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王得祿

指数 王得祿

王得祿(),字百遒,号玉峯,一号慎齋,諡果毅。福建省臺灣府諸羅縣溝尾(今嘉義縣太保市)人,清治時期著名將領,協助平定林爽文事件,擊潰朱濆、蔡牽等海盜勢力,並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協防澎湖。王得祿生前為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死後追封伯爵,並加太子太師銜,為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臺籍官員(再次為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霧峰林家成員)。另外,王得祿墓是全臺最大的私人墓園,也是目前嘉義縣內僅有的兩處國定古蹟之一(另一處為笨港水仙宮)。.

目录

  1. 48 关系: 劉林十二月廿三南門公園碑林台灣塚墓列表台灣媽祖信仰大安之役大觀音亭興濟宮太保市太保里妙壽宮七主宮張師誠張世熊張丙後庄里 (嘉義縣)後甲關帝殿嘉義城隍廟嘉義市嘉義仁武宮嘉義縣城嘉義歷史周明增玄天上帝王得祿墓王祖母許太夫人墓總爺街白礁慈济宫白河大仙寺許松年高幸枝豬哥亮邱良功蔡牵重道崇文坊臺南石鼎美古宅臺灣舊地名列表臺灣通史陳景星 (清朝武將)林茂生武隆阿溪北六興宮溪北村 (新港鄉)澎湖水師協海山館新莊慈祐宮新港大興宮1770年代1月19日

劉林

劉林(),台灣男演員,本名劉明郎。在家中六兄妹中排行老四,上有三兄,下有一弟妹,三哥是已故資深演員高鳴。 為已故女演員高幸枝前夫。.

查看 王得祿和劉林

十二月廿三

腊月廿三,农历腊月第二十三天。.

查看 王得祿和十二月廿三

南門公園碑林

南門公園碑林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俗稱「大碑林」,為臺南市歷史建築十景與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其中有〈改建臺灣府城碑記〉等石碑被公告為古物類的文化資產。.

查看 王得祿和南門公園碑林

台灣塚墓列表

台灣塚墓列表收錄在台灣具有歷史價值、觀光價值的墓群、衣冠塚等等。 台灣墓葬可分為官員將領及其後代、民眾領袖、世家貴族、鄉紳世賢、拓墾先驅、義民烈女、傳奇人物、來台活動的外國人士等等。台灣墓葬最早可溯源到史前時代,新石器時代的墾丁遺址和卑南遺址皆有大量墓葬出土。平埔族雖為台灣早期居民,但長期遭漢人驅番佔地,數次遷移和漢化,平埔族墓園已經較不易發現,如埔里的愛蘭公墓可在墓碑上發現平埔族的特殊姓名,部分平埔族信仰基督教,墓碑上有十字架圖騰,看不出平埔族人原始墓葬。台灣的漢人墓葬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又以金門縣數量最多,清朝時台灣成為移民開墾的地方,早期先民多以運回故里安葬,直到道光時期才出現較具規模的墓園,日治時期之後的墓園有受西洋文化的影響,有中西混合式的墓園。例如馬偕墓即為一個具代表的中西混合式墓園。 本列表收錄衣冠塚但不收錄家廟、宗祠,參見台灣宗祠列表。.

查看 王得祿和台灣塚墓列表

台灣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是臺灣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早期移民多自中國福建閩南地區渡海而來,且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神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 媽祖信仰傳到臺灣以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甚有學者認為媽祖已發展出與中國媽祖不同的特性:「『媽祖』在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僅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臺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中國的移民祈求平安到臺灣的過海守護神。雖每年有大量香客絡繹不絕至中國湄洲媽祖廟進香,但實際上臺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中國媽祖外,自成體系的臺灣本土神祇。這種見解獲得若干學者的附和。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媽祖信仰還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群移民的崇拜。由於媽祖姓氏為林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由媽祖信仰所伴隨之祭禮規儀、民間傳說與節慶習俗等人文活動,是臺灣重要的漢民文化代表之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的即佔了五項,分別為: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查看 王得祿和台灣媽祖信仰

大安之役

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運輸船「吶爾不噠」號 及三桅船「阿吶」號先後在臺灣雞籠(今基隆) 及大安出現,並與地方人員發生接觸。 臺灣地方政府就此兩度上奏捷報及俘獲近300名夷人。有稱之為臺灣之役(雞籠之役、大安之役)。 但據英方文獻及生還俘虜所述,該兩英船實皆遇風觸礁而倖存船員卻被拘禁及處斬(見「吶爾不噠」號事件)。.

