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琵琶记

指数 琵琶记

琵琶记,元朝末年高明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係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

目录

  1. 38 关系: 假髮南戲姚水娟中國歷代書籍並稱中国传世经典名剧中国音乐中国文学东学西渐五大傳奇仙鳳鳴粵劇團彩雲國物語用語列表周信芳呼告羅懋登爵溪街道白玉梅白雪遺音颜恝高明高明 (元朝)费翠棠越剧流派黄依群龍劍笙龍貫天蔡邕金聖歎折子戲榜眼殿試江瑶洪濤生温州市木魚歌明朝五大傳奇昆曲浣纱记悲旦

假髮

假髮,古漢語稱鬄、髢()、髲鬄(),指非由人自然生長出來的人造仿真頭髮,因應不同用途而佩戴。「鬄」是假髮的總稱,「髲」則專指人髮造的假髮。 在亞洲,中國很早就出現假髮,《詩經》中就多次提及。到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假髮開始在中國盛行。日本傳統髮型也經常加上假髮梳成。朝鮮半島在高麗王朝(西元918年-1392年)開始盛行戴假髻。而非洲的古埃及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假髮,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假髮的民族,並將假髮傳到歐洲。 假髮出現在多種形式的表演藝術中,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能劇和歌舞伎、以及西方的歌劇。在英國和大部份英聯邦國家,假髮是大律師和法官的法庭服飾之一。.

查看 琵琶记和假髮

南戲

南戲是中國戲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戲劇類型,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世紀~14世紀)流行於中國南方,為區別同時代的「北曲雜劇」,後人稱之為南曲戲文、溫州南戲或戲文。.

查看 琵琶记和南戲

姚水娟

姚水娟(),原名姚文贤,生于中国浙江嵊县后山镇,越剧女演员,工小旦,被誉为“越剧皇后”。 1939年,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1940年,与李艳芳组建越华剧团1951年,姚水娟加入浙江越剧实验剧团。1961年,进入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学。文革中,遭受迫害1976年,因患癌症去世。.

查看 琵琶记和姚水娟

中國歷代書籍並稱

以下列舉中國歷朝歷代被並稱的書籍。.

查看 琵琶记和中國歷代書籍並稱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是以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晋剧等戏剧中的戏剧精品为题材改编的电视电影。本剧拟定拍摄100集,囊括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中国十大古典公案剧三大系列,实际拍摄39集。 本剧由浙江长城影视、绍兴电视台投资拍摄,2002年8月28日在浙江省横店影视城开机拍摄.年过八十的老编剧顾锡东说“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是要为这个功德无量的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再拼下命,这是我最后的拼搏”。演员也普遍是低报酬,但仍有张丰毅、陈宝国、王刚 、宁静、谢园、陶泽如、王庆祥、李湘、史兰芽等演员参与,由导演苏舟执导。 本系列于2005年在CCTV-6有过播出。.

查看 琵琶记和中国传世经典名剧

中国音乐

中國音樂,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9000多年前,禮樂制度被賦予維繫社會秩序的功能。音樂與人心情感間的關係受到很大的重視,《詩經》大序、《禮記·樂記》、《荀子·樂論篇》、《史記·樂書》等描述儒家思想認為音樂對人性具有教化啟迪的作用。同時從唐代的胡琴到近代的西方音樂,中國音樂又在吸收外來音樂要素的過程過不斷充實發展。.

