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51 关系: 劉守光,劉仁恭,卢彦威,卢文进,孟汉琼,孟方立,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尚书令,中书令,中国哲学家列表,五代十国,五代十国藩王列表,五代官制,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张夫人 (李克用),张处瑾,张濬,张文礼,北平 (五代),唐文宗,石话实说,王处直,王师范,王珂 (唐朝),王郜,王昭祚,王方庆,王景仁,罗弘信,真宁公主 (后梁),魏國太夫人何氏,趙弘殷,趙敬,赫连铎,赵,赵 (五代),长乐公主 (后梁),柏鄉之戰,李存孝 (唐朝),李山甫,李匡威,李匡筹,李全忠,李继俦,李继韬,楊淑妃 (後周太祖),樂彥禎,段凝,朱温,成德節度使,...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劉守光
劉守光(),深州(今河北深州)人,五代時期桀燕國建立者,為幽州節度使劉仁恭之子,發動兵變,奪父位自立,又稱帝。後被李存勗討伐,斬殺。.
查看 王镕和劉守光
劉仁恭
劉仁恭(),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唐末曾任范陽節度使,遭其子劉守光所廢。後守光敗於晉王李存勗,仁恭亦被擒,處死。 其孙刘承嗣墓志铭称其为西汉后裔。.
查看 王镕和劉仁恭
卢彦威
卢彦威(),晚唐军阀,光启元年(885年)—乾宁五年(898年)控制义昌军,其间绝大部分时候是以其节度使的身份。.
查看 王镕和卢彦威
卢文进
卢文进(),字国用《旧五代史》卷九十七,或大用《新五代史》卷四十八,范阳人。爵封范阳郡王,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燕、晋及其后身后唐、吴、南唐及契丹将领。他在仕途初期叛投契丹,帮助构建契丹定期入侵中原领土的战略,但后来又再叛回到后唐。当后唐被契丹所支持的后晋推翻后,卢文进害怕,逃到吴国,在吴国和南唐度过余生。.
查看 王镕和卢文进
孟汉琼
孟汉琼(?《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唐宦官。孟漢瓊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年及後唐閔帝李从厚年间掌握权势,与李嗣源宠妃王淑妃互相合作。他被推翻李从厚的李从厚养兄李从珂所杀。.
查看 王镕和孟汉琼
孟方立
孟方立(《旧唐书》卷二十上),晚唐军阀,881年 - 889年以节度使身份控制昭義局部或全境,将其军部从潞州迁到家乡邢州,引起了潞州百姓的怨恨,他们倒向了河東节度使李克用,孟方立最终为李克用所败,由于害怕部属造反而自杀。.
查看 王镕和孟方立
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
寿安公主,唐朝公主,姓李氏,生卒不详。她是唐宪宗的孙女,绛王李悟的女儿(《旧五代史·王镕传》作唐文宗女,《唐会要》则将其列为唐宪宗之女且注明“本琛王女”),母崔氏。 827年,在短暂被拥立为帝后,父亲李悟被拥立唐文宗的宦官杀害。开成二年(837年),唐文宗李昂下诏,将寿安公主嫁给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王元逵派遣段氏姑到长安纳聘礼。段氏进献食二千盘,还有御衣战马、公主妆奁及私白身女口等,其从者如云,朝野以之为荣。母亲崔氏在咸通六年(865年)逝世后,因公主的缘故追赠魏国夫人。 李商隐作《寿安公主出降》讥讽,认为不该和藩镇采取这种和亲政策: 唐懿宗咸通年间,寿安公主薨,谥章惠长公主。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她生前去世,其时成德节度使为其孙王景崇,可见其薨年不早于咸通七年(866年)。.
