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20 关系: 加里波利半島,加拉太戰爭,基克拉泽斯,基克拉泽斯文明,基莫洛斯島,基菲索斯河,埃夫罗斯州,埃勾斯,埃維亞灣,埃泽萨,博茲賈島,十二群島,卡索斯島,卡美尼島,卡瓦拉,卡瓦拉州,卡马里,卡林诺斯岛,卡洛利姆諾斯島,卡斯特洛里佐島,卡拉門德雷斯河,卡拉斯王朝,南欧,反纳比斯战争,古希臘宗教,古希腊,古希腊文学,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古雅典,古老的微笑,同盟者戰爭 (前357至前355年),同性戀,君士坦丁堡,坦佩谷,塞尔迈湾,塞琉古帝国,塞琉古一世,塞萨洛尼基,塞里福斯島,大眼赤刀魚,大門德雷斯河,大流士一世,大摩拉瓦河,天狼星,奥林匹斯山,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历史,奥斯曼土耳其人,奥斯曼旗帜,奧魯奇·雷斯,... 扩展索引 (370 更多) »
加里波利半島
利博卢半岛(Gelibolu Yarımadası),又译为加里波利半岛、加利波利半岛,位于土耳其欧洲部分,西面为爱琴海,东面为达达尼尔海峡。 盖利博卢源自希腊语“Καλλίπολις”,意为“美丽的城市”。.
查看 爱琴海和加里波利半島
加拉太戰爭
加拉太戰爭(Galatian War),是前189年羅馬共和國和盟友帕加馬王國進攻加拉太高盧人的一場戰爭。戰場發生在小亞細亞中部的加拉太,今日土耳其境內。 前190年,羅馬人剛在羅馬-敘利亞戰爭擊敗塞琉古帝國,並迫使他們簽定和約。也因為羅馬與塞琉古帝國的戰爭相當成功,他們開始把矛頭轉向加拉太部落的高盧人身上,這些高盧人遷入小亞細亞將近100年時間了。前189年,羅馬執政官格奈烏斯·曼利烏斯·烏爾索個人以加拉太人在先前戰爭提供部隊支援塞琉古帝國一事為藉口,朝加拉太進軍,然而,發動戰爭的決定並沒有經過羅馬元老院任何授權。羅馬軍隊與盟國帕加馬合軍後,深入內陸攻擊加拉太人,並在奧林匹斯山戰役擊敗加拉太軍,隨後又在安卡拉附近擊敗另一支大軍。 這些戰爭失利讓加拉太人不得不向羅馬求和,終使羅馬人退回小亞細亞沿岸,當格奈烏斯·曼利烏斯·烏爾索回到羅馬,他被控訴有破壞羅馬和塞琉古帝國之間的和平嫌疑,最後他無罪,還擁有一場元老院批准的凱旋式。.
查看 爱琴海和加拉太戰爭
基克拉泽斯
right 基克拉泽斯(Κυκλάδες,义为“环状”)是爱琴海南部的一个群岛,也是南爱琴大区下属的基克拉澤斯州所在地。群岛屬於希臘,位於希臘本土的東南方。它包括约220个岛屿,其中30多个有人居住。它的名字源于这些岛屿环绕着提洛岛排列的形状。 錫羅斯島上的埃爾穆波利是原行政大区的中心和基克拉泽斯的主要城市。.
查看 爱琴海和基克拉泽斯
基克拉泽斯文明
基克拉泽斯文明(或称为基克拉泽斯文化、基克拉泽斯时期)是爱琴海基克拉泽斯群岛上的一种早期青铜时代(Early Bronze Age)文化,他大致从公元前3300年延续到前2000年,考古發現上最早的農業及航海業則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
查看 爱琴海和基克拉泽斯文明
基莫洛斯島
基莫洛斯島(希臘語:Κίμωλος)是位於希臘的島嶼,屬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島嶼屬於基克拉澤斯的一部分並且鄰近在群島西南端的米洛斯島,面積53.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64米。島嶼被視為沒有旅遊景點的農村島嶼,這使得渡輪運輸並不發達。2011年人口普查時約有910人,其中絕大部分為中產階級人士。.
查看 爱琴海和基莫洛斯島
基菲索斯河
基菲索斯河(希腊语: 或 )是希腊共和国阿提卡大区雅典平原上的一支常年河流。河畔多希腊国家历史文物古迹,常在希腊古诗中提及。河流东起彭特丽孔向西南方向流,经雅典市中心,沿基菲苏大街15公里(2005年后改为从街底流过),最终倒入海神大街桥下流入爱琴海萨洛尼克湾。河流全长仅32公里。希腊神话中雅典的阿波羅多洛斯()说道雅典国王厄瑞克透斯()之妻,普剌克西忒亚()的父母分别是Phrasimus()与Diogenia(),而其母系祖父(即之父)则是河神基菲索斯。2004年,为迎接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雅典市政府决定扩大雅典平原的公交路,兴建四道宽的基菲苏大街。 Category:希腊河流 Category:阿提卡大区地理.
查看 爱琴海和基菲索斯河
埃夫罗斯州
埃夫羅斯州(Νομός Έβρου)是希臘最北的一個州,屬色雷斯和東馬其頓大區。埃夫罗斯州是希臘最大的州,位於西色雷斯的東部,北鄰保加利亞,東隔埃夫羅斯河與土耳其相望,南臨愛琴海,並包括海上的薩莫色雷斯島。面積4,242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50,580人。首府亞歷山德魯波利斯。 下分13市。 該州份的濱海地帶主要為地中海氣候,而北部和山區則有著較為寒冷的大陸性氣候。 Ε Category:色雷斯.
查看 爱琴海和埃夫罗斯州
埃勾斯
埃勾斯(古希腊语:Αγεύς)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国王,阿提卡英雄忒修斯的父亲。.
查看 爱琴海和埃勾斯
埃維亞灣
埃維亞灣是希臘的海灣,位於優卑亞島和該國大陸的愛琴海,被尤里普斯海峽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埃維亞灣長80公里、寬24公里,南埃維亞灣長48公里、寬14公里。 Category:海灣 Category:愛琴海 Category:希臘地理.
查看 爱琴海和埃維亞灣
埃泽萨
埃泽萨(Έδεσσα)是希腊北部中马其顿大区的一座城市,为派拉州的首府。地处沃扎斯河河谷中。历史悠久,古罗马时期该地为亚得里亚海至爱琴海之间的交通要道。现为希腊重要的旅游胜地,周边有许多瀑布。.
查看 爱琴海和埃泽萨
博茲賈島
博茲賈島是土耳其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恰納卡萊省負責管轄,長11公里、寬6.5公里,面積37.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92米,受地中海氣候影響,2010年人口2,354。.
查看 爱琴海和博茲賈島
十二群島
十二群島(希臘語:Δωδεκάνησα),又音譯佐澤卡尼索斯群島或多德卡尼斯群島,原本與薩摩斯島、伊卡利亞島合稱南斯波拉澤斯群島,位於愛琴海的東南部,靠近安納托利亞西南部的海岸。現時群島由希臘統治,主岛为罗得岛,行政上称为十二群島州,属南爱琴大区。群島的名字源於最初認為這組群島由12個大島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事實上,群島有12個較大的島嶼和150多個小島,其中26個有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十二群島
卡索斯島
卡索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17公里、寬6公里,面積4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50米,2001年人口990。.
查看 爱琴海和卡索斯島
卡美尼島
卡美尼島是希臘的火山島,位於愛琴海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聖托里尼的一部分,長2公里、寬2公里,面積3.33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7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卡美尼島
卡瓦拉
卡瓦拉(希腊语:Καβάλα)是位于希腊北部爱琴海沿岸的一座城市,也是马其顿大区的主要海港和卡瓦拉州的首府,距塞薩洛尼基160公里,人口63,293(2001年)。 卡瓦拉最初由来自帕罗斯岛的移民于公元前6世纪建立,后因在附近发现金矿而变得繁荣。公元前168年,卡瓦拉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使徒保罗第一次到达欧洲时是在卡瓦拉(或譯:尼亞波利)登陆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城市更名为“Christoupolis”。1371年至1912年期间,卡瓦拉一直是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 1912年,保加利亞擊敗鄂圖曼的軍隊,並短暫地佔領了卡瓦拉至1913年,轉由希臘佔領為止。.
查看 爱琴海和卡瓦拉
卡瓦拉州
卡瓦拉州(Νομός Καβάλας)是希臘北部的一個州,屬色雷斯和東馬其頓大區,位於希臘馬其頓的東部,南臨愛琴海,並包括薩索斯島。面積2,111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47,784人。首府卡瓦拉。 下分11市。 * Κ Category:东马其顿-色雷斯大区.
查看 爱琴海和卡瓦拉州
卡马里
卡马里(Καμάρι;Kamari) 是希腊爱琴海基克拉泽斯群岛圣托里尼岛东南部一个沿海村庄,人口约1800人(2001年人口统计)。它是圣托里尼市的一部分,距离该岛的首府费拉8公里。卡马里由附近Episkopi Gonias村的居民建造,1956年7月,后者被重创圣托里尼的大地震夷为平地。 该村得名于海滩南端的一个小拱门 (Καμάρα, Kamara),是古代波塞冬神庙的遗址。今天,它沿着布满黑色卵石的岛上最长的沙滩,海滩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到达Mesa vouno山下。这座山海拔约400米,是圣托里尼的第二高峰。卡马利原是一个农渔业村落,现在拥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提供住宿,餐馆,咖啡馆,酒吧和夜总会,以及水上运动的多种选择。 2002年,在卡马里发现古风时期供奉阿喀琉斯的神庙。.
查看 爱琴海和卡马里
卡林诺斯岛
卡林诺斯岛(Kalymnos ,希腊文: Κάλυμνος )是爱琴海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的一个希腊岛屿,位于博德鲁姆半岛以西,在科斯岛和丽洛斯岛之间,离罗得岛只有2-5个小时的海路。2001年岛内人口达到16,235人,仅次于科斯岛和罗得岛。据悉,该岛在希腊诸岛中居民是最富有的人口之一。 卡林诺斯岛大约是长方形,长21公里,宽13公里,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北边有一个半岛延伸的西北方向。主要港口是首府珀提亚(Pothia)。 该城的建筑多为意大利风格。在山顶俯瞰全城的是一个银色圆顶耶稣教堂(克里斯托) 和一座修道院,叫作圣萨瓦斯。当地首府珀提亚有两处安逸的沙滩,一处在港口西端是人造海滩,另一处在杰斐拉(Gefira)海湾 。 卡林诺斯岛海岸线曲折,有许多受保护的小海湾,也有一些泉水,其中一个是温泉。岛上生产橄榄,柑桔和葡萄。主要是山区,石灰石悬崖与众多的洞穴,有很好的攀岩条件,使它成为国际攀岩运动爱好者向往的目的地。最受欢迎的地方是在马索黎镇(Massouri)旁边的一面巨大的黄色岩壁,叫做"Grande Grotta",上面的洞穴布满钟乳石。马索黎(Massouri)是岛上最热点的旅游村镇,那里面对耸立的特伦多斯小岛(Telendos),有长长的海滩,还有许多酒店、餐馆和丰富的夜间生活。谁要是想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帕诺莫斯(Panormos)、安玻留斯(Emborios)和普拉蒂亚罗斯(Platis Gialos)也是很好的选择。东南部的小岛 – 塞利莫斯(Pserimos),也有许多美丽的沙滩。.
查看 爱琴海和卡林诺斯岛
卡洛利姆諾斯島
卡洛利姆諾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卡林諾斯島和伊米亞群島之間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9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僅20人。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卡洛利姆諾斯島
卡斯特洛里佐島
卡斯特洛里佐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羅德島以東125公里的愛琴海東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面積11.98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73米,2001年人口430。.
查看 爱琴海和卡斯特洛里佐島
卡拉門德雷斯河
卡拉門德雷斯河是土耳其的河流,位於該國西北部,由恰納卡萊省負責管轄,河道全長224公里,流域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最終在特洛伊注入愛琴海。 Category:土耳其河流.
查看 爱琴海和卡拉門德雷斯河
卡拉斯王朝
卡拉斯王朝,是一個13世紀末成立於安納托利亞西部的貝伊國(位置是現在巴勒克埃西尔省和恰纳卡莱省),由1297年生存至1360年。它是羅姆蘇丹國衰落眾多烏古斯人貝伊國之一。 這王國也是愛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重要海上力量。 拜占廷人試圖煽動卡拉斯反對奧斯曼帝國,然而早期奧斯曼帝國並沒有與卡拉斯王朝直接衝突。卡拉斯王朝是奧斯曼王朝第一個征服的貝伊國,後來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對卡拉西的合併使得奧斯曼人開始越過達達尼爾海峽征服魯米利亞的土地。.
查看 爱琴海和卡拉斯王朝
南欧
南欧是欧洲南部的简称,範圍包括伊比利亚半岛、義大利半島及巴爾幹半島的南部,由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及希臘等國組成,有时也称为地中海欧洲,因为大多南欧国家靠近地中海。南歐隔著地中海與亞、非兩洲相望,自古以來與西亞及北非往來密切,同是重要的古文明起源地;對西方世界而言,南歐更孕育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確立了早期的基督教社會,為西方的思想及知識體系奠定了基礎。.
查看 爱琴海和南欧
反纳比斯战争
反纳比斯战争,或曰拉科尼亚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95年,乃是希腊城邦斯巴达与一个由罗马、亚该亚同盟、帕加马、罗得岛和马其顿组成的联盟所對陣。 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年-前196年)期间,马其顿曾给予斯巴达阿尔戈斯、一座伯罗奔尼撒半岛爱琴海沿岸的重要城市的控制权。战争结束后斯巴达以此为借口继续占有阿戈斯,使得罗马及其盟国向斯巴达宣战。反斯巴达联军包围了阿尔戈斯,夺取了斯巴达位于吉雄的海军基地,很快包围了斯巴达城并对其进行军事封锁。最终的谈判带来了和平,由于罗马提出的条款,阿尔戈斯和拉科尼亚的沿海城镇被从斯巴达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而斯巴达人在随后的八年中被迫付给罗马人战争赔偿。阿尔戈斯加入了亚该亚同盟,拉科尼亚诸城被置于亚该亚的保护之中。 作为战争的结果,斯巴达丧失了其作为希腊主要势力的地位。斯巴达人随后的所有弥补损失的努力都失败了;而斯巴达最后的君主纳比斯最終被弑。不久之后,斯巴达被迫沦为其从前对手亚该亚同盟的附庸,结束了其数百年强盛的政治独立局面。.
查看 爱琴海和反纳比斯战争
古希臘宗教
赫淮斯托斯神廟 古希臘宗教(Hellenism,Ἑλληνισμός)是起源自古希臘的信仰、儀式和神話的總集,祂在古希臘人的生活層面具有主導作用,最具體的表現在神廟建築的藝術表現上充滿對神的讚美、歌頌與敬仰。 古希臘文化充滿著神話與傳說,她讓人們希望能夠深入的瞭解希臘文明背後所蘊含的道理;因此研究古希臘文化首要把握一項重點,即欲了解古希臘文化必須先了解古希臘的宗教信仰。然而探討古希臘宗教比起古希臘神話的課題要來的嚴肅的許多,因為祂的影響實際社會層面上的許多面向:政治上的決策(德爾斐神諭)、航海的平安(波塞冬的供奉、祭祀)、節日慶典(泛雅典娜節、月桂節)、經濟發展、祖先與英雄崇拜等等;所以具有相當莊嚴的敬神儀式需要如實的了解。 古希臘多神信仰發展年代大約在西元前八紀到西元五、六世紀之間。古希宗教不是單獨形成的體系,而最主要是傳承自遠古印歐民族的宗教信仰,因此古希臘宗教的淵源要比荷馬史詩來的年代早,古希臘人的宗教內容相當豐富與繁雜,因為祂是原始自然神祇崇拜另稱「多神信仰」、「泛神信仰」。,大大小小的神祇不少,祂們其中的職掌有些有重疊。古希臘宗教其實是擁有綜合性與多元性起源的一項原始信仰,他們的神祇有些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克里特、邁錫尼;而據說酒神狄俄倪索斯是來自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Phrygia);即使是希臘主神宙斯,祂也可能是來自最古老的印歐民族神祇有其他的學說認為來自西亞或古埃及。;阿芙洛狄忒是腓尼基人供奉的神祇,後來傳到希臘;所以其他先進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埃及文明)對古希臘宗教的變化也有影響。 古希臘宗教的形式可分為民間的公開宗教(奧林匹斯教)和的儀式作法(英雄崇拜)。這些宗教群體差異很大,為此希臘宗教或“崇拜”可以說是具有著多元化性質,儘管祂們大多數宗教團體都有相似之處。讓許多古希臘人公認並且信仰是為十二尊主要(奧林匹斯神)男神与女神(宙斯、波塞冬、赫拉、得墨忒耳、雅典娜、阿瑞斯、阿芙洛狄忒、阿波羅、阿耳忒彌斯、赫淮斯托斯、赫耳墨斯,以及或是赫斯提亞或是狄俄倪索斯),此外古希臘宗教也包含了哲學的成分在內,那個時代的宗教與哲學並沒有很明確清晰的區隔;雖說哲學學派譬如斯多葛主義與柏拉圖主義的某些形式是使用著似乎是一種假設單獨且超然神性的語言。 古希臘人的信仰基本上與城邦政治結合在一起,以雅典城而言:他們主尊供奉的就是司掌技藝、智慧雅典娜女神,而著名的奧林匹亞則是供奉古希臘神話中的最高神祇宙斯;德爾斐則是以司掌預言、光明、音樂之神阿波羅為主尊;斯巴達則是供奉女神阿耳忒彌斯。事實上不同的城邦往往也信奉同一尊神,有些時候也會偕同著在一起,那是為了区别他們城邦之間的不同並且说明、指出他們本身的地方性質。 希臘人的宗教習俗也隨著他們向海外的拓展而延伸到希臘大陸以外的地區,像是傳播於小亞細亞中愛奧尼亞的群島與海岸、廣被於大希臘(西西里島和意大利南部),以及流佈在地中海西部的分散的希臘殖民地,像是馬西利亞馬西利亞是今日的法國馬賽古名。。而且祂們在前基督教時代中影響後來羅馬人信仰深遠的一個原始自然神崇拜,因為古希臘宗教緩和地通過了而形成後來古羅馬宗教的众多宗教儀式。.
查看 爱琴海和古希臘宗教
古希腊
位于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给女神雅典娜而建。它是古希腊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公元前146年被罗马共和国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 在雅典的领导下,在兩次的波希战争取胜之后,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也就是在波希戰爭結束後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前的這段時期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馬其頓國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扩散。 古希腊人在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工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由于古希腊文明对罗马帝国有过重大影响,后者将前者的文明吸收并带到环地中海和欧洲的许多地区。因此一般认为古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打下了基础。.
查看 爱琴海和古希腊
古希腊文学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古希腊文学是指古代希腊世界的文学。广义的古希腊文学涵盖了从氏族制希腊社会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学,持续时间近1000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也是欧洲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刻的体现。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也为人们研究古希腊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查看 爱琴海和古希腊文学
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
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是英國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德效騫對漢朝和羅馬的關係提出的歷史假說,認為西元前53年,克拉蘇所率7個羅馬軍團在卡萊戰役中慘敗給安息軍隊時,克拉蘇長子沒有戰死,反而率領第一軍團突破安息軍隊防線,沒有再回到羅馬,不知所終,猜測其最后可能为定居中国甘肃省永昌縣驪靬村。.
古雅典
古雅典是一個古希臘城邦。城邦時代,位於阿提卡平原,科林斯灣和愛琴海的匯流之地。核心是高地衛城,依靠阿瑞斯山,後來成為在阿提卡平原發展而成的城邦。 雅典以前是一個普通的城邦,經過梭倫、庇西特拉圖、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後執政,在希臘城邦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波希戰爭爆發後,帶領希臘城邦擊敗波斯,戰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經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後,雅典趨於衰落,標示著希臘城邦文明走向盡頭。 雅典在古希臘文明中政治、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主流是君主專制的古代世界中,希臘雅典保留石器時代的直接民主,並發展成為影響現代人民主觀念極深遠的民主政治體制。特別是在黃金年代,雅典成為希臘城邦中的人才薈萃之地,許多聞名後世的學者、文學作品、建築物等等,都出現在這個時代,对此,伯利克利给予极高评价,认为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
查看 爱琴海和古雅典
古老的微笑
古老的微笑(英语:Archaic smile)是最初被古希腊雕塑家使用的特殊表情。该表情在公元前六世纪第二个四分之一时间段制作的雕塑中尤为常见。艺术史学家们推测当时雕塑家试图通过古老的微笑来让雕塑表现的活灵活现,表现一种幸福的感觉。对于现实主义的观众来说,微笑应该更为平滑,古老的微笑看起来相当不自然,当然这种不自然也可以认为是向自然主义美学发展产生的结果。其中最著名的“古老的微笑”的例子之一是克罗伊索斯青年雕像。 在古希腊的古风时期(约公元前480年-600年)这段时期出产的艺术品中出现古老的微笑的比例激增。来自希腊,埃伊纳岛的阿法埃娅神庙西侧山墙上“垂死的战士”雕塑就是一个展示战士濒临死亡,脸上却带着古老的微笑的非常有趣的一幕。 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前的约两百年时间里,古老的微笑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雕塑上。在希腊大陆,小亚细亚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发现的雕像都证明了这一点。据推测,在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认为古老的微笑代表着他们在雕刻过程中会受到神的祝福,或者只是单纯的代表着如同现代人拍照时摆好的微笑,没有实际意义的表情。 尽管古老的微笑还没有公认的实际意义,但现在一般认为古希腊人通过这种微笑表达了一种理想化的健康和幸福的状态。探究这类知识这正是人类学存在的意义。 另一些说法认为古老的微笑只是单纯因为技术限制而出现的,这个说法认为在古风时期雕塑中把弯曲状的嘴部安装在几乎是块状的头上仍是技术上的难题,并因此出现了这种看似奇怪的微笑。还有一种由理查德·诺尔(Richard Neer)提出的理论认为,古老的微笑可能是一种地位象征,因为在古希腊,有许多城市的贵族被称为Geleontes,意为“微笑的那一位”。 一些不同的观点认为古老的微笑是“平淡而自然的”。因此约翰·福尔斯在他的小说《》(第23章)中写道:“...充满了最纯粹的形而上学的幽默 永恒的智慧和永恒的欢乐, 因为一颗星星爆炸而一千个如同我们的世界死去了,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会的。这就是这个微笑说:那也许不会发生的,是当我死去时,我应当在我的床边见到它。这是我在人生最后一刻希望见到的脸。”.
查看 爱琴海和古老的微笑
同盟者戰爭 (前357至前355年)
同盟者戰爭(Social War,或稱同盟戰爭、同盟國戰爭),又稱盟邦戰爭(War of the Allies或稱聯誼戰爭),指發生在西元前357年到前355年,雅典的第二雅典帝國(Second Athenian Empire)與希俄斯、羅得島、科斯島、獨立拜占庭所結成的盟邦之間的戰爭。結果雅典戰敗,第二海上同盟瓦解。 Category:前350年代 Category:古希臘戰爭.
同性戀
同性戀,亦稱為同性向、同性愛,是以同性為對象建立起親密關係,或以此性傾向做為主要自我認同的行為或現象。同性戀連同雙性戀和異性戀構成了性傾向連續光譜不同程度之別的三區帶。對同性戀者常用的稱呼為同志,男性為男同志(Gay),女性為女同志(Lesbian)。 性傾向是個體對特定性別之人,感受到的持久性情感、愛慕或性吸引力。目前尚無研究能夠明確證實性傾向是由特定、或多種因素所引致。但數篇生物學理論研究論文指出性傾向的形成可能涉及基因或子宮環境等生物性因素,而由生物因子(基因、激素)和非社會性的環境因子共同作用促成,科學證據不支持能由社會性手段教導或學習性傾向的說法。 科學研究已證實同性戀是人類性慾的自然展現型式之一,同性戀此性傾向與異性戀、雙性戀相同,其本身不造成任何心理傷害。性傾向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或未必有固定的身份認同;儘管如此,大多數人對於他們的性傾向,幾乎沒有或沒有經驗到能選擇的感覺,並且沒有充足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能用心理學手段干預性傾向。 不少同志處於互相承諾或同居的親密關係,有些也共同育養子女,但直到最近一些國家才展開針對同性親密同居的戶口調查,同志家戶的生活境況也開始獲得矚目。在人類歷史上,同性間的親密關係與性行為受過推崇和迫害,而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爭取同志社群能見度、同性親密關係社會承認和相關法律權利的全球性社會運動興起,要求保障同志在婚姻或民事結合、生育撫養、工作就業、從軍入伍、醫療照護上獲得平等對待的權利,並且推動立法或行政措施,制止對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的仇恨言論和霸凌行為。.
查看 爱琴海和同性戀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查看 爱琴海和君士坦丁堡
坦佩谷
坦佩谷(Témpi)是希腊色萨利大区北部一个峡谷的古名,它位于奥林帕斯山以南,俄萨山以北,被希腊诗人誉为“阿波罗和缪斯喜爱的去处”。山谷长10千米,狭窄处仅宽25米,两旁山崖高近500米,匹尼奥斯河于其间蜿蜒而过流向爱琴海。皮尼奥斯河右岸伫立着一座阿波罗神庙,周围月桂丛生,古时人们用它做成桂冠嘉奖皮西安竞技会的得胜者。坦佩谷也曾一度是阿波罗与库瑞涅之子阿里斯泰俄斯的居所,他也正是在此处追赶俄尔甫斯之妻欧律狄刻,以致她在逃走时被蛇咬死。公元13世纪山谷里建起了一座敬献给圣帕拉斯凯韦的教堂。.
查看 爱琴海和坦佩谷
塞尔迈湾
塞尔迈湾(Θερμαϊκός Κόλπος),是爱琴海北岸的一个海湾,位于希腊北部,临岸最大城市是塞萨罗尼基,因该城古名塞尔玛而得名。古罗马有时称该湾为马其顿湾,现代亦有人称其为萨洛尼卡湾。 T T T.
查看 爱琴海和塞尔迈湾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查看 爱琴海和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查看 爱琴海和塞琉古一世
塞萨洛尼基
塞萨洛尼基(希腊语:Θεσσαλονίκη),又譯作薩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薩羅尼加,舊譯作帖撒罗尼迦或忒萨洛尼卡(按古希臘語發音),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也是希腊北部最大城市,希腊中马其顿大区和塞萨洛尼基州的首府。根据2001年官方人口统计,塞萨洛尼卡大都会地区总人口有1,057,825人。 塞萨洛尼基是希腊第二大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东南欧主要的交通枢纽。它的商港对于希腊和东南欧腹地都非常重要。该市拥有2所国立大学,学生人数居希腊首位。作为文化中心,它以拥有大量的拜占庭建筑杰作以及一些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犹太人建筑而知名。该市以每年9月初在此举行的国际贸易博览会知名,希腊总理每年會在此发布下一年政府的计划。塞萨洛尼基还以东南欧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而知名,吸引了许多国际名人。.
查看 爱琴海和塞萨洛尼基
塞里福斯島
塞里福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13公里、寬10公里,面積75.21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414。.
查看 爱琴海和塞里福斯島
大眼赤刀魚
大眼赤刀魚(學名Cepola macrophthalma)是一種赤刀魚屬。牠們分佈在由塞內加爾北至挪威的東大西洋及地中海。.
查看 爱琴海和大眼赤刀魚
大門德雷斯河
大門德雷斯河是土耳其的河流,位於該國西南部,河道全長548公里,流域面積11,852平方公里,發源自迪納爾,最終在米利都附近注入愛琴海。 Category:土耳其河流 Category:弗里吉亚.
查看 爱琴海和大門德雷斯河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𐎭𐎠𐎼𐎹𐎺𐎢𐏁 ();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长希斯塔斯佩斯的儿子,阿尔萨米斯之孙,阿里亚兰尼斯曾孙,泰斯帕斯四世孙,阿契美尼斯五世孙。公元前521年至前485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君主。《圣经》的中文译本译作“大利乌”。.
查看 爱琴海和大流士一世
大摩拉瓦河
大摩拉瓦河(塞尔维亚语:Велика Морава)是塞尔维亚一个大型河流系统摩拉瓦河的最终阶段。.
查看 爱琴海和大摩拉瓦河
天狼星
天狼星(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它的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語的Σείριος。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我們肉眼以爲是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白主序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它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並是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它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查看 爱琴海和天狼星
奥林匹斯山
奥林波斯山(希臘語:Όλυμπος)是希腊最高的一座山,位於愛琴海塞爾邁灣北岸,距希腊第二大城塞萨罗尼基约100公里。奥林波斯山由52座山峰组成,其中最高峰“Mytikas”意为前端突出部,海拔2,917米。1862年海因里希·巴尔特首次登上奥林波斯主峰。 在希腊神话中奥林波斯是神的山,在希腊神话中它的地位相当于天堂,众神、半神和他们的仆人居住在这里。.
查看 爱琴海和奥林匹斯山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查看 爱琴海和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历史
奥斯曼帝國的历史始于東羅馬帝國的衰落。1299年,奧斯曼土耳其人部落首領奧斯曼一世稱蘇丹(即王),正式建立奧斯曼帝国,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使東西文明得以統合。1453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了拜占庭帝國。16世紀初是奧斯曼帝國的強盛時期,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的大部份領土。從塞利姆一世開始,蘇丹即自稱哈里發,雄踞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地位。18世紀,奧斯曼帝國成為歐洲列強的角逐場。奧斯曼帝国於19世紀初趨於末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奥斯曼帝國因而分裂。1922年凱末爾領導起義,推翻帝國,擊退歐洲勢力,廢除了蘇丹和哈里發的制度,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奥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查看 爱琴海和奥斯曼帝国历史
奥斯曼土耳其人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奥斯曼帝國穆斯林米利特的分支,以往主導著奥斯曼帝國的統治階層。與奥斯曼人早期歷史的可靠資料缺乏。據一些資料所述,烏古斯人的卡伊部落首領(可汗)埃爾圖魯爾在十三世紀中為了逃離蒙古人入侵而逃離波斯。他向羅姆蘇丹國的蘇丹稱臣,蘇丹准許他入侵及征服比提尼亞、連接拜占庭帝國的尼科米底亞、尼西亞及布爾薩。他的征服取得成功,並建立了一個酋長國,以拜占庭帝國的戰利品誘惑加齊(Ghazi)戰士來迅速增長軍力。艾杜古爾的兒子奥斯曼一世是同名的奥斯曼王朝的創建者,奥斯曼王朝統治了奥斯曼帝國近620年。.
查看 爱琴海和奥斯曼土耳其人
奥斯曼旗帜
奥斯曼旗帜是指奥斯曼王朝苏丹使用的任何一面旗帜,包括奥斯曼帝国的各种旗帜,以及苏丹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旗帜。由于奥斯曼帝国复杂的社会及政治组织,在1844年以前,并不存在唯一的适当的“国”旗。直到1844年,作为坦志麥特改革的一部分,第一面奥斯曼国旗被通过。这面国旗,有一颗五角星和一弯月亮,这也是当今土耳其国旗的雏形。.