查看 琵琶记和中国音乐

中国文学

文學」一詞最早見於《論語·先進篇》,該節孔子按才能把學生分成四類: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後世稱為“孔門四科十哲”。按北宋邢昺的疏註釋為「文章博学」,意為通曉許多古今文獻及學問。按此說法,廣義來看文學可以解釋為學問又或是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文化。如果按現在狹義的說法,文學可以被看成5世紀南朝劉宋文帝所定立的四學:儒學、玄學、史學、文學。在此之後,正史之中專載優秀文人行事的“文學傳”也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那種文學只是代表上流階層的文學,並不包括像小說,戲曲的大眾文學又或是近代的主流文學。因此,當我們談及“中國文學”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古人與近代學術上之間的文學概念的差別。 另外,自古以來,中國文學包含了著政治,許多的作品均以現實生活為主題,從政的人也寫下不少的文學作品。就像三國時代曹丕的名言:“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也。”所指出,中國人都認為文學擁有左右國家發展的強大力量,文學與政治有著密切的關係。故此,自宋以後,文學之所以多出自官僚之手也正是受到這個思想影響,這也是中國文學的特別地方。受天人合一觀念影響,中國的文學跟道學之間並沒有很明顯的界線。 自古以來,中國文學一向以韻文為主流,尤其是有不少以描畫自然景物及歌頌友情等等為主題的抒情詩。相比之下,雖然敘事詩並不發達,但古代《詩經·公劉》,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從北朝民歌演變而來的《木蘭辭》等等也是有名的作品。如果不計敘述歷史,宗教,思想等等的文章,散文文學最初興盛於唐朝。那種散文的題材,除了一些例外,許多作品並非純創作而是取材於現實,這個傳統直到在西歐文明影響之下誕生的小說時期為止一直長久地維持著。還有,我們要注意在古代中國韻文散文一詞與其說是富有文學性的意義,倒不如說成是文體的一種名稱來得合適。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駢文的文體。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不少朝代興替,有一些民族也坐上這個土地的權力的寶座。雖然外來文化的流入也對文學有一定的影響,但一般而言,中國文學是指以漢字及中文所創作的文學。 漢文及漢詩也對日語及日本文學的確立給予非常大的影響。.

查看 琵琶记和中国文学

东学西渐

东学西渐,是中国科学及文化向西方傳播的整個歷史过程。.

查看 琵琶记和东学西渐

五大傳奇

四大傳奇,又稱明四大傳奇,為中國明朝四齣著名南戲《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之並稱,時人以傳奇稱之。明傳奇(又稱南曲)繼承自元曲(又稱北曲),而與唐人傳奇同名而異義。 後世常稱四大傳奇為「荊、劉、拜、殺」,加上《琵琶記》,是為五大傳奇。.

查看 琵琶记和五大傳奇

仙鳳鳴粵劇團

仙鳳鳴劇團,香港粵劇劇團,成立於1956年,由任劍輝和白雪仙所創。後來並邀請靚次伯與梁醒波擔任武生及--生之職,更邀得唐滌生為劇團劇務主任,可惜唐滌生於「仙鳳鳴」第八屆上演《再世紅梅記》時,不幸逝世,「仙鳳鳴」在第八屆後便停演了兩年,任白更冒起退隱之意。第九屆演出的劇目《白蛇新傳》是唐滌生生前準備已久的劇目,任白把他已搜集的資料,交與九位編劇家整理,當中包括現今著名編劇家葉紹德先生。.

查看 琵琶记和仙鳳鳴粵劇團

彩雲國物語用語列表

彩雲國物語之用語」是指在彩雲國物語的小說、動畫中登場之用語列舉的詳細解釋。.

查看 琵琶记和彩雲國物語用語列表

周信芳

周信芳(),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老生麒派创始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生演出剧目超过650齣。.

查看 琵琶记和周信芳

呼告

呼告是用於中文的一種修辭法。它是把原本正在敘述的事情,忽然改變語氣,而轉用對話的方式來呼喊,以此來呈現出語句中的情緒,這種修辭方法稱之為「呼告」。.

查看 琵琶记和呼告

羅懋登

羅懋登字登之,號二南里。陕西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年間人。著有《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十卷、《香山記》等書,還曾為《西厢记》、《拜月亭》、《琵琶记》等書做音釋。.

查看 琵琶记和羅懋登

爵溪街道

爵溪街道是浙江省象山县一个街道,辖区陆地面积31.8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4.5万,街道办事处驻十字西街96号。.

查看 琵琶记和爵溪街道

白玉梅

白玉梅(),原名朱岩铨,又名朱洵浦,浙江省嵊縣貴汀人,越劇男班时期四大名旦之一。 16歲開始學戲。18歲與小生王永春合演越劇《梁祝》,被稱為「越劇梅蘭芳」。白玉梅一生只收兩個徒弟,親生女兒小白玉梅,另一位是白玉玲。 白玉梅擅演劇目頗多,如《梁祝》(飾祝英台)、《琵琶記》(趙五娘)、《文武香球》(侯月英)、《倪鳳煽茶》(倪鳳)、《呆大富貴》(連氏)等等。 Y岩 B白 B白.

