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5 关系: 古罗马,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之围 (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大卫 (特拉比松帝国),大卫六世,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契比尼,安娜·阿纳卓特鲁,安德洛尼卡三世,安德洛尼卡三世 (特拉比松帝国),安德洛尼卡一世 (特拉比松),安德洛尼卡二世 (特拉比松帝国),尼科波利斯戰役,尼西亚帝国,已不存在国家列表,帝国列表,中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国家列表,专制君主 (宫廷头衔),乔治,乔治 (特拉比松帝国),伊庇魯斯專制國,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凱庫巴德一世,科穆宁家族,科穆宁王朝,米哈伊尔,米哈伊尔 (特拉比松帝国),约翰三世 (特拉比松帝国),约翰一世 (特拉比松),约翰二世 (特拉比松帝国),约翰四世 (特拉比松帝国),羅馬帝國歷史,烏尊哈桑,瓦西里,瓦西里 (特拉比松帝国),特拉布宗,特拉布宗城堡,特拉比松的伊琳娜·帕里奥洛吉娜,狄奥多拉 (特拉比松帝国),韦利·马哈茂德帕夏,魯姆蘇丹國,费奥多西亚,阿历克塞三世 (特拉比松帝国),阿历克塞一世 (特拉比松),阿历克塞二世 (特拉比松帝国),阿历克塞五世 (拜占庭帝国),阿历克塞四世 (特拉比松帝国),阿莱克修斯·科穆宁 (消歧义),...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古罗马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之围 (1204年)
1204年君士坦丁堡之围(也称为第四次十字军)发生在1204年,西欧和威尼斯十字军在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摧毁了部分城市,随后成立拉丁帝国,鲍德温一世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加冕。.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奥斯曼帝国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領導之下對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作的一次征服,發生於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也在當天戰死。這一事件標誌著東羅馬帝國最後的毀滅,亦代表奥斯曼對地中海東部及巴尔干半岛的統治在戰略上的決定性成功。君士坦丁堡之名之后仍一直使用。1930年,土耳其共和國官方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
大卫 (特拉比松帝国)
大衛·梅加斯·科穆寧(Δαβίδ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約),是特拉比松帝國最後一任皇帝(1459年4月22日-1461年8月15日在位)。他是阿歷克塞四世和的第三個兒子。在1461年特拉比松帝國被鄂圖曼帝國吞併後,他帶領孩子們遷至阿德里安堡居住,並於1463年和他的兒子們被鄂圖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處決。 2013年7月,大衛與他的三個兒子以及他的侄子阿歷克塞被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冊封為聖人,並在同年11月1日紀念其逝世550週年。.
大卫六世
大卫六世·纳林(დავით VI ნარინი,),格鲁吉亚国王。.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大卫六世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始自十三世紀末,至1453年為止。在十三世紀末,塞爾柱帝國滅亡,在安那托利亞形成许多小國,其中一個名為索古特(Söğüt),是一支定居於薩卡里亞河(Sakarya River)河谷的小部落,是奧斯曼帝國的誕生地。 這個部落的創立者及首領是埃爾圖魯爾(Ertuğrul),埃爾圖魯爾在1281年逝世,奧斯曼一世繼承為部落領袖。奧斯曼一世建立奧斯曼王朝,成為首任奧斯曼帝國的蘇丹。 帝國建立後,一些土耳其公國與奧斯曼帝國聯合起來對抗拜占庭帝國,自羅姆蘇丹國在十三世紀敗于蒙古人後,拜占庭帝國統治部分安那托利亞地區。拜占庭與奧斯曼之戰持續百多年,由1299年至1453年,在奧斯曼王朝領導下,奧斯曼帝國奪得安那托利亞及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陷落標誌著拜占庭帝國滅亡,使權力由基督教歐洲社會轉移至中東伊斯蘭勢力。多個世紀以來,奧斯曼帝國成為歐洲的地區霸主。.
契比尼
契比尼(Chepni),是古代烏古斯人部落之一。 在烏古斯可汗傳說中,契比尼是烏古斯可汗兒子闊克汗旗下一部落,也是突厥語大詞典22個部落中的第21個。 他們信仰遜尼派和阿列維派伊斯蘭教,根據土耳其歷史家Faruk Sümer的說法,拜克塔什教團首位穆里德哈吉·拜克塔什就是契比尼人。他們在15世紀征服特拉布宗帝國發揮重要作用。.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契比尼
安娜·阿纳卓特鲁
安娜·阿納卓特魯( Ἄννα Ἀναχουτλοῦ,英語為:Anna Anachoutlou),?-1342年9月4日),是特拉比松帝國的皇帝(1341年7月17日-7月29日,1341年7月31日-1342年9月4日在位)。 在1341年7月17日,安娜在女皇伊琳娜被迫退位後,她被擁立成為新的女皇。由於她殘酷的統治,因此在翌年便被約翰三世的支持者所推翻。不久,安娜和她的支持者被眾人所殺害。 Category:生年不詳 Category:1342年逝世 Category:女皇帝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安德洛尼卡三世
安德洛尼卡三世是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於1328年至1341年在位。 父親米海尔九世於1320年的離世導致他與祖父安德洛尼卡(二世)因帝位而起的内戰。安德洛尼卡二世與塞爾維亞君主斯特凡·烏羅什三世聯手,而安德洛尼卡三世則與保加利亞君主米哈伊尔·希什曼聯手。1328年,安德洛尼卡三世的勢力佔領君士坦丁堡,安德洛尼卡二世退位。.
