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9 关系: 多明尼加復國戰爭,多明尼加獨立戰爭,巴尔联盟,希腊独立战争,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土耳其獨立戰爭,第三位置,美國獨立宣言,義呆利 Axis Powers,義呆利 Axis Powers 角色列表,華盛頓號槳帆船 (尚普蘭湖),英雄,搶灘,橄欖枝請願書,民族解放運動,活跃的分离主义运动列表,新市鎮,日本投降,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多明尼加復國戰爭
多明尼加復國戰爭(英語:Dominican Restoration War)是1863年多明尼加為二度獨立並脫離西班牙統治,而展開的復國戰爭,1865年西班牙軍隊撤退,多明尼加成功復國。.
多明尼加獨立戰爭
多明尼加獨立戰爭(英語:Dominican War of Independence)是1844年多明尼加人民宣布獨立後,為脫離海地統治展開的獨立戰爭,1844至1856年間,獨立的多明尼加不斷遭到海地的侵擾,直到1856年獨立戰爭才以多明尼加的勝利而告終。.
巴尔联盟
巴尔联盟(Konfederacja barska;1768年–1772年)是由波兰贵族(施拉赤塔)在1768年于波多利亚的巴尔成立的协会,目的是保卫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天主教獨裁與内政外交的独立。聯盟反对俄罗斯帝国干涉國政、也反對接受俄國指導的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並且反對主張限制联邦权贵(有钱的施拉赤塔)的改革者。巴尔联盟的创始人包括权贵卡缅涅茨主教亚当·克拉辛斯基、卡齐米日·普瓦斯基和米哈乌·克拉辛斯基。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從1717年波蘭貴族邀請俄國彼得大帝干涉國政開始(參見奧古斯特二世),五十年中波蘭一直任由外國欺壓干涉。而1768年成立的巴尔联盟,代表許多波蘭貴族與平民,終於從麻木不仁中驚醒過來,願意奮身而起,拿槍捍衛祖國的獨立自主。巴爾聯盟可以說,是波蘭第一次抵抗外國滲透的獨立戰爭。但結果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但聯盟被俄軍徹底鎮壓,更間接導致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悲劇(普、俄、奧三國藉口巴爾聯盟起兵後,波蘭陷入無政府的大混亂中,應當分割其國土與人口,幫助其恢復秩序)。.
查看 獨立戰爭和巴尔联盟
希腊独立战争
希腊独立战争(Elliniki Epanastasi;Yunan İsyanı),或可之称为希腊革命、希腊起义,是由希腊革命者于1821年至1832年间发起的成功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独立战争。希腊人后来得到俄罗斯帝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的援助,而奥斯曼人则向到他们的附庸——埃及省、阿尔及利亚省、的黎波里塔尼亚省及求援。 早在奥斯曼帝国于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前几十年,希腊大部就已处于奥斯曼统治之下。 在这一时期里,以求独立。 1814年,一个名为友谊社的秘密组织成立,目标是解放希腊。 友谊社计划在伯罗奔尼撒、多瑙河公国和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地区发动起义。最初的反抗于1821年3月6日在多瑙河公国发起,但很快便被奥斯曼人镇压。北方的失败促使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采取行动,1821年3月17日,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该宣言是其他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民族发动的一系列革命的滥觞。 3月底,伯罗奔尼撒人开始公开反抗土耳其人,到1821年10月,希腊人在的领导下攻陷了的黎波里塔尼亚省。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起兵之后,克里特、马其顿和希腊中部的反抗很快便被镇压。同时,临时组成的希腊海军在爱琴海取得了对奥斯曼海军的胜利,阻止了奥斯曼从海上增援的计划。 希腊起义者中不同派系之间的局势很快变得紧张起来,接连导致两次内战。与此同时,奥斯曼苏丹与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谈判,他同意派遣其子易卜拉欣帕夏率兵到希腊镇压起义,以换取领土利益。易卜拉欣在1825年2月登陆伯罗奔尼撒,并立即取得成功:到1825年年底,伯罗奔尼撒大部已处于埃及控制下,经过,迈索隆吉翁也于1826年4月投降。虽然易卜拉欣在马尼被击败,但他却成功地镇压了伯罗奔尼撒的大多数反抗,且重新占领了雅典。 经过多年的谈判,三大列强 - 俄国、英国和法国 - 决定干预冲突,并各派一支海军舰队驰援希腊。接到奥斯曼将进攻希腊的伊兹拉岛的情报后,联军舰队在纳瓦林对奥斯曼 - 埃及舰队进行拦截。战斗于长达一周的紧张对峙后开始,并以土-埃舰队的溃败告终。到1828年,埃及军队在的压力下退出战争,伯罗奔尼撒的奥斯曼驻军也随后投降,希腊人则前往奥斯曼控制的希腊中部地区。作为多年谈判的结果,希腊终于1832年5月根据《》被确认为独立国家。 现代希腊国家将发动起义的3月25日作为国庆日。.