查看 王得祿和大安之役

大觀音亭興濟宮

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臺灣臺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寺廟是由主奉觀音菩薩的「大觀音亭」與主奉保生大帝的「興濟宮」所組成,雖分屬佛教、道教,但自創建以來即兩廟相連,關係密切,同屬一組織管理。現稱「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

查看 王得祿和大觀音亭興濟宮

太保市

太保市(Thài-pó-chhī),舊稱「溝尾--」 ,前身為「太保鄉」,位於臺灣嘉義縣中部,緊鄰嘉義市,屬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為嘉義縣的縣治所在地,是一個以製造業及農業為主的嘉南平原典型鄉鎮。1946年改設為嘉義市市轄區「太保區」, 1950年恢復設鄉,改隸嘉義縣,1982年隨著嘉義市升格省轄市,縣市分治,縣政府遷設於該地,改制為縣轄市,促使太保由原本以農業為主,少數製造業為輔的鄉鎮,正式成為嘉義縣的縣政中心。近年來中央、地方政府及企業在該市多有建設、交通較為便利,是高鐵嘉義站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所在地。.

查看 王得祿和太保市

太保里

太保里隸屬於嘉義縣太保市,東鄰後潭里,南接春珠里,西鄰崙頂里,北隔新埤里。   太保里,其前身為太保鄉,有『太保村』、『太保莊』等舊名,而其最早原名為『溝尾莊』。   鄭氏時期時,已由潮州普寧人張瑞來台開拓。康熙六十年(1721年)根據藍鼎元計載之文獻,可知於康熙末時溝尾莊以分為溝尾前莊、溝尾後庄二個庄頭,今日之太保里即為當時之溝尾前莊,又名為前溝尾莊。  清領時期時為紀念曾住在前溝尾庄的太子太保—閩浙水路提督王得祿將軍逝世,除追封他為伯爵,也將前溝農莊更名為『太保』。.

查看 王得祿和太保里

妙壽宮

妙壽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安平區,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市定古蹟,再改直轄市定古蹟。該廟也是安平六社之一的囝仔宮社(妙壽宮社)的角頭廟(境主廟)。廟中的保生大帝神轎,在2009年1月9日公告為一般古物。 妙壽宮別稱「囝仔宮」,其由來據說是因為該廟昔日廟埕寬廣,有許多兒童會來這裡玩耍。另一別稱「港仔宮」,則據說是因為該廟位於港口碼頭邊。.

查看 王得祿和妙壽宮

七主宮

七主宮,是位於臺灣嘉義縣太保市安仁里、嘉義縣立棒球場旁的廟宇。.

查看 王得祿和七主宮

張師誠

張師誠(),字心友,號蘭渚,浙江歸安(今屬湖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王得祿和張師誠

張世熊

張世熊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浙江。行伍出身的張世熊於1802年(嘉慶7年)奉旨接替吳奇貴,於台灣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職等為正二品,是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武將,並統帥兩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

查看 王得祿和張世熊

張丙

張丙(),福建省臺灣府臺灣縣店仔口人(今臺南市白河區)。臺灣清治時期民變領袖。.

查看 王得祿和張丙

後庄里 (嘉義縣)

後庄里是中華民國台灣嘉義縣太保市轄下的行政區,原名為後溝尾,日治時期改為後溝尾--,1935年光復後才改名為後--里。位於太保里、新埤里及太保農場之間。台灣高鐵於東側南北貫穿。面積約2.22843平方公里,行政區包含6個鄰、158戶、人口數569人。聚落內保安宮為當地信仰中心。.

查看 王得祿和後庄里 (嘉義縣)

後甲關帝殿

後甲關帝殿,又稱後甲關帝廳,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其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時期。原本被暫列為三級古蹟,但在1985年因拆除舊廟加以改建,其古蹟資格遂遭撤銷。今貌大致為1988年重修後的結果。該廟原為官廟,但後來官員覺得出城參拜不便,且進入庄頭的道路狹小,遂在西定坊臺灣巡道署(今永福國小一帶)建立新的關帝廟(今八吉境關帝廳)。該廟的信仰圈轄境內有前甲顯明殿、虎尾寮太子普安宮、後甲武聖宮、後甲北極殿、關聖宋將軍壇、關聖林聖宮(姓林角)六個角頭廟。.