查看 爱琴海和奥斯曼旗帜
奧魯奇·雷斯
奧魯奇·雷斯(Oruç Reis; عروج بربروس; Aruj; 1474年 - 1518年)是鄂圖曼帝國阿爾及爾的貝伊與西地中海的(相當於總督)。他與弟弟赫茲爾被稱為巴巴羅薩(Barbarossa,意指紅鬍子)兄弟。奧魯奇出生於鄂圖曼帝國的萊斯沃斯島(今屬希臘),最終死於特萊姆森一場與西班牙軍隊的戰鬥中。 奧魯奇日後幫助眾多受迫害的摩里斯科人、穆斯林與猶太難民從西班牙移居至北非,而被尊稱為巴巴奧魯奇(Baba Oruç,父親奧魯奇之意) 。.
查看 爱琴海和奧魯奇·雷斯
奧斯曼帝國行政區劃
奧斯曼帝國行政區劃是奧斯曼帝國國家機關的行政區劃,是帶有民事權力的軍事管治政區,而在此體制外的還有附屬國。奧斯曼帝國行政區劃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隨著帝國崛起而初步規劃;二是1864年行政改革後的時期。.
奧托夫拉達提斯
奧托夫拉達提斯 (Aυτoφραδάτης; 前四世紀人物),是波斯裔的傑出將領,歷經阿契美尼德帝國阿爾塔薛西斯三世和大流士三世兩代君主,曾試圖對抗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入侵。 奧托夫拉達提斯在阿爾塔薛西斯三世時期就嶄露他的軍事才華,他率軍把反叛的赫勒斯滂弗里吉亞總督阿爾塔巴左斯擊敗,並俘虜,但最後釋放了阿爾塔巴左斯。大流士三世在位時亞歷山大入侵波斯帝國,奧托夫拉達提斯聽從羅德島的門農指揮。前333年門農去世後,奧托夫拉達提斯和法那巴佐斯繼承艦隊司令的職務,並繼續進行門農的戰略,他們攻下門農時未能占領的米蒂利尼。之後法那巴佐斯率艦隊一部份壓著戰俘前往呂基亞,而奧托夫拉達提斯繼續進攻愛琴海響應亞歷山大的希臘諸島。不久,法那巴佐斯前來會合,兩人於是進攻忒涅多斯島(Tenedos)並讓迫使他們投降。在這段期間奧托夫拉達提斯也圍攻密細亞的阿塔內斯(Atarneus),但沒有攻下。.
查看 爱琴海和奧托夫拉達提斯
奈斯托斯河
奈斯托斯河(希腊语: Νέστος) ,一条流经保加利亚与希腊两国的河流。发源于里拉山脉的科拉罗夫峰(Kolarov),注入在萨索斯岛附近的爱琴海海域。全长230公里,其中126公里位于保加利亚。 Category:希腊河流.
查看 爱琴海和奈斯托斯河
威尼斯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意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英文: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城由被运河分隔并由桥梁相连的118座小岛组成。威尼斯潟湖是位于波河与皮亚韦河河口之间的一个封闭的海湾,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浅滩上。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而闻名。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2014年,共有264,579人居住在威尼斯市镇,其中约55,000人居住在老城区。威尼斯与帕多瓦和特雷维索一起,组成了帕多瓦-特雷维索-威尼斯大都市区(PATREVE),总人口260万。PATREVE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大都市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等级。 威尼斯这个名字源于公元前十世纪居住在该地区的古威尼蒂人。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首府。威尼斯同时被誉为「主之城」、「尊贵之城」、「亚得里亚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桥梁之城」、「漂浮之都」、「运河之城」。 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金融和海运力量,是十字军东征和勒班陀战役的集结地,也是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特别是丝绸,粮食和香料)和艺术中心。 威尼斯市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9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使威尼斯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成为一座极为富裕的城市。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它同样因为几次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艺术运动而众所周知的。在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之后,共和国被奥地利帝国所吞并,直到1866年,由于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而举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在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史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诞生地。2016年,威尼斯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查看 爱琴海和威尼斯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语: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为中心。它存在于8世纪至1797年。拉丁语称其为Serenissima,意思是“最尊贵的”,聖馬爾谷獅子為其國徽象徵。.
查看 爱琴海和威尼斯共和国
季季姆
季季姆是土耳其的城鎮,位於該國西南部愛琴海東岸,距離艾登省123公里,面積40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9米,該地區自新石器時代有人類居住,2011年人口46,571。.
查看 爱琴海和季季姆
孤拔级战列舰
孤拔级战列舰(Courbet-class)是法國最早建造的无畏型战列舰,所有艦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造完工,首艦名稱取自法国海军將領孤拔。本級舰共有四艘,分别是孤拔号、法兰西号、让·巴尔号、巴黎号。在設計上,孤拔级配備12門在6座雙聯裝砲塔內,水線裝甲帶最大厚度為,標準排水量,最大航速可達。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间,所有孤拔级战列舰都部署在地中海,护送北非與法國本土往来之間的法军运输舰,同时兼顾着协约国在亞得里亞海設立的。1914年8月16日,孤拔号战列舰所领导的英法联合舰队在中成功击沉奧匈帝國海軍的。然而在1914年12月21日,二號艦让·巴尔号的艦艏卻被奧匈帝國海軍所发射的鱼雷击中,但仍能航行到马耳他进行修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兰西号在1922年8月26日於觸礁沉沒。其他同型艦在戰間期時則进行了数次现代化改造作業,但都改造地不够彻底,以至于后来与现代化的德国或意大利战列舰相比较显得陈旧过时。到了1930年代,所有孤拔级战列舰都降级为训练舰。 當法国於二戰期間沦陷后,孤拔号与巴黎号驶往朴茨茅斯,被英軍繳獲後被當作和兵營艦使用。让·巴尔号则在1936年時更名為海洋號(Océan),维希法国時解除武裝,駐紮于土伦作为训练舰。1942年11月27日,让·巴尔号在维希法国凿沉舰队行动中被纳粹德国缴获並用作实验,直到1944時被盟军飞机击沉。孤拔号则于1944年6月9日在诺曼底战役中被盟军自沉以作为防波堤。最後僅巴黎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並在1956年6月於濱海拉塞訥拆解。.
查看 爱琴海和孤拔级战列舰
安德羅斯戰役
安德羅斯戰役(Battle of Andros),發生在公元前246年,是馬其頓王國與托勒密王國在愛琴海的一場海戰。 安德羅斯戰役為希臘化時代一場記載相當不清的海戰,對於發生的日期也不是很確定,主要從馬其頓安提柯二世在前246年慶祝一場不知名的勝利推敲而來,而當時東方差不多爆發第三次敘利亞戰爭,很有可能馬其頓參加了這場戰爭。海戰地點發生在托勒密王國在愛琴海的艦隊基地安德羅斯附近,由安提柯二世率領的馬其頓艦隊擊敗索夫龍領導的托勒密艦隊,並占領基克拉澤斯群島,此戰似乎也消退了托勒密王朝對愛琴海的興趣,儘管當時埃及尚有部分艦隊和一些領土在愛琴海,如錫拉島。.
查看 爱琴海和安德羅斯戰役
安蒂米洛斯島
安蒂米洛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南部,距離米洛斯島20公里,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4.2公里、寬2.9公里,面積8.80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71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安蒂米洛斯島
安蒂普薩拉島
安蒂普薩拉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距離普薩拉島3公里,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3公里、寬2.5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5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安蒂普薩拉島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查看 爱琴海和安那托利亞
安提帕羅斯島
安提帕羅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的一部分,長11公里、寬4.5公里,面積45.18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08米,2001年人口1,037。.
查看 爱琴海和安提帕羅斯島
安提帕特
安提帕特 (Ἀντίπατρος; 前397年 — 前319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將軍。於前320年,擔任亞歷山大帝國攝政。.
查看 爱琴海和安提帕特
安条克三世
安條克三世(大帝), (希臘語:; 前241年-前187年, 統治期間 前223年-前187年),塞琉古二世的小兒子。前223年時,安條克三世以18歲年齡即位為塞琉古帝國第六位國王,雖然年紀輕輕就即位,但安條克三世充滿雄心壯志。雖然在與托勒密王國的戰爭失利,但隨後的爭戰中,安條克三世証明自己是從開國的塞琉古一世之後,歷屆塞琉古國王中最優秀的君主,他傳統稱號大帝可能是在東部征服行動結束後獲得綽號,安條克三世似乎還有一個頭銜Βασιλεύς Μέγας(英:Basileus),即波斯傳統稱號大王的意思,可能在征服柯里敘利亞之後採用。.
查看 爱琴海和安条克三世
富爾尼群島
富爾尼群島是希臘的群島,位於薩摩斯島和伊卡利亞島之間的愛琴海東部,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主要經濟活動是漁業,總面積45.247平方公里。.
查看 爱琴海和富爾尼群島
小豆島町
小豆島町()是日本香川縣轄下的一町。轄區主要位於小豆島東南部。是日本最早栽種橄欖的地方。.
查看 爱琴海和小豆島町
小門德雷斯河
小門德雷斯河是土耳其的河流,河道全長114公里,流域面積3,502平方公里,發源自貝伊達,最終在塞爾丘克附近注入愛琴海,平均流量每秒11.45立方米。 Category:土耳其河流.
查看 爱琴海和小門德雷斯河
尤絲拉·馬爾迪尼
尤絲拉·馬爾迪尼(),叙利亚游泳运动员,现居于德国柏林。其为2016奥运难民代表队(ROT)队员,2016年8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2016年夏季奥运会参加游泳比赛。.
查看 爱琴海和尤絲拉·馬爾迪尼
尼科波利斯戰役
尼科波利斯戰役(保加利亞語:Битка при Никопол、Bitka pri Nikopol;土耳其語:Niğbolu Savaşı;匈牙利語:Nikápolyi Csata;羅馬尼亞語:Bătălia de la Nicopole)於1396年9月25日爆發,交戰雙方分別是奧斯曼帝國與匈牙利王國、法蘭西王國、醫院騎士團、威尼斯共和國及歐洲各地的其他軍團和個體組成的聯軍。戰役多瑙河岸上的尼科波利斯要塞進行,尼科波利斯位於今保加利亞境內。此役又稱尼科波利斯十字軍東征,是中世紀時期最後一次發動的大規模十字軍東征。.
查看 爱琴海和尼科波利斯戰役
尼西奧皮島
尼西奧皮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萊斯博斯島西面的愛琴海,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2.6公里、寬0.4公里,面積0.953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尼西奧皮島
尼西羅斯島
尼西羅斯島是希臘的火山島,位於愛琴海,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面積50.0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98米,破火山口寬4公里,2001年人口948。.
查看 爱琴海和尼西羅斯島
巴尔干半岛
巴爾幹半島(Balkans)是一個地緣政治和文化上的名詞,用以描述歐洲的東南隅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詳細的範圍依照定義不同有許多種說法。該地約有55萬平方公里和近5500萬人口。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被稱為半島。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于一條通過保加利亞中心到東塞爾維亞的巴爾幹山脈。 巴爾幹地區向來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既有宗教矛盾,也有領土爭端。由于半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由此而來的列強干涉致使這一地區的矛盾頻繁被放大為戰爭,因此又有歐洲火药庫之稱。不過近年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內戰後至今)已實現停火與和平,只是偶然間在領土主權上有些糾紛,例如科索沃主權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觸發點之一——薩拉熱窩事件亦是發生在巴爾幹半島上。 目前,巴尔干半岛共有11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47.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查看 爱琴海和巴尔干半岛
巴勒克埃西尔省
勒克埃西尔省(Balıkesir)是位于土耳其西部、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沿岸的一个省,面积12,496km²,首府马勒克埃西尔。弗里吉亚的艾达山就位于此。 马勒克埃西尔省以橄榄、温泉、洁净的海滩闻名,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该省还拥有大量的高岭石矿产。.
查看 爱琴海和巴勒克埃西尔省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查看 爱琴海和巴勒斯坦
巴爾幹戰役
巴爾幹戰役是在義大利入侵希臘之後的一連串戰役。.
查看 爱琴海和巴爾幹戰役
巴黎号战列舰
巴黎号战列舰(Paris)是孤拔级战列舰的三號艦。本艦屬法國海軍1911年海軍建造計劃之一,於1911年11月10日在濱海拉塞訥鋪設龍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建造完工,並以法國首都巴黎命名。一次大戰期間,巴黎號與其他所有同型艦皆在地中海海域執行任務。1914年,巴黎號持續為蒙特內哥羅陸軍提供砲火支援,接著與英軍聯手維持,將奧匈帝國海軍封鎖在亞得里亞海內。直到让·巴尔号在12月21日時遭奧匈帝國海軍擊傷後才隨艦隊暫時退出亞得里亞海。 一次大戰結束後,本艦於1925年間參與第三次里夫戰爭,協助西班牙盟軍登陸胡塞馬,之後在1931年轉為訓練艦。儘管本艦到了1930年代時,其性能已落後許多,但仍同樣與孤拔號經歷3次現代化改裝作業。當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開始入侵法國後,巴黎號再次重新武裝,於6月期間支援盟軍部隊防守勒阿弗爾,直到被德軍轟炸機的炸彈擊中後才撤回瑟堡。因法軍在陸上節節敗退,本艦在維修後即刻駛往英格蘭樸茨茅斯避難。法國投降後,英國於7月3日執行彈弓行動,將位於樸茨茅斯的巴黎号繳獲,並被英國皇家海軍與波蘭海軍當作或兵營艦使用,後來才歸還給。當歐戰結束後,巴黎號於1945年7月返回法國本土,並在布雷斯特擔任倉庫艦度過餘生。本艦最終成為孤拔級戰艦中於第2次世界大戰倖存的軍艦,法國海軍在1955年12月21日將本艦賣給拆船廠,並於1956年6月回到原初生地濱海拉塞訥拆解。.
查看 爱琴海和巴黎号战列舰
帝王公主號
帝王公主號(MS Regal Princess)是公主郵輪旗下的,排水量達14萬英噸,19層的甲板載客量達3,560人。帝王公主號主要行走歐洲地中海航線,由意大利威尼斯出發,途經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之後便會前往希臘的雅典和米科諾斯島,下一站是同樣位於愛琴海的土耳其古城庫沙達瑟,郵輪隨後會停泊意大利的羅馬、那不勒斯及佛羅倫斯,尾站是法國土倫,並以西班牙巴塞隆拿作為終點。.
查看 爱琴海和帝王公主號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查看 爱琴海和丝绸之路
希俄斯
希俄斯(Χίος)是希腊第五大岛屿,位於爱琴海東部,距安納托利亞(今屬土耳其)海岸僅7公里。希俄斯有名於其強大的商船社區,以及島上獨特的乳香脂和中世紀村落。它同时也是希俄斯州的行政区域,據說也是荷马及希波克拉底的故乡。岛上於十一世紀、由君士坦丁九世資助興建的新修女院(Nea Moni)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爱琴海和希俄斯
希俄斯島戰役
希俄斯島戰役(Battle of Chios),可能發生在公元前201年,是馬其頓王國艦隊與羅德島、帕加馬、基濟科斯和拜占庭的聯合艦隊在克里特戰爭中的一場海戰。.
查看 爱琴海和希俄斯島戰役
东经25度线
東經25度線是本初子午線向東25度的經線,是為東經25°。此經線由北極點起穿過北冰洋、歐洲、非洲、印度洋、南冰洋以及南極洲直到南極點。 東經25度線與西經155度線形成一個大圓。 於非洲,東經25度線是利比亞與埃及及蘇丹的國界。.
查看 爱琴海和东经25度线
希羅多德
希羅多德(Ἡρόδοτος),前5世纪()的古希臘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查看 爱琴海和希羅多德
希臘地理
希臘位於歐洲東南角,巴爾幹半島南端。其北面與阿爾巴尼亞、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亞毗鄰,西臨愛奧尼亞海,南靠地中海,東靠愛琴海與小亞細亞。希臘國土面積為131940平方公里,由希臘主陸、伯羅奔尼撒半島(經科林斯地峽與主陸連接)和鄰近3000多個島嶼所組成,海岸線長達14000公里。 希臘超過80%的陸地面積為山地,為歐洲一個山地面積佔廣的國家之一。其中,品都斯山脈北接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由西北至東南橫過希臘中部,經過愛琴海的島嶼,如克里特島後,與土耳其南部的托羅斯山脈相連。而不少高而陡峭的山峰就在希臘中、西部與許多峽谷及一些喀斯特地形相交,如邁泰奧拉等。覆蓋著廣闊森林的羅多彼山脈則位於希臘東北部,分隔了希臘與北面的保加利亞。位於希臘北部的奧林匹斯山(海拔2919米)則是希臘最高的山、巴爾幹半島第二高的山峰(只僅次於里拉山脈之穆薩拉峰),分隔了色薩利和馬其頓地區。其他主要山峰包括:斯莫利卡斯山(2637米)、帕納塞斯山(2457米)和基利尼山(2376米)等。 平原主要分佈於色薩利東部和馬其頓地區中部和色雷斯一帶。 希臘西部亦有一系列湖泊及濕地,如普雷斯帕湖就是位於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三國交界處。.
查看 爱琴海和希臘地理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希臘化時代的希臘是指古希臘核心—希臘半島在希臘化的時期,起始點從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到前146年被羅馬併吞為止,儘管之後被羅馬占領,古希臘的文學、藝術、建築、文化甚至希臘化的社會和科學的連續性並未因此中斷,希臘文化本質上一直持續到基督教文化到來為止,但羅馬的統治標誌著古希臘城邦的終結,結束了希臘政治上的獨立性。 在希臘化時期,希臘本土在希臘語世界中的重要性急劇下降。這段期間,希臘化文明的中心分別轉移到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亞歷山卓和塞琉古帝國的安條克,而其他城市如帕加馬、以弗所、羅德島和塞琉西亞也相當重要,東地中海的城市文明提高是這段時期的特徵。.
查看 爱琴海和希臘化時代的希臘
希臘-土耳其關係
希臘-土耳其关系指希腊与土耳其两国之间的关系。.
查看 爱琴海和希臘-土耳其關係
希臘戰役
希臘戰役(亦叫瑪莉塔作戰,Unternehmen Marita)Blau (1953),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希臘本土及阿爾巴尼亞南部的戰爭,戰爭是由同盟國(希臘及大英國協)與軸心國(納粹德國及義大利王國)之間對壘,包括克里特島戰役及數次海上戰役,希臘戰役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爾幹戰場的大愛琴海部份。 希臘戰役一向被認為是希臘-義大利戰爭的延續,這場戰爭是義大利軍隊從1940年10月28日攻打希臘開始,在數個星期內義大利人被驅逐出希臘及希臘軍隊攻佔了阿爾巴尼亞南部大片領土,1941年3月義大利的主要反攻失敗,德國向其盟友出手援助,瑪莉塔作戰在1941年4月6日開始,大批德國軍隊經保加利亞入侵希臘以保障其南翼,希臘及英國聯軍頑強抵抗,但最终因人數及裝備上的劣勢而最後潰敗,雅典在4月27日陷落,不過大英國協撤出了軍隊大约50,000人,希臘的戰事在伯羅奔尼撒的卡拉馬塔陷落後以德國完全勝利而結束;整個戰事持續24天,不過無論德國及同盟國高層均對希臘士兵的勇敢表示欽佩。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德國在希臘的軍事行動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程有決定性的影響,它令德國推遲實施巴巴羅薩作戰,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沒有影響及認為英國在希臘的干預毫無勝利希望的行動,是“政治上感情用事的決定”或一個“策略上的錯誤”。.
查看 爱琴海和希臘戰役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查看 爱琴海和希腊
希腊历史
希腊历史传统上包括对于希腊人民,对于他们统治的地域,以及今天希腊国土内地区的历史研究。這是由於古希臘史的信史和野史嚴重不足,也難以和實地發掘交相印證。另一方面,是與古希臘相關的事物以雅典為最多,而對其他城邦幾乎一無所知,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史料更是匱乏中的匱乏。另外,希腊人的居住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动,因此希腊历史所牽涉的地域具有相当弹性,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地域范围。 公元前3000年,希臘地區發展出高度的愛琴文明,前1500年,古希腊人的其中一支多利安人入侵希臘,進而吸收邁錫尼文明,前1200年,多利安人將其摧毀,原居克里特島的希臘人為了躲避多利安人的侵襲,分別遷往阿提加半島、小亞細亞等地,這段戰亂紛起的時代被稱為黑暗時期,造就希臘城邦政治的發展的基礎,波希戰爭後,古希臘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但也由於諸邦林立,彼此互相攻伐,導致希臘城邦普遍衰敗的景況,馬其頓趁勢崛起,希臘便在馬其頓的統治之下。亞歷山大南征北討,領土曾擴張到歐亞非三洲。希臘文明傳播至埃及和兴都库什等地區。之后,大量的希腊族裔散落在这片廣大的土地上,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利比亚、黎凡特等。 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分裂成三大王國,古羅馬共和國則先後吞併三大王國,希臘也被羅馬併吞。自此古希臘滅亡成為羅馬的一部分。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以拜占庭為中心,孕育出東方色彩的希臘文化。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希臘進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時期。直到1832年,希臘才正式宣布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希臘與同盟國交戰,獲得愛琴海地區的部分領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意兩國輪番侵略,希臘雖有反擊,終究抵擋不住德軍的攻勢,曾一度遭到德軍佔領。二戰後,希臘則開始國家的新建設,1967年,則發生政變,實權落入軍人手中,1974年,希臘政治又做了一次大變革,軍人政府改為民選政府,召開國民會議,廢除君主制,成立新的共和政體。 希腊移民已经广泛融入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不过,今天大多数希腊人还是居住在现代的希臘共和國(独立于1821年)以及塞浦路斯(独立于1960年)。.
查看 爱琴海和希腊历史
希腊岛屿列表
希腊岛屿列表是一个希腊岛屿的列表。希腊全国有超过6000个岛屿,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227个,人口超过100人的只有78个。 希腊最大和最多人口居住的岛屿是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而希臘的第2大島嶼是优卑亚岛,由一道只闊60米的尤里普斯海峽與希臘大陸分隔開。 另外有關屬於希臘的愛琴海島嶼,可參見愛琴海諸島。.
查看 爱琴海和希腊岛屿列表
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
这是一份希腊神话中出现的地名的中文译名列表。在使用此表时,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希腊独立战争
希腊独立战争(Elliniki Epanastasi;Yunan İsyanı),或可之称为希腊革命、希腊起义,是由希腊革命者于1821年至1832年间发起的成功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独立战争。希腊人后来得到俄罗斯帝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的援助,而奥斯曼人则向到他们的附庸——埃及省、阿尔及利亚省、的黎波里塔尼亚省及求援。 早在奥斯曼帝国于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前几十年,希腊大部就已处于奥斯曼统治之下。 在这一时期里,以求独立。 1814年,一个名为友谊社的秘密组织成立,目标是解放希腊。 友谊社计划在伯罗奔尼撒、多瑙河公国和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地区发动起义。最初的反抗于1821年3月6日在多瑙河公国发起,但很快便被奥斯曼人镇压。北方的失败促使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采取行动,1821年3月17日,向奥斯曼帝国宣战。该宣言是其他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民族发动的一系列革命的滥觞。 3月底,伯罗奔尼撒人开始公开反抗土耳其人,到1821年10月,希腊人在的领导下攻陷了的黎波里塔尼亚省。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起兵之后,克里特、马其顿和希腊中部的反抗很快便被镇压。同时,临时组成的希腊海军在爱琴海取得了对奥斯曼海军的胜利,阻止了奥斯曼从海上增援的计划。 希腊起义者中不同派系之间的局势很快变得紧张起来,接连导致两次内战。与此同时,奥斯曼苏丹与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谈判,他同意派遣其子易卜拉欣帕夏率兵到希腊镇压起义,以换取领土利益。易卜拉欣在1825年2月登陆伯罗奔尼撒,并立即取得成功:到1825年年底,伯罗奔尼撒大部已处于埃及控制下,经过,迈索隆吉翁也于1826年4月投降。虽然易卜拉欣在马尼被击败,但他却成功地镇压了伯罗奔尼撒的大多数反抗,且重新占领了雅典。 经过多年的谈判,三大列强 - 俄国、英国和法国 - 决定干预冲突,并各派一支海军舰队驰援希腊。接到奥斯曼将进攻希腊的伊兹拉岛的情报后,联军舰队在纳瓦林对奥斯曼 - 埃及舰队进行拦截。战斗于长达一周的紧张对峙后开始,并以土-埃舰队的溃败告终。到1828年,埃及军队在的压力下退出战争,伯罗奔尼撒的奥斯曼驻军也随后投降,希腊人则前往奥斯曼控制的希腊中部地区。作为多年谈判的结果,希腊终于1832年5月根据《》被确认为独立国家。 现代希腊国家将发动起义的3月25日作为国庆日。.
查看 爱琴海和希腊独立战争
希意戰爭
希義戰爭(Ελληνοϊταλικός Πόλεμος或Πόλεμος του Σαράντα,Guerra di Grecia)是義大利王國及希臘王國之間在1940年10月28日至1941年4月23日間爆發的軍事衝突,它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戰役的開始,從1941年4月6日納粹德國干預起,這場衝突被稱為希臘戰役。.
查看 爱琴海和希意戰爭
布爾漢尼耶
布爾漢尼耶是土耳其的城鎮,由巴勒克埃西爾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北部愛琴海沿岸,面積426平方公里,主要經濟活動有農業和旅遊業,2010年人口39,840。 Category:土耳其城市.
查看 爱琴海和布爾漢尼耶
布雷斯劳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布雷斯劳号(SMS Breslau)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0年代建造的四艘马格德堡级小巡洋舰的二号舰,以西里西亚省首府布雷斯劳命名。它于1910年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至1912年5月完工并交付使用。布雷斯劳号的为十二门,最高速度达27.5节。 入役后,为响应巴尔干战争,布雷斯劳号于1912年与战列巡洋舰一同被分配至。在成功避开地中海的英国军舰而抵达君士坦丁堡后,布雷斯劳号及格本号移交奥斯曼海军使用,以吸引奥斯曼人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1914年10月,这两艘舰和其它几艘奥斯曼帝国的舰只袭击了俄国港口,引发了俄罗斯宣战。布雷斯劳号被更名为米迪利号(Midilli),并在奥斯曼舰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是在黑海对抗俄国黑海舰队。舰只还积极在俄国沿岸布设雷区、轰炸俄国的港口和设施,并在奥斯曼商船短缺的情况下,将士兵和物资运送至黑海港口,为在高加索战役中作战的奥斯曼军队提供补给。它曾数次遭俄国舰只轻微致损,但最严重的破坏是在1915年的一枚水雷造成的,这使它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无法使用。1918年1月,米迪利号于期间再度触雷并沉没,其大部分船员都在沉没时遇难。.
七海
七海(Seven Seas)一词为一地理概念,在不同时期意思所指代的海大不一样,或指特定的某七个海(或内陆湖),或只作为地球上所有水域的总称。也可译作“七大洋”,指地球上的七个大洋。该词汇常见于欧洲语言,如成语“七海扬帆”(英语:Sail the Seven Seas)中,该词是可以航行水体的总称。 该用语有其明显的历史痕迹,显然目前认定为“海”的水体远多于七个。.
查看 爱琴海和七海
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
* 約300、400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
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本列表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所维护的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名单。.
帕加马
别迦摩(希腊语:Πέργαμος;现代土耳其语:Bergama)是安纳托利亚古国,现在是土耳其境内貝爾加馬的一处历史遗迹。 别迦摩原是密细亚(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一座古希腊殖民城邦,距爱琴海约26公里。城市本身坐落在巴克尔河北岸的一个海角上。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之后,地中海地区进入了所谓希腊化时代,别迦摩则在继业者战争之后变成了一个由独立王公统治的王国。在阿塔罗斯王朝(前282年~前129年)统治下,别迦摩一度成为一个相當强盛的国家。.
查看 爱琴海和帕加马
帕罗斯岛
帕罗斯岛(Paros),如按《罗氏希腊拉丁文译音表》应译为“帕洛斯”,是在爱琴海中部基克拉迪群岛的一个希腊岛屿。它位于纳克索斯岛的西部,两岛只相隔八公里宽的海峡。帕罗斯岛离比雷埃夫斯港东南部约185公里(100海里)。现今帕罗斯岛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热点之一,也以其众所周知的精美白色大理石闻名中外。帕罗斯岛的首府,是帕利基亚市(Parikia)市政当局管辖有总计一百九十六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许多无人居住岛屿在内。市内清静而狭窄的街道围绕着一座十三世纪威尼斯人的城堡。帕利基亚的主要广场有座”百门教堂”(Ekatontapiliani),据说是康斯坦丁大帝的母亲聖海倫納(Saint Helen),在她去圣地朝圣时建造的。它由两个毗邻的小礼拜堂组成,是很早的拜占庭建筑形式。游船码头附近有一座风车环岛,市内还有免费公共汽车环城浏览市容。在岛北面的纳欧萨海湾(Naoussa),有个只有2870人的安宁渔村,留存着古老的城堡遗址。在古代这个海港是由铁链封锁起来才得以和平而发展繁荣。离帕罗斯岛最近的岛屿是在其西南部的安提帕罗斯岛(Antiparos)。.
查看 爱琴海和帕罗斯岛
帕特莫斯岛
帕特莫斯(Patmos),(又译拔摩,天主教思高本中文圣经译为帕特摩),為爱琴海的一個希腊小岛,位於伊卡利亞島東南方。此島是佐澤卡尼索斯群島最北的岛屿之一,島上人口為2,984人。帕特莫斯市政府管辖附近几个岛屿,當中包括近海一些无人居住的小岛,其總人口則為3,044人(2001年人口普查)。帕特莫斯市的首府在霍拉(Chorá),唯一的商业港口是斯卡拉(Skala)。 帕特莫斯岛上的教堂和社区的都是有东正教的传统。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帕特莫斯岛上的带神学家圣若望修道院和默示录洞的历史中心(霍拉)”为世界遗产。 帕特莫斯也成为希腊一个著名神学学派——帕特缅学派(Patmian School)之乡。圣经《默示录》提到帕特莫斯。这本书介绍说,其作者若望当时被放逐在帕特摩,他在那里被耶和華上帝通過耶稣赋予默示。最早的基督教传统的认为作者使徒约翰。因此,帕特莫斯岛就成为基督徒的朝圣之地。参观者可以看到约翰得到默示的洞(默示录洞) 和岛上一些为纪念圣若望而建的修院。.
查看 爱琴海和帕特莫斯岛
帕曼紐
帕曼紐(Παρμενίων;約前400年—前330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著名將軍。他跟隨亞歷山大遠征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在士卒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在遠征軍中是僅次於亞歷山大的二號人物。帕曼紐參與多場與波斯的戰役,在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馬其頓聯軍左翼。在前330年因其子菲羅塔斯被控訴對亞歷山大謀反,而使帕曼紐遭到株連,於埃克巴坦那處死。.