安德洛尼卡三世 (特拉比松帝国)
安德洛尼卡三世·梅加斯·科穆寧(Ανδρόνικος Γ΄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Andronikos III Megas Komnēnos,?-1332年1月8日),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330年5月3日-1332年1月8日在位)。在他的父親阿历克塞二世因黑死病而病逝後,安德洛尼卡因此繼承了父親的皇位。可是安德洛尼卡在統治帝國僅僅20個月後亦因黑死病而離世,年僅八歲的兒子曼努埃爾即位,是為曼努埃爾二世。 Category:生年不詳 Category:1332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安德洛尼卡一世 (特拉比松)
安德洛尼卡一世·吉多斯(Ανδρόνικος Α΄ Γίδος,),特拉比松帝国皇帝。 安德洛尼卡一世是特拉比松开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附马。当阿历克塞一世于1222年去世后,安德洛尼卡一世夺得了皇位。同年,塞尔柱突厥人出兵围攻特拉比松。但最终塞尔柱人兵败,其君主被俘。安德洛尼卡一世与塞尔柱人达成协议,特拉比松不再臣服于塞尔柱人的罗姆苏丹国。 不过特拉比松的独立并没有维持很久。由于安德洛尼卡一世与花剌子模苏丹札兰丁联合同罗姆苏丹国开战,双方原先的和约作废。最终,罗姆苏丹国获胜,特拉比松帝国于1230年再次成为罗姆苏丹国的附属国。 安德洛尼卡一世于1235年去世,其死后阿历克塞一世之子约翰一世继承了皇位。.
安德洛尼卡二世 (特拉比松帝国)
安德洛尼卡二世·梅加斯·科穆寧(Ανδρόνικος Β΄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Andronikos II Megas Komnēnos,約1240年-1266年),是特拉比松帝國的皇帝(1263年-1266年在位)。他是曼努埃尔一世和的長子。 1263年,在他的父親曼努埃爾一世逝世後,安德洛尼卡以長子的身份繼位,是為安德洛尼卡二世,可是僅僅統治了三年的他亦在1266年病逝。由於安德洛尼卡二世沒有生育子女,因此其弟喬治接替他的皇位。 Category:1240年出生 Category:1266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尼科波利斯戰役
尼科波利斯戰役(保加利亞語:Битка при Никопол、Bitka pri Nikopol;土耳其語:Niğbolu Savaşı;匈牙利語:Nikápolyi Csata;羅馬尼亞語:Bătălia de la Nicopole)於1396年9月25日爆發,交戰雙方分別是奧斯曼帝國與匈牙利王國、法蘭西王國、醫院騎士團、威尼斯共和國及歐洲各地的其他軍團和個體組成的聯軍。戰役多瑙河岸上的尼科波利斯要塞進行,尼科波利斯位於今保加利亞境內。此役又稱尼科波利斯十字軍東征,是中世紀時期最後一次發動的大規模十字軍東征。.
尼西亚帝国
尼西亚帝国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西欧骑士和威尼斯人联合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从君士坦丁堡出逃的拜占廷贵族拉斯卡利斯兄弟建立的希腊人主导的拜占廷流亡政权之中其中一个也是最强大的一个,其余两个拜占庭流亡政权分别是伊庇鲁斯专制国、特拉比松帝国。A Short history of Greece from early times to 1964 by W.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尼西亚帝国
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在历史上,许多民族、国家及政权都灭亡,此為已不存在国家列表: 另外參见:国家列表、中国朝代及ISO 3166-3等。.
帝国列表
这是按地理区域排列的帝国列表,这些帝国影响远远超越自身地理和文化限制并支配着世界的其他地区。本列表包括在文化和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廣義帝国」,而非局限于狹義帝國(君主必須為皇帝或國號為帝國的国家)。一些历史学家可能把以下列出的一些帝国用「朝代」的概念代替。.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帝国列表
中世纪晚期安纳托利亚国家列表
安纳托利亚又称小亚细亚是亚洲西部的一个半岛,也是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两个通道之一。现代安纳托利亚全境为土耳其领土,历史上也长期完全属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但在1071年拜占庭帝国在曼齐克特战役被塞尔柱帝国击败后的300年内,该地区内有许多完全独立的亦或是附庸国家成立,直到奥斯曼帝国再次统一该地区。 本列表列出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至奥斯曼帝国重新统一期间出现的大部分国家。.
