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

指数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

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 CV/CVA-62),是美国海军福莱斯特級航空母艦4号舰,即最后一艘,该级舰是第一个服役的超级航母。它是第5艘命名为「独立号」的美国军舰,于1959年服役,早期多数时间在地中海舰队服役。 獨立號航空母艦曾于1965年参与越战的一次任务,在黎巴嫩内战期间参与空袭叙利亚,并在南方守望行动中对伊拉克,在伊拉克南部维持禁飞区。在台灣海峽飛彈危機中與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峽,警告中國大陸政府不要向台灣動武。1998年,独立号在服役39年后退役,现存放于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军港。.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8 关系: 台灣歷史年表台灣海峽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中途島號航空母艦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佛瑞斯特級航空母艦刘连昆獨立號航空母艦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CV-42)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海湾战争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台灣歷史年表

這是和臺灣歷史有關的年表。 台灣歷史簡表:.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台灣歷史年表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台灣海峽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称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海峽兩岸關係自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以经济交流为重本已日趋缓和,1990年代初因东欧及苏联巨变,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共对抗苏联,转为拉拢台湾对抗中共,激起两岸矛盾,两岸政治关系日趋紧张,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两岸经济关系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1995年至1996年間台湾政界提高了对中華民國“正统性”的诉求,引发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准备武力攻台的軍事演習,行動引發危機。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队和南京軍區分別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进入海峡,台海一时戰雲密佈。 台北政府認為北京政府试图"以恫嚇行為干涉中華民國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但最終適得其反",李登輝順利當選連任。中共方面则原已作好在台超越底线后对台实施一定规模战术打击的准备,后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中間諜問題(即劉連昆案)取消了原计划。 而即便经历了此次危机,两岸经济关系也未出现大的变动。.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USS Oriskany CV-34)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七號艦,在非官方上亦是長艦體艾塞克斯級的七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奧里斯卡尼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奧里斯卡尼戰役。 奧里斯卡尼號在1944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個月下水。接著海軍延遲奧里斯卡尼號的服役時間,將之用作SCB-27A現代化改建的原型艦,使奧里斯卡尼號要到1950年才正式服役。 改建後奧里斯卡尼號在大西洋艦隊短暫服役,然後加入太平洋艦隊,參與韓戰。期間奧里斯卡尼號在1952年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4。韓戰後奧里斯卡尼號繼續在太平洋艦隊執勤,並在1959年作SCB-125A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及封閉艦艏。 1965年,奧里斯卡尼號開始參與越戰,並在戰爭期間八次前往西太平洋巡航,直到1975年戰爭正式結束為止。戰爭結束後奧里斯卡尼號被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回CV-34,然後到西太平洋作最後一次巡航。1976年,奧里斯卡尼號退役,開始在後備艦隊封存。 此後奧里斯卡尼號開始處於廢棄狀態。隆納·雷根當政時期,曾提議復修奧里斯卡尼號,但因成本過高而遭國會否決。1989年奧里斯卡尼號除籍,並一度出售拆解;但拆解合約在1997年因故告吹,使海軍要再次接管奧里斯卡尼號。最終海軍決定將奧里斯卡尼號鑿沉為人工魚礁。2006年,奧里斯卡尼號在彭薩科拉外海炸沉。 奧里斯卡尼號為現時世上最大型的人工魚礁;亦是繼於十字路口行動沉沒的薩拉托加號後,第二艘可透過水肺潛水抵達的航空母艦遺跡。.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