查看 王得祿和後甲關帝殿

嘉義城隍廟

嘉義城隍廟於清治時期在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也是諸羅城三大古廟之一。當時諸羅縣管轄區域南至新港溪(台南市新市區)、北迄基隆包括宜蘭、花連、台東一帶等,都是諸羅縣城隍爺信仰祭祀範圍內。立廟至此香火鼎盛,所供奉在正殿的城隍爺乃為台灣本土雕刻,神貌呈現細緻莊嚴。該廟宇位於在嘉義市東區民族--吳鳳北路168號,也是見證過嘉義地方歷史以及文化信仰中心,列屬國定古蹟。.

查看 王得祿和嘉義城隍廟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查看 王得祿和嘉義市

嘉義仁武宮

嘉義仁武宮為臺灣嘉義市之古蹟,公告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4月30日,是一間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該廟主神據說是在鄭經西征時從今天高雄市仁武區調到諸羅地區鎮守的部隊隨迎來的,諸羅知縣毛鳳綸建廟時即因主神是仁武鎮官兵迎來而將廟名取為「仁武宮」。日治時期由於嘉義市尹川添修平廢合寺廟的措施,使得仁武宮除了開基保生大帝神像與道光年間石香爐等以外的文物全部遺失。.

查看 王得祿和嘉義仁武宮

嘉義縣城

嘉義縣城是清朝臺灣嘉義縣(諸羅縣)的縣治所在,位在今天的嘉義市,為臺灣最早興築的城池,依其建材可先後分為竹木城、土竹城、三合土城與磚石城四個時期。該城在1895年的乙未戰爭中受創嚴重,1906年的地震更使僅存的城垣倒塌,只留下東門樓。然而在1912年的風雨中,東門樓亦毀,雖然地方人士將東門樓的舊建材在東門旁的十九公廟重建,而二次大戰後又重建於嘉義公園(即「太保樓」),但最後該樓還是在1971年改成鋼筋水泥建築,繼而在1998年整建公園時被拆除。.

查看 王得祿和嘉義縣城

嘉義歷史

嘉義地區地處嘉南平原,包括現在的嘉義市及嘉義縣。嘉義地區舊名諸羅,系來自於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洪雅族聚居地名稱。嘉義也是臺灣在臺南一帶之後最早獲得漢人、荷蘭人開墾的地區。近代之後,嘉義地區在日治時期曾是臺灣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也因其地理位置成為臺灣林業的中心地。戰後嘉義市是臺灣三個省轄市之一,是中南部地區僅次於高雄、臺南的第三大城市。而嘉義縣則是臺灣重要的農業區之一。.

查看 王得祿和嘉義歷史

周明增

周明增(),本名周博均,綽號明增哥,表演藝人出身,是許不了及其初戀女友周桂英之子,以神似許不了的臉龐與諧趣風格出道,演出不少知名喜劇。.

查看 王得祿和周明增

玄天上帝

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宋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查看 王得祿和玄天上帝

王得祿墓

王得祿墓,位於台灣嘉義縣六腳鄉雙涵村,墓主為大清從一品提督太子太保銜二等子爵王得祿,墓園面積1.92公頃,是台灣最大的墓園式古蹟,也台灣國定古蹟之一。王得祿為清治台灣官位最高者,因此其陵寢按傳統清律例建造,氣勢頗為恢弘;除墓地廣大外,另有石虎、石羊、石馬、石象、石翁仲等石象生等重要歷史文物。.

查看 王得祿和王得祿墓

王祖母許太夫人墓

王祖母許太夫人墓為臺灣嘉義市之古蹟,公告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王祖母許太夫人本名許月,人稱定舍娘,是太子太保王得祿之長兄王得嘉的夫人。許太夫人原葬地已不詳,是道光十九年(1839年)時才由孫子王源懋等以及曾孫王國秉等人改卜築於姜母寮(今址)。.

查看 王得祿和王祖母許太夫人墓

總爺街

總爺街,原名過坑仔街,是臺灣府城鎮北坊的一條街。總爺街位於今臺南市北區崇安街113巷口起,沿崇安街東北東至崇安街63號鎮轅境土地祠前止,是臺南市保存較完整的老街之一。.

