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效明

指数 王效明

王效明(),辽宁省昌图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苏联红军吉林市卫戍司令部副司令,接收吉林市。八路军359旅的袁任远、旅政治部民运科长段竞率领的先遣队30人于1945年1O月底到达长春,11月5日到达吉林市。成立永吉地委、永吉军分区,书记袁任远,司令员王效明,组建吉林保安队。下设三个总队,段竞任吉林保安第一总队政委。 1945年11月21日,朝鲜义勇军第五支队乘火车抵达吉林市后,由于苏联驻军不同意该部东去延边,遂编为吉林保安第七支队。支队长崔明,政委朴勋一。1945年12月初,吉林保安第一总队及第七支队解放桦甸县城。1946年1月,吉林保安第七支队更名为朝鲜义勇军第七支队。 1946年2月,吉林保安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十四旅兼永吉军分区,旅长王效明,下辖两个团。保安队一总队改编为第七十二团,团长颜德明、政委段竞。活动范围为桦甸、磐石、伊通、双阳等县。1946年3月,朝鲜义勇军第七支队改编为桦甸县保安团,团长杨上堃。1946年4月14日,二十四旅第七十团和七十一团奉命参加了第一次解放长春之战。1946年5月底,东北民主联军弃守长春市、吉林市。1946年7月,吉林军区永吉军分区兼二十四旅改编为吉南军分区兼二十四旅,转战在吉林市南部的永(吉)南、桦甸、磐石、双阳、伊通县等地,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王效明任军分区司令员兼旅长。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杨尚奎,旅政委兼军分区第二政委邓飞,副司令员蒋克诚、冯精华,副政委张百春,参谋长康干生,副参谋长熊志坚,政治部主任宋景华,供给部部长倪兴中、政委刘韵秋,卫生部政委周交臣。吉南军分区兼二十四旅辖第70、第71、第72共三个团,七十团团长刘健民,政委刘春光;七十一团团长齐连升(抗联干部),政委夏荩卿/张开进;七十二团团长颜德明,政委段竞。此外,还有桦甸县保安团,团长杨上堃,政委汪小川;磐石县大队(后扩编为警卫团)、桦南游击大队(以那尔轰为中心)、天岗游击队、伊(通)双(阳)武工队等。1946年秋冬季是吉南最困难时期,仅控制桦甸县松花江东的大约60个自然村,人口不过两万,部队有3000余人,与江西驻守的国军第207师部队对峙。第24旅的3个团撤销营的建制,每个团缩编为5个连。1946年底,由于减员过大,第70团与第72团合并为新的第70团,团长颜德明;桦甸县保安团改编为新的第72团,团长杨上堃。1947年初,随着“四下江南”作战,吉东军分区警备二旅调入吉南战场。1947年2月,吉林军区组建东满独立师,新编成的第70团上升改编为独立师第7团,团长颜德明。 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中,吉南军分区于5月31日解放桦甸县城、磐石县城。1947年7、8月份,桦甸县大队扩编为七十三团;磐石县警卫团改编为七十四团。吉南军分区这时辖第71、第72、第73、第74共计4个团,总兵力4000多人。 1948年1月18日,以吉东军分区机关在九台县改编为独立第六师,师长邓克明,下辖第16团(前身朝鲜义勇军5支队15团、延边警1旅3团、吉东军分区独立3团)、第17团(前身延边警6团、吉东警2旅5团、吉东军分区独立6团)、第18团(前身为永吉军分区2团、24旅71团,团长苏连才)。1948年11月,改称第一五六师。 1948年4月,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第七十二团两个营(原朝鲜义勇军第7支队)、松江军区第八团(原朝鲜义勇军第3支队)、牡丹江军区独立第3团(1946年4月穆棱县保安队基础,1947年4月改编为牡丹江军区独立第三团),合编为独立第11师,以吉南军分区机构改编为师直,师长王效明.政委宋景华,副师长李德山,全师7000余人。1948年8月,该师参加长春围城战。1948年11月,延边军分区补充该师新兵2000余人。12月,吉林军区警卫团1100人补入该师。1948年11月,独11师改称第164师。辖第490、第491、第492团,长春解放后,该师担任卫成长春任务。 1949年,王效明率解放军第164师改编为炮兵第6师,任师长。后率部调海军,任海军炮兵学校校长。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后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 1991年11月30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2岁。.

