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吳宗漢
吳宗漢( 。 一九六七年夏吳宗漢先生暨夫人王憶慈女士由港遷台定居,被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現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聘為古琴教授。 他和夫人王憶慈在臺灣國立藝專授琴,是為臺灣大專學校有古琴課之始,是臺灣高等教育界教授古琴之元祖,亦是梅庵琴派向海外發展的開創者。 一九六八年十月十一日,吳先生忽患中風,左半身不遂,動彈不得,調治年餘,漸告康復,雖勉強能彈奏小操,惟左手尚失靈,大操指法複雜,不能得心應手,教琴之責,遂由夫人任之,吳先生從旁指導,仍獲學生敬愛之。 一九七二年吳宗漢、王憶慈伉儷移居美國加州,休養調適。居於兒子吳英偉在海邊山頂的花園大宅中。由於王憶慈和吳英偉的悉心照顧和調理得法,加上心境愉悅、毅力剛強,吳宗漢在隨後的幾年中逐漸康復。大約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已經“不僅行動遂心,即操琴理弦,手法正常亦不減當年”。.
查看 王憶慈和吳宗漢
中廣新聞網
中廣新聞網(NEWS RADIO),是中華民國(台灣)的一個調幅廣播頻道,頻道全名為「中國廣播公司新聞廣播網」,於1973年8月1日開播,為中華民國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專業廣播頻道,節目架構以新聞為主,新聞話題性節目為輔。.
查看 王憶慈和中廣新聞網
呂培原
吕培原(),苏州人,琵琶古琴演奏家。梅庵琴派第四代傳人,師從吳宗漢、王憶慈。.
查看 王憶慈和呂培原
唐健垣
唐健垣(),民族音樂學博士,中國古琴學會前副會長 ,梅庵派第四代傳人,虞山派傳人,上海古琴基金會理事。孫毓芹國家民族藝師斲琴傳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古琴及斲琴技術,是第一個在大學開班授徒斲琴的文人【民族藝師孫毓芹先生百年紀念】大器今聲-台灣斲琴錄 台北市台灣琴會:2015.7 P.72-73。香港「正聞琴坊」廠長【民族藝師孫毓芹先生百年紀念】大器今聲-台灣斲琴錄 台北市台灣琴會:2015.7 P.72。外號「箏怪」,孫毓芹稱許為「霞外居士」,饒宗頤親題「霞外居」相贈 ,現高掛於處所。杜派南音:杜煥在港唯一入室弟子,長期在香港電台主持及推廣「南音」的廣播節目及公開南音說唱,有「南音箏聖」之美譽 。被稱為香港「雜家學者」,研究及傳授古文字(甲骨文)、古琴、古箏、南音、粵曲、茶藝、文玩、紅學等。.
查看 王憶慈和唐健垣
梁在平
梁在平,生於河北省高陽縣,是一位古箏演奏家,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推广。 1924年,学琴于史荫美、杨时百、郑颖孙、张友鹤等。曾独奏《梅花三弄》,得到于右任的赏识。 1967年夏,當時是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國樂組教授的梁在平,引薦王憶慈的丈夫吳宗漢擔任該校的古琴教授,王憶慈隨夫遷台定居。.
查看 王憶慈和梁在平
梅庵琴派
梅庵琴派起於民國初年,諸城琴派王賓鲁始传习琴藝于梅庵而得名。梅庵琴派被認為融合中西,平衡古今。 王賓魯傳徐立孫、邵大蘇,於1929年在南通成立梅庵琴社,始有梅庵琴派之名。徐立孫傳吳宗漢、劉景韶、邵元復、陳心園、劉赤城等,劉景韶於鎮江成立夢溪琴社,劉赤城在合肥另立梅庵琴社,吳宗漢伉儷於1950年代移居香港、1960年代移居臺灣、1970年代移居美國,在三地皆廣為授徒。 吳宗漢及太太王憶慈是梅庵琴派海外傳播的開拓者,在港台學生中知名者有呂培原,唐健垣,王海燕,而唐健垣更承師命在港多次重刊《梅庵琴譜》,有利梅庵琴派的廣傳。 梅庵琴派的主要琴譜有毛式郇著《龍吟館琴譜》和王魯賓遺稿,徐立孫編的《梅庵琴譜》。.
查看 王憶慈和梅庵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