专制君主 (宫廷头衔)
专制君主( δεσπότης,拉丁化:despótēs)是拜占庭帝国的宫廷头衔,最初仅授予皇位继承人,后来也授予其他皇子或驸马。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于1163年创造了这一头衔,并将其授予他的附马、未来的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不过其头衔于1169年曼努埃尔一世之子阿历克塞二世出生后被撤销)。专制君主在拜占庭的贵族等级中是仅次于皇帝与共治皇帝的重要头衔。 除拜占庭帝国外,“专制君主”这一头衔还扩散到了许多受拜占庭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拉丁帝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塞尔维亚帝国、特拉比松帝国等。此外,除了是拜占庭的宫廷头衔外,“专制君主”后来也成为了拜占庭册封的领主头衔,相应的领地被称为“专制国”(despotate),如伊庇鲁斯专制国、摩里亚专制国、塞尔维亚专制国。 虽含有“专制”一词,但专制君主与专制主义并无关连。.
乔治
乔治(George)源于Georgos(Γεωργός),含义农夫。雖起初為男性用名但現今可男女通用,可以指:.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乔治
乔治 (特拉比松帝国)
喬治·科穆寧(Γεώργιο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Geōrgios Komnēnos,約1255年-?),是特拉比松帝國的皇帝(1266年-1280年在位)。他是曼努埃尔一世和的次子。 1266年,其長兄安德洛尼卡二世病逝後,身為最年長的男性成員的喬治繼承其兄的皇位。1280年,由於他策劃殺人導致200多人死亡而被民眾推翻,並遭到囚禁和被迫退位。其弟約翰被擁立為帝,是為約翰二世。 Category:1255年出生 Category:卒年不詳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伊庇魯斯專制國
伊庇魯斯專制國(Δεσποτάτο της Ηπείρου),其領土位於現今的阿爾巴尼亞和希臘北部。伊庇魯斯專制國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導致拜占庭帝國滅亡時,和尼西亞帝國、特拉比松帝國等國同時出現的一個流亡政權。此專制國成立於1205年,並在1224年滅亡塞薩洛尼基王國,一度自稱為拜占庭帝國的正統後繼者。但在1230年遭到保加利亞帝國襲擊,之後陷入分裂。1264年,伊庇魯斯專制國被重新併入復辟政權的拜占庭帝國。.
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
佩瓦內·穆爾因丁·蘇萊曼(奧斯曼土耳其語:ﭖروانه معين الدين سليمان、Pervâne Muineddin Süleyman;阿拉伯語:Mu‘īn al-Dīn Sulaymān)是對安那托利亞政務產生重要影響的一名角色,當中魯姆蘇丹國、蒙古伊兒汗國及拜巴爾一世馬木留克都牽涉在內。.
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
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发生在14世纪的后半叶及15世纪初,双方分别是由保加利亚第二帝国解体产生的诸国,以及一支新兴的突厥人——奥斯曼土耳其人。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帝国瓦解,最后的领土于1396年被征服。而奥斯曼帝国则得到了巴尔干半岛上自多瑙河至爱琴海之间的大片领土。.
凱庫巴德一世
阿拉丁·凱庫巴德一世(阿拉伯語、波斯語:علا الدين كيقباد بن كيكاوس、Alā al-Dīn Kayqubād bin Kaykā'ūs;土耳其語:Alâeddin Keykubad,1188年-1237年)是魯姆蘇丹國蘇丹,在1220年至1237年間在位。他向鄰國侵略來擴張蘇丹國的疆域,特別是門居切克酋長國及阿尤布王朝,又奪取卡隆奧羅什港口,以其名改為阿萊耶(Ala'iyya),將塞爾柱的勢力擴張至地中海。他又侵襲黑海港口蘇達克(Sudak),置克里米亞南部於土耳其人控制之下。凱庫巴德一世有時被稱為「偉大的凱庫巴德」,他那豐富的建築遺產及在任時璀璨的宮廷文化仍被世人被銘記。 凱庫巴德一世的統治標誌著塞爾柱在安那托利亞的力量及影響力達到巔峰。凱庫巴德一世被認為是王朝最傑出的君主。十三世紀中蒙古人入侵以後,安那托利亞的人民回顧他的統治時常稱之為黃金時代,安那托利亞貝立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尋找與凱庫巴德一世有關的血絲馬跡,希望能藉以提高威信。.