查看 琵琶记和白玉梅

白雪遺音

《白雪遺音》是一本中國清代中葉的俗曲集,於1804年編輯完成,至1828年刊行。錄有民間俗曲839首,分為4卷,編者為華廣生。成書初期僅在少數文人間流傳,1925年由鄭振鐸發現刻本後,才公諸於世。但是多以鄭振鐸、汪靜之二人的選本為主。 其收錄的俗曲內容,曲調上以〈馬頭調〉最多。語言上,則多以簡單、直白的詞語為主,但也留下了些許文人修飾的痕跡;題材上,以男女情事最多,也有歌詠歷史事件或小說戲曲中的故事,或是描寫鄉村風物的。在這些作品中,大致反映出清代民間社會對弱勢的同情、對欲望的肯定,以及對權力的批判。.

查看 琵琶记和白雪遺音

颜恝

恝,浙江嘉兴人,越剧女演员,擅长旦角,为一级演员。1980年,进入浙江艺术学校越剧班学习。1986年,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颜恝扮相秀丽,唱腔动人,师承傅全香。代表作有越剧《西厢记》《琵琶记》《红丝错》等。.

查看 琵琶记和颜恝

高明

明可以形容別人見解獨到,或技藝超凡,亦可以指以下.

查看 琵琶记和高明

高明 (元朝)

明(),字則誠,自號菜根道人,元朝末年溫州瑞安人。温州一名东嘉,所以后人又称他为东嘉先生。早年乡居读书。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進士,在浙江处州、杭州等地都做过几任小官,官拜處州錄事。元末方國珍起兵,行省長官因高明比較熟悉海濱事而任他為幕僚,但高明與其他人相處不愉快,方國珍投降後,高明遂辭官,之後还做了几年的地方官。至正十六年(1356年)以后,归隐在宁波南乡的栎社,“以词曲自娱”。《琵琶记》就是在这时完成的。 高明擅長書法、詩、詞曲,著有《柔克齋集》、《琵琶記》。其中《琵琶記》號稱為「南曲正宗」,為最早流傳海外之傳奇。.

查看 琵琶记和高明 (元朝)

费翠棠

费翠棠(),中国浙江省嵊县赵马村人,越剧男演员,擅长旦角,为越剧小歌班时期四大名旦之一。1909年,师从马潮水。1917年起到上海演出。费翠棠擅演青衣,代表作有《碧玉簪》(饰演李秀英)、《琵琶记》、《珍珠塔》、《玉连环》等。.

查看 琵琶记和费翠棠

越剧流派

越剧流派是对越剧演员艺术特色,特别是塑造越剧人物方面等方面所做的归纳,包含剧目、唱、念、做等多方面,其中以唱腔最为重要。越剧公认的艺术流派有尹、徐、毕、范、陆、袁、王、戚、傅、金、吕派、张(云霞)派、张(桂凤)派十三个流派,除此之外还有竺水招派、吴小楼派等。尹、徐、毕、范、陆派为小生流派,袁、王、戚、傅、金、吕派、张(云霞)派为小旦流派,张(桂凤)派为老生流派。.

查看 琵琶记和越剧流派

黄依群

依群(),生于中国浙江省,导演,越剧演员,为中国国家一级演员。.

查看 琵琶记和黄依群

龍劍笙

龍劍笙(英文名:Sabrina,),原名李菩生,昵稱阿刨,祖籍廣東中山,生于1944年, 農曆九月十九,香港粵劇演員(女文武生)、金漆班牌雛鳳鳴唯一主帥,超過半世紀在粵劇行中衣箱標記為--- 龍 ---一字。她在家中排行第四,家有長兄,2姊及4妹。.

