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9 关系: 壽安公主,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何弘敬,唐平劉稹之戰,唐文宗,唐書人物列表,石话实说,王廷凑,王紹鼎,王紹懿,王景崇 (唐朝),隋唐公主列表,藩鎮割據,李回,李石 (唐朝),李悟 (绛王),河朔三镇,成德節度使,新唐书。
壽安公主
壽安公主可以指:.
查看 王元逵和壽安公主
寿安公主 (李悟之女)
寿安公主,唐朝公主,姓李氏,生卒不详。她是唐宪宗的孙女,绛王李悟的女儿(《旧五代史·王镕传》作唐文宗女,《唐会要》则将其列为唐宪宗之女且注明“本琛王女”),母崔氏。 827年,在短暂被拥立为帝后,父亲李悟被拥立唐文宗的宦官杀害。开成二年(837年),唐文宗李昂下诏,将寿安公主嫁给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王元逵派遣段氏姑到长安纳聘礼。段氏进献食二千盘,还有御衣战马、公主妆奁及私白身女口等,其从者如云,朝野以之为荣。母亲崔氏在咸通六年(865年)逝世后,因公主的缘故追赠魏国夫人。 李商隐作《寿安公主出降》讥讽,认为不该和藩镇采取这种和亲政策: 唐懿宗咸通年间,寿安公主薨,谥章惠长公主。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她生前去世,其时成德节度使为其孙王景崇,可见其薨年不早于咸通七年(866年)。.
何弘敬
何弘敬(),字子肃。唐代靈州灵武(今寧夏灵武)人,父何進滔。唐朝后期的魏博節度使,死後,子何全皞繼位。.
查看 王元逵和何弘敬
唐平劉稹之戰
劉稹之叛,因其发生于唐武宗会昌年间,史稱会昌伐叛,是指唐朝會昌三年(843年)至四年(844年),唐廷平定昭義節度使劉稹叛乱之戰。 會昌三年(843年)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卒,其侄也是养子劉稹用昭義(山西長治)兵馬使郭誼的建議,秘不發喪,自領軍務。监军崔士康奏称刘从谏病重,请求朝廷任命劉稹为留后。 劉稹因其父刘从谏上書言宦官仇士良等之惡,与朝廷交恶,不敢歸朝。宰相李德裕認為昭义邻近帝都,不可割据一方,故朝廷不准,五月十三日,唐朝廷下诏令削夺刘从谏及刘稹官爵。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李德裕用成德、魏博、河中等鎮兵力進攻昭義,命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何弘敬为南面诏讨使,与河中节度使陈夷行、河东节度使刘沔、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合力出擊。劉稹命薛茂卿抵抗。 期间,因刘沔与卢龙节度使张仲武不合,武宗调任前宰相李石为河东节度使。刘稹遣军将贾群来见李石,呈上李石堂兄洺州刺史李恬的信说:“刘稹愿举族归命于相公,奉刘从谏的丧事归葬东都。”李石囚禁贾群,上报书信。李德裕以李石名义回信要刘稹面缚来降。不久河东都将杨弁趁府库空虚之机煽动士兵兵变驱逐李石,与刘稹结盟。朝臣们与忠武节度使王宰建议停止讨伐刘稹,接受其投降,但李德裕仍坚持原立场。刘稹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叛者,反而攻打杨弁。杨弁被平定后,朝廷仍然讨伐刘稹。 是年七月十八日,天德防御使石雄入潞州,有七千人隨行,過烏嶺(在山西翼城縣境),破昭義軍五寨。王元逵攻宣务栅(今河北隆尧西北),在尧山(今河北完县西北)擊敗劉軍。八月十八日,薛茂卿攻陷科斗店。劉稹軍心漸怠,权实握在王协、李士贵手中,將士愈覺離心,大將高文端向唐軍投降,邢州(今河北邢台)刺史崔嘏归降,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磁州(今河北磁县)相繼倒戈。 劉稹部下董可武、郭誼、王協等人,把劉稹騙入別院殺害,事後族滅其家,郭谊、王协等人出降。石雄宣佈澤潞平定,将郭谊、王协等人連同劉稹的首級傳送長安。 Category:唐朝戰爭 澤潞 Category:山西历次战争与战役 Category:843年 Category:844年.
查看 王元逵和唐平劉稹之戰
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涵,),唐穆宗第二子,母侍女萧氏。唐敬宗之弟。他是唐朝第17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30岁。.
查看 王元逵和唐文宗
唐書人物列表
本列表包含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記載的人物。.