查看 爱琴海和帕曼紐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查看 爱琴海和亚洲
亞基斯三世
亞基斯三世 (Ἄγις,,統治期間 前338年–前331年),為第20位歐里龐提德世系斯巴達國王。亞基斯三世是阿希達穆斯三世之子,他在前338年從其父手上接下王位,儘管他的統治期間不長,但這段時間對斯巴達而言是多事之秋,繼位不久,斯巴達的地位因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崛起而逐漸下滑。 在前333年時,亞基斯三世搭上一艘三列槳座戰船前往愛琴海某處會見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指揮官法那巴佐斯和奧托弗拉達提斯,要求 波斯提供金錢和軍備來對付馬其頓王國,但這時波斯在伊蘇斯戰役大敗的消息傳來,使波斯無法提供大量的資助,僅僅留下30塔蘭同和10艘戰船給斯巴達,而亞基斯三世先派遣其弟阿格西萊前往克里特島,盡可能爭取當地站在斯巴達這一方,而這措施獲得顯著成功。 from 在前331年,當馬其頓的領地色雷斯發生叛變,而且馬其頓將軍左皮里翁在入侵斯基泰時遭到毀滅,趁著這個機會,斯巴達和其盟友向馬其頓宣戰。亞基斯三世設法招募伊蘇斯戰役的希臘僱傭軍倖存者,而這支曾在波斯軍隊服役8,000名戰士經驗豐富,更渴望在戰場上對馬其頓人復仇,如此一來大大的增強斯巴達軍隊的實力,並擊敗馬其頓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科林斯駐軍司令。亞基斯試圖建立一個反馬其頓陣營,雖然雅典保持中立,但亞該亞人、阿卡迪亞人和伊利斯人都成為斯巴達的盟友,但阿卡迪亞重要的城市梅格洛玻利斯堅決反對斯巴達,使亞基斯開始圍攻梅格洛玻利斯。 梅格洛玻利斯一直堅守到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前來救援,兩軍在梅格洛玻利斯戰役展開會戰,而斯巴達遭到擊敗,亞基斯三世戰死,而斯巴達國勢更為衰弱。.
查看 爱琴海和亞基斯三世
亞利島
亞利島是希臘的火山島,位於愛琴海東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5.1公里、寬0.25公里,面積4.55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0米,2001年人口僅10人。.
查看 爱琴海和亞利島
亞特蘭提斯之謎
是由LucasArts於1992年發行,以母公司盧卡斯影業所創造的電影角色「印第安納·瓊斯」為題材所改編的冒險遊戲。 內容描述考古冒險家印第安納·瓊斯博士與他的夥伴友人,一同前往找尋傳說中消失的亞特蘭提斯古城,並且設法阻止納粹一方人士企圖利用亞特蘭提斯的文明力量來用於戰爭。.
查看 爱琴海和亞特蘭提斯之謎
庫沙達瑟
庫沙達瑟(又译库萨达斯)是土耳其的城鎮,由艾登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愛琴海沿岸,距離首府艾登71公里,面積26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米,2010年人口64,359。 Category:土耳其城市.
查看 爱琴海和庫沙達瑟
以弗所
以弗所又译愛菲索斯或艾菲索斯(Ἔφεσος;Ephesus;Efes)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一个大城市,位于加斯他河注入爱琴海的河口(今天属于土耳其)。最初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傳說圣母玛利亚终老于此。以弗所废墟是土耳其一个著名的旅游点,特别为到土耳其旅游的人开辟从库萨达斯港的游船航线。.
查看 爱琴海和以弗所
以諾遊蹤
《以諾遊蹤》(英文:Enoch's Footprint)是一個香港製作的宗教旅遊節目,由飛躍網絡國際製作,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購入版權並先後於旗下的J2、高清翡翠台及翡翠台播映。節目以基督教聖經的歷史背景作主題,每輯節目均由林以諾牧師主持,並帶同多位藝人參與行程。節目播放完畢後由飛躍網絡國際推出DVD銷售。.
查看 爱琴海和以諾遊蹤
伊努塞斯島
伊努塞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距離希俄斯東北面2公里,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面積17.42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2米,2001年人口1,050。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伊努塞斯島
伊奧斯島
伊奧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納克索斯島和聖托里尼之間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18公里、寬10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838。.
查看 爱琴海和伊奧斯島
伊亞羅斯島
伊亞羅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安德羅斯島和蒂諾斯島之間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8.5公里、寬4.5公里,面積1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90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伊亞羅斯島
伊利里亚人
伊利里亚人(Illyrioi、Illyrii或Illyri)是欧洲古代一个属于印欧语系的民族,据古希腊的描写伊利里亚人居住在希腊西北部的地方,包括今天的伊庇鲁斯、阿尔巴尼亚、蒙特內格羅、赫塞哥維納、達爾馬提亞的南部和中部,这些地方被统称为伊利里亚。少数部落也生活在潘诺尼亚和阿尔卑斯山脉东部的地区。伊利里亚人可能主要是从瓮棺文化演化过来的。地中海东部的文化与伊利里亚人的关系还有争议。 冰川时期伊利里亚人的经济基础按当地的地理条件不同分别是畜牧业和农业。从前两千年到前一千年的过渡时期还以畜牧业为主,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山区里此后也依然以畜牧业为主,在平原地区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基础。冰川时期的伊利里亚人社会主要以部落和家庭组织。由对墓地的发掘可以证明每个部落由一个贵族统治,该贵族家庭比其它居民家庭的社会地位要高得多。 从前6世纪开始希腊殖民者开始在伊利里亚建立居民点。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是总是很和平的,但是伊利里亚人开始接受希腊文化。希腊奢侈品成为了伊利里亚贵族的象征。在奥赫里德湖畔的豪华的部落墓地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从希腊进口的商品。 在将过去加固的高地居民点改造为城市中心的过程中希腊的影响不断加强,这些城市里的经济核算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城市里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扩大,伊利里亚人也开始在爱琴海畔从事航海(商业和海盗)。前5世纪从一些这些城市里形成了小的国家,不过这些国家往往都很短命。 从前4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希腊历史学家开始描写伊利里亚人。当时马其顿王国经常与伊利里亚人发生战争。前359年马其顿国王佩爾狄卡斯三世在与伊利里亚人作战时阵亡。 佩爾狄卡斯的弟弟腓力二世得以战胜伊利里亚人,但是他们没有被亚历山大大帝并入马其顿王国。前3世纪一些伊利里亚国王得以建立地区性的强国。 当时的伊利里亚人也是非常出名的海盗。因此前229年爱琴海岸的希腊殖民地向古罗马申请保护。在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前229年至前228年)中罗马得以在達爾馬提亞海岸建立一个桥头堡。在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约前218年至前201年)伊利里亚大部分被罗马占领。前168年最后一位伊利里亚国王被罗马战败、俘虏和带回罗马市。罗马人将伊利里亚分为附属罗马的小国。 恺撒将伊利里亚正式并入罗马帝国。屋大维以多瑙河为界将伊利里亚分为達爾馬提亞和潘诺尼亚两个省。前9年在伊利里亚爆发暴动--罗马开始强烈地将这个地区罗马化。罗马帝国后来的军队大部分由这里的罗马化的伊利里亚人组成。多个罗马皇帝是伊利里亚人,包括克勞狄二世、奧勒利安、普羅布斯、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一世。斯拉夫人入侵--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在几个世纪裏大多数与斯拉夫人融合成了南斯拉夫人。.
查看 爱琴海和伊利里亚人
伊兹密尔
伊茲密爾(İzmir;Σμύρνη),舊稱士麥拿或士每拿(Smyrna),位於愛琴海伊茲密爾灣東南角,為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港口。伊茲密爾為伊茲密爾省首府,全市共分9區。據2007年統計,人口為310萬。.
查看 爱琴海和伊兹密尔
伊兹密尔省
伊兹密尔省(土耳其语:İzmir il)是位于土耳其西部爱琴海沿岸的一个省,面积11,811平方公里,首府伊兹密尔。.
查看 爱琴海和伊兹密尔省
伊琳娜女皇
伊琳娜(希腊语:,拉丁化:Eirḗnē ē Athēnaía,或译艾琳娜、伊琳妮等,,绰号“雅典的”),东罗马帝国伊苏里亚王朝(或译叙利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的皇后,皇帝君士坦丁六世的生母,是东罗马帝国和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皇帝(780年-790年、792年-797年与君士坦丁六世共治,797年-802年单独执政)。单独执政后,作为帝国的唯一的君主,她自称“皇帝”,是东罗马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拉丁化:basileus,相当于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ίλισσα,拉丁化:basilissa,相当于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单独执政以后)。她死后被东正教教会封为圣人,故称圣伊琳娜。.
查看 爱琴海和伊琳娜女皇
伊米亞群島
伊米亞群島是愛琴海東部的群島,希臘與土耳其均主張擁有該島群的主權,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由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4公頃,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希臘島嶼 Category:土耳其島嶼 el:Κρίση των Ιμίων.
查看 爱琴海和伊米亞群島
伊烏拉島
伊烏拉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阿洛尼索斯島東北13公里的愛琴海,由色薩利大區負責管轄,屬於斯波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8公里、寬2公里,面積11.05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70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伊烏拉島
伊莫洛维里
伊莫洛维里 (Ημεροβίγλι;Imerovigli)是希腊圣托里尼岛上的一个村庄,毗邻该岛首府费拉北部。村庄的房屋环绕着圆形的火山口。伊莫洛维里最有名的是其美丽的日落,被称为“爱琴海阳台”。 伊莫洛维里有许多可爱的教堂,全都是基克拉泽斯建筑风格。其中最显着的是村子中央的 Ai-Stratis教堂,以及伊莫洛维里到费拉路上的圣尼古拉修道院。伊莫洛维里另一个名胜是 Skaros,是威尼斯共和国城堡的遗址,由当时基克拉泽斯群岛的统治者马科·桑多建于1207年。 伊莫洛维里只有470永久居民。.
查看 爱琴海和伊莫洛维里
伊茲米爾灣
伊茲米爾灣是土耳其的海灣,位於愛琴海,長32公里、寬16公里,入口處於希臘島嶼萊斯博斯島以南約30公里,主要港口有伊茲米爾。.
查看 爱琴海和伊茲米爾灣
伊茲拉島
伊茲拉島(Hydra Island)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距離首都雅典65公里,長18公里、寬4公里,面積64.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高度593米,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2011年人口1,980。.
查看 爱琴海和伊茲拉島
伊蘇斯戰役
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發生在前333年11月的安那托利亞西南方。年輕的亞歷山大大帝率領馬其頓軍入侵至此,並擊敗數量比他多一倍的波斯大流士三世軍,是亞歷山大東征第二場重要戰役。 在亞歷山大於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成功擊敗波斯總督後,繼續進軍至小亞細亞西南部。而大流士三世率領從帝國各地招集的大軍,進駐索契,但馬其頓並沒有出擊迎戰,大流士三世於是進軍伊蘇斯,從後方切斷馬其頓聯軍的補給線,迫使亞歷山大回頭與波斯軍交戰,戰場在皮納魯斯河河口,位於伊蘇斯村落的南方。 亞歷山大擔憂人數眾多的波斯軍隊會從左方側翼進行包抄,為了確保左翼安全,命令部隊沿著海岸前進。又因波斯軍先到達戰場並佔據有利的位置,使馬其頓必須朝陡峭的河岸進攻。然而波斯兵力上的佔優並沒有為波斯帶來勝利,波斯步兵素質的低劣斷送了整場戰事,讓亞歷山大成功突破波斯左翼陣列。更重要的是,大流士三世在戰爭末段棄甲逃離戰場,將士們頓時軍心散漫,爭相撤退,但在狹長的波斯陣地中難以撤退,被從後追到的馬其頓軍隊屠殺,大流士三世的妻子及母親皆被俘虜。伊蘇斯戰役最終以大流士三世的逃陣告終,奠下波斯逐漸衰亡的道路。.
查看 爱琴海和伊蘇斯戰役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查看 爱琴海和伊斯坦堡
伊拉克利亞島
伊拉克利亞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納克索斯島和伊奧斯島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7公里、寬4公里,面積13.65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3米,2001年人口151。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伊拉克利亞島
伊普蘇斯戰役
伊普蘇斯戰役(Ἱψός),為亞歷山大大帝諸繼業者於前301年在小亞細亞的弗里吉亞展開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因戰場所鄰近的當地村莊伊普蘇斯而得名。此戰中,安提柯一世與其子德米特里一世的王國對上聯合起來的另外三名亞歷山大舊將勢力,即馬其頓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馬科斯、與巴比倫的塞琉古一世。 該戰役規模在繼業者戰爭中空前絕後,雙方動員的部隊總計16萬以上,有四位國王同時在戰場上。儘管安提柯軍的德米特里一世所率的騎兵擊敗聯軍騎兵,但因追擊過遠,使得聯軍有時間派出戰象陣來阻撓德米特里返回戰場,註定了安提柯軍的失敗,也決定了這場戰役的結果。伊普蘇斯戰役是亞歷山大繼業者戰爭中的最高潮,此戰中,最為強大的繼業者安提柯一世戰死,他的失敗決定亞歷山大帝國無法重建,帝国的分崩离析成为既成事实。.
查看 爱琴海和伊普蘇斯戰役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幾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但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其本身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录下来的史实: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该纪录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记录了前411年后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并不称这场战争为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个名称是后来的人取的。修昔底德本人称之为“伯罗奔尼撒人与雅典人之间的战争”:.
查看 爱琴海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或譯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是雅典黄金时期(希波战争至伯罗奔尼撒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导人。他在希波战争后的废墟中重建雅典,扶植文化艺术,现存的很多古希腊建筑都是在他的时代所建。他还帮助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击败了斯巴达人。尤为重要的是,他培育当时被看作非常激进的民主力量。他的时代也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批知名思想家。 伯里克利在他的早年就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一开始抑制自己的抱负,因为他担心他的社会地位会让他被看作专制者或对希腊有危险的人。他通过增进中低收入公民的兴趣以避免他们的怀疑,进而消除他的担心。 按普鲁塔克所述,伯里克利师从智者 Daman(教授他政治学),埃利亚的芝诺(教授他辩论术)和阿那克萨哥拉(教授他nobility of purpose and character)。由于阿那克萨哥拉的教育,伯里克利很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式。 伯里克利被認為是推動雅典民主政策改革,使它變得更為民主的人物。 伯里克利还在台上时就已开始失宠於雅典人。当斯巴达人攻来时,他让雅典人做好围城的准备。不幸的是,围城时瘟疫在雅典人和他们盟友中传播却没有波及他们的敌人。伯里克利及他的很多亲人在这场瘟疫中丧生。不过,当伯里克利的最后一个儿子死去后,雅典人更改法律使得伯里克利的非雅典人儿子成为公民以继承他的财产。.
查看 爱琴海和伯里克利
优卑亚岛
埃维亚岛(Εύβοια),又译优卑亚岛,是仅次于克里特岛的希腊第二大岛,与東北方的斯基罗斯岛(Σκύρος)组成埃维亚州。此形状狭长的岛位于色萨利以东的爱琴海中,呈海馬狀,約長150公里(93英里),寬度由50公里(31英里)至6公里(3.7英里)不等。其東南方延伸至一系列島嶼如安德羅斯島、蒂諾斯島和米科諾斯島。隔尤里普斯海峽與希臘大陸相望。該島面积4167.449平方公里,首府为哈尔基斯(Χαλκίδα)。 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島上的居民數量為198,130人,使埃维亚岛成為希臘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埃维亚岛被認為原本是希臘大陸的一部分,後因一場地震而分開。.
查看 爱琴海和优卑亚岛
弗里吉亚
弗里吉亚(希腊语:Φρυγία)安纳托利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土耳其中西部。.
查看 爱琴海和弗里吉亚
佐努薩島
佐努薩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6公里、寬5.5公里,面積13.7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86米,2001年人口163。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佐努薩島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מעשי השליחים ;Πράξεις των Αποστόλων;ACTUS APOSTOLORUM;天主教汉译书名为《宗徒大事錄》;唐朝景教譯名《傳化經》)是介绍耶稣基督复活、向门徒显现、升天後,他的使徒们(天主教作「宗徒」)传道、殉道的事迹,其中包括保罗的同工路加写的关于保罗的事迹。是新约圣经的第五卷書。又被通稱為《聖靈行傳》。.
查看 爱琴海和使徒行传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希腊语:Δημόκριτος,前460年——前370年或前356年)(Democritus)来自古希腊爱琴海北部海岸的自然派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代唯物思想的重要代表。他是“原子论”的创始者,由原子论入手,他建立了认识论。 他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整个世界的本质只是原子和虚空。原子不可分割,并不完全一样。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一个自然的原因,这个原因原本即存在于事物的本身。并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医学、心理学、论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他都有所建树。可惜大多数著作都散失了,至今只能看到若干残篇断简,这对理解他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科学虽然也有类似实验解剖这样的科学结论,但是他在哲学上的大部分见解都与经验直接相关,他的原子论是受着水气蒸发以及香味传递等感性直观而依赖哲学思维推测出来的,通过感官的参与,即经验,直接推测了原子论的可能,并由原子论进一步影响认识论等,说他是自然科学家,主要是缘于他对于自然科学起到的奠基作用,但是在哲学领域,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经验论者,在他那个年代的哲学家鲜有严谨依赖科学思维进行哲学结论的人,这是可想而知的。.
查看 爱琴海和德谟克利特
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
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发生在14世纪的后半叶及15世纪初,双方分别是由保加利亚第二帝国解体产生的诸国,以及一支新兴的突厥人——奥斯曼土耳其人。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帝国瓦解,最后的领土于1396年被征服。而奥斯曼帝国则得到了巴尔干半岛上自多瑙河至爱琴海之间的大片领土。.
保加利亚历史
保加利亞歷史,是指現時保加利亞共和國之前身之國家歷史,與大保加利亞和伏尔加保加利亚有分別。保加尔人自在高加索山脈和現時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地區西北移動后,在7世紀起陸陸續續到達巴尔干半岛。保加爾人之來源依然不甚清楚,現時理論有二:其一認爲保加爾人與匈人有關,與突厥人則有較疏遠关系。其二而較新之觀點認爲他們是雅利安人種和源於帕米爾高原。 保加爾人受世襲可汗和Boyar貴族(分大小两种)所管理。宗教上,他們是一神論者。在10世紀起很多伏爾加保加爾人改信伊斯兰教。他們是好戰的,大部分時間在馬上到處遊掠和遷居。 在6世紀和7世紀間,保加爾人在黑海北岸與北高加索生活。建立汗國,汗國創立人庫弗拉特汗(kuvrat)死後。由於受到東方之可薩人的侵擾,保加爾人之Kutriguri部在阿斯帕魯克率領下於6世紀遷居到現時是羅馬尼亞的地區。681年,這批保加爾人渡過多瑙河進入現時保加利亞地區。保加爾Utiguri部在巴顏率領下於伏爾加河流域定居下來,並改信伊斯蘭教和保持獨立直至十三世紀。.
查看 爱琴海和保加利亚历史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保加利亚语:Първo българско царство)是保加尔人阿斯巴鲁赫于681年在多瑙河三角洲建立的一个国家。在其鼎盛时期,疆域东至黑海、南至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他们在864年接受了基督教。681-864年一般叫保加尔汗国或多瑙河保加利亚。 第一帝国于1018年被罗马帝国巴西尔二世消灭,其继承者为1185年建立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查看 爱琴海和保加利亚第一帝国
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人(Bulgarians、българи or bǎlgar)是巴爾幹半島的原始居住族群,母語是保加利亞語。保加利亞人口大約是9,000,000~10,000,000左右,分布於全世界,保加利亞國家中有85%左右是保加利亞人。 以族群的角度看,保加利亞人被認為是南斯拉夫人、保加爾人、色雷斯人等亙古族群的後裔。已經有超過兩千年左右的歷史。有使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有信仰宗教者多為東正教徒,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
查看 爱琴海和保加利亞人
保加利亞地理
保加利亞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毗鄰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共和國、希臘、土耳其和黑海。多瑙河構成保加利亞同羅馬尼亞之間的邊界(直到錫利斯特拉為止)。保加利亞國土面積110,550平方公里,略大於冰島或美國的田納西州。 保加利亞位於黑海西海岸。北與羅馬尼亞,西同塞爾維亞和馬其頓,南與希臘和土耳其接壤。雖然保加利亞的國土面積不大,但地形卻十分多樣。.
查看 爱琴海和保加利亞地理
保加利亞王國
保加利亞王國(Царство България / Tsarstvo Bulgaria),亦称保加利亚第三帝国,是於1878年2月19日到1946年9月期間存在於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君主制國家。.
查看 爱琴海和保加利亞王國
忒修斯
忒修斯(Θησεύς;Theseus),又译作特修斯、提修斯等,傳說中的雅典國王。纪德的长篇小说《忒修斯》即以其为主人公。他的事迹主要有:翦除許多著名的强盗;解开米诺斯的迷宫,并战胜弥诺陶洛斯;和希波吕忒结婚;劫持海伦,试图劫持冥王哈得斯(罗马神话作“普路托”)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因此被扣留在冥界,后来被海格力斯救出。据说其在位期间(约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一说为公元前13世纪中叶)进行了改革,主要完成了两件事:一、把4个阿提卡部落联合成为一个阿提卡国家,建造了雅典卫城,设立了唯一的公共议事会厅,定国名为雅典。二、把全体居民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3个等级。 “提修斯改革”实际上反映了雅典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散的氏族部落公社的管理机构变为统一的公共权利机关,即雅典国家;按血缘关系结成氏族部落的原则,变为按地区组织与划分管辖居民的原则。提修斯由此成为传统上认为的雅典国家的创立者。.
查看 爱琴海和忒修斯
俄罗斯海军
俄罗斯海军(Военно Морской Флот (ВМФ),拉丁化:Voyenno-morskoy flot Rossii)是俄罗斯联邦軍中的海军部分。俄罗斯海军的船只的国际编号为RFS(Russian Federation Ship,“俄罗斯联邦船只”的缩写)。 今天的俄罗斯海军源于苏联海军。1991年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原来的苏联海军的舰船,武器装备和兵员大部分由俄罗斯海军接收,小部分由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接收。 俄罗斯海军由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里海区舰队(里海区舰队和其他四大舰队并无隶属关系,在规模上小很多)、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基本上等同于其他国家的海军陆战队,是多兵种合成的两栖登陆作战部队)和海岸炮兵组成。 由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在90年代中期之前持续的经济低迷,俄罗斯海军的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基本上没有新的舰艇服役,有限的资金仅被用于前苏联时期已经在进行的造舰计划。尽管如此,仍然有大批造舰项目因经费原因下马。现有装备的维护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少海军装备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而完善率不高,事故频发。 最近,俄罗斯政府决心将俄罗斯海军作为一支战略力量来重整,其中包括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持续升级海军的装备直至2015年。这一重整计划将在2015年之前至少升级更新海军中45%的装备。 大约4.9兆卢布($1922亿)被作为海军经费,其中25%会用于建造新的舰艇。「我们尽可能的像前苏联时期那样的来造船」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当他视察北德文斯克船厂的时候说,“钱不是问题,关键是生产速度,这样子海军才不会在三五年后才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舰艇。”.
查看 爱琴海和俄罗斯海军
土庄町
土庄町()是隸屬日本香川縣小豆郡的一町,主要轄區包括:小豆島西北部和前島、豐島、小豐島。以世界最窄的海峽土淵海峽聞名。 1990年曾因豐島上長達16年的非法傾倒事業廢棄物問題而登上日本全國媒體版面。.
查看 爱琴海和土庄町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查看 爱琴海和土耳其
土耳其历史
代土耳其人原為烏古斯人的一個分支,但经过迁徙和混合,已经和原中亚突厥人关系较远。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7世紀末期开始衰落。19世紀末,奧匈積極向奧斯曼帝國擴張,加劇奧匈與俄在中東的爭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大片領土。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查看 爱琴海和土耳其历史
土耳其地理
土耳其.
查看 爱琴海和土耳其地理
土耳其獨立戰爭
土耳其獨立戰爭(Kurtuluş Savaşı,1919年5月19日-1923年10月29日)是由土耳其革命開展抵抗瓜分鄂圖曼帝國的一場政治及軍事對抗,緊接著鄂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的成立讓凱末爾能成功動用議會,土耳其國民運動至此達致頂峰。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以及土亞戰爭及法土戰爭結束後,土耳其革命者迫使協約國放棄《色佛爾條約》,於1923年7月訂立《洛桑條約》,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在1923年10月於安那托利亞及色雷斯東部成立。土耳其的獨立運動最終導致鄂圖曼米利特制度的終結,讓凱末爾改革創造了現代、世俗的國度。.
查看 爱琴海和土耳其獨立戰爭
圣托里尼
圣托里尼(希腊文:Σαντορίνη)是在希腊大陆东南200公里的爱琴海上由一群火山组成的岛环,位于北纬 36.40° —东经 25.40°。圣托里尼岛环上最大的一个岛也叫圣托里尼岛,别名锡拉岛(Θήρα)。圣托里尼岛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最南端,面积约73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万四千--人,多为希腊人。“圣托里尼”是十三世纪时威尼斯人所命名的,起源于圣·爱莲(義大利語:Santa Irene);在此前这个岛称为锡拉岛、卡利斯提(Καλλίστη,在古希臘語意為“最美”)或斯特隆基里(Στρογγύλη)。岛上建筑蓝白相间,衬以蔚蓝大海,美不胜收,是著名旅游胜地。 3600多年前这里发生一次几千年来最猛烈的火山爆發,留下一个大火山口和几百米厚的火山灰,可能间接地促成克里特島的米诺斯文明的消亡。.
查看 爱琴海和圣托里尼
圣托里尼火山口
圣托里尼火山口是一个大型的、基本上被水淹没的火山口,位于爱琴海南部,希腊克里特岛北部120公里。水面以上可见的是环状的圣托里尼群岛,包括最大的岛屿圣托里尼岛(锡拉岛),周边有锡拉夏岛、阿斯普罗尼西岛,中心是卡美尼岛。.
查看 爱琴海和圣托里尼火山口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查看 爱琴海和地中海
地中海 (电影)
《地中海》(義大利語:Mediterraneo)是一部意大利电影,获1992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讲述1941年一个由8人组成的小分队在中尉的带领下乘船登上了爱琴海中的罗索堡小岛执行任务。8人中只有中士是真正的军人。他们上岛时没有道到任何武装力量的抵抗。但后来他们的船被烧掉,无线电又失灵。令人欣慰的是岛上平安无事,他们又远离战事,逐渐和居民亲密融洽,日益“非军事化”。一天一个驾机来到的飞行员告诉他们,战争已经结束。接着英国人来接他们回意大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回去。勤务兵已在当地结婚,中士也作出了远离祖国的决定。半个世纪后,中尉故地重游,与老友们重逢。.
查看 爱琴海和地中海 (电影)
地中海戰役
地中海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轴心国还是同盟国,都深刻地认识控制地中海的重要性。 因此,交战双方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地中海展开了激战。 地中海战役是指1940年6月至1943年9月期间,軸心國与同盟國军队在该區域进行的激烈战斗。这段期间双方有频繁的海上和空中活动,其中以英國和義大利舰队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的举动最为明显。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正式向英法宣战,象征着地中海战役的開始。.
查看 爱琴海和地中海戰役
地理之最列表
地理之最列表紀錄了世界在地理方面可創下世界紀錄的事物,這裡列舉了一些地理之最。.
查看 爱琴海和地理之最列表
北安那托利亞斷層
北安那托利亞斷層是安那托利亞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右移斷層,從土耳其與東安那托利亞斷層交會的卡利若瓦三向聯結構造開始,經過土耳其北部進入愛琴海,位於伊斯坦堡以南20公里。自1939年起,斷層地區出現7次黎克特制7.0級以上的地震,由於地震地點一直向西移,地震學家認為以後的斷層地震會發生在西面。.
查看 爱琴海和北安那托利亞斷層
北緯36度線
北緯36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6度的纬线。它穿過了歐洲、地中海、非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1991年4月7日至1996年12月31日期間,這個緯線被劃定為。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36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43分鐘。.
查看 爱琴海和北緯36度線
北緯37度線
北緯37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7度的纬线。它穿過了歐洲、地中海、非洲、亞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42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37分鐘。這個緯線亦是天空中第二亮的星星——老人星的最北觀察點。.
查看 爱琴海和北緯37度線
北緯39度線
北緯39度線是地球赤道平面以北39度的纬线。它穿過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和大西洋。 在這條緯線上,夏至的白晝長14小時54分鐘,冬至則為9小時26分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東界北段為西經120度線在北緯42度線與本緯線之間的部分,南段從北段的南端沿斜向直線島科羅拉多河與北緯35度線的交點。.
查看 爱琴海和北緯39度線
北纬38度线
北纬38度線通常指涉地球上横跨亚洲、太平洋、美国、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一條纬线。在朝鲜半岛,穿越半岛中央的北纬38度線曾经成为南北双方的军事分界线,朝鲜战争后该线有所变化,但仍被习惯性称为三八线。 夏至時,北緯38度線的晝長14小時48分,冬至時則為9時32分。.
查看 爱琴海和北纬38度线
北纬40度线
北纬40度线是地球上的一条纬线,横跨欧洲、地中海、亚洲、太平洋、北美洲与大西洋。 美国堪萨斯州与内布拉斯加州的边界由该纬线确定。 该纬线夏至时白昼长15小时零1分钟,冬至时则为9小时20分钟。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北纬40度线依次经过:.
查看 爱琴海和北纬40度线
北爱琴海诸岛
北爱琴海诸岛,又称东北爱琴海诸岛,指爱琴海北部海域的一系列互不相連的岛屿。北爱琴海诸岛大部分隶属希腊,其余属土耳其。北爱琴海诸岛以南为基克拉澤斯和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南斯波拉泽斯群岛),以西則为北斯波拉泽斯群岛。 北爱琴海诸岛的希臘屬岛屿主要有萨索斯岛、萨莫色雷斯岛、利姆诺斯岛、莱斯沃斯岛、希俄斯岛、萨摩斯岛和伊卡利亚岛等;其中除了萨索斯岛和萨莫色雷斯岛外,其他島嶼均靠近安納托利亞(今屬土耳其)的海岸。 土耳其屬岛屿如格罗切岛(伊姆羅茲岛)、特內多斯島和楚達島也属于该地区。 File:Mosaics in Nea Moni of Chios.jpg |希俄斯的新修女院 File:Thassos-Limenas.jpg |薩索斯島上的港口 File:Gokceada4.JPG |格罗切岛的山脈 File:Bozcaada.jpg |特內多斯的威尼斯城堡.
查看 爱琴海和北爱琴海诸岛
國井美佐
國井美佐(),是一位日本女性播報員,目前於北海道電視台(HTB)服務。身高154厘米,血型O型。.