尚书令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實乃傳達帝命於丞相,自元帝、成帝以後,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漢光武帝為防止臣下專權,避王莽之禍,乃親總吏職,將政務中樞由三公府移入宮中,而由尚書協助處理,此種制度,人稱「事歸臺閣,政由上出」。從此三公雖有其職,而無其權,遂使尚書成為樞機之任。 之後,尚書且侵奪九卿之職掌,自漢明帝以後,行錄尚書事之制度,雖位為三公,亦必帶錄尚書事,然後方得知國政,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隋唐时代,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
查看 王镕和尚书令
中书令
中书令是中國古代官職名。 西漢年間置中書,乃歸屬於內廷宦官机构,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档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称中書令。史家司馬遷因曾身受腐刑,並學識過人等原因任此要職。 曹魏後,逐漸不拘於宦官,也起用士人,從而演化成可以討論政策的研究机构,其主官阶高者稱中書監,次者稱中書令。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因为隋文帝的父亲名叫杨忠,为忠避讳,改中书令为內史令,中书省為内史省。自唐太宗始,用其他官员以参议朝政等名義担任实际的相职。到了武周时期,改中书令为「內史」,中书省为「凤阁」。唐初中书令与侍中同为正三品,至唐代宗大历二年时同升为正二品,自此之后成为定例。 其後演化至未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衔者不是真宰相。由此,中書令與侍中、尚書令、尚書僕射等三省官職轉變成虛位,其功能大用於給重臣加官階。五代十國、宋與之同。 元朝世祖忽必烈統制中國之後,恢復了中書令宰相的職權,但權限則大為擴充至地方行省。明洪武年間,中書令即當朝宰相。後由於胡惟庸案,原負責草擬和頒發詔令的機構中書省及中書令一職皆遭撤銷,權歸皇帝。 明成祖以後,明、清朝內雖無相職,但有所謂「首輔」或內閣大學士等職接連替代中書令原有的角色,清朝中堂一詞即由此衍生而來。惟與前期相較,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皆不復宰相威信。.
查看 王镕和中书令
中国哲学家列表
这篇文章包括了中国的哲学家。.
查看 王镕和中国哲学家列表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查看 王镕和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五代十国所有的藩王.
查看 王镕和五代十国藩王列表
五代官制
五代官制,五代十国基本沿用唐朝官制,对宋朝的官制有很大的影响。 后梁将尚书令由正二品改为正一品,开始由王镕担任。改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尚书左司侍郎、尚书右司侍郎。后唐恢复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之名。 后梁设立中书门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改司政殿为金銮殿,设金殿大学士,以崇政院使敬翔担任。后唐时冯赟、后周时吴廷祚为避家讳,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改称同中书门下二品。 后梁改枢密院为崇政院,设立长官崇政使、崇政副使。后唐改称枢密院,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不同于唐朝以宦官担任枢密使,五代以士人担任枢密使。后晋一度废除枢密院,以宣徽使取代,旋即恢复枢密院。后唐以李琪为御史大夫,以后不再任命。后晋以御史中丞为正四品。 后梁、唐庄宗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统归租庸使管理。唐明宗废除租庸使,恢复三司,设三司使一人管理,以张延朗为三司使。 五代十国地方以州县制,州的长官是刺史,县的长官是县令。州之上有节镇,由唐朝沿用的节度使和五代新设的节度使主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五代十国在重要城市设立府,如开封府、河南府、京兆府、大名府(兴唐府、廣晉府)、太原府、凤翔府。南方各政权有成都府、江都府、江宁府(金陵府)、长乐府、江陵府、长沙府、兴王府。又有大都督府在军事重镇,后唐在宋州设大都督府。五代十国设立在军事要地设立军,有生产部门的地区设监,如崇德軍、贍國軍、雲安監、桂阳监。宋朝沿用这个制度。 后梁设立左右龙虎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骧军,都以亲王为军使。后唐在洛阳设立严卫左右军、捧圣左右军。后唐设立左右护圣军。后周设立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后周禁军长官为殿前都指挥使、水陆都部署、殿前都点检等。.
查看 王镕和五代官制
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
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五代所有的君主配偶。.
查看 王镕和五代皇后及妃嬪列表
张夫人 (李克用)
張夫人,唐朝末年女性,先嫁李匡筹,再嫁李克用。 張氏长得非常美丽,有国色,嫁给了幽州兵马留后、检校司徒李匡筹。景福二年(893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攻打成德节度使王镕,李匡筹的哥哥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准备率军往救。送他出征的家宴上,李匡威乘酒醉,奸淫了张氏,李匡筹怀恨在心。三月,李匡威出兵在外,李匡筹夺取军府,自称留后。乾宁元年(894年)正月,李匡筹被唐昭宗任命为检校太保、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卢龙军节度使。十二月,李克用攻下幽州,李匡筹逃到沧州,被义昌军节度使卢彦威杀死。张夫人因哺乳未能逃脱,刘仁恭将她俘虏后献给李克用,被李克用纳为宠姬。后立为夫人,史称張夫人姿色绝代,嬖宠专房。当时李克用姬侍盈室,其他人很少得到进御,只有李存勖的母亲曹氏恩顾不衰。.