查看 王得祿和總爺街

白礁慈济宫

白礁慈济宫祀奉醫神保生大帝吳夲,為中國福建省、臺灣、東南亞保生大帝廟宇的祖廟,俗稱「慈濟西宫」,位於中國福建省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距青礁慈济宫约3公里,相傳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左右,清代重建,部分石构为宋代遗物。青、白礁慈济宫是各地慈济宫的祖宫。1996年共同列为中國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該廟又有「西宮」、「祖宮」等別稱。.

查看 王得祿和白礁慈济宫

白河大仙寺

白河大仙寺,亦稱火山大仙寺、關仔嶺大仙寺,簡稱大仙寺,俗稱舊巖,位於臺灣臺南市白河關子嶺,是臺南的直轄市定古蹟,臨濟宗佛寺,與俗稱新巖的火山碧雲寺合稱為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又相傳大仙寺位在「仙人拋網」靈穴上,而碧雲寺則位在「半壁吊燈火」靈穴上。 建築風格不同於台灣一般寺廟,大雄寶殿整體外貌仿日本佛寺,內部主導為北部漳派首席大木匠陳應彬、及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可說是以中國寺廟建築為體,以日本佛寺外貌為表,另創佛寺新面貌。.

查看 王得祿和白河大仙寺

許松年

許松年(),字蓉雋,號樂山,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浙江瑞安。經由武舉加入溫州水師鎮標,後於嘉慶十年(1805年)因海盜蔡牽騷擾臺灣,閩浙總督玉德奏請由許松年護理金門鎮總兵渡臺助剿。時廣東籍的烏石二入福建與朱濆合擾,許松年與李長庚合兵擊敗二人。 嘉慶十一年(1806年)因前任愛新泰出鎮北部擔而署臺灣鎮總兵。同年蔡牽侵擾臺灣府城,由李長庚統帥舟師,許松年陪王得祿乘小船入安平火攻,受槍傷,蔡牽敗走。 嘉慶十二年(1807年)因功實授金門鎮總兵,協剿朱濆(朱濆於兩年後(1809年)傷斃),三年後傷發解任。道光元年(1821年)調任福建水師提督,道光三年(1823年)到臺灣巡視時逢噶瑪蘭料匠林泳春起事,予以平定。道光六年(1827年)李通在臺起事,許松年因此事處置不當遭革職,之後因病呈請回籍。.

查看 王得祿和許松年

高幸枝

幸枝(),台灣女演員、電視製作人。因演技出眾,被歸類於「實力派演員」,並從事演員生涯達40年以上。晚年也參與電視幕後工作,2002年製作之電視劇《素心蘭》為其代表作。2006年6月26日,尚於大愛電視台參與連續劇演出的高幸枝因腎臟癌腫瘤破裂過世,年63歲。.

查看 王得祿和高幸枝

豬哥亮

豬哥亮(tl;),本名謝新達,復出後改名謝友偵,出生於臺灣高雄市左營區,為臺灣著名節目主持人、演員,也是早期秀場超級巨星,有「秀場天王」之稱號。在1980年代,他的藝名「豬哥亮」在秀場上曾與張菲、邢峰齊名,並稱「南豬、北張、中邢峰」,亦有人加入了高凌風與倪敏然。 豬哥亮大多使用閩南語臺灣話,在臺灣走紅以後,豬哥亮在各個閩南語社群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東南亞的閩南人之間也頗有知名度,他早期的《豬哥亮歌廳秀》或其他秀場錄影帶和光碟在當時知識產權觀念尚未普及的年代,在閩南地區(泉州、漳州、廈門)也有盜版品推出並頗受歡迎,當代的有線電視也盜播過他的歌廳秀節目。閩南地區不少的觀眾都是租豬哥亮的錄影帶或光碟長大的,時至今日仍能在光碟店租得到豬哥亮的秀場影片。 1993年,豬哥亮疑因沉迷於大家樂、六合彩等而積欠大筆賭債,因此而跑路。1997年曾短暫復出過,但到1999年再度離開演藝圈,一沈潛就十年之久。 直到2009年豬哥亮被蘋果記者於屏東吃黑輪發現行蹤,4月24日豬哥亮為燦坤3C拍攝電視廣告而復出。回到演藝圈之後,引用廣告台詞而稱這數年的跑路為「出國深造」。同年的8月1日豬哥亮復出演藝界之後,主持的第一個綜藝節目為民視《豬哥會社》,高收視率更曾是一舉衝破10%,2010年10月22日,豬哥亮與侯怡君以《豬哥會社》榮獲第45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主持費更是驚人天價,民視《豬哥會社》一集新臺幣30萬元,中視《萬秀豬王》70萬元,華視《華視天王豬哥秀》85萬元,酬勞之高,稱霸主持界,無人能敵。 2011年起,每年豬哥亮都會在春節或農曆新年時期推出過年賀歲片,如《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大尾鱸鰻2》等電影,並領銜主演,每年均破新臺幣億萬票房,也讓豬哥亮有「破億票房天王」、「賀歲帝」的美名,直到2017年的《大釣哥》才中斷這項記錄(票房6,932萬),此電影是豬哥亮的電影遺作。2017年3月,因大腸癌末期住進臺大醫院。同年5月15日清晨,豬哥亮因癌症引發肝衰竭,睡夢中辭世,5時08分確認病逝,享壽70歲。.