查看 爱琴海和國井美佐
利奥六世 (拜占庭)
利奥六世,绰号“智者”或“哲学家”(Λέων ΣΤ΄ ὁ Σοφός,Leōn VI ho Sophos;)拜占庭帝国皇帝(886~912年在位),在位期间编纂完成了《皇帝立法》,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法典。.
利姆诺斯岛
利姆诺斯岛(希腊语:Λήμνος)位于爱琴海北部希腊北爱琴大区莱斯沃斯州境内,島面积477平方公里,是希臘第八大島。岛上人口18,104人(2001年)。 利姆诺斯岛仍有保持著畜牧業的傳統,島上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大麥和芝麻。 利姆诺斯岛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但是偶爾會下雪。 島上常颳強風,尤其是八月和冬季的時候。夏天利姆诺斯岛的溫度通常比雅典低攝氏2-5度。.
查看 爱琴海和利姆诺斯岛
利普西島
利普西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部,距離拔摩島26公里,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8公里,面積15.84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687。.
查看 爱琴海和利普西島
刘峻周
刘峻周()祖籍湖南,客籍广东高要。中国茶叶专家。格鲁吉亚种茶创始人之一。.
查看 爱琴海和刘峻周
切什梅
切什梅是土耳其的城鎮,由伊茲密爾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距離首府伊茲密爾約100公里,面積25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5米,是愛琴海其中一個旅遊勝地,2008年人口20,247。.
查看 爱琴海和切什梅
喀帕苏斯岛
喀帕苏斯岛(Κάρπαθος),希腊东南部爱琴海岛屿,为十二群岛中第2大岛。该岛面积324.1平方公里,为希腊第15大岛屿。该岛总人口在2001年為6,511。该岛与附近的薩里亞島构成喀帕苏斯自治区。该岛上保留了传统的希腊服饰、语言以及其他生活习俗。.
查看 爱琴海和喀帕苏斯岛
喀羅尼亞戰役
喀羅尼亞戰役(希臘語:Μάχη της Χαιρώνειας),是發生於前338年維奧蒂亞境內喀羅尼亞附近,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稱霸希腊的決定性的戰役。腓力二世領導色萨利、伊庇魯斯、埃托利亞、北福基斯、羅克里斯聯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馬其頓的大獲全勝確定了馬其頓崛起,也開始馬其頓在希臘的霸權序幕。此戰役由年僅18歲的亞歷山大擔任左派指揮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與飽受戰亂的希臘城邦締結和約,結束第三次神聖戰爭,也和與他爭奪北爱琴海霸權而交戰了10年的敵人雅典,簽署另一個的和約。腓力二世廣大的王國、強盛的軍隊和富饒的資源,使他成為實際上的希臘霸主。對於較強盛的希臘城邦,如雅典等,他們在前346年後開始察覺腓力二世的野心與實力將是城邦獨立自主的一大威脅,而雅典的狄摩西尼也鼓吹反對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與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圍攻的城邦結盟,讓腓力二世終於忍讓不住,宣布與阿提卡城邦交戰,腓力二世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領軍隊進入希臘,很快地許多希臘城邦組建了一個同盟來對抗,並以雅典和底比斯為首。 在數個月的對峙後,腓力二世最終進軍維奧蒂亞,企圖從此地進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附近阻擋馬其頓軍,聯軍的兵力與馬其頓軍相差無幾且占據有利的位置。關於這場戰役詳細史料較缺乏,但可知此役經過長時間戰鬥後,馬其頓擊敗希臘盟軍左右兩翼,迫使他們潰敗而逃。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此役之後雅典和底比斯的軍力遭到摧毀,也無法繼續抵抗,因此這場戰爭迅速結束。之後,強盛的腓力二世迫使希臘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協議,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臘城邦都接受這個協議,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這個同盟由所有的希臘城邦參與,並由腓力二世成為和平的保證人。接下來,腓力二世被舉為希臘世界的統帥,準備在未來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戰爭中統領希臘人。然而,當腓力二世準備要展開入侵波斯的行動時遭到暗杀,整個馬其頓王國和與波斯戰爭的重任都留給了其子亞歷山大。.
查看 爱琴海和喀羅尼亞戰役
喀戎
喀戎(Χείρων,轉寫:Chiron)也譯奇戎,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半人马的名字。.
查看 爱琴海和喀戎
呂底亞
吕底亚(Lydia),小亞細亞中西部一古國(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46年),瀕臨愛琴海,位於今天小亚细亚的西北部,其居民的語言為印歐語系安那托利亞語族,以其富庶及其宏偉的首都薩第斯(Sardis)著稱,它大約在公元前660年開始鑄幣,可能是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
查看 爱琴海和呂底亞
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ΠΡΟΣ ΚΟΡΙΝΘΙΟΥΣ Α΄),又譯《格林多前書》,全名是《保羅達哥林多人前書》,是新約圣经全书第7本书,也是使徒保羅為哥林多人所寫的第二封書信,收录在新约圣经的保罗书信集当中,第一封先前的信已散佚。 教會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新的不分種族(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羅馬帝國公民),以饒恕代替仇恨,崇尚聖潔的道德規範,與講究階級,放縱肉體的舊行為模式有了衝突,而犹太人泥守律法的傳統和基督徒所享的新自由,其間也多爭執。希臘尚智的文化和一種尚靈的“說方言”的熱情,同時在教會中激蕩。保羅離開哥林多不久,便聽到教會出問題的消息,這些問題不少至今仍在教會中出現。保羅對這個富有恩賜但尚在“吃奶”階段的年輕教會,寫了他所有書信中最長的一篇。 《哥林多前書》主題:基督與十字架,是教會一切難處的解答。.
查看 爱琴海和哥林多前書
哈利卡那索斯
哈利卡那索斯(希臘語:Ἁλικαρνασσός),位於卡里亞南部的古希臘城市,今土耳其境內的博德魯姆。哈利卡那索斯坐落在面對愛琴海的半島上,面對希臘的科斯島,在這裡可以控制進入哥科瓦海灣(Gökova)的所有船隻。。.
查看 爱琴海和哈利卡那索斯
哈爾基島
哈爾基島(Χάλκη)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面積37.0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01米,海岸線長度34公里,2001年人口313。.
查看 爱琴海和哈爾基島
冒险雷探长
《冒险雷探长》是一部旅游探秘类网络纪录片,2014年6月18日于优酷上播出。每集时长约25-30分钟,每周二更新一集。节目制片人、摄像、编导均为雷探长(本名陈雷)一人。探险过的地方包括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木乃伊墓室,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泰国的死亡博物馆和墨西哥的帕斯卡拉(La Pascualita)等。 2017年7月8日,书籍《冒险雷探长:秘境诅咒》发行。.
查看 爱琴海和冒险雷探长
军区制
军区(希腊语:θέματα,拉丁转写:themata,单数形式:thema)为东罗马帝国中期的行政区划制度。7世纪中叶,在穆斯林征服了部分拜占庭领土后,军区制得以建立并取代了由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一世建立的行省制度。最初的军区是从驻屯军的的驻扎营地发展而来,军区亦与该驻营单位的名称相对应。随着旧军区遭到分割、帝国获得新的领土,军区制在9至10世纪达到了顶点。在11至12世纪,军区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但直到帝国灭亡,军区制始终统辖着行省级地区的行政与财政。.
查看 爱琴海和军区制
凱阿島
凱阿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19公里、寬9公里,面積128.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8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68米,2001年人口2,417。.
查看 爱琴海和凱阿島
出埃及記
《出埃及記》(天主教思高譯本稱《出谷紀》)是聖經舊約的第二書,主要是講述以色列人如何在埃及受到逼害,然後由摩西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的故事。出埃及记传统上认为是摩西在旷野完成的第二本书,因此在一些圣经译本如德文圣经中,它也简称作摩西二书(2.
查看 爱琴海和出埃及記
共和人民黨
共和人民黨(土耳其語:Cumhuriyet Halk Partisi,缩写为CHP)是土耳其歷史最悠久的政黨,現為最大反對黨。該黨在錫瓦斯會議時以「人民黨」的名義成立。土耳其獨立戰爭時期,人民黨呼籲人民聯合起來站在前線。1923年9月9日,人民黨正式宣稱它是政治組織。1923年10月29日,人民黨宣佈國家由無黨派民主過渡到共和體制。1924年11月10日,人民黨重新命名為共和人民黨,使土耳其進入一黨執政時期。 在那個時期,共和人民黨是一黨執政的主要政治團體。不過,共和人民黨面對另外兩個敵對政黨。第一個是1930年阿里·法特希·奧卡亞成立的自由共和黨,自由共和黨很快就消失了。接著還有1945年努里·狄麥爾格創立的國家發展黨。 現時共和人民黨的架構配合土耳其變到多黨執政時期。在多黨執政時期,共和人民黨特別注意社會民主主義(共和人民黨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公民民族主義及世俗主義。共和人民黨的旗幟內含六支箭矢,代表凱末爾主義的元素:共和主義、民族主義、中央集權主義、民粹主義、世俗主義及革命。.
查看 爱琴海和共和人民黨
共和国广场 (伊兹密尔)
共和国广场(Cumhuriyet Meydanı)是土耳其伊兹密尔的主要城市广场之一,位于官邸区,它是一个沿海广场,非常靠近爱琴海港口。 共和国广场与官邸广场同为伊兹密尔最受欢迎的城市广场。.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查看 爱琴海和克罗地亚
克羅斯島
克羅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距離納克索斯島10公里,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32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克羅斯島
克诺索斯
克诺索斯(Κνωσός)是克里特岛上的一座米诺斯文明遗迹,被认为是传说中米诺斯王的王宫。它位于克里特岛的北面,海岸线的中点,是米诺斯时代最为宏伟壮观的遗址,可能是整个文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克诺索斯遗址是由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于1878年进行了最早的完整发掘,发现了大批米诺斯遺跡,和许多刻有使用线形文字A的文本的泥板,揭示了米诺斯文明的存在。其中最为辉煌的米诺斯王宫始建于约前2100年至前1800年,后几经扩建,占地约一万三千平方公尺,围绕着一个1200平方公尺的中心院落展开成四个翼,上下五层楼,共有一千多间房间。 克里特島(Crete)位於希臘半島南邊,地理位置與埃及相近,以宮殿為中心發展。荷馬記錄說克里特島有90個城市,米諾斯原址是最重要的一個。幾千年來,如果克诺索斯沒有那個神話傳說,它基本上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邊緣地帶。伊文斯發現的不僅僅是一座廢墟,而是古老的克里特文明。這一發現將使古希臘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將近一千年。雖然創造的文明已成為遺跡,但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繼承了米諾斯的文明,成為新的愛琴文明中心,歐洲文明於是得以此基礎進步發展。.
查看 爱琴海和克诺索斯
克里特
克里特岛(Kriti;)就是聖經中所記載的革哩底,位于地中海北部,是希臘的第一大岛,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属于克里特大区,是地中海第五大島,東西長約 244 公里,最寬處約 56 公里,中部為高山,最高峰海拔為 2740 公尺,南部山勢陡峻,特別是西南部,全為峭壁,難以開闢公路,北部較平緩,居民多集中北岸。島上氣候宜人,古時林木茂盛,農產豐富,人民善於航海和貿易,據荷馬的史詩所記說,「在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是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地處於埃及、希臘、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間,就成為戰略要衝和貿易重鎮。.
查看 爱琴海和克里特
克里特埃米爾國
克里特埃米爾國,是一個阿拉伯人在愛琴海克里特島成立的埃米爾國,由824/827生存至961年被拜占廷帝國奪回克里特島為止。 824年一羣來自安達盧斯的阿拉伯人征服克里特島,迅速成立一個獨立國家,但以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為宗主。埃米爾國以貿易和農業為生。 拜占廷多次欲收回該島也無功而返,因靠近希臘因此成為拜占廷的大敵人,直到尼基弗鲁斯二世在961年一次大戰役消滅埃米爾國為止。 Category:拜占庭帝國 Category:阿拔斯王朝 Category:希腊历史政权 Category:已不存在的歐洲君主國 Category:希腊伊斯兰教历史 Category:克里特大区历史 Category:前酋長國.
查看 爱琴海和克里特埃米爾國
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島戰役(Luftlandeschlacht um Kreta,Μάχη της Κρήτη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臘战役的一部分,爆發于希臘克里特島的戰事。战斗開始於1941年5月20日早上,纳粹德国發動代號“水星行動”(德語:Unternehmen Merkur)的军事行動,空降入侵克里特島。防守該島的为希臘抵抗军及盟軍。 經過首天的戰鬥以英軍為首的盟軍承受了极高的傷亡,卻無法有效阻斷德軍的進攻。第2天由於盟军方面的通讯出現问题,导致盟軍指揮官无法及时掌握戰況,致使島上西面的馬萊邁機場落入德軍手中,令德軍得以大量空運增援部隊,在数量上压倒盟軍并最终完全控制克里特島。 克里特島戰役在3个方面都是空前的:.
查看 爱琴海和克里特島戰役
克里特战争
克里特战争(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0年),是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五世、埃托利亚同盟,一些克里特岛城邦如俄勞斯(Olous)和耶拉派特拉,以及斯巴达海盗組成同盟,對抗罗得岛军队、稍后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拜占庭、基濟科斯、雅典和克诺索斯之間的戰爭。 马其顿人刚刚结束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而腓力看到了打败罗得岛人的机会,他与埃托利亚同盟和斯巴达海盗结盟,开始袭击罗得岛船只。腓力同时也与几个罗得岛城邦结盟,比方耶拉派特拉和俄勞斯。Detorakis, A History of Crete由于罗得岛的海上貿易遭到海盗掠夺,造成经济沉重損害,腓力相信他最終压垮罗得岛的機會即將到来。为了达成他的目标,他与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缔结了同盟,共同反对埃及的托勒密五世(塞琉古帝国和埃及是另外两个继业者国家)。腓力开始襲擊色雷斯和馬摩拉海的托勒密领土和罗得岛的同盟。 公元前202年,罗得岛和他们的盟国帕加马、基濟科斯和拜占庭組成他们的聯合舰队,并在基俄斯岛海战中打败了腓力。仅仅数月之后,腓力的舰队在莱德岛海战打败了罗得岛人。当腓力劫掠帕加马的领土并袭击卡里亞的城市时,阿塔罗斯一世前往雅典以图與雅典聯合,企圖在那裏建立一個新戰線來牽制馬其頓軍。他成功与雅典人缔结了联盟,雅典人立即向马其顿宣战。腓力五世無法對此保持沉默,他率領海军和一些步兵袭击了雅典。這結果導致罗马人向馬其頓發出警告,要么腓力撤军,要么面对与罗马的战争。在被罗得岛和帕加马舰队打败后,腓力撤離雅典,然而不久後腓力袭击了赫勒斯滂沿岸城市阿彼多斯(Abydos)。阿彼多斯經獲长时间的围城戰后陷落了,它的大部分居民自杀。罗马再度向馬其頓發出最後通牒,要腓力停止袭击希腊城市,但這次腓力拒絕了,罗马便向马其顿宣战。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爆發導致馬其頓無法再有效支援克里特的同盟,这使得那些城邦陷于孤立無援,就連克里特最大的城邦克诺索斯也加入了罗得岛人一方。面对这个联盟耶拉派特拉(Hierapynta)和俄勞斯(Olous)被迫投降,並且被迫签订了一个对罗得岛和克诺索斯有利的条约。.
查看 爱琴海和克里特战争
克里特海
克里特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北臨愛琴海,東接十二群島的喀帕蘇斯島和卡索斯島,南毗克里特島,西鄰基西拉島和安迪基西拉島。 Category:地中海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克里特海
克里斯蒂安娜群島
克里斯蒂安娜群島是希臘的群島,位於愛琴海南部,由3個火山島組成,行政方面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5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希腊火山群岛 Category:希腊无人岛 Category:南爱琴大区群岛 Category:南爱琴大区火山岛.
查看 爱琴海和克里斯蒂安娜群島
克桑西州
克桑西州(Νομός Ξάνθης)是希臘北部的一個州,屬色雷斯和東馬其頓大區,位於希臘色雷斯的西部。北鄰保加利亞,南臨愛琴海。面積1,793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105,530人。首府克桑西。 下分6市4鎮。希臘穆斯林佔當地人口的41.19%。.
查看 爱琴海和克桑西州
前2千纪
前2千纪,或称前第2个千年,標示著人類從青铜时代中期向後期轉變。 前2千纪至前16世紀主要為埃及的中王國時期和巴比倫尼亞。青銅中期文化時期字母在此時發明。向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遷移,及宣揚戰車的使用。使用戰車的戰爭和人口快速地向各地移動,使得人類人口在前2千纪中期產生了巨化。此時希腊蠢蠢欲動,又統治了整個愛琴海,同時赫梯開始興起。人類在前2千纪末期,從青铜时代轉向铁器时代。而世界人口開始穩固地成長,於西元前1千纪時達到5千萬人。.
查看 爱琴海和前2千纪
前7千纪
在前7千纪(或称前第7个千年),農業由安那托利亞傳播到巴爾幹半島。 世界人口維持500萬人,世界各地的人類仍與狩獵為生。在中東的農業社會,牛被人類馴服,陶瓷開始常見,開始傳播到歐洲及南亞,第一個金屬制品制成。.
查看 爱琴海和前7千纪
前8千纪
前8千纪,或称前第8个千年,在新月沃土和安纳托利亚出現大規模的農業活动。 陶器开始變得大眾化(在中美洲獨立發展),畜牧業則在非洲和歐亞大陸开始發展。當時的世界人口大概有500萬人。.
查看 爱琴海和前8千纪
勒拿湖
勒拿湖(Lake Lerna),是曾经存在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一个湖区,由许多喷泉、湖泊和沼泽组成,该地以九头蛇的故乡闻名。 根据地质学家的勘探,发现勒拿湖是一个位于阿尔戈斯以南爱琴海边的一个淡水潟湖,早在新石器时代湖岸便已有人类活动的遗址,但是由于未知的原因遭到了废弃。到了青铜时代,该湖虽然已经遭到一定的瘀塞,直径仍有约4.7公里。迈锡尼兴起之后,该湖沿岸变成了墓地,在公元前12世纪中叶,该湖再一次被废弃。随着周边森林被破坏殆尽,勒拿湖逐渐缩小,变成了一片沼泽,最后的遗存也在19世纪彻底消失。 在希腊神话中,勒拿湖是波塞冬的作品,也是通往地狱的入口,据传说,九头蛇就是地狱入口的守护者。 Category:已消失湖泊 Category:希腊地理史 Category:伯罗奔尼撒大区 Category:希腊神话地理.
查看 爱琴海和勒拿湖
皮尼奥斯河
皮尼奥斯河(希腊语: Πηνειός),又称佩纽斯河,希腊色萨利的一条河流。该河得名于河神佩纽斯(Peneus)。发源于品都斯山脉的拉克莫斯山(Oros Lakmos),在特里卡拉(Trikala)附近转向东流,在滕比河谷(Vale of Tempe)附近注入爱琴海西部的塞尔迈湾(Thermaikos Kolpos)。全长185 km。 Category:希腊河流.
查看 爱琴海和皮尼奥斯河
皮尔戈斯 (圣托里尼)
尔戈斯(Πύργος Καλλίστης, 字面“塔”;Pyrgos Kallistis)是希腊爱琴海基克拉泽斯群岛圣托里尼岛的一个村庄,人口912人(根据2011年人口统计)。皮尔戈斯是圣托里尼市的一部分,距离首府费拉约7公里。村落位于山上,呈半圆形,能够欣赏到圣托里尼几乎所有方向的壮丽景色。在山顶有威尼斯共和国城堡的废墟,曾经是岛上的行政中心。皮尔戈斯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村落,拥有迷宫般的狭窄街道,城墙和隐藏的巷道。 File:Santorini pyrgos kastellkirche 160707.jpg| File:A-street-in-old-Pyrgos,-Santorini.jpg| File:A-passage-in-Pyrgos-Santorini.jpg| File:Ruins-of-the-Kasteli-in-Pyrgos.jpg| File:Good Friday night in Pyrgos, Easter 2016.jpg|.
皮立翁山
立翁山 (希腊语: Πήλιο Pilio),為希腊中部色萨利大区的一座山脉,並形成Pagasetic湾与爱琴海之间的一个勾狀半岛。“皮立翁”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人物佩琉斯。山上有24個村落,仍保留著不少傳統的建築。 海拔較高的山區由於得到足夠的降雪,得以在聖誕至復活節的一段時間經營滑雪設施。 天色晴朗時從山頂望去,可見馬格尼西亞州西部的一系列山脈和峽谷,奧林匹斯山,色薩利的平原和附近的山脈。亦能望見優卑亞島和不遠海上的北斯波拉澤斯群島。.
查看 爱琴海和皮立翁山
石澤綾子
石澤綾子(),是一位日本女性播報員,目前於北海道電視台(HTB)服務。身高165厘米,血型B型。.
查看 爱琴海和石澤綾子
瞬間看地球
《瞬間看地球》(Earth Live / Live on Earth)為一電視節目,由總部設在德國的Earth TV Network製作,然後出售給世界各地電視台或電視節目製作公司播放。.
查看 爱琴海和瞬間看地球
火山
火山是地表下在岩浆库中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行星的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质结构。 地球上的火山发生是因为地壳被分裂成17个主要的和刚性的地壳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的一个更热和更软的层。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現喷发事件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还有一种泥火山,它在科学上严格来说不属于火山,但是许多社会大众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种类型。 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许多危害,不仅在火山爆发附近。其中一个危险是火山灰可能对飞机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喷气发动机,其中灰尘颗粒可以在高温下熔化; 熔化的颗粒随后粘附到涡轮机叶片并改变它们的形状,从而中断涡轮发动机的操作。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大型爆发可能会影响温度,因为火山灰和硫酸液滴遮挡太阳并冷却地球的低层大气(或对流层); 然而,它们也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从而使高层大气(或平流层)变暖。 历史上,火山冬天造成了灾难性的饥荒。 虽然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如日本的富士山。 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称为火山学。.
查看 爱琴海和火山
灰扁隆頭魚
扁隆頭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隆頭魚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東大西洋區,包括黑海、地中海、愛琴海等海域,棲息深度1-50公尺,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近海海草生長的沙泥底質海域、河口,屬肉食性,以甲殼類、片腳類等為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爱琴海和灰扁隆頭魚
神学家圣若望修道院
学家圣若望修道院是一座希腊正教会的修道院,1088年兴建于爱琴海上的拔摩岛。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它建在《启示录》的作者拔摩岛的约翰看见异象的山洞——默示录洞,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将那里尊为圣地。.
神通小偵探
是日本一部以少年侦探推理情节为主题的漫画與電視劇作品,原作者為漫畫家加藤元浩。 漫畫從1997年至2009年在《月刊少年Magazine》的隔月增刊《Magazine GREAT》上連載。目前則在隔月增刊《Magazine +》上連載。 中文版書名為神通小偵探,由東立出版社自1999年開始代理發行。該作品於2009年推出真人版電視劇。 在Magazine +休刊後,49、50兩冊以單行本形式直接出版,之後本作改到2015年4月20日創刊的《少年Magazine R》上繼續連載,並更名為《Q.E.D.
查看 爱琴海和神通小偵探
福萊甘茲羅斯島
福萊甘茲羅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的一部分,長12.5公里、寬4公里,面積32.21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55米,2001年人口667。.
查看 爱琴海和福萊甘茲羅斯島
科律克索戰役
科律克索戰役(Battle of Corycus),是前191年羅馬共和國和他的盟邦在羅馬-敘利亞戰爭中第一場與塞琉古帝國爭奪愛琴海一系列海戰。.
查看 爱琴海和科律克索戰役
科林斯战争
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5年-前387年)是一场发生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联盟与四国联盟(底比斯、雅典、科林斯和阿尔戈斯)之间的战争。战争之初,四国得到了波斯帝国的支持。 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斯巴达在小亚细亚、希腊中部和北部的扩张主义而导致了这一区域的城邦对其不满。战争主要是在科林斯地区和爱琴海进行的,斯巴达人在开始阶段的陆战中获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后来的海战中斯巴达舰队被波斯挫败,也因此斯巴达丧失了海洋强国的地位,雅典收复了原属于自己的岛屿。 波斯人担心雅典强大带来的威胁,转而支持斯巴达,迫使联盟国和解。战争在公元前387年结束,签订了《安塔西达斯和约》。这次战争加强了斯巴达在希腊政治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并且同时也扩大了波斯帝国在希腊事务中的影响力。.
查看 爱琴海和科林斯战争
科斯島戰役
科斯島戰役(Battle of Cos),發生在公元前258年,是馬其頓王國與托勒密王國在愛琴海的一場海戰。 在爆發第二次敘利亞戰爭後,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二世與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二世決議成為同盟,一同對付托勒密王國的托勒密二世。此時,托勒密埃及的海上勢力幾乎籠罩愛琴海各島嶼,擁有當時愛琴海的制海權,還擁有一支約300艘且主要由腓尼基人所組成的艦隊,同時也和海軍強國羅德島同盟。托勒密的艦隊先前在第一次敘利亞戰爭發揮很大的作用,在克里莫尼迪茲戰爭時,托勒密的艦隊還封鎖安提柯二世的沿岸。 為此,安提柯二世在科林斯重新建造一支艦隊。科林斯向來以建造大型戰艦著名,安提柯二世在那建造許多的大型戰艦,並在船隻設計上強化登艦作戰的能力,命名為「科林斯艦」。安提柯二世還與安條克二世成功說服羅德島轉變立場,一同對抗托勒密二世。然而托勒密的艦隊仍是相當強大,儘管於公元前259年,羅德島的艦隊曾在以弗所附近擊敗一支埃及海軍分隊。 因為大部份關於第二次敘利亞戰爭的資料均已遺失,對科斯島戰役發生的年代不是很確定。時間主要是從戰役當年曾舉辦地峽運動會所推得出來的。兩軍相遇在東愛琴海的科斯島附近,戰爭詳細不清楚,已知安提柯二世親自率領馬其頓艦隊,且埃及的艦隊幾乎是他的兩倍。儘管如此,在安提柯付出慘烈的代價後嬴得這場勝利。 戰後,安提柯在許多方法慶祝這場勝利,更在愛琴海的新領土建造紀念物。此戰使托勒密王朝喪失許多愛琴海島嶼,使第一次敘利亞戰爭所獲得的疆土幾乎喪失,削弱了托勒密的海上軍力。.
查看 爱琴海和科斯島戰役
穆德洛斯停戰協定
德洛斯停戰協定(Mondros Mütarekesi)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東戰場的停戰協定,由奧斯曼帝國與代表協約國的英國在1918年10月30日於愛琴海中央利姆諾斯島的穆德洛斯簽訂。 奧斯曼帝國於1914年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保加利亞結成同盟。但在協約國軍隊的進攻及阿拉伯人的起義下,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土逐漸被侵佔,最後被迫停戰。.
查看 爱琴海和穆德洛斯停戰協定
穆拉省
拉省(土耳其语:Muğla il)是位于土耳其最西南部爱琴海沿岸的一个省,面积12,716平方公里,首府穆拉。.
查看 爱琴海和穆拉省
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
海軍中將第一代納爾遜子爵霍雷肖·納爾遜,KB(Vice Admiral Horatio Nelson, 1st Viscount Nelson,),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他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戰役擊潰法國及西班牙組成的聯合艦隊,但自己在戰事進行期間中彈陣亡。 納爾遜生於諾福克郡一個小康之家,1771年倚靠舅父的關係加入海軍,很快在軍中備受賞識,屢獲擢升,1779年首次擔任軍艦艦長。不過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完結後一度在西印度群島惹上官非,返國後又賦閒在家,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英、法日益交惡,他才在1793年獲重新重用,被派往地中海一帶服役。納爾遜在土倫附近一帶參與過幾場小型戰事,有份協助英方攻下科西嘉島,但期間失去右眼。後來在1797年的聖文生戰役中,他率兵先後登上兩艘敵方戰艦展開惡鬥,因而聲名大噪。 聖文生戰役後不久,納爾遜在加那利群島的聖克魯斯-德特內里費進行另一次軍事行動時,失去右臂,被迫返回英國休養。他在翌年1798年復出,帶領英軍在尼羅河戰役重挫法國海軍,此後繼續留守地中海,協助那不勒斯對抗法國入侵,但後於1800年被召回國。在1801年,納爾遜再獲起用,前往波羅的海,在哥本哈根戰役中擊敗丹麥海軍。此後,他再被派往地中海阻止土倫的法國艦隊駛離地中海,但不成功,雙方於大西洋及加勒比海展開追截,最終法國艦隊成功逃逸。納爾遜返國稍作休息後,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 雖然納爾遜與漢彌爾頓爵士夫人艾瑪的風流生活在他生前一度招來不少閒言蜚語,成為輿論的焦點。不過自去世以後,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他的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令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為大英帝國與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之一。即使到現代,納爾遜在不少英國人心目中仍享有崇高地位,現今位於倫敦西敏的特拉法加廣場,即為紀念納爾遜而在1843年建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查看 爱琴海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一次馬其頓戰爭(First Macedonian War,前214年─前205年)是羅馬共和國和其希臘盟友與馬其頓王國腓力五世之間的一場戰爭。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爆發前,羅馬正與迦太基共和國進行第二次布匿戰爭。入侵至義大利半島的迦太基將軍漢尼拔向馬其頓腓力五世同盟,準備一同對付羅馬,加上腓力五世早就對羅馬勢力範圍中的伊利里亞虎視眈眈,馬其頓和羅馬間因此爆發戰爭。 在前211年之後,原先反馬其頓霸權的埃托利亞同盟與帕加馬阿塔羅斯一世等希臘諸勢力擔心馬其頓勢力會過於擴大,因此加入羅馬一側。在此戰爭中,腓力五世企圖得到伊利里亞與全希臘的控制權,但是沒有成功。通常認為這些在希臘戰線上的小交戰使得馬其頓軍隊無法援助迦太基漢尼拔軍。這場戰爭沒有決定性的戰役,敵對雙方在僵持中決定和談,在前205年於伊庇魯斯附近的腓尼基簽訂《腓尼基和約》規定雙方大致上恢復戰前狀態,而馬其頓獲得伊利里亞南部一小部分,正式地結束這場戰爭。.
查看 爱琴海和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
二次世界大战地中海、中东及非洲战场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在地中海、非洲、中东的一系列战役和战斗。这些区域的战斗从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追随纳粹德国向英法宣战开始,到1945年5月2日年所有在意大利的轴心国部队投降为止。.