查看 王镕和张夫人 (李克用)
张处瑾
张处瑾(),燕人,五代十国初期成德节度使留后张文礼的儿子。.
查看 王镕和张处瑾
张濬
张濬(《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字禹川,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唐昭宗年间宰相。唐昭宗初年,他是朝廷发起从地方军阀手中重夺权力的讨伐战的主倡者,但在指挥讨伐李克用之战损失惨重后被罢免并被迫致仕。昭宗末年,昭宗被原为张濬盟友、意欲篡位称帝(后来成功并建立后梁)的另一军阀朱全忠人身控制,朱全忠担心张濬鼓动其他军阀联合讨伐自己阻止自己改朝换代,命部下张全义屠灭张濬全家。.
查看 王镕和张濬
张文礼
张文礼(),燕人,五代十国初期成德軍留后,一度改名王德明。.
查看 王镕和张文礼
北平 (五代)
北平(909年—929年),五代十国初期的半独立政权。朱温建立后梁,909年三月,下诏义武节度使王处直进封为北平王,福建节度使王审知封闽王,广州节度使刘隐封南平王。次年,后梁进攻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王处直投靠晋王李存勖。921年,王镕被义子张文礼杀害,王处直没有响应李存勖讨伐,被李存勖猜忌。王处直秘密联络耶律阿保机,背叛李存勖,定州将领不愿联络契丹,推举王处直义子王都杀害王处直,王都归降李存勖。后唐天成四年二月(929年),王都为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灭。.
查看 王镕和北平 (五代)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查看 王镕和唐文宗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于2011年播出的一档旨在普及石家庄市所辖范围历史的文化宣传兼科教讲座式节目,在中国大陆城市电视台推出的第一部大规模发掘、拯救城市文化精髓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也是第一部用讲座形式书写的电视讲坛版石家庄通史,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用电视讲座形式书写城市通史的先河。节目的第一部名为《石话实说-石家庄的100个故事》从2011年1月15日开始播出,2012年1月14日播放完毕。 2012年5月10日,石话实说系列节目第二部--百集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石家庄的100个村庄印记》(原称"100个名村名镇")在井陉县河北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宋古城大南门举办了开机仪式.
查看 王镕和石话实说
王处直
王处直(),字允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墓志称并州晋阳县人,晚唐、五代初期的义武节度使,是为割据一方的藩镇。.
查看 王镕和王处直
王师范
王师范(?《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八《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六),中国晚唐军阀,889至905年统治平卢镇,其中891至903年是以正式节度使的身份。他最初是权势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的附庸,于903年奉唐昭宗诏(不知是否确为其意愿)举事反对朱全忠。他被朱全忠所败后重新归顺之。908年,已篡唐建立后梁称太祖皇帝的朱全忠在抵抗王师范时战死的侄子朱友宁的遗孀请求下,诛杀王师范满门。.
查看 王镕和王师范
王珂 (唐朝)
王珂(),唐朝末年军阀,从895年继承叔父王重盈起,作为护国军节度使统领护国军,至900年被迫投降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为止。.
查看 王镕和王珂 (唐朝)
王郜
王郜(),晚唐军阀,895年继承其父王处存控制义武军直至900年战败。.
查看 王镕和王郜
王昭祚
王昭祚(),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赵国唯一统治者王镕的长子和储君。.
查看 王镕和王昭祚
王方庆
王方庆(),名綝,字方庆,以字行《新唐书》卷七十二,封石泉县公,谥贞,唐朝、武周官员,武则天年间为宰相。.
查看 王镕和王方庆
王景仁
王景仁(),本名王茂章(改名于906年?),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初为唐朝末年吴王杨行密将,后与杨行密之子和继承人杨渥有争执,被迫逃奔钱镠,后梁太祖皇帝朱全忠欣赏他的能力,作为后梁封臣的钱镠又将他送到后梁,太祖用他为将。但在随后对吴国和梁北面敌国晋国的战事中,他并不成功。.