12 关系: 吉林省姜健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抗日联军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辽沈战役长春围困战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新!!: 王效明和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姜健

姜健(강건,)原名姜信泰(강신태),朝鲜半岛南部庆尚北道尚州人(现属韩国),早年因為逃避日本统治而移居中国,曾經被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并且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结束后,姜健在延吉进行党政工作。之后参与朝鲜人民军,而且在抗日战争中大為活跃。1945年,他担任朝鲜人民军驻延边的司令员。朝鲜建国后,升任总参谋长,并参与朝鲜战争。1950年9月8日,因為空袭而在庆尚北道安东市陣亡,成为朝鲜战争中阵亡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新!!: 王效明和姜健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属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的一个省级军区,管辖范围为吉林省。.

新!!: 王效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军衔制度,当时,少将为将官中的第四级即最低一级,其上为大将、上将、中将。1965年,中国取消了军衔制度,直到1988年颁布新的军衔制度之前,这23年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军衔。在1988年颁布的军衔制度中,少将仍为将官的第四级即最低一级,但将官中最高一级即一级上将一直空缺。直至1994年,一级上将从将官中移除后,将官由四级降至三级,但少将仍为将官的最低一级。之后的日子军衔制度修订中将官这一等级没有变化。.

新!!: 王效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简称海军航空大学,本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海军指挥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科研中心之一,是以培养海军航空兵和岸防兵初中级指挥军官、飞行军官、参谋军官、空中战勤军官、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军官为主的高等军事院校。.

新!!: 王效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共有委员1988人,任期为1978年8月至1983年6月。.

新!!: 王效明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新!!: 王效明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國東北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1931年,中共满洲省委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1935年中國共產黨遵照共產國際指示發表八一宣言,隔年2月中國共產黨滿洲省委員會依共產國際的指令,將所屬部隊聯合地方義勇軍籌組东北抗日联军。自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加强对抗联的围剿。到1940年,抗联活动范围和人员大量减少,之後东北抗联一部進入遠東地區,並將部队改編為國際紅軍特別獨立第八十八旅。与此同时,东北抗联留在国内的部队分散潜伏,收集情报、建立武装,宣传抗日等工作。抗联是中国共产党所组建的武装力量,由于中共长征而失去联系。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其高级将领皆由中国共产党员担任。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

新!!: 王效明和东北抗日联军 · 查看更多 »

独立自由勋章

立自由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二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另设有独立自由奖章。以奖励抗日战争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人员。.

新!!: 王效明和独立自由勋章 · 查看更多 »

解放勋章

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三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和参与起义的原中华民国国军人员。 解放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另设有解放奖章。以奖励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和直接领导中华民国国军起义的原国军人员。.

新!!: 王效明和解放勋章 · 查看更多 »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國國民黨称之为遼西--会战,又作遼瀋會戰。 中共將領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中國東北地区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中華民國國軍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衛立煌所率领的1个剿匪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部、旅部團部不計,共47.2万人,并攻占了东北全境。东北人民解放军获得完全胜利,辽沈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中华民国国军。.

新!!: 王效明和辽沈战役 · 查看更多 »

长春围困战

长春围困战、或稱長春圍城,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中國吉林省长春市发生的一场围城战,进攻方为萧劲光所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下称解放军),守城方为郑洞国所指挥的中華民國國軍(下称国军)。长春战役是辽沈战役之一部分,解放军占领长春宣告了辽沈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长春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第一个大的围城战役”,以10万解放军围困10万国军。东北解放军意图围城打援,以部分部队进攻长春,吸引沈阳廖耀湘兵团北上救援,然后在途中将廖耀湘兵团围歼。但攻打长春之解放军与守城之国军兵力相当,装备不如国军,而廖耀湘兵团又拒绝北上援救,所以东北解放军始终没决心强攻长春。后解放军决定先攻下锦州,切断东北国军南逃之路,将东北国军滞留在东北战场,逐个消灭,因此主力南下,长春战役形成了围而不攻之局。 战役自1948年5月23日,解放军對防守长春之国军完成包围,并切断国军空中运输开始,直至10月19日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倒戈,新七军投降,解放军进驻长春结束。期间150多天解放军进行了围困和经济封锁民逃脱,为让城内老百姓耗光城内国军的粮食,利用铁丝网、壕沟不让难民出来。為劝阻出来者回去,解放军打骂捆绑離開者,开枪射击,最终十余万难民饿毙。。.

新!!: 王效明和长春围困战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