查看 王元逵和唐書人物列表
石话实说
《石话实说》是石家庄广播电视台于2011年播出的一档旨在普及石家庄市所辖范围历史的文化宣传兼科教讲座式节目,在中国大陆城市电视台推出的第一部大规模发掘、拯救城市文化精髓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也是第一部用讲座形式书写的电视讲坛版石家庄通史,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用电视讲座形式书写城市通史的先河。节目的第一部名为《石话实说-石家庄的100个故事》从2011年1月15日开始播出,2012年1月14日播放完毕。 2012年5月10日,石话实说系列节目第二部--百集系列文化节目《石话实说——石家庄的100个村庄印记》(原称"100个名村名镇")在井陉县河北历史文化名镇天长镇宋古城大南门举办了开机仪式.
查看 王元逵和石话实说
王廷凑
王廷湊(),一作王庭凑,唐代回紇阿布思族,軍人,擁兵自立為成德節度使。.
查看 王元逵和王廷凑
王紹鼎
王紹鼎(),回紇阿布思人,字嗣先,唐朝将领,曾短期担任成德节度使(首府在今石家庄),实际脱离朝廷而独立。父王元逵,母壽安公主(絳王李悟女)。.
查看 王元逵和王紹鼎
王紹懿
王紹懿(),封太原伯,唐朝将领,回紇阿布思族,曾任成德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
查看 王元逵和王紹懿
王景崇 (唐朝)
王景崇(),回紇阿布思人,字孟安,封常山郡王,谥忠穆,唐朝将领,继承先祖任成德节度使并实际独立于朝廷。.
查看 王元逵和王景崇 (唐朝)
隋唐公主列表
隋唐公主列表,以下列表列出在《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及相關史料所載之公主一覽:.
查看 王元逵和隋唐公主列表
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將領擁兵自重,在軍事、財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續百餘年直至唐朝滅亡。 其發生是由於唐朝在安史之亂後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鎮割據基本上是安史之亂的延續;唐亡以後出現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鎮割據的延續,直至宋太宗979年灭北汉。藩鎮割據的問題對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產生重大影響。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之亂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國,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實際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間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p.17-29, 77-10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只是事實上,李唐皇室大权旁落,無法完全控制節度使,但節度使也不像东周春秋战国时期般,完全不受中央政府控制。.
查看 王元逵和藩鎮割據
李回
李回(),本名李躔,本字昭回,后改昭度,封陇西郡公,谥文懿,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王元逵和李回
李石 (唐朝)
李石(),字中玉,爵封陇西郡伯,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宰相;李唐宗室,於唐文宗试图屠戮当权宦官的甘露之变事败后,李石有稳定政局之功。.
查看 王元逵和李石 (唐朝)
李悟 (绛王)
絳王李悟(),原名寮,唐宪宗第六子,生母不详。 生年不详,从其兄唐穆宗生年推测,当生于795年之后。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封文安郡王。父亲唐宪宗继位后,于元和元年(806年)進封為絳王(親王),七年(812年)改名悟〔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175,列傳第125。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所殺,劉克明矯詔擁立絳王李悟為帝,但旋被擁立唐文宗的宦官王守澄等率神策军滅,十二月初九,絳王也被王守澄誅殺。〔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8,本紀第8唐敬宗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死。劉克明等人假冒敬宗遺詔,擁立唐憲宗之子,穆宗之弟絳王李悟為帝,李悟大喜。在此同時,百官猜疑,眾人不服。然後,宰相裴度聯合有真正神策兵權的宦官王守澄殺入大明宫內,即滅劉克明和絳王李悟(文宗避涵—水沿唐,土拱唐)。 長子李洙在太和八年(834年)封新安郡王,次子李滂封高平郡王。女儿中,仅知姬妾崔氏(793年—865年)生一女封寿安公主,下嫁成德節度使王元逵。崔氏逝世后因此追赠魏国夫人。.
查看 王元逵和李悟 (绛王)
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燕薊節度使、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等三個節度使的合稱。其中燕薊又作范陽、幽州或盧龍,位于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是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東省北部。.
查看 王元逵和河朔三镇
成德節度使
成德節度使,又称恒冀節度使、镇冀節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成德地区设置的節度使,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也是河北最稳定的一个藩镇,160年來的統治者,只有三個家族更迭。.
查看 王元逵和成德節度使
新唐书
《新唐书》,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是記載唐朝歷史的纪传体史書。《新唐书》共225卷,分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及列傳150卷。.
查看 王元逵和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