第二次俄土战争
二次俄土战争发生于1686年至1700年间。1683年,奥斯曼帝国联合对哈布斯堡王朝不满的一部分匈牙利封建主对奥地利发动战争。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 1686年-1688年,奥军发起反击,先后占领土军控制的布达、匈牙利东部、斯拉沃尼亚、贝尔格莱德等地。1689年在维丁城附近的多瑙河上击败土耳其海军。 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兩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 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中大胜土军。同年,彼得派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 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卡尔洛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得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获得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南部和波多里亚,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属各岛。 1700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伊斯坦布尔和约》(《君士坦丁堡和约》),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查看 爱琴海和第二次俄土战争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二次馬其頓戰爭發生於公元前200年–前196年,羅馬和帕加馬王國和羅德島聯合起來與馬其頓腓力五世交戰。戰爭結果腓力五世遭受到大敗,馬其頓失去在希臘半島、小亞細亞和色雷斯所有領土,而羅馬宣布所有的希臘城邦將獲得自由。這場戰爭標誌著羅馬開始大幅干涉東地中海事務,甚至最終征服整個區域。.
查看 爱琴海和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率领。目的本是要通过进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十字軍主要由法国和北意大利城邦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軍按威尼斯共和国贵族将领的建议轉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札达尔)。 當時,威尼斯的總督名為恩里科·丹多洛,為一名失明的人,根據史學家記載那時他已逾八十,但丹多洛精明的頭腦和統帥的能力是十字軍無法想像的,他帶著威尼斯的商船隊跟著十字軍一起前進,他向十字軍保證可以幫忙解決錢糧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他也利用十字軍佔領匈牙利的札拉,此時,一個轉機徹底改變了這次十字軍東征的命運,一位名為小阿列克修斯的东罗马王子要求丹多洛羅總督幫他奪回东罗马帝國王位,並換取幫忙付給十字軍欠威尼斯商人的糧錢的承諾,於是,丹多洛利用這东罗马國內的糾紛转而进攻君士坦丁堡,最终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 大戰过后,威尼斯共和国占去原东罗马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別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1261年,拉丁帝国被推翻,东罗马帝国复国。 第四次十字军东--结束8年后(1212年),传说有30,000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儿童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稱童子軍)。不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这支队伍实际上并不是由儿童,而是由流浪汉组成的。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人成功到达圣地,其中有一些人没能回家而被贩卖为奴。.
查看 爱琴海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米利都
米利都(Μίλητος)是位于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线上的一座古希腊城邦,靠近米安得尔河口。它在赫梯文献中被称为Millawanda或者Milawata,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也有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些从克里特岛来的移民定居于此,随后,这个城市就成为了爱奥尼亚十二城邦之一。在公元前6世纪它建立起了强大的海上力量,并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在希波战争前它处于波斯统治下。米利都拥有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世称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曾先後被赫梯帝國、弗里吉亚人、吕底亚、马其顿帝国、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鄂圖曼帝國所統治。在鄂圖曼帝國統治時期,米利都被用作一個與威尼斯進行貿易的港口,後來港口淤塞,城市被廢棄。今日米利都的廢墟距離海面數十公里,在衛星地圖上 37°31.8'N 27°16.7'E 的位置,於土耳其艾登省內。.
查看 爱琴海和米利都
米科诺斯岛
米科諾斯(Mykonos,又译作米克诺斯,密克诺斯)是希腊爱琴海上的一个小岛,因旅游业而闻名,是基克拉泽斯群岛之一。 位于提诺斯(Tinos)、锡罗斯岛、帕罗斯岛和纳克索斯岛之间。米科諾斯岛面积8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约6,200 (2002年)。全岛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最高点海拔341米。岛上的淡水供应主要来自海水淡化。.
查看 爱琴海和米科诺斯岛
米爾托翁海
米爾托翁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位於基克拉澤斯群島和伯羅奔尼撒之間的愛琴海西南部,北面是薩龍灣和伊茲拉島,南面有基西拉島。.
查看 爱琴海和米爾托翁海
米特里達梯六世
米特里達梯六世(Μιθριδάτης Ευπάτωρ Διόνυσος,拉丁化:Mithridates Eupator Dionysos;)或译为密特里达提六世,是本都王国的一位国王,前121年至前63年在位。他的外号“Ευπάτωρ”的意思是“出身高贵的”,另一个外号“Διόνυσος”则是酒神的名字。米特里達梯六世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罗马最著名的敌人之一;他与罗马之间为争夺安纳托利亚而进行的三次战争,历史上称为“米特里达梯战争”。.
查看 爱琴海和米特里達梯六世
米西姆纳
米西姆纳(Greek:Μήθυμνα),希腊城镇,位于爱琴海莱斯博斯岛北岸。米西姆纳总人口1,497(2001年)。 米西姆纳区包含米西姆纳及周边地区,总面积仅50.166 km²,居莱斯沃斯州倒数第二位,总人口2,433(2001年)。.
查看 爱琴海和米西姆纳
米诺斯文明
邁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或译作米诺斯文明、弥诺斯文明、邁諾安文明或邁諾亞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现于古希臘,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650年—前1400年。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邁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在希臘克諾索斯挖掘出古代的王宫遗址(就是现在的克诺索斯王宫博物馆)后,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米诺斯王朝的迷宫。因此,爱文斯将此遗址所代表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但人们并未确定传说中的米诺斯即是一位真实的米诺斯统治者。邁诺斯人自己如何称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古埃及人所称的“Keftiu”和闪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指米诺斯时期的克里特岛,也许是一种启发。 邁诺斯人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他们的文化在约公元前1700年之前显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与继后以军事贵族统治为特点的文化相迥。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相信邁诺安人在青铜时期重要的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锡与产自塞浦路斯岛的铜的合金被用来制造青铜。而随后青铜工具逐渐由性能更优的铁器所取代的过程,似乎与邁诺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诺斯人还进行番红花的贸易,这是一种产自爱琴海地区的自然基因变种產物。很难找到这种贸易的实物证据,不过在圣托里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画“番红花採集者”。这种贸易形式可能在米诺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为对乳香,或更晚地,对黑胡椒的交换。考古学家倾向于强调更耐用的交易品:陶、铜、锡,以及大量的金银奢侈品。 各地发现的邁诺斯制造的物品显示,它有一个与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塞浦路斯岛、叙利亚、小亚细亚、古埃及、伊比利亚半岛及美索不达米亚通商的网络。 对他们的语言,人们所知甚少,一般称之为Eteocretan,漢譯為邁諾斯語,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线形文字A书写。后期文化中,由于迈锡尼文明的進入,他们转用线形文字B,一种早期希腊语字母来记事。线形文字B在1950年代被破解,不過线形文字A至今仍然無人可以解讀,使得我们仍无法对这个灿烂的文明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指出,在邁诺斯文明统治时期,克里特岛从未经受战争的磨难。.
查看 爱琴海和米诺斯文明
米蒂利尼
米蒂利尼(Μυτιλήνη、Midilli),或译密提林,位于希腊爱琴海莱斯博斯岛东南岸,为该岛屿的首府,也是莱斯沃斯州的州府所在地。该市总面积107.460 km2,总人口36,196(2001)。该地为莱斯沃斯州密度最大的地区。 米蒂利尼的港口有著渡輪前往利姆諾斯島、希俄斯和土耳其的艾瓦勒克。.
查看 爱琴海和米蒂利尼
米洛斯岛
米洛斯岛(Μήλος,Milos)是爱琴海上的一个火山岛,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最西南端。由于位处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之间,该岛在爱琴文明时期是重要的位置。在青铜时代著名的费拉科庇(Phylakopi)遗址上发现了一个米诺斯宫殿。另外,该岛在古希腊以盛产艺术品闻名于世,著名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即发现于此。 Milosview.JPG|米洛斯岛 Milos_Klima_village.jpg|卡里馬村 Arxaiologiko_mouseio_milos.JPG|米洛斯博物.
查看 爱琴海和米洛斯岛
米海尔八世
米海尔八世(拉丁语:Michael VIII Palaiologos,希腊语:Μιχαήλ Η΄ Παλαιολόγος,)又稱麥克尔八世,是一位東羅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259年至1282年。他是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一直统治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陷落。1261年他从拉丁帝国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由此将尼西亚帝国转化为重建的東羅馬帝国。.
查看 爱琴海和米海尔八世
索菲亞
索菲亞(保加利亚语:София)是東歐國家保加利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索非亞盆地南部,四周山地環繞,2006年人口1,246,791。俄土戰爭結束,保加利亞成為獨立民族國家後,索非亚才成為该國的首都。.
查看 爱琴海和索菲亞
紀政
紀政出生在日治台灣新竹州新竹市牛埔(今新竹市香山區牛埔--)農村,父親紀清池有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血統,母親紀王尾女士是新埔客家人。她是一位田徑運動員,爆發力強,專長於短跑、跨欄、跳高、跳遠等田徑運動。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總統府國策顧問、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在1968年在海拔兩千多米的墨西哥城墨西哥奧運代表中華民國奪得田徑女子80公尺跨欄銅牌,這是亞洲女子第一位在國際田徑賽事短跑中獲獎的運動選手。更是代表中華民國女性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獎牌。 女子田徑一百公尺決賽更曾經以10.98秒刷新亞洲女選手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其爆發力堪稱亞洲第一。她也是繼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獲得男子十項全能銀牌後,第二位獲得奧運獎牌及晉級決賽的台灣運動員。下一位進入田徑決賽的是遠在44年後的鉛球張銘煌(扣掉無預賽、複賽制度的的馬拉松)。 國際媒體稱她為「飛躍的羚羊」、「黃色的閃電」。1977年,紀政返台接全國田徑協會總幹事一職,她此職一直作到1989年。1989年她成為田協的理事長,於1993年卸任。1981年到1990年間,紀政以清新良好的形象被中國國民黨徵召,在台北市參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第三次增額選舉,當選立法委員,並兩度連任。2010、2011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
查看 爱琴海和紀政
繼業者
繼業者(希臘語:),泛指承繼人。在泛希臘歷史中,專指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繼業者和繼業者的兒子()們為爭奪亞歷山大所留下的廣大領土而陷入一連串紛爭的時期,而從前323年亞歷山大逝世開始,到皮洛士前272年逝世為止又稱為繼業者時代。另外,這段時期也是古希臘歷史中希臘化時期的開始。.
查看 爱琴海和繼業者
纳伊苏斯战役
纳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Naissus)是一场由罗马皇帝加里恩努斯(或者是克劳狄二世)领导的对哥特部落的大胜。战役发生地纳伊苏斯在现代的塞尔维亚。围绕着这次入侵所发生的事件和此役是三世纪危机历史的重要部分。凭着这场战的胜利,克劳狄二世获得了哥特库斯(Gothicus)的称号。 在这场战役之后,在奥勒良皇帝的不懈努力之下,日耳曼人入侵者在随后的年代中基本被驱逐出巴尔干前线。.
查看 爱琴海和纳伊苏斯战役
纳克索斯
纳克索斯 (Νάξος; Nasso)是希腊爱琴海基克拉泽斯群岛纳克索斯岛的首府,它位于该岛的西侧,面积126.957 km²,人口6,533(2001年)。 纳克索斯是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有一些容易到达的古代废墟, 附近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滩,例如阿基亚安娜,Agios Prokopios, Alikos, Kastraki, Mikri Vigla,普拉卡,和 Agios Georgios。.
查看 爱琴海和纳克索斯
纳克索斯岛
纳克索斯岛(希腊语:Νάξος)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中心部位,属于希腊的基克拉泽斯大区,面积429平方公里,人口18188人。该岛的首府和最大城市纳克索斯有6,533人。 纳克索斯岛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出现居民,前后为爱奥尼亚人、波斯人、威尼斯人以及土耳其人殖民。在波斯人统治下发生的纳克索斯起义是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导火索。 今天,该岛是爱琴海上的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岛上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宜人的沙滩。 Category:爱琴海岛屿 Category:希腊城邦.
查看 爱琴海和纳克索斯岛
罗多彼山脉
罗多彼山脉(Rhodopes,;Родопи, Rodopi;Ροδόπη, Rodopi;Rodop)地处欧洲东南,其面积的83%以上都在保加利亚南部,其余部分在希腊。最高峰大佩雷利克峰(海拔2,191米)是保加利亚第七高峰。自然雕琢出的幽深河谷、巨大洞窟令该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尤为显著,如特里格勒峡谷。 保加利亚的水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就位于山脉西部,有一些水电级联和水坝用于电力生产、灌溉和旅游。罗多彼山脉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色雷斯人的遗址(如的佩尔佩利孔,以及贝林塔什),中世纪的城堡、教堂、寺庙,还有自18和19世纪保留下来的保加利亚村庄。.
查看 爱琴海和罗多彼山脉
罗多彼州
羅多彼州(Ροδόπη;)是希臘北部的一個州,屬色雷斯和東馬其頓大區。北鄰保加利亞,南臨愛琴海。面積2,543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12,883人。首府科莫蒂尼。 下分9市3鎮。希臘穆斯林佔當地人口的51.77%。當地也是希臘穆斯林最集中的地區。.
查看 爱琴海和罗多彼州
罗得岛
罗得岛(Ρόδος Ródos )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位于佐则卡尼萨群岛的最东端,它也是该群岛的主岛和希腊所辖最东的岛屿,距离土耳其仅18公里。其名来自于古希腊语中的「Ρόδον」(玫瑰),当时指的是今天的朱槿;島徽則是一隻跳躍的鹿。全岛面积为1,398平方公里,居民约为125,000人,其中约一半住在岛北部的羅得市,該市也是全島的首府和旅游中心。 罗得岛是爱琴地区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相当古老的关于忒尔喀涅斯的神话。品达的诗中称罗得岛是太阳神赫利俄斯和女神罗得结合的产物。在希腊化时期,这个岛屿的鼎盛时期,人们竖立起一个巨大的太阳神銅像,成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十字軍東征期间,医院骑士团占领了该岛,并改名为“罗得岛骑士团”,成为了岛屿历史上重要的存在,他们在岛上留下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罗得岛以它的文学气质和独特的历史内涵无愧为爱琴诸岛中的一颗明珠。.
查看 爱琴海和罗得岛
罗马:全面战争
是一款由Creative Assembly开发的回合制即时战术游戏,游戏背景设定为公元前270年开始的罗马共和国时期。游戏发布於2004年9月22日。 游戏以全景式战场表现著称,因3D引擎性能提升,游戏最多可於一战斗场景中显示三万名以上士兵。另游戏要求玩家运用综合性策略技巧,亦赢得好评。.
查看 爱琴海和罗马:全面战争
美國各州名稱詞源
美國50個州份的名稱源自不同的語言。當中24個州名來自美洲原住民語言:8個源自阿爾岡昆語、7個源自(其中1個經阿爾岡昆語之一的轉譯)、3個源自易洛魁語、1個源自猶他-阿茲特克語、5個源自其他美國原住民語言。另有1個源於夏威夷語。 另外22個州份的名稱源自各個歐洲語言:7個來自拉丁語(通常是英語人名的拉丁文轉譯)、5個來自英語、5個來自西班牙語(另外1個源自原住民語言但經西班牙語轉譯)、4個來自法語(當中1個經英語轉譯)。還有6個州名語源不詳或尚有爭議:亞利桑那州、夏威夷州、愛達荷州、緬因州、俄勒岡州和羅德島州,在下表中,這些州份將分別列出各種可能的來源語言或語意。 50個州份中有11個以人名命名以示紀念,當中7個以国王或王后命名:北卡羅萊納州、南卡羅萊納州、維珍尼亞州、西維珍尼亞州、馬利蘭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喬治亞州。只有華盛頓州是唯一一个以美國總統命名的州分。.
查看 爱琴海和美國各州名稱詞源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查看 爱琴海和美索不达米亚
群島
群島(archipelago或islands),又稱島群、列島,是由一連串島嶼所組成的地形。 英語的archipelago本字來自愛琴海(希臘語:αρχιπέλαγος),原指「主要的海」,源自希臘語arkhi(領袖)和pelagos(海)。.
查看 爱琴海和群島
義大遊樂世界
義大遊樂世界(E-DA Theme Park)為台灣首創古希臘情境主題遊樂園,為義大世界的其中之一事業體,於2010年6月19日開始試營運,2010年12月18日正式開幕。 義大遊樂世界全園區分為三大主題區,位於入口處的「大衛城」是以古希臘神殿為造型的設計,裡面擁有一座大型專業劇院「義大皇家劇院」,共1,800個以上座位,戶外有許多大型機械刺激遊樂設施。「聖托里尼山城」設計概念為複製愛琴海藍白山城聖托里尼,裡面擁有各式特色商店與異國風情的餐廳,還有一個「5D鬼船」的鬼屋。位於右側「特洛伊城堡」呈現特洛伊木馬屠城記場景打造,體驗穿越時空的神話時代。「特洛伊城堡」主題館是全台最大的室內遊樂館,主要以親子家庭客層為主,擁有50種以上的遊樂設施 每季都會準備各種精彩絕倫的表演活動,例如萬聖節及聖誕節遊行,劇院表演......等。 2012年7月推出全新設施「3D鬼船」,成為全台灣唯一擁有雙鬼屋的遊樂園,並於2014年7月升級為「5D鬼船」,增設恐怖頭髮林與飄散地獄氣味,驚嚇指數破百。 2016年1月推出全新設施「LIVE!唐基大嘴巴」+「3D塗鴉魚」,結合即時互動的科技設施,同一遊樂設施有兩種新奇玩法。.
查看 爱琴海和義大遊樂世界
義土戰爭
義土戰爭,土耳其稱為的黎波里戰爭,是一場於1911年義大利王國與鄂圖曼帝國的戰爭。戰爭爆發於1911年9月,至翌年10月結束。統一後的義大利王國漸漸湧現殖民主義意識,於是義大利在1911年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發生戰爭,剛好在1911年7月發生了摩洛哥危機,這恰巧為義大利的進攻提供了有利時機。1911年9月28日,義大利政府以其在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為藉口,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進駐的黎波里,但卻遭拒絕,於是在次日向土宣戰,其後土耳其戰敗,雙方簽訂了洛桑条约。條約使得義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的領土,於是這塊自十六世紀中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的北非沿海地區自此落入義大利的手中。.
查看 爱琴海和義土戰爭
羅德島州
羅德島與普洛威頓斯莊園州(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s)是美國面積最小的一個州,又譯作羅德艾蘭州。全名羅德島與普洛威頓斯莊園州,由於名稱過長簡稱為羅德島(Rhode Island),是美國州名最長的一州。此州屬於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的一部份。也是美國獨立革命中的早期13州聯盟之一。 此州下辖五个县,有普洛威頓斯县、肯特县、华盛顿县、布里斯多县和新港县。包括了普洛威頓斯莊園的主要土地,也就是普洛威頓斯县中所有的城鎮、羅德島(也就是地理上的艾奎奈克島(Aquidneck Island)),目前有新港市(Newport)、中城市(Middletown)與普茲茅斯市(Portsmouth)三個大城,這些城市大多是港灣。地理上羅德島州有十分之一的區域為海水覆蓋,而且無論從此州的任何地方到海岸線都不超過半小時的車程。所以它的別名是海洋之州, 由於羅德島州的名字上有個「島」字,許多人都誤解本州是個獨立島嶼,事實上羅德島州也有相當大一部分在美國本土。由於羅德島州全称中的普洛威頓斯莊園(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詞令人錯誤地以為此名字和奴隸制度有關,故羅德島州決定在2010年舉行公投以決定:繼續使用現有州名,或刪除現有州名中的「Providence Plantations」一詞,結果大部份投票者均支持保留現行州名,最終該州的名稱維持不變。.
查看 爱琴海和羅德島州
羅德島的門農
農 (Mέμνων; 前380年 — 前333年),在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時,門農作為希臘雇傭軍將領,為波斯大流士三世效力。.
查看 爱琴海和羅德島的門農
羅得市
羅得市(Ρόδος)是希臘十二群島的首府,位於佐則卡尼薩群島面積最大的羅得島北方,也為希臘最東邊的城市。 1988年,羅得市的中世紀古城,獲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選定為文化類世界遺產。.
查看 爱琴海和羅得市
羅馬-敘利亞戰爭
羅馬-敘利亞戰爭(前192年-前188年),也被稱為安條克戰爭或敘利亞戰爭,主要是羅馬和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在希臘、愛琴海和小亞細亞間的軍事衝突。 隨著馬其頓王國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敗於羅馬,使羅馬把影響力擴張到希臘本土,同時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擊敗托勒密埃及後,勢力也擴張到小亞細亞和色雷斯。從前196年起,這兩大勢力逐漸相互在檯面下摩擦,最終引發羅馬-敘利亞戰爭。 戰爭的最後由羅馬獲得徹底的勝利,安條克三世被迫簽下阿帕米亞和約,使塞琉古帝國割讓小亞細亞給羅馬的盟國,也進一步確認羅馬在希臘的霸權,更使羅馬成為地中海唯一的一等強國。.
查看 爱琴海和羅馬-敘利亞戰爭
羅馬海軍
羅馬海軍 (Classis)乃古羅馬的海軍,這支海軍為羅馬在地中海開疆闢地,卻從未如同羅馬軍團享有同等特權,寰顧歷史羅馬人始終是個以土地為基礎的國家,羅馬征服希臘及埃及等地方後,由這些地方引進非凡的航海技術,從而發展及管理自身的艦隊。間接因為這個原因,羅馬人認為海軍並不是源自羅馬,在古代海軍及艦隊卻沒有自主權,古羅馬海軍就算在最全盛的時代,也從來沒有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軍隊,他們只不過是羅馬陸軍的輔助。 經過第一次布匿戰爭後羅馬海軍大規模的擴軍以及為羅馬的勝戰扮演積極的角色,也為羅馬共和國建立在地中海的霸權,公元前2世紀的前期羅馬欲摧毀迦太基以及在東地中海的希臘化諸王國,以完全掌控海上的各個島嶼使其成為內海(Mare Nostrum),而羅馬海軍再次聲名大噪是在公元前1世紀剿滅海盜,隨內戰導致共和結束也使地中海再次分崩離析,公元前31年亞克興角戰役也是共和時期最後一次內戰,最後在奧古斯都的勝利下建立羅馬帝國。 在帝國時期地中海變成遼闊且和平的"羅馬湖",在缺乏海上敵人的狀況下海軍大多被削減,其任務也轉以打擊海上私掠為主,海軍也管理以及維持主要的河道像萊茵河以及多瑙河來支援陸軍。 在帝國末期出現新的征服者以及野蠻人的部落,羅馬船艦持續保衛開放的戰場,三世紀危機海軍開始徵收通行費以減少其本部的壓力,之後歐洲民族大遷徙(Völkerwanderung)衝擊帝國陸上的防線也是海軍不在處於次等地位,公元5世紀初羅馬必須阻擋野蠻人王國在西地中海的侵略,其中一支汪達爾-阿蘭王國也在地中海上掌握海軍並侵略羅馬城內,使羅馬船艦淪其所有,公元5世紀末繼承帝國西部西羅馬帝國覆亡,帝國東部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建立拜占廷海軍。.
查看 爱琴海和羅馬海軍
烏加里特
烏加里特(或譯為烏旮瑞特、烏迦利特或、烏加利特,現代地名拉斯·向拉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野茴香枝頭”)是古老的國際港都,位於北敘利亞沿地中海都市拉塔奇亞北方數公里處。在該地發現的檔案文獻經由來自邁錫尼和塞浦路斯(又稱阿拉西亞)的陶器證實後,確認烏加里特不僅和塞浦路斯有貿易外交關係,還向埃及納貢。該城政治勢力的興盛期由公元前1450年持續到前1200年。.
查看 爱琴海和烏加里特
烏古斯人
烏古斯人是古代突厥部落中的一个群体。是現在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和各地的土庫曼人的直系祖先。起源可追溯到6世纪,生活在現今的蒙古和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牧區游牧的部族聯盟,即是九姓烏古斯。 波斯無名氏地理著作《世界境域志》提出在巴尔喀什湖至咸海以北,錫爾河及恩巴河,烏拉尔河下游,現在哈萨克草原,有古茲和烏古斯,組成一個無首領,互相攻擊的部落聯盟,他们一部分前往伊朗和安納托利亞,建立了塞爾柱帝國;另一卡耶部落,前進至愛琴海邊,成立了鄂圖曼帝國,留在中亞原地的烏古斯人成為現在的土庫曼人。有人說他們最早來自烏揭。他们与突厥只是结盟关系,不是同一民族。他们汗的大帐在伊塞克湖一带。他们的头人叫叶护,王子叫亦纳勒。王子有叫阿德贝格的老师,即是太傅,统军的人叫苏巴什。 烏古斯有箭與公牛、氏族的意思。奧斯曼土耳其人認為他們是烏古斯人後人,這說法在官書中一直保留直到亡國。「烏古思」还與一系列的突厥部落有關,在中亚地区团结成一个新的邦联。这个社会政治联盟导致出现了一种新的更大跨部落突厥实体統一在塞爾柱帝國下。烏古思不是一个种族名称,可以翻译成“突厥部落”。“古突厥” ,或“西突厥支部”。「烏古斯」是一个地理和历史的指稱,而不是一个单独民族。烏古斯後來是指土庫曼人、土耳其人、克里米亞鞑靼人與撒拉族,阿塞拜疆人及加告茲人。他们本来有烏古斯叶护國河中以北,后来受钦察人攻击,向西与南移动。最远到了南俄。一些同化于钦察人。 烏古斯在史集中是一可汗,大部分突厥部落也與他有關。他以狼為圖騰。.
查看 爱琴海和烏古斯人
热那亚共和国
热那亚共和国(Repúbrica de Zêna /re'pybrika 'de 'ze:na/,Res Publica Ianuensis,Repubblica di Genova;全名最尊贵的热那亚共和国,1798-1805年称利古里亚共和国)是一个大约在1100年开始建立位于意大利西北海岸利古里亚地区的独立城邦,至1805年被拿破仑治下的法国吞并。虽然在拿破仑被打败后的1814年热那亚曾经复国,但热那亚之後只存在一段短时间,最终共和国被萨丁尼亚王国吞并。.
查看 爱琴海和热那亚共和国
爱奥尼亚海
伊奧尼亞海(Ιόνιο Πέλαγος,, Mar Ionio,, Deti Jon, ,意為“我們的海”)是地中海的一個海灣,北以奧特朗托海峽與亞得里亞海相連;西接義大利的卡拉布里亞(Calabria)與西西里(Sicily),並以墨西拿海峽與第勒尼安海連接;,東接阿爾巴尼亞以及許多的希臘島嶼,這些島嶼包括Strophades、Sphagia、Schiza、Sapientza、Kythira等島嶼,以及伊奧尼亞群島(Ionian Islands),如.
查看 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
爱琴海地区
爱琴海地区(Ege Bölgesi)是土耳其的七个地理分区(bölge)之一,位于西亚。 爱琴海地区位于土耳其西部,西临爱琴海(Ege Denizi),北接马尔马拉地区,西部、西南部与地中海地区相连,东边连接着中部安那托利亚地区。 爱琴海地区的总人口是9,594,019。.
查看 爱琴海和爱琴海地区
爱琴海诸岛
此乃爱琴海中岛屿列表。.
查看 爱琴海和爱琴海诸岛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希腊及爱琴地区古代文明的总称。它曾被称为“迈锡尼文明”,因为这一文明的存在通過海因里希·施里曼对迈锡尼始于1876年的发掘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后续的发现证明迈锡尼在爱琴文明的早期(甚至任何时期)并不占中心的地位,因而后来更多地使用更为一般的地理名称来命名这个文明。.
查看 爱琴海和爱琴文明
瘤鰍
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亞熱帶淡水魚,分布於歐洲愛琴海及黑海沿岸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5公分,棲息在沼澤、湖泊及河川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爱琴海和瘤鰍
瑪麗亞·卡拉絲
玛丽亚·卡拉丝(英文:Maria Callas;希臘文:Μαρία Άννα Σοφία Καικιλία Καλογεροπούλου,),美国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丝是意大利“美声歌剧”(bel canto)复兴的代表人物。她兼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超凡的舞台表演能力,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女高音之一。卡拉丝能够胜任各种风格的歌剧,出演的歌剧涵盖从早期古典歌剧直到晚近的威尔第和普契尼的作品。社会也曾广泛留意卡拉絲的個人生活。.
查看 爱琴海和瑪麗亞·卡拉絲
瓦尔达尔河
瓦尔达尔河(,),欧洲巴尔干半岛河流,干流流经马其顿、希腊。瓦尔达尔河为马其顿最长河流。瓦尔达尔河源于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边境的,流经马其顿北部,经-zh-cn:斯科普里;zh-hk:斯科普里;zh-tw:史高比耶-、韦莱斯,进入希腊境内,之后注入爱琴海的萨洛尼卡湾。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25,000 km2 (9,653 sq mi)。 最大水深4 m (13 ft)。 Category:马其顿共和国河流 Category:希腊河流.
查看 爱琴海和瓦尔达尔河
焚風
(Foehn wind)或稱火燒風是出現在山脈背面的乾熱風,焚風往往以阵风形势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的山脉都有类似的风,在各个地方它也有不同的名字。.
查看 爱琴海和焚風
番紅花屬
紅花屬(又称藏紅花)是鳶尾科的一个属,是一类多年生球根植物。原產於欧洲爱琴海岸及小亞細亞至中亞。花叶细长而状似松树叶子。全世界共有约80种番红花。 藏紅花精的来源为番红花(C.)的干燥柱头,可入药。.
查看 爱琴海和番紅花屬
番紅花歷史
人類栽種與使用番紅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年前。,橫跨多個文化、大陸與文明。番紅花,一種以番紅花(Crocus sativus)的乾燥柱頭製成的香料,自古一直是世界上最奢華的物質之一。有著略帶苦味的口感,似乾草的氣味,與微微金屬般的光澤,番紅花常用作食材調味、香水、染色與醫藥。番紅花土產自西南亞。。,於希臘首次種植。。 現今種植的番紅花源自野生的卡萊番紅花(Crocus cartwrightianus)。人工栽種者藉由選擇突變的長柱頭來繁殖卡萊番紅花。例如,青銅器時代末期克里特島,出現的卡萊番紅花與番紅花的突變種。。番紅花最早記載於西元前七世紀的亞述,亞述巴尼拔所匯編的植物文獻中。自此以後,便陸續揭露了四千年以來,番紅花可治療約莫九十種疾病等用途的記載。。番紅花緩慢的傳播、遍及整個歐亞大陸,而後並到達北非、北美與大洋洲的部分地區。.
查看 爱琴海和番紅花歷史
特洛伊
特洛伊(古希臘語:Τροία,或Ίλιον,拉丁語Troia,或Ilium),古希腊时代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位置)西北部的城邦,其遺址於公元1871年被發現。诗人荷马创作的兩部西方文学史最重要的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特洛伊戰爭,便以此城市為中心。19世紀之前一直被科學家視為虛構傳說的城市。 公元1871年德國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發現特洛伊城遺址废墟,其後於同址發現更多不同時代的城市遺址。其中被考古學家命名為“特洛伊Ⅶ”的遺址,被認為是荷马史诗時期的特洛伊城,但至今仍有爭議。据考古研究,此城毁灭于公元前13世纪。 史诗中特洛伊的遺址位於現今土耳其西北面的恰納卡萊省的(Hissarlik,北緯39°58′度,東經26°13′度),於愛達山的西南面,离達達尼爾海峽不远。於羅馬帝國時期,奧古斯都曾於此處建成一座名為“Ilium”的城市,直至君士坦丁堡建成後於拜占庭帝國時期迅速沒落。.