查看 琵琶记和龍劍笙

龍貫天

龍貫天(),原名司徒旭,香港著名粵劇演員(文武生),1979年入行,師承粵劇老倌蘇少棠,1994年正式成為文武生。而龍貫天同時亦參與電視劇、舞台劇、政府宣導劇集及廣播劇,堪稱香港粵劇界的多棲類藝人。.

查看 琵琶记和龍貫天

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中國东汉末年名士。東漢著名才女蔡琰(文姬)之父。.

查看 琵琶记和蔡邕

金聖歎

金聖歎(),本名金人瑞,又名金采,字聖歎(有人認為他原名張采,並不正確),自稱是佛教天台宗「泐庵法師」轉世,因齋號泐庵,蘇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為人率性而為,恃才傲物,早年醉心佛學,半僧半俗,擅長扶乩,並自命才子,著作不倦,不幸卒於哭廟案。他評點小說《水滸傳》、戲曲《西廂記》及杜甫諸家唐詩,批點綿密細致,深入至一字一句,開創中國文學前所未有文學批評的新模式,樹立小說戲曲評點的新體例,為身後中、日、韓作家所倣效。他不滿《水滸傳》後半部招安的情節,腰斬百回本為70回本,創造更為明暢緊湊的新版本,流傳最廣,成為身後300年間《水滸傳》的通行定本,其修訂的《西廂記》亦公認為最優美的本子。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字瓊章),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大夫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歎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查看 琵琶记和金聖歎

折子戲

折子戲是指戏曲中的一段戲,又稱折戲、散齣、散劇、集戲等,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斷,可說是全剧的灵魂所在。 晚明萬曆年間在宴席有“插一齣”的习俗。崇祯十二年(1639年)十月十四日祁彪佳在權德舆家,“德舆尽出家乐合作《浣纱》之《采莲》剧而别”。折子戲有獨立體系,可完全反映出整部大戲的完整情節。例如《白蛇傳》中的〈盜草〉、〈斷橋〉最著名的兩段,《雷峰塔》則是〈盜草〉、〈鬥草〉、〈斷橋〉三折的結合。《游園驚夢》是昆曲《牡丹亭》最著名的《遊園》與《驚夢》兩摺。《玉堂春》中的《蘇三起解》也是著名的折子戲。《琵琶记》有《剪发》、《贤遘》、《馆逢》、《扫松》四個折子戲。 折子戏要成为独立演出的单元,须有漫長的演化過程。蛇妖故事最早記載於《太平廣記》中所收錄之《白蛇记》、《李黄》。白蛇的故事在南宋时有《西湖三塔記》,見於明洪楩刊印的《清平山堂話本》,是講白蛇傳故事雛形的最早版本,裡面講到白蛇精、烏雞精、水獺精利用人的慾望,专取活人的心肝下酒;晚明,冯梦龙编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收录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直到乾隆年間才演化出黃圖珌刻本《雷峰塔傳奇》问世,共二卷卅二齣,“方脫稿,伶人即堅請以搬演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成培再改定为三十四本,其中的〈盜草〉、〈鬥草〉、〈斷橋〉三折又脫穎而出,成為最著名的折戲。.

查看 琵琶记和折子戲

榜眼

榜眼是中国、朝鮮、越南科举制度中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榜眼其名始於北宋初年,王禹偁有《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貨船東下歷陽湖,榜眼科名釋褐初。”又據《宋史·陳若拙傳》:“若拙,字敏之……太平興國五年,進士甲科……若拙多誕妄,寡學術,當時以第二人及第者為榜眼,若拙素無文,故目為‘瞎榜’--” 元朝人高则诚《琵琶记》中已有榜眼、探花之名。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一說是明太祖所定;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榜眼這名稱跟狀元、探花一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之上,只會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查看 琵琶记和榜眼

殿試

殿试是古代中國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由唐高宗首創于显庆四年(西元659年),但规模不大。后来武则天于天授元年(西元690年)“策贡士于洛成殿”。后于宋开宝六年(西元973年)成为定例,由皇帝親自在皇宮中主持;有時皇帝會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這種形式傳至朝鮮、越南,也由當地的君主或親自、或派大臣主持。通過殿試錄取的就是進士,其中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

查看 琵琶记和殿試

江瑶

江瑶,浙江湖州人,越剧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擅长小生。1980年,进入浙江省湖州市越剧团。1983年,成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江瑶扮相俊美,表演扎实,师承范瑞娟派,兼唱其他流派。代表作有《一缕麻》《楼台会》《双玉蝉》《红丝错》《琵琶记》等。.