查看 獨立戰爭和希腊独立战争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
亚当·耶日·恰尔托雷斯基亲王(Adam Jerzy Czartoryski,)是波兰贵族、軍人、政治人物和作家。他是亚当·卡齐米日·恰尔托雷斯基和伊莎贝拉·恰尔托雷斯基之子(虽然有传言称,他是伊莎贝拉和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尼古拉·莱普宁的私生子)。 恰尔托雷斯基在俄罗斯因其俄罗斯帝国外交部长的身份而知名,有传言称,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皇后——巴登的露易丝的情夫。 恰尔托雷斯基曾先后担任两个国家政府的首脑,並且都發揮出重大貢獻。他是“实际上的”俄罗斯帝国大臣会议主席和反抗俄罗斯帝国的十一月起义的波兰議會王國总统。.
土耳其獨立戰爭
土耳其獨立戰爭(Kurtuluş Savaşı,1919年5月19日-1923年10月29日)是由土耳其革命開展抵抗瓜分鄂圖曼帝國的一場政治及軍事對抗,緊接著鄂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的成立讓凱末爾能成功動用議會,土耳其國民運動至此達致頂峰。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以及土亞戰爭及法土戰爭結束後,土耳其革命者迫使協約國放棄《色佛爾條約》,於1923年7月訂立《洛桑條約》,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在1923年10月於安那托利亞及色雷斯東部成立。土耳其的獨立運動最終導致鄂圖曼米利特制度的終結,讓凱末爾改革創造了現代、世俗的國度。.
查看 獨立戰爭和土耳其獨立戰爭
第三位置
三位置(Third Position),又翻译为第三立场,也称为第三位置主义(Third Positionism),是一种革命民族主义者的意識形態和思潮,因同时反对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而得名。第三位置的拥护者常声明自己已经超越了“左”和“右”的世界政治秩序。.
查看 獨立戰爭和第三位置
美國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批准,當日之後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並永久展示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之美國國家檔案館。此宣言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查看 獨立戰爭和美國獨立宣言
義呆利 Axis Powers
《義呆利 Axis Powers》(ヘタリア Axis Powers),簡稱APH,是一部於網際網路上連載的漫畫,作者為日丸屋秀和。.
義呆利 Axis Powers 角色列表
k 表列出漫畫《義呆利 Axis Powers》中的登場角色。其中每一個角色均代表著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個性依其民族性也有所不同。作品本質屬於輕鬆搞笑類型,因此某種程度上迴避了尖銳的歷史問題,與真實歷史有較大程度的差異。 商業版廣播劇CD和電視動畫的配音員是共通的。 條目僅收錄日丸屋秀和的作品,並未收錄其他同人作品創造出的角色。和真實存在的政黨、國家、人物無直接關係。 原版爲日文維基百科-ヘタリア Axis Powers的翻譯與適當補充。.