科穆宁家族
科穆宁家族(希腊语:Κομνηνοί)有时也译为康尼努斯家族,是1057年-1059年、1081年-1185年统治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贵族家族,并一直统治着特拉比松帝国。通过与杜卡斯家族、、巴列奥略家族以及其它贵族家庭的联姻,自阿莱克修斯一世后几乎拜占庭所有的主要贵族家族都或多或少的和科穆宁家族有血缘联系。.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科穆宁家族
科穆宁王朝
拜占庭帝国是历史学家用于描述中世纪时期主体民族为希腊人、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定都于君士坦丁堡的东部罗马帝国,在古典时代晚期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帝国的东部一直存在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 在拜占庭的历史中,1081年至1185年这段帝国在科穆宁家族统治下时期被称作科穆宁王朝。此期间先后5位科穆宁皇帝总共统治帝国104年,努力支撑着帝国,并复兴了帝国的军事、经济与政治地位,尽管在一些方面最终并未完全恢复到4-6世纪时期甚至是马其顿王朝的地位,他们的成就被称为“科穆宁中兴”。 处于科穆宁王朝的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对圣地的十字军国家的历史有着关键作用,阿莱克修斯一世向西方求援的外交行动在十字军东征的发动上起了关键的直接作用,而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则对十字军国家有着重大的直接政治、经济上的影响。 此外,同时科穆宁王朝时期的帝国也对近东的其它地区、地中海世界、东欧甚至西欧施加了大量其它影响。在科穆宁王朝期间,以拜占庭为代表的东部基督教世界与包括十字军国家的“拉丁”西部基督教世界的交流达到了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史无前例的高峰阶段。威尼斯共和国与其它的意大利商业共和国的商人大量定居于帝国境内,仅在君士坦丁堡就有约60000至80000拉丁人,与他们伴随的是曼努埃尔雇佣的大量拉丁雇佣兵。这些人实际上也反过来帮助拜占庭科学、艺术、文学与文化传播遍及了整个西欧。特别的是,拜占庭艺术在科穆宁王朝期间对西欧艺术及未来的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深远。 科穆宁王朝时期的帝国也对安纳托利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显著影响。通过收复安纳托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帝国阻挡了突厥人向欧洲进军的步伐超过2个世纪。此时期的再征服行动也为后来的拜占庭继承国尼西亚帝国和特拉比松帝国提供了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帝国在安纳托利亚修建的大量工事的部分仍持久地矗立在地平线上,今日仍然可以看到。.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科穆宁王朝
米哈伊尔
米哈伊尔(Михаи́л;拉丁转写:Mikhail)是对一些外语人名的共同音译。 可能被翻译为米哈伊尔的名字有:.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米哈伊尔
米哈伊尔 (特拉比松帝国)
米哈伊爾·梅加斯·科穆寧(Μιχαήλ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Mikhaēl Megas Komnēnos),約1288年-約1355年),是特拉比松帝國的皇帝(1341年7月30日,1344年5月3日-1349年12月13日在位)。他是约翰二世和的幼子。 他在1341年7月30日,以代理皇帝的身份成為了帝國的臨時皇帝,並在1344年約翰三世被趕出教會後以父親的身份即位。1349年,他主動把皇位襌讓予阿歷克塞三世,並在拜占庭帝國中度過餘生。 Category:1288年出生 Category:1355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约翰三世 (特拉比松帝国)
約翰三世·梅加斯·科穆寧(Ἰωάννης Γ΄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Iōánnēs G′ Mégas Komnēnós,約1321年-1362年),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342年9月4日-1344年5月3日在位)。他是國王米哈伊尔和所生的兒子。在女皇安娜被約翰的支持者所殺死後,他被擁立為帝國的君主,卻在短短兩年內便被迫退位並逐出教會,並在愛第尼居住直至其於1362年逝世。 Category:1321年出生 Category:1362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约翰一世 (特拉比松)
约翰一世·阿克塞颇考斯(Ιωάννης Α΄ Αξούχος,拉丁化:Iōannēs I Axoukhos),特拉比松帝国皇帝,1235年至1238年间在位。 约翰一世是特拉比松开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长子。1222年阿历克塞一世去世后,其附马安德洛尼卡一世·吉多斯继位。1235年安德洛尼卡一世过世,约翰一世登基为帝。不过他统治期间的事迹并不为人知晓。1238年,他在玩马球(τζυκάνιον)时被马践踏而死。 死后,其弟曼努埃尔一世继承其位。.
约翰二世 (特拉比松帝国)
約翰二世·梅加斯·科穆寧(Ιωάννης Β΄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Iōannēs II Megas Komnēnos,約1262年-1297年8月16日),是特拉比松帝國的皇帝(1280年-1284年,1285年-1297年8月16日在位)。他是曼努埃尔一世和的第三個兒子。 1280年,其兄喬治因密謀殺人而被囚禁,因此家中最年長的弟弟繼位為新的皇帝,是為約翰二世。1284年曾一度被推翻,而身為格魯吉亞皇后的姊姊狄奧多拉繼位。幸運的是,翌年狄奧多拉被迫退位。因此約翰得以再次登上皇位。1297年8月16日,約翰二世逝世,其子阿歷克塞二世成為新任皇帝。 Category:1262年出生 Category:1297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约翰四世 (特拉比松帝国)
約翰四世·梅加斯·科穆寧(Ιωάννης Δ΄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Iōannēs IV Megas Komnēnos),約),是特拉比松帝國的皇帝(1429年-1459年在位)。他亦是阿歷克塞四世和的長子。.