查看 琵琶记和江瑶

洪濤生

洪濤生(Vincenz Hundhausen,),是一位德国翻译家。.

查看 琵琶记和洪濤生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查看 琵琶记和温州市

木魚歌

木魚歌又稱木魚、唱木魚或摸魚歌,是一種廣東曲藝,屬於彈詞系統,為唐代佛教的俗講、變文及寶卷傳唱至粤,與地方民歌民謠逐漸融合演變,於明朝晚期出現於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於民間廣泛流傳,多為即興表演,或根據記憶演唱,後來發展出唱本木魚書,衍生出龍舟歌、南音。 木鱼歌初為清唱,沒有口白,也沒有樂器伴奏,曲體、拍子自由,腔調樸素簡單,一般按唱詞自然誦唱,不需從師學藝。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曾有職業木魚歌藝人,男稱瞽師,女稱瞽姬。職業藝人比較講究唱工,唱腔也刻意求工,逐漸發展出擅於表達哀傷的「苦喉」梅花腔。 《紫霞杯》為第一個木魚書故事被拍攝成香港電影,由南洋影片公司出品,侯曜編導,羅品超及梁雪霏主演。 早期作品以觀音行跡相關故事最為流行。到了清代,開始有文人創作木魚歌,除了有宗教色彩的故事及「勸世文」之類的內容外,還有下述題材:.

查看 琵琶记和木魚歌

明朝五大傳奇

五大传奇为荊(荊釵記)、劉(白兔記)、拜(拜月亭)、殺(殺狗記)、琵琶記五部杂剧的合称,其中前四者又合称四大传奇。这些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的,标志着南戏向明传奇的转变。.

查看 琵琶记和明朝五大傳奇

昆曲

昆曲是中國戲曲的劇種之一,发源於元末明初的苏州府崑山縣(今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起初流行於江南一帶,而後風靡全國;盛清時,上至宮廷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皆熱愛崑曲。有俗諺云:「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即反映當時崑曲廣為普及且深入人心的程度。 昆曲以曲唱為中心,唱念使用之語音為「中州韻」,主要以曲笛、鼓、板等樂器伴奏,風格纏綿婉轉,如石磨中的流水一般細膩,故又有「水磨腔」之雅稱。其舞臺演出形式亦稱「崑劇」,因表演手段豐富、身段具備高度舞蹈性,與唱腔、曲詞扣合得嚴絲合縫,形成精緻的藝術規範,影響所有後出之地方劇種,故素有「百戲之母」之美譽。.

查看 琵琶记和昆曲

浣纱记

《浣纱记》改编自明代传奇《吴越春秋》,由戏曲作家梁辰鱼加入昆曲唱腔加以演绎而名声大噪。现今'京剧、豫剧与昆曲当中均有相关唱段,但仍以昆曲所做最得其情致。 昆曲《浣纱记》全剧共四十五出,延续《吴越春秋》的故事主线,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表达了对“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此剧缺点在于结构冗长,然而西施形象刻画得较为饱满,人物性格鲜明,并且第一次成功地把水磨调用于舞台,并开拓了昆山腔传奇借助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创作领域。此外,《浣纱记》唱词优美抒情,昆曲音乐与剧情结合自然,大大加强了演出效果。随着昆曲《浣纱记》的上演,其中一些精彩的唱段比如《寄子》和《游湖》成了社会上流行的音乐。所以说,梁辰鱼一部《浣纱记》推动了昆曲的发展,对之后的曲目创作,如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一定的影响。明以后在戏曲舞台上演出的西施故事多源于此剧。.

查看 琵琶记和浣纱记

悲旦

悲旦,又稱苦旦,戏曲中的行当名称,为旦角的一类,指命运悲苦的女子。如京剧《探阴山》中的柳金蝉。.

查看 琵琶记和悲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