查看 爱琴海和特洛伊
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
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又称狄那里克山脉(,),是欧洲东南部的一条主要山脉,西起阿尔卑斯山脉,沿亚得里亚海海岸向东南延伸约645公里,东隔多瑙河流域与喀尔巴阡山脉相望,向南延伸为希腊境内诸山脉和爱琴海诸岛。 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第四大山脉,仅次于高加索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尔维亚、黑山、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最高点为阿尔巴尼亚境内的,海拔2692--。.
登樓棋
登樓棋(Santorini),是加拿大人Gordon Hamilton在2004年推出的兩到三人棋類,棋名原文取自愛琴海島嶼聖托里尼。.
查看 爱琴海和登樓棋
白梭吻鱸
白梭吻鱸(英語:Zander;學名:Sander lucioperca),又称鼓眼鱼。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河鱸科的其中一種,是淡水性和半溯河性鱼类,原产于欧洲分布於歐亞大陸鹹海、裏海、黑海、北海、波羅的海、愛琴海等沿岸水系,成魚体長平均約為40-80厘米,最長能達到130厘米,體重最大能達到19-20公斤。体黄色,有红色斑点,背黑色,背鰭硬棘13-20枚;背鰭軟條18-24枚;臀棘2-3枚;臀鰭軟條10-14枚;脊椎骨45-47個,棲息在水較混濁、養分較高的大型河川、湖泊、河口半鹹水水域,群游,在中上層水域活動,繁殖期在4-5月,會進行迴游,屬肉食性,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另可做遊釣魚及觀賞魚。.
查看 爱琴海和白梭吻鱸
花脊游蛇
花脊游蛇(学名:Coluber ravergieri)为游蛇科游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埃及、西奈半岛、小亚细亚、经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高加索、东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地中海、爱琴海、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各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多栖息于半沙漠草原或绿洲地区或村舍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阿塞拜疆巴库。.
查看 爱琴海和花脊游蛇
莱斯沃斯岛
莱斯沃斯岛(或譯萊斯博斯島,,Midilli)位於爱琴海东北部,为希腊第三大岛嶼、地中海第八大岛,现属希腊北爱琴大区萊斯沃斯州管辖。全岛面积1630平方公里。全岛人口90643人(2001年统计),三分之一聚居于首府米蒂利尼。 中世紀時該島曾經由拜占廷帝國所統治。公元803年,伊琳娜女皇就曾被流放至此,並死於島上。1355年,莱斯沃斯岛轉由熱那亞人統治。1462年奧斯曼土耳其擊敗熱那亞人,征服了該島並持續統治至1912年,希臘軍隊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奪得該島為止。 莱斯沃斯岛有著溫和的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8 °C(64 °F),年平均降雨量則為750毫米。島上經常陽光普照,很少有低溫和下雪的天氣。 该岛因古希腊著名女诗人萨福而闻名于世,由于萨福传说中是同性恋,故此英语中“女同性恋”(Lesbian)即由此岛名转化而来。.
查看 爱琴海和莱斯沃斯岛
聖埃夫斯特拉蒂奧斯島
聖埃夫斯特拉蒂奧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北部,距離利姆諾斯島30公里,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11公里、寬6公里,面積43.32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371。.
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Çanakkale Boğazı),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愛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查看 爱琴海和達達尼爾海峽
荷马
荷马(Ὅμηρος,约),相传為古希腊的遊吟诗人,生于小亚细亚,失明,創作了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者统称《荷马史诗》。目前沒有确切证据证明荷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被构造出来的人物。而关于《荷马史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当时经过几个世纪口头流传的诗作的结晶。.
查看 爱琴海和荷马
萊維薩島
萊維薩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科斯島和帕羅斯島之間的愛琴海東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6.5公里、寬2.5公里,面積9.12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34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0米,2009年人口僅3人。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萊維薩島
萊羅斯島
萊羅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距離比雷埃夫斯317公里,面積74.1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高度320米,2001年人口8,207。.
查看 爱琴海和萊羅斯島
萊斯沃斯州
萊斯沃斯州(Νομός Λέσβου)是希臘北愛琴大區的一個州,位於愛琴海東岸,與土耳其相望。包括萊斯博斯島、利姆諾斯島和聖埃夫斯特拉蒂奧斯島。面積2,154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10,220人。首府米蒂利尼。 下分17市1鎮。 * Λ.
查看 爱琴海和萊斯沃斯州
萨索斯岛
萨索斯岛是希腊卡瓦拉州的岛屿,面积378.8km²,是希臘第十二大島嶼。 島上最大的城鎮萨索斯,與島同名,人口约3,130(2001年調查),位於島的北部,與希臘大陸相對。2001年全島人口13,765。.
查看 爱琴海和萨索斯岛
萨莫色雷斯岛
萨莫色雷斯岛(希臘語:)位於北愛琴海,是希腊埃夫罗斯州的岛屿,面积178km²,人口2062,土地肥沃。島上芬加里峰海拔1,600米,是爱琴海最高峰。岛上有萨莫特拉斯的尼刻神像,即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罗马神话中称维多利亚。岛上大部分遗迹为前4-前2世纪希腊化时代建筑。.
查看 爱琴海和萨莫色雷斯岛
萨龙湾
萨龙湾(希腊语:Σαρωνικός κόλπος)又称埃伊纳湾位于希腊爱琴海的一个海湾,位于科林斯地峡东部。该海湾的名字来自于一位传说中的古希腊国王萨龙(Saron)。 Category:希腊地理 Category:希腊海湾.
查看 爱琴海和萨龙湾
鐵超人
《鐵超人》(鉄人28号)是1980年10月3日至1981年9月25日間於日本電視台播出的機器人動畫,由日本東京MOVIE製作,為橫山光輝漫畫《鐵人28號》的第2次改編動畫作品,播映時間為每週五18:00-18:30。台灣於1987年11月11日至1988年9月14日間,由台視引進於每週三18:00-18:30時段放映。 這套動畫在製作與播出時,標題並沒有包含“太陽的使者”,當時比較普遍的是書面資料會於標題後加註“(新)”作標記。之後坊間為方便區分,往往借用其片頭曲名字來稱之,直至2001年發售DVD版本時才正式採用《太陽的--使者 鐵人28號》(太陽の使者 鉄人28号)一名。.
查看 爱琴海和鐵超人
非利士人
非利士人(Philistines,希伯來語פלשתים, plishtim),天主教譯名為培肋舍特人,又譯菲力斯丁、菲力斯丁人,是居住在迦南南部海岸的古民族,其領土位於今日加薩走廊及以北一帶,並在後來的文獻中被稱為「非利士地」。非利士人的起源,現代考古學認為與希臘之南愛琴海的邁錫尼文化的早期有文化聯結。在非利士人留下任何文字資料之前,他們已採用迦南當地的文化和語言。非利士語的辭匯中,有許多證據證明他們起源於印歐語系。.
查看 爱琴海和非利士人
蝰屬
蝰屬(學名:Vipera)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下的一個有毒蛇屬,其分布範圍相當廣泛,既出沒於北非,亦有品種分布於北極圈、英國與及亞洲。Mallow D, Ludwig D, Nilson G. 2003.
查看 爱琴海和蝰屬
领海
领海又称领水,是一个从领海基线,即沿岸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或者群岛国群岛水域以外向海洋延伸3-12海里的海域。但各國視實際狀況可能另有規定。一国主权及于领海及其上空和底土。.
查看 爱琴海和领海
西塔尔凯斯
西塔尔凯斯(),色雷斯的奥德吕萨帝国(Odrysian Empire)君主。他与雅典结盟,建立了强国,其领土从多瑙河延伸至爱琴海。公元前429年,他侵入卡尔基斯半岛及马其顿以帮助阿闵塔斯,但旋即返回,几无建树。他远征特里巴里人——多瑙河下游部落——时惨败,命亡。.
查看 爱琴海和西塔尔凯斯
西爾納島
西爾納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斯坦帕利亞島東南面35公里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1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22米,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西爾納島
西西弗斯
西西弗斯(;又譯西緒弗斯、薛西弗斯、西西佛斯等),是希腊神话中一位被惩罚的人。他受罚的方式是: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山下,如此永无止境地重复下去。在西方语境中,形容词“西西弗斯式的”(sisyphean)形容“永无尽头而又徒劳无功的任务”。.
查看 爱琴海和西西弗斯
西邁納島
西邁納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部,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5.5公里、寬4.6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6米,2001年人口140。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西邁納島
西格罗库斯
西格罗库斯(,Hegelochus)是一名马其顿将领。Hippostratos之子,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妻子克娄巴特拉的侄子。 腓力二世遇刺后,亚历山大登基。稍后,亚历山大清洗了欧律狄刻和她的两个儿子,以及外戚阿塔罗斯,西格罗库斯幸免于难。 在 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他带领一队前哨騎兵 。 次年,安福忒罗斯被任命为赫勒斯滂的舰队指挥官,西格罗库斯受命攻击爱琴海岛屿上的波斯驻军。 他成功的使岛民摆脱了波斯人的控制;前331年当亚历山大在建设亚历山大利亚新城时,获悉了他的成功。同年,在高加米拉戰役,他指挥一支骑兵。 前330年,在菲罗塔斯忏悔内容中,提到西格罗库斯死于一次战斗。根据菲罗塔斯的证词,西格罗库斯对亚历山大的波斯式王权神化以及跪拜礼(proskynesis)愤愤不平,促使帕曼纽和菲罗塔斯的谋反。.
查看 爱琴海和西格罗库斯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查看 爱琴海和馬其頓
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
克麗奧佩脫拉(Κλεοπάτρα,約),馬其頓王國公主,後來嫁到伊庇魯斯成為王后。她是亞歷山大大帝唯一一位同父同母的親妹妹,在繼業者戰爭中地位舉足輕重,影響許多事件。.
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
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是古代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的陸上武裝力量,在馬其頓腓力二世軍事改革後首次在歷史中展現出這股顯赫的軍事實力,並由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發揚光大,它被認為是古代世界中最強大的軍事武力之一。 原先,早期阿吉德王朝的馬其頓軍隊只是由部落民兵組成,後學習南部希臘城邦的希臘重裝步兵作戰方式,最後經由腓力二世的軍事改革,採用最新的戰術和武器,並透過獨特的多兵種協同作戰。加上腓力二世連年作戰,征召的士兵幾乎成為常備的職業軍人,使腓力二世無時無刻可以驅使這支堅強、專精的軍隊,也保障兵源。在短短的時間內,馬其頓勇猛的軍事機器成為希臘或亞洲前所未聞的顯赫力量,軍隊的勝利更讓國家成為一個橫跨洲際的大帝國。 在戰術的改良上,腓力採用底比斯伊巴密濃達(他兩次擊敗斯巴達軍隊)的斜形陣列戰術,發展成早期的聯合兵種軍隊,包括有步兵方陣、騎兵、投射部隊,至亞歷山大大帝時就連攻城武器也投入野戰作戰使用。在武器的改良上,腓力二世引入薩里沙長矛,這種長矛(Pike)引入讓步兵在攻擊和防禦時都有良好的優勢。腓力的改革也使騎兵成為決戰戰役勝負的致勝兵種。 新式的馬其頓軍隊還與其他非馬其頓兵種並肩作戰,尤其是希臘的色薩利騎兵,其他還包含腓力二世雇傭愛琴海周圍和巴爾幹半島的各式傭兵部隊。當前338年腓力二世準備入侵波斯時,馬其頓軍隊中有半數以上來源都是非馬其頓裔的希臘人和周圍的蠻族部落組成。.
馬克羅尼索斯島
克羅尼索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阿提卡附近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13.5公里、寬2.5公里,面積18.42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80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馬克羅尼索斯島
马尔马拉海
尔马拉海(Marmara Denizi,Θάλασσα του Μαρμαρά),又譯--,是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具有重要的政治及軍事戰略地位。.
查看 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
马其顿 (希腊)
其顿(希腊语:Μακεδονία)是希腊面积最大、人口第二高的地区。它与西色雷斯和伊庇鲁斯往往被非官方地统称为北希腊。其地理位置为北纬40°45',东经22°54'。 它包括古代马其顿帝国的大部分位于今天希腊北部的领域。后来这个名称被扩展到巴尔干半岛的其它部分,这个地区成为今天的馬其頓地区。希腊的马其顿地区占这个地区的52.1%的陆地面积以及52.9%的人口。到1912年为止它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13年,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地被分给了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蒙特內哥羅。.
查看 爱琴海和马其顿 (希腊)
马其顿战争
罗马,马其顿和塞硫古战争是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与之后由罗马在地中海东部,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发动的战争。与布匿战争一起,它们使罗马控制并影响了整个地中海。.
查看 爱琴海和马其顿战争
马克·纽森
克·纽森(英语:Marc Newson,),是世界著名的一位工業設計師,澳大利亞人,祖先移民自希臘及愛琴海一帶,即是希臘人。 他的知名作品包括飛機、商品、傢具、珠寶、時裝等。 在2005年的時代雜誌,纽森入選為首1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查看 爱琴海和马克·纽森
马里查河
里查河 (Марица, Ἕβρος, Meriç) 是巴尔干半島東部的一條大河。源出保加利亞西南部的里拉山脈,曲折東流,轉南流經土耳其、希臘邊境,注入愛琴海,河口形成沼泽化三角洲。 全長480公里;下游构成希腊和土耳其的国界;流域面积5.4万平方公里;多石滩,富水力资源;埃迪尔内以下可以通航。 Category:保加利亞河流 Category:希臘河流 Category:土耳其河流.
查看 爱琴海和马里查河
马耳他
--共和國(-zh-tw:馬爾他;zh-cn: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語:Republic of Malta,阿拉伯語拼寫:جمهورية مالطة),通稱--,位於南歐的共和制的一個微型國家,首都瓦萊塔。是一個位於地中海中心的島國,有“地中海心脏”之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官方語言為-zh-tw:馬爾他;zh-cn:马耳他-语和英語。--亦是英联邦和歐洲聯盟的成員國。 --自然资源缺乏,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主要的外汇来源。--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查看 爱琴海和马耳他
马拉松战役
拉松战役(希腊语Μάχη τοῦ Μαραθῶνος, Machē tou Marathōnos)发生在公元前490年的一場戰役,古希臘城邦聯軍對抗波斯帝國,最終由雅典與斯巴達領導的希臘聯軍獲勝。.
查看 爱琴海和马拉松战役
魏森堡号战列舰
魏森堡号战列舰(SMS Weißenburg)是德意志帝国的首批远洋战列舰之一,是为纪念1870年普法战争中的胜利而命名。它是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的第三艘,其它姊妹舰还包括有、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1891年并至1894年完工。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在德国舰队的前十年役期中,魏森堡号跟随第一支队服役。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这一时期主要局限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指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重大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于1900-1901年间被派遣至中国。舰只于1904-1905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1910年,魏森堡号被售予奥斯曼帝国,并根据16世纪著名的奥斯曼海军将领而更名为图尔古特·雷斯号(Turgut Reis)。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主要是为奥斯曼的地面部队提供火炮支持。它也参与了与希腊海军的两次海上交锋——1912年12月的以及次月的,两场战役均以奥斯曼海军的失败告终。在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图尔古特·雷斯号曾对达达尼尔海峡沿岸的防御工事提供支持直到1915年中期,并于1915年8月退役至战争结束。战后按照和约,舰只本应割让给大日本帝国作为战争赔偿,但由于土耳其獨立戰爭的爆发,最终没有完成交割,而是继续留在土耳其,并加入新生的。从1924年至1933年间,它作为被重新启用,然后又在1950年以前担任,直至拆解报废。.
查看 爱琴海和魏森堡号战列舰
魯姆蘇丹國
罗姆蘇丹國(波斯語:سلجوقیان روم,現代土耳其語:Anadolu Selçuklu Devleti),是在安那托利亞的塞爾柱帝國延續政權,在1077年至1307年間統治安那托利亞内陆大部分区域,初時的首都在伊茲尼克,及後在科尼亚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history: ancient, medieval, and modern, chronologically arranged,。罗姆蘇丹國宮廷的流動性強,故開塞利、錫瓦斯等城市也扮演著首都的角色。在東面,罗姆蘇丹國逐步吞并、整合其它的突厥國家。在罗姆蘇丹國最強盛時,領土橫跨地中海安塔利亞及阿拉尼亞一線至黑海錫諾普地區的安那托利亞中部领土東至凡湖,西端接近代尼兹利及愛琴海流域。 罗姆(Rûm)出自阿拉伯语,指安纳托利亚,后来在阿拉伯语及伊斯兰世界指羅馬帝國,亦即后来的希腊化的拜占庭帝国。塞爾柱人称他們的蘇丹國為罗姆是因為蘇丹國建立在長久以來属于拜占庭帝國的地區。在一些較古老的西方文獻裡,罗姆蘇丹國有時被稱為科尼亞蘇丹國或以哥念蘇丹國。 十二世紀末及十三世紀初,罗姆蘇丹國興盛,佔領了拜占庭帝國在地中海及黑海的重要港口。在安那托利亞,罗姆苏丹通過建立商隊旅館鼓勵通商,便利了貨物由伊朗及中亞運往港口,還與熱那亞人建立了穩健的貿易關係。財富的累積使罗姆蘇丹國得以併吞曼齐克特战役以後建立的諸多突厥國家,如达尼什曼德王朝、、、阿爾圖格王朝。罗姆蘇丹成功抵受十字軍的攻擊,但在1243年被蒙古人打败,在此之前塞尔柱帝国已经灭亡,罗姆苏丹国成為了伊兒汗國的附庸。即使有一些精明强干的統治者為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努力,但罗姆蘇丹國还是在十三世紀末分崩离析,並在十四世紀徹底消失。 在罗姆蘇丹國統治的最後十年裡,領土内許多小(酋长国)宣布独立,其中包括奧斯曼人的奥斯曼贝立克。其地位最终被奥斯曼人崛起后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所取代。.
查看 爱琴海和魯姆蘇丹國
鲍里斯三世
鲍里斯三世(Борис III,),全名鲍里斯·克莱门特·罗伯特·玛利亚·庇护·路德维希·斯坦尼斯拉夫·萨维尔(Борис Клемент Роберт Мария Пий Станислав Сакскобургготски),现代保加利亚的第二任沙皇,1918年至1943年在位。.
查看 爱琴海和鲍里斯三世
费拉
费拉(Φηρά)是希腊爱琴海岛屿圣托里尼岛的首府。这是一个传统的居民点。费拉其实是该岛古代名称锡拉的不同发音。 费拉是一座白色房屋的小镇,修建在半圆形的锡拉岛西部边缘400米高的火山边缘。镇上主要有两个博物馆。一个是锡拉考古博物馆,在缆车入口以东30米,锡拉史前博物馆位于白色东正教大教堂的东南角,修建在毁于1956年地震的 Ypapanti 教堂遗址上。 前往费拉主要是经由其东侧的道路,从港口步行或骑驴经过Z字形的小径攀登而上,或直接从港口搭乘缆车。费拉的中心广场称为Plateia Theotokopoulou,有巴士及的士站,银行和药店。 狭窄的小路,两边是各种纪念品店、珠宝店、餐厅,连接缆车站和中心广场,在夏季满是游客。 费拉的景色相当壮观,能看到18公里长火山的漂亮全景,从南端的阿克罗蒂里角到北端的尼古拉角,加上中间的火山岛尼亚卡美尼,西部的忒拉西亚岛,以及蓝色的爱琴海海水。时常可以看到大游轮停泊在尼亚卡美尼和费拉之间的小港口。.
查看 爱琴海和费拉
麦伦普塔
麦伦普塔(Merneptah)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九王朝的第四任法老。(约公元前1213年7月或8月—约公元前1203年5月2日在位),作为拉美西斯二世第十三子,由于与之较长的十二位兄弟早于其父去世而得以继承王位。即位时已近六旬,父王统治后期,埃及的战备已经废弛,利比亚人逐渐进入三角洲西部地区,进攻埃及的领土。约公元前1209年前后,一些被迫离开小亚细亚和爱琴海附近在中东停泊的海上民族与利比亚人联合,企图入侵埃及位于三角洲的行政与宗教中心孟斐斯和要地赫利奥波利斯。此事为其所获知后,他立即率军与前者作战。同年春天,在弓箭手、步兵与战车兵的紧密配合下,经过6小时激烈交战后歼敌近9400余人,取得了对利比亚人及海上民族的胜利,成功地抗御了来自外部势力对埃及的威胁。埃及危险解除后,他铭刻4块碑文作为纪念。这些碑铭包括《以色列石碑》,叙述了其在巴勒斯坦镇压叛乱的经过,并将以色列人作为其所击败的民族之一。这一史实在《出埃及记》和《士师记》中得到了反映。同时他还新建了宫殿。他的陵墓已发掘,其木乃伊得到确认。.
查看 爱琴海和麦伦普塔
軍事戰略
克劳塞维茨將戰略定義為「如何使用戰爭手段以達成戰爭目的的學問」;李德哈特定義為「使用以及分配軍事工具以達成政策目標的藝術」。就以現代用法而言,戰略分為多種層次,傳統的戰略指軍事戰略(Military Strategy),亦即是戰爭的前置規劃、軍事行動的詳細計畫,武力的運動與處置等等。而加上了政治層面,亦即戰爭的指導,則被稱之為大戰略(grand Strategy),此外還有包含經濟、心理各層面的總體戰略(Total Strategy),以及野戰戰略(現在指為戰術Tactic)等較為低層面的說法,但大體來說戰略指的是具有「總體性」的規劃。.
查看 爱琴海和軍事戰略
默特尔·克莱尔·巴舍尔德
特尔·克莱尔·巴舍尔德(Myrtle Claire Bachelder,)美国化学家,军官,曾秘密工作于曼哈顿计划从事原子弹研发,在金属化学技术上亦有贡献。 巴舍尔德早年供职于美国陆军妇女队,后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从事核武器开发,直接服务于曼哈顿计划。她所开创的实验方法对项目制作原子弹颇具重要性。二战结束后,巴舍尔德转入芝加哥大学从事金属化学方向的研究,在稀有元素提纯等方面均有所贡献。自研究所退休后,她曾出任出任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官员。.
黑海
黑海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陆间海,被欧洲、高加索和安那托利亞半岛所包围。黑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域相联。西亚和东欧被这一系列水体分隔开来。黑海在北面通过刻赤海峽与亞速海相连。流入黑海的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聂伯河。沿海国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沿海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尔、布尔加斯、瓦尔纳、康斯坦察、图尔恰、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巴统等。 黑海的面积有(不包括亞速海)Surface Area—,最大深度为Maximum Depth—,体积为。黑海形成一个东西向的椭圆形凹陷。黑海的南面是本廷山脈,东面是高加索山脉,西北面是宽阔的低地。黑海东西向最宽有大约。.
查看 爱琴海和黑海
黑海地區
黑海地区(Karadeniz Bölgesi)是土耳其的七个根据人口普查定义的地理分区(bölge)之一。黑海地区西接马尔马拉海地区,南邻中部安那托利亚地区,东南与东安那托利亚地区相连,东北与格鲁吉亚接壤,北临黑海。.
查看 爱琴海和黑海地區
鼠海豚
海豚(学名:)是一种可以长至1.85米的齿鲸,為海豚的親族和外表相似故名。它背部黑色,腹部白色,生活在北大西洋欧洲、非洲和北美洲东岸、以及在黑海和太平洋亚洲和美洲的海岸附近。它以鱼、甲壳动物和乌贼为食。 鼠海豚是北海和波罗的海中最常见的齿鲸,但是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原因可能是人类向海中排放有毒污水以及在渔网中窒息。.
查看 爱琴海和鼠海豚
辽宁号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舷號:16),是一艘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航空母舰,是中国第一代及第一艘航空母艦,亦是首艘和唯一一艘001型航空母舰。该舰舰名源自其建造地辽宁省。 辽宁舰原为计划服役于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里加号”,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更名为“瓦良格號”。后因苏联解体,处于67.3%完工的状态搁置,未能建成服役。1998年3月19日,前解放军军人,香港商人徐增平以专为此成立的私营澳门创律公司名义出面,以2000万美元报价,经拍卖中标瓦良格号及其全套设计图纸,并随即支付10%首款200万美元。其后由华夏证券公司、有军方背景的东方汇中公司、国企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参与其中,投入大量资金和主管澳门创律公司运营。 2000年6月14日,“瓦良格”号航母离开黑海造船厂,但其在運返中國大陸時受到土耳其共和国政府的阻撓,直到2002年3月3日方获准利用拖船将尚未完成舾装无自航动力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舰拖回中国大连。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向澳門創律公司支付8.78億元人民币。随后自2005年起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对其进行续建及改造。 2012年9月25日,该舰在大连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為“辽宁舰”。此后在2013年与2016年两次赴南海进行远洋训练。2016年11月,解放軍宣布遼寧号航母戰鬥群已具備作战能力。2017年,辽宁舰访问香港,并对公众开放。2018年1月4日夜,辽宁舰穿越台湾海峡赴南海训练。.
查看 爱琴海和辽宁号航空母舰
远古文明
《遠古文明》Ikariam是一款由德國游戏公司Gameforge AG製作的、在瀏覽器內使用的免費大型多人線上遊戲(MMOG)。 目前已有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土耳其、波蘭、葡萄牙、美國、丹麥、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希臘、荷蘭、芬蘭、俄羅斯、台灣、香港版本,將來會繼續增加版本。 各語種版本分別有各自多個伺服器,玩家無法在各個伺服器之間交互通訊。除非在升級期間,全部玩家使用同一個遊戲版本。.
查看 爱琴海和远古文明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 法文: Civilisation mycénn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這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荷馬史詩在內,大多數的古希臘文學和神話歷史設定皆為此時期。.
查看 爱琴海和迈锡尼文明
錫基諾斯島
錫基諾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南部,距離聖托里尼31公里,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14公里、寬4.7公里,面積42.50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38。.
查看 爱琴海和錫基諾斯島
錫米島
錫米島 (Σύμη) 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距離羅得島約41公里,面積65.7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高度617米,2001年人口2,580。.
查看 爱琴海和錫米島
錫拉夏島
錫拉夏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聖托里尼的一部分,長5.7公里、寬2.7公里,面積9.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95米,2001年人口268。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錫拉夏島
鈍鼻蝰屬
鈍鼻蝰屬(學名:Macrovipera)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下的一個有毒蛇屬,主要分布於北非、中東的半沙漠地帶,與及愛琴海的米洛斯島,是每年西亞及非洲一帶所發生的人類遭毒蛇咬傷事件的元兇之一。鈍鼻蝰性情暴躁,而且能釋出大量毒液,被認為是相當危險的蛇類。Mallow D, Ludwig D, Nilson G.
查看 爱琴海和鈍鼻蝰屬
阿加索尼西島
阿加索尼西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7.5公里、寬3.4公里,面積14.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58。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阿加索尼西島
阿塔罗斯一世
阿塔羅斯一世(救主)(希腊語:,約)帕加馬王國國王,統治時間前241年-前197年,他統治的帕加馬城是愛奧尼亞的一座希臘城邦。阿塔羅斯的生父也名為阿塔羅斯,母親是安條尼絲,阿塔羅斯之後過繼給堂叔歐邁尼斯一世,成為他的養子,繼承歐邁尼斯一世之位,他起初一開始只是世襲的統治者,在前238年阿塔羅斯一世正式採用國王頭銜,阿塔羅斯王朝的名字就是以其得名。 當時塞爾特人部落從色雷斯遷移到加拉太,稱為加拉太人,加拉太人將近一個世代的時間肆無忌憚般掠奪小亞細亞鄰近的城市和地區,並向他們收取沉重的貢金。但在阿塔羅斯一世在位時,阿塔羅斯從加拉太人手中贏得一場重要勝利,因此在帕加馬舉行慶祝這場勝利的活動,並立了一些紀念物,其中最令後世知名的就是《垂死的高盧人》雕像。這次勝利也代表著小亞細亞的居民脫離加拉太人的恐懼,使阿塔羅斯贏得「救主」以及巴西列斯(國王)的稱號。 在軍事上,他是一位具備勇氣和軍事才能,任內王國成為羅馬共和國堅貞的盟友,他參予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和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對抗馬其頓的腓力五世並佔有重要的地位。與馬其頓戰爭中,他指揮多場海上行動,成功阻止馬其頓朝愛琴海周圍進犯,並贏得許多榮譽和戰利品,他也為王國取得一些愛琴海的島嶼,如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中獲得埃伊納島(Aegina),第二次獲得安德羅斯島(Andros)。另外阿塔羅斯一世也從腓力五世手中幸運地死裡逃生兩次。 阿塔羅斯一世在位期間是小亞細亞希臘城邦的保護者,還視自己對抗蠻族的捍衞者。在東方希臘人勢力中,他治下的帕加馬國力強盛。前197年,差不多第二次馬其頓戰爭要結束之時,阿塔羅斯逝世,享年72歲,先前阿塔羅斯曾在波奧蒂亞(Boeotia)議會中發表演說時明顯有中風的徵狀。王位傳給其子歐邁尼斯二世繼任。.
查看 爱琴海和阿塔罗斯一世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又譯亞他薛西斯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Ἀρταξέρξης;Artaxerxes II;),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404年—约公元前359年在位),大流士二世之子和继承人。公元前404年埃及失守,次年其弟小居鲁士起事,公元前401年,小居鲁士兵败被杀。翌年,斯巴达脱离波斯,此后5年中,斯巴达接连取胜。公元前394年斯巴达海军于尼多斯溃败,使波斯完全控制爱琴海。由底比斯、雅典、阿尔戈斯和科林斯组成的希腊联盟亦继续进攻斯巴达。因雅典获益,故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与斯巴达媾和,公元前386年迫使雅典接受《安塔西达和约》。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两次远征埃及(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83年,公元前374年),均被击败。他在位后期,爆发于前362年的安纳托利亚波斯总督叛乱、雅典、斯巴达和埃及联合叛乱,因同盟相互猜忌,使他最终获胜。.
查看 爱琴海和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阿尔戈利斯湾
阿尔戈利斯湾()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东海岸,阿卡迪亚州和阿尔戈利斯州两州环抱,向爱琴海开放。阿尔戈利斯湾及其岛屿有时与萨罗尼科斯湾及萨罗尼科斯群岛合称为阿尔戈-萨罗尼科斯湾和阿尔戈-萨罗尼科斯群岛。海湾中的岛屿有斯派采斯岛(Spetses)、普拉蒂亚岛(Plateia)和普西利岛(Psili),但最著名的是布爾茲(Bourtzi)小岛及其城堡。 阿尔戈利斯湾沿岸城镇中,海湾北部的纳夫普利翁、东南部的斯派采斯(Spetses),西南部的蒂罗斯(Tyros)等处有渡轮航线。 Image:Nafplio3.jpg|布爾茲塔 Image:Μπούρτζι 7758.jpg|纳夫普利翁、布爾茲和阿尔戈利斯湾 Category:希腊海湾 Category:爱琴海.