羅馬帝國歷史
羅馬帝國的歷史由羅馬共和國結束後開始,橫跨十六個世紀、包括了羅馬在數個不同階段的轉變;古羅馬帝國時代、帝國分裂時期、延續到中世紀的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時代、並現代史的開始都包含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中。.
烏尊哈桑
烏尊哈桑(1423年-1478年1月6日)(Uzun Hasan;اوزون حسن, Uzun Həsən;Uzun Hasan)是白羊王朝的第九任統治者(1453年-1478年)。白羊王朝實際創建人的曾孫。 烏尊哈桑出生於迪亞巴克爾,他信奉遜尼派教義,通曉《古蘭經》,熟悉突厥語、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烏尊哈桑曾娶特拉比松帝國的科穆寧王朝君主約翰四世·梅加斯·科穆寧的女兒狄奧多拉·梅加斯·科穆寧娜為妻。 1453年,烏尊哈桑繼承為白羊王朝統治者,在他領導下,白羊王朝開始強大。1467年10月30日(或11月11日),烏尊哈桑帶領白羊土庫曼軍隊在賓格爾省附近擊敗黑羊王朝的統治者,並於翌年將黑羊王朝滅亡。1468年,他又擊敗帖木兒帝國的卜撒因,並佔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伊拉克北部和伊朗中西部,把國土伸展至巴格達以及波斯灣沿岸,並進一步將疆域伸展至伊朗甚至到達呼羅珊地區,亦因此遷都大不里士。。 在西面的戰線,烏尊哈桑與特拉比松帝國及威尼斯共和國結盟以對抗鄂圖曼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但是於1461年,烏尊哈桑未能阻穆罕默德二世滅亡與他有姻親關係的特拉比松帝國。更於1473年,烏尊哈桑在中以輕騎兵為主的傳統土庫曼軍隊在僅僅一天時間內就被鄂圖曼帝國軍隊以火槍和加農炮摧毀。 1478年,烏尊哈桑去世,其子哈里勒繼位為蘇丹。烏尊哈桑死後,繼承人在爭權內訌,終於在19年後的1497年在傳位五任蘇丹後國家分裂為二,再被薩非王朝的創建者伊斯瑪儀一世於1501年在阿塞拜疆起兵打敗他們,1502年並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於此地。1508年,伊斯瑪儀一世將白羊王朝覆滅,為薩非王朝所取代。.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烏尊哈桑
瓦西里
西里(俄语:Васи́лий)起源于希腊语的斯拉夫语族男性人名,其女性形式為瓦西麗莎(Василиса)。.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瓦西里
瓦西里 (特拉比松帝国)
瓦西爾·梅加斯·科穆寧(Βασίλειος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Basileios Megas Komnēnos,約1315年-1340年4月6日),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332年9月22日-1340年4月6日在位)。他是國王阿历克塞二世和所生的兒子。在1332年,年僅八歲的國王曼努埃爾二世被罷黜後,作為阿历克塞二世次子的瓦西里被擁立為新的皇帝。可是瓦西里在1335年伊琳娜成為其妻子後卻喜歡上另一個名字亦為伊琳娜的女子,並在1339年與伊琳娜·帕里奧洛吉娜離婚。這使伊琳娜十分憤怒,因此在翌年瓦西里便被其毒殺,死時年僅25歲。 Category:1315年出生 Category:1340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特拉布宗
特拉布宗(土耳其語:Trabzon)是位於黑海南岸的土耳其城市。.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特拉布宗
特拉布宗城堡
特拉布宗城堡 (Trabzon Kalesi)是土耳其东北部城市特拉布宗的一个堡垒,位于黑海海滨的山上。它包括三个部分:上堡垒(Yukari Hisar)、中堡垒(Orta Hisar)和下堡垒(Aşağı Hisar)。 上堡垒最初建于公元前2000年。中堡垒建于130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国时期,有新星期五清真寺、总督府等著名建筑。 城墙的大部分仍然矗立,在该市最古老的建筑之列。现存最古老的部分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而公元前5世纪的历史文献证明城墙已经存在。.
特拉比松的伊琳娜·帕里奥洛吉娜
伊琳娜·帕里奥洛吉娜(Ειρήνη Παλαιολογίνα,拉丁化:Eirēnē Palaiologina,),1340年至1341年为特拉比松帝国女皇。 伊琳娜·帕里奥洛吉娜是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的私生女。她于1335年与特拉比松皇帝瓦西里成婚。不过,不久之后瓦西里便有了一位情人,同样名为。1339年,瓦西里决定与伊琳娜·帕里奥洛吉娜离婚。1340年,她毒杀了瓦西里,并登上皇位。此举引发了特拉比松帝国的内战。最终之女安娜·阿纳卓特鲁于1341年占领特拉比松,成为特拉比松的新女皇。伊琳娜被迫退位,被送回了君士坦丁堡。其后不详。.