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CV-3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四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法文「好人理查」(Bon Homme Richard)為名的軍艦,艦名為美國立國元勳本傑明·富蘭克林的筆名,最早用於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贈送給約翰·保羅·瓊斯的一艘軍艦。 好人理查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並在1944年下水服役,於1945年參與了即將結束的太平洋戰爭。戰後好人理查號退役停放,在韓戰時期重返現役,先後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並在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31)。1953年好人理查號同時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然後留在太西洋艦隊服役。 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好人理查號開始參與越戰,並一共進行了六次巡航。她是美國唯一一艘同時參與了二戰、韓戰及越戰實戰戰鬥的航空母艦。1971年好人理查號退役,並自此封存。罗纳德·里根當政時期,曾提議復修好人理查號,但因成本過高而遭國會否決。好人理查號最終在1989年除籍,並在1992年出售拆解。.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好人理查號航空母艦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雙邊之關係史。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实际上與台灣的关系重疊。.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史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USS Midway,舷號CVB/CVA/CV-4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中途島為名的軍艦,以紀念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號在1943年開始建造,在1945年下水,並於日本投降後一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中途島號一直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在韓戰期間重編為攻擊航母(CVA-41)。韓戰結束後不久,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途中參與了大陳島撤退。稍後中途島號進行SCB-110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改建後中途島號轉到太平洋艦隊服役,並在老撾危機期間到南中國海警備。1965年後,中途島號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參與越戰,並在期間進行SCB-101現代化改建。1973年起,中途島號開始以日本橫須賀為母港,並在越戰結束前夕,西貢陷落時在越南外海參與了名為「常風行動」的撤僑任務。1975年,中途島號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1。 越戰後中途島號主要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三地執勤。伊朗人質危機及兩伊戰爭期間,中途島號均曾到波斯灣戒備,並在戰爭後期為科威特油船護航;1980年韓國光州事件後中途島號又曾與珊瑚海號到濟州島外待命。六四事件後,中途島號亦被派到中國外海,一度預備撤僑。同年菲律賓發生政變,在阿基諾夫人的請求下,美國派中途島號等到菲律賓外海警戒,最終迫使政變流產。退役前夕,中途島號參與了海灣戰爭,空襲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部隊。 中途島號在1992年退役,並在1997年除籍。2003年海軍將中途島號捐贈給民間組織,改裝為博物館艦。博物館在2004年6月於加州聖地牙哥開放。現在停放於加州聖地牙哥。.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中途島號航空母艦

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

企業號航空母艦(USS Enterprise,舷號CVN-65,中文也常被意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綽號大E(Big E),是美國海軍第一代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企业号是美軍第八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軍俘獲並更名的一艘英國單桅縱帆船。 企業號在1958年開始建造,在1960年下水,最後於1961年服役。不久企業號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封鎖古巴海域,然後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並曾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環球航行一圈。1965年企業號由大西洋調往太平洋艦隊,先後七次派往參與越戰,並在戰爭結束前夕參與胡志明市的撤僑行動。除大型戰爭外,企業號也參與冷戰時期多場地緣政治事件,包括1963年復興黨於伊拉克及敘利亞軍變奪權後到黎巴嫩戒備、1971年印巴戰爭時開往印度外海宣示力量、普韋布洛號扣留事件及EC-121擊落事件發生後到北韓外海巡弋、向烏干達總統「蘇格蘭王」伊迪·阿敏施壓、參與環太平洋演習、拯救越南船民、到北太平洋向蘇聯示威、1986年在利比亞攔截蘇聯飛機、於兩伊戰爭期間護衛進出波斯灣的油輪、與伊朗海軍交戰以及介入菲律賓政變等等,其足跡遍佈全球。 踏入1990年代,企業號調回大西洋,並在地中海及阿拉伯海執勤。期間企業號曾派往亞得里亞海,到發生種族屠殺的前南斯拉夫地區支援北約維和部隊;又曾介入伊拉克的庫爾德內戰,在沙漠打擊行動及沙漠之狐行動空襲伊拉克的軍事據點。1990年代末,企業號開始參與南方守望行動,並在2001年九一一襲擊後率先參與持久自由行動及阿富汗戰爭。踏入21世紀,企業號在伊朗核問題上扮演美國的外交施壓角色,亦曾應對索馬里海盜問題。 企業號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海軍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在2012年12月1日舉行退役儀式,由於移除核反應爐時必須先拆解大面積艦體,再加上保留艦島的成本過高,故此海軍將會把企業號全艦拆解,而不保留作博物館艦。在企業號的退役典禮上,美國海軍部長宣佈將籌建中的一艘福特級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以為承傳。2017年2月3日,企業號正式從海軍退役除籍,預備全面拆解。下一艘企業號航空母艦預計於2025年開始服役。.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企業號航空母艦 (CVN-65)

佛瑞斯特級航空母艦

佛瑞斯特級航空母艦(Forrestal-class)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首批為配合噴射機的誕生而建造的航空母艦。在本級船艦開始發展前,美國海軍原本預計建造一系列為數5艘的美國級航空母艦,但計劃因種種原因而取消。本級航空母艦的一號艦以已故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福萊斯特(James Forrestal)命名為福萊斯特號,亦成為本艦級命名。.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佛瑞斯特級航空母艦

刘连昆

刘连昆(),被捕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副军级军官,少将军衔。向中華民國政府泄漏機密軍事情報,具中華民國國軍少將待遇,於1999年被判處死刑。中华民国国防部军事情报局戴笠纪念馆内的忠烈堂有其牌位。刘连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國後已知第一位为境外充當間諜的解放军将官。.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刘连昆