查看 王得祿和豬哥亮

邱良功

邱良功(),字玉韞,號琢齋,謚剛勇,清朝武官官員,福建同安縣綏德鄉翔風里十九都後浦(今金門縣金城鎮後浦)人。曾經官至浙江水陸提督,乃金門俗諺「九里三提督,百步一總兵」中的三位提督之一。.

查看 王得祿和邱良功

蔡牵

蔡牵(),一作蔡騫,福建同安出身的河洛人。清乾嘉年間的一名海賊領袖,活躍並稱霸於台灣海峽,受眾人尊稱為「大出海」。後來遂於滬尾(今臺灣臺北淡水區)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號鎮海威武王,並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先盛後衰,最終在與清將王得祿、邱良功的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殺。 蔡牽對當時華南與台灣的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力,許多地方土豪、世族都向他繳交保護費,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例如艋舺的張得寶、清水的蔡源順、臺南府城的林朝英、金門的黃俊以及鼓浪嶼的黃旭齋(黃勗齋)等地方首富皆持有蔡牽給予的通行憑証,或者是署名蔡牽題的「媽祖令牌」,或者黃色「免劫令旗」,頗具有統治者諭令的意味。.

查看 王得祿和蔡牵

重道崇文坊

重道崇文坊,建於清嘉慶廿年三月(1815年),當時清廷為旌表林朝英獨立捐貲萬金,修建縣學文廟而頒重道崇文匾額,賜六品光祿寺置正職銜,並准建坊,所建的坊,即重道崇文坊。為府城現存四座牌坊之一。.

查看 王得祿和重道崇文坊

臺南石鼎美古宅

臺南石鼎美古宅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是直轄市定古蹟。該建築目前為石家開基祖石時榮六世孫,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石萬壽所居住。.

查看 王得祿和臺南石鼎美古宅

臺灣舊地名列表

臺灣舊地名係指臺灣自開發史以來出現地名至今變革皆收納,並附錄福建金馬地區地名,但不含無從考證或不存在之地名。通常舊地名泛指台灣先人原初使用地名,隨著時空轉移與行政調整後,其中又以日治時期以及戰後國民政府進行「地名雅化」政策影響甚大,因此行政調整後的多數地區捨棄舊地名而改用新地名,形成現今臺灣大眾常用之地名,故本列表將地名變化史與行政調整變革做為完整歸納,使舊地名明確指出現今所在位置。.

查看 王得祿和臺灣舊地名列表

臺灣通史

《台灣通史》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作者為連橫,並由其創辦的雅堂書局(臺灣通史社)出版。但最初銷售成績並不理想,直到二戰後,中國商務印書館重新刊行此書,才有較大印量。 連橫13歲時,其父連永昌購買一部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給他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基於先人家教啟蒙與台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自1908年至1918年著手撰寫《台灣通史》,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起自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終於割讓(1895年)。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1920年由臺灣通史社出版發行,這是臺灣人第一次完成的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著作。不過連橫對於台灣民主國的記載,最初以「獨立紀」撰寫,後又改為「過渡紀」以避免爭議。.