狄奥多拉 (特拉比松帝国)
狄奧多拉·梅加斯·科穆寧娜(Θεοδώρα Μεγάλη Κομνηνή,拉丁化:Theodōra Megalē Komnēnē,約1253年-?),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女皇(1284年-1285年)。1284年,她在格魯吉亞國王大衛六世的幫助下,推翻自己的弟弟約翰二世自立為帝。在翌年,狄奧多拉便再次把皇位交給約翰二世,約翰二世再次即位,晚年不詳。 Category:1253年出生 Category:卒年不詳 Category:女皇帝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韦利·马哈茂德帕夏
韦利·马哈茂德帕夏(Veli Mahmud Paşa,),或称马哈茂德-帕夏·安格洛维奇(Mahmud-paša Anđelović,西里尔字母:Махмуд-паша Анђеловић),奥斯曼帝国将领、官员,于1456年至1466年和1472年至1474年间两度出任帝国宰相“大维齐尔”,于1466年至1478年间出任奥斯曼帝国海军元帅“卡普丹帕夏”。他还曾以“阿德尼”(Adni)的笔名创作了很多波斯语和土耳其语诗歌。 韦利·马哈茂德帕夏是第二位出身“德夫希尔梅”的大维齐尔,他是拜占庭帝国的成员,原为基督徒,儿时被奥斯曼帝国官方通过德夫希尔梅制度征募,成为了一名穆斯林并在奥斯曼首都埃迪尔内长大。在埃迪尔内,韦利·马哈茂德帕夏称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还娶了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一个女儿。由于其在1456年贝尔格莱德围城战中的出色表现,韦利·马哈茂德帕夏被任命为大维齐尔,来接替下台的扎加诺斯帕夏。.
魯姆蘇丹國
罗姆蘇丹國(波斯語:سلجوقیان روم,現代土耳其語:Anadolu Selçuklu Devleti),是在安那托利亞的塞爾柱帝國延續政權,在1077年至1307年間統治安那托利亞内陆大部分区域,初時的首都在伊茲尼克,及後在科尼亚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ancient, medieval, and modern, chronologically arranged,。罗姆蘇丹國宮廷的流動性強,故開塞利、錫瓦斯等城市也扮演著首都的角色。在東面,罗姆蘇丹國逐步吞并、整合其它的突厥國家。在罗姆蘇丹國最強盛時,領土橫跨地中海安塔利亞及阿拉尼亞一線至黑海錫諾普地區的安那托利亞中部领土東至凡湖,西端接近代尼兹利及愛琴海流域。 罗姆(Rûm)出自阿拉伯语,指安纳托利亚,后来在阿拉伯语及伊斯兰世界指羅馬帝國,亦即后来的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塞爾柱人称他們的蘇丹國為罗姆是因為蘇丹國建立在長久以來属于拜占庭帝國的地區。在一些較古老的西方文獻裡,罗姆蘇丹國有時被稱為科尼亞蘇丹國或以哥念蘇丹國。 十二世紀末及十三世紀初,罗姆蘇丹國興盛,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地中海及黑海的重要港口。在安那托利亞,罗姆苏丹通過建立商隊旅館鼓勵通商,便利了貨物由伊朗及中亞運往港口,還與熱那亞人建立了穩健的貿易關係。財富的累積使罗姆蘇丹國得以併吞曼齐克特战役以後建立的諸多突厥國家,如达尼什曼德王朝、、、阿爾圖格王朝。罗姆蘇丹成功抵受十字軍的攻擊,但在1243年被蒙古人打败,在此之前塞尔柱帝国已经灭亡,罗姆苏丹国成為了伊兒汗國的附庸。即使有一些精明强干的統治者為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努力,但罗姆蘇丹國还是在十三世紀末分崩离析,並在十四世紀徹底消失。 在罗姆蘇丹國統治的最後十年裡,領土内許多小(酋长国)宣布独立,其中包括奧斯曼人的奥斯曼贝立克。其地位最终被奥斯曼人崛起后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所取代。.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魯姆蘇丹國
费奥多西亚
費奧多西亞(Feodossia;Феодо́сия,Feodosiya;克里米亚鞑靼语和土耳其语:Kefe),古稱卡法(Kaffa),是位於黑海北岸克里米亞半島的城市。在20世紀中期,苏联统治下的費奧多西亞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轉交給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市內人口約105,411人,有俄羅斯人(72.2%)、烏克蘭人(18.8%)、克里米亞韃靼人(4.6%)居住。原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2014年3月16日举办归属公投,成立新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并正式宣布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联邦,但基辅乌克兰政府、美国、欧盟以及大部分其它国家都未承认此公投。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一项与克里米亚有关接纳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并组建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的条约草案,并于21日正式设立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包含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而乌克兰则继续主张費奧多西亞为乌克兰领土。.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费奥多西亚
阿历克塞三世 (特拉比松帝国)
阿历克塞三世·梅加斯·科穆寧(Αλέξιος Γ΄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Alexios III Megas Komnēnos,),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349年12月13日-1390年3月20日在位)。他是國王和伊琳娜·帕里奧洛吉娜所生的兒子。他是特拉比松帝國在位時間的最長的君主,達40年117天。.