獨立號航空母艦

立號航空母艦可能指下列兩艘曾由美國海軍操作過的航空母艦:.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獨立號航空母艦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 CVL-22)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獨立為名的軍艦。 獨立號是在1941年5月1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起造時原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五號艦阿姆斯特丹號(USS Amsterdam CL-59);但建造不久,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最終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 1942年2月12日,獨立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更改艦名及舷號(由CL-59改為CV-22);而海軍則在3月18日修改建造合約。同年8月22日,獨立號下水,並在1943年1月14日服役。7月15日,獨立號等改裝航空母艦被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2。 稍後獨立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直到戰爭結束;亦曾短暫與薩拉托加號、企業號等改編為夜戰航空母艦。 戰後獨立號參與(Operation Magic Carpet),運載美軍返國,並在稍後於十字路口行動核試用作靶艦。獨立號雖未在核試中沉沒,卻受嚴重的輻射污染,最終在1951年1月29日被海軍於三藩市外海鑿沉。 獨立號在二戰中獲得八顆戰鬥之星。 2015年4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NOAA)科學家宣布,在三藩市對出的太平洋海域發現沉睡海底逾60年的二戰著名美國航空母艦「獨立」號。。.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獨立號航空母艦 (CVL-22)

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美国第七舰队(United States Seventh Fleet)是美國海軍旗下的遠洋艦隊之一,隶属于美國印太司令部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第七艦隊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横须贺港,驻地包括日本佐世保基地、冲绳和韩国釜山、浦项、镇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是目前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队。第七艦隊的主要任務包括威嚇敵國、與盟國合作保护海上通道、协防美國友邦領土以及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也经常充当美国对外進行军事行動時的機動艦隊,被盟国誉为“西太平洋自由之盾”。.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

本列表收錄了美國海軍己退役或現役中的航空母艦,包括船級屬於CV、CVA、CVB、CVL或CVN的全部艦隻。編號在CVA-58之後的都屬於超級航空母艦(排水量超過75,000噸),CVN-65和CVN-68以後的都屬於核動力航空母艦。 排水量較小的-zh-hans:护航; zh-hant:護衛; zh-tw:護航-航空母艦則收錄於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列表中。.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CV-42)

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 D. Roosevelt,舷號CVB/CVA/CV-42,簡稱羅斯福號),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一艘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名的軍艦。 羅斯福號在1943年於紐約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並在1945年下水,起初命名為珊瑚海號。由於羅斯福總統逝世不久,海軍把在紐約建造的航空母艦更名為羅斯福,以紀念這位前紐約州州長;至於珊瑚海的艦名則改用於另一艘建造中的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在日本投降後兩個月服役,無緣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此後,羅斯福號長時間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執勤,又與北約成員國的海軍演習,並時常到訪地中海各國的港口。羅斯福號沒有參與韓戰,但在韓戰時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更改為CVA-42。韓戰結束後,羅斯福號進行代號SCB-110的現代化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 羅斯福號在1960年代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域。她曾在古巴革命及多明尼加政治危機期間到加勒比海戒備,但錯過了古巴導彈危機,沒有參與封鎖古巴。越戰升溫後,羅斯福號在1966年曾短暫派往越南作戰,後來返回到地中海作恆常執勤。羅斯福號在1968年進行第二次現代化改建,並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協助美軍運送物質增援以色列。1975年,羅斯福號被重編為多用途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42。 由於羅斯福號的性能欠佳,艦體狀況惡劣,兼且翻新成本過高,海軍在1977年將羅斯福號退役除藉,並在1978年將其出售拆解。.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CV-42)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胡蜂號航空母艦(USS Wasp CV-1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艦上水兵以胡蜂之形象,暱稱胡蜂號為強力蜂刺(Mighty Stinger)。 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Oriskany),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未前往西太平洋,而是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CVA-18),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CVS-18),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艙。 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籍,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海湾战争

海灣戰爭是指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联军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並宣布科威特的「回歸」以及大伊拉克的“统一”。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展開的歷時100小時的陸戰。多國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660號決議,並從科威特撤軍。 这次戰爭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參加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也是第一場聯合國會員國之間的戰爭。在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示了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通過海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斯灣地區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儘管強化了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卻未能同時剷除--,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筆。.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海湾战争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密集阵近迫武器系統(Phalanx Close-In Weapon System),又譯為--,通稱--,泛用於美國海軍及二十個以上盟國海軍的各級水面作戰艦艇上,是一種以反制飛彈為目的而開發的近迫武器系統,最早由通用動力公司波莫納廠製造,目前則由雷神公司製造。.

查看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和方陣近迫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