華盛頓號槳帆船 (尚普蘭湖)
華盛頓號(USS Washington)是一艘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隸屬於大陸議會旗下的123噸雙桅槳帆船(lateen-rigged galley),以當時的美方統帥、也就是日後的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為名。華盛頓號於1776年秋天時在紐約州史坎尼斯伯羅(Skenesboro,今的一部份)的尚普蘭湖(Lake Champlain)湖畔建造完工,並於該年10月6日加入班奈狄克·阿諾德(Benedict Arnold)准將所指揮的一個小型艦隊。 之後,華盛頓號由阿諾德的副手、大衛·華特貝瑞准將(B.Gen David Waterbury)指揮,駐紮在尚普蘭湖瓦庫爾島的一處避風港內,等待預期會進犯的英國軍隊。由(Capt.
英雄
英雄指品格優秀、做出超越常人事績的人。在傳说中,英雄往往具有超人的能力或勇武;在歷史上,英雄往往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親自做出或领導人們做出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受到民眾擁戴,但也往往因民眾擁戴而迷失,變成了極度自我中心和自戀的獨裁者著名例子如古羅馬的凱撒。.
查看 獨立戰爭和英雄
搶灘
搶灘(Beachhead),原為軍事術語,即「登陸軍艦向海灘前進,使艦首擱置沙灘上,以便人員及物資直接下卸。」。後又被引用在商場上,為搶得先機如提高(市場佔有率)的行動。搶灘的目的,在敵方封鎖地面路線時,另外開闢由岸際登陸的方式,以達到實質佔領或實現作戰目標。.
查看 獨立戰爭和搶灘
橄欖枝請願書
橄榄枝請願書 在1775年7月5日,由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作爲避免大英帝國和由大陸會議所代表的北美十三殖民地之間發生全面戰爭的最後努力。大陸會議此前已經授權侵入加拿大超過一周,但這份請願書仍然申明北美殖民者們效忠于大不列顛王國,并懇求英王喬治三世阻止雙方間的進一步衝突。7月8日,請願書被送往倫敦。然而,在隨後的7月6日通過的,使請願書在倫敦不太可能再獲得成功。 1775年8月,大不列顛王國以正式宣佈十三殖民地爲叛亂狀態,駁回该請願。此外,喬治國王也已經在宣告叛亂前,表明拒絕接收請願書。.
查看 獨立戰爭和橄欖枝請願書
民族解放運動
#重定向 獨立戰爭.
查看 獨立戰爭和民族解放運動
活跃的分离主义运动列表
本表列出了当前正在活动的为寻求民族自決、獨立建國或自主自治的分离主义运动。.
新市鎮
新市鎮,又稱計劃城市、計劃都市,指事先經過周密城市規劃所興建的新城市或大型社區,取代現有都市市中心向四方擴張的發展模式。新市鎮通常位於城市的郊區,主要目的是解決和舒緩市中心過多的人口和由此而產生出來的種種社會問題。.
查看 獨立戰爭和新市鎮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查看 獨立戰爭和日本投降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Guerras de independencia hispanoamericanas)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在拉丁美洲发生的一系列西属美洲对西班牙帝国的战争。当西班牙被法国入侵,众多人民主权和独立力量在南美出现。这些殖民地和西班牙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在十多年后,南到阿根廷和智利,北到墨西哥,出现了一系列独立国家。费尔南多七世国王去世后,1833年,只有古巴和波多黎各仍在西班牙治下。直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战败之前,西班牙都控制着这些国家。 这些冲突的特点是内战和民族解放战争,而大多数战士是西班牙裔的美洲人。他们的目标是在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在海地和巴西也有其他的战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是在一系列革命的大环境下出现的,受到了美国革命和法国的影响。西属美洲独立战争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西班牙王国在此期间的独特发展和法国入侵西班牙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