查看 王镕和王景仁
罗弘信
罗弘信(《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一),本名罗宗弁,字德孚,爵封北平郡王,谥莊肃,晚唐军阀,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文德元年(888年)利用士兵对前任魏博节度使乐彦祯及其子乐从训的不满以节度使身份控制魏博后以节度使身份管治魏博。他开始了罗家三代人(他和其子罗绍威、孙罗周翰)对魏博的管治,直至后梁年间。.
查看 王镕和罗弘信
真宁公主 (后梁)
真宁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之女。 她的姐姐安阳公主、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大儿子),长乐公主嫁赵岩(赵犨的儿子),普宁公主嫁王昭祚(王镕的儿子)。她在乾化三年(913年)十月初五日被兄长末帝朱友贞封为真宁公主。史书没有记载真宁公主是否下嫁。.
查看 王镕和真宁公主 (后梁)
魏國太夫人何氏
何氏(),五代十国赵王王镕的母亲,王景崇的妻子。 以她封號及姓氏看來,可能是何氏魏博節度使 (何進滔,何弘敬,何全皞祖孫三代)親屬。883年,丈夫逝世。年仅十岁的王镕继任成德节度使,一直接受母亲的抚养教导。史称何氏“有妇德,训镕严”。后梁开平四年八月初三(910年9月9日),何氏去世,梁太祖朱温派使者前去吊唁,起用守丧期间的王镕,授予官职。王镕在母亲去世后,开始放纵自己,黩货财,姬侍千人,仪服僭上,求长生不老,最后终于身首异处。.
查看 王镕和魏國太夫人何氏
趙弘殷
趙弘殷()涿郡保州人(今河北省保定清苑区),後遷居洛陽。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與繼位者宋太宗趙光義的父親。赵敬之子。宋朝建立后,追尊昭武皇帝,庙号宣祖。.
查看 王镕和趙弘殷
趙敬
趙敬,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趙朓的孙子,趙珽的儿子,趙弘殷的父亲,趙匡胤的祖父。.
查看 王镕和趙敬
赫连铎
赫連鐸(),晚唐吐谷浑军阀,和沙陀首领李克用素有仇怨,终于乾宁元年(894年)被李克用所杀。.
查看 王镕和赫连铎
赵
赵可以是.
查看 王镕和赵
赵 (五代)
赵(907年—921年),五代十国初期成德節度使王镕在成德镇州(今河北正定)建立的半独立政权。907年,王镕被朱温封为赵王。在朱温征服罗绍威后,王镕投靠李存勖。其后,王镕在李存勖、后梁之间周旋,921年,被义子张文礼所杀,后来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瑾为李存勖所灭。.
查看 王镕和赵 (五代)
长乐公主 (后梁)
长乐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之女。 她的姐姐安阳公主、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大儿子),普宁公主嫁王昭祚(王镕的儿子)。她在唐末嫁赵岩,赵岩是忠武节度使(陈州)赵犨的次子,她在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十一日被父亲朱温封为长乐公主。赵岩后来得到梁末帝朱友贞的信任,被任命为户部尚书、租庸使,掌握朝政。后梁灭亡后,赵岩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族。.
查看 王镕和长乐公主 (后梁)
柏鄉之戰
柏鄉之戰是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河东晋王李存勖出援河北赵王王镕,晉梁兩軍于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西南)作战,此役晉軍先敗後勝。.
查看 王镕和柏鄉之戰
李存孝 (唐朝)
李存孝()中国唐朝末期名将。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原名安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古人言“王不过项,将不过李!”项,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李,指的就是李存孝。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中的李元霸,天下无敌。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查看 王镕和李存孝 (唐朝)
李山甫
李山甫,籍贯不詳。唐朝人。 咸通中,進士久不第,遂归隐河东。光啟年間,魏博节度使樂彦禎聘為從事,以文才名於當時。光启二年,嗣襄王李煴稱帝,彦祯派遣山甫出使镇州拜會成德军节度使王镕,計劃聯合幽、邢、滄諸鎮同盟以拒煴,但其事未成。李山甫由於仕途失意,頗怨恨中朝貴達。中和四年(884年)十二月,宰相王铎出京擔任义昌军节度使,途经魏州,山甫竟唆使樂彦禎之子樂從訓伏兵於高雞泊(今河北故城西南),突襲劫掠,王铎及家属吏佐等三百馀人皆遇難。後不知所终。有《李山甫诗》一卷,已佚。.