阿历克塞一世 (特拉比松)
阿历克塞一世·梅加斯·科穆宁(Αλέξιος Α΄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 Alexios I Megas Komnēnos,),特拉比松帝国的首任皇帝。.
阿历克塞二世 (特拉比松帝国)
阿歷克塞二世·梅加斯·科穆寧(Αλέξιος Β΄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Alexios II Megas Komnēnos,1282年9月或12月-1330年5月3日),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297年8月16日-1330年5月3日在位)。他是前任皇帝约翰二世和所生的長子。在他在位期間,帝國的疆域達到最鼎盛的時期。 1297年,時年14歲的阿歷克塞以長子的身份繼承其父的皇位。在他上任期間,他停止搶掠土耳其人的財產,並一度控制熱那亞共和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等地區。1330年阿歷克塞因黑死病逝世後,帝國開始陷入內亂和衰落。.
阿历克塞五世 (拜占庭帝国)
阿历克塞五世·杜卡斯(Αλέξιος Γ’ Άγγελος,)拜占庭帝国皇帝(1204年在位),是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 又被稱作「莫爾策弗魯斯」(Murtzuphlus),希臘文中意味著「陰暗的」,原因可能來自他的長相,他的眉毛連在一起,似乎垂到了眼睛上。 1204年,他利用民众的不满,领导君士坦丁堡居民起义,推翻伊萨克二世和阿历克塞四世父子两人的统治,同时拒绝了阿历克塞四世承诺给十字军的报酬。1204年4月12日,十字军和威尼斯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建立了拉丁帝国。阿历克塞五世逃出首都,找到了流亡中的阿历克塞三世,可是他被后者弄瞎,最后被十字军所擒,以谋害阿历克塞四世的罪名被处死。.
阿历克塞四世 (特拉比松帝国)
阿歷克塞四世·梅加斯·科穆寧(Αλέξιος Δ΄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Alexios IV Megas Komnēnos,約1382年-1429年10月),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417年3月5日-1429年10月在位)。他是前任國王曼努埃尔三世和所生的長子。.
阿莱克修斯·科穆宁 (消歧义)
阿莱克修斯一世,全名阿莱克修斯·科穆宁,是1081年到1118年的拜占庭皇帝。 此外“阿莱克修斯·科穆宁”也可以指:.
蒙古征戰
蒙古軍征戰,在西方世界常被稱為蒙古西征,發生於13世紀蒙古帝國建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嗣在歐亞大陸和北非各地征戰,領土在一百多年間迅速擴長,其領土幅度為歷史上連續性版圖最遼闊的國家。.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蒙古征戰
苏美拉修道院
苏美拉修道院(Μονή Παναγίας Σουμελά)是一座位于土耳其特拉布宗马奇卡的正教会修道院。道院属于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管辖。每年吸引希腊、俄罗斯等正教会国家的游客前来朝圣。道院面朝阿尔坦德勒峡谷,坐落在1200米高的悬崖之上。道院建于公元386年,时值罗马帝国狄奥多西一世在位时期。 (Archived from September 29, 2007).
格魯吉亞歷史
格魯吉亞的歷史是与格鲁吉亚人有着密切关系。.
法提赫清真寺 (特拉布宗)
法提赫清真寺(Fatih Mosque)是土耳其特拉布宗的一个清真寺,它建于拜占庭时期,原为金头圣母教堂 (Παναγία Χρυσοκέφαλος,Panagia Chrysokephalos Church),兼作特拉比松帝国的主教座堂,以及修道院教堂,直到1461年奥斯曼帝国征服该城。法提赫清真寺展现了奥斯曼帝国书写艺术最美丽的样本。 在特拉比松帝国的全盛时期,数位君王均埋葬于此。 奥斯曼帝国征服后,教堂改为清真寺。穆罕默德二世参加了第一次祈祷,并在一侧建立了伊斯兰学校。.
本都人
本都人是安纳托利亚半岛东北部黑海沿海地区,使用希腊的旁狄希臘語,並信仰东正教的基督教徒(希腊人)。本都在希腊语中意思是「大海」,该地是克泽尔河到东部黑海海岸的一個區域。历史上首都於特拉比松(现在特拉布宗)。 15世纪,隨著特拉比松帝国在奥斯曼帝国攻勢下滅亡,各希腊人居住地区大多数被异教徒控制。至20世纪,穆斯林开始和當地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信徒混雜居住,但自19世纪起,當地本都人已受希腊独立刺激,而開展本都的民族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奥斯曼帝国领土上的黑海海岸被俄罗斯占领,如果沒有俄国革命,或可能在俄國支持下獨立。但是,这个区域的人口是不具備足夠的力量, 尤其在受到來自安卡拉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政府(見土耳其獨立戰爭)的軍隊袭击和失败後,部分人逃往苏联,而另一方面,同时间希臘在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南爱琴海岸的战斗失敗,使希腊和土耳其停战后同意签署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协议 ,仍然在土耳其领土的东正教信徒和希腊人,被驱逐出境至希臘。到1965年,当时的特拉布宗仍然有共4,535名人民使用旁狄希臘語记录。.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本都人
最后的罗马人
最后的罗马人一词暗示他的死代表着一种罗马精神的消失。有许多人被历史学家冠以最后的罗马人:.