查看 爱琴海和阿尔戈利斯湾
阿巴扎人
阿巴扎人(abazins or abazinia;Абази́ны;切爾克斯語: Абазэхэр;Abazalar;أباظة),又譯“阿巴札人”或“阿巴茲人”,是主要分布於俄羅斯聯邦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和阿迪格共和国境內的一個民族,信仰遜尼派伊斯蘭教。根據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有43,341阿巴扎人居住在俄羅斯。国外則分布在土耳其、埃及 、叙利亚、约旦、亞美尼亞及烏克蘭。.
查看 爱琴海和阿巴扎人
阿利阿克蒙河
阿利阿克蒙河(Ἁλιάκμων, Aliákmon or Haliákmōn),为希腊最长的河流,总长322公里。该河发源于希腊北部的品都斯山脉格拉莫斯山(Grammos),靠近阿尔巴尼亚。流经卡斯托里亚湖(Kastorias)、品都斯峡谷,塞萨洛尼基平原(萨洛尼卡平原),最后注入爱琴海西部塞尔迈湾(Thermaikos Kolpos)。 A Category:希腊地理之最.
查看 爱琴海和阿利阿克蒙河
阿納菲島
阿納菲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的一部分,長12公里、寬6公里,面積38.4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84米,2001年人口273。.
查看 爱琴海和阿納菲島
阿索斯山
阿索斯山(Άθως,)為希臘東北部的一座半島山與東正教會修行制度的重要中心,在希臘國內是一個。阿索斯山共有20處修道院,直接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管轄。 阿索斯山在希臘語中被稱為「聖山」(Άγιον Όρος),其政治實體被稱為「阿索斯政體」(Αθωνική Πολιτεία)。傳統上東正教的其他語言也將該名稱翻譯為「聖山」(如保加利亞語及塞爾維亞語的Света гора、俄語的Святая Гора、喬治亞語的მთაწმინდა)。在古典時期,阿索斯山所在的半島被稱作Ακτή。 阿索斯山自古以來就有人居住,以近1,800年的基督教傳統和悠久的修道歷史傳統而聞名,其歷史可回溯到至少800年前與拜占庭時期。今日,來自希臘與包括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喬治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及俄羅斯等東正教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共2,000多名僧侶,在阿索斯山過著苦行生活,與世界其他地區處於隔離狀態。阿索斯山的修道院收藏了豐富且保存完好的文物,包含珍貴書籍、古老文獻與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藝術品;自從1988年以來,阿索斯山就被列為世界遺產。 雖然阿索斯山技術上與希臘其他地區共同屬於歐洲聯盟的一部份,但其聖山修道院的地位以及阿索斯山機構的司法管轄權,受到希臘的明確描述與批准,並受到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前身)的認可。在阿索斯山,人員與貨物的出入境自由受到限制,必須由修道院政體當局許可,並只限於男性入境。.
查看 爱琴海和阿索斯山
阿爾基島
阿爾基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6公里、寬2公里,面積6.6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4米,2001年人口54。.
查看 爱琴海和阿爾基島
阿爾及利亞的土耳其人
阿爾及利亞的土耳其人,是指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生活的土耳其人。他們多是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來到當地的土耳其駐軍與官員的後裔。他們有些人與當地女人結婚,生下稱為寇爾斡里斯的混血兒。.
阿爾馬夏島
阿爾馬夏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3.2公里、寬1.6公里,面積2.56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11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阿爾馬夏島
阿莫爾戈斯島
阿莫爾戈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距離納克索斯島約30公里,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6.3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859。.
查看 爱琴海和阿莫爾戈斯島
阿里貝伊島
阿里貝伊島是土耳其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西北部,距離希臘萊斯博斯島16公里,由巴勒克埃西爾省負責管轄,面積23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約5,000。.
查看 爱琴海和阿里貝伊島
阿提卡
阿提卡(Attiki)是希腊傳統的地理分區之一,自古希腊時期開始就開始使用這一稱號。.
查看 爱琴海和阿提卡
阿洛尼索斯島
阿洛尼索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色薩利大區負責管轄,距離斯科派洛斯島3公里,屬於斯波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20公里、寬4.5公里,面積129.61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2,700。.
查看 爱琴海和阿洛尼索斯島
阿斯忒里亚
阿斯忒里亚(古希腊语:στερία,字面意思是“星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提坦。 根据神话,阿斯忒里亚是第一代提坦神科俄斯与福柏的女儿,勒托的妹妹。她主管神谕、占星术和招魂术。据赫西俄德说,阿斯忒里亚是珀耳塞斯(同为提坦)的妻子,并与后者生了赫卡忒。 在希腊神话的三位夜神中,黑夜女神倪克斯是夜之本体的化身,勒托与阿斯忒里亚则是象征着夜的表现。勒托代表着漆黑之夜,为暗夜女神;阿斯忒里亚代表着群星璀璨之夜,为星夜女神。 有关阿斯忒里亚的主要神话如下:宙斯疯狂地追求阿斯忒里亚。为了摆脱这种骚扰,阿斯忒里亚把自己变成了鹌鹑。又一说,阿斯忒里亚化作鹌鹑后跳进了爱琴海,变成了俄耳堤癸亚岛(ρτυγία,意为“鹌鹑岛”,即今提洛岛)。农诺斯记载了这个神话的另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中,追求阿斯忒里亚的神祇是波塞冬。.
查看 爱琴海和阿斯忒里亚
阿拉姆
阿拉姆(Արամ)是阔伦尼的摩西(Moses of Chorene)所写的亚美尼亚历史中一位亚美尼亚人族长,该名字是亚美尼亚语中使用较多的男性名字,在希伯来语和阿拉姆语中其起源和意义不同。.
查看 爱琴海和阿拉姆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
阿拉伯-拜占庭战争是公元7世纪到11世纪发生在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战争从穆斯林阿拉伯人的扩张开始,经过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等时期,到11世纪中期结束。 公元7世纪三十年代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今沙特阿拉伯)开始的急速扩张使得拜占庭很快损失了南部的一些省份(埃及、叙利亚)。在之后的五十年里,倭马亚哈里发多次袭击小亚细亚,两次威胁到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占领了阿非利加地区(今突尼斯一带)。公元718年,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围中战败后,阿拉伯人的攻势没能延续下去。阿拔斯王朝时期多次交换停火协议的情况下,双方关系趋于缓和,但冲突仍然存在。在阿拔斯和地方统治者的支持下,几乎每年都有军事袭击。这种僵持的状况持续到公元10世纪。 战争的最初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总是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为避免与穆斯林在空旷的地带发生正面冲突,拜占庭帝国更愿意撤退到防守坚固的要塞当中去。在约740年后,拜占庭帝国才开始打反击,但阿拔斯王朝能利用对小亚细亚巨大而有毁灭性的入侵来实施报复。随着公元861年后阿拔斯王朝的衰落,拜占庭马其顿王朝时的国力有所强大,战势逐渐逆转。在公元920年到976年这大约五十年间,拜占庭帝国终于打破了穆斯林的防守,重新夺回了北叙利亚与大亚美尼亚地区。战争的最后一个世纪主要是拜占庭帝国与法蒂玛王朝在叙利亚边境上的战事,但边境线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直到1060年后塞尔柱突厥人的到来。 穆斯林在这场战争中开始使用海军。从公元650年开始,地中海便成为战场。地中海里的岛屿和海岸边的港口等聚落时常有军事冲突发生。穆斯林在9世纪末10世纪初占领了克里特岛、马耳他岛和西西里岛之后,取得了地中海的制高点,使得他们的舰船可以轻易地到达法国、达尔马提亚等地的海岸,甚至能到达君士坦丁堡周围。.
阿拉恰特
阿拉恰特是土耳其的城鎮,由伊茲密爾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愛琴海畔,面積70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6米,是滑浪風帆的勝地,2000年人口8,401。.
查看 爱琴海和阿拉恰特
赫拉
赫拉(Ἥρα 或 Ἥρη、Hera),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奧林帕斯山众神之中地位及权力为最高的女神,同时也是奧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她是克羅諾斯和瑞亞的众多儿女之一,也是宙斯的姐姐和第三位合法妻子(墨提斯、忒弥斯、希拉),而且还是宙斯的这三位合法妻子中唯一的一位正妻(包括不合法的妻子,继勒托后希拉排在第七位)。她和宙斯共同育有阿瑞斯、赫淮斯托斯、赫柏和厄勒梯亚。希腊神话裡的希拉相對應於羅馬神話里的天后朱諾(Iūno、Juno)。赫拉被认为是婚姻和妇女的保护神,掌管婚姻和生育,同时也是阿尔戈英雄的保护神。伯罗奔尼撒是赫拉崇拜的发祥地,随着奥林帕斯教的统一,她被希腊各地所接受,从迈锡尼到希腊的各地都有她的神殿,甚至亚美尼亚,巴比伦,伊朗,亚述,埃及都有赫拉的信徒和朝圣者。赫拉并不只是一位爱琴海地区的女神。在阿耳戈斯有专门纪念赫拉女神的“天后节”。 她的名字在古希腊语中为“贵妇人”、“女主人/女统治者”、“高贵的女性”的意思。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著作《神谱》中则把赫拉称为“脚穿金鞋的赫拉(gold-shod Hera)”;在荷马史诗中,她被称为“白臂女神赫拉(white-armed goddess Hera)”、“金座女神赫拉(golden-seated goddess Hera)”以及“牛眼睛的天国王后(简称天后)(ox-eyed Queen of Heaven)”,形容坐在黄金宝座上的天后赫拉异常美丽,拥有一双炯炯有神和洞察一切事物的大眼睛,臂膀洁白如百合,一头秀美的卷发从王冠下边泻出,流露出威严而安详的神情。诸如此类的这些形容语都与图腾崇拜有关。.
查看 爱琴海和赫拉
薩第斯
薩第斯(英語:Sardis,拉丁語:Sfard)是一座位於今天土耳其馬尼薩省境內的古代城市。它曾是古國里底亞的首都,也是波斯帝國重要的城市之一,羅馬帝國資深執政官的所在地。在羅馬帝國晚期至拜占庭帝國統治時期,它亦是里底亞省的大都會之一。薩第斯也是新約聖經啟示錄提到的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之一撒狄教會。到了19世紀,薩第斯已成為一座遺址,主要保存著羅馬時期興建的建築。.
查看 爱琴海和薩第斯
薩米奧普拉島
薩米奧普拉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距離薩摩斯島0.5公里,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2.15公里、寬0.7公里,面積1.01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53.2米,2001年人口僅5人。.
查看 爱琴海和薩米奧普拉島
薩摩斯州
薩摩斯州(Νομός Σάμου)是希臘北愛琴大區的一個州,位於愛琴海東岸,與土耳其相望。包括薩摩斯島、伊卡里亞島和富爾尼群島。面積77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44,144人。首府瓦西在薩摩斯島。 下分8市。 Σ.
查看 爱琴海和薩摩斯州
開羅會議
開羅會議(Cairo Conference),代號「六分儀」會議,亦稱第一次開羅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4次高峰會議之一,會期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國、英國、美國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三國領袖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委員長、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出席,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及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制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及援華方案,會後公佈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塑造戰後東亞的新局勢。開羅會議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地位,對中國政治上意義重大;戰略方面,雖然會上決議和承諾許多未予實行,行動計劃一再延期和更改,最終仍達成中、英、美三國聯手反攻緬甸的目的。.
查看 爱琴海和開羅會議
門德雷斯河谷戰役
凱里恩-利莫切爾戰役(Battle of Hyelion and Leimocheir)。戰役爆發於密列奧塞法隆戰役的次年,即1177年的門德雷斯河谷一帶。此役中拜占庭軍隊重創塞爾柱羅姆蘇丹國,一舉扭轉了自密列奧塞法隆戰役以來拜占庭的被動地位。.
查看 爱琴海和門德雷斯河谷戰役
蒂诺斯岛
蒂诺斯岛(希腊语: Τήνος),希腊爱琴海岛屿,位于安德罗斯岛和米科诺斯岛之间,为基克拉泽斯群岛中的主要岛屿之一。该岛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总人口8,574 (2001)。1207年至1715年间,该岛为威尼斯人占据。1715年至1821年,该岛被奥斯曼土耳其占据。 在希腊独立战争中,该岛收复。该岛主要城镇为蒂诺斯。.
查看 爱琴海和蒂诺斯岛
蒂洛斯島
蒂洛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14.5公里、寬8公里,面積6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高度612米,該島自舊石器時代有人類居住,2001年人口533。.
查看 爱琴海和蒂洛斯島
邁昂尼蘇斯戰役
邁昂尼蘇斯戰役(Battle of Myonessus),是羅馬-敘利亞戰爭中決定性的海戰,羅馬和羅德島的聯合艦隊在這場戰役摧毀殘餘的塞琉古海軍主力。.
查看 爱琴海和邁昂尼蘇斯戰役
锡夫诺斯岛
锡夫诺斯岛( / Sifnos)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属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一部分,米洛斯岛的北面。岛屿面积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0公里,居民人数约2000人。它在古代盛产金银矿石,积聚了许多财富,在德尔斐圣地有一个他们捐赠的宝库见证着这段辉煌。 Category:基克拉泽斯群岛岛屿.
查看 爱琴海和锡夫诺斯岛
锡罗斯岛
锡罗斯岛(Syros) 是爱琴海希腊基克拉迪群岛的岛屿之一。它位于雅典东南78海里(144公里)。埃爾穆波利是锡思罗斯岛的主要港口,也是该岛的首府城市。赫耳木波利斯是以希腊掌管商业之神──赫耳墨斯(Hermes)的名字命名,该城又被称为「基克拉迪女王」。在19世纪,该港的重要性甚至超出雅典以南的比雷埃夫斯港。 锡罗斯岛由自然美景和传统村镇所组成,全岛既有史前青铜时代典型的基克拉迪文化建筑,又有新古典主义影响的独特建筑,给遊客美的享受。岛上最受欢迎的细沙滩,是西海岸的佳丽萨斯海滩(Galissas Beach), 那是个水清见底的酒绿色浅海,两座山对峙形成一个面向爱琴海的海湾。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都可以开到离海滩很近的地方,那里还有餐厅、酒吧。如果在旺季海滩人多,游客还可以选择去南边的米嘉罗斯村(Megas Gialos) 或者芬妮卡斯村的海滩(Finikas)。.
查看 爱琴海和锡罗斯岛
自由级战列舰
自由级战列舰(Liberté class)是法國海軍所建造的前無畏艦,本級艦由4艘艦組成,分別為自由號、民主號、真理號、正義號。在艦艇設計上,本級艦大多數設計沿襲自前一型共和级,這2級別軍艦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自由级的副砲口徑尺寸採用,比共和级採用的 口徑還要大。由於這2級別過於相似,有時會被歸類為同一設計。4艘自由级战列舰分別於1903年至1908年間建造,但卻比同時期英國的无畏号战列舰晚2年服役,使得本級艦在服役前即性能過時。 1909年9月,自由號、正義號、真理號前往美國參與。2年後,首艦自由號即因前彈藥艙爆炸而在土倫報廢,此次意外還造成約250名官兵死亡。剩餘3艘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並在海戰中協助法軍艦隊擊沉奧匈帝國海軍,接著協助聯軍阻止奧匈帝國海軍突破亞得里亞海防線。戰爭進入尾聲時,3艘艦皆被指派駐防於穆茲羅斯,協防愛琴海一帶海域。法國海軍最終於1921年至1922年間,陸續將3艘艦從中除籍並拆解。自由號的殘骸則在爆炸意外後一直留在土倫港內,直到1925年才打撈拆解。.
查看 爱琴海和自由级战列舰
里奥纳德·科恩
里奥纳德·诺曼·科恩(Leonard Norman Cohen,也译作莱昂纳德·诺曼·科恩,),生於魁北克蒙特婁西峰(Westmount),加拿大创作歌手、音乐人、诗人以及小说家。他的作品中充满对宗教、孤独、性以及权利的探讨。科恩先后获选进入加拿大音乐名人堂,加拿大创作名人堂,美国摇滚名人堂,同时他被授予了加拿大最高平民荣誉加拿大勋章及魁北克民族勋章。 2008年科恩获选进入美国摇滚名人堂时,致辞人娄·里德形容其是“最高水平与最具影响力的创作人之一。” 评论家布魯斯·艾德(Bruce Eder)曾在一篇评述科恩流行音乐事业的文章中写到,“(科恩)是六十年代晚期最迷人也是最神秘……的创作人之一,……40年的音乐创作成功的保留了一批听众……仅次于鲍勃·迪伦(也许还有-zh-hans:保罗·西蒙; zh-tw:保羅·賽門;-,从影响力来说),在众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并且还依然活跃在21世纪的舞台上的音乐人物里,他比其他任何一位都更能吸引评论家和年轻音乐人的注意力。” 美国诗人学会对其在艺术领域的一生做出过更加概括的评论,包括他的诗歌、小说以及词曲作品,“(科恩)对诗歌、小说和音乐的成功糅合在其1993年出版的《Stranger Music: Selected Poems and Songs》作品表现得尤其突出,这部作品包含了200多首科恩的诗……多段小说的节选,和大约60首歌词……虽然对于某些人来说,里奥纳德在追求音乐创作时偏离了文学;但是对于喜爱科恩的人来说,他们更加乐于认为他作为一名通才跨越了多种艺术之间隐晦的界限。”.
查看 爱琴海和里奥纳德·科恩
里尼亞島
里尼亞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7.5公里、寬3.5公里,面積13.9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6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里尼亞島
金牛犊
金牛犊(עגל הזהב)是当摩西上西乃山领受十诫时,以色列人制造的一尊偶像。根据希伯来圣经的记载,金牛犊是亚伦制造,以取悦以色列人。 在希伯来语中,这一事件被称为“Chet ha'Egel”(חטא העגל)或“金牛犊的罪”。它最初记载在出埃及记32:4,古兰经20:83也有记载。在古埃及、古代近东和爱琴海地区,野牛受到广泛的崇拜。.
查看 爱琴海和金牛犊
金色薩瓦納鰍
金色薩瓦納鰍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的其中一種,為温帶淡水魚,分布於歐亞大陸,包括多瑙河、黑海沿岸、愛琴海沿岸、頓河、庫邦河、庫拉河、阿拉斯河、Sefid-rud、Tedzhen與 Murgab河等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4公分,棲息在河川中上游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
查看 爱琴海和金色薩瓦納鰍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SMS Kurfürst Friedrich Wilhelm)是德意志帝国的首批远洋战列舰之一,以17世纪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所命名。它是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的第四艘,其它姊妹舰还包括有勃兰登堡号、韦尔特号和魏森堡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威廉港的开始,1891年并至1893年完工,造价高达1123万马克。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从1894年起至1900年担任德国舰队的旗舰。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它在德国舰队生涯中所参与的现役任务十分有限。因此,其职业生涯主要专注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大型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派遣至中国。舰只于1904-1905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1910年,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被售予奥斯曼帝国,并更名为巴巴罗萨·海雷丁号(Barbaros Hayreddin)。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主要是为色雷斯的奥斯曼地面部队提供火炮支持。它也参与了与希腊海军的两次海上交锋——1912年12月的以及次月的,两场战役均以奥斯曼海军的失败告终。由于长期处于严重失修的状态,这艘老旧的战列舰在奥斯曼帝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加入同盟国后,被拆除了部分武装。1915年8月8日,该舰在达达尼尔海峡遭英国潜艇的鱼雷击中并沉没,造成多人罹难。.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查看 爱琴海和色雷斯
色雷斯海
色雷斯海位于爱琴海北端 色雷斯海(希腊语: Θρακικό Πέλαγος, Thrakiko Pelagos),为希腊爱琴海的一部分,位于爱琴海最北端,北纬40度以北。色雷斯海滨临希腊马其顿大区、色雷斯大区以及土耳其西北部海岸的一小部分。 Category:爱琴海.
查看 爱琴海和色雷斯海
艾維亞州
埃维亚州(Εύβοια)是希臘中希臘大區東部的一個州,位在愛琴海。包括埃维亚州、周邊小島和本土的一部分。面積4167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218,032人。首府哈爾基斯。 下分8市。.
查看 爱琴海和艾維亞州
艾登省
艾登省(Aydın)是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爱琴海沿岸的一个省,省府艾登。.
查看 爱琴海和艾登省
雅典
雅典(Αθήνα,,;Άθῆναι|Athēnai)是希腊首都,也是希腊最大的城市。雅典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西南距爱琴海法利龙湾8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过。市内多小山。 雅典是世界上最老的城市之一,有记载的历史就长达3000多年。现在雅典是欧洲第八大城市。雅典是希腊经济、财政、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雅典也是欧盟商业中心之一。市区人口330万,加上郊区人口共有380万人口。城市的面积为39平方公里,加上郊区为412平方公里。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搖籃,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南方网, - 于2007年7月2日查阅,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 雅典是現代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CNN,,发表日期1997年9月5日,于2007年7月3日查阅.
查看 爱琴海和雅典
雅典衛城
雅典衛城(Ακρόπολη,Acropolis of Athens)位於希臘首都雅典,是最著名的衛城(頂端城市)之一。衛城是由平頂岩構成,位於海拔150米(512 英呎)。其亦被命名為西哥羅佩(Cecropia),以紀念常被描繪為半人半蛇的雅典首任國王凱克洛普斯(Kekrops或Cecrops)。.
查看 爱琴海和雅典衛城
陆缘海
陆缘海指的是大海的四周大部分是由半岛、岛屿或者陆地所环绕的大海。 世界主要陆缘海列表如下:.
查看 爱琴海和陆缘海
柱廊
柱廊(古希腊语 Στοά),是一个窄边封闭,通常情况下一侧长边也是封闭的长厅,长边另一侧通过有柱式的柱子支撑。在封闭的一侧可以分隔为更多的房间,开敞的外侧则可以通过设置柱子形成一个外廊,少数情况下有两个外廊。柱廊可以是多层的。 柱廊建造于公共场所比如集会,广场,市场,神庙,剧院等附近,少数情况建于道路旁。最早的功能是为参与公共活动的人提供一个没有气候边界的遮阳避雨之处,是一种很好地结合了爱琴海和地中海气候条件的建筑类型。 古希腊的思想流派斯多亚学派以及其创始人即以此建筑类型命名。.
查看 爱琴海和柱廊
提多
提多是《圣经·新约》中的一个人物,他不是犹太人,而是一个外族的基督徒,在《圣经》中他伴随保羅赴外地传教以及帮助处理很多难题。使徒保罗赏识这个人在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说,提多是“為[他們]的好處做同工的”。.
查看 爱琴海和提多
提洛岛
提洛岛(英文: Delos, 希臘文: Δήλος, Dhilos)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心脏。在希腊神话中,它是女神勒托的居住地,在这里她生育了阿波罗和阿耳忒弥斯。因此长久以来,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不利于居住,提洛岛还是作为宗教的圣地而在爱琴海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岛上建有狄俄倪索斯、波塞冬、赫拉、伊西斯等的神庙。在公元前5世纪还是提洛同盟的大本营。由于岛上丰富的考古资源,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以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提洛岛面积40平方公里,属于希腊南爱琴大区基克拉泽斯州。.
查看 爱琴海和提洛岛
来通
来通(ῥυτόν rhŭtón;rhyton),一种用来饮酒或斟仪式祭酒的容器,一般为底端带有开口或假开口的圆锥形。“来通”属于音译词。自青铜时期或公元前2000年开始,圆锥来通形的酒具就已经出现在了爱琴海地区。当然,它并不限于该地区。来通可能源于与其形状相似的角杯,用角制成的饮器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存在于亚欧地区了。.
查看 爱琴海和来通
格拉尼庫斯河戰役
格拉尼庫斯戰役(Battle of the Granicus),發生在(公元前334年)五月,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與波斯帝國三大決定性戰役中的第一場戰鬥,戰場在小亞細亞西北方的格拉尼庫斯河,靠近特洛伊。在這裡,亞歷山大擊敗各波斯小亞細亞的總督,包括一支門農所率領的希臘僱傭軍。.
查看 爱琴海和格拉尼庫斯河戰役
梯林斯
梯林斯(古希腊语:,拉丁转写:Tiryns)是希腊迈锡尼文明的一个重要遗址,位于今天的阿尔戈利斯州,距离爱琴海不远。這座在荷馬史詩極富盛名,但一度被認為只是傳說虛構的城市,是由德國傳奇的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十九世紀時重新挖掘出來才得以重見天日。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梯林斯是赫拉克勒斯出发完成他著名的十二项伟绩的地方。此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有人居住,青铜时代逐渐繁荣,在青铜时代晚期修建了一座宫殿,是希腊大陆上保存最完好的遗迹之一。该城以城墙坚实著称,荷马因此给它以“铜墙铁壁”(mighty walled)的称号。在迈锡尼文明晚期它逐渐衰落,公元前468年被阿尔戈斯所消灭。1999年它被选为世界遗产。.
查看 爱琴海和梯林斯
梅格洛玻利斯戰役
梅格洛玻利斯戰役(Battle of Megalopolis)發生在前331年,是由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所率領的馬其頓軍,在梅格洛玻利斯附近擊敗斯巴達國王亞基斯三世的一場戰役。.
查看 爱琴海和梅格洛玻利斯戰役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爱琴海和欧洲
欧洲移民危机年表
本页面记叙欧洲移民危机的主要事件。.
查看 爱琴海和欧洲移民危机年表
歐利米登戰役 (前190年)
歐利米登戰役(Battle of Eurymedon),也被稱為錫德戰役,是羅德島和塞琉古海軍在小亞細亞海域,臨近歐里梅敦河出海口,的一場海戰,塞琉古艦隊指揮官是鼎鼎大名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這場海戰羅德島的勝利是雙方海軍勢力的重要轉折。.
歐洲學生協會
歐洲學生協會(Association des États Généraux des Étudiants de l'Europe,縮寫AEGEE)亦稱歐洲學生論壇,是歐洲和世界最大的學生組織。該組織成立於1985年,現有在歐洲、俄羅斯、土耳其和高加索地區各大學中大約13,000個成員。總部位於布魯塞爾。 該協會的目的是提高歐洲的平等、民主和國際化水平,擁護歐洲學生的利益。每年該協會都會組織各種會議和活動。它的簡稱AEGEE與民主發源地愛琴海相近,全名的一部分是法語三級會議(États Généraux)。 AEGEE.
查看 爱琴海和歐洲學生協會
歐洲移民危機
歐洲移民危機,或者稱歐洲難民危機,指自從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量激增的難民或是經濟移民,從中東、非洲和南亞等地經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移民潮,其中多數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厄利垂亞。 歐洲的難民危機已在歐洲引發嚴重的社會及經濟的危機,不少國家及政治人物嚴厲批評歐盟的難民政策,認為歐盟長年的人口自由流動及開放邊界的政策嚴重影響歐洲的國家安全,導致滲入了伊斯蘭恐怖主義、伊斯蘭教法推行者,而引致右派民粹主義的崛起。.
查看 爱琴海和歐洲移民危機
武裝行動3
是一款軍事模擬遊戲,由波希米亞互動工作室開發,在2013年9月12日發行。此遊戲透過Steam平台發行。.
查看 爱琴海和武裝行動3
歷史 (希羅多德)
由希羅多德編撰的《歷史》(希臘語:Ἱστορίαι),又稱《希臘波斯戰爭史》,古希臘史書,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原書用伊奧尼亞方言書寫,內容包括古希臘城邦、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近東、中東等地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以及敍述著名的希波戰爭,是西方史學裡首部較為完備的歷史著作。.
沃洛斯
沃洛斯(希腊语:Βόλος)位于希腊大陸中部,是马格尼西亚州的首府,市內人口為144,420人(2011年人口普查)。沃洛斯大約在雅典以北326公里,塞薩洛尼基以南215公里,是皮立翁山山腳的一座愛琴海港口城市。沃洛斯是希臘第三大商業港口,為色薩利地區(全國最大的農業區)通往大海的唯一門戶。 一些歐洲國家(包括:意大利、法國、比利時、德國、丹麥和荷蘭)在沃洛斯建立了領事館。 沃洛斯有著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全年濕度較低。.
查看 爱琴海和沃洛斯
沈君山
沈君山(),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圍棋棋士、物理学家,籍貫浙江省餘姚市。.
查看 爱琴海和沈君山
波塞冬
波塞頓(Ποσειδών),又譯--,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宙斯的哥哥。其象征物为「波賽頓三叉戟」。相对应于罗马神话的尼普顿,海王星的拉丁名是起源于他。他的坐骑是白马驾驶的黄金战车。在神話中為人類帶來馬匹,所以也被視為馬匹之神。 当初宙斯三兄弟抽籤均分势力范围,宙斯、黑帝斯分別統治天空、冥界,而波賽頓成為大海和湖泊的君主。.
查看 爱琴海和波塞冬
波希战争
波希战争是在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之间,波斯与古希腊城邦之间的一系列冲突。 公元前547年,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征服了爱奥尼亚,但此后爱奥尼亚的希腊语城邦一直在寻求独立。波斯人为了便于统治,遂给这些城邦委任了僭主。到了前499年,米利都的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在波斯的支持下出海远征纳克索斯岛失败而被解任。阿斯司塔格拉斯人趁机鼓动整个小亚细亚的希腊语地区起来反抗波斯的统治,由此拉开了伊奥尼亚起义的序幕。随着叛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亚细亚小国被卷入到这场纷争中。雅典和埃雷特里亞则为阿里司塔哥拉斯人提供军事援助,于前498年协助后者占领并焚毁了波斯的地方首府萨第斯。前497年至前495年之间战况一时陷于胶着,但波斯人随后重组军队进击叛乱的震中米利都,在中彻底击溃了叛军,于前493年将叛乱镇压了下去。 为了确保波斯帝国日后不受叛乱的威胁,同时加大对内陆希腊人的影响,大流士一世决定先发制人征服希腊。他誓言要向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报萨第斯被焚的一箭之仇。第一次入侵始于前492年,波斯将军马铎尼斯指挥下军队攻下了色雷斯和马其顿,却因征途中的小差错而功败垂成。波斯人又于前490年派去了第二支军队,在和的指挥下横渡爱琴海,占领了基克拉泽斯,圍困--了埃雷特里亞并最终将其毁掉。他们随后挥师雅典,却在马拉松战役被雅典军队打败。波斯人的第一次入侵就此止步,大流士也在前486年死去。 前480年,大流士之子薛西斯一世亲率一支古代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军开始了对希腊的第二次入侵。波斯军队在温泉关战役击败由斯巴达和雅典领导的希腊联军后,曾一度占领了希腊的大部分土地,然而他们的海军却在接下来的萨拉米斯海战中被希腊联合海军击溃。随后希腊人转守为攻,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再次得胜,从而结束了波斯的侵略。 希腊联军乘胜追击,在中扫除波斯海军残部,并在前479年和前478年分别击溃屯于和拜占庭的波斯守军。在围困拜占庭期间希腊联军的将军的所作所为让许多希腊城邦疏远了斯巴达,他们转而接受雅典的领导,形成了提洛同盟并在随后的战斗里将波斯军队彻底驱逐出欧洲。在前466年的欧里梅敦战役中同盟军终于解放了爱奥尼亚全境。提洛同盟在前460年至454年间插手埃及叛乱时遭受灭顶之灾,被迫停止进军。在前451年他们还派出过一支海军到塞浦路斯却无功而返。此后希波战争的战火逐渐冷却。一些史料表明双方的敌对状态最终在雅典和波斯签署卡里阿斯和约后结束。.