查看 王镕和李山甫
李匡威
李匡威(),唐末范阳人,范阳节度使李全忠之子,李全忠去世後,李匡威继位为范阳节度使。 匡威素称豪爽,缮甲练兵,有吞并四海之志。景福二年(893年),李匡威率兵援成德节度使王镕,出兵前在家宴上乘醉强奸了弟弟李匡籌的妻子张氏,李匡筹怀恨在心。李匡威帮王镕击退李克用后回师途中,李匡筹在藩內趁机发动兵变,自封为留后,李匡威被驱逐,只好投靠王镕。王镕待之如义父。 李匡威后来想發動兵變,夺取成德,被王镕部卒杀死。 长子李仁宗,武州刺史,大顺元年(890年)九月在配合朝廷讨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战斗中被俘。次子李仁钊(879年—925年8月23日),留在成德军,后来历仕后梁、后唐,官终西都右厢马步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左武卫将军同正、兼御史大夫、柱国。 L K L.
查看 王镕和李匡威
李匡筹
李匡筹(?《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或作李匡俦,晚唐军阀,景福二年(893年)推翻兄长李匡威后成为卢龙节度使直至乾宁元年(894年)末或二年(895年)初战败。.
查看 王镕和李匡筹
李全忠
李全忠(),中国唐朝末年军阀,885年推翻前任卢龙节度使李可举后统治卢龙军直至886年去世。儿子李匡威、李匡筹在他死后相继为节度使。.
查看 王镕和李全忠
李继俦
李继俦(《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及其后身后唐将领,是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养堂兄也是受尊敬的大将李嗣昭的长子。.
查看 王镕和李继俦
李继韬
李继韬(《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二),小字留得,五代十国时期晋国、后梁和晋国的后身后唐将领。父李嗣昭为晋王李存勖(后来的后唐庄宗)的养堂兄,也是晋国一员受尊敬的大将,但李嗣昭死后,李继韬接管了他的辖区,转投晋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后梁。后唐灭后梁后,庄宗起初想赦免李继韬,但后来发现他仍在图谋反对朝廷统治,于是将其诛杀。.
查看 王镕和李继韬
楊淑妃 (後周太祖)
杨氏( ),镇州真定人,后周太祖郭威的第二任妻子。有一姐妹嫁后唐重臣安重诲(是否为其正室不详),生子安崇勋。.
樂彥禎
樂彥禎(),本名樂行達,晚唐藩鎮军阀,883年-888年取代了韓簡,成為魏博節度使,因治軍無方,士卒醞釀兵變,只好出家為僧。其子相州刺史乐从训得知,憤而聯合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攻擊魏博,卻被留後罗弘信率兵斬殺,樂彥禎也被連累而處死。.
查看 王镕和樂彥禎
段凝
段凝(?《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六)本名段明远,后唐庄宗李存勖年间名為李绍钦,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和后唐将领。因為其妹为后梁开国者太祖皇帝朱全忠妾,他成为太祖手下官员,后在后梁末代皇帝朱瑱年间成为大将。他雄心勃勃的反攻后梁北方大敌后唐计划的失败使得后唐得以败亡后梁,但尽管有此失败,他仍成为后唐开国皇帝庄宗的爱将。庄宗败亡,由养兄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任后,明宗流放段凝,后赐其死。.
查看 王镕和段凝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查看 王镕和朱温
成德節度使
成德節度使,又称恒冀節度使、镇冀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成德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最稳定的一个藩镇,160年來的統治者,只有三個家族更迭。.
查看 王镕和成德節度使
普宁公主 (后梁)
普宁公主,后梁公主,是中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之女。 她的姐姐安阳公主、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的大儿子),长乐公主嫁赵岩(赵犨的儿子),普宁公主嫁王昭祚,王昭祚是成德军节度使、赵王王镕的儿子。在朱温和李克用的争雄中,王镕最后投靠朱温,以儿子王昭祚为人质。朱温把女儿嫁给了王昭祚。她在开平元年(907年)五月十一日被父亲太祖朱晃封为普宁公主。921年,张文礼发动兵变,杀死王镕、王昭祚及王氏一门,只留下普宁公主来向梁末帝朱友贞示好。.
查看 王镕和普宁公主 (后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