戰爭瑞典議會瑞典-美國關係瑞典東印度公司瑞典政府瑪塔公主 (瑞典)瑪嘉烈公主 (斯諾登伯爵夫人)瓦爾德瑪·比耶松瓦爾德馬一世 (丹麥)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薩橋特倫德拉格芬兰芬兰历史芬兰大公国芬蘭大公隆德大学韦尔特号战列舰韋寶珊莉莲·梅·戴维斯聖巴泰勒米菲里普 (瑞典)馬克西米連三世 (上奧地利)馬格努斯·亨里克松馬格努斯·拉杜洛斯馬格努斯一世 (瑞典)马格努斯七世高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象征天皇制貝蒂爾親王贝尔纳多特王朝黎塞留齐格蒙特三世龙讷比霍爾斯坦-哥托普王朝阿尔特马克条约阿德農·戈爾德斯克阿爾伯特 (瑞典國王)阿道夫阿道夫·弗雷德里克阿斯特丽公主腓特烈大帝之崔恩克傳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英国王位继承英格玛·伯格曼老英格虚位元首柯尼斯堡号小巡洋舰 (1905年)林西莉林雪平李姬镐比爾耶爾·馬格努松波兰君主列表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漢斯 (丹麥)木匠厅挪威憲法日朗納爾·洛德布羅克斯德哥尔摩斯德哥爾摩王宮斯德哥爾摩歷史斯特凡·巴托里斯滕克爾斯摩棱斯克战争日本-瑞典關係教宗庇護九世騎士團勳章扬·卡齐米日拉格瓦爾德拉格茜尔公主11月16日11月30日12月20日1655年瑞典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月26日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2013年3月逝世人物列表2017年國家領導人列表2018年國家領導人列表2月19日2月25日3月8日6月17日6月27日6月6日9月11日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