查看 爱琴海和波希战争
波利艾戈斯島
波利艾戈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距離首都雅典150公里,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6公里、寬4.2公里,面積18.14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70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波利艾戈斯島
泰尔
--(صور ;腓利基語: ;צור Tzor;提比里安希伯来语:, 阿卡德語:, Τύρος),又譯--、提洛、提爾,位於地中海東部沿岸,為古代海洋貿易的中心,今屬黎巴嫩。基督教的和合本《圣经》譯本翻译为“推羅”。 泰爾城延伸突出於地中海上,在以色列阿卡北方二十三英里(約37公里),西頓城南二十英里(約32公里)處,現有居民117,100人。“泰爾”本意為岩石。 該城是古代腓尼基人的要邑,現在則位列黎巴嫩的第四大城,也是該國主要的港口之一。由於擁有許多遺跡,也是熱門的觀光景點;其中的羅馬競技場已在1979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中。.
查看 爱琴海和泰尔
泰倫佐斯島
泰倫佐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卡林諾斯島以西1公里的愛琴海東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3.8公里、寬1.6公里,面積4.648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459米,2001年人口54。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泰倫佐斯島
法爾馬科尼西島
法爾馬科尼西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4公里、寬1公里,面積3.86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06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法爾馬科尼西島
法那巴佐斯
法那巴佐斯 (Φαρνάβαζος; 約在前370年 — 約前320年),為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總督,之後投降亞歷山大。.
查看 爱琴海和法那巴佐斯
派里斯泰拉島
派里斯泰拉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由色薩利大區負責管轄,屬於斯波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4.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50米,2001年人口僅5人。.
查看 爱琴海和派里斯泰拉島
派拉戈斯島
派拉戈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屬於斯波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由色薩利大區負責管轄,長8.5公里、寬4公里,面積24.7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302米,2001年人口僅10人。.
查看 爱琴海和派拉戈斯島
涅柔斯
涅柔斯( / Nereus)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海神,蓬托斯(大海)和盖娅(大地)的儿子。赫西俄德的《神谱》中称“由于他值得信赖、和蔼可亲、不忘正义、公正善良,故人们称他‘长者’。” 他和水仙女多里斯是海仙女的双亲,他们一家住在爱琴海中。他拥有变身的能力,但不管他如何变化,赫拉克勒斯还是抓住了他,逼他用预言的能力帮助其找到金苹果园。涅柔斯和普罗透斯(“第一”)似乎是宙斯推翻克洛诺斯后由波塞冬取代的古代海神的代表。.
查看 爱琴海和涅柔斯
港口列表
這是世界的港口列表,根據港口所在的海域或河流流域分類:.
查看 爱琴海和港口列表
潘諾尼亞海
潘諾尼亞海(Pannonian Sea)又名副特提斯洋(Paratethys)是個史前淺海,位於現今歐洲的潘諾尼亞平原。在上新世,潘諾尼亞海的面積達到最大,並有厚達3到4公里的沉積層。.
查看 爱琴海和潘諾尼亞海
澤斯波蒂科島
澤斯波蒂科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安提帕羅斯島西南700米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5.18公里、寬3公里,面積5.77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89米,島上無人居住。.
查看 爱琴海和澤斯波蒂科島
木衛二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木衛二的地質特徵。.
月球環形山列表 (C-F)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C、D、E及F开头的环形山。.
昌达尔勒湾
昌达尔勒湾(Çandarlı Körfezi),古代曾被称为埃莱提克湾(Ὲλαϊτικὸς κόλπος,Elaitic Gulf),是爱琴海的一个海湾,其入口在昌达尔勒和福恰两城市之间。历史上,伊奥里斯人联盟的主要城市就分布在该海湾的周边。.
查看 爱琴海和昌达尔勒湾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查看 爱琴海和流亡
海峡
海峡是夹在两片陆地之间,联系两个海或洋的水区,它一般深度较大,水流较急。海峡是自然形成的,人造的联海道称为运河。如海峽兩岸有比較多的港口或碼頭,又稱之為港。大多数海峡是在经济、战略上很重要的地区,很多海峡有“黄金水道”“海上生命线”之类的称呼。很多战争爆发于海峡区,因为多人想要控制海洋运输线。.
查看 爱琴海和海峡
海峽列表
本條目依照地理方式列出世界各地的海峽列表:.
查看 爱琴海和海峽列表
海上共和国
海上共和國(十二世紀) 海上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he Marinare)是中世纪意大利和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一批繁荣的城市国家的统称。传统上,其定义特别是4个意大利城市:阿马尔菲共和国、比萨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它们的徽章出现在意大利海军的军旗上。这些城市在军事和商业上都彼此竞争,从第10到13世纪,它们建立起舰队,一方面用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用来支持跨越地中海的广泛的贸易网络,并且在十字军东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共和国在竞争中壮大自身,从事更换盟友和战争。 上述四个是典型的意大利海上共和国,它们排列的顺序也反映了各自占优势的时间顺序。不过,意大利其他城镇也曾经拥有海上共和国的历史,尽管在历史上不是那么突出。它们是:加埃塔、安科纳、诺利(热那亚以西不远处独立的小城),以及达尔马提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意大利语:拉古萨) 。在845年的奥斯提亚战役中,加埃塔提供了一支舰队,帮助教宗联盟击败了撒拉森人。 这些海上共和国都是独立的城邦共和国,拥有自己的政府、货币和舰队。它们多数起源于曾经属于拜占庭帝国的疆域(主要的例外是热那亚和比萨)。所有这些城市在其保持独立的时期,都拥有相似的(但不完全相同)政府制度,商人阶层在其中获取了相当大的权力。 这些海上共和国都深深地卷入了十字军东征,为其提供资助,但是更多的是从战争中得到政治利益和贸易机会。第四次十字军,名义上为了“解放”耶路撒冷,但是实际结果却是使威尼斯征服了扎达尔和君士坦丁堡。 每个海上共和国都曾经统治过不同的海外领地,其中包括许多地中海岛屿,特别是撒丁岛和科西嘉岛 ,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克里米亚)沿岸土地,和近东和北非的商业殖民地。 在这些海上共和国中,最为重要的是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在其领土最大时扩张到几乎整个的意大利东北部,西面达到距离米兰数公里处,而在东面占据了达尔马提亚、希腊伯罗奔尼撒的一部份,以及克里特和塞浦路斯两大岛屿。 威尼斯的头号竞争对手是热那亚。威尼斯控制地中海东部的贸易,而热那亚不仅出现在地中海东部,而且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贸易,其领土最大时扩张到科西嘉、撒丁岛、克里米亚和一些爱琴海岛屿。在塞奥芝亚战役中被威尼斯击败后,热那亚显著衰退。.
查看 爱琴海和海上共和国
海上民族
海上民族(The Sea Peoples),是一个历史学名词。这些人被认为是一群海上劫掠者所组成的同盟,他们很可能来自南欧,尤其是爱琴海。他们在整个东地中海游弋,并且在青铜时代末期,入侵了安纳托利亚、叙利亚、迦南、塞浦路斯和埃及。但是,这群人的具体身份对现代学者来说依然是一个谜团。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考古学的证据和古文明的零碎记载来进行推测。 海上民族之所以被记录,是因为在晚十九王朝起,尤其是在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统治的第8年时,他们曾试图进攻埃及并占领它。埃及法老麦伦普塔赫在他的大卡纳克列表中,称他们为“外邦人”或“海上的民族”。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人还入侵了塞浦路斯,赫梯和黎凡特地区。 海上民族组成复杂,然而埃及的记录显示了以下族群:埃克维什(Ekwesh),可能是青铜时代的希腊人/亚该亚人;特雷什(Teresh),可能是伊特鲁斯坎人的祖先;卢卡(Lukka),一个安纳托利亚民族,生活在爱琴海,他们的名字可能来自于吕基亚;施尔登人(Sherden),可能来自撒丁岛;谢克莱什(Shekelesh),可能是名叫西库尔人(Siculi)的古意大利部落;佩莱斯特(Peleset),被公认为是指非利士人,可能来自克里特岛,他们和特克鲁尔(Tkerur)人(可能来自希腊)一起到来,后者是唯一一个之后定居在黎凡特的海上民族主要族群。.
查看 爱琴海和海上民族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查看 爱琴海和海军
海難列表
船難是船舶在運作時發生的事故。以下是民用船舶損失的事故列表:.
查看 爱琴海和海難列表
斯基亞索斯島
斯基亞索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西北部,由色薩利大區負責管轄,屬於斯波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49.89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高度436米,2010年人口5,788。.
查看 爱琴海和斯基亞索斯島
斯基罗斯岛
斯基罗斯岛(Σκύρος),希腊斯波拉泽斯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面积約209平方公里,位于爱琴海中部、埃維亞島東方,島上人口2602人(2001年)。 斯基罗斯岛屬於中希腊埃維亞州,該島有許多沙灘,現為旅遊勝地,島上有機場。 根據希臘神話,忒修斯死於島上。 公元前475年,雅典的客蒙(Cimon)征服了全島。此後斯基羅斯島成為了提洛同盟的一部分。公元前340年,馬其頓人接管了島嶼並持續其統治至公元前192年。.
查看 爱琴海和斯基罗斯岛
斯坦帕利亞島
阿斯迪帕類亞島(英语:Astypalaia,希腊语:Αστυπάλαια)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南部,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18公里、寬13公里,面積9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1,238。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斯坦帕利亞島
斯坦利·普莱斯·威尔
斯坦利·普莱斯·威尔准将,DSO,VD,JP(Brigadier General Stanley Price Weir,),澳大利亚陆军军官和公务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统领澳大利亚帝國部队第10营参与澳新军团湾登陆战以及其后的加里波利之战,之后还投身法国的波济耶尔战役和莫奎特农场战役。 1916年末,50岁的威尔申请调回澳大利亚,于次年获授杰出服务勋章,并因在波济耶尔战役和莫奎特农场战役中的表现而得到传令嘉奖。接下来,他成为南澳大利亚州首任公共服务專員。1921年,他以名誉准将军衔退役。1931年,威尔又从公共服务專員位置上退休。退休后,他向各种慈善机构和组织捐助,于1944年辞世,享年78岁。.
斯希努薩島
斯希努薩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距離納克索斯島6公里,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基克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長4.5公里、寬3公里,面積8.51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33米,2001年人口206。.
查看 爱琴海和斯希努薩島
斯希扎島
斯希扎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的愛琴海,由麥西尼亞州負責管轄,屬於伊奧尼亞群島的一部分,長6.7公里、寬3公里,面積12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01米,2001年人口僅2人。.
查看 爱琴海和斯希扎島
斯科派洛斯島
斯科派洛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西部,由色薩利大區負責管轄,屬於斯波拉澤斯群島的一部分,面積96.23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682米,2001年人口4,696。.
查看 爱琴海和斯科派洛斯島
斯科普里
斯科普里(latin)是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也是馬其頓最大的都市,馬其頓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斯科普里。斯科普里也是馬其頓的政治、文化、經濟、学術的中心都市。斯科普里在古羅馬時期的名稱是斯庫皮(Scupi)。斯科普里附近地區自約公元前4000年以來就有人居住。在今日斯科普里市中心的斯科普里城堡附近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集落遺跡。1世紀前夕,集落被羅馬人攻克,成為羅馬軍隊的野營地。 羅馬帝國在395年分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斯庫皮由首都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統治。在中世紀的早期,拜占庭和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爭奪巴爾幹地區的霸權。972年至992年期間,斯科普里是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首都。1282年開始,斯科普里由塞爾維亞統治。1346年,塞爾維亞帝國將斯科普里設為首都。1392年,斯科普里被奧斯曼帝國征服,奧斯曼人稱斯科普里為于斯屈普(Üsküp)。斯科普里在此之後被奧斯曼統治超過500年,是于斯屈普帕夏桑扎克的首府。之後又是科索沃州(Vilayet of Kosovo)的首府。在這一期間,市內建造了許多著名的東方樣式的建築物。 在1912年巴爾幹戰爭期間,斯科普里被塞爾維亞王國征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斯科普里成為新建國家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后成為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份。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斯科普里被軸心國國家保加利亞王國軍隊佔領。1944年,成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加盟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斯科普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得到了急速的開發。但因1963年發生了地震,其發展一時停滯。1991年,斯科普里成為自南斯拉夫獨立的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 斯科普里位於發達河的上流,地處連接貝爾格萊德和雅典的巴爾幹半島南北走廊中央。斯科普里的主要產業有金屬加工和木材、紡織、皮革、印刷產業。斯科普里的產業發展除了貿易、物流、金融部門之外,也將文化和體育事業設為開發的重點。據2002年最新的一次人口普查,斯科普里有人口506,926人。而據2010年的兩個非官方的調查,斯科普里有人口668,518人,另一數字則是491,000人。.
查看 爱琴海和斯科普里
斯特鲁马河
斯特鲁马河(保加利亚语:Струма、希腊语:Στρυμόνας)发源于保加利亚维托沙山南坡,向南流经希腊,最终注入爱琴海北部,全长415公里。 位於南設得蘭群島的斯特魯馬冰川亦以該河命名。.
查看 爱琴海和斯特鲁马河
斯特拉斯堡号小巡洋舰
陛下之舰斯特拉斯堡号(SMS Straßburg)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910年代建造的四艘马格德堡级小巡洋舰的三号舰,以艾尔萨斯-洛特林根首府斯特拉斯堡命名。它于1910年在威廉港的开始,至1912年10月完工并交付公海舰队使用。斯特拉斯堡号的为十二门,最高速度达27.5节。 斯特拉斯堡号于服役初期是在海外度过,之后被分配至公海舰队的侦察部队。它于1914年8月的中参与了重大行动,并出席了1914年12月的。至1916年,舰只被转移至波罗的海对抗俄罗斯帝国海军。它于1917年10月在里加湾的阿尔比恩行动中有所行动,其中包括在期间为战列舰国王号和边境总督号提供屏护。在战争的最后几周,舰只返回北海筹备对英国大舰队发动总决战行动,并参与了导致这次行动被取消的。 战后,斯特拉斯堡号于1919年曾短暂在重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内服役,然后作为被转移至意大利。它于1920年7月正式移交,并更名为塔兰托号(Taranto)加入意大利皇家海军服役。在1936-1937年,舰只为执行殖民地勤务而进行了重建,并安装了额外的高射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塔兰托号没有参与任何重大行动,直至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它被意大利海军凿沉,由德国俘获及打捞上岸,继而被盟军轰炸机于1943年10月击沉。德国人再次打捞起舰只,却于1944年9月遭轰炸机第二度击沉。塔兰托号最终于1946-1947年间拆解报废。.
斯波拉泽斯群岛
斯波拉泽斯群岛(北斯波拉泽斯群岛),是希腊东海岸的一个群岛,位于爱琴海北部海域,埃維亞島東北處。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群岛包括24个岛屿,其中4个岛屿有常住人口,包括斯基罗斯岛、阿洛尼索斯岛、斯科派洛斯岛和斯基亚索斯岛。该群岛有多处名胜古迹。 阿洛尼索斯岛、斯科派洛斯岛、斯基亚索斯岛和其他大部分島嶼均屬於色薩利大區,只有斯基罗斯岛和少量無人居住的小島位於中希臘大區。.
查看 爱琴海和斯波拉泽斯群岛
新近纪
新近纪(Neogene,符号N),旧称晚第三纪,是地质年代中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3±0.05百万年,持续了21.4百萬年。.
查看 爱琴海和新近纪
文明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义,引申为“分工”“合作”,即人们和睦地生活于“社会集团”中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文明拥有更密集的人口聚集地,并且已经开始划分社会阶级,一般有一个统治精英阶层和被统治的城市和农村人口。这些被统治的人群依据分工集中从事农业,采矿,小规模制造以及贸易的行业。文明集中权力,并且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作极大的延伸。 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指有人居住,並且有相當程度的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之地区,例如两河文明、黄河文明。也可以指文化类似的人群,例如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
查看 爱琴海和文明
早期世界地图
早期世界地图介绍从古典时代至地理大发现时期人类地图绘制的发展和现代地理的产生与发展。.
查看 爱琴海和早期世界地图
愛奧尼亞
伊奥尼亚(Ἰωνία 或 Ἰωνίη,İyonya,Ionia)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其北端约位于今天的伊兹密尔,南部到哈利卡尔那索斯以北,此外还包括希俄斯岛和萨摩斯岛。伊奥尼亚这个名字来自于希腊的一个叫做愛奧尼亞人的部落。这个部落于前两千年后期在爱琴海岸定居。有意思的是,这个部落本来很分散,但当他们在小亚细亚定居后开始形成一个共同体。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一些重要的古希腊艺术风格是在伊奥尼亚形成的。前6世纪—前5世纪在伊奥尼亚出现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等重要的哲学家。.
查看 爱琴海和愛奧尼亞
愛琴海板塊
愛琴海板塊是地中海東部的小型板塊,位於希臘南部和土耳其西部,南面邊緣是克里特以南的隱沒帶,南面的非洲板塊沉入愛琴海板塊,而北面與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分離板塊邊緣則形成科林斯灣。.
查看 爱琴海和愛琴海板塊
扎福拉斯島
扎福拉斯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斯坦帕利亞島以南40公里的愛琴海,由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屬於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281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居住。 Category:希臘島嶼.
查看 爱琴海和扎福拉斯島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查看 爱琴海和托勒密王國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查看 爱琴海和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查看 爱琴海和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皇帝列表
本表列出東羅馬帝国的皇帝。 東羅馬帝国的开始时间难于确定。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为了便于管理,在284年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不过,拜占庭本身由始至终将自己视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延续。 被认为是第一位東羅馬皇帝的君主有:.
查看 爱琴海和拜占庭皇帝列表
拉米亞
拉米亞(希腊语:Λάμια),是古希臘神話中一頭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亦是在西方以獵殺小孩聞名的蛇妖。在古希臘、羅馬的神話中,有很多像拉米亞般有著殺害孩童舉動的女妖,而拉米亞的特徵正在於其上半身為嬌艷女性,下半身卻是蛇類。 其名字拉米亞來自希臘語「Λάμιος」,意指「食道」,象徵「貪欲」,描述拉米亞吞食兒童的形象。.
查看 爱琴海和拉米亞
拉里薩州
拉里薩州(Νομός Λαρίσας)是希臘色薩利大區的一個州,東臨愛琴海。面積5,381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282,447人。首府拉里薩。 下分28市、3鎮。1881年建州,1913年納入了一些原屬奧斯曼帝國的土地。1947年馬格尼西亞州分出。希臘最高峰奧林匹斯山位於本州。 Λ.
查看 爱琴海和拉里薩州
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
曼努埃爾一世(希腊语:,)是十二世纪的拜占廷皇帝。此时,拜占庭帝国和地中海历史迎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其统治期间,科穆宁王朝经历了最后一次兴盛,帝国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得以恢复,文化也走向繁荣。 拜占廷帝国曾是地中海世界的掌控者,为复兴这一荣耀,曼努埃尔采取了雄心勃勃的对外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它同教宗以及复兴中的西方世界结盟,并对西西里王国发动了入侵试图收复南意大利,但没有成功。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他使帝国躲避了十字军带来的威胁并使他们顺利通过。曼努埃尔还将十字军国家纳入了自己的保护之下。面对穆斯林对圣地的侵袭,他促使帝国与耶路撒冷王国联合进攻法蒂玛王朝。曼努埃尔重塑了帝国在巴尔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版图,并将匈牙利和十字军诸国纳入于拜占庭的势力范围之下。此外,他还对帝国东西面的邻国们持续地发动富有侵略性的战争。 然而,在经历了密列奥塞法隆战役的惨败后,曼努埃尔一世被迫采取妥协政策,使其在东方地区的成就功亏一篑,这一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以傲慢自大的用兵方式进攻处在有利位置的罗姆苏丹军队。尽管拜占廷军队在門德雷斯河谷戰役挽回了损失,并且曼努埃尔与苏丹基利杰阿尔斯兰二世缔结了一份对帝国有利的和约,但密列奥塞法隆战役最终表明了帝国为从突厥人手中收复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努力没有成功。 曼努埃尔被希腊人誉为大帝,因人们愿意向其效忠而声名远播。在其大臣的历史作品里,曼努埃尔不仅是一代英杰,也是美德的典范。十字军诸国在与曼努埃尔的联系中也受到了他的影响,他在西方天主教世界的一些地区享有“最受上帝祝福的君士坦丁堡皇帝”(the most blessed emperor of Constantinople)的称号。P.
普賽里莫斯島
普賽里莫斯島是土耳其的島嶼,位於愛琴海東部,距離十二群島的一部分,長7.35公里、寬2.5公里,面積14.61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268米主要經濟活動有旅遊業,2001年人口130。.
查看 爱琴海和普賽里莫斯島
普薩拉島
普薩拉島是希臘的島嶼,位於愛琴海北部,距離希俄斯81公里,由北愛琴大區負責管轄,長10公里、寬8公里,面積44.5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531米,2011年人口448。.
查看 爱琴海和普薩拉島
1936年6月19日日食
1936年6月19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發生於1936年6月19日(北美洲北部的部分日偏食區域爲6月18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本影接觸地表而使該區域完全得不到陽光,就會形成日全食,同時在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遮擋部分陽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經過了希腊、土耳其、苏联、中国和日本,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苏联和日本等國境內均有本國及外國科學家做了觀測,而由於中国的日全食出現區域遠在邊疆,且處於當時被满洲国控制的區域,所以中国科學家並未在國內觀測,而前往苏联和日本觀測。.
1966年5月20日日食
1966年5月20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66年5月20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阳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此次日環食經過了几内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希腊、土耳其、苏联、中国,日偏食則覆蓋了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區域、赤道以北的大半個非洲及周邊部分地區。.
2007年希腊森林大火
2007年希腊森林大火是2007年夏天在希腊南部各地发生的一系列山火事件。最具破坏性的一次发生在8月23日,大火迅速蔓延,直至9月上旬才被扑灭。大火主要影响了伯罗奔尼撒西部和南部,以及艾维亚的南部。仅在8月一个月,大火就导致67人死亡。而整个夏天的大火总共导致84人丧生,其中有一些是消防员。 这一系列大火中,一部分是因故意纵火而引发,而其他的则是由于意外造成的。 持续的高温,尤其是三次连续的超过40摄氏度的热浪,以及前所未有的干旱则是大火频发、火势难以控制的原因。从6月末至9月初,整个希腊共报告了超过3000起森林火灾,有9个人在6月至7月的大火中丧生。 森林、橄榄园和耕地的过火面积达2700平方千米,是50年以来最严重的。其中,1500平方千米是希腊南部的森林。很多房屋也被大火吞噬:共有1000座住宅和1100座其他建筑被烧毁,还有数百座建筑被烧坏。.
2014年5月
; 政治選舉.
查看 爱琴海和2014年5月
2014年希臘
下面列出2014年在希臘發生的事件。.
查看 爱琴海和2014年希臘
9月20日
9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63天(闰年是26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2天。.
查看 爱琴海和9月20日
,奧斯曼帝國行政區劃,奧托夫拉達提斯,奈斯托斯河,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国,季季姆,孤拔级战列舰,安德羅斯戰役,安蒂米洛斯島,安蒂普薩拉島,安那托利亞,安提帕羅斯島,安提帕特,安条克三世,富爾尼群島,小豆島町,小門德雷斯河,尤絲拉·馬爾迪尼,尼科波利斯戰役,尼西奧皮島,尼西羅斯島,巴尔干半岛,巴勒克埃西尔省,巴勒斯坦,巴爾幹戰役,巴黎号战列舰,帝王公主號,丝绸之路,希俄斯,希俄斯島戰役,东经25度线,希羅多德,希臘地理,希臘化時代的希臘,希臘-土耳其關係,希臘戰役,希腊,希腊历史,希腊岛屿列表,希腊神话地名译名列表,希腊独立战争,希意戰爭,布爾漢尼耶,布雷斯劳号小巡洋舰,七海,世界史年表 (公元前),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帕加马,帕罗斯岛,帕特莫斯岛,帕曼紐,亚洲,亞基斯三世,亞利島,亞特蘭提斯之謎,庫沙達瑟,以弗所,以諾遊蹤,伊努塞斯島,伊奧斯島,伊亞羅斯島,伊利里亚人,伊兹密尔,伊兹密尔省,伊琳娜女皇,伊米亞群島,伊烏拉島,伊莫洛维里,伊茲米爾灣,伊茲拉島,伊蘇斯戰役,伊斯坦堡,伊拉克利亞島,伊普蘇斯戰役,伯罗奔尼撒战争,伯里克利,优卑亚岛,弗里吉亚,佐努薩島,使徒行传,德谟克利特,保加利亚-奥斯曼战争,保加利亚历史,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地理,保加利亞王國,忒修斯,俄罗斯海军,土庄町,土耳其,土耳其历史,土耳其地理,土耳其獨立戰爭,圣托里尼,圣托里尼火山口,地中海,地中海 (电影),地中海戰役,地理之最列表,北安那托利亞斷層,北緯36度線,北緯37度線,北緯39度線,北纬38度线,北纬40度线,北爱琴海诸岛,國井美佐,利奥六世 (拜占庭),利姆诺斯岛,利普西島,刘峻周,切什梅,喀帕苏斯岛,喀羅尼亞戰役,喀戎,呂底亞,哥林多前書,哈利卡那索斯,哈爾基島,冒险雷探长,军区制,凱阿島,出埃及記,共和人民黨,共和国广场 (伊兹密尔),克罗地亚,克羅斯島,克诺索斯,克里特,克里特埃米爾國,克里特島戰役,克里特战争,克里特海,克里斯蒂安娜群島,克桑西州,前2千纪,前7千纪,前8千纪,勒拿湖,皮尼奥斯河,皮尔戈斯 (圣托里尼),皮立翁山,石澤綾子,瞬間看地球,火山,灰扁隆頭魚,神学家圣若望修道院,神通小偵探,福萊甘茲羅斯島,科律克索戰役,科林斯战争,科斯島戰役,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穆拉省,第一代纳尔逊子爵霍雷肖·纳尔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马其顿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地中海、中東及非洲戰場,第二次俄土战争,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米利都,米科诺斯岛,米爾托翁海,米特里達梯六世,米西姆纳,米诺斯文明,米蒂利尼,米洛斯岛,米海尔八世,索菲亞,紀政,繼業者,纳伊苏斯战役,纳克索斯,纳克索斯岛,罗多彼山脉,罗多彼州,罗得岛,罗马:全面战争,美國各州名稱詞源,美索不达米亚,群島,義大遊樂世界,義土戰爭,羅德島州,羅德島的門農,羅得市,羅馬-敘利亞戰爭,羅馬海軍,烏加里特,烏古斯人,热那亚共和国,爱奥尼亚海,爱琴海地区,爱琴海诸岛,爱琴文明,瘤鰍,瑪麗亞·卡拉絲,瓦尔达尔河,焚風,番紅花屬,番紅花歷史,特洛伊,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登樓棋,白梭吻鱸,花脊游蛇,莱斯沃斯岛,聖埃夫斯特拉蒂奧斯島,達達尼爾海峽,荷马,萊維薩島,萊羅斯島,萊斯沃斯州,萨索斯岛,萨莫色雷斯岛,萨龙湾,鐵超人,非利士人,蝰屬,领海,西塔尔凯斯,西爾納島,西西弗斯,西邁納島,西格罗库斯,馬其頓,馬其頓的克麗奧佩脫拉,馬其頓阿吉德王朝陸軍,馬克羅尼索斯島,马尔马拉海,马其顿 (希腊),马其顿战争,马克·纽森,马里查河,马耳他,马拉松战役,魏森堡号战列舰,魯姆蘇丹國,鲍里斯三世,费拉,麦伦普塔,軍事戰略,默特尔·克莱尔·巴舍尔德,黑海,黑海地區,鼠海豚,辽宁号航空母舰,远古文明,迈锡尼文明,錫基諾斯島,錫米島,錫拉夏島,鈍鼻蝰屬,阿加索尼西島,阿塔罗斯一世,阿尔塔薛西斯二世,阿尔戈利斯湾,阿巴扎人,阿利阿克蒙河,阿納菲島,阿索斯山,阿爾基島,阿爾及利亞的土耳其人,阿爾馬夏島,阿莫爾戈斯島,阿里貝伊島,阿提卡,阿洛尼索斯島,阿斯忒里亚,阿拉姆,阿拉伯-拜占庭战争,阿拉恰特,赫拉,薩第斯,薩米奧普拉島,薩摩斯州,開羅會議,門德雷斯河谷戰役,蒂诺斯岛,蒂洛斯島,邁昂尼蘇斯戰役,锡夫诺斯岛,锡罗斯岛,自由级战列舰,里奥纳德·科恩,里尼亞島,金牛犊,金色薩瓦納鰍,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战列舰,色雷斯,色雷斯海,艾維亞州,艾登省,雅典,雅典衛城,陆缘海,柱廊,提多,提洛岛,来通,格拉尼庫斯河戰役,梯林斯,梅格洛玻利斯戰役,欧洲,欧洲移民危机年表,歐利米登戰役 (前190年),歐洲學生協會,歐洲移民危機,武裝行動3,歷史 (希羅多德),沃洛斯,沈君山,波塞冬,波希战争,波利艾戈斯島,泰尔,泰倫佐斯島,法爾馬科尼西島,法那巴佐斯,派里斯泰拉島,派拉戈斯島,涅柔斯,港口列表,潘諾尼亞海,澤斯波蒂科島,木衛二表面特徵列表,月球環形山列表 (C-F),昌达尔勒湾,流亡,海峡,海峽列表,海上共和国,海上民族,海军,海難列表,斯基亞索斯島,斯基罗斯岛,斯坦帕利亞島,斯坦利·普莱斯·威尔,斯希努薩島,斯希扎島,斯科派洛斯島,斯科普里,斯特鲁马河,斯特拉斯堡号小巡洋舰,斯波拉泽斯群岛,新近纪,文明,早期世界地图,愛奧尼亞,愛琴海板塊,扎福拉斯島,托勒密王國,拜占庭,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皇帝列表,拉米亞,拉里薩州,曼努埃爾一世 (拜占庭),普賽里莫斯島,普薩拉島,1936年6月19日日食,1966年5月20日日食,2007年希腊森林大火,2014年5月,2014年希臘,9月20日。