海伦娜·坎塔库泽努斯
海伦娜·坎塔库泽努斯(Ελένη Καντακουζηνή,)是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的皇后。.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皇帝列表
本表列出東羅馬帝国的皇帝。 東羅馬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不过,拜占庭本身由始至终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延续。 被认为是第一位東羅馬皇帝的君主有:.
拜占庭-奧斯曼戰爭
拜占庭-奧斯曼戰爭是奧斯曼土耳其人與拜占庭羅馬人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導致拜占庭帝國的滅亡及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拜占庭帝國在1204年失去了君士坦丁堡後,國內陷入分裂及混亂。羅姆蘇丹國乘虛而入,吞併小亞細亞西部的地區,直至尼西亞帝國將塞爾柱土耳其人擊退。1261年,尼西亞帝國在拉丁帝國手中重奪君士坦丁堡。不過,受到敵對國家伊庇魯斯專制國、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第二帝國的威脅,拜占庭帝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依然不穩,加上羅姆蘇丹國(拜占庭帝國在亞洲的對手)的勢力減弱,拜占庭帝國將在小亞細亞的軍隊轉移到歐洲,以維持拜占庭帝國對色雷斯的控制The Times compact history of the world,第70-71頁。羅姆蘇丹國的威脅減弱對拜占庭帝國來說並非幸事,狂熱的回教徒要拜占庭帝國付出代價來建立他們的勢力範圍。許多土耳其貝伊參與對拜占庭帝國及塞爾柱帝國地區的征服,當中又以奧斯曼一世的勢力對尼西亞帝國及君士坦丁堡最具威脅。1299年,奧斯曼一世確立了勢力後自稱蘇丹,其勢力範圍被稱為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一世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首五十年內,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勢力消逝。約1380年,奧斯曼人得到拜占庭帝國控制的色雷斯地區。至1400年,曾經強大的拜占庭帝國只不過是一個摩里亞采邑的綜合體,掌控一些愛琴海島嶼及首都附近的小塊土地。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戰役、1402年的帖木兒入侵及1444年的瓦爾納戰役使拜占庭帝國仍得以苟延殘喘,直至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陷落。奧斯曼帝國的勝利使她成為地中海東部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曼努埃尔·科穆宁 (1145年出生)
曼努埃尔·科穆宁(希腊语: Μανουήλ Κομνηνός,1145年–约1185年),是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名字没有记载的首个夫人所生的长子。.
曼努埃尔三世 (特拉比松帝国)
曼努埃爾三世·梅加斯·科穆寧(Μανουήλ Γ΄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Manouēl III Megas Komnēnos,),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390年3月20日-1417年3月5日在位)。他是前任國王阿历克塞三世和狄奥多拉·坎塔庫澤努斯所生的長子。 Category:1364年出生 Category:1417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曼努埃尔一世 (特拉比松帝国)
曼努埃爾一世·梅加斯·科穆寧(Μανουήλ Α΄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Manouēl I Megas Komnēnos,約1218年-1263年3月),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238-1263年3月在位)。他是國王阿历克塞一世的次子。 1238年,其兄约翰一世在玩馬球時意外死亡後,曼努埃爾因此得以繼承皇位。在他在位期間的1253年1月時,首都特拉比松發生火災。1254年,他從魯姆蘇丹國的手中收復四十年前被攻陷的錫諾普。1263年,曼努埃爾病逝,其長子安德洛尼卡二世繼位。.
曼努埃尔二世 (特拉比松帝国)
曼埃努爾二世·梅加斯·科穆寧(Μανουήλ Β΄ Μέγας Κομνηνός,拉丁化:Manouēl II Megas Komnēnos,約1324年-1333年),是特拉比松帝國的君主(1332年1月8日-9月22日在位)。在他的父親安德洛尼卡三世因黑死病而病逝後,曼努埃爾順理成章地繼承父親的皇位,是為曼努埃爾二世。由於曼努埃爾年幼,因此在即位後短短八個月後便被迫退位,而其叔父瓦西里成為了帝國的新君主。翌年,瓦西里命令把曼努埃爾和他的兩名叔父斬首,逝世時只有9歲。 Category:1324年出生 Category:1333年逝世 Category:特拉比松皇帝 Category:科穆寧王朝.
9月4日
9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47天(闰年是24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18天。 在英國與其屬地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4日。.
查看 特拉比松帝国和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