查看 王得祿和臺灣通史

陳景星 (清朝武將)

陳景星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福建。陳景星於1807年(嘉慶12年)奉旨接替王得祿,於台灣地區擔任澎湖水師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職等為正二品,是台灣清治時期的這階段,扼守台灣海峽的重要武將,並統帥兩標水營,數千名水師兵勇。.

查看 王得祿和陳景星 (清朝武將)

林茂生

林茂生(),字維屏,號耕南,外文拼音Lin Mosei。原籍臺灣屏東東港,生於大清帝國福建臺灣省臺南府,1916 年取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文學士(東洋哲學專攻),1929 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修習教育哲學),是臺灣歷史上第一位取得東京帝大文學士和第二位取得哲學博士(第一位為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劉明電)、第一位留美博士。曾為哥倫比亞大學的河邊教堂(Riverside Church)彩色玻璃窗題寫「上帝是愛」漢文。在臺擔任長榮中學教務主任、臺南師範學校兼職、臺北高等商業學校(今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教授、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戰後協助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大學,自 1945 年 12 月,林茂生受聘為臺大教授,並以校務委員身分代理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處理院務。在擔任《臺灣民報》社長期間,民報社論多次批評陳儀所主持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1947 年 3 月 11 日,於二二八事變中,被中國國民黨武裝人員帶走秘密殺害。目前於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校內設有紀念館。.

查看 王得祿和林茂生

武隆阿

武隆阿(v,),勇號阿勒精阿巴圖魯,字駿亭,瓜爾佳氏(或作瓜勒佳氏),是一位出身滿洲正黃旗以監生身分任官的清朝官員。.

查看 王得祿和武隆阿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是臺灣嘉義縣新港鄉著名的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據說與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所奉祀的媽祖神像,為古笨港天后宮所奉祀的三尊媽祖,為同一木所刻,稱作「大媽」、「二媽」、「三媽」。王得祿提督將「三媽」神像帶回其宅第奉祀,1839年建廟,是為六興宮。.

查看 王得祿和溪北六興宮

溪北村 (新港鄉)

溪北村是臺灣嘉義縣新港鄉轄下的一個村,位於該鄉最南端。其面積約4.191006平方公里,轄內計20鄰、522戶、1557人,男性849人、女性708人(2017年6月統計)。 該村因位居朴子溪(又名牛稠溪)北面而得名。.

查看 王得祿和溪北村 (新港鄉)

澎湖水師協

澎湖水師協為台灣清治時期甫開始;1684年即於台灣澎湖境內設置的軍事單位。其原因是在清軍攻下台灣與擊潰明鄭水師過程中,認識到澎湖群島其實是台灣本島和福建漳泉的門戶。而設置此水師協,也就是為了扼住台灣海峽之戰略位置。 隸屬於台灣鎮的澎湖水師協,其水師協內的最高長官為副將,共轄有左右兩營兵士,兵力達2000人。1886年,中法戰爭於台灣發生俗稱西仔反相關戰事,戰事過程中,孤拔所屬法國艦隊輕易攻佔澎湖,因此,清朝政府將澎湖水師協升格為澎湖水師鎮,直接受台灣巡撫或之下的台灣道制約。不過從水師協升格後水師鎮的的此清朝軍事單位於1895年的甲午戰爭末期,遭日軍擊敗。並在台灣日治時期開始後,加以裁撤。.

查看 王得祿和澎湖水師協

海山館

海山館位於臺南市安平區,是直轄市定古蹟,確切建成年代不明。海山館是清朝來臺駐守的海壇鎮標水師班兵所建之會館(廟館),而海山館之名則是因為該營原駐守地海壇島上有一座山名為「海山」。在安平這樣的會館原本共有五座,但今天只剩下海山館而己。.

查看 王得祿和海山館

新莊慈祐宮

新莊慈祐宮,舊稱新莊天后宮,是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榮和里新莊廟街的媽祖廟,被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也是土城區媽祖田地名的由來。.

查看 王得祿和新莊慈祐宮

新港大興宮

新港大興宮主祀保生大帝,新港居民又稱「保生大帝廟」或「大道公廟」,位於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12鄰中正路73號,為單殿式傳統廟宇建築。1985年(民國74年),由嘉義縣政府登錄為縣定古蹟。.

查看 王得祿和新港大興宮

1770年代

1770年代是指1770年至1779年的十年。.

查看 王得祿和1770年代

1月19日

1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1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6天(闰年是347天)。.

查看 王得祿和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